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跟踪审计的要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对跟踪审计的要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跟踪审计的要求

篇1

二、目前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的几点困惑

目前,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工作开展中存在几个方面的困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加大审计风险。

(一)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的界线模糊。跟踪审计要求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监督,审计成为审计事项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频繁地参与业务,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在对建设项目的审计中甚至可能排斥监理的位置,踏足决策者的位置。审计无意中参与到审计事项的决策与管理之中。审计不能缺位、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这种度的把握在实践中给审计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惑,经常会由于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审计监督与决策、管理、施工监理的合理的尺度而徒增审计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建议、审计整改与审计处理的博弈。跟踪审计的特点是提前介入,重在预防,要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这就要求在问题出现的萌芽阶段就要发现,并且有关单位应立即整改,这不同于以往的审计的事后处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浪费,更加避免了事后审计无法挽回损失的难题,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因此,跟踪审计不同于以往审计事后下审计决定的做法,而是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频繁地提出审计建议和审计整改要求。与审计决定、审计处罚相比较,审计的处理处罚力度有所减弱,同时由于前者的法律效力不强,一些单位并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跟踪审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未能做到按时按要求整改。这样,不仅影响了跟踪审计工作的效率,而且影响了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增加了审计服务功能的同时减弱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权衡。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必然要加大审计成本。从理论上讲,跟踪的时间越长,跟踪的范围越广,跟踪的效果越好,相应投入的审计成本也越高。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目前审计项目多与审计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下,如何权衡跟踪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在考虑审计成本的前提下,跟踪审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优选择呢?何时跟踪,跟踪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二者的最优状态呢?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个问题。就目前跟踪审计的开展方式来看,有全过程跟踪审计、定期跟踪审计和不定期跟踪审计;从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来看,有全程介入、适时介入、重点环节介入等方式;从跟踪审计的重点来看,则更是不一样。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能达到审计效果与审计成本的最佳组合,需要权衡考虑。

(四)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的考量。跟踪审计要求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进行适时跟进审计。这对审计的技术方法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之后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因为是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审计人员参与了审计事项决策、管理、运行、维护等全部过程,如何合理厘清决策责任、管理责任与审计责任,需要认真考虑,加以研究。同时,在审计人员尽到审计责任的同时,又需要承担怎样的审计风险呢?暂不考虑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与知识储备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风险,由于跟踪审计的项目周期都比较长,不同时期的跟踪审计的重点和方式的选择也不一样,对跟踪审计的认识与理解也存在差异,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三、强化跟踪审计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对关键控制点的跟踪审计力度,做到内容突出。“重点突出”是对所有审计项目的要求,跟踪审计也不例外。但由于跟踪审计是对审计事项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往往容易误解而形成全面审计。突出跟踪审计重点,不仅有利于提高跟踪审计效率,而且有利于厘清审计监督与业务监管之间的界线,优化审计成本效益。对一个审计事项而言,在全程监督的同时,必须突出对该事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监督。对于资金的跟踪审计,应将确定资金筹集、拨付、使用过程和环节中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对于项目,以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为例,则应在摸清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打出关键控制点。一般认为,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表现为这样几个环节:(1)前期决策;(2)勘察设计;(3)招标投标;(4)施工准备;(5)隐蔽工程验收;(6)各主体工程部位验收;(7)材料与设备的采购;(8)工程款的支付;(9)生产准备;(10)重大变更;(11)竣工验收等。审计人员在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合理选择关键控制点进行跟踪审计,提高跟踪审计效率。

篇2

跟踪审计就是运用审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前的招投标审计,施工中签证费用审计以及结算总价的审计监督和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投资额,节约资金,避免浪费,并对其进行真实的反映为目标,从而,达到维护合法权益,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一、跟踪审计的特点

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下,对以往的建设项目审计的创新和完善,其审计的内容更全面,实施更为及时,形成了自身的优越性。(1)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传统的审计是对建设工程完工后的一次性结算审计,没有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的监督管理,是静态的审计。跟踪审计是分三步走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预防和施工时期、完工结算时的监督,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可以把审计工作做得更细,能够运用前后对比法分析,审计做得比较全面和到位。(2)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全面的审计。传统的审计只是对事后的结算做统一的审计,由于工程的复杂和反复,很难正确的区分和判断。跟踪审计能够从施工前开始,直到施工结束,把工作做了细分,使审计工作更全面。(3)对施工全过程的审计,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传统审计只把施工阶段作为审计的对象。(4)效率较高。跟踪审计可以做到在施工现场签证,避免了长期积压出现的相合推诿的现象,提高了效率。

二、目前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1.跟踪审计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跟踪审计需要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做到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所以对审计能力及人员的数量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和专业的素质技能来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有数量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但目前跟踪审计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从业人员的水平一般,有些根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对审计工作认识较片面,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审计的内涵,以至于,不能正确的处理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现有的跟踪审计机构不会把优秀的人员派驻跟踪审计现场,往往派一些应届毕业生、或者非专业出身的人员做跟踪审计,他们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不了解,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审计工作的混乱和不专业。

2.跟踪审计的收费不够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收费标准不够完善。江苏省出现了传统审计收费比跟踪审计收费高的怪现象。按照江苏省物价局审核跟踪审计收费标准,和某些地区相比较低,但是高于国家发改委的价格。同样要求跟踪审计常驻现场,工作要求比监理还高,但比起监理的收费,审计收费不足它的十分之一,但往往在工作中,审计把监理的部分工作做了。价格不合理造成某些机构拒绝做跟踪审计。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影响跟踪审计工作的进行。在跟踪审计方面,国家没有出台专门的规定,没有明确跟踪审计的内容,也没有相关的处罚措施和具体实施条例,所以,出现了跟踪审计的作业质量差,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4.项目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偏差,委托内容不合理。跟踪审计属于审计发展的新事物,造成很多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作业内容不清楚,不知道具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受阻。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对跟踪审计人员的要求不合理。由于建设单位不了解跟踪审计的流程和内容,有些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必须常驻现场,必须安排土建人员与安装人员各若干名。这就造成了很多跟踪审计机构不愿意做跟踪审计。

三、解决跟踪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审查力度。对现有的跟踪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增强作业的能力,明白怎样处理发生的问题,以便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审查机制,提高资格证获得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对拥有跟踪审计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实行不定期的抽查考试,保证跟踪审计人员的质量,只有合格的跟踪审计人员才能做好审计的本职工作。所以,要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机制。

2.完善跟踪审计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跟踪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创新,解决了传统审计不能够解决的难题,并对建设项目的审计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此外,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做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所以,要确保跟踪审计的合理健康的工作,这就必须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做到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依法执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出具体的跟踪审计的实施办法,做到跟踪审计的每一步问题和责任都有健全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的质量,规范跟踪审计中的违法行为,使跟踪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

3.明确跟踪审计的合同工作内容。审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把跟踪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编写出具体的文字范本,加入到合同里面,作为合同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在实施工作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让项目建设单位知道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和具体的任务,从而避免出现项目的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工作职能不清楚,而做出错误的指示,对跟踪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从而,不利于该行业的正常发展,也起不到真正的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跟踪审计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很多企业都不太清楚,所以,跟踪审计应该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并且让社会了解和更好的接受,从而,能够合理有效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进行作业时,要注意企业的形象,要有长远目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

4.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复核是审计法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审计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审计复核应该成为审计项目的必经程序,任何审计项目都不能有例外,要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复核具有全面性的同时也具有突出的问题和主要的矛盾。根据常规的程序,想要降低审计风险,就要找到审计风险的实质性问题,要注意对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审计取证是否充分、完整和履行法定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复核;在定性和处罚处理方面要严格的遵守法律的程序进行复核的过程;要在错综复杂的事实面前,善于从法律角度和当前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去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到本质的问题。

四、结束语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作为促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的基础,充分把握科学发展观与审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审计机关把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作为的一项长期任务和中心工作,所以,我们要有保持头脑清醒,认真研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技术和方法,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勇.浅谈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探讨[J]. 中国-东盟博览. 2012(06)

[2] 仇圣光.工程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方法介绍[J]. 时代金融. 2011(18)

篇3

一、当前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对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操作规范欠缺

跟踪审计是一种探索中的审计方式,近年各地审计机关通过大胆探索和不断实践,形成了一些实践操作思路,但至今仍未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审计署新的8号令对跟踪审计仅是对跟踪审计在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等程序和文件中的列示要求做出了规定,但在过程管理尤其是具体操作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操作规范既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也是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基础。由于操作规范欠缺,跟踪审计过程管理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不能确保审计质量,难以界定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

(二)管理维度增加和管理半径拉长

跟踪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跟踪审计对象复杂多样,导致了审计力量与工作任务之间的不均衡。目前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群体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综合性强、层次高、任务重的要求。近几年为弥补审计力量不足,各地审计机关采取了外聘专家、外包审计业务等多种方式。审计署第8号令第四条规定“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从这个角度,可以将组织其他审计组织的人员或者直接委托其他审计组织实施跟踪审计项目,视同审计机关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这就使得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维度增加和管理半径拉长。

