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呼吸道疾病的防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呼吸道疾病的防控

篇1

(二)发病原因分析

冬季,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受凉或通风不良。在养殖过程中既要防止鸡群受凉,又要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较佳,这个尺度较难把握。当鸡舍漏风或通风过量会导致鸡群受凉,单纯考虑保温会导致通风不良,这些都会诱发呼吸道疾病。

1. 往往发生在温差较大、气候突变的天气。

2. 受凉:如门、窗开口较大,湿帘、闲置风机、刮粪口没有封闭、进风口较大等可导致鸡群受凉。近期在湖南、湖北等省份,10 月上旬气温在30℃左右,结果在20 号左右,这些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降温幅度达20℃左右,很多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产蛋率下降。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受凉有很大关系。

3. 通风不良:青年鸡和刚开产的鸡舍内灰尘较大,鸡舍内一旦通风不良,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大肠杆菌等疾病。气候骤变时,管理者往往重视保温,如门窗紧闭、通风系统停止工作,导致了通风不良;还有种情况是温控鸡舍,当通风系统,启动温度低于舍内温度,会导致风机长时间不工作,从而导致通风不良。有些现代化鸡舍在初冬季节常发生慢呼和大肠杆菌等疾病,从根本上就是因为通风不良引起的。

4. 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也与鸡群体质差有很大关系。比如刚经过高温季节的鸡群,体质还没有完全恢复,饲喂水分含量高的玉米等因素都会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

(三)预防措施

1. 秋、冬季在饲料中添加1% ~ 2% 的油脂,提高能量水平,让鸡群尽快复壮。

2. 加强卫生管理,鸡舍内灰尘要定期清理,定期进行喷雾消毒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3. 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1)将湿帘、闲置风机、闲置通风口密封严;刮粪口平时应遮挡,防止向鸡舍内灌风;查找漏风口,并封严;(2)调机工作温度,避免温度较低时风机不工作;外界温度较低,当换气量大时,舍内温度变化较快,应保守通风,用最少的风机来完成换气需要;(3) 小鸡(1 ~ 50 日龄)以保温为主;青年鸡和产蛋鸡,当温度与通风发生冲突时,可牺牲2 ~ 3℃的温度,来满足通风;(4)温差较大,气温较低时要定期到鸡舍内巡视,查看鸡舍内温度、通风情况,避免通风不良或受凉。

4. 做好传染性疾病的免疫:对新城疫、H9 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做好免疫工作。请参考蛋鸡免疫程序。

(四)治疗措施

呼吸道疾病较为复杂,一定要正确诊断,对症治疗。

1. 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可采用活疫苗紧急接种,如发生新城疫用新城疫克隆I 系2 羽份/ 只,注射或饮水;发生传染性喉气管炎时用喉气管炎活疫苗1 羽份/ 只点眼;同时在饮水中加强力霉素和多维素连用4 ~ 5 d,可逐渐恢复。

2.H9 亚型禽流感:青年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可自行恢复;蛋鸡发病后一般7 ~ 10 d 即可恢复;可适当添加抗菌素防治继发感染。

篇2

夏季,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呼吸道疾病:猪支原体感染(MPs)、猪血液原虫病(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体病等)和猪条件性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如猪副嗜血杆菌病(HPs)、猪巴氏杆菌病(Pm)、猪链球菌病(SS2)等,其中以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疫病发生最为频繁。这与气候湿热、热应激、霉菌毒素、蚊虫滋生以及饲养管理、疫苗免疫等多方面“应激因子”共同干扰有着密切的关系。

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多发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感染之间有直接关系。

夏季是猪条件性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这些疾病的频发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支原体感染之间有直接关系。原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猪蓝耳病毒(PRRSV)和猪支原体,共同通过“破坏和麻痹”肺泡巨噬细胞和气管纤毛,打破猪呼吸系统的防御屏障,降低呼吸道免疫系统的整体免疫应答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猪蓝耳病毒和猪细小病毒(PPV)同时在猪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破坏了巨噬细胞的完整性,而缺失的肺泡巨噬细胞中增加了猪圆环病毒的复制,进而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增加了猪群对猪条件性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病原的易感性,增加了猪群的病死率。

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多以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形式发生

一般而言,在临床上多见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继发性感染于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此外也多见猪副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巴氏杆菌病之间混合感染。

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措施科学有效地防控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必须着重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尽可能缓解热应激、霉菌毒素等“刺激”,减少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支原体等免疫抑制性病原的“隐性感染”;另一方面是优选敏感抗菌药,联合使用以有效预防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继发或混合感染。

羊常用饲料分哪几类

饲料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来源特点可分为以下6类:

青饲料:栽培肓饲料、野生青饲料、蔬菜脚叶、天然牧草、水生饲料、块茎、瓜类等。

粗饲料:干草、秸秆、秕壳等。

精饲料:禾本科及豆科籽实等,麸皮、油饼、糟渣等加工副产品。

篇3

结论:社区医院采用整体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84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97-01

