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春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常见传染病知识一、麻疹
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可发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麻疹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容易引起肺炎、心脏衰竭、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如病情严重可危及病人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仍会发生4000万例麻疹,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与计划免疫前的1978年相比,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95%以上。小年龄组儿童得到疫苗保护,发病下降,但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青壮年发病成为高发人群。从20xx年麻疹发病明显回升,20xx年麻疹发病达到20xx年来的最高峰。特别是流动人口发病较多。20xx年出现外来打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及学校等集体单位病例明显增多现象。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在一般室温条件下仅能存活2—3小时,却能耐受低温和干燥,-15一-70℃可保存数年。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临床症状病毒进入体内经10-14天潜伏期,出现象感冒的前驱症状:发热、眼红、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厌食及呕吐,发热2-3天后部分患者颊部粘膜相当于下部磨牙的外侧出现白斑点,即麻疹粘膜斑,对麻疹的早期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发热第4天开始出皮疹,先自耳后,颈部渐及面部由上而下蔓延,约3天皮疹出齐,出疹时高热,前驱期症状更明显。若无合并症,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同时体温降至正常,流泪、流鼻涕等症状消失。皮疹消退后皮肤留下棕褐色斑痕及小量脱皮。整个过程约10-12天。
流行特征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呼吸道或眼结膜致感染;也可经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等日常用品感染。麻疹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儿童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8月龄以下儿童及成人发病增多。
麻疹的预防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手段。
2、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和传播的机会。
3、要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居室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最好能通风1~2次,每次可持续1~2小时以上,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经常晾晒或消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风疹临床表现: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一个特点。大约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感染风疹病毒的危害:患风疹后多数病人症状不重,但孕妇妊娠前4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对胎儿和婴儿危害极大,常见的损伤有白内障等眼部损伤、耳聋、智低、小头畸形等;还可致胎儿早产、流产、死胎,危害极大。
小儿耳聋、白内障及心血管损伤,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三联症(CRS)。CRS并不都是出生后就显示出来,有的几年后才发现一些相关症状,因此孕妇感染风疹,应对小儿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风疹的发病风疹多发于春季3~5月份,各年龄组均可发病,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小年龄组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成人发病较多。随着各大中专院校开学和各大集中用工企业单位的招工,人员流动较大,可能引起风疹疾病的传播。近年来每年均有风疹爆发疫情,爆发均都来自人群较集中的学校、企业。
怎样预防风疹
注射疫苗:接种疫苗可增强免疫力,我国已经将风疹疫苗纳入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8月龄免费接种。其他各年龄组风疹易感者均应到接种点接种疫苗。育龄期妇女应提前接种风疹疫苗,但接种后3个月内不得怀孕。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此病,但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手足口病可以经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
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很强,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偶见成人患者(多发生在军队和高校)。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一次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次得病者极少。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水痘的主要预防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多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忌辛辣、刺激、海味食物;避免抓破水疱,会引起皮肤感染;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五、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对人类威胁较大。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较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发热通常持续3~4天,但疲乏虚弱可达2~3周。通常急性起病,有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常于短期内自愈。婴幼儿、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个别患者可并发副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流感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打扫居室卫生要先洒水后清扫;尽量少到或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畅的影院、网吧等场所,减少感染机会;个人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大脖子病”、“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好发于春季。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易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暴发流行,亦可感染高校大学生中的易感者。 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其症状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及疼痛,伴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多数患者可无前驱期,以耳下部肿、痛为最早症状。1~2日后,肿胀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2~3日达高峰,局部疼痛,张口或咀嚼时更明显,表面灼热,颊内腮腺管口可见红肿,颌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后受累。腮腺肿胀4~5日后减退,全病程约1~2周。
预防策略:
1.疫苗接种:疫苗注射流腮发病后无特效疗法,而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其流行的最有效的手段。
2.个人卫生习惯: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治疗与护理:患了腮腺炎后,要与患者隔离,以免传染。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重症患者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病时,患者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因此,应给患者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患者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要多给患者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也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脑的早期症状像感冒,如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持续时间非常短,在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等败血症表现。出血点小如针尖,大则成片状出血斑。病情严重时,会有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畏光等症状,甚至出现昏迷。以往我国流脑的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为主,但近年来B、C群引起的病例有增多迹象,尤其C群已成为某些地区发病的优势菌株。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寒冷、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流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5岁以下儿童由于抵抗力差较易感。近年来随着疫苗的使用,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成人发病增多。
传播途径及发病时间: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流脑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一般11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
流脑的危害:10%~20%的重症病例将留有长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流脑的预防:
1.接种流脑疫苗。预防流脑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多价流脑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使用A+C双价流脑疫苗。目前烟台市流脑免疫程序为6、9个月分别接种一剂次A群多糖体疫苗,3岁、6岁分别接种一剂次A+C多糖体疫苗。接种后保护率达90%左右。
2.经常开窗通气。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在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
3.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如勤洗手、淡盐水漱口、打喷嚏时用手绢或纸巾、不随地吐痰、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以减少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4.流行季节,应避免大型集体活动和集会活动,尽量少去或不去车站、码头、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如去人员拥挤的场所,应戴口罩。
5.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饮食上注意摄入足量维生素,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确保营养平衡。体育锻炼的时候要关注气候变化,注意保暖,合理安排运动量。
6.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头痛、喷射呕吐等症状的病人或可疑病人应及时隔离,并及时送医院诊治,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7.预防性服药。尽管接种疫苗有好的保护作用,但从接种疫苗到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10~14天时间。因此对于流脑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来说,建议服用利福平进行预防,剂量:成人600mg/12h;儿童10mg/(kg•12h),每天2次,共服2天。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
八、人禽流行性感冒
人禽流感首先发现于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至今,人类至少出现了8次人感染禽流感事件。20xx年10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最新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自20xx年底以来,共有121个病例,62人死亡,但仍然没有确定人传人禽流感发生。WHO信息显示,所有病例集中在东南亚的印尼、越南、泰国及柬埔寨等四国。其中以越南的91个病例,41人死亡最为严重,其次是泰国的19个病例,13人死亡。
禽流感是一种由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感染。此病毒自然存在于鸟类的消化道中,一般不发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鸟类,呈现羽毛明显凌乱,食欲减退,停止产蛋,鸡冠呈紫色,病征开始出现后迅速恶化,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死率可高达80%以上。
大部分的禽鸟类都会感染家禽流行性感冒,家禽流行性感冒也可传染人类。水禽类如水鸟、鸭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带原者,而陆禽如鸡、火鸡、鸵鸟感染则造成大规模死亡。目前研究调查数据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已渐跨越宿主障碍,而感染到猪、马及猫科动物(猫、虎、果子狸等)。
各领域人员传染病预防:(一)一般民众
1. 避免接触禽鸟及其分泌物,若不慎接触,应马上以肥皂澈底清洁双手
2. 避免生食禽类制品(包含蛋类及相关产品),且食物需煮沸
3. 避免到生禽宰杀处所
4. 选购有中华农业标准( CAS)优良食品标示之禽畜肉类及其相关制品
5. 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6. 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及休息
7. 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结膜炎等症状,并有禽鸟接触史、疫区旅游史,请戴 口罩尽速就医,并主动告知职业及工作内容、旅游史等。
(二)禽畜业者
1. 接种流感疫苗
2. 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等类流感症状或眼睛发炎的现象,禁止接触禽畜
3. 与禽畜接触时需穿着长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需配戴厚橡胶手套
4. 配戴平面口罩,避免留在空气不流通的工作场所
5. 穿不透水(如橡胶、聚氨酯材质)的工作鞋
6. 建议使用护目镜
7. 时常以肥皂清洁双手,工作结束时双手需消毒
8. 每日早晚测量体温
9. 业者的家属亦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10.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等类流感症状或眼睛发炎的现象,需戴口罩立即就医, 并主动告知职业及工作内容
(三)出外旅游
1. 尽量避免前往流行地区
2. 如果有发烧、咳嗽、喉咙痛等类流感症状,则旅程延期或取消
3. 在旅途中避免接触(包括喂食)禽鸟,若不慎接触,应马上以肥皂澈底清洁双手
4. 不要到贩卖生禽场所,尽量避免到鸟园、农场等地方参观
5.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
6. 旅途中若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应戴上口罩,立即告知领队,并尽快就医
(四)防疫人员
1. 接种流感疫苗
2. 与禽畜接触时需穿着长袖、不透水的工作服并戴厚橡胶手套
3. 密合配戴N95 口罩及护目镜
4. 穿不透水(如橡胶、聚氨酯材质)之工作鞋
5. 工作结束后,妥善处理防护设备后,立即洗手、沐浴、更衣,且双手需消毒
6. 实行自主健康管理、每日早晚测量体温