(三)信息渠道不畅、反馈不够及时

现代信息论将管理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和反馈的过程。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工作习惯、审计流程的不同,中介机构与审计机关间沟通渠道不畅,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信息会依层级由审计人员(尤其是中介机构人员)向审计组长汇报、处室领导、局领导流动,这种线性流程使得重大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解决。

(四)审计定位不清模糊了管理的边界

跟踪审计由于时间长、环节多、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角色定位的偏离、目标定位的偏离和职能定位的偏离等。角色定位偏离主要表现为,忘记跟踪审计仍然是一种事后监督。虽然投资跟踪审计在整个事项实施的某个中间环节介入,但审计评价的对象仍然应该是已经实施的局部事项,从对局部事项来看,跟踪审计仍然是事后的监督,只是相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是事中跟踪审计。目标定位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审计机关在审计中不能按预先确定的目标来开展审计,如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一味注重工程造价的控制,忽视了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发挥情况等内容的审查;审计职能偏离主要表现为,难以把握审计监督与建设管理之间的界限,易于在过程中发表倾向性的意见,变监督为管理,从而带来严重的审计风险。因此在过程管理中加强目标管理、明确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尤为重要。

二、过程的内涵和过程管理和理念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ISO9000:2000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质量管理强调过程活动与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实现最终质量的控制,以过程的最优保证结果的最优。过程管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根据过程管理理念,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包含以下特点:

1.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从纵向把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划分“上、下、内、外、平”,即审计机关与上级部门和本机党委政府,审计机关与中介机构,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机关与建设领域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管理;从横向视角把跟踪审计管理看作为一个由计划、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和资源管理、审计报告、后续跟踪等过程按一定方式衔接组合的过程网络系统。

2.应用系统方法解决横向和纵向过程系统的信息流、物流和工作流管理问题;关注业务过程内部和业务过程之间的逻辑联系、相互作用, 如在审计机关内部,跟踪审计实施管理的各个子项也应科学分权、相互制衡,把审计项目分配权、审计检查权、复核审理权以及审计决定执行监督权相分离衔接、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权力运行链条。

3.应用信息论方法,将跟踪审计管理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跟踪审计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加强审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化提高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成集质量控制、流程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于一体,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自动、远程、同步的审计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以实现“全程控制,规范行为;调控进度,整合资源;记录轨迹,落实责任;强化复核,保证质量;多维查询,决策支持;统一归档,信息共享;制作模板,审计指导;提供平台,方法调用”的目标。

4.应用控制论方法,将跟踪审计过程视为可控过程,建立过程控制系统,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审计业务过程系统的控制问题。注重管理的细化,即细化到工程建设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审计程序、每一项影响业务流程运行的外部因素。

三、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重点

(一)纵向上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

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分三个层次,一是由局领导组成的项目决策层,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总体把关,强化审计目标管理,把握审计定位进而决定跟踪审计介入时间、介入方式和介入程度。在投资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难免要频繁地介入建设管理的具体事项,似乎难逃“参与管理”的干系,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也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求审计人员发表意见或表态,并以审计意见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这也成为投资跟踪审计风险防范的一个难题。完全不参与影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关系,过度介入又损害审计独立性,因此面对这一类难题选择介入程度考验决策层的智慧。二是由投资审计处室领导组成的项目管理层,根据其制定的总体要求和计划,监督和管理项目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掌握审计动态和进度。三是由审计人员形成的项目实施层,负责指导、监控、复核和评价中介机构和外聘专家的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工作思路,加强控制评审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二)强化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总体上来说,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应当依靠计算机技术,开发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跟踪审计OA系统),利用信息化、一体化的思路,将中介机构参与实施跟踪审计项目的过程纳入跟踪审计管理系统(跟踪审计OA系统)平台监控,加强对其执业行为的全程监控,降低委托风险,提高项目质量。总的来说,对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重点把好“三关”,即入口关、质量关和廉政关。入口关,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中介机构作为工程造价审计定点协审单位,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质量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要求中介机构实施审计业务必须依据国家审计准则等有关审计要求执行,对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项目进行管理和考核,确保审计质量,建立审计工作记录上传制度,使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工作记录和证明材料,作为阶段性成果和下一阶段复核基础,同时也作为考核从业人员的依据。廉政关,通过与中介机构签定廉政承诺书,加强对中介机构廉政教育,切断协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防范审计风险。

同时,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考评和奖惩。设计科学合理的参审机构绩效考评体系,对年度考评排名前三名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实行退出机制。必须指出,选择中介机构及审计任务、管理审计实施、复核审计结果以及对中介结构和人员评价打分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同时,必须强化对中介机构的培训,全面提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署第8号令第四条规定“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也应当适用本准则。”从这个角度,可以将组织其他审计组织的人员或者直接委托其他审计组织实施跟踪审计项目,视同审计机关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这给审计机关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机关应当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稳定跟踪审计参审人员队伍,将从业人员审计质量考核纳入中介机构准入招投标的打分之中。同时加强对参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跟踪审计信息反馈

1.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强化审计成果提炼意识,中介机构人员普遍认为审计信息是造价审核审计工作的一项附产品,提炼审计信息加重了审计任务,增加了工作难度。为此,必须从其思想上提高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的认视,及时发现跟踪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便于审计机关管理人员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提炼信息。

2.强化审计机关管理人员与社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沟通。依托远程审计管理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强化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建立跟踪审计工作记录上传制度。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要利用OA-AO交互,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及时报送跟踪审计信息,提出需要审计机关支持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审计机关管理人员要通过OA系统,从实施方案的制订、跟踪审计重点和切入点的确定、现场实施进度、中介人员与施工单位的核对沟通、审计成果提炼等方面,加强对中介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及时监控,同时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项目的业务指导,及时解决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其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履行相关职责。

3.加强信息的传递反馈管理。一是建立双向的审计管理信息反馈机制,目的是通过“下对上”的反馈,使领导全面掌握审计动态,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使审计管理朝既定的审计目标迈进,另一方面,通过“上对下”的指导与信息反馈,使广大审计人员充分理解决策目标与任务,感受监管的存在,利于具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审计用户的信息反馈系统, 如建立同跟踪审计用户的定期交流机制,建立这种系统, 不仅能收集大量对提高审计质量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审计机关完善跟踪审计项目, 而且能融洽审计机关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改善审计环境,更好的搞好跟踪审计服务。

(四)把握好过程管理的介入时点

介入时点的选择即跟踪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关键点的选择,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又决定了审计方式、审计形式和介入深度、力度的选择。在当前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跟踪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各有侧重点。在工程前期阶段,跟踪审计主要关注招标文件、工程预算(标底)和工程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在工程施工阶段,审计的重点在于加强现场管理和及时介入各个结点,即重点核对隐蔽工程,认真监督施工质量,密切关注设计变更,及时确定暂定价格,定期审核期间计量,按时完成单项结算,同时注意对阶段性审计成果的提炼。在工程竣工阶段,跟踪审计的重点主要是督促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按职责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结算书进行初步审核和复核,然后组织实施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并对竣工财务结算及投资效益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审计目标,及时委派和监督中介机构人员介入,做好现场组织调度。即对现场审计人员的分工协作、重要审计事项进行管理,根据工作需要认真规划审计作业点和所需人力,确定职责分工协作办法,及时调配作业人员。

(五)审计现场技术管理

审计现场技术管理主要是大力推动设备仪器辅助审计。设备仪器辅助审计就是使用测量、记录、检测、检验等设备、仪器和工具检查、验证、分析审计事项,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以提高审计效率,增加审计结论的可靠性。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力开展了设备仪器辅助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在跟踪审计中应大力实行设备仪器辅助审计,在继续推广运用GPS定位仪、全站仪、取芯机等设备仪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更为有效的设备仪器和技术手段,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要量力而行,注意应用有关测量、检测和检验设备仪器及技术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陈健,吴肃锋等.跟踪审计管理研究

[2]陈焕昌等.创新审计管理研究[J]. 浙江审计网站.

[3]包晓东.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OL].浙江审计网站

[4]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 审计研究,2005(1).

[5]时现,朱尧平,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3).

