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教育实例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教育实例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教育实例分析

篇1

 

信息安全专业是在网络高速发展,安全事情日益增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由数学、计算机科学及技术和通信工程等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自2001年武汉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以来,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截至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了78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全部教学实践活动的环节中,应从基础理论教学着手,把提高工程实践应用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应用及设计开发应用作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文在对信息安全专业培养课程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切入到实验教学,结合以防火墙为例的网络防护技术,调查分析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1 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识、去体会。[4]在本专业的全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从基础理论着手,把提高工程实践应用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应用及设计开发应用作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1课程内容设计

 

鉴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交叉性综合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分为两类。即基础理论课程和核心理论课程。如表1。

 

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软硬件系统等相关应用,对于学生学习密码学、信息论等核心课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与深造。核心课程的设计是对本专业学习的综合提高,使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掌握本专业的顶层内容。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了学生可以适应信息安全领域、通信工程方面的相关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缓解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压力,规避行业风险。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4]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5]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例

 

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具体实验教学模式如图1。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2.1防火墙技术简介

 

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共同组成的,它存在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是能够实施网络访问控制的系统。防火墙的常用技术分为包过滤技术、服务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审计技术、信息加密技术。

 

2.2防火墙典型体系结构

 

防火墙体系结构通常分为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该文主要介绍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学生实验设备为联想网御Smart V系列防火墙,该产品集成防火墙、VPN、交换机功能于一身,满足学生学习应用要求。

 

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的最简单的形式为两个屏蔽路由器,每一个都连接到周边网。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内部网络之间,另一个位于周边网与外部网络(通常为Internet)之间。这样就在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带”。如图2所示。

 

2.3配置SMART-V防火墙

 

2.3.1分配任务

 

根据本班人数(32人),划分为16个实验小组,每两人一组,规划网络拓扑进行实验。实验拓扑如图3所示。

 

2.3.2实验过程

 

1) 置防火墙IP地址,保障主机A与B能正常通信。

 

2) 主机A对B主动实施TCP SYN Flood攻击。通过A主机实施攻击,实验小组了解到TCP SYN Flood攻击原理,并对TCP建立三次握手的协议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3) 每组成员共同架设防火墙。

 

4) 测试连通性分析参数。

 

主机A使用相同的方法对B实施TCP SYN FLOOD攻击,B仍可以保持相同的网速继续上网,说明防火墙阻挡了TCP SYN FLOOD攻击。最后撰写实验报告,教师给予小组成员评分。

 

2.3.3教师根据实验情况,总结实验。

 

本次实验共16组成员,其中10组成功完成了防火墙的配置与测试,2组没有配置成功,剩余4组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完成实验。具体实验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实验进行的结果,62.5%的同学合作完成SMART-V防火墙的配置与测试,巩固了TCP协议的相关知识,了解了TCP SYN Flood攻击的部分手段,对于网络攻防技术的掌握更加具体化。对于未能完成实验的同学根据老师的帮助下查找错误原因,解决问题。有些同学由于其他原因未能完成实验,也给教师更多启示,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验时间与内容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验,例如教师可以推荐联想网御N3000 IDS基本技术,学生自主完成配置操作,从中学习IDS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包括探测器、规则匹配、事件分析等),通过亲自体会与实验,能够进行N3000的基本配置及检测报表分析,并能从中理解IDS在网络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作用。该实验过程应印证了从基础配置到探索创新的三级实验模式,也是学生自主完成从基础—综合—创新的提高过程。

 

3 结束语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保证其可获性、完整性和机密性,还要保障网络传播设备的安全性和传送数据的可恢复性。实验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与目标。信息安全专业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作为学习与科研的重要基础环节。教师应提供更多对抗性实验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竞争意识,多环节使用鼓励加分机制,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过程。该文结合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实际教学案例,充分发挥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唤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互,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对于本专业今后的教学提供参照与帮助,成为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与补充。

 

篇2

1 网络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

在对我国网络领域的安全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来进行区别于实体空间的判断。当前,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范围通常会与实体的领土范围相结合。故要树立起明确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就必须先对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进行界定。我国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从形态上来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有形、无形以及其他三个部分。这里所提到的有形部分主要指的是我国网络领域的基础设施。而一个国家的网络领域基础设施应该是这个国家首先进行安全范围内维护的部分,其中的安全程度应该处于能够对在任何区域和任何形式下发出的网络攻击进行防范。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主要是通过世界各国之间所制定签署的国际协议而划分出的分配给某一个国家专属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相对来讲,网络领域中的无形部分在进行安全构建时对安全程度的要求也比较高,其中的安全职责范围应该处于能够对本国家以外任何国家所发起的网络恶意侵犯行为以及在网络中进行的违法活动进行有效打击和屏蔽,其所管辖的范围具体包括国家金融网络信息系统、国家通信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公民网络信息系统等。当然以上所提到的网络信息系统也都属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对国家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将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关乎于国民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关乎于网络空间的稳定。

