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常见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根据药品的状态确定存放方法:固态药品应盛放在广口瓶中,液态试剂应盛放在细口瓶中,少量常用的液态试剂可存放在滴瓶中。
(2)根据药品的感光性确定存放方法:见光易分解的药品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见光不分解的药品贮存在一般试剂瓶中。
(3)根据药品的酸、碱性确定存放方法:碱性物质应盛放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强酸、强氧化性物质应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2.特殊试剂的存放方法。
(L)防氧化:①密封或用后立即盖好,如Na2S溶液、KI溶液等。②加入还原剂,如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③隔绝空气,如K、Na保存在煤油中,Li保存在石蜡中。
(2)防与CO2反应:密封保存,减少露置时间,如NaOH溶液、石灰水、Na2O2固体等。
(3)防挥发:①密封,置于阴凉处,如浓盐酸、浓氨水等。②液封,如液溴用水封。
(4)防燃烧:置于冷暗处,不与氧化剂混合贮存,严禁火种,如汽油、酒精等。
(5)防分解: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如浓硝酸、AgNO3溶液、氯水等。
(6)防潮解(或与水反应):密闭保存,如浓硫酸、CaCl2固体等。
(7)防腐蚀:①能腐蚀橡胶的物质应盛放在配有玻璃塞或塑料盖的试剂瓶中,如浓硝酸、KMnO4溶液、氯水、溴水等。②能腐蚀玻璃的物质用塑料容器盛装,如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8)防黏结:碱性溶液应盛放在配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如NaOH、Na2CO3、Na2SiO3溶液等。
(9)防变质:现用现配,如银氨溶液。
例1 下列药品不能用配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存放的是()。
①浓硝酸 ②稀氢氧化钠溶液 ③液溴 ④纯碱溶液 ⑤水玻璃 ⑥氢氟酸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⑤
解析 浓硝酸和液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不能盛放在配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氢氟酸会腐蚀玻璃,应保存在塑料瓶中;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本题选A。
二、常用仪器的分类、一些仪器的创新使用及防倒吸装置
1.常用仪器的分类。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等;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圆底烧瓶、蒸馏烧瓶、烧杯、锥形瓶等;常用计量仪器,有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容量瓶、滴定管等;其他仪器,有洗气瓶、干燥管、普通漏斗、分液漏斗、冷凝管、玻璃棒等。
2.一些仪器的创新使用。图1是由广口瓶和橡皮塞及导管组成的装置,有以下用途。
(1)作集气瓶: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则气体应“长进短出”,即向上排空气法;若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则气体应“短进长出”,即向下排空气法;排液体收集气体时,应“短进气、长出液”。
(2)作洗气瓶:用于气体的除杂,如除去Cl2中少量的HCl气体,气体应“长进短出”,装置如图2a所示。
(3)作量气瓶:应 “短进气、长出液”,装 置如图2b所示。
(4)作安全瓶:
用于防倒吸装置,装置如图2c所示。
3.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在进行气体的性质验证实验时,要防止因气体的溶解或反应使装置内形成压强差而导致液体倒吸。常见的防倒吸装置如图3所示,其中b、d的防倒吸原理相同,即较大容积的漏斗、干燥管能容纳较多的液体,从而防止了倒吸。e只起防倒吸作用,不能用来收集气体。f除了具有防倒吸作用,还可用于收集气体。
例2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导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装置。图4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解析 安全瓶的目的是防止内、外气压出现较高的压强差,导致液体倒吸,这就需要平衡压力,如B装置,在发生倒吸时,液体被吸到广口瓶中,而防止倒吸入反应容器中。A、C、D项中,各装置的导管插在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作用。本题选B。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该知识点主要涉及药品的取用,物质的溶解、加热,仪器的连接与安装,气体的制取、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等。通常考查物质的溶解或稀释方法,防止倒吸的方法,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制气、洗气、集气、量气装置的连接方法,特殊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等。
例3 图5所示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防止液体暴沸,A项错误;O2的密度比空气大,进去的O2下沉,瓶内的空气上浮,属于向上排空气法,B项正确;NaOH溶液能够吸收CO2,但洗气除杂时气体应该“长进短出”,C项错误;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NH3、CO2、H2O(g),水蒸气在试管口遇冷变为液态水,冷凝水回流会导致试管底炸裂,易发生事故,应使试管口略低丁试管底,D项错误。本题选B。
四、化学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1.搅拌。
(1)在结晶操作中的蒸发阶段: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致使液滴飞溅出来。
(2)在溶解固体的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固体的溶解,如粗盐的溶解。
注意事项:搅拌时不要碰容器的壁和底,同时要向同一个方向搅拌(顺时针、逆时针均可)。
2.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人容器中,如过滤操作、溶液的配制等。
3.测定性质。
(1)测定溶液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液体,点在pH试纸上。
(2)检验气体的性质: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将这一端伸到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4.对液体和固体物质进行转移。
例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mL 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图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C.溶解固体时,应使用玻璃棒向同一个方向搅拌,以加快固体的溶解
D.配制500mL0.4 mol・L-1的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6乙所示
解析 A项,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只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B项,温度汁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项,配制溶液时需要容量瓶。本题选C。
五、蒸发皿与表面皿、坩埚的区别
1.蒸发皿。材质为陶瓷,用于蒸发浓缩溶液或干燥固体,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其容积的2/3,装置如图7a所示。
2.表面皿。材质为玻璃。作盖子,用于盖在蒸发皿或烧杯上;作容器,可暂时盛放固体或液体试剂;作承载器,用来承载pH试纸。装置如图7b所示。
3.坩埚。材质为陶瓷,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装置如图7c所示。
例5 图8所示的仪器中,在灼烧固体物质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
解析 灼烧固体时应使用坩埚和泥三角,蒸发皿可用来干燥固体。
答案:坩埚、泥三角
六、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检查图9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焐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外壁,使试管内空气膨胀,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形成气泡;松开手(或撤去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如果水会沿着导管上升,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试管换成烧瓶时操作一样。
2.检查图10所示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由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继续加水,静置片刻,长颈漏斗中的水柱不下降(液面差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漏气。
例6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
A.容量瓶
B.洗气瓶
C.分液漏斗
D.酸(碱)式滴定管
(2)下列关于不进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A.收集不到纯净气体
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
D.引发安全事故
(3)为检查图11所示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___。
(1)装置的气密性往往与气体的发
生、净化、收集等操作有关,所以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均无需检查气密性,但应该检查是否漏液。(2)如果不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可能出现漏气,产生A、B、C项的后果。如果可燃性气体泄漏,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即D项。(3)对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主要是看装置能否形成压强差。
答案:(1)B (2)ABCD (3)关闭试管夹,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至一定量后,发现长颈漏斗导管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停止加水,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七、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标识,如图12所示。
2.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1)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2)少量浓NaOH溶液洒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2%的硼酸或醋酸溶液。
(3)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石棉或沙子盖灭,不能用水灭火。
(4)少量液溴、苯酚洒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擦洗。
(5)误食重金属盐:立即口服大量豆浆、蛋清或牛奶解毒。
(6)水银洒到桌面上:立即撒上硫粉进行处理(生成HgS)。
3.实验安全操作的四防。
(1)防中毒:①做有毒气体(如Cl2、CO、NO、NO2、H2S等)的相关实验时,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以免中毒。②实验室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更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防失火:①实验室中的可燃性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②进行加热、燃烧等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③易挥发的可燃物应防止其蒸气逸出。④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或水扑灭,应使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3)防爆炸: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等)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用H:、C()分别还原Fe2O3或CuO之前,一定先通一会儿气体,再给反应管加热,以防气体不纯遇明火而发生爆炸。②Na、K分别与水反应时,取用量一定要少。
(4)防炸裂: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使用时应多加注意。①加热试管时要先给试管预热。②在集气瓶中做固体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③安装防倒吸装置。
例7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往往其包装上会贴有危险警告标签。图13所列物质与危险警告标签对应错误的是()。
解析 白磷有剧毒,致死量为0.25 g;四氯化碳是有机物,是一种无色液体,不燃烧,常用作灭火剂。本题选C。感悟与提高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可用水扑灭
B.误食硫酸铜溶液:可服用鸡蛋清解毒
篇2
1 专业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必充条件
《有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为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提供必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化学》的地位与作用服从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开设《有机化学》的必充条件。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相关领域从事医学检验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正确理解《有机化学》教学的作用,予以恰当的课程定位,才能做到有目的教学和怎样教学。