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路径主要有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各种微生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一旦病发将难以控制,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呼吸道传播疾病已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广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不仅危害人们身心健康,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及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同时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该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确保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本文选取78例入院就诊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整体管理模式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入中心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4~7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4~70岁;对照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6~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选取的78例就诊患者均采取一定管理措施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研究组患者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整体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尽可能结合服务中心具体情况建立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如《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保证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此外,为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管理部门应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宣教工作,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职业安全知识。

1.2.2加强感染科管理。感染科通常负责呼吸道传播疾病诊疗工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严格考查并科学合理的整改医疗环境,尽可能合理布局传染病区,满足传染病预防控制需求,同时明确分区与专用通道,保持良好通风与空气流通效果。为保证感染科管理的有效实施,需对该科医务人员进行培养,使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如中心感染控制、流行病学、传播性疾病诊疗等。

1.2.3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设立独立医疗区域收治疑似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同时区分医务人员、患者、污染物运送专用通道,进出病房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均需穿戴隔离衣与外科口罩;②对于疑似度高的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应直接转送隔离观察室进行密切观察,隔离观察期间,应保持隔离观察室门窗关闭,同时诊疗仪器必须专人专用,为免发生院内感染,非医务人员严禁进出隔离观察室,而家属则需取得医师批准并做好防护措施才能进出隔离观察室[3]。

1.2.4医务人员防护管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呼吸道防护与粘膜保护,并采取正确措施保护其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风险与标准预防原则,采用基本、加强、严密等分级防护措施,如应佩戴手套才能接触污染物品,如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需注意的是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更应佩戴手套;医务人员应佩戴好防护面罩、目镜、N95口罩与戴帽连体防护服等,才能接触有可能喷溅的污染物品,如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隔离观察病房内外、治疗室、医师诊疗室等均需配备可快速干手的消毒剂,而且还需采取各种手卫生宣传方式,有效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1.2.5患者所用物品消毒管理。合理选用消毒剂杀灭呼吸道传播疾病病原体,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经国家批准,且有相关资质、合格。患者所用物品均采用消毒剂严格消毒,如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相应物品等,而且每例患者所使用的监护仪、氧气湿化瓶等必须严禁交叉使用,同时对消毒液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达到理想消毒效果,此外定期培养各类管道细菌,并准确记录培养结果,有效加强呼吸道传播疾病诊治效果。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出院后,应对其所在房间与可能污染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才能提供给其他患者使用。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就诊期间,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6%,对照组组出现9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3.08%,两组呼吸道传播疾病院内感染率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是一种病发后难以控制且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该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易传播,传播范围广泛、发病率高,尤其是未预防接种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的环节,传染源可能是病原体携带者、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抵抗力低、为预防接种等为易感人群。患者若院内感染呼吸道传播疾病,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痛苦,还会给原发病治疗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呼吸道传播疾病已逐渐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加强管理和预防控制该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相关管理与预防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疾病管理与预防现状,可控制疾病传播,降低中心内感染率,提高临床管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效果显著,是降低呼吸道传播疾病中心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切实保障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利英.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6):53-54

[2]张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0

篇4

襄阳大耳黑猪是湖北省襄阳市归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大耳黑猪养殖基地以农户原生态养殖的鄂西大耳黑猪为基础,有目的地引进国内外一些地方性优良黑猪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并不断地选优去劣,对杂交后代中出现的一些优良个体通过有计划地开展纵向或横向的继代繁殖,固定其优良性能,以鄂西大耳黑猪为基础培育的新一代襄阳大耳黑猪。襄阳大耳黑猪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美可口等优良特点。

襄阳大耳黑猪虽然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但自2008年湖北省襄阳市归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襄阳大耳黑猪的选育和养殖以来,呼吸道综合征频发,特别是进入冬春季节以后,由于气候多变,早、中、晚猪舍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更易导致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高发。除了因猪发病直接死亡造成损失外,呈慢性或隐性感染的猪还会导致饲料报酬率低、生长发育缓慢、出栏时间推迟等,严重地影响了襄阳大耳黑猪养殖基地的生产效益。为有效地应对该病,养殖基地在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起组织养殖基地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襄阳大耳黑猪的呼吸道综合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已基本掌握了襄阳大耳黑猪呼吸道综合征高发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其防控效果显著。现就襄阳大耳黑猪呼吸道综合征高发的原因及其防控措施报告如下。

1 发病原因分析

1.1 原发性感染疾病

原发性感染疾病主要包括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所致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如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猪流行性感冒等。

1.2 继发性感染疾病

继发性感染疾病主要包括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等。

1.3 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是直接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高发的重要原因,如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在一起;猪舍内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过多;猪舍内粪污未及时清除、卫生条件差、消毒不严;猪舍内湿度变化大;饲喂猪群的饲料单一,导致猪群营养不良以及其他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等多种应激因素等,均可成为猪呼吸道综合征高发的诱因。

2 防控措施

湖北省襄阳市归根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襄阳大耳黑猪养殖基地根据襄阳大耳黑猪的养殖实际,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襄阳大耳黑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2.1 提前做好环境控制和相关设备物质的准备

在冬春季节到来之前应提前做好猪舍及其门窗的整修,准备和检修好猪舍内的保温增温设施和控制猪舍内湿度的相关物资,如仔猪用的保温伞,猪舍内吸潮用的生石灰、木屑等,以便随时开启猪舍内的保温增温设备,用于冬春季节寒冷天气猪舍内保温和通风换气,以有效地控制猪舍内环境。

