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数字媒体艺术使美的体验呈现出一种非逻辑性的特点。传统艺术形式一般是按照受众接受的逻辑性进行艺术的表达,受众可以借助自己的常规经验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但是观众在欣赏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时候会有“欣赏习惯受阻”的情况出现。如,新媒体艺术作品《动感<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高科技的加工和重制,使静的艺术动起来,超出了受众的常规逻辑体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要求大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运用非逻辑思维理解新的艺术形式所要传达的艺术意图,这样才能够充分感受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的突破之一就是受众欣赏途径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表达逻辑上的差别,是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重大创新。
三、美的体验的开放性
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艺术一般是由独立的创作者完成,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相对单一和完整的。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下,由于对网络形式的借助,艺术中美的体验是开放的。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进行综合改动。数字媒体技术将古典的艺术形式和现代技术结合,产生了很多具有开放式美感体验的艺术形式,现有的常见的作品种类有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版画动画等。如,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桃花源》,以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桃花源记》改编,将数字媒体艺术和中国经典的写意水墨画、皮影戏、剪纸艺术结合,创造了飘忽于写实意境与写意意境之间的动静结合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水墨画风格所展现的晕染、灵动、秀丽、淡雅的中国美学意境场景与皮影风格的人物相融合,加上高科技带来的动感艺术,使这部作品成为数字媒体形式下的具有开放性美感的崭新的艺术作品。
篇2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产业;互动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面很广,有数字化的摄影、摄像及其数字化的后期处理与制作、数字绘画等,其主体领域是以动画制作为核心的影视动画片、特效、电视栏目包装、交互设计、游戏设计等。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出现以前,很多院校里的动画设计专业实际上就是开展以影视动画制作教育为主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就是社会上的动画制作公司、网络公司、影视传媒公司、游戏公司、广告设计公司等行业机构从事的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艺术及其周边产品相关的产业,很多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动画技术为主要支撑,如动画片、动画特效制作、游戏制作等。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储备,如果高校一味闭门造车,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而缺乏实践技能,那么时效性强、科技含量大的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就会出现企业难求一才而高校毕业生难谋一职的现象。高校教育要及时了解产业动态和人才需求情况,适时调整培养方案,为产业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就能有效地推动产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企业势必需要更多的人才,这样又会带动该专业的发展。所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与产业必须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互动发展。
一、高校人才培养思路要不断更新
1.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科学、人文等多个学科知识综合的交叉学科,其具体作品的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较高:创作者既需要娴熟运用计算机软件,又需要有丰富的人文与艺术积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出兼具综合素质和专业才能的又专又博的高水平人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要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行业切实所需、急需的岗位知识技能及时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保证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就可以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型为知识的使用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模块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等。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是以理论为主兼顾基础技能的校园教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不应局限于课堂,尤其是专业核心课,需要加强与校外产业的联系,将教学重点转向与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对应的创意应用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可以依照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从低年级向高年级渐进深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大学一年级,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第二阶段是在大学二年级,以专业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教学期间可以借助参与产业的项目,学校的教师或者企业中的专业岗位技能人员引导、带动学生学习特定的知识与技能,甚至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配合企业完成相应的岗位工作。第三阶段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主,在实践中验证并应用以往所学的知识。这部分教学在大三已经开始,大四时学生便进入原创作品的创作阶段。第三阶段的课程内容可以直接依托企业的项目,教学模式应多元化,采用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制、校企同构工作室、导师制等方式有效地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
2.师资建设尤为重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新兴学科,它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突飞猛进地发展,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特别快,设计理念和风格也不断推陈出新。正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有这样的特点,高校教师的知识与技艺就要不断地更新。除了教师在高校和一些培训进修机构进行学习、深造以外,还需要高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定期派驻本校教师在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了解、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动向,甚至有目的地培养不同岗位的“双师型”、理论与实践技能都很扎实的教师。如此,教师才能在大学四年有限的教育时间里权衡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小到每一次作业、每一门课,大到每一个专业项目,游刃有余地使用最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让学生尽量多、尽量好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能。
二、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教育为产业培养、储备人才,最终会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产业实际上也可以提供试验实践平台以配合人才的教育,甚至代教育机构培养人才,或者有目的地培养特定岗位的高水平人才成为本企业发展繁荣的生力军。如此,教育机构与产业互动培养人才,助力了教育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最终使两者获得共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相互联系,设立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在基地的企业一线学习、锻炼相应的技能操作,同时可以为企业做一些辅助工作。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涉及领域众多,有文学、艺术学、影视学、心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其人才培养也具有多向性,有创意人才、数字技术人才、艺术表现人才、编导人才等。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工作室制、项目制、导师制等不同机制,与企业联合起来培养人才。
1.工作室制
工作室制以课程为依托,但又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传统教学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工作室制的教学则可以跨年级、跨学科,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的需求、特长、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入非线编辑工作室,也可以加入影视广告制作工作室,当然,也可以为了积累制作动画短片绘画经验而跨专业地加入绘画工作室。在同一工作室中,多个年级的学生各自选择不同的岗位并参与工作室任务的各个环节,如原创设定、中期数字化编辑、后期特效与合成制作等。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适当的位置发挥各自不同的能力、作用。工作室的教师可以是一位主要负责教师,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企业设计师。工作室的教室也是开放式的,不局限于校园里的某一个教室,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进入企业、走向社会。
2.导师制
