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语文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语文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语文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篇1

一、非连奏

非连奏在钢琴作品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由于这种快速手指技巧在钢琴演奏技巧中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同时也因为手指快速跑动技巧有着特殊的训练难度,因此,19世纪以来,许多作曲家和钢琴家为训练手指独立、灵活、清楚、均匀而谱写了大量的练习曲以及各种手指基础练习。这些东西基本上都需要运用非连奏方法来练习和演奏。

(一)从非连奏的声音效果鉴别音乐

人们经常借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那种晶莹透明的声音来描绘非连奏的声音效果是结实、明亮、集中而富有颗粒性的。为此,我们在训练练习的过程中必须确立声音目标,因为它是检验我们弹奏法的学习和运用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教学中,给孩子们听好的演奏,认真地记住老师的师范和要求,在练习中强调孩子用耳朵鉴别,对学习掌握基本弹奏法都非常关键。

(二)从非连奏的触键要点感知音乐

众所周知,非连奏的触键要点可归为4点:1、触键的指尖要牢靠,使之具有一定坚硬度;2、抬起手指,使指尖与琴键具有一定挥动距离;3、下键快(包括相对应的起键快),触键瞬问具有一种爆发力,使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挥动有较快的速度;4、触键面小,用指尖前端触键,使手指的传力非常集中。

因此,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形态与内涵也是触键练习的一个基本原则。综上所述,在非连奏的学习与辅导上,我认为应该注重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强调抬指。没有经过弹奏训练的手,不会天生具有演奏钢琴所需要的手指独立挥动能力。从手指动作本身而言,这是运动技巧范畴的训练,按照运动技巧训练的规律,大运动量是一条重要原则。所以,我强调把手指抬高一些,强调手指起、落动作的清晰明确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孩子懒与抬指,对这一技术动作的要求非常被动。因此,辅导中重视和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抬指的习惯,比守在孩子身边叫嚷着让他们抬指要聪明和有益得多。

第二、指尖牢靠。指尖牢靠,对于初学者的孩子有两层意义上的困难。首先,指尖的牢靠是指尖弹奏前的准备姿势,小孩在没有养成有意识的手指准备习惯之前,手指状态是散软而随意的,要他们做到手有准备,就必须要做到头脑有意识,这是第一层困难。第二层困难在于小孩子极不容易掌握好这种牢靠的分寸和适度。不适度的牢靠就成了过度紧张,过度紧张使整个弹奏僵硬是很难纠正的毛病,练习和辅导中要特别警惕和加以避免。非连奏的指尖准备应该保持一种放松而不瘫痪,牢靠而不过度紧张的状态。当然,掌握这种适度需要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紧和过松都会反复出现,而进步只能在曲线发展中慢慢取得。

第三、快下键。快速敏捷而有力的下键是掌握非连奏弹奏方法最困难的任务。幼儿的手指十分松软,小脑还未发育健全,生活中也还没有做多少用力的事,缺乏如何用力的体验。因此,让他们快下键就很难体会,很难做到。我认为,许多时候宁让孩子停了琴上练习,在生活或游戏中体验某种用力方式,从中获得启发,再应用到触键练习中去,也许更能奏效。譬如,让孩子体验学会用钉锤钉钉子如何用力,教他们响亮地击掌,用双手去拍打飞着的蚊子……,等等。这是一种用心去积聚自己的力量,再在瞬间发力击键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当孩子们有了这样一些用力方式的体验后,通过比喻启发他们,领会起来就容易得多。这是在我教学中完全得到了证实的有效方法。需要说明,非连奏的熟练应用实际上同快速手指技巧是相联系的,学会非连奏的基本弹奏方法仅仅是入门。非连奏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将涉及到一系列手指运动素质的根本性训练,它需要我们进行专门研究。

二、连奏

连奏即钢琴男走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圆滑连贯的音型、流畅的旋律性过句、琶音或分解和弦跑句等等。(一)连奏的声音效果是圆滑连贯、柔和如歌的。在鉴别上具有显见性。(二)从连奏的触键要点感知音乐。

其优美动听的音质可与世上一切擅长歌唱的乐器媲美。然而,钢琴的歌唱性奏法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娴熟运用是有相当难度的。他必须依靠克服由于榔头击旋造成的打击性来创造一种特殊的触键方式,产生圆滑连贯的声音,在听觉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首先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对于钢琴发音的音质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有助于声音的柔润。其次,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的触键方式。然后,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决定着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性与连贯柔和性等等。最后,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旋的打击性,从而改变发音的音质。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来、挂、摸的触键形态。另外,连奏中要求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问平稳的流动转移还有传导转移,也要务求声音圆滑连贯。

