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艺术课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艺术课的重要性

篇1

艺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艺术课的重要性

首先,艺术术课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他曾经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作品,不知不觉中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的人格。”他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要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丰子恺论艺术》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态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他视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此人们认识美,发现美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强审美的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对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和富有情趣的色彩具有感人的艺术特征,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将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认识,作为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也曾经历过一段把优秀文学艺术当作毒草的认识偏差历程,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党的以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认识,中学美术课才得到了全面的恢复,被列为必修课程。

从人类生活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的寻求中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直观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故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

其次,中学艺术课通过对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艺术课参中学生进行审美艺术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假、丑、恶的判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篇2

公共艺术教育的学分有明确规定,但很多高校表示,若将所有要求的课程都开足,可能3000个课时也装不下。同时,课程内容是否科学,是否有足够的艺术吸引力,也是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难题。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各高等学校可开设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戏剧鉴赏”、“戏曲鉴赏”、“民间艺术赏析”等。“从一般要求讲,限选课和任选课开得越多越好,以便满足广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要开齐8门限选课,院校会花费很大精力。

二、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的现状

(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不受重视

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虽受学生欢迎,但不受领导重视,成为“鸡肋”。“当今高校里发生的负面的、消极的、恶性的事件,可以说很多都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相联系。由于认识问题,导致学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统筹规划、科学管理,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处于多头管理的无序状态,工作中存在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等情况,存在重视部分艺术特长生而忽视艺术教育公共性的要求,重视艺术演出效果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提高等现象。各高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艺术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接受一定的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们的普遍需求。”例如:一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交响音乐与音乐家”课程的湖南某高校教师举例说,自2005年承担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以来,上他的课的学生已经超过4800多人。从反馈情况看,只要能给学生们提供走近交响乐的机会,人人都拥有理解音乐的能力。一份针对全国6所高校大学生喜好音乐情况的调查表明,以收回的4790份有效问卷看,喜欢简谱的占89.8%,喜欢五线谱的占10.2%,喜欢中国音乐的占80.2%,喜欢外国音乐的占19.8%,喜欢声乐的占68.4%,喜欢器乐的占31.6%。根据调查得知,虽然这些学生中能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仅占0.5%,但普遍喜爱音乐。另一项调查显示,82%的学生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近70%的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课抱有良好的期待。“然而,当下实用主义盛行,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使许多学校轻视公共艺术教育。哪一样对学生找工作有好处,就抓紧哪一样。艺术教育是一门软功夫,基本不产生显性效果,所以许多学校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

(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施舍缺乏

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少,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一方面各个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或者写写画画,不需要好的条件或设备。另一方面,就是对艺术教育给以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艺术类器材、材料确实也很昂贵,使得学校在艺术教育投资上舍不得,从而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老师的授课质量。

(三)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师资匮乏。

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专业化。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的师资主要是由以下两类人才组成:专业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有的学校还聘请校外的一些艺术专家来兼职,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自己校内的老师为主。由于缺乏艺术实践搞人文科学的老师从事艺术教育一般往往是开设公开选修课,讲理论的比较多,并且所有的理论性欣赏课基本上都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和交流,没有学生预想的那样生动、丰富,使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兴趣逐渐消失。

三、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艺术教育,是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艺术技能、艺术精神等。而决不是单纯的传授和训练艺术技能,重点也不是增长知识、增强人的道德水准,它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感知、欣赏、实践来培植和丰富人们心灵的一个过程。另外,艺术的基础是感知,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感知能力,而感知能力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艺术活动本身也就是知觉思维活动。由于艺术往往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所在,因此,艺术教育能有助于年轻人去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与主观性的事物,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要一再的强调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那是因为没有那个教育课程可以像艺术教育一样,既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又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智能开发。学习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学习,是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全方位的使学生精神升华、心灵美化,还能使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提高,各种心理功能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协调发展。

