在线客服

金融风控服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风控服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金融风控服务

篇1

小微企业的概念由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指个体工商户、家庭式作坊、微型企业及小型企业的统称。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接近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近三分值二的所得税和60%的GDP,并创造了超过80%的就业机会,对国名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然而,小微企业仍然普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缺乏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能力低能问题,从而影响企业有效地利用金融服务来发展壮大。根据2012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的《中西部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显示:72.92%的小微企业需要融资,但银行贷款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近七成的企业融资主要途径为向亲戚朋友借款,小微企业中的95%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尽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存在较大风险,但这仅仅是对比现有的服务模式来而言的。小微企业的风险管控和服务产品设计与银行的其他服务对象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的创新。只要能找到适合小微企业的服务模式,便一定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小微企业的特点及其金融服务需求

小微企业的特点主要有规模小、同质性强、业务变化大、管理简单、风险抵御能力差等。小微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获得金融服务难度远远大于大中型企业,同时也决定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时,必须对小微企业的特点有深入了解:

第一、小微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模小,出了小型企业以外,以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等形式存在的小微企业的人数规模不超过50人,如小型服装店、饭店、家庭加工作坊等。规模小不仅体现在人数上,还体现在资本和业务规模上。大部分小微企业的注册资本从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不等,年营业规模也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

第二、主营业务同质程度高。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切分布密度较大,因此在同一区域内会集中众多经营相同业务的企业。以浙江家庭作坊为例,村镇具有特有的主导产业,而在村镇内部,几乎所有住户都对同类产品进行代加工。再如饭店和小超市,在产品和服务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同时分布密度也很大。

第三,管理简单、业务变化大。小微企业的管理简单粗放,生产计划、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基本都有企业主一人控制。简单快捷的管理模式适应与小微企业的特性,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或对经营业务进行调整。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小微企业对于风险的预警和应对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正由于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微企业无法获得外部较高的资信评价。

第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由于主营业务,资金来源单一,在面临较大市场波动或扩大再生产时,小微企业很有可能会因为经营业绩下滑,或错误的决策导致盲目的扩大规模而资金链断裂。因此,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需要通过不断地调整业务方向、规模等来应对市场的波动。

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及其风险

(1)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上文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方面是为了适当的扩大再生产,但更重要是利用金融服务来实现其业务调整,以应对市场波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小、频、急”四个字:

首先,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周期较短。小微企业的生产计划大多按照月度来进行制定,且不同年份的同一个月的市场预测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小微企业不会持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大部分企业主会通过两种方式来融资:一是以公司名义,向有过合作或是交易的公司借钱;二是以个人名义向朋友借钱。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够快速获得资金,还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关系,任意一方的闲置资金都可以随时进行其他方的需要进行流动。

其次,资金需求紧急。小微企业会由于市场的突然变化而发生资金进出的短期大幅波动,例如服装店会由于“爆款”而带来意外的市场需求,此时企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资金,并投入生产。因为如果在几天或几周内无法到货,那么顾客的需求会很快被其他店铺消化。或者由于投资失误,库存大量积压导致资金链断裂,此时企业就需要有小额资金来进行调整。

最后,融资规模小、频率高。小微企业本身的总体业务规模较小,且资金周转较短,因此其融资规模小且频率高。例如个体工商户或家庭作坊,可能在一个季度内会产生多次几万元的融资需求。大部分融资需求能够通过坊间借贷来满足,但如前文提到的小微企业的业务同质性较强,因此市场变化对相关企业会有一致的影响。因此在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主可能很难在同行那里获得资金。此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可能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样规模的借贷很难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此时就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支持。

(2)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小微企业,如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缺失或能力不足、缺乏抵押品等等。大部分小微企业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尽管小微企业不适用过于复杂的制度和流程,但对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是小微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大多数小微企业在投资决策、生产销售管理等都由企业主决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小微企业应对金融机构时不够专业,缺乏银行考核时所需要的报表资料。这都给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时的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在我国,抵押是向银行贷款的前提条件。然而许多小微企业没有抵押品,或抵押品的贬值风险较大,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一些通过项目来进行申请的企业,由于项目不具有核心竞争力或乐观的市场预期,这样也很难获得银行的支持。此外,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低。小微企业的资本构成简单,绝大多数是由企业主全资出资,因此在业务恶化时,缺乏后续有力的自有资本支撑,如果依靠银行贷款进行维持,一旦发生宏观经济较大波动或行业形势突变,总会最先倒下,从而给银行造成坏账。

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价值仅仅体现在资金的融通,而更要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银行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定制服务产品、设计符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业务流程和政策。使用正确的方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市,才能保证效率和管控风险。

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创新

(1)打包金融服务,有效分散风险

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首先应对客户群进行整合打包。将单个服务变成团体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服务成本。银行分支机构可以将服务范围内的小微企业进行分类,并确定最小的服务对象包,如一个客户经理团队负责某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小微企业,每个客户经理负责其中的某一行业的所有企业。由于同一街区具有类似的经营环境和人际关系,因此能够进行批量经营业绩预测等分析。例如某商业银行了解到某区域内的物流公司运输车辆保险理赔十分麻烦,因此便由银行出面,将这一区域所有物流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打包,并与保险公司进行谈判,达成协议后保险公司成立对口团队来对接。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得到了团队客户,银行也降低了客户不确定性,客户也获得了优惠的价格和服务。

(2)简化服务流程与标准

在将客户进行分区、组团以后,客户经理就能专注于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客户。客户经理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增加,从而获得了大量的经营和资信的信息,银行就能从业务流程上节省许多手续和环节,从而定制简便快捷的服务流程和标准。首先,减少贷款申请是的手续和流程。例如重庆的部分商业银行通过“一次调查、一张表通用、签一份合同”,就能完成微企贷款的申请、审查、审批。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贷款资金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到账。同时,开辟小微企业贷款“网上快速通道”,由对口的客户经理和办理人员进行服务。

(3)主动服务,匹配需求

从银行服务角度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大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没有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更没有针对这些特点对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而仅仅只看到了风险和成本。实质上,小微企业的风险和其金融服务需求之间是匹配的。只要银行能够主动投入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中,一定能够达到共赢的局面。在对业务模式进行上述创新后,银行应将金融服务“送货上门”,与企业群体进行研讨,通过交流来了解小微企业的行业发展规律及企业的业务特点,从而提高授信方案、产品和服务的匹配度。

(4)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

管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的根本途径,还是应帮助提高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例如,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来自于创业期,即在企业成立初期,自由资金无法满足项目启动要求或在业务起步时需要的支撑。对于这类融资需求,银行应当帮助小微企业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风险控制方法、退出机制的制定,从而使风险在最前端就得到有效控制。而扩大再生产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又一动因,随着小微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分工更加明细、业务管理也更加复杂。因此,银行应持续跟踪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的风险处于银行的监控之下。(作者单位:贵州仁怀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参考文献

[1]刘少京,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模式选择[J],现代营销,2013(3)

[2]李恩,刘立新,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征信,2013(1)

[3]齐巍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国际经验分析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4)

篇2

首先,在技术系统方面的风险主要由于移动金融服务属于现代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产物,且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联系比较密切,这种服务技术和以往的传统金融服务比较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异。不仅包括服务流程方面的不同以及模式上的巨大不同,还包括对创新方面的移动技术上的差异。在引进这些新技术的同时,就会导致各种不同的技术风险,使得技术系统方面出新的故障和风险,从而给客户造成许多潜在的风险和麻烦。其次,在金融机构的一些防范措施方面力度不够。这表现在金融机构对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上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同时,也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防范计划,对于风险点防范措施以及有关举措缺乏监督和管理上的科学指导。加上对风险点也没有有效的查找,其防控方面做得不够好,最终导致技术风险发生的时候,不能积极、科学地做出有效反应。再次,由于管理决策方面出现了失误所导致风险加大。这种情况属于金融管理在决策层方面的错误,由于决策层对金融管理实施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决策失误或者不当,对国家的有关安全标准和各种行业规定有一定的出入,对于有关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满足不了移动金融服务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这些因素的影响对于金融服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最后,针对金融机构内部的员工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从而导致技术风险的出现。这种情况下,对于金融机构员工的原因使得金融风险发生,这种原因也很普遍。如果员工在对客户进行服务的同时,不按照有关操作以及相应的流程来操作,就会出现对客户指引失败,导致一些技术风险发生。这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就会使风险进一步加大,从而引发更大的风险和麻烦。

