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年护理的重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对患者及家属的问卷调查及护理干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医患、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糖尿病患者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患者悲观、失望、绝望等心理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6岁,平均60岁。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
恐惧、焦虑、抑郁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心理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28例(28%)。这类患者对糖尿病较为恐惧,因为知道了这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害怕一辈子吃药、打针,更害怕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给自己带来身体上的损害和痛苦,担心不能生活自理,需家人照顾,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此外,经济花费也是他们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花费常常较多,而且需要长期的经济支持,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他们担心拖累子女,同时他们又害怕死亡,故而变得焦虑不安,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整天表现出心事重重,抑郁心理明显。
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由于年龄和疾病的因素(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机体的衰老,理解力和记忆力均有所下降,听力和视力也有所衰退,加上伴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认知和感知功能障碍。还有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知识的缺乏,容易被小广告、祖传秘方、偏方及保健品所迷惑,因而这些患者对真正的科学知识,真正的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得很少。本调查显示,存在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31例(31%)。
悲观、失望心理:存在悲观、失望心理20例(20%),这多见于那些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经济拮据的患者。这类患者经济收入少,病情重,长期治疗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家庭中又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子女也需要为生活奔波劳碌,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他们,因而他们对疾病、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了悲观、失望心理。
无所谓心理:有这种心理的糖尿病患者21例(21%),他们处于糖尿病早期,而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他们自认为能吃、能喝、能睡,没什么不适,就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关系,甚至他们不承认有病,不愿意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用药,不愿意作任何治疗。少数患者还可能与医生、护士对立,不信任、不配合。
篇2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构成人类三大致死原因之一。癫痫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科综合征[1],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继发癫痫的主要原因,,我科在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护理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9月~2010年7月收治的38例老年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2005年9月~2007年5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在63~84岁之间,平均65.5±6.6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1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65~80岁之间,平均66.7±5.6岁,脑出血22例,脑梗死18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者MIR扫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接受脱水剂及神经营养治疗,癫痫发作时,根据情况选择单一药物或者双药治疗,对癫痫持续状态脉注射安定或者苯妥英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自护理论护理,包括完全护理、部分护理;支持-教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及护理满意度。
1.3 ADL评定方法 根据Barthel指数将患者的ADL能力分为3级,显效:有轻度功能障碍,可以完成部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的帮助。有效:有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才能完成生活活动。无效:患者有重度功能障碍,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者需要人照料。
1.4 护理满意度 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采取百分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2]。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4%,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护理论强调患者的自理能力,在完成自理活动时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自我护理教育是针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交给患者必要的知识,帮助患者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处于癫痫大发作或者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应该以抢救生命、控制病情为重点。患者癫痫发作时,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裤带,停止进食,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酌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用毛巾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出现舌咬伤,床头放置长枕头,避免患者头部撞伤,预防骨折和脱臼。抽搐停止后,注意患者肢体摆放,注意监测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以及抽搐情况。处于疾病恢复期,病情稳定者可部分护理,教给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康复知识,注意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出现压疮和肺部感染,指导患者家属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压疮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避免误吸的出现,强化患者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让患者家属扶患者进行训练。注意合理饮食,每天低盐低脂饮食,伴有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含糖量高的饮食。