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统计分析的步骤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统计分析的步骤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统计分析的步骤

篇1

1 建立虚拟机和设定的方案

虚拟机的建立:气缸内气体燃烧产生的爆发力是柴油发动力的动力来源,这也是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1可以看出来试验数值和计算数值的变化情况,从图中我们看出来相差的结果非常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仿真试验在计算的时候对公式进行了非常精确的简化。这样的结果比较也证明了模拟软件GT-CRANK进行仿真动力学研究的准确价值。

利用模拟软件GT-CRANK建立包含了活塞、气缸压力、曲轴、机体的模型,模拟参数有几何尺寸、质心位置和零部件的质量等,最终在软件内部建立了16V240ZJ型的虚拟机。气缸动力是整个建模的基础数据,必须按照试验的需要和环境输入,目的是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能,油类型设定为CAE30。CAE30油的密度和粘合度等具体数字都在轴承模块中设立。

图1

方案的设立:按照软件设定的方法,我们把温度设定为参变量,然后我们在油可以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选取5个不一样的数值,分别是①70℃。②75℃。③80℃。④85℃。⑤90℃。

2 结果分析

因为油的温度不一样,所以曲轴、主轴颈轴承的承受能力和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通过模拟软件GT-CRANK可以计算和规划出油因为温度的变化产生的工作变化情况。

2.1 轴承的负荷

轴承负荷的变化是评判轴承和轴颈之间产生危险摩擦指数的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油温度的变化影响了轴承承载情况的变化。因为油温度的上升,影响的油黏度就会下降很多,最小油膜厚度也在随之减小,导致的油的承载力下降,但是如果最小油膜厚度更小会影响承载能力变大,两者形成一种反比例关系,通过试验数据证明,油温度在85℃的时候,最大轴承的负荷承载力最小。

最小油膜厚度数值和最大轴承负荷数值关系表

方案/℃ 70℃ 75℃ 80℃ 85℃ 90℃

最小油膜厚度/ m

19.87 14.22 10.75 8.61 6.88

最大轴承负荷/kN 254.21 254.24 254.20 254.19 254.20

2.2 瞬时摩擦功率的消耗

轴承的损耗可以反映出功率输出的大小,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轴承的损耗数值越小越好。相比较上述几种不同温度下的主轴颈轴承的功率损耗曲线图可以看出来,油的温度越高,瞬时摩擦功率的消耗就越小,如图2所示。为了提升柴油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降低燃油的损耗值,我们必须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耗。因此,单单考虑摩擦损耗数值的影响,可以适当提高油的温度。

图2

2.3 最小油膜厚度的分析

通过比对分析图3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油温度下主轴颈轴承的油膜厚度对比曲线图看出来,油的温度升高,主轴颈轴承的油膜厚度会变得非常小。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是一定的油膜厚度对于油的工作性能具有很好的影响作用。最小油膜的厚度应该在工作允许的范围内,如果太小的话,就会出现金属机械之间的相互摩擦。

图3

2.4 摩擦扭矩

如图4所示,伴随着油温度的下降,轴承摩擦的扭矩就会随着增大,这和油温度的下降、油黏度的增加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我们就数值方面分析的话,油的温度对于轴承摩擦扭距的影响作用并不是非常大。

图4

3 总结讨论

我们通过虚拟机仿真试验,对柴油发动机进行了相关数字化的建模分析,并且针对主轴颈轴承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剖析,通过试验得出的计算结果我们总结出:

(1)油的温度变化对于轴承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伴随油温度的下降,轴心轨迹的活动范围会减小很多;轴承负荷能力会下降很多;最小油膜厚度会增大;这些因素都是主轴颈轴承性能改观的具体体现,造成这种改观的主要原因是油温度的降低,影响了油黏度的增加,油的流动性能就会下降很多,油膜厚度也会随着增加,相对应的轴心轨迹的活动范围一直在减小。

(2)随着油温度的下降,轴承摩擦扭矩和摩擦损耗所消耗的功率因数都会增加。因为油的黏性一直在增加,油流动性能下降,油的油量也就相应的降低,必定会影响到泵油的损失一直上升,但是整体来说,变化非常小。

(3)总结上述试验结果和结论,我们发现油的温度不能太高,但是温度太低的话,也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油温度的变化,对于最小油膜厚度来说是最大的。因此我们综合各种原因考虑,结合上述材料中出现的试验数据,油的温度控制在80℃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温度值,能够保证最小油膜厚度的厚度值,也确保了系统工作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想非常准确的把握和保持最佳油温度,对于柴油机的冷却系统要求非常严苛。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材料中提到的数据仿真计算是根据设计参数计算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了正确的动力学仿真基本理论,建立相对应的虚拟机,就可以对1台现实存在的内燃机进行非常精确的动力分析,而且得到需要的各项数据。通过试验数据和结论的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合适的油温度是保证系统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是:油温度维持在80℃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模型设定

二、数据的收集

本文数据均通过我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数据的查询获得,选用1990—2010年我国货物周转量以及铁路、公路、内河航路和民航运输线路里程数据对上述建立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三、模型分析与调整

1.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OLS估计。

(1)经济意义检验

(2)统计意义检验

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

3.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

(2)异方差的修正—WLS

4.序列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

5.模型最终分析

四、总结及建议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不同运输方式对我国货物周转量的影响程度,通过OLS回归分析可得,对我国货物周转量影响程度最大的是铁路运输,其次是公路运输;水运方式在α=0.05水平下对货物流通效率呈现负影响,因为本文被解释变量为货物周转量,衡量的是货物流通效率,而不是货物量,水运以其容积大,在货物量上的影响很显著,但由于其运输线路的特殊性以及运转的复杂性,所以水运方式呈现负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论,对提高我国货物周转效率提出一些建议:

1.综合调度最佳的配送线路和运输方式

在流通配送中,要达到高效率流通,做到时间最少、距离最短、成本最低,必须综合调度最佳的配送线路和运输方式。只有合理完善调配运输线路与运输工具,才能不断加强产销衔接点,缩短运输线路,节省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传统运输工具

由回归方程可知,对我国货物周转量影响最为显著的主要是铁路与公路运输方式,在一定的运输距离下,运输工具要充分快捷、迅速。因此建议要加大货物运输工具的投资力度,积极改善传统运输工具的装备配置,提高传统运输工具的运转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货物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及运输风险。

3.提高“节约历程法”在货物流通中的应用水平

“节约里程法”的基本思想即是几何三角形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在运送货物时,首先要估计各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计算连接各目的地到同一线路上的距离节约值,之后确定初始运输方案的运输线路及运输费用,合理安排运输方式以达到节约里程的同时节约运输时间,减少运输环节及成本。

参考文献:

[1]庞浩.《计量经济学》[D].科学出版社.2010(6)

[2]庞浩.《计量经济学学习辅导》[D].科学出版社.2011(3)

[3]李如姣.“节约里程法”在某物流公司配送中心的实际运用[J].科技资讯.2008(11)

[4]戴群艳.对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中国商界.2010(7).第202期

[5]于航.基于节约里程法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车辆路线的最优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4)

[6]王珊.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9)

篇3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variational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 in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oil from two growing bases in Guizhou province.Methods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GC-MS analysis methods, chemical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using relative reservation index,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y area normalization.Results56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beta.-Pinene, camphene, beta.-Cymene, D-Limonene, L-pinocarveol, Borneol, alpha.-Terpineol and Globulol were predominant.Conclus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wo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are consistent, although the contents of each compound are different.

