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情感策略
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是非智力因素。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的创新人格。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物理史的考察,充分挖掘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修养,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发挥科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功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篇2
一、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一般均是单向的,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在运用讲授为主教学方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随时展开师生互动,通过设计讨论、分组等环节,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进行讨论与猜想,之后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测定实验的设计,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1.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均是以教定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形势下,老师讲的内容再好,语言再流畅,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入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些消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展开“精讲”,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时间,并且进行相应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失重”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的演示,将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上,之后用剪刀将细线剪断,让学生对网球下落过程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网球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呢?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致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2.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不仅和老师有关,与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看过程,以往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动能定理”等重要知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万有引力、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
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不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进行思考,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重视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一、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门高深的艺术, 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广大学生的潜力,并培养他们更高层次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想要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每个年龄段的心理和发展方向,研究出独一无二的教学法。小学美术课程的进行是以小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最终的培养目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与推进,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
1.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从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其艺术修养。美术课程在现在的教学中,已不再是简单的第二课程了,而是一种文化学习,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所以,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拥有健全的美术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美术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性。通过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充满想象,让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创新,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好奇。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释放自己的童心,张扬他们的好奇心,并通过一定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接近大自然,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性。
3.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暂时的放松,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欣赏中,通过一定的休息,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面对小学美术教学,我们不能再像原来一样简单对待,老师应该开始重视这门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培养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更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本人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美术老师的素质,为学生提供更高的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个老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全面提高美术老师的素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老师身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和对“美”的认识。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要做到自我充实,增强自己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和积极性。
2.多开展课外写生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开展课外写生活动,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图片的美。通过写生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增进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从而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运用一系列的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视听说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美术是什么,什么是美,怎样来评价美,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中老师拿着书本的呆板的美术教学方式,这样能够更加立体地、全面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美术学习环境。
4.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在美术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自行思考,学会对美术进行自我总结,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对每一种想法都要表现出一定的支持态度,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要首先转变自己对美术课程的观念,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美术”。
三、重点发展个性化教育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遵循重感觉、重创造、重思想、重表现、重实践、重发展的原则,强化小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必须要有所创新,要因人而论。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因为自己的努力享受到胜利的果实,大大增强创作的自信心。对少数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并在他们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时给予奖励。而对于大多数创新能力弱的学生,我们也应当鼓励他们学着改变,慢慢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刚开始可以从很小的部分开始创新,譬如颜色、排版、语言等。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一个突出表现。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共性, 还看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可以得到交流,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发挥到极致, 他们判断好坏和自控的能力同样能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之所以不能做到学生发展为基础的要求,主要是因为长期处在中国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主要提倡老师把教学生绘画技巧和鼓励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结合起来。传统的美术教学把老师当做学习的中心,着重点在于老师教学生画。现代美术教学倡导把学生作为主心轴,着重点在于老师帮学生画。
总之,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我们只有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水平,潜心研究实用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已经不再局限于画画、看画了,还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人格的文化性课程,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多方面发展人才而开展的课程。只有切实改善美术的教学现状,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篇4
一、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生成”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它以生命学说理论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注意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以“动态生成”的要求作为教学调控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具体要求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赋予其生命的活力。
(一)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出发拓宽对静态教学资源(如教材、相关文本资料、各种教学设备等)的内涵与外延;善于抓住利用动态教学资源(如教师教学时的灵感、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学习感受、情绪变动、突发事件等),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学习方法的动态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应使学生在解决生成的新问题中生成特有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效果的动态生成。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在充满灵感、激情、体验的交流互动中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策略