1.1 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
医学检验技术主要任务是检测人体内基本(特定)组成的含量及其变化,而人体组成除体液外,主要组成为有机物,因此认识有机物,学习有机物的结构、清楚有机物的分类、学会有机物的命名,掌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因为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质。
1.2 服务于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课
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化学知识,通过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课程提供必要与必须的知识基础,本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提供知识基础,有些知识也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与医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行业岗位实际应用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意识,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明确学习目标,达到培养实用型医学技术人才的目标。
2 以服务、实用、学以致用的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依据我院指定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打破学科界线,根据行业需求、岗位需要,本着《有机化学》的课程定位,服务于后续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血液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等专业课,为其提供必要和必须的知识保障,如为《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糖、脂、蛋白质等三大物质代谢的学习,提供糖、脂类、蛋白质的基本知识(分类、结构、命名、性质);为其他有机物代谢学习,提供所牵涉到的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的基本知识。
2.1 横向
后续课程直接需要的知识为重点教学任务,如:糖、脂类、蛋白质等,精学、精练,学以致用;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牵涉到为一般教学任务,如:杂环、生物碱等达到熟悉知晓。
2.2 纵向
本着实用性、基础性,基本分类、基本结构、基本性质、基本命名为重点任务,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为一般任务(表1)。
3 紧扣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宗旨组织教学
3.1 根据专业的实际需求设置实验
根据专业和课程目标,保留基本的、实用性的、知识学习必须的实验,删除了与本专业联系不大、不需要或不实际的实验,如:制备实验、内容及熔沸点测定实验等。
3.2 重视基本实验技能培养
有机化学是医学检验技术先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学习,还应承担学生基本实验实训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室基本技能的培训。如:(1)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试管、刻度吸管使用与读数(基本操作)。(2)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正确洗涤的方法与要求。(3)水浴的操作与要求。(4)加热的基本操作与要求。采取两人一组,人人动手,人人操作,人人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
3.3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联系生活、医疗实际,设置最适宜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教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剖析问题本质,寻找解决问题切入点,进而引入新知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如对单糖的学习(表2)。
3.4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一些有综合性的、易混淆的并且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内容,以问题形式交给学生,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表达能力,教师最终引导学生炼讨论课结果,将其整合到已有知识体系中,如脂类教学中,在学习油脂后,对类脂学习采用讨论式教学,提出两个问题交给学生:(1)脂肪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肝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卵磷脂和脑磷脂,二者都属磷脂,那么二者又具有什么样结构,性质及生理、生化意义?(2)随人们生活水平改善,高血脂病人越来越多,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是血脂的二项重要指标,特别是胆固醇增高,患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大,胆固醇的结构,性质,检验方法及生理意义?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通过讨论:(1)正确认识卵磷脂,脑磷脂结构,二者的结构、性质,生理意义异同点。(2)认识胆固醇结构、生理意义及检验方法,了解甾醇类其它衍生物,完成学习任务。
4 教学的内涵要融入新观念、新问题、新要求,与时俱进
教师要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行业发展,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教学的内涵应及时融入新观念、新问题、新要求。
4.1 引入安全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将实验安全贯穿于所有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应对事故能力,加强环保教育。如:(1)防火、防电及着火事故应对与处理。(2)腐蚀试剂的使用及灼伤的应对与处理。(3)有毒试剂、刺激性试剂的取用及防护措施。(4)加热的正确方式及烫伤的处理。
4.2 引入环保意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废弃液的回收与正确处理;在学习到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时,联系房屋装修材料、化工类工厂废气、废液排放对人体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检验行业常用的一次性物品的收集,引入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4.3 引入食品安全教育
《有机化学》很多内容和知识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既可丰富学生知识的内容,又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食品染色剂、添加剂的成分、性质和危害,引入食品安全教育,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 引入责任感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检测项目要求结果精准,所以对每一次实验结束后,不仅要书写实验报告,特别强调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一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是培养学生追求结果精准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正确予以课程定位,清楚课程的任务,适宜取舍教学内容,紧扣职业教育特质,与时俱进、灵活多样的组织教学,才能达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稻,韩玉慧,蒋益,等.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篇3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也是一种实践教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认识、掌握、理解化学知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帮助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特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使我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和改进的,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
1 探究实验―教学新思路
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充满了假设预期。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然后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是教师引导的活动搜集各种证据,并对证据、假设、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解释和推理,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都匹配自洽的时候,学生会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化学探究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其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进行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讲明此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实验要点,注意事项等,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弄清实验本质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操作。通过改进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改进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化学实验趣味化改进,为化学课堂增加教学容量,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例如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认识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要打破学生实验“照方抓药”的实验习惯,就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内容,增加学生自选试剂、自己组装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的实践机会。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化学实验教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才能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 合作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学中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1)注重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为了增加学生观察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3)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分工协作,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形成。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中,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又带领学生去快乐地学习化学这门科目。
4 以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的目的,充分挖掘趣味因素,创造轻松的教学情境,在传授这些知识的时候,有利于学生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情景教学中,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就会由此辐射开去,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探究,主动操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使学生为之动情,即集中了注意力、乐于求知,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的知识。
5 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重要课堂手段。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有利于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让学生独立地设计和进行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只有真正落到实处,采用层次化的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又需要借助必要的教具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真正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意义。任重而道远,需要化学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 周胜师.高中化学新课改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9(33).