Key words: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 Essential oil; Chemical composition; Guizhou; Metabolic property; GCMS analysis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速生常绿阔叶树硬质材中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它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杯果木属(Angophora)、伞房属(Corymbra)和桉树属(Eucalyptus) 3个属树木的总称[1,2]。桉树属Eucalyptus植物作为重要的人工林树种,在我国常将桉叶油用于中草药。桉叶油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杀虫促渗和局部麻醉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咳嗽及皮肤疾病[3,4]。对桉叶油性质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5~7],但对于国内种植桉树叶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较欠缺[8]。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是种植于广西、贵州等地的速生丰产桉树品种。 在我们的文献调研中,尚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贵州种植地区的细叶桉精油化学成分。本研究通过相对保留指数值,报道贵州两个不同种植地区的细叶桉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代谢特征,为种植地的生产者提供科学的实验数据。

1 器材

1.1 药材与试剂 样品1号源于从江县一个实验基地,20070810采收,海拔200~300 m;样品2号,采自六盘水市的一个种植基地, 20070725采收,海拔1 600~2 000 m。经鉴定为细叶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 Smith;C8-C17的直链完烃内标,乙醚,正己烷,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GCMS - QP2010(日本岛津),挥发油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与分析

2.1.1 挥发油的提取[5,7]将样品1号和样品2号各精确称量粉末50 g,分别置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水适量,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加适量乙醚浮于水上层。置电热套上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 h,至测定器中的油量不再增加。蒸馏完毕后,在冷凝管上端加少量乙醚冲洗冷凝管,待充分分层后,打开活塞放出刻度管的水,收取乙醚层,无水硫酸钠干燥后,用旋转蒸发仪在40℃蒸干,精密称定。

2.1.2 GC/MS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氦气(99.999%),恒流0.5 ml·min-1;色谱柱为FactorFourTM:Capillary column, VF-5ms -30 m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30℃。柱温采取程序升温,60℃保持4 min,10 ℃/min升至100 ℃,2 ℃/min再升至140 ℃,保持5 min,8 ℃/min升至230 ℃,保持15 min; 进样量1 μl,分流比20∶1。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 eV,电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80℃,检测定量为1.2 kV,质量扫描范围为10~500 amu,扫描速度1 000 amu s-1,扫描周期为0.5 s,分辨率为2500。

2.1.3 实验步骤 取挥发油1 μl,正己烷溶解。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检索Nist147标准质谱图库,并结合有关文献人工谱图解析以及相对保留指数,确证挥发油中的各个化学成分[8,9]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挥发油中的各成分进行定量。

相对保留指数的计算:

IR=100Z+100tr(i)-tr(z)tr(z+1)-tr(z)

IR表示相对保留指数;Z和Z+1表示被测组分前后两个正构烷烃的碳数; tr(z), tr(z+1) 和tr(i)分别表示被测组分前后两个正构烷烃的碳数和被测组分的保留时间。见图1,表1。

表1 样品精叶油的成分及含量比较(略)

图1 两基地样品精油化学成分的总离子流图(略)

3 结果

3.1 含量测定样品1号与样品2号精油的含量分别为4.27%和4.85%(鲜重),结果表明精油的含量变化不大。

3.2 挥发油化学成分细叶桉挥发油组分中,主要是萜类化合物。样品1号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是蒎烯(26.24%),樟脑萜(2.16%),百里香素 (4.54%),柠檬烯 (8.23%),小茴香醇(3.43%),松香芹醇(7.72%),龙脑(6.25%),α-松油醇(13.34%),蓝桉醇(5.47%)等。样品2号桉叶油的主要成分是蒎烯(13.4%),樟脑萜(6.21%), 百里香素(2.54%),柠檬烯(10.53%),小茴香醇(4.57%),松香芹醇(10.50%),龙脑(5.25%), α-松油醇(18.28%),蓝桉醇(7.93%)等。样品桉叶油的成分及含量的比较见表1和图2。根据相对保留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个成分的相对保留指数见表1。

图2 两基地样品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比较(略)

由此表1和图2中可见,样品1号桉叶油和样品2号桉叶油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多,主要是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桉叶油的95.81%和98.46%,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总精油含量的84.02%和84.87%,倍半萜分别占11.79%和13.61%。从图1中可见,两个样品精油中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化学成分之间的含量相差很大。

4 讨论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断①同种基因型的桉树挥发油组成大致相同;②生长期的气候条件对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影响较大;③桉树叶挥发油中松油醇的含量很高,而松油醇是种用途广泛的物质,考虑到药效与含量的关系,要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松油醇,应该考虑桉树的种植季节;④八强峰是制定中药指纹图谱的重要依据,蒎烯、樟脑萜、百里香素、柠檬烯、小茴香醇、松香芹醇、龙脑、α-松油醇、蓝桉醇在桉叶油中的含量较高,建议作为桉叶油指纹图谱的标志性化合物;⑤细叶桉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与外界环境胁迫有关,为进一步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生源合成途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K Cimanga, K Kambu, L Tona,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ssential oils of some aromatic medicinal plants growing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J].J Ethnophamacol. 2002. 79:213.

[2] 刘玉明,李素芳,吴玉田.蓝桉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6(6):461.

[3] 吴青业,王 岩,周莉玲.不同来源桉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3,26(10):724.

[4] 罗嘉良,宋永芳. 3种桉叶油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1,3(3):79.

[5] 孙汉董,丁靖垲,丁立生,等.桉叶油的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85,7(3):351.

[6] Li H, Madden JL.Analysis of leaf oils from a Eucalyptus species trial[J].Biochemical Systematicsand Ecology, 1995,23(2):167.

