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字教育的理解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教育的理解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教育的理解

篇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算法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雷达信号处理等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同时结合适当的实验环节,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了解课程学习的实际意义,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1]。

数字图像处理属于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和基础理论知识非常广泛。在课程讲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材和教学过程注重经典理论,而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复杂性较高,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烦琐的数学公式,可能产生畏难情绪,难以理解书中概念和算法的物理意义,对其中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面临实际的图像处理或问题分析过程时,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对该门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大力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强调实践和应用的能力,将深奥的基础理论与信息丰富、直观的处理对象以合理的方式结合,并通过师生间的充分交互,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本文以电子信息类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阐述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路与举措。

二、绪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课兼有引言、简介、概论、导入的性质,是一门课程的开场白和宣言书,是师生之间学习和交流的起始点[2]。

在绪论教学中,需要明确两点:首先,在绪论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熟悉教材的知识系统,从而达到认识课程学习轮廓的目的;其次,应使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与兴趣[3]。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积极的动力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我们发现,兴趣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有着非常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巧妙地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因此,在授课伊始,应及时让学生了解该门课程学习的意义,以大量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各行各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中虽有一些应用案例,但不够生动,并且难以体现图像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因此,笔者在第一堂绪论教学中,分别从生产自动化、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生物医药、智慧小区、游戏和影视制作等多个领域,精选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关的典型应用实例,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背景及其发展潜力,部分实例如图1所示。

三、交互式实例教学加深学生认知

教学过程中,为保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将枯燥的理论推导转化为立竿见影的实际操作,通过实例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受和理解

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实例以图像的方式存在,具有明显和直观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将图像处理算法产生的作用、过程进行阐述,其次也需要将算法实现,对其作用进行验证,通过引入适当的图例分析和编程处理实例,将复杂的算法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将图像处理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以演示算法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直觉感受,使原本很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书中理论叙述和复杂公式的认识更加具体、生动,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进而达到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课堂讲授中,尤其是在实例讲解中,应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避免教师单方面的实例展示。通过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开动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在举出实例问题之后,教师可进行设疑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主动提问。这些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还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讲授二值形态学的击中/击不中变换时,单从书本上所定义的公式角度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该变换的研究依据,即可利用各种结构元素对图像的结构进行检验,因此,笔者参考[3]中的实例,要求同学们以击中/击不中变换定位图2左图中的对象的左上角像素。首相,启发学生根据要求,目标是要定位有东、南邻域像素(这些是“击中”)和没有东北、北、西北、西和西南邻域的像素(这些是“击不中”)的前景像素,学生根据上述启发,讨论并设计了以下两个结构元素:

S1=0 0 00 1 10 1 0,S2=1 1 11 0 01 0 0/1

其中S1为击中结构元素,S2为击不中结构元素。

根据学生的设计结果,笔者现场编写并调用相应的matlab代码,如表1所示,代码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相对于传统单一理论教学,这种以实例辅助化互动教学方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但应该强调的是,原理和方法是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本质,而实例是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虽然实例教学能形象地反映原理和方法,但不能采用实例完全取代对书中原理及方法的讲解[4]。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滥用实例,而应采用以理论为本,实例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间的实例互动,达到更好地讲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目的。

四、理论授课与实验紧密结合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验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由于课时分配等原因,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容易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时空环境上分离开来,把大量的课程时间消耗在应用不广而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中,实验课则安排在短时间内集中进行,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由此导致难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与提高。

因此在《数字图像处理》的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课程与实验环节的紧密结合。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深入,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紧密配合并同步进行,针对每一阶段一些典型的处理方法开设实验,有侧重的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

笔者根据多年的授课及相关科研经验,将授课内容分为“图像增强”、“图像分割”、“二值形态学”、“特征提取与分析”四大部分,每一部分课程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实验课程,其中“图像增强”部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灰度变换灰度直方图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编写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和中值与均值滤波的matlab代码;“图像分割”部分实验要求学生:①根据直方图设定阈值进行图像分割;②采用不同的微分算子进行图像边缘检测;③进而借助边缘跟踪算法进行图像边缘跟踪;“数学形态学”部分实验内容包括:①进行二值图像的腐蚀、膨胀、开、闭操作;②对连通域进行统计和标记;③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细化操作;与上述三部分实验中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形式不同,“特征提取与分析”部分由于综合性较强,与实际应用的贴近度更高,因此该部分实验偏向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编写代码,对不同形状的目标进行分类,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合理开设实验课程,发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的机会,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对处理之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书本中的基本理论,还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五、结论

本文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从应用展示型绪论教学、实例驱动型课堂互动教学以及实验与理论紧密结合三个方面对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模型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以加强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效果为出发点,结合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优化《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莹.“数字图像处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24):84-86.

[2]杨卓娟,杨晓东.关于高校课程绪论教学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39-41

篇2

主教室由教室正中央的数字星球系统、教室前面的多功能组合黑板、电子白板以及教室后墙的2幅世界和中国立体模型地图组成。特别是教室屋顶做成了模拟星空的穹顶,教室四周的墙上都悬挂着各种写有地理科普知识的灯箱,就连窗帘上也刻画着地图或者地理小常识,这一切都为学生呈现了三维立体的教学空间。

辅助教室又称准备室,平时用于各种辅助教学的立体模型、地图、实验器材等的储藏。教室的最大亮点是环绕教室一周的具有声音介绍功能的立体模型展示柜。教室中有4组环形桌椅,为学生提供了分组实验探究活动的条件。

二、数字化地理教室的特点

1.数字星球系统

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数字星球系统,无疑是整间教室的最大亮点。与之相配套使用的有教室前方的电脑中控台、电子白板投影幕和星球系统正上方的模拟星空穹顶等。旋转的数字星球展现的是具有逼真效果的立体世界。曾经有学生这样描述自己对数字星球系统的感受:原本球形的、立体的地球世界,原来却非要我们通过书上的平面图记住它;今天看到了数字星球,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是个圆的……

确实,数字星球系统通过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直观呈现了地球、月球、太阳与星空系统,把宏大的世界拉到学生的身边,令人犹如身临其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突破抽象概念的理解都有明显的作用。更确切的理解是,数字星球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控制平台、资源软件和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展示技术,融合多媒体信息、实时互动演示及屏中屏功能,实现学科整合、配套资源开发,瞬间以立体模式展示天文、地理信息,使学生可以从全球、整体、综合和区域的角度研究、探索宇宙空间环境和地球环境。

2.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数字化地理教室内的又一大亮点。在教学中,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相连,此时的电子白板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手写板,可以在上面任意书写、绘画并在计算机上显示,文件保存为图形文件。地理学科教学常常需要使用地图,在电子白板上可以直接对地图进行圈划、增减、突出重点等操作,具有非常直观的效果。

3.立体模型及其他

其实,数字化地理教室在地理教学中使用更多的是大量的地理立体模型,如立体地形图、电动地球仪、地动仪及各种动手实验器材等,通过它们把平时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达到了好学、乐学的教学效果!

图1 数字化地理教室

三、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结合的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而中学地理课包括地理景观、现象及分布、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也都体现了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仅靠教师的讲解,配合平面、静态而单调的挂图、地球仪,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以一定的感性材料和空间经验为基础,否则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材料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多数学生会感到枯燥、难学,表现出厌学的思想。多数学生只对趣味性较强的世界地理知识有学习积极性,其中还不乏只把地理学习当成是环球旅游探索的学生。而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的中国地理,很多学生则难以提起兴趣。

数字星球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瞬间融合展示,由平面的转成立体,由静态的变成动态,极大地满足了教学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化地理教室投入教学2年多后,我校又专门成立了地理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小组,把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数字化地理教室,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运用。数字化地理教室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地理教学的优效性。

1.提高了学习兴趣,扩大了教学容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充满了学习兴趣,才会融入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中去。初中地理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特点:初一地理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世界各个区域的奇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教学中如果教师结合书本知识补充一些有趣的奇闻趣事,那么,地理课无疑就会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了。但是初二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上不再以“趣闻逸事”为主,教学思想上也注重对地理现象本质的探索,这就注定了其课堂容量的增加以及内容的相对“乏味”。可以想象,缺少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就会失去对地理的兴趣,消极对待。

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一堂地理课能够在充分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的前提下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师都积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地理模型(包括自制简易模型)和教学挂图,开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等等。

而有了数字化地理教室后,我们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终于找到了地理知识的实践基地了。这里面的一切都是新鲜而先进的,对学生而言,仿佛再一次唤起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强烈兴趣。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不自觉的做中学到了地理基本知识与技能;在复习课中,注意知识点的梳理和应用,运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学生不熟练的知识点,以原理应用和学生互动操作为主,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切,无疑省去了过去教师重复又重复而效果仍不佳的讲述式教学时间。现在,只需要让学生自己在地理教室中去观察,去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大了教学容量。

2.解决了地理难题,突破了教学难点

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仅有2年时间,从初一的新学科到初二面临的提前中考,转换的似乎有点儿快,再加上平时每周教学课时的限制,对地理学科的实际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上好、利用好每一堂地理课,最大化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抽象性、区域性、综合性等,决定了它很难在教师的口述中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即使一个最简单的知识点,都可能需要教师反复讲解。例如,让学生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的异同点及各自特点,即使结合了地球仪来演示教学,学生也很难不在练习题中犯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习题中的地图永远是平面的,让学生在圆形中思索球体的知识甚至还要延伸,确实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

