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篇1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篇2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有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如:古代刘徽的头像、古代刻有算法口诀的“竹木简”;有反映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灿烂和劳动人民智慧的,如: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钟,用来计时的器具---刻漏;有反映祖国新貌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如:三峡大坝、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京长江大桥等。这些插图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读话史料。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第七册);“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第八册);“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第八册);“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第九册)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钻研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三)用好数据材料。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如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里有计算长江长度的题,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联系四册中介绍的巍巍的珠穆朗玛峰高度,使学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又如,评讲十册教材中我国山区占全国总面积69%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平原、盆地、河流所占的百分数,向学生介绍我国各种地形交错分布,景象万千,适宜农、林、牧多样发展,为我们中华大地炎黄子孙提供了丰富的衣食之源,通过观察对比数据,启发、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奋发拼搏的精神。

二、把握新课程理念,使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

(一)由故事入手。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生动形象的故事。利用历史故事、革命故事、人物故事,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如:在讲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时,可以引入二万五千里的历史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元角分”的内容时,也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小明捡到5元钱,主动交给失主……。让学生在听完故事之后到启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在教学圆周率时,还可以联系中国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二)从问答入手。在教学三年级有余数除法中,可以设计下列一些问答:“129个苹果平均分给64个同学,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剩下这个苹果你打算送给谁吃呀?”有的学生会回答:“送给老师吃”、“送给小妹妹吃”、“送给邻居残疾人吃”……教师对学生回答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同学做得非常对,我们应该尊老爱幼、友爱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在教学完利息有关知识之后,可以设计下列问答:“同学们,你们过年的压岁钱和平时节 省下来的零用钱,打算放在哪里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存到银行里去。”“为什么?”“因为银行有利息呀。”老师接下来说:“我们应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把过年时的压岁钱和平时的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到银行去,这样不仅能使钱产生利息,而且还能支援祖国的四化建设呢。”这样无疑又会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不吃零食,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

(三)由应用题入手。思品教育与应用题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题,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三(4)班3小时栽了69棵树,照这样计算,栽184棵树需要多少时间? 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倍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下列应用题:文明礼貌月中,四年级做了好事166件,三年级做好事的数目比四年级的3倍还多17件,三年级做好事多少件?这道题能启发学生助人为乐,多做好事,帮助有困难的人。 数学课中的思品教育方法不一,形式多样。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掌握分寸,合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数学课中适度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篇3

1.问题解决法

日本在道德教育中强调问题解决方法的应用。问题解决法强调儿童作为道德学习的中心和主体,反对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式灌输。它的主要特点是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主动地解决所面对的疑问和矛盾,从而在此过程中建立道德认知,提高道德能力水平。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能够引起疑问或认知冲突的材料,关注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和认识,研究发展经验和认识契机,努力利用新的问题情境,提高儿童道德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另外,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和辩论,提供学生发表意见和反省的机会,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道德的理解。

2.道德两难教学法

基于对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科尔伯格理论的研究,日本中小学在课堂上较好地运用了道德两难教学法。道德两难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一种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不能兼顾的问题和情境,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充分讨论,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比自己道德性发展阶段更高一层的道德思维,引发认知失衡,引导他们在寻找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地提高道德的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日本中小学课堂中比较重视且很有特色的德育教学法。它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要方法是通过练习角色换位,在承担某一事件特定角色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角色的处境,从而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需求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差异或分歧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4.实践体验法

促进道德认识、情感向道德行为转化,是道德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日本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实践体验法。日本中小学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在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将学生认识转变成实际生活中的日常行为表现。因此,日本在德育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且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内容,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另外,日本中小学尽量将道德教育内容细化为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具体实践和行动的过程中能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5.多感官体悟法

日本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强调学生对道德价值的感悟和体会,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这不仅给学生留有专门的时间来思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提供道德资料,包括阅读资料和声像资料。依据内容,教师提出有利于儿童深化思考和讨论的问题,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要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文字或以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遵从信息输入―内化加工―提取输出的德育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道德价值的感悟和体会,最终达到能够自发做出道德判断和解决问题的

效果。

基于这些高效的德育方法,日本还强调直接德育方式与间接德育方式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加强间接教育活动与直接道德课教学的联系;另一方面,加强直接道德课教育跟各教科及特别活动的联系,发挥直接道德课教育对间接性道德教育活动的深化、补充、统一和综合的作用,从而提高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我国德育方法存在问题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调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从战略高度确立了德育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但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效果差强人意。