综上所述,连奏要求圆滑、平稳、协调。因此,对于幼儿学琴人门来说,的确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幼儿的年龄与感知音乐的敏锐程度上来看,最要紧的是强调连贯如歌的声音效果,启发孩子对歌唱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追求想象中柔和优美的歌唱性声音。不过学习连奏辅导还要注意几点:(1)让手指展平,贴键。现在学连奏,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在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认真要求,严格联系就能掌握。(2)用缓慢的速度下键。练了音,丢了方法,实际上等于白练。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把自己把不住的关把好,把孩子们自己要求不到的东西坚持到;把孩子们不够严格的习惯坚持培养成严格的习惯。(3)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4)强调连奏运用手臂中立,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滑而有共鸣的歌唱性的声音的。(5)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联系时要特别冷静而有耐心,要细细体验,专心倾听。(6)连奏的学习可以从两音的连接开始,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

三、断奏

断奏即跳音奏法。它的符号是在符头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小原点(.)或小尖角(V)。跳音在不同风格、不用音乐特征性的作品中,演奏的时值较长;有时半连半跳;有的则要求较短,甚至极短。不同时值的跳音有不同的表现力。

(一)从断奏的声音效果鉴别音乐。不同时值的跳音,根据音乐特性的需要而具有不用的音响特质,手的不同动作部位演奏的跳音也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如:手指跳音、手腕跳音、肘部跳音或大臂的跳音等等。另外,触键的方式不同,音响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各种跳音很难用一种文字表达得很准确。一般而论,短促而富有弹性的跳音最具有跳音的普通意义,这样的跳音的声音效果是:清脆、明亮、集中、富于弹性。

(二)从断奏的触键要点感知音乐。断奏跳音的种类很多,富于变化的各种跳音会随着学习不听的作品而遇到的。首先,触键快,离键快,触键时间短促;其次,指尖特别牢靠。可想象如充足气的皮球,坚而极有弹性;最后,指触面最小。

(三)断奏的学习与辅导。断奏的技术动作要点告诉我们,演奏跳音手指指尖牢靠的准备非常关键。软物相碰也不产生弹性反应,充足气而具坚性的皮球则能极富弹性的蹦跳起来。领悟跳音触键感,可以启发孩子把自己的手想象成一只皮球,自然在琴键上蹦跳。触键快,离键快是弹跳音另一个关键环节,我们要帮助孩子在触键短上下工夫,小孩子运动神经的发育还未完善,快速敏捷的动作反应需要给予有意识的训练。同样,我们可以用些比喻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再让他们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的动作。比如,人在突然触摸到非常烫的东西时,会有一种特别的快捷的动作反应。用这种体验的想象来弹跳音,特别能感受到触键、离键快速和时问短促。

演奏跳音强调弹性感非常重要。力学上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我们触键的作用力都会产生反作用力,弹奏跳音的快触键更有较强的反作用力,如果不能恰当地利用反作用力,不光演奏起来费劲、吃力、而且会使声音死板、生硬。因此,要想象如拍皮球那样,自然下落,顺势弹起,如此巧妙的利用反作用力来使弹奏自如,使声音丰润,富于弹性。

结合以上怎么样提高钢琴的演奏方法的了解,通过对钢琴演奏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方法的研究,克服弹奏中的不良习惯,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怎样去演奏钢琴作品,怎样对音乐风格及创作作品的艺术思想,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认真推敲每一个音,每个句子,以便以后更好的演奏钢琴作品。

钢琴的三种基本演奏方法通俗易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演奏方法的使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中的内涵及意义,掌握要点使钢琴演奏轻松愉快。

篇2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粹,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文言文的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个人情操,增加文化素养。但是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老师也没有授课激情。这就意味着,必须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一套适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路。本文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做出探讨,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授课有所参考。

2.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过于约束,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为了达到比较高的分数,学生对文言文普遍采取死记硬背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也是在应试环境下被逼无奈的学习方法。其次,学生思维过于固化,文言文教学普遍比较枯燥,为了达到比较高的成绩,学生都采取题海战术。但是这种方式直接就导致了学生不能灵活掌握学习技能,涉及到实虚词用法时一脸茫然无法分清,这种依赖课本现有句式的行为直接导致在遇到新文章后不知所措。最后,缺乏兴趣,教师在授课当中往往都把对文言文的记忆作为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忽视学生的兴趣,无法实现对于学生的个人情操的培养。学生无法感受到文言文中体现的死刑感情,兴趣大打折扣,就无法实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文言文教学太过单一,课堂太过乏味。初中学生本身就处于一个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年纪,单一的课程教学无法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逐字逐句地翻译就大大增加学生们的枯燥感觉,学习效果也会提不起兴趣。

3.对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的意见

3.1教师应当先培养自身的文言文素养

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的,只有教师拥有一个比较高的素养,才能够给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如同娟娟流水灌溉学生,没有庞大的底蕴就没有办法实现流淌不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备优质的文化素养的教师也能够激起学生的敬重之情,才能够在在学生当中竖立比较高的榜样力量,给予学生文言文很好学能学好的潜意识。在授课当中,教师不能仅仅抓住课本以及参考试来进行授课,教师还要能够具备充分的学士,为学生的学习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所以,身为人师,就要经常充电,补充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够给予学生一堂优质的文言文课堂。

