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辅导员网络学习

篇1

(一)积极影响

1.网游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许多游戏讲究合作,比如说魔兽世界,里面有60人的团队一起刷一个BOSS(大怪),大家必须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任务。重视合作精神和配合技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网游的平等和公平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平等,但网游中的世界却是平等和公平的,对于每一个人,游戏中的规则都是相同的,玩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成为的角色,不受条件的限制,不必担心别人的眼光,这个时候不仅心理上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激发现实中难以实现的道德情感,于是,他们在网游的虚拟社会中寻求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

3.网游规则的遵守利于大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则。据有关调查发现,游戏中的规则玩家基本上都会遵循社会道德。因为游戏有很严格的规章,而且大家会很严格地执行,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下,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觉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规则。

(二)消极影响

1.行为方面的不良影响。不少大学生沉溺于网游,对网游的依赖就像吸食鸦片一样,一接触网游便异常亢奋,整天沉溺于虚拟世界中,荒废学业,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阻碍了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

2.学业方面的不良影响。统计显示:有近86%的学生因过度迷恋网游而导致学习下降,有1/3的学生因无节制地上网致使成绩挂红灯而重修,有3.6%的学生因过度沉迷上瘾最终荒废学业,勒令退学。由此可见,网游对大学生学业影响尤为严重。

3.身体方面的不良影响。长期网游的学生通常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孤僻,长时间面对电脑,不注意劳逸结合,甚至通宵达旦,容易引起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身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4.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消极影响

(1)网游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由于我国的网游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多数还是引进韩国、日本及欧美的网游,游戏中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会与中国固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出现冲突,而且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完善的地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时期,他们面对着多元价值取向的冲突和激荡,难以正确地抉择,这时玩网络游戏容易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2)网游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和独立性。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慑于道德自律手段,道德意识相对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而在网络空间,外在的约束机制已经减弱,甚至有时不起任何作用。有调查显示,10.77%的学生认为具有暴力情节的游戏很好玩,并没有什么不好,这说明网游中大量的暴力情节会逐渐淡化大学生的是非标准。

(3)迷恋网游导致大学生自杀和犯罪。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刘华山教授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指出,迷恋网游可能诱发大学生自杀。长期沉溺于网络可以导致自我人格力量的发育不良或蜕变,引发犯罪和其他暴力行为。

二、大学生纷纷网游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

1.学校原因。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是高校硬件设施越发先进,可是管理却未能及时到位,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等方面有漏洞,对于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行为查处力度不够,不少工作由学生会出面,往往效果较差,给学生上夜网提供了便利。

2.家庭原因。由于目前高校生源多数还是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甚至城市学生的父母也有过多欠缺,在科技发达加速度过快的今天,家庭方面不能给予较好的指导。另外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或管教过严,会刺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自己做主,但这种独立的愿望又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造成孩子为所欲为,不能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刺激。

3.网络环境原因。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当今社会,在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他们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专门针对高校特点大搞活动吸引大学生光顾,好社会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对廉价的游戏成本。

(二)个人诸多因素和网游的特征

大学生远离亲人,面对着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周围亲人朋友的远离,环境文化的差别,心理的断乳,使得刚入校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往往有一种迷茫感。而网游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社会化全球化、多媒体化、超乎现实又最逼近现实,即虚拟化、平等化、自由化、超越时空化。以上网游的特征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从众心、好胜心、自尊心及孤独感、失控感、挫折感、迷茫感等,促使玩网络游戏的现象在大学生中泛滥。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游成瘾中的任务

(一)首先,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对网络学习和了解,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如果辅导员自身都没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触网”的体验的话,我们将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彻底地解决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也很难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与时俱进,深入了解信息社会学生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尽快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充分了解网游,便于因材施教,做到趋利避害,更多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不仅关心网游者,更要注意有网游趋势的学生的转化。

(二)其次,要搞好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培训。习惯和嗜好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因此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做好大学生的入学辅导,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进行校风、学风教育,强调学校规章制度,以学风促考风;作为辅导员,要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手段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大学学习与高中方法的区别,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安排学习与休闲的时间,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搞好班级网络建设,建立班级学生电子档案,因材施教。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辅导员就可以随时从计算机调出任何同学的档案了解状况,从而使辅导员可以对每一位同学的基本状况了如指掌。同学们在辅导员本人面前难以敞开心扉,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家则可平等交流,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同学们都可以在辅导员网页的留言板上进行交流,在这种相对独立自由的条件下,甚至匿名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愿;辅导员也可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给予答复,从而实现师生不见面的感情交流。

(四)开展班级电子竞技活动,提高网游者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国家都有专门的电子竞技比赛,电视上也有专门的解说,那么当然可以将电子游戏纳入班级文化活动,不要一味地禁止,而要正确地面对网络游戏的存在,使学生具有归属感、成就感。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网络创业,成为网络创业人才。

(五)辅导员应该多了解网游学生的近况,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慎独意识。

(六)加强宿舍管理。对于宿舍电脑的管理,要以宿舍为单位,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同学间相互监督,辅导员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引导宿舍电脑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寝室间的学生差异,也可采取把玩游戏的学生分开,把他们调到学习氛围好的寝室中,良好的寝室氛围会有助于他们的改变。

(七)加强班级纪律建设。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旷课、逃课、晚归、夜不归宿等现象加大查处力度,尤其夜不归宿更是严惩不贷。

结论

网游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相信,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建设和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网络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健康、文明。这不仅仅对当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健康成长有益,更对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杨丹.大学生上网问题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8)28.

篇2

95后成长于网络信息爆炸的r代,物质的富足、信息的多元使得他们形成了自身群体独有的一些性格心理和言语行为。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承载量大、方便获取等特点,使得成长于此环境中的一代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他们勇于尝试,思维活跃。网络能够将最前沿的信息以快的速度传送给他们。因此,95后时时刻刻都在获取大量的新鲜事物和资讯。这使得他们乐于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创新意识较强。网络使得他们处于时时更新、变化的环境中,他们喜欢刺激和新奇,厌倦枯燥无味、四平八稳。

第二,他们追求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只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以QQ、微信、微博、ems为载体的交流平台成为95后学生沟通交友的主要手段。这些网络交流平台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出现社交技能异化。他们突出自我,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团体合作意识较差。

第三,他们在言语行为上网络化。大众媒体通过网络酷炫的视觉冲击和强大的感染力来吸引人们接受其传播的信息。95后的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在网络媒体的轰炸下,极度认同网络催生出的自由随意、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风格,并且追随效仿。各种思想、观念、看法都混杂在信息中传播给他们,致使95后不加以辨别就进行机械式的模仿。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来源多元化,引导难度增加

