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小贴士:质点没有大小和形状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点,但是质点一定有质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物体,是一个实际物体的理想化的模型。质点的质量就是它所代表的物体的质量。

参考系

1、参考系的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例如,肩并肩一起走的两个人,彼此就是相对静止的,而相对于路边的建筑物,他们却是运动的。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例如司机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以车为参考系,司机是静止的,以路面为参考系,司机是运动的。

(3)比较物体的运动,应该选择同一参考系。

(4)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

小贴士:只有选择了参考系,说某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物体怎样运动才变得有意义参考系的选择是研究运动的前提是一项基本技能。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2020高一物理知识点2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

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2020高一物理知识点3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2020高一物理知识点4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2020高一物理知识点5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

篇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篇3

高一是学习物理的关键阶段,这时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职的衔接阶段,也属于从学习知识点到学习系统方法的衔接阶段,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抽象、复杂,且在高一的时候学习的知识点又不简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以后的学习。

一 做好高一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

有的学生尽管在初中的时候物理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之后,学习的内容和之前相比有天壤之别,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不浓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学生刚从初中升到高中,对于高中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不适应,需要有一段的过渡期。其二是在学习物理时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影响到以后的物理学习。因此,需要在高一的时候注意做好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二 物理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们在面对事物时的内心活动和想法,并对该事物有一个自己基本的认识和判断。而物理思维是根据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来思考物理问题的思维。物理思维对于物理来说,既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又能为物理学习找到“捷径”。在看到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物体的相互作用时,把事物从所见、所闻转化为所思、所想,用理性的逻辑思维来看待物理问题。在高一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书一看就知道、课一听就懂、题一做就错”,往往这些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是每一届学生都存在的,并不是某届的特例,但是并不是意味着现象一直存在就不可避免或减弱,只能听之任之,而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来解决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用物理的思维来解决物理问题。

三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维,用科学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研究物理、理解物理极为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合作,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渐扩展到本节课的其他内容,让学生从一个小小的概念学习过程中感受物理思维的运用。之后再学习相同类型的概念时,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再学习其他概念的时候就可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样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思维和物理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知识点都有一定的关系。物理概念是物理思维过程中对事物的基本认识,物理的公式和推理是物理思维中的思考过程,物理的计算是把物理思维用于实际、把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同时物理思维不只是靠着一个思想,而需要有严密的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推理内容。

物理作为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来教导学生,一定要带领学生做实验总结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待实验过程。一般来说,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记忆,真正把知识点变成自己的东西,增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质疑精神、思维能力等。因此,物理思维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当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物理学习的顺利与否,还关系着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以及之后的全方面综合发展。教学过程中,思维比知识点重要。同时,有了物理思维作为保障,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轻松,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轻而易举。

四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方法

1.实验为基础,物理生活化

物理实验在物理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循着前辈科学家的脚步,一步步地探索出物理概念、公式、定理。高一学生在生活中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做一个判断,这些都会在今后学习物理、培养物理思维的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做实验,得出结论。一般实验的选择都是学生常见的事务,如火车的运动看参考系,小乒乓球的平抛来理解平抛运动。如“节日焰火”美的诠释(从远处看有的像一个球的形状图)――模型构建:从不高的空中O点,以相等的速率v0朝着一切可能的方向,同时抛出若干个小球(见图1)。又如交通标志中的物理知识:上、下陡坡、向左或右急转弯、易滑和路滑慢行等蕴含的物理知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曲线运动知识(速度方向,向心力等)、摩擦力与惯性知识(见图2)。

图1 图2

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为学生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物理一般知识点都需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来得出的,不过这个大胆猜想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乱猜,而是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做基础,通过实验经验为辅助才可以得出,所以一般物理中的结论都是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的。正如力学的奠基人牛顿,苹果砸在脑袋上之前一定是经过了多次实验、多次求证才能有一瞬间的闪光,然后再将一瞬间的闪光进行求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分析学生思想的过程以及对知识的认知过程,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和对物理学科的理解,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通过对已知生活现象的联系,再经过科学缜密的实验,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2.画图为辅助,物理形象化