篇4

一、确定合理的审计目标

跟踪审计是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的众多监督方式中的一种,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同其他的国家和社会监督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要实现好审计的监督功能,事先必须有着非常明确的、恰当的目的或目标,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耗费大量的劳力、物力,最后却无功而返。实际上,跟踪审计因为时间长、审计环节多、审计关系复杂,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从而使审计工作迷失方向。如在跟踪审计中不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甚至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等,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或在跟踪审计过程中过分注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绩效情况等的审查,忽视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从而会影响跟踪审计总目标的实现。

所以,要全面审计职责,实现既定审计目标,就要在搞好审前调查、做好审计计划、把握好审计重点、明确审计目的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建设周期、力量投入等因素来划分跟踪审计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规避审计风险,实现预期的审计目标。当前跟踪审计目标和重点,应围绕评价公共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探索各种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而跟踪审计全过程参与项目建设,全面了解项目决策和实施情况,及时实施监督和制约,避免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能及时发挥效益审计的“效益”,以签证为基础(起点),以评价为中心(节点),以监督为归宿(终点),从而使审计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

二、审计监督不能越位参与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

在跟踪审计模式下,审计往往成为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控制环节,审计人员频繁地介入建设现场进行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履行审计监督的职责,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而且在主管领导主持的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会议上,往往要求审计部门参加,并且还要在领导拍板的会议决定事项上签字认可。由于项目管理和审计的工作范围、要求不尽相同,虽然项目顺利推进了,站在审计的角度还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当初审计己签字认可了,再查出、揭示问题,等于是在打自己的耳光,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因此,跟踪审计模式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定位而侵入项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从而造成审计工作不应有的越位,反而使监督的作用弱化,从审计独立性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恰当的。由于介入了项目管理,会产生利益冲突,因而客观性受损,审计风险加大。

因此,在任何环节要把坚持审计的独立性放在重中之重,审计监督都不能替代项目管理。尤其是跟踪审计人员,有时长驻施工现场,但不能成为“万金油”、“挡箭牌”,只能作为审计部门的信息员,收集到情况直接反馈到审计机关研究处理,由审计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评价和定性,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审计意见,及时整改。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混同于普通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比如有一些建设单位提出要求,请审计部门帮助编制标底之类,或要求审计施工单位的月报作为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或有一些具体的事情请审计“拍板”等,这些已超出了审计的职责范围,审计人员或审计机关不宜答应或发表意见。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成为管理者。

三、正确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跟踪审计只是一种“过程监督”, 审计机关和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利益博弈原因,在跟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对多”的局面,如果在跟踪过程中配合或处理不好,容易引起项目参建的抵触情绪,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使跟踪审计工作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如果审计人员受审计就是找问题的职业思维定势影响,不是辩证地、发展地而是机械地、教条地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审计与被审计的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更深的矛盾,恶化审计环境,加大审计风险。

应该指出的是,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和审计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前者是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后者是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服务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才能使两者有效配合,才能提高跟踪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审计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更不是监工,审计机关不是从事建设管理、施工、监理方面的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堵塞项目建设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运行的目标。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除发现重大违规违纪线索需要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外,应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取得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而不应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建立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和谐的审计关系,首先,坚持依法办事,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正意识、法纪意识,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项目进展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管理,重大问题的定性和处理要在内部形成共识,要通过充分的沟通、协调和意见交换,使问题得到依法处理;最后,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问题,要加强分析研究,及时反映情况,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四、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和介入深度

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要把全天候地跟踪变为“重点关键环节”的跟踪,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同时使审计能够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它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跟踪审计实际上就是跟踪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作,沿着项目的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全程审计。建设项目的重点关键环节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前期决策;设计;招标投标;隐蔽工程验收;材料与设备的采购;重大变更;竣工验收;工程财务决算等。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就可以变全天候的审计跟踪为对关键点的审计跟踪,从而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效率,降低跟踪审计的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个关键环节又要细化审计事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跟踪审计的切入点。例如,在某高速路施工阶段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组成比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审计经验,将工程量大、隐蔽程度高、事后审计困难的路堤填方工程确定为本次跟踪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并根据路堤填方工程的施工及计量特点,将准确记录路基原地面标高以及填前压实标高明确为路堤填方工程审计的控制点。在审计实施阶段,通过恰当选择审计切入时机、合理采用审计方法及辅助工具,提高了审计成效。

五、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规、制度

从跟踪审计的外部法律环境来看,现行的审计法主要是规范的财政经济行业,对于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比较含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地方或系统有关政府投资审计的规章制度,与工程项目相关的如《合同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没有很好的衔接,就会出现审计时不好把握的现象。如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合同结算价款没有按照中标价格确定,跟踪审计人员虽然发现了此事,但找不到法律依据,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如果稍有不逊,就有可能给个人或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从审计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不同于一般的审计方式,例如,一般的建设项目审计只需要项目审计结束后出具一份审计报告,而跟踪审计为体现审计的时效性,可能在审计过程中出具多份阶段性审计报告,因此,审计机关必须出台适应跟踪审计特点的审计规范和准则来规范跟踪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而且跟踪审计中,由于对过程进行了监督,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造成在工程决算阶段审计时,很难出现大的工程结算审减额,影响了项目决算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内部应建立衡量跟踪审计成果的更好考核机制,来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必须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要在积极探索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完善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篇5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投资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以往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更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等方面的成效更大、效果更好。但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思路,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有关具体内容、范围、原则、方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步骤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和规划。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配备,责、权、利的划分等相关问题也无章可循,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在实践操作中还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如何应对问题及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能够减轻跟踪审计人员工作压力,使跟踪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跟踪审计项目存在的各种困难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并未改变审计的本质。跟踪审计起到的应该是监督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所以审计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

跟踪审计应正确定位,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介入管理,不替代建设、监理等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监督是跟踪审计法定的职能,同时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咨询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监督基础之上的,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搞好监督。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不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否则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破坏了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因此,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一方面,要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己任,对于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一定要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等管理机构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审计人员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并应逐步建立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商量机制、融合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融为一体。工程跟踪审计组应在前期准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过程中就要通过提前介入、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等手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充分发挥监督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不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相关决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介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部门三类;从企业角度角度而言审计的主体有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两大类。目前市场主要是造价咨询企业为审计主体。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的选择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来选择。当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自己的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来进行;当企业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则可以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欠缺,可以就欠缺部分聘请外审,采用内外组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审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聘请社会专业造价咨询企业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是适应市场要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存在局限性,从而存在审计风险。

(一)建设领域体制,制度的缺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责任不明、有责难究还较为普遍等等。而跟踪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其权威性的来源之一就是法律法规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而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遵循和把握,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给审计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就愈大。

(二)审计力量有限以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投入时间长,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从启动到投资目标的达成,就管理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跟踪审计应涉及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另外,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多个环节,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审计领域涵盖诸多行业,同时,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都对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力,与跟踪审计的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三)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定位模糊

跟踪审计由于通常是受审计机关的委托由中介机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被误解,建设单位容易将跟踪审计与中介机构的投资咨询相混淆,认为跟踪审计就是他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有事就找跟踪审计。有的建设单位还依赖于跟踪审计部门,特别是基建力量较薄弱的部门,更是大事小事请审计参与决策,有的甚至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实际上是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审计头上。例如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到单上签字,有时甚至会要求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如果不签字,不表态,建设单位就认为跟踪审计没意义;若签字、表态,审计人员有时也较难把握是否恰当,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见是代表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意见;此时如果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建设单位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入会议纪要,而会议纪要后的签到单上有审计人员的签名,就被认为审计组认可他们的意见。况且,在目前的建设市场中,政府工程一般都是形象工程,对进度的要求很高,现实情况与法规理论上的冲突会有很多,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就更难把握。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配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搞财务的只懂财务,搞工程的人员只懂工程,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较少。因此,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抓住重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意识

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招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跟踪审计人员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质量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可进行口头沟通发表意见,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台账记录及审计工作底稿;对于需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和进行审计成果收集的,可采用审计意见单的形式。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审计意见的成效性和时效性,即使审计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事后也有案可查,规避了审计风险。

(二)培养教育,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统一认识,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去参与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而要积极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一些部门对跟踪审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离不开被审计的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果在跟踪审计问题上不能统一思想,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篇6

前言:

跟踪审计作为审计机关加大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力度、探索投资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审计部门及相关单位已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如何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需要做出理论上的探索与解答。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和意义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将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或确定若干重点建设事项,由审计人员随着建设进程, 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对象或确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供被审计单位纠正存在的问题, 改进、完善建设工作,使其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 取得尽可能好的效益。相对于传统的事后审计,跟踪审计可以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较好地弥补了结算审计的不足,有利于国家审计对建设项目的提前介入和过程监督,充分发挥控制建设成本、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四点重要意义。

(一)前移审计关口,有利于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

从全国范围来看,项目建设前期决策准备不足、工程实施不规范、工程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仍十分普遍,造成政府投资损失浪费的现象仍有发生。审计关口前移,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审计工作更好的发挥促进投资控制的作用,减少损失浪费。

(二)跟随建设过程,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工程管理。

相对于其他被审计对象,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造价组成复杂等特点,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场所可以设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做到眼见心明,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建议或整改要求,促进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规范工程管理,有效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监督关键环节,有利于防止建设项目的腐败行为。

近些年来,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现象,腐败行为防而不止,堵而不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体制。审计机关是重要的监督部门,实行跟踪审计,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介入建设过程,对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工程签证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和遏制暗箱操作和幕后交易。

(四)实施动态监督,有利于降低事后审计风险。

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有极大地避免了对工程成本的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经常深入到工程现场,能够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及时对设计变更事项的合法合理性进行审计,对材料设备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审计,从而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所带来的检查风险。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现实问题