我院在历经升本、更名及办学定位调整之后,学校更应该坚持崇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理念。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还固守那种滞后的大学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必然会造成培养对象的‘思想残缺’和‘审美情趣淡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高分低质’,使大学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国家对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规定,强调了‘公共’和‘艺术’的两个属性,包括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个性情感、专业学习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篇3

一、素描的基本知识

基础素描是一种素描形式,大约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设计素描教学,深入到中国各设计学院时已经是90年代了。素描是美术的一种独立类型,它是各类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包含了很多的功能、规则和原则,有清晰的设计规范和科学的造型理论,所以成为如国画、雕塑、版画等艺术样式的基础。素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素描是具有系统性的,它的客观基础是行,最高层次是能透视,主观基础是夸张。

素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素描是指学习美术技巧、培养美术理解力的阶段。广义的素描是指所有纯色的绘画作品,美术是用来表现世界万物的美的,用铅笔、炭笔或其他笔画出的纯色画是很美的,素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是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训练。素描要从整体出发,画出物体的大致外形,画出明暗线,就会显得真实。素描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石膏。素描一般是用于练习的,很少用来画成品画,但是也有画家会用素描创作作品,给人们视觉上的新鲜感。

二、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是设计素描的教学宗旨。利用学生的设计思维,加上基本训练设计训练,体现出科学和美学,技术和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社会实践能力。传统素描教学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的方法。用基本训练和图片,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把学生锻炼成有水平、有修养的艺术家。

有些老师认为设计素描传统素描是完全相反的。但是这是不科学的,包诺德豪斯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其中许多画家如康定斯基、凯利、那吉、塞尚、毕加索等都有很好的素描水平。达芬奇也是一个科学家,他具有很强的素描能力,素描就是他科学创造的灵感。素描主要是学习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任何脱离传统的现代艺术都是不成立的,现代艺术有时还要回归传统。只有通过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融合训练才能解决学生设计作品的中的基础差问题。

三、素描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感

素描造型中的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都是空间感,“形状”是第一位,造型的终结是“整体变形”。视觉变形会产生“视角”,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完整的训练过程是整体视角。如果设计者不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作品就会平面直板,不能有很深的运动感。有的设计专业的同学在素描方面存在误解,他们只是享受创作时的变形,很少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透视、结构和在设计中的问题。作品普遍缺乏空间意识,周围的事物如果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文化意识和工业化能力不同。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有有空间的素描才能创作出有空间感的作品。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则,谁都不能在规则外设计出符合规则的作品。设计艺术与普通艺术不同,它强调艺术绘画作品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描写自然的绘画能表现出作品的多样性。在国外,虽然没有很多现实的训练,但是国外的学校已经找到了规则和好的教学方法,完成了转化规则和应用的任务。但我国设计的学校因为知识不足,而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虽然我们也实现了教学的同时加入结构素描和现实主义素描实验课程,但收获甚微,所以,我国的教学应加强对原理和应用探索。

篇4

1,学习心态的倾斜。艺术设计类学生往往有着重设计实践,轻文化理论的学习习惯。学生大多认为,作为公共选修或公共基础的艺术史论课程,与其今后的专业创作、技能掌握、就业工作关联不大,因此往往带有一种轻视此类课程的心态。

2,传统教学的不足。日常教学中,艺术史论课程又常常存在着内容庞杂,知识点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等特点。例如在讲到不同时代的瓷器特点等内容,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用语言文字来解释定义,描述特点,学生的记忆点容易混乱,且单调的文字与空洞的想象,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疲倦等负面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3,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近十几年来,多媒体教学技术广泛应用,解决了工艺美术教学上关于器物欣赏与细节展示时的图片问题,并且辅助播放一些相关纪录片,丰富了专业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展示,但这类辅助效果往往只停留在视听阶段,有时,受限于网络资源的像素不高和播放设备的陈化,学生无法全方位多角度,清晰地观看和了解古代优秀工艺品,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