对患者的病情、个体差异、文化层次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8],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讲解癫痫的预防知识和病因,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能擅自停药或者换药,以免引起复发。对脑卒中继发早发性癫痫患者进行自护理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心衰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病情重,生活自理能力差,所以,不仅要做好生活护理,还要做好心理护理。尤其要防止情绪激动,消除患者恐惧、自卑、孤独的不良心理状态,还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防止疲劳,避免加重心脏负担,I级心衰可下床做一般活动;II级心衰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III级心衰须严格卧床休息,应取半卧位。注意协助翻身,排便,如大便干燥,要给润肠剂,洗漱、服药、进食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待心衰纠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的护理,一般给予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用易引起腹胀及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以防便秘。
预防肺部感染,防止感冒,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水肿患者应观察尿量的增减情况。严重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病情应给予适量的浓度和流量。如肺心病引起的心衰病人,吸氧时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持续性吸氧,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肺心脑病发生对冠心病心衰病人可给予一般浓度的氧气吸入,并持续给氧。
注意输液时速度不可过快、不可过多,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控制心衰发作和诱发心脏病因素的主要防治措施。
2 护理心衰患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9例,年龄58~83岁,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以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者9例,以突发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胸闷、咳嗽等为主要表现者6例,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者2例,牙痛1例,肩周痛1例,腰椎疼痛1例,局限胸痛1例。患者均无胸痛、胸憋胀感及心前区痛等心肌梗死典型症状,但心电图有ST-T动态改变。
2 护理过程
2.1 准确快速评估病情 由于各种原因,症状不典型,但不表示病情很轻,所以医护人员对这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必需系统全面分析病情,对有除想到专科疾病外,应排除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其是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难以解释的休克,必须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而对于晕厥和抽搐以及上腹痛的患者,诊断亦应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行快速12导联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弓背向上,或明显下降、T波高尖或倒置等特征,可做出初步诊断。
2.2 绝对卧床休息 患者就地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及情绪激动,否则可以增加心室负荷,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悲剧发生。
2.3 吸氧护理 以现场抢救为主,首先要临阵不慌[2]。立即给予高流量(4~6L/min)吸氧,早期充分给氧可以减轻呼吸困难、胸痛、发绀等症状,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缩小梗死面积,对焦虑、恐惧也有效[3]。
2.4 镇静止痛 剧烈疼痛时常伴有烦躁不安,会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梗死面积扩大,迅速有效的止痛极为重要。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5mg舌下含服,也可以用哌替啶50~100mg或吗啡10~15mg肌内注射。并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确保给药途径通畅。便于静脉给药[4]。止痛与镇静可解除患者的疼痛与焦虑不安,能减轻心脏负担,减慢心率,防止休克、心律失常和心衰[5]。
2.5 心理护理 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慌[6],焦虑和恐慌的原因为老年患者突然发病,没有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同时病人突然面对医护人员,看着他(她)们忙碌的身影,而且监护设备及抢救仪器发出不停的、连续的声响,因而感到紧张不安,产生恐惧焦虑情绪。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适时给予解释、疏导、如果有恐惧心理的病人应在用药治疗前向其说明用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不适,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便于配合治疗。
2.6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血压及心电变化,严密观察病情,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脉搏、尿量、神志及胸痛性质的改变,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7 转运 待病情稳定时,快速转动,但在运送途中开车勿过快,减少震动,并为患者保暖,避免声光刺激,尽量使患者舒适,嘱陪护人员勿惊慌,稳定患者情绪[7]。在转运的途中继续救治,并及时与ICU取得联系,做好接诊的准备。
2.8 并发症的处理 (1)心律失常: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剂量1mg/kg,静脉推注;总量可达200mg。(2)控制心源性休克:措施包括升压药、血管扩张药,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3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10例患者应用吸氧后胸痛等可缓解,5例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后胸痛立即缓解;转动时7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及1例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均经给予阿托品0.5~1.5mg后恢复正常心律。全部患者安全转送回院,患者入院前未发生呼吸或心脏停搏情况。院前抢救成功率为100%。
4 护理体会 老年人因为心脏植物神经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痛闽增高。部份患者伴有严重的脑供血不足,以致意识障碍,感觉迟钝而对疼痛反应降低。或合并糖尿病者易伴心脏传入神经病变,痛觉产生障碍,当出现心肌梗死时表现为不典型,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若不及时诊断、治疗,将直接危及生命,笔者认为,作为医疗工作者应提高警惕,尤其是急诊一线人员,对不典型心梗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把心电作为常规检查。正确、及时的院前急救,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颜翠华.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62-63.
[2] 朱家祯,段虹宇,曲国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03.
[3] 范素香,刘明美,孙彦.急性心肌梗死48例院前急救及转运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3):52.
[4] 沈文风,高文.1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1):135-136.