(一)跟踪审计定位与参与深度。

目前,许多审计机关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实现了“关口前移”,涉及工程建设阶段。正因为此,一些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把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遏制工程建设出现重大问题的责任寄托在审计身上,希望通过审计全程把关来预防这些问题。对于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建设单位决定并承担责任的问题,他们往往先要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才签署相应意见,在以后时间内就以此为依据,来推动建设进程。实际上,审计部门肩负的职责应当是重点检查建设项目操作程序是否到位,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监督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是否存在明确的责任主体,建设项目相关单位是否切实履行职责,而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应由审计部门来决策,并承担责任。上述行为和观点说明,大家对跟踪审计期望过高,对跟踪审计定位、职责等问题的认识仍然不清楚、不明确。

(二)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现阶段,跟踪审计介入时间没有一个明确规定,全国各地审计机关的做法不一,跟踪审计所关注的内容和做法也有着较大差别。有的地方几个月集中一次到现场进行审计,关注的主要是建设资金的使用、工程程序的合规合法性;有的对建设项目各个重点节点进行连续审核,对工程结算进行全面审查;有的则全过程地参与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业务把关,包括对所有合同内容的审查、所有工程变更的审核、所有隐蔽工程的现场查验、大宗材料的价格及质量把关、工程结算价格的审定等;有的甚至对工程设计方案、概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出审核意见。不同阶段介入进行实时跟踪,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

在目前投资审计人员相对紧缺、建设项目情况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跟踪审计工作需要确定在什么时间节点介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关注什么内容。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不完善。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跟踪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许多好的跟踪审计操作方法,虽然部分地区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但从全国范围看,尚未就跟踪审计的一般流程、工作重点、介入方式、职责定位、社会中介机构的责任及风险监控、跟踪审计的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并上升为规范性文件,以进一步推进全国各地的跟踪审计工作。

(四)跟踪审计风险。

当前,审计人力资源紧张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另外,投资审计专业性强,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全面掌握工程施工、设计、审价等多方面知识的投资审计人员不多,投资审计人员的配置要求与投资审计人员的现有知识结构存在一定差距。随着跟踪审计深度的不断拓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跟踪审计人员少、综合素质不高与跟踪审计任务重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审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及导致的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近年来,为解决审计人员紧张、素质不能满足跟踪审计要求的矛盾,许多审计机关采取了聘请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的方式,实施跟踪审计建设项目,提高了跟踪审计工作效率,扩大跟踪审计覆盖面。也应当看到,在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参与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审计机关与社会中介机构签订的委托合同,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要求、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等方面上,往往只做了一些原则规定,双方的权力、职责不明确,不具备操作性;二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虽然专业资质高,但部分专业人员侧重对施工单位的检查,注重工程计量计价等技术性工作,对如何进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没有太多从业经验,不太关注决策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管理过程中的隐患和问题;三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存在不愿坚持原则、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的情况,加上审计机关没有完全做到主导跟踪审计全过程,大大影响到跟踪审计工作权威性和效果;四是现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控,大都是在社会中介机构工作结果出来后实施的,呈现出随意性、滞后性等特点,没有对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全过程、实时的监督和检查,难以保证建设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社会中介机构人员参与的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隐患,可能形成审计风险。

三、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现实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完善相关规范制度。

要通过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明确跟踪审计的范围和深度、跟踪审计的管理要求和方式方法,以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审计实践的目的。要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跟踪审计模式进行制度层面上的规范,并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跟踪审计操作办法,为审计人员提供具体指导。

(二)协调审计机关与项目各行为主体单位的关系。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行为主体主要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等。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理顺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渠道是审计机关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关键之一。

(三)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一是改进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二是更新跟踪审计人员知识信息;三是提升跟踪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政策水平的提升;四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五是监控社会中介参与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

篇7

南京市某区综合办公楼项目,总建筑面积84061.04 M2,一个整体一层地下室(局部二层),地下部分连通,供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地上部分独立分为三栋,分别由2栋14层办公楼和1栋5层图书档案馆组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南京市招投标交易中心确定施工承包单位。本人通过在该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阐述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的方法和体会。

1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首先,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对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行为进行的控制,比单一的竣工结算审计增加了事前、事中的控制,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防范各类风险。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设计、施工,直至办理竣工结算,整个过程审计人员都要介入,通过事前和事中控制,较好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其次,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把审计着力点前移到事前、事中,更强调控制过程。与单一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比较,后者属于事后审计,缺乏超前防范功能。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只能在工程结束后,依据施工和监理单位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审计,而对工程建设中大量的隐蔽工程以及众多的变更施工无法准确掌握,从而使工程造价容易存在很多水分。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隐蔽工程、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取证,避免事后发生争议。通过参与对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可行性与变更费用的论证,可以有效避免大幅度超预算和进度拨款失控现象,防范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增大审计的透明度,减少后期审计工作量。

再次,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审计过程更多地带有咨询性、服务性特点。实施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后,审计人员业务量有较多增加,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需要,及时提供咨询服务,从而有利于在事前防范盲目超预算、违规操作、管理不规范等情况的发生。

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方法

2.1 在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审计人员的职责是履行监督、服务职能,应制定明确的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严格按职责分工行使职权。通过跟踪审计,协助业主控制项目建设成本和对整个项目各环节的程序监督控制,使工程项目合规合法,达到加强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随时纠正和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

2.2 审计人员应做好跟踪审计工作计划安排,确定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参与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商务谈判、审核工程合同,进行施工过程跟踪监督,参加竣工验收,实施结算审核等过程的工作。

2.3 要重视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宣传工作,使建设单位及相关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2.4 审计人员应全程参加工程项目有关重要活动,包括参加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单项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的审查、工程建设例会、相关专题会议等,做好工程例会记录和跟踪审计现场日记;以便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

2.5 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并且作好相关拍照、记录,编制跟踪审计现场计量单。

2.6 工程款(进度款)支付审核,按合同约定的进度款支付方式进行审核,对工程进度款是否超付予以审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款支付证书及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款支付申请表,依据投标文件和对阶段性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审核,并编制跟踪审计建议单,严格控制进度款超付现象。

2.7 对甲供钢材价格进行核实,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8 工程变更审计包括设计变更、合同价款外增加工程量及工程量清单中的漏项等,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暂定价及无价材料定价等进行适时跟踪审计,审查其是否真实、合理;根据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签证,依据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对签证进行审核。

(1)主要审查工程量计算,对工程变更涉及工程量变化及时与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四方人员共同对需记录的事项现场进行记录、计算并编制跟踪审计现场计量单;审查套用定额或采用的清单综合单价是否准确,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索赔等事项是否真实,材料价格核实是否合理,工程费用计取是否合规,招、投标文件中约定的人工、机械、材料、工期等是否按履约承诺完成;管理费、利润、措施项目费及规费的计取标准是否符合合同及投标文件约定;

(2)对主材、暂定价材料及无价格材料主要审查采购的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合规,是否进行招投标或比价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情况,审查设备、材料采购的规格、型号、数量与合同要求是否一致;重点审核主要材料的单价是否合理,并采取市场询价法、综合比价法、测算法等方法进行审核。

2.9 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恰当选择表达审计意见的方式。一般可采取两种形式:即口头提出审计意见、书面提出审计意见。对一般性问题,发现后有关单位可以立即整改的,审计人员可用口头的形式向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发表审计意见,并视其重要程度在事后做好审计记录。对重要的需要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改进的管理问题,应在与建设单位和相关单位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书面审计意见书的形式表达审计意见。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经查证证实后,应及时通过书面审计意见书的形式表达审计意见,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相关单位予以处理。

3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目前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面临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挑战,审计介入时间难以把握,审计风险大等问题,在开展跟踪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明确审计的目标

根据近几年实践经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总体目标应该是通过审查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情况,促进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标。具体到不同的审计项目,可根据具体项目的管理或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风险将被审计项目和资金运行等,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或环节,分别有重点地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实现整个项目“不出问题,少出问题,至少不出大问题”的总体目标。

3.2 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近几年来,跟踪审计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国家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些建设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不仅要求审计部门全过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而且要求对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对此,审计部门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一定要坚持审计工作政策法规,突出审计部门工作重点,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把跟踪审计工作做得更有实效。首先要突出重点,审计部门在确定跟踪审计项目时,要按照要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其次要量力而行,目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包括审计工作量大、专业审计人员不足、审计评价标准难确定、审计介入时点难把握、审计成果难量化等,这还要求我们在跟踪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各级审计部门的实际承受能力,积极稳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握好尺度和分寸,有重点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3.3 要注意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水平

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类风险,一是审计责任方面的风险,审计部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要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错位。审计部门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与开展其他审计一样,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不参与决策和管理,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技术、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对有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是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提出审计整改意见不恰当等,这些都容易形成质量风险,审计部门除应加强人力资源配备和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参加跟踪审计组,统一指导审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审计部门质量内控管理,提高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水平,降低审计质量方面的风险。

篇8

二、跟踪审计基本情况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工作,2010年10月,经市审计局采用公开比选方式确定,我公司为本项目跟踪审计比选中标单位。鉴于本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为了使跟踪审计工作不影响项目建设实施,我们根据《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组建跟踪审计小组,迅速、认真开展本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审计小组配备的审计人员:主审,助审。主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上午;土建助审每天驻场,安装及市政助审驻场时间每周一、三、五。

