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血压指导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压指导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血压指导建议

篇1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导致遵医行为不良或不能持之以恒,使血压控制不理想,病情反复。

(1)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高血压对身体无太大影响,若无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

(2)缺乏对规范治疗重要性的认识。不懂得高血压病需长期治疗。只在血压升高期间服药,血压降至正常时就停止服药了,且停药期间,未做到经常监测血压。或对服药治疗随意性较大,记得时就服药,不记得时就不服药。

(3)不了解或不重视生活方式及行为对高血压病的影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进食高脂饮食、缺乏锻炼等,都将对身体产生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受益终生。

2 护理干预

(1)指导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效果评价,确保健康教育效果。指导患者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避免高温高空作业,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2)服药干预。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合理用药,使血压在最高峰时降至正常,血压在低谷时不出现低血压,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与医生联系,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如果血压长期波动,最容易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时得到医生的指导。

3 生活行为的干预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该

(2)戒烟限酒。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高血压造成血管内膜的机械牵拉损伤,高血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嗜烟酒可促进动脉硬化,酒精可使细胞比积和黏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应指导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42岁~76岁,平均年龄为(58.32±1.8)岁。本组患者中,病程3年~10年,平均病程为(6.58±2.6)年。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3~77岁,平均年龄为(59.32±1.9)岁。本组患者中,病程2年~11年,平均病程为(6.58±2.4)年。鉴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资料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进行治疗,10 mg/次,2次/d[3]。连续用药2个月。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2.2.1引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 在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保健。例如可以安排有益患者身心健康、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平稳的活动,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钓鱼、养花草的方式陶冶情操。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按摩保健,用食指、中指按摩前额,用手掌对太阳穴进行按摩,将手指分开作梳头活动等,每次持续5~10 min。

1.2.2.2采用食疗方法进行治疗 传统中医食疗方法可以有助于平衡阴阳、帮助患者调和气血。为了有效控制血压,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法:①选取500 g芹菜,用水煎服[4]。为有效调节其口感,可以加入适量白糖,代替日常茶水饮用。也可以取250 g芹菜加入10枚红枣,以水煎服。②选30~40 g左右的山楂,取100 g粳米,10 g砂糖。将山楂放入砂锅中,用水煎成浓汁,之后把残渣去掉,把粳米放入浓汁中,加入砂糖煮粥食用。每次食用2次,可做加餐,但宜饭后食用。连用7~10 d,即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通过卡方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6.8±2.6)mmHg,收缩压为(157.1±3.7)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其舒张压为(97.6±2.4)mmHg,收缩压为(161.2±3.3)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为(78.9±2.4)mmHg,收缩压为(112.0±3.2)mmHg。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为(88.6±3.1)mmHg,收缩压为(121.8±2.9)mmHg。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明显,P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预防保健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有限,且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副作用,而采用中医预防保健的方式加强对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在相对安全、放心的情况下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登,王志泉,曹海涛,等.社区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51-1753.

篇3

【关键词】 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生活方式干预;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同时可伴有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研究证实,高血压是脑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为此,本文就湖州城区中老年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自制《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湖州城区年龄在55~75岁女性和年龄在60~75岁男性以方便抽样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对象3 157人。主要涉及3个街道(其他街道的部分居民也参加了调查,这部分对象被给予另外的代码编号),分别为爱山街道、飞英街道和龙泉街道。其中,男性1 175人,平均(66.33±8.83)岁;女性1 982人,平均(64.06±9.25)岁,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t=6

.70,P=0.238)。

1.2 调查问卷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阶梯监测》〔3〕调查自制而成的《湖州市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主要针对高血压患病与生活方式干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3 调查方式

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班和社区班在校大学学生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3000,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剔除42名无效问卷,共有3 115名调查对象提供了有关信息,占99.1%(3 115/3 157)。其中血压不高或未患高血压为1 841人,占59.1%(1 841/3 115),医务人员告知患有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1 270人,占40.8%。不同街道比较差异显著(χ2=17.56,P=0.007)。见表1。表1 血压升高或患高血压情况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略)

