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程跟进督办。我局制定了督办规定,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我们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们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我们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在考评程序上,我们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在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我们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我们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我们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我们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我局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我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的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我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我们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还结合财政实际,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我们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在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我们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我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我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要从清理和规范财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检查权入手,规范财政干部的理财行为和行政行为,促进财政干部严格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要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结构,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巩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行为。
3、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篇2
篇3
(二)做好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完善工作,满足预算绩效目标编制管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管理、预算执行结束后的绩效评价信息化操作,使其适应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流程规范、操作便捷、管理高效的目标。
(三)加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研究,收集整理以往年度不同行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值,进一步更新完善评价指标库。
(四)按照《市县(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文件精神,对全市九个县(区)2012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二、认真开展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一)开展绩效跟踪管理工作。对纳入2013年预算绩效专家评审的22个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跟踪管理,加强与有关业务处室的协调和配合,完成项目预算执行监管、阶段性审核、提出优化整改意见等工作。
(二)开展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项目选取的针对性,重点选取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开展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三)开展2014年市级预算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市级各预算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加大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确立工作的指导力度,选择重点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目标专家评审论证工作,逐步扩大专家评审项目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评审项目资金占全部预算资金的比重。
(四)指导督促市级有关预算单位对所承担专项资金项目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督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稳步推进专项资金项目事后绩效评价报告公开工作,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通过信息公开,促进项目单位树立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加强项目管理,注重项目的绩效目标最终实现,进而全面提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扩大社会影响,凝聚各界共识,为工作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汇编业务资料。编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文件资料手册》,为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和市级预算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绩效管理干部政治业务素质
篇4
关键词 :县级财政:预算绩效;工作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随着县级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日趋重要,县级财政管理逐步迈人以绩效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近年来江苏沛县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沛县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沛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明确程序,科学编制绩效预算。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沛县以编制2015年县本级部门预算为突破口,尝试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到部门预算编制中,要求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预算部门对于5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在“一上”阶段进行,调整的绩效目标审核在“二上”阶段进行。财政业务科室组织初审,重点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科具体实施评审工作。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并将项目信息及绩效目标批复文件下达到部门。
(3)自评为主、突出重点,分层次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2015年初,县财政局制定下发了《201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别确定了当年的县本级自评项目24个和重点评价项目10个,提出了相关工作程序及要求。自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评价组,根据年初工作方案,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最终形成绩效报告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方案确定的重点项目,组建重点评价工作机构,按规定程序分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政府重点关注及难度较大的住房保障、农业、科技等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对于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由财政业务科室人员与聘请的专家联合组建评价组实施评价;对于从单位自评项目中按20%比例抽取的作为重点评价的项目,由财政各业务科室自行组建评价组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评价。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意识不强。很多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着力点,往往视为“削权”,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没有转变,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阳奉阴违,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
(2)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技术力量欠缺。目前,沛县未成立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预算科1人牵头负责,财政监督、预算、投资评审等内设业务科室具体配合。当前,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不同的复杂性。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沛县制定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形成的,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
(4)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首先,从政府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主导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绩效目标,测算资金需求,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全过程的绩效监控应与项目目标实施进度相结合,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2)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及时更新专家库,实现滚动管理。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
(3)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一是要依据财政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的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三是结合县域内各部门的实际,合理分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提高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增强评价结果的可用性。
篇5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很显然,以前的财政会计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分析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财政会计管理的需求。
一、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的部分财务部门经济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不规范,不能合理的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对整体财政会计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有些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专业素质不能达到财政会计管理的要求,所以当遇到复杂的财务问题,尤其涉及到业务水平问题时,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无疑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的一个弊端。
3.财务预算不精确
众所周知,财务预算对每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要的财务预算,某些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凭借的是以往的经验或参照以前类似的财务报表所报的价格进行估价,对现存的财务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分析,因此,在预算时难免与实际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4.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部分财政会计管理没有针对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财政会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改革必须从大局出发,树立大局意识。某些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流于形式,只进行部分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布局,不能从根本上强化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局部的改革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无法提高整个财政会计管理的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财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组织严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各位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财政会计管理的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阶段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方案,不断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采取综合措施使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得到贯彻执行。此外,为了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财务工作机构,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互相监督。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由各部门的人员组成,以确保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这是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2.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财务管理行业的精英,当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时,管理人员能够沉着应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财政会计管理的水平。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建立财务监督制度是顺利开展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监督方案,努力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果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某些人可能就会越过一些法定的程序,不按规章办事,甚至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意操纵财务管理程序,对整个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新形势下,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制度还不十分健全,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某些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必须健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升级,达到国际的要求。除此之外,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财政会计管理新突破。
4.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
建立财政预案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如果一个公司在遇到风险时,没有应对的办法,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公司要综合评定各种财务预案的风险,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财政会计管理的法律条文,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指导,规范其行为。从长远意义来看,不仅能促进财政会计管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在各单位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管理,不断地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我们相信,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式军,王凤涛.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技术与应用,2011(06).
