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财务与审计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务与审计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财务与审计专业

篇1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会计问题

首先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涉及两个最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法。购买处理法是对行为发生企业之间会计核算要通过成本进行,成本包括交易的相关现金等资本,在转让方失去法人资格后其对方企业资产和负债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产生的与净资产公充差需要定义为商誉价值。而权益结合法是对转让企业的整年损益都要入到企业会计账目中,商誉价值时不需要确认的,因此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方面,两种方法都具有合理性可以被采用,兼并企业最重要特征是处于行为发生后的主导控制地位,因而购买处理法可以很清晰的区分兼并企业。当企业规模类似并且是多个企业进行其兼并转让行为时,权益结构处理方法就会依靠优势更为合理。如何正确选择情况相适宜的处理法是会计处理的首要问题[2]。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证券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阶段,购买方无法得到市场的稳定保障因而存在处理限制问题。公允价值时购买处理法需要依靠的根本价值前提因而资本市场公平均衡程度,能否通过公允呈现企业资产真实价值就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企业存在公允价值无法判定和判定不准确,影响了购买处理法的准确处理为会计处理带来了问题。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问题

首先,虽然颁布了《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多个法案,但已经存在法律法规部完善的地方,让兼并转让行为受到了法规法律不健全的影响。随后,在资产真实价值判定上也不在各种问题,包括评估市场运行不合理,市场上评估业随着各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多,造成了评估业混乱和不规范的状况;对资产评估范围不准确,多数企业为了尽快完成收购匆忙评估资产,忽略无形资产评估等等;资产价值判定难度提高,当外资上市公司收购国内国有公司时会造成对国有公司各项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技术等方面判定不准确问题发生。最后,企业发生的兼并转让行为的相关审计工作是繁重和重要的,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的工作效果的大小。目前审计人员在独立性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主观上对审计结果的改变。另外审计是需要遵循严格科学方法和流程,需要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得以保证的[3]。目前国内审计人员依旧处于队伍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无法保障兼并转让行为的准确审计。

(四)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会计以及审计三者协调的问题

在兼并转让中的财务工作与会计处理以及审计工作三者都有必然联系,当一方出现欠缺问题后,容易造成另外两方工作受到波及影响,因而产生反映的结果数据失真以及无法完成工作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如何协调三者工作中协调问题是需要面对的。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的财务与会计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在兼并转让中财务方面

首先,要促使政府和企业各自产权分离并把企业相关产权规则制度进行改革调整,把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规划,让各自做到定位准确避免互相不合理影响。其次,在兼并转让行为发生前需要对转让方进行细致考量和严格审查,并聘用专业机构对其相关的企业发展资料和资产状况进行专业详细的分析后,再进行准确的企业各方面科学评价并作为兼并转让行为的必要前提。随后,要开展多方式的交易,在现金交易外可以推广股权的交换和证券的交换,以及通过兼并方借入相应资金购买对方企业股票,把后续经营收益作为还款的方式等。最后,交易价格要提前确定尽量做到后续不发生更改,其相关中介机构也要政府主导进行完善,利用金融机构的优势为兼并转让行为提供资金筹集等方面担保。

(二)企业在兼并转让中会计方面

在制定我国企业关于兼并转让的会计规则时要首先保证购买处理法和权益结合处理法之间的特征和关系。对符合相关适用原则的要严格使用其对应的方法,要保持两个方法的可以区分以及排斥关系,预防企业发生会计信息不对称和盈余损益管理问题的可能。其次,要对权益结合处理法适用的条件和操作性进行规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其应用是规定了相应的数量标准,而目前我国和世界统一标准一致,并没有规定出数量标准,因此,可以参考美国的规则制定数量规范,可以提高权益结合处理法的操作性。

(三)企业在兼并转让中的审计方面

篇2

2016年全国“两会”中,“工匠精神”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国务院总理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软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养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业精神,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确定符合当前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好的工匠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在世界各国,工匠精神无一不在,奔驰、西门子等德国老牌工业家族享誉世界,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的特质,就是他们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他们重视手工业,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当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认真、敬业的匠人,树匠心,成匠人。

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2 中职物流专业引领“工匠精神”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要注重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以下简称《意见》),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定位如下。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物流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流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物流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帮助物流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物流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2)坚持明确目标,搭建通道。坚持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以物流专业课程为核心,拓宽物流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桥梁。

(3)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产、教融合,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4)坚持以赛促教、知行合一。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指导作用,积极组织、协调中职 物流技能大赛,用大赛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同时,职业教育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

(5)坚持用“工匠精神”为引领。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必须坚持用工匠精神指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物流职业人要从事物流行业的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和工匠品质。

