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选题依据
随着现代游泳竞技水平的增加,为了不断的刺激的运动员的机体,在训练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所有这些将增加运动员身体的疲劳程度。如果不及时恢复,容易导致过度训练。恢复训练,因此,已成为游泳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对于运动员,连续积累的疲劳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过度训练的发生,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本文将对游泳运动员常用的恢复方法进行调查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
1.为什么要恢复?
在威里・哥斯密斯的《恢复性训练》中提出的说法。
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反复循环不断的辨证过程,可以说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超量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
一名运动员必须注意的三大点:(1)在训练期间尽自己最大的能力。(2)帮助身体从训练中恢复过来(训练前的恢复方法包括有效的肝糖元补充,营养补充,按摩,热敷,睡眠和轻微活动)。(3)帮助机体准备下一次训练换句话说就是训练、调整和准备。
2.恢复在游泳训练中的作用
游泳训练中对于运动性疲劳在当今泳坛上始终是个难题, 没有疲劳永远不可能有成绩的提高。要想提高运动成绩必须在原有运动量的基础上提高强度或者在原有训练强度的基础上提高训练量, 从而产生运动性疲劳,然后才有超量恢复, 把运动成绩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游泳界有句话叫“往死了练, 往活了恢复”,可见恢复在游泳训练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往死了练容易,往活了恢复却不是所有教练员能掌握好的度!现在很多体育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什么是合理的运动疲劳,如何防止过度疲劳,努力找到在大负荷训练疲劳强度和疲劳的可控点。每个国家,每个团队,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人员、教练员现在都对训练恢复有了新的认识,训练恢复也被列入游泳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常用恢复的方法与作用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结合训练实践发现,总结出对游泳运动员训练后采取的恢复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训练后放松游的恢复作用
游泳不仅是一项技术项目,也是一项体能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并且要有超强的耐力,在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运动员体内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如不能及时得到排除,肌肉会因为长时间紧张而变得僵硬,而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训练后慢游得到解决,慢游可以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得以尽快消除,并使肌肉得到放松。
(2)按摩和牵引练习的恢复作用
请团队医生训练后给运动员按摩肌肉,或者运动员相互按摩。通过按摩可以使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备份毛细血管开放,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加速肌肉中排除乳酸的积累过程,有助于消除疲劳。使用适当的按摩技术拉力锻炼,可以减少训练后的肌肉紧张,减少或消除肌肉酸痛。定期按摩和练习,还可以增强韧带的弹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在预防运动损伤的恢复。
(3)水疗和桑拿浴的恢复作用
温泉和桑拿浴是常见的恢复方法,热水可以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消除代谢物的过程中,放松肌肉和神经,促进食欲和睡眠。所以,运动训练后适当的温泉和桑拿浴的基本方法加快身体的恢复。
(4)超量恢复
大运动量、高负荷游泳训练,运动员的肌肉和内脏器官提出高要求,为了适应高需求,肌肉必须在复苏过程中不断产生补偿适应需求。如果我们将继续增加音量或负载或恢复时间不足,甚至会出现肌肉逐渐严重的撕裂现象。高强度训练后,身体需要至少48 - 72 h的恢复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然后不情愿地训练,将导致疲劳不断积累和产生过度疲劳。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因此,必须采取过度的恢复训练,为了提高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身体适应真实的状态最好的状态。
(5)理疗的恢复手段
红外线:主要是对肌肉组织产生温热作用,组织吸收红外线能量以后,分子水平发生变化,酶的反映加速,物质代谢加快,再生与补修过程得到改善,因此,红外线照射是一种较好的恢复手段。
热疗:热疗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循环,加速身体废物和毒素的消除,增加组织的营养,能够放松肌肉组织,降低肌肉的紧长和硬度。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60人(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校代表队和游泳专项的系队同学)。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二级以上游泳运动员6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训练或比赛后喜欢用的恢复方法。实际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率85%。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恢复方面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3.数理统计法:通过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图表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
三、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员通常使用的恢复方法
可以看出,运动员最常使用的恢复方法分为;放松游恢复法使用率为66 % ,增加睡眠使用率为74 % ,按摩和牵引恢复法使用率为56% ,吸氧使用率为6 % ,水疗和桑拿使用率为2 %,服用营养补剂使用率为32 %,心理恢复法使用率为16 %。
(二)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恢复方法
通过分析看出,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恢复方法排在第一位的是增加睡眠,第二位的是心理恢复法,第三位的是服用营养补剂,第四位的是按摩和牵引恢复法,第五位的是吸氧,第六位的是放松游恢复法,第七位的是水疗和桑拿。可见运动员认为最有效的恢复是自然的恢复方法,而不是通过某种手段的恢复。
(三)运动员对各种恢复方法的理解程度
图1
然而通过图1可以看出,对各种恢复方法作用的了解,有32%的运动员不怎么了解并且有些恢复方法都没有使用过,有65%的运动员一般了解并且使用过大部分恢复方法,有13%的运动员非常了解并且全部使用过,没有运动员是完全都不了解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通过调查发现,运动员通常使用的恢复方法都是相对简单的自然恢复,只有很少的运动员会使用像吸氧、水疗和桑拿等积极的恢复方法。
2.因为运动员平时使用的恢复方法大部分都采用较为简单的恢复手段,像使用恢复器械类的大家都很少使用,所以在大部分运动员眼中有效的恢复方法就会偏向于简单自热的恢复方法。
3.通过统计结果有较多的运动员对很多恢复方法都没有用过,甚至不知道它们的恢复作用,而恢复的手段少会影响恢复的效果。
(二)建议
篇2
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
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时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
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做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
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
