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肌病病人的常规护理

篇1

扩张型心肌病,以往又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男性多发。以心脏扩大、各种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猝死为主要表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情早期一般无症状或有极度疲劳、乏力、气促等症状,病情晚期,一旦病人发生心衰,出现肝脏肿大、水肿、腹水等表现时则预后不良。临床研究发现,做好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护理

1.1限制活动:患者休息和活动的护理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合理的安排活动和休息量。患者在活动的过程中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情况时应停止活动。李书义[1]等指出心功能Ⅳ级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且卧床期间需加强基础护理,其日常生活应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对于心功能Ⅲ级者,严格限制活动;心功能Ⅱ级者能起床适当活动,但应增加休息时间。刘晓艳[2]指出适当限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活动量,减少心肌耗氧,有利于病变的恢复。为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患者口唇和末梢循环紫绀情况。

1.2饮食的护理: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林春喜[3]指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每日摄盐应少于2g,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富于营养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增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摄入,避免饱餐及吸烟,不要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对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应鼓励进食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和橘子。

2心理护理

扩张型心肌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预后较差,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表现突出。金敬淑[4]等指出患者的心理变化会导致患者对治疗的不配合,甚至发生轻生等危险。护理对策主要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等。护理中应针对患者这种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忧虑情绪,调动自身积极的抗病能力,克服自卑心理及消极情绪,树立生活信心和自信。

3用药的护理

3.1 利尿剂和洋地黄使用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药物,同时应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孙敦毅[5]指出使用利尿剂应观察每日尿量,动态监测血电解质,注意有无低血钾症状;对于洋地黄中毒的观察主要包括有无纳差、恶心呕吐、腹泻、黄绿视、头痛等表现,使用利尿剂的患者的洋地黄中毒的几率高可能与利尿剂能降低病人对洋地黄的耐受力有关。桑文凤等[6]指出洋地黄每次给药前可数脉搏,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或高于120次,或出现心律失常者应立即停药,报告医师,静脉推注西地兰时速度宜慢,应同时听心率。张修伟[7]等指出利尿期间应观察病人有无乏力、四肢痉挛、脱水现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时复查血电解质浓度,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应用利尿剂以清晨或上午为宜,以免影响病人睡眠及受凉感冒。

3.2 血管扩张剂使用的护理:廖玉华[8] 等指出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注意向病人解释可能出现的头痛、头部搏动感、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嘱病人坐起站立时动作切勿过猛,因血管扩张剂可引起性低血压。

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4.1 心力衰竭的护理:心衰发作与心室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及心律失常有关,轻症者有胸闷、气促,重症者可出现端坐呼吸、水肿和肝肿大。对以左心衰为主的病人,指导其采取半坐卧位,减轻肺瘀血,缓解呼吸困难。以右心衰为主的病人,嘱其避免下肢长期下垂,经常变换卧姿,防止和减轻下肢及局部组织的水肿。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的变化,评估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律、心率、尿量及意识状态,同时观察呼吸频率等。何燕指出[9]对部分已发生心衰的患者,输液时要控制滴速,一般每分钟不超过30滴。

4.2心律失常的护理:心律失常其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可表现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持续性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对于恶性的心律失常,护理人员应更加的注意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一旦发生心室颤动立即采取电除颤等急救措施。因此要求医护人员熟悉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电复律及电除颤操作技能,快速对病情作出诊断并及时处理,挽救患者生命。魏梅[10]指出对合并有窦房结功能不全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心率缓慢,特别是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全或反复发生晕厥的患者应建议安装永久性起博器。张秀平[11]指出患者一旦确诊为室颤,应迅速准确熟练地进行抢救,立即置患者平卧位,解开衣领充分暴露胸壁,迅速检查并同时做好皮肤准备,在除颤部位垫浸有生理盐水的纱布,或用导电胶均匀涂抹,防止直流电灼伤皮肤。应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步骤,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

5 其他护理重点

血管保护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输液速度慢,因此血管保护也越显重要。发病期往往需行多路输液,应常规给予使用静脉留置针,并从远心端开始,可选择稍粗的血管进行留置,每日消毒穿刺口及更换敷贴,留置时间应不超过5天。

做好猝死的抢救 本病可发生猝死,应加强病房巡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床边备抢救药品及器械如吸痰器、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6 总结与展望

扩张型心肌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加强巡视,熟练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体征及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一旦需要抢救,应争分夺秒,与医生默契配合。在未来的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指导工作,并进一步研究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书义,杨红亚,李法祥. 63例扩张型心肌病的长期随访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7,7(23): 7.

[2] 刘晓艳.心血管病护理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02: 111.

[3] 林春喜,周静文,潘佩珍.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9):192-193.

[4] 金敬淑,徐海英.扩张型心肌病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2006,23(12):21-22.

[5] 孙敦毅,刘学威.扩张型心肌病32例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09,10(6): 28.

[6] 桑文凤,王秀花,梁宁,等.扩张型心肌病30例心理分析及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2,19(1):72-73.

[7] 张修伟.扩张型心肌病102例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56

[8] 廖玉华,王朝晖.扩张型心肌病的分期及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0,16(3):110

[9] 何燕,韩明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7,34(1): 34-36.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3],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1-64岁,平均(33.2±2.5)岁;病程2个月-20年。临床表现:呼吸乏力者40例,肝脏肿大或下肢浮肿者8例,心律失常者6例,气体交换受损者4例,心悸者2例。同时选取6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0-46岁,平均(32.3±2.1)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从意识、情感、感觉、思维、行为、饮食睡眠、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多个维度对比分析两组的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中主要包括90个条目,主要采用1-5分评分制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价,1分:无症状;2分:轻度;3分:中等;4分:偏重;5分:非常严重。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本组研究的内容根据SCL-90量表中的各项意义主要分为精神病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敌对性等9项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结 果

2.1两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病性、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敌对性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但精神病性、偏执、强迫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几项指标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SCL-90量表评分情况(X±S)

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t P

精神病性 1.40±0.50 1.33±0.40 1.15 >0.05

偏执 1.49±0.66 1.41±0.60 1.01 >0.05

强迫 1.80±0.66 1.64±0.50 1.26 >0.05

躯体化 2.74±0.45 1.35±0.52 3.79

人际关系 2.01±0.49 1.53±0.52 3.50

恐怖 1.76±0.63 1.25±0.39 3.33

抑郁 1.89±0.71 1.49±0.45 1.89

焦虑 1.80±0.55 1.35±0.39 1.73

敌对性 1.68±0.51 1.40±0.45 1.81

2.2护理结果。经过上表的症状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抑郁、焦虑、敌对性等生活及心理问题。对所有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有效的生活及心理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者48例,护理有效率达到80%。