而数字化地理教室可以出色地解决这一系列看似困难的问题。记得在利用数字星球系统讲授经纬线知识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围观了旋转中的数字星球,当学生认真地观看那一根根时隐时现、交替出现在旋转星球上的经纬线的时候,甚至没有教师的讲解,他们对此的印象也是深刻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现象归纳总结,分析推导出更深层次的结论,学生也能轻松地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数字星球系统可以轻松地实现球形屏幕上的球状图圆柱投影的平面图之间的相互转换,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多角度、多方位、多对象地进行开发和演示,使教学活动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授课中通过选取典型的图片和教学案例,使用同一张图片变换角度观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形成与强化。在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功能之下,绝大多数抽象知识得到了直观展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松获得了书本上的知识。

3.增强了动手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出现,特别是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展示,让学生们在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更加希望积极参与其中探索奥秘。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备课中,特别注意将书本上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得知识的环节,设计成学生动手实验的自主探究活动课。在大量的地理模型面前,学生自己去动手拼拆;在数字星球系统面前,学生自己去观察甚至操纵星球……日积月累,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从记忆层面自然过渡到了理解层面,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

此外,我们在每周一次的全校社团活动中,增设了基于数字化地理教室的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社团),在全校初一、初二年级各班选择了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走进地理教室,走向更深层次的地理研究。3个多学期下来,学生们兴趣高涨,对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地理社团因课时有限等原因,还没有具体的教学纲要,每一次几乎都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地理知识的拓展和活动。而笔者正在构思和草拟地理社团的校本课程教材,希望能使地理社团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篇3

然而,在艺术教育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教育“功利性”的引诱。艺术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生源多、收费高,能迎合办学主体的功利性追求。如果是这种缘于经济利益驱动而掀起的艺术教育浪潮,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办学盲目、特色模糊、竞争力缺乏等弊病。虽然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大都为艺术素质教育的延伸产物,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相对较弱。但分析其客观现状,办学仍存在盲目趋近艺术专业院校办学模式的“硬伤”,如果再有硬件设施不配套、管理方式不兼容、师资队伍构成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就会使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受挫。同时,也削弱了艺术素质教育。因此,分析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一般很难跳出专业艺术高校的办学“窠臼”,其办学目标不明确,学科建设相对传统,缺乏有实战意义的艺术实践。尤其在音乐、美术和表演类专业中十分突出,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大都与专业艺术院校雷同,唯恐不够“专业”,这种“拿来主义”的办学惰性是有悖于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的特殊性的。

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有其自身的优势。艺术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研习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尤其是理工科方面的知识,参加不同学科的学术活动,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渗透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科技色彩。所以,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应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砥砺下,培养全面的素质,激发多方面的创造力,成为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举、文理兼容、一专多能的“通才型”艺术人才。

艺术教育是一种倡导教育艺术化、注重个性发展的、培养创造力、反对标准整齐划一的教育。①艺术教育所强调的是百花竞秀,突出个性和特色的教育。而理工科高校的艺术学科就能“近水楼台”地与其他专业进行学科交融,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从而创立具有个性化色彩的“特色性艺术学科”。比如,与管理专业结合,培养艺术管理人才;与计算机专业结合,培养动漫设计、视觉传达、音乐制作人才;与土木专业结合,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与机械专业结合,培养工业设计人才;与经济、法律专业结合,培养艺术市场经纪人;与心理学专业结合,培养音乐治疗师等,或许就能成为一个新的特色艺术专业领域中的“领军者”。这便是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如果离开了这个优势办专业,与专业艺术高校比拼“纯艺术”专业,那就是“舍近求远”。为此,艺术专业必须更好地融入理工科大学的教育格局中,正所谓理工搭台,艺术唱戏。借理工科大学的优势,创艺术专业教育的特色。这样不仅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而且理工科高校的艺术学科借理工之势也具有了与一流专业艺术院校进行艺术交流和学术对话的资格和特色优势。

二、艺术专业教育不能等同于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虽同属艺术教育范畴,但两者具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艺术素质教育不仅是一般性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的艺术审美、艺术情感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在培养对象和教学内容上强调的是“面”,是美育;而艺术专业教育是培养艺术的专门人才,侧重培养艺术专业技能,是关系到艺术专业学生的择业方向和生存技能的问题,强调的是“点”,属于智育。

有些理工科高校把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混为一谈,甚至认为办了艺术专业就不必再花大力气进行艺术素质教育了。此种做法,笔者认为弊大于利。因为,艺术专业教育的工作重心是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化教育,是培养艺术家或职业艺术工作者。如果理工科高校只重视艺术专业教育,而忽视了艺术素质教育,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使艺术的受益者仅仅是少数的艺术专业学生,而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只能在艺术的大门外徘徊、观望。如此一来,就背离了理工科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统一体,这是一种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特色。

三、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

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应该相互渗透、彼此支撑,共同打造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其一,艺术专业教育是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提升艺术素质教育水平的核心力量。艺术专业师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投身于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活动中,使艺术素质教育能够获得稳定的艺术能量。

其二,艺术专业除了向全校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艺术素质课以外,还要组织各种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将艺术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艺术专业教师与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探讨艺术规律,交流艺术心得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们的艺术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提升了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艺术教学的能力。

其三,艺术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广泛地活跃在学校的各种艺术社团中,并在其中担当艺术骨干,发挥指导和引领校园艺术活动的作用。这种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自我整合、更高的效率以及客观的自我评价,并使刺激、检测和评估新的认知成为了核心。②因此,艺术专业学生在积极参与校园文艺活动的艺术实践中更直接地检验自己的艺术水平,查找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四,艺术专业的各类艺术成果展示,如画展、艺术设计作品展览、音乐会等都能让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最直接地触摸到鲜活的艺术,学生们在观赏与聆听中激发想象、提升审美、陶冶情操……这便是艺术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种直接延伸。

总之,在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中,不仅提升了艺术专业在理工科高校开办的专业价值,而且艺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各类艺术活动也为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的艺术实践平台,从而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四、建立高水平大学生艺术团队的重要性

由于理工科高校的艺术专业不是以“纯艺术”为主,不能直接为学校提供纯艺术的作品或演出,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发挥艺术专业的专业优势,吸引优秀的艺术专业师生真正融入到理工科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大局之中,学校就必须搭建一个纯艺术的高端平台,将全校的“艺术精英”汇聚到一起,在这个平台上所展示的是学校最精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节目。这个平台就是在高校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艺术团队。它如同一个“艺术特区”,持续地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辐射到整个校园。艺术团的人员构成应以优秀的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特长生为骨干,并吸收有文艺专长的在校各类专业学生共同组成,聘请高水平的艺术专业教师担任艺术指导。艺术团应是服务于学校和广大师生,把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作为首要任务,不断传播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并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交流和艺术赛事。它是学校的艺术形象使者和大学文化的传播者。艺术专业教师可以在这里指导优秀的艺术学生,共同研究更高境界的艺术奥秘;艺术专业学生可以将这里作为艺术实践的基地,为将来从事艺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艺术特长生有了释放艺术激情的舞台,全校师生有了心灵休憩的“艺术氧吧”。

五、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金字塔结构”

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教育的目的除了具有艺术专业本身的培养目标外,还要兼顾非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所以,理应被赋予更多的教育内涵和使命担当。笔者是一位在理工科高校任教多年的艺术专业教师,不仅担任艺术专业教学,而且长期从事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尤其在大学生艺术团担任艺术指导10余年。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根据理工科高校的办学特点,归纳总结出一套理工科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金字塔结构”模式:

“金字塔结构”共分为塔基、塔腰与塔顶三个等级。

塔基:艺术普及教育,是针对理工科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主要为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精英教育提供各类艺术实践的平台和各种艺术传播的途径。包含以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和综合艺术五大序列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的课堂教学,供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开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讲座和艺术培训班;各类大学生艺术协会、沙龙、兴趣小组,以及广泛开展的艺术审美体验活动等。艺术普及教育是理工科高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特点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为理工科专业学生普及艺术,满足不同艺术层次的学生对艺术的需求,让每位大学生都能体验到艺术的美和快乐,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塔腰:艺术专业教育,是以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为特色的理工科特色艺术专业教育。艺术专业教育具有多重任务,除了以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标志的艺术专业教育以外,还要担当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不仅为大学生艺术团(艺术精英教育)输送艺术尖子生,提供不同艺术类别的艺术指导,还要为艺术普及教育提供各类艺术选修课,举办各类艺术讲座和组织艺术培训班等。艺术专业教育处在“金字塔”的塔腰,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艺术精英教育的“人才库”,是艺术普及教育的“正规军”。

塔顶:艺术精英教育,是以“纯艺术”为特色的艺术实践教育。主要为艺术专业教育提供高端的专业艺术实践平台,为艺术普及教育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即校级大学生艺术团。它集中了学校中最优秀的艺术教师和艺术学生。根据理工科高校的实际情况,大学生艺术团可下设合唱、舞蹈、器乐、戏剧、书画、工艺等艺术分团队,创作出学校最优秀的艺术作品,排演出学校最精彩的艺术节目,定期举办艺术作品展览、音乐会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示学校的大学文化以及丰厚的艺术教育成果,不断向“塔腰”“塔基”辐射出艺术的能量,是高雅艺术传播的主阵地。

通过塔基、塔腰与塔顶三个层面的彼此协作,相互影响,理工科高校必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艺术教育模式,引领着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步入更高的艺术境界。

结语

艺术与科学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的两股伟大洪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两个支点。艺术是以丰富的形象和情感来表达人类的美好心愿与精神追求;科学是以深邃的思想和探索的精神来研究宇宙的永恒秩序,以及人在其中的定位。艺术绝不是科学的附庸或补充,而是人类社会得以和谐发展和获得身心幸福的源泉。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如果这个世界只有科学而没有艺术,那么人性就已经丧失了!因此,大学绝不能将艺术当成是游离于人本的一种附加技艺,或等同于吹拉弹唱、艺文谐趣、雕虫小技之传授,而应作为大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要一环,将艺术传播的真善美作为做人的根基,③把艺术教育的存在意义真正作为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构筑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科大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理工科大学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让理工科大学插上艺术的翅膀,让理工科的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对科技人才与艺术人才的全面培养。笔者认为,在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激荡、融会贯通的过程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既能产生如达・芬奇一样的具有科学精神的艺术大师,也能产生如爱因斯坦一般的具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大师。到那时,“钱学森之问”便会迎刃而解了。

(注:本文为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建设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注释:

①谢嘉幸,杨燕宜,孙海.德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7.

