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复习的策略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复习的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复习的策略

篇1

一、 认真研究中考《考试说明》,打好高效复习的“方向战”

《考试说明》和课标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它为我们的教学明确了复习的方向和侧重点。帮助我们更好的明确复习要点、把握考点、有效突破难点,提高复习效率。仔细阅读中考《考试说明》还会获得:注重基础,贴近生活,突出能力,关注情感的信息。在复习中我们就要时刻关注这些点,这样复习教学才有更明确的方向性、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精心制定复习计划,打好高效复习的“准备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搞好复习工作,教师首先要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情的把握,合理地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的进度,确保复习有条不紊、高效实施。确定三轮复习策略,第一轮,教材梳理,阶段测评;做到夯实基础,查缺补漏,明确考点、重点,牢固掌握,灵活把握,活学活用。第二轮,专题突破,强化训练;在首轮单元知识架构基础上,进行综合提升,重点放在知识的大融合上,促进学生对复习知识的融会贯通的应用。第三轮,模拟冲刺,实战演练。本轮复习贵在准确析题,灵活应答、高效应对。每一轮复习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的时间和复习方法。一般而言,学生对课本重点内容的遗忘会比较严重。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名著阅读等内容同样需要穿插复习。教师定期检查,保证课本内的知识不能丢分,做到滴水不漏。但仍要注意时间分配,不能在课本里跳不出来。

树立大语文学观念,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知识和素养。精确、科学、实用的复习计划的制定,对复习教学做到未雨绸缪,深谋远虑,从而为高效复习打好了“准备战”。

三、 加强学科合作,打好高效复习的“团结战”

“众人拾柴火焰高”,充分发挥好学科教研组的合力,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进,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积极应对复习工作。学科教师在集体研讨课标和中考《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对照集体制定的复习计划,深入研讨复习方法,制定考点复习突破的策略。

按照集体合作、明确分工的原则,学科备课组的老师根据组长的安排,分工主备某一专题,精选试题,然后集体研究,补充完善,建立复习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语文复习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力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大合作氛围和合力。打好高效复习的“团结战”,为高效复习做准备。

四、 优化复习课堂,打好高效复习的“高效战”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复习课堂应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优化复习课课堂结构和模式,精心备课,设计复习内容,科学选择复习方法,避免简单的低效重复。优化复习课课堂,首先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理清概念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的点面结合和辐射联系,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复习课课堂上有知识的收获、理性思维的收获,激发兴趣,提升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做好复习要点、考点的整理记录,做到复习有据可依,为高效复习奠基。第三,优化复习课堂,教师要及时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补救措施,逐步完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效率。第四,优化复习课堂做到讲练结合,避免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的做法,尤其是后期复习,要做到精讲精练。认真研究考试重点和热点以及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可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及时的补缺补漏。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都是学生的薄弱点,教师应收集此类题目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指导解题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信心,避免因畏难情绪产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作文教学复习。加强各类文体的写作指导,加强审题的指导,加强选材的指导,加强布局谋篇的指导,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加强语言运用的指导,加强作文修改的指导;对各种文体进行适度训练,要增加学生的写作样式,如:缩写、扩写、续写、插写、改写,整篇练习、片段练习、仿句练习等。

五、 及时总结反馈,打好高效复习的“信息战”

篇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126-02

复习课不仅是对以往既学知识的加深巩固,而且又更是以“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去进行旧有知识的创新再造。对教师来讲,这是高中三年发散教学的一种收拢与聚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最后沉淀。对学生来讲,这是高中三年所学知识的一种统一温习,是培养和提高个人能力的最后冲刺。因此,其意义非比寻常,这也使得不少教师都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来研究高三物理复习课的开展方式。在此,笔者仅以自己过往的教学经验为参考,简单谈谈高三物理复习课的几个方面,以期提高复习课的效率与质量。