3.讨 论

经过本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相对健康正常人更容易存在生活及心理方面的问题,与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相符,经临床经验总结,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该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在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气急,夜间阵法性呼吸困难,四肢及颜面不同程度的浮肿,心律失常,活动受限等问题,因此很多患者在入院后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躯体变化。②该病的病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加上医院的陌生环境以及各种的抢救设备比较繁杂,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不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恐怖等不良心理状况。③由于该病迁延不愈,很多患者对临床治疗以及转归情况比较关注,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对医护人员过度依赖,自我独立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也有的患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并经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SCL-90量表中调查得出的各种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对策。

3.1常规基础护理。吸氧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最为基础、常规的护理对策,对于一些表现出气短、胸闷、心悸症状患者应积极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2-4升/分)护理。若存在严重心功能障碍患者,应确保绝对卧床休息,为了使患者更加舒适,应抬高床头取半坐卧位。应对患者采取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差,使用时尤应警惕发生中毒。每天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一般2h一次),同时应定期按摩长期受压部位,避免出现褥疮。

3.2加强心理护理

3.2.1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专业认识。由于该病的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治疗,护理人员应注意加强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介绍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症状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解患者的忧郁情绪。

3.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敌对情绪,对临床治疗会产生一定影响,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倾听患者内心的声音,在生活细节上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和鼓励,用真诚、温暖、亲切的话语和行为感染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慢慢卸下敌对的心理情绪,取得患者的高度配合。

3.3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很多患者由于疾病的关系,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容易产生绝望、焦虑等不良情绪,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鼓励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朋友与患者交流、沟通,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鼓励患者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患者努力克服各种自卑、消极情绪,掌握一些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树立生活自信和信心。

3.4健康教育以及出院指导。平时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科学的生活作息习惯,建议患者不要过度操劳,注意多休息,避免提重物,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注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平常饮食应清淡,戒烟戒酒,多饮水,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饮料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出现便秘。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强调避免劳累,宜长期休息,使心脏扩大减轻,心功能得以恢复;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不可过劳;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该进行心理指导,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抑郁、紧张或过于激动,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出院后仍然需要坚持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药,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详细记录患者的有效联系方式,定期进行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症状加重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了解、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生活以及心理上普遍存在某些问题,临床应注意生活的细节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解除患者的生活及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春喜,周静文,潘佩珍,等.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2,12 (19):1792―1793.

篇3

1 临床资料

51例患者为1997年7月-2005年8月收住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34.7岁。

2 护理

2.1 病房管理:该组患者均属疫区病人,因此严格执行房间呢隔离,病房地面用1:1000消毒灵液喷洒、拖地、拖把和抹布专用,病人的用物、垃圾消毒处理。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消毒专用。告知患者饭前便后勤洗手,养成卫生习惯,补随地吐痰,不面向他人咳嗽;痰吐在纸内后放入盛消毒灵粉的垃圾桶内。加强隔离防护:护士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规范,操作前后洗刷消毒双手,预防和杜绝院内传染。

2.2 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按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随时询问有无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或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常规每天2次检测心电图,其次根据病情随时监测;如心电显示室性陈发性心动过速、或ST-T严重改变,Q-T延长,严重传到阻滞,这是猝死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紧急处理,如出现频发室早应按医嘱立即滴利多卡因,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与室早改善情况,并观察P-QRS-T的规律、形态、时限与电压的变化,以了解和掌握心脏情况,才能发现病情的多变、突变、才能预防猝死的发生。

2.3 心里护理:聚焦性心肌炎病人,有既往聚焦性猝死事件,病人中有一级亲属的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情绪紧张、恐惧、忧虑、护士应以热情、和谐、尊重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耐心疏导,增强治疗信心,并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

2.4 饮食护理:护士应指导病人讲究卫生,房前便后勤洗手,吃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少产气的食物,进软食、 少量多餐,避免爆饮爆食,保持两便通畅,禁烟酒。

2.5 注意休息,嘱病人尽量卧床休息,避免疲劳,保持愉快良好的心态。

2.6 出院指导: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嘱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庭环境卫生,预防感冒,如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来医院测测心电图,即使就诊治疗。

3 预防

3.1 认真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帮助个人和群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充分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动员群众经常灭鼠、灭蝇、灭蚊、疏通沟渠,填脏、臭塘、铲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洒生石灰粉,喷DDT、或2∶1000的消毒灵液,规范则所,补随处大小便,家家行动,人人执行,以达全民健康的目的。

3.2 药物预防:每年四月份开始,给疫区百姓发放抗病毒、与营养心肌的药,维生素C片一次2片,病毒灵含片,成人一次2片,亚酸硒钠片,成人一次2片,穿心莲片,成人一次4片,板兰根片,成人一次4片,12岁以下小孩剂量减半,以上要一日2次口服,连服7天,停药7天后,再连服7天;以后再根据各人的自觉症状、体质、心电图情况、再酌情给药。

篇4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2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45岁,本组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16例发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及心脏杂音等非特异性症状,9例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昏厥和心跳骤停,5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1.2治疗患者均休息1~3周, 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给予心电、血压、呼吸等综合监护, 营养及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维生素C、辅酶Q10、黄芪等)治疗。在治疗初期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单位/天,静滴1周。(2)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200万U,肌肉注射,1次/天。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黄芪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天;保护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5g/次,1次/天,辅酶Q10,10mg口服,3次/天;中间穿插免疫调节治疗,并逐渐减量停药。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天,倍他乐克25mg~50mg,口服2次/天。心力衰竭者给予利尿、扩血管为主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者给予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

1.3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对入院患者制定的医护条例执行。

1.4结果经过我院科学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5例患者临床治愈;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随访发现心脏进行性增大或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弱;2例死亡。对我院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上,许多问题应引起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关注,其治疗和护理应当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2护理干预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疾病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完善相关护理,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一般护理嘱咐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休息,这是减轻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的有效措施。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无并发症可卧床休息一个月,合并心力衰竭严重者可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步起床活动,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暖。

2.2饮食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着凉、腹泻等情况发生。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还要注意低盐饮食。

2.3心理护理心肌炎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易出现两种相反的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症状不重,掉以轻心。忽视休息治疗; 另一种缺乏信心,产生悲观恐惧情绪,因此,医务人员 当向病人做有关本病的常识介绍及各种使用仪器的必要性。使之能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焦虑急躁的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4合理用药在急性期应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ATP、辅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等药物静脉滴注。用药原则谨遵医嘱。

2.5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时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少数患者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病的同时还有其它疾病或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难免遇到突况,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

2.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合理休息、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3护理体会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误诊或护理不当而引起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发展到扩张型心肌病,最后心功能不全猝死。因此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应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程及愈后的相关知识,应强调一般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患者更应重视皮卧床休息,减轻心脏压力,劳逸结合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冯冲,陈国伟.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5):196-120.

