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笔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技术的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技术的笔记

篇1

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

课堂上学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记笔记需要手、耳、脑并用。一不注意就会跟不上节奏。信息技术课中操作性的知识比较多,学生也愿意听,更愿意去动手操作,有些章节理论性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听起来就烦了,注意力不能集中,记笔记在这种时候就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比如,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这节内容虽然是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信息及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但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听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就不想听了,这时候让学生拿出笔记本记上相关的概念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避免知识的遗忘

瞬时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若不经过进一步的编码,信息就会丢失。输入长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发生遗忘。艾宾浩斯的研究证明,对无意义的材料学习后如果不及时复习,遗忘就会迅速发生,其遗忘的进程随时间的推进,表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虽然遗忘随时间的流逝而发展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事实上遗忘也并不完全受单纯的时间因素所制约,学生通过记笔记可以避免一些知识的遗忘。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特点,每周一节课,每节课之间相隔一星期,再加上我们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里有电脑的并不多,导致好多学生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下次来上课时会有所遗忘。《信息技术》教材被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书本上圈点写画,光凭脑子记,再聪明的学生时间长了也会忘记。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记笔记,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操作题,由于操作步骤多,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课后又不能很好地练习,遗忘的就比较快。学生记笔记虽然课后不能及时练习,但能记住相关的操作步骤,有计算机时能很快地进入状态,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四、补充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篇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即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基于多媒体和因特网的教育技术系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内容有机的结合,以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可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实现教学思想、策略、模式、过程的信息化,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但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作用

1.1 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花较多的时间板书,尤其是上练习课的时候,画图用的时间则更多,课堂效率难以提高,而信息技术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提前在电脑中输入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如文本、公式及图片、视频、声音等,在上课前做好课件,上课时鼠标一点就可显示出来,从而省下大量的时间用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或者增加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样,课堂信息量自然增大了。

例如,在复习初中物理电学内容时,牵涉到的有电路图、实物连接图及电流、电压、电阻与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法及读数等等,而且还需要安排大量的练习题。内容如此之多,板书就费了不少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如果在课前用信息技术把有关的电路图、实物图以及一些常用公式及练习题准备好,那么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就可运用多媒体就图启发、由图比较、看图推导公式,为学生提供记忆线索,引导学生一步步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规律,然后利用练习强化训练,增强记忆。如此一来,一节原本时间仓促的复习课由于引入信息技术就变得“游刃有余”,不仅复习内容得到巩固,而且复习效果更好。

1.2 能够实现具体到抽象或者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易于学生理解。对难以讲解的概念、定理、定律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物理情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设计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为什么会后仰,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为什么会向前倾,可首先引入一段汽车启动或刹车的视频或动画,然后抽象为模型,再对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这种由具体到抽象化的处理,学生很轻松就理解了这一问题。

1.3 可以模拟物理实验或物理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认真培养,而培养观察能力最好从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中获取。由于受到常规仪器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尽人意。

比如,物理实验中的许多基本仪器、仪表如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等的使用和读数,学生在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加上仪器本身小,刻度也小,可见度差,给教学造成困难,成为不应有的教学难点,还有在物理演示实验中,教师在讲台上演示,教室后面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看清楚,这些都可以用实物展台或摄像头将其放大在屏幕上。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仪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比较复杂或是难以演示的实验进行模拟,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使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1.4 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再现,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在传统的课堂里,记笔记、看笔记是学生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果某个学生对某部分内容没能明白或需要做的笔记没能记下就比较麻烦。而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教师在上课时的内容可储存起来,放到网络中,学生可在课后随时随地调用,实现教与学过程的再现,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

利用局域网,将教师的教案、参考资料、多媒体演示课件等做成共享文件夹,供学生查阅、参考、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因特网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途径。

2.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弊端

近几年笔者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同时也发现多媒体课件也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弊端。

2.1 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会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成“放电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看电影”。用课件代替教师上课,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记忆不深。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思路,让课件牵着师生走,学生没有一点自主发挥的余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2 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虽然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绘画的图形规范,例题的解题过程全面,但使用多媒体课件,图形、例题的解题过程快速闪现,如光路图、电路图等初中重点图形的作图过程就不能详细教给学生,例题的解题过程展现太快,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就不足,等等。

篇3

但再好的方法也有它的利与弊,下面我以实际教学为例阐述信息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与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媒体中只有教科书、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这些不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以及生动交互为一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

第二,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又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双向的教学功能,即实现人——机交互。计算机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这就像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它既可以用来呈现和传播教学内容和信息,同时又可以用来接受学生的反应信息,并对学生的反应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根据诊断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所以它能部分代替教师。学生则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进行学习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系统中的个别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较容易的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计算机给出的提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思考和判断作出反应,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自己的回答。计算机接受学生应答,判断学生作出的正确程度,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适当的反馈信息(包括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学生作出错误回答时,指出其回答不对,必要时还要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再次回答)。而学生在作出反应后,对他自己的回答结果特别关心,这时看到计算机提供的反馈信息会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或测试的情况,计算机会作出下一步的决策:是继续学习,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或是复习,呈现原来的教学内容;或是补习,提供更为详细易懂的学习材料或是结果。这些决策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作出。

