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健康性护理诊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健康性护理诊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健康性护理诊断

篇1

    1.1NANDA护理诊断分类系统。

    1.2lowa 的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1.3Saba(Georgetown) 的居家健康护理分类系统。

    1.4Omaha 的社区护理分类系统。

    1.5Ozbolt's的病人护理资料分类系统。

    1.6手术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其中,社区护理分类系统和居家健康照顾分类系统,应用于社区和居家护理的护理实务领域。NANDA 的护理诊断和Iowa的 护理措施分类(NIC)和护理结果分类(NOC)则较多地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上述1.3、1.4、1.5、1.6的每一个护理实务分类系统,都包括了护理诊断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

    Iowa的护理措施分类(NIC)有基本生理、复杂生理、行为、安全、家庭和健康服务系 统这6个范畴,下属27个类别,共计433项护理措施。Iowa的护理结果分类(NOC)已经建立 了190个评价项目,是一个对在护理作用下的病人结果的综合分类系统,每一个结果都描述 为一个可以测量的动态概念,包括定义、测量表和参照基准。NIC和NOC都是已经相对应地和NANDA护理诊断进行联系的,使这3个分类系统可以相互接连,成为统一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由于不同护理实务领域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出现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 ,护理诊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群集”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包含了不同的护理诊断及其分类。例如,在美国的社区护理机构常应用的Omaha分类系统分为4个范畴 ( domains ),下属44个病人健康问题;居家护理机构常使用的分类系统HHCC分为20类,下属147个护理诊断。

    2.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CNP)

    国际护士会(ICN)认为护理专业需要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以求统一;1989年开始组织“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ICN P ) ”的研究和发展。ICNP是包括护理现象分类( Nursing Phenomena Classific ation ) 、护理行动分类( Nursing Actions Classification )和护理结果分类(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的统合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目的是用护理的专业语言叙述和记录临床护理实务,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作为一套护理专业语言和分类系统,也便于将护理资料纳入当今健康服务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护理现象分类目前主要是指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现象是一个外延比护理诊断更大的概念。人类之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现实领域。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这两个分类系统,分别描述了该领域中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且都处在发展的进程中。ICN认为,现有疾病谱尚未涉及的健康问题,都有可能属于护理现象,正等待着世界各国临床护士和护理科学家继续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认识。

篇2

(二)护理个案教学

教学之初个案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待学生熟练后则可作为课后自学练习,教学内容为评估、诊断、计划,其余部分待临床实习时学习、提高。

1.护理评估

投影打出个案,教师结合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介绍评估时资料来源、护理体检内容,启发学生分析个案中护理体检资料,指导学生按临床广泛应用的Margory Gordon的11个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然后与正常健康形态比较,整理出有改变的部分,这些改变可能就是护理诊断/问题的依据。如上述个案中,可找出如下改变:(1)神志不清,GCS1评分7;(2)呼吸浅促,喉头有痰鸣音,两肺有少量水泡音,R22次/分;(3)右耳流出淡血性液体,量不多;(4)BP130/70mmHg,P60次/分。学习护理评估时,教师应强调从整体护理思想出发,收集的资料不仅涉及病人身体状况,还应包括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

2.护理诊断/问题

教学时,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护理诊断/问题定义,避免与医疗诊断混淆。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是由护士负责的,而医疗诊断则是用一个名称说明一个疾病或病理改变,以便确定治疗措施。

如上述个案中“病人神志不清,GCS评分7分”是机体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脑缺氧的反应,不能据此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根据个案资料,学生讨论后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如下护理诊断/问题:(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挫裂伤、颅内压增高有关;(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病人意识丧失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做出护理诊断/问题后应进行检查:(1)陈述是否符合PES或PE公式;(2)护理措施对此是否有效。检查可使学生提高护理诊断的准确性。

3.预期目标

目标是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功能、认知、行为等的改变。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2)的目标是:“24小时后病人无痰鸣音,血气分析正常。”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主语是病人而不是护士;目标应是护理范畴内的,是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达到的;目标应具有实现性、可行性。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指帮助病人实现预期目标的护士行为,是确立护理诊断\问题与目标后护士行为的具体指导。我们将护理措施归纳为评估、治疗、教育三方面,指导学生围绕护理诊断\问题、相关因素、预期目标采用一看、二做、三说的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如上述护理诊断\问题(3)的护理措施是:一看,观察生命体征、流出脑脊液量、颜色、性质q4h;二做,禁止堵塞、冲洗耳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三说,解释避免用力咳嗽、排便的意义。制定护理措施时应考虑到具体性、指导性,不仅有利于病人,还使护士护理同一病人时有据可循。