根据《宜兴市审计局政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的要求,针对各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工程的特点,我单位编制了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方案。跟踪审计组将跟踪审计的工作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通报,充分交流,力争跟踪审计工作得到参建单位的理解与支持。自进驻施工现场,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按照跟踪审计方案开始跟踪审计。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建设单位按跟踪审计组的要求提供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投标报价书、设计变更资料、现场签证资料。2、跟踪审计在工程实施阶段,跟踪审计组现场驻点,实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掌握隐蔽工程及正常工程计量情况,定期参加项目工地例会,参加与项目有关的方案论证、设计变更等会议,并出具跟踪审计意见单。3、本项目每月定期召开计量会议,由跟踪审计组主持,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参加,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造价问题进行讨论;4、对设计变更和合同外工程“先审计,后施工”的原则,5、实施阶段性结算审计。要求建设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或按约定形象进度将结算分合同内和合同外两部分签字盖章后报送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建设单位审计科和跟踪审计组按规定流程完成阶段性结算审核,与施工单位进行对账并出具审定单,报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三、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及采纳的情况

自2010年10月进场,直至项目停工,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组,通过对该工程的施工过程、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合同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的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提出跟踪意见和建议。官林镇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期间,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共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设单位采纳建议和意见25条,有效规范了建设程序,节约工程投资,保证了工程质量。

1、本项目采用BT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根据BT协议,各单体工程施工前需签订单独施工合同。因本工程工期要求紧,在未签订单体施工合同前已开工建设。根据审计组根据基建管理规定,要求甲乙双方在已经开工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施工合同签订,规范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建设单位采纳了审计意见,及时签订了施工合同,加强了施工合同管理。

2、生物科技园BT项目占地面积大,单体建筑多,基础土方工程开挖、运输、回填对造价影响大,2010年10月进场时,项目刚开工,现场尚未大面积开始,跟踪审计组要求甲乙双方及时完成场地标高测量,为工程结算收集第一手测量资料。

3、根据室外工程设计图纸,主要反映道路及雨污水,未考虑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为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受破坏,建议建设单位完善室外综合管网图纸,对过路管道采用预留方式,从而减少未来供水管道、供电管道、弱电管道、通讯管道实施过程中可能对道路的破坏影响。

4、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约定,材料工程结算时按施工期间价格执行,本工程合同工期365天,跨越12个月,材料价格处于波动期,材料调价差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审计组建议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完善施工用材料计划上报及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有效解决工程结算时,材料价差调整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有效减少材料差调整扯皮现象。

5、加强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管理。跟踪设计组建立了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台账,对发生的变更、签证及时审核,主要审查其变更的程序是否合法、参与现场签证会勘计量,掌握真实数据。

6、严格工程计量、进度款支付审核管理。

四、协审工作成效、业绩及亮点

(一)协审工作成效、业绩

1、跟踪审计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按照“跟踪审计、分期报告、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的原则,针对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列出意见和建议。本项目共发出跟踪审计意见单12份,工提出意见和建议28条,建议和意见采纳25条。主要内容: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资料报送、工程签证计量、已完工程价款审计等。节约建设资金、减少损失28.5万 元。

2、结算审核工作成效。生物科技园BT项目,送审价2510万元,审核造价1566万元,核减额为943.9万元,核减率39%。审核结论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认可,并经审计中心复核审定。

(二)协审工作亮点

1、制定并运用跟踪审计作业流程

跟踪审计作业流程意义:项目参建主体各自职责、权利、义务不尽相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质量、工期、安全事项处理、履职情况,存在主次、先后、决策与咨询等关系,多数情况下各方目标一致,但也有冲突矛盾之时,如何规范参建主体的行为,有效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是跟踪审计组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跟踪审计组驻场后,首先召集各相关单位召开跟踪审计交底会议,明确跟踪审计组的在本项目与其他相关单位的组织关系。并交流和学习了跟踪审计组根据审计目标要求,对项目各审计要素制定的审计流程和审计的表式。该BT项目跟踪审计组成功应用了审计组织工具,制定了《生物科技园BT项目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除改变长期以往由于审计和被审计以及参建主体各方存在对立、抵触、不协调、办事效益低下等情况,有效的规避了审计的风险,改善了审计工作环境。同时在后期项目清算中也发挥了作用。

跟踪审计标准作业流程示例如下:

2、争对中间停工特殊情况设计现场清查表式,解决实际进度与结算审核对应关系。

篇9

    跟踪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成本核算、建设项目的管理,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履行和人员配备情况,是全方位的审计。通过对上述审计事项的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项目建设风险。竣工决算审计作为事后审计,往往对已造成的投资损失无法有效整改,只能以总结经验教训为主,审计效果明显弱于跟踪审计。

    1.3 审计方式

    跟踪审计的审计方式主要是定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以及上述方式互相结合的方式等,以现场审计为主。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送达审计与就地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以现场审计为辅。跟踪审计除了依据国家、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法规、制度等必须执行的强制性依据外,还可以依据行业的先进指标、社会公允价格等非强制性依据,审计结论大多以建议的方式供建设单位采纳。而传统竣工决算审计的审计依据以强制性为主,审计结论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优势

    2.1 规范建筑市场,预防滋生腐败

    近年来,建筑市场中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权利寻租、恶性竞争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跟踪审计使审计监督介入到项目建设流程之中,增加建设市场的透明度,从而使建筑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和改善。同时,审计监督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各控制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揭示苗头性和趋势性问题中蕴含的风险,督促参建各方履行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和谐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的关系,从而达到规范管理流程,形成有效地制衡机制,将审计由“秋后算账”转变为“防微杜渐”,从而在源头上减小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2.2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相关法律要求

    目前,我国与建设项目相关法律在执行过程中,与《审计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了工程价款,如果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果与合同相冲突,那这样的审计结果往往难以落实,因为这涉及到《合同法》与《审计法》的冲突问题,使审计工作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通过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可以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在恰当的时点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规避审计工作于其他法规制度的冲突。

    2.3 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跟踪审计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风险提出预防性的意见及建议,参建各方因问题尚未发生,无需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而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甚至有可能会主动要求审计,发自内心的欢迎审计,从而较好的缓和了审计与被审计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也为审计工作营造了和谐的审计环境。

    2.4 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

    跟踪审计是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包括工程造价控制、项目内控制度、建设资金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跟踪审计能够把握最佳审计时机,及时发表审计意见,便于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跟踪审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体现审计的价值,发挥最大审计效力。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需求

    跟踪审计的内容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到投资管理、工程技术、财务、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多个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能从建设项目的微观管理上发现问题,还要能够从宏观政策、体制、机制上,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目前,投资审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自身素质上都难以满足跟踪审计工作的需要。人员数量和审计任务量之间的矛盾,使审计人员疲于应付,造成跟踪审计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再者,审计人员一般擅长工程造价审核,施工经验不足,且普遍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提出有见地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3.2 传统的审计效果评价观念制约跟踪审计工  作开展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中,通常把审计工程造价、查出损失浪费和违规违纪问题作为衡量审计人员业绩的标准。在建跟踪审计“事前控制、防范风险”等特点的影响下,其审计成果更多地表现为完善制度、程序、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这种既成事实的可量化审计成果较少。如果一定要用传统绩效标准来衡量的话,会出现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中

    发现的问题,无论问题性质还是金额可能都不如传统审计明显,会影响审计人员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在建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操作上的缺位和越位并存

    在跟踪审计的实践中,由于审计资源及建设体制等诸多限制,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在施工阶段介入建设项目,对项目决策等前期工作关注较少,造成审计监督上的缺位。同时还存在审计人员未能准确把握住审计关键环节,错过了跟踪审计的介入的最佳时点,从而造成跟踪审计缺位。另外,跟踪审计不仅应重视工程造价审核,更应重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但对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未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去解决,而是越俎代庖直接下达指令进行管理,造成跟踪审计人员的定位出现偏离,侵入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导致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控失效,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

    3.4 较大审计需求与较高审计成本的矛盾

    跟踪审计与竣工决算相比,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拓展。这势必引起审计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审计成本也会随之上升。但是,审计成本是有一定额度的,在较高的审计成本下,审计程序的开展就必须有取有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些关键环节漏审,导致审计风险增大。

    四、开展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与跟踪审计相关的法规制度,转变审计绩效评价观念

    为了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应结合《合同法》《招投标法》等建筑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规范跟踪审计程序和具体实施办法,使跟踪审计全面与招投标、合同签订、财务核算等管理行为相协调,为跟踪审计人员提供具体规范的行为准则,确保跟踪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同时,要更新绩效评价观念,树立科学的跟踪审计绩效评价观,对跟踪审计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跟踪审计健康发展。

    4.2 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项目管理的深度,把握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

    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必须合理确定介入深度,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不偏离方向,不逾越定位,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从决策阶段开始,从源头抓起,强化事前监督,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严把立项关、设计关、招投标关和合同签订关。跟踪审计应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以书面形式下达跟踪审计意见书的方式,为项目建设各方提供可供采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做到审计工作不干涉建设项目的具体业务。