第三,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挥其强大的模拟功能,来模拟宏观的或是微观的世界,把这些学生看不到听不到的世界变成可以看得到、听得到的演示。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戴尔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获得知识,一是由自身的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他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成三类十个层次。(1)做的经验。包含①有目的的直接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2)观察的经验。包含④观察示范,⑤见习旅游,⑥参观展览,⑦电视、电影,⑧静态图像、录音、无线电。(3)抽象的经验。包含⑨视觉符号,⑩词语符号(口头语言、文字)。“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戴尔之所以提出“经验之塔”理论是让人们认识人类认知途径,根据人类的这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认知规律,我们就可以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使我们自身的认知过程符合这一认知规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现实世界中微观的、宏观的,活动的范围很广,我们要想亲自验证或是看到这些现象是不切实际的。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需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做的经验很多我们无法亲自演示,抽象的经验对于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很难理解,只有观察的经验既容易实现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实现观察的经验,把做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变成观察的经验。只要制作者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符合一定的教学设计原理,确定好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此确定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呈现容量,真正做到整而细的把握、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就可以使计算机多媒体真正有效的用于教学。

第四,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现代教学中提倡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即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需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一份生动的课堂笔记,它可以再现教师讲课的情景和内容,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即使多媒体课件有着这么多的优点,但它仍旧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更不能随处滥用!

例如,一节关于繁分数化简的数学课,教师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示推导化简过程,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进行学习,学生可以看清演算过程和解题思路。要是把这节课放进计算机来演示,就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了!

再如,教小学生或是幼儿园的孩子数一、二、三。一位老师做了课件:三个苹果一个一个出现。且不说这位老师功底如何,用鼠标画苹果画得是否到位。苹果在生活中轻而易得,为什么不直接拿来三个苹果让学生数。苹果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可以看到光泽闻到香味。干嘛要费劲的用计算机来演示三个苹果呢?这让人想起一则经典笑话:幼儿园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苹果,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小朋友说这是屁股。老师生气地跑去告园长,园长来训斥这些孩子为什么把老师气哭了,抬头往黑板上一看:“啊?还敢在黑板上画个屁股?”恐怕有时计算机也要犯这样的错误吧?

现在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词叫做电子读本,就是说把所有文字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用显示器观看。那么运用到教学中,如果单纯显示大量文字,不如让学生直接看印刷书,效果一样,结果还更有利于保护眼睛。所以尽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有诸多优势,运用它时也应当有所选择,不能一概都用。只有正确选择,才能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它在最初被错误地叫做“反转课堂”,并被简单的理解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先教后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先根据录制的教学视频完成新课学习,再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随着深入研究,这样的定义并非它真正的精髓。它更多的是让我们改变教师观和学生观,即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怎样学,以什么节奏学全由他们自己控制。在学生课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手段和时间为学生解答遇到的困难,对他们自学后掌握的程度要了然于胸,以便课堂练习和探究的设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想要学生“喝”得饱,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片“海洋”。

二、翻转课堂做了哪些改变(应用的充分条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站在所有学生的前面或中间,学生被迫跟着教师或部分学生的节奏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师为了体现自己不是讲台的“中心”,或多或少会设计一些互动,但参与者仍然是“快节奏”的学生。在读师范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尊重个别差异。这让当时的我们十分困惑: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要怎样设计呢?翻转课堂的出现就为真正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改往日的教学风格,放下对学生的担忧和过多的束缚,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讲授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学,他们可以看老师提供的视频、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同学讨论,并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上,教师不再简单地对书本知识本身做讲解,而要更多地关注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的深入探讨或者对知识的未来发展做探究……教师的出现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学,而是为学生能更好的学。

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可以预言未来的社会是怎样的,如十年前没有人想到网络会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如此大的便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听到牛津大学教授的讲座,看到大山深处的美丽风景,了解国家乃至世界的新闻、趣事……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可能有的教育工作者、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些担忧,如,学习环境怎么保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这样处理:家里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事先做好的光盘;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在课余时间打开学校微机室,或者制作适合手机观看的教学资料,甚至将自学时间改为一堂课的前20分钟。只要你愿意,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作为为未来培养接班人的教育,有什么理由不让祖国的花朵早点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快节奏”的生活?

四、翻转课堂实施前的准备

1.教学视频的制作

这也许是部分教育工作者一直没有翻转自己课堂的原因。

刚开始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课件利用网上下载的录屏软件做成简单的视频,用带话筒的耳麦加上声音,然后考虑为自己的视频加上必要的文件提示或着重符号,方便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仔细推敲或做笔记。如果这些都不会,还可以到网上搜索他人共享的优秀视频。总之,不能让视频成为我们行动的绊脚石。

做好微课程的建议:谨记微课程的用户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控制在十分钟之内;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性信息(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注意录制过程中的细节: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2.对学生培训

翻转课堂实施初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告诉他们:视频的作用,如何高效地利用;课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的作用及学习目标。

五、教学案例

下面我以flash教学中的知识点《补间动画》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翻转方式】课内翻转

【课题】《补间动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导学

教师提供:1.视频文件:补间动画的原理及实现。

2.视频使用方法说明:略。

3.自学检测:略。

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使用说明完成自学。自学检测表的应用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二)课堂教学

1.自学作品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对自学难点进行点评。

知识拓展:

设问:同学们,在影视作品中你们都见过怎样的补间动画?