3移动金融服务技术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分析

要准确识别金融服务技术风险,就要对技术风险的各种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风险管控,使得金融业务的技术风险得到妥善的解决。首先,要识别使用客户,由于使用客户属于金融移动支付人,其所处的移动智能终端以及有关安装的软件风险,其支付人所操作规范和所在的环境等因素,都要进行详细的识别和分析。对于通信的网络也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要分析网络在传输系统以及服务器和有关运行中的软件,从而得出有关分析和结果。对于支付的平台和有关服务商家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识别,对支付的平台中,其技术维护人员、网络软件已经对服务器等都会影响到技术风险。其服务商家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设备以及各种系统软件等也会引起各种技术风险,都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其次,在这些的分析中,主要是信息泄露的风险以及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加上在服务系统中的风险等。针对信息泄露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在存储的过程以及信息在传输中出现泄露,这两种的泄露造成的风险非常严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在于黑客的攻击以及各种不明原因的恶意行为攻击,使得技术风险增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使得客户直接放弃使用移动金融服务,使移动金融服务失去许多客户资源。在服务系统中的风险主要也是黑客和各种攻击人对服务系统进行攻击,使服务系统可能导致瘫痪,并造成服务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等各种情况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要采取综合性的防范技术,同时改进和优化技术。移动金融服务技术要不断的更新和改善,用最先进的技术来防范各种风险。建立安全性能高的数据库和防火墙,利用数字签名的方式以及可靠的安全接口对其进行防护。同时,要采用科学的应急方案,还要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措施。要建立这种科学应急方案,就要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熟悉相关流程和业务,对移动金融业务受到威胁或者较大风险时,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完善相关机制、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信息渠道,使客户的处理意见以及服务制度等得到加强和防范。此外,还要培养专业人才,使安全技术的研究更加完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金融企业要善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和复合型的人才,要打通各个学科的通用型新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和各个研究院和高校的合作,最终对有关技术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篇3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我国的经济性质、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调控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而实施的政策方针。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那么必定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风险。

(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短缺,若资金匮乏,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央行为稳定经济也会实行加息政策,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筹资风险。金融危机也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行为,从而增加金融服务企业的投资风险,难以实现预期的投资项目。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国内外消费者的资金行为,一旦消费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行为,那么企业产品的销售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商品资金的转换。金融危机也会造成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计划,造成资金短缺,使金融服务企业无法将结算成本转换为货币成本。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各国商品价格,影响汇率,有可能因此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很容易使金融服务企业处于资金短缺时期,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银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贷款,筹集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型企业抵押物少、折扣率高,评估部门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差的企业不能做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给自己添麻烦;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存有恐贷心理,害怕追究信贷责任;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遇到风险很容易逃债,所以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1、 货币政策紧缩

货币政策是由政府或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调控利率,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动,从而稳定市场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投资行为及日常运营。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融资难度,若信贷额度受到控制,则银行为了优化贷款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减少可贷资金,加大贷款企业的审核力度,那么资金就会更多地流入信誉度高、效益好的企业,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金融服务企业就会增加融资成本,削弱偿债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缓投资进度,一旦企业融资行为受到控制,则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确定或即将进行的投资项目不得不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服务企业的日常运营,若企业的预付账款及存货占用资金增加,则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流动性也会下降。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则资金利用率就会非常低,且资金流失严重,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无法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处于滞销状态,一些企业为销售更多的产品,不断使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和社会库存占有率,最终造成收账困难的局面,甚至有些公司还出现了因财务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投资错误,导致企业资金遇险。

3、 企业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财务决策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若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只凭主观意识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那么很容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只要进行经济活动,那么就会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认为管理好企业产销资金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这种财务理念是无法适应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有些管理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重视投资发展指标,轻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另外,管理者没有将财务风险意识灌输到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以至于忽视了日常经营细节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预兆。

二、加强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

搞好企业,简而言之无外乎“软硬结合、开源节流”八个字。下面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谈一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的措施方向。

(一)软件措施

1、建立独立的财务监控牵制的风险管控线条体系:

以经营高管为首的企业经营线条,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和执行中,应重点加强和践行“效费比”分析及反馈,以降低效益回报风险。与此同时,应建立以财务高管为首的独立的财务风险监控线条,进行日常定期式和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节点式财务风险分析及反馈,以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当两个线条的分析相冲突时,提交企业最高控制者,并优先依照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取舍。

2、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

在财务团队中,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各种变化所造成的现实或潜在财务风险,借鉴先进国家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技术,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对策,不断强化企业对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运行。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服务企业必须设置高效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对标式管理职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赊销管制政策,完善财务管理战略,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体系,针对关键环节,设置多层防范机制,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系统有效运行。

(3)加强资金流动控制

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应保证资金流的效率,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量,保证企业日常运营通畅,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还要科学预测中长期的资金流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另外,企业在进行借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做到合理负债经营,对于即期债务和利息应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差,不能按期偿债,则潜在的财务风险就会变成实际的资金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4)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企业的财务决策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当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应根据运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动态变化曲线,评估筹资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以降低决策失误。

(5)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必须时刻具备财务风险意识,熟悉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各个关键控制点,强化财务风险理念。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监测、评估、预警和决策。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统计和预测,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变方案;通过预警,可以根据当前系统运作情况以及专业知识规则,提示风险信息;根据不同的警报水平,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包括控制政策、控制程序及控制环节等,提高金融服务企业运营的安全性。

3、强化上游客户体系建设

(1)持续强化银企关系,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

任何银行扩展业务皆需增加存款,企业在资金充裕时增加存款,可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加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改善财务状况,并实事求是地向银行通报经营情况,如实提供财务资料,

合理接受银行监督,给银行留下好印象。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一定要努力争取,一旦贷款成功,要按时还息,把握企业资产盈利率、负债率及信用偿还率等指标,提高自觉还贷意识,奠定企业的信用基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使银行真正感觉到企业经营目标明确,运营管理科学规范、信用等级趋向性良好,可以放心贷款。

(2)合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

金融服务企业不仅要防止资金链断裂,保证日常运营,还应增加融资渠道。金融服务企业的融资对象除了银行,还有民间金融组织、创业基金等,可以通过租赁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及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运营多角度筹措资金。另外,金融服务企业还应加强投资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持续跟踪、分析投资项目,及时处理闲置和亏损资金,清理贬值和不良资产,回收滞留资金,避免不当投资及扩张。

4、强化下游客户体系建设

金融服务企业应以专人专岗建立起针对下游客户的资料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动态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商务回报评价和财务信用评价同步并行的双线模式对客户进行定期评级管理。该客户动态评级和跟踪管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若双线评价结果相冲突,则执行以财务信用评价结果为主导的财务风险防控优先模式。

(二)硬件措施

1、强化电脑系统软件的建设和应用

随着电脑科技进步,金融服务企业均已普遍应用了fm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而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更进一步地应用crm客户管理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把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硬件手段加以固化,提升管理的客观化水平,降低管理的主观性成分。在此条件下,应在系统软件中,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不同端口环节设定财务风险数据的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报警则按事先的程序设定,进行纵向向上和横向相关式地节点式提交,使管理层和独立监控人员得以及时、实时地知晓风险状况,并进行后续决策处理。

2、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运营风险分析

随着管理科学的进步,金融服务企业亦应在日常运营中引入和利用好科学管理工具,定期进行运营风险的有效分析。例如,可以对整个企业进行麦肯锡swot对持矩阵分析,定性评估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方向;可以针对客户群或经营项目群,灵活设定纵向和横向数据体系,进行变种的bcg波士顿矩阵定量分析,在效益和风险的不同象限结果中进行决策取舍。而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执行过程,在整体层面和局部环节中,均应普遍贯彻pdca戴明环管控体系,以做到风险控制过程查无遗漏的循环及闭环控制。