篇3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论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说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对研究问题进行层层梳理,提出明确的论点,并逐一予以阐释、 论证的研究方式。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属于论证型论文。论证型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因果法、反证法、引申法等。
(二)评述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评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其研究领域的某一成果或具体观点进行褒贬不一的综合性评述的研究方法。根据评述对象的不同,评述通常分为文献评述和会议评述两种不同类别。运用评述研究方法所撰写的。论文通常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并钚- -味对已有观点或成果进行正面论证或反面驳斥,而是综合各方面观点以客观的态度对其进行评述。评述型论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题和总结三个部分,与运用论证方法撰写的论证型论文相比有明显区别。在评述型论文的撰写中应特别注意对评述对象资料的搜集要尽完整,使用的文献资源也应忠于事实,最大程度保证评述的客观性。
(三)调研方法
调研方法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特别是社会科学类论文研究方法中较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运用调研方法撰写的论文就是通常所说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撰写的论文就是"调研型论文".调研方法是基于真实的社会实践调研,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开展客观分析的一种综合性学术研究方法。调研方法最常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性方法。调研型论文通常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阶段,通过调查去研究某些社会现象,得出有关数据,归纳相关规律,为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或参考。
(四)考证方法
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的考证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对学科领域或社会实践中的某- -问题 ,以直接或间接的材料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义上的"考证"多指对古籍、古证的考察或修订。现在的考证含义已有所延伸,不再仅局限于对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对事实的考核和例证。
考证方法常用于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等学科。考证型论文-般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与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证型论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证观点,否则只是延续前人的考证结论,考证的意义就大大削弱了。
二、适用社科论文的研究方法介绍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 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问卷调查法 ,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 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纲或观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 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 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 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 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 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种方法技术, 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3、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从而全面地、 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 在自然条件下, 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 根据观察、 记录、 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 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 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理清关系,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 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 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 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能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 揭示内在规律。
5、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 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6、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 加以调查分析, 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
(1) 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
(2) 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
(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 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8、模拟法 (模型方法 )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 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 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 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11、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 使之系统化、 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 它将已有的现象、 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 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 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 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 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 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13、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 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 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 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 ,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 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 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 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