第一,德育方法单一,学生实际获得较少。概括地说,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过于简单,“说教为主”和“形式主义”严重,缺少对学生德育过程的关怀,情感培养少,其结果是学生对规范的接受可能只是表面和机械的,不是出自内心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第二,忽视道德发展规律,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成长规律,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不考虑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特点,把学生仅仅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用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很难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第三,缺少高质量德育情境,学生缺乏实践体验。中小学是一个人道德模式和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真情实感和生活体验式的教育。然而,在当今的德育课堂上,缺少高质量德育情境的创设,教师处理课堂情境时主观随意,使学生情感体验不足、不深,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割裂的现象。学生缺少体验性的过程,致使德育缺乏向生活和现实世界回归的途径。第四,未建立一体化育人模式,缺少间接性德育方法。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将道德教育课看作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导致德育与其他课程脱离和分裂,未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落空、

落虚。

篇4

1 品德课的性质

目前小学的品德课是以幼儿的生活状态为主,目的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探究培养提高道德规范和积极生活。

再开展这项教学时,首先要立足于孩子实际年龄,这个阶段是孩子德育方面打基础的阶段,所以要积极的引导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以孩子的生活状态为主,以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和故事为教学背景让孩子从玩中学。

这项课程应该是立足于孩子的整个生活,将各个部分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积极的从课本中出来,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积极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积极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和活动能力。

以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不要以单一的书本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和孩子一起互动来参加各种游戏,从游戏中得到各种德育方面的知识,参加各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积极思考遇到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不是仅仅以听课为主来学习。

2 现行小学德育课存在的问题

(1)学校没有对孩子的德育做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还不足够高,一直以来都是重视文化的学习超过了德育的教育,文化课可以很快的出很多教学成果,但是德育课却不能,所以有时候有的小学为了考试出成绩,就把德育的课让给了文化课来上,品德课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认为这主要是家庭的教育,而有的学校没有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德育教育联系到一起,定的目标大,做的东西少,整个教育和实践相脱节,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好处。

(2)教育活动形式化

学校开展很多德育活动,但是做样子,讲形式的,没有按照各个年级不同的特点开展活动,没有针对某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单独的适应每个年级学生的成长热点,这样不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对学生而言没有任何触动,很多德育活动都是老生常谈没有任何创新,加上学校不够重视,组织不力,系统不完善,浪费学校的资源和学生的时间。

(3)道德教育教材落后

道德教育没有很合适的教材,目前的教材普遍只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那方面有问题,但却不能为孩子生动的解释为什么,这方面国外的教材做的就好一些,他们在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游戏环节和表演环节,让孩子们很容易懂得很多事情的原因。

(4)评价方式落后

德育教育的考试一般都是考试的试卷形式,很多孩子都是知道哪个做法对,哪个做法是错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是记住了答案,并不是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真正的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提高他们的德育。

(5)教师水平不高

学校应积极的为德育教师开创学习的机会,多学习一些心理学、德育学的知识,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而目前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再者学校又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教师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3 现行小学德育课问题的解决措施

(1)"小"。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曾经有位从事教育的朋友问过我:"现在的小学教育难道只教识字、算数吗?不教孩子基本的道德观念,不进行基本的养成教育和礼貌教育吗?"我愕然:何出此言啊?这位老师很愤然的解释:现在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真的是太没有规矩。不喜欢学习不说,还不懂礼貌,不懂得尊师,不热爱集体,不顾全大局,甚至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不能端正的做好。用这位同仁的话说:"这样的学生,将来就是既没有知识,有没有素质的废物。"

这位老师的话引发我的思考:小学德育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品质、行为、习惯,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因此我确定了我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基本出发点: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让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近"。要贴近学生年龄的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开展教学要注意教学对象的特点,比如说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很多问题都不甚理解,所以针对他们的教育是一种方式,对中年级的孩子,他们就更容易的理解很多事实,所以对他们开展德育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对高年级的接近于成年的孩子,对他们开展教学就需要在采用新的形式以适应他们青春期时期的心理状态。

(3)"实"。加强养成教育,意、知、行统一,尤其要见行动,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德育教育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积极的参与社会,积极思考社会上的事情,正确看待社会上的事情,为孩子们宣传正能量,让他们不要有偏激的思想,做事先做人,从小事做起。

(4)"序"。讲究层次,我们原来的德育是对孩子们有很多要求和框框,让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但是孩子们却很大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开展教学要有序,要慢慢的引导他们,要有序的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的开展教学。

(5)"趣"。让教学吸引学生,使德育教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例如:在《我们长大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首先,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与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其次,对自己有一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树立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的理念。因此,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忆一年前他们刚刚入校时的情况,再通过课件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唤起了对一年来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

为了将学生把过去一年的点滴进步更加有序地展示出来,我按照从学校、家庭,再到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示这样一个顺序安排了三个活动。

"栽上进步树"活动主要是展示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的进步。通过指名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这样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也油然而生,并体会到在学校的快乐。

"开出能干花"活动主要是展示学生在家里的变化。首先通过录像播放一位学生双休日在家的表现,使学生懂得学校里养成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家里也要如此,并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接着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夸一夸自己在家里的表现。再让孩子的父母亲通过录像和现场打电话等多种方式感受到父母对自己一年来的肯定与父母间的浓浓亲情。