一、建立主题式体系

站在整个高中教学的角度上看,尽管每一本教材里面的章节安排都是各有主题的,但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仍然是分散的,凌乱的。比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在高二上学期讲到了《静电场》《恒定电流》,在下学期讲到了《交变电流》,虽然分布在两个学期,两本教材,但是它们都属于电学的领域。因此,当教师在开展高三物理复习课时,首先一点,要帮助学生将分散在各个学期、各个章节、各个板块的相关知识点都集中起来,通过建立主题式体系的方式来统一学习该领域的知识。除了像刚才举例到的电学外,还有比如高一物理下学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与高三物理下学期的《动量守恒定律》,都属于能量守恒的领域,教师可以不必要过份被各个学期中各个教材编排所限,只需要秉承主题式体系的原则,将同类的知识点抓取出来统一复习即可。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建立该体系的树状式框架图,即从该主题出发,延伸出几个二次主题,每个主题下有三级内容。树状式框架图的目的一是快速地提取出该主题的内容所属,避免逐一复习时发生知识点遗漏的问题;二是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二、夯实基础知识点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复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且被反复提及的。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点需要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这里的“基础知识”,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概念与定律

即某一个名词或者某一条定律、原理的基本意思与内容。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与计算公式对比起来,概念往往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考试时可能因“粗心”而丢分。这也提醒教师在复习概念与定律时,应当带领学生落实每一字,每一个词的意思,直到准确无误地理解为止。以高一上学期第三章《相互作用》为例,其中关于“摩擦力”的概念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单单这句话就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要判断“相对”哪个面,接着要判断“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最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概念,其释义都是言简意赅但又内容饱满的,教师应当重视对概念与定律的复习。

(二)教材大纲中规定的每一个章节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如高一上学期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所必须掌握学习的内容就包括: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与意义,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惯性的定义与大小的量度,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公式与理解,力学单位制,等等。总之,在复习时不要放过细节的知识点。

三、精选代表练习题

练习,是任何一门学科在复习时都会选择的手段与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它的确是强化学生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迁移运用的重要方式,但高三复习时,不建议采用题海战术,而是要以质取胜,紧抓“精选”二字。具体来讲:①内容全。即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保证学生复习到的知识都做一遍习题。②方法活。即解题的思路与方式尽可能多样化、丰富化,特别是一些不限制一个答案的生活类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③代表性。即可以选择一些历届高考习题,这种习题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在做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高考出题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出题者倾向的思路等。另一方面是能让学生提前感受高考时可能的氛围,提前培养好心理抗压力。④渐进性。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应当遵循从易到难,由浅至深的原则,让学生慢慢适应。渐进式的好处一是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信心,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够通过做题感受到自己不断变化。二是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式,更能够开发出学生的潜力。

四、关注实时生活点

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是我们在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中都反复强调的一点,我们总归要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上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复习课上就是要更多地去关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时生活点。其实与化学、生物等科目对比起来,物理是与实际生活关联度最大的学科,从最简单的,最常见的家家户户都有的洗衣机,脱水筒在工作时所发生的离心运动、摩擦力等,家里线路分布所涉及到的电学原理,到看似比较少接触到的电磁波―― 电磁锁、无线电广播与电视、电磁起重机、恒温箱等,基本上教材讲到的内容,我们在生活中都不难寻觅到它们所应用的原理。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多结合生活进行讲解,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在于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与生动性,避免学生因为是复习课而不是新课,不容易对旧有知识产生兴趣与热情这一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及到的,同样在高考中也会有所表现的一种趋势―― 生活类题目。

五、及时测评能力值

与单纯的做练习题对比起来,测评则是另外一种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方式。时间管理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在不影响正常饮食与作息,特别是不破坏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好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以及在考试过程中如何分配好各个部分完成时间的能力。实际上,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越是到后期的复习,教师越是要重视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比如在考场上的心理抗压能力等。时间管理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部分学生虽然知识掌握得牢固,但是在考场上可能由于时间预留不充足,要不就是有题目因时间有限仓促完成,要不就是连一点点检查时间都没有,对考试来讲,这是一个需要规避的风险。在高三物理复习课中,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及时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评。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及时巩固近期复习过的内容,以达到强化的目的。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考场中逐渐摸索寻找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时间分配方式,避免当真正上到考场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六、重视学习自省力

篇3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种复习的误区,一种是教师带着学生看电影,代替学生回顾知识;另一种是满堂练或满堂问。我们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只是教师自己把内容体系理一理,然后学生做练习,教师讲解练习,教师再总结。学生只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单纯变成了一个听众,而一堂课下来,他们又能坚持认真听几分钟呢?教师们不放心,知识点一遍又一遍讲,讲得很辛苦,学生记得也辛苦,但学习的效率却很低。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数学课堂实施案例中窥视一斑。

