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优化治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血压优化治疗

篇1

现代高血压治疗策略中,血压降低、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靶器官保护以及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是4个重要支柱。鉴于高血压往往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目前更建议对多种疾病同时治疗,如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加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降压药物加降糖药物等。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高血压级别或严重程度;伴随危险因素及数量;有无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合并疾病情况;所选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证据及其力度;与并存疾病治疗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还需考虑药物供应、患者经济水平和治疗意愿以及药物耐受情况等。基于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各有其独特作用机制,对重大心血管危险因子的效应各异,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将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的降压药物在充分降压的基础上,对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显示出良好的降压以外的益处。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目前高血压治疗的主导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联合,可更好地使高危患者心血管预后获得改善。

2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就能减少心血管疾病。无论采用何种降压药物或何种联合方案,只要能降低血压就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其作用直接依赖于降压本身,与降压药物选择关系不大。二氢吡啶类CCB、培哚普利等可降低卒中和死亡危险,必要时可加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选择以利尿剂为基础加CCB,ARB或长效硝酸酯类药。CCB联合利尿剂方案在协同降低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上具有优势。

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联合CCB为较佳方案。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临床试验表明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率和心血管死亡率降低约1/4。长效CCB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益,并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

4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ACEI或ARB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有利于对心衰的控制,血压控制不良的心衰患者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CCB可降低血压、延缓心衰进展。ACEI和ARB能阻断RAS系统,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抗交感活性等作用,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

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损害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9~68岁,正常组为20例健康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1~66岁。

1.2 方法 对依CBP确诊的轻中度EH患者进行ABPM,观察患者血压升高的幅度、频度和时间,了解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判断ABPM在全面评价血压状况,进而准确诊断EH方面具有的优点。其后予以抗高血压药物洛汀新(Lotensin)口服,治疗4周后重复进行ABPM,观察药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包括药物对总体血压水平影响,时域血压降低状况以及对血压变异性和昼夜节律的影响,并计算药物降压效应谷/峰比率,探讨计算谷/峰比率的方法学。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技术检测EH患者血液中有关因子水平,包括血浆肾素活性(PRA)、AngⅡ、醛固酮(Ald)、ET,观察EH患者有关因子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探讨其与EH的关系并指导临床诊断。予药物治疗后,复查此类项目,观察其对RAS及ET的影响,反映药物作用,探讨药物作用可能机制。

此外,检测药物治疗前后血浆电解质,血脂、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状况,观察药物对其的影响,探讨可能机制。

对经CBP确诊的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n=48),停服影响血压药物7天左右,使用Suntech公司AuutrackerⅡ型动态血压仪进行24h血压监测,白昼(601/Am -10Pm)每30min测定1次,夜间(1001/Pm -6Am)每60min测定1次,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计算SBP和DBP的24h、白昼(d)、夜间(n)血压数值以及n/d的血压比率;计算血压超过正常标准(白昼≥135/85mmHg,夜间≥125/75mmHg)的比例???血压负荷(BPL);依据所得时点的数值(SBP、DBP)作出24h血压波动图并分析昼夜节律,同时计算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其后予洛汀新10~20mg/d,每日1次(8Am)口服,排除病情加重、严重高血压合并症、无效加用其它降压药物、严重药物副作用以及无法随访等患者后,能坚持4周治疗者(治疗组,n=22),安排复查ABPM,并分别计算治疗前后上述有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药物对有关指标的影响。

应用RIA技术检测轻中度EH患者PRA、AngⅡ、Ald、ET水平,并与正常组(n=20)作比较,观察EH组和正常组之间,血液有关因子的差异,探讨其在E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于药物治疗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观察药物对其影响。

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化验血浆电解质(K + 、Na + 、Cl - ),血脂(Cho、TG、LDL、HDL、ApoA、ApoB)水平和肝功能(AST、ALT、TP、ALB、GLB),肾功能(Cr、BUN),以及空腹血糖(FBS)和血尿酸(BUA),观察洛汀新对此类指标的影响。

2 结果

篇3

doi:10.14033/ki.cfmr.2015.15.078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就是眼花,晕就是头晕,两者常同时成在,患者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感,血压高是引起眩晕的病因之一,而眩晕又反过来引起高血压,而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在短时间内要明确两者的互为因果关系时则非常困难,而缓解眩晕症状对患者来说又是极为迫切,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门诊急诊中用倍他司汀治疗伴有1级高血压的眩晕症患者58例,其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门诊就诊的眩晕患者100例,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40~70岁,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其中男28例,年龄40~50岁10例,大于50岁18例,其中女31例,年龄40~50岁12例,大于50岁19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17例,年龄40~50岁7例,大于50岁10例,其中女25例,年龄40~50岁9例,大于50岁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有以下临床表现:(1)眩晕且部分伴有头胀、恶心、心悸;(2)病程在24 h内;(3)血压在141~159/91~99 mm Hg;(4)无证据支持以下因素引起眩晕:脑血管意外、心源性、中毒、外伤、贫血、低血压、低血糖、感染。