二、效果

外科护理学教学前,我们对99级护理班106名学生做了护理程序知识测试,能初步对护理个案按照护理程序模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仅占9%,存在许多诸如护理诊断\问题与医疗诊断混淆、预期目标不清、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不分的问题。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结束时,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90%以上的学生能按护理程序模式思考,诊断、计划均较合理的占60%,学生普遍反映护理个案能强化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意识。

三、讨论

(一)个案练习能培养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按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护理。迄今为止,我国护理教育仍较重视医学知识、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专科护理的培养,而缺乏对人的整体性教育,使护士专业学生护理程序知识肤浅,因而,在其毕业后很难真正做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50例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男77例,女73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3.25±4.11)岁;患者文化水平:初中及其以下61例,高中及中专56例,大专及其以上3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文化水平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家庭访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标准化护理语言,主要措施如下。

1.2.1准备。建立电子病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获得主观材料,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健康功能型态、卫生健康要素、家庭支持功能。家庭访谈提纲主要包括患者对潜在或者已经出现的并发症的感受、患者对疾病的感受、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识的需求、患者对疾病方面的需求,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中的感受、照顾能力等。

1.2.2诊断。将《护理诊断手册》作为护理诊断标准,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对其护理情况进行诊断。

1.2.3计划。首先对护理诊断顺序进行计划,根据首优诊断、中优诊断、次优诊断排定的护理诊断;对预期目标进行明确,主要涉及领域包括生理健康领域、功能健康领域、心理社会健康领域、感知健康领域、健康知识和行为领域、家庭健康领域。

1.2.4实施。根据护理目标并参考《护理诊断、结局与措施》作为依据,对护理措施进行制定,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每2周进行1次随访,每次30-50分钟,患者连续接受12次家庭访视。

1.2.5辅助用品,在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时,医护人员可随身携带健康教育手册、书物等,携带带刻度的油壶、定量盐勺、盐油食用量、七彩提醒药盒及血压监测记录日记等;携带软尺、体重秤、血压计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健康行为、知识评分、心理社会健康、功能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评分等进行评价,记录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家庭访视结束后,观察组健康行为、知识评分、心理社会健康、功能健康、感知健康、家庭健康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表一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组别(n) 健康行为 健康知识 心理社会健康 功能健康 感知健康 家庭健康评分

观察组(75) 389.6±35.1 635.2±41.0 34.7±20.3 119.6±46.2 69.3±5.2 250.1±40.6

参考组(75) 274.31±28.6 627.1±29.6 25.1±12.2 76.5±41.3 44.1±7.2 161.2±31.2

2.2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76.21±8.51)mmHg、(128.96±13.11)mmHg,参考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7.65±10.24)mmHg、(1243.01±15.02)mmHg,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语言,能够结合知信行理论、健康信念模式结合,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信念,同时对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其行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患者行为领域及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水平三类[2]。标准化语言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的使用同时体现了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其要求全面监测、分析并评估患者个人或群体健康情况,进而为其提供健康指导及健康咨询等;同时体现了高血压护理中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进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标准化语言的教育,患者家属能够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同时使其熟悉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行为等要求,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从而实现血压的良好控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行为等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

篇4

护理程序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我院的临床教学安排,与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在临床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这一方法,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是临床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1 临床教学模式

我院的临床带教主要由带教老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人,把护理程序作为基本的工作方法贯穿在临床教学中。

2 护理程序的应用指导

护理程序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程序的每个步骤都是相互联系的,每个步骤都有赖于前一个步骤的正确性,评估和评价与诊断,计划和实施都相关。

2.1 评估

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阶段,是指有计划地系统地收集资料,以了解病人目前的健康状态,并评价起过去和现在的应对形态。评估是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中的主观资料,客观资料与所护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很好的联系起来。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问诊。刚刚接触临床的学生在问诊时往往抓不到疾病的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是过于细致描述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情况,而忽视病人的一些重要症状。收集的资料没有特异性,抓不住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

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身体评估是另一重要的学习内容。这一部分往往是护理专业学生欠缺的地方。指导学生明确身体评估是发现病人健康问题,提出正确护理诊断的重要资料。如某病人主诉有痰,咳不出,这时应指导学生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进行肺部听诊,了解有无呼吸音的异常,以全面收集主、客观资料。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是客观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不能很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料将其作为护理诊断的重要诊断依据。指导学生理解每一项重要检查的意义,分析检查结果是教学重点。如某病人主诉食欲差,进食少,查体病人消瘦,结膜、甲床苍白,学生考虑病人存在护理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应提醒学生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病人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是否降低等,这样才能收集到全面的病人的资料。