在物理课程进行的时候,尤其是学习到力学对物体的受力分析过程中,往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黑板上通过作图来分析受力,这种教学方法的缺陷在于画图只局限于教师,学生没有画图的习惯,尽管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负担是轻了一点,可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致使学生觉得画图意义不大,把物理题当成数学题来计算,这样就间接地把物理变成了数学的附属学科,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作图的作用,通过作图把抽象的物理题形象化,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在做题的时候,首先按照物理的思维来画出示意图,分析之后再把数学作为工具来计算,这样解题过程更加形象。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解题画图,可是画的图首先就是错误的,究其原因,还是物理思维没有形成,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从题干中寻找重点,画出示意图或者建模,并当做一个解题必要步骤来要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特定的物理思维。

3.做题为手段,思维习惯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繁重的习题中喘不过来气,但不可否认的是,做题是一种训练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的最佳手段,学生在做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能在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题海战术可以进行,但不是无边无际的习题,而是多种题型,举一反三。每一道题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教师要总体掌控题目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做的每一道题目都是一个知识点、一种题型的体现,而不是不断重复。在做矢量部分的题目时,可以培养学生把抽象化的题目转化为形象化的思维;加速度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在抽象思维中解题,直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匀速直线过程和加速度的结合题可以让学生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中互换,打破思维定式,更加多面地培养物理思维;匀变速运动的习题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思维和发散思维中转换,收放自如。在多种题型的训练中,学生会用逻辑思维来接替,做的题型多了,有了直觉思维,一般的题目就能很快得出正确答案。总之,在多种题型的训练下,学生的物理思维绝不局限于一种,而是多种思维相互转换、结合。

五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一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做好初中到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让学生用科学的物理思维来解决物理问题,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物理思维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英.怎样做好高一物理衔接教学[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韩贤锋、韩宜仁.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突破高一物理教学难点[J].物理教师,2002(4)

篇4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高一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1、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

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积极地去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善于观察

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绪言课中,我们演示了小铁球的碰撞现象,有的同学不仅单纯地观察到了一个球碰撞另一个球的现象,而且提出如果两个球碰撞两个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个球碰撞两个球又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才能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当我们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就应在平时观察生活中接触物体接触面的情况(物质的材料、粗糙程度等),以及赛车与平常汽车的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有什么不同,使平时生活中的现象与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学习了惯性后,当看到汽车启动或刹车时,车上的人向后或向前倾倒,或者汽车转弯时,车上的人向弯外倾斜,看到这一现象就应当与惯性联系起来,这样观察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大脑中必然存储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3、勤于思考

高中物理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联系实际多,灵活性强,学好物理单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做物理题目首先要弄清它的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情景,分析它满足的条件,从而正确地选用物理规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在高一刚开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较多,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公式,要力图搞清:这个公式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

和其他公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首先审题要清晰,研究对象是谁?物理情景是什么?选取哪个物理过程进行研究?该选用哪个公式去解题?将物理规律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如何有效提高高一物理成绩第一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篇5

一、遵循认知规律,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

大多数高一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往往是一听就懂,可是一做题就错。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高中学生,特别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死记硬背。他们把物理公式,定理,定律等象背英语单词一样全部记下来,象初中学习物理一样,解决问题时只要套用公式,再进行一些计算就可以了。但高中物理在高考导向上是以能力考查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有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对每一个规律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概念和概念之间,概念和规律之间,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推理,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规律的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以扫除牛顿第二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如将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加速度的概念和牛顿第一定律等作以系统归纳。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理论分析获得量化公式。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并掌握概念和规律。其次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先由水平面上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再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这样,既符合知识的逻辑联系,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逐步提高。

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做实验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物理学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性,同时高考也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物理的学习要常与现实生活相连系,但不能流于新闻式的报道,而应讲出其中的物理内涵。要注重从实际中提取物理信息,应用所学知识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寻求规律解决问题。

三要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等。因此,汇集生活现实、社会热点、科学前沿等领域与之相关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