篇4
Performance nalysis of echnology promotion on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on-site control t for sudden chemical poisoning
WANG Chao-ying, LI Hai-hong, GE Xian-min
乡镇化学中毒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口服自杀者甚多,因此对基层医务人员推广学化学中毒的救治知识和技术、及时诊断和抢救中毒患者是十分必要和有很大的作用。 “广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是一项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从预防控制到中毒应急救治、从研究到管理的综合性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向基层推广,可使基层医务人员掌握处置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方法,救治救活更多的中毒患者[1]。本项目为广西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课题之一,我们选择广西某一示范县进行“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推广,现对推广情况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西马山县医疗技术人员,包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综合医院、乡镇中心卫生院、部分村卫生所共140个医疗机构301人。
1.2 推广方法 2008年~2010年实施广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的应用示范性研究。现场调查当地的卫生基本情况,每年进行突发化学中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推广,针对不同的单位发放相关书籍,如发放给马山县疾控中心《职业病危害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检测技术》,发放给县直综合及专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等,我院医生亲临部分乡镇医疗机构指导工作。
1.3 推广内容:常见化学中毒事故识别、应急处理和控制,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综合疗法,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防控应急救援措施,急性有机磷和常见毒蕈中毒诊断与救治等。
1.4 绩效分析方法 (1)对被培训人员进行培训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2)对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服务问卷调查,了解经培训后服务层面是否扩大。(3) 从广西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每年马山县化学中毒数据,了解当地生产性急性化学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基层医务人员预防控制和诊断救治急性化学中毒的水平。
2 结果
2.1 技术推广能力
马山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卫生机构培训覆盖率达100%,村卫生所培训覆盖率达80%以上,人员的培训覆盖率达县直医疗机构达187.8%、卫生院达124%、村卫生所达86.6%(见表1),完成了100%以上的乡级卫生机构和80%以上的村级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接受培训的指标。
**应培训人员数是指从事职业卫生和防保工作人员和放射科医师、门诊医师,实际培训人员除了职业卫生和防保工作人员、门诊医师、急诊科医生外,还包括了一些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
2.2 技术推广效果
2.2.1 培训效果:为了检验和巩固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对受训人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参加培训考试的合格率达99.7%。通过问卷调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60%以上的人员在培训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突发化学中毒应急救治技术,88%的人认为通过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从未学习过的医生对常见化学中毒救治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前了解过的医生对常见化学中毒救治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一致认为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今后继续举行类似的活动(见表2)。
2.2.2 服务层面:马山县医务人员在了解和掌握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和技术后,不仅能在工作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在社会上成为化学中毒防治的宣传员(见表3):80.2%的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开展系列的化学中毒防治技术服务,包括向群众宣传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向群众提供化学中毒救治技术咨询、为群众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或诊疗、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或劳动者和/或下级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开展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培训等。
2.2.3 化学中毒发生情况:自2008年开始培训后,马山县每年发生的生产性农药中毒事件基本得到控制,见表4。同时我院每年接到马山县发生化学中毒事件救援的电话有所减少,2007年8次、2008年8次、2009年6次、2010年2次,2011年无。
4 讨论
通过向基层推广“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与现场防控技术”,可以使基层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常见急性化学中毒的识别、诊断和应急处置技术,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急性中毒患者的死亡率,把危害和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中毒事件的蔓延和恶化;同时培养基层医务人员为预防控制化学中毒的宣传员,向广大农民宣传在喷洒农药时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减少急性化学中毒的发生。
本次短短三年的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使马山县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广西常见的化学中毒救治知识和技术,在工作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迅速诊断和抢救中毒患者,有效地减少和降低急性中毒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在社会上成为化学中毒防治的宣传员,有效控制了马山县生产性化学中毒的发生。
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乡镇卫生院的抢救设施(如血透机)比较缺乏,使推广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障碍,没有配套的器械和药品是适宜技术未被使用的主要原因[2]。因经费、人力等因素制约,技术推广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集中培训的方式上,仅对部分乡镇卫生院亲临指导工作。在今后的推广技术过程中,应投入足够的推广经费,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并进一步探索推广摸式,真正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得到收获。
参考文献:
[1] 葛宪民,耿文奎,李勇强,等.广西常见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现场防控应急救援措施的研究[J].应用预防医学,2007,13(2):76-79.
[2] 茹淞,胡尚英,刘元强,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6-777.
作者简介:
篇5
广告设计专业;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
“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就业问题,将教学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真正地接触未来需要面对的工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做到学以致用。“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已开展多年,教学过程的轨迹已形成,具备了检验实践应用效果的条件。
一、“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测评办法
“职场化”教学模式是指学校积极展开校企合作,组建校企合作工作室,通过与企业人员沟通,研究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广告设计专业重视创新,但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操作机会。在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后,学校每学期应给学生提供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虑到学生就业的复杂性,评测内容分为学校评测和社会评测。笔者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的办法,评测“职场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笔者收集整理了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开展“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前和开展此教学模式后的300名毕业生的在校学习纪录,并联合就业处开展了职场问卷调查。学生群体选择了相邻的两届,两组学生入校时素质相当,就业环境类似,数据具有说服力。
二、“职场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效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组,将“职场化”教学模式引入前的学生分为A组,“职场化”教学模式引入后的学生为B组,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比较。
(一)理论成绩对比及分析
数据对比发现,B组学生在接受“职场化”教学模式后,专业课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课程成绩的提升不仅体现在优秀率和优异率上,成绩不佳的学生比例也有所减小,可以说是整体成绩都有所提升。通过专业课与实践结合紧密,“职场化”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认为“职场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反观广告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这三门基础理论课程,在“职场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结果,在优异率方面不及教学模式改革前的成绩。
(二)学生的职场发展状况
学以致用是“职场化”教学的目的,学生的职场发展状况最能展现教学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定:第一,学生的工作选择;第二,职业发展状况,即是否有职业发展前景;第三,专业成就;第四,同事评价;第五,自我评定。“职场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从事和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人数明显上升,同时就职于私企的学生人数也明显上升,并且在学生总数中占据较大比例。那么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人数上升?第二,私营企业就业率能否反映教学模式的成功?根据后续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是否从事本专业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另一方面,能否通过学好专业知识带来可观收益。通过对A、B两组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B组学生在实践环节获得了学习兴趣,并且对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这同时解释了为什么B组学生专业课优秀率更高,专业课想要达到优秀需要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实践环节有助于对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B组学生在私营企业中的待遇明显较高。但A组学生拿到顶薪的学生比例要比B组高。在与B组学生的对话中发现,学生认为基础专业知识很重要,而在实践过程中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究,导致作品质量档次无法提升。拿到顶薪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利用工作之余研读基础理论,以提升工作能力。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反馈的数据,部分拿到高薪的学生除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外,对职场适应的能力也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与同事沟通交流积极,乐于助人,体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B组学生中不少学生因为较快适应了职场环境而走入领导岗位,并且70%以上的学生在公司工作了一年以上,职业稳定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场化”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知识记忆牢固度,有助于学生融入社会。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实践环节较多,很多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不够。但仍有部分学生通过后期努力,成为了企业中的佼佼者。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意识,以便在工作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作者:刘凯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善恩园农场里有果园,花圃,烧烤场……善恩园是对外经营的,他们将赚来的钱用于提供孤儿的生活费和学习费。
事实上,本支部最初计划是给园内的孩子上课,但是善恩园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同意本支部的支教活动,于是园内的工作人员向本支部推荐了善恩园农场。
一、 活动主题:
挥洒汗水,传递爱心
二、活动目的、意义:
本次支部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善恩园的孩子,还可以让本支部志愿者学习如何做农活。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不会做家务,更不要说做农活,借这次机会可以让本支部志愿者得到锻炼,了解做农活的辛苦,回到家里以后可以多帮助父母干家务。让本支部志愿者知道成果是要靠汗水换来的。
三、活动负责人:
林霞
四、活动对象:
2010级数本二支部90%志愿者
五、活动时间、地点:
地点:福州市闽侯县溪源村善恩园农场
六、活动形式:
果园管理,烧烤场卫生管理,花圃管理
七、活动内容:
因为本支部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人数为班级志愿者人数的80%,即23人,故根据农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届时会将本支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分为两大组,由各组负责人安排该组具体活动。主要包括果园管理,花圃管理,烧烤场卫生管理等方面。本支部志愿者会根据农场工作人员的调配,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本次志愿服务活动。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策划准备:
1、踩点工作:前往善恩园,和善恩园工作人员交流协商本支部的服务内容。
2、前期分组:根据在农场农活和本支部志愿者的情况对本支部志愿者进行分组;
3、前期宣传:联系本支部宣传委员制作宣传海报,进行前期宣传;
4、组织班会,让本支部志愿者了解善恩园的背景,在善恩园的注意事项,以及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所要做的工作。
(二)、中期进程:
1、由总负责人带领本支部志愿者前往善恩园;
2、按照预先安排的小组分工,再由各小组负责人组织该小组志愿者配合农场工作人员进行分组活动;
(三)、后期宣传:
1、召开班会 :
(1)回顾活动过程;
(2)和支部志愿者讨论活动的不足和优点;
(3)志愿者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感想以及收获。
九:活动人员安排:
第一组:林霞、林志鹏、蔡曾曦、叶晨嘉、苏雯雯、蔡海梅、李玥、黄俊堃、李雅萍、郑寒秀、李景涛
负责人:李雅萍
第二组 :吴彩珍、陈俐宏、陈丽斌、裴岩峰、黄志鹏、杨晓红、陈晓霞、练琼莺、李娜、陈雅伶、姚丹、朱婷婷、周航
负责人:周航
活动内容根据具体安排而定
篇7
一、从岗位能力出发,校企合作共同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场教学’的灵魂,课程体系的建立要遵循培育具有‘全面职场执行力和创新力’的人才理念。”②没有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职场化教学体系也就无法运转。课程设置要根据现有的社会岗位需求和行业自身特点,由学校和企业资深专家组成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商议研讨,确定本专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同时,各地方院校可结合自身校企合作的环境及程度,开发一定量的校本课程,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通,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对接。课程实施以后,还要根据行业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的修正与补充,使课程的设置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具体而言,“职场化”教学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即按照阶梯递进的原则,将所有的课程按照大平台课程、平台方向课程和分方向课程的金字塔顺序进行排列:其一,大平台基础课程解决艺术设计的基础问题,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包含造型基础、形式基础、艺术设计基本原理等,这些课程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对视觉美的感知力、表现力及创造性思维。其二,平台方向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学生在确立专业方向以后,需要学习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专业课程,如,视觉传达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招贴设计、文案策划等。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开始接触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单项操作技能训练,为下一步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其三,分方向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四学年,这一阶段课程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分门别类的课程技能训练,而是围绕某一真实项目所开展的综合性技能训练。为完成一项具体的设计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和体验项目选定、市场调研、设计实施及设计效益评估等,有利于学生对设计行业的职场环境和职业特点形成全方位认识,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职场观念,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二、构建校企一体工作室群,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从事职业活动实践”③,实现教学与企业“无界化”,形成职场观念。校企结合的工作室制是综合利用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由相关行业企业与学校专业方向组成一个单位教学群。校企共建工作室群有两项指标:一是硬件指标,即创设职场硬件环境。按照分层、模块化教学要求,可设立实验工作室、设计工作室、作坊工作室和创业工作室。实验工作室主要是满足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场所,配备一些必备的实验器材,学生在此训练一些必要的专业技能。设计工作室是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的场所,也是实施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基地,在此可以开展一些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一些设计实战。作坊工作室是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公司,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训的场所,学生可以亲临生产第一线,直接获取实际设计经验和各种能力。创业工作室是在校生或毕业生创业的孵化基地,也是对在校生实现创业教育的示范基地。另一个指标是软件指标,即校企共建教学合作团队。工作室一线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仅仅依靠本校教师实施教学,很显然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还是比较空泛的,缺乏实际针对性,不能有效解决在设计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校企共建教学合作团队,把企业的优秀设计师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可弥补学校这方面的教学不足。教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设计师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教学案例来自生产实际,甚至把真实项目直接引入教学,学、做、用融为一体,学生在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职业素养也得到培养。在这种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真实的职场环境,将教学与商业接轨,实现与岗位对接的实习、实训中,学生可接触到具体的设计工作实践,由以往的以课堂获取间接知识为主,变为以直接获取实际设计经验和各种能力为主,从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校企合作、工作室教学实施过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被融入课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篇8
评奖机制是奖项得以顺利运作、协调发展的保证,更是评选结果获得公众认可的保障之一。文学评奖自1991年设立运行至今,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化,也需要在某些方面不断完善与发展。
每一个文学奖项受瞩目受信任的大部分理由在于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倘若一个颁发了数十年的文学奖项,每次评奖连公布获奖者日期都无法确定,没有明晰的时间表,缺少既定的评审程序等基本规则,那么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必然受到质疑。因此,从参选之初就增强评价的透明度,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通过媒体网络扩大宣传面,科学客观评审文学作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是极为必要的。毕竟,优秀而适当的文学评价对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有巨大推动力,它们应该注重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高。
如何拓宽作品送审参评渠道,也是评奖组织机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般说来,当下文学评奖的机制主要参照国际奖项和苏联奖项来制定,其评审组织架构基本由顾问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组成,具体事务由秘书处统筹负责。按照评奖规则,每年由评委会选出若干提名人和少数评委。每位提名人可以根据评奖要求推荐若干作品,推荐材料和被荐作品集中送达评委会,由评委会公布入围名单,并最终投票产生惟一胜出者,而结果一般在新闻会或晚宴酒会上公布。平均说来,文学奖项的入围者一般在3到10位之间,此举一是为了提高并保证入围作品的文学水准,一是为了规范评奖机制,扩大入围者的职业范围。尽管如此,每年还是有不少佳作未能及时入围以俄语布克奖为代表的文学奖项。
文学生产和文学竞赛是不能相互取代的。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是使用价值(即审美价值),而现在很大程度上却用交换价值(即货币数额)来体现,自然会出现诸多意外问题。提高奖项自身的“含金量”,并非可以盲目追求高额奖金甚至以此做商业广告,忽视创立文学奖项的初衷,影响公正性。
作家团体如何面对现实
在当下俄罗斯文坛,“……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业调子、法律概念、必须推广作品的市场准则、与伙伴分享奖金、尝试着猜出可能的争论并对争论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是俄罗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经常遇到的一切”。对于作家群体而言,诸如如何直面现实人生,正确对待文学艺术,时代感与艺术性如何共存等问题是需要他们共同面对的。
作品的时代感与艺术性如何共存,是作家在写作中必须考虑的事情之一,也是文学奖项在评审过程中确立的立场。当下俄罗斯重要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在艺术上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总体水准尚需进一步提高。作品评审过程中必须面对如何解决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时代性的矛盾。“公开、公平、公正”可以说是所有文学奖所持有的立场,但需要澄清的是艺术性强与受读者欢迎何者是文学奖项所关注的立场。毕竟,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其艺术性/文学性究竟如何,尚需作深入考察;而一般说来,艺术性强或过于先锋的作品往往遭遇接受面小的限制与乏人问津的尴尬。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小说创作存在着“泛化”现象。根据作品的审美对象、精神取向和题材内容,可以把“泛化”现象的特征归为四点:反思文字的消疲、都市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学的崛起和通俗文学的繁荣。导致“泛化”的原因是国际间文学、文化的交流,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创作方法的多元化。小说的泛化现象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21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如何直面现实瞩目人生,以艺术形式反映人之生存状态,关注人之精神建构和审美提升,显然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当代作家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将所知道和所理解的东西、人生经验以及曾经的痛苦和沉重,用语言艺术地呈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文艺评论家斯捷潘尼亚恩认为,可以像以前那样谈论“我们文学的教导特性” 。尽管当下文学处于边缘化态,但“在俄罗斯,文学仍然是文化的中心”。
读者群体如何提高修养
作为文学消费主体的读者,对文学作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文学作品正是在读者的阅读中产生价值。“一些大众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奖在世界上出现并有活跃的表现导致产生新的文学现实,这一现实按市场规律生存,改变着读者的评价标准,在作品的销售量与艺术价值之间树立了平等的标志”。如何培养有辨识力与高素质的读者群体,怎样改善民间批评呼声的缺席等问题,是文学生态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文学读者群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文艺学家瓦・哈利泽夫的论述来说,就是“大众读者同精神和美学传统的疏离”,“精神空虚的大众充满生活欲望和消费情绪”。有资料显示,2003年偶尔读书、报、杂志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40%、43%、47%,从不读书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34%、14%、32%;而2005年偶尔读书、报、杂志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40%、44%、47%,从不读书的人数百分比分别是37%、18%、39%。与此同时,“分属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阅读范围上,而主要是在对阅读的东西的感知接受上,有较大的差异”。在素以书报大国闻名的俄罗斯,这种数据的增长让人惊心触目。当下俄罗斯读者群体的分流、大众文学与快餐文化的日益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
篇9
1 太平湾发电厂网络概况
我厂企业网络覆盖了丹东综合办公及生活基地(丹东综合办公楼、泰鑫办公楼、多经办公楼、谊江佳园和新世纪花园两个生活区等)、太平湾电站(副厂房、水调楼、综合楼、基地管理处办公楼及生活区其它办公场所)、长甸电站(厂房、通讯楼、综合楼等)的“两站三地”,网络核心及汇聚设备集中在丹东综合办公楼、太站副厂房、长站通讯楼等三个网络机房内,联网信息点总数约1500个,是东北电网公司系统中网络覆盖面积最大、联网用户最多、网络结构最复杂的局域网,也是业务应用系统最多、实用化程度最高、日常维护工作量最大的单位。
2 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现状
我厂在2001年就已建成了自己的信息中心负责信息工作,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厂信息系统不断充实、完善,信息中心工作量日益增加,但信息中心负责日常安全运维的工作人员却相对较少。据我粗略统计,全厂仅日常计算机维护工作每天就不少于20台·次,如果再发生一些新病毒爆发、电源不稳定、应用软件升级、硬件换代、上级检查等临时事件,那么整个信息中心的技术人员都要连续多日甚至数周加班加点逐个终端进行调整。而且,由于我厂信息化工作进程的持续推进,无纸化办公的最终实现,厂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已经从企业运行管理的辅手段变为核心手段。同时,各类黑客手段迅猛发展、新的网络病毒不断出现,对信息系统的攻击变得更加隐蔽,攻击工具的学习应用变得更加简单,新的攻击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迅速,攻击危害变得更加复杂。信息中心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与日俱增,技术人员疲于应付日常安维,很难有时间进行网络架构、应用系统优化改造的研究与规划。
