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建设职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物质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全县地税部门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实现了地税收入的稳步增长。19*年-20*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收收入累积达到8.77亿元,以年均21.9%的速度高速增长。20*年全县地税总收入达到1.708亿元,同比增收4386万元,同比增长34.2%,地税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8%,地方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全县GDP增长速度10%高出19.6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的连年超额完成为支持全县经济建设,保证稳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充足的财力保障。
(二)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发挥直接调节作用
国家的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投资方向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有利于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面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全县地税系统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积极搞好经济税收比对分析,认真研究运用税收政策拓宽税基,壮大财力,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合理的税收政策的调整,不仅拓宽了税基,调节了经济,而且对促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认真地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税局出台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福利企业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培育了后续税源。
(三)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
一是因地制宜研究税源管理新途径。税收征管始终是潜在经济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收的基础和前提,加强税收征管和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遵从度,又是实现税收收入超税基增长的主观动因。近年来,全县地税系统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征管基础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大力清理欠税,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堵漏增收,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二是优化纳税服务,把优化服务体现到依法治税之中,最大限度地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近年来,全县地税系统正在推行网上申报、“税银一体化”;实行约谈制度,推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局长接待日制度,认真落实文明办税“六公开”,大力推行“阳光作业”,推行“一窗式”管理,“一站式”、“温馨导税”和规范化礼仪服务,受到纳税人的普遍欢迎,使纳税人能够积极履行纳税义务。
二、当前地方税收职能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结构不合理
税收来源于经济,税源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地税收入的视角来审视分析当前进贤县地方经济税收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我县从近几年开始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以及2005年开展文明、花园城市创建,进行了大量的基本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拉动了建筑业的飞速增长,而之后我县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减少。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业的急速增温,拉动了第三产业的飞速增长,使得全县整体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20*年税收收入分产业情况来看,制造业税收入库1201万元,但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仅占7%;建筑业税收入库6439万元,但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占37.7%;金融保险业税收入库830万元,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占4.8%;房地产业税收入4*4万元,所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占29%,邮电通信业税收入库791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6%,商业税收入库331万元,占税收总额2%,服务业(包括饮食业)税收入库128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7.5%,其他税收入库1262万元,占税收总额7.4%。
从以上我县地方税收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数据可以看出20*年以来我县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建筑业、房地产业税收所占比重很大,达到全年税收总额的66.7%,而制造业税收却只占7%,服务业税收也逐年增长,达到税收总额的7.5%,商业税收所占比重不大,仅达到税收总额的2%,税源结构不合理、缺乏有力及稳定的税源增长点仍将继续困扰我县的地方税收工作。
(二)一些税收征管措施还不适宜经济发展要求,削弱了税收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征管手段落后。尽管近年来税务系统不断加大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的管理工作基本上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许多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导致对税源的发展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预测、分析和监控。
(三)税收执法环境不够协调,影响了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
在税收调控过程中,一方面,一些政府相关部门配合还不够默契,涉税信息的共享度比较低,影响了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一些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不够强,税收法制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偷逃骗税现象客观存在。
三、如何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推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经济与税收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充分发挥地方税收的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的税收基数中,含有不少特殊因素,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比例确定税收收入计划,难免使税收收入计划与经济增长之间发生脱节。因而,在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评估各乡镇税收规模与征管绩效差异时,要遵循“经济-税源-税收”的思路,税收分析不仅要关注收入总量增减变化,更要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变化的原因,要切实转变以往将GDP总量、增速与地方税收规模、增幅简单挂钩的思维方式。要逐步创造条件,根据税收与GDP的内在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分析和预测模型,对税收收入进行科学预测,按照经济规律和税收法规征税,确保税收持续、稳定、合理地增长,实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二)优化经济结构,培植壮大税源
要充分认识税源经济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支撑。积极涵养税源,逐步建立新老税源交替,大小税源并举,支柱税源多元化的多层次地方税源体系,是确保税收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财源建设的实质是发展经济,它体现了经济发展与增强财政实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有机结合。新财税体系,对中央与地方税作了明确划分,财力分配关系更加明确,今后的格局是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快结构协调,运行质量高,哪个地方财力就多。因此,我们要树立“围绕经济抓税收,围绕税收促经济”的大税收观念,把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税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1、应着力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摆脱只依托烟花、医疗器械、钢结构等行业,这种靠资源累积滚动的增长方式不是一个地区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资源转换、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的路子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
2、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发展烟花、医疗器械、钢结构、文化产业及其深加工产品一体化特色经济,进一步做大优势企业,做强烟花、医疗器械、建材、钢结构、文化产业五个优势产业集群,拓宽发展领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由于地方税收与第三产业相关度最高,因此第三产业权重越高,越有利与地方税收增长。近年来我县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反映出第三产业的优势,因此现阶段我县的产业结构是有利于地方税收发展的。为此,应围绕构建“新城区”服务中心,加大对轻工业、房地产、服务业等非资源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实现非资源型产业规模化,这样必将会加快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地方税收的增长比例会逐年增加。
(三)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1、由于废铜是可再生的资源,因此,管好、用好废铜资源也是我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其次还应调整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在企业所得税政策中按政策规定调增计税工资成本,认真落实福利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对废铜冶炼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近年我县房地产行业市场火爆,价格不断盘升,利润大但税负较轻,应适度的调高该行业的税负,对增加财政收入及给房价降温都会起到溢滞的作用。
3、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贤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是一个重要的中坚力量,属于税源培植的重要方面。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蓄积经济增长后劲,税收政策应起到主要引导作用。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取消按国家银行贷款利率标准列支利息的限制,对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应按实准予税前扣除;对投资者提供技术的收入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允许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征税。通过税收政策调控,引导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四)加强税源管理,实现县域税收与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是完善税收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县域地税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实现县域税收与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要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工作方针,科学下达税收计划,达到营造环境、涵养税源的目的。
二是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逐步实现全面税源监控。税源监控是对税收来源状况、发展及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是做好税收预测、提高均衡入库水平的前提。要按照“总体规划、集中数据、方便查询、全面监控”的原则,在新的征管软件系统平台上,依托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功能齐全、传输及时、反应迅速、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税源实时监控体系,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资金运用、财务核算等环节的情况。同时,要建立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重点税源户的生产经营与税收征收情况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督。要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纳税能力估算,研究各产业、各行业的重点税源企业收入规模与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行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实现利润等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测算各产业、各行业重点税源企业提供税收收入的能力和税负状况,适时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变化情况,为实施精细化税源管理提供数据和决策支持。
三是进一步实行简政放权,规范税收管理权限。我们要拓宽地税工作新思路,实现地税工作重心向税收征管、向基层转移,以继续深化征管改革为运行平台,进一步规范税收管理权限,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促进县域经济和税收的良性互动发展。
(五)打好“服务牌”,全力优化税收环境
1、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涵养税源,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首先,要认真疏理新办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同时抓好纳税辅导,让纳税人不但了解政策,而且要用足政策;要强化对税收优惠政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保证基层地税机关不折不扣地将优惠政策执行到位,决不允许因税收任务而不执行或不及时落实已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加强执法检查,防止税收优惠政策的滥用。
篇2
一、以人为本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旨