心理社会评估是护理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普遍比较重视。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沟通交流技巧收集资料,避免问诊的模式化和生硬感。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核实,可采用让学生病历汇报的方式,锻炼其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诊断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指导学生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正确护理诊断,是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虽然学生在理论上学习了很多护理诊断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2.2.1 正确区分护理诊断的依据和相关因素

诊断依据是一些可观察到的迹象或推论,即上述相关的、支持护理诊断的主客观资料。相关因素则是促使护理诊断成立或维持的情况,包括病理的、生物的、环境的、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如学生曾提出“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快,咳嗽有关”,其错误在于混淆了两个感念。“清理呼吸道无效”,其相关因素可能是疲乏无力,伤口疼痛,痰液粘稠,不会有效咳痰等原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析主要因素。而诊断依据则应包括呼吸异常,呼吸频率或深度的变化,无效的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区别这两个感念。

2.2.2 将护理诊断与基础知识衔接

在临床学习中,指导学生将护理诊断的相关因素与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等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疾病及护理诊断的认识,将基础知识与目前病人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如为某支气管哮喘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痉挛,通气障碍有关”,对肺炎病人则为“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支气管黏膜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

2.2.3 区分易混淆的护理诊断

在临床学习中,学生常出现不能很好的把握一些相似的护理诊断,如“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与”“疲乏”。教师应根据每个护理诊断的定义,相关因素,诊断依据,并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3 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过程中的难点是护理目标的制定。由于学生临床工作不足,对护理问题的理解有时不够深入,在制定护理目标时常出现问题主要有护理目标的时间不恰当,护理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价等。如学生为开胸术后病人提出护理诊断“不能有效的清理呼吸道,与疼痛、咳嗽无力、痰液粘稠有关”,护理目标为“3日内病人能有效的咳痰”。该时间的制定显然是错误的。

护理措施的制定是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开始临床学习时薄弱环节。通过这一步骤的训练,让学生掌握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每一措施的科学依据。这样,避免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盲目忙于临床操作,动手不动脑的问题。如学生针对肺气肿病人“低效型呼吸形态”这一问题制定护理措施,指导病人进行缩唇腹式呼吸,学生应明确进行这一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措施依据中应阐明这一方法对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的作用。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有关药物的使用及护理也应在此很好的体现。在书写护理计划时,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护理措施与护理问题不一致,护理目标与护理问题不一致,这些都提醒临床教师应在临床技能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2.4 实施

篇5

CT检查对卵巢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中西医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观察

女性阴道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门诊女性阴道分泌物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高频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不孕症输卵管通液术后中医外治法治疗及护理分析

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对比观察

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临床分析

真菌性阴道炎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的效果观察

子宫颈癌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对照分析

导乐镇痛分娩仪对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的影响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优势分析

药物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分析

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聚焦解决模式在宫颈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改善乳腺增生症的效果评价

多囊卵巢综合征行手术治疗的综合护理体会

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宫腔镜电切在子宫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早衰的临床分析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观察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激雌素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基础护理时间表在妇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中期娠妊引产后清宫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早期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效果

经腹切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活血调经丸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的疗效观察

阴道彩超在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穴位埋线干预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护理实践

子宫肌层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和鉴别诊断分析

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大黄芒硝腹部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肿块疗效观察

篇6

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而资料的来源可以通过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属及对病人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获得。病人及其家属是护士直接接触的对象,所以护士在进行评估的同时就可以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护理评估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观察法,交谈法和体检法三种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法,护士可以了解到护理对象的呼吸情况,有助于病情的诊断,与此同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正常人的呼吸频率是16~18次/分,如果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又如,通过交谈法,护士可以了解护理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时护士应该告诉病人及其陪同人员有关吸烟、饮酒的不良影响;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饮酒与肝炎的关系等。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护理对象进行体检时如测量血压,这时护士可以一边为护理对象测量血压,一边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如护士告诉病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和诱因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和肥胖等都有关。综上所述,护士在进行护理程序的第一步,即护理评估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的观察、沟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护理对象对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护士不仅可以得到更详细的资料,而且还可以满足护理对象对医学常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护理对象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三、护理诊断与健康教育

护理诊断是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理评估资料,从而确定健康问题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护理诊断是由诊断名称、原因和诊断依据三个部分组成。护士在下护理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护理对象叙述与疾病相关的原因来进行健康宣教。如,护理问题“母乳喂养无效”的原因有:①充盈问题;②缺乏母乳喂养的知识和经验等。同时,还可以对解决相关原因进行指导,如对原因①可以指导护理对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热敷,对原因②可指导护理对象根据婴儿的需要喂哺,并掌握正确的喂哺姿势和含接姿势,以确保婴儿进行有效的吸允和吞咽。另外,在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分析资料后,初步确定问题后,护士应首先让病人确认其自身的健康问题,并引导病人叙述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烟史,可以引导病人自己述说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护士可对其做相关的补充,这样通过病人自己参与到疾病和健康相关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护理对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实施与健康教育