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准备全班讲解或展示。

教师引导。

注: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引导、鼓励学生拓展所学知识,使应用的范围得到推广。

2.演示

孙悟空变成一块石头的动画的制作。

设问:我们看到的动画是不是总是一个事物变成另一个事物呢?可不可以多个变一个,或者一个变多个,又或者多个变多个呢?

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将知识的应用方式做衍生。

3.课堂练习

利用学到的补间动画理论知识,完成动画设计。

要求:略

4.本课小节

篇5

1农机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相应提高了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信息化占据重要地位,承载着促进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化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现阶段农机技术推广而言,信息化技术在科研开发、新机具推广、农机管理、以及农机新技术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也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融入的相关要求,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科技水平。虽然,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较为迅速,部分农业生产中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速率提高幅度大、速率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农业生产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同时农业生产模式也相应限制了现代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工作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传递,提炼有效信息并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相关单位,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科学性和农业生产效率。

2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就一般情况而言,想要达到促进农机产品符合市场实际要求目的的方式有两种:第一,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力度;第二,大力发展生产专业生产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农机联网技术依然成为现代农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本需求。

2.1农业物联网应用分析

就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而言,信息技术占据重要地位,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物联网而言,具有降低工作量、增加农民实际收益、节约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人力资源损耗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农业生产相关人员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例如,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借助各种科学传感器,可针对棚内种植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记录,具体包括作物成长状态,环境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即可实现工作人员的远程监控,提高种植控制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优化作物种植条件,提高作物种植质量。

2.2生成产量分析系统应用分析

实践证明,针对作物产量进行准确分析,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作物产量分析工作量庞大、任务繁杂,依靠人工进行操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难度,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较难控制数据收集、统计的准确性。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作物产量分析,可有效解放相关工作人员劳动力,提高分析工作效率。与传统的人工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更加智能,运算过程中更加简便,运算结果更为精确,且可依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生成各种数据,具有高效、准确、安全、可操作性高的特点。例如,在作为生长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对其生长状态进行跟踪观察,通过相应的数据根系技术,即可得出目标作物较为精准的产量分析图;此外,在收割机上安设GPS导航设备,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配合流量传感器完成对产量的记录和分析。

2.3整地技术应用分析

虽然多数地区已经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在部分偏远地区,受地质、经济双重限制,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为缓慢,阻碍了其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部分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且综合生产效益较低。针对此类地区而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帮助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借助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天地平整工作,以提高整地技术的精确性。

2.4农机信息化推广策略分析

农机信息化推广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加大信息化技术宣传力度;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3)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人员专业培训;4)科学制定农机信息化发展规划。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成长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农机信息化宣传力度、强化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发挥其真实效用,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陈新华,武文娟,等.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5):217-223.

篇6

2、负面的网络信息,误导学生思想发展

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搜索查找到一些负面资料内容,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污染,如一些黄、图片、视频,使得意志薄弱的学生陶醉迷恋,安全思想意识逐渐削弱。

3、网络成瘾,影响心理健康

对网络的沉迷不能自拔的学生,往往会患上心理疾病,如自闭症、恐惧症、强迫症等。

事物总是存在着辩证关系的,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差的一面,作为教育者不能因为网络有利的一面肆无忌惮地应用更不能因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毅然决然地扼杀。教者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的有力助手,脱离负面影响的阴霾。

首先,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应该在严格要求自身的同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利用校园网,向学生演示在网上查阅学习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查看天气预报,还可以在网上查看学生较为关注的时政新闻。有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指导学生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让学生自己发现解体的多样性。

篇7

2.“乐”在其中

有趣的课堂引入只是教师引领学生学好信息技术“万里的第一步”,在教学主体环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课堂设计,合理编排课程内容,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还要求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合理的情境创设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在讲授“博客的建立、维护”等相关课程时,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一个博客,并设定主题。然后让学生当“小先生”把自己博客的制作过程、内容、主题介绍给同学们听,并分享一些精彩博文。这样,学生在自讲自学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二、自主学习,喜爱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真正学好信息技术,不X1需要教师的努力,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1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的学习与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的学习不同,不仅需要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给学生讲得太多反而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我们在讲解“认识计算机”、“认识键盘”、“认识英特网”等信息技术入门课程时,要引导学生将陌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电视与电脑相类比,为什么可以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电视里的画面是怎么回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探究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验证并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

2.合作学习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学生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将三五个人分成一组,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激发智慧的火花,从而完成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例如在“电子邮件的收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几个人一组,用所学的知识互相发送电子邮件,并在收发的过程中学习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抄送、转发等新知识。

三、提升能力,学会创新

篇8

我国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设置始于200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00年设立了信息对抗专业,2002年开始设立信息安全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法还在探索研究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在模仿其他信息技术专业(比如通信,计算机等)的毕业设计模式,并不适应信息安全这一新兴的学科。

经过4年(2005―2009年)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笔者发现教练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设计阶段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进行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现状分析

1.1教练技术

“教练技术”被誉为本世界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技术,已成为当今欧美企业界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其主角是个叫W.T Gallwey的美国人,他率先将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界。1975年,网球教练W.T Gallwey宣称自己找到一个不用“教”的办法就可以让任何人很快地学会打网球,并由此出版一本名为《The Inner Game of Tennis》的书[1]。当时,没人相信他的话,但是,电视台的验证证明他可以在20分钟内教会没碰过网球的实验者打网球。