大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理性判断能力较为缺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获取新鲜信息。因此容易造成对外界信息的被动接受,缺乏辨别能力和自身思考空间。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具有不良影响。纷繁杂乱的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媒体渠道传播给大学生,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使得辅导员难以把控和引导。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三观的引导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网络使得信息的来源多元化,校园内信息不再只是辅导员专有,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随意散布,并且是一种平等的互动。而要想对这些分散杂乱的信息源进行管理则困难重重。高校辅导员难以对所有的信息来源进行把控,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的信息就会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在网络背景下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会增加辅导员引导的难度。

(二)社交模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主要是“教授与学习”的模式。即辅导员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或者以下公文和指令等纸质文件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的模式中,高校辅导员具有权威性。学生对于单方面的灌输大多只是被动的接受。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QQ、微信等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受到学生们的推崇。网络社交模式普遍为学生们所接受。

出于学生社交模式的转变,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应有所革新。通过网络建立现实和虚拟、线上与线下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圈子。它拓宽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和层次,同时也将辅导员置于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的权威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社交模式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日常思想者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辅导员要尝试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这对高校辅导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三)交流方式多层化,工作技能要求提升

在网络背景下,学生已经完全适应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沟通。但是部分辅导员还没有形成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工作的意识。且大多数辅导员的网络知识水平不如学生。甚至有些辅导员对网络新兴媒体不关注、不学习,这就造成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壑。

网络使得人们的交流方式多样化、层次化,但是辅导员的网络交流技能较学生处于落后状态,就会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对网络交流平台的不熟悉会导致对学生日常的思想状态、想法不了解,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理想。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技能要求提升,既是对高校辅导员的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机遇。

三、网络背景下辅导员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运用网络的能力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将网络应用于自我的工作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一方面利用网络向学生传递信息,另一方面以网络为平台与学生互动。这就需要加强辅导员对网络的熟知和运用程度。

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根据实情的变化及时更新自我的学生管理模式。如今的学生以惯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去学习网络知识,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学习学生所惯用的QQ、微信等交流平台的使用方法、学习网络心理、网络道德、网络法律等知识来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工作技能。除此之外,在运用网络进行学生管理时,如遇到难点,应勇于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二)利用网络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篇3

我国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由来已久,最初是以政治辅导员的形式建立的,教育部在1952年10月28日的《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提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高校辅导员制度,可以明显看出辅导员制度是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由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全方位的学生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承担者。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兴起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服务者和管理者,与社会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网络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业观念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发挥全方位的学生教育职能。

1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1 基础角色定位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制度最初是以政治辅导员制度建立的,肩负着高校思想政治辅导教育的重大职责,这是高校辅导员最初也是最基础的职能定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首先是党的思想方针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然后是党思想政治理念的宣传者,以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发展为目标,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不仅仅停留在政治观念、学习风气上,而是深入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指导等,是与学生接触最全面、最深入的管理教育者。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不是以简单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的方式进行,而是结合具体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涉及到复杂的学生管理事务,具有明显的“事务性”。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具备成熟的思想政治理念和教育理念,并能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在与学生的工作接触和日常交流中时刻发挥着思想导师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1.2新时代的拓展角色定位

(1)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型管理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始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向学生服务者转变,从单纯的教育管理者走向集管理、教育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者。这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以为学生提供服务与帮助为目标,同时要改变传统的领导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以朋友式的平等交流开展工作,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人性化地完成学生服务工作。

(2)专业化的学生管理者。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于2006年提出的,教育部指出,信息时代下社会价值观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对传统思想观念和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冲击,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应对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不再仅仅是一名学生工作的服务管理者,还要成为一名有所长的专业学者,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实践工作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指导实践活动更好地开展,同时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理论体系,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展理论的良好循环。

(3)全方位的学生教育者。网络媒体视野下,开放的网络环境衍生出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主张,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这种影响是实时发生并且广泛存在的。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再次延伸,成为学生成长各个环节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影响范围深入到学习、生活、娱乐等所有过程,全方位实现辅导员的育人职能。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中,辅导员开始深入学生群体,下课堂、下寝室、下操场的“三下”制度将辅导员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共同生活学习的伙伴,既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也方便辅导员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工作的开展有了依据和支撑。

2 网络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新要求

2.1 掌握一定的网络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根据《CNNIC:2015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结果得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而处于潮流浪尖、喜爱新事物的大学生正是最主要的网络用户群体之一。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沟通交流等方式上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广泛受到网络中参差不齐的思想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冲击,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媒体技术,根据学生的网络习惯,具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学生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危害。

2.2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传统的辅导员教育模式多是依托两课、校团委活动以及辅导员谈话等形式开展。这样的教育模式单调枯燥,学生积极性差。而网络媒体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教育模式完全不同的交流模式,具有明显的自由平等色彩,更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的教育优势,以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开展平等自由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把握舆论导向

网络媒体为信息的和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在方便有效信息传播的同时,各种文化思潮和观点的碰撞也滋生了各种不良信息和偏执观点。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尚不健全,对社会的认识还很有限,很容易受到媒体观点的影响。同时,虚拟化的网络空间道德约束力弱,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所顾忌,容易出现肆意传播消极思想甚至从事违法活动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及时掌握网络舆论信息,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

3 网络媒体视野下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完善

3.1 转变职业观念

网络媒体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完善首先需要转换自身的职业观念,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为引导服务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媒体带来的社会信息环境变化,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媒介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网络媒体对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以学生为本开展人性化的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以符合学生交流习惯的形式建立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取得彼此之间的信赖和尊重,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此外,网络媒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成为教育界的一大发展趋势,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和资源,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同时应该保持与学生的良好联系,帮助步入社会的学生解决困惑,使其更快地适应新角色,实现大学教育的延伸。

3.2 转变教育模式

网络媒体以开放、自由、平等的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这是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企及的。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转变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搭建教育工作平台,时刻把握网络舆情,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针对性的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达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3.3 提升媒介素养

篇4

1 “易班”现有成果及其内涵式发展要求

“易班”(http://)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自2007年8月诞生以来,始终秉持实名认证的真实在校大学生网络互动平台,经过逐步试点推广,不断改版升级,在上海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2012年9月实现上海公办、民办高校全覆盖,实名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67万人,建立网上班级2.9万余个,用户发帖数超过1000万,用户上传共享文件200万个。目前“易班”提供涵盖互动社区(SNS)、即时信息(IM)、新闻、相册、校园应用、论坛、邮箱、网盘、博客、手机易班、微博、通讯录等多种应用功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具备网络互动社区(SNS)的典型特征,又由政府教育部门主导,专注于服务在校大学生群体。

