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学生的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中教学要创新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只有创新德育工作,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指导德育工作,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班级失去凝聚力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气,缺乏活力的整体是不利于进步和发展的,所以说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切实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学习,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比如,高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级辩论会,找出比较热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班级管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中教学要完善德育评价手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相比较于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和育人水平更难评价,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管,高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积极性不高,多依靠个人内生的自觉性,导致当前学校德育育人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教师德育评价制度,调动起高中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我们初步探索从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几个方面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每一方面评价要有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起量化表。例如,学校评价方面可以从班级班风、学风的改变,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开展的效果,培养学生获得德育成果,等等。家长社会评价可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是否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方面,社会方面可从是否学生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乡规民约以及是否热心参加集体公益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虽然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相信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教学要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高中德育教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2
笔者所带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他们的突出问题就是各门学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薄弱之处。首先是懒惰,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碰到稍有难度的问题就退避三舍;其次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习;还有一点就是缺少自信,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甚至觉得前途渺茫,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
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上问题颇多,但这些学习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年轻人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他们的身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闪光点,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敬意和渴望,迫切想与老师勾通;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老师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有一定的见解,有奔放的热情,有多彩的个性,有诚实、善良、可爱的一面。因此,我确立了班主任工作的要点:那就是先从养成抓起,然后慢慢引导,走一条从“成人”再到“成才”之路。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想从实际出发,对其“志”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然后,从量变达到质变。因此,抓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方面,做人做事方面对他们更是先行的必修课,“成人”是“成才”的先决定件。
学生不仅要从课本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应从日常生活中摄取更为重要的“做人”的营养。从开学第一天起,我就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严格的班级公约,其中有一条就是保持教室的绝对清洁整齐,无垃圾、纸屑;保持黑板一尘不染,让老师以愉快的心情书写,让学生能看得清楚。这是我开展工作的起点,也是我工作的突破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认真履行这条班级公约的时候了。
我要求每天放学后先扫干净教室地面,然后用干净拖把拖两遍,擦干净每张桌子,定期清洗讲桌上的桌布,并且同组学生要在搞完卫生之后一起离开,每人桌子上挂一个小清洁袋。我告诉他们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经过反复督促、检查、完善、这一点终于“如愿以偿”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当学生被派去清扫其他地方的时候,工作同样做得认真出色,每次都受到表扬。
渐渐地,我表扬他们在环境卫生方面“敬业”、“乐业”的时候,自然地联系其他方面以及学业的问题,从而建议他们在学业上也能周密计划,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当学生在卫生工作上有所突破之后,我就又想怎样以此为契机改进他们的学习习惯。此后的工作重点是抓考勤。因为纪律是上课的前提保证。为了以理服人,我以身作则,做到不迟到、早退、在教室里等他们。慢慢地,迟到的现象少了,迟到的人次明显少了,他们开始努力了。
除了这些班级常规管理之外,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班级凝聚力、荣誉感的建设机会。凡是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不论是公益性质的,还是开展的第二课堂,我都积极支持他们,支持他们为灾区捐物,为贫困学生伸出友谊之手;支持他们为了表演好一个节目的每个创意、劳动;支持他们与兄弟班级之间的联谊活动和体育比赛。两年多来,我和我的学生就是在理解中一起度过,在相互勉励中一起成长。当然,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量变过程,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爱心,恒心。
三、收获教育的成效
通过各种活动一点一滴的养成培养,班级已形成了较强的核心力,充满了高昂的活力。教育的内容和素材无处不在,教室里的板报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小舞台,每一期都是一个展示创意的小窗口。每到考试之际,他们就将自己编写的一些感悟格言写在板报上,抒发了他们对考试、对人生的理解,引起很大反响。
特别值得一提是 “许愿树”那期板报,学生们手里都收到一张许愿纸,要求把自己的人生愿望写在上面折成多种多样的小折纸,然后挂到许愿树上。我也收到了一张这样的纸,我在上面认真地写上了我的愿望:“我希望我热爱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自信、执着、热爱生活。”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这个活动。一棵“许愿树”将学生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一棵“许愿树”将美好的种子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篇3
教育人性化建立在对受教育者个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教育对象人格的尊重与关怀。提倡教育人性化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师道尊严的有力挑战。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就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高中学生自尊心较强,判断能力也比较强,如果教育他们只采用简单粗暴或是夸夸其谈的教育方法,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发师生间的冲突或是让学生鄙视教师。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人性化”,只有人性化的教育才会有效果。我以对高中生常见“错误”的教育方式为例,从正误两方面加以对比,希望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一:学生上课睡觉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怒吼一声,惊醒梦中人;
讽刺挖苦式――喊他(她)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就讽刺说:“我还以为你什么都会了呢!”或“刚才周公没有告诉你吗?”