1.2 方法

观察组: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含盐酸倍他司汀20 mg,氯化钠2.25 g,黑龙江中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3023509)静滴,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1222)5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眩晕症状基本缓解,未再配用其他抗眩晕的治疗措施,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好转:眩晕较就诊时程度有所减轻,尚需加用其他抗眩晕措施,收缩压或舒张压下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52.4%,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中多种疾病都可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是患者对空间关系的走向感觉障碍,患者常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而不能活动,不敢睁眼,如坐舟船,变动时加剧伴有恶心、呕吐及胸闷、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因有美尼尔氏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高血压等[1]。本组病例均有高血压,从病因角度思考则不能排除眩晕由高血压引起的可能,但眩晕本身可反射性引起高血压,也无法排除这些患者血压增高是眩晕反射引起,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眩晕,其病理基础多为头颅器官或组织的供血障碍,血管痉挛、水肿及迷神经兴奋性增高,故治疗眩晕的用药基础就是改善器官或组织的血液循环[2]。而观察组所用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其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能善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同时又能抑制组胺的释放,还有轻微利尿和轻微降低血压作用,另外倍他司汀能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活动性和微循环,能显著增加脑血流量和内耳前庭、耳蜗血流量,减轻迷路积水,从而消除眩晕症状,为此临床上有众多医生用倍他司汀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症,且其临床效果均得到肯定[3]。如丁晓云等[4]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80例,对照组用654-2治疗眩晕80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冯均明等[5]用倍他司汀序治疗反复性眩晕症88例,其结果总有效率为94.31%,治愈率达34.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常嵘等[6]用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后经颅多普勒观察到血管搏动指数、血管阻力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这也说明倍他司汀具有改善器官供血功能。周小蓬等[7-8]亦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均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但在眩晕伴有1级高血压时是先降血压而达到缓解眩晕的目的还是先缓解眩晕进而降低血压或同时达到两者的共同效果,至今在这方面的探讨不多,本组眩晕症患者均伴有高血压1级,而倍他司汀的降压效果起到病因治疗作用进而从病因角度减轻眩晕症状,眩晕消除从而也消除反射性引起高血压的因素,血压也随之而降低,随血压降低又可促进眩晕进一步好转,本组用倍他司汀治疗伴有1级高血压的眩晕症,其具有同时缓解眩晕和降低血压这种治因又治表的双重效果,其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秀萍.国人眩晕症的病因及治疗综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8):755-756.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7-2038.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

[4]丁晓云,古辉,罗建平.倍他司汀治疗眩晕8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3-34.

[5]冯均明,陈景堂.盐酸倍他司汀序贯治疗反复性眩晕症88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8):1236-1238.

[6]常嵘,杜芳.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537-539.

篇4

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 所谓多元化就是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干预各种危险因素,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宜缓和,一般在2~3个月内使血压达标。目标血压值为<140/90 mm Hg或150/90 mm Hg,对某些患者可以更低些。欧美的卒中指南推荐:对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患者应降压并长期监测血压,血压平均降低10/5 mm Hg即明显获益,但如怀疑患者属血液动力学性卒中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就不应降压过低。

联合用药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 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存在“J”形曲线,尤其是舒张压。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舒张压不应<60 mm Hg。联合治疗是优化高血压治疗模式的重要策略,2级以上高血压或超过目标值20/10 mm Hg者应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利尿剂、ACEI和钙拮抗剂(CCB)、ARB和CCB的组合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也要区别对待。临床上决定起始用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更取决于患者对血压的快速下降的个体耐受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起始单药治疗可能更安全。

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尤为重要 ≥65岁人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6~64岁人群的2倍。药物代谢动力学、效应动力学的改变都与年龄有关,肝、肾功能通常随年龄增高而减退,同时频繁使用多种药物可能会增加药物间相互作用。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对高龄、瘦弱老人,应遵循“小量开始,逐渐加量”的治疗原则,并加强监测,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应每1~2周随访1次。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

常用的5类抗高血压药有利尿剂、CCB、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适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应该能缓和、平稳、24小时有效降压,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便,依从性高。低剂量利尿剂和长效CCB更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初始治疗。

利尿剂老年高血压患者盐敏感性高,容量负荷增加,更适宜用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糖、尿酸、血钾等代谢的不良影响与品种、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基线状态密切相关。长期使用吲达帕胺普通片(2.5 mg/日)可导致血肌酐、尿酸显著升高,血钾显著降低。临床使用吲达帕胺(2.5 mg/日)和氢氯噻嗪(>25 mg/日)应加强监测,低剂量、或与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合用可减少低钾血症和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噻嗪类利尿剂多用低剂量与ACEI或ARB合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分・1.73 m2)则选襻利尿剂。