篇5

由于糖尿病的严重危害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不同,糖尿病造成的冠脉血管病变更严重,易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症[1],由冠脉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已成为老年糖尿病人的首要致死因素[2],临床观察、预见性护理及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2005年3月~200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168例,男93例,女7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4.82±4.79)岁;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156例,男87例,女69例,年龄38~76岁,平均(63.74±4.59)岁。两组间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常规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蓝牙式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同步十二导联监测含holter功能,采样心电监护波形48 h。并附生活日志表,统计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ST段改变阵次。

1.2.2统计学方法所有数值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多源室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较多见,其次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窦速、窦缓、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见表1。

表1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例(%)]

心律失常类型 糖尿病冠心病 非糖尿病冠心病 P值

室性心律失常 117(69.64)84(53.85)<0.01

室上性心律失常 89(52.98) 63(40.38) <0.05

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ST段改变发生率为85.12%,而非糖尿病的发生率为71.79%;在原来ST段的基础上,ST段发生进一步改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28例(16.67 %),有胸闷憋气乏力者91例(54.17%),胸痛症状的患者49例(29.17%),无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11例(7.05%),有胸闷、憋气、乏力者85例(54.49%),胸痛症状的患者60例(38.46%),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症状与ST-T改变的关系(例)

组别 ST段改变 胸闷憋气乏力 胸痛症状 无症状

糖尿病冠心病 1439149 28

非糖尿病冠心病 112 85 60 11

P值 <0.01 <0.05<0.05<0.05

3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动脉的损害严重且不可逆,影响冠脉血流,加上代谢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痉挛等,导致心肌的供血受到影响,从而使心肌的电活动发生紊乱,心脏的自律兴奋传导功能失调,引起各种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又影响了心肌收缩力及输出量,使心肌病变进一步加重,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以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提示糖尿病造成的血管、心肌损害较其他严重,特别是对于频发室早、多源、RonT型室性过早搏动等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早做出判断,及早处理,避免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扑、室颤。对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快速心室率持续的时间,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无心衰和休克的征象。而房室传导阻滞伴缓慢心室率时应着重观察长间歇的最长度及出现的频率,是否会出现心脏停搏或室速室颤,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进一步减慢,尤其要加强心电监测。因此要求临床护士对监护波形正确判读,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处理。对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出现,结合病情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尤为重要,能够及早做到护理干预。

糖尿患者因为心肌营养障碍,神经末梢对痛觉感受迟钝,有的病人还发生脊髓神经病变,影响痛觉的传递,常常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表2显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无痛型较多,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胸闷、气喘、乏力,甚至部分患者心电图演变时无明显症状。有报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仅为40%,无痛型超过70%。由于症状的不典型,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增加疾病的危险性,产生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上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电监测,提高护理反应度。心电监护示波出现异常ST-T改变,注意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血压变化,有无症状及持续时间,必要时查常规心电图,排除呼吸、影响及干扰因素,将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及时通知医生,以作出相应处理,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龙继红,邱河.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生活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7.

篇6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患病后反复发作的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等躯体症状常常会使患者心理失衡,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症状。此外,入院后错综复杂的治疗护理、陌生的病房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都会加重病人的焦虑状态[1]。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康复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结合行为训练,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功能[3-4]。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在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患者心理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就使得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中运用的研究显得极其重要。现就对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中运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1例。纳入标准:按照199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无严重脑血管合并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将81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数字,分为两组,奇数为观察组41例,偶数为对照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21例,心律失常6例(心房颤动4例,I 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绞痛22例,心律失常5例(心房颤动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心功能的比较差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经济来源、居住地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焦虑抑郁评估 入院24h内,分别对2组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SAS)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心理护理,同时分别对入院后1周、2周、4周的2组患者进行SDS,SAS评分。

1.2.2 心理支持措施 对照组进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认知行为疗法制订一整套的心理支持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导致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不合理信念,通过与患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帮助他们学会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减少或消除不良情绪。2)放松训练:采用口头指导的方法,让患者按研究人员的指导语进行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尽量解除患者心理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

1.2.3 观察指标及工具 主要包括:1)自制量表:即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经济来源和居住地区。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SAS、SDS的主要统计指标为总分,在自评结束后,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按1-4级评分, 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总分越高,焦虑或抑郁的程度越高[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焦虑、抑郁程度采用t检验。

2 结果 1)负性情绪检出率:81例病人入院时均存在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为100%,其中焦虑68例(83.95%),抑郁72例(88.89%),焦虑抑郁兼有57例(70.37% ),两组病人焦虑、抑郁人数比较及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别( P>0.05)。2)通过心理护理后,将入院后同时间段的两组病人中焦虑、抑郁人数及SAS、SD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同时,由此可知,进行认知行为干预的观察组中焦虑和抑郁的病员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员焦虑和抑郁程度也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

表1 认知行为干预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人数比较

表2 认知行为干预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问题,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与躯体症状相互作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预后。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不合理成分,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信念,摆脱消极观念,接受新的、正确的思想,以消除不适应行为和不良情绪反应。常用方法包括松弛训练、示范法、行为阻断等[6]。我们依据认知行为疗法制订出的一整套心理支持措施,使病人对疾病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消除由于无知而导致的焦虑抑郁和悲观感,并利用让病人听音乐、和成功病人交流等,淡化病人角色,使病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使病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同时,病人心理应激的减轻能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躯体健康也恢复得更快。研究表明,依据认知行为疗法所制订的心理支持措施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后, 焦虑、抑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8]。

参考文献

[1] 杜文东,陈力.医学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96-97.

[2]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问题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3] 吴雪,冯美丽,娄凤兰.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69-71.

[4] 陈维萍,童建冲,屠萌君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8):2214-2215.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8.