篇5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老年手术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开展, 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低于36℃[1], 本院是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每年手术中老年人手术占总手术例数的25%, 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逐渐增多, 术中由于常温下灌注大量电切液体, 这类手术患者更容易引发术中低体温。本文探讨实施低体温防护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00例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 年龄≥60岁, 前列腺Ⅱ~Ⅲ度增生, 手术时间>1.5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72.68 ±7.75)岁;实验组平均年龄(73.32 +6.63)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措施
1. 2. 1 实验组 ①电切冲洗液体, 15000 ml以上(每袋3000 ml), 5袋以上, 加温下灌洗。患者截石位, 消毒铺单后上肢盖棉被保暖。并引进加温箱、温毯、输血加温仪, 冲洗液、输液加温37℃[2], 每天有专人负责补充液体, 温箱内常规放置棉被和盖单加温至40℃以上[3], 术前手术床和车铺温暖盖单, 推车接患者, 术后手术车铺暖单, 盖暖被送回病房。②麻醉因素导致体温下降采取措施:患者进入手术后第一时间用加温毯预热30 min, 四肢盖上棉被, 充分保暖。③减少术中肢体暴露:保证术中肢体不外露。④ 减少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 术前做好充分的术前访视, 术中做好心理安慰, 术后及时随访,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 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改进。
1. 2. 2 对照组 ①电切冲洗液体, 15000 ml以上(每袋3000 ml), 5袋以上, 常温下灌洗。手术室室温为20~25℃, 湿度40%~60%。患者截石位, 消毒铺单后上肢盖单, 输入液体为常温下输入。②给予术前访视, 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x-±s)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第2次、第3次、第4次测得温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3. 1 手术用物加温 引进加温箱、温毯、输血加温仪, 冲洗液、输液加温37℃, 每天有专人负责补充液体, 温箱内常规放置棉被和盖单加温至40℃以上。
3. 2 麻醉因素导致体温下降
3. 2. 1 患者进入手术后第一时间用加温毯预热30 min[4], 四肢盖上棉被, 充分保暖。
3. 2. 2 减少术中肢体暴露 ① “四个时点、四个一”。“四个时点”指患者进入手术室脱去衣服被安置在手术床时;麻醉进行时;麻醉完成后消毒前;手术结束后撤去无菌单时。 “四个一”:在四个时点, 第一时间为患者盖暖被或盖单, 保暖。②摆放截石时腿部套脚套, 肩部盖肩垫。③手术间温度低:调节手术间温度24~25℃[5]。
3. 3 人员因素采取措施
3. 3. 1 手术时间长 手术室护士术前用物准备充分, 积极主动配合手术。
3. 3. 2 科室人员不重视 科室定期召开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培训讲课, 手术室护士负责对术者麻醉医生宣教, 重视术中低体温的问题。
3. 3. 3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6] 术前做好充分的术前访视, 术中做好心理安慰, 术后及时随访,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 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改进。
4 小结
通过护理保温防护措施的实施, 大大降低了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①四次测温前后对比, 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麻醉30 min后核心体温下降最快, 研究方法中选择麻醉30 min测量体温时间点是准确的选择测量方法, 具有科学性[7, 8]。②实施干预措施患者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 降低了手术风险,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费用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9, 10]。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给予老年电切手术患者实施保温措施, 大大降低了老年电切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 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松梅.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围手术期.当代护士, 201l, 10(4):27-29.
[2] 刘小颖, 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9):712-714.
[3] 刘立新.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研究.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0, 27(1):21-22.
[4] 洪华, 黄小红, 祝妍华, 等.综合保温措施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5(13):1209-1211.
[5] 魏革,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265.
[6] 赵婵.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低温的护理干预探, 右江医学杂志, 2010, 38(3):322-323.
[7] 管广舒. 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期间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35(5): 95-96.
[8] 杨伟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的护理进展. 工企医刊, 2012, 25(5): 78-80.