三、结束语

在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市场动态的了解,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扩大企业筹资来源,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资金有效利用率,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孔晔.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

篇4

一、金融服务外包的概述

1.金融服务外包的概念

按国际定义来看,金融服务外包指金融企业长期通过外包服务商开展传统由企业负责的业务活动过程,普遍为准事务性业务,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容,主要包括:(1)金融业务操作;多为制作信用卡账单或清收不良贷款。(2)金融业务联络;多为呼叫金融服务中心。(3)金融信息技术;多为开发金融应用程序或维护金融服务系统。

2.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及风险表现

常规的不良贷款清收方法投入成本高,消耗时间长,一部分金融机构逐步将清收不良贷款的业务外包给专业的贷款清收结构。同时,外包清收的贷款类型,主要包括:工程机械贷款、装修贷款、助学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及住房按揭贷款,外包清收的贷款范围为损失类及可疑类贷款。外包清收贷款的风险为资金控制风险,特别是在清收的过程中,金融企业没有提前预设保证金,或单方面与承包商完成财务核对,可能导致资金损失,甚至少部分承包商保密意识不强,双发没有签订相应的保密协定,存在客户资料泄露的法律风险。

我国大部分银行将制作信用卡账单业务承包给专业制作机构,不仅存在客户数据泄露的风险,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特别是承包商所配置的打印封装系统过于陈旧,属于分体式打印分装,安全性相对较低。

我国大部分金融企业将呼叫中心业务承包给专业呼叫机构,特别是处于海外人力成本相对低的地区,能有效减少经营成本,存在客户数据泄露的风险,例如:在客户电话联系金融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客户订购、求助及咨询相关的金融服务,涉及商业机密及个人隐私。

金融信息技术的外包风险体现为在外包过程中金融信息系统失控,直接影响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威胁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灵活性差、丧失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无法控制金融服务的资源及过度依赖金融信息的服务商。

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

1.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指承包商以自身利益为主开展业务,无法满足发包方的经济利益及战略要求。同r,受发包方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有效监管承包方。该风险的表现为缺乏健全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体制,尤其是无法落实金融服务外包的监管流程,例如:统计、执行、应急报告及评估制度,甚至少部分金融企业对于战略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要求金融企业,组织相应的战略决策机构,减少战略风险。

2.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指承包商的服务质量差,无法满足发包方的要求,或承包商的工作方法无法满足发包方的规定,例如:在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承包商以非法手段对待客户,导致金融企业的声誉风险。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承包商不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无视保密协议,泄露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战略性技术及重要数据等。同时,承包商在外包服务的过程中,手中涵盖大量客户数据,一旦没有设定详细的外包合同,不仅存在法律风险,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金融服务外包存在技术故障,或承包商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开展服务业务,造成金融企业存在操作风险。金融服务外包逐步改变金融企业的业务结构,上述改变可能提高操作风险的发生率。

5.退出风险

退出风险指发包方过于依赖承包商,无法收回外包业务,或终止外包合同完成承包商的更换,造成金融企业的成本投入过高。因此要求金融企业,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应急处理方案,分散意外风险。

6.履约风险

履约风险指承包商无法如期完成合同规定任务的风险,例如:外包合同普遍期限长,但是受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少部分外包合同不够规范,内容简单,无法进行二次修订,承包商是否能如期完成合同规定任务存在着一定不确定性。

7.沟通风险

沟通风险指外包业务阻碍发包方提供实时数据,造成监管困难的风险。从服务外包的实质来看,将内部操作权转给监管方,受监管方独立性的限制,造成金融企业的沟通困难。同时,我国尚不存在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仍处于发展初期。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监管措施

1.风险识别

作为风险监管的前提,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具备显著价值作用。按外包现象的概念化框架,可细分为:独立程度、服务个性、外包行为及外包构成。其中,外包构成,主要介绍外包业务的类型及构成要素,例如:业务流程、应用任务及IT基础设施等;外包行为,主要介绍外包业务的构成要素提供给承包商,例如:维护、实施、开发及设计;服务个性,主要介绍外包服务的类型,例如:标准化服务或特定服务等;独立程度,指发包方对于工作的独立程度。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拟定外包业务工作流程,判定外包服务的风险分类。

2.风险监管

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全面评估金融服务的外包风险,结合企业的外包业务、风险、目标及核心竞争力,完成综合判断,提高金融企业的决策力,例如: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太大,企业无法控制外包业务,即便经济效益显著,不能进行业务外包。同时,选择适宜的金融服务承包商,特别是在决定金融服务外包的前期,综合评估承包商的业绩、声誉、计划、财务状况、业务操作能力、核心技术人员及外包业务能力,尽量选择资本、技术、能力、信誉及经验丰富的承包商,确定相应的备选方案,减轻退出风险。最后,加大对于外包合同的重视程度,开展相应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外包合同的内容必须涵盖金融服务外包的所有环节,例如:服务质量标准、责任赔偿流程、双方义务及权利、定期沟通及日常工作流程,甚至少部分金融企业可逐步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应急模式。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为了评估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风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分析现阶段金融行业服务外包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监管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金融企业的外包服务水平来看,受传统因素影响较为严重,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对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健全的金融服务外包体系,信息化水平薄弱,外包手段落后,外包方法单一,外包效率低下,不仅直接增加金融企业的成本投入,还可能埋下其他隐患,造成不可预估性损失。因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坚持可持m性发展的原则,结合金融企业的发展情况,转变传统理念,加大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重视程度,落实金融服务外包的流程,强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逐步构建具有金融企业特色的服务外包模式。同时,不断增强自身技术水平,积极引进科学的外包服务理念,与现有的外包服务方法相融合,便于解决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进一步为推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欣,王洁,周盛丰.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来源及防范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3,02:171-173.

[2]王红.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及风险控制[J].企业导报,2013,19:96-97.

[3]王展,谢群.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商贸,2013,27:7-8.

篇5

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实现?

三个问题直面海尔金控进入2.0时代的战略选择。海尔金控要成为一个时代的金融控股集团,承担起海尔平台化转型的使命,成为海尔集团掌门人张瑞敏提出的“诚信生态、共享平台”这一新海尔精神的诠释者。具体而言,海尔金控旗下金融、交易、投资这三个平台,到2020年要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势。

20年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产融结合的标杆。而今天的GE却在回归产业,分拆GE MONEY。新的产融结合是什么?海尔金控试图作出回答:海尔诞生于产业,熟悉产业,知晓产业的痛点,海尔可以用金融的工具、用资本智慧去重构产业生态,帮助产业升级、帮助产业成长。 海尔产业金融布局

海尔布局产业金融的使命是创造引领产业的新金融形态。

海尔金控的发展可谓先有“金融”,再有“金控”,逐步搭建起完整的金融产业构架。2015年11月,海尔集团提出“海尔金控”的概念,开始将金融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在此之前,海尔集团的金融版D早已开始谋篇。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布局,海尔金控旗下金融、类金融机构已达16家,法人公司31家。

2016年3月,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揭牌,海尔金控再添新军。青岛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是经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批准,在青岛市财富管理试验区成立的新型互联网信用资产交易平台,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资产的登记、确权、流转、交易、结算,及企业资产证券化、数据分析、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等服务。

而在2015年12月,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正式成立。作为服务于场外市场的独立第三方清算服务平台,青岛场外市场清算中心定位于金融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与银行和资本市场非银机构合作,为青岛市的各类场外交易市场提供统一登记、资金管理、资金清算等服务。

海尔金控旗下这两家金融市场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直接得益于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推进。对于海尔集团而言,两家机构进一步完善了海尔金控的整体架构,为其探索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

海尔金控目前已经涉足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消费金融、金融保理、第三方支付、财富管理平台、清算平台、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服务业务,同时拥有专注于股权投资和基金管理的创司,并且控股青岛银行、参股北大方正人寿。

