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老师的基本素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师的基本素质

篇1

篇2

三、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到本世纪末,将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到全省城镇所有企业职工(含私营企业雇工)及个体劳动者。劳动、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工作。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仍参加由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机构组织实施的社会统筹。

四、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凡参加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企业,负担比例在20%(含20%)以下的,可逐步提高到按照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负担比例在20%以上的,要分年逐步过渡到20%。各地区具体过渡办法由省劳动厅审批。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从1998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1月起,职工按照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5%缴费,以后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从1998年1月起,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比例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费率记入,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在本省范围内调动时,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帐户储存额不转移。职工跨省跨行业(国务院批准的11个系统统筹的行业)调动时,个人帐户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可以继承。

六、职工符合离退休、退职条件时,办理有关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一)凡《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者,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职工退休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20%

月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者,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和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二)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本省有关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享受每年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三)《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的原则,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为保持平稳过渡,本办法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平均每人每月可增加过渡性调节金120元,分档执行(具体档次、标准另行制定)。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月个人帐户养老金+月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月过渡性养老金=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5年12月31日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四)本办法实施后三年内退休的人员,为保证他们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继续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新办法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可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最高不得超过按老办法计发的本人养老金的10%。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标准工资封限政策继续执行《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规定。

(五)《甘肃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甘政办发〔1996〕46号)实施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不到退休年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仍可按国务院〔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手续,并按月支付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七、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按本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9%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11%进入个人帐户。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到达正常退休年龄者,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八、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社会保险机构要严格履行经办和管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职责;财政部门要通过财政专户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定期审计和检查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职工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切实履行监督职能。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放专户,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不得动用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财政预算,确保基金的安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后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劳动厅、省财政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

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工作。劳动、经贸、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工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加强对收缴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养老保险工作列入企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对不参加养老保险和无故拖欠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或个体劳动者,不得评为先进,不得购买小汽车,不得兑现经营者收入。工商和劳动部门要结合年检工作,督促、教育企业和个体劳动者积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用。

九、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建立统一调剂使用基金制度。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周转金外,其余部分的40%上解省级财政专户作为省级储备金,30%存入省上在各地、州、市开设的调剂金专户,专户基金的使用权和调拨权在省上。不能按时划转的,由省财政厅相应扣减预算内补助经费。剩余30%留在地、州、市,作为地区级储备金,并按财政专户管理办法管理。

十、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已经实行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地、市、县,要加以巩固并进一步完善。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机构基础建设,规范业务,改进和完善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一、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篇3

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高等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理论等多方面的理论。理解这些理论是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校基本素质培养体制的基础。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只有从劳动及其作用出发,才能揭示人类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奥秘,解开人类历史之谜”。“劳动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变换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参加社会劳动生活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教育都是为了受教育者未来可以更好的参加社会劳动生活服务的。由此可以自然想到,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构成应是由人本身的成长规律和未来社会劳动生活对大学生的要求决定的。一个人自出生开始,其身体、思维、知识等方面实际上都一直处于积累之中。一般来说,一个人到16岁时,这几方面的积累达到了一定高度,基本上能满足人参加社会劳动的需要,但总的来说,在这几方面尤其是社会分工中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上,还是处在有所发展又发展不足的状态,这就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来弥补。但高等教育不是人参加未来社会劳动生活的必要条件,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为一个人更好的参加未来的社会劳动生活提供了可能。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舒尔茨认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是个人具有初步劳动能力后的一种人力资本再投资活动。从人成长的规律和未来社会劳动生活对人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大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

到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已初步形成并达到一定高度,所以高等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更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对高职教育而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殊性,使其更加容易忽略其他基本素质的综合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建立一套基本素质的培养体制,增强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实现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技能素质之外身心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这些素质都是着眼于更好的使大学生参加未来的社会劳动而提出的、着眼于学生未来在职业中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换一个角度来讲,基本素质的这个构成在内容上不是随意的,不是某个教育者随心所欲提出的,而是由大学生未来能更好参加社会生活,获得更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长达几十年,如果其某项基本素质缺乏,会使其未来的职业生涯遭遇不同程度挫折,如心理素质缺乏,会使其在社会劳动中人与人的协作方面遭遇障碍。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正是在其身体、思维、知识积蓄发展到一定程度,将要开始其人生全新发展的时期,打牢基本素质有利于以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体制的现状