2.2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养殖基地应根据猪群在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配合日粮,供给猪群营养全面且均衡的饲料,以保证猪群生长发育的需要。与此同时,在管理上应将不同的猪群进行合理的分群,减少不同日龄猪群的混群饲养,并尽可能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经常保持猪舍内干燥、清洁、卫生,猪舍、用具及环境定期消毒,注意猪舍内的保温和通风换气,以降低猪舍内的氨气浓度,改善猪舍空气质量;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从而减少或避免猪群呼吸道疾病感染机会;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应激因素。

2.3 坚持自繁自养,防范隐性感染猪带入病原菌

坚持自繁自养是防止猪呼吸道综合征隐性感染猪带入病原菌的关键性措施。如养殖基地确实需要引种时,则应到无疫区的种猪场引种选购,并严格按程序进行免疫,种猪引进后应在远离生产区隔离观察饲养一个月以上,并经检疫确定为阴性后方可进场饲养。建立严格的兽医卫生消毒制度,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2.4 提前做好猪群免疫,预防病原性猪呼吸道综合征

病原性因素引起猪呼吸道综合征对襄阳大耳黑猪养殖基地的威胁极大,且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药物,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对猪群隐性携带强毒的检测和淘汰以及做好消毒工作等是预防和净化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因此,养殖基地必须合理地制定猪群的免疫程序,并适时给猪群免疫接种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副伤寒、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弱毒菌苗或灭活苗、猪霉形体灭活疫苗和猪肺炎霉形体兔化弱毒苗,以控制病原性因素引的起猪呼吸道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流行性感冒、猪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养殖基地必须加强对猪群的隔离消毒,不从有疫源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应注意猪群的保温防寒,搞好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注意消灭蚊蝇和吸血昆虫,防止吸血昆虫对猪群的叮咬而传播疫病。

2.5 正确诊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正确地诊断引发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疾病是有效应对猪呼吸道综合征的首要任务。养殖基地必须依据生猪疫病流行的特点、症状观察、病理检验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综合判定,并特别注重兽医实验室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监测,以便确认引发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感染疾病或继发性感染疾病的种类,找出其发生规律,并分清主次,提出针对性强的应对防控措施。

2.6 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

养殖基地必须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疫制度,以降低和消除病原微生物对养殖基地所形成的危害,建立起防制猪呼吸道综合征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猪群生长发育处于最佳状态,以有效地预防猪呼吸道综合征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2.7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用药方案

针对冬春季节猪呼吸道综合征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特点,养殖基地可选用一定剂量的抗菌素药物组合,在母猪产仔前后、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4个阶段以及猪群转群时使用,以预防外源性和内源性细菌继发感染。根据生产实践,现推荐襄阳大耳黑猪养殖基地预防性用药方案如下:

(1)后备母猪按每吨饲料中加入地米考星粉200~400 g,于配种前20 d左右饲喂,连续饲喂14 d;或按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100 g,于配种前20 d左右饲喂,连续饲喂14 d,同时配合在每吨饮水中加入阿莫西林粉150 g,连续饮用14 d。其种公猪的药物预防参照后备母猪药物预防方案实施。

篇5

以本院呼吸科2014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200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患者和家属各100例),性别分布上,男性98例,女性102例;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为17岁,平均年龄为40.3岁。患者住院时间在10天到55天不等,平均14.5天。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发热的有81例;咳嗽的有67例,呼吸急促的有33例;全身乏力的有10例,呕吐腹泻的有25例,重症的有1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相应诊断确诊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措施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这与之前的护理具有很大的差别,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患病之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经常是一个人面临痛苦的病症,这种心情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亲人朋友在眼前却不能进行沟通,为患者在无形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内心经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情感。病痛的折磨再加上心理方面的痛苦,往往会令患者难以承受这种突然之间的变化,所以极有可能造成负面情绪迸发,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望以情绪低落的心情下,这种状况对于治疗疾病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一些心理状态差的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轻生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令患者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疾病就需要开展心理治疗。具体来说,在患者入院时就要及时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动态,然后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平时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他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除了心理治疗以外,康复期的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康复期期间对患者采取多关怀的对策可以令患者的身体状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康复期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的护理,另一方面是卫生习惯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对上述两项工作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多进行叮嘱。提醒患者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更好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方面,为患者制定搭配合理的菜谱,增加高蛋白食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另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保持适当的运动。

此外,在临床病情监测及处理方面也应该予以加强护理。对所有患者的意识、相关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及时和严密的监测,如发现相关的体征和指标异常,则及时进行诊断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当重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同时密切注视氧气输送装置、流量及检测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因压力过高出现肺气肿或纵隔气肿。

1.2.2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

护理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通过采用自拟的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5项评分内容,它们分别是:(1)护理对治疗的作用;(2)护士护理操作满意度;(3)护士服务态度满意度;(4)护士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即对和急性呼吸道传染护理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介绍程度;(5)护理人员用语,即指护理人员的用语是否恰当,有没有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不适合和不满。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感受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0~10分之间打分。护理人员是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在其入院的第一周以及治愈时发放调查问卷的,入院第一周和治愈出院时各发放200份,待其完整填写后收回,此次共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100%。