此外,海尔集团还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拥有青岛海尔(600690.SH)、海尔电器(01169.HK)两个上市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

以产业金融为突破口,一个横跨众多金融业态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构筑,海尔金控正在逐步开拓形成资产雄厚、门类齐全的“金融生态”。

借力青岛财富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海尔集团制定了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其核心思路是:集团层面将分散在不同平台的金融资产归并整合至海尔金控旗下,理顺金控的股权架构,深耕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牌照布局。随着新业务的逐步推进,海尔金控的“金融生态”布局有望全面提速。 机构特写产融结合变革

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诸多模式都已为人熟知时,海尔金控给出了不一样的解答。不走“放贷收息”的传统融资套路,也非单纯产品导向的“金融售卖”思路,而是以金融为工具,营造产业沃土,盘活整个生态。

产业里最懂金融,金融里最懂产业,这是海尔金控的自我定位,既是优势也是目标。海尔金控董事长谭丽霞认为,“海尔金控走出去的优势就是30年来对产业的理解。”

海尔金控定位于产业生态,共享金融,依托海尔集团的产业生态,致力于打造无边界的共享金融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以期实现“链接、重构、共创、共享”的愿景。在场景、牌照和大数据三大核心因素的驱动下,海尔金控希望从供应链金融出发,发展产业链金融,最终实现生态链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迭代迅速的大背景下,原本相对独立的产业生态圈之间,逐渐产生了关联和交集,进而催生了生态链金融。譬如,海尔的一款智能冰箱“馨厨”,其思路是以冰箱作为入口,连接对水果生鲜的消费场景。这个时候,鸡蛋作为农产品价值链的末端,又成为用户生活场景的开端,一个生态带动了另一个生态,形成了环环相套的链式金融需求。

基于海尔创业创新30多年对产业规律的充分把握和对产业资源的积累整合,海尔金控致力于形成基于产业生态进行金融服务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海尔金控平台聚焦产业金融的服务已为40类产业链15万中小微企业、280万个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并在禽蛋、肉鸡和肉牛等领域的产业重构与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 产业金融虚实

当前,产业集团、产业资本拓展金融业务已然成为潮流。传统金融牌照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都为产融结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实体企业跨界进入金融行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资本的参与方式也呈现加速多元化的趋势。从原有的参股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到组建金融服务集团、金控控股集团。既有海尔、苏宁、恒大这样的传统企业,也有阿里、腾讯、京东这类的互联网新贵。

实体企业与金融业态的融合是一把双刃剑。这些产业集团往往拥有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客户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团掌握大量中小客户资源以及真实贸易、交易数据,可以加以利用,控制信用风险,降低违约损失,而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恰恰很难获得这些信用信息。

不过,当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单纯的数据分析很难满足风险控制的要求。产业金融的核心是金融,而非产业。产业金融可以通过产业数据来控制部分信用风险,但这些数据仅仅构成信用风险的一部分。金融市场本身的规律仍然是产业金融风险控制的基础。与此同时,产业金融还会面临贸易纠纷与信贷纠纷的串联风险,不可忽视。

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避免实体企业在金融布局过程中爆发风险甚至走向“失控”,是这些产业集团共同面临的挑战。

产业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金融风险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金融行业特殊的杠杆作用,往往会成倍放大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产业金融探索的方向在于依托产业,成为数据、服务和技术供应商,而不是盲目跳出产业链。实体企业涉足金融时,往往容易在行业顺周期内过于激进,放松风险控制意识,埋下金融拖垮实体产业的祸根。 构筑“生态链金融”

海尔金控的新理念是实现“生态链金融”的变革。首先,实现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其次,实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跨界服务融合,通过高效的业照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过去的海尔是制造业的典范。未来,海尔集团将向着社群经济物联网转型。海尔金控要承接的正是这一“去制造化”的战略任务。海尔金控承载着海尔由制造产品向孵化创客转型的使命,成为海尔从智慧家庭到财富、健康、绿色、快乐家庭的品牌延伸。

按照海尔金控的战略规划,产业金融的未来之路将遵循“三链+三网+两圈”模式。

“三链”是指按照时间轴来规划金融平台的走向,从仅拥有海尔上下游客户的供应链金融,到社会化的产业链金融,再到链接产业新生态的生态链金融。

“三网”则是指金控旗下各大板块依托链接资产及投资者的“财富平台”、链接债权及资金方的“交易平台”和链接资本及投资人的“资本平台”。

“两圈”则是围绕“社群经济”,着力打造以盈康护理院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社群”以及以北京轻厨为代表的“美食社群”。

篇6

传统金融打个比喻可以称为“凳子金融”,最大特点是“守株待兔,等客上门”,最大的特点就是凭借自身具有牌照优势来谋取利息差的一种“衙门式”服务模式。相比“凳子金融”,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通融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使传统金融不得不撤销凳子,真正回归“便捷、对称、互动、普惠”这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其创新强、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等特性。金融的核心能力是议价能力和风险定价。客户金融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中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通过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或服务尊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导向,反向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金融化于无形,去中介化,通过交互式营销,这些操作只需要用指尖点击鼠标或者用指尖触摸手机即可完成。称为"指尖金融”。

今年暑假,有幸与几个同学组织了闻融互联社会实践队,实践的主题是考察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重点考察了P2P代表公司红岭创投、O2O代表公司深圳淘金山公司,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公司深圳广道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的深圳众投邦公司、提供小微金融理财服务信贷工厂的联金所、创新型互联网抵押贷款平台钱来网公司,通过调研并在各个方面搜集资料,认识到目前金融已经实现大跨越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从交易各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要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进行操作,发展到互联网金融供求各方的信息获取趋于相对对等透明,通过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跨越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彻底改变了“凳子金融”的运行操作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用数据云计算通过设定的各种风控模型,寻找相应的客户群体,快速进行决策,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使供求各方信息沟通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各方真正实现了资金的对接。

现代金融发展从“凳子金融”到“指尖金融”的跨时代的演化,形式改变了,但金融的核心本质-信用与风险却没有改变。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使数据信息更及时、更透明、更多元、更动态、更可靠,对金融需求双方的信息对称和交流作用凸现,使需求双方匹配的时间、空间更广、更宽、更分散,金融风险匹配和防范能力更强,信用识别效率更高。解决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历史难题,更为高效便捷地实现数据分析、信息透明、资源整合,给“凳子金融”生态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刹那间,“指尖金融”成为掘金利器,各路精英云集,各种新概念频生,各种模式呈现,各种平台云起,欣欣向荣的景象,难免也出现各种乱象,坏账、跑路、破产等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对风险的无所敬畏。 “指尖金融”的风险究竟有哪些? 同属于金融领域,相对于“凳子金融”,但发生的诱因、形式等不同,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借款方不愿意或者无力履约造成未能及时或者足额偿还而违约的可能性;

(2)道德风险:企业内部欺诈、流程不完善漏洞、员工违规操作等;

(3)交易风险:交易操作风险;

(4)技术风险:于经营的平台信息技术系统发生故障,使得系统失灵或者业务中断不能保证交易有效、及时、有序、顺利进行;

(5)监管风险:由于国家监管或者政策法规,自律性的组织制定等各类规定涉及的可能遭受到的法律或者监管的处罚从而造成的重大财务损失风险;

(6)市场风险:未预料或者对市场利率、国际汇率、借款企业或个人经营的行业市场波动进而未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的潜在风险。

金融服务的本质在于收益实现的延迟性,与普通的商品交换不同,在商品交易交换、支付完成以后,收益立刻体现,即使存在赊销方式,也是金融服务的范围。正是由于这种本金归还的延迟性,就形成风险后置,所以就必须搭建相应的风控系统。针对上述的信用、道德、市场、政策、监管、技术等风险,设定相应的风控体系。