一、提供背景线索,促学生自主回顾知识

在数学复习课中,回顾知识是复习活动的起点。教师应该为学生回顾知识提供必要的线索,让学生在背景线索的暗示下进行自主地回顾知识。背景线索可以是知识之间的关系线索、情境线索、问题与任务线索。

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先从矩形的面积说起(边长与面积关系就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一元二次方程)。

课堂实录

问题1:学校准备建一个周长为14,面积为10的矩形草坪,求这个矩形草坪的边长?

生: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得:x(7-x)=10,解出x就可以了。

师:(1)这是一个什么方程?理由是什么?(2)你能用哪些方法解这个方程?(3)怎样检查自己的解是否正确?

(通过提供问题与任务线索,让学生动手列出方程――再次认识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回顾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方法;方程解的检验――体会方程检验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忆方程的基本知识。)

师:(4)若周长不变,面积为15,求这个矩形的边长。

(5)若周长不变,面积为m,求这个矩形的边长。

(6)猜想:这个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在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复习了求根公式及公式的利用,远比教师死板地灌输要有效。)

复习课中系列性、连续性的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形成记忆的活动情境线索,便于保持和提取。本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问题引入,继而出示的1―6小题逐一对本章的内容进行考查;第(1)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判断的方法。第(2)(3)题回顾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及检验的方法。第(4)(5)两题考查了学生对方程有解无解的判断。第(6)题则是考查配方知识。

学生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对本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整理,进而再由学生归纳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方法。这样,以问题为载体,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回顾整理是高效复习的有效途径。

二、提供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及交流活动的机会

教师应该为学生回顾知识提供必要的线索,但不能代替学生的回顾、思考和知识整理。在复习课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回顾知识并把回忆到的知识用纸笔记录下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实录

师:由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你能想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知识和方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本章内容进行整理。

展示学生的成果,学生间进行相互补充,理清本章知识结构:

知识扫描

?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的意义。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

?解法:(1)直接开平方;(2)配方法;(3)因式分解法; (4)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根的判别和韦达定理)。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数;(2)列方程;(3)解方程;(4)检验(方程解的正确性、实际意义);(5)解的实际意义解释(答)。

篇4

越是接近中考,有些学生的心态越是紧张,往往认为自己已经定格,所以无论是在学习基本知识上还是一些解题方法上就不再努力,不会主动去释放自己的潜力. 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师攻心比去攻术更为重要,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可能会提高几分十几分甚至二十几分,会大大提高整体成绩,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个知识点,每个解题方法,要把握住考试前的所有时间. 在优化学生心态的前提下,要明确复习的目的,善于查漏补缺,重点讲解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方便掌握基本知识,巩固基本技能,熟练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二、初三数学复习中的具体策略

1. 重点复习基本知识,抓住中考的基本分

中考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以此可以看出基础是根本,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扎实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在解题时才能够活络运用,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初中的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不强,这需要老师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梳理归纳各知识点,并且理解各知识点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老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提纲,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在看这些要求的同时就要把相关的知识列出来,根据自己的方式可以选择图表法,文字表述法或者画流程图等方法,只要自己方便记忆就好,这样带着目的自主的统筹归纳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基础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对教材中出现的例题要仔细研究,是试题中的典型,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从本质上去研究各知识间的联系,把他们分类,整理,综合,组合成一个有条理,有秩序的有机整体,真正掌握基本知识.

例如,我们以函数为例,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研究,横向上分别研究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图像,定义域以及它们的性质;纵向上把它们分别延伸,例如把函数的定义域和分式以及二次根式联系起来,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联系起来,等等,通过这样纵横交错的研究就可以巧妙地把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对各部分知识更好地掌握,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立不同程度的训练,以提高整体复习效率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三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另一方面是为高中选拔继续教育的人才. 所以复习效率的提高不是针对个体学生提高成绩,而是整体提高成绩,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立不同的习题给予练习和讲解,试想一下,如果不分开差异,老师如果只为优等生考虑设立难的内容,那么会让中下等的学生更感觉如同听天书一般,进一步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信心;如果设立简单的内容可能会让优等生逐渐产生轻浮感,从而变得骄傲起来. 所以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从而提高复习的整体效率.

