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筑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特色建筑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特色建筑设计

篇1

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3.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right-of-way),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大众空间”,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科技水平和美学标准。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并不意味抱着传统不放手,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提倡原创设计。一部建筑史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不同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现代艺术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Guimard)的“新艺术”(Art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莫斯科地铁以”地下宫殿“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莫斯科地铁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也是建筑美学上的重要作品。莫斯科地铁是权力美学的体现,它采用了贵重的天然石料,独特的照明灯具,更饰以名师高手创作的大量雕塑和彩绘,尽显其艺术瑰宝之奇丽,具有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如共青团广场地铁站的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篇2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在彰显出自身的文化特色以及地域文化魅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地铁建设也可以说是城市人文建设物化的一个标志性象征物;地铁的主体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底色,其符号象征对于人们而言除了建筑设计本身的美感外,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创造与地域文化特色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

音乐、文字、建筑等字眼都能够唤醒人们心底对美的审视,而地域文化特色与地铁车站建筑相互结合的设计初衷主要指的是人文精神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它是城市人文情怀的最佳体现。在地域文化特色设计风格的角度来看,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对于城市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风格形成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自然环境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而文化统一性的展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文化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同时赋予了地铁车站建筑深厚的设计底蕴。

1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

地铁车站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典型的建筑标志也是城市发展的标志,更是城市基本风貌建设与人文精神的有力象征,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一方面应当包含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另一方面也应当是对城市地域特征的一种浓缩,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其独立性的特征发挥出来,同时体现出文化与自然之间的适应性。

1.1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是地域文化的缩影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是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文化构成,同时也是设计师独特的创作理念的一种体现,将地域文化特色浓缩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将特定历史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之下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好的保留下去。为了给人一种更加直接与亲切的感觉,可以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利用艺术的形式将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将人文情感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有效结合。

1.2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突出了地域文化的主题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之中赋予地域文化主题成为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窗口,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地域、文化和时代感。个性化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既能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还能成为城市中一个旅游景点,为城市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许多国家的地铁车站建筑,常常以带动地域性的文化旅游作为设计目的,将地域文化与地铁车站建筑有效结合起来。比如说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加入了俄罗斯文化,将其融入到车站建筑的设计元素中,因此地铁车站本身作为一个景点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换而言之,现代化的地铁车站建筑除了具备交通建筑的特性外,还成为典型的城市地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融入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之中,将当地民族特色与民族精神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又如巴黎地铁,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巴黎地铁的设计风格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到现在,三百八十座地铁车站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隧道中各种符号与形象都成为巴黎涂鸦文化的典型代表,彰显了巴黎文化的地域特征。

图1 莫斯科共青团地铁站

图2 巴黎地铁巴士底狱站

2地域文化特色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呈现

2.1地域文化成为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核心

从地域文化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来看,突出其中的地域文化并不是意味着传统的设计风格,而是将传统风格中良好的养分吸收到现代化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从而突破视觉语言和原创设计带来的局限性,能够对创新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地域文化发展的集中呈现,建筑设计的内涵有着其本身的发展规律,而对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而言更是如此。对于不同地区中出现的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在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将文化作为整个设计的重心,重点将地方文化特色凸显其独特的魅力。目前,许多国家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都呈现出了众多的地域痕迹,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受到了各国设计师的青睐。巴黎地铁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文化的丰富内涵,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又利用地铁作品将其浪漫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莫斯科地铁也突出了“地下宫殿”的美誉,它作为莫斯科工程建筑史上最为壮观的建筑,也将建筑美学的思想核心体现出来。在莫斯科地铁的建筑设计中为了将皇族气息充分的显现出来,所采用的建筑石料以及照明灯具都是极好的材料制成,同时利用艺术彩绘的方式将其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此我们可以知道,地铁车站建筑设计能够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象征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映衬的。

2.2地域视觉设计在地铁车站建筑中的出现

对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来讲,主要是通过公共生活空间以及公共色彩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应,而将地域视觉设计的效果有效的呈现出来,因此特定的公共建筑标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视觉效果,从而起到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作用。决定建筑设计风格的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是自然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的凸显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目前城市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研究的重点。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中,以地域视觉设计为代表的地铁车站建筑设计风格除了能够将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效的展示出来外,还能够有效传播城市视觉形象。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中,地铁被称之为“metro",因此字母M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地铁的标志,比如法国。而德国的地铁标志是蓝色的字母U,西班牙地铁标志是红色的字母C;这些都是地铁作为各个国家的地域文化特点的特定标识,从而让人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图3 巴黎地铁标志

3结束语

综合本文以上所述,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城市设计的宗旨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理念相互融合,成为了目前我国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潮流。在我国不同城市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风格呈现中,城市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渗透,让地铁车站建筑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城市发展的文化功能特征更加显著。从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基本已经实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与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在突出文化功能的同时也将地铁箭镞设计主题文化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总而言之,将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与我国城市中的地域文化特色相互融合,一方面能够体现出城市文化的渗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城市文化品位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勇.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讨[J].科技视界,2014,08:301.

篇3

农村地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地方,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孩子上学。作为学前教育类型之一的幼儿园教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儿童。为了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就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学校开始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儿童适应性、创新性的不断发展,让其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尤其是乡村正开始兴建许多新式的幼儿园以适应儿童的更好发展,同时乡村幼儿园也引进国内外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著名的蒙台梭利式教育法。这些新式教学都是秉承遵循人的成长规则和心理学原理,以激发幼儿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的发展。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就提出要尊重儿童的观念,鼓励孩子从内心去学习,把孩子的智慧与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当下,因为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改变,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举措得到了当地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孩子家长的热烈支持。譬如说,青岛明星幼儿园、北京神墨幼儿园培训机构;此外还有瑞吉欧式幼儿园、音思派教育等。以上所列述的都是一些大城市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除了这些,在我国农村地区也陆续出现一些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幼儿园,适合孩子的全面发展。

2适应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乡村地区按其地方特性,幼儿园建筑设计分为三部分,幼儿生活用房、幼儿供应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以适应儿童的健康发展。

2.1生活用房

因为农村地区土地便宜,人口较多。幼儿园在建设时都会布置几个生活用房,是用来给孩子提供休息、睡觉、生活的房间,并且房间设计要求很高,符合布局、采光、通风的要求。生活用房的设计理念是方便孩子,所以房间有活动室、休息室、更衣间、卫生间等设置,同时在布局上也是很有讲究,对于使用频繁的房间一般设置在幼儿园的楼下,而休息室这样相对安静的房间一般设置在楼上。这就是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地方特色。

2.2服务用房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功能性用房设施配备比较简单,但也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医务室、值班室、办公室等基本功能性用房。而对于这部分房间的布局主要是设置在首层,比如医务室、晨检室等房间因为事服务用房,需要方便使用而对于其他房间可以设置在相对高一层的楼层,互相隔开,避免相互干扰。也可单独设置使用应具体要求。

2.3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一般是功能性不是很强的房间,主要是一些辅助作用比如食堂、茶水间、洗衣房等生活场所,他所需要占据的土地面积非常大,而迎合了乡村地区的建筑特点,土地丰富,面积宽广。一般是独立设置避免和其他房间相互干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校区的建筑分为两种,集中式和分散式。在场地确定的条件下,应按要求设置协调好各个分区、房间的关系,以免造成干扰和浪费,使得其校区面积利用率最大。

3农村地区幼儿园建筑特色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要突破孤立的班组空间

中国的幼儿园建筑与国外的幼儿园建筑布局相差甚大,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主要是沿用固定的活动单元模式,所有的儿童就限制在几间房间或活动室中;而相比国外的幼儿园教室布局,他们多采用自由式的平面布局,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打破原有教室独立封闭的班级空间,把以往传统的走廊连接教室的布局手法转换成儿童互动、游戏、社交的综合性空间。这样不仅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还促进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交往,从而形成生机勃勃的儿童天地。