3.2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言文积累

文言文的初始学习在于对于文言文字词的积累,所以学好文言文字词是掌握文言文的重点。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文言文字词后,才能够在碰到文言文作品时,做到游刃有余。然而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训练,仅限于课堂上的讲解时远远不够的,而在课外进行文言文的作品拓展又是不现实的。积累文言文字词就是在培养文言文的能力,就如同在小学时学习语文先学习单个的字词再进行造句,文言文呢字词就好比盖房用的砖瓦,砖瓦积累到一定地步就能够建造高楼大厦了。所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字词积累,在课堂上也增加文言文课外阅读,对该文章的关键部分加以点拨,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这种运用,进行记忆的加深以及知识的巩固,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一步步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

3.3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

朗读是一项很好的学习技巧,很多古人例如坡和朱熹等都非常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可以将文言文诵读应用到授课当中,多读几遍后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另外进行大声地诵读,也有助于进行文言文的背诵,这也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在文言文当中通常很注重韵律,教师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学生一定要读准每一个字音,用感情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3.4注重增加对文章的“练字”

文言文具备言简意赅的特点,其每一个字都具备比较多的含义,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赏析文言文的语言,通过赏析诗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文言文的整体意境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翻译太过直译,这就使得文言文的美学荡然无存。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加好的意境美感,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为文言文创造自己理解的意境,然后通过动笔写画下来,这样必教师一昧地直译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3.5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文言文教学已经不仅限于进行枯燥的文字拆解了。通过语言有图像辅助功能又或者远程网络教学,可以将整个文言文课堂丰富起来。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讲解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多彩的课件,通过这种图片及录像的展示,将学生代入到古人的世界当中。这种视觉、听觉的互动,可以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4.结语

文言文是华夏民族的瑰宝,是当前营造和谐社会的精髓。对于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是不能够停止的。希望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文言文作品的文化价值,体会文言文的底蕴,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的优美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还要不停地玩具额古典诗词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扬我国的诗词之美。作者也希望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各位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分弘扬我国的文言文文化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刘照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论[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0:31-32.

[2]赵春花.探究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6:96.

篇3

一、联系历史背景,增强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篇章大多是诸子散文与先秦散文,这些文章都折射着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很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都有着关联关系。在讲授文言文知识的时候,如果将某篇文章孤立的进行讲解,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等。在进行这些文章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秦国崛起与出关灭六国的大背景给学生进行讲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大秦帝国》节选给学生放阅。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文言文授课之前,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给予讲解。

二、注重文言文背诵,增强句词理解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名篇名句学生熟记之后就很难忘记,所以加强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指导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作为老师要教会学生背诵的方法。把较长篇幅的文章进行有效划分,每次学生背诵小段,然后再继续背诵下一阶段,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增强了学生背诵的成就感。背诵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了解所背诵内容的意思,这样背诵起来就相对容易,所以老师在背诵之前要将文章大意给学生讲述清楚。文言文的背诵方法比较常用的是首字提示方法,翻译还原法,即学生依据翻译回想文言文的内容进行背诵。当然还有边读边译法等。这些方法都不固定,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在背诵中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文言文中字词句的语法相当复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反复强调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词,同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句要多加练习,进行专题测试。

三、增设名篇赏析,侧重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文言文很多名篇都非常适合高中生阅读和学习的,但是因为篇幅问题,很多名篇没有纳入高中语文课本的范畴,老师可以广泛地涉猎一些名篇名作,挑选有代表性的文章来给学生赏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时配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将日常所学的语法运用到赏析文章的理解上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控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基本能力,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即忠于原文,语言通畅,译文优美生动的原则。然后教会学生掌握翻译的技巧,对于专有名词,如人名可以不做翻译,对于省略的代词等则需要再翻译中进行补充,运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表达,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就应该按照现代汉语的“谁”进行翻译,最后还要注意在翻译中将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翻译,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文言文历来都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学生都对文言文有所畏惧,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大面积失分的情况。相比现代汉语来讲,文言文具有更为简洁直接的特点,只要准确把握,学好文言文并不难。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文言文兴趣的培养,通过介绍课文中文言文所讲述内容的历史背景,增加学生兴趣。同时要在文言文的背诵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加强学生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开设名篇赏析课堂,给予学生更多关于文言文的认知,通过与课文对比,提倡学生自主翻译。掌握良好的翻译技巧,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都是非常有效的增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顾之川.守正出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介绍[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Z2).

[2]陈伟赛.从培养能力到传承文化――评析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及教学策略[J]语文学刊.2004(06).[3]陈巍.辽宁省阜蒙县蒙古族高中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11).