导师制往往与工作室制并行,在新生入校或者某一项设计任务开始时就指定一位导师负责,直到该生毕业或者任务完成。导师是工作室中负责教学的教师,可以是本校的专业教师,也可以是校外聘用的企业设计师、工程师。导师必须德才兼备,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教育能力,也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在工作室教学中,要想按时完成任务,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导师必须具有专业前瞻性眼光,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正确的教学与引导。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工作强度较大,很多关键时候导师不仅是技术上的指导者,甚至还是学生精神上的强大支撑。
3.项目制
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或者高年级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项目、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项目可以是学生自选,自行申请,如一些大学生创新项目;也可以是教师、设计师负责的校企合作项目,带领学生加入,使学生从中获得实战经验和知识。教师、设计师在项目制中监督、引导学生完成相应工作的同时,传授他们应用技能,也可在攻克项目难关时师生共创新的方法、技能。项目制模式下的教学既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会因有学生力量的加入而减少企业的一些基础工作量,甚至有学生可在企业的项目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校企双方合作有多种方式,如,单纯的实践基地的实习;通过导师制、工作室制进行合作;借助项目制或者依托双方的科研创新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品创作的合作;等等。校企双方各取所需,高校以此弥补课堂教育的缺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科技创新等资源,甚至为自己培养有用之才,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此,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与产业在合作中得到共同发展。
作者:解兰 单位: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注:文章系2014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NGY2014033。
篇3
1数字媒体艺术在高校的现代化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数字电影、数字音频、动漫游戏、虚拟仿真等,这些表现形式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媒体艺术会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能够很自然的把学生带领到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中,将课程内容通过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绘声绘色,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眼、耳、脑等器官,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创造出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使课程内容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审美会使人的各项心理能力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各项心理能力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1.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利用就会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板书整理知识脉络,这样的课堂缺乏了创新意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而在使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游戏、虚拟场景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利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去。数字媒体艺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的思维能力。
1.3教学媒体数字化,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的知识,扩展的内容很少,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多为板书和讲解。然而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传统的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游戏来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数字媒体会把常规的媒体数字化,电视、报纸、期刊等这些运用在教学中的传统媒体都会变成数字电视、数字报刊,这些数字媒体使得教学变得很便捷,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源获取方便,费用低廉。
1.4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交互交流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遵循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而应用了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局限于板书与枯燥的讲解,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的教学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会变为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知识。教师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变为辅助者,引导者,学生遇到困难或是不懂的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愉悦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仅仅是通过上课发言来完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疑问。而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课堂则能够实现学生与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数字媒体平台上与老师、同学进行学术交流。例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绘画技法很难用语言形容,而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数字绘画,就解决了课堂演示覆盖的全面性,和与学生互动的交互性。
1.5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
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板书都是以文字为主、个别学科需要进行画图、或者图片进行展示,这就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数字媒体艺术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就会使授课过程变得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图片,可以利用数字短片的播放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利用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巩固。
2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高校教育中大部分是以教学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画面是由文字、图像、色彩、符号等多种媒体元素构成,在课件的制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元素的美学特征,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强数字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下文将在三个方面阐述美学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应用。
2.1文字美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文字除了有表达意思的用途之外还要利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第一、要选择恰当的字体。文字有其独特的含义,比如黑体的醒目、稳重;宋体的端庄秀丽等,使用字体应根据授课内容来定,避免过于杂乱。第二、文字风格要统一。同一层次的标题、正文、备注,应用同一大小、同一字体、同一颜色的文字来表示。第三、文字的内容要简明。文字的使用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布局合理。
2.2色彩美
色彩的运用在数字媒体艺术上尤为重要,它和文字一样,也是一种语言,色彩可以强调重点,提示区别,增强注意力等,色彩是一种富有感情的语言,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在数字媒体课件制作中的色彩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用。前景色和背景色要有明显的区别,但不要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强烈的画面会让人产生视觉疲惫。第二、颜色的使用要适度。颜色的使用上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颜色会使画面看起来杂乱无章,看不到重点。第三、颜色的色调要统一。整体颜色表达的含义要一致,背景色与文字之间、文字与图片之间的颜色要和谐统一。
篇4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5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与基本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 Graphic,简称CG)也在各种应用领域蓬勃发展起来。至90年代末,CG的应用已席卷三大领域:一是其在绝大多数设计行业和科学仿真中的运用,促进了无纸化设计流程的形成以及低成本的试验效果;二是其在游戏与影视娱乐业中的大规模运用,这一点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三是CG与互联网媒体的深入融合,人们由此习惯了数字化生活。2007年,乔布斯在Mac World上了第一代iPhone,将多点触摸的移动媒体终端引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后至今的这些年,计算机图形学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数字媒体艺术这一相对统一综合的专业名称也在这几年中逐渐确定下来。
数字媒体艺术是跟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一方面,人们逐步将其应用到绘画、设计、雕塑等传统艺术和设计领域;另一方面,也将各种技术与其相结合,运用到科学仿真、媒体交互等领域。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是这一发展历程中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和前提条件,其中计算机图形学又是最为重要的,其与图形的不解之缘,使其在传统视觉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上最为广泛。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以计算机图形学、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手段,将多样的媒体互动方式相结合,进行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的新型交叉性学科。