3.2要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班级为基础,从而导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模式趋向于管得太死的特点。从农村幼儿园的建筑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大小教室隔开,走廊长连,所有孩子都按年龄、班级分开在不同的教室,各班的老师和孩子互不往来,都是以班集体为中心。然而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就证明,孩子要健康成长就必须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一起活动和游戏。所以应将幼儿园的建筑与其他不同性质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可以和小学、中学、等其它的公共建筑一起联建,这样就可以让儿童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交流。在不同人群的交往中,他们可以学到不同知识,开阔眼界,促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建筑上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打破分割、封闭格局,更多的为孩子创造公共的交往空间。

3.3要增强室外趣味空间的设计

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对农村幼儿园建筑来说要求比较高,就必须要求面积较大的空旷的室外环境,用以设计满足儿童游戏、娱乐的场所。而游戏又是开发孩子智力和学习知识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比如冒险游戏、“连接体”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团队协作能力。农村幼儿园建筑只有迎合以上三点要求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教学提供自己的特色,使农村孩子能够真正的打破固有模式和城市幼儿园一样有自己的学习模式。

4结语

面对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孩子的教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村幼儿园建筑已经不单纯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房子了,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是儿童可以进入自由畅游的工具。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师,应该从多方面角度去思考,为孩子建造一所良好、温馨、舒适、且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同时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多功能特色幼儿园空间。

作者:郑涛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路,卢健松.湖南耒阳市毛坪浙商希望小学[J].建筑学报,2008(07).

[2]谢国杰.北京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J].建筑学报,2007(09).

[3]刘德刚,刘华,孔翔榆.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探讨[J].才智,2010(32).

篇4

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大部分的建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地铁及城铁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它是指:在城市内的主要运输通道,以专用动力车辆行驶于地面、高架或地下的专用路轨,并提供班次密集、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等服务的公共运输系统。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总结出地铁空间的六个独特属性:

1. 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 element),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2. 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3. 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 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 right-of-way), 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 “大众空间”, 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 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科技水平和美学标准。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并不意味抱着传统不放手,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提倡原创设计。一部建筑史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不同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现代艺术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 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莫斯科地铁以”地下宫殿“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莫斯科地铁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也是建筑美学上的重要作品。莫斯科地铁是权力美学的体现,它采用了贵重的天然石料,独特的照明灯具,更饰以名师高手创作的大量雕塑和彩绘,尽显其艺术瑰宝之奇丽,具有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如共青团广场地铁站的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以上典型案例说明地域文化是地铁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结语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 中国地铁发展日益成熟,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我国的几大城市在建和已建的地铁工程中,也都把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融入地铁建筑之中。地铁的“城市动脉”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显著,倡导北京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①布正伟:《自在生成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1999。

篇5

1 概况

大唐国际高要金淘热电冷联产项目厂址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的肇庆高要市金利镇境内,与佛山三水区隔河相望,北面为栏柯山,南面和鹿州、展岭一带山岭相邻,东临西江,西面与高要市蚬岗相连。

本期建设2×400MW级(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最终规模为4×400MW级(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

本方案充分利用厂房建筑空间,将使用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分散设置的辅助车间和用房,整合布置在一起,既方便内部联系、便于集中管理,又可以减少辅助建筑数量,节省建筑交通和卫生等辅助面积;辅助设备尽可能采用露天、半露天布置。其他辅助生产建筑如脱硫建筑的设计,在满足工艺流程和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尽量联合布置,有效压缩建筑体积,降低工程造价。

2 主厂房建筑设计方案

根据工艺布置,主厂房采用混凝土结构。两套“一拖一”多轴联合循环机组采用联合厂房布置,机组轴系按照燃机-汽轮机-汽轮机-燃机顺列平行布置。集控楼布置在主厂房的扩建端。主厂房简约大气,利用灰白色调与砂岩红作合理搭配,主厂房与毗屋、集控楼之间的体块简约组合,营造出充满时代感的现代工业建筑的新形象。

2.1 燃机房布置

两台燃机发电机组位于两台汽轮发电机组两侧,采用顺列布置。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低位布置,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转子中心标高5.9米,设置5.0米层作为燃机运转层。燃气轮机运转层和汽轮发电机组中间层相通,形成一个大的平台。燃机的辅助设备均放置于燃机两侧0米层布置,并在5.0米层设置油集装装置检修孔。燃机发电机从燃机侧边运转层架空出线,出线封母底标高为7.5米,保证检修通道的净空高度。

燃气轮机进气装置采用侧进气,两台燃机进气室采用镜像布置,分别位于两台燃机的外侧毗屋。燃机进气室底部标高9.6米,毗屋设置两层,用于布置UPS、蓄电池间、燃机热控电子设备室和空调设备间。

2.2 汽机房布置

汽轮发电机组采用高位布置,向下排汽。转子中心标高9.9米,汽轮机运转层标高9.0米。汽轮机高压缸、主汽门和中联门等靠近余热锅炉侧布置,即前侧(机头)方向靠E排,发电机侧(机尾)靠A排。

汽机房中间层(5.0米层)靠E排主要布置管道及油集装装置、控制油集装装置和轴封加热器等设备。中间层靠A排为汽轮发电机组出线和励磁小间。

0米层靠E排主要布置闭式循环冷却水泵和水环式真空泵,循环水坑布置在低压缸下,循环水坑两侧布置胶球清洗系统。0米层靠B排布置凝结水泵,凝结水泵坑与循环水泵坑相邻。0米层靠A排主要布置电气设备。

两台汽轮机组相邻,采用镜像布置,运转层形成一个大的检修平台。中间层在两台汽轮机之间设置热控电子设备间。0米层两台汽轮机间和靠A排区域为电气设备区域,主要布置电气一次380V工作段和MCC设备,靠E排为机务设备区域,布置有闭式循环冷却水泵和水环式真空泵。

在0米和5.0米层均设置通道与集控楼层相连。

2.3 集控楼布置

集控楼位于主厂房西侧的扩建端,占地19米×41.5米。

集控楼±0.00米层主要布置门厅、空调冷冻站、接待室、会议室、气瓶间、展示空间、卫生间等;5.00米层布置集控室、热控工程师室、电气工程师室、SIS间、交接班室、空调机房、卫生间等。

2.4 采光和通风

主厂房以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原则进行设计。联合厂房的汽机运转层设水平窗带,并利用屋顶的采光带,保证运转层取得良好的采光质量;主厂房0.00米层及5.00米层及厂房内辅助用房以人工照明为主,满足运行及检修的采光要求。

主厂房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夏季需要通风时,底层、夹层的百页窗作为进风口,经过各层通风格栅由主厂房屋面的屋顶风机排出,锅炉房为自然通风。

其余有设备发热或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按工艺及职业卫生要求采用机械通风或空调。

3 全厂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

厂区总布局遵循最优化的工艺流程,同时还符合参观人员的流线。厂前区形成岭南园林特色的进厂景观廊道,至主厂房转折而向北贯通全厂。厂区建筑通过对岭南建筑元素的攫取,进行现代的重新组合设计。利用富有岭南建筑特色的架空、挑檐、遮阳板等,营造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和奇妙的光影效果。通过岭南砂岩红和黑白灰色的搭配,使全厂建筑色调协调统一。

4 厂前区设计

厂前区规划两组建筑,分别为行政办公楼、运行及检修公寓与招待所。行政办公楼及其裙楼围合出大气的厂前入口广场,运行及检修公寓与招待所围合出亲切宜人的内部景观园林,广场与园林之间经由架空展厅而相互连通,空间感通透流动。厂前区建筑利用架空、挑檐、阳台等的巧妙利用,同时使用砂岩红与黑白灰的色调组合,营造出浓厚的现代岭南建筑风格。

篇6

建筑是维系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的丰富着建筑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所要求的建筑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北方的四合院四方四正,南方的青砖灰瓦小楼临水而建,都是不同文化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建筑特色。现下,为了顺应时展要求,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又保证建筑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师在规划建筑设计中,很好的加入和谐与特色理念,进一步的规范且丰富了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应用