“易班”前期推广在尊重网络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部分借助了高校行政力量,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在校大学生与校园BBS、人人、开心、博客、微博等并列的一个全新网络生活选项,对高校网络德育工作模式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易班”致力于打造融合“进行思想教育的先进平台、解决日常事务的有效工具、开展各种活动的方便途径”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教育服务平台。

现阶段,学生的“易班”黏度与自己辅导员的“易班”黏度相关性极高,学生对“易班”的忠诚度和使用频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的培育引领。因此很多高校在制订易班推进策略时都提出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易班”建设相结合,要求辅导员通过开设“易班”博客、组织班级线上活动、完成学生事务管理等措施,将“易班”作为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落实推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骨干力量的辅导员,既是各高校开展“易班”建设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易班”的核心用户。探索易班在以辅导员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推进策略,对进一步吸纳更多的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服务员工加入“易班”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师生共建,形成合力,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

2.1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的界定

“共同体”(community)概念引自社会学领域,强调每一位参与者通过交换,共同分享。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即自愿结合以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组织。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是由辅导员,以及相关专业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自愿结合,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促进个人和群体专业发展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成员相互信任,沟通协作,乐于分享,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促使辅导员把个人的、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生工作管理经验方法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并且通过行动研究和合作研究,构建辅导员专业所需的实践性知识,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2.2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的特征分析

(1)学习性。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发展共同体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一位成员都自愿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并且能够将个人学习的内容、过程、结果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分享各类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2)实践性。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不仅促进辅导员个人的专业学习,还不能脱离辅导员工作实践,要落脚于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倡导成员进行问题导向的行动研究,在工作实践中研究,从经验中提取实践性知识,在反思和行动中创造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类问题。促进辅导员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执行者”到“设计者”的角色转换,培育“实践研究型”辅导员团队。

(3)成长性。辅导员专业化的目的是为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德才兼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每一位辅导员在专业生涯中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逐步完善自身专业内涵走向专业纯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强调辅导员个体发展的自主性,树立自我发展意识,从入职培训开始,在岗期间还需持续培育提升,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必然要求辅导员之间相互引导促进,在辅导员发展共同体中,新手辅导员可以追随专家型辅导员、骨干辅导员,以一种师徒带教方式将先进经验、工作技巧传授给新手辅导员, 提升新手辅导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辅导员发展共同体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结果,相较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管理的行政组织形式,以参与者自身的发展需要为连接点,可以自由组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事务管理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发展共同体,能够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与成长积极性,组织层次丰富,呈现形式灵活,更加富有生命力。但同时也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如何突破学校、地域的限制,覆盖更为广泛的辅导员群体,并且吸纳更多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理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还能与广大高校学生产生联系,直接检验和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二是缺乏让广大成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的时空场域,需要构筑一个学习、实践的交流平台,横向上拓展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内容,纵向上优化个体辅导员专业成长路径,保存其成长轨迹。

3 基于网络的辅导员专业发展模式探索

(1)为辅导员自主性学习提供充足的共享资源,囊括辅导员学科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性相关的各类政策法规制度、经典理论著作、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等。有助于辅导员在职进修培训之外,不受时空局限,随时调阅学习,并能够实时参与贡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共同体的共享资源进行改善和丰富。

(2)为辅导员专业提升提供更高效的观点表达、思辨争鸣、合作解决工具和总结反思、自我提升的空间,如博客(BLOG)、BBS、即时信息(IM)等。每位成员在分享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影响,从不同视角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为参与者提供了平等朋辈互动体验,有助于进行协同学习。

(3)为辅导员专业发展建立更为广泛的协作关系。借助Web2.0新媒体技术突破时空瓶颈,吸纳不同空间的辅导员及相关人员跨校、跨领域、跨地区参与。辅导员群体内由专家辅导员引领新手辅导员成长进行代际互动,以及关注不同专业领域的辅导员共同体之间相互协作。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之间,还能够交换相关信息和经验,促进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4)为辅导员行动研究和能力提升提供实践渠道。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多重挑战,媒介素养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构成要素。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课堂、校园生活拓展到虚拟空间,网络大有成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继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后的第三课堂,探索科学有效的网络德育工作模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辅导员的专业发展立足于学生培养的工作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借助网络在发展共同体内实现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和最大程度的享和。并且可以与学生直接联系,提供实践反馈,有助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

4 辅导员专业发展视域下的“易班”建设优化方案

4.1 为辅导员的专业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一方面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依托易班“网盘”等网络存储介质,结合辅导员培训计划要求,系统整理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规章制度、学科知识、教育方法、工作技巧等资料,形成辅导员专业数据库,方便辅导员即时调阅,自主学习。另一方面,突破学校、区域限制,鼓励全体辅导员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兴趣方向,自由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辅导员发展共同体,贡献个人学习成果与工作经验,通过发贴、撰写博文、上传视频、参与群组讨论等引发辅导员专业发展的网络效应,发挥群体智慧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伴随彼此的情感体验,打造辅导员的网上精神家园,形成辅导员共同的文化价值,实现辅导员角色的积极认同。

4.2 为辅导员实践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操作平台

篇5

一、互联网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一)互联网造成大学生网络“依赖”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中的虚拟娱乐、在线生活等消遣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得学生的生活变更娱乐、便利。但是,很多学生难以正确控制互联网的使用,不能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造成沉迷网络,无法自拔,对网络产生一定的依赖,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社交功能,而且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也对学生造成一定危害。大学生长期处于网络世界,造成学生性情淡漠,不善于交流,严重的出现退学,逃避现实,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互联网不断冲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是一批价值观还未成形的青年,对世界的认识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网络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互动终端,任何信息都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被放大、被造谣、传播,对大学生的辨别能力造成一定的挑战,例如“三俗”页面的频繁滚动、虚假报道和骗人广告满天乱飞等现象都在考验着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性。其次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宝贝”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网络中的虚无历史主义思想、奢侈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不断盛行,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一定的冲击,对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就是大学生的社交障碍和表达障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形,网络化的发展,拉近了网民的距离,拉远了现实的距离,造成大学生一定程度的冷漠和消极。

(三)互联网改变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态势

互联网是大学生在信息化中必须接触的事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阅历学识。所以这也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及时学习,提升自己,改变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内容,注入新的网络化概念,加强对网络的深入研究与关注,完善高校辅导员所必备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要丰富高校辅导员基本涵养,不断在网络化背景下提升自己,要求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升辅导员工作机制。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