7. 接触者的家属亦应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8. 若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等类流感症状或眼睛发炎的现象,需戴口罩立即就医, 并主动告知工作内容
(五)学校
1. 暂停户外教学中接触禽鸟之行程
2. 学校若有鸟园应暂停开放,并定期消毒
3. 避免共享毛巾
篇2
③ Compas BE,Compas JK,Saltzman H,et al.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Problems,progress,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J]. 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1):87-127.
④⑤冉丽娟,张俐,赵立.大学生对传染病的应对策略调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1):627-629.
⑥ 黄晓玉,黄肇林.武鸣县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1):24-27.
⑦ Griffiths SM,Wong AH, Kim JH,et.al.Influence of country of study on student responsiveness to the H1N1 pandemic[J].Public health,2010.124(8):460-466.
篇3
一)强化疫情监测分析。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前移监测关口。切实加强流感、手足口病、流感样病例、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组织专家进行研判,及时制定防控措施,认真做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流感、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后应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各级医疗机构要对发现的流感、麻疹疑似病例及时采样,并由疾控中心送市疾控中心检测,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工作。县、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密切关注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动态,一旦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或重症病例,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疫情处置等工作;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疫情报告渠道和程序,及时报告疫情,及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分析、预测和预警,建立定期疫情分析制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广泛开展防病宣传县健康教育所、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渠道。切实增强群众防病能力和及时就诊意识,指导群众开展预防性免疫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建立免疫屏障。要把学校和托幼机构作为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动学生(幼儿)家长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同时,要把握宣传力度,加强正面舆论引导,避免群众恐慌。
三)全面开展业务培训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要以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流感诊疗方案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医疗卫生人员责任意识,增强他对春季传染病的敏锐性和报告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诊断甄别能力和救治水平。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卫生局已结合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传染病应急预案。疾控中心、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要进一步调整充实传染病应急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事件处置的综合能力。落实值班制度,做好突发疫情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及时有效处理各种传染病突发事件。
五)积极组织预防接种疾控中心和县、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对未按要求接种疫苗或无接种证的学生尽快补种补证,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到位,有效防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发生与流行。并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学生接种流感、甲肝、流感、腮腺炎、水痘、风疹等二类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暴发流行。群体性预防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六)深入开展技术指导疾控中心和县、乡各级医疗机构要把辖区内学校和托幼机构作为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场所。从晨检、缺课登记、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环境消毒、查验预防接种证等各个方面开展技术指导,积极督促落实,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
七)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县爱卫办要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春季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狠抓医疗环节。加强重症救治
篇4
执教:
一、教学思路
本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置疑、讨论分析,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春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初步知道这些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类传染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怎样预防春季传染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但春天刚刚来到,天气还较冷,不时有冷空气南下,这个季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比如说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春季传染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春季传染病及其预防。
2、学习新课。
师:谁得过感冒的?感冒时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能说说感冒是怎样传给健康人的吗?
说话------咳嗽------
空气------
呼吸
病人喷嚏------带细菌的飞沫------健康人------吐痰
师:多数传染病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3、了解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A
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B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liuxue86.com
C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伏期14—19日,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D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像感冒等疾病是靠空气传播的。得了这些病影响我们的学习,会损害我们的健康,那我们怎样来预防呢?