3 体制保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始终

弘扬“工匠精神”不能是一句空话,必须要落实到实处。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改革,用精神引领,用行动证明,用心去做人才培养工作。

3.1 精神引领,将“工匠精神”融入物流专业建设理念之中

在人才培养目标确立过程中,要体现“工匠精神”的实质,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定位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就是物流职业素养的体现,要完整地描述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3.2 课程建设要融入工匠意识

在以往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课程,而忽略了课程与素养的联系,职业院校的课程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却依然很多课程未能在情感目标上得以落实。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专业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将物流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融入课程中,融入岗位中,每个物流岗位均有相应的岗位需求和对应的素质要求,以优秀的物流工匠为范本,在课程建设中就要融入人才培养规范,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3 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第一课堂是职业教育的主战场,第二课堂是最有效的支撑。在第二课堂,要充分组织职业活动,利用有效活动促动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教学、实训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还要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培养。

3.4 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

早晚自习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大好时光,要充分安排任务要学生完成。比如,阅读、朗诵、诗歌、练字、写作等等,充分结合工匠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5 以赛促教,让工匠精神融入大赛

技能比赛是鉴定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部分,技能比赛中融入工匠精神,以工匠为要求评判学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技能不仅仅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比素养,让知识、技能、素养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

3.6 加强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将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一流的工匠大国,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人文教育有深刻的内涵,我们用“金斧头”、“寿司之神”等故事感染学生,我们用《大国工匠》等节目激励学生。通过人文教育、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对工匠的深刻认识。

4 结语

“工匠精神”点燃职业教育的灵魂,这是一种坚定理想信念、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报国成才的方向,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职业教育人应该勇担重任,用工匠精神引领教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二)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宪法赋予财务审计特殊的权利,使它可以帮助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监督和约束企业行为,从而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财务审计工作也对人民大众负责,间接的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财务审计企业工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可以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专业的监督。

二、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职业能力有限

目前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较少,直接参与财务审计的人员大多在财务部门身兼数职,对专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缺少理论知识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很难保证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职业能力有限。同时由于企业对财务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导致财务人员无法接受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因此造成审计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不明显、独立性受限

独立性是保证企业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的首先条件,但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无法独立的尽心工作。因为企业管理层领导审计工作的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受限,无法严密的开展,对企业财务管理非常不利。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

同样是由于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导致了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的降低。很多企业忽视了财务审计的重要地位,只是在审计出现问题后,才进行财务审计,没有发挥审计工作对经营活动的预警作用。

三、完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有关策略

(一)提高财务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拥有优秀专业技能的财务审计人员是一切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企业要从培养优秀人才做起,奠定审计工作的坚实基础。企业要全面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良好财务审计队伍。企业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都要严格执行,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岗位的人员。企业要重视专业人才、专业素质对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人才选择开始,考核选拔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性的人才,坚决杜绝“托关系”的行为。审计人员进入企业后,企业要求所有审计人员树立对财务审计工作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同时定期举办财务审计的相关培训、讲座和调研,让审计人员接受先进的审计理念和手段,并运用到企业财务审计中去。

(二)保证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要想使财务审计充分发挥监督、评价的职能,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部门,实现财务审计部门不受干扰的独立工作。每个企业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为公司建立完善的产权机制,同时要求财务审计工作仅对董事会监理负责,负责财务管理的领导不得干涉。从而真正提高财务审计部门在企业内的地位,维护其权威性,保证其独立性从而改,改善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状态。

(三)实现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办公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办公模式被企业所接受,但是财务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办公方法,急需进行信息化的改革。企业应该为信息化技术引入财务审计工作搭建起平台,选择合适的软件,使财务部门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加强对各项信息的管理,从而使企业财务审计的机构更加健全,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功能。

篇4

1.2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推动村集体财务公开

现阶段,从农村财务总体公开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村集体的民主意识不强,没有及时的将村集体的财务公开。因此,在农村集体中积极地开展财务审计,定期的对农村财务进行监督和考核,将审核的内容及时的向群众公开,这样既有利于村民对本集体中的财务收支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保证村集体与村民的紧密联系性,稳定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3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有利于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农村村集体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的基础,通过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有效的审计,可以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促进其严格按照新的会计法中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保证对村集体的财务科目、建账以及记账和报账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通过有效地财务审计,还可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遵纪手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执行本职工作,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2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对策分析

2.1建立完善的农村财务审计部门

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根据每一个乡镇的实际经济实力和发展情况,建立完善和功能齐全的财务审计机构,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开闸下去。在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专业审计人员的额责任和义务,并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建设高效而完善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能够有效的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质量。

2.2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做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定期的对农村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层面,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财务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适应现代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2.3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审计环境