二、实物教学的优势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实物教学如同实践教学一般,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致,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1、工艺美术史教学中,学生在结合书本内容与教师形象化的讲解时,如能直接接触、仔细观察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工艺品时,更容易记忆与了解产品的特点与技艺。如讲到雕版年画时,让学生亲自尝试手工套色印刷的技巧与难度,从而更好理解传统年画的配色与构图原则。讲解青铜铸造工艺中的模范法与失蜡法产品的区别时,学生除了了解到两种工艺不同的流程外,如果能亲手触摸和观察,模范法青铜器上合范处的铸疣和失蜡法青铜器镂空穿插的细腻,对区分和感受两种工艺,以及今后自己设计产品时工艺的取舍更为形象与直观。

2、不同年代的同类器物在对比讲解时,不仅器物的装饰纹样与器形会发生变化,器物的质感与重量也同样是区别之一。如在讲到宋元明清的瓷器时,瓷器的造型、纹饰、釉层是我们判断不同时代最直接的依据,然而,当学生触摸到不同时代的瓷器或瓷器碎片时能感受到,宋元瓷器大多沉重于明清瓷器的手感,再结合当时的民族审美与制作工艺,对于这些器物的区分能有一点自己直觉的感受。

篇5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篇6

体育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美育过程。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美育方面的作用。

二、培养道德品质和意志力

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体育教育过程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和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体育重要性后应如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呢?我认为首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掌握高中体育备课的艺术。下面,愚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熟悉大纲,精通教材

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前提。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要先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

二、以学生本,教师引导

在备课中,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三、设置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对体育课消极应付,不够主动。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篇7

二、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一)重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和源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提高。提问能激励学生学习,因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称赞,以期获得自尊心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对老师所提问题积极思考,平时多进行阅读训练以拓宽知识面。

2.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提问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而哪些地方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该补充则补充。另外,提问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知识学生基础薄弱,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提问最终是一个双赢的环节,师生在这个环节中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既缩短心灵上的距离,又有助于搞好教学活动。

(二)艺术性

1.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 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心生厌烦,无心向学。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能巧妙合理,引人入胜呢?我觉得首要任务是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一箭中的。“当”指的是得当,恰当,妥当。所提问题要恰当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以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另外,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 ,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理清文本结构。提问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总结。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总之,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2.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 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可以随机,也可以有的放矢,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慌张感,进而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更不能畅所欲言。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思考的对象和方向。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

篇8

一、渝东南民俗摆手舞简介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抵触渝东南边陲的武陵山区,渝、鄂、湘、黔这四个省在这里接壤,是渝东南的重要门户。摆手舞作为一种流传并盛行于土家族聚居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凝聚了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绝大多数内容,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生活的一种集中体现。

摆手舞按照规模大小可以分成大摆手和小摆手,对于大摆手来讲,它是每三年至五年在几个县的交界处举行一次,参加人数达到上万人,举行历时七至八天,舞蹈中包含了复杂的军事狩猎的内容,并且摆出了套路阵法。对于小摆手来讲,它是在本村或者是本寨举行的,每年都会举行,是把农耕作为主要内容的,在跳舞的时候,人们都是围成很多层圆圈,并由一个人领舞。其他人则是跟着跳,它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二、高校开展渝东南民俗摆手舞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土家族的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活动和教育形式,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它的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影响,使得摆手舞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从而使得对摆手舞熟悉或者是有一定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使得摆手舞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对于学生来讲,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流行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把民俗摆手舞融入到高校教学中,正好符合了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和谐以及所强调的文化多元化,不仅能够使民俗摆手舞散发出新的光芒,而且能够使当代文化的融合加快。就目前而言,很多的民族院校以及音乐学院等等院校都把设置了民俗舞蹈这一课程,而渝东南的民俗摆手舞也是其中之一,民俗摆手舞在高校的开展,使得一部分人能够对这一舞蹈比较精通,从而成为这一舞蹈的传承者。当然,不单单只是专业院校,对于普通的院校来讲,民俗舞蹈也同样具有了很高的存在价值。