实施即护理措施,是对护理对象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的手段。在实施护理措施时更应该注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因为实施过程即是护理操作的过程,护士可以一边进行操作,一边进行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为例,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告诉患者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还应教会病人怎样正确地测量血压,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指导等,当病人服药时,护士应告诉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告诉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和维持性的必要性等。这些都可以在进行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完成。

五、评价与健康教育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阶段,它是用来评判病人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是否实现的。而护士对护理对象的健康教育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了解护理对象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饮食与营养,以及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评价方法可以让护理对象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复述给他人,护士可以对其进行补充,这样可以使护理对象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刻,从而使护理对象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其健康宣教的内容,也可使护理对象将相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叙述给他人,以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

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为护理对象提供所需要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选择与使用医疗、护理资源,保护自己免受一些不正确广告宣传的误导。②健康教育能促进护理对象的健康,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③健康教育能使护理对象的治疗,护理效果更令人满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今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急性传染病转变为慢性病为主,而且大多数慢性病目前只能控制,而无法治愈。因此,这些人必须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来学会自理和调整生活方式。另外,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所以(亚)健康人的保健需求也日益增高。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学会更多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而护士不仅仅可以接触病人而且可以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其陪同人员,所以护士将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往往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便可以对其陪同人员进行健康宣教。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唐氏综合征介入性诊断的孕妇64例,纳入标准:①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②孕中期;③单胎妊娠;④初产妇;⑤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⑥具有介入性诊断指征。排除标准:①存在妊娠期合并症,如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②合并精神疾患;③存在其他内科合并症;④不能按照护理方案完成本研究计划者。将入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平均年龄(25.28±3.15)岁,平均孕周(20.15±1.19)w;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平均年龄(26.12±3.45)岁,平均孕周(19.83±1.10)w。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全匹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在诊断前对该诊断方法的风险性进行告知,并常规进行诊断前准备,以利于该项操作的顺利进行。

1.2.2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咨询门诊:由于唐氏综合征介入性诊断对操作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介入过程需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来进行,为满足患者的需求,本研究组特设立唐氏综合征高危孕妇咨询门诊,针对该类孕妇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并讲解介入性诊断的重要意义,并对高危孕妇的常见注意事项进行指导。②健康教育:患者入组后,由统一护理人员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该诊断方法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并通过健康讲座、面对面答疑等方式使患者增进对该方面知识的理解,详细讲解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使患者建立良好的身体、心理状态来耐受介入操作。③心理干预:针对入组患者产生的以恐惧、紧张、消极等负面情绪为主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可通过面对面与患者交流,并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耐心的解答,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④环境护理干预:制造穿刺操作间的舒适环境,并向患者介绍操作室的环境,以降低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并不与产妇进行交谈和手术无关的话题。⑤术后回访:介入操作结束后再次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并对产妇进行胎心、血压、脉搏方面的监测。

1.3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护理前后孕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AS包括20个条目,总分数在40分以上则说明患有焦虑,焦虑的程度随着分数的增加而增重。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孕周、焦虑自评量表(SAS)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分别为(55.26±6.10)分、(49.28±5.59)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评分下降至(32.66±3.58)分、(43.56±3.9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产前筛查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展,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出生人口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唐氏综合征算是出现几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染色体疾病[4],由于该类患儿往往出生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通过产前诊断来判断胎儿是否健康显得十分有必要,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生理缺陷率。由于介入性诊断操作会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对操作的成功率产生影响[2]。因此,应在操作的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

在本研究中,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建立咨询门诊、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环境护理、术后回访,咨询门诊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唐氏综合症高危孕妇提供咨询,以增进了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本研究的样本量,健康宣教及心理干活主要针对患者对介入性诊断的陌生及恐惧情绪进行干预,通过增进患者对该操作方法了解来缓解患者的陌生情绪,且可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干预,陪伴患者,并c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术后随访工作的开展,可通过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了解本次护理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并针对缺点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效果。本研究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但该护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介入诊断操作术进行的协助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术中的准备及术后的处理,但与患者的交流较少,往往不能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5],但以往研究显示,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心理疏导有利于介入操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评分分别为(55.26±6.10)分、(49.28±5.59)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评分下降至(32.66±3.58)分、(43.56±3.97)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唐氏综合征介入性诊断过程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康春梅.护理干预对唐氏综合征介入性产前诊断孕妇心理负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9):1087-1089.

[2]任密生,李丽,张秀娟,等.初产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1):85-87.

