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设计企划方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3、视各岗位、各部门对指标的关联度的不同,同一指标、不同岗位或部门设立不同的激励权重。
4、薪酬发放分为月度基本工资、季度奖金、年终奖金三部分。其中月度基本工资按
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季度或年终奖励的计算以“量、本、利”及质量、资金占用等项目为核心,按季度或年终实际完成情况计发。
5、中层以上管理岗位由公司直接考核或奖励,一般管理岗位由公司拨付月基本工资总额或季度、年度奖励总额,部门内部实行二次分配。
二、岗位工资人员薪酬标准的设立
(一)、原则
1、以股份公司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在股份公司规定范围值内,由公司结合各岗位具体情况而定。
2、以同行业同岗位工资水平为参考依据。
3、向开发、技术、工艺人员以及营销、生产一线管理骨干倾斜。
4、向管理难度大、管理复杂、管理风险大的岗位倾斜。
5、向作出重大贡献的岗位或部门倾斜。
(二)、标准
1、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基本工资及年终奖励按股份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2、一般管理岗位以04年应发工资标准为基础,达到05年确保目标水平时,另考虑
增加04年月应发工资标准1~1.5个月工资作为年终和季度奖励。
3、完成1000万元的经营利润奋斗目标,由总经理视具体情况按总额50~80万元对岗位
工资人员给予特别奖励,其中贡献特别突出者,最高可获得30000元奖励。
三、薪酬模式
(一)、中层以上管理岗位人员
1、月基本工资+年终奖励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公司高层管理岗位、管理中心下属各中层管理岗位。年终奖励额度占其
全年总收入水平的30%以上,行政级别越高,年终奖励部分占全年总收入水平比例越大。
2、月基本工资+季度奖励+年终奖励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除上述岗位以外的其余中层管理岗位,年终奖励部分占其全年总收入水平的20%,季度奖励部分占其全年总收入水平的20~30%。
(二)、一般管理岗位人员
1、月基本工资+年终奖励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管理中心下属各岗位、检验科下属岗位及营销、技质中心下属统计岗位,该类岗位工资人员不设季度奖励,部门月基本工资总额由公司按04年月应发岗位工资标准的90%拨付至各部门,部门内部考核分配,余下10%作为年终留存。对该类人员设立年终奖,其年终奖励基金按月岗位工资标准的1~1.5个月及10%年终留存合并计算。
2、月基本工资+季度奖励+年终奖励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除上述岗位以外的其他管理岗位,该类岗位工资人员部门月基本工资总
额由公司按04年月应发岗位工资标准的90%拨付至各部门,部门内部考核分配,余下10%作为年终留存。该类人员设季度奖励和年终奖励,季度奖励总额按04年月应发岗位工资标准1~1.5个月的70%作为季度奖励基数;年终奖励基金按04年月应发岗位工资标准1~1.5个月的30%及10%年终留存合并作为年终奖励基金。季度奖励及年终奖励分别按相应的计算办法执行。
四、年终奖励的计算
1、本办法适用于所有享受年终奖励的岗位工资人员。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年终奖励
的发放以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基本任务为核心奖励指标,完成基本任务后,年终奖励按以下办法执行。未完成基本任务,基本任务完成率每差1%,下述项目的应发额度下降3%。
2、年终奖励的计算
某岗位年终实发奖金=该岗位年终奖金基数×奖励系数×调控系数
×绩效评价系数
3、奖励系数的核定
序号
奖励项目
标的
系数
1合并经营利润
确保目标:500万元
奋斗目标:1000万元
1、完成确保目标标的,计奖励系数0.6。
2、未完确保目标标的,每差10万元,奖励系数下降0.1。
22R市场销售收入
89400万元
1、完成标的,计奖励系数0.1。
2、未完标的,每差100万元,奖励系数下降0.01。
3年末不良资产总额
在04年末实际总额基础上下降20%
1、完成标的,计奖励系数0.1。
2、未完标的,每超5万元,奖励系数降0.01。
4月均资金占用总额与月均销售收入之比例(在04年基础上下降10%)
292%
1、完成标的,计奖励系数0.1。
2、未完标的,每上升1%,奖励系数下降0.01。
5公司责任质量损失占全年销售收入比例(在04年基础上下降20%)
1.80%
1、完成标的,计奖励系数0.1。
2、未完标的,每上升1%奖励系数下降0.01。
注:1)、年终奖金实际奖励系数即为上述各奖励项目按05年实际完成情况的计算值之和。
2)、上述各单项奖励系数下降额度最大下降为0止。
4、调控系数的确定
调控系数值为0.8~1.2,具体取值按以下原则执行:
(1)、考虑到本分配方案可能存在局限性,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可以设立不同的调控系数,各岗位具体调控系数值的确定由公司办公会研究制定。
(2)、公司中层以上岗位,调控系数为1以上值时,全年总收入原则上不得突破集团公司制定的相应岗位年度总收入标准。
5、绩效评价系数的确定
绩效评价系数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系数分别为1.2、1.0、0.8,分别占岗位工资人员比例为10%、80%、10%。年末由公司办公会根据季度评选结果研究讨论后最终确定。
五、季度奖励的计算
1、本办法针对享受季度奖励的岗位工资人员设立。
2、季度奖励实行百分制评价。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设立相应的奖励项目,同一
奖励项目、不同岗位设立不同分值,当月某岗位各奖励项目得分之和除以100即为季度奖金奖励系数,各岗位具体季度奖励项目及计分办法见附表一和附表二。
3、季度奖励的计算
某岗位季度实发奖金=该岗位季度奖金基数×季度奖金奖励系数×绩效评价系数
4、绩效评价系数的确定
绩效评价系数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系数分别为1.2、1.0、0.8,分别占岗位工资人员比例为10%、80%、10%。其中甲等员工如无法评出,则宁缺勿滥,丙等员工则必须评出。具体评定办法另文规定。
六、其他
篇2
(1)机房服务器、PC机老化严重,部分服务器已经超过6年,故障率偏高,服务器硬件平台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业务处理能力的需求,更不能保证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2)机房空间有限,新增服务器上架困难。
(3)机房用电紧张,UPS负载量有限,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存储设备等比较集中,导致电力耗能较大。
(4)布局复杂,服务器各自运行了不同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存储,在连接网线及用电线缆较多,物理连接复杂。
(5)兼容性较差,有部分应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系统老版本,缺乏备份手段,如果服务器突然崩溃,因驱动及系统兼容性较差等原因,系统及部分应用无法迁移到新的硬件上。
(6)系统可用性差,很多数据传输的应用本身的性能要求很低,而目前都是单一应用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浪费了大量资源,并且服务器不能进行集中化管理。
2 建设目标
(1)整合现有服务器和存储资源,重新分配和部署资源。
(2)节约用电、服务器的成本,提升运作效率。
(3)改进服务器的管理灵活性。
(4)通过零当机维护改善服务等级。
(5)完成重要服务器备份,故障状态下,及时恢复业务。
(6)更少冗余的情况下,确保高可用性。
(7)更有效的适应业务需求。
(8)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降低运维方面成本。
3 虚拟化方案描述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以及充分利用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VMotion)等,实现虚拟化业务系统的和高可用(HA)。
配置2台高性能光纤通道磁盘阵列,做虚拟化主机服务器(ESX服务器)之间的SAN共享存储。由物理服务器迁移过来的虚拟架构的主机文件都存放在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SAN存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通过VMotion可以在线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通过DRS实现VMWare分布式资源调度,保证所有虚拟机应用需要的资源在两台物理底层服务器之间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和连续智能优化,实现即插即用的数据中心功能,并为以后的容灾提供了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4 虚拟化部署方法
作为虚拟化主机的服务器系统上部署VMWare ESX Server vSphere,通过VMWare的P2V(Converter)转换功能将原来老服务器上的系统逐步迁移到vSphere虚拟机当中。
在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VMWare vSphere ESX服务器软件,并配置对集中存储的访问和存储之间的存储镜像,通过P2V的方式,采用系统映像备份异构恢复软件或VMWare的Converter,进行业务系统的虚拟化迁移。
建议采用分批迁移的方式,先将非核心业务的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中,在保留原业务系统硬件平台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完成后,接着迁移下一批服务器,直到整个虚拟化完成。
等全部系统迁移完毕后,再通过VMWare的HA及VMotion功能实现两台虚拟主机底层间的双机高可用和负载均衡。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成为虚拟主机架构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完美的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5 虚拟化整合方法