篇6
老年人患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或悲观失望、精神状态差。护理工作更要耐心细致、体贴和周到,要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要从言语态度、操作手法的掌握上下功夫。要熟悉老年病有并发症多、病情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故观察要严密细致。老年人的主诉往往不多且出现晚,因此通过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妥善处理尤为总要。
2 对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人患病后食欲更差,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护理时预防和妥善处理以上问题关系到老年病的预后。因此,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根据医嘱即时给予补充营养物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并发症,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并发肺炎,卧床不起的病人易发生血管栓塞症等。为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是老年病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血管等是并发症最易发生之处,加强以上器官的护理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
3 对老年病人用药期间的护理
保证给药途径的畅通,严密观察老年病人用药时易出现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采取措施预防胃肠道用药的反应,合理的应用和保护好老年病人静脉血管以保证用药。
4 对老年病人其他方面的护理
大小便失禁在老年人患病后容易出现或加重。为此,护理时应创造条件方便老人大小便及便后保持会清洁干燥。更应注意的是,随着老年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其中脑、心、肺、肾及 骨骼肌肉最为常见,应注意维护其原有功能和改善已受损的功能。加强康复期老年病人功能锻炼,使其能生活自理。
篇7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夜间入睡后,患者机体反应不明显,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置,将会造成患者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现通过对1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探讨与总结。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10名糖尿病患者中,其中,男8女2,年龄在72~80岁之间,平均年龄76.3岁,病程0.8~20年之间,且均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
2.2 临床特点 夜间观察10位糖尿病患者,其中5例表现为大汗,心慌,面色苍白,饥饿。3例表现为语言迟钝,躁动不安。查血糖,均在2.7~3.7mmol/L。立即进食点心,并口服50%糖后,血糖指标恢复正常。2例无明显症状。
3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随时观察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如面色苍白,浑身无力,饥饿,发抖,出虚汗,视力模糊等。因老年人机体反应低,往往无明显症状。尤其血糖不稳定者,如睡前血糖低于6mmol/L,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将高达80%。因此,夜班护理人员,一定及时巡视病房,谨慎观察,重视患者主诉,预防低血糖性昏迷,为纠正低血糖争取时间[1]。
3.2 做好血糖监测 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根据血糖波动,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重点检测三餐前及凌晨3点血糖,预防患者低血糖性昏迷。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血糖自我检查的方法及重要性。
3.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定时定量进餐,制定科学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应急方法。
3.4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病程长且症状多,患者因压力大而产生悲观情绪。此时,应多和患者沟通,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乐观与积极的态度。
3.5 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用药的目的及准确的方法,用药后,加强巡视与观察,嘱患者不要自行加减药物剂量。
3.6 交接班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对象,应详细、全面了解病人情况,如饮食,用药,病史等。加强巡视与询问,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3.7 应急处理 清醒病人立即口服含糖食物或水果、饮料等。一般10~20分钟左右即可恢复。神志不清时,立即给药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40~100ml,若病人扔未清醒,可重复推注1次,然后给予10%葡萄糖液500~1000ml静脉滴注。待病人清醒后,应鼓励进食[2]。
4 结果与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易发生低血糖与老年病的特点有关。第一,因老年人急速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急速,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因此发生低血糖要首先考虑是否降糖药过量。第二,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的降低血糖兴奋。第三,在治疗老年糖尿病其他合并症时,某些药物可能增强磺胺类药物的降糖作用,如有高血压患者可能长期使用复方降压片以及普萘洛尔等有关。第四,食物摄入不足,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吞咽功能障碍,精神性厌食症等,均可发生低血糖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重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点交班,了解病情,对症处理,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及家属识别能力,预防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在患者低血糖时,及时发现,均给予有效的处置,血糖均恢复正常水平,无不良后果的发生。
篇8
1 临床资料
2011年1-12月本院心内科共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225例,男126例(56%),女99例(44%)。年龄61~92岁,平均75.3岁。职业:干部35例,工人29例,农民161例。本组患者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病113例,糖尿病61例,脑血管疾病52例。同时有三种疾病的有13例,两种疾病的有73例,一种疾病的有139例。
2 结果
2011年本院心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38例,包括药物不良反应19例,占50%,管路滑脱12例,占31%,跌倒3例,占7%,护患纠纷3例,占7%,坠床1例,占2%。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原因:评估不足、沟通不良、疾病因素、违医行为及环境因素等。
3 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3.1 跌倒 常见原因:评估不良为主要因素。(1)内在原因:平衡功能失调,虚弱,眩晕,环境中障碍物而致意外,意识混乱,视力障碍,心悸,时低血压。(2)外在原因:室内灯光昏暗或阳光过于刺眼,浴室和楼梯缺少扶手,地面潮湿打滑,对医院环境不熟悉[1]。
3.2 药物不良反应 心内科中冠心病患者常同时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疾病,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性低血压、皮下出血、胃肠道反应等。
3.3 护患沟通不到位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生活方式及康复计划[2]。责任护士配备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沟通[3]。
3.4 患者遵医行为差 患者因长期服药,自认为久病成良医,私自停药或加减量。老年患者多因自行调节输液滴速而致胸闷不适等。
3.5 管路滑脱 基础护理不到位,没有做到严格交接班致使护理质量滑坡。同时夜班护士工作时间长,未按分级护理制度巡视有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由此滋生。
4 护理对策
4.1 评估跌倒高危人群,加强环境管理:对新入院患者评估跌倒高危因素(1)年龄≥70岁;(2)有跌倒史;(3)伴有脑血管病史;(4)有睡眠不良服用镇静药史;(5)视力有障碍或关节活动受限。根据评估结果对高危人群要求护士重点看护,严格交接班,并要求家属配合,保障安全。同时病室内地板保持干燥、平坦,浴室内置防滑垫。走廊、浴室、便池附近安置扶手。针对老年患者夜间起床多的特点,保留地灯,加强夜班护士巡视。活动不便的患者建议家属陪伴。