不负责任式――不管成龙上天,成蛇钻草,听之任之,让他(她)睡好了,只要他(她)不影响上课就行了,我讲我的课。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轻轻唤醒他(她),问明睡觉原因,鼓励他(她)克服困难,坚持听讲,下课再和他(她)沟通。
学生上课睡觉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为昨晚家中有事而整夜没睡,现在实在是无法坚持听课了;也许是晚上看书到深夜早上又起得太早,所以现在坚持不住了;或许是教师授课太枯燥无味了等。教师应该分析原因并自我反省,甚至不妨采取一种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比如说叫醒他的时候,不要直接问学生睡觉的原因,而是轻言细语地关怀他:“你是不是病了?要不要到校医室去一趟?”这种时候,学生本来就怀有恐惧愧疚之心,纵然他想撒谎,但多半难掩良心的谴责,尤其是在教师温情脉脉的注视下,对自己的错误更觉无地自容。之后的教育与鼓励,就容易多了。而学生也会记得老师如此和煦温暖的举动,进而努力学习。
例二:学生上课随意讲话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怒吼道:“给我闭嘴!”“住嘴!”“太不像话了!”
不负责任式――听之任之,你说你的,我讲我的。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停止讲课,保持威严肃立姿势,直至声音静下来为止,然后出乎意料地笑着说:“看来这一堂课我上得太失败了,我在讲台上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足可以叫黄河倒流。但是你们看看你们的反应,居然是无动于衷,甚至在下边三五成群开起小灶,简直是伤害我脆弱而敏感的纯洁心灵。”配合着这样的话语,不妨作出心碎的模样。学生看到一向一本正经的教师如此模样,一定会乐不可支。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但笑过之后,趁学生全被吸引,课要照上,练习照讲。下课之后,一定要把讲小话的同学找来问明原因,再予以教育。其实在课堂上,学生喜欢讲小话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除了自制力差、厌学等原因外,教师自身的原因也必不可少,我们在责备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先反思自己的上课方式是否太过枯燥陈旧。关于这一点,也可以在下课后,找班长、科代表、最喜欢你的课的学生问明原因,坦诚地请学生指出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纠偏归位。在如此有理解、有沟通、人性化的教育教学中,师生才可以和谐相融。
例三: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听mp3、mp4,或吃零食,嚼口香糖等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把他(她)的手机、mp3、mp4扔到教室外,威胁他(她)再搞小动作就不客气了。怒吼一声:“不准吃东西!”或叫其他同学都来看他(她)吃东西的样子好不好看。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1)可以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不用讲什么话,也不用特别摆出严厉的表情,只需平静地伸出手,学生自觉理亏,多半会乖乖地将手机、mp3、mp4交到教师手中。拿到这些东西以后,也不用花时间教育犯错误的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照直讲课。学生在忐忑不安之后,就会感到教师已经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课后,他自然会跟随教师到办公室作解释。如此处理,是因为手机、mp3、mp4,已经作为日常用品,深入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就像电脑一样,盲目粗暴地采用堵或压的办法,只能适得其反;上上之策,还是引导。不妨让犯错误的学生自己在白纸上列一个单子,分列两项,即为使用手机、mp3、mp4的好处和坏处。在这种比较中,已经具备了一定思维辨别能力的高中生,自己能作出判断,也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当他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尊重后,教师恰当而及时地开导与规劝才不会“逆耳”,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果学生在下面吃零食,嚼口香糖等,教师不妨暂停讲课,以诚恳的语气说:“你们初中都学过《硕鼠》这首古老的诗歌,请告诉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会心知肚明,大声回答。教师再接着以幽默的语气说:“有人说,老师与学生其实也是一种敌对关系,如果我是猫,那么你们就是鼠。下边的某些同学,你是不是怕自己太瘦了,不够塞我的牙缝,所以要拼命催肥呀?”这个时候,你只须笑盈盈地盯一眼偷吃的学生,他一定会低下头,收起食物。下课也会主动向你道歉。这个年纪的学生,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懂事而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个体,最忌讳的就是冷嘲热讽或是武断的压制。你给他越多的尊重与理解,他的羞耻心或良心就会越占居上风,相应的也会越来越能克制自己的不良习惯。
例四:学生公开顶撞教师
错误的教育方式:
简单粗暴式――责令他(她)出去,否则就不上课了;把该生单独叫出室外教育,其他学生自习,并当众宣布是他(她)一个人影响了全班,孤立他(她)。
推脱责任式――给班主任打电话,请求“支援”;找教务主任,带家长,扬言不把该生调离本班就不教了,等等。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静心,息怒,暂停教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尽量冷静地与发生冲突的同学说:“有问题,我们下课再谈,现在要先上课。”一般来说,十几岁的学生激情澎湃,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很有可能一下课,该生就会主动道歉、承认错误。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找老师道歉,那么老师就要在下课之后找学生好好谈一谈。谈的过程中,不要咄咄逼人,给学生辩白的机会。在学生的辩白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他诡辩之处一一瓦解,使他诚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如果是因为教师错怪了学生,则一定要当众向该生道歉,化干戈为玉帛。关键是要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五:学生谈恋爱
错误的教育方式:
讽刺挖苦式――“你年纪龄大了,可以谈恋爱了?这么小就开始想那些不该想的事了?”