篇8

《健康评估》是近年来护理专业教学中新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从基础课程转入临床护理课程的重要桥梁,它代替了诊断学,与诊断学相比较,源于诊断学又区别于诊断学,更能体现护理特色。《健康评估》作为一门桥梁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对病人进行心理、生理和社会在内的全面评估的方法和原理,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的基础。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1]。为了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更好的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我校实施了三项制度改革,现就教学改革对所教授课程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学大纲只有保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应在保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我校近年来,为了理论与临床实践不脱轨,每学期都会有相应学科教师去临床进修。在本次大纲制定过程中,始终保持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2 学科间相互联系的原则:教学大纲的制定还应该考虑到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本门课程是一门基本课程,为后续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临床课程做铺垫。本次大纲制定时集合后续课程教师一起探讨,对相应章节需掌握还是了解的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更好的为后续课程铺垫。

2 教学方法

健康评估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以患者为中心,包括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在内的健康评估的方法和原理,学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最终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及诊断依据,为进一步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奠定基础[2]。本门课程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不像内外科妇儿护理学的学习,都是一类疾病的系统讲述。课程内容多而杂,需记忆内容较多,显得比较凌乱。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与以往单一课堂“灌输式”讲授不同的教学方法。

2.1 引导式教学法:学习健康评估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症状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问题为主导”的引导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分析每种症状的病理改变去推导出相应的临床表现,不仅学习了相应症状学的内容,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 讲授法与案例法相结合:心电图的学习,主要采取讲授法与案例相结合。带领学生回顾心脏电生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新知识,重点讲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及如何操作心电图机。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进行案例式教学,寻找大量典型的病例心电图,带领学生学会分析心电图。

2.3 实训法:对于实验室检查和部分身体评估的内容采取真人实训法,让学生主动去动手检查。如:实验室检查中的尿常规检查,让学生自己采集尿液亲自动手检查。身体评估中心脏评估、肺脏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内容在同学身上亲自实践,既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又加深了理论课的印象。

2.4 情景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完本门课程后,最后选取几个典型的病例,如:冠心病、胃溃疡、阑尾炎等,让4或5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去进行角色扮演——患者、医生、护士、家人,既能看看学生有没有学会收集分析资料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又能看到学生对这几种典型病例掌握的程度。

3 教学内容

以前健康评估教学内容都是按照临床诊断内容及顺序讲解的。实行教学改革后,更加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把学科间重复的内容更好的划分,改变了以往这门课讲一遍那门课还讲一遍,但可能都讲不透的弊端。

3.1 身体评估:以前身体评估这部分内容是我们着重讲解的内容,但发现现在很多疾病的诊断大都根据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去判断,而且这部分工作也是由临床大夫完成的,因此在本次教学内容制定时,身体评估这部分内容很多原来需要掌握的内容全变成熟悉,很大的降低了护理系学生的学习负担。

3.2 心理与社会评估:这一章节的内容和护理心理学的内容重复,而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讲解的内容更全面。本章节健康评估中不在重点涉及改为自学为主。

3.3 护理诊断及功能性健康型态的评估:这两部分内容非常具有护理学特色,是护理学所特有的。原来这部分内容在护理学导论中涉及到,健康评估中也涉及到,所以讲解时简单一提。但发现两门课程老师都是简单提及,现在统一协定好由健康评估重点讲解,护理学导论不再讲解。

3.4 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影像学在临床上很少应用,这一部分简单一提,都作为熟悉内容。实际发现现在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是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所以在这一部分讲解时,三大常规——血、尿、便的标本采集及保存方法要求护理系学生必须掌握。因为在临床上,入院病人三大常规基本都做且标本是有护理人员采集,所以加大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3.5 护理病历:护理病历是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的依据,是护理教学和研究的资料,同时也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以前在护理学导论、护理文书的书写(选修课)中都有提及,健康评估也只是简单一提。现也由健康评估重点讲解,着重讲述护理人员如何全面、真实、规范、准确的书写护理病历。

4 考核方式

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学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考试方式[3]。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由原来单一的理论考试方式,变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80%、实验报告5%、实验考核5%、平时成绩10%。改革前后对比发现,在没有进行三项教学改革之前,2009级学生的及格率为84.6%,平均成绩为73;在教改之后,2010级学生的及格率为95.2%,平均成绩为81。学生成绩得到普遍提高。

经过本科教学改革后,本门课程更加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满足护理临床实践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现在护理模式,注重培养护理系学生护理评估的技能以及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ealth education to pregnant women who need amniocentesis