篇4

资料与方法

三个社区共计1072例慢病患者,平均年龄67±18岁,平均病程12±10年。把三个社区的慢病患者按照其所辖社区分为三组,分别为:高收入社区慢病患者(A组)270例、中等收入社区慢病患者(B组)384例、低收入社区慢病患者(C组)418例。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卫生人力结构和配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A、B、C组患者于2007年6月~2008年12月(共18个月)通过社区门诊定期就医随访、健康教育、体格检查(包括定期为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血糖血脂和心电图等生化功能检查等)等方式,进行就医依从率、疾病控制达标率和死亡率的对照性研究,其中就医依从率包括门诊定期就医随访率、健康教育参与率、慢病用药方案依从率3个指标,疾病控制达标率包括血压生化指标控制率和慢病复发率两个指标。

统计学处理:用SPSS计算机软件进行ANOVA分析,组间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法进行比较。

结 果

三组患者在社区慢病防治管理效果的比较:三组患者在门诊定期就医随访率、健康教育参与率和慢病用药方案依从率三个方面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疾病控制达标率从血压生化指标控制和慢病复发率进行组间比较,两个考核指标均显示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A、B组对照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与C组对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作为21世纪卫生保健的目标[1]。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高预期寿命值,是健康老龄化目标的核心内容[2,3]。这项工作需要联合发挥社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的五大功能,它既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又是工作的难点[4]。

经济条件的不均衡影响社区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造成工作难易程度各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本社区居民具体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本社区摸索出个体化的慢病防治管理方案,使这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使老年慢性病患者从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刘杰.健康教育对改变心血管病患者不良生活行为的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4,20(6):547.

篇5

胎儿畸形,易导致新生儿残疾,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胎儿结构异常、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畸形的常见病因。胎儿畸形,导致新生儿机体缺陷,出生后,即使存活,仍会对新生儿生存质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加重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1]。因此,产前筛查胎儿畸形,十分有必要。在此,本文以1578 例产妇为对象,探讨了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 年5 月-2016 年8 月期间的1578 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41岁, 平均(27.9±3.05) 岁。1047 例初产妇,531 例经产妇。孕周11-40 周,平均(30.8±2.74)周。另外,1529 例单胎,49例双胎。根据孕周,将孕妇分为3 组,即孕早期(11-17+6 周)、孕中期(18-27+6 周)、孕晚期(28-40+6 周)。所有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578 例孕妇,均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对于高度怀疑畸形者,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其中,所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S2000 彩色超声诊断仪。(1)二维超声检查:取平卧位,暴露腹部,使用3.5MHz 凸阵式探头,追踪扫描,羊水、胎盘、四肢、头颅部、腹部和脊柱等均属于扫描范围,详细记录胎儿情况。(2)四维超声检查:针对高度怀疑畸形者,进行四维超声检查,切换为四维容积采样框,使用2.5-7.0MHz 经腹容积探头,缓慢探查扫描可疑部位,扫描时,详细记录、分析畸形部位。

1.3 统计学处理

在EXCEL 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 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果

1578 例孕妇中,共分娩1627 例胎儿,其中,41 例合并畸形, 畸形率为2.51%(41/1627),共涉及58 处畸形部位,分别为2 处四肢骨折、19 处泌尿生殖系统、12 处消化系统、11 处循环系统,5 处皮肤水肿,6 处胸腹腔积液,3 处胎儿肿瘤。针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检出情况,相比孕早期与孕晚期,孕中期检出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二维超声检出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3 讨论

篇6

近年来,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用于新生儿、及低体重儿的刺激性药物输注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科的疾病治疗[1]。PICC置管途径可以从上肢静脉,或者下肢静脉,新生儿上肢静脉穿刺,存在暴露不充分、送管时对要求较严格等缺点[2]。本研究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采用下肢静脉PICC置管,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120例PICC置管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上肢静脉)和观察组(下肢静脉),每组各60例。6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43例,女17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25例;胎龄170~280 d,平均(235.0±30.0)d;体重0.8~5.0 kg,平均(2.0±0.9)kg。6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42例,女18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26例;胎龄171~279 d,平均(234.0±28.0)d;体重0.7~5.0 kg,平均(1.9±0.8)kg。两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PICC置管方法

1.2.1 对照组置管方法 PICC导管采用美国BD公司的1.9FrPICC导管包,患儿置于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选择粗、直静脉作为穿刺静脉。上肢静脉置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桡静脉。置管穿刺时,患儿上肢保持外展状态,并与躯干呈90°角,从欲穿刺点,沿着静脉走向,直至右胸锁关节,测量其长度。严格按照置管流程,待导管尖端到达肩部时,将患儿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近肩部,使导管达到预定长度。

1.2.2 观察组PICC置管方法 术前准备同前,下肢静脉置管首选大隐静脉,其次为小隐静脉、静脉、股静脉,置管穿刺时,穿刺侧肢体放平,从穿刺部位,沿着静脉走向,直至脐上1 cm,测量其长度。患儿置管期间,无需变换,严格按照置管操作流程,使导管达到预定长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以及置管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量、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出血量、留置时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2。

2.3 两组置管并发症比较

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与上肢静脉置管相比,下肢静脉置管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降低,这可能与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有关,因为下肢静脉相对较粗、直,相对容易定位和穿刺,长度测量也比较容易,而且,操作过程中,患儿无需进行变换,沿着下肢静脉深入置管时,几乎是直线注入,没有明显的曲折,直至下腔静脉中上段,整个置管操作过程方便,相应也提高了穿刺成功率[3]。与下肢静脉相比,上肢静脉暴露不够清晰,定位较差,并且,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以及胸廓内静脉与头臂干静脉间,存在静脉角,所以,在上肢静脉置管深入过程中,容易误入颈内静脉、胸廓内静脉[4]。本研究中,下肢静脉置管的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降低,也充分证实了上述理论观点。另外,上肢静脉置管过程中,体表长度测量不准,也会导致导管置入过深,出现导管异位;上肢静脉穿刺置管时,没有及时将新生儿头部转向穿刺侧,或者转体不到位,也可能导致导管异位;上肢静脉置管过程中,需要变换新生儿,如果其哭闹严重,不配合操作,也可能导致导管异位,或者导管置入困难[5]。

不论是上肢静脉置管还是下肢静脉置管,都会在置管过程中出现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可能与穿刺手法、患儿配合情况、肝素用量等因素有关,如果穿刺手法不到位、患儿哭闹、严重不配合操作、肝素用量过多等情况下,穿刺过程中、穿刺置管后出血量相对增加[6]。所以,针对导致穿刺出血的相关因素,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对于严重不配合患儿,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穿刺置管后,及时给予喂奶、安抚处理,平复患儿的不适症状和情绪。肝素应用剂量应合理,一般情况下,肝素用量低于40 U/(kg・d)。穿刺置管过程中,如果送管时间过长,可以中途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稀释液,进行冲管处理,有效避免肝素用量过致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也发现,穿刺置管结束后,清洁皮肤、圆盘固定,穿刺点上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并覆盖无菌敷贴,弹力绷带环形固定,压迫止血30 min,能够明显减少穿刺置管出血量,发挥较好的止血效果。