CCB二氢吡啶类CCB的长效制剂更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其减少卒中的作用优于其他抗高血压药。CCB可用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动脉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于治疗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少数长效CCB制剂服药初期会出现头痛、面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24小时,不能很好地控制晨峰血压。CCB的常见相关不良反应是水肿,多见于踝部,与ACEI或ARB合用可预防。

ACEI ACEI是治疗合并心衰、糖尿病、冠心病、微蛋白尿高血压的首选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咳嗽。在应用ACEI尤其用卡托普利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象、血清钾和肾功能。

ARB作用缓和,不良反应比ACEI少,尤其是咳嗽少见,比较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目前主要用于不适应ACEI者和合并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尽管许多临床试验强调某个ARB的优势,但其抗高血压作用差别不大,氯沙坦是惟一能轻度降低血尿酸水平的抗高血压药。

β受体阻滞剂不推荐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线治疗药,仅在合并心衰、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特殊情况下使用。比索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的作用可持续24小时,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的半衰期仅8小时,2次/日口服不能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的目的。

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一般不作为老年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但对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却有“一箭双雕”的疗效。剂量宜小,且需防范性低血压。

由于ARB对心肌梗死的预防作用不如ACEI,因此如果ACEI能够耐受,则其仍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首选。当前没有一种降压药可以推荐用于预防糖尿病。

老年高血压几种特殊情况的药物选择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ISH占老年高血压的60%~80%。CCB和低剂量利尿剂治疗ISH有一定优势。有研究证明,硝酸酯类药降收缩压的幅度明显大于舒张压的降幅,但头痛的不良反应多见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其远期疗效不可靠。卡维地洛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双重阻滞作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影响小,剂量10~25 mg,2次/日服用,多数患者均可耐受。

篇5

因此,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联合方案才能降压达标。联合用药是现代抗高血压的趋势,是为了更加优化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更多获益。

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更为合理

在国内外的权威指南中,都将联合用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003年美国JNC7高血压指南中指出:

■血压水平一旦增高即需降压治疗。

■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140/90 mmHg时,可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

■高危人群>1 30/80 mnl Hg就开始药物治疗。

■当血压>160/100 mm Hg时,需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

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指出: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

现有的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

■利尿药和β阻滞剂

■利尿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钙拮抗剂和利尿剂

■α阻滞剂和β阻滞剂

CCB为最多的推荐组合之一。

在最新的2007欧洲(ESH/ESC)高血压指南中。对其2003年版本做了重大的更新,图1中的实线连接的是合理联合用药组合。我们看到2003年的欧洲指南指出,CCB和利尿剂都有最多的合理联用组合,均为4种;而随着循证医学发展和我们认识的提高,到2007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只有CCB仍能够最广泛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理联用,说明CCB在降压药物联用的地位的重要性。

循证研究证实,以长效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是一种由现代降压策略优化的、最具优势的降压方案。

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对肾保护更有优势

NICE-Combi是一项在日本进行的评价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试验的两组分别是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和ARB单药加量治疗组。研究结果显示(图2),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能更有效提高血压达标率。研究还同时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案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影响,通过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与ARB单药增加剂量组UAE的中位数变化,同样可以看到:经过8周的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组UAE的中位数值显著降低(61.9~40 5 mg/gcr),而ARB单药增加剂量组UAE的中位数值却没有明显变化(67.6~62.3mg/g Cr)。由此可见,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ARB甚至比大剂量的ARB单独使用能更效地降低UAE,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图3)。

ADVANCE-Combi研究是直接比较临床上常用的两种CCB:硝苯地平控释片和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514例患者随机分配至2个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250例:氨氯地乎组264例。患者随机入组后首先接受硝苯地平控释片20 mg或氨氯地平2.5 mg的治疗,若4周后血压未能达标则各增加缬沙坦40 mg,再经过4周治疗血压仍未达标的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调整至40 mg,氨氯地平的剂量调整至5 mg,再观察4周,血压不能达标的患者将缬沙坦的剂量增加至80 mg,直至研究结束。结果显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总达标率分别为69.8%和75.1%,而氨氯地平组仅为48.5%和50.0%。硝苯地平控释片增加了收缩压达标率43.9%,舒张压达标率50.2%。硝苯地平控释片提高了整体血压达标率76.8%。可见,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硝苯地平控释片为基础的联合降压方案在降压达标率和降压幅度方面更优于以其他CCB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见图4。

小结

篇6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在血管收缩性差和脆弱性的特点,在临床治疗阶段会存在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基于该病的特殊性,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必须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对血压进行在控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乡镇卫生院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必须对治疗方式进行优化分析,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和应用形式。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一、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老龄化发展趋势逐渐明显,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在整体治疗和控制过程中必须逐渐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进而强化治疗形式,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将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治疗不及时