经过实际的调查,笔者发现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办学历史的延长,大部分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体制。一是树立正确的基本素质教育管理理念,提升了基本素质教育的地位;二是健全了基本素质教育的机构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基本素质教育有人负责、有章可循;三是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了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但高职院校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找出这些问题和不足是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关键。

经过实际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了正确的基本素质教育理念但理念未全面、有效传达给学生。目前在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管理层,都普遍重视如人文素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领导者也不愿意使学校落得个仅仅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这样的名声,另外作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学校的领导者也深知基本素质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但作为受教育的主体的学生对为什么要开设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等基本素质的课程缺少认识。因为大学分专业的缘故,许多学生对开设这样的基本素质课程不理解,虽然有人专门向学生介绍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但很少有人向谈及其制定的理论依据,很少有人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这些基本素质课程要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很少有人向学生介绍基本素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这样使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按着学校开设的课程走,学习课程仅仅是获取学分,没有着眼于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样自然而然的使学生对基本素质课程产生轻视。笔者认为,受教育者也需要知道教育本身的理论知识。经过笔者在数所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些到教育理论没有深刻的认识。二是健全了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又基本上无事可做。经过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社科部、基础部、人文教研室等管理基本素质教育这样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因为不象学校的各系一样有自己的学生,所以它们的日常事务也仅仅是管理老师上课,传达一些上级的文件通知,基本上和学生脱离了关系。除全校运动会外它们如果自主想组织和安排自己的一些创意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的配合,工作难度较大。时间长了,这些机构中有些机构往往成了无事可做的机构。笔者曾经调查了几所高职院校的人文教研室,大都是这个样子。三是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但老师课程授课压力较大。除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涉及的思想政治理论、体育等基本素质教育必修课外,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丰富基本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数量较大,所以无论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基本素质教育的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多,所以任课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难度大。而教务处往往把对课堂的管理如考勤全部交给了老师,增大了老师课堂的授课压力。

篇4

教师有艺术的表演,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幽默的语言,会让课堂变得十分的轻松;而教师的情感丰富会让学生引起共鸣。而这一切都可以不需要多媒体的帮助,也不受环境的限制。所以,我把这些都归纳为基本素质的范畴。在我看来,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升华成了一种美的、有韵味的教学艺术。和其他的艺术一样,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具有一种自然之美,让人陶醉、让人享受、让人快乐。只要拥有了这种艺术,我相信教师在任何一种条件下都能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他的课堂会在朴实中流露出教育的本质,不修饰、不雕刻。这才会让教育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语言、行动、创新、情感、创设情景等方面加强基本素质的训练。

一、语言

这里所谓的“语言”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最枯燥的语言,转化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艺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还是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而语言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把握课堂语言提几点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直保持一种语调,应该抑扬顿挫,让你的声音里带些感情

有的老师一堂课下来,始终用一种语调,学生只会想睡觉。

2.教师在教某些单词或句子的时候,不要太严肃死板,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来教。随便哼哈也许让学生更感兴趣,比如,教授“早上好(Good morning)”时,可以用新年好的节奏,效果就不一样了。

3.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用肢体语言配合达到很好的效果

肢体也是一种语言,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也许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4.让你的语言充满温柔

也许你是男老师,也许你天生就是大嗓门,但在学生面前,你要让你的声音充满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宽容。