将部分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存储等资源整合到虚拟化平台资源池中,整合完毕后将拥有CPU 256核,800G内存,按40%的资源占用率,每个业务系统虚拟化后能平均分配2个CPU,8G的内存,而且每台虚拟主机还拥有30%硬件资源冗余,可以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需求。
6 结语
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若干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因此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让所有服务器上的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资源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基础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简化业务和操作系统的管理,真正实现服务器整合,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支撑气象业务的变化。另外,通过动态资源配置,能够更好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和老应用的持续运行,能够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以较小的迁移成本,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总体上能够满足浙江省气象信息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
篇3
山西信发化工有限公司100万t/a烧碱及120万t/a聚氯乙烯项目厂址位于孝义市化工产业园区东部信发铝系综合产业区内,地处孝义市大孝堡村与南小堡村之间的文峪河右岸,占地约100hm2。企业厂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盐水精制工序、电解工序、废气处理工序、氯化氢合成工序、高纯盐酸工序、液氯工序、电石破碎工序、乙炔发生和净化工序、氯乙烯合成精馏工序、氯乙烯聚合工序、产品干燥和包装工序等,配套建设有变配电站、冷冻站、空压站、循环水站、化验室等。由于厂址与文峪河之间仅隔一条公路,一旦发生超标准洪水将不能排入文峪河,在厂区附近将形成积水,严重影响厂区防洪安全。文峪河是汾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交城县西北关帝山,文峪河水库至本工程厂址区间有文峪河一级支流神堂河、禹门河、阳城河和虢义河。企业厂区上游流域西北高东南低,上下游海拔高程相差2100m。上游中高山区面积占全流域的45.8%,这部分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雨量充沛、水草丰盛、森林茂密,是山西省最大的森林区。中下游边山丘陵塬地面积占全流域的37.8%。这类地区沟壑纵横,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雨量较少。
2厂区洪水计算
厂区洪水计算是防洪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厂区洪水分为边山洪水和平原区暴雨两部分。边山洪水包括孝义市边山地区(属虢义河和孝河流域),平原区暴雨包括厂区所在位置及周边。此次设计对虢义河和孝河出山口处(虢义河计算到靳屯断面处,孝河计算到张家庄水库断面处)及平原区洪量进行计算。由于虢义河、孝河流域及平原区均无水文站,故采用《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进行计算。厂区所在区域紧邻文峪河右岸,地势平坦且地形低,当边山及平原区发生暴雨洪水时,洪水将汇流至厂区附近,进而造成洪涝灾害。故洪水位计算方法为:边山暴雨洪水的洪量扣除河道内可排泄的洪量,然后与平原区暴雨洪量相加,最后除以文峪河右岸地势低洼处面积,即为暴雨洪水产生的水深。根据《孝义市孝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孝河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经过治理后,洪峰流量为445m3/s。根据《汾阳市防洪规划报告》,对虢义河进行治理,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27m3/s。当边山发生100年一遇暴雨洪水时,虢义河和孝河河道内仅能通过445m3/s和427m3/s的洪峰流量,超过该流量的洪水将漫堤,进而对平原区造成洪水灾害。由洪水过程线及河道泄洪流量可计算出边山暴雨洪水漫堤后的洪量分别为虢义河99万m3,孝河1143万m3。造成暴雨洪水的总洪量为1911万m3,最后除以文峪河右岸地势低洼处面积(21.4km2),即为暴雨洪水产生的水深893mm。
3防洪工程设计
该工程防护区为化工场地,根据《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确定工程级别为1级。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厂区防洪设计工程,包括厂区防洪堤设计和集水井设计两部分。防洪堤设计厂区防洪设计为沿厂区周围建设一圈防洪堤,集水井设计包括厂区东北角、西北角两处低洼处设置集水井,并配备配套水泵和发电机等。厂区防洪堤全长6.8km,沿厂区原围墙位置布置,以厂区大门设置分段,厂区内分段处设置防洪设备存放处,并存放满足防洪要求的防洪沙袋、防洪器具等。在厂区东南角和西南角各设置1个20m×40m的集水井,集水井边侧修建配套防洪设备以存放房屋,并储备配套防洪物资、设备。单个集水井配套水泵总流量不小于5m3/s,水泵扬程取8m,并配套发电机等设备。为减少占地,本次堤防修建以现厂区围墙为建设选址,为节约工程投资,本次堤防断面型式选取浆砌石仰斜式挡土墙设计。堤顶高程的确定根据水文计算结果取设计洪水水面线高程为1m,堤顶超高根据规范取0.5m,综合考虑安全系数、地基沉降、地表堆积等因素确定堤顶高程为1.6m。技施阶段堤防设计应结合地质资料按照规范进行相关稳定计算。修建堤防时,排水孔应布置单向反滤土工布膜,堤防间隔10~15m设置施工缝,施工缝处设置“651”型止水带等止水设施。集水井设计:依据工程等级及厂区防洪要求,考虑当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文峪河等河槽已满流或溢流,厂区内地下排水管网排水无效甚至雨水倒灌厂区,为确保厂区防洪安全,在厂区地势较低的西南侧、东南侧各设置1处集水井,集水井大小由厂区汇流、暴雨历时等估算为单个1200m3,故设计集水井为长40m,宽20m,深1.5m。集水井底板及侧墙由黏土实心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单个集水井配备水泵总流量不小于5m3/s,建议选取1m3/s水泵6台,其中1台备用,水泵扬程取8m,并配套发电机等设备。厂区防洪调度任务:确保烧碱及PVC分厂区内重要化工原料存放、生产不受洪水影响。
篇4
一、爆炸危险环境的基本概念和诱发因素
1.爆炸危险环境的基本概念
爆炸危险环境指含有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按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划分为0、1、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划分为10和11区。在化工企业中多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其中2区较为常见。
2.化工企业诱发爆炸的主要因素
2.1释放源
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或地点称为释放源。密闭容器和通道本身不视作释放源,当事故情况或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易爆可燃物质外溢时,则被看作释放源。释放源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级。
2.2点燃源
烟头、撞击火花、明火、化学反应热、热物体表面等都可以起到点燃作用,成为点燃源。而电气控制设备,如灯开关、磁力起动器等在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以及电气设备表面的热积累都是可能的点燃源。在电气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因电气设备导致点燃的问题。
2.3爆炸浓度
爆炸性气体、蒸气、粉尘等要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比例称作爆炸浓度。当混合物浓度超过爆炸浓度上限或低于爆炸浓度下限时,都不能被点燃。释放源、点燃源和爆炸浓度构成了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时,均不能形成爆炸。因此,电气设计中的防爆措施应当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二、电气防爆设计提高厂房安全的基本措施
1.把好电气设备选型关,使其不成为点燃源
为了防止电弧和电火花的外泄,降低电气设备表面温度,化工企业防爆厂房常选用隔爆型、增安型和正压型。如油表面充氮的变压器,冷却介质为非燃烧液体阿斯加拉(ASKarel)的变压器,使用气体绝缘气体的六氟化硫开关装置等。
另外设备选型选型前通常先要正确分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及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由工艺等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各种可燃性危险物质明细表及其特性,如:可燃性物质的名称、化学成分、闪点、爆炸下限、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点燃温度、级别与温度组别等,并提供各区域的释放源明细表,如释放源位置、释放源等级等,电气设计人员可根据上述条件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相关要求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并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有2种以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2.防爆场所的有效通风降低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的浓度,有效防止爆炸。