2、结果

篇6

1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效果,尽量将其传播在源头切断。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有:

1.1 加强物理防护工作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物理防护工作,以避免直接接触到传染源。例如,尽量避免同陌生人进行亲密的交谈;在公共场所一定要注意佩戴口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等[3]。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在接触传染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加强隔离、消毒等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出现医护人员的感染。

1.2 加强药物预防工作由于呼吸道传染病多是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药物进行预防。例如,红霉素能够对百日咳、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进行有效的预防;磺胺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和四环素能够有效预防炭疽病;异烟肼能够有效预防结核病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些药物属于抗生素,因此在对(疑似)患者的用药期间,必须严格、规范、合理的控制患者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出现过敏、滥用药以及不良副作用等问题的发生。

1.3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国对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就是疫苗接种,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人体对传染源具有抵御能力,从而在根本上减少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疫苗接种的主要应用对象是<15岁的儿童,且主要是病毒类的疫苗,例如流感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以及麻疹疫苗等[4]。

2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除了要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基层医院还要将患者的病情以及传染范围控制在一定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有:

2.1加强全面性消毒工作经过研究调查显示,高效含氯消毒剂能够有效的杀死一般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中的致病病菌。因此,基层医院要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病房以及患者活动区的全面性消毒工作。在消毒过程中,要选择有质量保证、国家批准的含氯高效消毒剂,并严格根据医院的消毒规定定时(每天或每几小时)为院内的相应区域进行全面性的消毒杀菌。其消毒的范围主要包括:医用物资(被服、水杯、柜子等)、医疗器械(氧气湿化瓶、注射器具、雾化器等)、病房地面、走开水廊、房、卫生间以及其他环境等。

2.2 加强对患者的隔离工作尽量避免同传染患者接触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设立患者的隔离独立区域,以防止传染患者同其他疾病患者直接接触而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患者入院时,对疑似症状患者应立即送至隔离区进行观察和确诊,并严禁不相关人员进入到隔离区。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一定要做好全面的防护措施(穿隔离衣、带外科口罩等),并严格按照隔离规定将患者污染物运送到指定区域,从而尽量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对患者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较多,因此,在进行患者管理时也应根据其症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从而避免交叉感染。据相关科学数据统计,一般性呼吸道传染病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即:发热患者、类流感型患者以及不明原因肺炎患者[5]。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控制管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3小结

近些年来,基层医院中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越来越复杂,给基层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基层医院必须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加强对多种传染源的严格控制,注重医院生活环境卫生的清洁,提高对易感人群的保护力度,从而更好的降低和减少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率,确保院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苏丁绪,周崇安,李明波.浅析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2):5510-5511.

[2] 胡为海.基层医院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5):171-172

篇7

鸡的呼吸道疾病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的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同,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有支原体的原因而引发的,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鸡病毒性呼吸道病

家禽病毒性呼吸道病的定性相对要难一些,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临床的症状进行大致的判断,但要准确定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是依靠实验室的科学检测进行。

1.1新城疫

此病一旦发生基本是因为接种疫苗不当、接种时间不合理、疫苗选择不恰当、疫苗使用随意等导致免疫抑制普遍过强而引起淋巴细胞缺乏。主要症状表现为鸡以咳嗽为主,有很多的呼噜声、甩鼻声音等。绿色粪便的症状和流感是一样的,不能通过粪便来判断是新城疫或禽流感,要进行实验室进行测定才能定性。

1.2温和型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具有变异快、隐性感染率高等特点,再加接种疫苗间隔时间太长、疫苗选择不当、保存不当、剂量不够、流感疫苗没有粘膜特异眭抗体等都可能导致防控不利而爆发此病。患鸡部分有头肿、脸肿、流鼻涕、眼结膜红,呼噜比例多而咳嗽少。

1.3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是疫苗毒引起,因此,免疫接种传支疫苗应该谨慎。此病患鸡表现呼噜多,在鸡群内传播极快。

1.4传染性喉气管炎

诱因主要是接种疫苗剂量大,疫苗滴洒在鸡舍;其次是野毒感染。H9和其混感率很高,在防控中要多加注意。症状特点为鸡群内有尖叫、怪叫、伸颈脖、部分有咳血,此病也传染较快。

2细菌性呼吸道病

2.1波士杆菌病

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垂直传播;其次是水平传播。波士杆菌病发生比较普遍,种鸡表现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一样的呼吸道病;雏鸡主要是在5日龄前出现高度呼吸困难的症状,同传支也十分相似。其他单一的细菌性呼吸道病一般不发生。

2.2鼻气管炎鸟杆菌病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内存在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目前我国气囊炎病例中有80%是鼻气管炎鸟杆菌感染。主要引起呼噜、咳嗽、死亡率高;肉鸡一般和H9混合感染,单发不多。蛋鸡则多是单发,主要是气囊炎病变。解剖病变和支原体很相似,腹腔内有大量的泡沫、气囊内有干酪样物;传染快、死亡率高可区别支原体病。