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导管感染、静脉炎、外渗等。其中导管堵塞多为脂肪乳输注过程中,脂肪乳导管内沉淀导致导管官腔狭窄、堵塞所致,所以,PICC置管输注脂肪乳前、后,注意使用生理盐水进行PICC管的冲洗,有效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导管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患儿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差、住院时间长,以及PICC置管的侵入性操作,置管或敷料更换时无菌操作不到位,输液器连接时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将细菌植入,导致导管感染[7]。所以,针对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PICC管的日常维护,做好病情观察,一旦发现感染症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8]。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可能与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穿刺时损伤了静脉瓣、血管与导管摩擦损伤静脉内膜等原因有关。所以,对于静脉炎患儿,抬高患肢,50%硫酸镁湿敷,停止PICC输液后,静脉炎多数会逐渐好转,待其明显好转后,继续PICC输液。而上肢静脉置管并发静脉炎,除了上述原因外,可能还与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存在静脉角,增加了穿刺置管难度有关。PICC置管液体外渗可能与患儿长期输注脂肪乳剂,但没有正确封管或者封管技术不到位,继而形成纤维蛋白鞘有关,所以,对于PICC置管患儿,要密切做好患肢观察,及时发现液体外渗情况,增加冲管频率,提高封管技术水平。

针对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症,要做好PICC置管围术期的护理[9]。置管前,做好各项辅助检查,严格掌握PICC置管适应证和禁忌证,将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详细告知患儿家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选择穿刺点,熟练掌握置管技术,有效固定止血。置管后,做好PICC导管的维护,避免导管移位等意外事件的发生[10-14]。

PICC置管成功率相对较高,对于长期静脉治疗的患儿而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输液方式,但PICC导管应用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输液效果,所以,PICC置管后,应做好PICC管的维护,尽可能减少由于PICC管维护不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的安全意识,减少置管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PICC置管的安全性。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成立PICC护理小组,为PICC置管患者提供规范的日常护理和维护,确保及时换药、熟练冲管及导管留置的安全性,同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总而言之,对于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下肢静脉置管途径可以尝试性作为常规选取静脉PICC置管途径。

[参考文献]

[1] 尹小乐,陈伟贤,吕艳梅.浅谈PICC置管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7(2):3372-3373.

[2] 茅志娟,缪爱梅,缪二梅,等.新生儿经下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6):373-375.

[3] 王艳丽,张振香,李俊玲,等.留置PICC肿瘤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6):88-89.

[4] 姜琴,茅志娟,缪爱梅,等.经下肢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44-1145.

[5] 杨丽莎,陈素梅,廖小玲,等.健康教育在提高肿瘤病人留置PICC管依从性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115-l16.

[6] 张玲,吴月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84-485.

[7] 王萍,鲁琦.不同培训模式对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652-2653.

[8] 徐娟,刘希杰.舒适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172-173.

[9] 唐梦琳,李继平,廖燕,等.PICC在重症新生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2012,43(6):955-958.

[10] 冯淑菊,李艳梅.新生儿PICC置管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82-2385.

[11] 谭海梅,高铭云,黄小珍,等.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6):91-93.

[12] 柳丽华,乔爱珍,张玉珍.1例肺癌患者应用PICC导管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08-109.

篇7

一份好的试卷须有好的测量指标来表明它的优良程度,试题有难度和区分度指标,试卷有效度和信度指标,这些是评价考试最主要的测量指标,但是仅有这些指标不足以反映一份试卷的实际测量效果,考试研究人员希望从考生的试卷统计分析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评价一份试卷。在计算机未普及的年代,考试成绩统计主要依靠人工阅卷,考试数据无法电子化存储,对考试数据分析统计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广,各种分析数据的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中汇集了统计学和测量学的分析工具,使得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分析统计考试成绩数据成为可能,这些统计信息可以为教研部门、考试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决策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在众多的统计分析软件当中,SPSS是应用最多、影响最广泛的分析工具之一。在本文中,我们以SPSS软件为工具,对教育招生考试成绩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主要着重于考试数据的相关性、假设检验等几个方面。

2. SPSS分析软件简介

“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名称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中文名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非常广泛的应用。SPSS是一个组合式软件包,它集数据整理、分析于一身,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该软件的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

下面我们利用SPSS软件对考试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假设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 相关性分析

教育考试中,考试结果的信度,试题的区分度,每个题目得分与试卷总分的关系,以及题目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考试研究的重要内容,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在众多的教育考试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中,Pearson相关系数法、Spearman相关系数法和Cronbach α信度系数法是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

Pearson相关系数法计算公式:

式中x为第i个考生第j题的得分,y为第i个考生第k题的得分,为第j题的平均分,为第k题的平均分,n为测试样本量。该公式既可以计算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又可以计算一个双歧变量与一个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系数法计算公式:

r=1-(2)

式中D为两个变量的秩序之差,n为样本容量。

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计算公式:

α= 1-(3)

式中n为试题数,s为第i题的标准差,s为总分的标准差。该公式实际上就是将考试中所有试题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又称内部一致性)作为α信度系数。

对于给定的一组考生成绩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可以非常容易地定量分析考生某学科试卷总分和该学科某道题的相关性,以及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为例,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的对象是某省高考数学6道解答题的得分情况(不是整张试卷),数据源于该省的高考数据成绩。研究的目的是测量6道解答题每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以SPSS 13.0版本的软件为例,介绍利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以Pearson相关系数法为例):

(1)将考试数据导入SPSS软件,在SPSS数据窗口中,顺序点击【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系统弹出变量相关系数设置对话框。

(2)在该对话框中,将待计算的变量从左侧的变量列表中导入到右侧的“Variables”变量列表中,在本例中导入t1、t2、t3、t4、t5、t6共6个变量(t1―t6是6道解答题的变量名称)。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相关系数选项中,选取“Pearson”复选框。

(3)在该对话框的“Test of Significance”设置区域,可以点选“Two-tailed”选项或者“One-tailed”,我们采用系统默认值。

(4)对话框中的其它选项取软件系统的默认值,点击【OK】,开始相关系数计算,系统弹出新的窗体输出运算的结果。本次输出的情况如下:

上表的统计结果可用于题目之间相关性的分析。表中的大部分题目的相关系数都比较适中,但题目T4和题目T5之间的相关程度远高于其它几个题目,我们可以确信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比其他题目之间更紧密的关系,这是我们通过分析获取的重要信息,该信息表明这两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几个题目之间的相关性,这在大规模考试中是不应该出现的,需要在以后的命题考试中加以改进。

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和上述分析方法类似,只需要在上述SPSS操作的第二个骤中选取“Pearson”复选框,程序就会按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同时选中“Spearman”和“Pearson”复选框,程序将会同时计算按两种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的数据,并会以不同的图表进行显示,而Cronbach a信度系数法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略有不同,其操作步骤如下:

(1)在SPSS数据窗口中,顺序点击【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系统弹出“Reliability Analysis”信度分析设置对话框。

(2)将待计算的变量从左列的变量列表中导入到右侧的“items”变量中,在左下列的“model”选择项的下拉列表中确保选中“Alpha”(信度系数),点击“Statistics”选择项可以进行更为详细的参数设置,我们采用系统的默认值即可。

(3)参数设置完毕之后,点击【OK】,软件开始相关系数计算并输出运算结果。

4. 选择题的选项分析

在目前的教育招生考试中选择题是一种较常见的题型,考试研究人员关注较多的是对选择题基本特征、测量功能及其优缺点的理论探讨[1][2],对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及其施测后的实际效果关注甚少,事实上施测后对题目各选项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可为评价试题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们利用统计中χ检验假设,对试卷中常见的选择题选择项进行统计分析。

教育考试的单项选择项一般设置为4个,其中仅有1个选择项是正确的。命题人员在设计选择项时,应当也必然对每道题目所有的选择项(正确选择项和干扰选择项)的考生作答情况作出预测,对考生作答的分布情况作出预估。考试结束后,研究人员应该对实测的情况与命题教师预测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考试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测的目标。这和χ拟合度检验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尝试使用χ检验假设进行分析。

我们依据文献[3][4]的方法来介绍χ检验假设在考试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基本原理,设变量E是命题者对某道试题的期望值,E=nP,n为样本容量,P为期望的相对频率,引入以下统计量:∑(O-E)/E,其中O为观察频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们需要进行的假设检验是:零假设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非零假设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不同。

检验假设的思想:拟合度检验的统计量在确定的某种显著性水平下如果零假设是真,则检验统计量∑(O-E)/E呈近似χ分布,其自由度为研究变量的可能值减1;如果实测分布与期望的分布相当吻合,就不排除零假设,否则就排除零假设;最后对检验假设的结果进行解释。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判断考生实际的应答结果(实测数据)与命题期望的选择概率(期望数据)是否一致。我们随机抽取某省5542个高考考生的数学有效数据构成分析样本,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SPSS数据统计分析的步骤如下:

(1)将考试数据导入SPSS软件,依次点击【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Chi-Square...】,弹出“Chi-Square Tests”对话框。

(2)将变量列表中待分析的题目序号导入到“Test Variables List”(检验变量列表)中,本例中题目的序号为t7。

(3)将对选择试题的每个选项的期望值依次输入到“Expected Values”所属的方框,具体操作方法是选中单选框“Values”,输入具体的期望数值,点击“Add”按钮,依次重复上述的步骤直至所有的选项的期望值输入完毕。

(4)点击【OK】,输出软件运算结果。

我们需要进行的假设检验,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H: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不同。

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χ=∑(O-E)/E,自由度为df=4-1=3,查χ分布表或利用相关软件可得P=0.0626,由于P>α,因此不能拒绝零假设,即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因此,检验结果在0.05显著性水平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拒绝零假设,即可认为本题选项的实测分布与期望分布相同,也就是说本题的实际测试效果与命题教师预测的效果是一致的,命题教师准确地估计了考生的实际水平,这是分析获得的很重要的结论。

5. 结语

SPSS软件在考试数据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但大部分是集中在试题难度、均值、方差统计、考试数据的图表显示等几个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利用SPSS软件对考试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假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统计分析,介绍了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从上述分析来看,软件操作步骤和统计分析过程十分简单、快捷,对于测量学和统计学基础不太好的数据分析统计人员来说,只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就可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育测量(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雷新勇.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

[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5]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0.

[6]袁山.统计分析工具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88-93.

[7]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57-158.

[8]丁牧羊,王Q淇.《周礼》文档名词再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5(6):32-39.

篇9

2.如何应用到具体实践。

学习生物统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这门课程应用于实践。那么如何应用就显得很关键。一个好的办法是通过合适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进行试验课题设计和统计分析,如何应用统计分析的结果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或应用于具体实践。

3.如何把手算和电脑软件分析运算具体结合起来。

生物统计中的手动计算和软件计算都很重要,但是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呢?因为这关系到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及把握和利用现代分析软件的分析应用问题。拟设想的办法就是对于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和对于不复杂的统计计算就利用手动计算,让学生切实把握统计分析的具体过程,有些统计分析过程计算太复杂,但是原理并不复杂,这时我们最好借助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而节省大量的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二、实施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目前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尽可能多地把一些基础内容如实验数据的整理与特征数留给学生自学,教师可不讲,但是教师要安排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加以回答,因为带着问题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但是对于核心的内容如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食品学科基本的试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试验设计实施结果的统计分析等,这些内容必须着力讲述,重点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生物统计方法在食品学科中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而对于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这方面不需要大花时间,因为笔者觉得这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数学变换,可以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学,教师有选择性地重点讲解结合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更快地步入生物统计学世界。而对于难点问题和复杂问题,则也主要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才可能把握,不过该怎么讲呢?笔者觉得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一个难点问题、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的问题,那么这个复杂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了,学生也更易把握了。如方差分析这一部分看起来很难也很复杂,但是如果把其分解成平方和的求解、自由度的求解、方差的求解、F检验和多重比较这几部分,也就不难把握这部分内容了。

2.注重食品学科中生物统计案例讲解,理论结合实践。

每年食品学科的科研和生产实践都会有不少新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大多是在统计学的指导下取得的,那么教师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探索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可以多讲,而对于入门之后的一些很复杂的计算应少讲,只要告诉学生基本的分析过程和如何应用有关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求解即可。

3.教学手段多样化。

以现代的幻灯片课件教学为主,同时辅以传统的黑板板书。对于容易把握的知识,可以用幻灯片课件教学。而对于难点、关键点和学生的疑问解答,最好把幻灯片和板书结合起来,因为板书更随意,可以最大程度结合上课的具体情况发挥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可依据具体情况而变动,这样也易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印象亦会深刻得多。

4.实现教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制作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习题和参考答案、教学案例等,并把这些内容挂网,以方便学生的课下学习。

5.手动练习和软件应用相结合。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学生来说,加强手动练习是引领它们快速入门的一个好方法。手动练习可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解决基础的典型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的一般程序。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手动计算会越来越复杂,不过基本的统计分析过程是类似的,这时就有必要借助软件来分析和解决统计分析问题。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统计分析问题,也可用来进行试验设计,学生应该先掌握一些权威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和试验设计软件Design-expert的一些最基本的用法。