现实环境督促信息中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厂有关领导、产品供应商和信息中心同事共同对简化日常安维工作进行了初步实践。
3 对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分析与实践
3.1 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分析
3.1.1 服务器安全维护,工作量比较小;
3.1.2 网络设备安全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3.1.3 终端安全维护,这方面工作量极大,占信息中心日常工作量80%以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信息中心绝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消耗在了终端维护上,如果我们能通过适当的技术和设备手段,将尽量多的终端维护工作集中在网关节点上,那么网络终端的安全维护工作量就必然大大降低,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内容就能得到极大简化,工作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2 对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实践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信息中心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为目标,以各类安全功能与安全运维向单一网关设备集中为原则,对简化日常安维工作进行了积极实践,其中主要包括:
3.2.1 强制要求安装终端管理软件
终端管理软件的安装在以下五方面简化了安维工作:
一是其他安全软件的部署简化。一些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安装的软件,原来需要一台台计算机去部署,现在可通过终端管理软件直接推送并安装。
二是及时进行补丁升级,降低病毒事件发生频率。原来由于员工个人电脑知识参差不齐,使操作系统补丁无法及时升级,频繁引发病毒事件,现统一进行补丁推送,可大幅度减少此类事件。
三是远程维护减少了去现场时间。很多计算机问题都是非常简单的,大量时间都消耗在去现场的路上。通过远程维护,节约了去现场的时间,而且终端管理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统计与报表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共性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
四是带宽控制限制网络滥用。当一台电脑中病毒或进行P2P下载时,会严重占用全网资源,安装终端管理软件前,我们采用通过对程序特征识别来阻断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起来既复杂准确率又低,并且容易造成员工反感。安装软件后,通过带宽限制,很好的预先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是安全基线应用。通过评估,我们预先制定了各部门的安全基线规则,不满足安全基线的计算机将被内网管理程序断开,有效避免了高危主机的问题向全网泛滥。
3.2.2.通过准入控制杜绝部署漏洞
网络与终端的双重限制简化了安维工作,但是推广中又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员工计算机出现问题时,自己重装系统,经常不安装终端管理软件客户端;个别员工认为终端管理软件破坏了自己的正常使用习惯和隐私,不愿安装或私自卸载管理软件;外来人员临时将自己未安装终端管理软件的便携电脑连入我厂网络。目前,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交换机终端准入来解决。
一是网络准入。对于没有安装终端管理客户端的机器,通过交换机的硬件端口的起、宕,进行控制。通过802.1X协议和EOU协议,可以有效的在交换机上进行控制,使没有安装终端管理客户端的机器被禁止连入网络。
二是应用准入。网络准入对于既不支持802.1X协议又不支持EOU协议的交换机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这时可通过对应用的访问限制进行准入控制。即:在运行应用和访问应用的必经之路上部署准入组件,使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在访问这些应用时,会被准入组件检查到并阻断。
三是客户端准入。一台未安装客户端的机器,如不能连接到任何应用服务器,那么他就只能访问网内的其他计算机了,这时,如果其他计算机安装了内网管理客户端,那么也会阻断没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的访问。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确保未安装客户端的计算机无法在网内行动,其不安全的因素也就不会影响网络其他部分。
3.2.3 大规模部署的简化
一套有效的手段,会在更广的范围进行部署,另一方面,如果有大范围计算机更新的时候,也需要重新部署,这时部署客户端软件对人员消耗极大,因此就需要从全网的角度对内网管理软进行改进:在准入组件上增加客户端自动下载安装功能,这样没有安装客户端的员工在使用时都会得到提示:“需要安装客户端”,只要点击“同意”,即可自动下载安装,不需技术人员安装。
此部分的难点在于:此功能暂时只能在提供WEB服务的应用系统上实现,而且对于一般员工,开机后并不是一定要使用某个内部应用,这样,最佳的方式是将升级的准入组件与客户端程序部署在网关设备上,而对于网关厂商来说,更改硬件系统成本巨大,今后我们将继续与合作厂商沟通、协商,早日进行硬件改造,满足以上要求。
4 简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维工作的影响
应用新的安全技术与流程,简化日常安维工作,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中心的工作效率,使得技术人员能将更多精力放在整体架构设计、系统优化和新技术的学习上来,对全厂网络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同时,我们也明白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丽叶,王乃迁,刘振生.浅谈企业级信息中心机房监控系统的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
篇10
一、选编职场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学院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构建了“以实验教学体系为主导,突出对学生职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应用能力为主线,在管理学实验目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评价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不仅重新编写了管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还增设了“基础性实验”和“实训项目实验”两门课程。教改后,管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与优化,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巩固了管理学课程中实验课程的地位,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的内容
1.教学目标职场化。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估的标准,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职场化实验教学模式要达到以下目标,即培养职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职场中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管理学在职场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在职场中的责任心、团队精神等职场素质。
2.教学内容职场化。教学内容职场化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管理理论、企业管理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由企业管理实务专家、岗位技术能手、学院教学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已就业的学生、专业教师代表所组成的课改小组共同组织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避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机械、教条地讲授教材内容的弊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3.教学手段职场化。目前,管理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过于倚重实验教学软件的现象,影响了思维空间的拓展与创造活力的发挥。为此,需要树立借助而不依赖的教学思想,对教学手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职场化改革: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仿真训练,有效模拟企业的管理活动,将企业与实验室有效连接,让学生真实体验并参与其中。其次,利用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实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再次,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室开放空间延伸到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充分应用。最后,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声像一体、灵活多样的特质,拉近课堂与职场的距离,真实反映企业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现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方式职场化。教学方式职场化需要强调“知”和“行”的统一,“情境”和“发现”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管理式学习,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相契合,使学生的个体行动、学习过程与外界需求相适应。为此,需要灵活应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第一,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所谓“管理情景模拟教学”,就是要求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管理课题,从管理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验指导或称“剧本”,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学习和运用管理知识及操作艺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管理素质这一实质性目标。
第二,管理游戏教学。管理游戏法在管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对事先准备的游戏进行设计、评判,事后结合讲授知识点进行总结。管理游戏法的运用因游戏的设计使学生在决策过程中会面临更多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存在,需要参与者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所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办法去解决问题,使其在游戏中获胜。
第三,项目教学。以学生寻找适当的项目为载体,通过组建公司、确定公司架构、分析项目的经营环境、尝试经营业务和完成各项岗位工作任务等来提升团队及其领导者的职业和创业能力,在真实商业环境下实践和完善商业计划书,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升创业与就业竞争力。
第四,头脑风暴法。学生在职场将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环境,创造性、灵活性、主动性思维就显得非常重要。头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某一问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参与式研讨方法。这种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第五,互动式教学。根据《实验大纲》中的“研讨点”,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简明扼要的观点,然后推举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阐述。自由讨论时应遵循以下基本规则:不允许使用批评性的评语;欢迎海阔天空式的自由讨论;寻求不同观点的结合与深化。交流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除非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只讲结论,不作解释;对他人的观点不作批判,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求创新,不求完善和系统。
第六,体验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理智投入,通过亲身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主动掌握,从而形成具有团队协作、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高管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中职场化模式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职场化模式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实现对人的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合作,主动探索构建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报刊、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光碟等则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空间;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师、教练员,其主要职责是设计任务、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评价和检测,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观念转变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职场化教学模式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愿,鼓励学生的首创意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友爱、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2.营造职场化实验环境。营造职场化的实验环境,能将企业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地还原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验环境中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