在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和谐理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建筑与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建筑是随处可见的,为了促进城市合理规划,更为了加强自然保护,节省资源,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时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从而设计出合格的建筑。

(一)、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应用的必要性

1、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的应用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知道工业革命100多年来,给社会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是同样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匮乏的现象。而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在总的环境破坏和能源消耗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2002年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导致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有50%来自于建筑施工和运营,而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能源消耗占到了总能源消耗的1/3。这两个数据足以让人们注意到建筑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足以表明建筑设计中加入和谐理念的重要性。那么显然地,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的应用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都积极的加入进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全面而且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和环境。从2002年的调查资料所显示出来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有效设计、合理施工和营运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建筑设计师所必须面对且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到了和谐原素的运用,才能在建筑的后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有效把握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程度,从而有效促进各社会与自然和发展,以加快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2、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的应用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人们不用再为最基本的吃、穿、住、行费心时,形成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便是水到渠成了。所以现在,无论是住宅区,还是公共区的建筑都需要做到与社会、自然和谐共融才是人们想要的效果。例如,近几年来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绿色建筑突显出了,人们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后,对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应用的体现

其实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应用的必要性中有简单地提到,这里只是作一个简要的补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综合现下呼声比较高的和谐环境建设因素来共同考虑。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设计往这一方面去努力,去实现了。例如,前文中提到的“绿色建筑”,就是对和谐理念应用的最好体现。绿色建筑一般在思想内容上包含:节约建筑材料;创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尽可能使用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而这是促进建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的体现主要还是在于建筑本身的建筑布局和其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协调。

建筑设计色理念应用地体现

当建筑设计中和谐理念得到贯彻时,同样也就是特色理念的应用。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甚至于到了将来,建筑设计色理念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全世界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而建筑也就会随着当地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全面把握当地的建筑环境和自然特色,根据当地人民的物质文化欣赏水平来综合建筑设计,以达到建筑该有的特色效果。例如,我国重要历史建筑――故宫,采用的是南北对称的模式,四方四正的格局,色彩鲜艳,气势磅礴,突显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这是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且就是在我国南方也不可能再找到一个能与之相同的建筑,而故宫的建造完全是在综合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和文化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的,结合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极具中国特色。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表现特色是必备的专业要求,而且这种特色不仅仅只是表现在设计师个人的建筑风格上,还集中表现在不同的地域特征上。就这种建筑设计中的特色理念的应用,让我们不得不提到北欧著名的地域主义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所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地域的地表特征,它描述着其地理、自然和领土,他通常也是一种映像,一个有无数故事的孩子。这里有一个历史的范畴,一个记忆的范畴,一个文化的范畴⋯⋯”,这句话是对地域主义建筑的概括,也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融入特色的最好诠释。所以很显然的,在建筑的设计中,特色理念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因当地具体情况的不同,建筑物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大不一样。就像日本因为处在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多发,所以其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更多的是注重其的抗震性能,而西方国家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建筑物更表现出一种个性化和独立化的风格。

总结

在建筑设计理念把握上,我们要结合时展要求、实地的经济情况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而综上所述,和谐理念和特色理念的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顺应时展要求,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马晓干.如何做好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14).

[2]赵江华,何川.环境友好型城市边缘居住区的规划建筑设计探索[J].城市建设,2010,(4).

[3]张艳,冉茂宇.使建筑融入自然与地域的气候环境--浅析台湾地区绿色建筑实践对闽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7,(03)

篇7

当今,中国建筑行业能源消耗量日益严重,而建筑节能技术的出现适应了社会这一现状,它是时展的产物,因此教师在建筑设计课程开展中要注重建筑节能技术,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

一 建筑节能设计概念

建筑节能技术能针对建筑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模拟与分析,而后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室内环境、室内保温设计、采光遮阳及建筑能源消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模拟出研究的最终结果用于建筑设计中,这有利于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展,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它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设计课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学生在建筑节能技术实践上的培养。

二 在建筑设计课教学中有效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的措施

1.建筑教学要紧跟时展的潮流

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了满足现代人对房屋建筑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紧跟时展的潮流。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就需要老师在进行建筑节能技术教育时全面把握建筑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让学生及时了解建筑行业的最新动向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新的要求,保证整个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统筹全局,重点把握建筑节能技术实践

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中包含众多的子课程,因此老师在课堂中一定要统筹全局,重点把握建筑节能技术实践,因为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性很强,在建设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它直接影响着后期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特色,提高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可达到分析研究、模拟建立出建筑节能研究的分析模型、编制建筑节能分析报告、达到建筑节能送审要求、最终结果用于建筑设计中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技术,观摩建筑节能技术实践

多媒体技术在各大教育院校已广泛使用,它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利用发达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具有实践以及教学特色的课件,通过图、声、文等功能,让学生集体观摩他人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实际操作,从而激发学生亲自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的愿望,再辅之以幽默的教学语言,定能实现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课程的高效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4.建筑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

定期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核,可以全面有效地了解每位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掌握状况,从而再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开展建筑节能技术课程。现今建筑业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工作人员有精湛的技术,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能力考核。另外,在能力考核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检验,避免有些学生为了拿高分而死记硬背的状况。应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实践考核活动,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掌握状况。

三 建筑节能技术实践在建筑设计课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课中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基础,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建筑企业的需要。建筑节能技术保护了社会及建筑环境,减少了空气污染,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它的诸多优点增加了其在建筑设计课中的比重,不得不引起建筑设计课程及老师的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 建筑节能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被大力开展,并在建筑企业以及节能模拟比赛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节能设计在教学以及实际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模比赛,加强了各建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总结比赛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提高建筑院校学生的节能技术水平,彰显了建筑院校的整体水平,使教师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断提炼精髓,从而推动建筑教学的发展。

五 总结

在建筑设计教学课程中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实践教学,是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建筑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设计整体水平,实现建筑节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篇8

1 主题乐园概念解读

主题乐园=主题+游乐+公园。主题乐园不是游乐园、也不是公园,而是具有主题体验的游乐游憩空间,其特点包括:

主题性、创意性

公园性、游览性

体验性、参与性

游乐设备多样性、高科技性

前场后场分区、运营管理的特殊性

2 规划管理创新点

对于主题乐园项目而言,项目的成功来源于对创新点的不断探索和追求,设计单位需要理解并可从以下方面来着重探求对应的创新点和设计策略:

3 全方位的团队

主题乐园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而富有对应经验团队将众多设计要点微妙结合,整个项目涉及到的团队,包括:

(1)业主

(2)境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3)国内设计院

(4)专项深化单位和顾问公司,包括:

运营管理公司

演艺设计公司

游乐设备厂家

主题包装和室内设计公司

景观设计公司

幕墙顾问

BIM

泛光照明顾问

绿色建筑及LEED认证顾问

声学顾问

4 管理机制和构架

项目开始,设计单位需要与业主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保证各单位之间有效而常效的沟通平台,以便随时调节各方的工作方向和进程:

(1)团队之间需要确立阶段性的工作沟通会议集中解决各专业设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和沟通各专业设计工作的交接,有效并集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去实现各专业团队日常性工作的对接。

所有沟通工作的核心在于,控制相关设计流程,并将设计条件与成果和其他专业单位进行有效对接,保证各专业单位能在正确方向和准确工作条件下进行专业设计,并最终保证所有设计成果能够进行有效汇总。

5 进度计划保证

进度计划是主题公园管控的核心;目前国内主体公园为保证项目的保质按时开放,多根据项目开放时间进行倒推设计和项目进度;以主题设计、设备、演艺、包装为主线,穿插安排各专业工作时间,编制项目总体设计乃至整个工程的进度计划。

如某乐园项目,以土建结构、游乐设备、主题包装、景观为主线,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不同方式:

(1)大门、围墙、市政道桥、游乐设备土建基础、设备安装、场馆不进行小步距流水施工。

(2)其他部分分区实施进行小步距流水施工,按每2主题区为一分区划分,总计划分为不同的大分区,对应顺序出图,满足施工需要。每分区分基础主体结构、内外装、机电安装、包装、二次市政道桥、景观、硬质铺装等分部,按4个月施工周期进行小步距流水施工。

整个设计依据施工工期的需要倒排计划,分区出图,从设计管理上需要从总图设计、分区总图和分区单体、特殊类型单体的角度分派不同的团队。

6 规划和建筑设计管控要点概述

在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管控要点的理解和落实,是项目规划设计有条不紊深入和完成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主要的要点包括

6.1 总图

6.1.1 流线设计

乐园人流量大,流线复杂,特别要梳理好后勤路线、演艺路线、游客路线;各出入流线应独立设置,尽量避免相互干扰;货流、客流及人流、车流应区分有序;依据运营提供的人流测算、辅助复核人流分散要求;

6.1.2 分区分类设计

园区建筑单体面积小、数量多、分部广、造型独特;设计需确保分区的有效合理,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与组合;

设计过程中,可依据进度,配合分区,分批次出图;

主题乐园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设计协调包括:演艺用房、骑乘项目用房、设备用房、餐饮用房、零售用房、设备主题包装用房、维修维护用房、办公用房、仓储用房、排练用房、设备机房、站台、排队区、机电用房等。

游乐设施相关配套设施设计协调包含但不限于:上下客站台(含操作室),设备机房,检修平台或通道,基础及承台,与水上游乐项目运行相配套的河道,相关水电设计。游乐设施基础设计,应包括基础预埋锚螺栓的设计等设计总包;

配合运营部门使用需求,对后勤,餐饮,游客服务等用房进行修改;主动配合游乐设备部门使用要求,完善设备区域的交通维修,围墙系统。

6.1.3 视线分析

建筑设计需要从游客的视点出发,加强主要空间节点尺度和形象管理,进行视线分析,如入口大门、集散广场的视线分析、各个节点的分析等。

6.1.4 停设计

依据运营、演艺、乘骑提出的停车需求,配合总体规划交通和分区设计,进行不同类型停车场方案比较与细化;

重点包括:出租车落客点;游客的小汽车、中型车、大巴车停车;后勤人员的停车场;

巡游花车停车场;游乐车辆的停车场等。

6.1.5 指标控制

设计需要将总图指标、运营指标、设备指标等在总图方案阶段系统化梳理,准确计算形成设计依据;在各个单体的各层平面图中标注各层面积使用面积一览表;此项工作须贯穿设计的全过程,需要严格认真的把控。

6.1.6 总图综合管线

总图管线密集、种类多,交叉施工协调量大;设计需要做好前期设计跟踪工作,加强过程核图及图纸会审工作,与竖向、土方、主要机房定位同步推行,合理划分层次,分类和分区设计。同时,可利用BIM技术,做管线碰撞分析。市政综合管网出图必须确保道路施工及所有管线预埋,特别是强电管线布置。

6.1.7 竖向设计

在设计开始即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竖向设计,根据竖向复杂程度,绘制全园的等高线场地、驳岸等高程,并保证地面排水顺畅,结合景观设置地面排水沟的位置。最终对全区各专业各阶段提资进行审核,所有竖向信息进行合图,并对全区场地竖向安全负责。

设计管控需要配合以下内容:地面高程应与相邻用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确定主要道路的标高;建筑入口、人员密集区域避免积水;确定河道、水道标高和深度;复核场地坡度;复核管线埋深、坡度;配合土方平衡复核竖向设计;复核挡土墙(墙顶与墙底)、护坡(坡顶与坡地)与场地标高和位置一致;复核游乐设备土建提资图标高与总图游乐设备部分标高一致;确认游乐设备基础标高与二批次总图提交的场地地形标高相符(地脚螺栓等标高应高于场地标高)。

6.1.8 土方平衡

配合竖向设计,设计方案前期进行土方平衡方案论证,确定总量原则,场地标高、坡度;

土方平衡方案与竖向设计匹配,评审土方平衡过程和结果,土方平衡控制在业主方设定的目标值内;若无法做到,需将园区整体标高上抬或降低。

6.2 与运营顾问配合

主题乐园巨大的体量、投资额和运营的复杂度决定了这是最富有运营挑战性的景点设施。具有创意和吸引眼球的设计方案需要与高效运营方案结合方能保证项目游客体验以及项目的盈利。

设计需要配合运营需求,保证新景点设施能够在运营上满足客容量和便捷性。与运营需要的对接在规划和设计前期介入,经过多次对接沟通,落实在关键图纸上。重点主要有:

(1)骑乘设备,演出及娱乐设施的场次、间隔、人流测算;

(2)入口及游客服务设施的入口区的面积、排队区的面积和人流组织、售票窗口的数量和宽度、入口和安检区的面积和宽度;

(3)餐饮、零售、移动售卖点的业态分布和面积;

(4)泊车及客运停车点的位置和规模、下客区设计;

(5)后勤场所的分布和面积、功能配置要求。

6.3 演艺项目配合

建筑设计单位的配合范围及内容包括:

(1)水、陆巡游――需考虑巡游路线和后场区的连接,保证后场-前场-后场的顺序;并进行路线长度、宽度、坡度规划,道路转弯半径和坡度控制,巡游道路上空应保证7m以上净高,通过的桥梁也要满足净宽和净高的要求,并与园区消防车道的结合和整合。

(2) 大型室外演出、水秀\水上演出――包括演艺建筑需求设计配合、马道、设备、机械的配合;

6.4 游乐设备配合

游乐设备配合是主题乐园项目与其它项目的设计相比,设备高度高、量多占地面积大、安装和调试周期长、安装精度高、不同设备不同安装单位(对接单位众多),需要专业的配合。

常规的乐园设备分为滑行车类、飞行塔类、自控飞机类、转马类、水上设施类、观览车类、室内项目类等。设计单位需要阅读设备设计说明书和相关提资文件、参与设备讨论和交底。

建筑设计单位的配合范围及内容包括:

(1)游乐设施功能用房(含操作间、设备机房、设备存储区、备品备件存储区)设计;

(2)游乐设施基础及承台设计,包括基础预埋锚螺栓的设计;核对游乐设备平台的基础和埋件定位、标高与总图关系,确保满足游乐设备提资条件;

(3)游乐设施预埋管线设计;

(4)预埋模板的深化设计;

(5)游乐设施相关的监控、广播系统、灯光照明设计;

(6)游乐设施上下客站台、排队区、安全围栏设计;游乐设备平台安全栏杆位置符合游乐设备提资条件;

(7)与游乐设备相关的安装、检修、疏散、消防通道及设施的深化设计;

(8)c水上游乐设备运行相配套的河道、池体,相关水电设计;涉水游乐设备的水处理系统设计,以及非游乐设备厂家供货范围内的水循环管道、通道的深化设计;

(9)联合各家单位核对安全设计,需保证安全包络线(3维)范围内无建构筑物、包装物、绿化植栽、景观栏杆,并需复核游乐设备跨道路、广场等人流通过区域的安全标高距离;

6.5 主题包装

主题包装的配合作为建筑设计的重点之一,主要特点是包装工程量大、造型复杂、设计难度大、效果要求高、材料节点要求高、结构复杂、行业标准少。

设计前期配合园区规划设计提供的三维模型,各方确认设计条件并划清包装、室内、景观的交接界面,建筑设计协调包装、建筑结构机电的紧密配合,各方审核包装的外轮廓和材料,满足规范的要求,设计院配合分区分期出图。

建筑设计单位的配合范围及内容包括:

(1)包括建、构筑物,包含但不限于主题乐园特别制景、假山、假石、大中小型雕塑、主题化标识牌、主题化栏杆、主题化灯具、水景雕塑、装饰门楼、各式包装小品等。

(2)以上包装构筑物的基础及承重结构(含主结构、二次结构)设计。

室内主题包装方案深化至施工图设计(包装公司配合特异类造型的深化至施工图设计);