在农村进行财务审计过程中,要想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就需要为财务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这样做的目的能够为审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各个乡镇要积极的利用好网络媒体和广播等媒介做好农村财务审计的宣传工作,各个乡镇的政府要积极的支持农村审计部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独立的开展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审计人员在有效的环境背景下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始终坚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原则,从而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

篇5

会计审计是指根据相关的公司企业管理法规,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和真实的经营状况进行合法的审查与核定,让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得到保证,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监督保持连续性。高效的会计审计工作可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合法性,避免其遭受恶意动用。在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逐渐转变观念并合理的调整企业管理结构,认识到会计审计对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企业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力度,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一、会计审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促使企业管理制度做出了调整,纷纷强化了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部门的职能,加强其对财务工作的审查和管理,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财务运转和财务收支的安全。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会计审计工作对于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帮助企业认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财务收支情况是会计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查保障企业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做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决策失误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2.促进企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和缺点漏洞,从而逆向推导,找出财务管理执行中的错误,对其进行纠正,帮助管理人员梳理和整理财务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出调整,更加完善,进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3.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使其更加规范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中,扮演监督职能的部门即会计审计部门,通过履行监督职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查,可以督促财务人员遵守公司法和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并且按照法规的各项制度进行工作,促进财务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和模板化,确保会计审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升企业财务信息的专业质量。4.会计审计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间接地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核,及时的发现财务部门的工作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而发现工作人员的缺点,对工作中的症结积极寻求解决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让财务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增强企业管理中会计审计工作力度的具体策略

尽管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司企业管理法逐渐深入企业内部,各个企业纷纷做出了调整以适应全新的市场情况,但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运行中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对此应当增强会计审计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审查力度。1.正视会计审计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和地位,转变传统观念,确立财会审计部门的地位。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制度,使得我国经济市场中中小企业的数量较多,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文化水平不一致,对于会计审计等职能部门的认识不够明确,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重视会计审计部门的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保障企业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2.逐渐完善企业的会计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会部的监督职能。在企业内部管理实践中,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审计机制充分发挥会计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这样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立财务评估中心并开放网络会计审计平台,拓宽企业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依据。3.加强财会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会计审计的主体是人,财务管理部门的主体亦是人,因此为提高企业的审计管理工作效率,十分有必要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高质量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鉴于此,企业可以外部招收也可以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4.在加强企业内部和会计审计部门的联系同时,保障财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企业的运行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与高速的运转,会计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之一,还具有监督的职能,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和会计信息进行核查,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同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加强决策领导部门与会计审查部门的联系的同时也要保证财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变成个人的工具。以此来保障企业的合法运营。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仍然占据着巨大的比重,数量远远超过大型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加之部分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文化水平不够高,对于会计审计的重视度不够。对此,要在这些企业中大力推广会计审计工作,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

参考文献:

[1]杨佩佩.分析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J].商,2016(1):131.

篇6

一、我国审计活动、审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审计活动“源远流长”。具有“独立的经济监督”特征的“国家(政府)审计”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二十世纪初、中期,又从国外借鉴、引入“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等审计形式共存。

审计专业教学是向社会输送审计工作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自20 世纪80 年代初,随着我国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立、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的恢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各层次的审计教学的蓬勃发展,专业课程相继设置,审计类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财务审计、内部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审计案例及审计理论专题”等课程。会计类相关专业通常开设“审计学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案例”等课程。审计教学内容多有重叠、交叉。且不同层次审计教学课程体系几乎相同。

我国现行的审计教学,从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到职业教育的高职、中职各层次均有开设。但开设课程与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由于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趋同性。不能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专业知识及职业能力”人才的需要。

从社会的审计实际工作角度看,需要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能力的人员。高职审计教学基本目标,是由审计工作需要及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决定的。教学目标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能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初级审计工作或助理审计工作的人员”。教学内容应定位于“审计基础知识”与“企业财务审计实务知识”与“审计实训技能”等部分,不宜再过多过宽。可开设,“审计基础”、“财务审计实务”、“审计实务”等课程。

“审计基础”应包括:“认知审计种类、理解审计基础理论、熟悉审计基本方法及工作流程”等教学内容。“财务审计实务”应包括“以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为载体,主要的操作程序、操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常见错避问题分析处理”等教学内容。“审计实训”应包括“实务训练,即以财务审计实务为主要内容的仿真性模拟训练,全过程的实务作业,达到熟悉、掌握必备的审计实务技能的目的”。

各层次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加之有理论,无实践的教学,使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

二、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一)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重新定位审计教学目标

由于我国现阶段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并存。“政府审计”、“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共存。因而,对审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政府审计”侧重于“查错纠弊”,“民间审计”侧重于“经济监督与经济鉴证”,“内部审计”侧重于“改善经营管理”。他们对审计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能力”与“知识”方面的要求。