2.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的膳食处方” 不同街道的比较分析

不同的街道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125,P=0.771)。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1 259中,有505人告知医务人员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754人告知医务人员没有给过自己膳食方面的相关建议。见表2。表2 “医务人员是否对高血压患者开过特别膳食处方”的比较分析(略)

2.3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

不同街道医务人员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差异(χ2=9.118,P=0.028)。在纳入分析的1 249名调查对象中,医务人员给过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有238人,仅占19.1%,绝大多数未给过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见

表3。表3 不同街道“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比较分析(略)

3 讨论

本文讨论的是调查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资源利用情况。根据调查,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基本反映湖州城市社区本调查年龄段(女性:55~75岁,男性:60~75岁)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这一数据提示应加强中老年人群血压状况的检测。除了城市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应引起很多相关部门的重视之外,本部分在着重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情况,如给高血压患者有关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方面的指导等工作显得不足。医务人员为高血压患者进行膳食方面的指导性建议的占40.1%、针对高血压减轻体重的建议和治疗的仅占19.1%。说明社区工作者可能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治疗的认识不够。

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对慢性病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在饮食、减重和加强锻炼等方面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充分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使全民认识到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达到预防高血压,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缓高血压的进展,降低高血压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篇4

1 临床资料

1.1 职工体检资料显示20~45岁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基础血压在90/60 mm Hg.,男性中基础血压在90/60 mm Hg的人群相对较少。上述人群无头晕等不良临床症状,并且血压值相对较稳定。

1.2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资料显示,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有十分之一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时,舒张压却只有60~70 mm Hg,而服用降压药后,当收缩压

1.3 徐某,男,90岁,患高血压病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收缩压经常控制在140~120 mm Hg之间,舒张压则介于60~65 mm Hg之间。两年前恐惧血压太低而私自停药,血压反跳至170/70 mm Hg,后来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后基本恢复。现要求其坚持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在130~120/65~60 mm Hg,二年来情况一直良好。

1.4 周某,男,76岁,患高血压多年,服用降压药后测得血压140/60 mm Hg,总是感觉舒张压太低,停药后反跳到160/75 mm Hg,又恐怕血压太高,反复停药与服药,找不到一平衡点。因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拒绝医师要求其服用长效降压药的建议而坚持服用短效降压药,有一阶段甚至每天要求医务人员为其上午、中午、下午测量三次血压,一度使医务人员无所适从。

1.5 姜某,女,73岁,患高血压多年,长期自行服用降压药,正常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为90/60 mm Hg,恐怕血压太低而停药,血压反跳到150/85 mm Hg,又减量服用降压药,血压为120/75 mm Hg,此时又出现头晕头疼等症状。

2 分析

2.1 在正常人群中血压的个体差异很大,按现有的高血压防治标准收缩压从

2.2 基础血压只有90/60 mm Hg的个体,收缩压从90 mm Hg增高到理想标准120 mm Hg,增高比例达33.3%,舒张压从60 mm Hg增高到理想标准80 mm Hg,增高比例也达33.3%。此依据就完全能解释基础血压90/60 mm Hg个体当血压只有120/80 mm Hg(理想血压)时,一部分人有时会出现头晕头疼等高血压症状,临床上往往会忽视高血压的诊断。

2.3 在大部分理想血压120/80 mm Hg的个体中,收缩压从120 mm Hg升高至140 mm Hg,或舒张压从80 mm Hg升高至90 mm Hg就已列为高血压管理人群,其实按数值计算,收缩压增高比例为16.7%,舒张压增高比例仅为12.5%。这一理念能为解决现阶段一部分35~60岁仅舒张压超过90 mm Hg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理想的难题提供方向和依据。

2.4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目前缺乏健康状态基础血压资料,加上现有降压药中很难找到只针对降低收缩压的药物,因此医务人员仅能做到向患者解释收缩压偏高的弊端大于舒张压偏低的弊端。当然对于舒张压偏低的高血压患者,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也应考虑存在梗死因素患者的梗死风险。

2.5 医务人员(特别是乡村、社区医务人员)要慎用“你的血压太低了”“你的下压太低了”等容易误导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语言,因为缺乏患者的基础血压资料,所以很难判断生理性基础血压偏低或是降压过度还是病理性低血压。

