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

篇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无形资产的交易将会更加活跃。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体现了鼓励创新,鼓励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的精神,将促进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交易。

随着无形资产交易的增加,对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问题应更加重视。特别是“两税合一”后,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面临的税收成本增加,有理由相信这些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避税的动机会增强。同时,随着内资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和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内资企业也会利用向境外关联企业低价转让无形资产避税。

新环境下,我国转让定价税制作出了很大调整,但依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新税法第四十一条仅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同样适用于无形资产。但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仅有这样一个原则性的条款显然不能满足需要,针对性不强。2004年修订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也仅规定:对关联企业间转让无形资产的作价或收取的使用费参照没有关联关系所能同意的数额进行调整,而对具体的调整方法没有更详细的指导,因此可操作性不强。鉴于此,笔者将借鉴目前理论研究成果和转让定价调整实务中的案例,从交易原则和调整方法两个层面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作一些基本的探讨。

二、理论综述

1.交易原则问题

由经合组织(OECD)所确立的“独立交易原则”(Arm's Length Principle)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转让定价指导方针。[2]这一原则在我国理论界也得到普遍认可,并为新税法所采纳。但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关联企业与独立企业交易基础不同,产生于营业竞争基础的独立交易原则不适用于关联企业间交易。如:萧明同认为,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在实践中贯彻不了的原因在于非营业竞争的关联交易价格不适用“独立交易原则”(见:公平独立原则在转让定价中的尴尬处境及启示,《涉外税务》2006年第12期)。国外也有一些人对此原则提出质疑。

2.调整方法问题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可比利润法、利润分割法和交易净利润法。我国理论界基本沿用了这些调整方法,新税法第四十一条也列示了上述除可比利润法之外的其余五种方法以供选择。目前国内的学术文章主要围绕对各种调整方法的解释、不同调整方法间的优劣对比以及调整方法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等进行分析,但较少有针对性地分析适合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在实务界,对于转让定价调整的方法则灵活得多,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六种。从一些案例来看,实际采用的方法还包括财务数据/指标比较法、可比受控价格法,在美国的一些案例中,约定俗成的行规以及专家的意见有时也被作为调整的标准,有资料表明,美国20世纪90年代实际采用的调整方法多达18种[3]

三、我国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交易原则与调整方法探讨

1.无形资产的特征

笔者认为,理解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问题,首先应该基于无形资产的特性。无形资产具有如下特性:

(1)在关联企业间转让的无形资产往往都是作为生产要素使用,而不是作为最终的产品出售

(2)无形资产具有独特性、垄断性和专有性,往往不具有可比的同类产品

(3)无形资产能带来超额收益。其价值要远远高于开发成本。

(4)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增值(如商标会由于企业的营销活动而增值),也可能减值(如一项专有技术会因过时而减值),其增值或减值的速度往往要比有形资产更快。

2.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交易原则

基于上述特征1,关联企业间转让无形资产更多的是一种内部生产要素转移行为,而非市场交易行为。关联企业通过这种转让,达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

被转让的无形资产,在后续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由双方共同受益和承担,而该无形资产最初也可能是关联各方共同开发完成的,他们共同承担了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关联各方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并非是市场交易中的双方。如此分析,基于市场交易基础的独立交易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实际上,也正是由于企业的法人属性和分别纳税,才产生了转让定价调整问题,这并不是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本身的经济实质。这说明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工作中,不能生搬硬套独立交易原则,否则税务部门的调整工作就成了一厢情愿的做法,不能为纳税人所认可。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交易原则更能够反映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的经济实质呢?笔者认为,该交易原则的确定应该以无形资产的价值为基础,而不能以其交易价格为基础。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二是交易原则应能够反映无形资产转让和受让双方在该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中和使用该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过程(可称为价值转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的功能和风险,以及因使用该无形资产所获取的增量收益。

(1)关于无形资产的计价。长期以来,我国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都是采用历史成本法,由此确定的无形资产价值和该资产未来期间能够带来的收益严重背离。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税法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价,但由于无形资产的独特性以及现阶段我国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尚不活跃,获得无形资产公允价值很有难度。因此,建议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引入现值计价。

(2)关于交易原则。交易原则应能反映无形资产转让和受让双方在该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转化过程中所承担的的功能和风险,以及因使用该无形资产所获取的增量收益。根据经济学的原理,企业所承担的功能和风险越多,其所要求的收益越高。我们可以对关联双方所承担的功能、风险进行分析,按照双方所承担功能、风险的比例来分配该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增量收益。承担功能和风险比例低、实际获取收益高的一方应向承担功能和风险比例高、实际获取收益低的一方支付一个转让差额。这个转让差额,应该是一个值域。若转让价格在此值域范围内,则不需调整,超出这个范围,企业就要接受调整。我们可以把这个原则称为功能、风险和收益配比原则。用该原则来作为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的交易原则,更符合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的经济实质,调整结果也更易为纳税人所接受。该原则能够作为独立交易原则的一个有力补充,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交易情况二者可结合使用。

3.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首先对目前通行的几种调整方法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调整中的应用作一个分析。

(1)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可比利润法、交易净利润法。采取这三种方法的话,将面临两个共同的问题:①由于无形资产的独特性,难以找到可比产品,即产品不可比。②交易基础不可比。如前所述,产生于市场交易基础的无形资产非受控交易和产生于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的关联企业间无形资产转让不可比。

(2)成本加成法。由于无形资产具有超额收益性,其成本远低于它所能带来的收益,而无形资产转让的实质是对未来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一种让渡,以成本加一个平均的合理利润来确定转让价格显然有失公允。

(3)再销售价格法。采取这种方法要有两个条件:①关联企业中的再销售方没有对产品进行实质性的再加工或再创造,产品没有发生显著的增值;②要有一个可比的非受控交易毛利。若将该方法应用于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调整,和可比非受控价格法类似,同样会面临两个不可比的问题。另外,再销售方也很可能对其进行了再创造,使其产生了增值。并且多数情况下,受让方是把无形资产作为生产要素来使用,而不是向非关联企业再销售,因此也不存在一个再销售价格。

(4)利润分割法。这是目前业界最推崇的一种方法,笔者也认为该方法相对而言更为合理。下面将遵循前述功能、风险和收益配比原则,对该方法的具体运用作一个详细的阐述。

首先,要明确分割的对象是使用该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增量收益,而非企业的总收益。

接下来的工作包括:

①对转让、受让双方进行功能和风险评价。其结果是形成一个功能和风险的承担比例。比如:转让方承担了功能和风险的80%,受让方承担了20%。

②从总收益中剥离无形资产增量收益。根据不同类型无形资产的特点、无形资产所在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确定增量收益,如:

a.利用价格、成本和销量的变化确定增量收益。对使用无形资产所引起的价格、成本和销量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考虑相关的费用、税金等变量,得出增量收益。

b.利用技术分成率确定增量收益。技术分成法是建立在利润分享原则基础上的一种确定技术增量收益的方法。虽然该方法原本是用来评估专有技术的增量收益,但修正后也可推广用于所有的无形资产。

比如:经过剥离,在1000万净利润中得到无形资产增量净利润200万。

③计算双方各自应得的增量收益。根据功能、风险和收益配比原则,转让方应获得增量收益的80%,即160万,受让方应获得20%,即40万。

④计算双方实际获得的收益,并与应得收益作比较。假定上述转让方按持股比例40%享有增量净利润80万,与应得数160万相比,尚差80万,按25%的税率换算成税前利润为107万。