这道题和上道题相比虽然都是旋转题,但是无论是解题方法还是繁琐程度都远远大于上道题. 同类型的题目通过难易程度的差别,让所有学生对这类型的题都有所掌握,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整体上提高了复习效率.

3. 通过解析典型试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复习阶段,给学生最大的感觉就是做不完的试题,尤其数理化方面的试题,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老师没有慎重选题,往往认为做得越多越好,老师通常也是就题论题,这是很大的误区,最终的结果是把学生累得疲惫不堪,厌学情绪加大,在学习解题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提高. 所以老师要想提高复习效率,就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有层次地筛选试题,既要立足于基础知识点还要通过此类题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引导学生逐渐把问题深化,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其次筛选的试题要具有典型性,要以本为纲,既要覆盖知识面广,又要含有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典型试题,可以把它们进行引申,这是很好的练习;最后在筛选试题时要选一些具有研究性的试题,锻炼学生的开放探索性,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下面这道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典型试题的魅力:

如图,正方形DEFG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AB,AC上.已知ABC的边BC长60 cm,高AH为40 cm,求正方形DEFG的边长.

这是一道很基础的试题,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很简单,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作出来,但是老师可以在此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加大它的深度,目的就是让学生有个逐步加深的适应过程,同时让他们知道知识间的联系,怎么样去应用基本知识. 这样我们就把上题做个小小的改变,首先改成:(1)若把ABC改为RtABC,∠C = 90°,把AH = 40 cm 改为AC = 40 cm,其余条件都不变该题如何解?这样只是把问题稍稍加深一点,对于中上等的同学仍然不是问题,那么就对此题继续演变,在(1)的基础上进行演变:(2)把(1)中的∠C = 90°改为∠BAC = 90°,其余条件都不变,该题又如何解?通过这样的改变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他们的思维空间不断地扩大,而且可以让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相信通过这样典型试题的训练要比题海战术有效得多,首先不会让学生厌烦疲惫,其次可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进入到题目的研究中,有兴趣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解题时抓住知识的本质内涵

三、在复习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复习方法,例如,在教学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小组间相互讨论互相合作的方式或者开设一些专题讲座,甚至可以运用一些现代媒体,等等,其目的就是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学习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不同情况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指导学生建立起一个错题档案,把自己经常出现的错题以及解法和所包含的知识点都罗列到错题集上,方便及时有目的地翻看,另外,在讲解时不要老师一个人是主角,要通过不断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经常提这个问题包含什么知识点,怎么解,为什么要这样解,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这样的教法和学法会大大提高整体复习效率.

结束语:教无定法,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去钻研解决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复习,让他们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对待每个知识点,做好每种类型的题,就会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进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田枫.中学生数学学习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3.

[2]上海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2008.

[3]胡余建,主编.初中数学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4]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解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5]朱伟达.近三年上海数学中考试卷特点与初三数学复习策略[J].崇明教师进修学校学刊,2009(1).

篇5

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对学科知识的有效编排,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因而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复习中加深课本知识和回归课本,对高考复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说明、近年来高考真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复习教学目标,加强针对性,避免随意性,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分类思想,化繁为简,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多、反应杂,如果不能找出其中内在联系,就容易遗忘。分类法是化学的重要科学方法之一。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应用分类的方法对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建构繁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转化网,疏理零散的物质之间的反应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将反应原理与化学概念等学科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相融合,提升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高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模块的复习。

2.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形成完整地知识网络。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考试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学会归纳总结、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学生联想,归纳总结,掌握规律,把知识点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从而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3.指导学生构建微粒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在复习过程中重视构建微粒观,指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学生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一定同时有H+、OH-离子和H2O分子,电解质在这些微粒作用下其组成发生改变。如:强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完全电离,全部转化为离子;弱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发生部分电离,部分转化为离子;可水解的盐在水中发生水解,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产生离子,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这些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离子、分子等微粒,因此,解决这类化学问题时都离不开微粒的观点。