以人为本可以使在农村生活的广大农民获得认可感、幸福感以及舒适感,也是对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目前,农村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还是政府,基层政府应该在观念上认清以人为本的科学发感观的思想和内涵,农村经济建设项目中包括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专家评估,农村的评价和选择三项基本工作。通过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县级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政府职能的有效率低下,导致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县级政府职能的专业化和高度集权化认识不到位。例如,对一些农业投资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以及政府职能划分过细及高度集权就引起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对农业投资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有些县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越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政府与社会、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管了一些无法管理和不好管理的事情。例如,要利用行政手段对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进行调整。错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无法将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基本思想来指导各项工作,从而导致了各方面之间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宗教与宗族势力抬头,严重的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缺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自己的分内事情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导致社会出现权利的真空,无法满足公共服找约肮众的基本利益要求。总体来说,在农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滞后;第三,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第四,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第五,农村社保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第六,农村科技与信息的服务体系明显滞后;第七,农村基础社会比较落后;第八,农村缺乏长远规划。
三、县级政府职能定位的理性思考及具体对策
(一)服务职能
从本质上而言,领导就是服务。县级政府不但要对机关自身事物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与上级政府一起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和社区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应该对必要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指导、良种培育、市场开发以及供求信息的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也是县级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县级政府应该对各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县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乡镇或者街道一级的政府都设有派出或者直属机构,例如粮食管理所,派出所和工商所等分支机构,为了更好的使这些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就需要县级政府发挥相应的作用来对各级下属政府以及县直机构相互的关系进行协调。
(三)指导职能
县级政府首先应该对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然后由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来指导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这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中有明确规定。
(四)监督职能
县级政府的监督职能主要指的是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行业,各个部门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能够使对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遵守,以及政府和各项法规等等,还要对财政制度以及相关的纪律进行遵守。以及对各个企业、各个经济组织以及村民个人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能够很好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等进行严格的遵守,要做到有法可依、遵纪守法、合理致富的理性原则对经济的顺利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行相应的确保。
(五)教育职能
县级政府还应该积极的组织下级政府、村民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培训等等,从而对吸收科技知识以及对市场驾驭的基本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我国的法律意识以及诚信道德的意识不断的进行增强,通过各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来规范农民各方面的基本行为,从而使农民的基本素养有相应的提高。 保证农村经济建设不断的在我国发展起来,从而使农民的收入以及当地地区的良好环境和形象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政府的各项监督职能不断的加强,对各项的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我国当下的新农村经济建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并且开展着,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应该以党的政策方针为中心进行指导,一切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对当地政府的职能发挥出合理的作用,从而使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更加美好,也使政府能够对广大的农村群众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连鑫.县级政府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职能[J].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05-106
篇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政府要从宏观角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制定规划、协调发展、服务人民、监督调控的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等,来对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统筹安排。这些职能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扰乱正常市场经济活动的违法犯罪进行有效打击,对市场正常运行进行监管,防止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对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在经济职能上的建设要对市场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进行监督、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加强监管、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缩小贫富差距并消除两极分化、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上,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体系的规律与特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起着决定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作用效果显著。但是,如果市场脱离政府干预,那将导致市场的决定作用失灵。价格由于供求关系出现变化导致价值上下波动,使资源出现浪费,部分行业出现垄断的情况造成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发生,最终出现对抗性的矛盾,造成社会动荡。市场配置资源本身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例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存在市场因素的关系决定了政府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来弥补市场的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就要求政府的经济职能要不断进行转变。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政府经济职能要进行转变的要求。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再加上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所以在针对实际国情上,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缺陷。并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政府在经济上要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同时要把发展方式进行转变,避免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能转变的方式
(一)从掌控市场职能转变为市场调控职能
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当中,政府包办一切,对所有经济社会事务进行直接承担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配置的资源逐渐得到增加,使政府对相关资源的控制有所放松,但是政府在部分职能上面管理内容仍然较多较死。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仍然需要市场来发挥相应的职能,政府不应过多的干涉。但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环境仍不健全,部分企业在经济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市场经验能力不足。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发展无法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无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政府在部分职能上要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的管理上要有选择有重点。
(二)从直接管理职能转变为间接管理职能
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大问题是我国政企合一现象,虽然政企分开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在进行中,但是政企分开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重大趋势。只有将微观经济的职能交给企业,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涉有所减少,才能对市场经济条件的环境建设上有所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将相关审批的项目要逐渐减少,政府在市场经济建设当中绝对不能出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在相关决策上要有透明度,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度,通过转向间接管理的职能,为企业正常经济生产提供一个平等、独立、稳定的环境。
(三)从参与竞争职能转变为制定规则职能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我国确定到现在仅仅只有25年的时间,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得到确立。但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新旧体制的转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政府在经济体制的转轨上的问题要引起重视。但由于政府参与市场活动并进行监督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因此,在职能转变上政府应为市场服务,来对市场活动进行监管,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四)从管制市场职能转变为服务市场职能
篇4
回顾高等学校职能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在延伸、拓展的。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及在中国的稳步推进,积极走出“象牙塔”并日益融入社会的高校职能必将蕴含更为丰富、更富时代气息的崭新内涵。
1 相关概念
1.1 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方针的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农村现有问题的系统解决,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
1.2 职能及高校职能
职能是人、事物或机构本身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高等学校作为一种育人机构有着自身的独特作用,这种作用的持续发挥决定了高等学校在社会系统中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2]。
关于高等学校的职能的研究,近年来颇为热门。有学者提出高等学校具备五大职能: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科技孵化器和就业指导[3]。也有学者提出了四大职能:即培养高级人才、发展高深学问、参与社会生活和对外学术交流[4]。还有学者提出了多项职能,即高校除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外,至少还具有文化创造与导向、个人的社会升迁等职能[5]。不过,最主流、最经典的观点还是高校的“三职能说”。“四职能说”、“五职能说”、“多职能说”均是对高等学校职能的细化及拓展,它们均可宽泛地归类到传统的“三职能说”中。因而,目前关于高等学校职能问题的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高等学校职能的分类上,而应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决定高校组织特色、影响高校运转效率的职能内涵的探究上,尤其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
2 新农村建设与高校职能的关系
2.1 新农村建设要求高校从职能内涵上相呼应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任何重大的社会变化、变革都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作出相应的改变,以回应社会的需求。在《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6]。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在一次由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座谈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高等学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思想,坚持服务“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来看,不论什么层次、类型、级别的高校都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回应社会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将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去。
从“职能”的定义得知,职能就是功能或者应起的作用,组织发生作用,实际上是组织的职能在发挥作用。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看,组织的职能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效率和效果,组织职能的界定和划分必须与组织的环境相适应,这个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从本质上讲,要求高校调整转变实际上就是要求高校的职能发生转变,要求高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就是要求高校职能与外部社会环境相适应。
2.2 从高校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职能内涵应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
近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新办学校的数量增长迅速、生源减少、学生就业难、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等。面对巨大变化的环境,高校如仍抱守先前固有的职能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但这种调整和转变只有与国家、社会或行业重大发展战略方向一致时,高校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谋求自身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分布区域广,实施时间长,投入规模大,参与机构众,高校可以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主动拓展和更新职能内涵。如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那么,高校就应该积极拓展人才培养职能的内涵,把培育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农业科技作支撑,那么高校就应该加强涉农的科学研究,充实高校科研职能的内涵;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文化、卫生、医疗等大量的服务,那么高校就应该发挥自己所长,组织力量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以此丰富其社会服务内涵。