"长出开心果"活动主要是展示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一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以上的这一些活动,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时也看到了同学的进步。学生也在愉快的活动中树立起了自信心和上进心。

4 总结

德育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德育教育中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积极的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希望在家长和教师的努力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提高品德,和孩子们积极对话,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近他们,真正的将德育教育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日本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道德时间课

日本设有专门的道德课程,道德教育课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法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等,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交流、视听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道德时间课以培养“道德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道德实践能力分三层结构:第一层是见识、判断和情感,第二层是态度与实践意识,第三层是实践意志力。重点主要是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三层内容主要由其他教育途径来承担,并且强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2、学科渗透

日本学校各学科教学也承担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指出国语课培养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培养儿童团结、谦逊、劳动、有礼貌、智慧、同情弱小、见义勇为等品德。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合理的生活态度。总之,各学科的教学已经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道德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3、特别活动

特别活动是日本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另一途径。日本的特别活动课,不像我国的课外活动,学校可组织可不组织,它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内容。它要为学生提供十分人性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促进个性的形成,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因此,特别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突破时空限制,包容性很强。

4、整体教育

整体教育是各种教育力量结合的统称。一方面指学校整体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结合的教育工作。日本强调建立“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如制定“道德教育研究学校制度’、“道德教育协同推进学校制度”,设置“道德教育推进校”、“学校与家庭协作推进校”等,而且各中小学的家长会组织健全,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学校配合,深入、广泛地强化了整体教育目标。

二、日本德育方法的特点

1、重视德育的体验活动

日本认为许多道德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才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了加强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加深对大自然的体验,提高道德实践能力,日本文部省自80年代以来,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培养生存能力,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2、注重养成教育

日本学校普遍重视特别活动中学生道德经验的积累。特别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突破时空限制,包容性很强,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人性化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反复经受锻炼,从而养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位于东京市中心的浅草小学,他们每年还多次邀请社区的老人来这里与孩子们一起进餐,让孩子们学会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以达到心灵教育的目的。

3、重视运用隐性教育方法

在日本,德育方法更看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即熏陶与训练的教育方法。日本德育的实施方法,大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来开展。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4、“学校―家庭一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中国的德育活动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家庭和社会虽然也发挥一些德育功能,但其与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有些大众传媒传播的一些价值观与学校德育目标完全背离,给青少年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日本不仅重视学校德育的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功能。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文化生活开展宣传教育,也是日本加强德育的重要、有效的途径。日本采取“宣传日”、“读书周”、“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受传者对宣传内容的接纳。

三、日本德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1、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许多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凡是经过亲身体验的事物,才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当今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经受挫折的能力,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体会不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体会不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2、倡导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的是在人们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品德结构整体发展的意义。在道德教育中,实施养成教育符合道德认知的规律,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源泉。要正确的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3、注重德育方法的人性化。

人性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出发点,而德育是促进人性完善的核心部分。德育的人性化要体现在学校德育的方方面面,在目的上要注重个性发展;在原则上要强调权利平等;在方法上要强调正面说服、鼓励表扬;在内容上要强调相互理解,培养团结合作、互相友爱等精神。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

4、构建“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德育大系统中的三个子系统,学校德育系统、家庭德育系统和社会德育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三者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道德品质得到良好发展,应当明确这三者的关系,明确家庭德育是基础,学校德育是主导,社会德育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条件。学校应当主导这种与家庭德育,社会德育的协调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国权,追求公平与卓越的日本中小学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报(教育版),2008(3).

篇6

二、注重科学意识的渗透,增强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推动了数学的重大发现。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做到学科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素质教育之目的。

三、倡导“愉快学习”模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愉快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愉快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让学生自奋其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习要求。强制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种压力非但无助于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且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学习一旦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时,就会愉快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心理障碍,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2.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成功的体验。数学是愉快教育的源泉。因为数学中经常出现“问号”,有“问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变“问号”为“句号”,完成知识上的“转化”,则必须通过自身的探索实践来实现,因为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满足的愉,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因此,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

3.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新知识,心理上得到满足,产生了愉快的情感。这时,老师若用机械重复的练习去巩固已获得的新知识,学生将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另外,还要注意安排适量有弹性的练习,逐步启发,层层递进,深刻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

四、实施情感体验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渗透”一词上下功夫,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人物鼓励法。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爱国勤奋钻研的数学故事,用榜样教育学生要树立高尚的情操。

2.观点熏陶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播种在小学生的心灵里。教学中要渗透这些观点,着力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适当阐述数学知识揭示其中的种种辨证关系,给学生的脑海初步打上辨证唯物主义的印记;二方面是,以辨证唯物法为指导,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对比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比,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爱科学之情。