⑤确认转让差额和正常值域。上述转让差额107万,即为受让方应支付的无形资产转让费的合理数额。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个正常值域。若企业实际支付的转让费在此值域之内,则可不受调整,若超出该范围,税务机关应对其进行纳税调整。

上述调整方法只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能看作一个固定的计算公式。围绕这种方法,还需要做一些复杂的工作,比如企业功能和风险的评价、增量收益的剥离等都是专门领域的问题,在此不便作更为详尽的探讨。

四、结论与建议

笔者认为,独立交易原则主要适用于最终产品的转让定价调整,依据该交易原则产生的若干种调整方法也主要适合于有形资产的转让定价,由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特殊性,照搬有形资产的独立交易原则和调整方法显然是不行的。需要针对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特点,另辟蹊径。当然这并不是要全盘否定那些理论,只要能够适合实际情况,还是可以选用的。

由于转让定价的复杂性,任何一种原则或调整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种调整方法都有其适用的不同条件,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或者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每一种调整方法,我们都不能机械地把它看作一个固定公式,它们只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践中都需要变通地运用。

新形势下应加强无形资产交易立法,专门规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自2004年修订《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再次修订,应增加专门针对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包括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的通知[R].国税发[2004]43号

篇2

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大都采用列举方式来表示,或者以无形资产的特征和确认条件为基础来确认无形资产,当前,存在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意见:

1.资本性资产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无形资产是指无实体存在的资本资产,其价值依附于资产所有者所持有的权利;无形资产一般不能与企业或企业的有形资产相分离,对企业或者企业的有形资产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只有与企业或者企业的有形资产相结合,才能发挥无形资产的特定使用效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无形资产的依附性要强于其他类的资产。无形资产是非物质资产,是在不完善的条件下产生的,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收益超过一个营业周期。

2.非货币性资产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无形资产指是没有物质实体的经济资源,其价值是由其占有权及其他未来利益所决定的,货币性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和投资等)不被认为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行政管理的需要而拥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定义中给出了资产和货币资产的定义,也间接给出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

3.知识形态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它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某种权利、特权或优势的固定资产。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首要因素。在这个定义中,“以知识形态存在”的资产,是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获取超额收益”是其独特的功能和企业持有的目的,“长期使用”和“无实体性”则是它的外部特征。

4.固定资产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无形资产也可称无形固定资产,是有形固定资产的对称,指企业中不具备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形态等经济资源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尽管其价值形态缺乏横向比较的可能,但它的存在和应用,能使特定企业获取高于一般水平的盈利,在长于一年的不确定的未来期间内,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无形资产属于固定资产的一部分,因为它与有形资产具有共同的特性。例如,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都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间由企业所控制和使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两者都能为其持有人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受益的多少与其维护利用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两者都具有长于一年的预期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单位价值,与流动资产形成鲜明的对照;两者的价值转移都是非一次性的,即在其受益期间内逐渐损耗,一部分一部分地加入成本,然后通过产品价值的补偿,将其逐步收回。因此,有人认为,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是固定资产,通常称为“无形固定资产”;并认为,无形资产是有形资产的对称。

5.经济资源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与服务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资源。

二、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

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重要类别之一,必然具备资产的一般属性,即具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无形性,更重要的是在于其价值的可计量性。无形资产的效用及其价值,决定于宏观经济环境、微观管理水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性作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投入则起决定性作用。例如,美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60%,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拥有大量的专利、专有技术和驰名商标等无形资产。例如“可口可乐”仅商标价值约704.53亿美元,“微软”仅商标价值约651.74亿美元。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无形资产的特性和内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1.依附性。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有着依存关系、互补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等,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所以无形资产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存在并发挥作用。无形资产的依附性是指无形资产一般不能与企业或企业的有形资产相分离,对企业或者企业的有形资产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只有与企业或者企业的有形资产相结合,才能发挥无形资产的特定使用效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2.收益性。无形资产作为资产的一种细分具有资产的本质特征,即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那么,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持有某项无形资产的根本动机就是将其作为一种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在这一点上,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无形资产往往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而有形资产为无形资产发挥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3.超额盈利性。无形资产的功能在于能为企业带来高于一般企业的收益能力,在市场上,无形资产权利可以成倍放大,从而取得巨额收入。无形资产的高收益性是由于企业具有独家垄断的优势。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一旦掌握了核心技术、独特生产工艺或配方,就会形成竞争优势,从而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4.独占性。无形资产实质上是企业耗费的回报,因此企业对其拥有独占权,这种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使得企业能够独自享有无形资产带来的各种利益。如果无形资产公开化,其盈利能力将消失,无形资产本身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与否取决于该企业所拥有的某种权利或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这种权利或者优势的垄断性越高,获利能力就越强,无形资产价值越大。

5.不确定性。一方面无形资产具有非货币性资产的特点,非货币性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或不可确定的,所以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就具有不固定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具有不确定性。某些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一样,存在功能性损耗和技术性损耗。但对于无形资产其技术性损耗应该是其主要的损耗,当今科技进步呈现加速度增长的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使得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6.无可比性。无可比性是指无形资产的独占性使其没有可比的市场价值,每种企业无形资产由于其在同业中的垄断地位和优越程度不同,为企业带来的超额盈利水平不同,因此当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没有可比的市价,这就为其转让价值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可比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无形资产的垄断性引起的,一些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往往是独一无二。

三、无形资产规定性的设想

上述都承认无形资产具有无实体性、独占性(垄断性)、收益性、无可比性、非货币性等特性。但在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上,还有“非物质资产”、“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等观点。其实这些观点,显然范围过于狭窄。在市场经济不断迅速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的约束性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应扩大无形资产要素范围。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要素还应主要包括:

1.市场资产。市场资产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潜在的利益总和,是知识资本的第一要素,包括:(1)品牌的信誉,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2)与客户的关系,如销售网、分销渠道、长期客户;(3)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经常性合同等。

2.知识产权资产。知识产权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和科学试验等创新过程中,所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和技术决窍,而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3.组织管理资产。组织管理资产是指企业管理层在组织协调、管理、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如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要素。知识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资源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企业资产的核心和主要收益来源。

4.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是指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与企业员工有关的优势。包括员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相关工作知识、职业评估、心理测试、相关工作能力等要素。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可以在长于一年的未来期间,为企业带来不确定经济利益的、可以自由转让的各项经济权利。无形资产的这一质的规定性,表明了无实体性、依附性、独占性、不确定性、可转让性、无可比性等诸多无形资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栾甫贵:试论无形资产质的规定性[J].财会月刊,2001