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49-05

1 前言

学生的成绩统计分析是教师在每次考试后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参加考试的班别、科目、题型众多,考试成绩的数据量也十分庞大。教师使用Excel统计分析成绩时,需进行以下工作:学生考试成绩的填写或移动;计算总分、平均分、标准差等数据;多次考试的成绩汇总;成绩数据的筛选呈现;绘制图表分析成绩。其中一些工作需要经过多个重复的步骤,还要调用一些Excel的函数功能。

如果能够应用Excel VBA,将成绩统计的功能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将重复的工作步骤自动执行,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成绩统计工作效率。如果能设计出较为通用的Excel VBA成绩统计数据,更是可以让一些原本不熟悉Excel统计功能和函数功能的教师轻松地在Excel这个平台上统计分析考试成绩。

2 Excel在中学成绩统计中的现状

Excel VBA使Excel的使用更自动化和个性化,在企业办公、财务统计等领域中已经得到很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课程教学中,使Excel VBA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采访调查获悉,由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日渐推进,计算机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学教师重要的工具。每次考试过后,几乎所有有设备条件的中学教师(以广州市铁一中学、广铁一小、明新中学等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为样本,在其他学校中可能存在偏差)都会使用Excel来统计考试成绩。大部分教师主要利用Excel表格的格式设计、求和(总分)、求平均值、排序、制作打印成绩条等功能。而在一些重要考试后(如中高考模拟考、期中和期末考、调研水平测试等),一些教师还会利用Excel制作图表、计算名次、筛选分数段。

在使用Excel的情况上,非信息类科目教师主要使用Excel中的格式设置、图表、条件格式和一些简单的函数功能;而一些复杂的任务如函数的嵌套、跨文件调用数据等,主要是求助于学校的信息教师来完成。信息教师都能熟练使用Excel,但大多数情况下帮助其他科目教师制作成绩统计的工作表都是一次性的。特别是数据调用、嵌套函数等任务,在每次有新的考试成绩后,都要对工作表中内容进行大量的更改。这样加大了原本就承担了学校中大量信息化工作任务的信息教师的工作压力。

3 Excel VBA在中学成绩统计中的应用情况

根据采访调查,只有极少数中小学教师在成绩统计中能用到简单的“录制宏”和相关的VBA代码。这样的应用能使某些Excel中不断重复的任务自动快速地完成,但对于使用ActiveX控件和一些较为复杂的VBA代码感到比较困难。而大部分非信息类教师在Excel的使用中不涉及VBA,不了解VBA强大的功能,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很难抽出时间去进行系统的、细致的学习。

现在各中学的信息教师大多有很好的编程基础,且VBA与中学信息课程中的编程内容所用语言VB一脉相承,信息教师能很快掌握并合理使用。若信息教师利用Excel VBA为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出符合学校需求、能重复长期使用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极为有利。同时也免去了每次考试后其他科目的教师求助于信息教师用Excel统计成绩的工作压力。

4 Excel VBA的使用方法

Excel VBA与Excel函数功能结合 利用Excel VBA可以对工作表中指定的区域进行赋值操作。赋值可以是数值、文本等。Excel中的函数功能主要是通过在单元格中输入函数语句实现的。单元格中存放的函数语句是文本形式的。通过VBA代码可以自动将函数语句输入指定单元格中。示例如下。

在工作表中添加一个图1所示命令按钮(CommandButton)

控件。在设计模式下双击该按钮,进入VBA代码编写界面。输入代码:

保存代码后回到工作表,点击按钮,因按钮的caption属性仍为”CommandButton1”,则执行代码中的Else语句,向P列单元格中填入求平均值的函数式。按钮Caption属性更改为“总分”,即提示再次点击按钮将呈现总分。结果如图2所示。

若再次点击按钮,则P列填充总分,按钮Caption属性更改为“平均分”。通过一个按钮和代码,就可以实现一列单元格中函数在求和求平均值之间切换。此例仅说明VBA代码和函数功能结合的使用方式,实际可编写逻辑结构更复杂的代码,填入的函数式在功能、嵌套结构上也可以更复杂,从而使实现的功能更灵活强大。

录制宏与Excel功能结合 作为一个功能丰富完善的办公统计软件,Excel中集成了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表格式设置的功能。通过录制宏的方式可以将在Excel中的操作步骤录制成代码,通过对这些代码的修改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功能。示例如下。

在Excel“开发工具”功能区中,点击“录制宏”开始录制代码。选择F列语文成绩,设置条件格式(图3)。完成后选择开发工具中的“停止录制”。

停止录制宏后查看代码,在VBA工程的“模块”目录下,查看模块1中保存了录制的代码:

这段代码可以作为一个模板,修改其中的参数,则可以使条件格式的显示形式更个性化。将这段代码与控件结合使用,通过控件就可以设置条件格式,在多次设置时大大减少了操作步骤。

Excel VBA代码与控件的使用 通过编写代码,直接对工作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

向工作表中添加一个名称为“CommandButton2”的命令按钮控件。在设计模式下双击按钮,进入代码的编写。输入代码:

该段代码的功能是统计F列上的语文成绩,通过MsgBox对话框显示语文成绩中110分上下的学生分别有多少人。编写完成后点击按钮,效果如图4所示。

通过编写代码,还可以对数据进行选定、移动、分析等多种操作,但需要较好的编程基础和算法思维。

5 制作并试用Excel VBA成绩统计分析程序

由于大部分教师不能自行设计编写一个系统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实验通过设计制作一个Excel VBA成绩统计分析程序,交由教师试用,来获得教师的反馈。

根据采访调查的结果,分析教师成绩分析统计的需求,确定程序的功能。基础的功能包括:1)花名册的输入和修改;2)成绩表中的考试科目、综合科目的设置;3)成绩表按每次考试的新建、修改、删除;4)成绩录入成绩表;5)成绩自动汇总排名;6)成绩分析的功能;7)多次考试成绩的汇总;8)筛选呈现特定的学科、班级的成绩;9)选择学生个人的多次成绩呈现;10)制作成绩打印条;11)年级成绩统计图表;12)个人成绩图表。

在这些功能中,除了成绩和花名册的录入由教师按照Excel原来的数据输入方式输入相应的表中,其他的功能全部通过按钮、下拉列表控件或者程序自动运行代码完成。

图5是程序运行后显示的界面,是程序的启动界面,基础的功能主要通过右边两个按钮启动。成绩分析功能设计在成绩汇总表中,由最左边的按钮打开进入。

启动程序后点击“打开模文件”,如图6所示,可以进入花名册的输入和成绩表的设置。花名表中教师可以在特定的位置输入班级名称、学号、学生姓名等信息。关闭文件后会弹窗提示保存数据。这些花名册数据会被成绩表输入表和汇总表等功能自动调用。

成绩输入表就是每次输入成绩的表格模板。在成绩输入表模板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好的控件对考试的科目范围(即有哪些科目)、综合科(文综或理综)进行设置。