二、行动

所谓行动,就是指在教学具体过程中,所运用的肢体语言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

1.教师平时应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模仿一些具有典型特征动物的动作

比如,鸭子:把手放在自己的臀部上,手掌向外,扭着屁股走。

2.学习模仿某些动物的叫声

比如,狗、猫、牛、羊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3.会跳一些简单的舞蹈

4.加强节奏感练习

5.学做一些卡通、鬼脸

6.注意自己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我们要随时把眼光发散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感觉到他并没有被老师忽视

三、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要拘泥于形式、一成不变,需要大胆创新,才能让孩子不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挖掘潜能。就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举个例子:

我在教三年级学生数字时,在学生初步掌握后,我让学生编顺口溜:One只青蛙One张嘴,two只眼睛four条腿,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起来与老师一起说:two只青蛙two张嘴,four只眼睛eight条腿。学生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个顺口溜,既得到了乐趣也练习了数字one,two,four,eight。另外,在教学英语字母“f”时,学生经常把它的格式写错,总是少写一格,于是,我这样对学生说:“f’头顶天、脚立地、肩上还被系”。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写出它的正确格式了。

在新课改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感受为基础,虽然我们的教学形式和过程多种多样,但是,我们的宗旨还是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所以,单词记忆是难免的。而小学很多单词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比如,由rooster―hen―egg―chick―bird,zoo―tiger―monkey―panda―elephant.再如,记忆单词flag(红旗)时,f看作旗杆,l看作拉线,a看作滑轮。在记忆fish时,f看作钓鱼竿,i看作钓鱼线,s看作鱼饵,h看作一把椅子。这样枯燥的单词记忆反而让学生发挥无限的想象,何乐而不为。

四、情感

所谓情感,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同时又是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涵的好奇、好问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注意力也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1.深爱孩子

教师应该爱孩子的一切,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行为和他们那种并不成熟但却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

2.理解童心

教师应该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3.体验生活

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那些自然的东西引入课堂中来,并且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4.把握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行动细节来和孩子们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比如,在孩子的笔掉在地上时,你把笔捡起来给他,他心里会非常感激;当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在他耳边小声地提醒他,他会有更大的勇气;当学生有疑问时,你注意他遇到了小困难,可以轻轻地抚摸他的脑袋,他会感受到轻松;这些“小动作”“小帮助”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创设情境

篇5

1.2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是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素质水平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必要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等[4]。因此,工科类大学生在工程实训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是其基本素质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工程实训往往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仅依靠工程实训的培养,大学生还难以获得在社会环境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工科类大学生进行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此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就构成了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工程实训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工科类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专业技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把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合作教育方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坚持依托地方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实践并结合带教老师的指导,不断习得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践习得新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在产学合作中获得的能力可以细化为业务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与此相对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师生互动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体系和包括实训仪器、师资、管理理念、教学技术、研发水平在内的实训中心软硬件建设等方面。

篇6

一、“土木工程概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宏观知识面的要求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涵盖的工程类别很多,诸如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飞机场工程、水利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勘察和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等等,自然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非常宽广的知识面,比如教师除了应该从宏观上懂得各类工程的技术特点,还应该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是新生入学以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即把学生引进土木工程领域的大门里,使学生了解并热爱这个专业,在尚未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就使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专业荣誉感,并初步尝试今后有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土木工程所涉及的科学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为一种科普性的概论课程,在大土木这个学科领域中所发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一个全面发展的教师还应懂得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土木工程与社会的关系、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土木工程科学技术的关系。教师还应该明确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与相关专业技术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的创造性与学的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教师还应该学会处理和学会把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的关系、知识能力与技能素质的关系、严谨求实的态度与灵活运用的关系以及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等等。