3 结论

3.1 建议建立健康人群基础血压档案,建议把基础血压和血型一样作为一项个体化生理指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现基础血压在接近或达到90/60 mm Hg的个体,因提醒该个体要清楚自己的基础血压,为今后在高血压防治中给医方及时提供必要的原始依据。

篇5

由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获得了《建议》的优先推荐,成为观察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的最佳方法。

《建议》给出的家庭血压测量方法:(1)应在起床后0.5~1.0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00~10:00之间;(2)应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3)测压前应排空膀胱,并尽可能采取坐位。

篇6

如果在一天内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测量血压,高压超过135mmHg,低压超过85mmHg,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患了高血压。如果患者血压时高时低,建议连续测量一个星期,每天6时~9时之间测量一次,18时~21时之间测量一次。要提醒的是,每次测量前要静坐15分钟,然后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本次测量血压值。

在治疗阶段,保持每天测量两次的频率,最好绘出血压波动曲线图。每次就诊的时候,带上自己测量的数值,给医生作为开药的参考。如中途改变治疗方案,则需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来评估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血压水平降到正常水平,这时进入随访阶段。在随访阶段,如高血压控制得比较好,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李公信说,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频繁的测量血压。

家庭自测选用何种血压计?专家提醒说,最好用上臂式的血压计,不要用腕式血压计,因为前者更准确。

坚持自测血压有助正确治疗

在服药治疗的同时,适当监测血压状况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长期不监测自身血压变化,这是一种误区。李公信表示,目前的降压原则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不是简单一句话,而是要做许多实际工作的,其中一项便是患者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自己的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把结果提供给医生,便于医生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上,以便医生更为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李公信说,每个人的血压波动规律都是不一样的,有了血压波动曲线图,医生的治疗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有人凌晨血压高,这就需要临睡前服用降压药。这些年来,自测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这是个好现象。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掌握测量方法,也给自己和医生带来麻烦。有的患者不知道什么时间测血压,只要想起来就测,一天甚至测上几十次,其实没有必要。

现状

最好的不如最合适的

高血压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威胁。专家指出,90%的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找不出明确的致病原因,此外还有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比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大动脉疾病、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都可引发高血压。对于后者不能一味降血压,而要先治疗原发病。而对于原发性的高血压,患者要做好终身与之“战斗”的准备。

一般确诊高血压之后,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判断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及判断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程度。体检一般包括肾功能检查如尿常规等,糖代谢检查如测血糖,脂肪代谢检查如测甘油三酯等,电解质检查如血钾、钠、氯、钙等,此外还有心电图、胸片等等。

李公信说,通过上述体检,医生对患者各个脏器的功能状况比较了解,才能够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多数采用多种药物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办法。降低血压的药物共有两三百种,而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比如患者肝肾功能不好,医生避开对肝肾副作用大的降压药,对于患者就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亿人,高血压患病率接近20%。令人担忧的是,在高血压患者中约七成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的情况,往往等到发生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他们才“恍然大悟”。此外,约75%的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规范的治疗。珠江医院心内科教授李公信指出,高血压患者学会监控自己的血压,对于平稳控制血压以及预防心脑肾方面的并发症非常有用,建议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学学量血压的技巧。

药物提醒

警惕高血压治疗三误区

李公信说,许多高血压患者对于治疗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导致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

第一个常见误区是“降压越快越好”。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宣降得过快,一般服药后两到四周内降至正常就可以了。

第二个误区则是“降得越低越好”。高血压合并不同疾病,降压目标是不一样的,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血压

第三个误区是“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很多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如果自己觉得没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容易引起血压波动。降压药都是有作用时限的,过了有效期患者没继续服药,血压会立刻反弹。而反复吃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加剧,反而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的损害。

乱服降压药也会脑中风

老张半年前发现自己血压偏高,便按照身边病友的热心介绍,买了某种降压药在家服用。不料,前几天他突然出现右侧躯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征兆,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塞,而且判断是由血压控制失常所引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聂如琼副教授提醒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并非万事大吉,同样需要预防脑中风发生的可能,而且如果大剂量骤然使用降压药或多种降压药同时用,还可能增大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几率。专家表示,只有遵医嘱用药并严密监测血压才能做到降压、预防中风两不误。