篇7

一、平时教学实践过程中树立教育研究意识

1.在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中树而形成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研究必须体现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数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理念为背景,为我们提供教学研究的背景和方向。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研究的问题有意义,所持的观点和表达方式与时俱进。在数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不同。如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运动”,70年代的“回到基础”,“80年代、90年代的“大众数学”、“问题解决”,世纪之交的“建构主义”。而对于每个时期的教育理念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如“新数运动”由于片面强调抽象分析合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违背了基本的认识规律。而建构主义的产生正是对传统教学理论自觉反思,对学习活动本质重新认识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的教诲:反思、批判和扬弃。如教学目的,先强调知识,以后提出了能力的概念,知识与能力并重;进而提出情感与价值观,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位一体。可见,我们对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对能力和情感的认识变化更大。[1]

2.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以新观念为主帅,新能力为先锋,新方法为利器。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教学法并非毫无使用价值,但应在新观念指导下注入新内涵。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往往就在于重视结果,特别是考试结果。但事实上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当年上学时学的很多知识可能会忘记,其中包括那些在考试时得过100分的知识。然而,人们在学校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会在他们一生中起作用,跟人相伴终身。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内化、通过科学的教育过程来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如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实施在个性化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念,特别是数学中碰到一题多解的题目时,教师更不要轻易下结论,而应鼓励同学之间交头接耳,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改进评价,在目前这种统考模式下,有多少宝贵的创新思维被无情的朱笔挞伐,多少英才被死气沉沉的分数线虐杀。 总之,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了创新教育精神,才能加强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2]

3.树立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积累素材的意识

教学研究需要素材,素材从哪里来?从教学活动中来,从我们的切身体验中来。如一道题,用一种思路往往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多种解法。尤其是非常规的解法以及解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作为解题策略来记载,而且也是研究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案例;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教学灵感,学生的一些思想火花,这些内容的记载会是我们研究的财富;教研组活动中,群众的思想结晶;在批改作业时,学生出现的普遍性的错误,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来源之一,也是教学研究动因之一;在阅读中,出现的思维的碰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会不期而至。关键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树立积累素材的习惯:我们可以写教学札记,记下每天的所思,所闻,所做;写课后反思,对一些重要课时作出评价;写作业批改记录,记下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出来的精彩和不足等等。通过平时的积累,有了想法,有了问题,素材和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确立课题,就可以调查,实验和研究,就可以借鉴,讨论和思考,进而构思谋篇,形成成果。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3]

二、学习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

1.科学合理的选择所要研究的课题。选题应做到以下几点:(1)选题范围不要太大,这样会使人无从下手。有些教师教育科研选择的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动辄就呈学校的整体性变革或综合变革。在这样的课题中,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2)选题核心概念不要太多,这样会主攻目标不明。选题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体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3)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选题要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找出最令你头痛的问题,找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真伪,透过问题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4]

2.根据课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一般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2)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3)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5]

3.选择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活动照片、学生作品、视频等,都是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育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研究活动结果的体现方式。一般说来,便于操作、与工作实践相辅相成、“工研”矛盾不突出的成果表达形式,才是适于教师的。[6]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

[2]陈国达.怎样进行科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 杨丽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曾军.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2000(3) .

篇8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

我国古诗历史悠久,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璀璨瑰丽,高峰迭起,许多灿若星河的古诗作品对我国传统社会的精神风貌与历史画卷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之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载体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文学作品,没有受到现代商业的影响,保留了丰富、清明、深邃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的急切关怀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心路历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古诗文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重视小学古诗教学,是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教育本土化的一种战略措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捍卫母语教学尊严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目前,我国小学古诗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光影、声讯等逐渐代替了文字,人们正朝着“读图时代”的方向发展。现在有很多学生像喜欢膨化食品和方便面一样迷上了短信、幽默、漫画等一些轻松读物。

古诗文教学能够使学生走进高尚、宏达、开阔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抵抗丑恶、改造平庸和贫乏、远离轻浮和虚无,同时获得对古诗中传统美、古典美的认识与理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创造与继承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二、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1.使学生发现并欣赏古诗中的美

(1)以情激情,使学生体会诗中的美

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一首古诗《锄禾》,主要讲述了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衣食无忧,缺乏节约粮食的意识,更没有耕田种地的体验,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浪费粮食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理解农民的辛苦,并珍惜粮食,是这首诗的教学目的,也是这首诗的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网上或是其他渠道找到一些农民耕地种田和食品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从而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比如,有个老师就找到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早早起床,喝口凉水,带点干粮,去地里播种、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给农作物松土、除草、施肥……把最后的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通过观看这样的录像,教师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深深地理解农民的辛苦以及食物的来之不易。这就是以情激情,通过诗中的感情把学生的感情激发出来。