二、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专业交叉,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由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构成。当今国内多数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大学,对于技术的重视是比较少的,缺乏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深层次交叉结合。作为艺术生被招收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在进行一些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工作,比如脚本编程、三维动画绑定时,往往力不从心,此时如果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协同合作,对双方都大有益处。笔者认为,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置于同一学院或系科下,是一种不错的办学方式。
(二)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服务的方向和行业也不断地扩展。因此,本专业形成了内容跨度大,就业方向多样化的特点。这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本科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就目前各个院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来看,大体可分为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影像制作、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网络媒体交互设计等几个大类教学内容,而每个大类又可划分出若干分支,比如数字影像制作可以分为三维动画、数字影视特效、数字影视合成剪辑等,虚拟现实交互设计可分为科学仿真模拟、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博物馆、展览馆等)、游戏娱乐设计等。在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学生要全面学习所有这些领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些分支,其实每一个方向都具有自身的系统体系,需要学生专注地花费两三年去认真钻研学习。
(三)专业知识更新空前频繁,师资要求高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依托的,所以其专业知识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这对教授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以三维动画为例,其本身复杂的制作流程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需要团队协作的专业方向,要胜任这个专业的教学任务,需要在每个流程环节上都培养专业的教师,因为每个流程环节都包含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专业的知识,如果不是潜心研究,就很难精通,更别说达到授业解惑的程度。并且,这些知识的更新极为频繁,从相关的商用软件的更新频率来看,就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比如Autodesk公司的所有动画软件,更新周期基本是一年,每个版本会新增很多内容,这些新内容要完全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从业者不需要急于掌握新功能,但对于专业教师来讲,不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接受的,是缺乏专业水准的。类似这样的现实情况,普遍存在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中。
三、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专业细分的必要性
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这些特点,关于专业方向是否需要进行细分的争论在高校中由来已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细分专业方向会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变窄,更偏向于技能的培养,不符合高校的育人精神。在反复的争论中,笔者也曾一度几乎要认可这样的偏见,然而,通过大量的分析思索,以及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笔者认为细分依然是必须的。以下为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
前面分析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容跨度大、专业方向多的特点。这其中,每一个专业方向都自成体系。比如三维动画,从其流程来说,就有剧本写作、人物设定、场景设定、故事板脚本、三维建模、纹理与材质、灯光设置、绑定装配、动画调节、特效制作、渲染输出、合成剪辑等众多环节;从其艺术表现手段和形式来说,需要学生掌握运动规律、镜头语言、影视编导、表演等。对于这样一个需要多人团队协作的体系,团队的每个成员不仅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学习经历,还需要分工学习。
然而,我国当前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在这方面不容乐观。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初期,由于对专业的总体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宏观的规划,各大院校在本专业的设置上普遍都犯了大而全,却缺乏深度、缺乏特色的错误。绝大多数学生都抱怨,在校四年,除去基础课程和毕业设计,在两三年时间里要学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专业课程,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很难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得学生多数成了眼高手低的人,毕业后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相当严重。如果说一个高校专业为社会培养的都是这样一些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师资专业水准的提高也要求专业细分
在专业发展初期,教师在专业广度上要有尽可能大的拓展热情;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和稳定时,其对教师的要求显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前面已经阐述过,每一个专业分支中包含着若干流程步骤,都需要有专业人才掌控。与之匹配的,自然需要教师在专业的深度上挖掘得更深。如果不做专业细分,教师就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也不可能做合理的分工,很可能还会不得已地兼任多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很难想象有教师能在这样大而全的专业体系下把教学真正往纵深做详翔的钻研,如此做法对高校育人的宗旨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三)专业细分并不限制学生视野
回到之前争论的焦点,专业细分是否真的会限制学生视野?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学生视野的宽广并不能靠大而全和缺乏深度的专业设置来培养,而更多地在于学生是否能在课余按照自己个人的兴趣特点,从其他各个专业更广泛地吸取营养。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必然使学生课业过于繁重,没有能够自主支配的业余时间,这对拓宽视野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同理,如果进行合理的专业细分,让学生从繁杂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既有利于其对自身专业的深入研究,又有助于其涉猎自身专业之外的知识。孰优孰劣,不用赘述了吧。
四、专业细分的建议
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专业方向细分和课程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学校原有专业实力,有选择地开设专业方向,避免大而全,突出特色
有的学校有较强的设计学教育底蕴,那么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时候,就应该以数字图像处理、传统设计的虚拟表达、数字化展示、网络媒体交互设计为主体,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原有专业在新专业发展中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让数字媒体艺术更好地与原有专业相结合。有的学校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在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就可以把科学仿真模拟、游戏娱乐设计、虚拟现实等方向作为重点,这样可以最大化体现其数字媒体的研发能力。还有些院校有电影学和动画专业的传承,开设本专业时就可以把重点放在三维动画和影视特效方向上。
(二)课程设置上,注意专业方向的细分
面对内容如此庞大的专业,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细分,在教学上是充满隐患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大一阶段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工作;在进入大二后,应该对学生做一个更细的专业方向划分,以便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专业、更有目的性,也使得他们在专业上能够真正做到精通;进入大三下半学期,可以考虑多设置本专业中不同专业方向的交叉课程,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将自己的所学充分展现出来,通过专题形式,提倡多专业协作进行创新型的课题研究,拓展学生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整体宏观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精通本专业知识,又善于跟其他人才沟通协作,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道格拉斯.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已有十余载。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而言,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的快速转变和过渡,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虽然成为独立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不成熟之处,可能阻碍教育发展进程。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高校专业未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难以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未来。最后,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对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较少,对应用型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1]。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转变,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充分激发人才潜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是必要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在促进该专业教学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对该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与各工程项目。其次,学校聘请资深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指导,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问题加以指正[2]。