治疗不及时主要和患者自身有一定的联系,部分老年患者患病后,对自身身体指标变化重视度比较差,没有及时就诊,进而出现治疗不及时的情况。其次由于老年患者自身意识比较差,对该病认知度比较差,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1]。

2.医院管理机制不协调

基于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后续阶段必须对管理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适应现有干预形式的种种要求。但是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医院管理机制存在不协调的情况,直接对卫生院后期高血压的治疗产生影响。医院管理形式和治疗形式有一定的联系,如果长期存在控制形式不合理的情况,会不断增加管理难度,甚至会出现机制不协调的情况[2]。

3.技术不合理

在后续控制阶段,技术形式利用不当直接对治疗产生影响。当前多数乡( 镇) 卫生院及社区服务机构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及时建立社区患者管理卡,并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但是在后续管理阶段,存在管理失误的情况,没有及时档案进行更新,人工管理的形式直接对后续治疗形式产生影响。部分患者没有定期对患者进行记录,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干预性管理计划的合理性[3]。

二、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措施分析

针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的特点和临床不良反应,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治疗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其满足治疗措施的具体应用标准。以下将对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治疗措施分析进行分析。

1.优化档案管理形式

当前多数乡镇卫生院已经普及档案建设程序,针对整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不当的现象,在后续控制过程中必须以技术形式为目标,实现系统的合理化控制和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居民的一般情况和症状、体检结果、建议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录入,并根据每次的随访结果实行动态化管理,防止使健康档案变“死档”。基于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落实动态管理形式,掌握高血压治疗的相关要求[4]。

2.健康教育

在综合治疗阶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能适应当前治疗形式的要求。在高血压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借助多种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系统有效的教育形式,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治疗过程中,要不断扩展人群,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部分患者自主能力比较强,教育结束后,能不断提升患者自身依从性。健康教育疗法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5]。

3.进行药物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必须及时服药,逐渐减少并发症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合并症的发生情况,明确不同药物特点。多数高血压患者采用的是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一线药物,依据降压效果再联合利尿剂进行治疗。联合用药对缓解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在联合用药过程中要求患者及时对自身身体指标进行检查,基于干预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整体控制阶段必须合理调整药量,保证自身身体指标的合理性。如果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对治疗方式进行调整。

4.增加家属重视度

由于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自身身体素比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乡镇医院对于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家属要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家属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不断提升自身依从性。其次要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主要以饮食和康复性锻炼为主,保证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不断提升患者自身素质。

结束语

由于乡镇医院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在整体治疗阶段必须明确治疗方式,按照固定的治疗形式对其进行分析。乡镇医院工作者必须对高血压防治引起重视,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不断提升其服药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患者要定期就诊,对自身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进而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学军,高俊岭,傅华. 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904):1181-1182.

[2] 高雷 .上海徐汇区华汪镇社区老年高血压的疾病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 14 (4): 1375-1376.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5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10年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肾素的诊断标准:卧位>0.80μg/(L·h),立位>2.79μg/(L·h),排除继发性高血压、30岁之前或60岁以后发病者、心功能(NYHA)Ⅳ级、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1)年龄、性别、身高、体质指数、心功能(NYHA)分级、常规生化指标;(2)症状、体征、心电图特点、超声心动图、高血压分级与危险分层、检测立卧位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取血前患者如在服用降压药物则停药一周,不宜停服者改用钙阻滞剂。以高血压的分级结合治疗情况进行分组治疗A组为1级高血压及低危的患者,以单药ACEI或ARB口服;B组为2级以上及中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ACEI或ARB联合钙拮抗剂;C组为某些年龄轻未合并明确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ACEI或ARB单药或联合CCB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采用了ACEI联合ARB的方案,以期对RAS系统的双重阻断。疗效评定:有效:收缩压(SBP)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5~10mmHg;如为收缩期高血压,SBP下降>20mmHg;或者降压达标即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使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包分析,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特征: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34~68(40.15±12.23)岁,病程(4.53±3.52)年。症状为头胀、头昏32例(54%),头痛7例(12%),胸闷5例(8%),活动后气促14例(24%),饮酒后不适2例(3%),无明显症状体检偶测发现13例(22%)。体征A2亢进35例(59%),心尖区抬举性搏动11例(19%),双下肢水肿4例(7%)。心电图表现以左室高电压,左室肥厚,电轴左偏等为多见,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对称性增厚26例(47%)。高血压低危12例(25%),中危21例(47%),高危20例(27%),极高危6例(10%)。心功能NYHAⅠ级45例(76%),Ⅱ级8例(14%),Ⅲ级6例(10%)。

2.2 患者肾素活性等指标检测结果:59例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立卧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肾素活性立卧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临床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6周后测量血压并进行统计。苯那普利(北京诺华公司生产),常规剂量10mg/天;替米沙坦(德国勃林勃翰公司生产),剂量为40~80mg/天。联合使用的络活喜(美国辉瑞公司生产),常规剂量为5mg/天。A组选择单药苯那普利或替米沙坦治疗,B组选择洛汀新/替米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C组选择以苯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各组治疗结果见表2。