4.2 加强药物护理 冠心病患者常用药物有血管扩张药物、强心药、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安眠药等。针对每个患者的用药情况使其掌握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指导处理方法。
4.3 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开展灵活多变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患者的病程长,老年患者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要求被重视、受尊敬。给老年患者以尊重与关爱,耐心、积极地做好心理指导。与老年患者建立伙伴关系,促进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其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及行为习惯。设计并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重视自我功效与自护行为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4.4 减少违医行为 违医行为是指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不遵医嘱而造成的安全问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执行,取决于医患双方的配合。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将各项告知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家属及陪护进行讲解,进行反复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宣教,取得认可与谅解,得到患者支持,配合医疗与护理,从而减少纠纷。
4.5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有研究证明,当工作超负荷时,年轻护士普遍存在着处理问题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且此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越来越显著[4]。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意识:完善各项工作流程,针对心脏患者病情变化大、夜间护理人员少等特点,采取护理人员夜班双人制,严格夜班护理巡视制度。对于急危重患者采取护理骨干担任责任护士。对重点环节:患者交接、患者正确识别、药品管理、管道管理、压疮预防、医护衔接;重点时段:夜班、连班、节假日;重点员工:实习护士、新上岗护士、进修护士,给予重点管理。发现护理缺陷与漏洞及时上报,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4.6 加强法律教育 针对安全案例或风险隐患,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的讨论、学习和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法规,做到“四要”,即解释病情要科学,签字手续要完善,执行制度要严格,说话办事要谨慎[5]。通过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也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5 讨论
护理安全是在护理患者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残缺或死亡[6]。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对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一定效果,通过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促使其养成安全护理行为,从而减少老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秀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循证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
[2]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03.
[3] 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
[4] 孟旭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有效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2):549-550.
篇9
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由自主地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地面上。国外文献报道每年约有1/3的老年人发生过跌倒事件,且有20%―30%的跌倒会造成中等或严重的伤势,跌倒是老年人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意外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是住院病人常发生的意外事件之一。跌倒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安全的信任,还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更易发生跌倒。本文对我院30人次老年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我院老年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生跌倒事件30例。
1.2 方法: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的意外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跌倒患者的一般情况,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及跌倒的后果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跌倒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占43.3%,女性17例,占56.6%;60-69岁11例,占36.6%,70-89岁19例,占63.3%;跌倒患者中原发病是精神分裂症的9例,占30%,阿尔茨海默病6例,占20%,癫痫所致精神障碍5例,占16%,血管性痴呆4例,占13.3%,脑梗塞3例,占10%,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占6.6%,其他1例,占3.3%。
2.2 跌倒情况:白班发生9例,占30%,夜班发生21例,占60%。跌倒的地点:床边8例,占26.6%,卫生间7例,占23.3%,走廊5例,占16.6%。饭堂和病房内各4例,均占13.3%,活动大厅2例,占6.6%。跌倒后致伤情况:15例患者跌倒后致头皮破损,3例股骨颈骨折,2例前臂骨折。
2.3 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30例跌倒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疾病因素23例(占76.6%),其次是药物不良反应19例(占63.3%),癫痫发作4例(占13.3%),自理能力差10例(占33.3%),医疗环境因素2例(占6.6%),护理技术因素3例(占10%)。
3 护理对策
3.1 对有跌倒危险患者的重点护理 我们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采用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对评估有跌倒危险的高危患者及时采取: (1)在患者床头、一览表、病历夹上标注醒目的防跌倒的标志,列入重点交班内容,严格交接班。(2)对有跌倒史的病人要详细询问跌倒发生时间、地点、致伤程度、有否用过易致跌倒的药物等,重点看护,必要时设专人陪伴。 (3)对老年痴呆伴有夜晚不眠、行为紊乱、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的患者在卧床或坐轮椅时给予保护约束,并加强观察,以保证安全。(4)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对行走不稳的病人多照顾,将常用物品放于随手可取之处,外出活动或检查时由护理人员在旁陪同。
3.2 提高安全意识,护士是预防跌倒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重视在职培训,定期对护士护工进行老年专科知识培训和跌倒风险知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重点病人交班本,病房设施要每天检查,及时维修,提高安全隐患预见性,识别高危人群,合理排班,确保病人安全。
3.3 注意环境安全病室,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潮湿应及时擦干,清洁工拖地时应置“地面湿滑,小心跌倒”的标示。病人宜穿不易滑倒的鞋子,厕所及行人通道亮灯照明,浴室及洗手间应设置扶手及防滑地垫,指导病人病人正确使用拐杖、助行器。特殊情使用床栏,约束带,确保病人安全,对尖锐的床头桌角加防护垫进行包裹,防止病人跌倒时发生严重的伤害。