(3)通常与建筑室内的界面界定为门窗洞口,门窗的装饰归主题包装设计。门窗内侧及室内地面铺装归室内设计,地面界限为过门石外沿,过门石归室内设计。与景观的界面界定为包装造型的地面边缘线,景观负责地面铺装设计,包装负责立面造型设计,景观负责地面收口处的处理。

(4)常规类建筑外立面、屋面的深化至施工图设计。

(5)包装专项招标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建筑、主结构一版施工图设计。

(6)负责对包装单位设计涉及的造型龙骨主受力构件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对包装造型龙骨施工图进行审核及会签,对包装设计涉及的结构安全性负责,负责对包装设计建造单位提交的造型二次结构提资设计进行审核。

配合主要重点

6.6 景观设计配合

主题乐园规划绿化面积广,工程量大,设计周期紧凑。各团队之间需要进行驳岸、建构筑物基础及景观驳岸基础工作界面划分。景观绿化微地形需满足总图提资条件,景观栏杆、绿化植栽与设备安全包络线安全距离需满足设备要求,排队区固定栏杆位置、活动栏杆位置、出入口位置须满足运营和安全要求。

建筑设计单位的配合范围及内容包括:

(1)总平面图(总图中的建筑、构筑物必须为一层平面,同时要有屋顶轮廓线);

(2)道路铺地范围及定位图;

(3)配合景观各阶段的电系统、竖向、结构等相应阶段图纸;

(4)场地土方平衡图;

(5)全区场地竖向图,需标明场地所有坡度、标高、排水、湖体及驳岸竖向;

(6)协调室内外地坪材料及竖向的衔接、坡道、残疾人坡道的形式及材料等相关技术图纸;

(7)消防通道平面D及技术要求(含扑救面范围);

(8)池底防渗相关图纸、灌溉配合图等。

6.7 大型钢结构、复杂造型幕墙配合

主题乐园包含了大量大型结构、复杂造型幕墙或构筑物。

建筑设计单位的配合范围及内容包括:

(1)钢结构、幕墙设计提前介入;

(2)依据主题包装设计提供的三维模型,复核结构布置方案、幕墙节点;

(3)提供定位要求,深化设计单位采用BIM技术出图;

(4)配合模型检查、加强现场检查、测量复核,控制钢结构、幕墙安装偏差 。

6.8 参数化设计和BIM技术

主题乐园项目的复杂造型可以通过参数化的方法在模型中生成,降低建筑师、幕墙设计师,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难度。

在施工图和施工阶段,BIM建模的过程就是在上脑里虚拟的建造出了这个建筑物所有设计深度不足的地方都会暴露出来,所有存在碰撞和冲突的地方也会暴露。BIM模型搭建工作由独立团队完成,非设计人员完成,目前把建模工作当做一次设计校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设计单位内部通过电话、专题会议、冲突报告等多种形式反映设计冲突设计人员积极配合,根据搭建模型时发现的冲突,修改更新图纸。

部分乐园项目在方案阶段开始,全专业应用BIM平台,实现包装和土建、结构、机电的三维整合。保证了项目的实施品质。

篇9

时下,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生命周期内部,最大限度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在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在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中和建筑形成自然共生。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及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绿色建筑作为人类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的结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步骤的重要环节,它是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有机协调的建筑样式,为人类提供了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空间,在更加高效的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生存环境。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特点

绿色建筑作为新型的生态价值观,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节约能源、资源、回归自然等内容。节约能源,是在充分利用太阳能设备,使用节能采暖、空调或者建筑围护结构的同时,减少空调、采暖,在风冷系统利用中,根据自然通风相关原理结构,在正确运用当地气候总体布局以及平面形式的同时,让建筑物充分利用夏季主导风向。

在建筑物材料、建造、建筑设计选择中,根据资源利用特点,在正确使用资源的同时,尽量节省资源。为了保障建筑物生机、活力,在建筑物外部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动静结合、和谐一致的特点,逐渐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在绿色建筑物中,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主要指:在建筑物施工设计中,尽量不采用对人体有害的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在建筑物内部湿度恰当、空气清新的过程中,让居民身心健康,感觉良好。

在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建造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明确要求建筑物地理环境条件中,避免土壤中出现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在地下水资源纯净,地温适宜的过程中,地磁始终满足建筑物构造要求。在构造材料选购中,建筑物通常采用天然木材、竹材、树皮等相关材料,在严格检验处理的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建筑材料安全性。另外,绿色建筑还必须根据地理环境要求,配备对应的热水、采暖、发电或者风力发电设备,从而保障天然资源充分利用。

(二)一般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

在传统建筑中,建筑物考虑的最多的是避雨遮风的使用效益,很少结合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一般建筑,由于建筑物大部分和自然环境相隔离,因此,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保持身心健康;绿色建筑在整合传统建筑特点的过程中,将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有效连接,对室内环境品质有了很大改善。由于建筑物商品化,在传统建筑物中,建筑风格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和特点;绿色建筑一般不采用建筑风格,在充分利用当地风俗特点的同时,根据当地历史文化,结合当地风俗特点,在自然和人相互和谐的同时,创造出更加新颖独特的建筑美学。

在普通建筑物中,一般能耗较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建筑物在使用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占全球总能源消耗的50%左右,生成了34%的污染源;绿色建筑由于广泛利用地热能、太阳能、沼气、风能,产生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普通建筑物在拆除、建造时,由于没有注重到相关因素,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绿色建筑在吸收建筑物原材料加工、开采、运输、建筑物拆除、废弃过程中,根据环境要求,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标准,在污染最小化的过程中,对人类进行负责。

二、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改进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效益,必须将绿色建筑体系硬件、软件设施有机的联系起来,从建筑师实践经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保障绿色设计以及建筑创作技术。

(一)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设计

为了确保土地利用效益,从建筑角度来看,节能用地作为当前建房活动节省用地面积,让绿化面积不损失、少损失的重要手段,必须提高用地效率。例如:建设高层、多层建筑,减小建筑密度,增强建筑容积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容量;在城市居住区中,对后续发展保留发展余地,增强住宅用地集约面积,在完善绿化面积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住宅区生态环境建设;在乡村、城镇建设中,根据坡地、零散地特点,在因地制宜的过程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地方材料充分利用,让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相互融合,增强绿化面积使用效益。

另外,由于寒冷气团频繁侵袭,在和世界维度相比,我国寒冷的天气相对较长,供暖日相对较多;为了保障建筑温度,必须提高供暖设施,在优化冬季室温的同时,节省供暖能源。目前,我国建筑节约能源技术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成护墙、采暖、空调通风等,北方冬季一般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二)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材料以及高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作为相互作用、协调的智能系统,建筑结构、外层材料是能源交换的主要界面,在自然能源转换、收集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能源流失;在具备气候调节能力的同时,保障气候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建筑材料选择中,结合材料性能,保障材料始终没有毒性物质释放。

室内环保材料主要指建筑物主体结构完工后,对建筑物内部墙面、地面、顶棚进行的装饰、美化处理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在达到装饰的目的的同时,不断满足材料功能。室内建筑材料一般分为:地面、墙体、装饰线、紧固件、顶部、胶粘剂以及连接剂等类型。让装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充分展现适用、经济、美观的作用,避免不环保材料释放的苯、甲醛以及苯系物对居民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建筑装修风格中,装修材料是室内环境的主要危害;因此,在装修时,必须选用符合环保指标以及国家标准的装修材料,充分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

结语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节约能源、减少建造工序以及使用能耗的重要方式,对增强使用舒适性,解决能源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贯彻设计理念,掌握设计要点,从根本上保障环境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50-52.

[2]郑杰.关于推动中国特色绿色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23(6):146-148.

