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语言的特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规范性与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他们都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的不只是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以免学生有样学样,养成不好的说话习惯。而科学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语意明确、条理清晰、简约精炼。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意思模糊、词不达意、啰嗦繁复,那么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对所教授内容的正确理解。
二、可接受性与生动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小学生所习惯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在词语的使用上要通俗易懂,语法也要浅显,尽量避免出现艰深的语句,让学生能充分地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形象、生动,能够充分地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性
语文教学所教授的是富有感情、充满思想的文学作品,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该是富有感情的。教师要对课文具有深刻的理解,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教学语言中,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随着教师富有感彩的教学语言而真正进入到文学作品所创造的世界中,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感情。具有感情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语言的质量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通过语言来引导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2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选择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且在教学中,应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语言时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风趣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动画片有关的例子等。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抽象思维训练,当学生升入到高年级后再进行严谨的语言教学。
三、规范性特点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由于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职业,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都会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产生影响。教师是小学生接受教育和知识的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对小学生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保证语言的规范性,使教师的榜样力度和示范效果得到体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还是智力的发展方面都不够成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对语言的规范性进行重视,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力,超过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而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模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管从哪方面出发都会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词汇、语音、语言等内容的传授时,要进行慎重的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艺术性特点
艺术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表达技巧,对美的语言进行巧妙的应用,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使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从审美角度出发,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仪态美。使用丰富自然的姿态和表情结合到演讲中;②流程美。沟通融洽,衔接紧密,节奏抑扬;③语境美。完美的逻辑推导,出神入化的进行讲解;④内容美。语言含有哲理,耐人寻味。
篇3
地理语言的顺序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地图来演示。所以识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能力。从图中提炼出有用的地理信息是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读图的层次,语言有序。例如:在讲解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时,学生能顺利的在图中找出来,我要求学生回答时应从北向南的顺序说出来,即“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也降低了他们填充图的难度,一举两得。在地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学生自然会按一定的方向,顺序找出主要的气候类型,不但不容易漏掉,而且还有规律可循,记忆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二、地理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地理教学语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语言来不得丝毫含糊,要严防因随意性甚至指马为鹿,而对学生产生误导,误人子弟。地理学科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因此要求地理教师应顾及学生年龄特征和中学的教学要求,组织教学语言。地理语言的运用无处不在,教师应培养学生使用专业术语。不少学生在地理语言表达方面还十分欠缺,例如将“人口稠密”的概念生硬地表述为“人口很多”或“人口不少”,混淆了“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概念。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有复杂性,这要求我们在阐述地理事象的各个方面时必须运用准确的语言,如果有一点疏忽就会使表达不科学甚至出现错误。地理课上还有很多常见的地理语言表达失误的例子,如说山坡的坡向时我们要用“南坡、北坡”,而不能用“南边、北边”。
三、地理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形象性
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华东师范大学李俊敬教授在《地理教学研究》中提到:就是科学发达的今天和明天,一切都电气化的时候,教师生动的语言,在地理教学中还是起决定的作用。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
篇4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实施一定要建立在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这是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只有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科学性与规范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的实效性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要符合语言的基本规律,语言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师语句和词语运用的科学、正确上,只有语言是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所传达的思想才能够保证准确无误。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艺术性
教师语言是否具有艺术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语言丰富,语言技巧娴熟,语言的情感丰富,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熏陶下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教学的魅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艺术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语境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的高涨,学习的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篇5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规范性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经验积累较少,因此学习方式主要还是以模仿为主,尤其是对教师的语言进行模仿,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且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与记忆能力都较强,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不正确或者不合适的语言,很容易被学生模仿并形成习惯难以改正。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注意自己每一个字的发音,并合理使用词汇,正确组织语言结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有一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习惯于使用方言进行教学,或者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个别字的发音不够准确,特别是平舌音与翘舌音之间的混淆,还有前鼻音与后鼻音的混淆。例如,很多教师习惯于把“学生(xue sheng)”念成“xue shen”,或者把“晒太阳(shi ti yng)”念成“si ti yng”。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受到自身语言习惯的影响,把自己的一些语言习惯带到课堂中,例如,有些教师习惯于把“你们去过吗”说成“你们有过去吗”。这些语言表达方式都缺乏规范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自己的发音方式及语言习惯,为学生起到正确的带头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正确使用教学方式,使用正确又灵活的表达方式来引导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每个词语的情感意义,结合语境进行科学使用,将正确的使用方式传授给学生。有些教师之间都不理解词语的内涵及使用场合就随便使用,导致学生也跟着一起出错。