4、如何预防?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A、及时接种疫苗。按医院通知及时打预防针或吃糖丸
B、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咳嗽应用餐巾纸捂住鼻子、嘴巴。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勤晒被子,不随地吐痰。
C、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家里也应该提醒爸爸妈妈多开窗来吸收新鲜空气。
D、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每天参加晨间锻炼,多散步、慢跑、做操,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E、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F、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如麻将馆、网吧、游戏厅、超市、医院等地方。
G、生活要有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H、穿衣、饮食细节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合理饮食,不挑食、不偏食。要多喝白开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I、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J、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
篇5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主要预防措施:
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所以你应经常洗手。
2.小心封闭的空间。空气不好的办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传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每天让办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间多通风。也可以用淡盐水使你的鼻子经常保持湿润。
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将病毒从你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4.不要总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这个最易被传染上的地方。
5.别老坐着不活动。每天进行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如散步、骑车、跳舞,都可以极大地增强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传染病。
6.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当中,所以那些不爱吃肉、吃油的人摄入得少。他们需要补充一些维生素E类的食品。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别过量。
7.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可用紫外线灯消毒,物理药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办法预防流感,也可用中药预防,如口服板兰根等,据认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点大蒜、喝点姜汤,也可能有预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机体以后是否引起发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袭,因此平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9.一旦发生流感,主要是加强护理(发病后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头痛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防止出现并发症。
五、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病毒。几十个小病毒就能使我们感染生病。并且它可以感染到任何人,一个人也可以进行多次感染。这次不小心被感染了医治好了,下次还会中招,因为每个诺如病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小心。
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与病人接触,或是接触到被病人用过的东西,病人排出的排泄物、呕吐物、唾液等等来传播。接触到这些东西都可以被感染上诺如病毒而发病。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的餐盘都是公用的,一旦有人发病就很容易被感染上,要是一个运气不好,就用到了那个餐盘就中招了。所以,在公用场所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这真不是矫情,生病了别人是不会替你受的,所以,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诺如病毒被感染后,第二天第三天就会开始出现发病症状了。主要表现在恶心、呕吐、胃痛和腹泻等等。严重的还会有头疼发烧等等症状。一般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好好休息的话注意多休息多喝水,1到3天内就会自动好转了,最长的一周内就可以好啦。不过,对于有些人特别是老人孩子和本来就有病在身的人就危险了。要是出现脱水的症状,可以先服用补盐液或是一些运动功能性饮料暂时急救,然后带去医院看医生。
主要预防措施:
1.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肠胃病,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传染发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饮食习惯。
2.一定要做到吃饭前洗手,上厕所后也要洗手,用洗手液,没有的话可以用肥皂也行。
3.我们时常吃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洁干净,吃的食物要煮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半生熟的,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4.喝水的杯子也要各用个的,不要混用,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主要预防措施:
1.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2.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
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3.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4.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6.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7.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七、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每次应在半小时以上。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及宿舍的开窗通风。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八、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隔离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无传染性为止。接触者应留检一定时限。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开使用和保管。在集体单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开、厕所专用、饮食隔离。炊事员、保育员每年定期检查身体,当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时,要调离工作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对不洁变质腐败食品禁止上市。搞好灭蛆、灭蝇、灭蟑螂、灭鼠工作。加强水源管理。设立无害化厕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入厕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应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伤寒、副伤寒疫苗等)。也可对相应疾病进行丙种球蛋白注射(如预防甲型肝炎时)或以中草药(如大蒜、金银花、野等服用以防止细菌性痢疾)来防止流行。