三、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要指导学生上好课。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上课是最关键的一步。当然上课不只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它还包括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大家都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真正重视并严格坚持的并不多。每次课前预习,要把不懂的内容记下来,等上课时认真听讲,加深理解,或直接问老师。上课时要认真听讲,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并动手做好笔记,不只记老师讲的,还要记一些自己的东西,笔记要常看,常复习,不要丢开不管,否则就等于白费工夫。上课还要手脑并用,眼、耳、口协调工作,特别是脑的思考,对老师讲的内容要加以理解,整理消化。系统的学习只靠上课显然是不行的,课后要及时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散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通过总结可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这样,一节课的问题就能全部解决。

篇6

1.1 教材因素

(1)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

初中教材大纲只要求初步了解,较少涉及定量研究,描述上也不是要求很准确,只需要将物理知识放入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对照就可搞定.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例如在“力与运动关系”这一问题上,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量关系如何……”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做任何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知识结构化增强,内容增加而课时减少.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线索,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但课时大为减少,要求老师高效、精心组织上好每节课,可很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穿新鞋走老路”使得学生学得是懂非懂.

(3)学科间知识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物理计算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如高一物理上学期学习速度图象中用到的斜率概念在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学习力的分解用到的三角函数也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才能学到;理解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用到极限的概念在高三才学;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度.

(4)物理学科能力要求提高

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学的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1.2 心理因素

(1)思维方式不适应

初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一般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是以“直观形象化教学”为主,即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规律.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其中有些无法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结果,学习程序未必都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必要时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规律.对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高一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2)学习方法不适应

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知识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死记硬背的“练”,是不能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的.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到高中,有些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有的不预习,不复习,不看书,下了课就做作业;还有的到外找题做,却不及时总结,时间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方面要求较少,而高中物理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不仅要理解,还要能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仅能背诵概念、定律,而不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也难以真正掌握.另外,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学生易看懂,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较严谨,学生有时能够读通文字,甚至背诵,但并不代表已经理解其内涵,可见理解教材是一大难关.

(3)课前预习、课上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强化、章末复习和梯度强化才到章末检测或月考不对接.俗话说“跳一跳,桃李到”和“学有所用”,前面学的东西在课后练习、章末检测或月考中没有相关的、难度适中的题体现而者出得太难,学生几经努力还是得十几不到二十分,几次下来觉得学不好物理彻底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彻底放弃.

1.3 社会因素

家长和社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指标,于是有些高一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盲目地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在初始阶段就要求学生一律达到高考水平违背教学规律,一口吃一个胖子,这种深、难、急的教学要求,严重阻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

经过我们近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取得的效果来看,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整体规划时时高效,注重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俗话说“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造辉煌”.

首先:要树造班级灵魂,培养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强有力的班集体,同时将班分成“Aa Bb Cc……”分组帮扶模式.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小组在平常上课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课时便于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容易培养竞争意识:小组与小组竞争,组内成员竞争,组与组的领军人物间的竞争,强化领军人物对组内帮扶力度更大同时提升领军人物自身能力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看题,在以后见到同种类型的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目了然.

其次:制作导学案――上课一条龙

导学案分为六个板块:课前思考、课上关注、课堂练习课堂强化、章末复习、梯度强化和单元检测.六个板块环环相扣.

课前思考,让学生先思考课堂上要讲的重要问题将知识前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要知识点,搞清方向.

课上关注,将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给以指明,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力求把这些知识点搞清楚.

课堂练习、让学生讲课前思考的问题弄清楚试着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强化,精选代表前面所讲知识点的好题,巩固强化前面所讲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把所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梯度强化,由于新课程的改版,系统性理论性增强,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这就要求老师高效,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发现要弱化一课一练,在章末复习和章末检测之间要做一个过渡――梯度强化.才能在后面的章末检测有所面熟正常发挥.[HJ1.3mm]

单元检测,必须精选代表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好题组卷,使学生从“题海”跳出来,题要结合新课标和课本重新编写,难度有梯度这样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给老师正确的反馈,加强对学生难于弄清的知识点重复反复强化.