另外,有些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中使用一些歧义较深的句子,混淆学生概念,这种行为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具有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以及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简洁精练的语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嗦的现象发生。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
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方面特征,对于课文中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教师应使用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运用一些灵活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和讲解,为学生创造与课文情感相匹配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在针对教材中一些经典课文进行讲解时,对课文中一些情节曲折或感人肺腑的故事进行渲染,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描述出来,使学生在故事的刺激下联想到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适当的语言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语言,以此起到吸引学生注意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语文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应用教学语言,短期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具体包括各种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说话措辞的积累,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掌握更正确的语言方式,真正体验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有情感性
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传递的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更多的是正确的处事方法、价值观念及品德品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注意教学语言的使用,还应做好情感教学的渗透,带有感彩地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引导学生去理解并挖掘课文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并体会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彩去创作的,教会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富含感染力及感彩的Z言去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情感带动下不仅可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深刻体会作者的创造意境,还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一、规范性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处在语言习得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的老师把“师范”念成“思范”,“教室”念成“教史”;把“故意”说成“得为”,把“肥皂”说成“胰子”;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我听过”说成“我有听过”,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语调自然、适度。
二、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片文章题目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查阅理解,却望文生义解释为“种花生”,构成知识性错误。再如,“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语意模糊,令人费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有一则寓言说:狐狸讥笑狮子一胎只生一子。狮子笑着回答:“然而是狮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相对较多的发展,这时,教师口语则要求严谨、深刻—些。
四、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结束语
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7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专业的引导。教学成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艺术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具有非常强的暗示性以及示范、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把握教学语言的特点,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语言质量。
一、规范性
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极强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参考的榜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其语言的规范性,以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应强调的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要求不仅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的规范,还包括口语表达的规范,即声音洪亮、发音清晰、语调适度自然。如有些教师授课时不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分,把“示范”读成“寺范”,这是非常不规范的。基于此,对教师也就提出了一点硬性要求,即教师必须运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避免教师语言的不规范,又可使学生得到正确的语言示范。
二、科学性
语文作为一种人文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语文知识以及表达上的准确、科学。教师要充分把握词语的准确含义,既包括其感彩,也包括其语体色彩,切不可在其本身都为准确掌握词语特点时就贸然教与学生。例如,在文章《落花生》一文中,对于题目落花生的理解,就有教师望文生义将其解释为种花生,从而误导学生。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确保其语言的准确,避免出现表达时语言模糊,产生歧义的现象。另外,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其口语的简练,这也是科学性对于教学语言中口语的要求。
三、可接受性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的生活化语言。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以一种小学生熟悉的方式表达。如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习惯抽象思维,因此,教师在表达时应尽量使用一些具象的词汇,当然,教师也要适当地使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抽象词汇,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地抽象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把握程度,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与运用的词汇。
四、生动性
活泼生动的语言是使教学课堂气氛活跃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多以寓言、童谣、童话等为主,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既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契合,又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特点相符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形象的意境,从而切实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内涵,发展形象思维。如对于文章《月光曲》中“幽静”一词的解释,如果教师将其直接解释为“优雅安静”,尽管准确无误,但是学生难以理解该词所表达的意境,但若是教师能够通过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便可形象地帮助学生真正了解“幽静”所表达的意境。
五、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是不单是一个思维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其多种个性的心理协调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进而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得充满乐趣。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进而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六、情感性