(2)营造古诗中的情感气氛,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美

在学习《咏柳》一诗时,以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为背景,再配上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中情景在课堂上展现了出来。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激情豪放,用不同的字体可以象征性地配合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不同氛围中学生目视其文、心醉其情、耳悦其声,这样学习古诗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古诗文一般都是通过精确简练的文字创造出寓意深刻的意境。古诗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无法替代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教师在教授古诗时也会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但是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想象和联想,也无法通过教师的想象和联想走进作者的世界、诗中的意境。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够体会诗中的意境,才能欣赏古诗的魅力,才能够和诗人“对话”。每首诗中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画面,学生要把诗中的语言联想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置身其中,进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语言精练、内容深奥、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使学生不仅懂得诗的表面意思,更懂得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古诗教学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灵活地把握教学的方法、节奏,使学生在喜爱古诗的基础上去学习它、欣赏它。

参考文献:

篇9

在心理学上,兴趣主要指的是学生心理、观念的积极广泛的运动,及其对所学事物所产生的有高度吸引力和高度注意力的内部心理状态。兴趣通常维持着个体恒常的脑的优越状态,因此它驱使人指向所愿意接近的对象,激励人创新钻研和探索,有利于人进行有创意的活动。兴趣处于中度激活状态,使人倾向于想要吸收信息和扩展自己,这种状态保证兴趣和认知的联系,维持和支持认知加工。不难发现,兴趣总是和快乐相伴。兴趣来源于刺激的新异性和变化性。人的意识中的预期也可以成为兴趣的原因。

在众多有关兴趣理论的代表性研究中,米切尔情景对兴趣(人们通过参与到某种环境和场合而获得的一种兴趣)所作的区分在教育实践中有显著作用。它把情景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两种情景。前者的功能是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后者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意义性,由此赋予学生以动力,维持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涉及到自我卷入即学生感到的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的程度。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描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阐明了兴趣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影响。他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他强调了兴趣和需要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作用。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的存在,一切理智的材料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儿童所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年龄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曾说过:“我对探索自然界有一种由衷的兴趣”,“它使我走进了科学的大门”。学生对某一方面的浓厚兴趣会促进他们更自觉、更努力地学习相关学科;另一方面,有关知识的积累又不断强化他们的认识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我们认为,既然兴趣在认识和学习活动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特别重视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儿童好奇、好动、爱幻想、争强好胜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培养其认识的直接兴趣,其次,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使认知进一步发展,从而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再次,除了上述提到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兴趣的迁移作用。学生对英语课感兴趣往往是与对任课教师的喜爱有关,因此,英语教师一定要为人师表,对教学工作要兢兢业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业务能力,努力使自己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最后,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感情及对学生的激励在培养兴趣上也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不仅要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而且要在生活和各方面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顾问。

篇10

一、教学设施

农村小学的学校规模有限,教学设施也由于条件和资金的限制等不够齐全。如农村小学教室较小,光线暗淡,虽然一个班级人数不多,但有时几个年级凑在一起上课,因此学生的座位排列得非常拥挤,有的学生要从座位上站起来都很困难,有些座椅板凳残肢断臂,几个学生共用一张书桌或板凳。长期处于这样的状况下学习,学生会形成弯腰驼背等不良坐姿,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此外,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图书馆,图书资源有限,没有语音室、多媒体教学设施,不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也没有便利的网络资源;很多学生没有一本英语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这些都对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小学的经费投入,同时可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多方筹措资金、捐款捐物,如扩建学校、更新桌椅板凳、添置图书,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图书馆、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教室一般应有6米×10米(宽×长)的空间,教室里前排课桌离黑板的距离应不小于2米,最后一排离黑板的距离应不超过9米。格拉斯及其同事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小班学生的成绩要高于大班学生,班级规模越小,学业成绩越高。一般每个班级的人数应控制在20―30人,班级人数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师资力量

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基本上是一人跨年级、跨班级教授多门课程,师生比例分布不均,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教师学历层次较低,而且观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指导,几乎没有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根本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不会制作教学课件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的教师甚至连自身英语发音都不标准,严重影响到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在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改革并更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小学教师的水平亟待提高,教师可利用周末、寒暑假等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学校也应多给予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或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参观、考察、听讲座,开阔教师的视野。分教研组、年级组,组织同一个课头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互相听课、评课、讨论并交流心得体会,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农村小学还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大学生、师范生和优秀教师,政府和平关部门应制定“送教下乡”的相关政策,为农村小学的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三、教学方法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而农村小学生又不太自信,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总担心自己会说错而被同学笑话,不敢大声说出来。课堂上英语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在课外也不会巩固复习,有的学生一开始基础就没有打好,后面的学习会更加吃力,因此对今后的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不愿学习的消极抵触情绪。教师也基本不用全英语授课,农村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转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讲、教师听”、“学生讲、学生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情景表演、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游戏互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教师在上课时可用简单的英文授课,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其次要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怕说错,耐心引导他们多模仿,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过程。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要充分地备好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等。有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或是一本教案教授多年都没有更新,英语课堂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灌输式教学,这样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得不到保证。