防爆场所的通风有三种方式:自然通风、一般人工通风和局部人工通风。自然通风由建筑专业设计考虑,而一般人工通风和局部人工通风则由通风专业考虑。
3.注重防爆厂房配线质量
防爆厂房内电气配线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配线施工较为隐蔽,不容易检查,往往又成为最薄弱的环节,防爆设备如果没有正确的配线将会失去防爆的意义。化工企业防爆厂房内配电线路所用电缆或导线一般采用铜芯材质。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填砂,并有排水措施。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在较低处敷设或采用电缆沟敷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中使用的电缆不能有中间接头。
按照我国《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28-92)规定,与设备相联的长导管要隔一定距离密封一次,其目的是:①防止设备产生电火花并发生燃烧时,燃烧气体通过电气管道连通到另一个有爆炸性混合物的联接系统中。②防止爆炸混合物通过电气管道从危险区扩散到非危险区。此外在化工企业防爆厂房内,所有的电气管路应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当采用管箍连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的钢管,螺纹旋合不应少于5扣,对直径32mm锁紧螺母),钢管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宜采用挠性连接管。
4.静电接地对厂房内化工设备防爆、防电击作用明显。
在化工企业防爆厂房中,金属容器、管道、构架及操作平台很多。由于防爆的需要,电气管路大多为明设。这么多的管线长短不一,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感应电位和静电电位。为了预防不同电位金属件之间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电火花,并防止用电设备对操作人员安全的危害,化工企业防爆厂房内一定要采取静电接地措施。防爆厂房内各工艺设备、管道(水管除外)、各种金属构件、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工艺管道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均应直接与静电接地干线做可靠的电气连接。
三、结语
化工企业因其工艺的特殊性,往往处于危险生产环境,因此电气设计人员应引起重视,熟悉有关的设计规范,掌握所选电气产品的性能。针对构成爆炸的基本条件,采取完整的防范措施,做到既经济又有效。化工企业防爆厂房的电气施工,必须按规范规定严格认真地进行,这也是保证工程达到设计防爆要求的重要环节。
篇5
景观廊道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组成有行车道、路肩、边坡等;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组成有乔灌木、花草等;第三空间层次为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组成有田野、村庄、山、水土等。景观廊道的设计时需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整体效果
景观节点一般位于道路的相交处,是视线的交汇点,是公路景观空间的重点和突出点。此处车速减缓,相对景观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其景观构图可以地形、绿化、建筑小品等元素为主,图案以自然式布局为主,体现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
一、公路景观的绿化设计的方法
公路作为一种线形构造物,其周边环境千变万化,山岭、坡地、河流和四季更替的植被,构成公路的一种自然美。公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充分利用大自然,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满足公路景观内涵的要求,同时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和谐统一的目的。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借景”和“造景”。
“借景”是将公路外、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的风景借用到公路景观之中,将优美的远景、近景有效的纳入人们的视野范围,是公路景观设计重要的构图手法。因公路的空间有限,因地制宜的借景至关重要。“造景”是利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传统园林要素人工制造景点,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二、景观廊道的绿化设计
两侧带状景观、边坡地被景观等。两侧带状景观又分为主线部分和与城区接壤部分景观。
―― 主线部分景观。主线部分景观是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公路景观的基础。主线部分景观设计需根据地区、地形、地貌、公路沿线结构的特点,划分典型绿化设计断面,明确绿化起讫点的位置。绿化断面设计主要是确定公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树种。对于隧洞道、桥梁等处,应单独设计,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 与城区接壤部分景观。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林带林带高度易在10米以上,宽度以15―30米为宜。据调查,由于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 ― 15分贝,因此有条件时尽量将林带扩展到这一宽度。林型可由低到高布置,既起到防护、防扩和降低噪音的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
(1)树种的选择
树种不易过多,基调树种、搭配树种和隔离树种各选一、二种即可。但同时,也要注意,在较长路段内不易采用同一种绿化植物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进行搭配。
对于乔木,我省常用的有四种。第一种是杨树,在大同有一品种,其树干挺拨、高大、树冠小且规整,不易遮挡标志;第二种是槐树,江南槐树冠小、耐旱、开小红花,成活率也较高;第三种是柳树,在吕梁种植的馒头柳,树冠呈圆形,树干不是太高,沿公路种植后,非常齐整;第四种是松树和柏树,尤其是柏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松树和柏树都存在着树干不够粗壮的问题,在公路上种植后往往都是只成排、不成林,在风力的作用下,当树冠长到足够大时,树就向一侧倾斜,所以在选择松树和柏树时,应尽可能将其置于能成林且背风处。
对于灌木,可选择普遍栽植的常绿树种,但树高不易过低,否则会经常发生被车辗人踏的现象。
边坡是公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每年雨水冲刷会造成大量的边坡土流失。边坡绿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自然生态。其绿化的手段主要有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多为钢筋、水泥组成的刚性防护;植物防护则为柔性防护,工程防护是植被防护的基础。边坡绿化的植物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地被为主,根据不同地段分别采用丛植、列植等模式。在边坡草种植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于当地,最好是当地就生长着的边坡草;二是要注意路肩上最好不要种草,否则草高超过15cm时会影响排水,不利于路容美观;三是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推广的“香根草”,由于其固坡效果较好,可以考虑应用,但要注意,该草生长过快,易对构造物造成损坏,且易遭牛羊啃食;四是对于上边坡的绿化,可采用“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等较为成熟的手段,但一般成本较高。
(2)沿线各类房屋和设施的绿化、美化
―― 公路沿线设施的主要色彩除以外,应以红、白为主。综合全省绿化、美化搞的较好的多条公路的主要色彩,如边沟顶上的红色镶边和白色线条、挡土墙轮廓的红边勾勒、护柱和护墩等设施的红白相间线条等,无不都给公路添上了浓重的“色彩文化”,无不与周围单调的自然环境紧密融合。
―― 对于挡土墙的设计。挡土墙相对路域环境显的比较生硬,应对挡土墙进行美学处理,使它看起来尽量不显眼。一方面可利用植物遮蔽墙体,使其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另一方面可对墙面进行美化,体现当地文化。
―― 对于桥梁的设计。分为桥头和桥两侧防撞护栏。桥头是桥梁绿化和美化的重点,应雕刻或立碑标注桥名和建桥年月,在锥坡上设置方便养护工上下检查的台阶。两侧防撞护栏一般不要做过多的修饰,刷白即可。桥上适当增加反光材料,完善相应的标志(限载、限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 对于隧道出入口的设计。应提取地方的文化符号,将艺术设计融入隧道土建设计中,将隧道的出入口尽量处理得简洁而富有生趣,同时对洞口环境尽量恢复自然绿化,增加与周边环境的过渡,避免呆板和生硬感。
―― 公路沿线道班房、服务区、饭店、加油站。公路沿线道班房、服务区、饭店、加油站等是为车辆提供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公用设施,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应加以引导,如统一他们的标识、色彩、符号等,对车辆驶入、驶出道路的宽度、长度予以规定,划设清晰的标线和设置规范的标志。
―― 广告牌的竖立。大型擎天柱式广告牌和天桥、挡土墙等构造物处广告牌的设立不仅仅是增加公路管理段的收入,而且也能给公路引入一种经济文化的气息,一种与现代经济接轨的味道,不应一搞文明路建设就首先治理广告牌,只要广告牌不侵占公路建筑红线是可以适当考虑的设置的。