3.3 加强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使患者认识跌倒的危害性,教会患者及陪护人员识别跌倒危险因素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使用增加患者跌倒危险的药物时,应告知患者及陪护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告知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对服用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等可能致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时,嘱其缓慢改变,起床时在床上坐一会儿。对一些怕麻烦别人的患者,要让其知道护士愿意帮助他。
4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跌倒与原发疾病及所用治疗药物有关,疾病的病理性改变能影响感觉输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2]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易使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主要为性低血压,增加跌倒的危险。对于高危跌倒病人,护士及家属严格监督病人用药情况,按医嘱服药,从小剂量开始不随意增加剂量,及时休息。据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跌倒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学习,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做好危险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预见性。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护理评估,必要的护理干预以及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止跌倒的发生,维护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1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模式分析
当前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日趋成熟,这为提高整个护理行业临床护理的成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老年病科与其它科室的临床护理带教相比,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人在工作实践中,采取了CP带教方法与PBL带教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证明,效果比较理想。
在带教期间,我就目前比较常用的带教模式进行了调查实证研究,将教师分为分别采用CP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目标教学方法,对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每种教学带教方法各有50名学生和50名带教老师组成,共50名带教教师、50名学生。从患者反映效果来看,CP和PBL教学方法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2%,而目标教学方法、一对一带教模式分别为60%和70%,CP和PBL教学方法优势十分明显。该方法的实施程序是:首先,由示教师老师将分配到老年病科的护生分配给各个带教老师,护生与自己的带教老师进行初步的沟通;由老年病科的带教组长介绍本科的特点及一些共性的病理知识,比如,临床病种、医护常识等等,然后,每周安排一名护士对实习护生进行小型讲座两次,主要围绕老年病的特点、症状、护理的要点等等,这些主要是运用了CP带教模式的优点。其次,在完成前面带教“课程”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法的模式,以病人的疾病为基础,以实习护士为核心,具体的带教老师为引导的带教模式,向学生展示安全护理的要点、与老年病患者沟通的技巧以及具体的临床病症及表现等等,让实习护士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第二天便由带教老师进行理论考核、评分,以便实现不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CP、PBL两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在培养合格的护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老年病科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实施策略
老年病临床护理带教CP、PBL相结合的带教模式,与传统的带教模式相比,效果更为明显,但是,要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的带教效果,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2.1上岗前培训老年病房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认识偏差,存在好奇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带教前,应当对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培训老年病房的服务态度、机构特点、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目标、基本临床护理技能、应急方案的培训等。尤其是要强调老年病房的服务理念、病房特点、纠正护理人员的理解偏差,正确引导临床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克服胆怯心理障碍。通过对其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诠释护理角色。
2.2推选优秀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作为护理人员的启蒙老师,其品德、工作作风势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首先,带教老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有临床护理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耐心教导学生,身体力行教授临床方法及经验,确保临床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带教老师制定岗位培训计划,对护理实习人员热心教学,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充实专业知识,以带动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努力学本领,灵活掌握专业知识,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使得教与学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带教环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带教结束后,应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护理岗位。
2.3着重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做好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医护临床护理服务,加快他们身体康复的速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尤为重要,是一种心理疗法。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加快老年病人的身体康复。护理实习人员进入临床,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缺乏实践经验,形成与老年病人之间沟通障碍,这样会延误病情,因此,带教老师需要教授实习人员包括怎样接近病人,怎样表达自己,如何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与老年病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会加快老年人的身体康健。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多多锻炼,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和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4结合科室特点具体带教,进行综合考评利用优质资源,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年病的临床护理情况复杂,老年病房的病种种类繁多,也各有侧重,但是老年病人都有共同点,包括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生理疾病、基本的护理程序和健康培训等。每天带教老师都要对护生进行基础护理示范,言传身教,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有每两周安排一次护理查房,教导护生应当检查临床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认真做记录,记录下各个病房的老年病人的疾病侧重点,以便日后进行重点方面的护理与学习,这样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使护生提高职业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后实行综合考核双评,由带教老师填写实习护理人员考核评价,着重对学生的职业品德、护理水平、学习的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对待医患的态度这几个方面进行点评,打出分值,同时,实习人员也会对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业务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的互评,既能提高教师的带教水平,又能对实习护理人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11