教学语言的灵魂与生命在于其情感。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课文大都是感怀抒情的作品,或悲伤、或气愤、或欢乐、或豪壮,要想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情,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将情感注入语言表达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通过恰当的教学语言将文章所彰显的情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
七、艺术性
语文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而对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口语运用的最高要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好的语言,在授课的同时带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相较于一般人的语言应具有更强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语
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表达意境以及语言逻辑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提高教学质量。
诗歌语言简练、小说语言生动、散文语言典雅、相声语言幽默、演讲语言雄辩,不同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对于语言的要求各不相同,教学语言应结合不同课文的不同内容,全面展现其内涵与情感,将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为学生带来完美的语文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篇8
教育是科学的一个方面,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要做到准确、科学的传达文意,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对其感彩的把握,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做到准确、深刻。例如,在进行枟落花生枠一文的讲解时,其实落花生是花生的一种叫法,但有的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认真地理解,课下的工作做得不够,将其理解成为种花生,导致教学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还比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会说“某某同学的理解,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造成歧义,到底是教师认同某某同学的理解呢,还是认同其他人的观点呢?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也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明确语义。
三、语言的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理解,掌握所学语文知识,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生动的表达为主,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适合其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学习中主要是通过模仿,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语言要做到简洁易懂,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有所转变。例如,在进行诗歌枟瀑布枠的教学中,设置如下的教学情境:自己的家乡有一条小河,长江从家乡流过。小河里的水缓缓的流动着,长江里的水浩荡的向前奔流,大海的水更是汹涌。不管是以上哪种水,都在向前流淌,但是,却有一种水是从上向下流淌的,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这是学生们很快就一同说:这是瀑布!这是学生们都十分兴奋。然后接着问学生们,有哪位同学见过瀑布,可不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在同学和教师的描述中,学生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瀑布的情境。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的这种引导,使得学生们对瀑布不再陌生,问题的提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所学知识,为整个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
篇9
(2)简洁性。从学科的角度来说,数学的教学语言具有很强的简洁性。比方说在例题中,不会渲染环境和一些不必要的因素,而是直接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求解。教师在利用数学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渲染环境之类的语言,直接告诉学生已知条件有哪些,通过哪些计算能够求得想要的结果。如此一来就能够让学生在客观上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直观了解。
(3)通用性。数学是一门非常普通的学科,相对于语文或者外语来说,数学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为任何一个地区或者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在数学面前,所运用的符号、公式、定理、公理等等全部统一,即使在国外也一样。因此,通用性的特点,可以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而且不会产生学生理解不了的情况。
二、案例分析
在本文中,主要以苏教版的教材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进行一定的分析。在讲解正方形周长计算以及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讲解。讲解周长的时候,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有些学生会回答将四条边长都加起来。教师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在黑板写出四条边长相加的情况,即:a+a+a+a。当学生发现四个a 都一样的时候,一定会有疑问。教师随即给出讲解: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长相同,因此周长公式为:a×4。当学生了解周长公式以后,教师可以顺势拓展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思考后就会发现,由于正方形四条边长一样,因此边长既是底,又是高。所以得出面积公式为a×a。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教师在讲解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时,运用了一定的符号语言,让学生对边长有一个固定的了解,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就能有效避免一些其他符号的介入。另外,在拓展学习正方形面积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语言来叙述,直接给出一些固有的条件让学生思考。如此一来,就避免了繁杂语言所带来的影响。在有效运用小学数学语言之后,学生会对书上的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三、数学语言与小学数学学习
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会应用语文语言的丰富性以及广阔性等特点,将山川景象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展现得非常清楚。同样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应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更好地发展。
(1)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数学语言,学生也要懂得这门语言。否则,在今后的学习中会非常吃力。小学的知识在后半段,会向综合性发展。如果教师提问正方形面积如何计算,多数的学生会说a×a,只有少部分会说边长乘以边长。而后来的圆锥知识以及方程知识中,数学符号会越来越多。良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篇10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刘大槐:《论文偶记》)。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在讲初三《思想政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奋发追求,寻找强国路。这个梦,好久好久!这条路,好长好长!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响遏行云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
如在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
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高二《思想政治》(下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学生答,略)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一语段中,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四、回环的美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授初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复习提问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学生答,略)接着,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的提出依据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保证。”
这段语句,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五、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正如坡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去体味。