抱复惩罚式――“再谈恋爱就叫你家长来!”
粗暴简单式:“学校三申五令不准谈恋爱,再谈就开除你!”
人性化的教育方式:首先,老师应该收起严肃的面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促膝谈心。恋爱的东西本来就很私密排他,加上特定年纪、特定思维,如果教师一开始就以拯救失足者的姿态介入,绝对适得其反。不如和学生畅谈名著中或是伟人的忠贞爱情,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在哪种情况下,爱情才可以美好圆满;再次,便是比较生活中的百态情感,引导学生自己界定什么是喜欢,什么是迷恋,这些等不等同于美好纯真的爱情;最后,针对实际,让学生自己分析,他的“爱情”能不能走到生命的尽头,如果不能,被荒废的青春岁月又如何弥补。这样严密有序的劝导之后,大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至少学生不再将你视为面目可憎的棒打鸳鸯的顽固老朽,而愿视你为交心的朋友。其后,再给予学生更多关怀,再多谈谈心,与学生共同幻想他向往的理想人生,渐渐地,他自己就能分清楚学业与感情的矛盾,自己作出恰当的处理。
以上举例的原始方法十分陈旧,而且简单粗暴,不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而第二种方法凸显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思想,切合当代的教育形势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人性化管理,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核心是显示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不拿制度去“管”,去“压”,去“吓唬”。
当然,可能常见小“错误”还不止这五条,而在我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大错,都没必要进行“大批判”。但无论“法犯哪条”,教师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遵循一个人文化和人性化的标准。实际上,任何教师都有教育的热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关键是要有教育的耐心。为什么?因为你是教师,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受到群体学生的监督,你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学生楷模。否则,以为学生冒犯了你的师道尊严是大逆不道,教育效果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总之,高中生已经成年,已经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要人性化,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再采取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服从教师的教育,所以高中教师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要人性化。
篇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一旦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他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推动学生理想形成的强有力的因素。学生的理想,是由对外在榜样的模仿向内在奋斗目标的确立逐步发展的。但应该注意榜样的方向性、形象性、同步性、感染性与可学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他们最敬佩的榜样人物――古今中外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优秀教师和英雄模范人物等名人的生平及事迹进行介绍,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在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一个榜样就是一面镜子,面对榜样,每个人都可以对照、检查自己,做到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逐步确立并修正自己的理想的作用。
二、兴趣爱好在学生理想的形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一个人的兴趣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学生的个性品质如何,直接的关系到理想的形成水平和表现形式,而理想的确立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个性的发展和改造。兴趣爱好是影响青少年理想形成的内在“激素”。一个人才的成长,常常是在兴趣爱好的推动下进行入迷的追求。“兴趣出勤奋,勤奋出人才”。志趣就是在自觉兴趣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到与追求的志向理想相结合,而成为一个人生活前进的动力。在所教的每届学生中,由于其个性特长不同,有的对数学课感兴趣,有的对文学特别感兴趣,有的对音乐、体育、美术感兴趣,有的对编辑、主持、播音、影视表演感兴趣,他们的兴趣不同,确立的理想就不同,努力奋斗的方向就不同。可见,兴趣在中学生理想形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理想教育既要发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把学生从凭兴趣考虑理想,引导升华到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大目标的中国梦上。
三、情感的触动、情操的培养在学生理想的形成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情感是理想的心理成分,理想是认识与情感的“合金”。道德认识只有经过情感的体验才会转化为道德信念。一个人情感的触动,是理想形成发展的必要触媒,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有人以鲁迅先生在人生理想上的三次重要转折来说明强烈的情感冲击的触媒作用。第一次,鲁迅先生的父亲死于庸医之手,激起他产生学医济世之念;第二次,鲁迅先生在日本学医期间,一次在影片上看到一大群中国老百姓竟在旁欣赏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砍头而无动于衷,使他痛感救国之根本不在医,而在于唤醒民众,于是他放弃学医;第三次是1927年,他看到自己的学生在的屠刀下横遭惨死,又看到青年人也并非都比老年人好,也有出卖灵魂的,悲愤激起他摈弃了社会进化论,转为接受阶级论。
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的现实矛盾之中,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四、哲理的启迪对远大理想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篇5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调查研究,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1)捕捉学生“闪光点”。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2)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二、与学生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才真正尽了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因此班主任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班主任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班主任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班主任有时在谈话或处理一件小事时,都应小心一点,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一次我在批改午间练习本时,发现班上最好的一位同学居然错了,还有几位同学也错了,在评讲时,我提醒了那位成绩最好的同学,下次要注意了,结果另外一位同学在评价老师时,居然说老师有偏见,不喜欢成绩差的同学。这件小事引起了我的重视,我也找了那位同学的谈话。