2.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体会到做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的五个基本素质,概括地说就是:①本学科的基本素质;②相关学科的基本素质;③教育理论的基本素质;④科技人文的基本素质;⑤教学方法的基本素质。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应当掌握的五种方法是:①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方法;②学科与工程结合的方法;③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法;④科技与人文交叉的方法;⑤一专与多能兼顾的方法。教学是教师的最基本的工作之一,搞好课堂教学的两个留(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性留给学生)是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关系的指导思想。以上所述教师的基本素质不是空洞的罗列,课程教学的效果还与教学管理机制紧密相关。比如:“土木工程概论”的理论课讲授最好是与学生的认识实习结合起来,宏观的概论讲解最好是与工程技术的专题讲座结合起来,纯理论的文字图片最好是与周围的工程实物结合起来,单调的工程建造技术最好是与人文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对象的一种积极态度和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一种好奇心驱动下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往往有一种喜欢、愉快和满意的情感体验。兴趣可以使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学习兴趣无疑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1】教师在讲课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除了诙谐的语言、风趣的语句以外,在讲课时引入著名的工程案例或近期影响较大的工程事故帮助学生了解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学会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比如: 通过展开对比萨斜塔现象( 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陷导致塔体不断倾斜) 、杭州地铁施工时发生的塌陷事故( 私自修改地铁路线,导致沉陷的发生) 、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事故( 施工方法不当导致) 等工程案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地基沉陷及其造成后果严重性的认识。在讲解抗震章节的内容时,可通过回顾“5·12”汶川大地震,让学生通过惨烈的教训真正意识到抗震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讲解高层建筑章节时,可以结合2010 年上海高层大火工程案例让学生意识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其严谨的工程观念。【2】

本次学了叶志明老师、姚文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外,还有范钦珊老师、蔡克勇老师、龚绍文老师、卢德馨老师、赵洪老师等所作的长篇讲座【3】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忘的印象,这些老教师的示范使我受到的教育主要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思维方式方面,他们超高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许多充满哲理的话语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职业与能力的内涵

篇7

那么,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转化学困生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一、分析成因,明确转化方法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学困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原因所致。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困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先多方了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教育、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情况及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状况,不仅要听取家长的介绍,而且要倾听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表现,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冷静地分析每一个学困生成因,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二、充满爱心,营造转化氛围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具体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在与学困生的真诚相待中把爱的信息通过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委托等措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激励”的效应。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亲师”和“信道”,转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转化何以不成?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篇8

一 农村小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素质教育往往津津乐道、振振有词,但有不少地方,应试教育仍然左右着课程教学。在农村小学,或因师资问题,或因其他条件的不足,或由于评价机制的欠缺等原因而引起“主科”争“小科”,“小科”课在不少地方,有课程表却因没人教,形同虚设。而上“语、数、英”,或有老师兼课,而因主科通考、抽考要排名的严阵以待,便被占用,或因教师专业知识的缺憾而教不好,或因“小科”没有实质性的考评而应付或干脆废置……于是,整天的“语数英”,教师是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学生是题海连篇、疲惫不堪。教科学课的教师,有的竟不知海洋为何流不满;教音乐的教师,不识乐谱、五音不全;而学生画画不懂技法、胡乱涂鸦;谈起自然科学是一脸茫然……这些情形,让人忧心忡忡。这与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根本目的南辕北辙。课程尚未开全,素质教育实为空谈。

新课标在各科的表述中,都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小学阶段,正是启蒙阶段。小学生总是学习“语数英”,也必渴盼“小科课”,甚至听说能上“音体美”或别的“小科”而欢欣雀跃。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必须全面发展。那么,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就必须齐头并进,要使每个学生的素质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

素质教育是追求全面质量的教育,它不仅是一种憧憬,也是中国教育现实和未来的必然选择。它要使受教者具备较全面的素质——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们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审美……知历史,明辨人事,思接千载;学地理,心游世界,视通万里;学政治,知伦理道义,品德与社会就是其整合课程;学生物,而知芸芸众生;学自然,了解气象万千、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等,更在整合的科学课中;又学音乐,赏音律之美而愉悦身心;学美术,运想象之力而培养审美情趣;学体育,体育可劳逸结合,岂止健体强身;学劳技,学做事而为将来生存,心理健康则利培养健全人格……这些,在小学就要打好基础。否则,进入中学,一些常识都不懂,陡然增加了许多科目,难免有些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了。