“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要求表述为:①辨认目标、问题与机会的能力。②识别、汇总、计量、总结、分析、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与机会有用的财务审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③应用数据、作出判断、估计风险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审计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审计专业教学,向社会提供具有审计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人才。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审计教学目标可定位于培养具有“全面的审查能力、系统的分析能力、流畅的表达沟通能力”的审计专业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应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审计实务知识;应用写作知识”,除一般的职业能力与知识要求外,不同层次的审计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硕士研究生应培养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的研究型人才。教学内容除审计基础、审计实务外,应侧重于审计理论专题。本科应培养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中、高级审计实务。高职应培养审计初级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初级审计实务技能与知识。

(二)根据审计教学目标,重构审计课程体系及审计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审计教学内容体系应以《财务审计实务》内容的构建为中心,向《审计基础》追溯和向《审计实训》延伸。《财务审计实务》内容应包括①初步审计活动:包括“认知审计流程、了解委托人的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风险及评估、制审计计划”等。②业务循环审计: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③审计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编制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和律师声明书、进行总体性复合、审计总结、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评价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等。

《审计基础》课程为“审计实务”的开展提供基础知识、方法。内容包括:①审计概述:具体包含“审计的定义、审计的必要性;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的职能、作用、特征;审计对象;政府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条件;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职业道德规范”等。②审计目标与审计流程:具体包含“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目标、会计报表认定;审计的基本分类;审计流程、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评估、审计计划编制、审计各阶段的工作项目”等。③审计方法与审计抽样:具体包含“审计一般方法和审计技术方法的区别、顺查法与逆查法、错账查找的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及运用技巧。审计抽样的涵义及种类;样本的设计与选取;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重估抽样风险,形成审计结论”等。④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具体包含“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独立审计的过程;审计依据的特点、种类”等。⑤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具体包含“审计证据的定义、作用、种类、特点,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种类、格式及编制”等。⑥审计报告与管理建议书:具体包含“审计报告的编制、管理建议书的编制”等。

《审计实训》按《财务审计实务》的体系安排具体的实训内容。

参考文献:

[1]张贵平.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体系构架研究[J].中国审计网,2013/4/30.

篇7

一、会计审计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审计工作通过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真实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依据。通过会计审计得出企业财务信息,能够被企业财务管理所利用,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充分发挥会计审核与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约束,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依据,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会计审计的监督、核查作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与企业发展相矛盾的地方,通过分析财务审计表报信息,针对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此外,完善、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资产使用状况展开有效监督,保障企业资金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避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发生。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通过展开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负面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会计审计工作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如果审计中出现财务问题、财务风险,即可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弥补企业财务管理缺陷,减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

二、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会计审计工作同样如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会计审计工作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无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众所周知,会计审计工作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会计人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由于审计工作直接关乎着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审计人员“硬实力”的基础上,必须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软实力”,即道德素养,保障在审计工作中的公正性,避免以权谋私,做到一切以企业经济利益出发。加强培训、考试工作。为了保障会计审计人员能够跟上时展步伐,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至关重要,进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优胜劣汰”岗位制度,对于多次不合格成员要给予淘汰或换岗,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二)完善会计审计规章制度

会计审计规章制度是会计审计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权限与责任,并归纳到考核依据中,进而加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借鉴依据。