篇6
1 师生交流的心理期待
交流是双方信息的双向传递,交往双方都期望获得一定的交往效果,期望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定有意义的东西。当然,这种东西不一定表现为物质性的。高中学生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关爱,生活的指导以及前进的帮助;教师从高中学生那里获得收获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政治老师如能紧扣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很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愿望必然会提高。
作为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与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对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起积极支持的作用,避免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防卫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要表达心的感受而非常词套话;要协调要缩短彼此的距离而不能让人有距离感;要适应要培养共同的兴趣而不能只顾自己的话题;要体谅要赞美对方的辛劳而不能轻视对方的努力与付出。
2 交往心理学──教师必修的新兴科学
作为从事人的教育活动的教师,作为塑造学生心灵的老师,必须对其作用客体进行研究。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有好多,从高中学生的角度,有对教权威的刻板印象,老的“权威指数”比较高,老师的冷漠、容易生气、苛求偏心和对部分学生有成见,学生曾有与老沟通失的经验,老言行不一等等,不外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时空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心理现象:
(1)首因效应,指双方初次交往时各自对对方的直观观察和归因判断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高中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自己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你在首次接触中一切易被观察到的外显行为都给学生留下一份作出初步判断评价的资料,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是不能对学生评价凭借第一印象,“以貌取人”则“失之于人”,因为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作出的某种判断往往会产生较大偏差。
(2)月晕效应,指人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评价与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出现“爱屋及乌”的情况。高中学生是“一好(学习好)遮百丑”。教师的价值取向会影响到整个班级对个别学生价值判断,这种判断可与教师的取向产生正、负面两种不同的趋近或背离。高中学生由于其心理正处于叛逆期,故往往会采取逆向判断,即孤立或反感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即使该生确实十分优秀。教师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该尽量避免月晕效应,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 交往技巧──教学开展的有益辅助
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拥有平等真诚的心灵,善良热情的态度,讲求信用的人格,宽容友善的情怀,并以之作为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心理基础。此外,掌握交往技巧也是十分有益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的。
(1)相逢缘是开头难。教师首次在学生面前亮相,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此,特别要重视首因效应。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好像服饰打扮可以随意一些,但,作为教师则由于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对此角色的心理期待的制约,衣着打扮十却不能随意,应以端庄,整洁为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也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此外,穿着也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整洁端庄得体的服饰往往能表现穿衣人的品位。教师的开场白也十分重要,要真诚,热情,不能表现出倨傲冷漠。
(2)点点滴滴皆有爱。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长者与施教者,应该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这种关爱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现,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说,教师应该努力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有时还可以用昵称。此外,可以巧妙运用每天课前的寒暄,将自己对学生的一片关爱之情表达出来,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3)善用微笑化冰雪。微笑是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人以愉悦感的一种面部表情,也是教师最富表现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它表现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教师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微笑,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同时,敬畏感就会被信任感所代替。学生上课时没有回答出提问,教师的微笑是一种鼓励;学生获得了成绩与进步,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表扬;学生偶尔犯了错,决心改正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信任与宽容;学生遇到了难题,愁眉不展时,教师的微笑是一种抚慰与鞭策。
(4)多用赞美促进步。人人渴望赞美。我们在做事情时,往往有一种潜意识:“别人会怎么认为?”或“别人会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对赞许的期待。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别人的肯定甚至是表扬,这实际上也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不论多么平凡,多么自卑的人,其内心都有一丝自尊,一丝自傲。学生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的表扬,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因为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表扬,往往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确定自己行为的肯定。