3 高校职能内涵
3.1 人才培养的内涵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演进过程来看,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产生并存在的原动力。直到现在,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仍然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能。
知识的传授是各高校日常教学的最基本工作,一般来说,各个高校都有相对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要注意完善和拓展,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学科外,要更加重视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相关的学科专业的建设,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如农村理论政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农村规划设计、农村环境保护、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体系。
相较于知识的传授,育人的工作更加重要。《礼记·大学》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当今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7]。这些论述都强调了人的思想、意志、品质、能力的重要性,是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除了这些,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农村特需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如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生态意识、人口观、“三农”问题、民风民俗、适应能力、基层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3.2 科学研究内涵
国家教育部对科研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科学研究成为高校的一项职能始于19世纪德国高等学校的改革及其所获得的成就。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和依赖性的不断增强, 高等学校在创造知识、发展科学上的优势日益明显。高等学校拥有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 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以及信息手段等优越条件,可以进行一些高水平的研究, 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 并能在科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经济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出自高等学校,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绝大多数重要成果也出自高等学校[8]。但另外一方面,长期以来高校往往都只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忽视应用型研究;重视工商领域的研究,忽视农业领域的研究。所以,相对来讲,高校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还是有限的,农业科技成果偏少,水平偏低。据统计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至少相差15~20年,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0%[9]。因此,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及时把握农业和农村的现实科技需求, 加大对农业科研课题的投入力度, 及时调整学科结构和改革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科研条件, 把在服务 “三农”中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课题,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克难攻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不断提供成果支持,使农业生产建立在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节约农业、绿色农业的理念和模式之上。
3.3 社会服务内涵
关于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定义,学界尚未取得共识。有的学者认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就是高等学校应用知识去为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应用知识的目的[10],也有学者认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就是高等学校以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目的, 以培养专业人才职能和发展知识职能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所提供的具有学术性的服务[11]。中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王伟廉指出:“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不仅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逻辑,高校的社会服务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也被高校自身发展所需要。”本研究采用潘懋元等的观点,即社会服务是指直接服务,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只是一种间接的服务。
必须承认,由于农村往往地处偏远,条件落后,比较效益低,高校服务农村的积极性不高,通常只是被动应付,主动的服务远远没有实现常态化。如前所述,参与新农村建设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服务农村社会需要应是高校的制度化服务内涵。服务的内容包括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
4 高校职能实现的途径
4.1 人才培养
4.1.1 引导大学生更新观念,培养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 高校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倡导大学生就业在农村、创业在农村、成功在农村的职业发展理念。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之路,融入历史发展洪流中,不断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择业观念,努力钻研理论和技术,成长为身怀致富技艺、立志到农村建功立业、与广大农民齐奔小康的人才。二是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者的事迹和经验,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响应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贡献社会。引导大学生弘扬奉献精神,激发青春热情,把自己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去[12]。
4.1.2 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培养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人才 高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方向,重新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要坚持以能力提高、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实践精神。注重学科交叉,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吸收最新的农村适用的科技成果,切实加强课程建设,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服务,努力增强人才的适应性,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科技、教育、管理、文化人才的多种需求[13]。
4.1.3 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培养新型农民一是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开展 “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脱贫、解决温饱问题的初级培训,开设一些如水产养殖、观赏园艺、畜牧草业、林业资源等短期培训班,丰富农村业余科技活动,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二是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的需求,对广大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通过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培训,使农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竞争力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收入水平。
4.2 科学研究
4.2.1 建立农村科技示范基地 根据农村城镇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应联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一批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示范效应。其中包括农业技术区域性实验;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培训、教学实习、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协调好教学、科研和推广间的关系,促进三者的有机结合,发挥高校信息密集优势和技术优势,服务农户,发展农村经济,带动产业发展[14]。
4.2.2 积极扶持农业科技型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校地、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之一。高校可以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与地方和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通过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能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共进双赢,而且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在农村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是加大农村科技开发投入、持续提高农村科技能力的必然要求。高校可采取知识产权许可、入股合作办企业和自己创办企业,以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为主的横向合作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等多种方式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支柱产业,服务新农村建设[15]。
4.3 社会服务
地方高校要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直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的切入点就在于为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当然,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需求差异很大,各高校应根据供需双方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以下的服务切入点可供借鉴。
4.3.1 提供民主政治服务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保障其基本权利得到行使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这有赖于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挥相关专业的优势,传播民主管理的理念。如定期在农村开展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培养农民的法律意识;开展村干部培训班,传授民主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条件具备时,还可以指导农民建立自治组织,以集体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湖北高校在以“校村结对”形式服务新农村过程中推出了协助“结对村”强化领导班子、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的共建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3.2 提供农村文化服务 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方面,集中表现为构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的新文化。高校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向乡村传播文明、健康、时代气息浓厚的新文化,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农村提供直接的文化给养。如湖北高校通过与“结对村”联办文艺节目、建设“农家书屋”、送办公设备构建远程教育体系等方式,初步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新农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3.3 鼓励专家、教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组织选派科技能力和组织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专家学者深入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中间,面对面地解决一些实际的科技难题。可由各省教育厅牵头联合有关院校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口合作,通过“校村结对”、“科技大篷车”、“教授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形式或途径引导高校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村生产第一线,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切入点,广泛开展合作攻关,对新农村建设中所涉及的科技问题进行答疑解难。
参考文献:
[1] 陈 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地方高校的职责和使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1):74-75.
[2] 谢开勇.对高校职能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5):87-89.
[3] 王洪才.论当代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3(6):11-14.
[4] 高耀明.论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J].嘉兴教育学院学报,1996(Z1):44-45.
[5] 王伟廉.试论高等教育学的改造[J].中国高教研究,1994(1):63-65.
[6] .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6-0l-02(2).
[7] 尹艳秋.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建构[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8] 沈振峰,胡紫玲,赵 静.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15-217.
[9] 严桂花.高等学校职能内涵及其关系解读[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4-76.
[10] 徐 辉.变革时代的大学使命[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11] 朱国仁.高等学校职能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2] 张维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5):183-184.
篇5
1 系统组成