篇4

2 艺术教育得到社会认可。以前,不少农村学校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课时量,结果却移作他用,形同虚设。现在,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强力督导下,农村学校也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而处于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学校,受城市文明的影响更明显,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给予支持与合作的积极态度。

3 教师资源依然不足。艺术教育师资不足仍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我校来说,27个教学班,专业的音美教师一共才四名,她们每周的平均课时数20节,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其他音美教师全部是领导干部兼职,不但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时间都不能保障。因为处于城区,我校这种情况还是好的,城区外的农村小学教师中,科班出身的艺术教师更是少得可怜,专职任教音美课成了一种奢侈。所以,艺术教师的缺乏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城乡结合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

1 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如上述分析,专业、专门的艺术课程教师是最为紧缺的资源。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开拓思维,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艺术课程师资还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城乡结合部学校招生范围广而杂,家长中不乏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可以定期请学生家长到校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把这些民间艺术融入到我们的艺术课堂。我们还可以安排部分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舞蹈、手工、书法等艺术方面特长的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把他们充实到艺术课程教育的兼课师资队伍中去。另外,我们还可以联合社会上的力量进行艺术教育,我校就与本地财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合作,让有艺术特长大学生到我校任辅导教师,从办学质量高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聘请艺术教师对我校的艺术社团进行指导。

2 校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艺术包括三大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认识功能。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一广阔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我校就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环境育人意识,营造和优化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创建书香校园,为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香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每个楼道上安装了精美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卡”,这些推荐卡是来自名师“窦桂梅的推荐阅读书目”。阅读书目卡让学校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间教室,都散发出和谐温馨的人文气息,洋溢着浓浓的书香。“班级读书角”就像一个个缤纷的舞台:“本周阅读之星”展示了班级读书明星、“花香伴书香”温馨如家园、“快乐读吧”犹如带我们进入了读书的快乐之旅、“书虫的村落”名字响亮有趣,体现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家长的墨宝“书香润少年”苍劲有力,书香伴着墨香,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再加上校园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构成了校园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充分发挥了文化环境课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功能,使学生时时置身于美的氛围中,产生对美的自觉的追求。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该科8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患者实施观察,根据患者护理模式将患者分为基础组(n=40)和教育组(n=40),基础组患者中含有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跨度52~73岁,平均年龄(64.2±8.8)岁;糖尿病病程跨度6~23年,平均病程(15.5±5.4)年;单侧截肢38例,双侧截肢2例;教育组患者中含有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跨度51~73岁,平均年龄(64.1±8.7)岁;糖尿病病程跨度6~23年,平均病程(15.6±5.6)年;单侧截肢39例,双侧截肢1例。基础组与教育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独立样本检测结果符合对比研究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实施临床检查并参照WHO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自愿实施截肢术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自愿配合随访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其他部位严重并发症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因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自理患者;原发性认知、精神、沟通、意识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截肢术治疗。基础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①环境护理:加强对病房环境清洁消毒,并且通风、光照处理,为患者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护理操作中尽可能减少护理噪声,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治疗环境舒适。②患肢换药:护理人员需定期查房,定期检查患者切口状况,术后将患者患肢适当抬高,定期更换敷料,出现出血、渗液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辅助医生实施处理。③疼痛护理:及时了解患者术后肢体疼痛状况,患者疼痛难忍时,可按医嘱给予患者镇痛剂辅助治疗。④安全护理:护理人员在夜间需加强病房巡视,为患者加高床栏,避免患者夜间坠床;在病房中加设扶手,保持病房、科室、厕所内地面干燥,避免患者摔伤。

教育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①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者介绍糖尿病足截肢术治疗的原因、目的、意义,并向患者介绍患肢疼痛出现的原因,耐心倾听患者的身心感受倾诉,积极安慰及鼓励患者,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疼痛,必要时采取镇痛药物辅助;在患者治疗各阶段,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进行情绪排解,正确看待疾病,正视现实,不断提升生活信心,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陪伴患者,引导患者及早回归社会[2]。②皮肤清洁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介绍皮肤清洁过程对康复的影响,指导家属积极辅助患者进行皮肤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并加强皮肤保护,避免皮肤损伤或感染发生。③饮食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均衡,术后早期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定时定饮,控制糖分、钠盐等摄取,指导患者多饮水,定期排便,避免便秘。④生活安全知识教育: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及时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行走辅助工具,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摔倒的危害,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预防摔倒,并在病房、科室、厕所、浴室等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识,提升患者及家属重视。⑤康复训练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积极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持重训练及下肢直腿抬高训练等,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先从床上肌肉静息训练、抬腿训练开始,逐渐转为抗阻力训练,训练过程中避免过度,以患者难受为准[3]。⑥自我护理健康教育:及时参照Orem自护模式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在科室为患者建立咨询服务,并定期为患者组织康复训练、血糖监测方法、血糖控制方法知识讲座,定期实施康复技能训练等,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实施随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实施针对性生活、饮食、康复训练、心理调理等知识教育。患者均实施6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负面情绪状况。使用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评价,分数高低与负面情绪高低成正比。

②分析总结2种护理模式下患者治疗依?男宰纯觥F兰勰谌莅?括饮食、用药、康复训练3项,总分0~9分,评分7~9分表示依从,4~6分表示基本依从,3分及以下表示不依从[4]。

③分析总结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自理能力状况。自理能力评价内容包括足部护理知识及日常生活能力,总分0~100分,评分高低与自理能力高低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负面情绪评分、自理能力评分,行t检验。用[n(%)]表示依从性,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负面情绪状况分析

健康组患者激惹、抑郁、焦虑评分较基础组更低(P

2.2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治疗依从性状况

健康组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依从性较基础组更高(P

2.3 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自理能力状况

教育组患者随访6个月自理能力评分(77.5±11.3)分较基础组(56.8±13.5)分更高(t=7.436,P=0.000)。

篇6

        一、意见:

         1、粮食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好班子。能够担当粮食系统工作的重任,促进了我市粮改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在粮改细节上要认真研究。

         2、与干部职工交心谈心不够。工作上见面多,思想上见面少,需进一步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思想交流。

         3、 学习不够。应进一步处理好工学矛盾,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

         4、组织活动不够。应进一步妥善安排日常事务,多组织团体活动,增强机关活力和凝聚力。

         5、搞好购销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经营分配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6、附营企业改制应进一步加快步伐。

       二、建议: 

          1、搞好市场监控与指导,协调社会粮食经营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搞活全市粮食流通。

          2、继续搞活购销企业经营,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加强业务指导,为企业经营服务。加强对外协调,帮助企业协调银行贷款,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工作,经常研究解决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主要问题,全面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3、 完善购销企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及分配机制,为基层企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服务。定期开展专项审计,清查工作,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时整改完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4、做好粮食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给困难企业制定优惠政策,指导开展多种经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增加职工收入。

          5、附营企业应加快改革,降低改革成本,积极征求企业意见,创造条件,成熟一个改制一个,积极稳妥运作。

          6、  班子领导要多深入基层,准确把握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 科学决策,抢抓机遇,促进发展。

         7、利用各种形式活跃机关文化生活,多找职工谈心,倾听职工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机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8、设立老干部活动室,经常与老干部保持联系,多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篇7

综合交通枢纽位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内,在T2航站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m2(不包含城铁隧道工程面积),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工程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不包括城铁、地铁部分)。其中,包括25万m2的停车楼及地面交通枢纽、6.8万m2城铁线路机场站、2.9万m2轨道10号线机场T3A航站楼站、1万m2轨道交通换乘大厅。其平面布置见图1。

2 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建筑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据世界绿色建筑协会估计,到2020年,中国居住面积将翻一番[2]。但是,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加之我国人口众多,水供需不平衡[3]。当下,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该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在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在建筑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刻不容缓[4]。

2.1 规划设计阶段

综合交通枢纽节水方案,按照功能优先的原则,重点从节能环保、工程造价、运营效率等方面综合比选,选择综合水平高的方案。在设计阶段,从节水、环保方面对综合交通枢纽绿色水平进行优化提升,做好绿色设计,既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又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现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规划设计阶段达标情况进行分析(表1)。

2.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建设方优先选择具有绿色建筑施工业绩的企业。施工企业按照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的相关要求、环境管理标准GB/T24001和绿色建筑二星评价标准组织施工,贯彻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的指导思想,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环保(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绿色施工模式,创建园林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本工程绿色施工方针见表2。