三、景观节点的绿化设计
节点的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地形营造、植物配置、观景路线、景石布置、园林小品等方面。在地形营造上要充分利用现状土方,在植物配置上,路边引导区以花草为主。观景休闲区需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人停留下来“赏景”,通过裁植遮荫的大乔木,通过精雕细琢,使游人展开想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二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停车和休憩的场所,通过建筑、铺地、增加坐椅等设施,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
综上,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时既要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效果,又要考虑人们停留时的细部效果。设计前应对每个节点及各个节点间的景观特征、空间关系、时空关系做分析和比较。理出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将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景观元素有组织、有规则的组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景观序列,而后按照动态风景序列布局的原则将每个节点沿公路线形、沿空间和时间变化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景观绿化设计既服从动态景观序列布局的整体需要,又能同时反映出当地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特征。
篇6
1.道路规划与设计概述
就目前社会发展而言,我国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于道路规划设计制度的引用较为模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在车辆的设计、车速的控制和线路的规划等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给城市交通道路规划与设计工作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往往都是由于对于道路上车辆类型、车速控制以及道路结构设计上都是以设计人员相关经验来模糊的进行指定,而对于工作标准和规范制度上面还存在着极多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多功能居住小区不断的涌现来出来,这就给小区的道路的规划与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造成了道路日后维护的困难,甚至是出现了各种利益影响。
在目前的小区建设工作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综合性和多功能小区建设不断提高,其使用功能、技术性、艺术性和价值观念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多个因素,切这诸多因素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小区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进行那个分析和完善,合理的总结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和工作流程,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模式。在小区道路设计中,由于其是一个跨越了多种学科的复杂性工作理念,因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必然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总结和全面分析,并对于道路规划和设计章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优化。
2.小区道路设计思路
2.1定位思考
在目前的小区道路规划和设计工作中,定位思考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其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从方案的各个角度去全面思考和总结,针对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生态环境要求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与完善,并合理的制定出道路的规划要求和设计主题。
2.2具体设计方法
一般来说,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项目的定位是作为关键的环节,其在工作中是以做出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和最基础的工作模式,同时对于道路规划还需要我们根据居民出行要求为基础来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与优化,从而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益。
3.小区道路设计要点
在目前的小区道路设计工作中,通常都是从车辆、道路分类、工作技术以及设计指标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模式,其在规划和设计工作中,也通常是从以下方面控制的。
3.1设计车辆
根据当前我国实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管理内容,在进行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要首先考虑小区居住居民的通行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道路的设计是否能够允许消防车,救护车,商店的货物运输车辆以及垃圾车的正常通过。具体的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小汽车的道路行驶标准进行规划,并利用中型灾祸汽车的相关指标进行检验。
3.2道路分类以及相关的技术设计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城市居住区可以根据用户的数量多少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分别是居住区,小区以及组团三种形式。不同的级别道路拥有不同的道路衔接方式,另外红线规划的宽度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的。
在实际的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表所划分的级别以及要求等等,确定特定的衔接方式和红线规划的宽度,并严格遵循城市主干道的设计车速,综合考虑以上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后进行设计,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过往经验的0,5倍来处理车速,而转弯速度后直线速度可以相应的增大比例,最多不能超过20%,最终将设计得到的结果进行放大后进行比对分析。至于红线宽度的规划情况以及路面的基本宽度设计,我们可以看根据每车道的实际宽度,并参考城市等级以及居住区道路的级别来进行机动车道的设计。
3.3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指标
在进行道路的横断面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设计因素,比如说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以及排水情况等等,并满足了经济合理的要求的基础之上,选定罪科学的道路路面宽度以及与各个设施之间的位置高差等等。
道路的横断面在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布置形式还是各个组成部分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具体的要综合考虑道路的级别,类型以及通过车辆的速度,甚至是道路允许使用的最大年限等等指标都是不可忽视的,另外非机动车道的交通量,人流量以及交通设施,绿化和地形等情况也对居住区道路情况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居住区的横断面在设计的时候具体的应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居住区的规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居民的总数。
(2)居住区内拥有小汽车的数量。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对拥有小汽车的数量进行一个预估,在此基础上做一个合理的分析。
(3)居住区的建筑高度。居住区的建筑高度对于道路的设计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路幅的宽度以及建筑物高度的比例来进行科学的设计。
(4)居住区的道路面具率。根据居住区的等级情况,确定道路用地所占据的比例,比如说居住区级应该控制在有效合理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8%~15%是比较合适的比例。
(5)居住区的通风以及日照情况。居住区的道路应该要保持在一个良好的通风和日照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道路的设计更应该要考虑。
篇7
引言
Shell粉煤气化装置属于加压气流床气化工艺,以粉煤、氧气以及蒸汽为原料,生产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其物理-化学变化复杂剧烈,温度压力高,投煤量大,煤种适应相对宽泛。但气化装置的设计是根据煤种、工艺、容量的不同而度身定做的,为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提高效益,装置对煤质仍有严格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壳牌使用厂家陆续投产,部分厂家出现了因煤质不适应气化炉需求而影响装置稳定运行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煤质的劣质化趋势,优质煤炭价格不断高企。针对煤的不同特性进行合理配比,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煤种,克服单煤种不适应燃烧要求的缺点,使参差不齐的原料煤接近装置设计煤种,优化使用组分,从而稳定和优化工况,减少非计划停产以及装置堵塞和结焦。同时,通过合理配煤也是降低原料价格和合理利用存煤的有效途径。