篇7

一、病理生理学

出现心源性休克时,左心室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机体会代偿性地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水钠潴留,并选择性地收缩内脏血管。但是这些代偿措施会增加心脏负荷和氧耗,使心脏泵血能力降低,特别是那些伴有心肌缺血的病人。大量血液回流又会导致肺水肿。最后,当代偿机制不能维持有效灌注时,会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和多脏器衰竭。

由于任何病因造成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下降和心排血量下降时,均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如MI(最为常见),心肌缺血,肌功能障碍和终晚期心肌病等。

其他病因包括心肌炎,心脏骤停后或长时间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室机械功能异常,如急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性室间隔穿孔或室壁瘤等。

二、并发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肠管坏死。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

脑缺氧。

死亡。

三、评估

病史:具有造成左心室功能严重下降的疾病病史,如MI或心肌病,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情况。

主诉;病人患有上述心脏病变时往往会由于心肌灌注不足和缺氧而主诉心绞痛。

尿量少于20ml/h。

视诊:通常会有皮肤苍白、感觉功能下降、呼吸浅快等。

触诊:可发现脉搏细速,皮肤潮凉。

血压听诊:通常成人的动脉平均压低于60mmHg,脉压差减小。

性低血压的病人,在休克体征出现前平均动脉压可能会降至50mmHg。

心脏听诊显示有奔马律,心音低弱。如果休克发生原因为室间隔穿孔或肌断裂时,会出现全收缩期震颤。

虽然在心力衰竭或其他类型的休克时也会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但上述表现对于心源性休克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心脏压塞病人会出现心音遥远。

四、辅助检查

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显示肺动脉压力(pulmonaryarterypressure,PAP)和肺动脉楔压(pulmonaryarterywedgepressure,PAWP)增加,提示左心室舒张末压(前负荷)和左心室排空阻力(后负荷)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心泵功能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热稀释法测定显示心排血指数降低[小于1.8L/(min/m2)]。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显示由于血管收缩力降低引起的低血压。

动脉血气分析:可能会出现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低氧血症。

心电图:可能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或室壁瘤的心电图征象。

血清酶学检查显示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时,提示有MI、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CK同工酶水平增高时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心导管和超声心动图可以诊断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心泵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心脏压塞、肌梗死或断裂、室间隔穿孔、肺栓塞、静脉淤血(与应用血管扩张药和持续正压呼吸有关)、低血容量。

五、治疗

治疗目标为通过药物治疗和机械辅助装置的联合应用,以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脏负荷,改善病人的心血管状况。

静脉用药包括:多巴胺,是一种血管加压药,可增加心排血量、升高血压及增加肾灌注;米利农和多巴酚丁胺,为正性肌力药物,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去甲肾上腺素,如果必须应用一种更有效的血管收缩药时,可作为选择;硝普纳,是一种血管扩张药,它可与血管加压剂联合应用,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后负荷)和左心室舒张未压(前负荷)来进一步改善心排血量,病人的血压需达到足够水平才可应用硝普纳进行治疗,并且在治疗时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呋塞米(速尿),可用于减轻肺充血。

治疗措施还包括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npump,IABP),它是一种可改善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心脏工作负荷的机械辅助装置。可膨胀的球囊泵通过股动脉穿刺置入到胸降主动脉,心脏舒张期时球囊充气扩张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脏收缩期(主动脉瓣打开之前)时球囊放气以降低心脏射血阻力(后负荷),如此可减轻心脏工作负荷。心室射血改善可显著提高心排血量,而随后的外周血管扩张又可继续降低心脏的前负荷。

当药物治疗和IABP无效时,可应用心室辅助装置。

六、护理措施

在ICU,建立静脉通路输入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穿刺时使用大号穿刺针(14-l8G),以方便必要时的输血操作。

特别关注:为腹部创伤导致体克的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时,一定不要选择下肢血管,避免液体通过破裂的血笾渗漏到腹腔。

每1-5min监测并纪录一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外周动脉搏动情况,直到病人病情平稳。每15min记录1次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持续监测心律。若病人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往往会引起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心脏缺血、心律失常,继而使心排血量降低。因此当发现病人的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应增加吸入氧流量并立即通知医师。

当病人血压持续下降伴有脉搏细弱时,往往提示由于血容量下降导致的心排血量不足。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快输液速度。

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密切监测PAP、PAWP和心排血量。PAWP过高提示有心力衰竭、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血指数降低,发生这些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必要时为病人插入并留置导尿管,每小时监测尿量。如果成人尿量低于30ml/h时,应加快输液速度,同时密切观察液体负荷过重的征象(女PAWP升高),若病人尿量仍无改善时应立即通知医师。

静脉给予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以增加肾血流灌注和尿量。可根据监测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和PAWP确定补液量。为精确测量CVP,应选择右心房水平测量,并保证每次选择胸部同一个参照点。

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经面罩或气管插管给氧以保证组织的氧气供应。根据血气指标调整氧流量。许多病人需要给予100%浓度的氧气吸入,有些病人需要给予5~15cmH2O的呼气末正压或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监测血象和电解质水平。

治疗过程中,应评估病人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并及时发现变化。如病人皮肤潮凉往往说明存在持续的外周血管收缩,提示体克会逐渐加重。

特别关注:当应用IABP治疗时,移动病人应尽量减小幅度。避免下肢过度弯曲造成导管移位或断裂。当气囊扩张时病人绝列不能采取坐位(即使拍X线片时也不允许),否则球囊会造成主动脉撕裂而致病人立刻死亡。评估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皮肤的颜色温度,以确保下肢供血充足。经常观察伤口处敷料以发现有无出血并按常规更换敷料,还要观察穿刺处无血肿或感染征象,引流管需定时做细菌培养。超级秘书网

如果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应逐渐减少球囊充气的频率以帮助病人脱离IABP。脱机过程中,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有无胸痛,有无心脏缺血和休克复发的症状和体征。

为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应合理安排操作时间,以保证病人有较好的休息并尽量保护病人的隐私。在尽可能情况下允许病人家属探视并安抚病人。

鼓励家属表达他们的愤怒、焦虑和恐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导致产生心肾综合征的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后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肾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中悸动不安,善恐易惊,坐卧不宁,头昏少寐,耳鸣重听,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疾数等[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60.2±3.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8.5±2.0)岁,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参考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断。对全部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时所依据的分级标准是NYHA分级标准,对照组三级患者有23例,四级患者有17例,观察组三级患者有21例,四级患者有19例。对合并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判定标准是患者在入院期间有没有发生肾功能损伤的现象,血肌醉升高值有没有超过26.5 mol/L。本实验的观察组病人和对照组病人都按照各自病情的不同接受心内科方面的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1.2.2 综合护理