2.2.1 管理制度

(1)根据不同分项工程、不同施工段、不同分包生活区等,凡具备条件的分别计量用水量。并在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2)建设工程施工中,实行用水计量管理,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分别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定期检查供水装置,加强现场人员的节水意识,以提高节水效率。

(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定期开展节水环保宣传会,增强大家的节水概念。

(4)派专人对各个用水源进行检查,发现漏水现象及时修复,每个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对浪费水、长流水等现象进行制止。

2.2 技术措施

(1)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合理选择管径、管路。

(2)施工现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并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回收后循环利用。例如,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等设施,见图2。

2.3 运营阶段

2.3.1 给水系统

在建设区内西区南供水加压泵站及东区供水管网,为综合交通枢纽供水。综合交通枢纽的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生产、生活用水与消防合用一套管网,管径为DN200,供水压力0.35 MPa。由于水压满足使用要求,室内各处用水房间均就近从上述主环网接管,采用下行上给的方式,向室内用水点供水。根据节水规范要求设置减压措施(供水支管水压大于0.3 MPa时,按每间卫生间或每处供水点设置支管减压阀),同时配合采用节水器具,防止水压太高四处溅水,在节水的同时,提高使用舒适性。

2.3.2 中水回用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项目采用中水作为室外绿化及道路洒水,节约自来水的用量。在污水处理站内建中水处理O备,以污水处理站出水作为中水原水,经中水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达到中水用水水质标准之后,通过加压泵将中水送到机场中水管网系统,其中水产水量约为5000 m3/d。回用中水主要供给对象为机场绿化、浇洒道路、洗车、景观环境用水,节约市政用水量。

2.3.3 雨水利用

重庆夏季暴雨强度大,其暴雨强度公式为:

q=2509(1+0.845lgP)/(t+14.095)0.753(L/S・hm2)

为了减少暴雨时的径流量,综合交通枢纽采用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地面等方法来消纳地面径流雨水。为保证积水在24 h内渗透完全,种植土均采用沙壤土,深度0.6m,渗透系数不小于10-6 m/s。同时,为保证屋顶绿化在顶板上不集水,在侧墙挡板上设过水孔,并堆放滤水石(防止大粒物质堵塞管道),将雨水排入屋面天沟,随即通过管道接入地面雨水检查井。其系统剖面见图3。

2.3.4 节水器具及设备

公共卫生间采用红外感应恒温龙头洗手盆、感应式冲洗阀小便器、大便器等能消除长流水的水嘴及器具。

(1)大、小便器采用节水型产品,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 L,小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3 L,蹲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不大于8 L。坐便器采用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小便器采用壁挂式小便器,本体自带水封,配感应冲洗阀;蹲便器采用自带水封蹲式大便器配隐藏式水箱感应冲洗。

(2)洗手盆采用台下式,配恒温感应水龙头。在提高使用舒适性的同时,还可以尽量保持便器的卫生,做到人走水停,节约用水。感应龙头在不同的供水压力情况下,出水量应稳定,最大出水量应≤4 L/min。在水压范围在0.1~0.8 MPa内能够正常使用,最大流量不大于0.1 L/s,离开使用状态后2 s内和非正常供电情况下自动关闭。给水水嘴采用密封性较好的陶瓷阀芯并能限制出流流率的节水水嘴。

(3)淋浴设备电热淋浴器采用恒温热水器,避免混合龙头调温浪费水和能源。各处分散淋浴器采用市售成品即热式电热淋浴器,每个功率16 kW,就地提供热水。对于淋浴器数量较多的集中浴室,设置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集中浴室每间设计小时耗热量为220 kW,最大小时热水量为3600 L/h,采用3个75 kW的容积式电热水器提供热水,每个容量为455 L,贮热量不低于20 min的设计小时耗热量。

(4)容积式热水器及热水管道均作保温处理,减少散热损失。容积式电热水器采用搪瓷内胆防腐,聚氨酯整体发泡保温。热水系统供回水管道均采用橡塑保温材料进行保温,设于墙体内采用覆塑型薄壁不锈钢给水管,不再另外设保温。

(5)其余的器具,对于后续进入的管理部门或入住的商铺严格要求其采用节水型电器,如节水洗衣机、洗碗机等。

2.3.5 其他节水及水资源利用技术

(1)计量系统。在综合交通枢纽不同区域的每个楼层的水表集中设置在各层水管井内;商业部分每个卫生间生活用水和冲厕用水分别各设1只水表。水表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减少计量误差。

(2)检查井。对于污水而言,砖砌井易形成泄漏污染地下水资源。夏季暴雨时,雨水会通过砖砌井进入污水管网,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增加处理成本。针对绿化区域内的检查井采用一体化塑料检查井,其井体质量轻,与塑料复合给排水管材连接方便可靠且不易渗漏。其井盖为花盆式,即在上方可种植花草,隐藏井盖,使绿化形成一片,美观效果大幅度提高。

3 结论

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的建设阶段,提前考虑和运用相关绿色理念及绿色技术,并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节水要求施工。针对给排水的不同系统,采用高效的水管理办法及技术措施,将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可持续发展建筑,打造绿色、环保、节能的典范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篇8

在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均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资源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家长,而这种作用又将积极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如图)。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支持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有效设计活动、加强对课程的反思以及增进家园联系,这最终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它基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更多样化地理解幼儿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随着《指南》的颁布,将《指南》中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工作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有效观察、记录与评价儿童的学习,并结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开展家园互动。(2)能够结合《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与《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具体的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课程。(3)能够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结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教师以上几方面的专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解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还应包括:(1)与《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资源,让幼儿的学习行为“看得见”。(2)在《纲要》和《指南》指导下,体现过程与内容有效结合的资源,包括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参考性资源。(3)便于教师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现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资源。(4)用于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评价和反思课程有效性的资源。(5)支持幼儿园文化积淀,反映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等。这些有关课程构建、教与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儿童发展评价等与幼儿园教育实际密切关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落实《指南》,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有效资源。

(二)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般人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很难在幼儿园层面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狭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与学的视听动画等。事实上不尽然,尤其是《指南》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能否有效落实《指南》的关键。为提升教师有效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把评价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作为主体建设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比如,教师应依据《指南》指出的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来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课程的设置。幼儿园可以借助园本教研,通过让教师撰写并交流儿童的学习故事来分享观察心得,在提高教师观察与评价儿童能力的同时,积累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关幼儿学习故事的资源。幼儿的学习故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学习活动情景进行真实描述。第二部分是“学习了什么”,即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包括儿童对各领域内容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品质)进行解读、评价和回应。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教育策略”。这是对教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指导的计划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积累、筛选、完善与整理,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成为生动、直观呈现儿童在五大领域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二部分内容则可以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的学习行为、如何适宜地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三部分内容则能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结合儿童的表现反思当前教育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考与调整的资源。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进一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成为园本教研的主题或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又可以成为幼儿园文化积淀中很有意义的一个音盼。

由此可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幼儿园完全可以自行建设,而且这样的资源建设对于幼儿园的意义与价值更大。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幼儿园可以巩固园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炼、整理与结构化的过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能会迷失在资源的海洋里。将资源的积累变成了资料的堆积,这是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那么。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将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园长具有相应的领导力,要在宏观把握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建设发展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资源的类型、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收集时间、资源的编辑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并确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有意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建设资源。一方面,每一次资源收集之后就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给予一定的编码,即给资源贴上相应的标签,明确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和作用;另一方面,还应该依据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则对每一个资源进行及时的剪辑与整理。比如,传统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师只能大概了解活动的计划与思路。教学过程录像则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无用信息过多等原因,教师不愿意从头到尾细看,而且由于容量较大,在储存和传输方面也存在较多不便。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完整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案,既能使教师快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脉络,又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师幼互动过程加以聚焦,还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教案资源建设既反映了资源建设的有意性,又体现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性

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某些方面不仅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竞争力之所在,它赋予幼儿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积累传承本园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积淀园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成为幼儿园办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长期的资源建设将会成为一所幼儿园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这样的特色创建能够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涵,有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篇9

[作者简介] 赵慧臣(1982―),男,河南永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知识可视化与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

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实惠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迈开了大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教育中,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幼儿自主、合作、创造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1]数字化学习资源给幼儿带来趣味、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针对性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学前教育,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如何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引起人们的关注。反思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能够为优化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提供参考。

(一)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断丰富

在1996年―2000年,音像教材、投影和教育电视成为儿童学习重要资源。课堂教学使用幼儿音像教材为幼儿教学提供了可视可听、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料。投影教材作为在幼儿园应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表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幼儿电视教材作为用电视传递信息的教材形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及创造能力。对于教育电视的效果,王淑君(1998)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它使幼儿在对社会行为的观察学习过程中与榜样模式发生共鸣,自身行为也不自觉地与榜样行为相接近。[2]

20世纪末以来,电脑成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载体,幼儿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例如,南海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坚持以计算机为认知工具,开展“讲故事、认事物、做游戏、玩电脑”“四结合”的教改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期间,美国1999年的《儿童媒体与新千年》报告指出儿童花在计算机上的时间与在校上课时间基本持平。

2005年后,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主题网站成为幼儿数字化学习的重要资源。幼儿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推动师幼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发展。其中,上海学前教育网作为汇集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资源库和集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的资源库,通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学前教育信息化。