3 讨论Alderman等[1]根据血浆肾素活性(plasmreninactirity,PRA)水平把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种类型:高肾素、正常肾素、低肾素型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相应地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高肾素型抗高血压药物,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另一种是抗低肾素型药物,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缩容和排钠。探讨不同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对于各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降低费效比[2]。检测患者PRA活性,进行个体化血压调整,是目前较前沿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59例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肾素活性均值卧位2.08μg/(L·h),立位3.67μg/(L·h),均属高肾素型高血压,其特点是患者年龄偏轻,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对络活喜、氢氯噻嗪等低肾素型药物疗效欠佳。我们对这些患者采用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其中对1级高血压及低危的患者,采用了以单药ACEI或ARB口服;对2级以上及中高危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高肾素型+低肾素型药物的联合降压方案,疗效均较好。特别是对低中危18例患者,在ACEI或ARB+CCB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基础上,采用了ACEI+ARB这样的不常用的联合方案(即RAS系统的双重阻断),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以肾素为背景的研究结果提示,不论PRA水平高低,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可适用,而ACEI对高PRA水平患者疗效更佳[3]。高肾素型+低肾素型药物的联合降压方案,疗效较好,值得推荐。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采用了洛汀新或替米沙坦联合络活喜的方案,疗效良好。这与ASCOT研究[4]结果相似。ACOMPLISH研究亦显示,ACEI与CCB的联合可使心血管病死亡减少20%。因此,高肾素型高血压患者年龄偏轻,血浆肾素活性高,采用以RAS系统阻断剂为基础的优化治疗,可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参考文献

[1]AldermanMH,CohenHW,SealeyJE.Pressorresponsestoantihypertensivedrugtypes[J].AmJHypertens,2010,23(9):1031-1037.

[2]扈晓霞,袁兰所,冯亚宾.血浆肾素活性与降压药物选择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3):1988.

篇8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根据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情况,在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并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增加药量,以期控制血压。然而,从我国目前高血压的低治疗、控制率可以看出,现行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尚存在不足。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同一种降压药物可能适合张三,却不一定适合李四。针对性降压治疗有别于目前的盲目性降压治疗,它能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反应异质性,选择适合个体的降压药物,达到最优化的个体降压效果,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针对性降压治疗,分两步走

一、高血压检测

开展有针对性的降压治疗,需通过新型高血压检测系统对每个高血压患者进行评价,随后确定治疗药物。新型高血压检测系统的建立是履行个体化选药的依据,该系统包括:①高血压常规检查:血压监测(包括诊所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并鼓励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和鉴别诊所高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患者常规进行尿常规、血糖、血脂(TC、 HDL-C、TG)、血钾、肌酐、尿酸、心电图和眼底检查。②高血压相关血管活性物质检测: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和抗AT1-受体抗体等检测,评价其病理生理状态。③血管重塑的检测: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外周血管中层截面积、中层/管腔比值,用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弹性,以及检查眼底血管以评价阻力血管重塑等。

二、根据检测结果选药

篇9

首先,该固定复方制剂问世最早,临床试验证据较充足。虽两药都能作为单独的降压药物使用,但联合后其降压效果则大大改善,血压的达标率则明显提高。此类证据众多,不需赘述。第二,两药组合后,可达到减少各自不良反应的目的。ARB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引起血钾升高,而HCTZ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使血钾降低,二者合用使血清钾达到平衡。HCTZ的另一个主要副作用是反射性的兴奋交感神经和肾素系统,而ARB则刚好能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系统。因此,可大大减轻乃至消除各自的不良反应。第三,由于患者服用固定复方制剂较为方便,更主要的是可以消除患者服多种药物的恐惧心理,因此服药的依从性显著提高。第四,若该固定复方制剂尚不能使某些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则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加用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CCB)或β-阻滞剂。此时,ARB亦有利于控制CCB兴奋交感神经和引起外周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的不良反应。最后,依伦平为国内生产的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固定复方制剂,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此价格优势又与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密切相关。

尽管目前尚无依伦平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但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而且近几年广泛的抗高血压临床实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其疗效显著、很少有不良反应和具良好性价比等特点。

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消除对利尿剂的恐惧利尿剂用于高血压病的防治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预防心血管事件和改善高血压病人预后终点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20~30年间,全球利尿剂的使用有缩减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利尿剂低血钾不良反应的恐惧。毫无疑问,大剂量利尿剂会发生低钾血症,也会由此对糖、脂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固定复方制剂的HCTZ仅为12.5 mg,该剂量很少引起低钾血症,更何况与其配伍的ARB又有升高血钾的作用。2009年,美国有学者对利尿剂50年抗高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利尿剂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应继续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既可以单药服用,又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组成复方制剂。