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的发展区域有着不同的理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是“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的区域发挥着不同的价值作用。例如在百度公司是代表着要学习创造,不断进行革新发展,要求线上线下都必须具有互联网思维;在小米公司,互联网肯定是其“发烧”的极致口号,要求做到做工完美,细节完美,符合广大用户的口味;在阿里巴巴,中国最大的在线购物商场,本身就具有互联网的性质,“互联网思维”就被其宣称为一种未来新的指引,是在未来二十一世不可或缺的。辅导员工作要具有互联网的辐射性、广泛性,要求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支持系统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提升,进而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相比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更先进的理念,更注重公平、公开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综合性发展为核心,全面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包容性发展。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最亲密的老师,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密切伙伴和灵魂导师,对每个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要深刻理解互联网的含义,必须让“互联网思维”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实现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一展。

(一)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大爆炸的世纪,互联网成为学生和辅导员不可缺少的工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全面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互联网已经完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优化师生关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就必须善于和学生沟通互动,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发展。而现在的大多数自媒体都具备这一特点,允许使用者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让使用者在虚拟世界中得到释放和满足。这样就使得高校辅导员更方便快捷的获取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对于生活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给予及时的开导和救助。可以保证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有效沟通,维系辅导员和大学生的稳定关系。

(三)德育工作的l展要求

德育工作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基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现。要想实现德育工作的发展,就必须借助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只要互联网和德育工作的结合,利用新的载体,实现双向互动的教育环境,全面构建德育工作新的体系和机制,才能实现德育工作在我国新的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实现途径

(一)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 “互联网思维”的观念转变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首先就必需转变传统的德育思维,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多注意互联网思维的使用,注重互联网德育工作知识的储存,要科学的、系统的看待互联网知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和看待“互联网思维”,培养和大学生相互对等的互联网价值观。然后要求学习互联网下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要善于运用新的自媒体,注重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使用“互联网思维”的新词语,实现“互联网思维”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广泛使用,让德育工作更受学生的喜爱。

(二)注重高校辅导员工作“互联网思维”方法的学习

实现“互联网思维”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互联网能力,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建立大平台的网络德育教育,实现大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提升。增加网络德育平台的知识面,可以在其中添加大学生喜爱的环节,增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垃圾信息的危害,在网上德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要建立安全的防火墙和安装杀毒软件,对垃圾信息要进行提前处理,确保网上德育工作绿色、安全的开展。

(三)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工作开展

要想更好的让高校辅导员工作在“互联网思维”下开展,一方面高校必须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辅导员进行大力的支持和栽培,对已有的辅导员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全面推进“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开展“互联网思维”下的辅导员德育活动,加强学校的重视程度,建立建全培养和发展机制,保障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全面开展,最终形成“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四、结语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先驱者和先行者,必须站在时展的制高点,全面提升自己。在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学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主动把互联网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的传承与发展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开创我国网络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先河,实现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风貌。

参考文献:

[1]孙保营.高校辅导员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0-105.

篇6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对世界的发展及改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作为信息资源的巨大网络媒体推动着社会发展及国家经济的增长。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注重网络教学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落实。辅导员对网络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进行学生工作的管理,QQ群、飞信等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简单化。

1 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的潜在可能性

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信息化教育,学校加大网络的教学并且增加信息教育的投入。同时,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也逐渐增多,学生对电脑知识也加深了了解,这些发展的因素都为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带来了潜在的可能性。高校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会在高校学生及教师间的群体中带来一种新的价值观及社会环境。因此,辅导员充分运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及管理,借助网路平台顺利开展师生之间良性互动。

2 运用网络开展学生工作的必要性

网络的高速发展与迅速普及对高校学生影响深远,其中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就是一个重要表现。此外,网络还会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及社交方式等。

2.1 网络给高校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

(1)网络是一个资源平台。网络是一个资源平台,高校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种资源进行学习与社交,同时还可以运用它丰富课外生活。网络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方便,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而且还开拓了视野,使他们能涉猎大量书本外的知识,接触不同的人生经验,为高校的学生走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在网络平台方面也有很大收获,特别是辅导员在面对众多学生的管理中,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能高效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辅导员可以在网络上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并进行思想教育。

(2)网络带来新文化。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社会原有的状态,它带来了一种新文化,既平民文化。这种与过去传统精英文化相对的平民文化属于一种先进文化,它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平等相符合。通过网络的使用及传播可以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3)有益于促进思维方式转变。传统思维方法注重逻辑和条理,属于一种线性思维方式。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向多元化发展,对传统思维方式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

2.2 网络给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也会使部分学生沉溺于计算机中的虚拟世界。网络是复杂的,它的虚拟性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沉浸在网络中不能自拔,这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也危害了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甚至让学校与家庭都会处于不良后果中。尤其是有部分学生在沉溺网络后造成了社交障碍或暴力犯罪等。

因此,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它有其优点,也有弊端。辅导员要充分认识网络的好与坏,充分使用网络开展学生教学工作。

3 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措施

高校辅导员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尤其是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一般负责的班级比较多,面对众多的学生,传递信息及交流对话如果只局限于面对面会有很多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充分使用网络有助于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充分使用QQ群构筑网络交流平台

QQ群是当前最普及的多人交流系统,它以腾讯QQ为基础为小群体设立的一个公共交流平台。它整合了各种网络交流形式,包括协作工具、沟通工具等等。高校辅导员通过建立QQ群可以扩大工作空间以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也让学生在群里面各抒己见,熟悉彼此,辅导员也可以将这种网络的人际交往形式变成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辅导员首先应建立一个辅导员交流群,让高校辅导员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工作交流平台。这样,辅导员一方面可以彼此交流经验,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完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激发辅导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热情,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同时,高校辅导员QQ群还可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了解与认识,突破了各个院系之间的限制。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最基础的一步就是要求各班的学生干部建立班级QQ群,然后辅导员加入其中,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学生可以在QQ群里面自由表达班级意见或教师教学意见等,班级体的干部也可以在里面公开讨论工作经验、增进彼此的合作、讨论活动方案等,在公开讨论的环境下,每个参加讨论的班级体干部都处在思想竞争的平台上,他们会认真思考并提出相关看法,活跃整个讨论气氛。在班级QQ群里,大家可以群聊也可以单独进行对话,形成多对多或一对多或多对一的交流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到讨论,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群里面交换与流动。辅导员在群里面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及一些活动,并提出相关指导,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目标。