节目播出后,AT&T公司的副总经理McGill找到W. T Gallwey,希望他为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上一堂网球课,W. T Gallwey坦诚地表示自己对企业内部管理一无所知,但他答应可以把销售人员当做运动员来看,可以把公司客户当做网球来对待。课堂结束后,他发现销售经理们的笔记本上没有任何与网球有关的字眼,而是满篇企业管理的内容―AT&T的管理者们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于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诞生了。

教练技术被AT&T、IBM、通用电器、苹果电脑、可口可乐、南加州大学、福特、日本丰田等巨型企业引入企业管理中,并迅速风行欧美,W. T Gallwey声誉日隆,被企业界誉为“企业教练”先驱。在随后的20多年里,W. T Gallwey从一个体育教练转型为一个企业教练,他的《The Inner Game of Tennis》被誉为全球经典之作,对运动心理学的出现及商业中教练的引进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他后来的作品《Inner Game of Work》[2]则着重讨论如何通过提高人们的能力继而达到商业目标,这本书也得到了广泛好评。

W. T Gallwey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企业员工学会如何在团队工作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他的工作集中在3个方面:1)帮助组织中所有个人懂得学习及如何为自己思考问题;2)帮助管理者运用教练技术;3)帮助领导者创建“学习型组织”。

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研究心理学的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Hallbom、JanElfline等人用心理学知识不断丰富教练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它还广泛应用于心态、人格、情绪、素质、技能、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等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组织者,也可能充分应用教练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在注重自我学习的大学学习中,这种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目前,日本NTT在其举办的信息安全课程培训中就将教练技术作为主要的方法在课堂和实验室使用。笔者参加了一期培训,受益匪浅。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教练技术更能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意愿,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练员”,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影响要小得多,这正是教学中所遵循的“科学是客观的”原则。

1.2本科生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解决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等能力。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查阅、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基本计划、绘图、实验的能力;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等[3]。

当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分为5个阶段:选题―背景分析―深入研究和实验与实践―结论成文―答辩。在这5个阶段中,指导教师起主导性作用。教师自选题任务书下达就可以明确整个过程,在每个阶段,教师给予学生固定的指导,并要求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其实是教学过程中演练法的实施。教师讲述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做,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这种方法对成熟的学科较适用,比如计算机和通信工程,研究者熟知几乎所有模型,对于所能出现的问题,研究者也都有妥善的解决方法,进行过程中很少出现偏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所下达的任务。

但是,信息安全作为新兴的专业,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在探讨研究阶段,本科教学课程安排不完善,几乎每年都做修正,另外,专业选修课程较多,学生选修科目不同,基础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使用演练法时,往往会忽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个性,不仅不能有效开展个体指导,还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6]。在这几年的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信息安全的兴趣广泛,而且能做到兴趣点年年更新,并能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以便积极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教学任务书或工作计划的要求、深入研究的对象产生偏差等因素,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无法通过毕业设计达到巩固已有知识体系、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作为自主性很强的本科生教育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练技术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自己发现并弥补其不足,从而得到进步。我们可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学校所有机房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支持,我们要关心学生的未来,关心其目前面临的问题,拓展他们信念和视野,培养他们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认清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学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教练技术的使用核心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原则;其次,教师应明确如何实施教练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本文将从这几方面分析教练技术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使用。

篇9

一、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视听材料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主要依靠粉笔、录音机、挂图来组织教学。不但课堂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师生交流活动较少,课堂容量较小,学生对所学内容感觉单调乏味,产生厌倦心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等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特别是利用PPT、AUTHORWARE、FLASH、方正奥思等多媒体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CAI,可以整合声音、文字、视频和动画等信息,能够轻松生动的创设出英语教学情境。为教学提供全新视听教材。

如在教学《That must be a record!》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内容,我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影视频资料给学生进行播放,使大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新视听享受,使大家完全陶醉在欣赏与赞叹中,由此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也放松了心情,增长了很多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伯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

传统的英语课堂,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的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从广度和深度上来说都是十分有限的。从客观上来看,教材所涉及的文字、图片信息几乎不能再次进行编辑,尤其是在讲某一单元内容时,由于前后文章在内容和结构上联系紧密,教师在实现对比教学时表现困难,只能进行线性比较。从主观上看,学生渴望能拓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希望能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只能听任教师的“摆布”,成为“忠实”的观众,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被无情的扼杀了。

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借助于网络或多媒体课件CAI,教师可以轻松的把音视频信息教学信息进行整合。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话题,用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结合文字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或练习材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通过观察、模仿、跟读、测试等环节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人文性关怀