血压突然降低易致脑缺血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因人种不同而有差异。”聂如琼副教授表示,“在白种人群中,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冠心病为主,而黄种人则以脑中风为最多。”据介绍,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近150万,其中76%由高血压引起。聂如琼表示,如此之高的发病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低:我国高血压病患

者高达1亿之多,但其中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血压高;接近90%的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对自身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聂如琼表示,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以缺血性居多(如脑梗塞、脑血栓等),出血性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或者说变形性变差,在长期高压灌注下,血液供应相对充分,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缺血;而血流变慢,更可诱发血小板凝集,从而导致脑血栓。”由此,专家解释,降压过猛或者服用降压药不规律从而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很多患者降压心切,大剂量使用降压药或者多管齐下,同时用几种降压药,会引起血压骤然下降,使供应大脑的血流速度放缓,从而形成缺血性脑中风。”聂如琼指出,患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科学使用降压药、利尿剂、镇静剂等控制高血压和脑血栓的药物,以防意外发生。

反之,如果不对血压进行控制,一味任其飙升,甚至因为情绪激动等造成血压短时间内快速上升的高血压患者,也非常容易引发突然性脑出血。

平时应尽力消除中风诱因

聂如琼指出,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用药,治疗高血压切忌盲目用药。而且高血压患者应努力消除中风的有关诱因,如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便秘、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

其次,患者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专家还建议,患者应实现平缓降压,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血压患者要树立长期服药,终身治疗的概念,切不可血压一正常,马上就断药。”聂如琼强调,目前对于高血压治疗,依然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所以患者应配合医生,不断努力,在良好控制血压基础上制止脑中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链接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在50~85岁。

1.2社区干预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掌握锻炼和提高生活方式的能力,积极配合医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从而由被动的依从型改变为主动的参与。一般主要形式为不定时间的宣传讲座、了解情况、指导运动、饮食,定期赠于印刷的宣传册,组织观看教育视频等。

1.2.1.1用药指导 教授选药原则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注意事项,联合降压的好处等。督促遵医用药、连续用药。

1.2.1.2血压监测指导 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建议患者每日至少监测血压一次,若有性低血压发生的患者,建议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尤其是改变前后的监测,若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建议至少1w监测一次血压。

1.2.1.3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血压平稳的基础,告知患者:①饮食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②中国绝大部分高血压为食盐依赖性,建议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每天应限制在3g以下。③多吃含钾的食物。含钾的食物即可以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因钠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离子蓄积过多,导致心律失常以致心脏骤停。

1.2.1.4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①定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精力。②杜绝着凉。在寒冷季节室温维持在20℃上下,外出应加强保暖防护。③穿宽松衣服。平日注意裤带、领带、鞋带等不要勒紧,防止因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④居住安静场所,避免各类噪声干扰。⑤严格禁止吸烟。⑥保持良好的娱乐习惯,不做不利于健康的活动,饮少量红酒。

1.2.1.5指导患者定期行常规检查 测心电图、眼底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尿常规等全身检查,以了解是否出现并发症。

1.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患者档案 建立患者档案有助于了解病史及病程进展情况。严格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用药调整。

1.2.3由家人监督患者行为并参加到各类活动中 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主要依托于家庭,家人的作用永远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替代。主要表现在家人即能提醒患者按时按点用药;又能照顾到许多患有合并多种疾病和认知与行为能力受损的老年患者。整个家庭的支持可有效的改变患者的不遵医服药行为,同时也是患者拥有良好心态的前提条件。

1.2.4心理干预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影响高血压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3]。高血压患者在住院后,环境变化较大、缺乏了解疾病的知识,通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诸多不良心理方面原因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条件,因而社区心理干预的意义十分重要。主要的干预方法是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心理支持疗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而言,用关爱、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4]。放松疗法主要由默想、练功等。因此,不仅要掌握老年性高血压诊治方法,更应该加大加强病患的社区干预力度,有效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升高,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压力。