(三)提高会计审计能力

在信息时代下,想要加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要保障会计审计的时代性,不断提高审计能力,保障审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针对会计电算化模式,会计审计工作必须要以会计电算化审计作为重点工作,转变审计工作方法与审计重点,保障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会计审计工作质量,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一)以“大审计”学科为支撑平台,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财务管理人才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南京审计学院形成了以“审计学”为龙头的经、管、法、文、理、工等学科群谱,而其中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成为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学科。由于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在学科属性上的邻近关系,使得会计学、金融学成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支撑平台。审计学作为我校的立身之本和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学科,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财务管理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从大类上说,均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从学科内容来看,财务管理学关注组织的价值管理。而现代审计学的范围也从传统的报表合规性审计发展为涵盖工程项目审计、内部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管理审计等不同领域,这些扩展实际上是对受托责任绩效(财务绩效、投资绩效、环境绩效,但重点和基础还是财务绩效)的关注,与财务管理关注组织的财务绩效是一致的。其区别仅在于两者关注的视角不同,财务管理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关注绩效,而审计学则从外部第三方的角度关注绩效,并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因此,审计学与财务管理从学科理论上可以相互支撑与渗透。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着力凸显审计特色,充分利用审计学科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加大审计学相关课程的供给,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视角来分析和看待组织财务问题。从审计行业来看,随着财务咨询等非传统审计业务在审计机构业务构成比重的增大,审计人才能力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审计能力发展为包含财务知识的复合型能力,使得拥有审计素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依托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 南京审计学院地处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未来10年至20年,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将逐步发展成为高增值的制造业、高知识的服务业中心、世界性的金融中心之一,从而产生对财务管理、财务咨询和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财务和会计专业也从传统的以记账、算账和报表审计为主发展到以上述业务为基础的一体化财务决策、咨询和服务,从组织经理人的帐房先生发展为经理人组织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因此,其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也逐步从以单一的财务会计拓展为以财务知识为主体,并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国际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生源结构上看,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70%以上来源于江浙两省,学生对本区域的文化习俗非常熟悉,其就业去向也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同时由于地理优势,我校与区域内的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师生在区域内进行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是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的重要立足点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三)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区域内各类组织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工作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立足于区域经济日益国际化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要求,不断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提高国际化程度。2004年开始,在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办学过程中,通过引进重点课程,派出师资进修,植入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引进了国际财务管理教育的先进理念、知识架构、内容体系,还直接引入了相关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英文课程。2006年,通过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的合作,引进了CGA的相关课程,将专业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除了鼓励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直接修读相关课程获取职业资格外,也将其相关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来,实现国际化和职业化的融合。从近三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被国际大型会计事务所、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录用,还有一些学生被北美和澳洲重点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涵盖了所有普通高校,包括研究型高校和应用型高校,应用型高校包括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职高专和以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为主的一般普通高校。从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条件和生源质量看,教师和学生的理论素养大大高于一般应用型高校,从培养实践看,本专业初次就业和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分析来看,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层次相对较高,毕业后经过2年至3年大多能成为所在单位财务管理的骨干。因此,培养目标不能定位于操作型实务人才,也不能是研究型人才,而应该是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这样既区别于高职高专学校,也区别于研究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来看,其岗位能力需求不能局限于实务操作。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大型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占很大比例。我们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及我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对2006年至2008年期间接受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抽样60家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即“上手快、后劲足、实用性强”,从毕业生的职业成长路径看,大部分在毕业后3年至5年内成为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财务部门负责人。从我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条件来看,具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条件。我们的招生在第一批次,生源质量高于一般211学校。因此,从学生能力潜质和就业能力需求来看,单纯的事务性操作人才不能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我院会计、审计专业基础雄厚,培养经验丰富,社会声誉好,加上两个主要支撑专业管理学和金融学均为我院优势学科,具备培养以“会计”为基础,以“财务”为核心,以“管理”和“金融”为发展的复合型财务人才的资源条件和办学实力。

(二)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分析 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定位为,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根据应用型人才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结合我们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以及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探索总结出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征为:拥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础、综合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结构上,除了重视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应该重视会计、财务、管理与金融知识的复合,以适应动态商业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和内部决策、实施过程日益复杂化的知识需求。在能力结构上,除了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能在财务管理专业内多方位开展工作外,还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动态商业环境下分析和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变革中引领组织财务发展的创新能力。因此,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为具有财务意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专才”,同时对会计学、审计学和金融学具有较强领悟能力和一定基本技能的“财经类通才”。这种“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组织及其不同发展时期对财务管理及其相邻专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和岗位迁移能力,成为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层创造价值的重要伙伴。

三、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置思路 为了支撑上述“财务专才”+“财经通才”的能力结构,在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构成比例中,改变以往过分强调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的课程供给结构体系,采取两头大、中间小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大通识教育课和专业选修课的供给,按照“通、实、精、活”的原则,通识课与其他专业真正打通,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和科技人文素质,奠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专业基础课强调真正基础扎实,构成对后续专业课的支撑,并在学生职业生涯的中期和后期发挥重要作用。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做到少而精,强调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专业选修课多而活,重点是强调与复杂动态的理财环境相对应的理论与方法,强调课程的灵活多变,课程更新周期快。

(二)专业主干课和专业课设置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对国内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对分析,选择的专业主干课为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投资学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中级财务会计为会计类课程;会计是财务分析和决策的基础,因此在专业基础课开设了会计学基础后再开设中级财务会计,以加深对会计信息生成和利用的理解;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单独设置为专业主干课。专业课设置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为会计学课程,是财务决策的信息基础,国际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组织在国际化经营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为动态商业环境下的战略生成与实施相关的财务管理,按照与职业能力需求相联系的课程设置原则,这些课程都植入了与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财务分析师考试相关的内容,从而将专业课、专业主干课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联结起来。