九、学校传染病控制措施
篇6
1 春季常见的流行病
春季常见的流行病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1)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风疹、麻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2)消化道传染病: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另外,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溃疡病和心血管病的高发期。
2 春季常见病的发病原因
呼吸道传染病:随着阳气上升,体内阴、阳失衡,气温忽冷忽热等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咳痰吐痰加剧并且春风日盛;室内空气缺乏流通等因素都给结核菌等通过呼吸道感染病原生物的繁衍和感染机体创造了有利条件。
消化道传染病:新年伊始,人们交往日频且防范传染病的意识不强;消毒不彻底以及春季也是病原体增殖和医学昆虫孳生的时期,所以消化道传染病非常流行。
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万物复苏,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产生变态反应,由此罹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溃疡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凡此种种,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进食无规律,对食物冷热不忌等都易引起或诱发溃疡病。
心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血管病。
3 春季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3.1春季常见病的预防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要强化或做必要的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另外,注意居室环境的清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公共环境卫生的保护、健康饮食…和适当使用一些有利于免疫力增强的中草药等都在流行病的预防中都有很大的作用。
3.2春季流行病的控制 控制春季流行病应从流行病发生的三个基本环节人手,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就此三个环节,要根据不同的疾病流行特点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3春季常见病的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要根据所确诊的疾病的情况选择合理药物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疾病时要强调及时发现、及时准确检查、及时治疗、及时细致的病情分析与上报,这是防治和控制流行病恶化和蔓延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篇7
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饮食安全。进入春季,应根据天气变化,坚持“科学膳食,合理饮食”,严格饮食管理,严把食物的卫生质量关。根据季节变化合理改变官兵的膳食结构,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为官兵提供充足营养,增强抵御流感等疾病的能力。
篇8
一、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成因
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适应外界变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较冬季趋于活跃,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3、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 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主要途径有:
(1)飞沫传播:当学生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
这些脏物干燥后,病菌就夹在灰尘中随空气到处飞扬,结果被健康人吸入就会感染。
(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这是病菌就有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四、预防传染病的注意点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学生应学会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教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2017年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二】
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
二、主题班会活动准备:
1、提前安排主持人,布置活动步骤。
2、提前安排参加活动和讲故事的同学。
3、课前在黑板上写上 健康 快乐 生活
三、主题班会的过程:
1.有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开场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也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时期。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每到春天,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脏病、精神疾病等,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那么,我们如何在春季有效地预防疾病呢?
2.表演小品《体育课》
3.看完小品后同学们谈谈自己平时的做法。
4.表演的小品《COOL》
5.春季防病三招:
①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譬如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篇9
要想让宝宝躲过流感,就需要给宝宝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还要均衡营养,规则作息,增强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哦!
治疗方法:
如果你的小宝宝已经染上流感,那么,治疗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①隔离。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②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才能有效;
③加强支持疗法和预防并发症,让宝宝休息好,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容易消化,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应用要有的放矢;
④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如果患结膜炎、角膜炎,要滴抗病毒眼药水,合并细菌感染,要滴抗菌药水……同时请中医诊治开药合并治疗也是很好的方法。