1.3判定标准 显效是指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处于正常范围内;舒张压下降>12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130 mmHg。有效是指舒张压下降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的实验数据经正态性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各组之间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2结果

干预组显效51例(65.4%),有效24例(30.8%),无效3例(3.8%);对照组显效25例(32.1%),有效38例(48.7%),无效15例(19.2%)。显效率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5],同时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在增加,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作,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作出合适的治疗与教育计划,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以及在其他各个方面宣传宣教工作,促进患者养成防治该病的生活方式,使的疗效最大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本研究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确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较好,大大的减少疾病的进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老年高血压治疗护理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的成本也较少,较好的控制血压能节省患者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赵怀娟,朱艳松.老龄化研究新视角及其政策因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5):1969-1970.

[2]陈晓晴,郭彩云.家属参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2,29(1A):47-48.

[3]陈雪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4,12:163-164.

篇8

降压治疗是一门学问,不可以自己随便用药,一定要有心血管医生做指导。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应坚持定期到门诊随访,由医生根据血压水平调整降压药。有研究显示,到门诊就诊次数少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差。其中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患者对高血压不重视,当然平日也不会想到看医生,更加不会坚持用药和监测血压。

2 降压治疗处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即有头痛、头晕、手脚发麻,才想到降血压,没有症状就停药。其结果是,停药一段时间后,降压药作用消失,血压又逐渐升高。

3 患者不就诊,缺乏和医生的交流,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一些患者认为血压虽然高没有症状就不用去医院治疗:另一些患者害怕降压药会使血压降得太低,擅自停药。

篇9

1 慎待烟酒

体重较重者和一般女性应该控制每天的饮酒。最多只能饮两小杯约0.34升一杯的啤酒,或者两杯114毫升的葡萄酒,或者57毫升的烈性酒。戒烟亦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性措施。

2 注意减肥美国一半以上的人体重超过标准。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马文・莫萨说:“减肥是不用药物的最有效的降压方法”,因为身体超重是高血压病的重要致因。随着体重和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少食脂肪可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

3 增加锻炼运动能降低血压的机理说法不一,根据有关专家的推测,运动能使动脉柔软并扩张。保持通畅。美国国立卫生所老年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杰乐美-法莱格说:“血管扩张的情况不仅在运动期间出现。在运动之后还会持续几小时。经常运动似乎能使血管永远处于扩张状态,阻止动脉壁硬化。”每天散步或从事其他活动30~45分钟即可见效。

篇10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2 年测量1 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的重要性 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血压测量规范见附件2 。

血压测量要点 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和如实记录血压数值。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听诊以柯氏音第Ⅰ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Ⅴ音(消失音) 为舒张压。2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则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 mm Hg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 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有计划地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地测量辖区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 年测量血压1 次。

机会性筛查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通过各类从业人员体检、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基线调查等机会筛查血压;在各种公共场所安放半自动或自动电子血压计,方便公众自测血压。

重点人群筛查 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对>35 岁的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如血压130~139/ 85~89 mm Hg、肥胖等) 筛查,建议每半年测量血压1 次。

初次发现血压增高的评估 对首次发现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 舒张压≥90 mm Hg者应进行评估处理,如收缩压≥180 mm Hg和(或) 舒张压≥110 mm Hg 者,立即考虑药物治疗并建议加强随访监测血压,应在2 周内多次测量血压;如可疑高血压急症,立即转上级医院。如收缩压140~179 mm Hg和(或) 舒张压90~109 mm Hg者,建议随访观察,至少4 周内隔周测量血压2 次。

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

高血压的定义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 次测量,收缩压≥140 mm Hg 和(或) 舒张压≥90 mm Hg ,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

收缩压≥140 mm Hg 和舒张压≥90 mm Hg 的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双期)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而舒张压

血压水平分级 >18 岁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定义和分级见表1。

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水平分层

影响预后的因素 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临床情况。

对初诊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

影响预后的因素可参考附件3。各地在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基本”要求和“常规”要求两个档次(表2) 。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根据患者血压水平、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 层(表3~5),主要内容如下。

低危:1 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2 级高血压;1 级高血压并伴1~2 个危险因素。