首先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的时候要将患者盐的摄入量保持在不能超过2g到3g的范围内,另外,也可以让患者多食一些维生素相对较丰富的水果或者蔬菜。对于一些植物蛋白比较丰富的食物尽量让患者不要食用[2]。其次,做好临床护理。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水肿情况。患者卧床休息的时候可以抬高患者的下肢患肢,对于一些水肿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让他们侧卧或者端坐,医护人员也可以及时指导患者家属经常给患者拍背,给患者进行按摩,活动患者的各个关节。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对照组里面出现了5例死亡患者,观察组里面出现了2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都已好转出院。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力衰竭会引发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心原性肝硬化、电解质紊乱等较为常见的疾病。由心力衰竭引发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中悸动不安,善恐易惊,坐卧不宁等。资料显示,患该病的人数从性别上来看,女性明显多与男性,40岁以后患该病的病人会明显增加。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身体各项功能的退化,肾功能发生衰竭的次数会明显增多。

本组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方法,即对患者的尿量、血钾、血肌酐以及血钠进行深刻的了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监测,既要做好心电监护又要做好血氧分析,进一步对患者的水肿情况进行详细的观测,并且要在观察到有明显水肿的时候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患者病情的变化积极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即首先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其次,做好临床护理,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这三种途径。两组患者在接受为期10月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满意度、接受护理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里面出现了5例死亡患者,观察组里面出现了2例死亡患者,其余患者都已好转出院。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

综上所述,在对得该病的病人进行护理之时,积极的采用综合护理的护理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患者更有信心去战胜病痛。另外,对该病患者采用积极地综合护理的护理方式也可以让患病病人产生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该病的治疗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得该病的病人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黄慧俐,郝杰,俞洋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综合征的分级治疗[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2):148-150.

篇9

Investigate the law of Elderly arrhythmi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take the 3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hythmias in our departments from March 2010 ---- March 2011 as the object, Application of 24-hour ambulatory ECG (holter) monitoringResults:To the various types of arrhythmia, atrial arrhythmia is the most common, about 62%, the rate of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is about 30%, 29% of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4.2% of Atrial fibrillation, 3%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2.0%of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and 1% arrest. Other arrhythmias have junctional escap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etc.Conclusion:The rate of Holter monitoring for arrhythmia detection is high. It provides accurate and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care. And it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Keyword】Elderly Arrhythmia Holter Care

本研究分析老年心律失常患者350例的临床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65岁以上老年心律失常患者350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68例,冠心病182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高血压86例,肺心病15例,心肌病13例,风心病19例,安置永久起搏器6例,在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做常规心电图作对照,判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2 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350例65岁以上老年人的各类心律失常的结果:房性早搏217例,短阵房速105例,室性早搏101例,心房纤颤15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8例,窦性停搏6例,窦房传导阻滞14例,Ⅱ房室传导阻滞1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短阵室速26例,植人心脏永久起搏器9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检出例数比较

类型 总例数 常规心电图检出例数 动态心电图检出例数 P值

房性早搏 350 68217<0.05

短阵房速35032105<0.05

室性早搏35056101<0.05

短阵室速350726<0.05

心房纤颤350615<0.05

窦性停搏35036<0.05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50412<0.05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5026<0.05

窦性停搏3501 5 <0.05

3 护理

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应根据动态心电图提供的信息,诊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律失常类型,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3.1 做好心理护理,心律失常患者常有焦虑,紧张心理,护士应安慰患者,使患者能消除焦虑,紧张心理,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3.2 与休息 嘱患者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使不适感加重[1]。

3.3 制定活动计划,根据动态心电图报告,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偶发室性早搏等,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Ⅱ度 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活动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3.4 用药护理 严格根据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因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改善机体缺氧情况,提高活动耐力。

3.4.1 静脉注射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病人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要勤观察输液侧肢体,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4.2 口服药要按时按量服用,对特殊药物,如地高辛,乙胺碘肤酮等要特别注明服用方法及时间,严防病人多服或少服

3.4.2 护理人员要了解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又常常具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如奎尼丁,对心脏的毒性反应较严重,可致心力衰竭,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等,利多卡因在老年病人,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明显延长,可致窦房结抑制,传导阻滞,低血压等。腺苷可使病人有胸部压迫感,呼吸困难、面部潮红,窦性心动过缓等。

3.5 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3.5.1 受伤和猝死是老年人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潜在并发症,对老年性心理失常患者,应先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

3.5.2 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给予氧气吸人,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Ⅱ度 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3.5.3 配合抢救: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及时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先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必要时配合医生紧急安置临时起搏器或心脏电复律。一旦发生猝死的表现如意识突然丧失,抽 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抢救。

3.5.4 对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经有跌倒病史,动态心电图报告有长间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发生。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避免跌伤。

3.6 健康教育

3.6.1 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劳累,情绪激动,感染,以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3.6.2 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的病人避免排便时用力憋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3.6.3 有晕厥史的病人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有头晕,黑蒙时应立即平卧,以避免晕厥发生时受伤。

3.6.4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暗以嘱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教会被人及家属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嘱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3.6.5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诱因及防治知识,教会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监测病情。

4 体会

心源性卒死占总心脏病死亡率的50%,其中绝大多数因室性心律失常所致[2]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或高血压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其他病因还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或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且老年性心血管病人合并心律失常的现象更为明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心肌及传导系统有退行性病变,心肌逐渐出现退行性变,纤维化,心肌顺应性降低,加之老年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心肌缺血可至心律失常[3]。患有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由于心脑反射,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这些重要因素均使老年患者的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并存,大大增加了老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护理人员具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到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其对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改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护士了解病人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客观地评价动态心电图发现的心律失常是十分必要的。在护理中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对预防老年心血管病人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本组35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凡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危险因素的,均进行了积极的相关处理,其中有4例急诊行临时起搏器植人术,56例进行了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有潜在危险因素的,我们制定了严密的观察,护理计划,所有病人均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p145

篇10

Clinical Analysis of Nursing Cooperation and Experience During and after Pacemaker Implant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experience during heart pacemaker implanted and nursing experience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 The 3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ho have been implanted the pacemaker using Sedinger’s skill were clinical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or the nursing experience before、during and after pacemaker surgery. Result: The process of pacemaker surgery is smooth and successful, but in thes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have more complication during and after pacemaker surgery. Conclusion: In order to get surgery smoothly and successfully, to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 the key factors are important including: expert nursing surgery, sufficient preparation for equipment and drugs, and the more expert nursing cooperation during surgery; for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ho are implanted pacemaker the nursing must be enhanced.