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课程的学习、基本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从小学好各科课程,使学生具备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素养与优良品质,即可为进入中学打好坚实基础,也为中小学课程全面顺利衔接提供根本保证。

因此,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开发人各方面的智慧潜能,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有效的各科课程教学,仍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虽然素质教育具有动态、开放的特点,虽然课外活动很重要,却也只能是必要的辅助,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也已体现在有些课程之中。弃置“小科”教学而谈素质教育,无疑是舍本逐末。在基础教育阶段,各科基本课程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强调:把课程开全了,再谈素质教育。

二 把课程开全,再谈素质教育的对策

第一,试行的各地课程还要改革规范,使之更具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和可行性等,而不是声称整合而显得松散杂乱的不受欢迎的内容。

篇9

基础化学实验是针对非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该课程分上下两个学期,共72个学时。内容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详细介绍了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基本度量仪器的使用和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加热与冷却,分析天平、pH计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技术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实验部分涉及操作练习和制备实验、化学常数的测定、性质与定性分析实验、物质的定量分析、林业化学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将来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提供基础。但学生在参与上课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比如:(1)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吵闹喧哗,看手机,或者离开实验台找其他同学聊天。(2)做完的实验很快就会忘记,下次实验需要结合上次的实验内容时,一片茫然。(3)实验安全意识不强。这些问题教师在每学期开课前都有强调但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本课题组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指定了方案加以运用,并在教学实践反馈的基础上再次加以修正,最终获得了良好效果,具体如下:

1.加强实验基本素质考核

基础化学实验一般以班级形式开展,每班35人左右。跟课堂授课不一样,教师在讲解完实验原理、内容及注意事项后,整个实验过程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和纠正操作错误。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说话,很多人在一起说话就造成了喧哗。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学生互相间说话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对实验的预习不充分或者根本没有预习,因而对老师刚刚讲解的过程没有理解,或者是虽然预习了,但还是有些问题没明白或者需要跟同学确认一下。另一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加热时间或者反应时间较长或需要静置等待的情况下。学生感觉长时间都只是观察就很无聊就会互相讨论或者看手机上网。

在找出原因之后,我们分别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学生的平时成绩入手,明确告诉学生,其在实验过程中的基本素质计入平时成绩,占10%的比例。共包含三部分。一是实验前要预习,对实验的基本原理有大概认识,教师在讲解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原理进行提问并计入成绩。二是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问题可以举手示意老师,但不能互相讨论。有大声喧哗者将扣掉平时成绩。三是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例如是否获得了较高产率,并给定相应分数。

通过以上三种考核方式,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基本素质明显提升。不但避免了喧哗,而且学生对正在做的实验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部分学生甚至开始思考实验的意义和在专业上的应用方式。对老师提问的问题也更多了,看着学生将之前吵闹的时间用在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教师心里更欣慰。

2.应用案例讲解加强印象

学生对于做过的实验缺乏深刻印象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课题组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原因在于多数学生都是一直在被动接受,而缺乏对所接受知识的具体应用,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当知识被用于实践的时候,印象会更深刻。但学生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就是踏上社会作出贡献的时候了,那时候再学就太晚了。为了减少这之间的矛盾,我们提出一种应对方案:对于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查阅资料,找出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具体应用。在上课讲解时,教师在讲解完实验原理和内容后,再花5分钟左右时间,挑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应用实例加以讲解。通过应用发现,每次在讲解实例的时候,学生都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再联系他们在预习时所了解的实例,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知不觉间就对本次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带着兴趣做实验,实验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3.危险案例加强安全意识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较单薄是较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在实验正在加热的过程中离开,有的学生会徒手取用浓硫酸,有的学生会将冰醋酸在敞开环境中操作。尽管课本对于一些特殊化学品的取用有相关规定,而且对于误操作也有相应措施。教师也会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由于拥挤和嘈杂,再加上学生做实验心切,往往会忘记。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老师提出了相应方案。在每次实验讲解时,专门针对所用到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药品和试剂的操作方式加以讲解,并在学生实验操作时反复强调。对于学生在加热时离开等现象,坚决杜绝并提出严厉批评,并说明此种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尽管教师只是将课本中已经说明的问题加以强调和实施,但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却很显著。学生的实验基本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篇10