3支原体病

这种病的诱因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属条件性致病。传染慢、没有继发感染,死亡少,咳嗽少,主要是患鸡表现出甩鼻、缓慢的呼噜声,前期白天听不到,夜间有较明显的呼噜声。 4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鸡呼吸道疾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在防控中如果不彻底很容易发生病情反复。在防控措施上,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同时要防治相结合,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避免大面积爆发。平时在饲养管理中,要密切关注鸡的生活状况,做到对疾病的发生早发现,再进行及时的治疗,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

4.1构建并执行生物安全体系

鸡舍的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空栏期时鸡舍内外要严格消毒,做好清扫、清洗工作,避免上期出栏鸡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继续污染,对设备、用具、污染物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重视肉鸡日常带鸡消毒、水线冲洗、消毒工作;饲养员进入鸡舍必须穿工作服和舍内工作鞋,避免将外来病原带入鸡舍;严禁外来人员和饲养员窜舍,尤其是邻近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必须每日消毒;鸡舍远离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场,病死鸡要深埋;尽可能杜绝飞禽、老鼠、犬等传染病的携带者。

4.2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无常,这时为了确保鸡的生活环境稳定,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忽冷忽热,减少鸡的应激反射,对鸡舍内的湿度、温度及光照要尽可能保持稳定,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扩栏之间的正确关系;在饲料上要保证充足,而且要保持卫生,同时饮水要及时供应,饲料的质量要保证,避免变质饲料进入鸡场,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养护好肠道,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避免免疫抑制病,提高肉鸡抗病抗应激能力。

4.3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根据当地实际,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进行抗体监测,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免疫;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抗体水平;注意免疫前后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适当添加抗应激药物,减少免疫应激。

4.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秋季由于气温的变化,细菌和病毒极易传播,是易发生呼吸道病的季节,此时要做好药物保健,疫苗接种时要根据鸡生长规律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应激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此时的药物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篇8

2. 呼吸道疾病

由于冬季气温低,人们往往重视保温增温而容易忽视通风换气,使兔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增加,容易诱发传染性鼻炎、肺炎、结膜炎等。根据笔者调查,在我国北部地区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主要是通风换气不良所致,应针对性地加以防控。

预防呼吸道疾病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处理好保温和通风的矛盾,二者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宁可适当降温,也不可使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兔舍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可以根据人的感觉判断,以人进入兔舍后感觉不刺激鼻子和眼睛为好,否则,应该加强通风唤气。②降低兔舍湿度。由于通风不良,兔舍内的湿度往往偏高,湿度偏高百害而无一利。控制饮水器滴水,及时清理粪尿是降低兔舍内湿度的有效措施。③及时淘汰严重患兔。家兔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性很强,1只患兔1个喷嚏即可将病原菌传遍整个兔舍。因此,对于患有严重传染性鼻炎以及肺炎的患兔应坚决淘汰。④使用微生态制剂控制有害气体含量。笔者多年的研究表明,用微生态制剂控制兔舍有害气体含量效果显著。微生态制剂以0.3%的比例饮水,以0.2%的比例喷料或喷粪沟,都可以达到降低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同时预防腹泻的目的。⑤阶段性药物预防。当兔群呼吸道疾病发生率较高时,可以阶段性投喂药物防控。恩诺沙星治疗家兔呼吸道疾病效果比较理想,按照说明书使用。⑥注射疫苗。家兔呼吸道疾病是以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为主的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致。目前国内生产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对预防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但保护率不是太高。对于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兔场可以考虑使用疫苗,但不能放松其他防病措施的实施。

3. 皮肤真菌病和疥癣病

冬季光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加上兔舍湿度较大,有利于皮肤真菌病和疥癣病的发生。对于曾经发生过这些疾病的兔场要有所准备。

对于疥癣病,目前较为有效简便的方法是注射伊维菌素。有养殖户反映疥癣病难以根除,用药见效,停药复发。治疗疥癣病要掌握几个要点:①早治。当发现家兔患病后,在初期进行药物治疗,见效快,复发率低。②重复用药。在首次用药后10天再重复用药1次。③消毒很关键。患兔笼具与周边的环境应彻底消毒,一般采用火焰喷灯或0.25%敌百虫溶液消毒。因隐藏在环境里的螨虫不除,疥癣病就难以根除。

对于真菌性皮肤病,笔者不主张治疗,建议发现1只患兔淘汰处理1只(深埋或焚烧),同时环境要彻底消毒。

4. 球虫病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诊断经验,冬季一些兔场球虫病发生率也相当高。这些兔场在冬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主要是错误地认为冬季温度低不会发生球虫病,因而停止了药物预防。

在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兔舍内温度都在0℃以上,且湿度高;而北方地区尽管环境温度在0℃以下,但通过保温增温措施,兔舍内温度也多在0℃以上。只要温度在0℃以上,球虫病就有发病的可能。因此,建议兔舍内温度较高和冬季进行繁殖的兔场,都要重视球虫病的预防。

篇9

猪呼吸道疾病是冬季频发的一种疾病,由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下引起,症状为:猪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反复、耳尖发红,部分出现口吐白沫、眼鼻分泌物增加等症状。该病多发于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此时日夜温差变化大,环境温度低,地面潮湿,空气不流畅,猪栏的氨气超标、细菌病毒增加,生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