4.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整理错题集,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除了教师的教学反思外,学生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因此,我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梳理并整理本周复习的内容、练习,对每道错题应当写出错解、错误原因、正确解法、反思等基本内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渐减少重复错误,理清解题思路,扫清知识盲点,进一步强化对于学科的整体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学生往往在考试后,自我感觉良好,批改后试卷拿到手,会发现自己认为会做的题目却得不到分数,这都源于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而高考中常见的失分有,如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方程式未配平;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只有平时不断的严格要求,一点一滴积累,不让“随意”成习惯,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认真研究高考,发挥近年高考试题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既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增强了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高考试题改革为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好近三年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尤其是考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勾来,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复习兴趣,树立高考信心。

篇6

二、就能力的考查来说,要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能力的培养、形成和体现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牢固、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学生必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仅仅限于记忆,而且要对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围绕知识点的本质含义进行深入思考,掌握知识的精髓含义,准确领会知识点的实质。同时要注意解答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1)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进行审题训练;(2)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3)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据;(4)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就政治这门课的学科特点来讲,要处理好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关系

政治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高考命题都是结合一些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命题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一轮复习时,侧重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采取“知识带热点”的办法,就是在每一节课的复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联系时政热点,及时告诉学生当下中国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联系教材知识思考。如复习汇率时,结合2014年以来人民币出现的贬值情况,让学生理解:这种情况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在一轮复习时,不用花时间专门讲热点,但应该随时贯穿讲,成为一种常态化。在第二轮复习时,除了进行相关的专题复习,就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些比较新的材料分析题进行选练,既让学生了解热点事件,又训练答题能力,可以说一举两得。总之,要深刻认识到高考命题的特点。在复习中,处理好教材知识和时政热点的关系,要恰当融会贯通,不要脱节。课后可以要求学生收听收看一些新闻节目。

篇7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悟” 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考查检测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检测中,只得穷于应付。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必会缺乏成就感。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实践证明,唯有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才会从根本上解决。

第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中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另外,要合理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篇8

2. 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学段目标,又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

3. 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学起来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优化复习方法

1. 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知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介,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代替整理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整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提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2. 以课本为主。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 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 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5. 以发展能力为主。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三、精选教学模式

1. “整理——练习”式复习课

教学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抓准复习起点。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沉淀,便于形成学习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注重学生参与评价。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相互的质疑评价中,就能暴露学生的不同思考和存在的不同问题,引发辨析、矫正,从而完善知识网络。

篇9

1. 如何把脉,把什么脉?

把脉要做到“双把”,即既要“把脉中考”,更有“把脉学生”。“把脉中考”就是要通过研读课标、考纲、中考真题来明确中考考察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明确中考的具体要求。“把脉学生”就是要调研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如了解学生各知识点、各类题的掌握情况和失分的具体成因,从而确定学生的知识盲点、能力弱点、易错题等。然后在把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细化复习的总目标、板块目标、阶段目标、每节课的课堂目标,避免低效机械化重复新课、面面俱到、主次不分的课堂教学。

以中考第一轮复习中《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章的课堂复习为例,说明如何在把脉的基础上精选和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在“把脉中考”时,我们发现广东中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有三个。一是知道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二是能辨识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并能应用它们解析一些现象。三是考察的重点,要求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沸腾、熔化与凝固的特点。在“把脉学生”时,我们发现学生对温度计的原理是清楚知道的,但“热胀冷缩”的书写有部分学生会出现错别字;温度计使用的操作图正误辨识掌握很好,但文字描述操作方法却多数同学不能准确表达;零以上的读数学生都不会读错,但对没有出现“0”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出错率很高,因为学生不会分辨是零上还是零下读数,对零下的刻度标记规律不清楚。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普遍掌握较好,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评估的理解和掌握欠佳;六种物态变化除液化外,大部分学生的辨识都比较好,但没有总结辨识方法;大部分学生不能对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进行完整正确的解析,是因为对液化的特点、成因未真正理解,或不知如何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述。基于上述的把脉,我们选定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加强文字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具体训练点是用文字准确描述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能准确解析液化现象。加强方法指导,如:掌握判断温度计读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出没有标记0刻度的温度计示数;总结辨析六种物态变化的方法,总结理解液化的条件、方向和特点,掌握解析液化现象的语言文字要求,突破液化现象解析这个教学难点表达的训练。对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两个重点实验进行全面回顾和强化训练,重点突破实验原理和实验评估环节的掌握。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机械化重复新课,提高课堂的正对性。

2. “方”如何开,“药”如何下?