1.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应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好的导入至关重要。如歌曲导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做些简单的动作进行热身,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复习导入:复习之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巩固所学知识。提问导入:针对课文内容设置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如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学期课文Unit 5 “How Much Is It?”老师可提问:“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 do you want to wear?Show us your clothes.”然后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衣服的颜色和款式,从而引出:“How much is it?Oh,it’s cheap./It’s expensive./It’s pretty./It’s colorful.”此外,还有情景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尝试。导入的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如果时间过长,会影响到后面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进度。

2.操练巩固

根据小学生好玩、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教师可通过形式各异的竞赛、游戏复习本课所学的有关词汇和句型,然后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练习相应的对话。这些游戏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高涨的情绪和状态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和思考中,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学期课文Unit 5 “How Much Is It?”,老师可采用情境表演的方法巩固新知:请一位学生扮演商店售货员,一位扮演顾客购物,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进行对话操练。如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学期课文Unit 6 “At the Zoo”,老师可把动物图片和相应的单词混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配对、认读,并用英语简单地描述这个动物的特征:The elephant is very big.The mouse is very small.还可以让学生模仿某个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是什么动物。快速反应法: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迅速说出该英语单词,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最准,然后请这位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读这个单词三遍。大小声游戏:老师大声念某个单词,学生就要小声念;反之老师念小声,学生就要念大声,可以对念错的同学适当地进行一点小小的惩罚。朗读法:老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分男女生、分小组朗读单词、句型等。其他的游戏方法还有很多,如老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在上课前为每个小组画一棵水果树,每个小组的同学答对一个问题就在相应的树上加一个水果,等这节课结束时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水果最多,然后给予小组奖励,对于回答对问题的个别同学,老师也可赠送小礼品。这样既可以操练单词,加深学生的印象,又可以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又体验到乐趣,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是农村小学生发展的关键,应高度重视。当然,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海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篇11

 

引言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知识是小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基础,以往的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听说读写,学生是基于记忆去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有效的消化知识点,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情景教学很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情景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且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少文字多图片多视频的模式,这样更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将所有课堂内容全部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有些人物以及对话较多的课文来说, 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同样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繁杂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增大了学生的压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就是将一切事物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渔夫的故事》一文,其中包括了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在扮演时还需加上旁白一起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个海边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局限于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可以任意创设角色,包括小鱼、海星等等。使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生动的将渔夫的善良以及魔鬼的邪恶表现出来,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通常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采取讲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将教学内容记住而不是理解,这不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仅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教授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样。 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是想要完成学校派给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非常好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组合表演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情景教学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猴子下山》一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朝三暮四,做一件事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后再做别的事情,这样最后才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当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校之中。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改善以往课堂的枯燥性,将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了较高的趣味,主动的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有所加深。 另外,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看待角度不全面,通过多媒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与象共舞》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将大象相关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挑选, 从而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大象这种动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大象的习性以及大象的栖息地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多媒体也可为学生播放与大象生活现状相关视频, 使得学生对于大象的生存现状有一个了解,从而明白要保护动物。 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能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方法不是把主动权完全给学生,教师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事事代替学生或是完全不管学生。 只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灵活的课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四明.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外交流,2017(1).

[2]雷铭.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12Z).

[3]肖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J].教育,2016(11):00229-00229.

[4]汪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教书育人,2016(28):50-50.

篇12

【案例分析】

一、模仿动物(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操练习:“小鸟是怎么飞行的呢?小马是怎么奔跑的呢?大象是怎么走的呢?小兔子是怎么跳的呢?还有猴子是怎么走的呢?大家注意看啊,前面有一条小河,荷叶上有许多小青蛙哦,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本领(掌握技能)

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学生1:“捉害虫的本领大。”

学生2:“小青蛙跳得很高。”

师:“那你们想学习小青蛙跳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首先我先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

生展示动作,师表扬:“这位同学做得真好,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吧。”

师(示范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口诀:“一蹲、二摆、三起跳。”

学生跟着老师集体练习跳远动作。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模仿小青蛙跳跃的技术动作(立定跳远),同时自己念口诀并做出动作。

师巡视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技术动作的帮助,对动作技术掌握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三、运动会(技能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比试比试,看谁跳得又高又远。”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青蛙运动会”,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带领各小组创设游戏场景,有“小河流、树林、山洞和宝物”。游戏开始,各组第一名依次跨过小河流、穿过树林、钻进山洞,最后把宝物带回家传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跨越全部障碍将宝物放回原处,第三名同学再将宝物取回,以此类推,直到各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先完成的小组胜出。

四、捉害虫(加强巩固)

师:“同学们的本领学得真快,动作也做得不错,我也想知道你们是不是真得掌握了跳跃的本领,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呢?”