(二)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培养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年级时,在校内学习既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大四年级时,深入企业或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参与实习,跟进相关项目,既积累经验,又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该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专业教育需求。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在创设理论教学体系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并力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性。其次,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相关人员应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岗位需求[3]。
新时期,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标准,既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又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转变中,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鲍枫,王以宁.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苹,程显峰,吴乃群,等.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多维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47.
篇7
高职专升本是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1]。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人们渴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发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2]。全国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3],实践表明:做好高职专升本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强传播的特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体系涵盖计算机通信、艺术设计两个学科领域。计算机通信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但其知识单元情况与计算机等专业需有所不同;艺术设计知识领域包括艺术基础、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
1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问题:
福建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的入学考试是归类在计算机信息类而不是艺术设计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专业方向录取的,存在专业背景多样化和基础薄弱问题。据统计,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专业来源很多,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web程序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方面专业,占了60%多;小部分学生来自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从事艺术创作的新兴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平面设计、虚拟互动、图形图像编程等技术与艺术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新兴学科。高职“专升本”的学制是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高职专升本生源的专科基础多偏重于软件类相关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因此,针对专升本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情况,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并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这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浅谈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 正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4]。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较强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具备将科学技术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相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
4.1 专业方向设置
针对生源专业背景的复杂情况,在培养方案中,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影视动画方向和互动技术方向,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方向公共的课程教学,包括艺术基础课程和互动技术基础课程,在第一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合理。
4.2 艺术设计基础
改变以往艺术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艺术类基础课程调整成《艺术设计基础》,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个部分内容。在专科已有的基础上,对艺术基础部分进行加深,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课程衔接。
4.3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影视动画向和互动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组,例如:影视动画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包括摄影与摄像、影像与剪辑艺术、数字影视合成以及视觉设计基础、动画设计基础、三维造型艺术、网络动画、虚拟艺术、三维动画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互动技术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按照图形学软件编程的设计思路,结合艺术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软件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程序设计基础、三维引擎及应用、互动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5 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因此发生变化。为了体现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长期深入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结合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动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创建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构架,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70%以上的课程都是在机房里面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时安排大量的课程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把真题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除了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外,还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环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同学习兴趣。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进行辅导。项目实践兴趣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影视动画创作小组。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影视创作的能力后,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2) 动画制作小组。主要学习Flas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兴趣,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3) 互动技术小组。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在艺术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融合,包括Flash编程、虚拟互动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内容。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前景广阔,社会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作者。加强教育规律研究和专业学科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以及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16-117.