然而,不同原料煤对混煤质量指标的影响十分复杂,在实施配煤操作时,必须能够预测混煤的各项质量指标。配煤优化在热电厂、焦化、传统煤化工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其中,针对焦炉配煤,刘春梅等提出了机于遗传算法的炼焦配煤优化方案【1】,以及火电厂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配煤优化方案【2】。但在Shell干粉煤气化配煤方案还较少提及。
本文针对Shell粉煤气化装置优化配煤问题,建立了一个管理决策级视角下的配煤多目标优化模型。此模型综合考虑了装置对混煤质量指标的要求、市场价格等,采用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在满足装置对煤质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原料成本最低控制。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1 配煤优化模型的建立
1.1 目标函数
1.2 约束条件
3 仿真研究
本文以Shell煤气化装置配煤优化过程为研究实例,以配煤总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应用前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求解,计算最优配煤方案,实现原料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选用了用于气化的3种单煤的煤质进行分析。
根据煤质分析数据、煤质要求、煤价等条件,采取非线性GRG算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求解。其中采用了Ashizawa回归公式【5】的方法对灰熔点进行预测,同时使用SiO2+FeO3/Al2O3对煤的结渣特性进行预测。
通过计算收敛得到,其结果的原料成本最低价格为709.60元。
混煤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709.60元的混煤价格,低于目前该厂的采购成本730.15元,成本下降了2.8%。说明,适当选取价格低廉的煤炭,通过合理的配煤规划,可以实现,在既满足生产对原料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的降低。对企业规范原料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针对Shell干粉加压气化装置实施配煤优化技术,能够有效的调节煤质指标,使参差不齐的原料煤接近装置设计煤种,从而稳定和优化工况,降低氧耗、能耗,提高气化效率,节约煤炭资源。同时,配煤使装置能够适应更多煤种,充分利用低质煤炭资源,并通过合理配置降低原料成本,取得经济效益。本文从配煤管理的角度对Shell干粉气化装置建立了配煤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非线性GRG算法进行求解,模型中应用了灰熔点经验公式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配煤方案,在满足装置对煤质要求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挥煤炭潜能,达到节约原料提高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梅 基于遗传算法的炼焦配煤最优化配置研究 《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2期
【2】孙漾等 Texaco水煤浆气化装置配煤模型及其优化 《化工学报》2010年8期
篇8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总体安全取决于系统中所有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信息化建设要全面考虑,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企业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分析企业原有的系统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分析企业邮箱系统、门户网站、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和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现状,找出网络设备、监控管理机制、认证方式和病毒防护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做出全面、详细的需求分析。
2.2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需求分析要结合企业的IT现状和本省的IT总体规划需求,设计中心机房的位置和部署模式,一些大型的企业如果有分公司的话,还要考虑子公司到中心机房的网络建设。在网络需求分析中关键的点是IT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要明确信息系统的网络带宽需求、各种主机设备等硬件资源;考虑企业信息化网络和Internet相连的方式和安全措施;机房的选址、设计和施工要点等;ADSL VPN线路、专线线路和楼内线路的综合布线和施工。特别是机房的空间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主机设备要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设备的选型要考虑到企业未来五年的性能需求增长。
2.3安全需求分析
安全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安全风险分析。物理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火灾、地震、电源故障、设备被盗、电磁辐射和报警系统设计缺陷等导致的事故发生。
2、链路传输风险分析。链路传输风险和各个局域网中采用的布线方式有关,例如当采用UTP非屏蔽布线时,就会存在网络信息通过电磁辐射泄露的风险。
3、网络结构安全风险分析。网络结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局域网的安全威胁和网络设备的安全隐患三方面。
3、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解决方案
3.1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对于简单的安全控制,由路由器作网络层的初步安全保障,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过滤不要的信息流。对于复杂的信息网络,安全控制要通过防火墙来实现。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通过开启服务器需要使用的端口,关闭非法使用的端口,控制网络安全。通过配置防火墙实现以下功能:
1、通过配置IP地址、端口、协议等参数,允许内网中的部分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其他用户则无权通过防火墙访问外网。
2、对一个端口、一组IP地址或应用协议设置最小带宽或最大带宽,通过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网络效率。
3、通过URL地址、不良关键词和网页分类过滤不良内容。
3.2入侵检测与防御
入侵检测可以扩展管理人员的安全监视、审计、攻击识别等安全管理能力,帮助信息化系统应对网络攻击,从而提高系统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被认为是在防火墙后的第二道安全门,它通过记录事件、阻塞网络连接和报警功能等,在网络安全受到侵害前进行拦截。
对于完善的入侵检测系统而言,不仅能让系统管理人员了解网络系统的变化,还能为管理人员提供网络安全策略,从而实现网络的多层次、立体保护。通过实时检测服务器服务的用户信息、网络数据流量、网络负载容量等内容,警告信息给管理人员、通过各种规则配置阻止黑客入侵,跟踪并定位黑客的攻击位置。入侵检测与防御可以通过旁路IDS和在线IPS两种方式实现。旁路IDS的缺点是阻断效果差,线IPS会产生延迟,但是阻断能力强,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可以进行可以的配置,在安全和性能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3.3安全漏洞扫描与评估
安全漏洞扫描最能全面和直接地找出企业范围防火墙、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器等的安全现状,通过找出安全漏洞,然后根据不用的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修补办法。扫描器又分为漏洞扫描器、系统扫描器和数据库扫描器三种,漏洞扫描器扫描的对象主要是服务器、网络打印机、工作站、防火墙、路由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通过找出网络设备存在的弱点,及时制定安全策略;系统扫描器通过比较实际的主机配置,全面分析企业内部操作系统的安全风险,例如不适当的用户权限,缺少安全补丁,不正确的登录方式等;和数据库扫描器通过定期地扫描数据库,检查数据库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运行审核程序提供安全风险报告。
3.4防病毒系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防病毒系统应该采取预防为主、全面防护的对策,要采用多平台多方位的防病毒产品,满足安全系统全面防范的目的。防病毒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1、单机病毒防火墙。该方式主要适用于没有联网的单个计算机。
2、服务器病毒防火墙。由于服务器为所有工作站提供数据共享,因而会成为病毒攻击的理想场所,因此服务器病毒防火墙为企业网络中最为常见的。