    4.3 准确把控跟踪审计介入时点

    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规模、周期及审计资源等相关要素后,科学确定跟踪审计的介入时点。但不论是从项目立项时介入,还是施工阶段介入,或是其他时点介入,跟踪审计都应保持连续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轨迹有效贯穿预定的审计事项。此外,还要保证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重大活动及时跟进,对建设单位的要求及时回应。

    4.4 争取参建各方的理解、配合以及建设单位的重视与支持

篇10

我国审计机关开展跟踪审计始于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领域。跟踪审计不是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我国原称为效益审计,后改称“绩效审计”)并列的一种审计类型,而是一种新的审计组织方式。从审计方式看,跟踪审计将关口前移,在被审计事项发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从审计内容看,跟踪审计在审查被审计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被审计事项的管理和绩效情况。从审计项目管理看,跟踪审计可以较好的融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种审计方式,而在进行绩效审计的方式选择上却更加灵活。

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已完成和正在实施的跟踪审计项目有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奥组委财务收支及奥运工程审计、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审计等。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和探索跟踪审计,如江苏省审计厅先后实施南京奥体中心、沪宁高速公路扩建等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实施了上海世博会跟踪审计。几年来的跟踪审计实践表明,我国在跟踪审计的组织方式、审计质量控制和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跟踪审计发挥的效果看,跟踪审计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相关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利于提高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效益。《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由此可见,跟踪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织方式,是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跟踪审计正在探索阶段,审计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在审计实施中,还存在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不科学、审计方法不统一、审计规范化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总结我国跟踪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审计理论及实践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跟踪审计予以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英国绩效审计可以借鉴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

(一)英国绩效审计发展简介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绩效审计较早的国家之一,1983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审计法》,赋予主计审计长开展绩效审计的职责,确保了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可依。英国国家审计署在1997年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和绩效审计手册,2003年颁布了新版《绩效审计手册》(以下简称新版手册)。近年来,英国绩效审计在方法上和内容上都日趋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在提高政府及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绩效审计提出的一些详细建议帮助公共机构实施有益的变革,促使公共事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总体管理水平。目前,绩效审计报告现已成为英国议会责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英国绩效审计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介绍

在英国审计中并没有提出跟踪审计的概念,但英国绩效审计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绩效审计在规划审计工作、简化审计程序、缩短审计周期和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本文希望从英国绩效审计中加强管理与创新相结合,倡导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的审计理念,以及在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扩大审计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完善我国跟踪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规范管理、倡导创新的理念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英国绩效审计的首要特点,保持灵活性和创造力是其审计工作要求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审计人员在实施绩效审计时要树立创新意识,灵活开展工作,努力满足议会、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利益主体的要求。在多年的实践中,英国国家审计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建立了适用于所有绩效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循环”,提出“质量环节”概念,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如质量控制法、调查法、问题解析法、碰头会、统计分析法等,以保证绩效审计顺利开展。

2、重视风险管理,防范审计风险

评估项目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是英国实施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存在审计风险,尽可能早地确认风险,有助于审计组设法加以控制,防范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因此在绩效审计项目要求采用风险基础法制定绩效审计计划和方案。新版手册提出为了控制风险,必须按风险分析(识别各种风险,在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基础上确定各种风险的重要性,并判断这样的风险是否可接受)和风险管理(处理已知风险有关的计划、监测和控制活动)的程序来处理风险。

3、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英国绩效审计提出了“质量环节”(Quality Thresholds)概念,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分为审计准备工作、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总结经验教训五个质量环节;列出了“质量环节”和与之对应的有关问题,在每个问题后面,都对回答该问题应取得的证据类型和应完成的工作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帮助审计组确定怎样做出肯定的回答。“质量环节”要求绩效审计人员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只有在对每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全部回答“是”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下一阶段工作。

4、加强跟踪检查工作,评价审计效果

跟踪检查是英国绩效审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审计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该环节工作内容包括确认审计绩效影响和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两项。

(1)确认审计影响。英国国家审计署认为,开展绩效审计是为了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实践中应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审计影响的方式有选择地进行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影响分为量化的经济影响、量化的非经济影响和质的影响三类。

(2)实施建设性的事后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实质上是对绩效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总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用以促进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绩效审计水平。事后监督采用新闻媒体报道、外部监督、征求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审计组复核四种方式,其中,审计组复核是根据上述事后监督前三种质量监督方式的结果,开展“吸取教训”式的审计复核工作,多数绩效审计复核均向审计组和国家审计署提出了需要整改的建议,这对提高和改进绩效审计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监督方式中,英国国家审计署聘请外部机构复核已公布的审计报告,并由外部机构对每份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英国国家审计署绩效审计报告质量的评价工作,由伦敦经济学院的独立专家组承担。评价侧重于以下方面:行政管理背景、结构安排及语言表述、图表和统计资料、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以及审计报告总体上是否成功等。为增加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意见也会提供给被审计单位。

三、完善我国跟踪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审计制度建设,促进跟踪审计科学发展

我国合规性审计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体系,但绩效审计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对被审计对象管理和绩效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绩效审计对跟踪审计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一是借鉴国外政府审计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法规建设,为绩效审计的发展建立准则和依据,建立符合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绩效审计模式和制度体系。二是总结跟踪审计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完善跟踪审计制度建设,尽快编写跟踪审计指南,在做好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跟踪审计的绩效审计内容,探索跟踪审计绩效审计组织模式,并制定符合跟踪审计项目特点的评价标准。

(二)优化审计项目管理,积极创新,扩大跟踪审计影响

跟踪审计的对象除了项目之外,可以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在事项和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往往以资金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既要关注资金,又要关注政策,在审计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合规性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管理和绩效方面的内容。一些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审计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涉及的内容广泛,资金量巨大,时间紧迫,审计任务十分艰巨,客观上要求跟踪审计要不断创新跟踪审计方式,积极探索实践,确保实现跟踪审计目标。因此,实施跟踪审计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整合审计资源,探索审计机关、社会中介组织或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协作机制,解决跟踪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事项专业性强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二是创新审计意见的交换机制,解决跟踪审计周期长和需要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之间的矛盾,坚持查处和预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典型性问题和苗头性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和造成巨大损失而无法挽回,建立跟踪审计定期督促整改的长效机制,提高跟踪审计的效果和影响力。三是创新审计管理,制定和完善跟踪审计操作规范,以此规范跟踪审计项目计划、实施、报告、结果公布(公告)和审计整改检查等管理。四是创新考核评价标准,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积极扩大审计影响。

(三)防范审计风险,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篇11

0 引言

为了完善工程建设监督体制,最大限度地强化工程决策的透明度、预防腐败,提高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唯有如此,才能对工程项目的周期长、内容复杂和具有隐蔽性、多变性的特点做出积极反应,弥补单纯事后审计的缺陷。实际上,建筑工程项目跟踪设计指的是将现代审计方法应用到工程建筑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工序之中,用以对审计对象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是保障投资主体经济利益与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可见,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重要工作,其科学实施能够保障投资主体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也是指导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有序、高效开展的关键。

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解析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指的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含配合审计部门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与专业人员),借助现代审计技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规范,对建筑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开始一直到竣工交付使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和分析、评价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

从建筑工程的特征来看,对此类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要连续进行,但是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其审计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①在项目初审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主要体现在对项目概算的审计方面。第一,要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行审核,通过分析设计中所采用的标准、材料和工程总量造价,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总额的目的。第二,要对建筑工程量清单进行审计。这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在对外招标时会工程量清单,对这一对象进行审计能够保障建筑工程量的错算和漏算处于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审计工作典型基础与前提。第三,要对建筑工程概算加以审核。在这一领域,审计工作设计到借助工程定额,对项目建设中用到的材料、人工和机械等产生的成本费用加以审核,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②在工程建设期间,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以合同为依据,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进度与结算程度进行审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应对建设项目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通过审核使分阶段支付工程价款的情况提供支付依据;第二,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和变更签证等问题进行审核。比如,在接到建筑工程变更申请之后,要分析造价变更的缘由,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结算阶段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涉及到对建筑工程决算书的审查,具体内容包括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勘察,以及通过计算工程量,消除其中计算不准确的部分。

1.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规范建筑市场,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除了要节约建设资金、显著提高工程质量外,还应强化工程审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总体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对工程现场观察物资的进出、设备安装和建设施工的全部过程,尤其要对工程设计变更等相关事项进行审计,以保证变更行为合法、合理。此外,通过对材料设备价格的审计,能够使之处于合理区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可能由此产生的审计风险;

②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够强化政府对基建项目的全局监督,最大限度的降低政府决策的不足,同时,还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降低因管理不善与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③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需要对物资采购、设计、招投标和建设施工、监理等全部环节进行审查,通过构建和实施有效的约束机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各方都能够约束自身行为,使建筑市场处在较高的秩序等级;

④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求审计人员要经常围绕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审计,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和进度,都要处在审计人员的“监控”之中,现场发现的任何质量、资金使用等问题,都应该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最大限度的防止有损工程质量的事情发生。