1德育素质

德育素质应包括:崇高的师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宽广的服务观、健康身心完美的人格等几个方面。

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师范生师德和文化素质教育,注重通过文化熏陶培养教师气质。可见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作为新时期的的教师,要树立远大理想及献身教育的人生观和通过参与教育改革事业,实现奉献自我的价值观。新形势下的服务观是宽广的而不是狭窄的,过去一度受“智者为上”的支配,我们很多教师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关心,冷淡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造成尴尬的局面。宽广的服务观有两层含义,第一:要服务全体,一视同仁。第二:要服务全面,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及身体素质都要关心。

2业务素质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必须具备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对本学科教学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要有从事教师职业所规定的合格的学历和文凭。

但是,作为现代教师,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之前的语言、教学、专业等基本功。还应该会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下面我们就分别就这四个方面做简单介绍。

3说课

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

4上课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的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理念突显教学的生成性,倡导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生成性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追求课堂活泼生动,但热闹过后,某些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热闹中学生忘乎所以,心情无法平静,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层思考,因而对知识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认识。此现象屡见不鲜,而对这种状况老师应该这样:

4.1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

4.2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

5听课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课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6评课

6.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6.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6.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6.3.1看教学思路设计:

6.3.2看课堂结构安排

6.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6.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6.5.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6.5.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6.5.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6.5.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6.6.1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篇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CBE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X-07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13-02

旅游行业已经成为社会中颇具吸引力的职业。这也催生了高等本科院校竞相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本科层次的导游从业人员。此举的目的在于培养出高素质的导游专业人才。但何谓高素质的导游,怎样培养出高素质的导游,却是摆在每所本科院校面前的难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管理服务系(以下简称我系)多年来坚持对导游素质结构的探索,不断摸索更佳的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导游人才的“3C聚合”模式。

一、“3C聚合”模式的内涵

聚合(aggregation)原是化学学科的专业术语,指雪晶在降落时由于碰撞而聚集成块的过程。近年来,聚合的概念已经被用到了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企业管理中,泛指通过整合多个关键点形成合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在此背景下,我系将“聚合”引入了导游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并从三个层面来实现对导游人才的培养,即“3C(cultivation)”。具体而言,“3C”是指导游人才基本素质培养、导游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导游人才关键能力培养。导游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导游基础知识功底,构建良好而完备的导游基本能力平台;导游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导游岗位业务能力,提升导游带团技巧;导游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跨专业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成才成功。“3C聚合”模式指通过对导游人才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大层次的微聚合培养与大聚合巩固,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3C聚合”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以导游人才基本素质培养为基础

1.导游基本素质。导游基础素质是对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通过培养导游人才基本素质,其目标在于奠定扎实而全面的导游基础知识,构建良好而完备的导游基本能力。

2.培养途径。第一,以课堂教学为主,紧紧围绕导游基本素质,切实落实“厚、宽、广”的知识功底及基本能力的掌握。根据基础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涉及面宽的特点,聚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第二,积极进行课外拓展,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课外答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自行参观旅行社来进行知识积累,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更真实、全面的认识。

(二)以导游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

1.导游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在导游人才培养中,特指导游带团专业知识和技能,它包括带团和讲解两大技能。通过培养导游人才的专业技能,要达到的目标是锻炼学生应变和处事能力,从心理和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带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带团的技能技巧,成为高技能导游人才。