篇1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编号:12NZYTD02

一、民居建筑模型概述及设计特征

模型是建筑设计专业在进行方案讨论时,经常运用的辅助工具。设计师通过模型的推演,真实的空间感受立刻表现出来,这种真实性远远超过了手绘的二维图纸。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草模(工作模型)的设计制作,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基本任务,是立体化的建筑语言表达。

(一)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形象的表现力。模型制作,采用不仅能体现建筑质感而且还烘托环境氛围的材料,包括先进的加工技术,以按照特定比例微缩实体的方式,逼真地展现出建筑的立体空间效果。它不但能通过视觉上感受到设计师的设计构想理念,还可以让参观者通过触觉来直观的体验,这比建筑设计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的表现方法更加逼真现实,具有更形象的表现力和更充分的说服力。所以,在建筑实体工程还没有修筑之前,设计师根据设计图模拟一个现实的建筑模型,十分必要,而且供参观者欣赏和评价。

(二)对模型进行“再设计”。设计师从设计构思到实物模型制作的转化过程中,涉及到形体、尺寸、色彩、材质、空间、结构、功能等,另外还有其自身设计构思的考虑不足。甚至有些开发商为了展示效果好,往往对于住宅建筑模型设计比效果图的要求更严格,这就提高了难度,需要设计师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建筑模型进行“再设计”,不断的调整、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来检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二、民居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工作模型要做到真实地反映建筑本身,这是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如果模型的表现力越强,那么建筑的真实性体现就越到位,就更能直观地反映设计师的构思理念,从而帮助人们形象的理解,而不再靠思维来想象。

(二)功能性原则,模型的制作与使用,是以建筑实体内在的实用功能需求为基础的,只有抓住最本质的功能性特征,才能找到模型制作的关键。

(三)审美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既要体现出建筑实体、建筑构筑物与环境的关系,又要区分建筑物与环境,更要在结构、功能合理前提下,注重它的形式美,力求简洁大方。

(四)预见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的制作应该与时俱进,与时代脚步吻合,而且还要具有预见性的未知效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的空间,让大家有一种置身于此地的感觉。理想的实用形态——建筑物与环境实体还在图纸上,呈现二维的平、立面图,模型的创造表现就已经初步成型了,它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的事物。

(五)工艺性原则,民居建筑模型和其他类型的建筑模型一样,都要追求艺术性的完美,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制作时,制作工艺要严格做到精确、细致,精益求精。模型本身就是一件饱含设计师、制作人员心血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工艺审美特性。

三、嘉绒藏族民居特色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嘉绒藏族聚居区最北到北纬32度左右,最南分布到北纬30度半,西起东经101度半,东至东经103度20分左右。包括了邛徕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以及邛徕山以东的理县、汶川和夹金山东南的宝兴、天全、康定、道孚等地。它处于四川的两大藏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之间,同时也位于两个藏语区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过渡地带。从地理单元上看,嘉绒藏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河谷交错纵横,既有大峡谷也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有冲积而成的台地与河谷平原。刚好在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上。

根据地形分布特征,嘉绒藏族民居绝大多数是石屋,即用片石垒砌成的住宅,也有用土夯筑成墙体框架、上架横木、树枝、杂草、再上加盖土作平屋的。这种建筑形式俗称碉房或寨房。房屋按形状可分为碉形、碉与房连建形、平顶房、人字形顶房、悬山式顶形等类型。

碉形房是将房屋整体建成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立面以四角碉的平面平顶式房屋。石块拌泥砌墙、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般为底墙的50%厚度,具体按所建房的楼层高度决定。内部分为三、五、七层不等。一般是底层作畜圈,中部为食、宿用房,上部为经堂和库房。从二层以上的墙体上开很多大、小不等的观察射击窗孔,都是用石砌成的,多是外留一缝口,而内成扇形,这样的缝孔,对内透光多明亮,对外不易发现,便于战时或遇不测,好观察射击。库房外附建木质晒架从墙内挑出。人自第二层以独木梯上下各层,遇有警时将木梯收入房少,碉房便成为一座防御性堡垒。这类集民居与防御性一体的"碉房",现已保留为数不多了。

碉与房连建形碉房,是以普通平顶式碉房后部再建一四角碉,碉顶略高于房顶。形成碉与房相连通,平时居于房中,贵重物品和食用物资藏存入碉中,遇警时,人进入碉中,可据碉防守。这种类型的房建多系头人、寨首和富有人家建造,至解放时多分布于理县、黑水、马尔康、金川一带。

平顶式碉房,这是嘉绒藏区分布极广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高数米至十余米不等,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粮食和工具等库房和住房,厨房火塘顶留有烟道,烟可直通顶层散于空中,顶层后半部人字形顶房作粮食、杂物库房,前半部分为晒坝。在穆坪土司境内还有一种双层人字形顶下再建一层内人字形顶。

悬山式顶碉房,为平面呈长方形,房顶用薄石板作屋面的悬山式顶房屋,一般为二至三层,底层也是作畜圈,上部住人及作库房、设经堂。也有少数是单层者,其屋面多采用薄而长的木板作瓦。上压石块以防木板瓦下滑和被风吹动。这类房多是极贫困人家建修居住,现已绝迹。

现代嘉绒藏族的民居,既有上面记述的各种类型的房居,也有全新式型,同汉区一般房屋建筑相类似的民居,也还有藏汉混合式的新建筑形式。但是,在嘉绒藏区大论那种形式的民居,多数还是喜欢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

每当过年过节时,嘉绒藏区的石屋房墙上会粉刷白石灰,而且还用石灰绘画出天、地、日、月、星、辰,以及各种动物图案和宗教图案,但如遇丧事不粉刷。这种房屋夏凉冬暖,正是嘉绒地区自然环境与人们生存关系的产物。

四、嘉绒藏族民居模型的设计制作

(一)分析、提炼嘉绒藏族民居最典型的建筑特色

根据调研,嘉绒民居建筑皆为石块砌墙木质梁架的石木结构建筑,俗称碉房。碉形房系将房屋整体建成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立面以四角碉的平面平顶式房屋。石块拌泥砌墙、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船为底墙的50%厚度,具体按所建房的楼层高度决定。平顶式碉房,这是嘉绒藏区分布极广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高数米至十余米不等,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底层作畜圈,二层作厨房,粮食和工具等库房和住房,厨房火塘顶留有烟道,烟可直通顶层散于空中,顶层后半部人字形顶房作粮食、杂物库房,前半部分为晒坝。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

(二)模型的前期设计即草图设计。

设计前要确定模型的类型已决定模型的制作精度,确定后可以开始正式设计。草图设计我们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初步确定模型的形态,将嘉绒藏族民居典型的建筑特色,表现在图纸上,经过讨论交流确定修改的内容,修改后形成定稿方案,最后根据定稿方案再次完成最终图纸。

草图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同时考量模型的构造措施、特别是碉楼墙体下厚上薄的要求,使用什么类型的材料及相应的材料的联系方式,从总整体上掌控模型的最终效果。在这些影响因素得到考虑后才能做出成功的模型。

(三)实际制作阶段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1、比例尺度:制作成功的模型,合适的比例尺度是首先要关注的。比例尺度又决定了模型的制作精度。三次草图设计、图纸修改确认,充分交流,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根据模型的用途确定比例大小,在确定定稿方案后,根据定稿方案出最终图纸,然后制作成品。比例尺度还决定模型的构造体系、受力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最终保证建筑形态的形成。

2、制作方法:模型在实际制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支撑体系的构建、光电效果的形成、模型精度的刻画、场景真实效果的再现。

支撑体系主要需考虑墙体的构造、内部支撑的构造、单曲面的构造、框架构造、双曲面的构造、复合材料的构造等具体构造措施的使用。嘉绒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最典型的是平顶式碉房,建筑形式为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层数常见为三至四层,墙底部厚、顶部收缩成一船为底墙的50%厚度,在房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因此,墙体的构造是以立方体造型为主要形体结构。

光电效果的形成主要需考虑材质与光电效果的配合,光电效果的形成就要充分考虑整体的安全性,不能盲目在模型内部制作模拟照明。那么,在“碉楼”内部少用照明,在模型周边制作环境照明,达到烘托气氛的目的。

模型精度的刻画。模型精度的确定依赖于模型的用途,确定用途后我们会根据用途展开工作。嘉绒藏族民居模型的设计制作,还要考虑到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性,白色的石灰墙面代表喜庆,另外还有绘制天、地、日、月、星、辰、动物图案、宗教图案,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五、总结

本文以嘉绒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民族特色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除了要依据常规模型制作的方法、程序、步骤外,还要考虑民族地区建筑结构、建筑装饰特色的融入,这样才能更好的尊重民族习俗,保留民族装饰性,对于民族地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试论嘉绒藏族的族源[J].研究 2004.02.