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 模糊数学 分析方法。
14、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篇4
借鉴曹颖等设计的《压力应对量表》 ,该量表含24个项目,问卷的可信度Cronbach’s α为0.86。问卷的每项分为4个水平:没有用过为0分,很少用为1分,有时用2分,经常用为3分。该量表的分值波动在0~72[2]。应对水平根据分值的高低,将结果分为3个水平:均数在0~24为低水平,25~48为中水平,48以上为高水平应对。此次调研面向渝东北地区的多所医疗机构,对临床实习的高职高专护生 共发放该量表101分,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收回率为95 % 。所收回的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调研显示,护生应对方式低水平占13%,中水平占70%,高水平占17% ,因此大多数护生的应对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是因为高职高专护生的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多数学生敢于面对压力。另外,学校大多开设了护理心理学等课程,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常识并学会了一定的应对技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独自想办法解决”“与同学或朋友谈论自己的感受”“接受现实”是护生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这表明在实习的过程中,护生能够采取一定的应对方式去应对压力,这亦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Mahat对104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寻求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是护生常用的解压方式。国内曹颖等研究也显示“接受现实”“独立想办法解决”“与同学谈论自己的感受”是护生们最常采用的应对方式[2]。由此可见,护生在面对困难、承受压力的情况下,能够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去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困难、缓解压力,而完成这一过程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在支持系统和自身内在力量的同时存在。
3.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是学校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评判性思维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护生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在本次调查中“独立想办法解决”“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之一。
与他人交谈是积极应对压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应对压力时与他人探讨更多的是自己的情感感受,而非问题本身。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与同学或朋友谈论自己的感受”位列第二位,这正是一种寻求情感支持的体现。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将逐步掌握更多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由于经验匮乏等原因,经常面临许多困惑,因此他们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特别是情感上的支持。宿舍的环境和与父母间距离的增加,使得同龄人间有更多的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机会,因此彼此之间更加亲密;高年级学生由于经历过类似的临床经历,因此也易于与他们亲近。另外,学生采用“与同学或朋友谈论自己的感受”这一应对方法也与教学方法有关。在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和分享,同时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和排除压力的方法。
其他的应对方式如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看事情积极的一面、总结过去经历,寻找更好的方法、想做过的成功的事例等也是护生常用的应对方式。
总而言之,从护生常用的应对方式可以看出,护生在应对压力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法。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多面对人的生老病死,更了解生命的脆弱和人们对生存及健康的渴望,因此更加具备坚强、坚韧的性格特点;另外学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护生应对压力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护生在面对临床实习压力时能积极主动地采用一定的应对方式去应对实习过程中的压力[3]。(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本研究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3MPXJ33
参考文献:
篇5
笔者在拜读了艾尔·巴比先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一著作,特别是精度了本书“第三篇 观察的方式”中“第八章 实验法”和“第九章 调查研究”后联系当前我国诉讼法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做了如下思考:
一、诉讼法研究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
(一)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法学是一个规范学科,其研究方法总体上遵循规范研究的路径,即通过对目标、结果、决策、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应当怎样做”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社会问题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具体而言,在诉讼法学领域,常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1、阶级分析方法
在法学研究领域,阶级分析方法片面强调阶级意志论的法的本质观;把法的阶级性摆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把法单纯视为统治阶级进行的工具。具体到诉讼法领域,把诉讼法作为典型的“镇压犯罪”的法,时刻不忘阶级斗争,用阶级的方法分析问题。但是,把阶级分析方法神化,普遍化,全能化,不是研究的科学态度。
2、注释研究方法
注释研究方法即通过学者们编写出版了大量的诉讼法教材、专著和普及读物,从学理上对诉讼法本身确立的基本原则、具体制度和操作程序进行了法学解释。注释研究方法能够使人们了解了诉讼法理念和规则的同时,也模糊了学科体系与法律文本本身的界限,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比较研究方法
在比较研究视角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结构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有时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1]制度本身的内部延续性已经足以作为对比研究的逻辑基础,比较研究法的优势在于拓展和借鉴。我国的诉讼法学研究中大规模、普遍地应用比较方法是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前后。现在的诉讼法教材中比较普遍的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但是,由于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国外,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的范畴和概念,难免会出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尴尬,忽视诉讼法的本土化。