第一,将实验教学常规要求设计成职场化教学。企业对员工的常规要求与实验教学常规要求有相似性,在制定实验教学常规时,应尽量保持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吻合。比如要求学生上课着工装,带工牌,举止规范,谈吐文明,严格进行日常纪律检查,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纠正不良习惯;并要求学生上课将手机调整至静音或振动状态。制定奖罚措施,并纳入考核成绩评价体系。通过长期训练,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使学生预先适应工作状态,为将来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创设职业情景, 多方位设计职场化教学。在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可以从职业环境、职业要求、职业特点等方面来营造职场情景,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形式来搭建仿真平台,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在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职业人管理职业人”的方法,将原有的“组长”“活动委员”“学习委员”“班委会”等职位更改为“经理”“行政总监”“学术总监”“董事会”等,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对班级实行分组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到个人,同时由董事会审核,形成执行、审核的责任机制,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中的层级管理模式;对班委进行定期的培训,评选出“合格”“不合格”“潜在不合格”几项,对于“不合格”与“潜在不合格”者在分析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解决,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竞争机制的严肃性。
第三,利用有效设计的实验室来感受职场氛围。实验室设计要集理论之大成、融实战之精华,人机互动、知行一体,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模式情景化,使企业管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场工作情景与实验情景的实现零距离对接。如运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即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及各类先进的传感器集成,建立相应的虚拟模型,生成实时的、逼真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使实验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真实世界中一样与该环境进行实时操纵和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
3.培养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往往被如下的烦恼所困扰:由于不善于完成任务,导致整天因加班而苦恼不堪;由于不善于与上级沟通,导致做了很多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由于不善于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由于不善于推销,使空有知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等等。归结起来,这都属于职场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注重从职业生涯规划、职场素质、职场环境、职场道德、职场沟通、职场心态、时间管理、职场能力、职场形象、职场策划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职场意识,增强职场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后续职业的发展潜能。
[参考文献]
[1]邢献红.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立体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普遍要学习十余年的英语课程,但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层次不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仍是许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对于高职外语教学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李岚清同志也曾指出:我国目前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教育部高教司(2000)57号文件《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而根据我国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当前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审视高职外语教学,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学目标错位、教师复合能力欠缺、教材系统不健全且缺乏特色、教学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教学内容滞后且缺乏实用性、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重国家考级英语而轻职业英语的学习、考核方式单一以及校企合作层次浅等,同时,相当多的英语教师缺少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上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严重脱节,以至于很多毕业生在踏入职场后发现所学并不是所需,或者一旦要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出现问题或用词不当,有时“课堂英语”在职场竟完全张不开嘴。
笔者通过对《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梁悦.,2004)、《对高职英语专业外教教学效果的调查与思考》(田雪蓉,2007)、《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喻艳莉,2008)、《高职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郭艳利,2010)、《多媒体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杨萌,2010)等专业论文和《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richards, j.c. and nunan, d.,1990)、《英语学习与交际语法》(邱述德,2003)、《国际交流语用学-从实践到理论》(胡庚申,2004)、《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束定芳,2004)等论著进行研读和比较后发现,在我国高职旅游英语中引入职场化英语教学是一种必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教学领域内对该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和稳定,具体体现在:(1)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生源、旅游英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等实际情况的了解、调研和剖析不够深入;(2)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作为客体进行研究不够完善;(3)结合“职场英语”的应用与发展,以改进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体系、最大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对我国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等方面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实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欧美市场的开放,我国出入境旅游的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这就需要我国培养出一批既具有旅游专业文化知识又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但是由于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及就业观念的滞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就业情况不甚理想。故在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堂进行职场化教学,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已成为一种逻辑的必然。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旅游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在实习或就业后可以直接上手。学生不再是做题机器,而教师也当然也不再被异化为过级培训师了。
二、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表明: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旅游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口语及表达能力的培养并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故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把各大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以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为原则展开教学。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以前的课程教学大纲都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忽略了工作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而高职英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技能,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故我院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突出“以能力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采用技能培养、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养成三位一体的模式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向“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转化。
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特点,我们确定旅游英语的相关课程主要围绕“入境涉外导游”和“酒店服务人员”这两个职业群展开,将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能力目标基于教学法的转换后形成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即具体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最终掌握英语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入境涉外导游的典型工作项目包括导游生活服务、导游讲解服务、应急事务处理等,其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旅游预定、迎送客人、登记入住、行程安排、旅游讲解、商场购物、康乐服务、处理问题与突发事件。由此,我们开发出《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情景英语》等课程,其中《导游英语》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学生通过各个任务型教学项目设计出的学习情境,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
(二)设计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英语是一种实用性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的语言。英语教学离不开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英语教学的实践练习的实质就是强化实践和练习环节、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把在英语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词法、句法、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巩固和检验。高职英语应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实际岗位上去应用英语。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旅游英语亦是如此。
旅游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及涉外旅游服务技能,注重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由此,我们提出教学内容设计要“把握两条线”:一是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选择主线,以工作过程及流程为导向,分解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拓展能力的培养;二是以“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导游技能——综合能力”为教学内容序化主线,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逐步提升。故在教学中,我们借鉴“项目教学”和“实地教学”,有效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并辅以多媒体教学,同时注重模拟训练,强调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发展职业能力,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灵活运用起来,这比以往单纯的讲授法更加行之有效(参见“图一”)。
(三)探索培养途径
基于培养职业型、复合型人才的原则,我们提出人才培养应遵循产学结合原则,做到:
立足“两个点”,即立足校内实训点和校外实训点,这是教学实施的条件与基础。
2、支撑“两个面”,即坚持面向核心岗位职业要求、面向中国旅游市场的目标指向原则,这是教学实施的目标与效果对培养途径的要求。
3、实现“四结合”,即实现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课堂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实现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与创造相结合。我院与上海现在国际旅行社、上海锦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东美航空国际旅行社、上海优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及《实习就业协议》,为学生提供了导游讲解、旅行社计调、团队接待、线路设计、销售等方面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同时,学院还将尝试推行学生预就业方式,即企业可以从实习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试用,择优录取。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企业也可以节省招聘成本,并降低了招聘风险,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
(四)改革考评方式
科学的考评方式具有正确的导向性、激励性和实效性;反之,则将桎梏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多采用期末笔答试卷这种终结性考核的方式进行,很难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旅游英语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多元化,应突出对学生全面的、综合的语言技能的考核,力求客观、准确、科学。考核可采用采用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见“表一”),即学生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学习资料的积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等学习档案的积累)占学期成绩的30%,小组实践考核环节(包括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占学期成绩的30%,期末考试(包括考试与考察、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占学期成绩的40%(参见“图二”)。