篇11

设计阶段是一幢建筑的初始,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现如今空气质量不断下降、能耗资源储备日益减少的环境下,建筑物所产生的能耗也应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并加以完善。绿色建筑是我国提倡绿色环保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对建筑物采光、空气流通以及储热等方面进行干预设计,让建筑物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可以更少的使用空调、地热等易产生能耗的设备,实现自我节能、环保目标。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绿色节能型建筑,首先应该了解绿色建筑的概念。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建筑,并非指在建筑顶端或是周围建造大量绿地或是进行立体化绿化设计。事实上,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概念,指的是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将降至最低,且能够充分的去利用自然界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各类资源。在绿色理念下,建筑物是不会对自然环境的平衡性产生破坏的,且对人工能源的消耗量远远少于普通设计。换言之,绿色建筑又可以被称作是生态建筑、节能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

绿色建筑在设计上是较为合理的,材料选用方面也会尽可能的不选用合成材料,而是利用朝向、通风等设计达到空气流通与外墙保温效果。居住者在绿色建筑中居住一段时间后,不仅会发现在电力使用费用方面有所下降,还能够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由此可见,绿色建筑是一种促使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设计,对于节能减排效果较好。在这种设计理念下,人们的生态文明水平能够得以优化,更利于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二、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调节建筑室内热环境

居民在建筑内部居住,必然会面临温度的变化。一方面,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状态,以便于完善对通风或保暖的设计;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需要让资源最为合理的应用,减少不必要能源消耗,例如集体供暖或是用户在夏天长期开空调造成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

对室内热环境的干预调整可以从空气流速与建筑物表温度两方面展开,同时注重室内采光。室内采光方面可利用高性能玻璃,达到对白天光能的充分吸收,减少室内开灯时间;且在夜晚可以释放出白天吸收的热量。

(二)减少噪声/光污染程度

研究表明,噪声污染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城市中交通状况比较复杂,绿色声环境对噪声污染要求较高,要求建筑物周围存在的声源应尽量少。在这种设计上,可以将声源制造部件或设备单独放在整个建筑角落或是远离居住者房间的地方,并且对噪声等级进行控制。

在光污染方面,日光实际上是最好的光源。相对于目前一些精装修中使用的变色光等绚丽的光源而言,太阳光能够节约大量耗电,同时还能够保护视力。光环境并非单纯指明亮的环境,健康舒适的光环境还应包含合适的亮度、合理的炫光以及均匀的照度等多方面。因此在室内光源设计上,只需对强光进行调节剂即可,让其不会影响到日光的照射。

(三)通风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我国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都采取了有效的通风设计。通风能够在夏季带走部分炎热,减少居民在夏季开启空调或电风扇的次数,减少电能消耗。因此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清楚当地气候条件,为建筑物设计出合理的朝向以及通风设计。

三、绿色节能设计的具体实施要点

(一)节能设计

1、材料使用方面

目前多数建筑都已经使用了空心砖作为材料。这种砖体的特点最大的就是质量轻以及承重能力强。相对于实心砖体而言,空心砖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其轻质量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时效性,且在居住时居民能够感受到这种砖体带来的空气流通。空心砖自身存在的孔洞能够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空气流通造成的阻挡,加快室内空气流通速度,并且让建筑物的稳定性更强。

目前建筑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建筑材料,设计师需要在这些材料中选取合适材料来达到节能目的。现如今,各种节能材料被研发,以建筑物墙体为例,墙体在防水方面的设计若存在缺陷,则建筑物保暖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墙体与墙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应注意防水工程设计,减少室内热能的流失,让墙体更具保暖性。另外,也可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来增强外墙保温效果。

2、设计改造方面

目前除东北这类冬季较为寒冷的城市之外,一些中部城市也开始了冬季供暖。供暖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目前设计上墙体厚度是按照普通建筑物设计,在供暖时暖气进入居民家中之后会在短时间内流失,无法达到有效供暖效果。集中供暖主要利用的是水沸腾产生的热源,当热能量进入到建筑物中之后,在墙体较薄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外界冷空气的干扰,造成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从而导致暖气的大量流失。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建筑物保温墙体的厚度设计,将保温层加厚,实现居民的现代化低碳生活。

(二)绿色环保设计

1、优化建筑布局

建筑物首先应选取合适的地理位置,确保建筑现场的环境适合居住,且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等材料不会受到大量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侵蚀。设计师在设计初期需要实地考察建造环境,包含当地水流、气候、风向、阳光照射情况以及周边环境。若建筑目标范围内存在水源,例如河流或是江水,可将建筑物尽量设计在河流上游,在风向方面可尽量避免在东南方向或是西北方向。就我国气候特点而言,建筑物应朝南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风能,让建筑内部通风感更强,减少夏季能源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享受太阳光,利用好自然资源。

2、因地制宜的设计

建筑设计需根据当地城市自身特色进行微调整,在这一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城市夏季与冬季的环境特点。

以江浙沪地区为例,夏季热环境相对较差。当地夏季多台风,下雨情况不能达到有效控制,因此空气潮湿。加上夏季太阳辐射关系,当地建筑节能必须考虑到防热特点,加大建筑通风设计以及遮阳设计,避免夏季过多电能的消耗。又如我国东北部地区,冬季较为寒冷且干燥。因此设计上要加大保温强厚度设计以及保温材料的使用,更大程度的阻挡冷空气。

结束语

建筑设计上的节能性与绿色性是现代化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设计师们还应加大投入力度,从使用材料与设计理念两方面将绿色与节能更充分的融入到设计中,为节能建筑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海泉.探讨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门窗,2013(04).

篇12

1绿色建筑概念界定

1.1绿色建筑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宜、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发展绿色建筑对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节能建筑能耗水平基本与德国1995年的水平相当,我国的节能建筑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而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也相对较低。此外,无论是从生产技术到产品的生产性能,还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性能,都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由于对节能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要求缺乏统一的规范,使得构件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一种主流建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一切阶段,包括建筑规划设计、材料生产加工、材料运输和保存、建筑施工安装、施工运营、建筑荒废处理和使用[1]。

1.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希望通过工程建设,为人们提供居住、办公、生活的空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与普通建筑相比,它的最终目标并未发生改变,只是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强调资源利用效率,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因地制宜地进行房屋建设。1.2.1健康舒适原则绿色建筑的第一个理念是健康、舒适,要充分体现出建筑的人性化,从根本上体现出对用户的关怀,并以用户的需要为导向进行建筑的设计,从而达到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其具体体现在建筑材料无污染、通风良好、采光良好等。1.2.2简单高效原则在建设绿色建筑时,应从经济角度出发,确保能耗和资本的最小化。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简约的原则,比如在设计门窗的时候,要尽量保证各种空间的布局,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在选择能源时,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气候、自然资源,并尽可能选用可再生资源。1.2.3整体优化原则作为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处于一个地区,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以达到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终极目的。建筑设计的核心是对建筑及其周边的生态均衡进行规划,使其符合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使各个要素得到最优配置,达到最佳的效果[2]。

2案例分析

2.1项目概况

新时代宝翔科创园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核心地段。基地西邻创新大道,北接习友路,周边交通便捷,环境良好,区位优越。项目总用地面积7035.00m2,总建筑面积47879.00m2,地上总建筑面积33767.54㎡,地下总建筑面积14111.46㎡,容积率4.97,绿地率20.00%,建筑密度28.07%。目前项目处于施工阶段,预计于2024年3月份竣工交付。