2、母婴患“痄腮”别忘治眼病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但稍大宝宝,甚至成年人也有出现。冬、春两季发病最多,以唾液飞沫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 “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腮腺肿胀带有疼痛感为其主要特征,伴有发热和轻度全身不适。不同程度的脑膜脑炎为“流腮”常见并发症,如果是青春期以后的患者,还可能并发卵巢炎或炎等。
宝宝患“流腮”病程中,眼部症状表现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并出现流泪、眼眵多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后者病情进展,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而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预防措施:
给宝宝预防“流腮”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注意加强隔离传染。
治疗方法:
①生活上要让宝宝卧床休息,进食半流质或软食;
②肿胀部位可遵医嘱用药和外敷;
③积极控制、治疗并发症;
3、宝宝得麻疹眼部有表现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传染性较强的麻疹病毒引起的。多在冬末春初时流行,好发于6个月以上至5岁以下的宝宝,有发热、眼和上呼吸道发炎及皮疹等主要症状,以颊?膜出现麻疹斑为其特征,容易并发肺炎。
眼部症状是麻疹主要病变之一。麻疹早期即可出现结膜急性炎症,并存在于整个阶段。如有感染而侵犯角膜,可形成溃疡,严重者甚至角膜穿孔,造成不良后果。此外,也有少数患儿出现视网膜或视神经炎症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麻疹要做好隔离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儿,加强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要抓一般护理、中医疗法、对症疗法和防治并发症。眼部治疗要根据病情,如出现结膜、角膜炎症,应外用眼药水,角膜炎严重时应散瞳治疗;角膜干燥、软化,应及时给予鱼肝油内服或肌肉注射。
4、母婴出风疹宝宝生眼病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较轻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上呼吸道的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丘疹斑和耳后与枕后淋巴结肿大。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年龄绝大多数在5岁以内,其传染性不如麻疹强。病原体由口、鼻、眼的分泌物直接传染宝宝,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布传染。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妊娠中或生产时感染风疹波及胎儿后,病原体可在新生儿咽部持续生存,长达6个月或更久,因而可能在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中发生接触传染。孕妇接触风疹后也会隐性感染,而使胎儿发病。
宝宝得风疹常见的眼部症状是结膜充血,并随皮疹消退而消失,但如母亲患风疹,常常影响胎儿眼的发育。据文献记载,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发生风疹,新生儿常有先天性异常,如小头畸形、聋哑、心脏及眼部异常,其中以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
预防措施: 有效预防本病要按规定给宝宝注射风疹疫苗。妊娠妇女应尽量避免与风疹病儿接触,如已接触,应尽快肌肉注射成人血清60毫升,或胎盘球蛋白,有时可获得被动免疫的效果,以防胎儿受染而产生先天性疾患。
治疗方法:
1、宝宝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以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2、如果结膜充血明显,可点滴抗炎眼药水治疗。
5、宝宝生水痘眼睛受影响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儿童传染病,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皮肤及?膜上分批出现丘疹及疱疹为其特征。水痘由接触传染,飞沫传染也很重要。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居多。任何年龄均可受传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居多。
发生在眼睑上的疱疹,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并由于局部坏死、结疤,而发生眼睑畸形。角膜疱疹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疤而严重影响视力。
预防措施:
本病治疗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不使水痘破溃,让其自行吸收。如继发感染,则须按炎症处理。在眼部,也要保持眼睑清洁,不使破溃。
治疗方法:
对于结膜、角膜炎症要用眼药治疗。对于角膜疱疹,为防病灶扩大,也可用烧灼法。这些都需及早到眼科专业医院治疗。
6、宝宝百日咳
眼白会出血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乌啼样吸气声。病原体为百日咳嗜血杆菌,好发于每年3~4月份,以2~4岁儿童为多见。年龄越小,越容易诱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百日咳会发生眼白出血,这是由于剧烈咳嗽而引起的。因为剧咳还可能使眼睑、虹膜与视网膜血管破裂,发生眼睑、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其中眼白,也就是结膜下出血是百日咳常见的并发症。出血颜色鲜红,多少不一,一般在1~2周内吸收,不留痕迹。前房、玻璃体与视网膜出血皆发生于痉咳期咳嗽严重时,前房出血吸收容易,玻璃体积血吸收较慢,至于视网膜出血可望于百日咳痊愈后吸收。此外,也有因百日咳合并视神经发炎而严重影响视力的。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要及早发现病人,隔离治疗;预防接种菌苗,自动免疫。
治疗方法:
治疗可采用一般疗法、抗菌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出现眼部症状后,对眼内出血,可使用维生素C,发现视神经炎时,可予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 2制剂。
7、“流脑”生炎症眼肌多麻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为常见的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侵犯脑脊髓膜。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终达脑脊髓膜或身体其他部位而产生炎症损害。流行病学有两个80%:发病年龄在15岁以下者约占全部病例的80%;春季所见病例约占全年总数的80%。
本病临床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菌血症期和脑膜炎期,临床虽轻重悬殊,又分急慢两型,但临床多见高热、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其眼部表现最多为眼肌麻痹,出现内斜视或外斜视。视神经炎会导致视力严重减退。
预防措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调查本地区正常的成年人对流行传染病结核、乙肝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在实施控制及预防措施后,在进行统计并与之前进行比较。
1.2流行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
1.2.1控制传染源 在传染病病发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控制感染源,隔离患者。许多传染疾病在高峰阶段或之前就会排出大量的细菌和病毒。避免人群过度集中,减少集体户外活动。对于乙型肝炎、菌痢这种病原携带者也是感染源的疾病,更要注意防范。
1.2.2切断传染途径 控制流行传染病的一大重要方法就是切断传染途径。对于冬春季好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为避免感染,应当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对于各种肠道传染疾病,要做到卫生饮食,养成个人卫生习惯,消灭"四害"。
1.2.3人工免疫 加强人工免疫,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主要手段。需要将疾病的生物制剂接种到人体,使机体对该种疾病产生特异性,提高人体的总体免疫水平[2]。如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肝都是通过防预接种进行预防的。