“方”如何开,“药”如何下?就是指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根据目标输送什么教学内容给学生,我们应该设计怎样的学法和教法落实教学目标。精选内容,精选题目,精选学法是实现课堂高效复习的先决条件。如《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的复习,我们精选的内容和题目应该是:温度计的原理填写;没有“0”刻度线呈现的寒暑表读数(包括正负两种读数)、体温计的读数及其缩口作用、体温计使用后不甩继续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回顾生活中某些物体的温度(如体温、气温等);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的辨析(重点在雾、露、霜、冰雹等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以及液化现象的解析(重点和难点落在方法总结和文字表述的训练);回顾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实验的全过程,重点落在原理和评估的理解掌握、掌握分析图像的方法并能从图像获取正确的信息。本课下“药”方法是:将本章内容拆分为四个内容逐层推进,分别是“温度与温度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辨识”“探究沸腾、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实验”“液化现象解析”。精选生活素材,设计问题和题目通过对应的四个“活动单”采用“先学后教”课内翻转与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一落实、逐层构建、强化提升。每个活动的流程都是“学生独立复习完成思考题并通过平板电脑反馈给老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对学活动解决困惑”――“老师点评小组合作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集体总结归纳进行知识重构和方法提炼”,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常规的课堂总结和易错题、难题的巩固训练。

二、实验激趣,活化提升

课堂沉闷枯燥是中考复习课低效的一个重要成因,增加课堂趣味性,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奇妙的实验十分吸引学生,动手实验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实验是突破难点、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载体,所以在中考复习课中老师要克服不做实验的习惯和顾虑,充分发挥实验在复习教学中的作用。

1. 运用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增强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物理趣味实验十分吸引学生,它可以使学生迅速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盎然。如在复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表演“火烧指头”实验(将用稀析过的酒精浸泡过的纱布裹手指,并将纱布点燃),实验惊险刺激,瞬间就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

2. 应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活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实验出发,将实验相关的各个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提高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效果。

如:老师给学生一塑料瓶,让学生选取小量辅助器材设计实验,并分享所完成实验的名称、方法、现象、结论。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学生设计的实验组合起来可以完整地把压强的全部知识都呈现了出来,且很有创意。如学生“在塑料瓶盖和瓶底上个穿个小孔,给瓶子装满水,拧紧瓶盖将瓶子竖起,用手指堵住瓶盖小孔时瓶底的小孔不出水,打开瓶盖上的小孔时瓶底的小孔有谁喷出,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挖掘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活化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如在复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演示野外生存挑战活动中人们净化混有泥土的水源的方法――蒸馏法,用它来提取饮用水。

3. 利用实验突破难点,提高难题解答的正确率

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中,凸透镜成像情况分析是学习难点,学生总是无从入手,无法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理解“当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距、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当透镜被遮住一部分时,成像变暗;当蜡烛燃烧变短时,像在光屏上半位置,应如何调节透镜或光屏”这类问题。

三、创新学法,促进参与

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机械重复较多,学生在被动中听和练,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参与的欲望较低,内驱力不足影响了课堂的效益。我们可以尝试创新复习方法,选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复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中,从而使课堂更加高效。下面我介绍几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学法。

1. 活动导学 合作提升

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背景下的复习课,注重活动引领、任务推动,强化小组合作交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实现了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兵带兵,兵帮兵”,能积极影响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能极其有效地提升后进生的成绩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升。

2. 人机互动 突破难点

当今“互联网+教育”的热浪席卷全球,数字化工具和数字资源发展迅猛且丰富多样,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开展“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获取学生对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推送针对性强的教学信息和练习,提高课堂讲授和学习的针对性。我们可以将难点的讲解和易错题的分析制作成直观的微课,利用微课的直观性、可重复性和精准性突破重点难点,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益。