该控制系统主要由多种模块构成,包括具有检验光照强度作用的模块、单片机模块、湿度检测以及温度检测模块、警报模块、键盘、显示模块、时间显示模块以及电源、执行模块。该系统的功能实现主要依赖于数据比较,通过传感器测量出的数据同设定数据之间的比较,继而对单片机发出指令,对继电器开关予以控制,从而启动和关闭设备,键盘用于进行设定值的输入,而显示设备则用以显示当前环境的状况以及显示时钟、日历。
2 硬件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小的系统、时钟电路以及温度测量电路和湿度测量电路共同组成了其数据采集系统。
2.1 最小系统概述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AT89C52单片机、显示模块、键盘、时钟以及复位模块。除显示模块以及键盘外的三种模块共同组成了该应用系统。键盘的连接采用了独立接口,判断键盘操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监测高低电平来判断是否有键闭合,若按下某一键,那么相应的数据线便会专为低电平,因此可以判定有操作,那么对操作数值进行读入,用于设置湿度范围以及温度范围。图形液晶显示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显示模块,主要用于对当前环境的相关数据显示,以及对日期和日历、时钟的显示。
2.2 温湿度测量电路及控制电路
作为测量温湿度电路,主要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15 对温湿度信号进行采集及处理,实现对环境温湿度的智能控制功能。SHT15 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将湿度传感器、信号放大调理、A/D 转换、I2C 线接口全部集成于一个芯片上,具有全校准相对湿度及温值输出, I2C 总线数字输出接口,露点值计算输出功能,免围元件,湿度值输出分辨率为l4 位,温度值输出分辨率为12 位,可编程降至l2 位和8 位,CRC 数据传输校验功能,片装载的校准系数可保证100% 的互换性。SHT15 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为: GND 为接地端;DATA 为双向串行数据总线; SCK 为串行时钟输入端; VDD 为电源端,范围为2. 4 ~ 5. 5 V; NC 为空管脚.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的温度、湿度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与相应的给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加湿装置、去湿装置、加温装置、降温装置等执行设备的动作,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的控制。
2. 3 光照强度测量电路及控制电路
作为测量光照强度电路,主要采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是采用半导体材料制作,利用内光电效应工作的光电元件。它在光线的作用下其阻值往往很小。在黑暗的环境里,它的电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下降。光照愈强,阻值越低。 入射光消失后,光敏电阻的阻值逐渐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之间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适当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加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当光照强度检测电路中,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 均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暗; 发光二极管LED1 发光、LED2、LED3 均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弱; 发光二极管LED1、LED2 均发光、LED3 不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中; 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 均发光时,表示光照强度强。当阳光照到光敏电阻上,光照等级自动增强时,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正转,将窗帘自动拉合; 当光照等级自动变弱时,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动机反转,将窗帘自动拉开。
2.4 日历电路以及时钟电路
该系统中使用的日历电路以及时钟电路采用的是Dallas公司出产的时钟芯片,该DS1302芯片为串行实时芯片,具有时钟以及静态的RAM,通讯方式为串行通讯,能够同单片机实现方便的对接。该芯片作为涓流充电芯片,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其内的实时日历时钟系统以及一个静态的RAM,其同单片机之间的时间通讯主要依赖于串行接口。其交流信息内容包括年、月、日、时、分、秒以及星期等,月天数以及闰年天数能够自动调整,而一天的时间可以通过AMPM的划分制定决定是十二小时制还是二十四小时制。该芯片同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只需要三个I/O线,即串行时钟SCLK数据线以及复位端口。
3 软件的设计
系统软件的设计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湿度处理、温度处理、主程序、光照处理以及键盘功能和显示、执行控制等。以下便对程序的整体思路进行详细的论述:主程序的运行过程主要为,对光照、湿度、温度进行测量,对光照、湿度、温度进行处理,通过键盘进行查询,最终由执行机构予以执行。当定时器时间达到预定时间后,系统会对现场予以保护,并显示数据,继而恢复现场,返回到主程序。主要用于实时显示湿度、温度、光照以及时钟,并对温度、光照、湿度等预期值进行上限以及下限的设定,通过良方数据的比较,若是实时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数值较之下限值较低,那么系统便控制加温设备进行加温、加湿设备进行加湿,并命令电动机翻转将窗帘拉开。若是实时数据较之于上限值较高,则系统会控制相关设备执行同上述动作相反的动作。并且若是实时环境相关数据超出预期范围,除了上述动作外,系统还会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并亮起指示灯。
结语
本文介绍的控制系统在灵敏性上较高,且精度于稳定性相对比其他系统都具有极大的优势,按照该设计方式制作出的系统投入较低,且能够使用在多种环境中对其环境条件进行调节。
参考文献
篇6
高等院校专业基础各学科课程标准及所涵盖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几乎同步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由崭新的教育理念支撑的培养目标,仅就我们建筑装饰学院应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诸行业信息化之需设置的软件工程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倘若得不到广泛有效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要实现其课程目标是非常不易的。作为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必须明确在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能和所要履行的职责及对学生专业引领作用。结合近年所任的专业基础课《软件工程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网页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学科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最终到自由地开发和拓展、以及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的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重新认识自我,促使教师的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表现为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在高等教育改革走向纵深的今天,有谁不渴望将自己锻造成具有课程智慧的人师?除了进一步理清教师专业发展这个高校教育改革重要取向外,基于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建设,教者要着重探究并解决好角色转换、职能转变两方面凸显问题,进而探索开发和利用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的最佳途径,建构那些策略性知识,发挥好专业引领作用。
一、转换角色,增强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的自觉性,为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服务。
我们说,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一所社会力量高等教育院校要以独特魅力生存与发展,必须将自己的办学目光锁定在国内一流并适时追踪国际教育的服务宗旨上,在人才培育上应是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而作为教者个体,尽管所容纳的信息沧海一粟,但亦必须一如既往的以最快速度、近距离的随国内教育改革的节拍并把握国际教育的呼吸。因为一堂课、一次教学研究和实验活动、一个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和对教师的启示都可能是巨大的。教育惟有牢牢把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方向、发挥学科优势,才能促使学院品位的提升,更好地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谱写有区位特色的办学新篇。
目前,一些院校教学平庸、发展滞后其在于从教人员的主观愿望和付诸日常的教学行为在目标内容上“不脱纲”、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不超标”,教者匮乏创新意识,只注重课堂书本知识层面传授和学科课程终结的测试,在学科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严格依据教材和院系等对教学计划管理,不能有半点突破。教者受传统课堂教学思想束傅和教学流程框架组织形式的制约,使得“依赖心理”起支配,教学内容“唯书本论”、教学策略“唯上论”等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作为教师,当一名“教书匠”非常容易,当“名师”只要努力去严谨治学也不是很难,但要成为“人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照亮学生生命的航程,用自己的课程智慧、专业创新来影响学生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日常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科教学质量一直被院系视为“生命线工程”,在实施所任《软件工程导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教学计划中,我也愈加感受到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在课堂,教师要转换角色、改变课堂由教师主宰一切、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必须重新审视和确立教师的角色,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据网上信息显示,时下我国有2000多所高校,不可能放在同一平台上,不同类型的院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其共同点是“适应性”,适应性就是质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包括发展的质量观、合适目标的质量观、需求性的质量观、多元化的质量观、特色的质量观,各类院校都在用实力最强的师资、实验设备,集中人、物、财力加大发展,形成优势与特色。一旦形成特色后,这方面的人才,包括教师和学生,就会蜂拥而来。如果每所大学都有几个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就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特殊需要。应当承认,一些院校还未能把高教改革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真正纳入发展战略,使得一些教师在以信息化引领未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时代呼唤面前未能迅速调整自我、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新的人才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挑战面前,一些教师之所以处于被动地位,其原也在于缺少角色转换这一前提条件。不管教师的主观愿望多么纯正,教学策略倘若依然恪守“以我为中心” 、“教者是神圣殿堂”,这种教学是无效的、徒劳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改革实际上不单纯是教学本身的改革,而是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的改革;教师角色的转换,就是使教师在所任专业基础学科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未来发展而设计、为学生主动学习导航。学院只有树立“学生就是大学”这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的办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质量即适合目标”这一和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做到角色的彻底转换。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学生和学院的发展去发展自我,不断提升专业修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师也只有积极主动去开发所任学科课程资源、行使有效教学,才能完成促进学生成长这一最终标准,进而达到为基础课程目标服务之目的,整个教师队伍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二、转变职能,探索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为学院专业优质和特色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转变教育职能这是教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所在。一所好的学院,专业基础教学应恒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课堂,作为院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不是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窗口,应充分体现教者的课程智慧和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空间价值。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它的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与教学改革配套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实施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去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和学生定期反馈等制度,来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实现教育职能观念的转变,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有不断地将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去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并不断探索其有效途径,才能打破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使教与学活动其乐无穷,更加有吸引力。我们说,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目标都离不开充裕的教育理念支撑和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的支持,高校基础课更是如此。尽管理论成分表述多是基本的专业技术原理,即前人的实践认识、操作过程的经验总结——现成的结论,学生获取专业基础知识上是被动的,特别是面对抽象、枯燥、生硬的理论,感受乏味,但教者务必使这些基础理论“活”起来。要在改革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改变教与学方法。一个人走向成功,要具备多种素质,搞教育要IQ、EQ同时培养,有的学生智商很高,情商不高,很难成才。区分一名良师不仅要衡量讲授能力,还要衡量其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情绪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师而言,课程资源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新事物,它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很近,教师可以围绕课程特点、基本知识技能、专业基础课程总目标和人才培育的课堂学期教学目标内容及分解的每节教学目标,视教学班学生需求,索取有价值的、鲜活的实践知识(操作层面的实例),作为对固定专业课程(书本原理)学习的补充,这样势必会激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活动的教与学的全过程。其实,教者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途径很多,如诸多版本的教材、网络、软件、图书馆、社会实践(固定或非固定的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只不过有些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加之院校课程本身的封闭性和有些教师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使原本十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单纯而枯燥的知识传授,但也必须谨防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者应明确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在于服务,为专业基础课的全程教学活动服务。我们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专业基础课的学科教学就是在院系已通过的固定版本基础上整合了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院系教研机构,还是教师在探索开发和利用学科课程资源中,都注重了从三个角度切入,以寻求新的突破:
转贴于 Ⅰ.在学科固定教材基础上,不断拓展实用所需。
应当看到,在全球信息化大潮推动下,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专业教材建设在教育发展战略上更显得举足轻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时间较短,从业人员较少,而国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几十年间积淀的经典教材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我们的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建设一流的专业,要求教者必须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将目光瞄向世界最先进的层面,力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是高校课程资源建设和提升教育品位的必由之路。高校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的资源建设应本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计算机适用人才培养提出的内外兼蓄,使用外文版的号召,兼顾学生外文基础参差不齐客观状况,在组织教学的实践中,以我国教材为蓝本,适当引用外国优质课程资源,诸如《计算机科学丛书》等。它是对国内高校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度身订造的,其中,许多教材已为M.I.T,stanford,u.c. Berkeley, C.M.U等世界各版大学所采用。作为被我们建筑装饰学院基础科学教育选作的优质教学资源,我认为它不仅涵盖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图形学、通信与网络、离散数学等国内大学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而且各具特色,有的出自语言设计者之手,有的历经三十年而不衰,有的已被全世界的几百所学校采用。在这些圆熟通博的名师大作指引下,教者必将在计算机科学的宫殿中由登堂而入室。这些宝贵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我们建筑装饰学院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教与学活动起到助推之成效。特别是影印版教材,单独开辟了“经典原版书库”,引进全美通行的教辅用书“Schaum’s outlines”系列组成了“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便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掌握,其资源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e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无论是我们搞教学研究还是引领学生探究学习都很有利用价值。
Ⅱ.从社会性即行业的实际应用价值合理地开发利用。
国家教育部门在“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意见别强调,要“按照优势突出、特点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引导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办出特色”。目前一些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对专业教育属性的基本认定,即未能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和基本任务。一些院校往往处于一种急功近利的运行状态,有一种为教学而教学倾向,他们对社会需求不能深入考量,甚至不清楚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对未来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什么要求,然而,他们却同样堪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我校在优化课程结构上,以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其专业基础课程优势在于彰显出“生本观”、“为学生发展而施教”的教学特色,我们从社会性即学生未来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应用价值有计划地、合理地开发课程资源。我们不仅关心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还能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标准,以此为依据设计与之吻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其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先进性,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保证人才培养的必要质量,故从开始我们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我认为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应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点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Ⅰ]、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条件,即院系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诸如通用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图书音像(教学软件)资料。[Ⅱ]、通过教科研、学研、开放课堂(异彩纷呈的课堂革命)、学术讲座、热点沙龙、研讨交流等互动形式,实现资源共享。[Ⅲ]、通过E-Learning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等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与学习行为,打造教与学的新亮点,促进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建设。特别是通过博客、QQ群等学生喜爱的网络工具,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合理利用。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可以将课堂搬上博客,在“博客课堂”上,学生既可根据各自需要查阅资料,也可下载各章讲义,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实现学习目标 [Ⅳ]、拓展校外课程资源。譬如“软件工程学”属现代信息技术范畴,社会应用范围广、专业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人员发展潜力大,决定了人才市场的紧俏,我们可在共同发展、双方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建立稳固的教科研训实践基地。仅从国内目前教育信息化行业有一定推动力的IT企业就有10多家,诸如联想、戴尔(中国)、浪潮、英特尔(中国区)、浙大网络、现代中庆、清华同方、华为3com、方正科技、IBM、一百易、华工紫龙、爱普生(中国)、汉王科技、AMD等。从国外的教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99%的大学包括高职院校都是采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笔记本电脑的教学模式给整个大学的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中国的高等院校要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最需要的是创新和探索未知领域,这正是中国教育体系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Ⅲ.从学院(系)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完善资源库建设。
我国计算机软件行业与传统行业(机械、建筑等行业)相比,还是比较年轻的行业。传统行业生产、管理和工艺都相对成熟,而软件行业在各个环节上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我们不仅要提高对软件“工程”科学性的认识,还要从学院(系)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完善资源库建设。尽管时下软件开发太稚嫩,甚至有人认为还谈不上“工程”,即未有一套略为成熟的评估标准。软件项目极易出现失败或失误,而软件工程理论又未能完全解决软件危机中的所有问题,但我们仍要坚定专业教育信念,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使它走向成熟。笔者认为,教者仅靠课堂教材是不能达到现代人才所必备的专业技术理论目标要求,还必须不断拓展新的课程资源,确立建设目标,形成新体系。计算机软件工程作为专业基础科学必须从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过程改进三个重要方面完善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建设不是盲目的,它是在科学精神指导下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一般应坚持“六项基本原则”:[Ⅰ]、进步性原则。课程资源要充分体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方向,而不是游离时代。[Ⅱ]、适应性原则。课程资源要符合当代大学生渴求新知即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活动前瞻性的兴致需求,以促进个性发展。[Ⅲ]、实效性原则。教者应精选信息并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并产生最大效益的课程资源。[Ⅳ]、经济性原则。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者的导行很重要,应合理使用开发项目经费,做到既省时又高效、便捷。[Ⅴ]、因地制宜原则。应以本院(系)专业特色优势为主,在学科教科研训中展示专业教师风采。[Ⅵ]、共享性原则。对校内外、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层面,因为在平素专业教师中的教科研学术交流和开展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了素材性课程资源,我们只有不断地潜心研究,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表至里、由浅入深,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其丰富内涵。
总之,在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趋势下,专业基础学科课程资源建设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学院(系)专业教育、学科教学面貌的变化是以发展为标尺、各层面的效能需用管理者和教师的智慧去探索,课程资源建设与环境建设、队伍建设已被列为整合办学资源的“三大工程”。由此可见,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对于满足师生成长需求、对于学院(系)教育发展、专业品位提升具有战略意义。理念认同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时下我们缺的并非理念,而是果敢的实践。我们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就是通过研究和改革探索,形成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更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与计算机IT产业的紧密联系,提升计算机软件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软件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用足用活已有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以最少的成本和资源达到学院(系)专业发展事半功倍的结果,实现教育绩效的最大值。让我们在百舸争流的教育大潮中,牢牢把握专业基础学科课程为学生成才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主旋律,以我们的教育创新成效来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美].Roger S.pressman著,郑人杰、马素霞、白晓颖等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2007.1出版.
篇7
2系统架构
图1为系统设计框图。以西门子S7-200PLC为控制器,输入端信号主要由红外传感器、亮度传感器、流量计、冲水手动按钮和照明手动按钮组成。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则控制电磁阀(设计中设计到4个电磁阀)、照明灯和报警显示板。在本设计用到的两种传感器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用于入厕人员检查,亮度传感器用于周围环境的亮度检测。流量计信号是提供电磁阀正常工作与否的比较信息。为了提高控制的灵活性,对于冲水控制和照明控制都配备了手动控制按钮。报警提示板是针对有报警的信号进行显示,方便清洁人员和维护人员准确判断并进行及时处理。
3系统控制
3.1冲水及清扫系统
YV1是总水阀,YV2是蹲位工作水阀,平常这两个水阀处于接通状态。YV3是蹲位冲水阀,YV4是蹲位冲水备用阀。在冲水的水管上安装了流量计,可以进行水流的流量检测,结合电磁阀的工作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电磁阀是否有故障,如图2所示。无人入厕时,流量计是没有流量显示的,如果检测出流量,就说明有电磁阀不能正常闭合,则进行报警。有人进入卫生间蹲位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开始计数。当入厕人离开时,传感器无检测信号,此时将YV3阀打开,并检测有无流量显示,如果没有流量显示,说明YV3阀无法正常工作,进行报警。与此同时将备用阀YV4打开,继续检测流量信息,如果还无流量显示,说明YV4阀也无法正常打开,进行报警,等待人员检修。为了方便特殊情况下的手动操作,YV4的启动也可以通过按钮手动进行开启。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有人进入蹲位时进行计数,当计数达到20时,有提示报警灯闪烁提示清洁人员进行清扫。经清扫人员确定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计数。
3.2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模式。正常情况下,通过亮度传感器对周围环境的亮度进行检测。通过亮度传感器检测亮度是否达到要求,即是否天黑。当亮度达到设定值时,在有人入厕情况下,开启照明灯。当检测到人离开时,会延时点亮10秒后自动熄灭。如果不能及时熄灭进行报警。如图4所示。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按钮打开和关闭照明灯,此时不受亮度传感器的控制。
3.3系统自我检修
该部分设计主要是在卫生间使用频率的较低时段的晚21点到早6点进行。这个时间景点游览的人最少,方便对设备的功能性进行检测。在这个时段中,通过程序设计,系统会每隔3秒输入一个检测信号,即有人入厕的信号。这样,可以模拟在有人进入时,卫生间的冲水系统和照明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如果在检测中,某个环节出现故障,则进行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在上班时能及时进行检修。
篇8
设计课程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二维空间设计课程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实践,从对图案的研究扩展到对空间、形态和思维的训练等。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形态的研究培养创造性思维
点、线、面形式感创造训练是二维空间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形态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对思维进行感性和理性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在具体的操作训练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形式感的规律,如重复、对称、发散、相似等,更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创造不同的形态的能力,这才是二维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越能控制复杂的形态,就越能培养控制能力,进而能更好地创造新的形态和规律,今后进入景观设计专业学习阶段才能驾驭复杂的空间格局和形态。
2.形态的研究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维空间设计形态研究主要以平面形态研究作为切入点,逐渐从二维空间形态转换到三维空间形态。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平面形态要转化为空间的结构。因此,在前期进行平面布局时,学生应对立体空间同步进行思考。二维空间设计课程的训练,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另一方面能够训练学生的空间转化能力。在景观设计中,所有的平面设计最后都需要转化到空间里,空间的结构比平面结构更复杂,更难以控制。