2007年后,互动学习软件和教育游戏等教育软件应用到学前教育中,尤是其数学、英语等学科类教学软件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另外,电脑游戏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有机整合,可以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快乐。英国某教育机构的研究人员曾对700多名幼儿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电脑游戏能够显著地帮助幼儿提高逻辑思维技巧,开发潜在的智力。

2010年后,随着人机交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郁晓华(2011)认为多触控虚拟学具相比于实体学具,在感知维度、扩展重用、状态保存方面都更具竞争优势,将打开技术支持下新型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的新局面。[3]另外,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流行,但在实践中却由于存在误区可能会对幼儿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形式上更加多样(从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拓展到网络平台、教学软件、教育游戏和虚拟学具等)、共享更加方便(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等共享性差些,而网络平台、教学软件、教育游戏等则具备较高的共享性)、更加注重集成(投影、录音、音像教材和电视只是单个的学习资源类型,而网络平台、教学软件、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等能够集成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不断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数字化学习的需求,但幼儿游戏沉迷、近视率提高等问题也不断出现。例如,“儿童因痴迷于观看电视中播放的动画片和电视剧,或者长期观看卡通漫画书籍,不知不觉地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而逐渐降低乃至失去文字深度阅读的兴趣”,[4]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和平面化。

(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法的梳理

在电化教育应用于幼儿的较早时期,相关学者已经提出需要认真分析幼儿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其中,李平毅(1996)提出要想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对幼儿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就必须针对幼儿的机体发展特征、情感因素、注意特征等,开展幼儿园的电化教育。[5]但在不同类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中,所提的设计方法也有所侧重。

在投影教材、教育电视等方面,对于幼儿园投影教材的编制,宋明责(1996)提出要熟悉幼儿的生活,了解幼儿的心理,根据幼儿的情趣,表现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塑造好投影教材中的形象。[6]对于幼儿教育电视选题,陈静宜(1997)提出要切合幼儿早期教育的需要,内容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表现方式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摄制中着力营造适宜幼儿学习的氛围。[7]对于幼教电视教材的编导,凌巍(1997)认为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强化宜真宜趣,突出娱乐性;遵循幼儿实际,突出教学性;力求音律和谐,富有审美性;力求现场抓拍,突出真实性;力求生动活泼,注宜多融性。[8]

在网络学习平台方面,崔琦(2007)提出建设符合幼儿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审美情趣的学前教育主题网站,为幼儿营造绿色的网上家园。[9]朱玉华(2008)认为需要应用图形化的可视界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方便舒适的互动空间,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10]

在幼儿软件设计方面,杨珊珊(2009)介绍了幼儿参与软件设计的情境式设计、参与式设计、信息提供式设计以及合作询问式设计等四种方法。[11]李清(2011)以游戏活动课程为基础,采用幼儿所熟悉的广告与动画节目内容,设计幼儿的媒介素养游戏,以培养幼儿的媒介素养能力。[12]

在教学工具设计方面,郁晓华(2011)认为触控虚拟学具的设计包括:操作平台需要借助隐喻的思想建立幼儿操作学习的虚拟工作区域;建立学习材料库要很好地考虑标准的定义、表现的形式以及所支持的操作行为;组装关系必须在操作逻辑中隐含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3]王济军(2012)针对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应用的误区,提出精心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征教学策略,提高软件的易用性、人性化和交互性等促进策略。[14]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方法的反思

首先,应用辨证观点反思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弊,但如何趋利避害尚缺乏有效手段,仍然需要针对性的设计理论加以指导。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以辩证的思维,提出是否应该让幼儿使用电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坏的软件不利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相互教学,好的软件能够增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和相互教学。

其次,提出面向儿童需要、针对幼儿的特点,但如何有效设计还停留在理念层面。例如,在设计幼儿数学类教学软件时,“应充分考虑及认可儿童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软件的教学辅助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和进步。”[15]诸如此类观点多体现在理念引导层面,尚待提出有效的设计方法,并且经过幼儿数字化学习效果的验证。

再次,提出面向幼儿生活习惯设计资源的观点,但分析幼儿生活特征的方法有待探索。例如,对于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李清提出基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以游戏活动课程为基础,采用幼儿所熟悉的广告与动画节目内容。[16]如何把握幼儿生活中的特征,尤其是游戏学习中的特征以及游戏学习资源的需求,仍然需求科学有效的方法。

最后,提出了儿童参与的观点,但如何引导仍未明晰。儿童有可能直接参与软件设计的任何一个阶段,参与的方式多样,但都受到成人设计人员的限制。[17]尽管儿童参与到软件设计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与成人如何以平等关系展开合作等问题尚待有效解决。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已经从以设计人员为中心的设计转入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强调了对幼儿认知特点、生理特征的尊重,甚至幼儿的参与,以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征,提升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质量。但设计人员仍然保持了幼儿数字化学习局外人的身份,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设计人员的设想层面。为了获取充分依据来判断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方向,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想法变得非常重要。

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的提出

移情是心理学中感知对方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设计中理解用户。移情设计首先应用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中,后来拓展到教育领域,被认为可以作为理解学生、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具有可行性,有利于形成满足幼儿个性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一)移情以及移情式设计的辨析

作为心理学上的术语,移情(Empathy)的意思为“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又称感情移入。”[18]根据韦氏词典,移情是“不需要以客观明确的方法完全传达感觉、想法和体验的情况下,理解、意识到、敏感于并间接地体验他人在过去和现在和未来对这感觉、想法和体验”的一种行为或者能力。移情要求个人参与,与其说是一组严格的方法或者工具,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意愿。另外,在《剑桥哲学辞典》中,“移情”具有三种基本含义:对表情的自动模范或对情绪的表现度、注意力的模仿和角色扮演。

对于Empathic Design,孙远波等人将其翻译为移情设计,张广兵、高丽云等人将其翻译为移情式设计。两者的内涵是相同的,但后者更适合我国的汉语语境和表述习惯。因此,除了所引用的文献内容之外,笔者将Empathic Design统一称为移情式设计。其中的移情指采用想象的方式,对优化所处的环境进行重新建构,以理解用户是如何在使用过程中看待、体验和感受产品、环境和服务的。[19]

移情式设计能够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如何感知周围的物质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移情式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针对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角色沉浸’,并且在实验数据的框架内充分发挥想象,发生对用户产品使用的‘移情理解’,并且在感性直觉和理性概念之间做出权衡,得出产品设计的最佳方案。”[20]

(二)移情式设计不断应用:从工业产品设计到教学设计

“移情作为设计中的重要方法,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企业为之投入时间、资源和必要的技术。”[21]1997年,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Dorothy Leonard等研究工业产品设计中采用的移情式设计情况,描述了移情式设计在创新性公司的成功实践。2011年(芬兰)Ilpo Koskinen等认为:设计师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与之相联系的主观因素;设计师需要系统的方法才能体现主观因素,而且这些方法一定要能移情地了解用户。

在教育领域,2002 年,Maish Nichani首次提出移情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张广兵(2009)认为移情式教学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机械化、教学情感匮乏等不足,真正实现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教学活动。[22]周贤善(2009)应用移情式教学设计优化网络教育,认为可体现在网络教育的主要环节中。[23]高丽云(2010)探讨了抛锚式教学策略与移情式教学设计如何结合,分析了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24]柳铭瑞(2011)认为移情式网络课程设计中,设计人员、教师、学生等需要共同参与设计活动。[25]

移情式设计的应用已经从工业产品设计拓展到教学设计中。在教育领域,移情式设计不断应用,形成了移情式教学设计等话题,被认为可以作为理解学生、基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应用到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设计、e-Learning等领域,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设计、学习策略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方式与成人有较大差别,设计人员需要站在在幼儿角度,思考他们在数字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什么数字化学习资源予以支持。“因为设计的需要而研究人类行为的时候,用户数据往往是由设计师的个人体验和解释来处理得出的。当我们从理性实际的主题转入更加主观、更加注重体验的领域,在设计时考虑移情设计就非常有必要了。”[26]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指设计人员对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进行移情性体验,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感受、体验幼儿的情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幼儿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以设计满足幼儿个性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有助于辨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有益于设计出合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利于提升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切性,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首先,移情式设计有助于设计人员摆脱自身的局限。设计人员设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不是为自己的孩子或者熟悉的幼儿,而是为了也许从未谋面的幼儿。他们无法观察幼儿数字化的想法和感受: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心智模式、判断标准、学习偏好以及心理冲突。设计人员必须超越自身文化传统、心智模式和认知结构的局限,在真实的场景中通过移情体验,准确预料幼儿数字化学习的行为,以便资源设计中做出针对性反馈。

其次,移情式设计有益于设计人员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不同幼儿有着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经验,具有不同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关注不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还有着不同的数字化学习期待和偏好。“移情设计就是应用我们的自身的洞察力去指导和启发,为那些我们从未谋面的人设计更加有用和愉悦的产品。”[27]采用移情式设计方法有助于设计人员通过观察幼儿数字化学习的外在行为来识别他们的内心状态,预知幼儿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挖掘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深层次需求,为针对性设计开发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支持。

最后,移情式设计有利于拓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缺乏教师和幼儿的有效参与,仅是设计人员和教学专家之间相互交流。从移情设计的基本步骤(观察用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用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和规划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它既强调了对用户行为的移情分析,也突出了运用集体智慧来创造性解决问题。移情设计帮助设计人员通过建构幼儿、教师、设计人员等组成的设计团体,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应用更加完善的方法,进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活动。