篇4

二、勤于整理,注重分类归纳

要善于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的活用。掌握虚词的用法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其词性,然后弄清其意义和语法作用。在句式方面需重点掌握我们经常遇到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置句中的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位置句。要整理并掌握文言文人物传记中常用的一些词。还需整理和掌握表官职的、表人物个性的、表人物品德的、表科举考试的等。

三、精选习题,注重平时训练

在高一高二重点进行文言文的虽是课本教学,但也不能忽视平时的习题训练。教师一方面要善于精选一些独立的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翻译的题目,另一方面还可以定时从历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和各种材料中精心选取一些在难度上适合高一高二同学的套题进行训练。到了高三,就更需要教师去精心选择和组合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的、贴近高考试题的题目,定时强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篇5

一、造字法引入让语文教学从“应试”走向“应需”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的核心部分,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重大。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语文(2012版)》(简称《意见》)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作了以下说明:“1.理解并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理解版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文言句法和词类活用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3.理解常见文言文体的特征和常用的写作技巧,明确文体和技巧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赏析文章在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的精妙。4.赏析人物形象、体验作者情感、体会作品思想,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精华,并从历史视角和当代立场评价文章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5.背诵《意见》中规定的经典名篇,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这一说明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相一致的。它能够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维度中获得发展。

然而,一方面由于文言离现代学生生活时代较远,语言使用环境悬殊,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多。另一方面,文言文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文言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者,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奉行“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以致在学生中流传着“一怕作文,二怕文言文”的说法。因此,无论在心理层面还是实际兴趣方面,文言文是绝大多数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

然而,教师可以将汉字的造字法引入高中文言文的常规教学中去。造字法是极具语文味的教学内容。它指的是一种文字系统里的每个字是怎样从无到有被造出来的。一方面,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形成演变的特点,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打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他们才能够迈出第二步去接受、学习文言文。其二,这也可以让学生在感受汉字音形义相糅合的构造之美的同时,触摸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的脉搏,嫁接起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传承之桥,从而促进文言文教学。

也就是说,将汉字造字法推广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上去,让造字法成为文言文教学中“应试”与“应需”的均衡器。所谓“应需”,即通过对学生进行某种刺激,让其内心主动地形成一种对文言阅读的强烈渴求,这种内心主动的渴求是推动学生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受这种由兴趣而产生的渴求的刺激,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到文言学习中去,自主地寻找培养良好古汉语语感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母语的感情,更深层次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谓“应试”,即一名高中生在该阶段所要具备的高中语文文言最基本的素养。这属于应用的层面。即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功利性来讲,“应试”直接的评价方式呈现在卷面或成绩上。

“应试”的结果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下降,而汉字造字法选取一些典型性的汉字的变形历史或造字意义来进行解释,语言文字的魅力便可一览无余。将造字法引入高中语文文言教学中来,让学生内心对文字产生真正的兴趣,文言文教学课堂便瞬间“活”起来了。

二、“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

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但汉字又是表意文字,因此我们说汉字的理据性是与生俱来的。但随着语言文字的不断演变发展,有限的文字符号,其词语意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引申,文字符号变得越来越抽象。汉字这种演变过程中的隶变、简化等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理据性,但是汉字的理据性依然存在。

许慎《说文解字》提出的“六书说”便是对汉字理据性的有力证明。它系统地阐释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并提出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法。其中,“六书”不能单纯地认为就是造字法,前四种象形、指示、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则为用字法。而前三种造字法——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的理据性可通过汉字的演变历程清晰地看出。形声字的理据性可从形声字形旁的形体上直接看出。“六书”理论对汉字变化规律和构成的阐释,有力地说明了汉字的理据性。汉字的理据性运用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提高我们文言教学的效率。

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对汉字进行“六书”分类,根据不同分类的特点,结合汉字的发展和历史,揭示汉字的内部理据,将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六书”理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展示图片或由教师在黑板上勾画,这是一个直观的过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这个字的意义。再次,根据所展现出的图片,教师再仔细说明其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过程,这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现代汉字的字形,并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汉字会是这样写的。最后,记住该汉字的读音,这样学生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这个汉字的整个系统——形、音、义的结合体了。

例1,以前在教学荀子的《劝学》后得到的反馈是:很多学生对于文中两句话的默写总是出错。这两句话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与“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中的“致”和“至”,学生总是屡写屡错。因此在这一次的教授过程中,笔者参考《说文解字》,运用“六书理论”试图将这两字的区别告诉学生。

“至”,象形字。“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因此“至”的本义为“到来、到达”。

“致”,形声字,《说文解字》:“[卷五][夊部]:致,送诣也。从夊从至。陟利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送诣也。言部曰。诣,候至也。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処也。”“致”,左边为“至”,右边为“攵(反文旁)”。

“攵”即“攴”。“攴”字象形,《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

从“至”“致”“攵”三者的甲骨文可以看出,“至”“致”二字的区别就在于“攵”。两者都有“到达”之意。但“致”因多了“攵”,这个“到达”的意思,确切地说是“凭借他人的帮助而到达”。这正与文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一句意思吻合。相反,“至”就是指“不借助外物的自然到达。”

许慎将象形字定义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诸拙,日月是也。”象形文字,每个文字就像一幅图画,形象地展现出上古先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事物的认识。根据象形字这样的特点,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图画进行教学。图画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告诉他们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沉淀着中华上古先民的智慧,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更感兴趣。

例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就”为何有“接近、靠近”之意?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因此,“就”的本义为“到高处去住”。后来词义又引申为“靠近(高处);走进;趋向(高处)”,再引申为“担任”(如:就职、就事)、“完成”,即“已到达高处”。而后来的这几个引申义都是从本义出发,意义上都是有联系的。