篇10

一、回顾梳理,夯实基础

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就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很多同学上课时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听就会,一到自己做就不会了.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必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教师可采用不同的复习形式,整理阶段的基础知识,使内容条理化、清晰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配以适当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刻性和准确性的理解掌握,促进学生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使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讲解之后的适当训练是对已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有利于我们再次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可用15分钟的时间当堂测试,通过解答的过程让学生“自知自明”,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函数复习选题的基本思路有两个,一是以函数的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线,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三基”和提高解题技能进行策划选题.教师要对该内容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消化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选题,可以对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加工整合,可以对一些典型中考题吸取其思想方法引申而成.但应控制运算量,尽量避免繁琐的运算.二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把知识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能力的形成.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应用、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更多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配方法、数形结合法、方程函数思想、迁移化归思想等,这些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体现考生处理各类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精选精讲,举一反三

精心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小题大做

小题往往比较灵活,形式新颖,学生比较喜欢.如果我们能小题大做,那小题往往就会收到大题没有的效果,通过深刻地开发和适当地变化,小题可以涵盖丰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一步突出转化思想、建模思想、运动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比较规范的逻辑推理形式表达自己的演绎推理过程.

我们可增加第二步:设点P是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求使四边形PBAB′的面积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面积的最大值.

该类题在解答上“宽入窄出,缓步提升”,既关注了不同数学水平学生的解题需要,又突出了题目应有的选拔作用.解这类题的关键是:领会和理解题中的问题背景、操作过程,运用数学眼光审视、分析、概括在操作中出现的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及内在联系,并将过程和结论转化成数学的探究过程,挖掘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发现、肯定其结论,进而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运用发散思维、数学分类思想等进行操作与探究.复习过程中,碰到动态操作(如剪、拼、翻、转、移)问题最好自己动手按照题意操作一下,增强自己的空间观念,帮助自己加深对问题情境的理解力,同时也是用实际操作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力.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手脑并用的思维习惯,并注重在动态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己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内在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与策略,体验发现与探究的乐趣.

2.类化整合

一个阶段后,我们在练习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一个一个地解决,就难免陷入题海而不能自拔.假设把这些问题在复习中加以类化,只要讲一个题目,就完全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例如,在复习运动变化专题时,举例: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2,点P在BC上,BP=5,PEAP,交CD于点E,求DE的长.

变式题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2,点P在BC上运动,BP=x,PEAP,交CD于点E,CE=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一题多讲

一题多变,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地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根据考查同一知识点的需要,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作出多种命题.因此在大量的习题中,有不少题目存在共同的解题规律.我在处理这类习题时,不仅仅满足于具体的方法,而是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甚至基础较差的学生都能参与专题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应用题专题时:

问题1:奇隆超市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每个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涨价1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超市若准备获利2000元,每个涨价多少元?

问题2:奇隆超市经销一种季节性小家电,如果每个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个,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个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个,现该超市要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个应涨价多少元?

问题3:奇隆超市将每件进价80元的某种商品原来按每件100元出售,一天可售出100件,后来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1元,其销量可增加10件.

(1)直接写出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原来一天可获利润多少元?

(2)设后来该商品每件降价x元,奇隆超市一天可获利润y元.

①若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利润2160元,而且要让顾客得到实惠,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

②若奇隆超市经营该商品一天要获得最大利润,则每件商品应降价多少元?并求出最大利润.

分析:问题1只要直接假设,再利用“销售利润=销售数量×(售价—成本)”解方程就能得答案;问题2不告诉售价与成本,改成“每个盈利10元”,并增加“顾客得到实惠”的要求;问题3将涨价改为降价,并增加求“最大利润”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销售利润=销售数量×每件利润”;需求“最大利润”时通常要用到“配方法”,再利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解决.讲一个例题得一种方法,达到解一题、得一法、明一类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树立信心,迎难而上

1.要注重规范解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如先看清题意,再画好图形,进而寻求突破途径.

2.注重阅读理解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在信息的获取中寻求解题的突破口.要十分关注“加括号的说明”和“加着重号的标注”,因为它们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3.综合题的复习要让学生经历“做听改反思顿悟”几个环节.做题要求精、求透、不求多、求全,要求以点带面,不求面面俱到,要严禁“题题都做(全而不对)、题题都未做完(对而不全)”、“只听不做”、“只做不听”、“只做不改”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以提升复习实效.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之,“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数学复习课需要教师全面把握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深挖教材,精心组织,使课堂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还应抓好知识方法的落实,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训练,评讲,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训练到位,让优秀生自主发展,尽善尽美;让中等生目标明确,追求进步;让后进生量力选择,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跃华.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练习题的设计.中学教研,1988,Z1.