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任务与实例分析

2.1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目的和任务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分为开工前审计、事中审计和竣工结算、财务决算审计等。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控制与真实反映工程造价,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提升投资效益。在不同阶段,其具体任务如下:

①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需要对项目的审批文件进行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议书的合理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规范性、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客观性以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等文件是否齐全、合法、合理;对招投标程序和结果进行检查,开启是否合法、客观;检查和建筑项目有关的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看其是否合规和公允,是否和招标文件与投标承诺保持一致;检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是否已经落实到位、资金的管理支取等活动是否合理、合法,是否为此设立了专有存储,保证专款专用,并检查建筑工程资金的规模和拨付程序是否可以满足工程本身的需求;其中,对那些借助国债或者地方性债务进行的建筑工程项目,要对其操作程序与使用范围进行重点审计;检查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中相关费用的缴纳情况,看其是否合规,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减、缓、免等特殊手续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如此等等。

②事中控制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进行事中控制,其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其专款专用行为进行检查,看其是否依据工程进度和相关条款进行资金拨付,是否存在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其中,要对往来资金中数额较大和长时间不结转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分析和研判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的使用情况,通过查明原因全面防止超付工程款等违规现象的出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费计取范围与标准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其费用支出不应超过概算控制的金额;其中,尤其要加强对设备和材料价格的管控,防止出现中途加价的情况,避免给项目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和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单位是否已经按照要求和协议履行了合同条款,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工程的情况。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更、增补、转让和终止事项,要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对项目概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存在超批准概算范围的投资情况,对那些不以概算批复的规定为指导,擅自购置自用固定资产或者挤占、虚列工程费用的问题坚决记录;按照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相关单位或者部门建立健全和执行各项内控制度的情况予以披露,并及时督促和指导其构建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能够按照要求规范的运行,相关工程资金也能得到合法、合理的使用;对建筑工程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对资金的筹集手段以及投资进度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对两者之间的衔接情况进行监督,看其是否存在大量资金的闲置情况,对资金使用不到位的情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停工待料等损失浪费情况进行检查。

③事后控制阶段。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来说,实质上属于工程管理审计的范畴,而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因此,审计工作在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进行延伸的同时,还应在事前、事中审计之后,通过事后控制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更为完整。从这个角度讲,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依据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要求,使关口前移,实现全程监控的目的。比如,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通过事后控制,对工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最大限度的规范建筑工程的建设行为,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便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再如,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阶段,要及时检查审计工作的底稿、招投标文件和中标通知书等,要对施工合同和附件、现场变更和签证记录以及审计结果通知书等资料进行整理、登记和归档,通过建立审计档案,充分反映审计工作的成果。

2.2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例分析

为了解决办公空间不足的问题,某高校在国家投资的扶持下新建一座普通办公楼,建筑面积1390m2。建筑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上五层,采用砖混结构。项目于2013年开始建设至2015年12月建设完成并验收使用。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形式,对此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招标和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和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竣工决算审核与验算等进行了全面监督。其中,依照竣工图纸和计价标准对工程量进行计算,同时审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抽查,对施工检验进行记录并整理,得出了以下结论:在竣工图纸设计上,楼梯窗户护栏高为920mm,材质为不锈钢,长度为3.7m;塑料踢脚线的高度为160mm;顶棚采用纸面石膏板吊顶的形式完成。在全过程跟踪审计之后,审计人员发现:楼梯窗户护栏的高度达到了要求,材质也均为不锈钢,但是窗户的栏杆长度缺位2.1m,与图纸设计标准相差较多,踢脚线材质为塑料,但高度仅为90mm,与设计要求不符;顶棚部分并未使用石膏吊顶,而是乳胶漆天棚。审计人员在对其进行了全面测量和详细复核计算。结果显示,决算费用为225万元,与原报决算的267万元相差42万元。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项目投资费用的合理运用,也使得建设工程在正常的状态下运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督促与整改得到了全面体现。

3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基础与存在的问题

3.1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基础

完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体系对投资方与建筑方至关重要,都是审计工作得以推行与实施、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进行以项目投资为基础,工程施工方和投资企业之间都被要求构建规范的审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实施和落实奠定良好基础,全面推进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当前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需要得到监督和检查,以便保证投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能够控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的维护投资各方的利益诉求。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施工企业要借助全过程跟踪审计对自身的成本加以控制,保证能够获取更多利润,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②有针对的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全面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推动建筑工程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的建筑工程项目审计实践表明,在我国国内当前的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之中,管理体系模糊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思维亟待提高。此外,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监管不严和权力徇私等情况的存在,使得企业暗箱操作的情况屡禁不止,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产业的整体健康发展。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中期检查和事后控制等工作,都存在与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体系,一些建筑企业未能及时组织其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管理模式也相对粗放,效率不高,未能借助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效投放项目投资,建筑企业和社会也难以以此而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建筑工程审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缺位的情况,一些监管部门也未能履行其对建筑项目的审计管理工作,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价值认识不足,未能使投资方和施工方实现经济效益的共赢。所有这些情况的存在都要求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规范,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审计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绩效。

4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进一步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是工程审计中的重要创新手段,在实践中已彰显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为了借助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建筑工程项目在财务管理与相互协调方面有更为理想的表现,提高项目管理主体的管理水平,还需在以下方面同时做出努力:

4.1 注重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结合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践中,为了提高审计绩效,需要强化绩效审计和跟踪审计之间的有机结合,以保证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科学实施,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为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同时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要通过跟踪审计,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衡量,对项目的建设、投资、管理等问题进行把控。对投资企业和施工企业来说,还应该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的监督审计体系,为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奠定基础。这样一来,不但能强化审计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建筑工程的投资企业和施工企业都应认识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要性,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审计体系的建设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给予更多关注,以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和技能,使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取得成效。

4.2 注重建筑工程的过程管理

对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过程管理,即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和工程进度款拨付以及现场变更签证单等内容进行审计,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改进和纠正的途径。

其具体内容包括:

①对进场材料价格的确定。对进场材料的价格确定而言,应依照事先确定的合同条款和相关契约对其加以区分。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向市场询价,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市场行情的波动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②审查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场签证工作。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时,要重点检查工程设计变更和施工现场签证手续的合理性,手续、依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看其施工合同与工程招投标文件是否依据要求做出。同时,要对变更工程量进行计算和核实,看其费用的计算方法与结果是否准确等。

③对于隐蔽工程量进行现场确定。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隐蔽项目,为此,需要对这些隐蔽项目工程量进行确认,看其是否属实,是否会对项目结算审计效果和最终工程造价形成破坏作用值。为此,需要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由审计方对隐蔽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工艺予以现场确定,将其记录在审计工作的底稿之中。

4.3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前面给出的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在以下方面给予必要关注,以保证审计工作最终取得良好效果:

①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度与程序加以完善。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方兴未艾,在审计经验方面还相对匮乏,审计程序、设计制度等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为此,需要针对一些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试点,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和制定相关的规定与规范,保证审计工作得以健康进行。

②注重变更签证的确定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签证内容与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的验收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依据建设方对施工方提出的要求进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建设方、施工方等主要参与方按照跟踪审计单位的要求进行多方签字确认,避免给变更签证造成过多压力,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篇12

一、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不明确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审计人员审计目标不明确。政府投资项目种类丰富、数量繁多,既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关系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间跨度长,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当前没有突出涉及重点,就无法提升审计质量,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的高要求。其结果造成影响审计信誉,增加审计风险。在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的各阶段,应根据跟踪审计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审计要主要抓重点,把握住审计构建点。

(二)竣工决算审计方式有待优化

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都采用竣工决算审计方式,这是一种静态的事后审计方式。本应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但由于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对前期决策阶段和设计等阶段缺乏专业知识,项目投资跟踪审计未涉及到可行性分析、设计质量等的审计,导致跟踪审计的介入时间点模糊。

(三)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亟需提高

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还要随着工程建设进度进行跟踪,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同时具备处理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但当前复合型人才较少,较难满足政府投资跟踪审计工作的要求。其亟需增强自身知识,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存在风险隐患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由于项目管理权与审计监督权界定不明确,审计人员存在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的检查风险。在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经常会在合同签订、采购物资价格的确定、施工变更等重要控制环节,都要求审计人员现场确认,现场签字。这导致审计人员参与了内部管理,违背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初衷及目的,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原则。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优化策

(一)着重跟踪审计关键点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要突出审计重点,应根据项目的施工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并且根据不同阶段采用相对应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事前跟审计阶段,首先检查项目的审批文件,查看文件是否齐全;其次查看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合法,再次是召开审计专项会议,确定审计内容、审计范围,以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最后进行审计分工,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考察施工地点等。

事中跟踪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监督。包括审查合同执行情况,负责人的签字的手续是否履行,填写施工内容等。并检查施工过程中采购的设备、材料物资的价格是否遵守合同。重点审查施工项目是否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查看变更手续是否齐全等。