WU Chuncui OU Huixian JI Yan

Department of Obsterics and Gynecology,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51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ealth education to pregnant women who need amniocentesis. Methods A total of 902 patients who need amniocentesi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2011 in 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dv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82 case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820 cases treated with the clinical pathway to the pregnant women and family model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Results I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78% vs 100%), satisfaction to nurses (98.8% vs 100.0%), operation time [(8.0±2.2) minutes vs (6.0±1.4) minutes] and the times of visiting [(5.0±1.2) times vs (4.0±0.3) tim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Conclusion It is benefit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to nurses and the rate of follow-up, shorten operation time, reduce visiting frequency, and save medical resource.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Prenatal diagnosis;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mniocentesis

羊水穿刺是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的一种,通过抽取羊水提取胎儿细胞及DNA,用来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及某些基因病,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随着大范围对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地中海贫血筛查,羊水穿刺这类产前诊断技术的使用日渐增多。但部分宣传途径对该检查创伤性的夸大,作用的神化,往往影响孕妇及其家属对该项检查的接受程度及对结论的正确理解。笔者借鉴国外护理同行在护理管理模式中应用临床路径(CNP)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方法,探索了羊水穿刺产前诊断孕妇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方法,交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篇10

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又一功能,即“促进健康,加强预防”。我们不仅要为病人的疾病提供治疗与护理,还要为促进病人的健康提供鼓舞措施,教给病人有关知识,使他们不至于在患病时不知所措,以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复发。同时注意培养病人健康自护能力,提高病人出院后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根据病人出院的状况,在实施出院健康指导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并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病人,男37例,女23例,年龄50 ~ 70岁;高血压21例,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10例,胃溃疡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均是第一次住院出院的病人。

2 方法

病人出院时,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疾病,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复发可能性、症状、用药过程及注意事项,如何复查复诊等自我保健方法,增强病人的保健知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3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通过电话随访,100%都吸取疾病折磨的教训,均按出院的护理健康知识指导进行复查复诊,患者出院后已过5年了,身体状况良好,感谢我们给予他们出院的健康指导,之所以有目前的健康状况。

出院健康的指导

3.1 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能重新适应社会角色: 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健康状况恢复或部分恢复,可以出院,并继续承担起原有的社会角色的全部或部分责任。但有些病人对此没有信心,感到恐惧和焦虑,而安于病人角色。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应认真做好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找出恐惧、焦虑的原因,与病人家属及其他人员共同为病人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很好地适应家庭生活和社会需要。

3.2 向病人或家属介绍出院时的诊断及复发的可能性。

篇11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在护理评估中恰当运用可指导护士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除西医的护理评估常规内容外,增加舌苔、脉象,发病节气等,为整体护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2、运用中医辩证理论指导护理诊断的确定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我们在描述中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慢性肾病营养代谢方面的,除了满足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饮食外,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关于体温方面,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

3.运用中医三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

护理计划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因制宜理论指导护理计划的制订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例如:关于发生于外感常是肾病病人病情复发和加重的重要诱因之一。病人表现均为咽痒、流涕、头痛、鼻塞、发热,但发病季节不同的外感,中医辨证后往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除一般的高热护理有外,风寒感冒一般需要借助药力发发汗,风热感冒则要以辛凉之物辅助散热;风寒者服药后喝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辅以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风热者服药后则应辅以五汁饮或薄荷茶之类的辛凉饮料进行辅助散热,不宜加盖衣被。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41患者收治于2014年1月~12月,其中男144例、女97例,年龄4~89岁、平均(51.4±10.0)岁,其中小儿29例、老年人105例。伴随症状:发热81例、头晕23例、恶心与呕吐118例、腹泻26例、胸痛14例等。发病至送院时间30min~3d、平均(2.3±0.8)h。分诊至内科疾病152例、普外科61例、妇产科19例、泌尿外科8例、胸外科1例。纳入标准:①急诊科、门诊收治;②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表现;③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观察要点

1.2.1.1急诊科 ①辅助诊断,配合医师进行常规检查、查体,及时获取相关分泌物、样本送检,观察记录患者症状表现,腹痛部位、程度、发作时间与进展情况(加重与转移情况)、体温、呕吐频次与量、伴随症状表现,重点观察有无腹膜炎体征、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压、血压、红细胞比容、电解质水平、血清标志物水平,判断有无坏死性、出血性病理表现,采用量表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判断有无器官衰竭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②留观患者,对于一时无法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生命体征监护,观察记录基础治疗后症状表现。

1.2.1.2分诊后 ①内科,观察症状表现、生命体征,据不同疾病类型设定不同的观测内容,如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观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大便情况、尿量,鉴别发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呼吸急促等失血表现,在治疗早期每隔20min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在给予对症治疗后,据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鉴别发现再出血症状;②普外科,做好术前准备,观察患者应激指标水平,评估手术耐受,关注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评估并发症发生风险。