3.形态规律的研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对任何设计师来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景观设计师。二维空间设计从研究平面形态的规律出发,通过掌握规律,逐渐运用它们创造新的形态。形式感的创造需要概括、总结和推理,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培养景观设计控制能力
1.对尺度的控制
其一,不同大小形态的比较训练强化对尺度的敏锐度。持续的不同大小形态比较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尺度的敏锐度。训练如果结合具体的环境和事件,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课程的目的。其二,对复杂形态的掌握培养对大尺度景观的控制能力。平面形态越复杂,学生越能从中研究出规律,学生的设计潜力就越大。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后期的设计中同样表现出非常出色的设计控制能力。因此,应该重视二维空间设计课程的作用。
2.对景观空间格局的控制
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可以从平面延续到立体空间,这也是近年来二维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如今的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图形研究上,而是扩展到很多方面,包括立体空间、主体体验、材料实践等领域。其一,二维的平面空间构建培养景观空间主次控制的意识。在研究二维形态的时候,往往强调单个形态的结构;在研究整个形态的时候,则会强调整体形态的结构,也就是抓住主次关系。主次关系抓住了,就抓住了重心,有利于控制整体形态。通过这样持续有效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主次控制意识和能力。其二,二维到三维的形态转换培养空间的辩证意识。在景观设计中,空间的整体设计非常重要。合理的平面布局还要加上对立面的整体思考,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空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平面的设计而忽略了立面的统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可以有效地训练从二维平面空间转换到三维空间。持续、有效的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体空间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空间辩证设计意识。
3.对景观形态的控制
其一,二维形态的黑、白、灰关系转换为景观形态的黑、白、灰。点、线、面平面关系的和谐直接决定了空间关系的和谐,如果学生对平面没有这样的意识,那么针对空间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整体的艺术,也就没有对空间形态的整体控制。而对平面形态关系的整体意识是需要训练的。其二,二维形态的复杂程度决定景观空间的难易程度。学生对简单的形态和规律很容易就掌握,对复杂的形态控制能力则需要培养。因此,二维空间设计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控制复杂形态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现有效的教学。结语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对景观设计专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重视二维空间设计课程在景观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加强二维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层面的研究和实践,真正发挥该门基础课程的作用,为学生以后的设计生涯提供良好的保障。项目来源:2016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63190)阶段性成果;2016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级教育教改研究项目“当下重庆市应用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跨专业教学实践探索”(项目编号:YJ1604)阶段性成果。
篇9
1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概念
1.1火灾自动报警的概念
火灾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火灾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化学材料引发的火灾,炎热天气引起的森林火灾等等。一下将主要对于在建筑中发生的火灾进行分析防御,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将作为建筑火灾防御的主要手段。所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指的是对于建筑中的每个系统以及每个角落都进行实时的监控,例如建筑中的防盗系统,监控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保卫系统,防火系统,电力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等,除此之外电梯,音频,显示系统,自然灾害检测系统等也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一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就是将上述个系统中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只要在任意一部分出现问题造成火灾隐患的同时就会自动报警,提示相应的监控人员,这样就可以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问题分析并处理,可以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建筑的火灾防御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2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硬件选择
对于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来说,系统硬件的其构成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火灾报警器,火灾报警器作为智能建筑中各个系统的链接枢纽和实时分析的重要方式,火灾报警器都具有一个指定的火灾报警标准范围,只要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范围超出了规定的标准范围就会提示报警,并且在进行报警的同时引发整体系统中的全部消防设备,以此来避免火势的蔓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科技技术也逐渐发达起来,特别是计算机领域几乎是质的飞跃,火灾报警器的研发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得到解决,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类型的火灾报警器被研发出来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始的火灾报警器也子不断的进行改革,新型火灾报警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火灾报警器成为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与之搭配的消防联动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除此之外,不可以盲目的选择最新型的火灾报警器,最重要的是选择与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控制系统相匹配的灭火报警器,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要求火灾警报器必须与智能建筑中其他的系统具有兼容性,否则及时火灾报警器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对智能建筑中其他系统的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要对火灾警报器的警报效果和智能建筑中全部系统的警报效果的匹配情况重点关注,与此同时,也必须要重点观察火灾警报器的信息通讯能力以及与相关的消防设备的相互作用,这样才可以使火灾警报器与智能建筑的匹配度达到最高。
2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基本实施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常见的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都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1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中的硬件系统
一般的智能建筑中活在自动报警系统的硬件主要用于数据手机端和数据采集端[2]。数据收集端主要负责智能建筑中全部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通过无线接收与发送模块等部分进行连接。无线接收与发送模块相当于将所有的数据传送到中央控制器中,同时把中央控制器的信息变成无线的方式进行传递。而数据采集端是将智能建筑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
2.2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设计中的软件系统
软件设计作为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硬件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软件程序。所谓的软件程序主要分为初始化程序,数据接收过程,数据发射过程等三个部分[3]。
2.3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实施原理
火灾报警系统都是利用火灾发生条件来判断是否进行火灾报警,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就是根据系统自动收集到的数据等进行自行判断,要比人为判断更加准确并且更加及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从表面上分析并不是很难,但是从内部硬件软件分析确实比较复杂的程序,其主要依赖于分析调试个部分系统的稳定性等,再将调试结果通过硬件系统传递到中央控制器中,然后在根据中央控制器的处理进行判断,同时规定火灾报警条件,这样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出发火灾警报器,实现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警报系统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对于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详细论述与探讨,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在进行智能建筑的活在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时应该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完全的了解后再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保证进行设计后的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够高效的进行智能建筑的火灾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尹成龙.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5786-5787.
[2]崔骞.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11):1484-1486.
篇10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家居智能化控制已成橐恢直厝磺魇啤1鞠低吃谘芯苛饲度胧娇发技术和ZigBee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使用ARM9微处理器芯片设计为核心,实现大面积的多点温度、湿度以及烟雾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最终实现了家居室内监测系统。
2 智能家居环境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主要以STM32嵌入式控制芯片为主,外接各种控制模块电路,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对室内状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到嵌入式控制器进行数据分析,当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嵌入式控制器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报警。并通过ZigBee发送给ARM端的上位机中,同时将数据保存到sqlite数据库中,方便用户直观的查看室内状态。电路则由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模块组成,与嵌入式器件相连接,实现了控制芯片的通信。
3 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
3.1 光强检测模块
通过光敏二极管电路接收装置来检测光照强度,将光值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单片机处理判断关照条件,决定是否自动开启灯光。
3.2 烟雾浓度采集模块
通过驱动MQ_2传感器实现对环境中液化气、丁烷、丙烷、甲烷、酒精、烟雾等敏感气体的检测,及时传输给单片机后进行条件判断,环境烟雾浓度值是否超过阀值。
3.3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
使用灵敏度系数比较高的DS18B20芯片。该芯片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价格便宜,因此很适合用于本系统。
3.4 湿度采集模块
温湿度采集使用DHT11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同时输出温度和湿度,只需按照规定的时序进行读写即可。
3.5 LED电路的设计
本次系统通过模拟LED实现对家庭照明灯的控制,所有的灯均是共阳,控制时只需要给对应控制管脚低电平即可实现。
3.6 ZigBee通信接口电路
ZigBee通信接口为串口,因此只需留出对应的串口接口即可,系统使用串口2作为通信接口。
3.7 控制部分功能的实现
系统中硬件控制部分主控芯片选择STM32F103C8T6。该芯片具有64KB的SRAM和32位地址数据线,其性能和传统的8位51单片机相比提高了数倍,因此足以实现本系统控制部分功能。辅助电路的设计:复位电路、振荡电路、按键电路及初始位置定位设计,还有额外添加的串口输出模块,方便调试和维护。
4 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方面,利用Qt编写上位机程序。然后移植到ARM平台,实现了ARM板对家居的监测。软件设计总体上分为STM32数据采集、ZigBee网络数据发送和接收、嵌入式平台的搭建以及基于Qt技术的系统主控软件的设计。上位机部分的软件设计实时显示当前家居内的温湿度、烟雾浓度以及LED灯的状态灯信息,还可以实现实时控制LED灯的状态。下位机STM32单片机中移植了一款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所以的传感器都是以独立任务的形式在运行,使得整个程序比较流畅、效率比较高,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了调高。
5 通信协议设计
ZigBee网络中传递的是信息叫ZigBee消息,一个ZigBee消息由127个字节组成, 在本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中,采用的ZigBee协议帧格式为MsG格式。通信协议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它完成了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和解析依据。本系统中通信协议使用自定义的,数据帧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Protocol{
u8 send_begin; //起始标志 以“#”开始
u8 potocol_len; //信息长度 可变长
u8 device; //设备名
u8 device_cmd; //设备命令
u8 date_len; //数据长度 没有为0
u8 *date; //数据 没有指向空
u8 send_end; //结束标志 以“*”结束
}protocol;
不仅在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同一份协议,数据的发送和解析都是严格按照此协议进行的。
6 系统测试
系统硬件平台的搭建以及软件的开发完毕后,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以验证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硬件连接测试,可以点击上位机中的LED灯开关,发送开灯或者关灯命令,查看下位机STM32板上所连接的LED灯状态是否改变,若改变了则证明整个硬件连接正确。此外测试系统是否死机的一个办法是用手挡住光敏传感器,若此时旁边的LED灯亮,说明系统正常运行。通过测试最终实现本系统监测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1]柯国琴.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2]孙常清,赵英涛.数字家庭网络发展分析[J].电信科学,2007(06):23-27.
[3]穆秀春著.Altium Designer原理图与PCB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4]师振伟.基于ARM和ZigBee的智能家居无线终端控制系统的设计[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3.