1 护理风险分析
1.1 老年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1.1.1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容易发生的意外 ①跌倒: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理改变、药物因素及环境因素、助行器(拐杖)使用不当等。②误服:由于老年人神经及反射性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③误食:老年人记忆力差、意识模糊、视力差、耳聋等均可引起。④坠床:意识不清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常因躁动发生坠床。⑤走失:老年人脑功能下降常发生走失。⑥褥疮:老年人皮肤组织萎缩,弹性差,感觉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或护理不当发生褥疮。⑦其他问题:如窒息、脱水、营养失调,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
1.1.2 病情多变 老年患者患病不典型,且常患多系统疾病,病情多变,容易发生猝死。
1.2 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不看清具体内容,盲目签名;(2)护理服务不到位,不够热情,如护士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巡回不及时态度生硬等;(3)护理理论基础知识欠缺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如缺乏专科医学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有的护士不清楚哪种疾病该如何护理,以及应从哪方面进行观察,致使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不完整,以致延误病情;(4)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医嘱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5)护理操作多,治疗任务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2 防范护理风险的对策
2.1 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并就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加深对风险事件的理解,结合我们实际制定新入科人员专科护理安全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防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证据意识。
2.2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针对老年人意外风险大,制定老年人意外防范护理措施及意外处理护理流程,如压疮评估表、翻身卡、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自杀等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中午和夜间的病房巡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情绪变化,要有预防猝死的意识。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完善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增加护理安全评估项目。
2.3 加强护理管理 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安全护理,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科室成立质量监控小组。组长由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建立护理质量考核记录本,在每月的质量安全分析会上汇报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讲评,制定整改措施。
2.4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排班时掌握新老搭配的原则,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根据老年病房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最大的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加派人员协助早晚间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品质[4]。
3 小结
老年患者的护理,我们必须重视各个护理细节的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做到体贴照顾、治疗、护理及健康宣教到位,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使每一个护理环节安全有效,质量良好的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保证老年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安全。做好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我科自实施上述措施,安全事故及医疗纠纷减小,患者满意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泌尿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61-86岁,平均(69.1±2.4)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3例,年龄60-85岁,平均(68.6±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安全隐患
对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前6个月泌尿外科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
1.2.1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与心理素质不断下降,对外科手术的承受能力减弱,在术前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患者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失调,血糖和血压升高,影响了手术的实施和身体的恢复。且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下降,在行为和感觉方面的反应比较迟缓,易发生烫伤和坠床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抵抗力也较差,术后活动少,长期卧床会发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1.2.2疾病及药物因素 老年患者常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平时服用的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老年患者的特异性表现较差,症状表现不典型,若对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则会发生严重后果。
1.2.3管道因素 因手术需要,常会将膀胱造瘘管、导尿管等留置在患者体内,术后对患者随意改变常会使管道受压、扭曲和脱落等,造成引流不畅,且患者会因为留置导管刺激产生无意识的反射性对抗,造成管道脱落,甚至会引发大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4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随意将护理操作流程简化,不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缺乏无菌操作意识,有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可能;欠缺娴熟和标准的技术,操作不当,引起安全事故。
1.2.5管理因素 医院缺乏到位的管理措施及监督力度,在护理操作中存在人为疏忽,如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制度、护理记录不够全面、准确等,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进行准确地了解,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保证患者的睡眠充足;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必要情况下对其应用适量的镇静药物。