例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疾”的词义形成过程。

甲骨文= ,像一个人在战场上被箭所射中。《说文》:“疾,病也。从疒矢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 因此,“疾”的本义为“中箭受伤,卧床休养”。又因“从矢会意,矢之去甚速”,因此,“疾”又有“快,速”之义,联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该语境,“快,速”之义又引申为“(声音)洪亮”。

后来“中箭受伤”这一本义引申为形容词“疼痛的”之义(如:痛心疾首)、动词“厌恶、憎恨”之义(如:疾恶如仇)等。

例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绝”的词义形成过程。

《说文解字》:“绝,断丝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绝。象不连体,绝二丝。”因此,“绝”本义为“将丝线切断”,引申为“断,断绝”“停止、消失”之义。两山断绝,如何到达?那么只有“横渡”了。因此,“绝”又引申为动词“横渡”之义。

三、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在中学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有着较高的认识功能,它是广大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利用“六书”理论进行文言文教学,这是一件值得推广与普及的文言字词教学方法。汉字的形体结构很有奥妙,通过对汉字形体的分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由形而义的过程,又是有道理可言的。因此,学会用此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便可以形成师生之间语文文言文教与学的快乐气氛,以此来代替机械地死记文言词义的方法。

当然,教师也不能简单生硬地套用传统“六书”理论。一味地理论解释或许会让学生陷入新的枯燥中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不妨采用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解说象形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联想教学法。图式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图片呈现,它能将字形、字形演变过程以及中国祖先的造字意图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联想教学法则是一种在图式教学基础之上的适应学生年龄层次的教学方法。它需要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寻找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点,从而更好地记忆、理解词义。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何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或许汉字造字法可成为一渠活水,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真正“活泛”起来!

参考文献:

篇6

其实这种类型的作文比以往类型的要简单得多,因为新材料作文的内容比较开放,是在有关材料已经由命题者给出的情况下,考生按材料在不脱离中心点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此时就会有很多的考生因会错了意而创作出脱离中心点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以审题立意和教学策略为主体,探究如何才能让学生快而准地命中主题以及审题立意方面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引言:

“审题”和“立意”作为新材料作文的重难点经常使学生教师手足无措,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分不清主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时的作文立意及命题,更是会出现“偏题”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多进行一些有利于构建思维的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审题与创作水平大幅提高。

一、语文学习中,新材料作文占重要地位

(一)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新材料作文非常考验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因为写作一直与阅读理解紧密相连,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极为罕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这门课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使语文教学在教学改革中成为一项重要任务[1]。这种形式的作文要求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精读”并标出关键词,而后再考虑这一段材料的主题并对其作出总结,最后根据上述进行创作。如在分析“IBM公司信守承诺”的材料时,可以发散思维逆向思考,如果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就必须有客户,而拥有客户的前提是取得客户信任,这一要求就需要以诚信为基础,从而依据上述判断为材料准确立意。因此在这里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用发散性思维将材料主题丰富化,同时这样的思维能力也可以直接决定立意的合理程度及作文分数,所以考验学生在阅读中的思维发散程度是新材料作文中的加分点。

(二)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高低不仅仅靠书面表达来体现,更多的是靠好的思维能力,“新材料作文”是要求学生在精读材料的同时尽可能多方面的考虑以确定立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究材料主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确定立意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理清文章脉络伴随清晰的思路开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与学生的思维密不可分,同时华丽的词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给文章添加一些色彩的同时让教师觉得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高、语文功底深厚,这很利于教师加分。

二、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的探究分析

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决定了审题能力,新材料作文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能否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文章中心思想并作出多方面的考虑而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并不突出,那么就要从其精神世界入手[2]。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只是对接触到的东西进行机械化解读导致思维固化,这就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得学生的思路单一且偏离正确轨道。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引导学生将所接触到的语言,所学到的知识与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精神世界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材料观点和思想。同时学生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且使自己脱离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教师在教学新材料作文“一诺千金”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着手深入思考判断出材料中心点,而后带动学生讲述一些自身经历或是让学生以发散性思维反向立意,从这些开始进行创作,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的课堂气氛不只会让学生觉得轻松,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引导学生了解时事大事

在传统语文教学形式的影响下,大多数高考作文都是“现象型”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判断立意的出发点会比较单一,其实这些本没有问题,但事实上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判断难免会有急功近利之嫌,写作并不是为了比较高低好坏,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写作中得到启发升华自己去感受生活,这才是写作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焦点,从中受益并得出有价值的观点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在分析“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时,可以一改往日从批判角度出发的写作方法,从鼓励社会的角度出发,在事件中可得出的结论:对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明确衡量标准不放松并不是社会退步,反而是社會进步的表征,而后引出舆论场和媒体平台来确定立意为言论自由或是责任等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就是主题内容丰富广泛,对此教师应该抛却旧观点而进行新时期的开放性写作教学,拓宽学生思维,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深化每一次得到的启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准确性。