2.培养途径。第一,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力,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依据能力生成的特点构建了带团技能与讲解技能两大模块。带团技能模块设计了地(全)陪导游带团流程、处理带团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导游带团职业技能等多个项目;讲解技能模块设计了途中讲解和景点讲解两大项目。第二,3D微格实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3D微格实训室,依据导游工作流程,逐一组织学生进行项目任务实训,使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全面指向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和提升。第三,实地讲解训练。由老师带领学生驱车前往任务中的各个景点,由学生实践带团讲解,老师全程拍摄并及时指导。第四,实施立体化评估体系。在评价目的上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式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主体上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结合起来。评估时,师生共同讨论,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同时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达到多元化培养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以导游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为突破

1.导游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但又高于专业能力,位于能力培养中的最上层,是对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整合和拓展,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跨专业能力。通过培养导游人才的综合能力,要达到的目标是拓展学生从业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构建明晰的职业综合素质框架,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也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培养途径。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较好地培养了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也为从事导游工作奠定了基本条件。第二,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导游大赛,使学生们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能对教学内容获得更深的理解。第三,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激活企业对“校企合作共建”的兴奋点,使校企合作做到双赢。目前我系已经和校外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包括10家旅行社、4家导游服务公司和多处旅游景点,在使我系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他们输送了大量优秀导游,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工学交替。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参与校外带团实践活动。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在校学生,可一边带团实践一边上课,以使学生尽早了解真实的导游行业,磨砺其敬业与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3C聚合”模式实施的保障

(一)师资队伍保障

从前文对“3C聚合”模式的实施过程可知,该模式对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要求,既要具有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实践能力,还要有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动性。以我系为例,旅游与服务管理系课程组的教师们长期从事“导游业务与技巧”课程教学,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参与了重庆市“导游业务与技巧”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经验丰富。同时课程组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都持有全国导游资格证,具有丰富的导游带团工作实践经验。在授课之余,课程组教师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所辅导的学生均获得优异成绩,相关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这些为“3C聚合”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师资方面的保障。

(二)教学资源保障

2011年,我校最新建成的3D仿真微格实训室投入使用,其配备的全市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3D交互式数字系统,为优化学生导游业务技能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硬件条件。教师分解具体导游岗位实训技能,借助3D仿真微格实训室,将这些技能变化成形、声、意,展现在受训者面前,为学生进行导游实训提供更加情景化、仿真化的环境,帮助其全方位感知自己的技能操作行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达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而且3D仿真微格实训室也为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可描述、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手段方法。

(三)政策制度保障

“3C聚合”模式的实施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人力、物力、技术和经费使用中都给予了政策保障。同时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组听课和学生评课的质量保证体系。每学年中期向学生发放教学质量问卷和实训课教学效果调查表,并与学生开展座谈会,充分征求和了解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意见,为教师打分,及时总结实践教学及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确保教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学芝,李永臣.高职院校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11(2).

[2]王媛媛.高等院校外语导游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经济, 2011(13).

篇12

执教文秘专业《文秘基础》多年来,我深知:职业教育要注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文秘专业的发展方向及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大教育观,着眼于文秘专业的全局,以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为目标。

我认为文秘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修养好,政治理论水平高,具有良好的秘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能够坚定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2.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3.熟悉国家公文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够掌握信函,合同文书等的撰写,具有从事调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档案管理能力等。

4.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诸如word、ppt、excel、flash、电子商务等。

在以上基本素质要求中,能说会写是秘书的“两大法宝”,是综合素质的外在体现。他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同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语言表达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交际的效果。所以,文秘专业教学要特别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新方法论——提升文秘专业技能根本的能力

我们选用的教材——《秘书基础》,相对于职业高中高一新生,理论性较强,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为此,围绕秘书的“两大法宝”,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我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角。这一做法,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一方面完成了《秘书基础》的教学任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收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

具体做法是:

1.课前“二分钟演讲,一分钟点评”活动

现代社会,秘书越来越从“幕后英雄”的角色走到前台来展露风采。因此,秘书善于表达的素质越来越重要。

“二分钟演讲,一分钟点评”活动就是在教师每天上课前,先由学生登台做微型演讲二分钟,再由另一位学生现场点评一分钟。演讲的内容由学生自定,但必须围绕“文秘专业”的话题展开,按学生学习小组及组员编号的顺序,每课落实一人。学生利用课下或周末时间收集资料、撰写稿件。稿件形式灵活,可以是讲文秘故事、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抒人生感慨、壮奔放情怀,只要与本专业有关的话题,都可以。比如:有一次,一位学生唱着冷漠的《小三》走上讲台:“你终于,做了别人的小三,我也知道那不是因为爱。我用沉默面对你的坦白,曾经的快乐都烟消云散。当你依偎在他的胸怀,是否已忘记我曾给过的爱。”用一首歌曲引入话题:《也谈当今“小蜜”的困惑与职业道德》。这位学生切中目前时代特点,从演讲的内容到形式,都很幽默风趣, 轻松之后又引人进入理性的深思。

学生演讲后,可以针对演讲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指出演讲者的长处与不足。通过这种演讲与点评的形式,学生一方面拓展了文秘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交流了思想,净化了心灵,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在公众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课中不定期组织“我来当老师”活动

根据教材的进度和难度,不定期地给学生创设“我来当老师”的机会。《文秘基础》属于文科类,重在梳理、理解、识记,然后应用。对于教材中较浅显内容,可由学生登台试讲。讲课的内容提前告知,让学生充分备课,以便良好发挥。

“我来当老师”活动刚开展时,学生们都有心尝试,却没胆登台。我鼓励学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我不是什么人”你首先不要对自己抱太高希望,你只是个学生,没人把你当作北大教授。没有什么好紧张的,台下都是自己的同学,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发挥失常很正常,出错也很正常,允许自己有失误,才能不怕失误,勇敢表现。

第二步“眼中没什么人”。也就是“目中无人”。要让自己的眼神散开,扫视大家时,尽量不要与人对视。让自己轻松一下,就会放松很多,可以加一些肢体上的语言。

篇13

二、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把幼儿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幼儿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教幼儿的文化知识,更要培育幼儿的各方面基本素质;既要增长幼儿的智慧,又要增强其身体素质。教学中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感与受。

三、科学教学的基本途径

科学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科学家为唯一的目的,而是以应用及创新科技生活为基本。所以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主要目的来进行培养:

①幼儿对科学认识的能力;

②幼儿以科学探索的能力;

③幼儿对科学的认识与探索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践幼儿的科学教育呢?

1、正确的向幼儿提供直接的经验

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极强,喜欢直接用其感官的方法对科学与知识的进行探索,所以,幼儿科学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对其提供最直接且正确的知识或者对新事物的认识。所以,在我们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时,我们绝不可以完全依赖纸与笔进行教育。当然,幼儿由于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有限,知识与意识很有限,也不可对其进行直接讲授教育。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刻意创造科学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具体操作并运用相关的新事物新知识。如,观察、分类、比较、总结等。

2、科学的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直接用人类的感观去了解事物的信息,是获得第一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多让幼儿用其感官来对周围的事物与信息进行探索。如,看、听、摸、闻、尝。可让孩子们用心去观察鱼儿在水中游,天上的月亮,星星等,不仅可激发孩子的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也能让孩子养成观察习惯。

2推理能力

当孩子们对周边事物有了新的发现,但由于其根本不知道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在客观上有可能其认识的信息是错误的,所以,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逻辑、真实性、科学性进行推断。这不但提高了孩子的推断能力,也让孩子能够找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还能让孩子养成科学推断的习惯。尽可能的提供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因果问题。比如:让孩子试着去探索太阳为什么会将湿衣服晒干?

3判断能力

判断就是对一件新事物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用自己的思维与知识对其进行预测。在幼儿进行学习与教育时,老师应该多运用一些关于判断的手段,来对孩子进行培养,而且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像化,或者实验来揭示答案。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方法,判断能力。在这方面,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游戏,像让孩子数花朵,看其对数字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判断正确?

4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