上面六个板块要统筹规划,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可能全盘皆输.

再次:要求老师与时俱进,在要求学生有一碗水时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源水,终身学习从横向和纵向剖析自己,从横向和纵向剖析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剖析学生.对书本单元知识进行定位,对每一节课进行定位,精心组织课堂同时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整.

2.1 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填补空白点

(1)寻找初高中知识间的连接点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其内容,知道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哪些知识.例如高中学习《物体的平衡》的连接点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即在学习三力平衡问题时可应用力的等效方法――力的合成的知识将其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来处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填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现行的高一数学必修教材与物理必修教材衔接明显不当,这样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熟练程度跟不上物理的需要,形成知识应用的空白点,所以教师应对所需数学知识作必要的讲解.例如,在讲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时,要讲解极限概念等;在讲开普勒定律时要补充椭圆的知识;在讲力的分解和合成时,要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在讲解图象直线的倾斜程度时要补充斜率的概念.

2.2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

(1)采用“梯度式”进程,降低知识台阶

所谓“梯度式”进程是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一步求成.首先应打好基础,然后再滚动提高,使教学难点分散,后移,有利于降低教学的梯度.

(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这为学生进行物理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3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让学生懂得高中的学习应处于主动状态,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分析、作业要独立的“四步法”,在每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归纳、总结、应用的“四步法”.

重视知识的理解,逐步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

篇7

一、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的第一年对刚从初中升学上来的新生非常重要,往往决定着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而物理学困生也往往在高一这一年逐步显现出来,分析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导致学困生的无所适从。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为简单,例如只涉及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示、只强化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不要求对物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课后练习以及考试内容简单易做,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死板,觉得所有的物理知识都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易掌握。而到了高中后,知识范围的拓宽和难度加深,使学困生面对物理问题时不知所措,而只是一味的试图用初中的方法去解决高中问题,却总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学困生甚至觉得高中老师的教学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初中老师。

(二)不习惯总结,导致学困生的物理越学越难。

随着高中物理知识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要求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运用由简单入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分析方法,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一些死板的公式和定律,还包含着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方法、态度、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困生却不愿多花时间去分析总结,只抱着自己在初中时形成的个人经验去分析,结果只能是不断的产生挫败感。

(三)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由于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式来表达和定义的,而且在分析物理现象时,也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可以说,高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熟练程度,与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以数学形式展现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却有着与数学不同的物理意义。这些特点都会使物理学困生倍感困惑和烦躁,从而更加厌恶学习物理。

(四)物理演示实验的减少,使本来就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难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对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简化物理实验,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在学困生看来是很无趣的实验,比初中的实验乏味得多,也就提不起兴趣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物理定理和定律了。

(五)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不高。

笔者通过对高一年级抽样的学困生的观察或交谈了解到,约43%的学困生处于亚学习状态:上课听着课不知不觉就走神、课后不做练习、遇到问题不懂也不问老师或同学,不会做作业就只想这能抄别人的,心里很想把物理学好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等。

(六)“不得不学”的心态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大多数学困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困生是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但由于会考或高考的存在,使学习物理成为了绕不过的一道坎,于是内心里总想排斥物理,却又不得不学物理,结果只会使得物理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每次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更加剧了学生从心理上排斥物理,从而形成了转不出去的怪圈。

二、高一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以上情况,物理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困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逐步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逐步强化学困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高中新增的重点概念:位移、加速度以及矢量等,教师通过类比、演示和反复强化等方法,使学困生对这些难点概念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课后练习和辅导,使他们对这些概念加深印象,最后再通过平时测试来反复检验,使学困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得到强化。

(二)教会学困生总结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高一物理前四章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笔者发现在这几章的教学课时完成后,学困生对它们的印象是零散和支离破碎的,面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时,只是随意的想到公式就拿来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困生学会把章与章、小节与小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各物理知识点的特征和使用范围,形成学困生自己能理解的动力学知识网络结构,并从中去发现自己的缺漏,完善学困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适当辅导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例如在高一物理学习到受力分析时要用到三角函数,但此时数学的教学进度却还没有到达这个部分。此时就需要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三角函数概念,并通过实例和课后练习及辅导,来强化学困生对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使用。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概念和重点定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实验录像和多媒体模拟演示等方法,引导学困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让学困生能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