1.2.2护理干预

1.2.2.1急诊科 ①分诊前,给予基础治疗干预,如药物镇痛,常肌注盐酸山蓑若碱注射液,或采用耳穴按压、平衡针等保守方法镇痛[2],对于有发热症状者,还给予降温处理,对于合并休克者给予抗休克处理;②据拟诊结果,给予对症处理,如拟诊为胃炎急性发作者,给予胃肠动力药物,医嘱绝对卧床休息、禁水食,若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注射胃复安,或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若脱水症状较严重,可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3];②心理护理,急性腹痛患者普遍伴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可能加重病情,促进应激指标水平上升,还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护士应做好心理支持,增强患者安全感,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解释留观的原因,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留观并非误漏诊。

1.2.2.2分诊后 ①基础护理,作息管理,一般宜卧床休息,适当禁水食,遵医用药;②病情缓解或好转后,据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依次给予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③做好病房管理,防寒保暖;④据疾病类型给予专科护理,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安排压迫止血(三腔两囊止血)、胃液抽取、护理,以预防胃反流、胆汁反流,观察内科治疗药物止血效果;⑤关注合并症管理,如伴有肝硬化等消化性合并症患者,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安排专科饮食,避免摄入可能增加肝负荷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应做好血糖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处置低血糖反应,预防休克;⑥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促患者镇定镇静,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以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默契的团队合作,体现护理专业性,减轻患者顾虑,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选择风险诊疗活动如手术时,尽快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避免延误治疗,在患者出院前,还应据疾病类型、治疗情况,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并发。

2 结果

2.1送院时临床表现 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181例、休克41例、发热(≥37.2℃)84例、中心静脉压(0.44±0.05)kPa、血清K+

2.2诊断情况 12内明确诊断144例、12~24h内明确诊断85例,临床表现属原发病典型表现94例(12h内明确诊断86例),采用病理诊断(手术与活检)84例,与拟诊相符80例。

2.3结局 死亡1例,为坏死性急性胰腺炎,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5d、平均(7.3±2.3)d。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12内明确诊断59.75%,诊断效率仍有待提高。原发病典型表现39.00%(94/241),原发病典型表现12h内明确诊断占91.49(86/94),提示急性腹痛患者多无典型症状表现,是致疾病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采用病理诊断占34.85%(84/241),与拟诊相符95.24%(80/84),病理诊断是急性腹痛病因诊断"金标准",但病理诊断多为创伤性操作,手术诊断风险相对较高,护士对于未明确诊断、留观者,应做好手术适应证筛查。

急性腹痛病因较复杂,常见病因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阑胆石症发作、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机械性肠梗阻等,多以急诊科就诊,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特别关注腹痛发作、变化进展情况、伴随症状,发现典型症状,为拟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做好基本的对症护理、心理支持,拟诊后据拟诊结果给予治疗护理,分诊后据原发病护理路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治疗性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合并症管理等。

参考文献:

篇13

1.1临床资料来自2008年1月~10月在我院行产前诊断的297例孕妇,其中产前筛查高风险171例(57.6%),年龄高风险67例(22.6%),其他59例(19.8%)。

1.2方法

1.2.1仪器采用日本AIO KaSSD-650型实时超声显像仪及其配套的3.5 MHz线阵扫描探头,探头附有穿刺引导器,穿刺针为日本产22GPTC针。

1.2.2穿刺方法术前常规腹部B超检查胎儿、胎盘和羊水情况,观察羊水池进行初步定位。孕妇排空膀胱,俯卧,左右摇摆腹部约5 min。取仰卧位,常规腹部消毒,用已带消毒套的B超探头引导,选择合适位置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成功的标准是顺利抽出20 ml左右的羊水。术毕拔针后立即观察胎心、胎盘、穿刺点出血情况及孕妇自觉症状。孕妇休息30 min后再次B超检查,无异常方可离院,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

1.2.3术前护理

1.2.3.1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术前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它促使适应证孕妇改变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愉快而主动接受羊膜腔穿刺,避免或减少孕妇的心理负担,最终减少缺陷儿的出生。(1)产前筛查宣教:产前筛查是羊膜腔穿刺的主要病人来源。首先,在产前诊断门诊,我们采取如健康处方、宣传栏、设立宣教室专人宣教、电视及VCD宣传片等多种形式进行产前筛查宣传,详细讲解产前筛查的必要性、安全性,以保证每一位来产前诊断门诊的孕16~21周的妇女进入产前筛查程序。这也保证了进入羊膜腔穿刺流程的孕妇例数。1406例孕妇筛查高风险者98例,占筛查人数的6.97%;其中53例进行了羊水穿刺,占高风险人数的54.08%。(2)羊水穿刺宣教:当产前筛查结果出来后,我们设专人及时通过电话通知每位孕妇。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会按要求到产前诊断中心,宣教护士同主诊医生一起对结果向孕妇做出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羊膜腔穿刺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孕妇羊膜腔穿刺一般在孕16~21周时施行,因为此时羊水量较多,在超声波引导下抽18~20 ml的羊水,不会伤及胎儿,而且此时羊水中存活细胞比例较高,成功培养机会最大。