表一:综合性评估分析
考试类型 比 重 性 质 内 容 侧 重
平时成绩 30% 形成性 学习档案 学习积累
小组实践 30% 真实性 活动任务 努力程度
期末考试 40% 终结性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效果
图二:综合性评估图示
以上考评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总结与展望
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体系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任重而道远,而改革的目的即是服务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应对英语环境的考验。只有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服务目标并加以认真贯彻和实施,英语教学才最大化地实现了其作用,体现了其存在的意义。
基于这一背景,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我们还须积极探索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包括:
(一)构建模拟和真实相结合的旅游英语教学环境,如创建模拟导游练习系统,建立外语情景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的职业操作程序;
(二)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导游口语大赛”、“英语演讲大赛”、“职场英语比赛”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可以我们把竞赛活动渗透到整个旅游英语教学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内升外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进修和申报课题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和探索,拓宽思路,创新教法;
(四)鼓励师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学习和测评;
(五)要求师生均应重视文化内涵的学习,注意因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非语言性的差异,帮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从而扫除今后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产生的沟通障碍。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英语与专业整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旅游英语职场化教学是融课内实践实训和课外(顶岗)实习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有让实践教学渗透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教学才能与就业达到零距离。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推广职场英语或是今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贺雪娟.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构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梁悦.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4).
[4]罗小玲,杨小凤.高职旅游英语职场化的教学改革[j].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2).
[5]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谭新莉.职场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0(10).
[7]文秋芳. 压缩教学周期,增强教学密度[j].中国外语教育,2008.3.
[8]夏纪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j].外语界,2000(4).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6-0041-03
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人才,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电厂化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电力生产过程工艺知识,同时具备电厂环境监测,电厂水、煤、油分析,电厂水处理系统、脱硫系统运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电力环保人才。这正满足了广西“14+10”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所带来的对这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电厂化学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技能培训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操作能力与实验结果分析能力,形成化学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在实验课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实施内容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本文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一套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6年以来,学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电厂化学方向已开设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适应火力发电厂及工矿企业电厂化学水处理运行与化学监督岗位的要求,进行水、汽项目分析实验。多年来,不少工矿企业招聘了电厂化学方向的高职高专毕业生。为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我院从2012年秋季开始招收电厂化学专业学生。按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学期开设基础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现有的实验室、仪器、药品等条件虽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但在教学内容和师资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一是现有的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和内容主要采用普通化学专业的通用性实验,缺乏专业针对性;二是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由任课教师兼任,缺少专任教师指导实验教学。
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成绩评定存在的不足
之前的化学实验,一般是由实验指导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药品,配制好标准溶液、指示剂溶液,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按实验步骤和顺序进行操作。虽然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只能操作实验的后部分内容,没有完整操作实验的全过程。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他们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整地操作。
在成绩评定方面,教师往往是以学生平时的考勤情况、操作某个实验的表现和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程度作为评定标准,没有体现学生操作实验是否规范这一重要评价指标。
三、寻找有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路
(一)实验内容基础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精选实验教材。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大致相同,所不同的就是实验项目的次序变换,实验项目和内容基本一样,没有突出电厂化学专业相关实验的特别内容。因此,在选择实验内容上,我们在保留必要的基础性实验前提下,增选了许多专业性强,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实验,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
(二)课程结构优化
过去的实验课开课方式是在一段时期内安排每周的一至两个下午为实验课。实验课的时间不连贯容易使学生在实验中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发生断裂。现在的实验课转变为模块课程,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固定一周或几周的时间为实验课。在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的时间按一定比例分配,以实验操作为主,把过去每周零散分布的实验安排,改变为集中时段的全天候安排,从时间上保证其后各项改革的实施。
(三)实验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对于滴定分析和仪器分析类的实验,教师或实验员会提前给学生配好标准溶液和指示剂。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导致很多学生对实验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学生完成实验后还不知道是运用什么原理以及出于什么目的。这就是过去的化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弊端。改进后的实验教学消除了这一弊病。在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理论,说明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时间;联系企业中做该实验的要求,即是常规实验还是阶段性实验;讲述实验原理,介绍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接下来的每一步实验都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公共使用的溶液和指示剂,由于用量不多,为了节约耗材量,可以指定某些学生先来配制(由于每天都进行不同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配制溶液),其余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对使用仪器分析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实验,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更能培养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操作考核方式的改进
分析化学实验的考核是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该门课程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查和评定。过去的考核方法是在实验课结束前进行一次操作考核。由于实验比较多,有些实验耗时比较长,而且学生人数多,因此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考核。这样不利于考查和公正地评价学生个人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验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学生的考核方式。目前采取的考核方法是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操作考核。如药品称量操作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分析天平的使用和是否掌握药品的三种称量方法。又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实验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对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操作,同时还可考查学生对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的使用是否规范。再如仪器分析的操作考核,考核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化学分析所用的分析仪器。在实验课结束前再进行一次理论笔试考核,检查学生对实验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实验成绩的评定
完善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学生的实验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
平时成绩是反映一个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可以用来督促学生平时应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占总成绩的20%。操作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力;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核成绩是通过笔试反映学生对实验的基本理论、原理、现象,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名称、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溶液的配制和化学实验相关的计算等内容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成绩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分析的透彻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报告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实验项目、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结果、误差分析和问题讨论。该项占总成绩比重最大,为40%。
六、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小组的每个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按时并规范地完成实验报告。从每次实验操作考核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步骤正确、规范。从学生书写的实验心得体会中发现,他们感觉到实验课不仅学到了实际的知识,提高了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还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增进了友谊,加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学生还表达了希望能在实验室继续做化学实验的愿望。这充分说明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否取得成功,还需要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中检验。作为实验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深入企业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并且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兴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教师网,2011(9).