高危:3 级高血压;高血压1 或2 级伴≥3 个危险因素;高血压(任何级别) 伴任何一项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肾功能受损) ;高血压(任何级别) 并存任何一项临床疾患(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等) 。

篇11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基础性疾病[1]。人体在高血压的环境下可并发多种疾病, 随着高血压病情的进展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危重急性病变, 致残致死率极高, 从而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与生存质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终身服药, 因此患者在院外的用药情况以及日常护理措施对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患者离开医院回到家庭后, 往往对疾病的治疗、护理无法完全坚持或不够重视, 从而导致病情反复或血压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为此, 本院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纳入本次研究,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社区护理组, 各60例。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2]。常规组中男31例, 女29例;年龄39~85岁, 平均年龄(65.78±11.45)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3例, 哮喘6例, 冠心病26例;疾病史:心脑血管手术介入治疗史12例, 心脑血管急救史8例。社区护理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38~87岁, 平均年龄(65.92±12.06)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4例, 哮喘4例, 冠心病27例;疾病史:心脑血管手术介入治疗史11例, 心脑血管急救史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常规组 采取常规护理, 于离院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叮嘱院外注意事项等, 说明复查时间, 留存患者联系方式, 向患者说明院方急诊联系电话等。

1. 2. 2 社区护理组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①于患者离院前建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及高血压疾病信息;建立社区护理微信群, 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邀请患者或家属入群。②宣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短信、微信等形式定期向患者发送高血压疾病知识、护理要点、饮食建议、血压监测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宣传, 定期以电话形式进行回访, 对于无法接受短信、微信的患者通过家访或邮寄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宣传及血压监测。③制定护理干预方案:通过短信、微信、电话或家访等方式与患者建议有效沟通方式, 了解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倾听患者主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并实施。④心理干预:高血压疾病是终身性疾病, 患者需要长期服药, 近些年来发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因此年轻的患者由于今后需要终身治疗以及影响工作生活而易发生心理问题, 老年患者则由于长期用药而产生厌倦、烦躁等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问题在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以真实的病例激励患者积极治疗高血压, 鼓励患者参与群内讨论;通过微信私聊、短信或电话主动与患者沟通,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专业干预, 疏导患者心理问题;联络患者家属共同开导患者, 以患者感兴趣的事情激发患者面对疾病热爱生活的动力;如因医疗保险等问题造成的心理负担, 则联系主管医师选择患者更易接受的药物进行治疗, 必要时联络社工解决患者困难。⑤生活干预:向患者说明不良生活习惯, 例如休息不规律、吸烟、酗酒、易怒等对高血压疾病的不良影响,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向患者提供以低盐、低胆固醇、低脂为宗旨的日常饮食建议, 定期向患者发送高血压食谱, 鼓励患者间分享饮食心得;指导患者开展体育锻炼, 说明每次适宜的运动量, 录制锻炼小视频利用微信群与朋友圈发送向患者提供示范。⑥疾病护理:说明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叮嘱患者千万不可擅自增减药物用量, 指导患者监测血压方法, 或来院测量血压的时间, 讲解性低血压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方法, 叮嘱患者有不适感时可通过电话、微信或来院等方式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

1. 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随访6个月, 统计首次到院就诊时及护理6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并进行对比;护理6个月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进行对比。

1. 4 评价标准 心理状态采取SAS量表及SDS量表进行评估;SAS≥50分为焦虑症状评估标准, 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SDS≥53分为抑郁症状评估标准, 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生活质量采取SF-36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3], 量表分为身体感觉、认知功能、健康状况、睡眠情况、生活满足5项, 每项的满分均为120分, 得分越高评估项目的情况越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 由患者或家属评定,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血压水平 两组就诊时血压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低于本组就诊时, 社区护理组护理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

2. 2 心理状态 社区护理组患者心理状态SAS评分为(42.64±9.87)分、SDS评分为(41.84±6.95)分, 显著优于常规组SAS评分(51.37±10.29)分、SDS评分(50.62±10.74)分(P