(5)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教师应该多考虑高中高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需要出发明白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尤其要从学生所处的环境出发,去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进而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切实可行的帮助。我们提倡教师宽容,用宽容的力量去征服高中学生。用情感的给予和友善的施与,使学生获得“仁慈之心“。学会使用技巧善于使用技巧,必须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否则就失之虚伪,令人生厌了。
(6)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不仅要传授给高中学生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常驻学生的心田,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榜样来示范给学生,要求老师要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而不能自己说一套,做又另一套,否则我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用心付出,用心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定会更顺畅自然,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篇7
一、培养高中学生生物反思性学习意识
生物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反思具体包括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新内容的反思、对自己接受能力的反思、对自己学习方法的反思等。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惰性”,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授课,但是在课下却几乎不反思自己,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不具有生物反思性的学习意识。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生物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过中可以随堂进行提问,或是在每节课学习之后留一些与生物反思有关的思考题。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细胞结构时,可以对于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生物界中单细胞生物是最小的生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运用了所学习的生物知识,从而对于反思性学习起到了启蒙性作用。或是说对于动植物细胞之间的异同进行系统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反思。这样一来学生会对于学习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初步意识,并对于反思性学习的步骤进行了解,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
二、结合学科特色,促进学生进行反思
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生物学科的特色,并在讲课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能力,细致的观察学生什么时候对知识有兴趣,是否真正的在认真听课,时候适应教学进度等,进行反思,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色,促进学生们进行反思。例如在学习核糖的类型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为什么两种核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学生们进行课下的反思活动,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DNA与RNA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像这样在学习了本科知识点之后,教师以讨论题的方式给学生们留些可以进行反思探究的问题,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反思,同时从DNA的结构学习引导到学生对于DNA复制的学习过程中,为下一节课《DNA的复制》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建立互动小组之间的反思关系
个人所进行的反思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因此为了避免偏离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目的,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互助小组的形式,进行反思性评价的交流。互助小组之间的反思性活动可以包括组内交流和组外交流。组内交流即是指在互助小组之间进行互相的反思,主要针对于学习生物知识中的盲点、误区如何避免和填补,以及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自我总结的比较有利于学习的一下小方法、小窍门。而组间交流只要是对于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于其他小组或是求助于教师。例如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课下会进行一部分的习题训练,对于自我本能完全掌握的知识或是对于生物题型不能有效理解的问题,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反思,并对于反思结果进行有效的实施。这样一来对于生物的自我学习模式就转变为了集体学习模式,很多生物学习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实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反思性体现在自我反思以及互助反思,因此在学习阶段中学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以此阶段性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高中生物学囊括了大学生物中的植物学、动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因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教师可以将教学进程划分成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活动。例如在孟德尔定律学习完毕之后,学习可以就分离定律在子一代、子二代之间出现的频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子代之间基因型数量的比率。这样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总结在今后生物学习中具有简化计算的作用。像这样进行自我的阶段总结可以使学生可以准确的定位自己的生物知识水平,为今后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结语
总之,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是现阶段教育界对于生物学系的一大主要方式,是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高中学生学好生物的有效方式只有运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才能真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夯实生物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晶晶.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理念的思考,《生物学教学》,2009(9):16-17.