2 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制度有待优化

根据最新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所颁布的有关信息安全发展的法律条例以及政府制度的文件有很多,其中包括《网络信息安全不同等级保护措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级别划分标准》、《国家安全法》、《互联网络商务信息密码安全保护条例》以及《互联网络信息电子签名法》等。虽然在这些法律条例以及政府文件中都对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的安全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发展方向,但从整体来看,大部分的条例内容都只是对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涉猎,这些涉猎内容较为分散,而且没有统一的有关整个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的概述和规划。在我国近期所颁布的《“十二五”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我国新兴产业战略性“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只是对网络信息的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简单的规划,规划内容并不够明确,而有关区域性的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战略更是没有及时提出。

2.2 威胁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构建的因素

对威胁因素的界定是一个国家安全观念的主要体现,而不同国家对于威胁因素的界定并不相同。每个国家对于威胁本国家安全的因素进行判断的标准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构建安全防范体系时的侧重点以及分配比例。而对于我国来讲,能够对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首先,是从经济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较晚,故使得我国整体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都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对于外界的违法入侵和信息盗窃行为的抵抗能力也较弱。而这样的局面不但会使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有时甚至会破坏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团结。与此同时我国在进行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构建的过程中,对网络黑客的攻击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也都比较落后,这样的状况经常会给不法分子创造窃取信息的机会。

2.1.2 其次,是我国政治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在当前世界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大环境下,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以及与其进行联盟的国家,经常会打着网络信息自由的幌子,来对我国的政治领域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和宣传,其中甚至包括散布虚假社会信息、反对我国当前执政党的合法性以及纵容反对我国政权等行为。

2.1.3 最后,是我国军事的视角分析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之间的军事抗争行为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的互联网络,在对国家国防进行构建的领域中,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作战领域,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将传统战场中的事物进行网络信息领域的融入,并对其中的实施进行相应的控制。当前,美国在这一方面已经制定出了比较完善的网络战役规则,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涉猎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据近期联合国载军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已经有45个国家建立起了网络信息战部队,相当于全球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

3 解决我国信息安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想要在网络空间安全的视角下来实现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现,就必须要对当前的网络领域安全界定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在构建过程中将会受到的威胁和阻碍进行详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得以优化。

我国在进行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应对信息安全的战略目标进行确立。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目标应包括三个方面:

(1)第一个方面是建立一个安全可操控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继而促进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能力。

(2)第二个方面时加强对我国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和防范。

(3)第三个方面是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借以维护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安全战略实现路径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首先,应对国家互联网络空间在进行安全设计时的内容加以重视。在将信息安全战略理论进行实现时,应组建起一只以我国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人员为中心的信息安全小组,并从国家政策以及我国当前网络安全中存在的设计漏洞的角度出发,进行新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构建。国家的信息安全构建部门还应建立起优化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管理体系。其次,应建立起完善的攻防兼备的计算机换联网信息安全体系。想要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的规划,就必须对网络空间的主动权进行掌控,并建立起可攻可守的安全防护体系。最后,应将我国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一个国家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是否完善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这个国家信息的安全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部门应充分借鉴外国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法律制度构建经验,并有效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制定,继而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在实现过程中能够受到现行的法律保护。

4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空间安全视角下的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都会起到十分钟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在进行计算机互联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美国的信息侵犯以及军事网络信息战部队的缺失都是影响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理论构建与实施的关键所在。故我国在实现信息安全战略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解决,继而确保我国信息安全制度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惠志斌.新安全观下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J].国际观察,2012,02(12):17-22.

[2]李洋洋,张静.我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2,05(21):22-27.

[3]民.网络安全观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构建[J].电子政务,2014,07(23):2-7.

[4]宁家骏.关于加强我国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11,10(09):27-33.

[5]方兴东,卢卫,胡怀亮等.网络强国能力指标体系与战略实现路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04(19):121-126.

篇3

1 施工重点和过程

交通安全设施要求便于工作人员的交通管理,保障安全,同时为驾驶员提供交通指示,进行隔离封闭并避免眩光。而不同的设施由于其功能不同,施工要求也不一样。主要探讨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和隔离栅几个部分的施工要点。

1.1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关键

该项设施使用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质量,同时交通安全设施使用的质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安全设施施工的时候,每一位施工人员都必须恪尽职守,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本文选择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的工程实施作为例子分析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第一,要确保隔离栅具有一定的强度。当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时候,强度很高的隔离栅能起到很好的将与公路设施修建无关的人和动物隔离开,防止其闯入施工的现场,发生一些不必要事故而遭受给单位和他人造成损失。第二,对防撞护栏要有科学且合理的设计。在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施工的时候,使用土基、立柱以及横梁的变形而建的波形防撞防护栏,对失控的车辆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利用它的阻挡而使车辆从偏离的方向行驶到正常方向中,这可以有效地减少高速公路上的事故和二次事故发生的数量,防撞护栏可以很有效地阻止交通事故的出现。第三,要精确地设置、设计标线和标志与。对于标志,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标志的基本的放样,保证里程的净高度和其位置都要达到规范中所要求的标准,而在标志施工的时候,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关注标志的加固实施工作、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基准面垂直的程度和平整的程度;标线在施工的时候,首先需要对标线在交通设施中所起的作用有明确的了解,在清楚的了解了标线作用之后,才可以保证标线的施工的准确性和非常好的质量,最终完成使车流分道行驶的渠化和导流的目的。