高中语文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发展中的文明成果。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从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优质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更是牵动了全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師,就文言文这部分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在符合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实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作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以直观画面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故事经过合理的改编搬上了荧幕,而当下的课堂环境也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应用。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可通过以直观画面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滕王阁序》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以多媒体技术将滕王阁的场景映在了学生的眼前,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了课堂上,让学生想象如何用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然后,我引导学生划分了文章层次,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中的场景,指导学生赏析了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了骈文的两大特征。之后,我通过带领学生赏析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学习了文章表达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对偶和用典的作用。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切实在新课改背景下达到了优化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以诵读情境激发学生文言文情感体验

从表面上看,文言文的文字过于枯涩,很难一气呵成的进行诵读,但是通过对文言文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这是具有韵律美的一种文本。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懂得将诵读情境落实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理解文言文,从而实现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赋》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我为学生播放了这篇文章第一段的音频,让学生想象所描绘之景,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情感,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了“赋”这种文体。然后,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朗诵音频,旨在使学生感受到文章声韵美的同时对课文进行正音。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本文写景、议论、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处境交流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这样,我以诵读情境激发了学生文言文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理解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切实实现了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以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文言文积累习惯

篇7

文言文的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打破单一模式,灵活多变。本文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的探究,提出以下几点新思路: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被选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都是文化的精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法,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知识,能够营造较为良好的古文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文化背景,更好的接受文言文,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2.大量鉴赏,感悟语言

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言文文章,在阅读鉴赏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审美和鉴赏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章相对简单,理解相对容易的文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几个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讨论中完善和改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不可忽视对文章重点段落,句子的分析,更重要的向学生教授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学过程中自己分析,形成自身文言文审美体验。

3.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同时艺术源于生活,文言文也是古代生活的生动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文言文中展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描述文章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使学生更好的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做到触类旁通,更容易接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感悟文言文中描述的生活和情感,也能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4.带领学生朗读文章

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节奏感强,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日积月累,形成文言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了解文言双声、叠韵、排偶、回文、反复等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感受文言语言的节奏性和美感。朗诵的目的并不在于背和记,而是通过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累文言语感,鼓励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读思不分,提高学生的文言感悟能力。

5.善于提问,引导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常用方法之一,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好的提问技巧同样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应改进提问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章理解的不同需求,提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问时需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供大家探讨,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理解吸收的过程。

篇8

一、改变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枯燥难学的文言文,学生是很不愿意学习的。由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讲授方法,学生很难产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想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积极性的产生主要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学习动机成为推动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内部力量,而兴趣又是产生动机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要学生爱上文言文,必须想方设法改变传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导入上,要尽可能的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可以由魏征直谏唐太宗李世民,触龙巧说赵太后等故事强调劝谏技巧的重要性来导入。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路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必须经过的道路。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自身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图文并茂,采用图面、声音、视频等有效方式把课堂内容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传统的老师讲授效果好很多。比如在讲到《鸿门宴》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视《鸿门宴》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故事和相关的人物关系,这样就会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有助于文言文的教学。

三、理解文意,消除紧张心理

我们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识,大多只停留于考试层面,而高考考的是课外的材料,虽说考点是课内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只会觉得文言文难以拿到分数。那么高考复习前的文言文学习,就可以放在一边,到备考复习时做几套题练一练就可以了;还有一种认识,认为文言文考点就那么几个,平时花时间去读去记去背,有点浪费,还不如去做数理化的题,记几个英语单词。更何况读背文言文,成绩还不能一下子体现出来,而做题、记单词效果要比这来得快些。鉴于此,有必要明确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与提升自身的素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四、学以致用,突出实用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文言文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隔岸观火地学些文言语句,积累一些古文化知识,那岂不可惜了古人的智慧!学生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尽信书”境界,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知行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这样也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学。真正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除了了解文学知识外,学以致用。

篇9

比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播放了从网络下载的中央电视台举办并制作的全国第八届桃李杯古典舞比赛《爱莲说》视频(表演者:北京舞蹈学院邵俊婷)供同学们欣赏。当同学们看到视频中的演员在舒缓、悠扬的古典乐曲的背景声中为了表现莲的美好品格而塑造的各种优美的舞姿时,同学们那种急于走进周敦颐《爱莲说》文本的兴趣被大大地激发了出来,于是在我为同学们播放的贾鹏芳的二胡独奏《睡莲》的背景音乐中,不约而同地高声诵读起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二.诵读涵咏,其义自现

鉴于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注重传承歌咏与诵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经典美文的优良传统――比如清代刘大槐《论文偶记》中曾说:“(读古人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还鉴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所以,教学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时,我们必须很据不同作者、不同文本内容、不同情感基调、不同艺术风格等引导同学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诵读涵咏,比如听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轮流读等,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同学们探索、总结朗读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方法。

比如,教学周敦颐《爱莲说》,我要求同学们在听读名家的配乐朗诵、感悟文章的语感、对重点语句反复诵读后,再引导同学们总结、归纳诵读、涵咏诸如周敦颐《爱莲说》等文言文中诸如字音准确、停顿长短、语气强弱、语调高低、感情褒贬、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技巧,在紧紧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抑扬顿挫地读出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与韵味,就像叶圣陶说的那样:“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文章出自我的文笔,情感发自我的内心。

三.独特体验,多维探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言文文本,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向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审美体验,并有所思考和感悟,继之使同学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智慧获得启迪等。此外,教师还要珍视同学们在阅读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时的独特理解、体验和感受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培养同学们对诸如周敦颐的《爱莲说》等文言文文本的独立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比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我要求同学们在自读课文三遍并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在有限的45分钟内特意“留白”5分钟,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本中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描写莲花的高洁形象,其用意如何?