以上三种研究方法都是我国在诉讼法研究领域常常用到的,但仔细分析这三种方法,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偏理性主义、解释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所有知识和观点的获得都主要通过单纯的逻辑演绎得到,而没有透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或感觉经验去推知结论,没有建立起知识的客观体系。这样纯理论的研究——从理论到理论而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通常不大,所以应该呼吁法学研究者们从书斋里走出来,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再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现阶段,我国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未来的法学研究如何进行,就面临着转型。回过头去看我们原有的研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过去的研究中常常存在两个不了解:一是不了解外国的情况,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外国法律制度的文本,这些制度和文本是怎样产生的,在本国实施的状况如何,其学界以及民众的评价如何,我们并不了解;二是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我们中国的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民众对法律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同样不是很了解。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即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我们要改变视角,改变我们的关注点,改变我们的研究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看问题。
(二)实证研究方法在诉讼法研究中的应用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也曾断言:“法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是实证研究方法中常见的材料(经验事实)收集方法。就几个概念的逻辑关系而言,实证研究方法包含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是种概念,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是属概念。
实验法主要用于定量的实证研究中。所谓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基本上包括(1)采取行动;(2)观察行动所造成的后果。社会科学研究者通常选择一组受试者,给他们一点刺激,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2]
调查研究法(survey research)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的方法。[3]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古老,在《圣经·旧约》中就已经提到。调查研究法需要在确定调查总体后,确定抽样的框架,然后进行问卷调查或者是访问式调查,并且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作为收集经验事实的方法,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都在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调查研究法的优势在于获取某些事实性材料和主观态度的信息。如在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背景等情况,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等就可以运用调查研究法来获得第一手事实性材料。实验法的优势通过对某些因素的控制,搞清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二者往往结合运用,以便能够更全面地收集资料。在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进行的、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试验)项目的第二阶段就很好地将两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他们将犯罪嫌疑人分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为目标组,即选择采用律师在场或者录音录像方式进行讯问的犯罪嫌疑人,第二组为对比组A,即选择了传统方式进行讯问的犯罪嫌疑人,第三组为对比组B,即没有参加讯问方式试验的犯罪嫌疑人。试验结束后,还对于参加试验的侦查人员、律师以及犯罪嫌疑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式调查,以了解他们对现行讯问方式的态度,以及改革现行讯问方式的认识程度及差异。[4]再如对证人出庭作证的研究也可以采取实证的研究方法,但目前对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情况很少有实证的根据,有的称不足10%,有的认为不到8%,有的则在5%甚至是3%以下, 而且对于证人不出庭原因的分析也一般是想当然地分析,而没有实证进行支持。研究的结论和观点自然也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笔者建议对未成年和非完全行为能力证人出庭作证的研究也可以仿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上一项目的方法,将该种证人分成三组:A本人出庭作证,B通过视听资料(录音录像)的方式提交证人证言,C提交书面证词,通过综合运用实验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比了解未成年和非完全行为能力证人在那种情形下更能发挥其证人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研究,不难看出体验、了解现实社会中的诉讼法律规范实际发挥作用状况的重要性,实证研究方法的引入正是对这一过程的规范化校正,使之更符合学术研究的要求,更能体现研究本身的严谨性和科学精神。“研究诉讼法学,归根到底,是为了指导中国的诉讼实践,改善中国的诉讼现状。因此,诉讼实践应当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诉讼法学理论的生长点。脱离实践的研究,是缺乏根基和说服力的。”[5]
二、社会规律的证明在诉讼中的免除
巴比在第一章阐述社会规律时,曾经谈到社会规律有三种论点值得探讨,其中就涉及到有些微不足道的社会规律,并通过讲述萨弥尔·史托佛的实验和达尔文的愚人实验否定了一些“众人皆知”的常识或者说“不言自明”的事实“常常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微不足道不再是阻碍科学的正当理由”[6]
而根据我国《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34条,在法庭审理中,为一般人共同知晓的常识性事实不必提出证据证明,也即法律明确肯定了其合法性、正确性而免除了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我国在民事和刑事诉讼中关于众所周知事实的免证与社会研究方法中对待所有研究对象的态度(包括社会规律在内的所有事实均需要证明,微不足道不是阻碍科学研究的正当理由)看似相互矛盾,但笔者认为这背后却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法律有很多价值,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公平、正义和效率,这也是一对恒久的矛盾。在诉讼中,法律将众所周知的、带有规律性的事实作为正确的、科学的事实从而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是对效率追求的体现,因为诉讼实践活动毕竟不是法学科学研究,诉讼参加人也不是科学研究者,他们不可能都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如果把对众所周知的、带有规律性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他们的话,必然重重得加大其负担,而且也可能使原本简单的案件久拖不决,浪费诉讼时间和司法成本,是有关社会关系长久的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这才是对当事人最大的不正义,最终当事人会对法律失去信心,法治国家建设遭到破坏。而且对这种事实的证明完全可以由包括法学研究者在内的社会学研究者进行,在学者们对其有新的研究结论后,再由学术研究反过来知道法律诉讼实践。所以笔者认为我国诉讼实践的规定与社会研究方法并不矛盾。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学科体系需要不断的扩充完善,研究方法需要不停的创新借鉴。独立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上各异,但却能够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学习,实现各自的研究目标。据此,社会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在法学规范研究中有其一席之地,在法学研究中应得到重视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平.《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19页.