1.2.4改善卫生条件 改善周边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是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的重要方法。改善环境,消除病菌的生存条件,对城镇、农村居民的饮水进行消毒,做到饮水安全;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努力贯彻《食品卫生法》,坚决拒绝有害食品流经市场;做好城乡垃圾污水及粪便的排放与处理工作,将强无害化处理;对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感染病菌扩散[3]。
1.2.5健康教育 提高公民对流行传染病的了解认识,加强健康教育也是控制和预防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电视、网络、传单及讲座等方式宣传普及有光流行疾病的传播途径、危害性及预防等相关知识。
1.2.6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 加大传染病的监测力度,包括传染病发病、死亡、传染病病原等情况。完善传染病防止机制,包括卫生监督系统、疾病防制控制体系、信息情报系统及公共卫生治疗救助机制等。有必要时还可开展对流行因素、流行规律的研究[4]。加强国境的卫生检疫,防止国外的传染病流入国内。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12.0对此次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的对比检验法,用χ2检验法对比计数资料,P
2 结果
实施流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后本地区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与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常见的流行传染疾病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现在各种病菌不断变异又形成了很多新兴的病菌,其危害性更加强大,极容易造成暴发流行。
通过上述研究,加强对流行传染疾病的控制预防,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进行人工免疫、进行健康宣传、完善传染病长效控制机制等,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流行传染疾病,明显降低其发病率。
参考文献:
[1]YangChanggui,shrimp,Ou Xiulian.Shenzhen city community preventionprevention vaccin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operation Cost research[J].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2010,7(9):1-3.
篇11
水痘是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的一种,常见于儿童。主要表现是发热,发热当天出现皮疹,最初为红斑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疱疹、结痂痊愈。水痘自出疹至皮疹结痂时均有传染性。如果体内病毒未彻底清除,以后复发表现为带状疱疹。大部分水痘预后良好。重症或合并脑炎、脊髓炎、肺炎或皮肤继发细菌感染要及时就医。
重点预防应做到:看护好幼儿、儿童,不要抓挠皮肤,以免继发细菌感染,一旦抓破,一定要用碘酒反复消毒。一旦发现皮肤感染及时看医生。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是:发病早期高热、咳嗽、流涕、流眼泪、眼结膜充血等,故患儿多表现为精神差,不吃、不喝、不睁眼。发热3、4天后,从耳后、发际开始出诊、依次向面颈部、躯干、四肢,直到手心、脚心出诊,大约3 5天出齐,随之退热、皮疹沿出诊顺序逐渐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出疹后需要注意:
1 使用一般的退烧药即可,不要使用强烈的退烧药。
2 合并喉炎、肺炎时,应及时看医生,避免患儿哭闹,喂水喂饭时,注意不要呛着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抗菌素等治疗。
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我国规定为婴儿8个月时即可初种。6—8岁时需复种。
三、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突然发烧,但全身症状轻。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首先是面部、后颈部、再到躯干、四肢,大约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皮疹呈多形性,多伴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经过2、3天左右退疹痊愈。
重点预防:对于风疹最好的预防,是接种风疹疫苗。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制生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的显著特点是,发烧且脸部肿大,以耳垂下方为中心出现肿胀和疼痛。常伴发胰腺炎,表现为腹痛、严重者伴呕吐。男孩常伴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女孩引起卵巢炎,表现为下腹疼等。
重点预防:是接种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
梁连春告诉人们:上述四种病毒,除了各自的重点预防方法外,还有非常一致的预防措施:
1 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俗话说病从口入。饭前饭后要洗手;触摸过公共物件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触摸眼、口、鼻前;如厕前后;吃药之前;打喷嚏或咳嗽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戴口罩前及摘除口罩后;从外面回家后等;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和口;
篇12
一、研究目标
基于学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所取得具体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儿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园目前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幼儿高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性的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二、幼儿园中班段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情况现状分析
我园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儿,笔者主要采用谈话法与班级教师及幼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对传染病名称、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85%的幼儿知道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肠道疾病”(幼儿口语表述为拉肚子)等,但对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知道的较少。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着一个小朋友打喷嚏,他就被传染了(流感)”、“吃脏东西会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净”、“不喝生水(肠道疾病)”...,对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不能准确的说出其传播途径。约19%的幼儿对于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会说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等原因,这些虽然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但属于潜在因素,不属直接诱因,这部分幼儿对传染病传播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区分;98的%幼儿都能说出传染病的简单预防方法:“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多吃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锻炼身体”等;大部分幼儿知道手足口病的高发季为春季,肠道疾病多发生在夏季,但对幼儿园常见的其他传染病并不能准确的说出其相对应的高发季,10%的幼儿甚至会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遵守现状