[2] 李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
篇8
(二)高中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保证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最终养成终身的体育意识。
(三)保证学生锻炼的科学性
当前许多人认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就一定会对身体产生好处。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只有科学的运动习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的成长。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中体育教学课可以很好地通过日常的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体育锻炼
当人们进行一项难以坚持的任务时,动机是促使人类进行这种任务的唯一条件,而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体育锻炼,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需求,最终保证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
二、当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志力不强
意志力是指学生参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动力,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体育意志力不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深,很难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二)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上的成熟导致了异性之间的差别很大。在很多体育活动中,学生由于怕在异性面前出丑而拒绝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女性学生害怕吃苦,甚至不喜欢男教师的教导。
(三)高中学生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由于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家长和教师对文化课的看重程度远远大于体育课,这导致学生在高中学习中忽略体育锻炼,部分学校一味地注重文化成绩,减少甚至取消体育课,学生很少有体育锻炼的机会,参加锻炼的实践也不多,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帮助学生形成终身的体育意识的策略
(一)经常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锻炼的方法也不够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二)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表很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着重突出体育的健美性,从而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三)经常组织体育比赛
篇9
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美术学科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如今,除了准备参加美术高等院校考试的学生对于绘画基础还有一定的训练,基本上高中学生美术课都是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纲来完成美术课程学业的。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系列,在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美术教育对高中生成长的影响
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重要的课程价值,不仅是一个具有独立学科价值的学和模块,而且也能渗透到其他各模块中,对其他模块的学习起到引导或辅助作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高中学生以一种审美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高中生从感知、理解、操作技能、态度等各方面都是进入专业化美术学习的最佳时机,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参加美术欣赏、美术评论,以开阔眼界、丰富美术知识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高中美术教学达到最优化。美术教育将会对高中学生的整个人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高中美术教育一定要注意把握美术学科本体与教育功能的关系,虽然表面上我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但在意识上要关注教育功能的实现,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发展。《美术鉴赏》固然要让学生学一些基础知识,但仅仅以鉴赏的知识做铺垫,不能够替代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欣赏的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属于理性的学习,而美术的体验是超理性的活动,是更高层次的视觉认知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事物欣赏观念的改变。 转贴于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美的追求、美的需要和享受充满着热情和期待。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满足高中学生的审美需求,促进他们形成多元文化审美观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教师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高中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所学习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堡礁,通过这些堡礁,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
篇10
一、教师应重视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所承担的课业非常繁重,使得其语文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难度也比较大[1]。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应该重视学生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又应该着重培养其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采取积极的态度实施语文教学,保证学生在整个知识积累中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思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文思维,可以有效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为战国时期,年代非常久远,且文章中存在不少生僻字句。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应该泛读文章,在整个泛读过程中,对自身语文思维进行有效把握,并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理解文章详细内容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
二、应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开展高中语文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情境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后,在实际教学环节创设出合理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相关教学问题的详细解析过程来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2]。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以及录音工具播放一些和荷塘月色有联系的影片或音乐,学生在欣赏完毕后,就可以感受到荷塘夜色里面所蕴含的静谧气氛与优美环境。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当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荷塘月色》的相关内容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如“荷塘月色里面对你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是什么?”“在该创作背景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等。教师在已经创设的合理教学情景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式特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整个学习环节,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慢慢揭开自身所要找寻的最终答案。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思维。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思维[3]。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学习能力,可是传统语文教学则比较重视语文教师所发挥的传授作用,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及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分析之后,把课文里面的相关教学问题分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自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找出详细的答案。在该环节里面,所有学生均会按照自身思维模式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思路,并利用合作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式,从而促进其独立语文思维的形成。
四、结语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语文思维的有效培养与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的相关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认清并挖掘自身的语文学习潜力,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36):214.