[5]冯承金.基于ZigBee和ARM9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篇11
21世纪是网络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实现电视信号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电视信号监测器并不能完好的实现对信号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一般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实现对音、视、功率等的全面全程监视。为了实现电视信号系统的智能化监测,下文将设计一种可以实现视频、音频和其他信号全程监管的一种新型智能监测器,该监测器能在监视的过程中实现对故障的及时通知功能,以满足技术人员的及时维护。
1 智能电视信号监测报警器的设计
1.1 系统结构
该报警器的系统结构可以分为四大模块—— 主控器、信号监测系统、功能系统和软件系统等,每一模块系统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实现对发射机信号源和信号输出的监督和检测,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下面将针对各模块的具体功能要求进行设计。
1.2 主控器的设计
报警器的主要控制器件采用Mega2560电路板,该电路板采用USB接口,拥有86路I/O,具有大容量的闪存存储器和8KB的内存,可以通过接口实现与多种功能器件的连接,从而对各路功能器件进行控制,达到其作为中心控制器件的功能,进而满足对报警器的控制。
1.3 信号监测系统
信号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般对电视发射机的监测应该实现对其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功率信息的监视和管理,下面将从这三部分分别对报警器的信号监测系统进行设计。
(1)音频信息监督检测系统。
音频信息监督检测系统的设计见(表1)所示。
其中,前置放大电路主要是采用三极管电路将一些信号的微小变化进行放大,这样有利于后续电路对其检测,并最终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不正常波动现象进行及时报警的功能。电平指示电路主要是通过二极管的输出来实现对电平高低控制来检测的,它可以实现调控信号电平的作用,将不规整的音频信号转化成规整的二进制编码,从而通过控制二极管的发光与否来输出。音频信息波动检测和延时系统一起可以控制信号失真,使信号检测精确,报警及时。
(2)视频信息监督检测系统。
对视频信息的监管可以实现对视频故障的及时处理,保证视频系统的正常工作。一般视频信息的监测主要包括对颜色信息、亮度信息和同步信息等的检测和管理。而电视系统中,图像内容是随时变化的,不同的图像具有不同的亮度信息和颜色信息,而同步信息主要是对信号频率幅度等波动的同步,这是可检测的电信号,因此,视频信息的监管可以通过对同步信息的监测来实现。该电路系统也是通过滤波系统对视频信号进行低频过滤,然后通过信号放大器对信号的微小变化进行放大,再通过高低电平系统,实现对信号的二进制编码,从而显示在发光二极管上,然后分析视频信号的故障情况,以实现及时智能检测和控制,使视频系统稳定正常运行。相较于传统的视频控制电路,该电路设计容易,控制稳定。
(3)功率信号监督检修系统。
一般对功率信息的检测是通过对信号波动情况检测的,也有不是针对信号波动情况进行检测的。不过这两种检测方式都是要通过继电器进行转换的。通过继电器电路系统中的耦合电路和整流电路对功率信号进行调整,并将滤波后的直流信号传送到继电器端口,使其进入主控中心进行模数转换,使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是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在的,可以通过高低电平检测出,并表现在二极管的发光上。因此可以通过对外部二极管发光状态的监控来检测功率信号的故障情况,并及时对发光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故障情况发送到报警器上。
1.4 功能电路系统的设计
功能电路系统一般包含时钟电路、通讯接口电路、存储电路、显示电路等控制系统,它可以及时实现对监测信息的显示和记录过程,并显示在报警器的可观察部位。比如时钟电路就是使用电池供电的时间控制系统,它可以对具体信号的发生进行实时记录;而存储电路主要是对具体信号内容的记录和存储,一般记录故障信号的具体信息,包括故障的种类,发生的途径以及发生的时间等信息。通过显示器可以显示信号波动图像,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得出故障出现的时间及波动幅度等信息。这些功能电路系统实现了信号的显示、时间记录和故障记录等功能,以便于后续的灵活查询。
1.5 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
监测系统软件主要是为了实现报警器的智能化监测和输入输出功能,正如鼠标之于计算机一样,监测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一些报警器的内置管理软件和上位的控制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及时的将报警器的信号显示在与之连接的主机上,并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改变报警器报警的参数,更好的控制报警状态。一般这些软件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查询过程,并将设备运行状态反映在可检测的计算机上,实现计算机监管过程。也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软件实现对过去监测信息的查询,从而实现过去和现在信号的对比,及时预防一些故障的发生。
通过对智能电视信号监测报警器以上四个模块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实现信号的过滤、模数转换、检波、整流等各项功能,实现信号的数字化控制,并通过一些功能系统和软件系统,及时实现对信号故障的监督和控制,规避一些故障,实现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并通过采用计算机等设备来实现信号检测的自动化过程。
2 结语
智能电视信号检测报警器采用性能较好的单片机作为主控中心,并采用一系列的监控转换电路实现了对电视信号中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同步信息等的检测管理,并且通过一些功能系统和软件系统对监测信息进行了保存和显示,满足了后续的查询需求。该监测系统的结构比较简单,性能稳定安全,适合于未来对广播电视信号的监测。
参考文献
篇12
1 油田采油工作中井场监控系统的构建要求分析
中国的大多数油田位于现场交通不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同时又加上盗窃和破坏的问题,使得石油生产和运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石油开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做好安全控制工作。井场智能监控系统的建立,首先需要建立在了解控制要求和现场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来说,对于井场监控会有不同的需求。对石油的储层分析后发现,对油井现场的控制包括对钻油压力、套管压力和油气比、含水率、井下温度和压力等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加强对油藏管理的可视化。在油田油井的生产中,需要严格的控制井口出油温度等参数,从而对油井到计量点的集属进行合理的技术管理;通过实时监控抽水机示功图能够及时掌握生产情况;通过对电机运行状态的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通过监控井场周围环境以及电网,对现场供电和生产设施的安全进行合理控制。对于井场的监控需求来说,通过远程视频监控,油井智能监控能够对井口的漏油情况及抽油机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监控井场的作业是否规范的问题,通过视频监控人员就可以看到工作现场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及时停止作业指令,并进行检查,从而有效地防止现场操作错误造成的安全事故。此外,油井智能监控系统还应有电机远程启停、井场数据实时检测、产液自动计量、闯入智能分析、工作状态智能分析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通过系统及智能的操作对油井的情况及时的监测和控制,避免发生油井安全问题。
2 油井的监控分类
2.1 自喷井的监控
自喷井需要收集油压力、套管压力、回压和油温度的数据,如果使用了电可调喷嘴,还需要收集油嘴阀位的数据,并控制油嘴的开口度。
2.2 气举井的监控
气举井是一种在油田开发的中间阶段采用的开采方法,与自喷井不同的是气举井增加注气举气控制。
2.3 电潜泵油井的监控
电潜泵油井是由电潜泵RTU和电潜泵变速驱动器组成的监控系统。由变速驱动器对电潜泵进行控制,这种监控没有远程控制功能,是根据生产的需求,把电潜泵和井下压力传感器和油井底部进行连接,通过电缆和电潜泵连接变频调速驱动,连接好的压力传感器对井底压力进行测量,通过对电潜泵驱动器的控制保持井底压力不变。
2.4 抽油机油井的监控
抽油机监控系统包括变送器、井场RTU以及电机控制柜三部分。电机控制柜主要是对抽油机的电机运行进行控制,并且把电机的电压、电流、运行状态等数据传输给井场RTU。在大部分的油田作业中,抽油机一般用人工举升的方式进行抽油操作。一旦油层的供油能力不抵抽油机设备的抽油能力,会形成泵抽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游动凡尔在下冲程时会对液体表面进行冲击,增加压力和冲击波,从而会损坏抽油杆、泵以及地面抽油设施。同时,这种状态会降低生产效率,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对抽油机油井进行自动化远程监控和诊断,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 智能监控系统的构成
3.1 监控中心
由于数字化抽油机与传统抽油机的组合,推动了油田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向前发展。我国大多数油田油井的数字化抽油机很好的融入了智能监控系统,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油田油井现场的信息采集、状态监测和抽油机运行状态的监视都可以实现全程实时监控。大多数智能监控系统包括现场信息采集和联合站监控中心两部分,数字化抽油机通过信息采集软件采集到现场数据,并传输至井场通信协议箱,然后通过网络将信息反映在联合站监控中心,通过系统分析,监控中心评估井场及抽油机的工作状态,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样的方式可以及时的反映和处理现场的数据信息,实现智能控制。
3.2 数字化抽油机
在油田油井智能监控系统中,其核心部分是数字化抽油机的智能化监控,对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进度都产生影响。油田油井的抽油机的智能化开发,帮助智能监控系统的形成并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数字抽油机有采集和数据传输功能,利用摄像头还可以实现实时监控,通过无线网桥接收信息,然后利用软件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够保证智能化操作的有效性和即时性。
4 油田油井智能监控系统软件分析
4.1 智能监控系统的软件组成
油田油井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四层结构,第一层是数据采集,基于数字化抽油机控制软件实时监测油井参数,也可以与智能化视频监控软件相结合,采集油田井场现场生产情况。第二层是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层将采集层和监控中心连接起来,快速传输数据。第三层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层是基于智能分析软件,通过及时分析和控制收集并传输过来的数据,控制油井现场设备。第四层是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层通过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满足查询、分析、监控的需要。智能监控系统中数字化抽油机控制软件、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分析软件是最重要的三个软件。
4.1.1 数字化抽油机控制软件
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就是数字化抽油机的控制软件。数字化抽油机的控制软件的主要程序包括电机保护程序、最佳冲次判定程序、平衡调整程序、故障自诊断程序,这些程序既能够采集和分析数据,也能利用抽油机的控制功能对最佳状态进行调整,还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控制决策。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油井现场数据采集软件,最大的优势是通过软件的组态形式使得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并且各模块的基本功能能够集成监控层系统。同时随着网络通信设备的结合以及网络技术的支持,数字化抽油机的控制软件能够集中管理控制,并通过设置人性化的界面,将油田油井现场智能分析软件提供基础数据进行集成分析。
4.1.2 视频监控软件
视频监控软件是数字化抽油机控制软件后第二大主要软件。视频监控软件通过视频硬件级图像分析程序的检测监控视频捕捉到的图像,将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锁定油田油井现场的工作环境以及抽油机运行状态,将拍摄到的视频传输到监控窗口,确保现场工作环境。视频监控软件和智能控制平台相互之间保持联系,监控画面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对控制平台的操作进行切换,可以随时上传监控视频记录,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进行查看和取证。
4.1.3 智能分析软件
智能分析软件分析起着重要的分析作用,及时评估和处理油田井场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智能控制。井场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信息是智能分析软件的基础。通过对油田井场采集到的抽油机运行参数、油压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智能分析软件可以及时控制油田井场的抽油机和其他情况,并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进行报警,从而保证油田油井现场抽油机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基于油井计量软件和功图分析软件的智能分析软件,分析软件通过识别和分析,可以自动进行故障诊断,从而达到动态分析的目的。
4.2 智能监控系统在采油中的应用功能
在生产过程中,油田油井智能监控系统发挥着多重功能,它的远程实时监控功能依赖于控制中心,将抽油机的运行状态和现场操作情况通过监控中心系统运行监测,例如故障修井作业、抽油机漏油等情况,并且对发生的特殊情况通过分析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智能控制。闯入分析功能能够针对视频监控检测到的车辆和人员出入情况进行分析,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产液自动计量功能能够及时记录和分析油井的产液量,并及时将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井参实时显示功能主要用于显示和记录抽油机的参数。
5 结束语
我国智能井场监控系统随着智能化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应用将更加符合油田的实际需要。智能井场监控系统能够实现现场无人值守和智能实时监控,同时使油田的采油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促进了油田生产和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媛. Missan油田(伊)油井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西南石油大学, 2015.