在普通的教室空间内,学生在面对教师或同学进行口语交际时会产生恐惧心理。由于缺乏真实语境和强化训练,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吞吞吐吐,扭扭捏捏,唯恐出现错误时被同伴耻笑。在英语测试或考试环节上,由于成绩面向全班或全校师生公布,使得很多学生产生心理压力。随着网络技术日臻成熟,网络教育资源信息也在不断扩充和丰富,一大批英语学习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网站各具特色,内容详实,侧重点各有不同,为学习者分层次学习和评测带来了多样性选择。比如比较著名的网站有沪江英语http://省略/提供在线语言学习交流、相关资讯和服务的外语网络学习平台。谷歌http://省略全球最强大的搜索网站。在语言学习中,它的功能至少包括:搜索新词可用之语境、确认某种搭配或用法是否准确、通过同时输入中文及“English”寻找可能存在的双语介绍、查询文学作品译本、了解某一类事物的相关知识等。疯狂英语俱乐部http://省略提供英语学习方法、教程、各种最新资料。这些网站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站完成阅读、听力训练、模拟考试、在线交流等活动。学生在一种“私密”的空间学习,消除了自卑感和紧张感,自学自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变得简便易行,学生始终保持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克服了畏难情绪,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篇10

一、隐藏在课件中的浪费

在许多课件只是为了一些教师的竞赛课或示范课而做,大多实行的是“定身量做”的方式,使得做好的课件只适应某个教师的某一堂课,缺乏通用性,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还有一种隐蔽的浪费,那就是课件制作过于求精求细,也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二、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弊端

有些教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至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计算机的操作者。这样的课件有几个明显的弊端: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禁锢。

2 长时间、大容量课件的制作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人为地提高了CAI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师使用CAI的积极性。

3 实践证明长时阎、大容量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

为学生在长时间观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课件制作宜小、精、短、简。

三、英语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件在整体设计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但在实际的课件设计中,这个原则却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贯彻。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搬进课堂,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没有将英语教学中听说领先和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真正体现到课件的设计思想中去,而是凭感觉、想当然地将原来幻灯教学的模式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以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加上声音的幻灯教学,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一种误解。因此,在这种观念下设计的课件,是不可能真正突出英语CAI的教学特征的。

四、课件设计需要全盘考虑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够做成相应的课件,也不是所有的能制成课件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通过课件来呈现。比如课文中常见的情景对话就比较适合用课件来呈现,而听力训练虽然也可以制成课件:但一般情况之下倒不如使用录音机更方便。我认为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在制作课件之前进行全盘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五、英语教师应该真正参与课件设计

有一些课件虽然有英语教师的参与,但主体内容却是计算机教师根据英语教师的备课凭感觉做出来的,制作出来的课件“先天不足”,出现多次修改课件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名义上的参与者变成真正的参与者,是英语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其教学思想真正地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CAI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但是,多媒体参与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 首先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始终都要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第一位。

2 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时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3 多媒体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好教材重、难点,找准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想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总之,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维。英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CAI的制作,也要紧密的联系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BIM信息技术;建筑设计;特点;应用方式

1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越来越突出,这种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也就必然会导致具体设计规划难度有所提升,如此也就很容易导致一些缺陷和问题的出现,其带来的威胁性还是比较突出的。基于此,重点加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手段的研究,创新其设计模式也就显得较为必要,相对于传统建筑设计模式来看,BIM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具备较强的应用价值效果,进而也就能够较为明显提升相应建筑设计水平,促使建筑设计工作能够更为高效合理,为后续施工提供较强指导作用。

2建筑设计中BIM信息技术应用特点分析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信息技术也就是指相应建筑信息模型的运用,这种建筑信息模型能够较好呈现相应建筑物的各个方面信息内容,并且能够运用该模型进行具体真实数据的转化,如此也就能够便于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后续施工处理。具体到建筑设计环节中来看,这种BIM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尤其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设计模式而言,其主要的应用特点有以下几项:(1)可视化效果明显。在建筑设计中较好落实应用BIM信息技术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可视化效果,这种可视化效果也就能够较为有效呈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于具体建筑结构的表现,其积极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有效帮助设计人员更好认识以及设计各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其往往通过二维平面图纸进行设计,进而也就难以进行高效处理,完全依靠设计人员的想象进行设计也很容易出现较多的缺陷和漏洞,进而也就充分体现除了可视化设计的必要性。(2)信息化作用突出。在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处理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信息化处理效果,这种信息化同样也是有效提升其整体落实推进效果的重要手段,围绕着相应信息化方式的实现来看,其能够有效实现整个建筑设计各个方面内容的数据化,如此也就能够较好借助于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设计规划,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更为合理可靠。相对于传统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二维建筑设计模式来看,BIM信息技术在该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更是比较明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3)便捷性更为理想。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言,其还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便捷性效果,这种便捷性主要就是指相应建筑设计人员可以直接借助于该平台进行有效设计处理,仅仅需要构建相应模型结构,进而也就能够实现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设计,不需要进行传统设计模式中各个设计图纸的呈现,如此也就能够有效提升了设计的速度和效率。在此基础上,相应BIM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建筑设计处理还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准确性效果,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所在,在越来越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该方面的要求更是极为突出。