笔者重点对我园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卫生常规,如饭前便后洗手、入厕卫生、饮水、勤剪指甲等习惯的遵守现状进行观察。
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儿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会自觉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简单的用水把手打湿,挤一点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冲,就算洗过手了,5%的幼儿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冲洗手心、手背就算洗过手了。
入厕的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儿都能做到入厕时准确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觉冲水。
笔者观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儿用餐卫生习惯都能做到按照老师的卫生要求进行进餐。吃饭时安静吃饭,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喷嚏时会及时避开餐桌,90%的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家长每周剪1~2次指甲。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传染病教育活动执教的过程及与其他教师就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交流,发现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形式多为讲故事、PPT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儿讲解传染病名称、基本特点、传播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幼儿多为听老师讲,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研究中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技能及防控能力
“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认真学习、领悟《纲要》、《指南》精神,做到“头上有纲领,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种教育组织方式提升幼儿活动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纲要》中指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4]笔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及已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基A上,针对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达到教师预设的知、情、行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及幼儿同伴资源。在引导幼儿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活动组织上除了讲故事、出示图片等形式,还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传染病经验。如播放一些预防传染病的视频,并请少数患病幼儿(已痊愈)结合患病经验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丰富,更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3.合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笔者特意邀请袁XX小朋友爸爸(中医院儿科医生)入园开展“家长课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系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家长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我园多渠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4.创设多种形式的物质环境、主题教育。笔者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角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在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爱心医院”、“娃娃家”区域投放跟预防疾病有关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丰富传染病有关知识。
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幼儿由85%上升为91%,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儿由75%上升为9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的实际效果更好,如何提高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之,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传染病这一生命状态,对传染病不害怕,不恐惧,积极应对,相信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篇13
2、通过小组讨论、演讲各类发言等形式激发学生讲究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决心。
3、培养学生拥有安全意识和防止传染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2、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腮腺炎应当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4、手足口病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及时接种疫苗。
2、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讲卫生,讲公德,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
4、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5、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
6、多喝水,不挑食、不偏食,不共用餐具、水杯;
7、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8、加强锻炼,提高抵抗力;
9、定期对教室等活动场所进行消毒;
10、传染病流行季节,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11、发热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四、标准洗手方法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标准的洗手方法:
1.
掌心对掌心搓擦
2.
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
3.
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5.
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