目前国内的各家平台的风控体系良莠不齐,针对不同的平台运营模式(表现为纯线上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下债权模式、公益模式等)可以归为下面几种风控形式:信用认证包括信用报告等;引入保险模式、机构担保或者抵押物、质押物等担保方式;采用风险备用金计划;快标分散风险;债权拆分组合进行转让;平台保证自担风险模式;金融机构信用模式;小额贷款担保模式;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目前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选择了和专业的第三方风控软件提供商合作的模式,将自有模式和三方结合起来,比如国内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使用的风控反欺诈服务。但由于征信系统不开放,假冒猖獗,投资人不成熟,热衷刚性对付,征信不完备,需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引入各种担保模式,难管理,目前企业担保的数百倍于自己净资产的交易,杠杠放大过大;而且目前担保行业也是鱼龙混杂,无异于同床异梦;风险准备金模式很难将不良资产覆盖,而且监管不严会被挪用。看似完美的风控背后也会让人心头一紧。

“指尖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个淘汰,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的对待,既不能谈“互联网”就色变,把“指尖金融” 看成混乱不堪,不加甄别一巴掌拍死,全面枪毙;另一方面也不能任“指尖金融” 衍生出“草根金融” 放任自由生长,对其风险及控制不理不睬,要认真对待,寻求规范发展的道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其充分生长壮大。同时也要以金融创新和金融重塑的姿态积极推动并对其规范监管和引导,并学习传统金融多年的监管经验,摒弃不足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方式,通过海量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逐步形成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体系,从而突破“凳子金融”的监管理念,适应“指尖金融”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为互联网金融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传统金融具有口碑强、多年积累的甄别风险能力、资本、规模效益、客户群体等方面的优势,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大额的借款情况,而互联网金融却在数据挖掘和数据积累等方面优势,能够低成本拓展客户和发展业务。二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在金融功能上的优势互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对象的互补。“指尖金融”实际上是对“凳子金融”传统业务较少涉及或服务盲区的领域进行补充。传统金融追求规模经济性,集中将资源分配到对利润贡献大的业务领域,出于成本与风险的考虑,针对中小企业或者次级借款方面由于获取信息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时间等各种成本,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从而小微企业扶植力度欠缺。但“指尖金融”规避了这一弊端,成功将“长尾理论”运用到金融业务服务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利用率,弥补这一不足。“指尖金融”凭借其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操作便利的先天优势,建立具有门槛低、效率高、手续简单特点的融资平台来满足小微企业和次级借款者的融资的实际需求,对“凳子金融”服务范围进行了有效扩展。但在高端客户群体的点对点的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则是“指尖金融”的短板。

二是思维方式互补。“凳子金融”由于具有独特的牌照优势,更多依赖于雄厚的资本以及口碑以及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与监管政策的指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导致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而“指尖金融”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用户体验,注重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传统金融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思维方式上看,“指尖金融”与“凳子金融”之间形成一种线上与线下、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金融理念的优势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运营管理中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数据云计算思维、用户体验思维以及平台交互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思维。

三是运用技术互补。互联网优化了“凳子金融”服务手段,改变了以本身为主导出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满足用户需求而服务点对点的资金对接服务手段。“指尖金融”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和海量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用户、云、产品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动态、多维的生态系统,从而深入挖掘不同用户消费偏好归纳出个性化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客户带来丰富的多元化产品和完美的用户体验,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更低、操作更便利。

从上面的介绍和分析,“指尖金融”并不是对“凳子金融”进行毁灭性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思维方式下进行二者的融合,向着智慧银行方向进行变革。融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是“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的前提。互联网金融拥有大量的用户行为、用户习惯、购买行为、交易数据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获得用户需求,而传统金融对客户群体的资信各种财务数据以及资质状况比较了解。将两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全面地了解各种用户群的相关需求及各种信息,从而对后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提供更完善的数据。

二是建立共同评级系统。“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在征信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评级系统。各方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完成这个数据系统。数据共享以后,信用信息更完备,根据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重新建认评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的分析客户信用评级,拓展客户规模和客户群,提升整个利润空间。

三是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以后,在金融这个大框架体系下可以从金融理财、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等等多个角度、多维度进行,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碎片化的思想,通过产业创新可以实现更多的跨界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覆盖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篇7

一、国有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现状地方金控一般指由地方国资委或财政厅出资成立,通过控股或参股地方金融或类金融企业等而形成的综合性的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地方金控公司是地方政府主导整合地方资源的重要抓手,治理完善、布局合理的金融控股平台,能以丰富的金融和产业资源,为打通地方融资通道、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提供全面支持。以上海国际集团为例,通过归集浦发银行、国泰君安等市属金融机构股权,以及发起设立、投资参股、整合重组等方式,逐步形成了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金融服务和保险、资产管理、海外业务,以及实业投资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先后为上海虹桥机场、轨道及磁浮交通等重大市政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我国4个直辖市、20个省份和4个自治区均建立了金控平台,部分市、区县也建立了金控平台。地方金控公司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是多种金融业务的汇集体,其股权结构、组织架构、运营方式上的特点,决定了其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例如关联交易风险、资本重复计算风险、传递性风险、透明度风险等。而且由于各子公司有着独立经营的范围,其合规审查流程、业务规范亦存在差异,各业务之间存在同业竞争、资源分散、协同性差及无法整体性形成行业生态等问题,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容易放大金控公司的整体性风险,导致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目的。

(二)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之间集约化协同存在不足。目前多数地方金控公司层面,除了日常的管理职能外,往往还有经营性业务职能,涉及银行、证券、公司理财、股权投资、基金业务等。从管理角度看,这些经营性业务分属于不同的组织单元或管理团队,每个不同的组织单位或团队又分属于不同的条线和领导分管,为了最大化实现各个组织单元或团队的经营目标和绩效,经常存在重复性的人员招聘、信息库建设等内部资源配置及外部客户资源、中介机构、行业信息等资源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了金控公司内外部资源未能有效地实现集约化、价值最大化的建设和使用。2.地方金控公司母子公司之间体系化协同未能有效构建。地方金控公司多数是地方政府为了打通地方融资通道、服务地区产业发展而通过对当地市属金融机构股权进行重新归集而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在组建过程中,存在着重组前原母公司与新归集的公司业务之间的重叠、客户资源重复、人员编制重合以及业务之间相互分散,尤其是一些行业跨度较大、非相关多元化的实体产业的归集等问题。从而导致地方金控公司本身的业务、资源、信息等各种资源与旗下各子公司的相关资源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体系化协同,明显存在“各自为战”、“仅履行出资而不负责管理”、“对下属企业管控模式不清晰”等现象。一些金控公司的资管体系,缺乏信息化手段,基础积累较小、指标体系不统一、流程过于繁琐,以致于资管体系没有紧跟公司业务的发展,甚至与业务脱节,出现了重管理轻服务与赋能不足的现象。3.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行业生态化协同打造还有较大差距。地方金控公司拥有较丰富的金融业态和牌照,较完整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体系,较全面和忠实的企业和个人客户。鉴于地方金控公司的资产形成的独特性,同时不同资产板块之间的融合时间不长以及不同板块之间的信息化和金融科技化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一方面在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集群之间的无法打造生态化协同,另一方面从金控行业大的资产管理集群生态化协同更是差距甚远。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渗透,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共享平台,构建“资管生态圈”,提升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行业生态化协同日益迫切。

二、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创新协同模式

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主要存在的内部业务之间集约化协同、母子公司之间体系化协同及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三个方面的问题,是驱动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原动力。为有效推动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地方金控公司,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实现服务地区产业发展以及助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分别从资产管理的集约化协同、体系化协同和生态化协同三个协同角度提出了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的创新协同模式,如图1所示。

(一)发挥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协同效应,提高集约化协同水平发挥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的协同效应,即围绕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充分发挥内部各业务板块之间的跨业务、跨部门协同,提升地方金控公司价值。对金控公司内部原有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基金管理、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各业务板块发挥各自客户渠道优势,深入挖掘客户需求,通过构建内部业务之间横向沟通与资源共享模式,不断提高内部业务的集约化协同水平。地方金控公司可通过搭建内部共享资源平台,降低业务之间的沟通成本,减少内外部重复资源的建设,从而实现公司内部业务之间的有效集约化协同。内部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是通过公司内部业务板块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出发点,通过各业务组织或单位之间的核心决策与协作机制的建设,并通过核算和绩效管理创新实现项目资源的高效对接和运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共享平台以公司相关业务板块为参与主体,以全流程的有效协同服务,促进地方金控公司内部业务的集约化协同水平。