3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具体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处理中来看,这种BIM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极为有效的,尤其是从整个应用流程上来看,其在各个环节中均能够实现较为突出的有效运用,表现较为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BIM信息技术在建筑整体结构设计中的运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设计处理而言,其整体结构的有效规划处理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整体规划设计的难度相对而言比较大,其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内容也比较多,不仅仅需要关注于建筑工程项目自身存在的各个方面基本要求,还需要重点关注于相应建筑工程项目周围环境可能对于建筑物带来的不利威胁和影响,进而也就需要确保其相应设计工作能够较为全面可靠。基于这一要求来看,重点加强对于BIM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其能够较好运用相应BIM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分析,促使这些信息内容都能够得到较好体现,进而也就能够保障整体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效果,有效避免了因为考虑不全面而带来的相关问题和缺陷。(2)BIM信息技术在建筑细节处理中的运用。对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有效发展而言,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也就需要尽可能提升其精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一些细节内容,同样也需要进行重点研究,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效果。从这种建筑工程项目的细节设计和处理中,其更加需要针对各个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有效运用,促使相应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区域发挥较为理想的参考作用效果,最终提升其整体运行可靠性水平。(3)BIM信息技术在协同作业方面的运用。在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其具体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其具体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在内部组成单元方面同样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相应内部组成单位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更是加大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处理的难度,进而也就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手段和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基于这一点,BIM信息技术在协同作业方面的作用也就具备着较为突出的作用价值效果,协同作业也就能够促使各个不同系统的建筑设计人员能够依托于统一平台进行设计处理,避免了相互之间在设计完成后出现矛盾和缺陷的几率,有效提升了设计便捷性,对于提升整体建筑设计效率极为有用,并且还能够较好延伸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参与方,促使这些不同单位也能够具备理想协同处理效果。(4)BIM信息技术在虚拟施工以及碰撞检查中的运用。为了更好促使相应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具备理想的可靠性效果,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BIM信息技术中有关检查分析方面的运用,促使其能够通过虚拟施工以及碰撞检查等方式进行验证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发现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最终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设计水平,降低了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后续施工干扰因素。其中碰撞检查工作的落实对于各个管线排布的优化是比较有效的,值得进行高度关注,促使各个系统的管线布置能够较为理想,满足于整个建筑物正常运行的需求。在该环节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体现在相应图纸的直接呈现方面,利用BIM信息技术能够直接将后续施工操作中可能会应用到的图纸文件呈现出来,如此也就能够为后续施工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有序操作执行而言,其设计难度正在不断提升,恰当借助于BIM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这种BIM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多环节中都能够发挥出较强作用效果,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庆峰,林大岵,路军.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J].建筑技术,2016(8):733~735.

[2]于红亮,王楠.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5(14):30~35.

[3]李坤.BIM技术在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2):103~108.

[4]刘占省,赵明,徐瑞龙.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3(3):65~71.

篇12

在笔记本电脑中,要问哪个组件对于整体性能的影响最大,相信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CPU!确实,CPU不仅决定了一款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还决定了各种程序的操作速度。

CPU核数越多越好?

按理论来说,在同系列产品下,核心数越多代表其性能越好,理由是多核心处理器可以使游戏具备“更逼真的物理细节”或“领先的视觉效果”。不过,在实际情况中,真正精明的消费者在意的并不是几个核,在意的是怎样才能达到最高效率的工作和电能的节省。一般来说,四核CPU就能达到高效率的工作,所以没必要盲目追求超多核。

采用什么样的四核处理器?

如果你对游戏的画面和操作性要求很高的话,可以试试英特尔酷睿i5/i7或AMD A10的四核处理器。它们不仅能带来畅快的游戏体验,甚至还可以满足未来一两年内的需求。

至于要选用哪个品牌的处理器,从市场的分布来看,尽管intel处理器占大半壁市场,但无论是intel还是AMD,它们在中高低各种阶层的产品已经覆盖很全面了。也就是说,无论采用谁家的CPU,消费者在针对自身条件对比后,还是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不会去理会CPU具体是谁家生产的这种问题。

内存不必追高

内存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相比较而言,内存是整个系统中最便宜的配件,市场上4GB DDR3-1333的内存条的价格在200元以内,而频率稍高一些4G DDR3-1600内存售价也不到240元,事实上频率的高低对整体性能影响不大。一般来说,4GB内存就够用了,尤其是在很多人都仍在使用32位系统的情况下。如果你想得瑟一下的话,安装64位系统,然后选配8GB或者16GB内存也可以,但实际上,这对于目前任何一款游戏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市场上,内存品牌其实也是蛮多的,其中金士顿、威刚等是我们最常见的内存品牌,其他如海盗船、芝奇等品牌内存属于发烧级玩家常用的品牌内,一般用户购买的也比较少。

硬盘SSD最好

硬盘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在整个电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网上了解到,一个500GB(420元左右)的硬盘比320GB的硬盘没多花多少钱(70元左右),却可以拥有更大容量的硬盘,这些钱花得比较值。如果认为价格不是问题的话,则可以考虑购买一块固态硬盘(SSD),选择范围从低至400元左右的64GB到好几万的1TB固态硬盘都应有尽有。

不过,64GB的固态硬盘对于安装Windows 7或者Windows 8后,再安装动辄二、三十GB(单个游戏)的游戏来说,容量明显不够用。所以小编建议想采用固态硬盘的消费者,至少还是从128GB起步吧。固态硬盘确实可显著缩短加载程序和重新启动的时间,不过花费也确实很高。现在有另外一种模式可参考,那就是通过英特尔RST技术组建mSATA(小容量)和机械硬盘(大容量)混合模式,这既可以缩短加载程序和重新启动的时间又可以节省很多钱。这样可以将节省下来的钱花费到选配其他的配件上。