2、我认为:在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作品中,莲不仅是文人的爱物,也是画家的恋人,更是音乐艺术家的情人。请同学们为我的上述观点提供事实论据。

篇10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首先是学习语言知识,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是掌握有关的文化思想。掌握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学生其它文言文各种知识储备要求比较严格,并且文言文所涉及的文化常识内容庞大。综合来说,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需要学生花费较多时间来慢慢学习,同时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并进行学法上的指导。那么,面对内容庞杂的文言知识,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从课文学习入手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了众多优秀的文言文篇章,比如:《阿房宫赋》、《前赤壁赋》、《劝学》、《庖丁解牛》等,这些文言文篇章中涉及了高中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的文言知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教材文言篇章的学习。教材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学好文言知识必须从课本入手,而不能舍本逐末着重文言课外书的阅读。那么,对于文言文课文,教师如何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呢?首先,文言文课文的阅读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对于文言文语的阅读不像现代文那么简单,首先学生需要对文段进行恰当的断句,正确的断句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意思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学生对文本能够进行熟练阅读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进行文段的分析,在文段的分析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古文的翻译。对于古文的翻译要求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翻译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对问题进行专门强化,帮助学生解决不足。翻译过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文言虚词,文言文法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二、强化背诵

文言文课本的深入学习是学生快速背诵的前提条件。在高考语文的考察中对文言文名句背诵以及翻译都有所涉及,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强化文本的背诵。文言文背诵是学生主要背诵内容,不过对学生而言其难度也是很大,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文言文背诵的指导。对于文言文背诵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四种指导方法,即参照译文背诵、化整为零背诵、抄写背诵和抓三点背诵法。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章大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背诵起来难度大,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背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依据篇章的整体结构采取恰当的背诵方法,帮助学生缩减背诵时间,提高背诵效率,以此节省时间完成其他内容的学习。此外,文言文的背诵还涉及到字词意思的背诵。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技巧的前提是对古文字词意思的了解乃至背诵。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法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对于文本下面的小注释要求学生认真熟读乃至背诵,它的掌握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课外阅读的选择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不仅数量浩繁而且艺术成就都非常高,其阅读的价值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应该对古代文言作品进行筛选,帮助学生把握阅读训练的难易程度。不可否认有些文言作品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大且阅读价值不高,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多走弯路,在课外阅读内容上教师要把好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既具趣味性同时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对学生的帮助主要体现在语感上。语感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隐形能力,语感一旦形成对学生阅读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因此,为提高学生文言考试答题能力,教师不能固守课本文章而应该多方面对学生阅读知识面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四、加强试题训练和练习反馈

学生在高考中要想取得较好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成绩就必须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具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其考查的能力具备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某些方面的学习。文言文习题训练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学生答题正确率,而在于对学生文言知识的重点考查。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文言文阅读的训练,对文言文考察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做题能力都会具有全面的认识,在认识之后反过来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语文文本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再学习。在反复的对知识进行回顾与训练之后,学生才能初步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当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言文解题能力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解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这个阶段教师反馈和指导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提高答题正确率。此外,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课本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课外习题的讲解中对于学生存在较大疑惑的知识点应该再次回归到课本中,将课本知识点与习题知识点进行联系学习,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课文文本学习的动力。

篇11

一、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其中这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人的称谓、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古代地理等知识。在古代人的称谓有很多,比如: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谦称和敬称等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古代称谓,有助于学生解答文言文阅读中的选择题,在很多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在称谓上设陷阱,谦称用作敬称或敬称用作谦称。在2015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中就有这样一道题目:

例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当看完选项之后,我们能快速的选出答案,那就是D。因为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而不能指其他儿子。本题就考查了一个称谓的问题。

还有,我们可以通过拜、除、谪、迁、擢、黜等词来了解官吏的任免,以提高学生的推测与翻译的能力。其实,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提高做题的效率,以找出准确的答案。

二、掌握常见的文言语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语法有:实词、虚词、一些句式和用法。

1.掌握实词的用法

其中在实词中我们应指导学生掌握两方面的知识: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在这举个词义扩大的例子,曹操… …将顺江东下。文言文实词的考查是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其难度也比较大,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比如,在2010年的全国高考题中有这样一道考查实词的题目:

例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C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C选项错。

2.掌握虚词的用法

高中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但《考试大纲》列出了18 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下面举个虚词特殊情况用法的例子――虚词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的重点落在最后一个“矣”上。

3.掌握句式的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式,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一些特别固定的句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关于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的例子就不多赘述了,下面举几个固定句式的例子:①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奈若何”等格式。②表反问。“不亦……乎”、“何以……为” 等格式。③表感叹。“何其……”、“一何”等格式。④表测度等。“得无……乎”、“与其……孰若……”等格式。