成绩输入表模板设置好后,关闭这个工作表,程序会自动保存设置,回到开始的启动界面。点击“打开成绩输入表”后,弹出如图3所示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的几个按钮,教师可以新建成绩表、打开某次考试的成绩表输入成绩、删除某次考试的成绩表或重命名某个成绩表。

在完成花名册输入、成绩表的设置、成绩的输入后,关闭工作表回到启动界面。

通过这些功能,建立的成绩表格式、功能都与成绩输入表模板一致。相较于不利用Excel VBA统计汇总成绩,每次都要手动新建成绩表并设置成相同的格式;利用Excel VBA制作的程序,大大减少了教师制作成绩表的工作步骤,且由于数据的存放方式一致,程序可以快速地调用数据,完成多班级多次多科目考试的成绩数据调用分析工作。

建立成绩表并输入学生多次考试成绩数据后,从启动界面的“打开成绩汇总表”按钮进入汇总表。通过窗体和控件,可以对汇总表中的成绩数据进行筛选查看。部分效果如图7~图9所示。

还可查看学生个人分数、学生分数图表,具备制作成绩条打印等多种功能。

交由广州市铁一中学教师使用后获得反馈意见如下:

“我使用得还不够熟练,就觉得提示界面还不够充分,查找、成绩条打印、分数、排位这些都比较好。还可以增加一些双上线的内容,比如说50%的学生总分达到一本,各学科是否达标,能够显示出来。”(根据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三黄老师原话记录。)

整个程序包含了成绩统计用到的一般功能,其中的班级统计、学生个人统计、年级成绩分析等功能十分实用。但是成绩功能众多,也导致教师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有更充分明确的界面提示,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该程序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工作。(根据广州市铁一中学及其他省市中学试用程序的教师填写的问卷整理得。)

6 Excel VBA在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中应用的建议

根据Excel VBA编写程序的特点,以及教师试用Excel VBA编制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反馈的意见,提出两点建议。

1)非信息类教师大多数有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录制宏、ActiveX控件等功能较易掌握,可以向非信息类教师推广录制宏、控件等功能的简单使用。学校在培训教师信息化能力时,应适当加入Excel VBA的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成绩统计分析上的工作效率。

2)信息类教师大多具有良好的编程基础及Excel软件使用基础,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中,信息类教师应重视Excel VBA的应用。无论是教务管理、成绩统计分析、学校财务工作信息化等方面,均应让Excel VBA大展身手。协助非信息类教师制作成绩统计分析工作表时,可参考文中的成绩统计分析程序,设计编写适合所在学校使用的小程序,提高非信息类教师的工作效率。这样也减少每次考试后都要制作成绩表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郗金甲,范进勇,李练,等.Excel VBA实战技巧精粹(修订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马文宇.Excel中小学标准化测试中教育信息处理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篇11

Key word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factor analysis;model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128-02

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科研生产的迫切需要,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气象、水文、医学、工业、农业和经济等许多领域,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寻找公共因子的模型分析方法,它是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构筑若干意义较为明确的公因子,以它们为框架分解原变量,以此考察原变量间的联系与区别。其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就是从大量的数据中“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寻找影响或支配变量的多变量统计方法。

对因子分析模型可以做如下描述:①X=(x1,x2,…,xp)是可观测随机向量,均值向量E(X)=0,协方差阵Cov(X)=∑,且协方差阵∑与相关矩阵R相等。②F=(F1,F2,…,Fm)(m

称为因子分析模型,由于该模型是针对变量进行的,各因子又是正交的,所以也称为R型正交因子模型。

其矩阵形式为:x=AF+ep

我们把F称为X的公共因子或潜因子,矩阵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e称为X的特殊因子。A=a(ij),aij为因子载荷。数学上可以证明,因子载荷aij就是第i变量与第j因子的相关系数,反映了第i变量在第j因子上的重要性。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个主因子的意义,以便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去评价每个样品在整个模型中的地位,即进行综合评价。

在上面的分析告一段落后,就可以确定因子分析的步骤。因子分析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构造因子变量;二是如何对因子变量进行命名解释。因此,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和解决思路就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的。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即考察我国各省市社会发展综合状况。

以下是对我国各省市综合发展情况做因子分析。数据表中选取了六个指标分别是:人均GDP(元)X1,新增固定资产(亿元)X2,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X3,农村居民机家庭纯收入(元)X4,高等学校数量(所)X5,卫生机构数量(所)X6。原始数据见表1:

分析过程如下:①将原始数据标准化;②建立六个指标的相关系数阵R;③公因子方差;④总方差解建立因子载荷阵;⑤建立因子载荷阵;⑥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方差最大旋转,旋转后得正交因子表矩阵,由此有:X1=0.947F1+0.178F2-0.115F3,X2=0.940F1+0.105F2+0.261F3,X3=0.893F1-0.0747F2+0.404F3,X4=0.0364F1+0.967F2+0.09455F3,X5=0.212F1+0.830F2+0.345F3,X6=0.222F1+0.493F2+0.806F3;⑦输出因子成份得分系数矩阵。最后,由上述表可见,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可根据上表分类,将6个指标按高载荷分成3类,列于表2:

由此,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我们对国内各省市综合发展情况有了一个了解。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观测变量进行分类,将相关性较高,即联系比较紧密的分在同一类中,不同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那么每一类变量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是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在实际问题中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收集相关资料,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建立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诊断和优化处理,并应用于生产实际。

篇12

一、统计分析工作意义

统计分析是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对需要统计的资料进行原始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长期以来,统计分析就是通过合理的运用统计资料以及统计方法,来对社会经济情况进行研究和反映。统计分析工作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原始资料收集,二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三是对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并提出有用的分析结论以供参考。长期的实践证明,统计分析并不仅仅只是统计报表以及向上级部门提供一些统计数字而已,而是除了运用科学方法统计各项数据指标以及进行统计调查、搜集原始资料、处理数据、传递和提供需要的统计数据这些基本方法外,还需要利用通过调研掌握的统计资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研判,从而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统计对象的运行情况,以及当前市场的需求。因此,统计分析,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数据统计,而是在新时期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统计分析中既有统计数据,又同时包含资料分析,只有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处理,才能满足各级部门和社会大众对统计资料的需求。

二、统计分析对公路养护的重要意义

如上文所说,公路养护工作的日益发展,不仅在养护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也同时带动了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工作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公养护统计分析系统,对公路养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公路养护工作与其中的统计分析工作具有天然的必然联系,公路养护工作完成情况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来客观反映和评价,即就是说,公路养护工作的成果由统计分析工作来展现,而公路养护工作开展进行是公路养护统计进行的前提与基础,同时,公路养护工作人员又会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下一年度的公路养护计划和目标,作为有关决策的依据,可以说,公路养护工作与统计分析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当前公路养护中应用统计分析的现状与不足