显卡对游戏性能非常重要

在游戏笔记本电脑中,显卡无疑也是最受关注的配件之一,因为显卡的性能直接影响到3D游戏的运行效能。如果你所钟爱的游戏无法流畅地跑起来,很多情况下意味着你需要考虑升级显卡了。大多数情况下,像英特尔HD 3000这样的集成显卡的确仅仅能够处理很有限的3D游戏。但令人可喜的是,如今很多采用英特尔HD 4000的超级本电脑已经可以在较低画质下比较流畅地运行如《文明4》这样的游戏了。此外,AMD低电压APU处理器的集成显卡也不负众望,三星535 AMD Ultrathink 就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以上这些笔记本电脑的CPU并不是很强大,但它们的图形处理器足以应付大多数休闲类的游戏如《模拟人生》以及《孢子》这样的游戏。那么,一款中高端的AMD Ra deon HD6520或NVIDIA GT650M 显卡就足以使消费者玩转如《孤岛危机2》这类对显卡要求很高的高端游戏了。有一些机型还采用了更高级别的显卡,在采用NVIDIA显卡的笔记本中,代表机型就是戴尔外星人Alien ware M18X,它采用了NVIDIA GeForce GTX675M显卡;而采用AMD Radeon HD 6740G2 显卡的Acer Aspire A S5560G则是AMD显卡代表机型。这种配置已经足以尽显3D游戏细节了,当然如果你想更拉风而又不畏惧你的信用卡账单的话,双显卡的笔记本电脑将是你的更好的选择。

此外,AMD的APU交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PU交火实际上是讲CPU集成显卡和一块入门级独立显卡交火来提升整机3D性能。从很多游戏测试结果看,AMD的交火技术可显著提升DX11游戏表现。以三星NP355为例,该机采用了AMD A8-4500M处理器,HD 7640G(显卡)+HD7670M(独显),4GB内存,500GB机械硬盘、在集显和独显交火后,该机的DX11游戏(普里皮亚季的呼唤,天堂2,孤岛危机2)在中等画质,1366*768分辨率下的表现最低提高了35%,最高达到了50%,帧数在30帧左右,达到了流畅运行的程度。

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

虽然处理器、内存、固态硬盘等部件都会为笔记本的整体性能做出贡献,但最终让一台普通笔记本成为一台游戏本的实际上只有显卡。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会采用集成显卡,它会共享系统内存用做图形存储,而相反的,独立显卡会配备专用的图形内存,这为游戏及其他大型图形应用提供了更佳的显示性能。独立显卡通常是由NVIDIA或AMD生产,也是笔记本电脑中所占成本最高的部分,但确实可以显著的提升游戏性能。

其它因素也影响购买

在购买任何一款笔记本电脑时,消费者都会对笔记本的外观有所要求。15英寸以上尺寸是的游戏笔记本的基本要求,这些笔记本大多风格硬朗,多采用接近直角的设计风格。在散热方面,它们也与小尺寸笔记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大尺寸游戏笔记本内部原本具备足够的散热空间,但是它们仍然在机身后部设计有两个对称的巨大散热窗口。除了散热系统,15英寸以上的游戏笔记本通常具备真正的5.1声道音效系统,而小尺寸笔记本通常仅具备2.1声道系统,这也是大尺寸游戏笔记本的一个优势。此外,在戴尔外星人系列笔记本上,我们通常会看到炫目的光效系统,还有专为游戏设计的宏键。

在运行游戏时,呼呼作响的排热风扇,色彩缤纷的光效系统,出色的音效深深打动你,这就是15英寸以上大尺寸游戏笔记本的魅力。如果这些还不能满足你的视听享受的话,选择3D显示屏才能更加令你满意了。

几款游戏笔记本推荐

推荐理由:高配置、高性价比

编辑点评:对于注重性价比的游戏朋友来说,宏V3游戏笔记本是很有优势的,该款笔记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Timeline X系列产品,整体设计比较简约时尚。在硬件配置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该款笔记本搭载非常主流的i5处理器、GT640M中偏高端笔记本独立显卡以及4GB超大内存,综合性能十分不错,可以满足中大型游戏需求,而报价仅4499元,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高性能影音游戏笔记本。

推荐理由:配置高、音响效果棒、启动速度快

编辑点评:这款联想Y500N笔记本最大的卖点是可以将光驱取出更换成外接显卡,两块NVIDIA GeForce GT 650M独立显卡组成4GB GDDR5显存的SLI,显卡位宽也达到了256bit,大幅度提升游戏性能。该机型还搭载了2.4GHz主频、最高睿频至3.4GHz的酷睿i7-3630QM处理器以及8GB内存、1TB硬盘、Windows 8系统,整体软硬件配置也非常给力。8999元的价格对于一款双显卡SLI的游戏笔记本来说已经蛮有竞争力了。

推荐理由:外形设计别致、画面、音响、散热效果都不错

编辑点评:惠普dv6-7208tx外观依然采用低调的黑色配色,颇具质感的金属材质顶盖、拉丝工艺处理以及魔声音效红色的标志,都彰显出了它的时尚气质。高端硬件配置,采用了高端的酷睿i7-3632QM四核处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GT 650M独立显卡,无论是处理能力还是游戏性能都相当给力,同时配有高品质音响,能够带来出色的使用体验。该款笔记本升级到Windows 8系统之后,这款笔记本给用户的使用体验将会更加出色。