[2]金静红:现行会计对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

[3]郭宗文:对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0

篇3

1.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分析

根据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定义,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由企业股票与企业债权的市场价值之和组成,即:企业价值=企业股票市价+企业债权市价。股票的价值为股东在未来"年内所获收益的现值;债权的价值等于其预期债息的现值加上最终票面价值的现值。同时,从财务上来说,企业价值为企业未来现金流入量的资本化现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价值的大小不再由其所拥有的有形资产的高低而决定,而是取决于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市场份额的大小、技术水平的高低等无形资产。因此,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有形资产价值之间的偏离越来越大。而且,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差距要更大一些。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以消耗无形资产为代价,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 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在过去以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为主导的经济时代里,企业是利用有形资产的投资和管理来创造价值的。在那个时代,企业关心的仅仅是货币资金、存货、厂房、设备、投资等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进入新经济时代后,企业处在一个信息和环境瞬息万变的国际巿场中,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已是强弩之末。为了创造超额收益,企业必须具有无形资产这项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大多是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脑力劳动的结晶,其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无形资产投入生产过程后,使得生产率大大提高或者使提供的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其结果表现为,一方面投入与原来相同的物质资产,创造的价值量比原来更多;另一方面生产与原来相同的物质产品,但是却节约了更多的物质要素投入。

3. 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

从静态上看,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超额收益的源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动态上,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实现的关系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3.1宏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动力根据企业价值创造理论,企业的超额收益从何而来,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自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定位,即企业所选择的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支配的稀缺资源。企业能力理论认为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带给企业超额收益的因素。企业关系理论认为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良好的关系构成了企业的超额收益。这些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考察企业超额收益的来源。但是,无论是企业选择的战略,异质资源的识别与获取,核心能力的构筑还是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无形资产的培养与利用。

3.2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企业价值通常定义为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人量的折现值之和。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从而创造超过有形资产回报率的超额收益,改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3.2.1无形资产通过作用于有形资产改变企业的现金流虽然无形资产可以单独存在并进行投资转让,但是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有形资产的扩张作用进而创造超额收益。无形资产可以作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改变物质资本的扩张作用。

3.2.2无形资产单独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企业只有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才能够维持企业现金净流入量的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注重的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不断提供开发新产品,建立新品牌,强化市场竞争优势的动力;同时在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上的投资可以转化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3.2.3无形资产相互作用改变企业的现金流

无形资产在对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上,部分的无形资产是通过相互渗透与合作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是在向价值转换的进程中来完成的。在无形资产范畴内,人力资本可以说是其核心力量。人力资本能够体系价值的创造活动,是无形资产的主体。

3.3微观层面:无形资产自身的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除了宏观层面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观层面无形资产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之外,无形资产本身具有什么特性促使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做出巨大贡献呢?美国纽约大学的巴鲁·列弗教授认为,促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是无形资产价值驱动因素,也就是无形资产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因素。

总之,尽管无形资产自身的一些特性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其价值的创造,但毫无疑问,从宏观上来说,各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从中观上来说,无形资产通过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组织效率和顾客价值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从微观上来说,无形资产自身的非竞争性、规模报酬递增性、可升级性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企业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无形资产的贡献。

篇4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新晨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篇5

对于外购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等,除了直接反映其购置费的账面价值外,对于在培训、消化、改进等试运行过程中的投入也应计入历史成本之中。因为这些投入保证了被引进技术能够适应生产环境,发挥效能,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以确立。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则一般包括开发研制费中的研制人员的工资、奖励费用、物资消耗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技术培训费、信息资料费、调研咨询费、评审鉴定费、试运行费等等。由于开发研制费中通常还包含设备购置费,这部分费用经资本化转为固定资产价值,因此应从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投入中剔除。

2、使用投入的确定

这类投入分布于从初始购入(或自创)至评估时的全过程,可考虑分不同的阶段予以确定。比如在重大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过程中,将容易计量的有形的固定资产投入从总体投入中分离出来,而将剩余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实际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技术投入维护。为保持专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而投入的技术维护费,可从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总投入中予以分离,分离的比例可视其技术难度和水平而定。②开拓功能维护。依据设备状况而对原技术资产予以改进,从而拓展其功能。所增加的资产价值,可以拓展功能的实际投入为基础予以确定。③适度规模投入。在生产规模扩大过程中,为使专有技术适应新的规模,必然伴随知识和物资的投入,可以参照规模扩大的比例予以确定。以上所有的价值量,最终都要转化为评估时的现值。

3、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它包括技术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其中技术性贬值是指技术进步中出现了性能优越的新资产,使得原有技术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自制或购买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存在功能,或与现有设备水平难以匹配,无法实现预期功效而导致的价值损失。

二、整体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

整体型无形资产,是指以企业整体为荷载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商誉等等。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和超常的预期收益。之所以能够这样,是由于企业具备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包括有利的经营关系,良好的管理方法,优良的职工素质,和谐的内部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销售网络,畅通的资金渠道,高度的企业声望等。而这些条件的获得来自于诸多方面超常投入的长期积累,既存在物资的投入,也包括知识的投入,如广告宣传、职工培训、调查研究、收集情报、建立销售网络、开辟信息渠道等。

1.商标

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其价值变化量包括产品宣传、企业形象、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市场调查、战略研究等项耗费的累积。同时,企业收益的增长率,还将影响企业商标的价值增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整体声誉受损,市场占有率萎缩,企业经济收益降低,则商标的价值应当从投入价值中扣减适当的份额。因此,商标价值应等于历史成本折现值与使用过程中价值变量之和,其中,历史成本可用企业开办费和产品试制费予以计量。

篇6

原标题: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5月31日

引言

随着社会及信息的发展,无形资产在整个社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知识、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还较晚,交易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导致无形资产的评估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形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一、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的评估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无形资产评估工作,但是由于资产评估工作的起步较晚,在评估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无形资产在评估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界定不够清晰。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也就对无形资产产生了比以往更为重要的关注。但是,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目的、出发点等又赋予了无形资产不同的概念定义,时至今日,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结论。我国的评估准则和国际上的评估准则对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这两个特征加以强调;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站在谨慎性的角度,对无形资产应为特定主体所控制,长期发挥其效用加以强调,这也就将国际评估准则中明确的关系类无形资产排除在外,例如与顾客的关系等因为是在短期存在的且难以对其控制等原因,排除在无形资产范围之外。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至今还没有统一,这也就导致了不同行业人士对其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给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使用者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

(二)对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够清晰。对无形资产的外延界定不清晰,也就给无形资产对象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无形资产的外延,是指具体资产的名称和范围,这是由无形资产的本质及内涵决定的。上文已经介绍,对于无形资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就决定了对于无形资产的外延边界和分类也没有形成统一。

会计界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最为严格的,其外延和范畴的范围也是最小的;而法律界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就比较宽泛,外延相应也就最广;评估界居于会计界和法律界之间。这样,就导致了在评估上认为是无形资产而在会计上可能不认为是无形资产,不对其进行确认和记账;在法律上认为是无形资产,而在评估学上却不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评估机构无法对其进行经济价值的评估。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理论、法律法规不够成熟。无形资产的评估理论还较为薄弱,无法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可靠的支持,限制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还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多个部门同时管理的结果是导致资产评估业存在诸多技术标准,而且评估的透明度不高。

(四)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问题。由于没有制定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办法,也没有无形资产评估的实施细则,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还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根本不能提供准确的客观数据,评估人员只能根据主观判断来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但却导致了评估结果的误差,甚至有可能超过国际标准20%的界限。《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办法规定有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三种。同时,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又派生了一些其他的具体方法。评估方法不同,评估的结果也就会有所不同。

重置成本法,先对被评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进行评估,再扣减掉由于有形损耗、无形损耗等原因造成的价值贬值,进而来对资产重估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的公式为:

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陈旧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被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虽然这种评估方法对于资产的损耗进行了考虑,评估结果较为合理,也有利于单项资产和特定用途资产的评估,能够在不容易计算资产的未来收益时广泛使用,并且能够有利于企业的资产保值,但是重置成本法仍然存在着问题。

首先,使用重置成本法进行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工作量较大,且对目前价值的确定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的。但是,现在社会技术更新速度之快,使得技术经济寿命日趋缩短,可能之前还是身价百万的技术,今日就可能不值一文。因此,重置成本和资产原始价值在无形资产的转让中,影响力逐渐降低。即便是在构建时投入了巨大资金的无形资产,也会引起无形损耗,而使得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其次,无形资产的损耗主要体现在无形损耗上,无形损耗的大小落实在企业账目的累计资产折旧科目中,无形资产的折旧多少由资产原值及折旧率确定。但是,如何确定无形资产的折旧率,这却是个难题。作为卖方,折旧率过高能够使企业较早收回无形资产的投资,但也会过多增加企业的账目成本,冲销利润;折旧率过低,企业的账面价值又会高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而若是一味依据会计法的规定,实行统一的折旧率,又会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必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二、无形资产评估的解决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无形资产定义指导。对于无形资产定义的学习和把握,要站在其产生背景上来理解。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规定给评估界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其始终在无形资产本质上还是不能够完整清晰的反映出来。因此,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首先应以评估准则为依据,来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和评估。

(二)理解无形资产的本质,把握无形资产的外延。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无形资产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比如网站、微博等以前没有的事物,现在也成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无形资产。这也就要求无形资产评估人员能够根据无形资产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范围进行调整,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确定无形资产的外延。另外,还需要根据无形资产的特点、本质、被评估企业的具体情况等,对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界定,从而为无形资产的评估对象打下基础。

(三)加快对无形资产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中派出越来越多的人员去国外的事务所、高校等进行学习,或者直接从国外聘请行业内较为权威的专家来国内进行资产评估培训,借以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理论及成果。这样直接的交流方式对我国的资产评估事业有着快速的提高帮助,能够促使我们更快了解世界无形资产评估行业的最新前沿课题等,逐渐缩小我们与发达国家资产评估的差距。

(四)正确选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鉴于对无形资产的评估采用任何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需要特别注意评估方法的选择。重置成本法不适于无形资产评估,现行市价法也存在较大缺陷,不是评估方法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其是否适用于被评估项目。对于资产特性简单,以成本摊销为评估目的,侧重现实可用程度的无形资产,可以对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等;对于资产特性复杂,以转让、投资为目的,强调资产未来使用效果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收益法对其进行评估。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首先要详细了解被评估资产的基本情况,然后对其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在评估时对数据资料的来源加以重视,对可能发生误差的可能性做出恰当的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一、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现状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开发、经营、保护和利用皆有了重大突破。但其对企业价值的实现上仍存在一定瓶颈,主要包含两方面现状:

(一)企业无形资产总体规模小。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大环境下,企业虽认识到技术于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但对技术开发、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仍不够。企业中的无形资产价值转化率较低。

(二)企业无形资产利用不充分。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不易被人的感知把握,且无形资产的计量等也存在很大争议与不确定性,导致公司上层缺乏这方面的管理意识,从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关注较少。

二、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的权重结构不合理

无形资产这一特殊资产的无实体性决定了其价值与作用很难直观地反映出来,而大多存在于观念之中,因而极被忽视。

(二)缺乏管理保护意识

尽管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无形资产的价值得到了企业初步认识,但仍有很多管理层缺少系统的管理理论与资产管理实践经验,缺少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缺乏无形资产运用和增值经验,对无形资产的内涵及价值认识不到位。

(三)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认识不足

在我们保证对无形资产的正确认识及有效投资的同时,还应注意管理措施是否利于无形资产的保、增值。在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无形资产遭到不同程度的流失。企业的管理层对无形资产的增值保值战略措施的重视与实践十分必要并且刻不容缓。

(四)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

企业的管理层及信息的披露方具有不同的动机,报表使用者担心不当的披露可能会对企业的竞争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形成披露不充分格局。

三、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实现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制度规范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影响

1、现行会计制度不利于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确认范围不够宽泛,无法从数与质上完整客观地反映企业拥有控制的无形资产。自创无形资产的核算中,研究开发费用处理不尽合理。技术、人力等无形资产占比增加,更新速度加快,使既定的无形资产直线摊销法不利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进行无形资产投资。

2、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阻碍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缺少对无形资产管理基本规范制度的建立。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影响

1、企业管理者的认识不足。长久以来,我们总会将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归结为物质资本匮乏,上到宏观决策者下至企业家认为经济的发展与资本有直接关系。我国国民经济长久以来重复投资大、耗费多、效益差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过份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而同时忽视无形资产的作用。

2、缺乏经营管理动力。除管理者的认识因素之外,管理者缺乏管理的动力也时刻在影响着无形资产提供企业价值的程度。国内的多数企业并未将无形资产经营状况优劣纳入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核范围,这明显导致了管理动力的不足。

(三)无形资产自身的局限性

无形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限制了其价值创收,首先是其高风险性。无形资产的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定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的结果往往呈现偏态分布,只有少数的成果可以一鸣惊人。这种高风险性又反作用无形资产,抑制企业投入以及对企业的价值贡献。无实物性同样阻碍着无形资产价值贡献。不具有实物形态使功能与作用很难直观反映出来,极易被忽视。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它会给企业带来一定超额利润。但这种超额盈利处于不稳定状态。主要表现在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很难确定。在未来收益上,无形资产很难脱离人为地估计判断,尤其对于技术型无形资产,刚开发出来就走向淘汰的可能性很大。

四、企业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的对策

(一)增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投资力度

若想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发挥到最大,应对知识性无形资产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优化资产结构与资源配置。同时由于企业品牌与文化建设的递延与增值效益,应着重投入以创造企业软实力吸引力,为企业累计更丰厚的价值与资源。

(二)完善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制度

1、完善国家会计制度的约束。利用企业无形资产实现超额利益的创收,需要我们在充分考虑到无形资产特性的基础上对国家无形资产的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完善。急需拓宽确认范围;规范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具体项目名称构成;完善与增加企业无形资产项目的信息披露内容;建立保护无形资产管理的配套法律制度。

2、加强企业内部监管力度。对无形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结合现有管理知识,规范相应管理制度,还应完善与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相关的制度规章。并随着无形资产管理的发展加以更新,建立时刻有保障的管理。同时要设置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保证其能独立的规范并负责各类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制度化。

3、增强员工管理意识。企业的资产管理层应当加强力度普及员工对无形资产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的了解与认识。无形资产能为企业获取超额利润、提升实力。企业要加大无形资产的宣传,增强保护意识,使员工自觉维护无形资产,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加大对无形资产的保护。

(三)加大对无形资产的保护

由于无形资产极易被人所忽视,也很难让人去相信能成为企业创收的有效、有益资本。针对当前流失现象,应大力普及其内涵,更新现代资本观念,集合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力量,增强对企业内部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从外部环境加强保护。国家应结合经济新常态,对现存法律法规加以推广。同时需注意无形资产保护的国际化进程。政府主管及上级部门应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及管理意识,通过颁布有关法规,执行、审理案件,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无形资产保护的意识。