三、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开展

“尽管设计师在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在思考用户,移情是无处不在的,但移情设计只是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对所有设计问题的通用解决方法。”[28]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为了保证人力、物力和材料等投入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采用移情设计的阶段应该被详细确定。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可以采用下列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择幼儿群体,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征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幼儿用户对象研究中需要更加关注目的性,而非机械地参考统计抽样。首先,主要幼儿群体,指经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群体。其次,即将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幼儿群体,以设计面向未来幼儿用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最后,非正常的特殊幼儿用户,他们通常会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某些特殊的需求。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超常的幼儿可能对语言学习类软件具有词汇量大、语句复杂和增强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中,设计人员既选取一部分幼儿用户代表经常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又需要一部分未来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幼儿群体和某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群体。后两类幼儿群体不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有效的设计灵感,而且可以测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主要结论。

(二)采用移情观察,分析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中的观察并非一种远距离和客观的方式,而是设计人员融入幼儿真实情景下的体验。区别于传统设计中的观察,移情式设计的观察是在幼儿日常数字化学习中、在自己的环境(日常生活的)中进行的非干预性观察。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不是简单地把幼儿看作访谈、调查和测试的主体,而是作为有感情的人,站在幼儿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其数字化学习的状况。设计人员观察幼儿日常的数字化学习行为,理解他们不同于成人的数字化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其他纯客观性观察方法所无法获得的信息,有效发掘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

(三)进行角色扮演,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角色扮演中,设计人员以幼儿用户的身份进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环境中,亲身参与到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中,不仅要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行为的过程,更要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的资源使用,以推测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用状况。有三种方式可以用于设计人员的角色扮演。[29]

1. 观察幼儿的实际应用,或者在现实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自然情境中,或者在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原型中。一旦设计人员理解了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境,则针对性开展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2. 寻找幼儿的参与,记录他们数字化学习行为状况,描述他们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创造性表达数字化学习的效果,以深入探索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3. 自己尝试使用设计原型,以内省的方式获得幼儿也可能拥有的使用体验。设计人员当然无法实际拥有任何幼儿的体验,但是为了改善使用情境,却可以从自身数字化学习的经验中,预测幼儿数字化学习的反应。

(四)应用头脑风暴,突破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思想束缚

在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法有利于幼儿通过与资源设计人员、同学交流合作,充分表达各自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意见和想法,可以突破以往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束缚,更大程度上创造性地设计数字化学习资源。

对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不应看作只是设计人员的工作,而应把幼儿、教师等纳入进来;不应仅仅看作一个资源优化设计的过程,而且是幼儿、教师和设计人员等不同观点交流融合的过程。例如,在设计幼儿视频资源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讨论:幼儿需要视频资源吗?学习过程中的那些阶段需要视频资源?在多种格式的视频资源中,哪一种最合适?在众多的开发技术中,哪一种最适用?

(五)形成设计共同体,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模型

移情式设计要求设计人员与幼儿、教师等形成设计共同体,将资源的设计者、使用者(幼儿)以及资源使用的引导者(教师)等以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的问题,一起探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方案。唯有如此,幼儿、教师才能与设计人员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共同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做出各自的努力。

根据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一系列的方案,设计人员建立较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模型并提供给幼儿使用,根据反馈信息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由于幼儿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等不同,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可以弥补传统课堂资源同一性的不足,又能够支持幼儿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

(六)联系现实状况,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验证

移情式设计“建立在富有情感的想象之上――即超越现实的想象能力。通过想象,我们能够提前思考未来的使用体验将何去何从,并且产生一些想法去支持这种体验。但是想象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30]那么,设计人员如何准确把握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如何知道他们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怎样判断设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否符合呢?

移情应该作为一种需要在现实中进行检验的特殊想象,设计人员需要在主观移情和客观观察之间做出平衡。具体说来,设计人员需要通过与幼儿的不断接触来激发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需要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行为的状况来判断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是否合理,需要根据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来调整移情式设计。

如果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可以满足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要,下一步就可以开发推广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更大范围上支持幼儿的数字化学习。如果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尚未满足幼儿的数字化学习需要,则需要重新开展幼儿数字化资源的移情式设计,进一步优化、完善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四、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优化

“研究移情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解决公认问题,而是找出设计切入点,也是为了达到对用户的整体全面的认识。”[31]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面临着设计人员对幼儿数字化的移情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数字化学习信息的表达等问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予以优化。

(一)提高设计人员对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能力

为了充分理解用户的体验,至少有三种数据可以被应用:语言数据(“说”,表达人们所知道的和讲述的)、行为数据(“做”,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想象的数据(“想”,描述当前群体非语言化的结构性方法)。[32]三者的关系可以通过图2进行说明。其中,语言数据的内容比较明确,行为数据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而想象的数据则是潜在的,不容易被发现。

传统的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较多关注幼儿在数字学习中是如何说、如何做的,而忽略了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更深一层的体验:直觉、感受和梦想,尚未真正地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状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为此,设计人员需要转变关注对象:从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语言数据和观察数据,转变为更多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数据;从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转变为更多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直觉、感受和梦想。

为了获得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中的想象数据,设计人员可以借助某些可视化工具,将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可视化,以促进其想象数据的传播、理解和加工。例如,“情感工具箱”作为可视的、有趣的、基于故事建构的技术,能够帮助设计者关注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梦想、忧虑以及愿景。此外,“认知工具箱”包括心理地图、三维模型、关系图表以及流程图等,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将幼儿数字化学习中的想象数据可视化,进而开展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移情体验,准确把握其数字化学习的特征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

(二)幼儿应用可视化方式表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

幼儿表达自己数字化学习的观点和意见,那些非语言表达的信息可以借助可视化形式来描述。如果幼儿认为清楚地表达、反馈态度和思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制作拼贴画、绘画、摄影拍照、叙事或者写日记等方法能够帮助幼儿探索自己数字化学习的行为特征,表达他们对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为设计人员提供幼儿数字化学习的丰富语境。

首先,可视化的记录元素(通常为相机)可用于记录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情况,描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其次,视觉日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幼儿数字化学习的情绪和想法,把握其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的行为习惯。最后,说明性的问题卡片、任务书等可用来研究阐释幼儿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包括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意见、态度等开放性问题。

(三)基于生态网络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生关系

为什么某些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学习发挥持久性的影响力,而某些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刚一出现就消声匿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研究的切入点。数字化学习资源不仅作为信息产品使幼儿能够寓教于乐,支持了幼儿多样的数字化学习活动,而且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固定组成部分,不断影响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方式。

对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人员需要超越仅仅看作支持数字化学习的信息产品,而应在生态网络中探讨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不仅仅探讨不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之间的生态关系,而且分析他们怎么融合后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不仅仅讨论数字化学习资源对幼儿学习生活的影响,更应阐释如何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幼儿的学习生活,从而通过构建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生关系,更大程度上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包红英.电化教学如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7,(4):39~40.

[2] 王淑君.从实验研究看教育电视在幼儿社会行为教育中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1998,(2):89~95.

[3] [13] 郁晓华.幼儿多触控虚拟学具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33~137.

[4] 李昱.试论儿童媒介素养及其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5):27~31.

[5] 李平毅.结合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搞好幼儿电化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6,(4):32 ~33.

[6] 宋明责.浅析幼儿投影教材中的美术特征及意义[J].中国电化教育,1996,(1):48~49.

[7] 陈静宜.幼儿电视教育片创作之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1997,(1):61~64.

[8] 凌巍.谈幼儿电视教材的编制[J].中国电化教育,1997,(2):46~49.

[9] 崔琦.学前教育主题网站的研究与设计[D].曲阜:山东师范大学,2007.

[10] 朱玉华,高薇.构建幼儿教学管理平台推进师幼学习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41~43.

[11] 杨珊珊,郭力平.论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儿童的参与[J].中国电化教育,2009,(6):61~65.

[12] [16] 李清.幼儿媒介素养游戏的设计及实效性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14~117.

[14] 王济军,王赫男等.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07~110.

[15] 张立龙.学前儿童数学互动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12.

[17] M.Scaife,Y.Rogers. Kids as Informants: Telling Us What We didn’t Know or Confirming What We Knew Already[A] .A.Druin.The Design of Children’s Technology[C].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1999,27~50.

[18] What Kind of Research Model is Empathic Design[EB/OL].[2012-12-26].http://cc.ntut.edu.tw/~wwwdtl/93DTL_02/class/93_05_Wang/930323.pdf.

[19] [20] [21] [26] [27] [28] [29] [30] [31] [32] [芬] Ilpo Koskinen,等.移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M].孙远波,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0,22,34,30,25,22~23,26,28,30,30.

[22] 张广兵,全.移情式教学设计:内涵、方法与实施[J].电化教育研究,2009,(1):86~88.