篇10

    1.2全身性及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激活,尤其是心肾血管局部RAAS激活,对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产生重要影响。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介导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如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壁纤维增生,促进血管弹性功能减退。AngⅡ也可介导血管壁炎症反应和脂质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5]。RAAS激活增加醛固酮合成和活性,

    1.3肾血管阻力增大、肾脏滤过功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血管阻力(renalvascularresistance,RVR)增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未治疗的ISH患者中,脉压越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越低,提示脉压升高可能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和肾脏功能存在影响[6]。肾脏容量调节异常对老年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GFR降低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ffectiverenalplasmaflow,ERPF)减少可能促使局部RAAS激活,使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导致容量负荷增高和盐敏感性高血压;肾脏滤过功能减退、利钠物质生成减少以及肾内Na+/K+-ATP酶活性降低可减少钠排出,加重全身性钠负荷;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负荷增高,通过钠-钙交换机制增加平滑肌细胞内钙负荷,促进总外周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大[7-8]。

    1.4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动脉压力感受反射是维持短时血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机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的衰退对血压调节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将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显示老年ISH患者较血压正常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9],从而增加血压变异性,易致血压波动,并在部分患者中诱发或加重性低血压。总之,老年人血压升高和维持机制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是大动脉弹性减退和全身性动脉硬化导致的总外周阻力上升、全身和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及肾脏水盐平衡调节障碍引起的容量负荷增高,并促使外周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超载,而后者可以使总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大。

    2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特殊性现代降压治疗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控制血压达到有效降低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目的。获益的主要来源是有效降低增高的血压。从目前众多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来看,不同降压药物或联合方案在特定人群中表现出的降压效应和对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除了药物或治疗方案本身对血压的控制能力可能存在差异之外,更主要的是与患者自身血压升高和维持机制的特点、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或合并症情况以及药物对心血管结构和功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有关。针对老年高血压病理生理特点以及升压和血压维持机制的特殊性,适宜的降压治疗方案应立足于改善老年患者心脏和外周血管顺应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靶器官,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同时应着眼于改善全身及局部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尤其是抑制心肾血管局部RAAS激活,改善肾脏对水盐平衡和容量调节的作用,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发生机制中具有特征性的钠负荷增高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钠钙负荷,降低外周阻力。老年患者血压自身调节能力减退,血压波动性增大,降压方案尤其应关注血压的稳定性。平稳、和缓、持久控制血压,降低短时和长时血压变异性,避免不适当的治疗增大血压波动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策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较大差异,从而对患者坚持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和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老年患者而言,优化治疗方案是实现降压达标和改善心血管预后的基本途径。

    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噻嗪类利尿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优势近年来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所采用的降压药物大多是钙拮抗剂、RA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或以上述药物组成的联合方案[2]。ARB和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机制符合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和升压机制特点,在老年患者中,其降压作用明显,保护靶器官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证据明确[10-11],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亦成为多项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优化联合方案之一。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选取太原市义井周边地区两个社区高血压患者,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经过洗脱期后血压达到入选标准,包括未正规治疗的确诊高血压,随访门诊2次平均血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或/和100 mmHg;或正在联合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或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者(血压140 mmHg或/和90 mmHg以上者)。年龄50岁~79岁,伴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作3个月内,严重的肝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痛风,妊娠,对研究药物过敏及有明确禁忌症者。本次研究正式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5±4)岁;B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3±4)岁。两组患者服药方式均为清晨一次服药,在给予降压方案1两周后血压未达标者给予方案2,之后2周血压仍未达标者给予方案3,之后1个月仍未达标者加其他降压药。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详见表1。表1 不同降压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36周、48周、96周的血压变化、达标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sup】2【/sup】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降压治疗第4周开始,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

2.2 两组患者降压达标率比较 两组的降压达标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达标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 治疗12周后,A组、B组患者心率分别为(75±8) /min和(78±9)/min,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见表4)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无明显改变。

2.5 两组心电图比较 阿米洛利组有1例出现新发房颤,经治疗后转复,余未出现新发临床意义的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重。表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x±s)mmoL/L

2.6 不良反应 A组出现新发房颤1例,经治疗后转复, 踝部水肿1例;B组头晕1例,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无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 论

VALUE研究显示,尽早和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增加患者的获益【sup】[2]【/sup】,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下降本身,而降压以外的获益仅占5%~10%,因此为使血压尽快达标,大部分患者必须使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才能达到目的,联合降压治疗是降压治疗的根本【sup】[3]【/sup】。目前在降压策略的改变中,临床更注重优化联合治疗,小剂量联合降压,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以减少各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大程度降低血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sup】[4]【/sup】。本研究比较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在经过联合治疗用药12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达标率逐渐增加,目前观察时间已长达2年,比较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不同组别间无明显差异。