建立学生的党支部QQ群有助于完善学生的骨干培养任务。辅导员通过建立党支部的QQ群,可以在群里面传递许多相关的理论、学习政策及一些非机密性质的通知,积极在群里面交流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并且可以在QQ群上开展小型会议。

3.2 充分利用微博与学生互动

微博在近几年发展相当迅速,是博客之后的又一个全新信息平台,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公开性等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欢,成为新时代里不可忽视的传播工具。微博有它独特的优点,首先,微博信息简短,及时。相对于其它网络交流平台,微博的特点之一即时性主要表现在:微博结合了手机与网络等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任何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以运用手机或者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信息。其次,微博的双向互动性强,反馈及时,参加讨论的人数多。第三,微博信息具有公开化特点,但是由于可以转载或复制,重复率也比较高。微博的这一特点使微博信息的动态性加强,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使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毕竟是师生关系,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中两者的交流都存在一定的界限,但是在微博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平等对话,都可以在微博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论。两者成为彼此的收听者后,通过微博更好地表达自己。高校大学生一般都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他们大多喜欢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娱乐及工作等各方面消息通过微博呈现出来,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度。所以,辅导员日常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动态消息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及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辅导员通过微博得到了另一个开放性的便捷交流平台,在微博里,辅导员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及工作体会,也可以一些对社会时事的看法,这正好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正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谈论的话题更多。

3.3 充分运用飞信

“飞信”是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功能非常强大,它能完成短信、语音、消息等多种不同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它不仅省钱省时,更省力,运用非常安全方便。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飞信沟通更高效且及时,并且可以群发,很多学生可以同步收到通知。此外,飞信涵盖了三种不同的形态的客户通信需求,包括准实时、完全实时及非实时,它特别适用于发送紧急通知或临时通知、督促学生及大批量快捷传达信息。飞信的恰当使用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的发展,给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管理方法落后而且比较复杂,网络便捷而且效率高速度快,同时管理系统化。辅导员要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网络资源的使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力度,以开放的心态及以人为本的观念贯穿工作的始终,使网络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辅导员对网络的认识程度与运用程度对工作的业绩有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福州.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QQ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探索.北京: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

篇7

一、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技术欠缺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将思政工作在网络平台上的开展看做是软任务,较多的出现在比较常见的网络平台,没有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行为缺乏完整的干预体系,使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趁虚而入。有个别辅导员,不能把现代网络与传统教育合理结合,只习惯于对学生单向灌输。学生在被动地的情况下应对辅导员,从而降低了自主意识,个性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所以会很难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当中。

(二)当今大学生在网络上收到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收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从而迷失方向。一部分学生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迷惑,面对网络上消极的思想言论,形成了无聊,但是不上网又不知道做什么的纠结心理,慢慢的沉溺于网络的虚拟当中。另外,大学生们下载软件、抄袭论文等剽窃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行为十分普遍。较为容易获得的网络资源使大学生们不在去努力学习,产生了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懒惰心理。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网络互动沟通交流不够深入

做为高校辅导员,日常的工作对象不仅多而且复杂,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使“一对一”的传统模式变成“一对多”的新的交流模式,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时效性提高。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没有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没有消除与学生产生的距离感。这造成大学生随便的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更加随意的支配上网的时间,甚至让他们感受不到自身价值,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

二、构建辅导员网络工作平台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高校辅导员所做的思想政治工作,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为大学生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大学生们更愿意通过网络反映出来他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更加主动的去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熟练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如果学生们在网络上有对学校的意见或者建议被辅导员第一时间发现,并且得到回复和解决,就使学生们获得被关注感,荣誉感,这样一来就会使辅导员在学生们中间的可信度大大增加,大学生们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也会大大的增强;高校辅导员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辅导员思政工作网络平台团队

随着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的意愿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就需要辅导员树立网络管理及监控意识,进一步明确作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中的网络角色定位,对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一些热点为题的看法也要提高注意力。如国家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教育,并且需要对学生们的各种不解和困惑有针对性的总结,提升大学生们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们对于各种的社会问题能有一个理性的、正确的认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容易引起大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一线,更应该全面了解学校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篇8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92.4%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获得外界的信息;很多学生喜欢网络文学,在休闲时间第一选择是QQ、微信,对网络交友十分感兴趣……网络已经植入大学生活,成为大学生的第三课堂。网络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比如说生活、思想和价值观等。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因此高校的辅导员正面临着网络舆情管理各种挑战,如何利用虚拟网络搭建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平台,提高在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进而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高效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大学生主流思想,使网络与实际大学生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互动中协调发展。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主要为跟踪性研究和基础性研究;而现实的校园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自由的互动空间,在这里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进行交流辩论。学生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逐渐形成了新的网络舆情关注点。80、90后在校大学生借助网络空间对某一问题发表的议论和意见的比例已经达到100%,从而,在网络舆论的量度和强度上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诉诸意志的坚定程度和坚持某一意见态度明朗的指向。而高校辅导员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大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人群,据调查发现,辅导员至少有两种网络交流工作,62.7%的辅导员拥有四种或四种以上与学生群体相接轨的网络交流工具或平台(如QQ、人人网、博客、飞信、微信),对于网络舆情的了解方面,82.6%的辅导员在关注的同时曾发表过意见,有91%辅导员认为掌握学生网络舆情“非常重要”,92%的辅导员了解2010年以来高校在网络上引发的危机事件。

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化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监督和监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状况、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网民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主要有:敏感性、关联性、趋同性、辐射面广、多元化与贴近学生生活等,以及分析当代高校辅导员参网络化平台运用行为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二、高校辅导员社会网络舆情对策

(一)辅导员在网络中做好主动融入

在我国高等教育分工细化的过程中,辅导员职责得到了不断完善,定位也逐渐从现实的德育教育延伸至网络思想教育,这也意味着网络思政工作的大幕正式开启,而现实中,当今的大学学习方式相对来说要更为自由和宽松,所以辅导员与学生见面并不频繁。但随着辅导员队伍逐渐被社会认同,辅导员如何应对新媒体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困惑与机遇成为了高等教育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保证自身获得信息的渠道时刻畅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辅导员需要积极把自身融入到网络当中,开阔自身的思路。除了原先的班会、班级代表的汇报之外,辅导员还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机制,将会避免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局限在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