[2]张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
篇13
一、教师在教学研究之前该设计整体的教学模式蓝图
在场景叙事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他还必须是研究者,又必须是一个参与者,因此他必须能将整个教学研究过程系统的组织起来,所以他必须在教学研究之前将教学研究的整体环境设计出来。就影视制作来说,它本身至少包含了三个环节,前期剧本的编写、中期的导演拍摄、后期的剪辑生产,这三个环节内部又包含了许多纷繁的细节,这些细节教学研究者必须在所有的参与者进入叙事化的环境中之前就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但课程并不仅仅如此,它还包括后期叙事文本的比较以及评估等,并且这整个的规划过程也应该成为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生成的叙事文本或研究文本的一部分。所以笔者认为整个教学模式的蓝图应包含以下内容:
1、教学研究规划以及与教学规划同时形成的视频叙事资料。教师规划本身应该成为研究者叙事素材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一名合适的助教,这名助教应具备承担拍摄教学现场素材的能力,但是同时要求他有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客观的看待教学规划中所有优缺点。规划过程中教学研究者的助教可以由其同事或家属协助完成,在实际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可在学生参与者中选择几名同学协助完成,但这几名学生参与者将不再与其他学生参与者一起完成学生叙事文本。
2、学生参与者叙事文本的制定。教学研究者在制定学生叙事文本时应有两套标准,一个是开放性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参与者的叙事文本由自身生成,教学研究者只在过程中起指导性的作用;另一个是封闭性的标准,因为在开放性标准中,学生参与者很有可能会集体失败或者因确定一个故事而占用教学研究的太多时间,而导致整个教学研究看上去无法进行,这时候教学研究者应该拿出教师的方案,使学生有一个确定叙事文本方案。这里建议教学研究者在教学初期应用第一种标准,只有在第一种标准明显失败后才采用第二种标准,但教师必须在蓝图规划中设计出第二种方案,否则整个教学研究很有可能真的失败。
3、学生参与者选择的标准。因为在场景叙事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知道自身处于一种被叙事的状态,其在课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将成为教学研究叙事的经验素材,并且这种经验素材要被其自身所反观,因此学生在进入真正的教学场景之前要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积极配合这种教学,这是学生参与者的一个基础。但对于影视制作课程来说,学生还应该具备一些其他的基本素质,比如懂一定的影视语言、能够承担摄像的职责、能够进行后期剪辑等,至少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工。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应具备合作的精神,不然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参与者叙事文本的失败。笔者认为学生参与者的标准应考虑以下内容:参与者人数(不应该太多,应根据具体的分工安排确定)、分工小组人数(包括教师助教小组、剧本编写组、导演组、摄像组、后期剪辑组、演员组、剧务组、灯光组等)、参与者专业、喜好,另外还要对参与者做一些团队合作精神的评估。
4、定制合适的教学研究进度。这个教学研究进度应该符合教学研究者所在学校的宏观安排。笔者认为教学研究者应该在此基础上将整个的教学研究进度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叙事文本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拍摄为基本的教师叙事文本素材。其二是教师与学生共享教师叙事文本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将这两者之间的时间比例合理分配,我们认为这种时间分配中,学生叙事文本的制作应该作为教学研究的主体部分,时间上应该比较充裕,当然这还要由学生制作叙事文本的时间长度和复杂程度而定。但教师必须在课程的后期有比较充沛的时间进行叙事文本共享的环节。所以教师在安排学生叙事文本的时候还要注意其在课程内的可操作性,不要让其占据太多时间,导致后期阶段的研究失败。
5、定制评估方法。这里并不是要求教师研究者在课程开始前就将课程的评估标准制定出来。而是要求教师应该对教学的整个过程的评估有一个方向。因此笔者认为评估应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内的,学生自身的评估和教师自身的评估,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估,可以包括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学方法有没有改进等等;另一个就是外部的评估,这里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应该联系影视制作课程相关方面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使其对整个教学研究过程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估。同时这些评估本身也将纳入到课程最后的叙事文本素材以及教学研究者撰写的研究材料当中。
二、学生叙事文本的生成与教学研究叙事文本素材的生成
在场景叙事化的教学模式中,常规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会被叙事化,这一部分内容会成为教师与学生共享的叙事经验。但是在影视制作课程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中会涉及到另外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整个学生参与者实际上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创造自己的叙事文本,而另一部分学生要协助教师形成教学研究的叙事文本素材,那么后者将很难在教学研究的叙事文本素材中得到体现,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成为教学研究叙事文本素材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是这个模型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缺陷,但作为教学研究者应该尽量的对这一部分进行弥补,所以教学研究者应该在其每次课程结束后必须撰写的研究资料中,将这一部分同学体现出来。
三、叙事文本的共享与内部的评估以及外部评估
在教学研究课程的后期阶段,学生的叙事文本已经形成,教师的叙事文本素材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撰写的研究资料也已经形成。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撰写的研究资料,与学生共享这两种叙事文本,将这两个叙事文本进行对比。尽管两种叙事文本并不属于同一性质的视频资料,但是对照讨论的内容仍有很多。首先学生参与者应该根据教师的叙事文本资料对自身所经历过的经验进行一个反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相关的内容很多,比如在剧本设计方面自身设计的是否合理、场面调度的是否得当,镜头的构图以及运动方式是否正常,演员走位是否有缺陷,以及自己在现场表现是否有不当之处等等。这些学生叙事文本的参与者不仅从教师的叙事文本素材看到,还能在重新经验自己创造的叙事文本中得到感悟。但是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生成教师叙事文本素材的那一部分同学,也会在这种叙事文本共享中得到新的经验,因为两个视频叙事文本共享,必然会对文本本身的一些元素进行对比,比如在镜头的运用方面,情节的安排方面等,这样两个叙事文本之间质量比较也成为教学研究素材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者能在这种共享与比较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找到自己在课程前后的变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学生对自身经验的一种重新感悟与评价,而且涉及到学生对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自身的评价。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论好坏都是整个教学模式中形成的宝贵资料,对教师以后的课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研究文本和影像同学生的叙事文本的比较,将唤醒教师研究者对整个叙事场景的经验,并同时唤醒教师对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的经验。但是这个对叙事场景唤醒的过程,也必须成为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的一部分,被撰写近研究文本中,以供教师或下一个教学过程参考应用。
当然笔者认为对整个教学的外部评估相对内部评估来说比较简单。但是教学研究者应该注意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叙事文本、教师叙事文本材料、教师撰写的研究资料都作为外部评估的对象,因此外部评估评估的不仅仅是教学,而且包括整个研究的成败。
四、影视制作课程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的循环性
教学研究者在课程结束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将教师叙事文本素材编辑成完整的叙事文本,它不仅包括课程后期共享的那一部分教师叙事文本素材,还包括共享叙事文本这一过程本身,如果可能还应该包括一部分外部评估的意见等。再就是针对整个影视制作课程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根据两个完整的叙事文本以及日常撰写的研究资料做一个总结,并写明改进的标准。最后是根据以上的总结进行下一次课程的蓝图设计,并且在下一次的蓝图设计中,可以将之前的叙事文本和研究资料与新的学生参与者共享,从而形成一种经验的继承,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共享应该设置在课程的前期阶段。
影视制作课程的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但是其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作用肯定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希望会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实践性的运用此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并且能够在更广阔的课程领域得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