氨氯地平是长效钙拮抗剂,半衰期长达35 h,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还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和速率血压乘积,减少心肌耗氧。FEVER等多个大型临床试验提示长期应用能明显降压及减少脑卒中、冠心病,中国高血压患者对钙拮抗剂的反应较好。替米沙坦为新型强效AT1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呈高亲和性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但无任何部分激动剂效应,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醛固酮分泌增多等作用,降压效果显著平稳,在降压治疗同时对糖尿病无影响。复方阿米洛利为阿米洛利、氢氯噻嗪的复合制剂,二者合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降压疗效,而小剂量利尿剂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它能干扰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可被其积极作用所抵消【sup】[5]【/sup】。

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由于它们的各自作用机制不同,从不同的环节上使外周阻力下降,协同降压,使血压更易达到目标值,且不良反应少,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sup】[4]【/sup】。因此,将其按优化方案进行降压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降压治疗方案。但研究未能从降压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上分析出氨氯地平与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案的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偏少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文.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适用于中国高血压治疗《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的设计背景和依据[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59-1061.

[2] Julius S,Kjeldsen SE,Weber M,et al.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s based on valsartan or amlodipine:The VALUE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4,363:2022-2031.

[3] 马长生,乔岩.解读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798-800.

[4] 崔嵘,袁洪,黄志军,等.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1021-1024.

篇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196-03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特别在老年人群中,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时病情进行动态掌握,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意见的重要途径。了解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的现状、相关因素、参与需求等对于优化改进社区建档工作,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所辖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所辖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在本地有固定住所,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中关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接受本次调查前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已建立健康档案,且均为自愿接受。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其他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合并生理或心理相关疾患,无法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

98例高血压患者中,男52例,女46例,患者的年龄在42-85岁,平均(61.5±3.2)岁;患者病程5-31年,平均(13.8±3.1)年。按照高血压分级标准进行分类,I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 Hg之间,舒张压在90~99mm Hg之间)、Ⅱ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mm Hg之间,舒张压在100~109mm Hg之间)和Ⅲ级高血压(收缩压在180mm Hg及以上,舒张压在110mm Hg及以上)分别有21例、47例和30例。

参与调查的98例高血压患者的学历分布情况为:大专及以上13例,占13.3%;高中及中专20例,占20.4%;初中25例,占25.5%;小学及以下40例,占40.8%。

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疾病与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包括了医护人员、社区宣传、书籍报刊、电视广播、亲友、网络等,分别占66.3%、5.1%、11.2%、15.3%、8.2%、2.0%。

1.2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建档相关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基本资料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文化程度等。

建档的参与性调查的内容包括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建档现状(建档方式参与建档时机)、高血压患者参与建档的相关因素调查(对健康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对高血压治疗的态度、对社区服务的态度)、参与建档的需求(患者对建档方式、负责人的态度,对社区的期望)。

在进行调查前,可以先抽取10~20名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预实验,并根据预实验结果对问卷进行有益调整。在正式发放问卷的时候,要先向患者解释清楚问卷调查的目的、内容、填写方法,调查问卷有本人独立完成并做好当面核查,保证问卷填写的有效性。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98份,全部有效,有效回收率为100.0%。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l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现状

通过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现状调查,可见建档方式以上门随访为主(63.3%),而建档时机则以就诊为主(60.2%)。见表1。

2.2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参与性相关因素调查

通过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参与性相关因素调查可知,患者对健康档案重要性了解率、对高血压治疗重视度、对社区服务满意度分别为70.4%、81.6%、79.6%,均比较低。见表2。

2.3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参与要求

调查患者对建档方式、负责人的态度、对社区的期望可见,50.0%的患者希望建档方式以门诊为主,其次是上门随访(30.6%),69.4%的患者希望有固定的负责人,患者希望社区服务的专业水平(58.2%)、服务态度(43.9%)有较高的要求。

3.讨论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建档现状、相关因素和参与要求调查,发现,患者的疾病的重视程度、对建档重要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均比较低,且目前的建档方式、时机与患者的诉求有一定的差异。优化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要从多方面人手,共同改善和提高。

制定统一的完善的健康档案采集与建立制度,积极落实高血压居民的随访工作。同时,促使政府增大对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相关资金的投入量,扩大定期的免费血压检查的范围,针对建档方式较为单一,建档时机以就诊为主的情况,要求完善随访制度,从社区医护人员的管理、与患者的联系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社区监测网络,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增加通过电话随访、预约或者其他方式建立档案的比例。同时健康档案的记录要力求详实,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程、主要症状、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要尽量做到有效记录。

篇13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orvastatin Calcium; Amlodipine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Jiangnan Hospital,Guangzhou 510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11