(三)专业选修课的设置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的两种设置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学科属性出发,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按学科模块分会计类、审计类、财务类、财税类、管理类、金融类等多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课程供给为设计导向。其优点是模块同质性高,便于课程组织,即从供给出发设置课程,其缺点是不能与学生就业选择的能力需求直接联系。第二种思路,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出发,按学生毕业去向分为三类,一部分继续深造,一部分主要在工商企业从事财务工作,还有一部分主要在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从事财务工作。由此,将专业选修课分为财务理论、企业财务、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财务几个方向分别设置,即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为设计导向,这种设计模块内部同质性低,模块之间课程存在交叉,课程组织难度较大。最终确定的设置思路为第二种设置方案,实现了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化与毕业生主要服务组织的财务管理岗位的能力需求对接。

(四)实践课程设置 根据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重视试验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将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训练。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创新实践。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联合学工部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培训,通过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就业成功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就业环节与就业政策,锻炼就业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四、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一)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 在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方式的创新就成为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培养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出发,我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加大了实践和试验教学的规模,并改革了具体实施方式。实践与试验教学分为分为验证性试验、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我们将验证性试验和单项应用性试验嵌入到理论教学中,不直接单独设置科目和安排时间,而是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这样改革以前强调实践将实践和试验教学单独独立成科,与其所依赖的理论课程切割的做法,将理论与实践真正融合,使理论知识与其应用的组织情境和实现方式相融合。而综合应用性试验和探索性试验则安排单独的时间,集中实施,强调在这两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鼓励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竞赛等方式开展探索性试验和实践,如全校性的财务案例分析比赛和财务建模比赛。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立体、互动的过程,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作业与反馈、考核方式确定、考试命题、评分标准等都由课程组集体讨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改善考核方式,形成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财务管理的职业素质。

(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师资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增大的现实,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日益国际化。通过引进国际化课程和教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条件下工作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一方面,我们在巩固基础外语地位的同时,加大了双语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有的课程中嵌入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和具体内容,使得教授的所有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既具有中国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通过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GA的合作,在引进国际化课程的同时,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在引进相关课程内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三)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相衔接 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课程设置要征求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各职业界的意见外,将教学内容主动与各职业团体的资格课程相衔接,将有关职业考试的内容嵌入到相关课程体系中,但这种嵌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在考虑学科知识、能力形成与职业成长三者相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的有机融合。从而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学生的职业成长路径主动对接,同时也避免目前一些院校将基础课程变成考研辅导课、专业课程变成职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的弊端。在师资培养上,鼓励青年老师积极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财务实践,在一些重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岗位挂职锻炼,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开展一些问题导向的应用型研究,并整理加工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内容。改革实务类课程的组织方式,一些实务类课程聘请职业界有经验的人士来授课,或主办各类实践竞赛活动,积极参与职业团体组织的各类比赛,以提升学生对职业环境的认知。

五、结语

尽管从1998年首批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南京审计学院就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也受到学科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充分肯定。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加之我国经济转型期组织理财环境和财务管理工具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也日益复杂,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项改革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乃至整个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和重构,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改革的长期效果还有待于校内外专家和人才市场的动态检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这一变革过程的关键阶段和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财务教育界和实务界的专家共同关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人才模式的变革,从人才的供需两方面共同推进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本文受江苏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重点课题“基于情境认知与职业能力开发的本科会计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051)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群经济条件下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组织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项目编号:10YJC630354)支持

参考文献:

篇9

1.2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比较差

对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来说,特殊性比较强,这使其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作为合格的农村财务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但是,与城市的发展相比,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受此影响,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素质也比较低,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农村的会计并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多数由村里的报账员担任,在进行财务审计时,多是依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缺乏规范性;第二,由村委会主任来担任财务审批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导致审批工作的质量比较差;第三,审计人员比较少,即使有,所具备的素质也比较低。

1.3执行力度不足

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同时,也要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就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但是对于农村现行的审计工作来说,规章制度发展不健全,监督职能也无从发挥。对于审计报告,缺乏真实性,导致无法准确地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对于审计结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缺乏强劲的执行力,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进而造成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

1.4工作缺乏规范性

对于财务审计工作来说,有其严格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程序来进行,然而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审计程序来开展,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审计的结果准确性比较差。

2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改进策略

2.1树立财务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证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根据其改革方向,农村的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行政管理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必须树立起农村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

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培训和管理。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管理,充分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培训时,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审计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会计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保证管理的动态性及人性化,使审计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

2.3加强审计监管力度

对于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来说,为了将其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同时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审计工作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为了有效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就需要加大审计监管的力度,保证审计工作得到落实,进而准确地反映出农村经济及农村财务管理的状况。另外,还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所谓民主监督,就是指让农民亲自监督财务审计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将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制度相结合,使农民对村里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通过民主监督,使财务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2.4规范审计行为