篇8
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传播与体验
众所周知,当今的媒体和信息环境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的时代,并且已经以生态圈的形式渗入到文化、经济、生产的各个领域。如同历史上发生过的技术载体对艺术本体的影响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必定也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传播工具和呈现工具的变革,数字媒体艺术中图形、图像、声音处理方式的改变,不断地给数字艺术本身带来新的内容,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体现在内容质量和传播速度上。随着移动数字技术和宽带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往对数字艺术内容和体量的限制逐渐变小,数字艺术对现实的反映、再现、思索可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展开。以上作品的传播效率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观众和艺术家之间能建立即时甚至实时的艺术创作联系。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能创造出更丰富的综合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展现和应用场景延伸到观众的日常生活中,这正是传统艺术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主题之一。传统艺术运用各种表现技法,或现实或抽象,都是希望观众能参与到艺术作品本身的表达之中和作品产生交流。而同时具备交互性、链接性、即时性特点的移动互联加上虚拟现实等技术,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在完成后实现作者和观众的互动体验,在创作过程中观众就能参与其中,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和作者极为一致的艺术情感体验。
2信息环境下技术手段与艺术形式的深度跨界融合
目前,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内,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将学科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大类。这种兼顾文理的分类方式有别于其他艺术学科,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在学科整合上的跨界性,对于这种跨界性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和挑战:
首先是观念的跨界。在数字媒体教育范畴下,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首先从观念上要跨界整合,虽然这两个分类看起来是横跨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类,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不兼容性,但是,这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触类旁通、文理兼收的魅力所在。当数字媒体艺术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划分的时间节点已经来临,虽然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还不能从制度层面实现,但从观念上应该向前迈一步,塑造兼顾文理的复合性艺术人才,从培育兼顾文理感知能力的艺术人才人手,实现观念的整合。
其次是技法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现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表现技法上是在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上的扩大和衍生。这个概念中要避免两个倾向,其一是唯技术论倾向,其二是唯艺术论倾向,无论偏向哪种都会不可避免的导致最终艺术作品的畸变。因为现代媒体艺术是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从其表象来看,技术本身也已经是技法的内在基因,离开了电子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无从谈起,而离开艺术内容,数字技术又不具备艺术气质。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应当把所有信息技术手段纳入到艺术技法的范畴去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从艺术创作的整体性上去宏观的整合技术与艺术。
再次是内容的跨界。数字媒体艺术形式的诞生给艺术表现带来了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也空前丰富。随着技术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内容已经在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基础上,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带入到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领域,数字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对象也从传统文艺内容向精神和物质层面探索掘进。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感受距离在无限缩小,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已经能从互动的角度去和观众进行直接的艺术情感交流。因此,艺术家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人手,从全社会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内容去考虑,内容更为丰富,创作更为自由,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实现文化内容的跨越。
3培养具有媒体感知意识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篇9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Li Xin
(Liaoning Modern Technology College Shenyang110164,China)
Abstract: Digital media art major is aimed to culture professional designers with higher art accomplishment and skillful ability to use computer for digital media creation. Under the current market requirement of art professional designers and the duty of higher education cultur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eaching detail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or exploring a way to culture skillful professional designers.
Keywords:Digital art;Innovation skills;Higher 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一、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概述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数字技术介入艺术领域,为我们勾画出又一幅更新更美的艺术图景,数字媒体艺术正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0”和“l”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代码,正是这两个简单的数字,经过不同方式、不同序列的组合,打造出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的数字艺术世界。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几乎进入所有与视听媒介相关的领域。从好莱坞的数字电影特技到家庭中的高清晰度杜比音响电视,从计算机网络游戏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崭新的艺术领域。
二、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各大高校为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传媒类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了“数字媒体教研室”,构建了文学、工学、管理学三类学科结合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形成了数字媒体专业的综合教育特色和优势。
(一)构建多学科专业融合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是国家根据数字传媒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兴起,在近年来设置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新专业,专业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为了体现这一专业特点和实现“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将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和公共事业管理等三个专业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在共同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大目标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了多学科融合的跨专业、跨领域的实践教学大平台,发挥了文、工、管各自学科的优势,增强了专业的交融与互补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进入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子中心和实践子中心,进行不同阶段和层面的学习,培养了实验与实践能力,增进了专业之间的相互了解,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形成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育人新模式