3、电子邮件服务器病毒防火墙。通过对邮件进行病毒扫描工作,防止服务器不受病毒侵害,同时也防止邮件交叉感染病毒。
篇9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广泛普及,我国以往的小区的配电线路陈旧,用电设备控制方式单一,越来越多的业主提出了新的电力要求,要想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要加强现代智能化小区的建设,优化电气设计方案。因此,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电气设计逐越来越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
一、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电气设备的设计
在现代智能小区中,系统集成是最主要的电气技术,其不仅仅反映在整个小区,更深入到了每一个住户单元。就系统集成而言,各厂商的形式与主干线部分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的,不仅需要区域管理的配电设备,而且还需要干线设备、主站房的网管设备等。当前,智能化小区的住户水平设备与配线设备,最常用的布线方式是星型布线方式、无线方式、总线方式,以及各种布线方式的综合。总线、红外线,以及无线方式相对其他方式更加经济,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与信息传递速度慢、带宽较低的方面,比如环境控制、防灾系统、家庭设备等。星型布线方式高度灵活,而且带宽的传递速度非常快,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语音、数据、多媒体等方面(下图是一张智能小区的电气设计方案图)。现代智能小区对布线有着其特有的要求:
1、将小区内的所有弱电,比如电视、电话、电脑等的进线机房和主机房都集中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建设一个喜系统高度集成的网管主站房。每一幢楼里的竖向线槽、管线等最好都能够设置在同一个电气竖井中,这样能够为将来的再改造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
2、现代智能化小区中的每一个居住单元外面都增加了一个综合接线箱。这些接线箱要尽量保证顶板下挂墙明装,而且要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现代智能化
小区的综合接线箱大多数还是按照传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安装的,仍然停留在解决计算机网络、三表远距离传输等问题的阶段,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现在小区用户的需求,而且能够为以后的系统集尘个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现代智能小区的接线箱与用户配电箱之间都新增了电源预备管的设置,同时还增设了设备总线监控线路的预备管,配电箱的箱体合理地放大了一定体积。计算机网络管线与单元外增设的综合接线箱与户内电话的连接线管等都在传统的线管上,增加了一定的预留。
二、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电气安装系统设计
(一)照明系统的设计
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的照明通常都被分为室内照明和室外照明。室内照明包括室内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楼道的照明,其余的照明形式都被视为室外照明。在室内照明的范畴里,不同房间的照明有不同的控制模式,通常是在组合按键面板上控制,也有的用触摸屏来控制。在大多数智能化小区中,楼道照明一般采用红外线人体感应器来控制,或者采用室内光强感应器控制,也有的将二者联合起来控制。很多智能化小区用综合运用各种感应器的方式,使照明系统更加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室外照明通常在小区采用的是信号控制,比如小区大门开启的状态信号,也有的是通过室内触摸屏、声音等来控制的。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智能小区都采用的是这样的照明系统。
(二)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
当前,我国的可视对讲系统的产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激烈,智能化小区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多。就目前的智能化小区电气安装而言,最实用的可视对讲产品就是能够将可视对讲与户内安全防范体系融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的干线网络系统多为一根轴线缆与一根四芯到六芯组成。可视对讲系统的干线管线非常少,而且室内对讲机与户内安全完美结合,不仅方便了用户,而且节省了非常大的空间。如图一,是两款智能小区常用的可视对讲机。
可视对讲与户内安全防范体系融为一体的产品非常灵活,住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的增加安全防范的相关设备,当然也可以跟室内装
图一
修有机结合在一起。住户的安全防范设备,诸如煤气泄漏、火灾报警等都可以与小区的物业管理联网,保证小区物业与住户的双重利益。
(三)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智能化小区建设中的普及,现代智能化小区一般都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为小区住户提供家用电器的远程遥控功能,或者进行电气设备的的定时设置等。比如,提前打开空调进行房间预热、冷;开启电热水器;燃气阀的关闭等。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控制模块不仅要有身份识别、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等功能,而且还要具备与CT指令中心的结合的能力。编码模块不仅要能够进行现场编码,而且要能够及时反馈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设备的驱动。据统计,我国采用远程遥控系统的智能化小区在智能小区总数的40%以上。
(四)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设计
远程自动抄表自动化系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力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技术,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计量技术集于一体,抄收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使电力营销水平大大提高。现代智能化小区将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视为其基本的电力设施之一。图二为一款常用的远程自动抄表仪;图三是一个简单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图二 图三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水表、电表、热表、气表等进行远程抄录,并且综合了银行的缴费功能,使得电力工作人员不用挨家挨户去抄表,省去了工作量的同时,还提高了超标的准确性。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还能够能够自动计算出电线的受损程度,实现远程通电与断电的控制,保护了电力企业与智能小区电力用户的双重效益。我国的现代智能化小区中,几乎百分之八九十都采用了远程抄表系统。
(五)监控录像、入侵检测、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
监控录像系统:现在的智能化小区一般采用了全方位的录像监控,小区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安有监控设备,每个小区都配有足够的数码摄像机和数字硬盘录像机。右图为某智能小区的监控室。
在现代智能化小区中,几乎100%都设有监控设备。
入侵检测系统:现代智能化小区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入侵,一般安有红外线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还有的安装被动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这些设备都能有效的防止非法分子的入侵。
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与入侵检测系统是相互配合的,一般只要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不法分子,就会自动连接到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主机收到信号后就自动报警。同时有的智能化小区还设有报警中心号码,跟踪电话等。
(六)其他的智能设计
一般的智能化小区除了上述的电气设计以外,还有其他的各种智能化设计,比如汽车库的门采用卷帘式门,在门外侧设置手动的按钮开关,车主也可以自带要遥控器控制车库门的开关。再如太阳能采暖设备采用电话模块型和网络型同时运用的方式,业主可以任选其一。燃气锅炉也是如此。同时,现代在智能化小区的电话系统,电视系统,网络系统、央空调等都进行了先进的智能化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先进性。
总结
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电气设计方案,适应了业主的新要求,让更多的控制与通信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这种主次产品良好的匹配不仅可以用手机,触摸开关来控制各种用电设备,而且各种智能的预警系统、照明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等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智能化小区的电气设计在当今的建筑领域中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汪军.小区智能化设计的几点体会[J].安徽建筑.2002(03).