生:“有。”

师:“那么,我们将带着我们的本领一起去捉害虫,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本领捉到最多的害虫!”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用所学的动作(立定跳远)从起点处跳跃前往到指定的位置,各自取走一只或两只害虫(小气球),并迅速跳回起点将害虫放入指定的位置,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游戏结束。游戏过程中,老师用语言激励小青蛙们跳起来,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你们现在可以数数自己小组捉到了几只害虫。”

五、消灭害虫(放松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很开心,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都掌握了本领还帮助庄稼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农民伯伯也很开心,因为你们帮他们捉了许多害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害虫吧。”

学生将捉到的害虫倒在地上,去踩破气球,接着和老师跟着音乐“萤火虫”一起进入放松时刻。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案例评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及提高学习跳跃的乐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展,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技能技巧,体现了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针对儿童在同一事物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在环节的设计上做了精心构思,使得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练习中都觉得新鲜,能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动物模仿操”“小青蛙学本领”“捉害虫”“运动会”“消灭害虫”,每个环节都吸

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主线突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本课的练习过程都是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活动上来设计的。小青蛙学的本领是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模仿操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学本领是初步学习本领,运动会是为了巩固技能技术动作;捉害虫是为了技能展示,学以致用;消灭害虫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始终处于轻松、活泼、愉快的情境中。

篇13

幼儿园成立家长学校是贯彻《规程》,也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家园合作的平台,是家园协力的传送带,也是园所办学质量的呈现。

一、成立家长学校的目标

第一,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教内容与方法,认真分析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

第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家长学校相关活动(如家委会、膳委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家长讲座、读书沙龙等),发展家长的专业和资源优势。

第三,加强与社会合作,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争取家长支持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第四,推动幼儿园文化氛围建设,促进学园稳步发展,创设“和谐共处,幸福滋长”的家长学校特色。

二、家长学校开展的策略

(一)家长学校常态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工作的开展对家园合作成效起到铺垫的作用。常态化即是指家长学校三要素“时间、空间和地点”得到保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时间。

为更全面、细化班级家长工作,每班一学期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及家长座谈会,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触动提升家长工作效果,将家长学校成效纳入教师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

2.空间。

即预留家长参与的空间。为确保家长学校的有序推动,切实把家长学校工作落到实处,应规范成立家委会、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并聘请部分社会知名人士、优秀人才;另组织建立家长委员会及膳食委员会机构,健全家委会、膳食委员会“两委”制度,商讨拟定“两委”会议制度。家长学校对园所管理、园所活动及班级活动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多种形式参与,也可提出反馈意见。

3.地点。

家长学校并不局限于园内,可结合活动内容选择开展地点。可以是园内,如学前教育月中的家长预约周,家长采取预约的形式入园体验幼儿学习生活,每个游戏区都是一个迷你型的家长学校。可以是园外,如结合园特色课程联办家长读书沙龙,以“每一年都读五十本书”为目标鼓励家长加入终身阅读的大潮中来,借由视频阅读和电子阅读,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还可以走出去,如家委组织散游活动、发动亲子组队参加公益活动、“红色之旅”等,家园活动的痕迹遍布园内外。通过参与活动本身,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力,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多样的知识经验也让亲子之间的情感加以升温。

(二)家长资源最大化

我园地处城镇结合部,家长群体涵盖教育、公安、个体、部队等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佼佼者。家长资源的最大化就是指将家长群体优势按类规整,按需安排,秉持家园共建的核心内容成立家长义工服务队,这也是贯彻《指南》精神的务实做法。

1.安全义工队。

家长学校本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以社区共建的理念,可发动“安全义工队”征集令,邀请家长协助,邀请社区联防队来园义务巡逻,获得全数支持。于是在搬入新园后立即成立“安全义工队”,周次排定班级轮值,按实签到,由园保安队长负责管理。在每日入离园时刻,总有一些穿着黄背心、举着小红旗,带着微笑的义工家长们在拥挤路段协助引导车辆排放、交通疏导、接送安全等,有他们的倾力协助,对园所安全工作的开展大有助益。每逢期末,学园还会评选出最美家长义工。义工爸爸和义工妈妈已经成为学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助教义工队。

幼儿园保育教育内容有着其特殊性、启蒙性和不可取代性。为了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可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发掘班级特色活动。面对家长学校甄选助教义工,家长报名后各班按需选择合适人选。助教义工的加入,可让班级的特色活动更加凸显。如部队家长体育活动或角色扮演性游戏:解放军叔叔以身作则,示范各式训练动作,讲解区域游戏物品的使用与摆放,还充当对战裁判,可使幼儿的游戏水平得到了提高,课程的开展也得到了推动。又如,班级教师邀请饮食业特长的家长,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开展“水饺妈妈来啦”节气课程活动。水饺妈妈耐心教会幼儿使用擀面棒和面粉做出漂亮的水饺皮,学会手指拈花包水饺,学会分辨什么样的水饺才能吃等。这样,水饺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再如邀请教育系统内的家长参加故事妈妈(爸爸)活动,定期来园与孩子亲密互动,学会阅读,理解阅读,耐心倾听等。优美的故事配上动听的音乐,亲子阅读更有利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之,助教义工将是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生力军,越来越多被发掘的家长资源,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也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共同担负幼儿的教育任务。