篇10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教育不仅在初高中阶段普及应用,随着教育发展,现阶段小学幼儿园阶段也已经进行网络教育教学,幼儿园为例,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电视教学时单项输出电视节目,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基于传统教学弊逐步凸显,交互式数字电视教学成为网络教育下教学产物,不断满足学校教学与学生理解之交互需要,一众成为学校教师、教育部门研究热门话题。

二、交互式数字电视基本概念和特点

交互式数字电视不同于传统播放节目电视,传统电视受众只能够单项接收观看电视频道,不能够掌控其电视节目时长,不能自主选择电视播放的节目集数与影片名称,自主选择性低、操控性较差。相比较传统电视,交互式数字电视只需要通过卫星宽带或者转换器就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功能,对于电视用户而言,交互式数字电视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自主选择性强;还可以调节电视节目速度,对其节目进行暂停、调节播放速度,不限制节目时间,可操纵性强;交互式数字电视具有双向模式,用户可以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类别节目进行甄选,不论是幼儿教育、体育频道、财经新闻还是影视歌曲,交互数字电视都能够自由切换,突出其覆盖面广、信息识别速度快、存储量大三大特点。

三、当前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教学应用状况

交互式数字电视随着信息网络教学深入发展,已经逐步开始投入到幼儿园网络教育中,传统课本教学,教师无法集中学生精力,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无法带动学生积极性。交互式数字电视应用,为幼儿园传统教学提供更多教学方式,增添丰富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动画输出,吸引幼儿园学生积极性,逐步加强课堂集中时长。交互式数字电视就当前教育形式而言,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多元化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采用交互式数字电视教学,长期而言,数字电视教学对学生成长,身体思维发展,尤其是眼睛使用程度引发家长群体担忧。所以说,当前教育阶段,针对幼儿园低年龄阶段特殊情况,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在丰富教学手段时也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和思维成长。

四、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力

幼儿园学生年龄小,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事物观察认知能力不足,相比较幼儿园传统教学方式,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助于帮助幼儿园低年龄层次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育更能掌握幼儿园学生心理喜好,比如利用交互式数字网络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方式进行课堂输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偏爱电视电子产品,教师可以利用电视网络教学结合学生偏好,帮助教师掌控课堂氛围,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调节教学进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增添教学趣味

幼儿园学生天真逗趣、活泼调皮,幼儿园之前家庭教育氛围轻松有趣,侧重于幼儿园学生玩耍享乐,而幼儿园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初始阶段,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一定启蒙作用。学生首次进入集体学习教育环境中,不能够改变家庭教育学习相处模式,对课堂学习没办法完全适应,对教师教授知识不感兴趣,课堂精力不集中。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应用,通过电视色彩交互,教师有选择性带动学生观赏电视节目,在教学中模仿节目中人物或者动物行为,从而吸引学生目光,促进学生更好在课堂集中精力。比如幼儿园教师通过播放萌鸡小队动画节目,引导学生模仿萌鸡小队中动物行为和语言方式,学习节目中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对小鸡以及动植物观看学习,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好奇心理,进一步对大自然以及生活中行为进行理解,加深对教师课堂知识认知,从而有效保证课堂质量。

(三)有利于课堂互动,拉进学生与教师关系

幼儿园学生从家长万般呵护环抱中走向教室,开始适应教师一对多教学,教师不能够同时照顾所有学生感受,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幼儿园学生不适应,不被重视心理落差。离开家长怀抱,幼儿园学生首次独立面对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面对学校课堂规矩,许多学生不能理解也不能完全遵守,偶尔还会收到教师训斥,这时便会导致幼儿园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不敢接近教师,在教师面前不能够真实表达自己想法,从而加剧学生与教师关系疏远,对学校学习产生敌意。这时,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应用,有利于幼儿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电视节目,根据电视情境片段,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比如教师让学生观看喜羊羊动画节目,根据里面情节,可以进行模拟场景,一位教师装扮成灰太狼,学生可以装扮成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甚至可以装扮成羊村任何一只羊,可以根据自己爱好给自己起一个专属羊村名字,另外一个教师办成村长。这样一来,在村长教师带领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为躲避灰太狼教师抓捕共同出谋划策,一齐参与其中。这不仅通过交互式数字电视让学生观看节目,还利用其特征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促使学生减少对教师恐惧心理,逐渐释放自我,不断适应学校生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观察探究能力

在幼儿园教师传统教学中,授课形式单一,许多需要实际观察操作章节往往无法实现,进而弱化这一部分教学,转而加大对学生理论知识灌输。实际上,弱化这一部分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题思考,也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单项被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当时能理解百分之四十,仅仅依靠理论,完全没有画面感,过一会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可能就下降到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五,一天学习下来,学生完全没有收获。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教学,利用交互式数字电视进行理论知识图片或者动态视频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直观理解,通过视频动画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增强想象力,引导学生根据数字电视视频对生活动植物以及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研究,从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完善。学生通过交互式数字电视教育,提高对教师教学兴趣,对生活观察实践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教师不断教学引导,不断进行自我成长,经过幼儿园一段时间学习,逐渐能够遵守课堂规矩,对待事物和学习集中注意力,更好适应学校生活。

(五)有助于学生和教师角色转变

传统教育教学都是以教师单方面知识输出为主,教师角色就是引导者、知识传播者,而学生在教学学习阶段对于知识,主要是被动接受,属于学习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变迁,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变,教育家学模式不断革新,不论是教育哪个阶段,学校一直积极研究探索适合自身学校发展,适合学生学习发展之路,幼儿园也不例外。随着交互式数字教室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不断应用,教师角色随之发生改变,不再以课本为中心,以自我教学为中心,而是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互动式学习,将自身从知识的引导者、传播者逐渐演变为知识研究者、学习者,不再是单一文化知识输出,浇灌式讲课,而是逐渐致力于与幼儿园学生互动式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课本知识与学生观察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不再只是一味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在网络教育中改变认知,将被动接收知识逐渐转变为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学习,利用教学方式不断改变,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发自身想象力,不断接受消化教师所传递知识信息,在实践中成长。

五、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应用的消极作用

(一)使用频率过高,不利于学生成长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而言,交互式教学虽然是网络教学,但是相比传统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同方面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有积极影响必然会有消极影响。对于幼儿园学生而言,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如果教师一味采用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学,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同程度损害。学生接受家庭教育时间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学生多,教师少,教师不可能全面顾及每一位学生。现在家庭孩子数量少,往往集千万宠爱于一身,而由于年纪小,脾气性格不同,来到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时,对于教学环境不熟悉,导致学生心理落差大。此时教师为应对学生,长时间采用交互式数字电视教育,让学生看网络电视节目,虽然能够学到知识,但是交互式数字电视使用频率过高,再加上学生没有形成良好观影习惯,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园学生身体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现在学生还没有保护眼睛意识,长期观看,不利于学生眼睛健康,很容易造成学生近视、散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学生整个生活学习生涯。

(二)网络教学利用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转变

现在社会学生总体基数逐渐减少,学校对生源争夺十分严重,对于幼儿园选择,家长通常对幼儿园位置、基础设施进行考察,对学校软件设施和教师教学方式进行综合考虑。有些幼儿园为了获得生源,过分关注自身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装修设施,将学校建造装修特别高端,而忽略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方法。虽然紧跟现代幼儿园教育风向,投入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的使用,学校过度夸大宣传,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其掌握程度低,自身综合素质不够,往往造成网络教学利用率,学生只能够将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育单纯当做电视节目,休闲娱乐项目来看,教师并没有将其高效利用起来,没有通过电视实现教学目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转变。

(三)学校过分宣传,收取不当费用

孩子教育是一个家庭重中之重任务,与之前不同,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对孩子教育,希望尽最大能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许多学校正是抓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利用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应用,过分宣传学校教育,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做一些无足轻重改变,从而提高学生教育费用,将其收入囊中。长此以往,教育环境不佳,教学风气被败坏,造成学生家长不满,促使教育部门严控。

六、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应用策略

(一)增加家长了解,实现与教师相互配合

许多学生一旦从家庭教育走向学校教育,家长便认为学生发展与成长全部依托于学校教育,对学生在学校学习状况不了解,忽视培养学生生活中遇见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能更好引导孩子利用电视节目和日常事件进行思维逻辑培养和想象力开发。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教育差。要想提高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中应用,就应该促使学生家长不断加深对交互式数字电视了解,课后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对于数字电视以及其他相关电子产品的学习和应用,家长应该更确切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利用其为自己学习和思维发展打下基础。促使幼儿园学生在家长与教师双方共同配合下不断树立正确人生观,茁壮健康发展。

(二)建立相关知识库,采用延展性教学

幼儿园教师想要在传统教学提高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应用,应该建立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增加相关知识储备量,建立属于幼儿园教师知识库,在实行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学时,从自身知识库中提取相关知识,对电视节目中知识点进行延展教学,增添教学方式,在提高自身知识之际将相关延伸知识点传递给幼儿园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学应用程度,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不用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学生对其表现出来学习兴趣也不相同,学校采用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学应用,对于幼儿园学生而言,更多的是通过观看视频和动态图片达到对自身情绪调节。不同教学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心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交互式电视网络教育应用,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教学,根据数字电视所播片段,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引领学生进入不同角色,在不同环境中强化自己对故事情节,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式教学,利用课堂小游戏,增添教学趣味性,再结合数字电视网络教育,寓教于乐,为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点,营造一种在游戏中就能够学到知识,轻松愉悦的学习课堂氛围,这样既能够提高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应用,又能够调节学生情绪,加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产生良好教学效应。

七、结束语

交互式数字电视在幼儿园网络教育中不断应用,可以说是幼儿园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它既有助于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吸引幼儿园低龄学生目光,降低幼儿园学生对学习的排斥,又有助于教师利用电视多色彩交互,不断调节学生情绪,增强课堂稳定性。另外,学校在利用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教育之际,也要能够注意到其对于学生会产生一定消极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该在保证授课质量前提下,不断弱化其消极影响,根据情况变更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从而实现幼儿园学生愉快学习,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妍.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J].科幻画报,2021,(04):149+151.

[2]孙运栋,狄丽.“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好家长,2020,(95):34-35.