Key words: Pacemaker implanted surgery; Nursing cooperation;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晚期常可以导致神经系统、视网膜、心脏心肌,冠状动脉、肾脏血管受损, 这些统称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心病,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抗室性心动过速、自动除颤以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 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特点, 在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得到开展, 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1]。我院心内科自1998年10月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共为36例糖尿病患者施行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前后、手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为本院1998年10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患者,36例中男26例, 女10例, 年龄48~85岁, 平均56±13岁。 其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冠心病20例,心肌病10例。入院后都经过18导联心电图检查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包括II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缓慢性室性、交界性心律。其中两例有阵发性速性心动过速,均有进行手术的适应证、条件,所有患者或者其家属都知情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采用美国美墩力公司产的单腔、双腔起搏器系统,其中有2台是具有自动复律除颤功能的ICD起搏器, 穿刺导管等。所有患者都在导管室在X光下进行手术。其中有一例因为手术后出现囊袋血肿、感染而到手术室进行清创手术,除2例安置ICD起搏器进行气管内全身麻醉外, 其余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采用Schedinger技术进行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安置右心起搏器的起搏电极,加作心内膜下腔内心电图,调整起搏部位,测定起搏参数,直到起搏满意,予以固定导管电极、安置起搏器,缝合皮肤囊袋。手术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皮肤囊袋的换药护理。手术后观察伤口渗血和心电监护,观察起搏情况。

1.3 结果:手术成功36例, 总成功率为100%。手术后其中有1 例高龄患者因气胸,严重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在手术后d4死亡。另外1例高龄患者在手术后d3因为起床下地解大便,上肢用力不当导致囊袋血肿、既后感染而重新进行手术。手术基本顺利开展,平均手术时间80±30min,除1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气胸、另外1例出现室颤外,其他手术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心理护理:为使病人能够在手术过程配合手术的进行,手术护士详细评阅病历、护理记录,详细询问饮食起居,平时血糖控制情况,充分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性格、年龄等特点,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严格进行手术前常规准备,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询问,积极予以交谈,回答患者的疑问,对手术过程做必要的解释,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减少病人及其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

2.2 术前准备好各种所需的物品和仪器设备,特殊器械准备: 常规准备好手术包、手术器械和手术衣,消毒布类,在准备布类手术包的时候,多考虑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予以加强必要的准备,以预防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临时起搏器系统、心脏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器、心电图机等平时加强检查和维护,以准备随时可能需要的紧急手术需要。

2.3 手术护理配合::帮助病人取平卧位, 从左下肢开通静脉通道。手术前根据操作的位置摆放好各种器械, 连接好电源, 检查各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连接好心电监护、心脏除颤器、血压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护,连接好心腔内心电检查必须的设备。按操作步骤开启监护仪器, 使其正常工作,准备好除颤设备,使其正常工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肩胛下加垫小布垫,去枕头平卧,以利于锁骨下静脉穿刺。

2.4 术中注意: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的病人大部分都是高危患者,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是否顺畅平稳。注意观察血压及一般情况。护士应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心电监护情况, 观察手术进展情况,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并及时、敏捷、准确地传递。同时及时添加冲洗液(采用生理盐水) , 保证手术整洁无菌的顺利开展。

2.5 术后护理:注意改变容易引起起搏电极的脱位变化, 因此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患者肢体活动不当牵扯电极导管,引起起搏电极的脱位。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按顺序关闭电源, 检测维护仪器。注意检查手术后器械是否损坏,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心内科常规护理,心电监护,同时观察切口处有无血性渗出或血肿形成。每2h帮助病人翻身轻拍背1 次,以防止发生褥疮。嘱患者平卧位,术侧上肢不能做牵拉动作, 防止电极折坏或脱出移位;不能卧解小便者可插导尿管;健肢可主动活动,防止并发症。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并适当使用止痛剂。

患者如有咳嗽、咳痰,嘱其勿用力,避免震动电极,影响起搏功能,可给予雾化吸入减轻咳嗽。起搏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和血压变化。

3 讨论

糖尿病通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和改变最终可以导致神经系统、视网膜、心脏心肌,冠状动脉、肾脏血管受损,这些统称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心肌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包括毛细血管扩张、溶酶体数目增加、线粒体肿大等[2]。以后出现肌原纤维和肌细胞直径减小, 细胞间隙体积增加, 并可出现心肌纤维和血管周围纤维变性, 胶原结构紊乱, 微血管狭窄, 微动脉瘤, 心肌肥大,最后可发展到心腔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3]。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心病,其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抗室性心动过速、自动除颤以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特点, 在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得到开展, 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由于需要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糖尿病患者, 大多都是病情十分危重复杂,需要积极准备手术抢救的,患者及家属多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往往焦虑, 恐惧, 甚至情绪激动。所以我们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尽量将刺激事件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消除不良情绪及心理障碍,确保病人及时积极配合整个手术治疗过程。

通过本组对36例糖尿病患者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手术的护理配合, 我们体会到, 每1例手术的成功开展,顺利完成,都需要医师、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熟悉手术过程,默契配合,也只有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各司其责, 熟悉手术步骤和原理, 主动配合手术, 才能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质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成功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和条件,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复杂,巡回护士应勤巡视,多观察,才能及时发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尽早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认真作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的配合要及时到位,才能保证手术顺利、快捷进行。③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所用的器械应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灭菌, 避免交叉感染、严重感染的发生。④由于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末梢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伤口愈合慢,容易出血、合并感染,所以手术后应该加强观察,妥善处理伤口,控制血糖,加强饮食控制和饮食指导。

所以,我们认为,熟练的手术前护理,充分的器械及物品准备,抢救器械、药品的充分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开展,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要素,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必须加强护理。

参考文献:

篇11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因心脏出现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因而导致心脏血液输出量的减少,难以满足机体需要,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是各类心脏病发展到最终阶段时出现的几乎不能避免的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的治愈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情绪、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治疗期间护理情况密切相关,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护理干预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 资料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34例;年龄30岁-85岁,平均年龄(57.34±6.98)岁;心衰病程4个月至20年,平均病程(6.74±7.35)年;其中扩张性心肌病38例,高血压41例,52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5例,缺血性心肌病6例。诊断符合国际心脏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原发病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在生活中给予帮助。根据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焦虑程度和不同性格等诸多因素准确的进行评估,通过观察和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应用劝导、鼓励、启发、支持、暗示和解释等方式,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给予及时耐心的劝导和鼓励。在治疗中,要耐心的倾听患者所诉说的各种症状,并作详细的解释;在护理中,要经常细心的与患者交谈,同时注意尊重其人格,让患者体会到家的温暖,减轻恐惧和孤独感。另外,鼓励家属进行陪护,让患者感到安全舒适,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1.2.2 合理安排饮食 给予低盐(每日少于5g)、低脂、低热量(每日1200卡左右)且易消化的食物,本着少量多餐的原则,特别是晚餐,注意不宜过饱,且饭后不宜再进食,以免心衰加重。使患者及其家庭认识到饮食合理的重要性,并对患者每日的进餐情况进行监督,严禁烟酒,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用力而诱发或者加重心力衰竭。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强调动静结合。白天除了有规律的午休外下午应再有数小时安排卧床休息,保证患者睡眠充足。急性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卧床休息并依照病情调节,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患者所穿衣服及被褥要舒适干净,鼓励患者翻身咳嗽,并为其定时按摩,床铺保持平整干燥,防止压疮。待病情稳定时可适当活动,每日坐椅2次,一次15-30min,有利于心力衰竭症状的减轻。心功能好转之后可早日下床做气功、散步、太极拳等活动。适当的步行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到达心脏,改善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1.2.4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使患者明白依从性的关键作用,若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应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来告知患者服药的目的、药名、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决定漏服、停服、多服或少服,使患者提高自我的监测能力,每日的药疗护士应该送药人口,之后方能离开;对于文化程度较高者,侧重于患者在医学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解,使患者的依从性进一步提高。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处理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用均数±平方差(χ±s)表示,结果用X2进行校验,以P

2 结 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再次衰竭的复发率进行比较,观察组80例中复发患者7例,复发率达8.75%,对照组70例患者中,复发37例,复发率38.57%,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且病情不断发展,极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所以患者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可能性较大,进而丧失治疗的信心,此心理状态会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很多种方法,保证患者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规律,饮食合理,预防呼吸道感染,活动量适当,戒烟、戒酒,自我识别,指导心理调节等。同时,要坚持治疗,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换药或者停药,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定期进行心电图、心功能的测定,检查体重和水肿情况,若发生异常要及时治疗。

减少心力衰竭诱因方面措施,①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处于感冒多发季节时一定要注意保暖,禁止去公共场所,若有发生需及时积极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根据各个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平日在不出现症状的情况下适当活动。③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要和蔼、体贴、亲切、周到,消除其思想顾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控制情绪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激动时会增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从而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进而导致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④预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因心力失常和心律衰竭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因此预防并控制心律失常尤为重要。所以要避免诱发因素,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尽早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从而减少发生心力衰竭。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了解到更多疾病相关知识,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阻滞病情的复发和恶化,并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另外,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再次衰竭的复发率降低,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篇1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 119例愿意接受治疗 CHF住 院患者 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 ,其中B组选取60例患者,包括青年、中年、老年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力衰竭的患者,统计它们的平均年龄为 47. 3岁 。B组选取59名患者与A组选择类型一样,平均年龄48.4岁,所有病人心功 能均为Ⅳ 级( N Y HA 分级 )。随机选取患者的样本比较客观,A组和B组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研究患者入院后按照医生吩咐卧床休息 , 护理人员要详细查看他们每个人患病情况,依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疏甲丙脯酸药物治疗 ,A组在此 基础上加用适量硝普钠及多巴胺,B组不用继续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1. 3 疗效评价标准

经过一段治疗后,根据记录的实际情况,患者心功能改善Ⅱ 级以上 为显效 ,改善Ⅰ 级为有效 ,无变化及恶化者为无效。

2 结果

2. 1 两组病人经治疗后 ,心功能改善情况如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显效率 A组 60 46 12 2 75.4 B组 59 15 39 5 25.4

A组显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01)。

2. 2 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

患者治疗的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 16d, B组为 25d, A组 较

对B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 P < 0. 01)。

说明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效果

3 护理

3. 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治疗后 ,要把他们安置在安静的病室内,这样有利于他们的静养。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让患者做好口腔、皮肤清洁护理 ,防止其它炎症的发生,对治疗产生影响。泵入药物前要检查病人的血压、心率、肺部罗音情况,并记录下来用于对比观察。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里疏导,安抚他们的情绪,可以和他们经常谈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以避免因为心里因素对治疗产生影响。

3. 2 静脉泵入硝普钠与多巴胺的护理

①精确掌 握药物剂量。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从德国公司进口的注射药物产品,其中一种泵入药物为 10% 葡萄糖 50ml加硝普钠 50mg ,另一种是 10% 葡萄糖 30ml加多巴胺 200mg 至 50ml两种产品。治疗病人要先用小剂量的,依据病人病情的个人情况调整泵入量和浓度,泵入剂量少对患者没有太大效果,剂量大又对患者容易产生伤害。所以要充分发挥药物特性。泵入后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如血压、心率、肺部罗音等,作好记录,观察治疗效果。 同时 ,医护人员要注意输液泵入速度,针头插入是否准确通畅,因为由于血管的张力作用,导致针头阻塞时无法报警,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不间断的巡查患者病房,发现针头阻塞情况及时处理。②血压的监测: 硝普钠是一种强有力的扩张血管的活性药物。应用时要严格谨慎,使用开始或加大用量时,可每3-5分钟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压趋于稳定,药物浓度达到恒定。当血压稳定后,可 1-2h测量血压一次。③心率: 检测患者的心率也是应用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心脏衰竭的观察项目。在检测时护士要认真负责,不能以脉搏频率作为心率记录护士应心率 ,这样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同时 , CHF病人常有心率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种病人要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 ,以防止发生猝死。④泵入方法:硝普钠药物特性不稳定,其作用迅速 ,时间 短 ,用药 2~ 5min发挥作用 ,停药 2~ 15min作用消失我们应 用微量泵 持续静 脉泵入 ,起效快 ,作 用持续 时间长 而稳定 ,能更精确地控制速度、剂量 ,更加 安全、可靠 ,并逐渐调整用量法。

4 讨论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器官 ,当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或其中之一出现障碍时 ,均可导致 心衰。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转归 ,如冠心病 、心肌病、高血压 、瓣膜病等。近几年心衰患者已经成为临床患者的主要来源。硝普钠可以使平滑肌松弛,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平滑肌使之松弛,具有扩张动静脉的能力,降低了室壁负载和耗氧量。从而降低了心肌收缩力和血容量。由于后负荷降低 ,排血量增加,所以泵入药物剂量太小可,对患者没有太大作作用而用量过大时 ,容易造成低血压,容易导致患者晕倒和暂时休克现象。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多巴胺, 多巴胺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总外周阻力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这样中和使用硝普钠造成的副作用,,有效治疗患者的心力衰竭。经过对两组病人长时间的治疗,显效患者46人,有效患者12人,无效2人,我们发现硝普钠与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13