(二)构建学生自主网络队伍与可控的网络平台

构建可控网络沟通的平台已成为辅导员队伍提升工作效果的客观要求。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传统交流中,除了电话、短信、EMAIL、校友录班级、QQ群等进行沟通;但这些都存在一对一或者一对部分的学生交流,并不能抵御社会化网络环境带来的思想碰撞,也更减弱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效果;通过这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联络渠道,以及大学生网络的主流追求,构建学生自主网络队伍与可控的网络平台,不仅平台快捷,而且还能够实现多方位的覆盖,这样就保证了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时刻通畅,促使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促使开展思想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快速和有目的。

(三)运行网络舆情转化疏导机制

1.大学生校外媒体交流向校内媒体交流转化

舆论往往最先通过网络显露和传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或延误解决,就可能形成校外网上炒作,个体情绪传染到群体,演变为群体的不满情绪,使网络成为舆论的放大器。学生反映的问题,如学习、住宿、餐饮等,往往涉及到学校的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学校统一建立校内的媒体交流平台,各相关部门协调处理,防止问题和矛盾堆积和延误,错过最佳的解决时间。通过引导,形成校内网络舆论阵地,实现校内舆论交流效能化。

2.学校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化

学校应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增强预见性;将以往的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化,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个别学生反映的问题,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变成群体学生的事情;辅导员对网络上的舆论信息进行认真处理的时候,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对待,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这样就能够预测一段时间里面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对网络上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大众的思想状况,并对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预测,这就大大使得思想工作更加针对和主动,而且还能够避免发生。

3.个体发声向主体发声转化

建立学校网络学生队伍,及时解决学生在网络上面提出的问题,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这就使得思想工作更加有实效性。及时反馈网络上的舆论信息,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负面影响,解决学生关注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避免负面的消息变成了谣言。及时反馈网络上的舆论,这就能够防止网络舆论被一些人利用,大大净化了网络环境。还有就是,及时反馈网络上的信息,这能够使得学生很有成就感,主要是自我提出的意见被听取和采纳,思想工作的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四)构建网络舆情应对的四个主体联动体系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

新媒体和老媒体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加速度的呈现。新媒体有它的非常明显的优势。联动和融合才能够真正去建构一个舆论的新的环境。新媒体的舆论多样而且是自发的,但是也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以前的媒体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而且显得较为传统,因此我们需要考虑这两种媒体的结合,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面发挥出两种媒体的作用。就是参与性和对话性带来的互动优势。如果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真正意义上面结合到一起,不仅需要在制度上面实现融合,而且还需要专业技术上面实现融合,这种意义上的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才能够造就出一种新的舆论环境。

2.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联动

提高虚拟校园管理水平,必须在网络与现实的互动性、开放性上下功夫,使网络空间成为崭新的社会形态,使得网络既能辅助工作开展,简化工作程序等。既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广阔自由,又能够建立合理的工作秩序,这样不仅能够学生通过网络发表建议,而且还能够使得网络信息传播更加有秩序。加快形成主流、便捷、自律相结合的校园网络管理体系。极大的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辅导员个人文化与学生个体文化的联动

辅导员利用网络(如博客等)形成工作体系、角色定位,即是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网络平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辅导员不仅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辅导员的工作,发挥网络的思想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从侧面来说,这也大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应用,这也能够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更为全面具体。

4.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联动

辅导员属于德育教师,任课教师属于智育教师,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任课教师与辅导员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成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任课教师与辅导员之间需要彼此协助、相互补位,而网络就是一个不受局限的大教室、大课堂。在网络中,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会贯穿到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等各项工作之中。

(五)实现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多维共赢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新兴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来体现民众对社会问题的“喜怒哀乐”,借助网络虚拟空间进行快速、无疆域的传播,信息采集可以通过网络制度和网络技术方式获取,效率较高,保真度较强;而辅导员舆络舆情应对具有个性差异,应根据各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特点,比较高校辅导员与其它社会群体在网络舆情应对中所呈现出的个性差异,来论证出高校辅导员特有的网络舆情应对对策、措施和保障政策与条件,建立基于新媒体时代建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行为引导机制。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的图式建构;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与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现状的实际成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基础,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应对新时期网络舆情的主要做法和科学划分,取得相应的实践资料并进行合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练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的图式建构。

辅导员在网络舆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通过现实与虚拟统筹协调,牢牢把握网络主阵地的最大引导权,进行舆情信息收集,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准确把握舆情态势,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谐因素,形不成强大合力和整体效应,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将会落到实处。最终实现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的共赢;学生成长与辅导员提升的共赢;网络思政繁荣与校园安全稳定的共赢;高校育人与社会发展的共赢;个人理想与中国梦想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郭红明,王永灿.基于思想政治工作视域的高校网络舆情探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2]段卓夫.论高校公关危机与危机公关[J].中国成人教育.2011(07)

[3]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05)

篇9

而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配备明显不足,往往是一个上千人的院系里只有四五名辅导员,每一个辅导员要去管理数百名学生,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使有部分高校可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比例的指标,一名辅导员要面对200名学生展开各项工作,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还要保证工作的细致更是难上加难。许多高校为了完成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和学生1:200的比例指标,大量使用兼职辅导员,这些兼职辅导员不但要完成上面说的各项工作,还要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为工作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计算机网络向高校校园延伸,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更为全面、深刻,高校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竞争的重要软实力[3]。各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使用多种多样的设备,方便、迅速的接入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教学、科研、管理信息,查看学校、部门的通知公告,财务、后勤服务信息,参加网络会议,使用网络电话,欣赏网络音乐、电视、电影等。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比较完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餐厅、超市、图书馆、浴池、开水、计算机机房、文体馆、校医院、电费收取等的“一卡通”管理。此外,各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以及各个二级部门网站和专题网站、数字资源库、多媒体资源库、教学课件库等网络资源。比如基于校园网的应用系统有校务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招生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和校园保卫安全监控系统等等[4]。

虽然网络办公正在不断地被推广普及,但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的网络办公系统数量还非常少,现有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或者教务管理系统虽然可以实现一部分辅导员的工作网络化,但所涉及方面不全面也不利于辅导员在网络上开展工作,大多数辅导员还是在利用计算机上的EXCEL、WORD等软件,甚至是用纸和笔在对很多事务进行管理,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化建设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三、国外的辅导员工作网络辅助系统有很高的建设性和可借鉴性

欧美的学校,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辅导员这一工种,并称为counselor,counselor与我国现在的辅导员有一点区别,国外的辅导员又细分为促进成长,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各种类型,每一种辅导员都有其专门的工作领域[7]。外国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网络办公系统发展也较国内起步早很多,现在已经有一些专门的组织在制定系统的规范和统一标准,使得不同的管理系统之间可以进行互操作,规范了接口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例如1996年美国制定的IMS规范,使学生从中学开始输入进计算机的信息可以规范的被大学和未来的就业企业查询了解,方便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数据交换,促进了学生就业[8]。