[2]黎嘉庆.浅谈现代智能化小区的电气设计方案[J].民营科技.20110(7).
[3]黄惠燕.智能化建筑中综舍布线系统的作用简介[J].科技资讯.2010(05).
篇10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为达到降低税负和防止税收风险,运用自身的权利对企业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融资行为、理财涉税事项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规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风险为目的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
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依法合规是区别逃税、偷税的根本性标志,税务筹划的概念已被大众接受。企业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纳税筹划,必须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各种纳税方案,而不能违反制度规定,逃避税收负担。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纳税筹划从某个角度上看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但依法办事是硬道理,务必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在规章的制约下从事税务筹划活动,没有法律依据的税务筹划必将以失败告终。
第二,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在制定筹划方案时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税务筹划是通过滞延纳税时间以及降低税务负担来取得税务利益,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企业不能将眼光放在降低个别税种上,要通过测算分析综合各个税种的税负影响, 选择能使公司整体负担最低的最优纳税方案。
第三,成本效益优先原则。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就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为了获取额外的税务利益,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开展支付相应的费用,以及因为选择该筹划方案而需要负担其他方案的机会成本。企业的纳税筹划不是税率税金的单一比较筛选,务必参考财务思维模式计算资金时间价值。
第四,事前规划原则。税务工作一般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纳税筹划要在事前借助多项手段开展设计安排、统筹规划提高事前管理行为能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纳税义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为了节省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率延迟缴纳税金,客观上提供了在应税行为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有利于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
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目标
纳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交叉领域,融财务会计、税收、法律和管理为一体。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一种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商业模型及管理模式于一体的,以税收规划设计为核心要素的智慧性行为。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管理目标是:
1.规避企业税收风险
规避风险是纳税筹划方案的目的之一。虽然纳税筹划在概念上不等同于偷逃税款、漏缴税金,但在实际生活中两者之间经常出现混淆。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要吃透法律精髓,领悟税法内涵。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过程中,企业不定期进行税务工作自查自检活动,过滤、清理、消灭隐患;谋划即将开展的纳税工作,设计规避未来税收风险的方针战略。
2.探索规律性的税务模式
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和运作管理有规律性,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纳税筹划最优方案。研究设计方案过程无疑就是去挖掘最为有效、最为合适的纳税模式,将其固化于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长期对企业的特定业务发挥作用。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其特点,但在税务管理上却有共同共通的部分。在税务策划方面,出色的纳税模式是可以复制、嫁接和移植的。成功解决企业税收问题的纳税筹划方案,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创新模式,规律性地推演到其他相邻行业企业中。
3.实现企业合法权益
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推动税务工作在重大涉税业务的事前参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重大涉税事项的决策流程中,挖掘了税收操作的最佳模式,加入税务咨询环节,探寻了合理纳税的最优方法。提前开展税务尽职调查和税务筹划,节约纳税成本,确保应当获得的合法权益,规避纳税风险,在合法基础之上的节税效应是没有法律风险存在。纳税筹划方案要实现企业效益增值,需在设计过程中评价方案的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并从法律角度维护纳税操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切入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必须依法合规,不是所有的经济行为都可以进行合法地税务筹划,税务管理有其特定的客观空间。课税范围、对象、税率、应纳税额有选择性的开展筹划,并不是所有税种都具有筹划空间,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要选择合适合规地切入点:
1.确定节税幅度大的税目切入
从根本上看,所有税种都可以进行税务方案研究设计,但由于不同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筹划的办法、渠道及其效益也不同。在判断节税事宜上,重点关注两个因素:
(1) 税务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在经营管理中某些税种对企业的效益影响深远,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特殊比重较大作用明显。这些特别税种通常就是税务筹划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在进行方案研究设计之前要排查确定哪些税种具有筹划价值。
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即要自觉地使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定保持同步,也要考虑个体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显著的产业倾向时,税收作为有效的经济手段直接作用于市场,鼓励并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强势竞争力的行业、市场和产品。因此企业在重大涉税经营事项决策时,就应当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放弃限制发展的行业,以此来增加营利能力,减少财务风险。
(2)潜力大的税负弹性。税负弹性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税负弹性越大,税务筹划的潜力也越大。按照以往的规律,税种的税源充足,税负的弹性伸缩也大,重点税种是纳税筹划的主要关注对象。税制要素构成也是影响税负弹性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税率、税基、扣除额和税收优惠。税收扣除额越大,税收优惠越多,税负就越轻。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
2.依据税收差别待遇切入
税收优惠既税收差别待遇是税制设计的基本要素,用足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纳税筹划的过程。国家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杠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体现产业政策,通常在税种设计时,制定了不同经济行为的税种差别、优惠政策差别和税率差别。税收差别待遇为企业税收筹划开拓了空间。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政策,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税收权益。税收政策还存在种种不成熟与不规范的规定,有许多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企业不得滥用税收优惠条款,曲解税收优惠政策,杜绝以欺诈手段骗得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尚不健全,税制不完善,市场波动性教大,法规法制力度较差,企业在财务税务方面与政府机关有很大协调沟通空间。因此,企业应主动与各财税机关建立保持长期稳定的政企关系,了解国家财政、税务统计动态,多沟通多交流掌握国家在财税上有何特殊优惠政策及要求,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照顾,获得最大税收利益。
3.从纳税主体构成切入
根据法律规定,每一税种都明确规定出各自的纳税人,凡不属于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则无须缴纳该项税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在某些特定范围上税法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做纳税筹划调研时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利弊分析,全面综合的考虑争取选择避开成为某一税种的纳税人,尽量从根本上减轻税收负担问题。
4.从应纳税额的动因切入
影响应纳税额的动因主要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计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就越小。反之,计税依据越大,税率越高,应纳税额就越大。所以纳税筹划的操作方法就是要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找到合法的手段控制应纳税额,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
四、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结合点
纳税筹划方案设计需要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结合,即:
纳税筹划=业务流程+税收政策+筹划方法+会计处理
因此,抓住三个关键结合点是做好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必要条件,即将现行的有关税收政策和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将税收政策与其相适应的纳税筹划方法结合起来;将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与相应的会计处理结合起来。下面就对这三个关键结合点进行具体阐释:
1.业务流程与税收政策的结合