2、从内部环境加强保护。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配置专业人员,建立无形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加强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对外投资转让的核算,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完善无形资产的管控,及时地评估和确认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确保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从动态上掌控企业无形财富。

篇8

1、本质的财富性

无形资产主要缘于知识的创造,因此其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与有形资产随着使用的磨损效率日趋降低不同,无形资产交换或使用的次数越多,其财富性或价值贡献能力也就越加显著。

2、功能的利销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是营利组织开拓市场的旗帜和竞争取胜的“王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哪个组织拥有了驰名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也就意味着处于竞争的优势,对市场空间的扩大和占有率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3、价值的核变性

优良的信誉、知名的商标和品牌,如同一个“中子”,对组织的价值增殖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核聚变”般的能量,或者说具有价值的几何级数增值性;而失去信誉的品牌则可能象遭受了核辐射一样迅速打垮一个组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秦池老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4、非标准性

无形资产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计价、确认标准。即便是同样的无形资产,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其价值是十分不同的。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它在2003年、2004年的价值就不及2005年、2006年;在参赛国的价值远远高于非参赛国等。因此,我们在运作无形资产时,更应该考虑不同的环境、时间、地点、对象,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

二、无形资产营造战略

1、专利战略

今天的国际社会已经进入知识与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能否在培育、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成为组织与竞争对手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

实施专利战略需要确立的基本思路是,无论是组织的构建抑或运营,必须牢固确立一种知识创新观念和专利保护意识,并将这种观念意识纳入组织整体的战略发展结构与管理政策之中。在组织实施规模扩张或收缩、资源重新组合、资产的分割与剥离、产权转让或成员吸收清理、对外合资合营或合作等的任何方面与过程,都必须对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可能受到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加以审慎的考虑。基于长远利益的维护,凡是危及组织核心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专利安全,以及尽管不直接涉及核心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技术,但可能对组织未来竞争优势造成潜在威胁的提案或举措,都应视为是不明智的,都不应该纳入组织决策议程。同时,无论是哪一层次的组织成员,其融资、投资活动,包括对外投资、对外合作、联营以及抵押融资等等,只要涉及到组织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或者其它相关商业秘密等,都必须经由管理总部统一决策,任何层级的组织成员都无权自行确定。因为这已经超越了单一组织成员自身的局部利益,而直接牵涉着其它组织成员以至整个组织的整体利益。

2、质量信誉战略

强化质量信誉是组织无形资产营造的基础和永恒的主题,是组织的生命之源。组织必须在质量信誉上进行不懈地积累、升值。无论是组织战略发展结构的确立抑或组织政策的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显然是不容忽视的,是组织及其成员必须切实遵循的一条基本规范,必须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严格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实行质量否决。

3、品牌战略

名牌和形象是组织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甚至对市场与组织前途命运产生支配力量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辐射杠杆功能。名牌由三方面涵义构成: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和名牌商号。这样,组织创立名牌的战略,便具体体现为如何培育、保护与发展名牌产品、名牌商标以及名牌商号的过程。

名牌不仅有着不同的等级差别,并分别有着各自特定的消费者群体、服务对象、目标市场及市场容量,而且在技术含量上也不尽相同,体现着特定目标市场以及特定时间阶段下满足消费者群体需求的质量定位。可见,名牌的本质在于以目标市场消费者群体的有效需求为导向,以人才、技术、信息、成本、资源领先优势为依托,以最恰当的功能质量和价格定位、优雅而差别化的品位形象、独特的经营方式、卓越的速度与效率、真诚的服务保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纽带而赢得的一种社会的普遍认可与信赖。

名牌标志着一种形象。因此,实施品牌战略的最高境界便是卓越的组织形象的塑造,其中最深层次的是组织文化,尤其是观念意识与创新能力。重视并不断提高文化价值,是组织实施品牌战略,谋取竞争优势的根本。

三、市场引导型的经营策略

市场引导型经营策略的基本点在于组织以市场营销理念为指导,将重点转向自身市场销售网络的开发与建设,着力控制营销渠道并不断拓展网络对销售的有效支持能力,使经销的产品尽可能接近自己的最终用户,以期快速敏捷地感受、捕捉与传递市场供求信息以及各种有利的市场机会,然后回头再组织恰当质量与数量产品的生产供应,并借优势的名牌产品及其系列占领目标市场,进而确立优势的竞争地位,形成销售、生产供应与服务的高效、良性循环态势。同时也避免了“产品驱动”经营策略下将自身前途命运寄托于组织之外的经销商的弊端。

四、虚拟化经营策略

虚拟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多个具有独立市场利益的组织通过非资本纽带媒介生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或者临时性的产品生产、营销和服务的分工协作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虚拟的一体化结构。包括合同制造网络与策略联盟等主要形式。

篇9

企业中某些无形的东西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着重要,这是企业这种组织形态一出现就存在的事实。在这其中某些方面的研究如行为。组织等也早有建树。而系统的、定量化且富于成果的研究应该说是从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始的。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企业的某些无形要素具有资产性质。早在1926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杨众先就完成了他的名为《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OtherIntangibles)的博士论文。这是世界上较早关于无形资产研究的专著之一。无形资产这个概念,首先见诸于美国报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财务委员会(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3号)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表现为财产、债权和各种权利以及知识形态的经济资源。这个概念明确地将集中体现企业知识形态的无形资产归纳在资产范围以内。

我国直到1984年3月12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才以形式首先明确承认了无形资产是财产。1988年,我国首次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1989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在国有资产产权变动时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规定》,对无形资产第一次提出价值评估的要求,并成立了相应的评估机构,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资产评估工作。 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才明确提出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界定范围。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另外一个对企业无形资源的研究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知识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也将成为企业市场价值最重要的源泉。通过经济学家、管家和知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构建了组织知识理论。即在组织知识活动的层面上,探讨企业组织知识活动的机制及,研究企业实现知识资本增值的有效途径。

再一方面的研究是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肥年代后期以来,企业能力理论,特别是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开始受到许多学者和政策机构的重视。进入90年代之后,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开始逐渐转移到企业核。已能力领域,因为从长远考虑,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自身的能力,来源于能够生产大量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核心能力。一个企业某一资源的战略运用取决于与其他企业独特的资源与从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源综合、协调和配置的方式,即企业用相同资源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因为一个企业协调资源配置的,决定了企业能从特定资源而获得的战略优势。最早明确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并给予定义的是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ry Hamel)。此后,这一思想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所认同。

对具有资产性质的那一部分无形资源的研究丰富了会计学的资产概念,界定了企业中一旦形成则相对独立、稳定的,能为企业创造有形资产贡献以外的价值,并可独立转让的那部分无形资源;知识资本理论是从知识的资本属性来考察企业知识形态的,它既研究了非组织知识的不稳定性,也触及到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对知识创造的价值参与分配的法律;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如何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研究整合企业资源,尤其是企业无形资源。以上这些理论对无形资产、知识资本、企业能力以及涵盖在管理理论中的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是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影响企业绩效的、无物质形态要素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的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企业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成果。

二、企业无形经济资源的分类

无形资源是一个比无形资产、组织知识、企业能力等概念外延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泛指一切给企业运行带来影响且无物质形态的经济要素。全面研究企业无形资源的构成、分类与本质属性,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资源获取、转化、融合、创新与配置,以提升企业价值规律的重要基础。