一、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

1. 病因

第一,原发性感染病原,主要包括兰儿病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蛔虫、弓形体等。

第二,营养因素。生猪出现营养过剩或是营养不足,食用低品质营养品,饲料出现霉菌毒素污染等都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

第三,猪群生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佳,猪栏中的有害气体严重超标、温湿度不适宜等都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因。

第四,不同健康状况的猪混合饲养,因疫苗质量过低、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免疫失败都有可能导致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这个时候的猪呼吸系统极为脆弱,抵抗力不足。

2. 危害

冬季是生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全国各地的猪场都无法规避该病的侵扰。当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会迅速在整个猪场中传染,影响非常大。据调查,冬季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为10%-60%,而死亡率高达20%。而且,该病还会出现继发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诊断和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时间长,短则1个月,长则2-3个月才能使病情得到基本控制。染病期间,猪的生长速度放缓,平均减少16%,这样就会推迟猪上市的时间。而且,饲料的利用率野降低了,平均每头猪要多消耗10-20kg的饲料。药物治疗也需要成本,每头猪的用药成本在10-30元之间。如果母猪在怀孕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流产、死胎、弱胎现象,对于养猪户来说又是一笔经济损失。公猪感染呼吸道疾病有可能出现炎,影响猪场的后续生产。所以说,呼吸道疾病将会给养猪场带来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猪场的生产性能降低。

二、防治措施

生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发因素多,单一的防治措施没有什么效果,养猪户应根据发病规律、病因以及自身状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危害。

1. 环境措施

1.1 消毒工作

消毒能有效减少该病的感染源,给生猪提供健康的生活的环境,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根据猪场的情况制定系统的消毒计划,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卫生消毒,每周一次的猪舍和猪消毒,每10-15天一次的猪场全面消毒。当猪场出现呼吸道疾病时,适当增加消毒的次数,空舍时要进行全面消毒彻底切断病原体、细菌等的生存链,可以采取“冲-烧-刷-消-熏”的步骤做好消毒工作,猪舍的用具也一起消毒。把好人员、物品的消毒关,在每栋猪舍门口设消毒盆和洗手池,经常更换消毒液,确保药效;消毒液的品种也要经常更换,避免出现耐药性。外来车辆、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避免带入外来病原体。

1.2 “全进全出”制度

为了保证猪群生长的均衡,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应及时清理猪粪,保持猪舍的清洁。冬季时既要保证猪舍的温暖和干燥,还要注意通风,提高猪舍空气质量,切不可因温暖而忽视通风。在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开窗,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氨气含量,减少细菌、病毒数量。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切断病原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存链,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猪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而没有治疗价值的猪则要及时淘汰掉,避免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传染病,所以说,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是切断传染源最根本的措施。这种饲养制度有利于切断病原的循环感染,利于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也有利于饲养管理,实施规模化的机械化饲养,提高劳动效率。目前,“全进全出”制度已经为全国各地的养猪场广泛应用。

1.3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就容易出现空气质量变差问题,不利于生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保育猪的猪舍密度应在0.4/头为宜,生长猪的猪舍密度在0.8/头,育肥猪的猪舍密度为1.2/头。

2. 营养均衡

生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而养殖户则要根据其生长规律为其提供营养均衡、口感好的饲料,保证猪的健康成长,提高其抵抗力,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在这个过程中,饲料的品质非常重要,不能用变质、霉变的饲料喂养猪群。为了降低外界过激因素如:打疫苗、断奶、换料等的影响,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维生素等调理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外界过激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

2.1免疫接种

按照正常的免疫程序给猪群注射疫苗,其中以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疾病的疫苗为主。种猪、后背猪还要做好驱虫工作。定期检测猪群蓝耳病、猪瘟等疾病的抗原体,掌握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某些猪携带隐性病毒体,及时隔离治疗或是淘汰,降低不良影响。

2.2治疗

当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应在其饲料中添加药物,断奶的猪仔使用支原净+金霉素,连续使用一个月;母猪则应在产前1周和产后一周使用支原净+金霉素。同时还应给所有猪喂养三仙汤,提高未染病猪的抵抗能力。还可以采用注射的方式,每天注射一次蛤蟆王或得米先或炎毒咳喘,连用3天。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和危害,并为防治该疾病提出几点建议,供养猪户参考,降低该病的不良影响,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大多的猪场在冬季都会有相当部分的猪都会出现各种程度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因此,规模猪场应在冬季加强对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1]。笔者将就冬季呼吸道病病因、防制措施及相关保健进行如下报道。

现阶段,在各项影响养猪业的疾病当中,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最为严重。据相关文献报道,引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因素包括一种或数种病毒、细菌、环境应激等,通常是混合感染。

1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

1.1呼吸综合征(PRRS)

呼吸综合征俗称为“蓝耳病”,母猪早产率提高、怀孕后期流产增多及仔猪呼吸道疾病率升高是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呼吸综合征病会对猪肺泡中巨噬细胞产生严重的损伤,且能够迅速复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猪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及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等,从而导致免疫受抑制,此外还可能对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负面的影响[2]。