篇11

越来越多的高中实现了“校校通”,多媒体网络已遍布课堂、图书馆、阅览室、家庭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和全球共享的数字化学习素材随手可得,信息检索、提取、组合工具及学习平台多种多样,这些为我们进行数字化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环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形成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以上因素的迅猛发展使得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浪潮推动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已经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搞好中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建立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与学的新理念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数年,教师也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于语文课堂,课堂上太多的分析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个又一个琐碎的质疑、讨论、习题填空把优美的文章变成了毫无生气的词语拼盘,虽然应试教育的方法和模式都不适应新课改要求,但在高考的推动下,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方向,适合新课改理念的数字化教学和学习往往被淡化。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学习新课改理论,并尽快应用于教学实际中。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且知识的建构应当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由于数字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协作学习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还能够提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大量资源,因此,数字技术在教育上的普及和应用,为营造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为新课改和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和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新课改理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要达到“三变”:由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由边教边学变为先学后教、由课后训练变为当堂训练。把教学的价值取向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分析所有学生在这一个阶段中的学习过程上,教师的教学艺术价值的重心,被置于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谋略艺术上,再也不是把教师的表演艺术放在第一重要位置。

学生学习要实现“三改变”:改变学习的空间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学习不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改变学习的时间观念,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要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改变学习方法,由接受式学习向研究、探索式学习转变。

学生要改变陈旧的学习观念,每个学生都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传授方法”,学生的目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学习水平不是看获得知识的数量而是看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开发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特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开展新课改下的数字化学习,必须有充足的适应新课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目前,网络上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关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但能贯彻新课改理念,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突出中学语文教学特色的学习资源还不充足,也不系统,有待于增加和改进、整理。

首先应当形成系统的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材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数字化教材不应是印刷文本的翻版,应在保持印刷教材的逻辑性基础上,充分体现数字教材的超媒体性、交互性和智能性。数字教材可以将不同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提供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呈现方式的学习材料,满足学习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需要。这些学习材料不是学生学习的提纲,不是限定学生的视野,而只是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方便学生分解、组合、检索、提取与利用,方便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性地“读”教材。严格地说,数字化教材应当是数字化“学材”。

其次要广泛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和开发网络课程。把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在网上进行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与学环境,也可以通过E-mail、BBS、聊天室、电子论坛、留言板、微博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作业,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多种交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要发挥语文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的团队优势,网站不应是知识资源的简单堆砌,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应与知识的自身结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层次密不可分。网络课程应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由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的这一认知过程,一般不可能准确地限定在一节课内显现出它的阶段性效果,有必要打破一节课为单位的备课程式,因此专题学习网站和网络课程都应以主题或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思想性,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语言作品,其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味其所蕴含的思想意义,把握语言的深层内涵,因此在数字课程资源的设计中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图文并茂,情、声、色、意俱在,创设各种意境,或提供所需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迅速沉浸到作品的情意之中,又要防止将教师想象的结果直接展现给学生,剥夺学生想象的权利,更不能把界面色彩搞得五彩缤纷、声像泛滥,过分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三、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数字化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培养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信息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呈现交流的技能;对信息内容的分析、批判与理解能力,即对信息的检索策略、对所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评估,在接受信息之前,会认真思考信息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识别信息推理中的逻辑矛盾或谬误;能根据社会需求,整合信息、创造信息的态度和能力,要求信息使用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共事精神,把信息的整合和创造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要掌握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包括: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的实践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检测工具。

四、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注重语文综合能力训练

语文学科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工具性,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增强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做到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必须给予学生大量接触语言的机会,以便他们模仿学习。数字化学习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方式和机会,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练习,提高语文训练的应用性、广泛性、即时性,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教学质量。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理解、识记、速度四个因素。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包括领会字词的含义和感彩,领会文章的表现方法特点,领会文章的脉络思路,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义。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创设课文情境,再现写作背景,渲染氛围,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效率。也可以把文章中语言文字描述较为抽象的过程,或现实生活中一时难以见到的客观现象,运用数字化技术化古为今、化远为近、化慢为快、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微观为宏观,再现这些事物或过程,帮助学生读懂词句,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写作能力包括观察力、表达力、思考力、想象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各类人物、各种材料直观生动地提供给学生练习,既能满足教师写作训练设计的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这种氛围下练习写作,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运用数字技术把稍纵即逝的情景、受观察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场景展现给学生,能提高观察效率,引导学生思维。

听说能力训练包括听的能力、听记能力、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运用数字技术模拟说话情境,为学生创设更加鲜活真实的说话情境,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开展网络讨论,身临其境,有内容可感、有话可说,而且可以跨越空间限制,不同地区学生都能加入训练中来。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实践。利用专用工具软件,辅助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方便教师聆听并指导学生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示范,学生也可以随意选取一段进行反复跟读,而且在同一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不同的说话技能,而教师能够在不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指导个别学生、提高训练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演讲、辩论等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五、探索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数字化学习模式

数字化学习已经逐渐普及,但学校教育形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主要的中学教学组织形式,要在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数字化学习优势,就必须探索数字化学习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最佳模式。这种模式应该不是唯一的,适应不同的教育目的、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涉及不同的网络范围等都会有不同的模式。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教学中使用数字化教学技术教给学生知识,流畅、简练、准确、优美、幽默的语言,基本的手势、体态语言、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仍然是必需的。课堂教学要把数字化教学演示与传统的板书、朗读、表演等现场活动结合起来,不要认为把老师讲解变成计算机演示就是实现了数字化教学。理念不改变,只是用数字化技术教知识,课堂结构还是“满堂灌”,只是由“人灌”变为“机灌”,由“照本宣科”演变成“照屏宣科”,淡化了现场感的刺激效应,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中学语文新课程和数字化教学的更好实施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改革,它的成功实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对教师的素质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但应具有超前意识,而且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数字化教育环境正在促进教育的革命和学习的革命,中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环境中变革,数字化教学必将推进新课改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2]吴伯凡.从“死书”到“活书”――超文本技术及其文化.微电脑世界,1998,4.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4]颜韵,邓杰.论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英语交际活动的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1,2.

篇12

一、幼儿科学领域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1]。幼儿科学领域的培养目标包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中包括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因此,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尤其科学领域的应用显得顺理成章。

二、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提出

教育领域,2002年,Maish Nichani首次提出移情式教学设计的概念。张广兵认为移情式教学设计弥补了传统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机械化、教学情感匮乏等不足,真正实现了设身处地站在学生位置上设计教学活动[2]。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受限,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上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站在幼儿的角度审视整个开发过程,思考幼儿在数字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给予何种帮助。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指设计人员对幼儿的数字化学习进行移情性体验,从幼儿的角度理解、感受、体验幼儿的情感,更加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幼儿及其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以设计满足幼儿个性特点的数字化学习资源[3]。移情式设计有助于设计者辨明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性需求,设计出合适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用性,增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三、园本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开展

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遵循以下基本流程[3]:

该图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基本流程。在分析隐形需求方面,教师对幼儿长期接触和深入了解观察得到的数据更为详尽。理解使用体验方面,长期处于教育一线的教师对幼儿有着多年客观的了解,更善于从幼儿角度理解使用体验。园内的开发团队易沟通,有利于头脑风暴的展开。由此可见,在设计开发之初,园本条件下的移情式设计体现了受众数据容易掌握,开发团队容易沟通,角色体验更为真切等优势。因此,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园本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既丰富了本园的幼儿学习资源,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四、幼儿科学领域园本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范例

笔者以所在幼儿园的一次科学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为例,展示移情式设计在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的应用。

《认识时间“星期”》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

首先,以本园大班幼儿为受众群体,该群体已经对移动互联终端及触摸屏游戏有了一些接触。其次,通过移情观察分析得出本园大班幼儿对互动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形需求。再次,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发现大班幼儿对互动式数字化学习资源有体验要求。最后,设计团体展开头脑风暴,得出设计模型。设计模型将《认识时间“星期”》分为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学习两部分。在教师指导部分,以“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顺序性和周期性为出发点,设计动画《星期妈妈和孩子们》,通过观看动画和教师对动画内容的解释复述,使幼儿形成“星期”的概念。在幼儿自助学习部分,设计触屏游戏“选星期宝宝”和“星期宝宝找位置”,使幼儿在游戏中再次强化“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顺序性和周期性。这些学习资源在笔者所在幼儿园进行了验证,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通过对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情式设计的尝试,发现移情式设计是幼儿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分析幼儿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隐形需求,切实了解幼儿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体验,在此基础上展开头脑风暴得到详细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模型,以模型为主体结构精心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最终必能得到真正适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然而,移情式设计并不是机械式的设计思路,不同受众群体对应着不同的设计模型,这就需要设计团队在移情式设计时更充分地考虑受众的客户体验。笔者只在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中进行了简单尝试,其他领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移情式设计将是笔者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篇13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表1 《狐狸和乌鸦》导入设计

[画面\&解说\&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添上一个窝\&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出示狐狸:嘴巴很尖,尾巴长而大\&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来制作的,所以,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其制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10]。数字故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故事形式等等,更是一个与教学长期磨合的过程。数字故事与寓言教学的整合是一次新的尝试,所以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指导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和应用数字故事的时候游刃有余,提高课堂质量,创新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

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03):44-46.

[2] 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6):

9-10.

[3][10] 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11,(36):100-101.

[4][7] 沈慧玲.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的特征探析[J].科教导刊,

2014,(02):58.

[5] 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11,(03):186-187.

[6] 周洁.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一小学

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为案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