企业无形经济资源从范围上应分为两大部分:即存在于企业内部,企业可垄断与控制使用部分;另一部分为存在于企业外部,但可被企业利用与共享部分。这里试作如下分类:

1.企业能力资源 包括企业家创新能力、企业组织的能力、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等具有一般无差异人力资源能力以外的能力。

2.企际关系资源 包括企业与顾客、社会的关系,营销与服务资源、企业信誉、企业形象等。

3.企业技术资源 包括企业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版权、机软件等可确指无形资产,以及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操作层面的素质技能(一般无差异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等。

4.企业文化资源 包括企业的道德、理念、精神、价值观、经营方针、宗旨目标、行为准则等。

5.企业制度资源 包括企业的公司制形式。组织结构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

6.企业信息资源 包括企业历史档案、数据等资料,企业各种生产、管理、经营等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与管理支持的信息管理数据库及网络系统等。

7.其它无形资源 包括企业合同类资源与权力类资源等。

以上的分类中没有将商誉包括在内,这是因为企业商誉(不可确指无形资产)被能力、形象等其他经济资源所涵盖,不应再重复考虑。由于企业对员工仅拥有工作的支配权,而无思想、意志与知识的完全所有权;而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能文档化的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源主要以企业员工的大脑为载体,虽然企业为获得这些对企业有价值的能力。知识投了资,但员工为掌握企业需要的知识同时也投入了时间、精力或称机会成本,因此,企业能力。知识等的产权并不完全属于企业自己,而是企业与员工所共有。但由于企业与员工的特定契约关系,这部分无形资源企业是可优先使用、控制甚至可垄断使用的。

三、企业无形经济资源的本质属性

关于企业无形经济资源(或资产)相对于企业有形资源所具有的独特属性许多文章曾给出。归纳起来一般认为有七种属性:(1)功能上的效益、增值性;(2)性质上的可再生性;(3)作用上的催化性;(4)重复使用上的无磨损性;(5)价值上的创造性;(6)使用上的不排他性;(7)收益上的不确定性。笔者的研究认为,以往的企业无形资源属性分析偏重于无形资源性质外延表象,而对其本质内涵的揭示还没有到位。

笔者认为企业无形资源具有如下六大本质属性:一是无物质形态,这是不言而喻的。二是价值贡献性,即对企业有使用价值或对企业效益有贡献。三是记忆与累计性,即对开发和利用的投入、过程与结果具有记忆与累计能力。四是学习。创造与自我完善性,即对已有的资源能进行一定的消化、融合、转化与创造。五是非独占性,即同一资源可以多头并行使用或重复使用。六是与关系的复杂性,指无形资源的构成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机理、规律的复杂性等。

由于企业无形资源的主体是以企业员工为载体的,资源的吸收、转化、开发与使用必然与人的性质紧密相关。而人是有生命、智慧、知识、文化、情感的高级有机体,因而企业无形资源的本质属性中必然含有人的某些特质,如记忆性、学习性与复杂性。无形资源的记忆性使其具有可重复使用性且保持资源形态不变,即不磨损性;学习与创新性体现了企业这一有机组织的生命活力,即自我完善与价值创造;复杂性表现为无形资源对企业运营与效益影响的不确定性;价值贡献性概括了效益、增值与催化性质;而非独占性使无形资源使用效率远远高于有形资源。

四、对企业无形资源的进一步讨论

(一)无形资源价值贡献的有限性

无形资源更具有累计性、创新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但在其运行过程中均要发生必要的成本。同时在重复使用中因受其他配套资源稀缺性的制约,如受配套的有形资源、以人为载体的无形资源、时间等的条件限制,其价值贡献也是有限的。因为几乎没有那一项资源不用与其他资源配合而独立创造价值。因此不能认为无形资源有累计、创新和可重复使用性而过高估计其使用价值。

(二)关于无形资源重复使用的高效性

许多种无形资源,比如专利技术,可以被多个资源配置过程重复或同时使用,甚至被多个企业使用,而资源本身形态、功能等并没有损失,即所谓的无磨损性。尽管有形资源中也有可多次使用的,如机床,但每次使用均将产生一定的物理磨损。事实上一项具体的无形资源的价值也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多或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这是由于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无形资源的“新颖度”下降或因“过期”而发生价值贬值,这一点与有形资源的折旧是类同的,尽管它并没有发生“物理形变”。但可重复使用的无形资源具有特有的快速、低成本“拷贝”复制性质,而每次拷贝的成本比之其开发成本和使用价值几乎可以忽略。如企业花很高成本开发培育的专业管理模式,可以快速。低成本向连锁店或向其他企业进行拷贝复制,甚至是并行复制。而企业生产的有物质形态的第二个产品与第一个同样产品的成本是一样的。这种有形资源不具有的性质来源于无形资源的记忆性与非独占性。

(三)关于企业无形资源的层次性与互动性

企业从运营无形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价值来看,企业无形经济资源在其价值贡献与功能作用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企业能力为第一层;企业技术资源、企际关系资源为第二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信息资源等是第三层。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企业信息资源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企业技术资源、企际关系标志着企业的市场定位;能力是企业创新、获取超额利润和持续的源泉。另外,企业各层无形资源、各项无形资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性质。如企际关系与技术资源类的品牌资产之间,企业文化与企业能力之间的互补关系(同增同减关系);企业规章制度与员工生产应变能力之间,国际互联网与企业数据库资源之间的替代关系等。

(四)关于企业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关系

许多文章在指出企业无形资源对企业价值的巨大贡献的同时,认为企业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存在依附性,无形资源通过有形资源而起作用,强调无形资源在有形资源的配置运行中的“催化性”。笔者认为企业是由有形与无形资源共同组成的活性经济组织,而企业的活性体现在企业的无形资源上。由于有企业员工的大脑作为无形资源的主要载体,人的智慧与创造性也必然融入企业无形资源之中,因而使企业呈现有机的生命特性。有形资源就像人体器官,而无形资源则是人的灵魂、思想。知识与理念。企业中小到一纸表格(信息),一个操作要领(技术),大到竞争谋略(能力),公司体制(制度),无形资源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无处不在,不可或缺。因此不宜轻易断言无形的技术是“夹”在有形的机器之中,还是有形的生产线“浸” 在无形的规则组态中运转。在企业中有形与无形资源就像人体与灵魂一样不能分离,相互依附。当然,对于不同生产方式的企业来说,有形资本与无形资源的价值贡献率可能是不同的,如通用与微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有形与无形的价值贡献比率的次序也正在发生着逆转。

五、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资本,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其无形资产价值一般要占到资本总额的50 %-70%。成为这些企业进行技术贸易及占领国际市场和扩大的重要武器。同时,随着近来经济化、知识化的发展,物质生产、货物配送所创造的价值不断降低,一些企业便将自已的核心业务逐渐转向与开发、品牌经营、资产重组、产权经营等价值增值高、利润高的业务领域,而将那些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投资和重复性劳动的物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业务外包或委托出去,交给那些专业化公司完成。重视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与管理,有效地经营无形资产,已经是新时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的特点

无形资产的经营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有着本质的差别。无形资产的经营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组织计划等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在一定时候又不能混同。一方面因为它的策划要遵循某些特殊;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运营中有一部分独自的作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网络、管理等经营,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要追求规模,不宜搞得很复杂,或一定要使CI设计中包含许多隽永的意义,往往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简单的事物会有更大的效果。