当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还比较低,为了提升其法律地位,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优化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款,使其与目前的财务审计工作相配套。另外,还要完善审计取证、报告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来规范审计行为。

篇10

农村地区;财务审计;难点问题;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地区财务审计出现的不足

(一)农村财务审计缺乏专业人才和完整的审计程序。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生存条件相对较差,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到此工作,所以农村地区的财务审计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这往往造成了农村地区财务审计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这些人员往往只能从事一些最基本的财务审计工作,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更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老员工,以及一些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的财务审计人员。加之农村地区的财政资金不足,往往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这就严重阻碍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财务审计工作。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财务审计工作大多只流于形式,而缺乏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比如内部控制方面,由于缺少制度和条文规定,在财务报账方面往往会出现“空手套白狼”、不经过正规手续就获得财务资金支持、大额现金支付、用假发票或者制造假账单进行报账等等。这些都属于不按规定和程序办事的情况,完全违背了财经纪律制度和报账的正规程序,这些情况在农村财务里面普遍存在。足以证明财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低下,严重阻碍了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财务审计缺乏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首先,上级审计监督部门在进行查账的时候,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农村审计部门虽然会对审计报告进行公示,但是由于缺乏上级的监管,公开的信息极其有限,而审计结果也仅局限于村级单位,没有进行更大范围的公开,譬如网上公开等。即便如此,由于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审计工作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而审计部门又缺乏必要的宣传,使许多农民不懂财务审计,甚至不知道财务审计部门的存在。农村财务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致使其审计工作缺乏应有的效果。

(三)农村财务审计的工具和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现阶段,农村的财务审计主要体现在报账单据和财务报表上,而信息化的财务审计尚未得到完全普及。大多数农村的财务审计部门依然沿用的是老一套的审计方法,而新时期的电子审计、电子监督、电子监管等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加上这些审计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较差,对许多新知识新方法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电子审计又在大力推广,许多审计人员明显不能适应新型审计方式的出现,这令农村的财务审计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四)农村财务审计没有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很多时候,农村的基层工作人员给人的基本印象是作风懒散、游手好闲,财务审计人员也是如此。工作时间不多,工作量也很小,挣着保险工资。这种情况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农村地区的管理不到位,这一方面与监管制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考核机制有关。不仅仅是财务水平考核,绩效考核也很不到位。

二、提升我国农村地区财务审计的方法

(一)提高农村地区财务审计人员的总体综合素质水平。农村地区的吸引力有限,难以招聘到高素质人才,所以在这个方面,必须给予高素质人才一定的政策优惠,譬如房产、工资待遇、福利等等,从多个方面吸引高素质人才前往农村财务审计部门就职。此外,要加强在职财务审计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及时跟进国家的财务审计部署。除了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财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等的培训。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财务审计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在监督方面,一是需要上级审计部门对下级审计部门的监管,还需要同级别的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平级监督。除此之外,审计部门需要及时通过书面的或者网络的形式向社会进行财务公开。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不能只依靠行政监管,让审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及时公开民众需要的内容,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为民众服务,不可自认为高人一等,而忽视了民众的感受。

(三)及时更新农村财务审计的理论知识和审计工具。在做好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要及时补充新的审计知识,更新财务审计工作。农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各项政策的传达不易到位,而一些新的财务审计理论知识又过于生涩,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细致的解读。在审计工具的使用方面,首先是电子审计工具的普及,这就需要审计部门配备相关的网络专业审计人才,把他们也一同纳入审计部门的编制,只有正确掌握了新的理论知识并且对新型审计工具高效使用,才会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审计工作的激励考核机制。要改善农村财务审计人员慵懒散漫的作风,就必须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对工作不认真、上班不积极、违反规章制度的审计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对工作积极,办事效率高的审计人员要予以奖励。必须将工作表现和奖惩机制联系在一起,论功行赏。对于一些只想保住饭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审计人员,必须予以警告,促使其改变工作作风。对于一些善于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的“老油条”,必须从制度上杜绝这类现象的存在。农村地区由于覆盖面广,推行起来会面临较大困难,但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三、结论

农村财务审计是我国最基础的财务审计,它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我国有近一半的地区是农村地区,而这些农村地区的条件、人才素质、财务审计水平相对较差,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提升农村财务审计应当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应当稳抓不放,有条不紊地推进农村地区的财务审计工作。

篇11

会计审计工作通过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真实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依据。通过会计审计得出企业财务信息,能够被企业财务管理所利用,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 二) 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充分发挥会计审核与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约束,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依据,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 三)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会计审计的监督、核查作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与企业发展相矛盾的地方,通过分析财务审计表报信息,针对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此外,完善、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资产使用状况展开有效监督,保障企业资金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避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发生。