1.2 施工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深入了解过施工过程中的几个一些重要的内容后,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问题就会变得清楚明了,在这里面有几点比较重要:第一,关于安全设施中的隔离栅的一些问题。能够把高速公路和外界很好地隔离开来的隔离栅,它所处的位置应该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分界处,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在隔离栅地界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一些位置上的冲突和矛盾,在土建的单位确定了要使用的地界后,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之前先对地形做一些处理,把地面尽可能地修整的平整点。第二,有关交通设施中标志的问题。如果安全设施设置在立交区时就需要避开附近的电缆或者光缆,尽量做到不要损坏,否则会出现断电问题;基坑的排水功能要保持良好;当出现边坡的比例不协调时,需要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地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混凝土根基里的预埋地脚螺栓、基地法兰盘里的门架以及悬臂标志预埋件的位置都要保证其准确;另外,标志面板的设计以及施工都必须依照规范的规定严格地执行。第三,标线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施工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实际上,在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前期所做的所有准备和施工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这我们主要对标志、隔离栅和标线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在这些中,标线的设计达到要求且完成了设施的施工之后,经常会出现毛刺儿、旗袍及表面不平整等一些问题,因此在标线前期的制作时需要采用既科技又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

2 施工问题和质量的管理

建立一个完善且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体系有助于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达到标准,因此交通安全设施中每个环节的质量在间接地决定了这个工程总体质量的程度,所以在对这些设施所有的方面的流程了解及控制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些工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就这些问题提前做好几个较好的应急处理的方案,古语经常说“未雨绸缪”,把这句话真正地体现在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中,确保在质量方面提前控制,下面的论述中会针对一些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问题进行整理并做出补充,下面就整个的交通安全设施问题在关于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2.1 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问题

实际上,在上面已经就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施工为例,对整个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前面所说的问题属于总结性的分析,在下面会对一些重要的其他个别问题进行分析:第一,关于热熔性标线在厚度方面的不足。1.5~2.0mm之间是热熔标线厚度设计的常规标准,但是这个厚度是很容易使成本加大还会出现浪费的材料,并且经过两年或者三年的使用后,标线会变得不清晰而很难辨认出来,最后只能采取补画的措施,但是又会出现原来的标线很难清除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清理,从而使地面的平整度和反光度大不如从前。第二,对车道标志的识别以及它的功能。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很多的交通路段都会设置有车道识别标志,其目的为了进行车道的划分和实现交通秩序的规范化。车道标志的设立的确可以使那些遵守交通规则的有序车列的速度得到一定的加快,相反的也会让那些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为了抢道而互不相让,因而会经常发生交通堵塞和混乱的状况,就像高速路上的客货车一样,经常出现抢道的现象,因此需要在多车道里专门设置或标志出货车道或客车道,这样能够起到很好地规范客货车秩序、杜绝随意换道或抢道的作用,有效改善车辆的运营情况。

2.2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的质量管理

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的控制管理、质量的管理、设计的变更和在现场签证等,本文会重点来分析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管理问题,在前面已经提到安全设施的质量对于它使用的安全性和流畅性非常的重要,在此就如何加强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管理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做好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因为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好与坏,因此购入原材料之前,应该对进货生产厂家的原材料质量进行鉴别并与其沟通一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合格,在供货的过程中也要不定期的对原材料的质量及制作的程序进行检查,保证生产出的原材料产品符合要求的标准,如果没有在施工之前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最终就会延长施工的工期,造成不能按时完工。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问题。其次,提高交通工程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施工的技术水平,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改善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交通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确保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迫切需要对从事此类工作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继续深造。最后,加强对施工流程的监督和控制。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对工程的施工顺序有很严格的要求,对工程的监督和控制很有必要,因为如果工程的某一个环节或者工序出现错误,那么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但会延误整个工程的进度而且会增大施工的难度,严重的也会使整个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

3 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技术趋于成熟,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完成施工工程还要求解决好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难题,节约施工的成本,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缩短工程要求完工的时间,还有对如何在工程施工的设计中更好体现节约环保和人性化节将成为交通从业人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篇4

一、高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包括环境)。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发生接触(交叉),能量发生意外转移时,事故就会发生。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多数情况下,往往由于组织管理不善,使所属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意识,相关的仪器设备缺少安全保护设施,由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互为因果,仪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会促使仪器设备出现不安全状态。因此,为有效防范高校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分析高校信息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件链,以此揭示事故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

(一)高校信息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事件链分析

由于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偶然性很大。运用轨迹交叉理论综合分析各高校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由此可归纳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事件链的主要表现:

1.受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影响,所属人员存在心理缺陷或心理不健康现象;

2.组织对所属人员的教育不够,规章制度不明确,致使所属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3.平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面对诱惑把握不住自己的立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4.违反保密规定进行操作,心存侥幸心理,思想麻痹大意;

5.私自传播资料。

(二)高校信息安全事故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事件链分析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客观分析各高校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由此可总结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件链主要表现:

1.信息存储设备设计上存在安全隐患,包括存储环境及存储介质;

2.安全产品落后,升级不及时;

3.设备更新速度慢、设备老化、维修保养不当等导致设备的保密性能降低;

4.使用管理上的不当导致设备安全性能下降;

5.工作场所保密性差,如人员往来频繁、无物理隔绝措施、无屏蔽装置等。

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交叉时,便会发生异常现象,即事故苗头。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事故控制措施、操作者没有及时发现处理,信息安全事故就会发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高校信息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如果所属人员遵章守纪,设备在安全状态下正常运行,工作环境保密性能良好,管理措施科学有效,那么,信息安全事故就不会发生。反之,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以及管理不到位都会成为引起信息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交叉时,便会出现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事故预警机制和事故控制措施对于预防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技术措施能有效地“砍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事件链的交叉关系,阻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4.工作场所的安全系数也是影响信息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的对策

预防高校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两事件链在时空上的交叉现象。

(一)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1.严格相关人员选拔条件。对接触和处理敏感信息的人员,选拔时要严把政审观,确保所录用的人员政治思想觉悟高,心理健康向上,力求从源头上杜绝事故苗头。

2.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定期对所属人员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并形成制度,由此引导所属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避免因利益驱使而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

3.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安全的等级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实用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信息安全管理各方面加以规范,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并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所属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制订事故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止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4.培育校园安全文化。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安全文化的活动,加强信息安全知识与意识的教育,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关心信息安全、维护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一种可以改变所属人员安全工作态度和方式的安全文化。

(二)改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确保物的安全状态

1.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加密处理。对计算机安装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对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保密注册,使没有经过注册的移动存储介质无法在安装了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而没有安装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的计算机也无法识别经过注册的移动存储介质,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的随意流通。

2.集中采购信息处理设备,及时升级网络安全产品。由于我国缺少自主研发的安全技术设备和产品,在技术源头上受制于人,故应在加强自主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严把采购质量关,对安全产品及时升级、随时更新②。

3.合理设置工作场所环境。对诸如办公楼、科研楼等重要工作场所,应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对资料室、档案馆、会议室、学术报告厅等场所应安装屏蔽装置,防止信息被盗取。

三、结语

通过运用轨迹交叉理论,对高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机理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当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轨迹交叉时,便会出现安全事故异常现象,如果此时没有有效的预警机制和事故控制措施,信息安全事故在所难免。所以,为避免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要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出现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生,尤其是两者在时空上的交叉。

篇5

Keywords: overpass entrances; Safety; Plus, slowing down the driveway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的交通事故,多数是发生在主线出入口附近,而其中的部分事故原因,是由于驾驶员未能及时调整车速,造成车辆进入匝道时速度过快、或驶入主线时速度过慢,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根据高速公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为最大限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立交安全性评价时,有必要对极限状态下,满足车辆行驶安全的最短加减速长度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在减速车道上设置减速带等设施强制车辆减速,在加速车道上设置隔离设施要求车辆充分加速后方可汇入主线。

1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出口减速长度计算

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出口减速长度计算,就是要计算出在极限状态下,为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需强制驾驶员进行减速的最短减速路段长度。根据牛顿力学原理,车辆的减速长度可按式(3)计算:

(3)

式中:S——车辆的减速长度(m);

V0——车辆减速前的初速度(m/s);

Va——车辆到达分流鼻处时的末速度(m/s);

a——车辆的制动加速度(m/s²)。

(1)车辆减速前的初速度: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驶出高速公路的车辆,其实际运行速度不会大于路段的限制行车速度,根据正常情况高速公路主线的设计速度及限速情况,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2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10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9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其外侧行车道限速不会高于80km/h。

(2)车辆到达分流鼻处时的末速度:参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相关设计文献,一般情况下,在匝道与主线分流鼻处的车辆,其实际行驶速度不大于主线设计速度的60%时,基本能保证运行安全。

(3)车辆的制动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制动加速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发动机降挡时产生的制动加速度a1,另一部分是驾驶员踩踏制动器时产生的制动加速度a2。实际状态下可不必对a1、a2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只要保证制动过程的舒适性即可。我国的路线设计规范中涉及到的制动加速度取值一般为2~3m/s²,本文主要参考《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几何设计·休息设施》中的相关论述,对设计速度120km/h的高速公路主线出口总制动加速度最大值取为2.4m/s²,对主线设计速度100km/h时取2.2m/s²,对主线设计速度80km/h时取2.0m/s²。

(4)根据以上论述,采用式(3)可计算得出下表:

根据以上计算结论,无论实际设置的减速车道长度有多长,为确保高速公路出口车辆能安全地驶入匝道,必须保证在出口处有足够的减速长度。因此互通立交选型阶段,对出口的减速车道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长度前提下,还应结合道路的性质、功能、交通组成情况、同区域已通车道路的事故统计情况,在强制减速长度范围内设置减速带等相关强制减速措施,确保不按规定在全减速车道长度范围内进行减速的车辆,也能安全地驶入转向匝道。

2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入口加速长度计算

满足行驶安全性的入口加速长度计算,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车辆所需要经过的最短加速长度,避免未充分加速的车辆过快驶入主线,引发交通事故。车辆的加速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S——车辆的加速长度(m);

V0——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m/s);

Va——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m/s);

a——车辆的加速度(m/s²)。

(1)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初速度,受不同匝道型式的影响:对于环圈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50km/h;对于一般立交的定向半定向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60km/h;对于枢纽立交的定向半定向匝道,车辆到达合流鼻时的速度一般大于70km/h。

(2)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车辆汇入主线时的末速度,主要由主线上外侧车道直行车流的速度决定,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20km/h,以90km/h以上的速度汇入主线能保证运行安全;当主线设计速度为100km/h,其安全汇流车速为80km/h;当主线设计速度为80km/h,其安全汇流车速为80km/h。

(3)车辆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的加速度受车辆的有效输出马力、空气阻力、道路的摩阻系数等因素影响。在实际加速过程计算时,可参考减速时的制动加速度取值,即保证加速过程的舒适性即可。参考《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车辆加速时其平均加速度一般为0.8~1.2 m/s²,因此本文对于合流鼻车速为5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1.2 m/s²,对合流鼻车速为6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1.0 m/s²,对合流鼻车速为70km/h的车辆平均加速度取0.8 m/s²。

(4)根据以上论述,采用式(4)可计算得出下表:

因此,为保证汇流车辆有足够的速度汇入主线,应确保不同匝道驶入主线的车辆在表中的强制加速长度中充分加速。因此互通立交选型阶段,对入口加速车道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车道长度前提下,还应在强制加速长度范围内设置相关的交通工程设施,提醒驾驶员充分加速后方可汇入主线。同时,由于加速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不同驾驶习惯的驾驶员对加速度的取值也各不相同,因此强制加速长度范围内所采用的交通工程设施,可不如强制减速般严格,主要通过标志、标线等设施提醒驾驶员勿过早汇入主线。

3 结语

本文所选的研究对象只是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安全性的其中两个因素之一,相应的辅助车道、集散车道等的安全设计措施有待进一步探讨,更加正确全面的结论还有待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篇6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连接的枢纽和控制出入的重要交通设施,在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代了平面交叉口的信号管理,基本消除平面路口的冲突点,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然而要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完成各方面的交通转换,就加剧了其运行方向的复杂性;同时互通式立交的技术指标往往较低,当几个低限指标组合不当时,所构成的运行条件更为复杂。这些复杂因素导致互通式立交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基于此,提高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互通式立交评价准则较多,不同的指标对其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层次分析法是处理这类综合评价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安全性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等原则,从匝道形式、线形及横断面组成、变速车道种类及长度、视距等方面对互通式立交进行安全性评价,建立层次结构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1]。

1.1匝道形式

匝道的基本形式分为右转和左转。其中右转匝道通常采用直接右出的连接方式。在受地形地物的限制时,也采用左出右进的或左出左进的形式,但对行车安全极为不利,应尽量避免。左转匝道形式较多,常用直接式、半直接式和环道,在确定其类型时应考虑其行车安全性。

1.2匝道线形

在影响立交安全的因素中,线形的设计是关键。匝道各组成部分的行车状态不同,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类型也不相同。根据汽车在匝道上的行驶特性,其分流前、后均为变速行驶状态。图1是其速度变化示意图。其中a表示v1―v2为减加速行驶过程,满足这种行驶状态的匝道平面线形比较理想的是在v1―v2区段设置非对称曲率变化率连续的平面线形,比较接近的平面线形是在v1―v2区段采用单曲线、凸形曲线、卵形曲线等。b表示v1―v2为常见的匀速或减速行驶过程,当匝道平面线形在反向曲线或同向曲线之间是由直线或曲线连接时就能满足这种行驶状态。当匝道纵坡为陡坡且上坡时,曲线间也可以采用较长的直线。c表示v1―v2为加减速行驶过程,由于汽车在匝道上过早加速,容易在入口附近造成减速不及而引起交通事故,应尽量避免在反向曲线或同向曲线之间用长直线或大半径平曲线连接。

图1 匝道中汽车行驶速度变化示意图

1.3匝道横断面组成

匝道横断面组成有3种形式。单向单车道是匝道中最常用的。在困难条件下,采用单向双车道横断面形式,应设置简易分隔设施或施划双黄线。对向分离双车道设置了中间分隔带,保证双向行驶车辆安全。