无形资产的经营有其独特性。首先,无形资产是依托于有形资产和资源经营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即在经营活动中伴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形成独有的品牌和销售网络,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提供新的服务,根据经营要求创新和实施新的管理。其次,各种无形资产的无形特性使它易变和延伸,比如某个品牌可以改变或增加功能,而不受太多制约。再者,无形资产在形成发展中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比如假冒产品排斥真正品牌产品、技术秘密的泄露等等。

(二)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的方式

篇10

1 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含义与构成

(1)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含义。“无形资产”这一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不同应用环境中,有不同的定义。高校对无形资产界定主要依据1997年6月23日由财政部与原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体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无形资产被引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后,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其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而是更加注重利用无形资产开发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所拥有的用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无实物形态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非货币长期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型资产、人力资产、市场关系型资产、结构型资产、声誉型资产等。

(2)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构成。一是知识产权型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二是人力资产(包括教职工的受教育情况、掌握知识的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敬业精神等);三是声誉型资产(示范院校、文明单位、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名师、国家或省实训基地,社会影响等);四是教育关系资产(包括校企合作协定、校校合作协定、招生合作协议、就业合作协议、科研协议、服务协议等);五是结构型资产(包括人力资源结构、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地理结构);六是内在发展动力资产(包括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网络系统、校园文化等)。依据国际有关无形资产的通行规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项目,充实无形资产的内容,将有利于增强高职教育的竞争力,尤其是我国高职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 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

(1)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国有无形资产监管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类归口、分级管理的无形资产监管模式,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三级管理体系。第一级管理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学校应设立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代表学校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统一负责学校无形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以及无形资产的确认、转让与投资等工作。第二级管理部门是科研处、产业处和财务处,由科研处负责无形资产的申报管理和监督管理,由产业处负责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由财务处负责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第三级管理部门是所有的无形资产开发和使用单位,各开发和使用单位要指定兼职管理人员,做好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信息上报工作。高职院校应利用校园网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

(2)加快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整理、分类,并登记无形资产台账,以全面记录反映无形资产整个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有关人、财、物的消耗,作为以后无形资产评估计价、维权索赔的标准和依据。为了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学校财务部门应在考虑资金货币时间价值和资金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投资和转让等业务进行准确核算,以便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评价体系。

(3)重视无形资产应用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是无形资产在价值形态上的评估,是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依据法定的或公允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运用科学实用、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对被评估无形资产的现时价格所进行评定和估算。其按目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照税法和财务法规的有关规定,以无形资产成本费用的摊销为目的的评估;二是以无形资产转让、投资为目的的评估。在无形资产用于对外转让、投资或创办企业时,高职院校可由产业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先经过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按评估价值调整无形资产账户,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然后由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并根据情况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要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及收益制定合理的分配奖励办法,以调动发明研制人员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效益。

3 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运营、开发

(1)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运营。一是知识产权类资产的经营。高职院校在使用无形资产过程中,可以把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直接运用到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并通过产品销售获得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组合运用,培育校办企业的技术专长,形成技术优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运用专利、技术秘密等增强高职院校的教育与科研竞争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二是高职院校品牌的运用。高职院校品牌的运用,能使大学品牌的价值与效应发挥到极致,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国家或省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实训基地等品牌的经营,高职院校可以向受教育者及社会公众展示和传达其专业特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多种信息,使公众识别特定的标志,对品牌与某种形象产生自然的联想,提高他们对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认同感、信任度。如重点专业在学校招生工作中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也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品牌形象越好,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也就越好,就越能增强公众信心,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接受该校的教育服务。三是高职院校形象的运用。示范(骨干)高职、文明单位、安全校园、就业先进单位等学校形象在对外宣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独运用,或者借助学校有形资产或其他无形资产运用,对学校价值的增值发挥着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学校的整个教育管理活动中,实实在在地能够帮助学校吸收优质资源,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有助于高职院校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的信赖、支持和帮助,能够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快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形象的运用,贵在保持和提升良好声誉的独特性、完整性和持久性。

(2)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开发。第一,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扩张。①无形资产的自创。无形资产的自我创新是高职院校无形资产扩张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之一,大学之大在于它的大学问,在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无形资产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握无形资产创新的方向。围绕行业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无形资产建设的针对性,才能加快无形资产的推广应用。二要汇集无形资产创新的力量。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制度优势。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是相对的,只有集中优势,才能快出成果,出优秀成果。三要利用现有无形资产的优势。高职院校需要利用现有的无形资产去创造新的无形资产,如利用精品课程,去创造实训基地;利用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精品课程、教研成果等去创造示范高职。②无形资产的外购。无形资产的外购是高职院校无形资产扩张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受行业和专业的限制,不能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要求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创新,高职院校不可能也无必要对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门门类类都自我创造,一定数量的引进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高职院校无形资产外购的基本原则:一是单纯外购无形资产要注意其实用性、先进性,要符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考虑经费可能并进行充分论证,严格审批程序和权限,避免重复、盲目引进;二是对引进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无形资产的充实。①无形资产的整合。高职院校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后,可以发挥无形资产的整体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将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整合,打造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专业与重点专业整合,打造支柱专业群;示范高职与普通高职的优势资源整合,创造更多的示范(骨干)高职;高职与中职优势资源整合,建立职业教育集团;高职与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学校将相关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等品牌进行整合后与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企业组成特许生产战略联盟,与经销商组成特许经销战略联盟,可使品牌从地区走向全国和全世界。②无形资产的更新。社会在前进、科技在发展,高职院校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无疑面临着逐步落伍、终被淘汰的危机。所以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地对已有无形资产的内容进行淘汰与更新,才能保证无形资产的效用不受贬值,并不断增值。③无形资产的补充。信息的网络化、知识的爆炸化,高职院校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变迁,将会面临着知识单薄、功能贫乏的困境。必须增添新的知识、拓展新的功能,方能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保证无形资产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霞,王旭.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6).

[2]李煜,王义秋.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6(5).

篇11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新晨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篇12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外延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沈品发,2005)。其外延主要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商誉,土地使用权。

(二)无形资产的价值

从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来审视市场与市场竞争,无形资产的作用显突出。若用某种形象化的说法:无形资产是“头脑产业”,是“头脑产业”的产业资产化(杨为国,2002)。确实人们对知识的运用和进行的再穿凿,使“头脑产业”转化成蕴含巨大潜力的无形资产,其特征是投入知识,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无形资产是具有高速价值和高度使用价值的资产,一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越多,其经济潜力也就越大。

(三)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

无形资产可具有巨大的价值体现。商标是财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不受生命周期的限制,因为它的价值比起有形资产更为珍贵。

二、商标权的概述

(一)商标的定义

所谓商标,一般是指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标记。它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用以表明自己所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一种特定标志,以便与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所生产和经营的同一类同一种商品或同类同种服务相区别开。(白光,1997)。

(二)商标权的内容

主要包括商标的使用权,禁用全,转让权,使用许可权,续展权,继承权,财产权和请求权

(三)商标权的特征

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

三、商标权的价值

商标的功能,除体现区别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来源功能外,还是企业财富的载体,企业信息与的载体,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

(一)商标――企业财富的载体

商标是企业财富的载体,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商标做为无形资产,具有财务价值,一些驰名商标甚至“价值连城”。