急性心力衰竭为心排血量急聚降低而造成的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以及发生急性淤血综合征,多由各类急性心脏病变引发[1],其病情凶险,及时抢救与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因素[2]。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心脏类事件发生频繁,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给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3]。我院自2013年1月起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抢救与护理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我科急性左心衰竭病人46例为研究对象,男30例,女16例。年龄54~80岁,平均(68.8±10.6)岁。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16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诱发原因:情绪激动26例,过度疲劳16例,肺部感染18例,不明原因13例。病人均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呼吸异常、脸色苍白、出汗、咳嗽及呼吸困难,病情较重者出现心搏骤停或休克等,肺部布满哮鸣音及湿啰音。X线检查显示病人心影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40%,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心电图等综合诊断。随机将本组病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1)护理。嘱病人避免下床活动,取较舒适,坐位时取软垫垫于背部,使双下肢下垂于床边,以减少回心血量,扩腔容积,降低心脏前负荷,缓解呼吸困难。待病人不良症状缓解后,可改为平卧或半卧位,注意经常帮助病人更换,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2)氧气吸入。将浓度30%的乙醇加入氧气湿化瓶内,以维持病人肺泡表面张力。(3)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遵医嘱静脉给药。根据病人的心功能水平缓慢均匀滴注,一般滴速控制在40滴/min以下。遵医嘱静脉注射吗啡5 mg,烦躁不安者待首次注射20 min后再次给予同剂量注射,吗啡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静脉注射40 mg呋塞米,以利尿和减轻病人心脏前负荷,间隔4 h再注射1次。5 mg硝酸甘油与50 ml浓度5%葡萄糖注射液输液泵输注,起始速度为20 mg/min,每间隔15 min加量10 mg。给予强心剂,即根据病人适应证给予洋地黄制剂或其它正性肌力药。(4)吗啡注射后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症状;呋塞米用药后应注意监测尿量,并做好低钾血症的预防性护理;洋地黄制剂给药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中毒反应。(5)接诊病人后立即连接相关设备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6)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各类用药的方法、时机、剂量等,并说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药物毒性作用,以保证病人正确用药。(7)嘱病人注意饮食和运动,改善身体营养状况,预防血栓、性低血压、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8)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多表现为紧张、害怕、担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难以集中精力听取医务人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安慰,讲解情绪激动的危害,以减轻其不良情绪,争取病人积极配合。

1.2.2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若病情无明显好转,则加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机型号为PB 840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通气参数设置:将呼吸频率设定为(10~15)次/min,潮气量设定为(8~16) m1/kg,呼吸比例设定为1:1.5,氧浓度设定为65%~95%,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若病人低氧血症的改善情况不明显,则可行呼气末正压通气,同时根据病人的实际耐受情况,对呼气末压力的相关参数进行适当调整,让病人逐渐适应,待到病人低氧血症得到改善,方可停止通气。若病人行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效果不佳,则可改用行经口气管插管有创机械辅助通气。

1.3观察指标(1)抢救成功[4] 。病人急诊处理后病情稳定,为抢救成功;病人急诊抢救时死亡,为抢救失败。(2)抢救后血压、SpO2、心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两组病人抢救成功情况比较(例)

2.2两组抢救用药后血压、SpO2和心率水平比较(表2)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凶险,治疗困难,预后较差。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多,给抢救提出了更高要求,抢救更加的早、快、准[5]。早期抢救是指病人发病至救治时间要尽可能地快,以减轻心肌缺氧而造成的组织损伤,改善预后。快速抢救指抢救的效率要高,应有序、快速、及时地完成流程性操作,尽快解除病人呼吸困难,改善机体缺氧,减轻心脏前负荷。准是指对症,要快速有针对性地对呼吸困难、心脏高负荷、合并症等进行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促进机体组织的快速恢复[6-7]。

病人入院后,常规给予吸氧、利尿及镇静等治疗,其中有大部分病人由于不能及时纠正低氧血症,致使常规治疗效果较差,严重低氧血症病人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在短时间内死亡[8]。为此,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关键,而机械通气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应用正压辅助机械通气可改善其气体交换,增加氧分压,扩张已陷闭的肺泡,减少分流,也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增加肺组织顺应性,降低左心室的跨壁压,最终降低后负荷,更为重要的是可改善缺氧症状,通过呼吸末正压通气,升高病人肺泡内压力,减轻病人肺泡及肺间质的水肿,进而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及时查找并消除诱因是改善病情的关键,吗啡是常用镇静剂,可改善病人因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引起的情绪焦虑、急躁,减轻呼吸用力和机体消耗,促进小的动脉血管扩张,提高心肌供氧量。硝酸甘油为血管扩张剂,其药理作用是促进血管扩张,加大心肌供血量,实现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因缺氧引发的组织损伤。呋塞米有利尿作用,可有效降低病人心脏前负荷,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和记录病人尿量。洋地黄制剂为强心剂,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心率[9]。

机械通气分为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面罩通气属于无创通气方式,机器自身不增加任何阻力,应不影响呼吸机的同步性,并且对气流有一定的缓冲功效,可提高病人的耐受性,多应用于意识清晰、能配合治疗、咳嗽反射强的病人,而气管插管属于有创机械通气,可损伤病人的气管黏膜,增加气道阻力,对于使用无创机械通气仍不能缓解的病人可及时使用有创机械通气,以提高SpO2,增强心肌收缩力,预防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减轻病人心脏前后负荷,降低病死率。

总之,机械通气的实施,可大大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临床抢救成功率,对病人血压、SpO2和心率改善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病人的临床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丽华. 维持性透析病人在血液透析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01-102.

[2]兰艺. 急性左心衰竭117例急诊抢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73-74.

[3]赵翠清,金莲兄.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120例抢救与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81-1682.

[4]高丽梅,区洁芬,侯香传. 机械通气抢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36-238.

[5]赖利英,刘姣,古玉梅. 150例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71-73.

[6]马爱莉. 单超加硝普钠拯救维持血透间期并发急性心衰的观察与护理[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2):37-39.

[7]由守娟. 心室电风暴病人的抢救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133-135.

[8]章爱芳.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