这些固定句式都有自己固定的翻译方法,如:“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其实,在高中文言文阅读中,学习文言句式,固然要辨认某句是何种句式,因为这是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会正确翻译。从高考的角度讲,了解这些句式,也是指能在文言文阅读的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识记与辨别的能力,进而把握文意,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抽象地记忆到底有哪些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以及各种句式的具体用法如何。在2015全国语文高考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阅读中就有这样两道翻译的题目: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所以,在平时的积累中,我们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篇12

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时,教学重点是引导初中生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在电子课件中展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图片,让初中生对岳阳楼的历史有所了解。然后这样开展教学: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岳阳楼记》,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

二、 注重朗读技巧,品味文学作品意蕴

文言文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锻炼初中生文言文语感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带领初中生品味文学作品的意蕴,从而更好的激励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比如讲苏教版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时,要让初中生掌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我首先给初中生进行范读,扫除初中生学习时的文字障碍。然后再播放课文的音频,让学生轻声跟读,理解文章的大意。最后我会让初中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三、 鼓励学生质疑,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限制了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初中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初中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厌烦。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初中生大胆质疑,对于学习中的疑问要及时向教师提出。还要善于构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培养师生感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苏教版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时,我先让初中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我进行归纳和总结,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5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文章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和注解中没提到的可以提出质疑,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予以解决。在教学时有很多初中生提出问题,比如桃花源美在何处?桃花源神秘在何处?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还有的初中生对文章的主旨提出质疑,到底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还是消极逃避现实?

四、阅读课外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秉承“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通过鼓励初中生阅读课外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所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时,我会为初中生创设学习语文的大环境,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多角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篇13

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每个必修版块都设置了一个文言文单元,可见文言文教学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优良文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碰到了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易感知,容易遗忘

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久远,再加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缺乏必要的古汉语基础的情况下学习文言文难度较大,不易感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应用实践的机会,容易遗忘,学习成效不大。

2.形式单一,强制记忆

虽然学生的古汉语基础较薄弱,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受到课程繁重、时间有限等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细致地为学生逐一介绍文言知识,只能按照串讲的形式讲解文言文,这就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再加上很多文言文名篇都要求学生背诵,教师只能让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的学生强制记忆,造成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排斥心理有增无减。

3.只重识记,忽视应用

很多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只注重文言字词的梳理与识记,却忽略了文言文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方面的应用价值,没有引导学生从文言文教材的学习中寻找写作资源、借鉴写作技巧,所以造成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懂活学巧用的问题。

二、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文言文教学确实要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但不能变成孤立无依的字词梳理、支离破碎的字词训练,只有对症下药、在整体阅读中积累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眼整体,提纲挈领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在讲解文言文教材之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能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括文章的内容及主旨。如在讲《兰亭集序》时,应先介绍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严酷、权利斗争复杂尖锐等社会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文人“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生存状态,才能理解作者“死生亦大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死观的积极意义。

(2)加强诵读,感知内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感知和领悟课文的过程,所以文言文教学很有必要加强诵读教学。当然诵读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读,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可先让学生听朗读带泛读,听朗读带前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句读和情感,然后再组织朗诵比赛,看谁能读准文章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气势,进而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

(3)丰富形式,创意再现。在讲解《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前创作的课本剧。这样既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现状,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表现;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2.说文解字,重点击破

在学习文言文时,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是重中之重,但是逐字讲解既耗费时间,也不能让学生明了重点,可谓劳心劳力又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应抓住重点字词,各个击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呢?笔者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教他们一些活学活用的方法。这里笔者举两个方法为例:

(1)字形推断法。汉字中有8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因此学生在遇到一些陌生却又关系整句话的意思的重要实词时可根据这个字的形旁推断其含义。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夜缒而出,见秦伯”一句中“缒”的含义理解起来有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举学生学过的如“自缢于庭树”“同舍生皆被绮绣”等引导学生归纳形旁“纟”的字多与“绳索、丝织品”有关,让学生结合语境,推断出“缒”的意思应该是“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2)联想迁移法。在文言文学习中,可引导学生联想学过的知识,学会迁移知识,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一句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垣墙”一词的含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氓》中的“乘彼垣”一句,结合语境,推断出“垣墙”的含义应是“砌上围墙”。在学习《琵琶行》中的“低眉信手续续弹”一句时,可根据成语“信口开河”“信口雌黄”等推断出“信”的含义是“随意、随便”。

3.弄清技巧,活学巧用

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编排的文言文大多是名篇,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方面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所以教师除了讲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弄清写作技巧,从中借鉴学习。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可让学生感受文中情节的“三起三落”,引导学生了解一波三折法在制造文章波澜、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方面的独特作用,然后让学生练笔,读写结合。在学习《劝学》时,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论证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最后阐明学习的方法与态度,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逐层深入地论证论点的写法;同时还可让学生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并且可与练习、写作相配合,让学生活学巧用,将文言文学习与写作巧妙融合。

综上所述,文言文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不懈、活学巧用,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点拨,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笔者也将继续努力,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使之更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安传芳.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