为了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和功能,学校在“数字媒体教研室”的结构体系中,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两个层面和两个阶段,并将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贯通、相连的新构架和育人新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方案的教学进度进入中心学习,首先进入第一层面和第一阶段的实验中心,在各功能实验室学习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理论、应用技术等。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作品在策划、管理、技术水平和艺术形式等方面上均体现出较高的质量和水平。
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传播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集数字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有关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艺术原理、创作规律,还得掌握数字媒体行业发展的各种动态,具有很强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能力,富有团队精神和不怕输,不怕吃苦的顽强精神。
(一)更加贴近人类观念的传播媒体
数字媒体系统能够处理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适合人类交换信息的媒体多样化特性。多媒体的实质不仅在于多种媒体的表现,而且在于媒体的可重复使用和相互转换。
(二)趋于个人化的双向交流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必须得能进行实时的通讯和交换。这种双向交流的互动关系使反馈简单,一目了然。不同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随时改变。
(三)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艺术,这为它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尤其是数字艺术无与伦比的可复制性,在艺术传播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篇10
1.1数字媒体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就数字媒体语境教学来说,教室的设施和设备是实现数字媒体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硬件条件简陋,导致教学条件跟不上教学手段的更新。还有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数字媒体设施设备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上课的需求。
1.2教师的教学课件创作水平参差不齐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数字媒体语境教学需要教师制作相关的课件,这是数字媒体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辅助教学的核心。尤其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数字媒体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进行设计、绘图、动画、声音等的教学。虽然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参加过数字媒体的业务培训,但是从整体水平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仍然参差不齐。
1.3教学方法无法与现代数字媒体相匹配
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将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数字媒体的使用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就是教师在使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教学设备,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却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和方式相对处于滞后的状态,使得数字媒体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关键作用。
1.4教师对数字媒体的使用观念存在着误区
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字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两个极端”和“三个代替”。首先,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用而不得”,由于数字媒体的出现,学校也都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设备,但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会认为,如果要使用数字媒体教学就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制作课件,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对教学方案进行仔细的斟酌,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因此,这些教师认为使用数字媒体教学使他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而且教学效果还是未知数,可能会得不偿失。而另一方面则是“为用而用”,就是说在数字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后,学校积极建立了数字媒体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并且对数字媒体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宣传和要求,部分教师就会认为无论是哪一种课程,都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必须要数字媒体的配合。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开课或者是一些参赛的课程中,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将影音、图片、三维立体动画进行结合,而且对于课件的要求就是难度程度越大越好、内容越丰富越好,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或者是评委的注意力。而这种“为用而用”的认识误区使得教师在数字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形式,画面过于丰富,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够专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接受。其实部分课堂可以不必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但是不要强行地让小黑板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屏幕,要适可而止,适当地配合使用。其次,是“三个代替”。第一,数字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照着课件阅读,对于学生的反应丝毫没有察觉,不管他们是否听懂、是否存在疑问。第二,数字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用数字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第三,数字媒体代替艺术设计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数字媒体,总是在学生存在疑问的时候误导学生拷贝老师的光盘进行研读学习,曲解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意义。
2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教学的对策研究
2.1加大资金投入量,强化数字媒体培训
要想改善数字媒体教学的现状,首先就是要完善数字媒体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对相关资金的投入量。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对现代化教学的技术设施设备的推动工作,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按照数字媒体现代化的建设要求进行设施设备的完善。其次就是要增强师资力量。学校应提倡“走出去、请进来”的政策,对于数字媒体教学模式采取开放性的政策,加大对教师数字媒体教学的培训,使其能够尽快地熟悉数字媒体教学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提升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