(一)探索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策略。
1.设计更多的“可能”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有效策略。除了备课堂的时间安排,话题范围、节奏与进度外,还要有开放的意识,预想更多的可能,变“直线式”方案为“板块式”方案;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思考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和可能的回答。
2.提高教育智慧,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根本策略。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对自我完善的追求永无止境。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善于倾听,用心去发现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追溯思维起因,并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充分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在提炼成有效资源后,带着学生一起去分析讨论和分享。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优选的标准:一是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二是符合学科学习规律,三是符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继续探究。
(二)找准动态生成教学的生长点。
把学生看做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与学环境、文本、教师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学生对数学探索热情的高低,教师应充分估计或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在课堂动态生成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的探索需求,让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不悱不愤”的状态,教师在课堂生成中把握好方向,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
(三)教学策略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2.用生活素材实现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教学内容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随着课堂活动的深入而逐步生成。
3.提问——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创造探究条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动为学习任务定向。
4.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动态生成。《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自主化”,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探索、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相信学生在数学上会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究中动态生成。
5.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做好思维导向,澄清模糊认识,消除思维障碍,让学生在交流中促进生成。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随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教师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探索、研究问题,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6.恰当评价,学习情感的动态生成。评价应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运用赞赏、鼓励的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逐步在教师恰当的评价过程中动态生成,这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
(四)学生学习的延续的策略。
课内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课外继续研究,然后到课堂汇报,使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外的桥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策划中心,也使知识产生质变,真正植根于学生心中,在其头脑中成活起来。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生成式教学。
(作者单位: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5
Key words: class teaching;optimiz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54-02
0引言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英语教师探求的目标。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至今束缚着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结构单一,忽视学生学习发展的潜能,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师生关系和谐化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参与意识,促使其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还易于产生“催化剂”的移情、信任、期待和感染等各种效应。
古人云“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性的言行举止都应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期待,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都会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巨大的亲和力和宽容的态度能拉近师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能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从而使学生沉浸于和谐氛围中,才能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乐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不应存在任何偏见。对待他们,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可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并尽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时,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基本答对时,尽可能多地使用“Good!”“Well done!”“Great!”等给予表扬鼓励。只有当师生双双都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合流”,课堂上才会出现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坚实的心理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策略
优化教法是上好课的保障。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北师大胡春洞教授认为:“外语教学首先在教语言,教语言本身,教语言学研究的个性,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去教语言使用,教交际。”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将外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不断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用一个画面、一个问题、一首歌、一个对话或精彩、妙趣横生的导语等多样化开端来导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动脑等体悟活动,使他们迅速掌握单词,理解课文,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变换课堂操练方法,采用两人操练、多人角色表演、小游戏、唱歌等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之中,从而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如教服装类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服装表演的活动来巩固新单词,课前布置一些学生穿好blouse、shirt、jacket、skirt、dress、coat和sweater,而教师自己也穿好new sweater,把学生当演员,把讲台当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中去。从而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因此教师应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采用“活动教学”、“真实性教学”、“愉快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智力。
3多媒体辅助设计教学策略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相统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无疑使多媒体成为了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教初一下册Unit29 “shopping”时,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爱的玩具,各式各样的故事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from the shop?”引发学生强烈的购买欲和求知欲,以情趣助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是进行新知学习的最佳时机。类似seeing a doctor,asking the way 等交际功能明显的语言项目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演示。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趣味性强、大容量,集成性和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再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电脑还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或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素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在理解层次里,结合生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在词汇教学中,单纯的生词学习是乏味的,如果在操练巩固层次上,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拉近情景与学生距离,提供更多有助于扩大认知范围的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记忆生词。