(二)精准集团管控,串联集团核心能力,实施体系型协同发展从整体层面看,首先地方金控公司应该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找准母公司与各子公司的发力点,厘清金控公司与各子公司之间的管控模式,加强对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融资产管理于服务与赋能活动之中。其次地方金控公司与各子公司应按照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动作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母子协同与运作机制。第三是地方金控公司应指导子公司建立和完善其业务机制、规模相匹配的公司治理,杜绝“不当激励”和不合理的考评指标。要完善治理机制,在加强“三会”监管和日常审批的同时,做好资源的对接、导入与增值服务,积极赋能各子公司,提高各子公司的活力。从核心能力资源角度看,通过串联地方金控母子公司的核心能力资源,协同集团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及下属公司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集团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集团发展提供支持,构建地方金控公司体系化协同发展模式,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三)依托金融科技,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以客户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由内外部多个生态子系统构成,涉及地方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客户、个人客户、中介服务机构、评级机构及内部各业务板块。可以依据板块和条线划分为若干个业务子系统,各业务之间共享协同、开放统一,形成点、线、圈相互关联的价值网络,并以客户价值创造为纽带。各业务子系统与外部利益相关方通过业务往来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形成战略联盟、业务合作伙伴。从整体来看,以客户为中心的资管行业生态化协同打造主要涉及外部环境系统、内部业务系统及支持系统等几个部分。其中,环境系统是生态圈相关参与者与外部相关影响因素构成,如政策监管、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支持系统是资管生态化协商的支持性活动,如管理系统、研发系统、信息科技系统等。内部业务系统是基础,也是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过程中重点打造的核心支撑要素点,通过生态延伸、利用交易活动,实现对内外部业务资源和客户资源的生态化协同。

三、地方金控公司资产管理创新协同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同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弄懂悟透监管政策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强同国家及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联络,及时了解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文件。在积极拥抱监管的同时,通过专家讲座、专题培训、内部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研究。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推进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地方金控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市场环境的研究,健全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应加大对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规划研究,从服务地方产业实际和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出发,深入分析行业竞争格局,研判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开发符合产业与市场实际的细分产品与服务。同时,不断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业务布局,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篇8

此外,在会当日,智控天下大数据风控联盟也宣布成立,这个拥有超3000家成员的风控联盟将继续实践“跨行业联防联控”的理念,也必将在消除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联盟的成立,第一份消费金融风控研究报告出炉,这对于今年大热的消费金融行业如何做好风控有着积极的作用,也展示了同盾在金融领域深耕的技术实力。

同盾诞生于“诚”,发展于“诚”

蒋韬表示,同盾科技创立的初衷是构建中国智能诚信网络,同盾的愿景是让生活诚信、美好。同盾诞生于“诚”,也发展于“诚”。当前发生的社会失信事件,严重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经济的良性运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互联网风控现状,同盾率先提出跨行业联防联控的风控理念,坚持信贷风控和反欺诈两条产品线并行。两年多来,同盾科技向诚而生,编织诚信之网,终于初见成效,目前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客户选择了同盾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非银行信贷、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理财、第三方支付、航旅、电商、O2O、游戏、社交平台等多个行业。随着政府、客户、媒体等各界的广泛认可,同盾业已成长为互联网大数据风控领域的引领者。

两年时间,同盾科技顺利完成四轮融资,这是资本市场对“向诚而生”的肯定。4月份完成的B+轮3200万美元融资,是目前行业内已知的最高融资额。本轮领投方尚A资本投资部董事南萍在大会寄语中表达了对同盾科技“向诚而生”的肯定。她说:“同盾科技是一家富有工匠精神的数据公司。在我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蒋韬带领的团队在不断努力地提升产品、服务于客户。风起于青萍之末。从投资逻辑上看,各类投融资平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兴起召唤着支撑技术的崛起。同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首先提出了跨行业联防联控,我希望在国内的创业土壤中能看到更多的像同盾一样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创业企业,不忘初心,向诚而生。”

蒋韬分别从品牌、产品、人才、社会价值等方面向笔者阐述了同盾科技未来的战略。支撑同盾成为行业引领者的核心优势,一直是其自主研发、改革创新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在随后的产品环节,同盾科技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更加精彩的新品解读和案例分析。

风控系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与大数据紧密相连,共同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预防危机,是很多投资者和企业客户制定决策的试金石,而新的风控指标是否能够真的起到帮助投资者的实际作用呢?同盾科技反欺诈和基础产品总监祝伟和同盾科技信贷风控及核心产品总监储月华分别向与会行业客户和媒体详细讲解了大数据反欺诈领域的三大技术升级产品和信贷安全领域的三大升级产品。

大数据反欺诈领域的三大技术升级产品包括:反欺诈情报系统、接口保护2.0、账户保护2.0,以及移动反作弊。上述三大新产品将丰富同盾现有反欺诈领域服务,为客户提供事前预警与更精准的欺诈风险识别。信贷安全领域的三大升级产品包括:1.贷前审核;2.贷后监控;3.复杂网络产品。同盾将紧密契合客户业务流程,提供信贷风控全生命周期保护服务。

同盾科技与行业领先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广东南粤银行、达飞金融平台、富德保险、阳光信保、安心保险、华海保险、长城汽车金融、美利金融、TalkingData等代表与同盾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国内大数据风控的引领者,同盾科技立足数据和技术革新,致力于解决金融机构欺诈风险与信用风险,在银行领域进一步深耕。

结合保险业现状,同盾科技的大数据风控产品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盾科技销售副总裁兼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孙程越与安心保险、华海保险、富德保险、阳光信保代表签署战略合作,意味着同盾成功开拓保险市场。

与长城汽车金融、美利金融的战略合作,则表明了同盾大数据风控技术在汽车金融、互联网金融两大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

现场同盾科技与TalkingData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TalkingData和同盾科技将在移动互联网数据领域紧密合作。Talkingdata在建立移动数据大生态,而同盾科技则是大数据风控领域的领头羊。双方将在互信基础上,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大数据助力智能诚信网络建立

篇9

人口红利。消费金融公司定位于小额、分散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申请门槛低,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新人、中低收入群体、大学生等,主要为传统金融体系较少覆盖人群。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这部分群体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个百分点。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使得消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加上目标群体体量巨大的规模效应,消费金融将大有可为。

观念革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逐渐由“量入为出”向“提前消费”转变,由物质消费向精神需求消费转变,旅游、文化、教育等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攀升。80、90、00后等新生代逐步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这类消费群体思想更为超前,普遍能够接受提前消费的方式。消费活动中更加注重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整个社会消费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消费金融的挑战

消费金融蕴藏万亿蓝海,体量巨大,不同主体争相涌入,不断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正规军,应立足自身特色,明晰市场地位,把握风控管理,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竞争趋热。试点初期,消费金融公司遇到一个尴尬的事实,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覆盖了相当大一部分消费群体,各大银行间信用卡竞争也十分激烈,未被信用卡覆盖的属于信用难以保障或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电商系推出的类信用卡产品,如支付宝的蚂蚁花呗、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提供分期、赊购等系列金融产品,迅速聚集了一大批用户。信用卡类产品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购买产品、分期付款都很方便,用户习惯已经形成。随着银监会等四部委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被扼住贷款上限的P2P系也纷纷转战消费金融。此外,传统销售企业也积极布局抢滩消费金融,或战略合作,或自建模式。消费金融竞争业态异常激烈,消费金融公司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业务同质。消费金融公司信贷产品主要由信用贷、消费分期为主,与传统商业银行消费贷相比区别不大,消费金融公司间金融产品差别也不大,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上消费金融产品总量繁多,但利率定价、产品种类、服务群体差异不大,产品创新不足缺乏竞争力。如何嵌入消费场景,拥抱互联网消费模式,提供特色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O2O消费服务理念,提升客户体验,需要消费金融从业者深度思考,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消费金融模式。