我国的网络化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起步较晚。现在各所学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各自的校园网络,同时也都将自己的校园网连入了互联网。与此同时,各所学校的管理工作基本上也都脱离了只靠纸张和笔墨来技术数据管理数据的阶段,开始在工作中大量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利用校园网甚至互联网对数据进行传输和交换。学校利用校园网进行网络在线办公因各个学校的自身特点不同而各有特色。

四、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化建设有助于辅导员把工作重心放到思想政治建设上来

篇10

Abstract At present, some college students have personal heroism and collectivism are short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patriotism,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First of all,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n the use of the metho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Then it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0 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情况较为稳定。从形式上讲,目前大学生不但能够保持积极、健康并且稳定的思想政治状态,还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表现出了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需要注意到的是,虽然整体上我国高校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较为乐观,但个别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具有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集体观念较为淡薄。

同时,还有的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环境中,导致其在面对困难时,经爱不起打击。甚至有的大学生受到了来自网络上不同声音的困扰,而出现了在思想认知上和意识形态上不坚定的问题。出现上述问题与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普遍对大学生期望和要求过高而增加了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背景下,作为高校中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和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出我党长期以来传承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法宝,通过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指引大学生面对考验和困难。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意识形态和培养优良作风。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

目前,在我国高校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教育方法。首先是由辅导员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法要求辅导员在面对学生时,借助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定位,还要求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能够产生思想共鸣。在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充分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在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现阶段中,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是由本校的学生在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样从年龄上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也较为接近。同时,辅导员大多是同一专业的高年级毕业生,这从一定程度上也拉进了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容易建立的融洽关系。需要认识到,虽然较为年轻的辅导员有助于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较为融洽的关系,但由于辅导员过于年轻,造成了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这就使辅导员在面临思想政治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时缺少足够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和与其沟通交流。

第二种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为网络舆论引导法。近年来,互联网在高校中逐渐普及开来,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配备了手机和电脑,并连接了互联网。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论坛,供学生和教师在论坛上发表意和建议。借助网络舆论引导的教育方法就是要高校充分利用学校论坛这一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论坛上通过发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并结合生动的文字和动画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学习。同时,在面对社会上较为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也可以借助论坛开展学生和教师的讨论。通过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在无形中借助网络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着教育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由于来自西方国家的干扰,使得在网络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以人权和宗教等问题为借口对我国进行抨击的现象。而由于大学生年纪较小、自身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被网络上的错误思想所蛊惑。但在面对这一现象时,高校辅导员显得应对手段过于单一。往往是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与事实不符的错误舆论引导,并激发了学校中个别、乃至群体学生的错误认识,而高校辅导员却没有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辅导员本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告诉学生网络上观点认知存在的问题,但大多数辅导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处理经验,往往选择过于单一的说教式管理,借助强压的手段勒令学生改正。虽然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意识的树立。而且,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大多以书本上的内容为基础进行教育,这种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更不利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高校辅导员自身能力也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由于大多数辅导员都是本专业的毕业生,这从所学专业上就造成了辅导员自身不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辅导员的工作并不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这也是辅导员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任务。而且,由于大多数辅导员较为年轻,在其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意志和能力上本身就存在着不足,而当学生面临上述问题时,辅导员自身也难以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其处理和解决。而且,受制于编制的影响,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难以获得正式的编制。这就降低了辅导员的积极性,进而造成了辅导员难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3.1 突出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可以通过树立较为典型的事迹和先进个人的方式,激励包括辅导员和大学生在内的两个群体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学习。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到,对于辅导员而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积极性不足以及自身能力缺失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则存在对思想政治学习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突出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的方式,建立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良好氛围。由于在高校中,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持有肯定的态度,而且对于辅导员而言,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能力缺失,但从出发点上看,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持积极态度。因此,通过建立一定的良好氛围,不但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和感染作用,同时还能带动辅导员自身开展业务能力的学习。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让大学生和教师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的重要性,还能认识到积极开展教育和学习能给自身带来一定的肯定和荣誉。在这种激励措施下则更能够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3.2 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还可以从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入手。目前,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这就决定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要与互联网进行结合。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维护以及借助新兴的自媒体平台,对思想政治学习进行宣传将有助于学生从主观上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且,由于高校大学生利用网络的频率以及对网络的依赖日益提高,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也是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时,借助网络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与境外有关势力散播的错误信息和误导意识形态进行斗争,进而更好的促进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3 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

事实上,对思想政治进行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之中、维系在理论之上,还需要深入到实际工作中,从实际中吸取一定的经验进而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因此,对思想政治学习进行创新还要通过组织包括深入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以及组织辩论赛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老一辈革命者的优良作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净化自身的思想,更深层次的提高认识。而且,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也能更好的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11

二、网络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网络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这就大大的削弱了传统媒体的“把关”的作用,网络的匿名化和海量化让其可信性和客观性大打折扣。大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一时难以甄别真伪,很容易受别人不良思想的影响。其次社会上的“黄、赌、毒、黑”等问题入侵“象牙塔”,使得辅导员需要面对的局面[3]更加地多元,考虑的问题更加复杂。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学生认为在网上发表言论不用负任何责任,大学生在网上漫骂和人身攻击在各个高校的BBS是随处可见。

网络的“去社会化”导致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减弱,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在网上可以抛开世俗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和规则,通过长时间的游戏,可以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地位、相貌、财产、恋人,甚至学习成绩、职业等等。对于在学习和就业双压力下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逃避现实残酷竞争的“避风港”。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处事消极,回避困难,当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倾向于到网络中寻找“成就”来给心理予以慰籍。这些都对新时期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1.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时展

面对网络文化的新形势、新挑战,高校辅导员[4]不能固守原有的经验和模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但要求能够了解马列主义的思想,而且要能够将其熟练地应用于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其次,辅导员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应用技能;要善于将新兴的网络技术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成为网络技术应用的先锋队。最后,辅导员还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对网络德育、网络心理学、网络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克服困难大胆实践;力求能够驾驭网络危机、网络谣言和网络成瘾等复杂局面。

2.搭建网络平台,传播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袭,保证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类网站存在着数量少、内容涩、定位偏、服务差、更新慢等缺点。这就要求辅导员首先要能摆正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设计、制作和维护中去,突破思想政治网络平台的单调与死板的一面,坚持走“综合化”建设的方向,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主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喜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特别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FLASH动画、视频剪辑等技术来改善传统网站单调的缺陷,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成为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引导人、教育人、服务人的网络平台。