4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达到会学的境界,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新教材生词多,容量大,课堂上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需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提出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才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从而优化教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施教,而且要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如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克服记忆单词的遗忘等,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习特点、风格个性的好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时,应要求学生按照词的规律去记、读音、观形、释义或分类记,或在句中、文中理解记忆,并指导学习及时复习,勤于复习,学会复习,才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出题,互相检测、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5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语言真实亲切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气氛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语音语调标准,词汇丰富,语言流畅,课堂用语言简意赅;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思路敏捷,有灵活驾驶课堂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广博,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些都会使学生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好感、亲切感,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模仿,主动接近英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向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在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语言的学习中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克服遗忘的过程,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从而形成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行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得到的,而是靠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个人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6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听觉与视觉是相互依附的。据研究表明,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较,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结合能更够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留在记忆中。所以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录像,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教师应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给学习英语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7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的知识,是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有目的性,应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以巩固重点内容为主,侧重于浅化知识,分解突破难点。同时布置的作业要有趣味性、思考性和差异性,不要布置抄写性的作业。
如针对不同层水平的学生,可以布置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学习困难学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尖子生三项作业都要做。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所以作业布置还应考虑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英语是有声语言,说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因而写是第二位的。如果学生能做到听说流利,那么写的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多布置口头作业,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有良好的语音语调,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口头作业可以是朗读、阅读、背诵、复述、编对话等形式。如在学习有关交通工具后,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要去台山川岛,从学校出发,可以有多少条不同路线,让两个同学进行对话。教师也可给出某个话题,如My Teacher、A Visit to…、My Holiday Plan、Our School Library等,受到了良好的作业效果。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应指导学生适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反复布置一些重要知识点的作业,保证学生掌握英语基础性的重要知识。所以,布置作业不能盲目、随心所欲。
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进行及时评价和及时纠错,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8结论
总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四十五分钟,减少无效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多,理解程度深,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2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
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其着力点和关注点要在“合理”二字上,要遵循初中生物教材规律,在教学大钢明确的教学目标内进行生物教学。要考虑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拚弃生物用教教材的教学观念,而注重用教材教生物理念,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生物教学而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合理使用初中生物教材,要细读初中生物教材标准,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教材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调整教材内容的前后顺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生物教学。调动初中生物教材内容和顺序是为了更好地将学习内容与本地的动植物生长环境和气候合拍,增加教学内容的适时性,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学习的结果,教学效果会更加的明显。但调动教材内容与前后顺序要合理,要对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内容有帮助,不能随意和随性。另外,还要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拓展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让初中生物获得有效延伸。
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生物教学不能机械单一,而应生动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兴趣。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不再是生物知识的灌输者,而是生物知识习得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尽量只起引领作用。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进行生物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多对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规律,总结学习心得,让学生在丰富的大自然中获得生物知识。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比如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课、常规的实验课、探究课等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图书室,用生物课的课时带学生到图书室看书,查找相关生物的知识。让学生在阅读课上了解图书室的功能,学会利用图书室的藏书查找有关生物方面的资料。同时要多开展课外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为生物课堂教学服务。
4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效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就中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技能。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很好的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善于通过有效方法和途径寻找有关知识,不断完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重点和关键;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学生会把掌握的知识在学习上、日常生活中加以灵活、有效运用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升华和归宿;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是基础、记忆是桥梁、思维是核心,智力技能是学习能力的灵魂。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篇7
二、氛围策略
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地去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的途径。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方式。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种观点、看法的原因和理由;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创新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特色。创新教学的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要使优生发挥特长优势,使后进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热潮冷讽,要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把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究性学生实验后,自然地创设了师生平等交流、探究问题的创新学习氛围;另外讨论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等都是创设创新氛围的好方法。
三、方法策略
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方法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同时它也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篇8
一、语文课堂中导入艺术的应用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艺术对于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无数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联系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找到与学生生活的共鸣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诱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体验,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深层次的,永久性的。特别要鼓励那些不积极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肯定他们的参与价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对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若学生对于云南风俗人情并不熟悉,就会对于文章缺乏一定的阅读学习兴趣,所以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讨论主题设计一段导语,这样就寻找到学生的共鸣点,调动了阅读的兴趣。如:“前不久王菲和周杰伦、李宇春都来到南京开了个人演唱会,有没有哪位同学亲临现场的?”课堂气氛一下变得活跃起来,通过简聊这些歌星的演唱风格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领略原生态的民族歌会的魅力。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语,从学生感兴趣的明星演唱会入手,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冗长的文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2、寻找情感共鸣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富有强烈情绪感染力的导语,依据文章的情景,营造出“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