(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笔者在第一节物理课上,演示了用气球和光盘自制的气垫船实验、用小马达和光盘做的直升机模型,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推及到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期待。

(六)用心呵护学困生。

篇8

一、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暂时还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较高要求,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有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

所以说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

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对初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对高中物理的渗透

1.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本上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学生到高中后一般不会适应,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重视和帮助学生,使其知识结构化。在每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在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概念、规律和一些图像和情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到了高中以后就容易理解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抽象而又毫无意义。

2.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作图的习惯。在初中,许多学生把物理题当成算术题完成,解题过程极其简单化,没有物理公式,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了公式,又不代数据,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等等。初中题目相对而言简单明了,某些学生的成绩还挺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后,因为解题过程的复杂化,这些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在批改作业、试卷时要毫不留情。解题过程规范化将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

3.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有许多选学内容,在每章后还配有阅读材料,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高中教师的引导与开发

1.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高中教师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应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通过复习,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本章节的学习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许多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一些知识只通过单纯的记忆或通过教师的重复讲解,是不能适应高中课堂上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的。从高一开始,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教师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教师应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忌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教师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一部分高一学生跟不上,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让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减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教师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物理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篇9

二、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即分解知识点教学,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教学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高、初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性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例如,我在讲述一个物理模型――质点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我抓住问题中物体的主要特征,简化对物体的研究,把物体看成一个点。这是实际物体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先做一些简化,从简单、基本的问题入手。为了活跃学生思想,在指出运动学是研究物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后,可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议论: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要明确指出,这就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虽然质点只是把物体看成一个点,但我们一开始就应该提出质点概念的准确内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不起作用的或是次要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高中简单的方法就把初中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教学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学生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地去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四、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使学生尽快入门

篇10

现在许多高中生认为物理是一门头痛的学科,在初中时对物理还怀有浓厚学习兴趣,感觉自己物理学得还不错,但刚进入高中就屡屡受挫,渐渐地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直至放弃。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高中教师不能任其发展,在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把“教”与“学”联系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帮助,在背后推一把,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科的特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学更是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对当今社会带来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认识高中物理,明确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知道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异同,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其次要摆正心态。对高中阶段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心理准备,对考试通常采取考试前临时突击的方法,结果发现在以前很有效的方法,现在却失灵了。当半学期、一学期过去时,才发现自己已经欠了很多学习上的账。高中所学科目很多,物理内容多、难,课时压力大。即要学新课,又要补旧课,时间、精力都要付出的更多,补习起来非常不易。而高一物理所学内容,又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之中,是重中之重。高一的基础没打好,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

二、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实验,让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在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有无关系时,学生凭直觉肯定会认为有关系,这时就可以演示一个实验来证明,用一根弹簧秤在桌面匀速的拉一木块,改变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让学生读弹簧秤的读数,可以粗略地得出结论,打消学生疑虑,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记忆也深刻,比教师空洞的说理好得多,形象得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了物理中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

三、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篇11

由于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尽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初、高中物理的差别

(1)初中物理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便于理解;高中物理教材叙述较为严谨,特别是一些概念,必须咬文嚼字,深入理解。比如弹力的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从概念中可以找出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并且也能分析出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它恢复形变的方向。

(2)初中物理认识物理规律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于物理过程的认识感性比较强,学生对于这些物理现象也都较为熟悉。高中物理对于学生要求较高,不再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是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说静摩擦力的理解,学生为什么会感觉比较困难呢?他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直觉或者经验去判断,而这样往往是错的。高中物理的学习有时是一些“理想化”的实验,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际中我们没有这样的斜面,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普遍会感到很抽象。

(3)初中物理的学习很多人是靠记忆,主要是对力学、电学、磁场、热学、光学、声、原子物理的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对实际应用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高中物理的学习主要还是这些知识点,但是更加深入了,联系的也很密切。不过主要是靠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即使背的很熟练,但是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用。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题就错!比如说摩擦力方向判断中“相对”两个字的理解。

(4)初中物理大多只要求感性了解和简单计算,对于数学的计算能力要求一般,整体上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而高中物理则要求进行理性的研究和较为复杂的综合运算,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很高。如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经常用到三角函数的关系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追击相遇问题中的极值问题,图像的斜率、截距的含义等等。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扎实,谈何解决物理问题呢?