1.2Ⅱ型圆环病毒(PVC-2)

Ⅱ型圆环病毒是导致猪多项病症的一种特殊病毒,同时Ⅱ型圆环病毒也会对肺泡巨噬细胞产生影响,导致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造成间质性肺炎。一般1~4个月的小猪是Ⅱ型圆环病毒的易感群体,据相关研究显示,其发病率最高可达30%,其死亡率也接近10%[2]。

1.3猪流感(SI)

导致猪流感疾病的原因是一种黏病毒科的猪流感病毒(SIV),该疾病具有发作迅速的特点,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无论季节,各个年龄阶段、性别及品种猪都有可能出现该疾病。然而,由于冬季气温变化迅速,猪的抵抗能力将出现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就随之而提高。猪流感疾病从感染到发作通常是慢性的过程,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却相对较低,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突发性的高热、流泪、鼻液增多、咳嗽、呼吸难度大、精神萎靡等[3]。

1.4猪喘气病(MPS)

导致猪喘气病的因素是猪肺炎支原体,该疾病是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猪肺炎支原体是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当猪感染该致病因素后,会出现干咳、低烧、生长迟缓及发病率上升等症状,猪感染此类支原体后,其支气管纤毛会受到损伤,纤毛会因此而变短、变少乃至脱落,无法发挥对呼吸道病原菌及异物的屏障作用,从而使得呼吸道门户防线失守,气源性病菌能够毫无阻力地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另一方面,猪受支原体感染之后,其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生成抗体的能力受到抑制,从而削弱了呼吸道的免疫能力,其抵抗能力也随之降低,大大提升了各类细菌和病毒导致的呼吸道继发性感染[4]。

2预防方式

2.1环境调整

和其它季节相比,在冬季对猪场进行的管理中尤其要注意保温和通风两项问题。各猪场应对硬件的建设及设备投入加以关注,务必对保温相关设施加以关注,应提供必要的暖气、热火炉等设备,同时还应适度采用红外线保温灯、加热板等进行局部保温,避免出现仔猪扎堆。另一方面,还应对排风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关注,将NH3、C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排出舍内,关注猪场的卫生工作,对于粪尿等排泄物应进行及时的清理,保持舍内的干燥,尽量避免因温差而导致的应激情况,定期、定时开展消毒工作,控制空气内的致病因素、粉尘等污染物的含量,降低感染机率。

2.2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避免疾病的传播,加强消毒,降低舍内致病因素,尽力做到全进全出,特别是产房及保育舍,所有仔猪的日龄均应在1周以内,各批次仔猪在转出之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消毒,采用冲、消、薰、刷、消、烧的方法,分别进行一次消毒,空舍周期应在超过7d,方可转进下一个批次的仔猪,将各个日龄、批次仔猪间的水平传染完全切除,结合早期断奶,避免病原体母向仔猪传染。猪群的饲料结构应做到营养均衡,特别是应关注乳猪在断奶前后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适口性,增加断奶仔猪的采食量,从另一个方面控制仔猪的发病率。选择合适的时机,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比例,降低去势、断奶、转群、换料、疫苗注射等应激因素的不利影响。

2.3自繁自养的方式

若必须进行引种的,应进行预防性的疫情调查,避免引进病猪及隐性感染猪。种猪进入猪场后,建议进行4~8周的隔离饲养,根据相关程序接种疫苗,并进行预防性的投药,此外建议在本场选取数头老母猪,与新引进的种猪进行混养以行驯化,使其逐步生成适应本猪场微生物环境的抗体[5],在明确没有疫病后,再进行混群饲养。

2.4开展各项疫苗的免疫防治工作

按照本场各种病原的实际状况,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2.4.1开展秋季防、群防工作,务必在冬季来临前,完成针对口蹄疫、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种猪群的免疫工作,对后备猪和种公猪的猪瘟、萎鼻、伪狂犬、蓝耳病等疾病也应加以预防,还应开展驱虫工作。

2.4.2根据相关指导方针制定计划,对临产母猪进行产前有计划的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三价、伪狂犬、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萎鼻等疫苗的注射,保证母猪免疫能力的水平。

2.4.3开展仔猪免疫工作,目前,学术界对蓝耳病的免疫方式尚存争议,本场曾采用仔猪免疫程序,使用猪瘟超免,7日龄链球菌、14日龄支原体、21日龄蓝耳病弱毒苗,40日龄补免,历经超过2年的实验,经过了2个冬季的验证,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由此可见,由于较为复杂的致病原因,在规模猪场冬季呼吸道综合征的预防及保健中,应按照实际状况,切不可一刀切,须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经实践操作,最终选择一种适合本场的方式。

篇11

1、鸡呼吸道疾病病因分析

1.1饲养管理因素

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尤其是当外界气温急剧下降时,鸡舍内的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往往使鸡群外感风寒,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时由于天气寒冷潮湿,鸡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灰尘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导致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高,造成以咳嗽,气管音及呼吸困难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另外,鸡舍饲养密度大,营养不良,免疫接种,饲养条件突然改变等不良的应激因素均可诱发呼吸道疾病。