篇11

第一,避免加重学生的训练负担。提到考试复习,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考查检测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检测中,只得穷于应付。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必会缺乏成就感。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实践证明,唯有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才会从根本上解决。

第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高中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低,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消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另外,要合理安排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师拥有指导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

篇12

【正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大班额的教学对我们的教学策略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进入复习阶段,如何高效的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用较少时间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供大家参考。

1.放平心态、正确对待

在复习阶段,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基础较好的同学担心在期末开始中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而平时基础稍差的同学又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这个时候,作为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到期末复习,鼓励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有效地强化平时知识点的薄弱环节,并在教学中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

2.忙而不乱、做好计划

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无论是平时复习,还是考前的复习,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计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的作业。有了计划,就要严格按计划行事,不要随意更改。

3.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精讲:

复习课切忌满堂灌,我们可以借助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帮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讲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在这里老师要做到:要么不讲,要讲就必须讲明白。

多练:

突出层次重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效果,切忌不人道的题海战术。应把练习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不要求人人皆会,但求人人都有收获。当然也可以参考其他复习资料上的练习题。我们级部一直使用这种策略,每到期末我们都会分头行动在书店物色优秀习题集,然后按照复习计划有选择的进行挑选练习题,利用学校专门为我们配置了速印机就能很方便的为学生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练习题了。在这里要注意:所有的练习应该做到:有布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切忌烂布置、不批改,不评、不纠的无效行为。

4.养习惯,促规范

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其实我们平时使用的大演草就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一个载体,我们借助课堂改革这一主线,将课前发给学生是一页演草纸的,当堂完成后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5. 持之以恒练计算

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使学生计算过关,靠突击不行,必须靠平时加强基本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口算题卡,争取将口算练习变成培养习惯。由于学生比较多,我不能一一批阅,所以我安排以列为单位,列长负责检查本列学生每天的口算题,列长的口算题由其所在组组长负责。

6.激励提高作业质量

家庭作业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良好手段,但有时不能随人所愿,无论是好学生,还差学生,都会有偷懒不做的时候,即使勉强完成了,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一是作业布置要少而精,有目的的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二是及时批阅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批阅非常重要,如果老师不及时批阅作业,学生们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如果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第三,为了激励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性措施。如,我是这样做的:作业完成质量比较高或作业完成质量有所提升的,我会奖励给学生一朵小樱花,粘贴在数学课本扉页,当攒够10朵樱花时可换取一个小牛贴画,攒够两个小牛贴画可换取一张我精心设计的喜报,凭喜报可减免任意一次的数学作业。另外,喜报都设计有编号,对孩子来说,很有收藏价值。这一招很管用!

7.及时检测

复习效果怎样,及时检测是有效的手段,但要及时的对学生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矫正,教师也要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等。

8.借助网络技术,提高复习效率

篇13

2.回归学生,“讲堂”变“学堂”。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决,能总结的规律自己总结。课堂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小组内外互动,开展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3.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师就要少讲,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师少讲,并不是不讲,对一些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规律以及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等知识,还需要精讲点拨。

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对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这个规律就需要教师归纳;在学生做活动与探究实验之前,教师也要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观察的要点等给予强调,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针对不同的课型和内容,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调控好学生的活动。

二、细化课堂,优化复习方式

1.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往往都是开门见山地对复习内容进行归纳罗列或直接对练习题进行校正讲解。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复习地机械被动,久而久之使学生身心疲惫,课堂沉闷低效。创设复习情境可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地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理解应用。

在初中化学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比如二氧化碳的制法复习,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每组12个人;再将每一个组的12个人分成4个小组。教师给学生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4个大组比赛,每一个组中的一个小组组装好仪器之后,这组中的第二个小组才能开始组装,而且本组内的4个小组组装的装置不允许重复。通过这种接力的方式看哪个组的同学组装的方法最多,仪器连接最准确。最后教师给与点评,并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重视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复习,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所谓热点,是指历年中考反复测试的知识点。例如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为了突出热点,在每章教材复习之初,教师采用以热点为主干的知识体系及围绕热点展开的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同时要突出问题的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