“情感派”代表人物于漪老师在这方面堪称行家。例如,她在讲《春》时,一开头就通过一段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把学生领进对于春天的回忆与向往中:“・・・・・・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满目新绿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花、鸟、蜜蜂、蝴蝶,有风、雨等・・・・・・”这时候,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中,体验到赏心悦目的愉快情感,产生要急于了解朱自清是怎样描写这些春景的愿望。这一“情景式”导入,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能够调动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技能。朱绍禹先生认为:“提问是师生对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提问,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老师设计问题无意义的现状。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艺术的应用,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通过老师的巧妙提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实现创新。
1、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可能标新立异的想法。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深入钻研,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
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考虑成熟,苦于无法表达时,教师要帮助其整理思路,运用恰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谨记: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标准答案,权威的结论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作品中的观点可能有其片面性,课本上的知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允许大家质疑。
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不会使课堂陷入“无疑问”的怪圈。
2、巧妙有效的提问激发创新
巧妙而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还能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疑问、大胆想象推理,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也会不断产生。巧妙而有效的提问,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语文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住课文“缺陷”提问
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这类文学作品就像是不完全或有缺陷的事物,且这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有时表现在文中用省略号的地方,有时表现在文中含蓄的结尾处,或在文中用侧面描写的地方。语文教学中,可抓住文章的“缺陷”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其思维。
如教《项链》一课,可引导学生想象:当弗莱思节夫人告诉路瓦载夫人,她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路瓦载夫人的内心是怎样的?神情又如何?教《故乡》可抓住文章多次用省略号的地方,引导学生想象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不同的神态以及闰土和“我”的关系的前后变化,进而认识文章主题。教《皇帝的新装》时可启发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怎样了?两个骗子能否逃出去,最终会不会受到惩罚?・・・・・・这些课文都没有描写,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样不仅利于发展学生在想象中创新,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丰富课文的主题思想。
(2)抓住课与课间的“联系”提问
语文文章的学习,可进行一定的“联系”提问,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教师在“联想”提问中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途径,不仅让学生温习了所学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训练。
如学习《多收了三五斗》可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除了旧毡帽朋友还有哪些?这些形象为什么迥然不同?这样引导学生由旧毡帽朋友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周立波笔下的郭全海、柳青笔下的梁生宝,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他们笔下的人物是生活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农民形象,闰土、旧毡帽朋友是旧中国最底层的受苦最深的农民典型,而郭全海、梁生宝是党领导下的先进代表。闰土认命,旧毡帽朋友已有了自发的反抗意识了,郭全海、梁生宝则掌握了自己命运,三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二种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提问的运用角度对于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作了浅层次的思考,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并不仅限于此,还有广阔的天地有待我们去做进一步的实践和理性的思考。
篇9
一、追求高效课堂,课前准备是前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上课前要先备好课,有人会说“谁不知道上课前要先备课呀?”其实备课与备课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在备课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心去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备学生时,了解学生个性差异,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做到因人而教,因班而教。
备《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上花了很大功夫。首先是备学生,课前了解学生的认知兴趣以及前概念,找学生谈心,用聊天的方法了解他们对声音产生的看法,事实上,学生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而是通过多渠道耳濡目染,认定声音的产生需要一种动作、一种外力等等。学生乐于动手,真正做起实验来,没有规范的方法,显得很嘈杂。针对这些情况,我调整了原有的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先通过幻灯片出示尺子、鼓、锣、皮筋等几种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些物体会发出什么声音?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都很熟悉,因此积极踊跃地举手,有的还学物体晃动时发出的声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就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所以整节课都非常认真地去研究。课前预设的问题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很多想法,但对振动这个概念不会轻易提出来,为解决这个难点,我准备了有代表性的学具,让他们一敲就响,一拍就有震动的感觉。避免了胡乱猜,而没有科学根据。为了能巩固他们的认知,我还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梳理固体、液体、气体的发生方法,知道所有物体的声音都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通过精心的备课和准备,课堂效率很高。
二、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是重点
一个好的课前准备只能说是一个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而它的关键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针对每一课的教学准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精心去做。
利用实物教具,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上《点亮小灯泡》一课时,一上课,我首先出示一个自制的直流电小台灯,并让它亮起来。学生一下就被这个漂亮的小台灯吸引住了。然后,我请学生说一说看到小台灯后有什么想法。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面对这些问题,我先分别请学生回答,大部分问题学生都能回答正确,但对于如何使小电珠变亮学生还不清楚。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提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才能让小电珠变亮的问题。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掌握新知就成为课堂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在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并放手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实验、深入思考,用具体的、新奇的事物,有趣的、可操作的现象紧紧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磁铁有磁性》一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用磁铁去接近物体后,发现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或铁制品后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还通过让磁铁隔着物体吸物体的实验得出:“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这节课伸缩性比较大,实验材料可多可少。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教学新知时,教师除了为学生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能被磁铁吸引的铁钉、铁屑、铁块、别针等,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铜、铝、玻璃、木块、纸片等。还根据这两个实验的要求,把这些材料分别打印在一张大表上,在大表的最后还留有一些空白的表格,主要是为那些实验做得快的小组设计的,要求他们实验完表中的物体后,还可以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做实验材料。接下来,把两份表格分发给各组,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引导学生实验。当学生看到这么多实验材料,非常高兴。虽然材料很多,但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表格的顺序,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效果非常好。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隔着物体吸铁。
三、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是关键
三年级是科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可塑性非常强,为了追求高效课堂,根据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要求我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1.课前,科学记录本准备好的学生,加一颗星,没准备好的加一个三角。
2.课中,受到老师三次表扬的学生加一颗星,三次被点名的加一个三角;回答问题三个以上的学生加一颗星;科学笔记记录清楚整齐的加一颗星。
3.小组实验时,有序、汇报交流效果好的组,每人加一颗星。
4.小组实验完毕,评出一位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一颗星。
篇10
2、明确主体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