二、如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1.心理上的准备

即不盲目乐观,满足于初中所取得的成绩,认为高中物理也可以不费多大的精力就可以学的很好。也不要盲目悲观,认为高中物理只有那些非常聪明、智力水平非常高的同学才能学好,其它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想信: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代价的!高中物理的知识,是符合同学们这个年龄的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只要以正确的心理状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取得理想成绩。

2.培养抽象思维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理想实验也是物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抽象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的建立。将跳高运动员的跳高过程抽象为质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想运动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这样处理问题对实际问题会有什么影响吗?

3.切实提高理解能力

学习高中物理,重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本构成部分,不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不能学好物理学的。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应注意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千万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规律的字面意义上,或者是死记硬背,而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具体适用条件。才能应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一些选择题中经常考查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的说法。如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瞬时速率的区别,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等等。

4.高度重视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演示实验时,应透过有趣的表面现象去思考内在的物理本质;做学生实验时,要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实验机能。对于各种实验,不仅要明确它们的原理,还要思考这些实验为什么这样设计,并试试自己能否设计。

5.做好练习,定期复结

篇12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第二,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要即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同学,无不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因为,不同的书籍,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阐述问题,阅读者可以从各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很多巧妙更简捷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体会,见识一多,思路当然就活了。

高一物理五步学习法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高一物理高效学习方法1、弄清高中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

因此做题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过程,.倘若物理过程不清楚也就无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们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我们通过审题,弄清了完整的高中物理过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会找到问题的入口。因此在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分析物理过程,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2、分析高中物理问题做图必不可少。

物理图象突出的特征是物理知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为具体的巧手,平时常有这种情况:有些学生他们听老师讲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独立做作业时,往往无从下手。仔细分析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后发现,他们听课时,忽视老师讲解的思路,喜欢记录解题步骤。不记老师的分析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等物理草图。因而解题时也就没有作图的习惯,当然这些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老师只要给他们画出物理情景图,思路大多豁然开朗,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的作图能与知识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行。

篇13

1.1 教材与教法的差异。从教材方面看,初中物理整体内容通俗且具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测量,杠杆、滑轮,镜面反射、色光,融化、凝固、气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电压等。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常识、技能、实验等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内容抽象,方法规律复杂,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方法、技能、实验等部分。虽然是"常识"与"方法"的要求差异,但从中可以两者在本质上差别很大。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演示即直观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建立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高中物理则通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综上所述,教材和教法的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1.2 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初中物理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主要依托具体、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进而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初步认识、了解。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以综合能力解决物理问题,包括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以实验能力要求为例,初中物理实验以测量为主,高中物理实验则以实验验证、探究为主。所以,初高中物理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另一主要原因。

2.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1 搞好高一物理入学教育。从高一新生入学起,留一个缓冲期,使学生逐步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平缓过渡。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把握其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对知识从了解到理解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应用的要求。同时要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紧密联系初中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渗透举例、实验演示、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然后再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明确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2.2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演示、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在例题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学会总结,反思解题思路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从初中的准确记忆上升到高中的正确理解应用这一层次。

总之,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样可以降低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的梯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3.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分层次、变速度、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上,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并对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搞探究性教学,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有较低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挖掘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3.2 提高课堂效率,找准探究点。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设计,在课堂上很难操作,以此操作将会导致课时不足,有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怎样上好探究课?哪些地方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用探究?这需要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适度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还可以实行课内和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3 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表现机会,并给予合理指导,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以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加强课外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