(二)有利于学生受到家文化的人性意识的熏陶

首先它具有了民族精神的价值,土家族的民俗摆手舞中有一些战争的场面,体现出的是土家族先民英勇奋战和不拍牺牲的精神。其次它具有了文化艺术的价值,土家族的民俗摆手舞的大摆手、小摆手以及土家族原始戏剧、土家族的民间吹打乐以及服饰等等的传统文化现象,对土家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起到而来综合的载体作用。

学生在这样的完全习俗化的音乐和舞蹈中来对本民族的特有的音乐和舞蹈进行学习,毫无疑问是能够受到教育的。土家族摆手舞通过这一特有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形象,不仅能够促进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能够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那么,学生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土家社会的生活方式,把土家社会所期望就像勤劳、乐观、勇敢以及豁达等等的价值观以及劳动、生活和生产等等方面的行为规范进行内化,而且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想以及个体行为也能够逐渐融入于民族文化之中,从而他的职业意识以及角色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三)有利于学生获得社会生活必须的知识

对学生的教育来讲,除了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中让学生获得精神品质之外,还是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谋生技能和本领。古代的生产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所以,劳动者所需要的复杂技能不多,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师徒式的模仿,通过口耳相传以及通过言传圣教这些形式来获得的。而摆手舞流传了数千年,其中的狩猎舞主要是对渔猎动作以及各种野兽的动作进行模仿,就好比赶野猪、干猴子、空拳斗老虎、犀牛望月以及蛤蟆跳等等这些动作。学生通过对这些舞蹈动作的学习,实现了劳动技能以及生产经验的传递,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和个体谋生的需要相满足。

三、结语

篇9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情感,富有激情,声情并茂。

激情的语言具有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它如兴奋剂,能激发学生激情,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共鸣。激情的语言还要有节奏感和韵味,它如开胃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自主去探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强调“一名教师,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艺术化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鲜明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情绪,启发学生打开形象思维的“阀门”,唯有语言才能保证教学信息在转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极高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素质,特别是讲授新课时,要求教学语言既准确明晰、简洁练达,又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仿佛教师是善辩的演说家一样,讲起来既抑扬顿挫给人语言艺术美的享受,同时又有其雄辩的说话技巧。在课堂示范中,教师要象表演艺术家一样,以手势、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指挥”学生学习,用无声的语言对有声的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好的完成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程教授任务。例如:在欣赏德彪西的乐曲《月光》时,让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一位美丽的仙女,手抱玉兔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起我的手和我一起向遥远的夜空飞去......”,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同学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音乐的意境和美妙。其实有节奏感和韵味的语言有如朗朗上口的诗歌,短小精桿的名句,有条不紊、有张有弛、有断有续、有缓有急、有强有—教师教言弱、抑扬顿挫、挥洒自如,让学生在愉快向上的心境中获得知识,教师也一定很有成就感。

篇10

一、数学知识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基础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凡等各个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人类历史的发展,无处不证明数学所起的重大作用。没有17世纪微积分的创立,就没有现代物理学与现代天文学等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没有非欧几何的产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失去了基础,现今已成为科学技术重要标志的计算机,其根也是深深地植入数学沃土之中的。具备较多数学知识和素养的人,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有时表现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时候体现在从数学中获得的思想,方法和思维。众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大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系毕业的王选院士,因在激光照排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大奖。

二、数学文化能完善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文化即人文,是人的精神,数学不只是关于数的世界、形的世界,或更广阔世界的科学,数学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探索精神,这种精神充满了对理性和完善的追求,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化,数学并非主要是逻辑的,它也能令人赏心悦目,陶冶人的性情,使人更加聪明,更理性,而且还能使人更高尚。“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造性思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数学在创新上体现的极为充分,对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学教育不完全是经济目的、适用目的,不完全是功利性的,它还为着人的更完美发展,不仅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还对于人的思维发展和其他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数学中有许多具体问题承载着各种不同地思想方法,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加以领会,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发展了思维能力。数学中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和奇异美等,也无一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总之,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能完善人们的人文素质。