1.4变速车道种类

变速车道有平行式和直接式,这两种方式各分为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2]。一般情况下,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当主线交通量很小,所需加速车道很短时,可采用直接式。当主线用较小的尖锐曲线时,应用平行式变速车道。

1.5变速车道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减)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之和。变速车道的选用,除了应符合规范规定的最小长度之外,还应该结合正线和匝道的计算,以行车速度、交通量以及大型车所占的比例对其长度进行验算,按实际情况确定其合理长度。

1.6视距

视距问题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8%~10%的交通事故与视距不足有关[3],并且在视距不足段事故率远高于其他路段。经太旧高速公路立交调查,视距与交通事故率的关系见表1。

2层次单排序

2.1构造判断矩阵

对准则层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如表2所示。

2.2计算各层次上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和方根法,可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从而判别出影响度较大的因素。利用下式计算相对权重值:

2.3计算一致性指标

为保证权重合理,通常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观察其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应修改判断矩阵,直到满足一致性要求为止。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 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R为常数,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数据见表4。

当I

3评价结果计算

依据指标值本身并不能做出评价,特别是在一个包含多项评价指标的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取值范围各不相同。为了得到一个恰当的综合评价结果,需要将各项指标值化为取值范围相同的指数。本评价系统选择的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需对每个指标都进行分级,共分为5级,最优的为一级,次优的为二级,以此类推。每级对应一定的指标值范围和一定的指数范围,图2中的指数分级值构成了各级的范围上下界[5]。

图2 指标分级值和指数分级值

通过调查获得某一立交设计的各项指标值以后,依据各项指标的分级标定,将指标值换算为相应指数,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得到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5)

其中: 为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用前述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指数值。

可以用U值对照表5来确定互通立交设计的安全性水平。

改善

4结语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互通式立交设计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依据各个指标的分级标定,将指标值换算为相应的指数值,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得到了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并将评价结果分5个等级来反映不同的立交设计方面安全性水平,以期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互通式立交安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陆化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交叉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7

食品安全是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人们关注度比较高的现实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针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结合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对监管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增强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证食品安全。

(一)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措施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组成,其中食更是人们生存的根本,食品可以为人们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进而为开展工作与活动提供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紧密关系,是有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国对保证食品安全工作尤为重视,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时候,必须将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件。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食品行业是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比较大,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发展情况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造成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能够对食品行业的生产及经营方式进行规范,构建有序的市场秩序,保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命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安全物质基础,对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食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由各级政府实施的,工作成效如何将会直接反映出政府的工作能力,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很容易引起人们对政府的不满、造成恐慌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保证食品安全性,政府能够获取民众的充分信任,有效地减少了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社会管理视角下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尤为重视,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对这个问题进行约束和规定,同时也成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但是从当前的安全食品监管情况来看,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行使公权力和行使私权利两个方式来进行的,其中行使公权力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威慑力,但是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还会增加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并不理想。

(二)监管责任划分不清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食品的原料供应、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监管工作,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测与管理。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经常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现象,不同部门的监管权利和监管责任不够明确,造成监管漏洞或者监管重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混乱。同时,不同职能部门又各自为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不能有效配合,甚至还相互推卸责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社会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策略

(一)健全监管体制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无法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监督和控制,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从不同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考虑,建立一套综合的、多元化的监管体系。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对食品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对违法经营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其次,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使人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去。

(二)明确监管责任

篇8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对新鲜事物有着较重的好奇心,在自身物品保管方面粗心大意,时常存有侥幸心理,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低[1]。所以在教学中对安全教育进行有效落实,可以让学生对不安全因素所具备的危险性产生深刻认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危害形成的原因,注重对各安全事项的详细了解;懂得怎样对危害进行预防,并积极地进行宣传;懂得自我保护与求助的方法,显著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推动安全知识的社会普及

每个家庭都会在子女身上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呵护,而家庭又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所以对安全教学的开展,可以由学校向着家庭以及社会进行拓展,进而使社会安全意识以及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只有学校对安全教育进行充分落实,才能够通过学生教育带动家庭,进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三)构建安全防范队伍

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可以让学生对安全防范工作所具备的重要性进行深刻认识,从而为我国的安全防范事业培养有用人才。在良好的安全教育下成长,学生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支持、参与安全防范事业的人,以促进我国安全防范事业的良好发展。

(四)满足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进行转变,因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而目前是否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成为对人才进行评定的重要标准。安全教育地开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并且可以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创建良好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稳定、可靠、有序的条件保障。

二、初三物理教学中的用电安全教育策略分析

(一)对教学原理的确切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更应该让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原理进行确切掌握,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2]。例如:每个人都知道,在有人触电后需要利用塑料或者是木头实施救助,而不能直接接触触电的人,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电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能源,没有了电简直不知道要怎样生活。虽然电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如果不依照相应的规范、要求操作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例如:在《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一章中,对怎样用电才安全进行讲解时,让学生知道在人体内流通的电流大于30mA时,人体会感受到剧痛,甚至出现神经麻痹、呼吸困难的状况,会危及到人的生命;而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100mA时,只需要十分短的时间,就能够让人出现窒息、心跳停止的状况。此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不能接触低压带电体,同时不可以接近高压带电体,不要用手与各种带电体的裸露处进行接触,不可以用带水的手接触电器的开关,不能在电线上晾晒衣服,不可以利用湿的抹布擦拭处于工作状况的电器。