[2]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页.
[3]朱景文主编.《法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4]樊崇义,顾永忠.《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项目(总结报告)》,载《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资料》,2006年第3期.
[5]龙宗智,杨建广主编.《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篇6
音乐教育的从广义的讲,就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增进知识技能,提高文化修养的音乐活动”。狭义的说,就是“按国家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无论从广义来说还是狭义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他的调查结果要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甚至大学的音乐教育学科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更好的为音乐教育发展服务。由于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有时会被决策者运用于政策法规中,所以其研究结果一定要具有可信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运用的好坏,有时对研究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法
文献法可以说是适合任何一种研究方式的方法。就文献来说,它是一种信息知识的间接性的传递,它所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在文献中,有原始文献和二次文献两大类。其中个人的工作经验总结、日记等都是原始文献;而二次文献指的是利用别人的原始资料编写的新的文献资料。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说原始文献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对许多研究者来说,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是相对比较高的。它是来自于音乐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真实地反映出当前音乐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这种现实性的资料对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立论之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容的分析程序有这样几项:1.抽样所谓的抽样就是为了一定研究目的,从文献中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这种抽取法可以分层抽取,也可以随机抽取。2.编录编录工作就是对所选取的文献就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
二次文献相对于一次文献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它是在多次印证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这种文献可以指导我们在大的方向上不会犯基础性的错误。但它对于解决个体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局限。在选择二次文献是我们应该注意文献编辑出版发行单位的力量和可信度。
二手资料的分析步骤有如下几项:1.选择研究主题由于二次文献所应用的主题相当大。在搜集的资料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我们需要的部分。这就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把精力放在你的研究主题中,这样就便于从中寻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2.寻找合适的资料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无论各方面,每天的信息量都非常大。在资料的寻找中还要做好资料的分类整理工作,这样就可以在需要时快速的找到。3.对资料的再创造资料找到后,往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对于现有的音乐教育类文献资料,有时并不能直接提供我们所需要的结论答案。这就需要我们从资料的字里行间去寻找我们需要的东西,得出我们的理论。 转贴于
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现代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资料搜集方法,在调查研究中,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称“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作为音乐教育的调查研究其实质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调查工作,所以同样也适用此法。
在调查中,我们要首先确定调查的目的,做出假设,确定调查的地点,学生的分类群,问卷的分类方式和预见不可控因素。音乐教育的调查目的,首先要明确。这样就可以不会因为被信息干扰,偏离了调查的目的。对一些确是有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资料但却不是本次目的所要研究的,也可以加以保留,以待以后运用。在目的明确后,以目的做出一定的假设。比如:就当前所运用的教材情况,假设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运用的比较广泛。这样在进入调查地点后就可以加以印证。如果是就和自己的假设相一致;如果不是则寻找原因。确定调查地点,根据自己所要做的调查范围,是以城市学生为调查对象还是以城镇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这里,地域的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其中,城镇中又有城镇户籍学生和农村户籍学生的差异。这种地域和群体的不同对调查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地点和学生群体分类的确定对调查的结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也是教育行业中最重要的调查方法之一。访问根据研究的目的、性质或对象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如间接访问和直接访问;个别访问和群体访问;重点访问和随机访问等。
访谈法有着一定的特点:1.访问是研究者与社会面对面的一个交往过程。在访谈过程中,访问者和被访问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贯穿访谈的始终,并对访谈的结果产生影响。2.当被访者在某些问题出现误解是,访问者可随时解释和引导。3.访谈法在量的问题上是很有弹性的,能充分发挥访问者和被访者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研究者充分了解到他所想要了解的信息。