(三)家园共育立体化

幼儿园应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提供多渠道、多途径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立体化指的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信息快捷、简便的特点,构建立体信息网络,涵盖安全、保育、教育三方面,为家长提供3D信息平台。

1.幼儿考勤刷卡系统。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接送刷卡机系统规范幼儿来离园;利用无线接收模块收发信息,家长和幼儿在园门口识别通过后,附设以高清摄像头自动摄取照片,通过终端APP显示。在校园安全方面,考勤刷卡机将幼儿入离园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家长,让幼儿更安全,家长更放心;家长还可根据幼儿当日身体情况发送小叮嘱,以便教师更好地做好幼儿保育保健工作;还有通知、班级秀、精彩瞬间、教学资源、育儿知识宣传等,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及学习作用。丰富的界面,轻松推进了家园共育工作,使得家园沟通无压力,让一切变得可能。

2.幼儿饮食透明厨房。

为更好实现家园共育,发挥膳食家长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明厨亮灶”是落实膳食委员会的重要举措。孩子们每天在园吃什么?这是家长心中的头等大事。从家长需求出发,园所可每周推送的食谱,内含营养计算和实物图片;可结合实际开展“乐食尚食美味自助”活动,厨房师傅和后勤教师们精心准备营养均衡、品种丰富的美食,幼儿再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食物,此举既提高幼儿进餐兴趣,又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体验到食物来之不易;还可以每学期开展膳食品鉴会,家委们参与食材采购、食谱制定等,对幼儿园的膳食工作给予合理的建议。

推行“明厨亮灶”,既让幼儿园的厨房变得“透明可视”,也让家长参与到园所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

3.“掌上平台”微宣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平台也是家园联系重要的纽带,把幼儿园装进家长的手机里是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之一。

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品牌,建议每个园所都要开通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期推送幼儿园动态。如大事件、班级特色活动、每周食谱、安全须知、特色课程等,家长在家翻阅订阅号就能及时了解学园、班级活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与家长及时在群里沟通交流幼儿教育问题;对学园重大活动进行直播,拉近家长和幼儿园的距离;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园活动的精彩瞬间与家长实施交流与反馈,及时针对性地上传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及视频资料等,让广大家长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和关注学园的发展,为幼儿园多彩的活动点赞。

(四)校园建设特色化

总书记在全国教师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诚然,校园建设特色化就是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活动,与家长携手同行。

1.行之有效的家长培训。

针对家长素质及对幼儿园教学专业的不理解,大多数家庭的家教方法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特点,故家长学校可制定系统培训计划,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每学期组织专题讲座,三至四次的家园互动,召开家长会、开设开放日结合,对不同年龄班的家长进行分期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主讲。培训活动有计划性、系统性,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丰富育儿知识,培训效果显着。

2.灵活多样的亲子活动。

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增进家园、亲子之情,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了家长助教、亲子游戏、家园同乐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结合植树节鼓励亲子参加环保净空活动,结合环境保护日开展环保时装秀,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形成环保意识与行为观念;如小班适应周活动,特别针对幼儿分离焦虑期情绪变化大的特点设计轻松愉悦的亲子活动;如开展“爱在重阳”活动,把祖辈们请到幼儿园来,帮爷爷敲敲背、洗洗脸,剥橘子等。这样就能在加强家园协作的同时,形成亲子同乐共成长的情感体验,关注幼儿的阶段成长,实现适时与幼儿园沟通协作,加强纽带联系。

3.其乐融融的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为家长深入幼儿学习生活一线的活动形式。从入园到户外,从早点到盥洗,从学习到午睡,家长参与幼儿一日生活全过程,更直观了解幼儿园保教特点。家长开放日活动起到了四个促进作用。一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促进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的不断强化;三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与支持;四是促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之间关系的优化。

三、家长学校的可见成效

成立家长学校近三年以来,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和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的协同配合下,我园校园文化建设已见成效。

(一)双翼齐飞

以家庭教育、社区宣传为两翼,重视与家长同步频同目标的合作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教质量和与幼儿园合作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努力使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二)社会满意

园所对家长敞开心扉,收获了满满芬芳。学期末的家长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家长学校系列活动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分别在省、市各级微平台、报刊报道与转载,深得各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评。

(三)多项荣誉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指南》《纲要》的教育理念,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做好的工作。我园始终把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作为年度的工作目标。抓住家园良好协作机遇,学园通过了泉州市示范幼儿园的评估,获得了“福建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泉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晋江市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