风控薄弱。相比较传统商业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这块完全处于劣势。商业银行有着比较成熟的风控体系,而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群体往往难以获取真实信用记录。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成立时间短,用户数据狭隘,往往需要借助央行征信、第三方征信等进行用户分析和风险定价。现阶段,国内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个人信用信息分散,信息共享渠道不畅,大数据信息挖掘不足,难以真实反映用户实际信用状况。此外,由于缺乏高效入口,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格外依靠渠道和中介机构,自身对贷款的风控存在不足,此类也更容易造成声誉风险。

建议

消费金融市场硝烟弥漫,对客户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消费金融公司需从获客、服务、风控等环节提升自身素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寻求突破。

提升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同质化背景下,对用户的争夺其实就是对消费场景的争夺。市场上消费贷定价差别不大,实际上客户也并不太敏感,如何更加贴近生活,更好金融获得服务体验的消费场景往往能够提升用户黏度。BAT布局消费金融基于巨量流量入口,加上互联网发展沉淀的亿量级用户,做到了用消费控制消费金融,用金融去衔接消费场景,发展势头迅猛。消费金融公司往往是基于股东背景或是第三方合作模式去运营消费场景,如苏宁消费金融公司,与苏宁传统卖场场景深度结合,用金融运作助推销售,二者互相裨益。线下场景竞争激烈,消费群体竞争更趋于白热,如大学生群体,像大学生分期、人人分期、宜人贷等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依靠股东背景,线上线下结合提升用户体验,打造场景金融,细分消费市场,方能做出特色。

篇10

2015年,互联网巨头们加紧布局消费金融市场,扩大应用场景,甚至试水资产证券化,消费金融的“动能”不可小觑。

告别“母体”依附

消费金融领域,动手最早的是京东金融。2014年2月“京东白条”正式公测,当年9月上线,向用户提供无手续费、无首付的分期消费服务,已实现京东商城、京东全球购、京东到家等体系内的全覆盖。

京东金融消费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2013年9月初来事业部上任时,一个“光杆司令”,“2014年底增至50多人,现在人员规模超过200多,只是风控、运营团队等,不包括技术研发人员”。

许凌向《21CBR》记者解读了白条的发展路径:2014年的战略目标是“抢先”,互联网金融一度只关注理财和P2P,“我们的核心是要从消费出发,解决消费端的问题,形成一个信用消费的闭环”,许凌如此解释白条这款信贷产品的初心:一是解决消费痛点以促进消费;二是便于风险控制,京东生态圈是白条产品的基础及背书,一般企业直接给用户一笔钱,无法掌握钱的最终去向。

而蚂蚁“花呗”2014年12月公测,2015年4月正式上线,符合授信要求的用户,在淘宝、天猫购买部分商品时,可直接挂钩余额宝申请,目前其消费额度在500-30000元之间,其资金方是蚂蚁小贷公司,用户每笔消费对应其一次信用贷款。

在淘宝和天猫平台,蚂蚁花呗已覆盖绝大多数商家,同时加速“去淘宝化”。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蚂蚁花呗已登录40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其中包括大众点评、当当网,小米、OPPO、大疆无人机等品牌方官方网站,且已渗透至大量的线下支付场景。 2015-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预测

无独有偶,白条也正加紧走出京东生态圈。许凌坦承,2015年,白条的战略定位就是加速推出场景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完成场景布局:4月,启动“白条+”计划,推出旅游白条、租房白条等产品;8月,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小白卡”,即白条用户定制信用卡(截至2015年12月,用户申请量达到100万),宣布牵手紫薯家装,提供智能家居服务,进入家装场景……试图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上游链接企业,下游链接消费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挂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国内资本市场,这是首个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为扩大信贷规模,破冰了一条新航道。

风控的节奏

扩大应用场景后,如何控制风险?

据蚂蚁微贷事业部消费者信贷总监郝颖介绍,蚂蚁花呗的风控体系包括3个方面:信用风险防范、反套现和逾期管理。

逾期管理方面,还款时间长、贷款金额大且长期无法联系的“恶意逾期”用户,将会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影响其信用记录;在反套现方面,蚂蚁花呗联合多方,已关闭数千家涉嫌套现的淘宝和天猫店铺,向涉嫌组织套现的商户发讼。

2014年,许凌一直刻意控制白条的用户规模和产品场景,直到2015年,才放手推大量产品,这种节奏的解释只有两个字――风控。许凌在传统银行工作9年,一直从事风控工作,对风险有着职业的敏感:“互联网可提升金融效率,但不能取代风控本身,基于风控体系的能力,2014年初就只敢向50万用户开放,直到2014年底,才有底气服务千万量级的用户。”

篇11

“狐狸金服集团背靠搜狐坐拥强势的互联网流量和技术资源,势必能为其旗下各业务发展获得更多有利条件和科技变革带来的收益。”狐狸金服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何捷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何捷的自信源于搜易贷的爆发式增长与成功。此前的两年多时间里,依托搜狐公司的互联网实力和资源以及创始团队强势的科技和金融基因,搜易贷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接连打破了多项行业增长记录,包括19个月破百亿、8个月破第二个百亿等,成为行业新锐代表。

依托于互联网风控技术的优势,切入网贷行业取得了成功,这也使得何捷有了自信继续扩展到其他金融细分领域,狐狸金服因此顺势而生。

布局:多元生态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升级,狐狸金服从大数据风控技术研发到网贷平台的崛起,再扩展到消费金融和大数据征信服务,继而渗透到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金融细分领域,已经形成庞大的以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体系,这必然加速公司集团化战略进程。此次品牌升级的背后,亦是战略思路与格局、产品运营、技术和管理的全方位升级。

集团创始人兼CEO何捷曾任搜狐畅游(NASDAQ:CYOU)CFO,管理资金超50亿元。同时还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_智联招聘(NYSE:ZPIN)独立董事,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策划过众多重大资本运作、投资与并购。长达20年互联网行业及财务管理行业的实战经验,让何捷对于狐狸金服的发展架构有着清晰的规划。

目前,狐狸金服集团旗下拥有搜易贷、小狐分期、云狐征信、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品牌。

此外,狐狸金服旗下一站式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及个性定制的综合理财服务,理财产品逐步覆盖固收理财、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海外资产、互联网证券等多个投资品种。

何捷指出:“即将上线的综合理财平台,会不断地技术升级,实现根据用户喜好,个性化定制投资组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升级为智能理财平台。”

据悉,狐狸金服旗下子公司在集团领导下独立运营,集团给予技术和管理上全方位的支持,如:风刃风控系统为旗下所有业务提供风控和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使各子品牌能够发挥最大优势并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发展,从而形成最大合力,创新传统金融业,切实落地普惠金融。

在何捷的心中,狐狸金服将秉持“尊重每一分价值”的理念,善待小微企业与个人一分一毫的价值积累,为他们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

基石:合规稳健

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国家监管逐步趋严,行业必将迎来大浪淘沙的洗牌,因此,金融科技企业迅猛发展的必要前提便是“底盘稳健”,也就是合规透明。

狐狸金服之所以尖角初露就被誉为极具成长可能性的“互联网金融大象”,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其合规稳健的发展特点被业内广泛认可。

以旗下搜易贷为例,其联合创始人、CTO周霖拥有16年IT领域经验,是中国技术领军人物。曾任搜狐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技术产品运营工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面负责奥运官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工作,现为“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外,搜易贷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理事单位,还被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授予“首批试点接入企业”称号,同时是互金协会信息共享平台首批17家接入会员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搜易贷还获得了民用最高等级的公安部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获得信息安全等级第三级认证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之一。在产品设计上,搜易贷严选优质小额借款项目,人均借款金额仅12.7万元,有效降低了风险,深受投资人信赖。