2. 3 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2. 4 护理满意度 社区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58.33%)、满意24例(40.00%)、不满意1例(1.67%), 满意度为98.33%;常规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45.00%)、满意12例(20.00%)、不满意21例(35.00%), 满意度为65.00%;社区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χ2=22.26, P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指个人在日常与社会生活之中的主观感觉与客观能力[4]。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水平, 易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疾病本身的并发症也可影响患者机体功能, 因此在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了高血压疾病护理的重要课题。

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建立社区患者档案全面的掌握患者的个体情况, 通过各种形式与患者建立起有效沟通渠道, 提高了高血压疾病知识、护理措施、日常注意事项等的宣传效率, 使患者与家属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高血压疾病, 从生活、饮食、运动等各种日常细节入手全方位的控制血压水平。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给予专业心理干预, 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调动起患者抗高血压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了降压效果。经数据分析, 社区护理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建议于高血压社区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建秀, 陈水琼, 叶翠华, 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9):119-120.

[2] 琼.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5):266.

篇12

我们先来看一项实验,美国科学家收集了一组万人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量吃盐的人与饮食中严格控制食盐的人,血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吃盐很多的人,当采用低盐食谱时,血压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吃盐过多就一定得高血压吗?到目前为止,还没真正找到答案。美国的大卫·麦卡伦博士指出:“血压升高说明应该向日常膳食中添加一些矿物质,而不仅仅是减少食盐的用量。然而,直到现在还一直流行血压高的祸首是食盐。”其实,氯化钠对血压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样性的,如果片面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反而会引起一些其他疾病问题。人体缺乏钾、钙、镁等也会引起高血压症状。这就需要人们自身通过检测来确定缺乏哪种元素,然后按方下药,必能真正预防高血压病。

人体缺钾钙镁更易患高血压

我们在给客户做营养治疗方案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首先指导总能量的适量摄入,减少脂肪摄入,饮食宜清淡。但同时也建议食用一些含钾、钙、镁等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含钾丰富的冬菇(干)、马铃薯、毛豆(鲜)、番茄酱、桂圆(干)、葡萄干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推荐:奶类及其制品、虾皮、石螺、发菜、黑木耳、芹菜等;含镁丰富的食物为荞麦、麸皮、大麦、苔菜(干)等。与食盐相比,人体如果缺乏这三种矿物质会更容易患上高血压的,因为它们不仅能够松弛微小血管,还对保护血压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风险

再有,高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减少能量、脂肪、食盐的摄入、保证钾镁钙的充足摄入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严格限制饮酒量。调查显示,每天喝两到三次酒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会增加40%,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无益。适量饮酒指:男性每日饮酒38°的白酒不超过一两半,高度白酒不超过一两,啤酒不超过一瓶半,葡萄酒不超过半斤;女性每日饮酒38°白酒不超过一两,啤酒不超过一瓶,葡萄酒不超过三两。症状较重者,就建议人们把酒戒掉了。

篇13

活动地点:宜春学院

指导老师:廖晓明老师

活动部门:学术部 病理组

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了解一些高血压预防的基本知识;

2、让同学们关注摄盐量对高血压的影响;

3、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校园内高血压现状和大学生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4、吸引一批有兴趣有智谋的同学加入到“低盐限压”课研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1、宣传部负责做好海报和展板;

2、活动组负责整理好宣传资料、调查问卷和横幅;

3、喻鑫负责申请场地和借展板、桌椅、旗杆和照相机;

4、联系指导老师,并请指导老师对协会干事分别进行培训;

5、活动组买好签字笔和水;

6、学术部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和联系新网。

活动流程:1、8点前布置好场地;

2、由09级干事两人一组负责散发宣传资料,并引导有兴趣者,填写调查问卷、到宣传点登记和提供“低盐限压”有关建议;

3、由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测量血压和咨询、服务工作;

4、登记有意愿加入限盐活动组的同学,并记录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限盐的有效措施。

活动后期:1、清理活动场地;

2、活动组负责整理综合同学们提出的关于限盐的建议,并挑选出优秀者组成“低盐限压”课题研究兴趣小组;

3、整理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并做好活动总结。

经费预算: 宣传单60元 水、水杯10元 横幅50元 展板、海报15元

借照相机10元 记号笔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