(二)注重对实例的有效应用

篇9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资源

安全意识是逐渐培养形成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接收能力好,是形成良好安全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在学科教材中,对涵盖的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还要适时进行渗透。尤其从现实生活中出发,针对学生感兴趣且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林格认为学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能认识到生命现象的现实感,为此要特别重视生命教育。学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设立了安全教育课程,这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定义、意义及其价值。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利用了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来唤起并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时刻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学生才能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有关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习《热空气》一课,出示一个自制的热气球,当点燃中间的酒精棉后,热气球飞起来。看到这种现象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热气球为什么会飞?”“是什么力量让它飞起来的?”“它能飞多高?”学生们情绪高昂,这个时候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展示,氢气爆炸的照片或者视频,出其不意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到安全的范畴上,然后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不能够正确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观察、讨论,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提问,这样长期坚持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对于尚未懂事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要保护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险境逃生技能,而这些技能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课程资源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避灾避险意识。在交通、食品、防火、防水、用电安全等方面提高学生避灾避险的本领。如在地震安全防护方面,学校利用《地球的运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等学习活动播放实例录像――汶川大地震,他们利用这场由地球的运动引发的灾难对学生进行避灾避险的教育。学生在这种重现实例的强烈冲击下不仅能见证爱的伟大,而且还能体会到生与死的距离有如此之近。在这场灾难中,学生通过观看地震中自救与救助他人的场面了解灾难与死亡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并认识到掌握避灾避险的本领的重要。在灾难面前,生命在避险的教育下才得以延续。

四、利用教学中的事件,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篇10

一、创设良好环境

小学学校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方面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促进学生的安全得到保障。首先,教师要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学校大部分的用品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不安全因素,尽量改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设置标记贴在显眼处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时刻注意安全。其次,教师要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比较敏感于教师的言行举止,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不安全感,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一个拥抱、微笑、身体接触等等,给学生一些情绪上的安全经验。

二、建立安全规章制度

小学学校要完善学校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建立户外活动组织安全制度、课间操安全管理制度、用药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上下学安全制度、坐校车安全制度等,要明确教师安全职责,监护的措施,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此外,还要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为安全做好保障。

三、加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不仅要获得家长的配合支持,建立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环境,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告知学生需要配合的事项。此外,学校要结合安全教育主题,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有计划地向家长和学生宣传交通规则、用火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等。

四、结合案例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针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很多血的教训,生命的代价,教师可以讲述给学生听,利用它们的真实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汶川大地震实例、溺水案例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总之,小学学校的安全教育,要从环境、规章制度、学生教育、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出发,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篇11

2.1提高领导重视第一,应当加强对于安全的考核。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来说,需要通过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对领导者进行督促,从而使其真正的能够从意识上将年中考核作为单位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能够进一步的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并建立起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重视新员工安全教训培训工作、以及能够及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训任务的领导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新员工培训工作不足的则适当的予以处罚。第二,也应当对领导进行适当的培训。这首先需要电力行业对企业中的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教育相关的培训,并使其能够在培训的过程中学习到我国目前更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最新的安全知识、安全政策。其次,作为电力企业来说也应当经常的组织领导干部集中的进行安全理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以深入事故现场的方式进一步的使企业干部能够加深安全生产的印象,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使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从而能够进一步使这部分领导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

2.2增强内容的针对性第一,需要加强企业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就需要保证能够使员工更为深入的对电力企业日常生产以及经营的相关基本业务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在熟练掌握企业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则应当对新员工开展三级教育,即:一是国家以及地方安全电力企业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是工地施工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特点的教育;三是本工种的专业安全生产教育。通过上述三级教育的开展,则能够较好的使新员工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工作活动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进而能够时时刻刻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注重。最后,也需要经常性的为员工开展岗位技能的专业培训,从而以这种方式使新员工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安全意识都能够符合我们的要求,并使其标准化作业水平以及实际的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提升。第二,在对新员工开展教育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了企业老员工的安全教育。首先,需要能够对企业的老员工开展新型施工设备的技能培训,从而能够使其更为熟练的掌握这部分新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原理。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老员工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如新的安全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等等,从而使这部分老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并能够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带动新员工开展工作。