1.当前公路统计分析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一是公路建设要不断实现新的大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未来公路投资不断多元化,高速路、国省干道、县乡公路等等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对统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时效性都需要提升。二是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化。在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情况下,公路养护工作体系体制改革也必将走入新阶段,随着养护管理体制的变动,统计分析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同时为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三是公路养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工作效率的必然化选择,也是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统计分析工作也需要尽快普及信息化手段和技术,采用信息化工作方法。

2.我国公路统计分析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养护单位负责领导并未真正认识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把统计分析作为数据上报工具,统计分析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二是统计分析队伍自身建设不足。部分统计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统计知识培训,统计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善,造成统计数据以及分析数据产生的结果和采用的处理措施不够合理。三是对统计数据不重视。部分统计工作人员和部门负责同志法制观念淡薄,为了完成任务指标,随意编造各种数据,严重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四是统计体系尚不完善。当前公路养护工作领域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公路养护统计分析指标和参考数值却没有相应调整,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出现混乱,各部门各单位统计数据来源多、口径杂,缺乏统一规范化标准。

四、完善公路养护中统计分析应用的建议

1.建立规范化原始资料数据库。各级公路部门,应设立相对独立的统计信息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统一的统计分析工作标准,更新统计分析参考数值,规范化统计数据来源,对每项原始数据资料都要进行仔细核对,有疑问的或者不明确的一定要重新统计、合适,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

2.注重将统计分析数据运用。各级养护管理部门以及养护施工单位,都要正确认识统计分析工作对于揭示公路养护、公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作用,同时,要注重把统计分析结果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深刻认识到只有被充分运用的统计结果才是好的统计,没有使用的统计数据就只能是一堆数字罗列。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养护内业统计工作人员队伍,是公路养护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好的制度需要人去执行,因此,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水平。

4.普及信息化手段运用。实施科学、规范的公路养护统计管理,还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不断运用到具体工作中来,建立充分发挥利用网络信息管理资源,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统计分析工作的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13

本文关于光功率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VBA编程。VBA作为VB编程的简易衍生,具备学习简单、实现办公功能便捷快速的优点,同时与word、excel、access、sql、vfp等众多数据文本程序兼容,能够快速实现ERP和专业数据分析等针对,帮助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本文可以很好地论证这一课题的可行性。

2 VBA开发光功率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研究

2.1 系统功能概述

上图根据项目部川气东送武汉调控中心对光传输系统日常维护工作要求和流程,构建流程图描述。

以图示流程作为程序系统的运行流程,构建程序代码描述,实现预期功能,替代人力完成月度繁琐工作,从而进行程序运行测试和对VBA编程的应用探讨。

2.2 设计算法流程

根据2.1部分流程图,设计算法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①导出单板收发光功率数据。首先单板收发光功率数据是离散无规律数据,而且因设备多所以离散数据量也很大,由光传输网管系统导出产生。

②设定离散数据对应的战场名和光板型号为判断条件,利用自己编写的取值函数从第一步骤得到的离散数据中快速生成判断条件数据。

③用冒泡排序计算机算法快速比较判断条件数据,当条件一致,将对应数据填入相应的单元格。

④用差值法将链路上对应的两块光板的当月的收发功率数据取差值,从而得到当月链路的通道衰减值。

⑤每个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按上述步骤得到每个月的通道衰减值。从而实现全年的光功率数据统计分析。

2.3 功能代码实现分析

2.3.1 光功率收发功率离散数据判断条件生成。把当月的原始数据中的端口信息分离提取出两个条件,一个为站场,一个为板型。如下图所示:

图示端口信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粘贴至固定位置,条件生成按钮与这一部分代码所属函数关联,点击运行站点和板型就从端口信息中提取出来。

2.3.2 使用冒泡排序算法自动将条件成立的收发功率数据填入对应信息表。VBA代码利用FOR循环语句对站点和板型两个条件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实现冒泡排序算法。实现自动准确的数据导入对应位置功能。点击第一步视图中的第二个按钮数据导入,程序运行实现功能。

2.3.3 套用光功率衰减计算公式。

2.3.4 报表日期生成代码。 VBA编程有专门的日期自动生成函数Today函数,但是这类函数是自动更新日期功能的,在对全年统计分析工作有要求的情况下,当月的函数运行会造成前几个月的时间进一步更新编程同一日期时间。故当月日期生成采用原始设计方法手动设定参数程序自动填入的算法。

2.3.5 以上4步就是当月的完整数据录入步骤,每个月按步骤点击跟相应程序关联的前端按钮完成操作。最终得到全年数据,就可以展开数据当年的整体分析。本系统还增设清除数据功能,可以让系统反复复制使用,最终形成若干年的整体性数据。

3 VBA开发光功率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的应用

3.1 光功率统计分析

川气东送管道分公司光传输网络受制于其自身产业特点,基本按长链式分布,且西起四川,东至上海,沿天然气管道布局,穿越多种地形,全长2800多公里。因此结合光传输系统日常维护要求和甲方对光传输系统的极大依赖及要求,项目部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链路通断情况,还要定期采集各网元、收发离散数据,还要通过计算得出对应的通道衰减值从而形成系统统计数据,以便工作人员对链路使用情况等有系统的了解掌握。

以往,项目部调控中心工程师每个月需要将设备厂商的光传输网管导出的各站场网元光板的收光功率和发光功率离散数据逐一查找填入统计文档表格对应的站场光板数据项中,再将对应的光板收发功率差值得出通道衰减值。最终形成一年12组数据。由于川气东送光传输战场多,链路长,故上述操作耗时耗力,且易出错。

而自用VBA实现光传输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后,上述工作全部程序自动完成,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准确,为项目部线上工作人员节约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对光传输网管功能的补充,使项目部对光传输系统的维护更加专业化,面对甲方的严格要求也能从容面对。操作界面见下图:

3.2 拓展功能分析

上述功能是为了实现数据的纵横比较:

①各离散值与厂家给出的对应参考值比较,由此可以比较出不在正常工作值域的光板和链路。

②通道衰减值全年统计比较,可以便于我们分析比较链路的使用时长对链路衰耗的影响。

我们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有用的拓展功能,如全年通道衰减值与我们的光缆中断工作统计离散数据分析比较光缆接续对链路衰减的影响,和光缆正常使用能承受的中断接续次数等等。我们不用再为第一手的离散数据而烦恼,而且还可以利用第一手的数据快速的研究分析,提升我们的专业技术实力和形象。

4 总结与期望

经过对已编写的VBA光功率统计分析系统的半年使用,程序运行稳定正常,大大提高了项目部川气东送的工作效率,完成程序自动化对以往人工操作的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