( 四)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通过展开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负面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会计审计工作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如果审计中出现财务问题、财务风险,即可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弥补企业财务管理缺陷,减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

二、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 一)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会计审计工作同样如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会计审计工作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无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众所周知,会计审计工作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会计人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由于审计工作直接关乎着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审计人员硬实力的基础上,必须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软实力,即道德素养,保障在审计工作中的公正性,避免以权谋私,做到一切以企业经济利益出发。

加强培训、考试工作。为了保障会计审计人员能够跟上时展步伐,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至关重要,进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优胜劣汰岗位制度,对于多次不合格成员要给予淘汰或换岗,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 二) 完善会计审计规章制度

会计审计规章制度是会计审计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权限与责任,并归纳到考核依据中,进而加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借鉴依据。

( 三) 提高会计审计能力

篇12

(一)加强财务管理质量

会计审计工作通过审核企业财务报表、会计账簿等内容,保障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精准性、真实性,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提供有效依据。通过会计审计得出企业财务信息,能够被企业财务管理所利用,进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推动企业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

充分发挥会计审核与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约束,提出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指导意见,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精准性、完整性、进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依据,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会计审计的监督、核查作用,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与企业发展相矛盾的地方,通过分析财务审计表报信息,针对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灵活性,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此外,完善、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资产使用状况展开有效监督,保障企业资金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避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发生。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通?^展开会计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负面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势必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会计审计工作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如果审计中出现财务问题、财务风险,即可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弥补企业财务管理缺陷,减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

二、完善会计审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会计审计工作同样如此。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会计审计工作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无法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要打好基础,提高会计审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障会计审计人员的基础知识。众所周知,会计审计工作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等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必须要保障会计人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保障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由于审计工作直接关乎着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保障审计人员“硬实力”的基础上,必须也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软实力”,即道德素养,保障在审计工作中的公正性,避免以权谋私,做到一切以企业经济利益出发。

加强培训、考试工作。为了保障会计审计人员能够跟上时展步伐,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至关重要,进而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优胜劣汰”岗位制度,对于多次不合格成员要给予淘汰或换岗,保障会计审计工作质量。

(二)完善会计审计规章制度

会计审计规章制度是会计审计工作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企业必须要明确审计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权限与责任,并归纳到考核依据中,进而加强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借鉴依据。

(三)提高会计审计能力

篇13

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从企业角度还事务所角度,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走上整合的道路已经不可避免,整合审计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费用,同时能够提高相关利益者使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针对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关联性命题展开研究。

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的理论概述

1.基础内涵

财务报表审计针对的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反映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而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则在于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以及披露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不相关的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

2.关联意义

财务报告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是指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以由同一个审计师或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项目组负责,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告审计的相关性制定审计流程、实施审计计划并合理运用审计成果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等作出综合评价。将两者结合起来审计可以在减少审计工作量、审计成本的同时提高审计效果和效率,以及提高相关利益者对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知情权,

三、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整合必要

1.理论上具备可行性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规模,因此审计师可以借鉴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成果,从而在确保降低审计风险的情况下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人才队伍上有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内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提升,有大量合格的审计师具备相应的审计能力,具备了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的业务能力,也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拥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有效节约审计成本

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分别由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那么被审计单位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相关的审计费用也会增多。然而,如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表审计均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接手,则审计师在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进行沟通的时候无疑会更加顺畅,整体的审计时间无疑会更长,这更有利于审计师在更充分的审计期间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四、促进财务报表与内控整合审计的构想

1.善于规划与利用审计时间

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大量的审计任务,所以大多数审计项目组在安排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时间时都会把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这样就导致了因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并没有被用于继续降低审计风险,而是被安排承接另一个审计项目。也导致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很难达到。然而,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整合的目的即在于高效利用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性。因此,实现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整合,最优化利用审计时间,即对两次审计都需要取得的证据进行一次性取得,并且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参照内部控制审计的审计结果设计实质性测试的抽样范围,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效率。

2.建立健全内控建设与内控审计披露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的影响,旨在为实现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规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因此,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加强内控审计披露制度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逐步降低财务报表的中重大错报,从而有效防止相关人员进行的舞弊案件的发生。同时,对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求强制披露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使内部控制审计披露更规范,更透明;对其中故意隐瞒和掩盖自身内部控制缺陷的,证监会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严惩,以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披露的公正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3.夯实内控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基础

虽然我国的审计师的专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在短短的审计期间内如何准确发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每一个审计师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因此,企业应继续加强审计师的培训,增强审计师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把握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更准确的做出专业审计判断,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翠琳,张莉,徐娜.我国整合审计主体选择研究[J].财会月刊,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