[2] 陈仕杰. 基于ARM的油井智能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工业大学, 2015.
[3] 周福鹏. 基于KINGVIEW的油田计量间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D]. 曲阜师范大学, 2015.
篇13
医院作为功能复杂的建筑,室外环境存在其特殊性。医院建筑室外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综合的、具有特殊医疗意义的人工环境,对病人的诊治、护理和康复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建筑设计首先需要研究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然后把病人的需求注入到规划和设计中。医院室外空间环境的使用者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病人、探访者与员工。每一类都有各自的要求以及使用模式。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医院室外环境主要可分为三大区:静态休憩、交往、护理区;漫步活动区;室外健身活动区。
一、静态休憩、交往、护理区
相对于门诊病人而言,住院病人更持续、长时间地利用室外休憩、交往、护理区。对大多数住院病人来说,家人及朋友探访的机会是极为重要的,交往空间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区域属于安静的区域,应避免和喧闹的区域靠近,同时不宜有大片的硬地,多种植树林和花草,用树木遮挡视线,形成一个较为安静的场所。同时又应注意周围的环境景观,可以点线面结合,在集中的位置设置喷泉、雕塑和环境设施。
病人的行为一般行动缓慢,或需要别人搀扶,或借助轮椅,才能到达户外空间。那些可以自由活动的病人,或者是没有监测装置连在一起,坐在轮椅上或借助于其他工具,在护士或探视人员的帮助下,到达静态的休憩、交往、护理区,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观赏优美的绿化景观,将大大有利于身体的康复治疗。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患者及医护人员较为喜欢的室外休憩、交往空间模式依次为:一、半围合式空间:利用绿化如树丛、绿篱等作为围合物将空间进行分隔,在限定多个空间、保证空间私密性的同时又保持了整体环境的视线通透,有背风向阳的边界,且尺度不宜太大;有一定的开放度和幽雅的景观,如水体景观、绿化草坪、花园、环境小品等,病人处于此自然清新的静态空间内,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休憩或与人交流,心情自然舒畅,情绪稳定,康复能力自然也要增强。二、遮盖式空间:在室外空间中,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户外休闲、交往和场所,在内既能自由走动又能停留休憩,如凉亭、廊子和花架。户外环境中修建一些有顶的廊道或构架,就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形态,使空间有了内外之别,具有了领域感。例如,在廊道的木构架上面以通透的玻璃覆盖形成一个虚拟空间,下面设置一排木座椅,这里就成为休闲聚集、避雨等候的最佳场所。如此,可以在室外流动不定的空间中创造一种有室内体验的、静止的、可为人占有的空间环境。病人及其探视人员坐在里面既可休憩、交谈、看书、下棋等而避免干扰,又可观看室外优美的景观,从而舒缓患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康复。三、开放的空间:比如绿地或庭园中的草坪、坐椅。在此开放的环境中,患者及其探访人员亦可坐在草坪上休憩、进行交流或护理,与自然有更亲近的接触。向往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分析,清新的空气,绿色的环境对病人的康复都有极大的好处。
场地内应该提供必要的设施,如桌椅、石凳、平台、树木、草地、硬质铺地、廊、亭等。供病人室外休息、交谈的舒适的坐凳和桌台,会使病人感到生活在轻松的自然环境之中而有利于康复,医务人员同样因为在这种怡人的环境中倍觉舒畅。可供休息的室外场地设施以坐具为主,主要分为凳、椅两类。树荫下、阴凉处往往是人们喜欢聚集的地方,因为有覆盖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室外设施主要设置在树下或摭掩物下(如亭、廊等),便于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或纳凉,凳在室外环境中一般设于场地边缘,供人们坐、躺、对弈、聊天,可结合花坛侧缘、矮墙、雕塑台基等进行设计。椅凳的位置、高度、大小、色彩、质地都应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能与环境相协调。其数量和间距既能满足个别人又能满足几个人休憩、交谈。坐凳是休憩区域最基本的设施,其功能为供人们就坐、休憩、眺望景色和欣赏四周的风光。布置时力求造型美观、舒适耐用、构造简单、易清洁、色彩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如条形石凳坚固耐久,朴素大方;围树椅,上有绿叶遮荫,下有凳椅护树,布置得体;钢筋混凝土磨石面的园椅,制造简便,坚实耐用;混凝土塑造的树墩、树桩,既利于休息,又点缀风景。园椅、园凳可单独布置,也可三五结合,成组布置。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尽量安排一些桌子,可以在一定空间内进行更多的活动,比如吃饭、阅读、写作等。它们还有标示领地的功能,因为人们很少会侵扰正在使用桌子的人。有椅子的伞桌也是一种流行的选择,它提供阴凉和半私密的聚会空间,更便于病人与探访人员或医护人员休憩、交往。
能够坐在医院室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又或者坐在室外与人进行交流,为病人和探视人员或者医护人员提供休闲、舒适的空间,这也是医院室外环境中的的最重要的功能作用。在医院室外环境中,坐凳可设在路边、广场周边、水池边、休息庭园等地方,坐凳旁可种植落叶大乔木,使夏季有凉爽的树荫,冬季有和暧的日照。
二、漫步活动区
漫步是指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的步行,是一种简单易行、锻炼效果较好的增强耐力的练习方法。在医院室外环境中设计一些与笔直路径不同的道路以供安静的散步,步移景异的远景、日照与阴影的交替变化以及多种位置的座位,使可以自己活动的病人或者是借助拐杖的病人于其中漫步,既可转移焦虑的心情,调节情绪,又能得到适当的锻炼,作为辅助的医疗康复活动,也为推着轮椅在此区域行走的探访者或医护人员及坐在轮椅上的病人,提供了优美、不断变化的室外环境。
漫步的道路主要为供人散步、游息,路线宜多曲折自由布置,应避免漫长而笔直,以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可在道路转折和终点处安排吸引注意力的目标物。如山石、雕塑等环境小品。路面可用卵石、红石板、碎大理石、彩色漏空植草地砖、预制砼块等材料装饰成美观的块状路面。因此对道路的线型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散步道既能满足行走的需求,又应考虑两侧的景观、线路的曲折,并且和椅凳配合。漫步道路不宜做成等宽,而应是很自然的、流动的空间走廊,时而收狭,时而放宽,或是生气盎然、安静宜人的绿地,或是在开阔处布置一些小品,诸如石桌、石椅、曲廊小亭,绿树围绕、浓荫依依,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的场所,使人感到方便、温馨,真正给人以家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