新的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人地位。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在知识获取过程上下功夫,对研究结果上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在获取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三是要倡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是一门以探索自认规律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应该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最终应由学生的学习所体现。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一般可以抽象为5个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探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它是针对每一节课而言的具体而特殊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四是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第一个重要认知结构变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数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呈螺旋形、往复递进的、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教学能够从已知迈向未知。较难知识点的教学可以分成几个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提供帮助。这样使新的教学既能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生活经验之上,又能逐渐有所提高。
3、增强发展意识: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注,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实现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篇11
评价语言要情真意切,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应该是真诚而亲切的。有一个国外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深思:在学生得出“4+5=8”的结论后,老师用三句话加以点评:“很好。很接近正确答案。谁还有不同意见?”第一句话是对学生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加以赞赏;第二句话是对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肯定;第三句话则是委婉地提示了回答不正确的信息。教师用富有感情、精练的语言点评,犹如春风拂面,暖阳普照,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心中荡起情感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师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力争课程结构高效化。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学”字来,让学生从“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突出“乐”字,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到培养学生“我要学”。
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高效、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诱发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我在教学的思维活动中,不仅重视思维活动的结果,还重视剖析、展示概念、公式形成发展的过程,展示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时,学生通过预习,动手操作,绝大多数都认为圆柱体侧面积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其中一个学生提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图只能是长方形吗?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的兴趣。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把准备好的学具侧面展开、卷起、又展开,边观察边思考,相互讨论。最后,一个学生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另一个学生说如果沿圆柱的侧面斜着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从几个不同角度都得到了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底面周长×高。
三、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数学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业不仅是用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作业布置要注重多样性
作业的多样性,不仅避免了学生日复一日面对单纯的“计算”“应用”而产生的单调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布置的课时作业有根据提纲预习的;有阅读的,如一些运算性质、公式;有日记形式的,如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以及新授课中的困惑、收获、思考;有书面的,如课本上的习题或老师出的题目。布置作业的原则是中高年级作业分量少而精,低年级一定做到当堂练、当堂做、当堂反馈。
2.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
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变式,由单一到综合,由封闭到开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巩固基本技能、优秀生优化知识结构。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课外作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如:我根据批改课堂作业所掌握的情况,把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做基础题,达到巩固新知;B组做变式题,以形成技能,提高能力;C组做拓展延伸题,或开放性习题。
3.作业布置要注重探索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应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质量高、信息量大、发展性强的练习;或设计一些以学生思考、讨论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练一题有一题的收获,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篇12
让数学渗透到生活中,根据生活实际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你认真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作用有多么大。如在常见数量关系式的教学时,我们可创设让学生买东西的情境,由此推导出相关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并发挥学生的逆向思维,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或者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解决生活中的这类事情,并写出日记来,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欢迎。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自私、任性”的一面。因而建立3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三会”:一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正确的评价;二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三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别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的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一点也很重要。以往很多老师喜欢将一些概念、定义教条地灌输给孩子,总以为只有自己亲自讲,才能让学生接受得更好。殊不知,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体验、感悟、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更易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四、作业反馈
篇13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熟知、亲近、现实中的生活数学引进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很多对数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学习就是纯粹的记忆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多列举一些与生活时事相关的例子,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分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让学生探讨、交流,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做出总结。然后教师再点评,表扬对的小组,补充总结不完整的小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接受了知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课前激趣、课中增趣、课后益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二、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是学生可敬的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真正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情感的投入。作为教师,我们要记住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对他们今后发展有利的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谈”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好循环轨道。
三、重视过程教学,增强学生体验和探究能力
1.让学生参与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数学概念的形成通常取决于数学自身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我们的教材通常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还可以用反例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2.培养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推导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一是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提出猜想,然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成果,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推导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引导学生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在例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多个问题,从单方位到多方位、多角度去发散联想、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架构。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交流是数学教学的基本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分享彼此心里的想法。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就可解决。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先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体验、获得情感,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火花进行充分的碰撞,进而产生集体智慧,最后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虽然教师在知识的掌握上比学生更准确,解题经验更丰富,但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认知结构也会越来越坚固。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出奇制胜的解法,这样真正体现了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心理体验、新的认识、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彼此交流、分享、分析,并思考结论、经验和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共识、共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彼此收获。
参考文献:
[1]蔡火城.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J].才智,2011(19)
[2]潘小明.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3]冷卫.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