三、数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美国教育家巴特勒指出:“现代数学,这个最令人惊叹的智力创造,已经使人类的心灵穿越无限的时间,延伸到无边无际的空间。”数学的创造力是无比的,它可以超越现实,尤其内部矛盾的推动,超前发展,也可源于社会实践,直接服务于社会,数学的强大力量在于它的方法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

数学问题来自各类错综复杂的社会实践。自然科学和数学内部矛盾,内容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不仅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现代数学已深入到模糊关系及随机现象等领域,产生了百余个数学分支。庞大的数学体系包含着太多的数学方法,有宏观的数学方法,也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巧。许多方法是数学家多年心血的结晶,构思之巧令人惊叹。分析、研究和学习这些方法,对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其他途径无可比拟的。

四、数学思想对理性思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和进行数学研究,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理性思维,发展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科学的自然载体,从中我们能够学到严密的推理方法,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观。数学思想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发展史。数学同时也是哲学,它们彼此各有特点,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分割,以致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如莱布尼兹、费尔马、牛顿等。

篇11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终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成绩。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中,关于提高教学成绩,老师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实际效果来讲,最终的效果都是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3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来讲,已经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非常重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多数老师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限制,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制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发展。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没有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没有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随意性,这直接导致了对课堂时间利用不足。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来讲,课堂教学非常关键,如果不对课堂时间加以利用,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成绩。

2 在数学课堂中没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除了传授数学知识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然而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做的不够,还需要继续加强。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数学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一些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效果,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式教学方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利用有限的数学课堂时间。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必须要加以有效利用。我们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并加以优化,使高中数学课堂结构趋于合理。此外,我们还要对数学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2 在数学课堂中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鉴于目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我们要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有利契机,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 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成效,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非常重要,高中数学教学应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从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使高中数学更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使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提高,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丰富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是一个有力的丰富和拓展,使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更加注重实效,并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3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创新教学手段有着重要意义。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所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对创新教学手段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

篇12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篇13

术前谈话是避免手术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

因手术是针对患者进行的,所以手术前有必要同患者或家属谈话。通过谈话,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来交流医患情感,征得家属及患者的同意,并在治疗上给予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必要时还应向患者单位加以说明,取得他们的理解。

术前谈话是医务人员应履行的必要的告知义务

同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必须讲明诊断和病情现状,详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手术方法,并如实地而不是夸大地把术后改善病情的预见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程度、危险性,向家属讲清楚,在一些问题上有思想准备,请家属填术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即指患者因病情需要手术治疗前,医疗机构履行告知程序,包括告知手术名称、适应证、手术内容、风险及并发症等,并由患者或近亲属签字。

术前谈话的必要性

术前谈话是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彼此和谐、信任关系的关键。如一些患者不信任医生,且对手术的重要性不理解,对是否手术优柔寡断;或者一些患者太过信任医生等。其实这类人可能对预期效果的期望值过高,一旦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有可能不满意。因此,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或医疗纠纷,应当如实向患者或其家属介绍病情,并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通过术前谈话,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生是风险行业,即使医生的医术再高明,技术再精湛、责任心再强,但由于个体差异、心理素质、环境因素等,仍可出现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术前谈话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一旦出现意外,希望患者及家属能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解决。

术前谈话是患者享有知情权的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因此,在术前谈话中,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楚病情、手术方式、手术要解决的问题、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策、术后效果等。如门诊上最常见的头痛患者,鼻窦CT示多组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采取目前最先进的鼻内窥镜术式,给予多窦口充分开放、鼻中隔矫正,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颅、眶并发症简要向患者讲明,且措辞要恰当,以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需要强调的是术后效果,鼻塞、流脓涕会明显好转,但头痛不一定能够完全消失,因血压、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