冠心病、高血压均为老年人常见且多发病,高血压易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并发症,为冠心病最主要诱发因素。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强化临床医师与患者重视度[1-2]。血压升高将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药物众多,但疗效不一。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作为心血管病医治常见药物,在血压降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并为临床提供借鉴,本研究对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已选定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5例患者分别行单纯氨氯地平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予以回顾性地分析,现将详细内容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05例患者予以回顾性地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6∶20,年龄50~79岁,平均(62.45±2.14)岁,病程1~9年,平均(4.60±0.45)年;观察组男女比例32∶27,年龄49~79岁,平均(62.43±2.11)岁,病程2~9年,平均(4.63±0.4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o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且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WHO有关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合[5-6]。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和诊断标准相符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者;②静息状态下存在明显缺血型ST段变化者。(2)排除标准:①患风心病、心肌病、继发高血压和严重肾肝疾病者;②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③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勺榛颊呔于治疗前1周将其他降压与降脂药物停用,且给予扩冠活血、心脏负荷减轻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行单纯氨氯地平片(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10950224,5 mg/片)治疗,5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H20051407,10 mg/片)治疗,10 mg/次初始剂量,1次/d,并按照患者具体病情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80 mg/d。两组均于患者服用前后对其血压与血脂情况加以测量,测量前静坐5 min。

1.5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预后不良反应情况(头痛、心悸、恶心)。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LDL-C、TC、T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心血管病之一,为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与心力衰竭等病理性因素,加之患者血压升高将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及使冠心病病情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积极采取有效降压药物对改善患者病情与预后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7-9]。为寻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有效医治方法,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对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的对照组和行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的血压、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未积极采取有效药物治疗前,患者病情难以改善,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血栓、动脉硬化度延缓及抗炎等功效;氨氯地平属于一种钙离子类拮抗剂,能够有效阻碍钙离子跨膜进入患者机体心肌及平滑肌细胞,对患者外周血管阻力起到缓解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有效降低血压,其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发挥协同作用,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血压水平改善[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DBP、SBP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DBP值(85.60±11.52)mm Hg优于对照组(95.62±12.20)mm Hg,SBP值(132.45±12.05)mm Hg优于对照组(152.50±15.68)mm Hg,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未行两种药物治疗前,无法达到血压有效控制作用,导致心血管事件易发,对机体血脂水平产生影响。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抗氧化、抗血浆炎症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凝血纤溶因子表达。阿托伐他汀钙属于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遏制HMG-CoA还原酶而对胆固醇合成产生阻碍作用,且此类药物成分中含吡咯环、芳香基团,其中芳香基团可产生羟基化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加之其具有较长半衰期,可持久性抗炎氧化与阻碍胆固醇生成,促进患者血脂指标优化[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LDL-C(1.40±0.30)mmol/L低于对照组(1.90±0.40)mmol/L,TG(1.58±0.48)mmol/L

低于对照组(2.20±0.65)mmol/L,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患者血脂指标优化。此外,本研究结果和李颖等[16]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验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可行性,能够促进患者血脂指标改善。

阿托伐他汀钙降脂效果强,能够有效减少心绞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氨氯地平具降压平稳、快速与血浆较长半衰期等特点,有利于保障药物使用安全性,两种药物耐受性好,患者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少[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与对照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无论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是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安全性均较高,不良反应少。基于受外部环境及样本例数等因素影响,有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需临床深入研究进行验证补充并做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无论行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是行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具有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少,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有利于优化患者血压与血脂指标水平,有效改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可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学胜,张学平,陈慧.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1):1159-1160.

[2]王志军,周建芝,吴寿岭.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51-154.

[3] Salehi-Abargouei A,Maghsoudi Z,Shirani F,et al.Effects of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 (DASH)-style diet on fatal or non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cidenc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studies[J].Nutrition,2013,29(4):611-618.

[4] Rosendorff C.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nd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5,129(4):435-470.

[5]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修理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24-43.

[6]陈韵岱,李丹丹,董蔚,等.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门诊筛查流程及现状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2):995-999.

[7] Rysnik M K,Cripps P,Iff I,et al.A cli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a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using high definition oscillometry (Memodiagnostic MD 15/90 Pro) and inv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anaesthetized dogs.[J].Veterinary Anaesthesia and Analgesia,2013,40(5):503-511.

[8] Cho K,Tian M,Lan Y,et al.Validation of the Omron HEM-7201 upper arm blood pressure monitor,for self-measurement in a high-altitude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nternational Protocol revision 2010[J].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2013,27(8):487-491.

[9] Skoglund P H,H?ijer J,?rnl?v J,et al.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but not cystatin C predict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ale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dependently of ambulatory pulse pressure[J].Hypertension,2015,66(3):363-371.

[10]林,熊明,阳波,等.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17-318.

[11]高静,丛洪良,毛用敏,等.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变异对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效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8):2195-2199.

[12]贾坦,张李军,战义强,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301-303.

[13]李继远,李晓军,古长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249-251.

[14]高静,从洪良,毛用敏,等.CETP基因-629C/A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效应及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5):553-558.

[15]英俊岐,高春燕,侯丽萍,等.小剂量左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降压及逆转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7):52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