1.3.2加强整体护理 根据患者的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选择;严格按照护理操作标准规范执行各项操作;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在麻醉未清醒时也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防止生硬的操作及护理[2]。
1.3.3注重护理操作与安全意识培训 护理人员需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注重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术后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操作和无菌操作规程,详细清楚、及时地做好各项记录,护理资料要保存完善。
1.3.4加强对仪器设备与重点环节的管理 对医疗仪器设备要定期检修及养护,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增强护理人员操作仪器设备的安全风险意识;对重点对象与重点环节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实时监控,保证护理安全。
1.3.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术后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效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增强患者各个方面的安全意识。还可以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座谈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于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1.4评价指标
客观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和手术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指标。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若P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上升,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存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因素与非技术安全因素,技术因素有医疗仪器设备、护理技术及经验等;非技术因素有护理环节或条件不当等,本次实验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生理、疾病、药物、留置管路、护理人员以及管理等。
手术护理安全隐患会对手术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护理中,必须注重应用风险管理和前馈控制,对各项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控制,更科学全面地做好安全护理。不断更新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重点环节与对象加强管理,切实做到安全护理,减少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
总之,对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手术护理,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根据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和谐的护理服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1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45-01
Incidence rate of inpatients in senility psychiatry
FAN XiaoyingCHEN Yan
(Mianya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Mianyang,Sichuan,62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novative approach of decrease incidence rate of inpatient in senility psychiatry. Methods: Sum 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inpatient in senility psychiatry, way and nurse rank. Results: Incidence rate is 3.5 %. The body complicationand fall wound is 43.48%, 34.78%. Conclusion: To pay attentio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patients in senility psychiatry and general psychiatry such as physiology, psychosis, and decrease incidence rate.
【Keywords】Incidence rate;senility psychiatry;inpatients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除具有精神方面疾病外,大多年老体弱,机体功能不健全,发生意外的可能性相应增加。为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我老年精神科2005年3月~2008年2月850例住院患者的意外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3月~2008年2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的患者850例。
1.2 方法住院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后填写报告单,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方式、护理级别、有无陪护、药物应用情况、有无原发疾病等。
1.3统计学检验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意外事件的发生率85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意外事件30例,发生率为3.5%。
2.2意外事件的发生方式及构成比以出现躯体合并症、跌伤最为多见,其构成比分别占43.48%和34.78%。
2.3 护理级别及构成比事件发生时的护理级别:一级护理13例,二级护理9例,三级护理1例,有陪住人员4例。
3讨论
3.1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本调查结果发现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4%,提示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为发生意外事件的高危人群,应对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3.2意外事件的发生方式本调查结果显示,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意外事件多为突然出现躯体合并症或跌伤,其次为外走和自伤,这与普通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方式不同。因此,要求老年精神科的临床护士时刻把预防躯体合并症作为工作重点,做到多巡视多观察,掌握疾病发生的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精神疾病的严重程度、躯体情况及所处环境背景,力求达到观察、思考、处理三方面的结合与统一。
3.3跌倒与护理级别的关系跌倒是意外事件发生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其构成比占34.78%。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能力低下,跌倒以后即可发生骨折,并且可引起骨折后继发性老化,是医疗护理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药物的影响和直立性低血压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老年精神病患者多有各种合并症,心、肝、脑、肾病多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有一定影响,部分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老年人的机敏性,如苯二氮卓类药物有肌肉松弛作用,加上老年人约80%有夜尿,如频繁的夜尿而其仍处在意识模糊状态,极易发生跌倒。本组病例中有8例发生跌倒,6例是二级护理患者,且均发生在夜间,这可能与护理级别以及能否做到预见性护理相关。因此,老年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应完全照搬精神科的护理常规,只对一级患者做重点护理而忽视二级护理患者,必须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用药和机能状态,对有高危跌倒倾向的二级护理患者也应给予特别关注,夜间应集中一室,相对固定病床,以便观察和巡视患者,并尽可能用便器排便,减少因上厕所造成的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