2.2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学理念
高职艺术教学采用数字媒体的教学方式是依托于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是将数字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数字媒体是一种教学辅的工具,而不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全盘的否定,两者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来达成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要学会将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融合;在运用的过程中既要了解数字媒体教学的优势,也要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优势互补,而不是完全替代。
2.3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师生交流
在利用数字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比较多,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节奏相对较快,而这就导致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适应这种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也一时很难消化教学的内容。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在采用数字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要与学生及时地交流和互动,课件也要反映与学生的互动内容,这样一来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篇11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篇12
Digital Media Art "Visual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SONG Can, HE Libo
(College of Fine Arts,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Abstract Visual language as the tradi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eaching has failed to meet social need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main visual thinking through training, increas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grasp the visual language curriculum knowledge. In traditional film language theory,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classic case of the pull-tab, material shooting clip training, the creation of actual work projects, and professional writing combined with theory and methods, such as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By understanding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lm students of language, train visual language professional awareness, master basic skills clip, and ultimately guide the specific creation.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visual language; practice teaching
影视作品是由画格构成镜头,镜头组成镜头组,镜头组构成情节段落,再由情节段落组成完整的作品。高水平的影视动画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设计思想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但无论怎样的精彩美妙,创意和制作上都必须考虑到视听语言的灵活运用。
1 前期理论讲授和拉片解读
有些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认为,学数字媒体就是用电脑,什么FLASH,MAYA 之类的,以为电脑就是全部,很多同学都只在乎手头工夫,来到大学只是想把电脑软件学好了,毕业后去谋一份美差,更有甚者认为视听语言和数字媒体并无多大联系。视听语言作为专业课程,主要解决图像、符号、声音、运动等元素如何在时间轴线上传达信息的问题,知识点主要包括:拍摄机位与角度、景别、运动摄影、蒙太奇、声画关系与剪辑等。
学生们普遍认为本课是一门单纯的影视基础理论课程,从而忽略了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的结合,更意识不到其对于科学正确的专业创作观树立的积极意义。实际本门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影视语言的经典理论与现代观念,结合实际影视动画作品案例的分析研究,头脑中逐步形成自主的“镜头感”专业意识,真正掌握和形成自觉的视听思维,最终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专业影视动画创作。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理论是必须的,如果不知道景别、拍摄机位和角度、运动镜头、蒙太奇、剪辑等基本理论,他们在实践中就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在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的一方,可以结合经典的拉片片段实施合理系统的教学内容,适当地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加以实践,这样就更能有效地加深学习印象。比如讲到镜头时,不妨让学生动手逐个分析镜头,以《天空之城》为例,片头就运用了62个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和运动方式的镜头,用不同的构图形式来表现具体的故事情境。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截图分镜临摹影视段落画面、用秒表计算每个镜头的时间,撰写拉片分析报告,这些小作业也就是同学们应用视听语言的一个专项训练了,通过这种训练,同学们也就更能深刻理解视听语言的具体内容。
2 中期素材拍摄剪辑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训练,这样就能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的课程知识。学生的影视理论学得到底如何,最终是要通过他们的作品来体现的。在视听语言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及剪辑实践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初步视听知识与创作意识,这时能进入真正的“实战”创作是非常可取的方法。
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首先可以从模仿优秀的影片开始,比如影片《无间道》中的两人对话场景,要求同学们只需掌握电影片段中出现的镜头和镜头调度,据此揣测导演的用意和所表达出的意境,然后分组找演员进行拍摄,这样就基本掌握了内反拍和外反拍的技巧。
其次,学生自己的原创拍摄,会要求学生在拍摄前做好详细的案头工作,从剧本创意、画面分镜,到现场机位调度草图等都严格审查。正式剪辑之前学生须反复对原始素材进行鉴别,并对素材做文字记录,然后设计剪辑提纲,看其是如何构成一个符合影视语言语法的可以完成叙事或表意的意象群落。以3~5个同学为一组,让他们根据老师的命题,自己写脚本,画分镜头,拍摄长镜头场面调度、蒙太奇练习、越轴练习、对话练习等,掌握最基本的视听知识。学生把作品拍摄出来之时,他们对于生活世界的不断体察和思考也随之增加。这样从自身的操作中,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正式剪辑之前学生须反复对原始素材进行鉴别,并对素材做文字记录,掌握影视动画剪辑的技巧规律。将前期拍摄的镜头挑选、删除、组合和排列,它最终给人的不仅是视觉心理上的流畅,更让人从中获得一种积累性的效果。学生也会更深认识到影视动画中的时空处理不是随意的,需要符合蒙太奇的心理基础和视听语言的艺术感,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联结镜头语言中的时间空间结构,从而创作出更专业更具想象力的作品。
3 后期考核与教改成果展望
篇1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愈来愈多的手工劳作被多媒体技术所取代。这对我们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方向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和改革。
1多媒体教学比之传统教学的优越性