3.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篇12

(一)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客观需求

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建设者、接班人。在育人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校辅导员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利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也就是说,优化创新思政政治教育工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客观要求。在此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能够帮助自我迷失中的大学生找到人生前行的方向,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防止他们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微薄力量。

(二)符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注重自身“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而这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能够更好地认识教育事业,意识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端正自身工作态度,将教育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注重自身各方面技能、素质的提高,成为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帮手,积极、主动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不断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水平,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打造品牌效应。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全方位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其放在核心位置,通过不同途径促使辅导员正确认识这项工作,转变已有的思想观念,扮演好自身多重角色,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到实处,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提高高校o导员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社会环境乃至学生群体都有了全新的变化,辅导员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树立全新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指导学生,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各方面情况,制定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对其进行再教育学习,引导他们学习最新理念、最新知识等,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高校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多方面能力,比如,专业技能、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能够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加以优化创新,随时动态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比如,宿舍情况、学习状况、集体活动开展现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要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注重高水平辅导员人才的引进,适当提高辅导员聘用要求,明确聘用细则,通过不同形式吸引大批优秀专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比如,免费深造学习,优化调整辅导员队伍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这方面人力资源利用率,更好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优化利用网络优势

1.注重主流网站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打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行业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也必须优化利用网络优势,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客观分析在校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情况,构建多样化的网络交流平台,借助微信、QQ、MSN、飞信等,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了解其所思所想,随时关注他们思想动态变化,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他们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加大主流网站建设力度,构建不同形式的网站,而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借助“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以及理论知识去影响学生,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红色理论专栏,促使学生不断受到这些红色理论以及实践经验的影响,促使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潮,避免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借助论坛等不断增进和学生间的交流,对其进行必要的正面引导,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理想信念,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优化利用社交软件、网络媒体

高校辅导员要优化利用各类社交软件,充分发挥其多样化作用,将其学生有效凝聚起来,集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提高其有效性,定期将各方面信息、知识在上面,比如,就业、创业、时政热点、心理健康知识,吸引他们的眼球,向其筛选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网络信息,引导他们学会客观看待各类网络事件,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正视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对社交软件感兴趣,对其应用也非常频繁,高校辅导员可以抓住这点,利用社交软件,借助微博动态、微信朋友圈动态等,多和学生对话,全面、深入了解他们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他们心理动态变化,有效引导他们。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多层次优化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扮演好多种角色,传播者、筛选者等,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向其推荐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优化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客观了解网络媒介,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对其进行必要的网络道德教育,优化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络舆论教育作用下,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探讨网络舆论问题等,避免他们沉溺于虚拟世界中,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四)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注重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

1.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在多元化背景下,各类思潮不断涌现,学生极易受到其中不良思潮的影响,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等,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这点,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他们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根据他们各方面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要及时向学校的心理教师反应情况,在其协助下,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疏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此外,高校辅导员要全方位正确认识常规工作,根据其特点、性质等,准确把握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将其巧妙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丰富其内容的基础上,加以优化创新,对学生展开各方面指导,比如,就业、创业,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2.注重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事业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不同行业、领域发展的同时,社会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加上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而社会中空缺以及提供的相关岗位并不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显现,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学生就业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正确看待当下的就业问题,做好人生职业规划,也可以进行创业,正确看待“就业难”,顺利就业,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不断发光发热。

(五)强化学生认同感

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强化学生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积极、主动参与到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在高校中,公寓是学生集中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在校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高校辅导员必须准确把握这点,要多深入学生公寓,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在和学生平等对话过程中逐渐缩短和他们间的距离,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兄长,而不是他们的长辈,严格要求他们,使其更加信任、依赖自己。同时,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福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不断感染他们,成为他们学习乃至生活中的好榜样,强化其认同感,使其在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取一定的知识经验以及情感体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辅导员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准确把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要将思想政治问题巧妙融入到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中,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消除他们各方面的担忧,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品质。

(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优化利用空余时间

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以时政热点为媒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全方位准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民生问题等,正确看待国际上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多样化的平台,让学生在其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同时,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空余实践,开展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展现他们各方面才能,在无形中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选取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时事热点、焦点话题,巧设多样化的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学习思想政治知R与技能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难度较大,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才能将其有效落到实处。在优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这项工作,要将其放在关键性位置,优化利用社交软件、网络媒介等多样化优势,强化学生认同感,多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等,而高校也要注重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认真学习课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使其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有效填补社会空缺。以此,有效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增强其核心实力,走上健康稳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玉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6,(14).

[2]成燕.高校政治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17).

[3]姚建辉,王亚炜.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性初探[J].科技信息,2011,(20).

[4]王凤春.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03).

[5]彭娟.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6]张子玉,沈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3,(01).

[7]潘坡.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11,(02).

[8]樊航.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

篇13

国内高校,尤其是数量繁多的地方性普通本专科学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前沿的培训也较少,一些年龄较大的辅导员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很多的传统观念没有及时更新。网络时代,需要高校辅导员积极树立现代化的互联网思政教育理念,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不断与网络进行结合,在思想方面,要认可和接受网络,不能因为网络带给大学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就完全排斥,也要看到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新时代,需要以发展的眼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的元素。

2、高校辅导员要提升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

很多高校在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不强,为了尽快适应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辅导员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网络应用和操作能力,不但要加深对网络的了解,关注现阶段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征,也需要系?y的参加有关网络媒体操作的培训,努力将现代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不断探索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模式,并要养成通过网络开展工作的习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在设备使用和网络平台操作中的能力,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利用网络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大学生获取资讯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没有限制的浏览和学习,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因此,要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就要加强对校园网络媒体的管理控制,严禁不良信息的传播。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以学生意识形态塑造为出发点,以网络为平台,以新媒体为媒介,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领新思潮,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当今复杂的社会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冲击,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模式,进而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如在网站、博客等媒体平台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栏目,及时传达、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方针、政策、精神等,通过传达和学习,引导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利用网络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无论是学习还是互动,都需要一个平台来做为支撑,网络时代,无论是手机、电脑,都可以作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基于网络交流、传播、互动的广泛性、快捷性、自由性,在这方面,网络平台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使用各种交互软件搭建平台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搭建平台,让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思想进步中的迷茫,或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实现一对一辅导,“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加及时了解到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而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帮助。通过搭建平台,还可以创建多层次学生网络交流园地,以学生带动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家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