篇1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水平。如果想让语文教学发挥出色的成效,实现其真正意义,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艺术技巧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生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年龄较小而且可塑性强,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示范性和引导性,这对小学生的语文发展和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个人修养都会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来。因而,了解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对于提高教学语言的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1.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形象生动,才能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比较生动且耐人寻味,语文老师要利用这些教材的特点,使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创设的意境当中去,让学生可以切身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理解教材,使自己的形象思维获得发展。
2.语言具有趣味性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心理与思维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时机,运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整个教学活动摆脱枯燥氛围的束缚。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加深对事物的感受,还能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语言的表达技巧。
3.语言具有艺术性
语言的艺术性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一些别具一格的语言,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主动运用。语文教师对于其他科目教师来讲具有很大的语言优势,他们的语言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比较高。语言生动灵活、流畅明快、在修辞和词语运用上显示出成熟且比较高超的技巧;在思想上,它富含哲理、内容丰富,思想上的深刻内涵用比较含蓄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且语言的逻辑性很强,推导有理有据,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可以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
4.语言具有情感性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表现着作者深刻思想内涵与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他们的语言文字无一不在宣泄着深刻的情感,所以,教学的语言也应该具备情感特征。教师如果想要引人入胜,首先就要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把教材中的语言转化成教学语言,把文中的喜怒哀乐以情感化的语言和神态来传递给学生,获取学生的情感共鸣,带给他们心灵上的震撼,极具效率地完成语文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5.语言具有规范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思想都很单纯,老师是智慧的化身,一言一行都是他们相仿的内容。他们效仿的不仅有教师的行为,也有教师的日常口语,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日常教学语言所使用的口语要规范,以正确示范给学生。越是年龄小的学生群体,教师就越是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小学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模仿和学习能力都很强,语文教师的语言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今后的语言水平产生直接作用。所以,教师教学要注意遣词造句的规范,给小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尤其是语文教师的口语必须过关,语言发音要正确,表达流畅。
6.语言具有科学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表情达意必须要具备科学性。对于词语,教师一定要掌握其准确含义还有正确用法,以便能够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保证知识传授的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语言是教师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让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成功,就要联系学生的具体特征调整语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语言的以上特色,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担负起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责任,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以培养,所以传情达意一定要合乎科学、准确细腻,因此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可以准确掌握词语的含义,以及词语所蕴含的感彩以及语体色彩,可以深刻地传授以及分析知识。比如说,一些老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落花生》一课时,由于没能更详细地查找资料、询问等,错把“落花生”,当成了“种花生”,导致知识性错误出现;又比如说,一些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位同学的说法,一些人觉得不对,我觉得是对的”,这句话能够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这位同学的说法,我觉得是对的”,以及“一些人觉得不对,我觉得是对的”,所以这句话存在语意模糊的问题,令人感到费解。所以,老师一定要能准确表达语意,不可存在歧义。
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注意突出精华、抓住要点,以司驾繁、以少胜多,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情感性
语文教学蕴含着大量的思想充足、情感充沛的文学作品,所以,语文老师也应当使用情感丰富的教学语言。首先,语文老师要深刻地理解课文,将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与教学语言相融合;然后使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深受感染,使学生可以随着老师的教学语言而慢慢地融入文学作品中,使学生可以体会到,或者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章的真挚情感。
对于语文的教学效果而言,教学语言的质量高低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质量,利用语言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的素质,以做到全面发展。
篇13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年龄、地域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会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自身对教师这种语言也会进行认可,没有纠正自身在语言交流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坐井观天》这篇文章中,由于教师方言化严重,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所讲的意义,因此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2.过于专业化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生长阶段,受自身知识程度的限制,对教学语言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还不能自己解决,加上课后对问题又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阻碍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难点进行讲解,对学生认知能力方面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使用专业化术语,这也是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所在。
二、教学语言存在的特点
1.规范性的体现
学生是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因此教学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学者在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模范作用,具有一个高大形象。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辨别能力低一味接受,再加上后期没有正确引导,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教师在讲《清澈的湖水》这篇文章时,可以用标准化的普通话朗读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向导,再有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对其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指正出来,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2.切合实际,注重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学生以后接受更好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对文章讲解时不能依据自身主观判断对学生进行讲解,应该切合实际、注重其科学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