数字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由于数字多媒体的介入,让我们的教学手段及表现丰富而生动了起来,相应的教学效果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完善。通常人们将计算机俗称电脑,简言之即它是人脑的延伸,它的活动范畴模拟人脑的思维模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再造。而优于人脑的是它的记忆能力、储存空间、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行运行等,都是人脑所不能及的。90年代出现的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将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再集中控制,快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信息,同时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这样便出现了数字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一般以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为主,学生被动听讲。在纸张上练习的方式无法方便灵活地修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直接、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的教学效果。在艺术院校,多媒体彻底改变了学生们对着满桌的颜料、笔和稿纸不停地画了改,改了再从新来过那么折腾的习惯了。只要在电脑桌前,动一动鼠标,平面的广告、标志、设计方案、服装样稿、画稿样式、二维动画等均跃然纸上;三维的室内效果图、栩栩如生的造型、卡通的三维动画设计作品等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还可以进行电影的后期制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殊动画特技,给电影带来特殊的效果等。多媒体丰富的色彩、快速的生成、便于修改、复制、拼接等优势正部分的逐渐取代过去传统的颜料和笔的功效。
数字媒体的另一大优势是优良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而视觉、听觉是人们是接收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利用多媒体将储存的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对学生产生强度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如果没有集中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要求所有的课程均使用电子教案,也即所谓的课件。老师基本上和同学是互动的,学生的作业也可以上传到老师的网址或邮箱,马上可以获得老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设想。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有选择的介入,既可以是配角,也可以是主角。
在艺术院校,艺术欣赏课或讲座过去需要去图书馆查找图片,翻拍成反转片由助教利用幻灯机播放,教授在一边讲解;音乐需要去资料室准备磁带或唱片,再利用机器播放,要准备的东西一大堆,不但需要老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要讲解,音响效果也不尽如意。现在利用光盘的大容量,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直接播放,图片的解说一目了然,还可以在强调部分制作动画以引人注目,学生也可以拷贝回去慢慢消化。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网,老师和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对话,根据自己的水平直接点播,以最直接、最省力、最快的速度吸取全世界的尖端知识。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数不胜数,其优势决定它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
2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的强大优势及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得到极大的发挥。在教育系统以数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已经走入了校园,并逐步构成多媒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多媒体教学,就是授课的老师利用计算机将授课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电子文件,称为课件,在上课时播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五个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相比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更高更快地传递的效率,以及更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等。传统的教学中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等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无法让学生感受,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也无法通过仪器让学生观察,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无法表达的。数字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事物,使学生看到在运动、发展、变化的事物。学生可以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艺术院校的三大基础课程:解剖、透视、构成,属于美术―设计类本科生为主的基础训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采用素描、色彩等基础训练课目,反复练习。需耗费大量课时讲解解剖、透视、构成三大环节的基础性知识,学生还不易理解。在视觉艺术高等教学课程中,解决造型的基本训练的课程,在日本叫“观察”,在欧洲叫“写生”,在中国还叫“素描”,目的都是要训练学生对物体的状态有准确的分析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人体写生是素描高级阶段必须包括的课程,以往解决人体解剖问题,只能依靠少数标本和医用图片进行,这些教具不但无法供学生从专业的角度理解人体结构,而且无法据此做出个别或组合的深入课题。利用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人体结构、肌肉组织、骨骼分配等,随意地进行拆分组合等演示给学生观看,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样对于建筑物体/抽象符号重要环节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抓住三个重要环节,以多媒体的动画图形声音解说及文字著作结合演示的形式,采取直观教学为主要的表现方式,突破了原有课程的局限性,具有节约资金、课时,易懂易学,利于普及、实施等优点。
透视课程往往枯燥乏味而使学习者厌烦,因为透视知识仅靠文字和图表无法充分说明。利用多媒体从建筑和室内外陈设品的三维图例出发,根据透视教学的通常规律进行摄影线路的动画安排和相关物体的重复比较、组合,使学习者能以最快的方式、最方便的途经理解艺术设计类所需的透视知识的基本内容,还可以安排各种形式的课程练习。
构成课程的练习内容,中外院校现行的标准和目的差距较大。对于先进“构成”课程的内容,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一系列二维、三维的抽象化符号间的比较图形,供学习者进行全方位的对比、组合的研究,以最快捷地方式掌握基本的构成知识。还可以任意做各种不同类型、课目的构成方面的课程练习,对物体的抽象“形式感”涵义进行充分地研究和表达训练,理解并掌握对特定平面和空间内特定范围的处理能力。
数字媒体在艺术类基础教学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 解剖:从人体结构入手,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制作出人体的所有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进行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个体或组合的展示,并设置课程练习,使学生迅速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认识素描人体写生中最不易掌握的基本结构知识。而原来的艺术类解剖教学基本依赖于少数低质量的实物标本和书面图片,有很大的局限性。
② 透视:从建筑空间结构入手,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制作成能全视角表达的一系列个体或组合物体,来展示最基本的透视概念,并设置多种课程练习。以最直观的视觉形式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原来教学方式中非常难于表达的透视学基本知识。
③ 构成:从平面和立体物像处理的视觉范围入手,制作出一系列单元物表对比图像,来充分展示特定画面或空间内彼此状态对比的诸多构成元素:粗糙与光滑的肌理构成处理,明快与阴暗的光影构成处理,点、线、面的状态构成处理,激烈与平和的情绪构成处理,主体与陪衬的聚散构成处理等等,并设置课程练习,使学生迅速理解视觉艺术中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
3数字媒体教学目标和方向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化,原来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现代要求综合性的人才,需要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要求从意识、品质、知识、能力等多方位考虑。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决定了承担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改革势在必行。艺术设计需从实际出发,对所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多方均须进行适当、系统的改革,突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等培养为主线提高整体素养的教学模式。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训练;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全面完善、充实教学内容。
数字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打破原有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