篇6
而江苏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甚至把财政绩效管理比喻为财政的一场“不流血,但流汗的革命”。她表示,在财政内部,财政绩效管理,是解决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甚至是一般性资金使用效率的一剂良方。以往因为各部门之间互相不通气,因此造成了财政对拨付资金管理的鞭长莫及。而现在开展的财政绩效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财政成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纽带,使信息的不均等化得以缓解,因此也加强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另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也有益于现在财政部大力推行的预算公开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可能。”
是否应当设立专门的财政绩效管理机构?
在记者了解到的几个省份,对于专门设立财政绩效管理业务处室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其中设立了绩效管理业务处室(名称不尽相同)的省市也对该处室的工作范围有不同的理解。其中如江苏和广东,以及云南三省,都设置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工作范围为绩效管理,审查和考核。
比较特殊的是山东省青岛市于2010年10月份成立的预算评审管理处,这个部门兼有预算绩效评价、评审和审查三项职能。而在其外也设立了专门的绩效管理处室,管理除预算外的各笔资金的绩效工作。这种预算绩效与项目绩效分离的方式也在一些地方财政得到了理解。另外也有一些地区,采用了不专门设立绩效管理处室,而是设立专门人员与预算等部门共同办公的方式来实现绩效管理。
比较值得称道的是,在一些省级财政绩效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完全的情况下,四川省财政早先于2009年在全省21个市州,181个县中的20个市州,108个县成立了绩效评价的专门机构或由相关科室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有8个市州,85个县根据省财政厅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定了绩效评价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深化绩效管理改革研究》全国协作课题组总报告主笔之一马晓玲表示,在财政绩效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地应当建立起相应的专门机构来负责此项工作。
绩效管理都管理哪些资金?
江苏省绩效管理处处长林玲表示,虽然江苏省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起步并不早,但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上是“非常广”的。“起步晚对于我们来说也有了更多的借鉴。”。她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财政的绩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仅限于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最终要扩大为每一笔钱的拨出都跟随着绩效管理工作。
但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记者了解到,在其他省份,绩效管理还是多仅限于专项资金的一部分,比如优先开展用于民生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等等。
此外,有些专家也呼吁建立“全口径”资金的绩效管理,但即使是开展较早的广东省财政科研所也表示,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路还很长”。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应当由谁来评?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三种评价模式:第一种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财政主导评价模式”,即业务部门出项目,由财政部门主导,和外聘专家来统一讨论和评价。第二种是一些地方财政采用的“部门自评模式”,在项目运行后让各部门出具自评报告。第三种,也是各部门认可的一种方法,是广东省财政采用的以单位自评结合专家评价的财政绩效管理的操作方法,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在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被一些专家认为“不甚理想”。许航敏博士则表示,由于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并不是财政一家的事情,因此由双方之中的任何一方作为主导都会引起另外一方可能的不理解。因此寻求绩效评价者的第三方立场很重要。广东省财政采取的单位自评加第三方专家评价的特殊体系虽然显得尤为复杂,但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公正性。
评价标准应当如何设立?