事后跟踪审计阶段,本阶段是决算审核阶段。重点是检查工程竣工资料是否齐全,竣工验收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及有效;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报送竣工决算资料进行审计等。

(二)把握跟踪审计的内容

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各级审计机关根据内容逐一控制:首先是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过程及隐蔽工程等环节分别进行控制。其次是在控制过程中,及时收集资料和证据,一旦出现状况,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跟进,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备案管理,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合同签订前逐一检查合同细节,比如合同价款的约定和竣工决算程序及方式的约定等。再次是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注意设计变更,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审查工程变更理由,变更方案是否经过论证,工程造价是否增加。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成本。最后在项目施工中查看是否有隐蔽工程,并做好相应的证据保存,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及改进建议

(三)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

审计人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完成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应当吸引复合型人才加入到审计大军,尤其是特别是引进工程技术等其他专业人才,以满足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学会不耻下问,善于学习,审计单位也应当创造条件让单位审计人员能够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具体措施上可以和相关高校联合举行培训班,培训有关固定资产、工程造价等和审计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培养综合型的审计人才。在单位内部,可以组织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专题讨论会或者研讨会和案例分析会议,对这些问题重点分析,反思教训,总结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对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提高。

(四)防范跟踪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的时候还需要格外注意潜在的风险,对于签字更要格外谨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参与全部的审计过程,也不可能参与每一道程序,不可能会把握住所有的细节,不该审计人员签字认可的绝不签字认可。例如,审计工作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审计,一些原始的审计数据丢失,但是施工单位会设计一些表格需要审计人员签字,但是审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要格外的谨慎,因为丢失的数据涉及到最后的数据结算,审计人员没有见证整个过程,所以审计人员没有想过的证据材料核实原始数据,所以审计人员就不能签字。审计人员在参与审计工作的时候,要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法定范围内执行审计工作,决不能参与到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去,不参与到施工项目单位的决策工作中去,做的不越位。不错位。如果一旦参与到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就难以履行独立的审计责任,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篇13

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地高校纷纷进入新校区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且呈现出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程序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闪失,都可能对学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这意味着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投资风险在增大,同时也对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合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金,加强对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当前许多高校新区建设审计工作的重点,也成为摆在监察、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长期以来,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都是沿用事后竣工结算的审计方式,高校建设项目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这种审计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审计工作在规范建设管理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找到了管理漏洞,但问题已无法纠正;查出了损失浪费,但资金已无法挽回;揪出了腐败案件,但人已经触犯了法律。可见,传统的审计方式存在着时效性差、时间滞后、诉讼增多、风险加大的弊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有鉴于此,1994年南京市审计局率先开始探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路子,并对南京长江二桥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其后,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先后被其它省市的审计系统应用,成为政府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审计方式。各地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也逐渐借用了这种审计方式。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接受业主委托,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活动,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有效控制和真实反映工程投资,帮助建设部门纠正偏差,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维护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完善建设项目管理,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跟踪审计立足项目全过程的监督,它一改过去工程由竣工后集中一次结算审计的传统模式,是现代审计制度的创新。它在优化投资决策、规范建设行为、促进项目管理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在各地高校新区建设中也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等措施不断提高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建设工程进行全面、详细的跟踪工作,真正实现由“结果审计”向“过程审计”的转变,确保审计质量,从而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实现审计服务的价值增值,协助业主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二、新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动态的管理,由过去定期、不定期的审计发展到驻场实时审计,这种“贴身”的审计模式使审计监督覆盖了从项目立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设备材料的采购、隐蔽工程等,直到工程最后竣工决算和资金收支的全过程。它把建设工程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审计人员参与各个环节,全过程进行深入了解。高校新区建设中要有专职审计人员驻扎现场,对隐蔽工程、现场变更、签证进行详尽把握,避免结算时产生矛盾,减少审计风险,从源头上控制工程投资。

1.跟踪审计的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跟踪审计的准备阶段,是保证建设项目投资真实合理的前提。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根据建设单位上报的项目情况,组成跟踪审计小组,确定审计负责人,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依据项目特征制定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计划,参与审计活动。

(2)认真研究、核查报审的文件和资料,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是否齐全、有效;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合理,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

(3)严格审查各项前期费用的支付情况,检查各项规费是否合规、合理,征地拆迁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有效控制前期经费的发生,减少工程的投资成本。

(4)进行概算审计,从源头把关,形成制约机制。从节约投资、优化方案、规范程序等角度,及时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5)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讨论会,共同制定监督制度,明确各方职责,确立跟踪审计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给审计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2.跟踪审计的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控制,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控制项目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设计阶段。设计标准、设计方案、结构安全系数等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是否符合资质,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控制在项目计划投资额内,防止出现“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从而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控制工程造价。

(2)招投标阶段。首先,跟踪审计应根据高校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监督编制工程概算、审查工程量清单并参与标底答疑,以减少造价的变更。其次,审查招标文件并全过程参与招标,监督开标前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执行了回避制度,报名、制标、评标是否三分离。最后,审签施工合同。对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条款,审计人员应咨询或通过专家论证,尤其应关注施工方、供应商在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方面的情况。另外,还应特别注意合同文本与招投标文件之间的统一,避免产生矛盾。21写作秘书网

(3)施工阶段。首先,做好基础工程、隐蔽工程的现场记录,参与验收,做到由基建、审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审会签后才能加以封闭,使工程成本更加切合实际。其次,把好对材料、设备采购的价格关。跟踪审计应根据工程进度,要求施工方提前报出所需的材料,在监理、基建质量把关的前提下,通过咨询、查询、询价,搜集材料价格,通过工程例会,由各工程管理方参与讨论、议价,最后审计综合各方情况进行定价,并经各方签章认可,作为决算价格。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也应公开招投标。通过以上的跟踪定价,进一步避免材料、设备供应中的一些不正当行为,维护学校的利益。第三,审查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如发现变更幅度大,审计人员应及时向校方发出超支预警,防止随意增加工程成本,对设计方案不合理或施工地质环境和结构的变化,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把工程造价降为最小。审计人员务必坚持原则,对弄虚作假、高估冒算的行为给予坚决抵制。

此外,跟踪审计应检查项目概算执行,内控制度建立、执行,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等。同时还必须审查确定施工单位的工程量月报,作为学校支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对现场施工情况提出阶段性审计意见。

(4)决算审核阶段。现在工程结算一般采用标底加变更的方法。首先,要严格核实工程量,对平时跟踪的资料进行汇集、整理并全面复核,明确招标确定的范围,严格审查增补协议等,避免加大工程和重复计算。其次,要查看定额、项目名称及规格,把好定额套用审核关,防止高套或重复计算,还应注意材料价格和让利是否符合合同约定。第三,要重点审计各项费用的计取比例、计算基础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校方、施工方及监理多沟通,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最大限度地使工程造价得到准确、真实、完整的反映。3.跟踪审计的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项目决算阶段制定决算审计方案,组织力量进行竣工决算的审计阶段。主要是做好审计资料的汇集整理和存档工作。每项工程审计结束后,必须按《档案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具体而标准化的整理登记,对审计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审计档案。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对涉及高校新区建设项目的来信来访材料也要依据监察档案的要求,按规定上交上级档案馆,为今后的后续监督检查做好准备。

此外,在高校新区建设中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跟踪审计主要是构筑以防范为主的预警机制,应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介入不包办,独立不孤立”。

第二,跟踪审计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方案,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对工程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三、加强高校新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思路

1.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一般要经历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决算等阶段。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审计资源和成本等要素,确定介入的时间。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审计都应贯穿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应有的连续性。此外,在审计的过程中,要体现跟踪的适时性,对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重大活动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要及时跟进。

2.合理定位跟踪审计介入深度

高校新区工程建设综合性强,而审计是以堵塞漏洞、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目的,是作为第三者参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不是建设项目负责人。审计机关并非从事建设、施工、监理等具体工作,而是履行对上述工作的监督职能,促进这些工作规范、有效地运行。跟踪审计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校方联系并以书面形式反映,不直接干涉相关建设单位的工作。在跟踪审计中,应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强调依法监督。

3.把握跟踪审计的重点关键环节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贯穿始终的全过程审计,沿着建设周期这条主轴展开,以工程投资控制为主线,紧紧围绕投资控制这个中心对建设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跟踪。目前,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跟踪审计质量,应对工程投资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予以重点关注。首先要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与其他审计内容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其次,在跟踪审计中应找出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制定跟踪细则,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4.健全和完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的实时动态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模式的重大创新。为了使跟踪审计健康运行,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依法实施,使这一模式能更好地为高校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服务,应建立一套跟踪审计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以及与此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使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运转,让跟踪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并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规范跟踪审计收费,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机关因自身的力量有限,往往借助社会中介协审,因此规范跟踪审计的收费,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审计机关才能更好地整合审计资源,利用自身熟悉业务、易沟通等优势,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才储备较好,业务力量相对较强的优点,相互协作,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

此外,跟踪审计也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提升政治素养,强化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理论,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提高综合能力,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它的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在高校新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践中深化对跟踪审计的认识,加强对跟踪审计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运行,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乃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更优的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