音乐教育的调查方法还有很多。在调查中,往往是各种方法相互穿插其中,每种方法的特点各有不同,所侧重的也不同。只要对各种的方法掌握得当,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所做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行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药用植物; 调查研究
哈尼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医药历史和灿烂的医药文化体系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哈尼族人民就利用当地的植物来防病治病。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充实、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哈尼族医药文化体系。哈尼族利用植物来防病治病,而且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植物长期以来被哈尼族利用,而很少为外人所知。进行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对于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健康和保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利用当地植物来防病治病的知识,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元阳哈尼族的传统生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作物(茶叶、木薯、草果等)的种植,造成了森林片断化,物种多样化降低,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承受到影响,本文利用民族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以元阳黄草岭冷水寨的哈尼族村寨为对象,对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利用方式及利用变化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哈尼族利用传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传统利用植物知识的变化情况,为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调查研究地点和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研究地点冷水寨属元阳县黄草岭乡(22°53′185″N,102°42′680″E),距黄草岭乡约27 km,距县城南沙120 km,海拔约1 320 m,年平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 500 mm,农民人均纯收入1 049元人民币(2006年乡村数字统计),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木薯、草果、茶叶种植等。
1.2 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在20071031~20071203进行,采用中药学、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关键人物访谈为主。为了与当地人更好地沟通,由懂汉语的哈尼族人员帮助翻译,先对村中的2~3名关键人物(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进行访谈。为了全面了解该村寨利用药用植物有关知识,根据年龄将访谈人员分为大于60,30~60,16~30岁3个年龄组。在访谈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一)室内。①这个村经常生的病有哪些?②用哪些植物来治?③用植物什么部位?④怎么用?⑤什么时候采集,采后怎么处理,这些用药知识怎么来的。(二)野外。如九节花,①九节花你们经常用吗?②怎么用?③多少量?④治什么病?自己认为效果如何?
所有标本均在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带领下到野外采集,并进行分类鉴定,编写药用植物名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调查研究结果
2.1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种类冷水寨共收集到药用植物76科132属153种,153种药用植物中,外来的栽培植物1种,其余均为野生。生活型包括木本(43%)、草木(44%)、藤本(13%)等。利用物种数量较多的科分别是大戟科(13种)、毛茛科(7种),蔷薇科(7种)、茜草科(7种)、菊科(5种)、胡椒科(5种)、樟科(5种)、豆科(4种)、芸香科(4种)、萝摩科(4种)、唇形科(4种)、卷柏科(3种)等,有17个科每科2种,47个科每科仅1种(见表1)。
2.2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利用部位和利用方式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哈尼族选用的药用植物中,利用全草的种类最多,占69%,根占18%,树皮占12%,叶占12%,茎占14%,花占0.7%,汁占0.7%(见表1)。表1 哈尼族冷水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略)
哈尼族对药用植物的加工根据不同的利用部位加工方式又不同,以根入药的植物,一般鲜用,或者切片晒干备用。服用时先将其切片,放于火上烘,然后放入沸水中煎煮数分钟;以叶入药的植物,将鲜叶用清水冲洗,放入锅中煎煮,或者用火烤一下阴干备用,用沸水冲泡服用。以茎入药的植物,一般阴干,入药时切成小块,冷水煎服,以全草入药的植物,鲜采鲜用,利用花、果、汁的植物较少,采后水煎服。
2.3 哈尼族药用植物作用与功效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153种哈尼族药用植物中,治疗感冒的有22种,占14%;治疗胃病22种,占14%;治疗风湿病有20种,占13%;清热解毒有17种,占11%;治疗气管炎有11种,占7%;治疗肝炎有10种,占7%;治疗妇科病有10种,占7%;治疗肾炎有5种,占3%;消肿有7种,占5%;治疗肠炎有4种,占3%;补药4种,占3%;治疗结石3种,占2%;治骨折有4种,占3%;治疗皮炎4种,占3%;壮阳有2种,占1%,治肺炎、烫伤、高血压病、肺结核、腹泻、糖尿病各1种,各占0.6%,明目2种,占1%。
2.4 冷水寨不同年龄组提及药用植物大于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53种,30~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52种,16~3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1种。
3 讨论
篇8
篇9
对外汉语文化词语及其教学
中文组织名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电影作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中文组织名识别困境与解决方案
基于使用的模型与汉语语法研究
基于使用的模型与语言习得研究
速成汉语教材编写的突破与创新
瑞典隆德大学《初级汉语》教材浅析
法国汉语教材汉字设计考察与分析
中文组织机构名命名规范化问题刍议
马礼逊文献中关于清中期“官话”的描述
韩国职前汉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调查研究
简论江户时代前期汉语教育发展特点
《金光明经》异译本中的时间连接成分
几种常见语义分析方法与汉语歧义的分化
《新著国语文法》语法思想初探
天人合一观——开启汉语世界的一扇窗