篇11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
教学过程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建立在自觉主动求知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这些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落后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参与到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以示范性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学生完成动作,加以简单的教学讲解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肢体动作和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使得高中体育教学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激情和乐趣,甚至让学生反感体育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搭配与组合开展更有效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获得真正的收获,同时爱上体育课,愿意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在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爱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制定一份符合班级情况的教学计划。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还能在学习之余得到快乐,达到满足。这样的课程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情境问答,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说,在进行体育演练彩排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组分别进行训练监督,让组内的同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对教师讲到的内容进行巩固强化。再者就是教师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论制度。在掌握好自己教学的终极目标之后,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论制度。举个例子:在进行1000米赛跑中,教师让学生完成自己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进行检验,以此来检查学生完成教学的情况,通过多次试验的比较可以得出学生对于自己课程训练的成果,因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再比如说,教师在进行体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评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之间相互找出自己的不足点并进行改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且把易错的地方单独挑出来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互帮互助,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双赢。最后就是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真正的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所要教的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相融点,运用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跳绳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互评互比,轮流练习,并且还要有奖惩制度。这样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因为体育教学是双面的任教模式,因此,在体育课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学生促进自己的推动者,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的体育项目都要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让学生真正了解体育运动的真谛,加强锻炼的主动性。
三、营造更强的体育氛围
当前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在于体育氛围不强,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现状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高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并不高,多数高中以文化课教育为主,导致体育课程的设置存在缺陷。同时,多数高中也没有组织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运动会,导致高中学校缺乏应有的体育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感知力不强,也就缺乏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因此,高中学校需要从环境的角度上开展工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规模较大、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踊跃参加,确保体育比赛的公平性、竞技性。以此为背景,高中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到体育带给自己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去,并从中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此外,高中学校还可以组织以体育为主题的辩论会、读书会等等,达到烘托和宣传的作用。在集体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逐步提升,刺激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高中体育教学。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面活动,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在体育的学习中找到快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得教学的项目得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强身健体,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篇12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每个学生从踏进学校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它不仅仅文化的体现,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由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使得高中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此,如何在高中阶段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不管在哪种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兴趣都是最好的导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1]。例如,教师在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雨霖铃》这首词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行感受整首词的内容结构,然后再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词的内容再次进行回顾时,能够不断地思考与创新,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将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作文、朗诵以及阅读三大部分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往往有着许多的统一要求,使得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也正是由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要求,使得高中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这种统一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进行学习思考,对语文课文中语言知识、题材以及内容进行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自主思考问题,决不能过多追求教学内容的统一性[2]。例如教师在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形式”、“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的发散开来,自主创新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3.加强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标准中的相关规定,高中语文课程除了包括学科以外,还应该囊括活动,并且应该活动作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它能够有效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放假时间组织学生去爬上等户外活动,使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有趣的自我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努力探索、大胆思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3]。例如,教师在教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创设与这篇课文相似的情境,组织学生将课文中描述的情景模拟出来,亲身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发生碰撞,充分发散开来。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自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进行表演,在实际的表演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的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充满信心,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另一方方面还可以使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高中语文课程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关系着高中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也关乎高中学生未来的发展。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来看,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非常低下,如何在高中阶段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因此,我们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加强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三个方面加强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才能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篇13
一、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和感情交流
高中生物教师想要提高学生情感能力和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并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就要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状态,也就是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就要想办法增加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几率,进而才能够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好,关系更融洽,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高中生物教师对待所有学生必须要一视同仁,并且平时要多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和自己沟通,从而为生物情感教学奠定深厚的信息交流基础。与此同时,生物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合理的增加讨论交流活动,能够使得师生之间更熟悉和了解,也有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此外,教师还要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联系枢纽,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彼此之间良好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和心理状况,因此,生物教学的情感教育也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参与和配合。生物教师可以在平时课堂中通过鼓励、奖励等积极的表扬方式来加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加强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实验性强、实践活动多的一项课程,而现在的高中生物教材中也合理的设置了一定量的实验课程,这也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提供了实施舞台和条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高中生物老师因为种种原因,例如实验课很容易给老师带来麻烦;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紧张,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进行实验;部分老师认为实验课不重要,用放录像的方式来上实验课等等,这些都导致了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没有真正落实下去,也无法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和理解。长久下去,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会在情感上对生物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注重加强生物实验课程,要合理安排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和含量时,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使得学生感情上更加直面这些知识点,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此知识点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在讲解其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和感情上认同这些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制造一些简单易做的生物模型,然后教师在进行评比,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从情感和心理上产生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愉悦感。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上合理的创设情境来实施情感教育。生物教师根据生物教材内容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然后科学的创设一个贴切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一个相关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疑的情感思维活动,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思考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大胆想象、架设或者利用知识应用和链接来创设情境,实施情感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等环境保护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板书:地球流泪了,出汗了来引导学生就此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或者在讲解人体所需能量时,就可以通过合理引导学生来思考跑步减肥时,其肌肉运动消耗能量这个问题,然后就生物教师就可以合理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生物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来创设一个与生物有关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习,例如现在的各种转基因食品,如甜玉米,黄西瓜,方苹果等等来引导学生学习基因重组知识。
结束语
总之,根据上文对高中生物情感教育及其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教育不仅仅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还能够促进高中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能够稳定并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我国教学大纲要求,在其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和模式,从而使得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做人,有利于教师提高其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为社会培养心理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忠明.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