据2003年国外一些商标价值评估机构公布的商标评价结果,可口可乐商标的价值为704.5亿美元,微软商标的价值为613.72亿美元,通用电器商标的价值为441.11亿美元,麦当劳的商标价值为250.01亿美元,诺基亚的商标价值为240.41亿美元,奔驰商标的价值为213.13亿美元,惠普商标的价值为209.78亿美元(郭修申,2006年)。这些品牌企业的商标价值都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可口可乐的老板曾经说过,一旦本公司在全球的厂房,货物全部失于火灾,自己第二天就能用“可口可乐”这一商标作为抵押,贷出资金来恢复生产。因为每年的《金融世界》都把“可口可乐”的价值评估到数百亿美元。

(二)商标――信誉的载体

据统计,在世界500强中有173位CEO出自GE,因此人们把它称CEO的摇篮。但是,通用电气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GE品牌也绝非始终响彻云天,它是通过一百多年无数人的奋斗,诚信乃至于牺牲换来的。

1988年,负责冰箱销售工作的部门主管发现有大批顾客对冰箱的压缩机不满意,而且这些问题在保修期之内。于是,他向公司总裁韦尔奇提出,应该收回330万台冰箱压缩机,这个决定关系到6亿美元。提出这个问题之后,韦尔奇先生在详细地了解了相关的数据、信息。问了许多问题之后,韦尔奇最后说:“你是对的,就按你所说的做。”收回330万台冰箱压缩机,公司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却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广泛好评。不为物质利益的损失所动,毫不动摇地坚持公司诚信的品格,把信誉始终摆在第一位,商标高于一切。正是在生产经营中贯彻了以诚信为核心的品牌战略,GE公司才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中国航空报》,2003)。

(三)商标――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和信息。商标作为知识产权的三大部分之一,在经济时代,我们必须对商标的这一重要的内在特性予以足够的认识,即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力。

商标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带动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商标决定这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商标显著的区别功能,承载者企业的形象,凝结的市场信誉,能帮助企业不断拓宽市场销路,提高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价值。

四、我国商标权发展的差距

近20年,中国的商标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许多行业品牌确实仍是制约企业,行业发展,尤其是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瓶颈。

商标权是无形资产中重要部分之一,它可以加倍地给企业带来利润,不断地提高企业价值,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加强商标注册意识,提高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使得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商标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白光.商标战略与策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郭修申.企业商标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13

一、无形资产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无形资产呢?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无形资产是21世纪财富创造的主要资源。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什么呢?企业的无形资产的种类很多,我国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按企业取得无形资产的渠道,可分为企业自身拥有并创造的无形资产和企业以一定的代价从其他的单位购入的外购资产。第二类,按照无形资产有无法律保护可分为有法律保护的法定无形资产和没有法律保护的收益性无形资产。第三类,按能否独立存在可分为可确指无形资产(那些具有专门名称,可单独的取得、转让或者出售的无形资产)和不可确指无形资产(那些不可特别辨认、不可单独取得、离开企业就不复存在的无形资产)。以上是我国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分类及认识。国外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还可从评估角度分为权力型无形资产、关系型无形资产、结合型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从广义的角度还可将无形资产分为促销型无形资产、制造型无形资产和金融型无形资产。

随着知识时代的推进,企业的无形资产变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无形资产的快速发展必有它的独特之处。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是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共存,无实体性和依存性,收益性与风险性并存等特点与一身,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可彰显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中重要的判断依据。而现在企业的管理的重心仍集中在对有形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无形资产的认知严重不足,没有对新型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处于劣势状态。

二、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误区

(一)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对于无形资产了解不到位,忽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以至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因为无形资产没有有形资产的特点,它的功能及作用只能抽象的表达,只存在于人的观念层次,不能像有形资产似的直观地表现出来,而由于这种特性,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很容易被忽视。除此之外,我国大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一直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太重视,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与财力在无形资产的研发或引进上,虽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对无形资产逐步有了初级的认识与了解,但是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他们的思想,他们由于长期把有形资产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从而导致对无形资产的认知不足,不能很快地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发展或许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过程中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成为每个国家,每个企业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比其他国家,我国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明显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特别是自行研制的无形资产,没有科学严谨的会计核算方式,也存在不科学的评估管理,没有权威的部门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认定,缺乏公正、权威的统一标准的评估体制使得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形成缺乏公正性与权威性。其次,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比较片面、凌乱,没有根据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的管理,这样很难使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所有资产整合在一起,达到优化利用。

三、针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误区所采取的措施

第一,要想解决企业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误区,就必须从本质上去解决。首先,需要加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认知,并让企业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应当在企业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知识的讲解以及宣传,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业务人员都充分地了解无形资产。使企业人员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原则及无形资产基本价值的构成有就基本的认识,能够从传统的资产管理理念中转化出来,真正地认识到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我国对无形资产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常识。针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一套,比较科学、比较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对无形资产进行更加系统的管理,逐步确立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明确规定无形资产形成及使用等的管理方法与体制,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实施奖惩制度,加强企业人员对无形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

第二,针对现在的无形资产管理没有系统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今后对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重心应当转移到对无形资产建立系统、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的基础的上,给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并根据相关的制度规定,建立有利的、可实行性强的管理体制,制定相关科学专业的决策程序,使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更加的科学和完善,逐渐地把企业的管理中心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改变企业人员的传统思想,使之正确深入地了解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以及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在当今这个技术创新尤为重要的经济时代立足根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二是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应当加强对企业创新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以及对企业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管理。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应当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权益的管理,加强对假冒伪劣行为及盗用冒用他人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制度,严厉惩罚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保密防盗措施。再者,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还需完善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建立并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系统,隔三岔五地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准确的规范无形资产的范围。除此之外,也要加强企业无形资产运行的管理,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形资产的拥有量直接影响企业在当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所以要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量并且加强无形资产的有效快速的运行,这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为了使企业无形资产能够有效快速地运行,必须向企业注入新鲜的力量,引进高智商人才,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创造出更多的品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量,并借此机会向企业引入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意识的宣传将更有利于无形资产的发展与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无形资产的宣传讲解的同时也适当地加入品牌意识的灌输。利用企业的人才品牌等资源,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从而也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三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关键还在于对客户关系的有效管理。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客户关系,对客户关系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成为一个企业能否成为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客户关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一个企业的成败。要想对客户关系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设定一个管理客户关系的中心部门,这是保证并提升客户价值的有力措施。这个中心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定期对客户进行沟通与回访,采集客户的意见,解决客户的投诉,保证客户的根本利益不被侵害。建立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为客户价值的提升提供保障。观察客户的动向与需求,定期对客户的建议与投诉进行反思,分析客户流失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改正,让企业真正地做到为人民服务,保证客户的利益,提升客户关系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使客户关系管理有序的开展,只有赢得了客户,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立稳脚,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在如今的经济市场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的激烈,我国原有的有形资产作为企业的发展重心的角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再不转化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无形资产的管理上就很难在当今的市场上生存,只有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认知,彻底从思想上认识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才能让企业有立足之地。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运行管理,企业商誉、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等核心竞争力相关权利的管理,提高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价值,才能提高企业的实力,并在市场竞争中占取有利的地位。

(作者单位为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 吴冕.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浅析[J].文教资料,2006(1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