“(X)整个一(个)Y”的分类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纠错行为的礼貌分析
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对外汉语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探析
留学生入学分班汉语口试监考教师语言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
HSK作文语料库词语偏误频次统计分析
中古汉译佛经复句的文体差异
汉语学习者副词使用的中介语对比分析
如何在报刊教材的编写中构建语言图式
警务汉语教学与教材编写初探
经贸汉语听说课教学行动研究报告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产出性词汇研究述评
境外对外汉语教师短期培训的几点思考
留学生汉语语气词习得与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外汉语口语课课程测试区分度问题解析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又”的来源及含义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
对外汉语语言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谈现代汉字中部件“月(含冃)”的来源及含义
韩国孔子学院本土汉语师资培训模式类型构建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口”的来源及含义
评《日本文学翻译读本》——兼议译事三难
日本本土汉语教材——《中文课本基础编》分析
谈现代常用汉字中部件“日”(含“曰”)的含义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人称代词
比较语义学初探——中英文“空”义语源流变刍议
篇10
校园环境非常优美,可是校园垃圾乱扔乱丢的现象十分严重。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垃圾问题认识不够;还有少部分同学身上依然存在乱扔乱丢的习惯。因此本课设计从身边的环境入手,通过研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探究校园垃圾的产生、危害及处理的方法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进而实际关心和改善我们身边的环境。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对垃圾问题的调查与处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3、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营造和谐校园。
过程与方法:
利用调查法、讨论法、展示法等多种方法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家、爱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
2、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调查研究活动中,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3、在合作中形成共识,勇于在组内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活动的重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结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让学生观察校园及周围环境,说说其变化,了解校园及周边的垃圾是如何产生和处理的。
活动过程: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让学生“合作探究与自主体验”的特性,把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确立课题、明确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因势利导,确立活动的着眼点
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爱自己的校园吗?校园的哪些方面让你感到骄傲?
甲:美。道路更宽了,路灯更亮了……
乙:树绿了,花开了……
丙、高楼耸立起来了,我们的学习环境更优美了……。
…………
2、校园正以崭新的姿颜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去珍惜他、保护他,可校园里却有一些不文明行为损害了校园的形象,你发现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谈)
分发一些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以及学生对周围的垃圾视若无睹的图片。(适时提出:垃圾给人类、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更让我们触目惊心。)
今天的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关注环境,爱我家园
二、确定研究课题:为什么要研究
引导学生:
你在校园内捡到了哪些垃圾?如何分类?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如:食品垃圾、普通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危险垃圾。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些垃圾是怎样产生的?对人类有何危害呢?
学校是怎么处理的?
(了解现状,现场采访:建议:在教室直接采访学校领导,我们学校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根据实际,就校园及周边环境提出不同的研究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可以用哪些形式开展这次活动,然后在众多形式中归纳分类,分别是调查、行动、宣传和再利用等。
同时确立子课题,例如:垃圾的产生(调查小组)、垃圾的危害(宣传小组)、垃圾的分类(行动小组)和垃圾的处理(再利用小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组成小组,并推选出一名组长,商讨各组的口号。)
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此时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
提出问题:(1)、我们的校园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2)、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我校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呢?
三、制定计划
在我们学校,垃圾分类和处理做得好吗?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学生分小组进行《调查计划表》的填写。表格如下:
班级 小组 姓名 回答
你想调查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你打算怎样进行调查研究这些问题?(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A、走访B、参观C、调查D、问卷E、做实验F、查资料
你准备独立调查研究还是与他人合作?
你预计研究这一事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你希望得到哪些帮助或哪些老师的指导?