1.2缺乏综合性的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不少养鸡户有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对鸡群进行了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不注意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众所周知,经过多年饲养的鸡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再加上饲养管理差,如遇强应激,易引起鸡群发病。

1.3细菌性疾病因素

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鸡传染性鼻炎,鸡败血性支原体病等均可表现呼吸道症状。大肠杆菌侵害呼吸道后,病鸡鼻腔分泌物增多,张嘴呼吸,常发出“咕咕”声,鸡冠和肉髯呈暗紫色,病鸡排黄色或黄绿色稀便。鸡白痢对雏鸡危害较大,表现为闭目打盹,缩颈低头,尖叫,腹部一收一缩,呼吸困难,周围有白色浆糊样粪便,有时堵塞。传染性鼻炎,病初流稀薄鼻液,逐渐浓稠,打喷嚏,有音,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黏液排出,眼睑及周围颜面水肿,眼结膜潮红、肿胀。鸡败血性支原体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音和张口呼吸,该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可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一旦应激即可发生蔓延。该病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4病毒性疾病因素

常见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ND、AI、IB、ILT等都可表现呼吸道症状,并且有时和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鸡ND发病时,病鸡咳嗽,呼吸困难,有黏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发出“咯咯”喘鸣声或尖叫声,冠和肉髯发绀,排黄绿色稀便。禽流感发生时,眼睑浮肿,冠和肉髯肿胀发紫,鼻有黏液性分泌物,病鸡常甩头,严重者引起喘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咳嗽、张口喘气、音、眼睛湿润,流鼻涕等,产蛋鸡常表现产蛋下降,产畸形蛋、薄壳蛋、褪色蛋增多。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病鸡呼吸困难,咳嗽,咳出血样渗出物,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形成糜烂。

2、防控对策

2.1消除非传染性的致病因素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有害气体对鸡的刺激(特别是氨气),有害气体刺激容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在养鸡过程中应把通风换气和控制饲养密度有机结合起来。通风换气是现代养鸡生产中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良好的通风使肉鸡增长迅速,母鸡高产,鸡群健壮。通风换气可减少鸡舍内氨气、废气、尘埃及病原微生物,使鸡舍湿度也较合适、垫料也较干燥。饲养密度大的鸡舍,可通过通风换气、消毒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益。而冬季防寒保暖较重要,既要排除舍内氨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可以在鸡舍垫料中混入硫磺(每10 m3混入2 kg),使pH值小于7.0,可减少氨气的产生。加强保温措施,防止温差过大,温差超过5℃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2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清舍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在每批鸡出栏后,要及时彻底清洁鸡舍,严格消毒。一般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后用卫康喷雾消毒一次。

定期对鸡的饮水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防止饮水管道堵塞和保持饮水器械的卫生。卫康在蛋和肉中无残留,可用于饮水消毒。实施饮水消毒时,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应注意饮水投服或喷雾接种弱毒活疫苗的前后各2 d应停止饮水消毒。

用具消毒:每日对所用过的料盘、料桶、水桶、饮水器等饲养器具,用卫康消毒液兑水洗刷干净,凉干后备用。

环境消毒:每周对鸡舍环境进行严格的喷洒消毒1次,可用长效卫康等消毒液消毒。

2.3加强饲养管理

温度的骤变,常常会刺激呼吸道粘膜,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所以防止温差过大。饲养密度太大,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超标,或鸡舍内通风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粘膜。造成局部抵抗力、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鸡舍内温度高,粉尘大也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症状和眼病。使用优质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2.4加强营养

要喂给鸡群优质全价饲料,既保证蛋白质、淀粉和糖类较多的高能量饲料,以满足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又要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等常量营养物质的平衡,更要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不喂给鸡群发霉变质的饲料,更不能喂给被农药化肥或化工废弃物等污染的饲料。

参考文献

[1]闫永平,吴景红.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当代畜牧,2009(11):11-12.

篇12

主要为喘气、咳嗽(干咳湿咳)、呼吸困难、摄食量减少、消瘦等,蓝耳病、猪流感还会引起体温升高,母猪流产等。

三、什么猪多发?

主要以5周龄、13周龄、18周龄多发,尤其体重30千克~40千克或60千克~80千克多发。

四、常见的呼吸道病有哪些?

蓝耳病(PRRS)、支原体病(MH)、猪流感(SI)、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M)、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伪狂犬病(AD)、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其中支原体病(气喘病)俗称“万病之源”。

五、呼吸道病有什么损失?

呼吸道病发病率为30%~70%,轻则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报酬降低,上市时间延长,生产性能下降,淘汰率升高,重则大批死亡。育肥猪在每小时内咳喘2次~3次,表明肺感染5%,延迟出栏10天~15天;肺若感染30%,延迟出栏30天~45天。

六、如何防控呼吸道病?

当呼吸道防御系统受到干扰就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保护三道防线是应对猪呼吸道病的主要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篇13

不要认为慢性呼吸道疾病离我们很远,其实,只要病程超过了3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就可以称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哮喘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哮喘的防治中,避免过敏原是不变的话题。例如有的人对家中饲养的宠物过敏,就需要忍痛割爱将宠物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