所谓的业务流程是指企业开展某项工程业务的全过程,如企业开展大型投融资行为、扩大某类产品的市场份额等。在发生业务的全过程中,纳税人必须要了解自身从事的业务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税率各是多少,自始至终涉及哪些税,采取何种征收方式,过程中有无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有效运用,法律和法规是怎样规定的,有无可以利用的规章制度漏洞来获得额外的税收利益。在深刻分析以上情况后,企业应高效、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动因来开展纳税筹划节税增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2.筹划方法与税务政策的结合
纳税人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合理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法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安排,选择与自身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纳税筹划切入点。
3.财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结合
纳税筹划的终点是降低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成本。其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实现该目标只有税收政策和筹划方法还不够。税收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的所有经营业务的结果最终都要在会计核算中体现,在确定税收筹划方案时,企业还要利用好会计处理方法,不能一味地仅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把纳税筹划结果恰当地体现在会计处理中,以期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最终目的。
五、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期
1.企业建立、调整组织架构时
企业建立环节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税收政策中有许多法规尤其是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都是针对新成立的企业制定的。企业的组织架构调整会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多影响,包括税务和经营方面,调整组织架构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时期,所以要走在组织架构调整之前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2.企业开展重组整合时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分立合并,在并购重组中寻找纳税筹划的节税空间极为重要,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的合并分立活动。在资产整合及分立合并之际对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获得较大的纳税筹划空间,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签订合同契约时
在对外签订契约时,企业要综合考虑合同条款对纳税活动的影响,否则会给企业的后期经营带来隐患。因此,对于合同条款的仔细斟酌甚为必要,为了达到纳税筹划节税目标必须调整或改变合同条款。
4.开展特殊重大业务时
企业发生重大特殊业务时,也是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时期。因为业务特殊影响重大,会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上。企业准确掌握充分了解相关税务规章制度,设计最优纳税筹划方案,可以利用该特殊业务一举筹划成功。
篇11
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电厂自动化系统相比较,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的与电波的脉冲信号连接起来,进而能够发送出电力报表信号,这也就能实现厂用系统的智能功能,同时也能够显示出发电机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进而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定值管理以及在线审核功能。除此之外,能够对故障的出现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维修工作,有效提升电气系统的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最重要的设计意义就在于,将各个独立运行的电气装置通过连线或者是以太网来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而减少传统连接方式的缺点,而造成的高成本,这对与企业的稳定性发展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这一通信科技技术来减少员工的劳动量或者是降低整个的运行成本并且提高其经济的效益,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能够为电厂的技术带来了进一步的提高。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
传统的电厂电气监控系统主要能够实现对于电气部分信息的采集以及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但是总体来讲,其信息量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信息的类型也比较单一。但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主要侧重在电气系统的监控方面以及自动化监控技术的有效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的模式分为两种,其一是,优于传统的监控方案集中模式,有效集中而且非常易于管理但是可靠性很弱。其二是,对于不同的分层结构继续进行管理以及数据的交换。进行装置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站控层的转发以及工作站来实现,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连接。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通过主控单元以及双向数据进行交换,另外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要通过站控层的转发或者是相关的工作站来实现交换。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有很高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在电厂自动化技术以及监控方案的应用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监控系统主站设备,整个系统的装置分组以及主控单元的保护等等。
篇12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
篇13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
工作分析时,调查者必须了解做好一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知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的信息:程序性知识指有关技能和解决问题过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则指正确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实际是一种心理能力,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主要与工作绩效标准有关。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认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如果已经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务,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据此进行培训项目的设计。在实际情况中,找寻任务要求和履行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对应关系显得特别有意义。
如果从个人角度来进行需求评估的话,分析人员应该关注以下两个问题:企业中谁需要培训?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企业中的绩效评估实践及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分析人员了解企业中的哪些员工需要接受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另外还可以从研究员工的学习动机的角度来了解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法、调查问卷法、面谈法、阅读技术手册和记录、访问专门项目专家等。由于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鉴竞争对手的培训模式来制定适合自己工作发展的培训类型。
三、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优化设计
(一)整理学员出勤情况(成绩资料建档)
统计出席人员及原因,分析参加者的成绩并通知其主管,对完成课程的学员建立资料档。
(二)分析课程评估表
对讲师及学员的评估意见加以分析,一方面给予讲师回馈建议,另一方面作为课程设计的改进参考。
(三)撰写课程实施报告
对于课程的规划、执行方面所发生的状况,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检讨,提出综合报告。
(四)训练后访查学员
在训练结束后二周内,抽样访查参加学员,追踪其对参加训练的印象及可应用程度。
(五)应用跟踪
在训练后一周内,整理出课程精华摘要,通知各学员的直属主管,以利于主管对学员受训后的应用跟踪。
(六)召开课程检讨会议
针对课程规划、执行及追踪相关人员的意见统计做全盘检讨,以利于行动展开及往后改善。
四、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就是对培训工作进行追踪、总结和改进。培训改进的流程如下:
(一)追踪训练后的行动计划
对训练时学员所承诺的行动计划,于事后追踪其执行成效,并给予协助及回馈。
(二)追踪配合单位改善行动
对训练时学员提出改善建议及要求相关单位配合的行动计划,加以追踪并掌握状况,将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样访查直属主管
以抽样方式访查主管的看法与积极性建议,有助于提升训练质量。
(四)对高阶主管的建言
根据参与训练学员的态度及意见,对上级单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讨资料的整理
对研讨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并扩大流传范围,或作为自我学习教材,将便于训练效果延伸。
五、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评价设计影响因素
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选择什么样的设计取决于几种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恰当设计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结果的合适的数据。因素之二是对工作环境的现实考虑。评价设计越复杂,实施评价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还要考虑对照组的获得、随机抽样的难易程度、消除学习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等。如果设计不够理想,那么人力资源开发的专业人士在做出选择时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