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示你的调查研究结果?(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
篇11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一,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突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基础”课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化,较多地强调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空洞的说教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实践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情境感受和活动体悟,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通过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逐步实现“知行合一”。这样的教学既符合“基础”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我曾就“基础”课教学问题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增加本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多数学生的强烈愿望。不少学生认为,部分教材内容以前学习过,再学一遍没有多少新鲜感,而且以教师讲授为主略显枯燥,课堂缺乏互动,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导致对课程的热情度不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坚持实践性原则,体现实践性特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基础”课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效。
二、两种相关联的实践教学方式
“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加以推进。在高校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尚未规范化、制度化之前,作为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责任行动起来,突破现存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尝试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推动“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从以往的教学实际看,课堂中的案例分析、问题讨论、辩论、视频观赏等课内实践教学方式是较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基础”课实践教学比较复杂,必须选择更为灵活多样的模式,以增强其生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在层次上也必须从课堂延伸到校园,延伸到社会,在各层次实践中搭建知行统一的桥梁。
基于教育部的要求和学生的建议,同时考虑本门课程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现有条件,针对教学目的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方式作出了尽可能多样化的安排,争取使学生通过更多的方式参与实践。这里主要介绍两种相互关联的做法。
(一)调查研究型实践
所谓调查研究型实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调查研究课题为动力,搜集资料、拟定调查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生活,进行研究、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提炼观点、撰写调研报告的一种实践过程。教师的基本任务是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设计多个社会调查的课题,如“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大学生爱国意识与行为方式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大学生择业观与创业观调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等,组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在校园内外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并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这种调查研究型实践活动,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调查研究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以“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为例,在调查研究型实践中,教师需要事先获取相关指导信息,为调查研究指明方向。对于调查研究的相关事项,教师必须给予清晰的说明。这些事项涉及:(1)关于知识准备。调查研究在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但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到图书馆、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实例充实和拓展课本内容。(2)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地点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调查对象和范围可以是某个年级或某几个专业的大学生,也可以是随机抽查的大学生。(3)关于调查采用的形式,可以是问卷的形式,也可以是问卷和访谈或观察等方法结合的形式。对于问卷,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典型问题,发放数量不低于150份。(4)安全和协作问题。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要讲文明、讲礼貌,并注意安全,组长认真负责,组员积极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调查任务。(5)调研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入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调查后,对掌握的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并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从中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最终形成调查研究成果。
对于调查研究的成果要求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同时还要对调查研究报告写作的格式与要求作出说明和指导。比如,格式方面的规范:(1)根据给定的调研主题确定报告标题;(2)报告前言部分要对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涉及的内容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果是做不同年级、不用学校或不同校区的比较研究,在此部分就应加以说明;(3)报告主体部分要具体叙述调查情况,列举调查数据和典型事例,并作恰当的分析,得出各种基本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归纳整理出若干条目,采用小标题式写法,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可按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并列地安排材料;(4)结尾部分作归纳性说明或总结全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此外,对调查报告字数要求还应作出大致规定,但不必限制过死,以分析阐释完整为准。
对于调查实践的成效和研究结果的形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
(二)参与体验型实践
所谓参与体验型实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前述调查研究成果相结合,制作课件,并根据需要,以讨论、角色扮演、小品等形式,创设身临其境的辅助情境,在课堂上展示,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感受,增强认知,激感,并将所学所知付诸行动的一种实践方式。这种做法使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1]
为满足学生渴望自己站上讲台,真正成为课堂主角的要求,我尝试了让学生将前述调查研究成果转换成媒体文字和图像的做法。即由各调研小组组员合理分工,协作完成与调查成果相对应的PPT课件和其他辅助形式的编排与制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各组根据需要选派代表承担主讲任务,其他非主讲同学可通过情景表演、对话、小品等形式予以适当配合。在课堂展示中可以穿插提问、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曾经布置了“大学生恋爱观调查”的调研任务,负责该调研任务的学生制作了图文结合的PPT调研报告,同时,还制作了一个相关的视频访谈短片,其中学生变身记者,采访对象有学生、老师,还包括外教,既有对本校师生的采访,又有跨地域网络连线在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的访谈内容,十分丰富和精彩。还有一个小组在展示“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成果的同时,设计了一个网络骗局的现场情景表演,表演结束后针对其中涉及的网络自律问题请台下同学发表看法,生动而直观的演示,加之意见的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以上实践方式的进行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课程进度做出适当的安排。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促使学生认真对待,以上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本门课程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形成有效的激励。
至于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多数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虽然辛苦,但有所收获,十分值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安排学生展示成果的时间不要过于集中,从大脑细胞的运动规律来看,一种模式持续时间太久,会产生疲劳感,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此,可以将不同小组的展示分开安排在每次课的开始或结束段,如果安排在结束段就要注意留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是安排在课程开始,这样便于掌控教学进度。
篇12
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篇13
问题: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转贴于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