2.2设计理念及定位

项目依托宝翔集团、安徽建筑大学、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将“产”“学”“研”相结合,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绿色科技内部空间,采用全绿色办公环境和信息化控制识别系统,与项目功能相匹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

2.3项目设计要点及思路

2.3.1适宜性原则在区域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地理气候条件、区域自然环境,综合利用被动式、适宜性技术与设计方式。①适宜性设计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东连滁州市、马鞍山市,南接芜湖市、安庆市,西依六安市,北靠淮南市,总面积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探析张辰辰(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设工程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建筑工业的非再生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使用空间,并通过持续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只有采用新的环保节能材料及施工工艺,才能使建筑的设计达到绿色的要求。文章主要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要点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科创园;节能材料11445.1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2%。总人口786.9万人。根据本项目具体实际情况与气候复杂性,分析相关部门对安徽省气温与降雨量的年平均值变化趋势判断安徽气候状况条件。②风环境优化设计区域通风对改善建筑用地内部以及周边地域的热环境、获得舒适微气候环境有明显的作用。本项目根据模拟分析建筑用地内的通风,保证适当的空地、绿地,促进通风,设计适当的建筑高度、平面形状,合理规划用地内的道路。合理规划整体布局,有利于主导风向的进入,并通过不同季节典型风向、风速的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评价。③相对温度综合应用在建筑室内环境中,露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量。假如一座建筑内的温度不一样的话,那么从高温部分流入低温部分的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就可能凝结。在这些地方可能会发霉,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样的现象。此外相对湿度是衡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一系列的气象数据以及气象模拟软件分析得到,本项目用地气候特征:四季交替分明,平均气候温和、降雨量较为适中。春季:温度变化较大、梅雨显著,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秋季:天高气爽,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综上所述,本项目在雨水资源以及太阳能日照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考虑到充分利用其独特性及优越性,为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提供充裕的资源保障。2.3.2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2.3.2.1能效利用最大化对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单位面积全年采暖能耗、单位面积全年空调能耗、单位面积照明能耗及单位面积全年总能耗进行比较。通过控制建筑朝向、窗墙比、护结构传热系数等技术手段来控制设计建筑全年总能耗。2.3.2.2土地效益利用最大化根据本项目目前的用地情况与性质,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和性质合理地归纳布局。2.3.2.3水资源最大化利用①项目水系统规划建筑水规划的内容涉及室内水资源利用、给排水系统外,还涉及室外雨、污水的排放、再生水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用水等问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前应结合区域的给排水、水资源、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对建筑水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②给水排水系统设置本建筑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根据本建筑类型及当地供水状况,生活给水充分利用城市供水压力,由城市自来水压直接供水,避免再次增压的供水方式。2.4绿色建筑设计趋势探析在发展绿色建筑时,不能仅限于个别的建筑,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以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为依据。绿色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下水道,这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问题,更是要与其他专业的合作。就设计目标而言,在满足功能与空间需求的前提下,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设计时,设计师必须遵循“尊重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协调”这一基本理念。同时,要注意保护地方的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意识,使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达到协调一致。

3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中国建材网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城镇和农村新增住房超过二十亿平方米,高能耗的住宅占80%以上。全国建筑面积635亿平方米,高耗能建筑占95%以上,能源利用率只有33%,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了二十多年。建筑能源的消耗可分为建筑材料和建筑能源两大类,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能源占全国能源总量的30%,而建筑材料消耗占到了12.48%。但在建筑节能方面,由于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较差,隔热技术相对落后,其耗能约占75%。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不可避免的。

3.1绿色建筑设计可以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从长期来看,建筑工程的发展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的。我们国家的国土面积很大,但人口众多,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要在这种大环境下,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绿色建筑的设计思想为核心,并根据居民的居住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环境质量,并解决目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比如,可以根据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低能耗的建筑的设计;采用就地取材可大幅度减少施工运输费用;采用多种节能墙体材料使建筑内部具有保温、节能的作用;采用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生活用热的费用;通过回收建材,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和环保费用。

3.2绿色建筑很大程度延伸了建筑材料的可选范围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许多新的建材和制成品得以使用,同时也使那些技术相对落后的产品更上一层楼。比如,随着建筑业对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需求越来越高,新型建材的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高能耗、高成本建材逐渐被淘汰。3.3以持续化发展为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建筑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沉重负担,制约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必须坚持绿色环境的发展。在绿色建筑中采用新的材料、新技术,使建筑能耗大幅下降,使许多公共设施得以充分利用,达到绿色发展的目的[3]。

4结语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能耗严重,绿色建筑技术水平远远落后。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探析,然后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新时代宝翔科创园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并对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描述,最后阐明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绿色建筑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环境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占辉,林丽霞,冯露菲,魏慧娇,周海珠.我国绿色建筑区域化发展路径探讨——以广州南沙明珠湾起步区为例[J/OL].节能,2019(03):4-6.

篇13

一、广西民族特色古村落资源基本介绍

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大量地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域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对广西民族特色的古村落建筑艺术进行调查并分类,选择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古村落,研究其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是否需要进行保护等,提出建议与实施措施。针对广西的特殊地理环境本研究选择了桂南的典型古村落钦州灵山县大芦村进行调研研究。

二、钦州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调研情况

大芦村与其他古村落一样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论文根据调研所得到的信息,根据大芦村的历史发展演变,重点研究各类资源对大芦村社会、文化的影响,考察现存状态,概括出古建筑群选址于内部空间布局作为核心资源。村落整体分为古村和新村两个部分:其中古村共有九个群落,原为低洼之地,芦苇丛生,主体建筑群背山面水,形成了与天然环境的完美结合。村落内部有五处水面,都是附形造势,蓄水为湖,湖边围绕古宅,保存有数百年的古树名木,远远望去碧水蓝天、绿树古宅,相映成趣;配合古朴清新、琳琅满目的民俗文化风景,折射出大芦村的历史与文化。(如图1-图2)

在大芦村村庄建设规划中,以传统城市的规划角度对大芦村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整治、规划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如图3)留存至今的镬耳楼、三达堂、东园别墅、双庆堂、东明堂、蟠龙塘、陈卓园、富春园和沙梨园九个群落。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岭南民居建筑风格,民俗文化底蕴丰厚,建筑装饰讲究。从规划图中,镬耳楼、三达堂和东园别墅尤为重要,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五进式布局模式等。镬耳楼的建筑格局规整,最初镬耳楼建造图纸为皇上赏赐,布局缜密具有浓重的封建时期建筑宅邸特色。入口门开向东侧,按风水学角度讲,几座古宅依山而建,由底至高,如果大门如厅座一样向南开并面向就会形成水塘则有“漏财”之意,而门向东开则有“紫气东来”的寓意,便有托财聚财之意。男尊女卑在建筑内也有体现。

由于大芦村地处多雨潮湿地区,古宅保存至今如此完好古宅内部良好的排水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古宅从北向南地势由高到底,从入院起随着入院的深入,每一进均有台阶铺设。在古宅房屋外墙及台阶踏步接地部分均设有出水口,如为五进院落则从第二进至第五进房屋地下所铺设的管线为直线形。大芦村内古民居建筑及街巷布局基本保持传统风貌,独特的建筑群使得大芦村成为响应全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

三、小结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芦村古村落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古代物质文化遗存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特色古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民族特色古村落建筑艺术设计的民俗文化内涵、形式以及建筑整体与空间、环境关联等多角度的分析,探索古村落建筑艺术的特质,在研究广西各地古村落的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刻挖掘了当地建筑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对当今的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将建筑设计和现在的绘画结合起来,特别是和本科生的设计课程结合起来,在绘画中注重体现古建筑的人文性与建筑形式美法则,对大学生培养中开发思维、训练造型、设计光影与创作意图提供了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