推荐理由:超高性价比、做工、散热进步大

篇13

建筑设计;BIM信息技术;应用

1引言

在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具体建筑工程项目自身建设效果的优化提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着眼点,基于现阶段各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难度以及实施复杂性越来越突出的状况而言,为了有序落实相关工作任务,重点加强对于建筑设计环节的关注极为必要,这种建筑设计工作的落实水平提升可以借助于相关先进技术进行处理,比如BIM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处理模式,这种BIM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势较为明显,相对于传统二维建筑设计手段,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BIM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优势

2.1BIM信息技术概述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骑在当前建筑工程行业中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运用,尤其是从建筑设计环节来看,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运用价值,其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综合技术手段来较好提升相应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设计水平,促使其能够对于具体建设项目进行有机呈现,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建筑设计更为合理有序。具体到这种BIM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来看,其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建筑设计模式,更能够适合于当前建筑行业的基本发展趋势,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其设计表现效果更为突出,如此也就能够更为明显提升其设计便捷性,降低了因为信息关注和表达不全面而带来一些较为明显的设计偏差缺陷,比如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以及电气系统的设计中,其综合运用这种BIM信息技术也就能够明显提升其设计效果,有助于全面推进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落实。

2.2BIM信息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对于建筑设计工作中BIM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来看,相应积极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其落实到建筑设计过程中,主要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视化效果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BIM信息技术可以借助于三维形式进行具体建筑工程项目内容的有机呈现,如此也就能够确保具体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较为有序,避免了因为设计人员无法了解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内容而导致其设计出现偏差缺陷,并且在以往二维设计模式运用中,很多复杂环节都无法得到理想呈现,最终也就很容易表现出一些呈现缺陷,其形成的威胁也是比较突出的。其次,模拟分析也是BIM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优势表现,其可以借助于相应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具体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内容的有效虚拟化呈现,在呈现过程中同样也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立体化效果,进而也就便于人们进行检查和优化。当然,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虚拟分析中,其在相应模拟检查中的作用是多个方面的,比如冲突检验以及结构分析,都可以借助于这一BIM信息技术来实现,并且同时也能够达到最大运用效果。再次,协同作用在BIM信息技术应用中也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落实,这种协同作用的体现主要就是为了保障各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人员都能够实现自身最大价值,尤其是在各个相应建筑参建单位以及相应各个组成系统部分中,这种协同作用更是能够得到最大效果运用,最终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价值效果,避免了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缺陷,各个参见人员的意见也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反馈运用,其最终落实效果比较突出。最后,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还能够在设计图纸的生成中表现出理想的作用效果,这种图纸生成过程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设计方案能够得到较好的图纸分解,并且准确呈献给后续施工人员,促使其能够较好借助于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有序落实。在这一环节中,相应BIM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还表现在相应设计图纸的修改方面,其修改便捷性更为理想,不需要进行各个设计图纸逐一修改,仅仅需要在整个建筑模型中进行修改,最终也就能够进行自动化出图,其效率以及准确性都比较理想。

3BIM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3.1建筑布局规划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BIM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而言,相应布局规划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该方面BIM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信息分析全面性效果,尤其是对于建筑布局规划中存在的各类积极因素以及消极因素,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探索,如此也就能够有效决定具体建筑物的布局和规划模式。BIM信息技术在建筑布局规划中的运用应该呈现出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而也就能够促使各个参与人员能够较好对比分析这些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劣,最终选择最为适合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最为有助于提升后续应用实效性的方案,避免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出现缺陷。

3.2建筑结构设计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处理中,相应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较好提升相应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效果,促使其整体落实运用较为合理可靠,不仅仅要重要加强对于建筑结构类型和具体布置的设计,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建筑结构力学效果的分析,如此也就需要引起相应设计人员的重视,更加容易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基于此,借助于BIM信息技术也就极为必要,BIM信息技术在该方面的运用可以充分借助于相关模型进行整个建筑结构的全方位呈现,如此也就能够进行较为可视化的操作,并且采取较为理想的虚拟化处理效果,还能够有助于提升相应建筑结构的验证效果,综合保障了建筑工程项目结构的可靠性。从具体设计处理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言,其相关计算操作往往都是自动化进行的,如此也就避免了建筑设计人员操作难度的加大,还能够较好保障其精确度效果,对于相应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极为有效。

3.3建筑内部各系统设计中BIM信息技术的运用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而言,其内部涉及到的各个系统结构同样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对于建筑物内部给排水结构、电气系统等,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设计精确度效果,而这些基本结构的复杂性相对而言比较高,涉及到的管线材料较为繁杂,进而也就容易出现布置偏差或者是连接错乱现象,基于此,借助于BIM信息技术也就能够有效进行合理分析布置,确保其整个系统都能够较好运行,并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相应检验手段进行虚拟施工操作,碰撞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最终也就能够切实保障整个建筑内部各个系统的标准化运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为了较好提其便捷性和稳定性,重点加强对于BIM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应用价值优势较为明显,如此也就值得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应性调整,保障设计人员也能够较好掌握该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操作,提升其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婵娟,王超.BIM信息技术特点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概述[J].建材与装饰,2016(48):86~87.

[2]杨庆峰,林大岵,路军.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推广策略[J].建筑技术,2016(8):733~735.

[3]于红亮,王楠.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5(14):30~35.

[4]刘晓光.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