空间:技术驱动

在金融科技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个行业的未来极具空间,而空间的挖掘将最终依赖于技术型巨头的引领。

道理其实很浅显且已几经验证,即在“互联网+”的方程式中,促成化学反应的关键点是技术,而非其他一切既有优势。例如,电视新霸主是乐视和小米而非海尔与创维;商业新霸主是淘宝和京东而非华联、沃尔玛等等……

就金融科技企业而言,能不能站稳脚跟要看是否合规透明,而能跳多高跑多远,则由企业的技术优势决定――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狐狸金服这些巨头纷纷入局并迅速割占市场也已印证了这一点。

拼技术,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而言,都是看家本领。

例如,阿里系蚂蚁金服通过技术创新大大降低支付成本以及贷款成本,通过技术,让支付成本每笔1分钱,贷款成本不到1元钱,解决了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

在智能投顾领域,京东金融成功应用在财富管理上,通过打造智能服务平台,为用户做长期资产配置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与阿里与京东这些电商巨头有所不同,老牌互联网巨头搜狐的技术优势则体现的更为扎实。其旗下狐狸金服在金融科技的最核心一环――风控方面,早已取得革命性创新,占据竞争高地。

狐狸金服CRO范学红,拥有近20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长期从事金融行业分析管理工作。曾于中国银行和淡马锡合作的中银富登项目中任高管,经历多个金融项目核心数据分析及风险管理业务。

让范学红感到自豪的是,狐狸金服首创的风刃风控系统拥有业内首创的基于工作流引擎开发的风控全周期管理系统,立足产业链,将风控流程模块化。“它能利用上千个风险影响因子建立灵活多变的、自适应的自动化风控模型,从而更智能化和精准地进行风险控制。”范学红说道。风刃风控技术贯穿狐狸金服旗下所有业务,是保障安全的基石,其防范风险的有效性已经在搜易贷业务中得到充分验证。

篇12

一、我国金融控股行业概况

在国内尚不具备全面混业的条件而金融市场必须开放的两难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界从分业到混业的一个现实选择。总体来说,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组织内部,金控公司普遍出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业务整合不到位,外部又有立法滞后、监管主体缺位的不足。

山东省具有支持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良好经济基础,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大幅度提高,金融门类日益齐全,具备了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基本要素。以山东省鲁信集团为例,它是山东省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和对外开放窗口。为顺应中国小微企业迅猛发展的潮流,重点解决山东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鲁信集团在2012年设立了山东省鲁信金融控股公司,在类金融领域开展股权投资,通过收购和控股经营担保、小额贷款、典当、融资租赁等机构,结合现今新型金融产业,如互联网金融、P2P产业、消费金融等等。整合了各子公司的资源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一揽子融资服务,还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运营利润。

二、小微企业的筹资瓶颈及其对金控公司的影响

为什么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会选择小微企业进行投融资担保服务?首先,小微企业对中国的GDP增长贡献高达60-70%,小微企业的平运营对中国经济发展大有贡献,因此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此类金融控股公司便应运而生了;其次,小微企业不容易满足国有银行设立的高融资条件,换句话说,国有银行认为投资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风险太大而放弃对其的投资。当08年次贷危机经济下行、经济增长缓慢时,我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风险聚增、银行抽贷的问题。山东省政府为了发展山东省经济势态,解决山东省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的不足问题,将这部分任务交给了地方集团,集中致力解决山东省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等问题。

但是山东省许多小微企业的资金固化在厂房、土地,这导致小微企业的存蓄、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没有生产能力或者生产能力过剩。而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甚至导致破产,这就可能导致不良贷款的出现,对服务他们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经济业绩影响很大。如何服务好小微企业,同时控制风险使金控公司获利,这是一个矛盾。但是,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控制模型是每个公司特有,还是借鉴大型金控公司的现有模型,都是需要深入的问题。

在一个投资期内,金控公司投融了多少家小微企业、投融的小微企业中投资成功的比率、实际收益利润、是否有完整的评估投资风险流程等都会作为该金控公司的绩效评估指标。纵使投资期内的多个小微企业失败了,但是这样的投资过程依然助力山东省小微企业的成长,不仅有利于优化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迅速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区域金融中心。

三、数学学科在金融控股公司的用武之地

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基础尚薄弱,离高效健全的模式还有距离的问题。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权责分工不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停留在简单的股权投资阶段,业务整合处于较低的服务顾客层面、没有流畅的风险评估流程、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评估模型欠优化等。既有问题的产生,便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当今这个交叉学科大有作为的时代,具备一定的金融学知识,辅以扎实的数学功底,有望解决如何评估小微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在小微企业破产之后如何追回公司损失等等问题。金融控股行业中用到数学、统计学的方面不一而足,任何时期、任何单位都不可低估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

数据统计可以预测一个小微企业的不良率,设计模型后可观察其贷款和消费能力;用计算机编程与数学建模知识设计出一个优化的风险控制模式,或者基于投资乘数理论对金控公司今后的投资方向进行预测。另外,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的交叉融合,可以建立一个企业绩效的评价模型和体系:首先研究小微企业效益、企业特征、企业能力的统计特征,再运用结构模型方法对上述三者之间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修正。

以此为基点,就能挖掘出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灰色预测、sigmoid函数、最优解等理论。这些词汇对于数学专业本科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们就屡次用此类数学模型预测实际问题。例如,金融控股单位的风险控制部门需要相关人员熟悉融资租赁案件风险分析,进行建模和风险授权授信等工作。这就需要该员工有良好的数学背景和数理统计能力,有数学建模能力,能熟练使用Matlab、R编程软件。由此可见,数理知识在金融控股行业的风险控制模式优化中大有用武之地。

总之,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只是我国金控公司中的一种营业类型,推动此类金控向前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远见卓识与真才实学,使得金融控股公司有效推动我国经济体实业的发展。

篇13

说起互联网金融最为突出的应用,当属“大数据风控”。但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往往是最容易被打脸的,道理很简单――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多年经营所积累的数据都比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要丰富。

注意,传统金融机构的这些数据还都是与风险控制强相关的,比很多基于互联网渠道收集的、经过数轮清洗的弱相关数据优质得多,并且传统金融机构还有专门团队从事数据分析。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风险控制技术表面上是模型和方法制度,但隐藏其后的却是模型和制度设计者对风险的理解。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和反思风控这一金融机构永恒的话题。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千千万万,金融机构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全部掌握,如果在次要方面花费过多精力收集分析必然导致效率的降低,如何把握主要问题成了关键。

在我们的风险管理中,一是关注评审效率的优化,评审过程中需要甄别主要风险并研究如何防范和化解,对次要问题进行适度的简化,让风控评审和贷审核l挥最优效率;二是风控系统的优化,风控部门也要有产品经理,致力于风控技术和流程的标准化和互联网化。

现有的流程是最优的吗

这是与风险控制相关的一个问题。传统银行为了防控风险往往采用总、分、支行层层审批的方式,来我们公司面试的传统金融机构人员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层层审批,大量时间浪费在内部沟通上,甚至大家明知风险可控,走流程还需要个把月,等项目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传统金融机构提了很多年“以客户为中心”,但冗长的审批流程却恰恰是不合理的。管理流程的优化绝非易事,组织结构的调整往往影响诸多既得利益者,涉及人员调整,沟通协调难度较大。

要真正将“以客户为中心”贯彻落实到位,一是要有组织保障,企业自身要有开放、创新、弹性的文化,能够充分适应不断的修正与迭代;二是要有持续优化的决心和能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梳理出最为精简高效的流程,同时协调各环节之间的矛盾。开年后,笔者要亲自抓的大事之一就是开鑫金服的流程优化。开鑫金服的金融资产交易业务经过3个月的试运营后,对流程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优化十分必要,这是未来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怎样激励员工更有效

在人员管理层面,传统金融机构基于业绩提成的激励方式和互联网基于股权的激励方式孰优孰劣?何种方式更能够兼顾企业和员工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也许没有绝对,但传统金融机构甚至某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信贷员与借款人勾结骗取信贷资金的案例屡见不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演变成内部博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