1.2.3.2知情同意我们会让孕妇了解羊膜腔穿刺获得羊水细胞是目前产前诊断广泛应用的技术,但对孕妇及胎儿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可造成孕妇和胎儿损伤,感染,流产发生率为2%[1\],并讲解羊膜腔穿刺可能的误差以及诊断上的限制等,按照国家卫生部产前诊断管理办法中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孕妇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诚恳告知我们医务人员会尽最大努力做好穿刺术,规范、无菌,让孕妇放心,具有安全感。

1.2.3.3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接受穿刺孕妇普遍存在焦虑心理 ,担心手术中自身及胎儿的安全,对手术不了解形成恐惧心理。术前正确了解孕妇心理状态,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穿刺术的必要性、步骤,介绍做过穿刺的孕妇认识,让其介绍经验和体会,使孕妇充分了解羊膜腔穿刺术的过程及手术的安全性,消除其紧张情绪。我们采取不预约、随时进行手术的方式,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减少紧张、恐惧心理。

1.2.4术中护理术中同手术及超声医师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护士站于孕妇身边,握其双手,以极其温柔的语言安慰鼓励孕妇,使其精神放松,情绪平稳,安全感提升。这不同程度地也使胎儿处于放松状态,有利于羊水穿刺的顺利进行。同时,认真观察孕妇术中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1.2.5术后护理

1.2.5.1心理护理行穿刺术的孕妇往往对穿刺结局、检查结果非常担心,故术后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告知手术已安全、成功结束及目前胎心情况,术后立即用超声或多普勒胎心仪听胎心,并要让孕妇亲耳听到胎心跳动的声音,卧床休息半小时后无异常方可离院。术后交代注意事项:须适当休息并尽量取左侧卧位,坚持数胎动并教会数胎动的方法;注意有无宫缩及破水,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就诊等。同时告知:高风险并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有先天性疾病,孕妇不良心理对胎儿不利[2\]。培养结果出来后,我们会立即通知孕妇本人或其丈夫,让孕妇放心、安心。

1.2.5.2做好随访当我们通知孕妇培养结果时,会根据孕妇的不同情况随访内容有所不同。(1)术后注意有无并发症:如胎盘、腹壁出血、胎心变化、羊水栓塞等;其他术后随诊有无早产、宫内感染等。(2)对未培养出异常细胞者,我们会告知孕妇未发现异常,而羊膜腔穿刺只能排除某些已知疾病的可能性,仍有部分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无法以羊膜腔穿刺术作为产前诊断。因此一个结果正常的羊膜腔穿刺,不能保证将来生下的孩子绝对正常。为此,孕妇注意日常保健,避免接触有害因素,饮食多元化,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孕24周左右时及时来院行四维彩超检查,以便筛查形态方面的畸形。我们并做好远期随访,在胎儿出生后3个月内、2岁左右时分别进行婴儿及产妇情况的随访,以判断结果符合率。(3)对培养出异常细胞者,我们告知孕妇及时来产前诊断门诊,针对不同个体,我们会做好心理疏导,使孕妇勇敢面对现实,在理智、平稳的心态下,做出下一步诊疗计划。

2结果

297例孕妇中均为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296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 1例因羊水自身污染培养失败。未培养出异常细胞者280例,占总培养人数的94.2%;培养出异常细胞者17例(其中 21三体6例,18三体1例,其它如平衡移位、嵌合体等10例)占总培养人数的5.8%。术中无一例出现出血、羊水栓塞等并发症。胎心率一过性减缓2例,通过改变、吸氧、静脉注射产科二联针,均在2 min内恢复。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流产、胎儿丢失等并发症。

3讨论

在羊膜腔穿刺整个流程中,护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使孕妇改变不健康行为,提高思想意识,愉快、主动接受羊水穿刺;心理护理使孕妇消除恐惧心理,心情放松,积极与医护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密切配合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安全性;术后随访对孕妇进行了健康指导,验证了诊断符合率。同时,从远期目标看,扩大了产前诊断的影响,影响了孕妇的思想观念,减少了缺陷儿的出生。总之,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并能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预后良好[3\]。

参考文献:

\[1\] 钟进,郭晓玲.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及脐静脉穿刺术并发症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6,23(6):3323-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