2.3创新教育方法对于企业安全教育的方式来说具有很多种,比如讨论法、灌输法等等,而对于各种方法来说其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为了能够使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得到提升,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其中,较为创新的方法有:第一,榜样教育法。对于榜样来说,其对于员工的教育以及示范来说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则应当能够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以良好的行为示范以及高素质等等使企业施工人员的工作信心以及力量能够得到提升。而这就需要领导者真正的成为模范执行者,即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保证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能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真正的为员工做出榜样。其次,作为领导者来说也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时刻的为员工灌输安全施工的理念,从而在行为以及知识上使员工能够受到更大的影响。第二,事故案例教育。对于事故案例来说,其则分为正面以及反面的案例。而在企业教育的过程中,反面的案例则往往能够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首先,其能够对新员工带来较大的警示,通过记录的方式还原事故发生的悲惨场面,则能够为员工带来极强的冲击以及震撼,从而使员工在实例面前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其次,则能够起到一个惩前毖后的作用,通过反面事故的讲解来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出现。而在企业讲授案例的过程中,也可以开展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建立专门的事故档案以及收集同行业的事故资料等等,并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向员工细致的分析事故处罚结果,从而使员工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安全事故同人身安全、经济收入等等所存在的密切联系。另外,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案例教育时也可以适当的加以情感引导,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新员工的印象,进而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

2.4加强队伍建设要想开展好安全教育工作,一个好的队伍是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企业应当首先加强现有领导者现代安全管理技术以及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以及考核,并通过适当的制度规范其行为准则以及执法手段,从而保证其能够以良好的带头作用来执行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其次,也需要尽可能多的吸收安全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技术人员来到安监队伍中去,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将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促进施工人员的安全理论方面的学习。最后,企业也可以适当的邀请外界的优秀学者以及专家。对于企业而言,其需要具有丰富安全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来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使其能够更好的深入到培训工作中去。

2.5加大教育投入电力企业应当专门的设立安全技术培训的专项资金,并将其纳入生产成本,实行专款专用。一要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能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二要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室(会议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加强各类培训基地的建设,以保证正规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篇12

一、儿童安全教育隐患及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一)儿童安全隐患的界定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与学校是安全隐患常发的两个地点,这种潜在性的危机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如夏季溺水、交通事故、动物咬伤、拐卖诱骗、触电坠楼、烫伤误食等,都是近年来频发的儿童安全隐患事件。这些意外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儿童本身及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儿童生活在成长特定的环境中,对很多外在事物只能适应和习惯,无力对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环境做任何改变,这也是儿童安全隐患一直都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原因。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维下形成的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系统性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对教育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安全教育是针对突发性恶性事件所作出的一系列的应急反应,及为避免自我财产受到侵害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儿童是安全教育意识稍薄弱的环节,小朋友对突发性的恶性事件无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出于小朋友的好奇心,如夏天是儿童溺水的高峰季节,即使每年媒体都会报道这样的案例,提醒每一位小朋友远离河水,但总会有一些好奇心非常重的儿童去游泳或逮鱼,从而发生人们不想看到的意外性事件,安全隐患一直被关注。

二、为何要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一)儿童的特点

从年龄上划分,儿童阶段是周岁满6-12岁的孩子,该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个人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一些事情无自身的判断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总喜欢去尝试或挑战,而这种挑战可能超出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突发性事件无抵御和应对能力,一些临时发生的事故超出了儿童常识范围,在危机环境下很难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致使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

安全教育的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认知过程及行为动作,结合外在可能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加强儿童对周边环境可能存在危险的认识,对具有预测性的恶性事件尽可能避免,强化每一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率的发生,让每一位儿童懂得生命的不易,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安全隐患是在校内外都可能发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改善儿童的安全态度,培养孩子对恶性事故发生的应对和抵御能力。

(三)儿童安全内容要求

儿童安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通安全。每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这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很多人都“争分夺秒”,处于置交通安全教育于不顾的状态。②消防安全。相信成年人对消防知识的认知都非常少,而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加强消防知识和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全隐患非常重要的途径。③食品安全。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是提醒儿童不吃有异味、过期、发霉的食品。④溺水触电。夏天儿童玩水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插座位置较低,儿童操作各种电器易产生触电现象,这两项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这两点也是学校教师强调的重点。⑤游戏安全,即在学校课间游戏中可能产生的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虽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儿童安全隐患及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现状

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各项关于儿童隐患的事件频繁发生,也将儿童安全隐患的问题推到社会关注的热点上。就目前看,我国儿童安全隐患发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界的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游戏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二是针对儿童作出的刑事犯罪性案件,如拐卖儿童、害等。相对于前者,后者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很大,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关注儿童安全隐患问题,实际是关注祖国发展的未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儿童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儿童安全意识淡薄

儿童好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所有新鲜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都极为有兴趣,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即使年长的儿童认识到其事件可能存在危险性,但对危险系数不清晰,总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危险就这样一步步向孩子们靠近。当事故突然发生时,儿童应对事件的能力非常弱,往往刚认识到其危险性就被当头一棒,面对危险不知道躲闪,这些都是儿童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篇13

3、关于和父母走失了怎么办可以经常考考孩子,让她记住父母的姓名、手机号、和详细的家庭地址等等。

4、关于用电、烫伤等等一要经常在生活中通过碰到的实例让孩子有深刻的印象。

5、考虑到孩子已经满3岁了,决定在今年夏天让她初步开始学习游泳,这也是自我保护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