这是记者了解到各地财政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而不同的地方财政有不同的应对办法。比如云南省财政厅即利用外部力量,组织一群在某领域中的权威人士,对于某类项目设定一个在这种项目中通用的评价体系。而相对的江苏省,则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集了一千多个针对已有项目非常细致的评价体系。
全国法理协会原副会长谷安梁表示,这两种评价体系的设立,其实与东西方法律差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案例法”与“法条法”的区别。案例法,即以已经发生的案例判决为基准,进行今后发生的类似案例的分析和判决。法条法,即以设立的法律条文为最终参考进行案例判决的模式。我国使用的就是法条法。但马晓玲教授表示,在这两种模式之中,江苏的做法还是值得推荐的。因为财政很难在浩如烟海的项目中找到某些项目的共性来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如果按照别的方式操作,工作量相对巨大。而评价体系的时效性又是评价公允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循环式的巨大工作量可能是地方财政难以承受的。相对于这种方式,经过项目微观推敲论述的“案例式”评价体系可能更加灵活。
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如何落地?
虽然记者采访了包含地级市在内的八个地方财政,也得到了财政部财政科研所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但我们发现,将绩效评价结果实际落地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现有的资料中,只有上海市闵行区实际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到了下一年的预算中,而遇到的阻力巨大。
江苏省财政厅林玲处长表示,江苏省将项目在绩效考核中得到的结果分为四等。处于评价前方的前两等级自不必说,排在第三等的项目就要在下一年的预算安排中受到绩效评价团队的严格审核,而处于第四等的项目则“无条件PASS”。由于这种严格的评价体系于2010年刚刚实行一年,究竟落地情况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广东省财政厅则表示,不能通过财政绩效评价的项目“是不可能投入实际运行的”。由于“严进严出”理念的实行和竞争式财政资金分配体系的建立,广东省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把握在了项目投入之前。而之后的全程监控也将可能发生的偏差降低到了最低。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江苏省财政给了我们一个比较严谨的答案。由于采用的是“联动绩效”模式,让同一资金链上的每一个部门都参与到这笔资金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中来,每一个部门都是财政资金实际上的监控者,而主管者更是主掌大局的省委省政府,因此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所有部门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因此各部门的财务负责人在接到每笔资金时都如履薄冰,唯恐出现任何漏洞。
而其他地区财政也表示,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一般都采取“处理到事,责任到人”的方法。但问题也同时存在:一些延续性项目,如果资金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是否要继续拨款?许航敏博士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地区都采用“先拨款,后处理”的办法。毕竟问题并不出来整个项目上,而是出在具体运行的人身上。完成项目的优先级应当高于处理。
在实行绩效管理之后,财政与各部门的关系是否会有改变?
林玲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其说是改变,不如说是联系。以往各部门工作的“孤岛化”过于严重,同一项目中的上下游部门居然没有任何通气手段,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它就是我们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实行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更多的是使财政作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员”出现,让资金在每一步流转更加透明,也使得以往财政饱受各部门指责的“预算报上去少一块”的情况得以改善。项目使用资金量计算难度大大缩小,也就让各部门的预算更加精确。
另外,广东省财政科研所所长黎旭东也表示,被各部门担心的“夺权”现象并不存在。所谓财政绩效管理,并不对其他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率效果以外的任何工作进行干预。而管理这些资金的绩效“本身就是财政应有的工作”。
篇7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对预算管理进行的一个考核和评价。
一、实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措施
(一)制定方案,分步实施
当前,街道办事处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有个别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对其疏忽,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单位的基层员工对此并不了解;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却“疏于职守”,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基于此,我们应该制定一套具体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这套方案要明确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采用小组制的监督管理方法,成立一个以街道办主任为组长的街道办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小组,然后由组长带领着各组员从事财政绩效管理工作,实现以领导小组来统领全局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机制。(三)广泛动员,明确分工
小组成立之后,就要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了,单位内部可以召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启动会,与此同时,要求单位的各科室要上下联动、分工明确,开展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只有建立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有内容可查,有依可循。内控制度,包括收入支出控制、各种物资的消耗和琐碎的支出等等,单位各科室要以此为参考,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其内控制度。
2.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单位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的总体预算负责,其他各科室的负责人也要为其负责的科室预算负责,要保证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建立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科室经济分配、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等等工作展开经常性的检查,进行审计监督,通过这样的例行检查,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防止问题的扩散,提出改善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二)加强财务部门职能建设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不能让这项工作变成了“表面工作”,流于形式,疏于执行,为了防止这种状况,我们要成立一个专项考核组,重点针对单位内部进行监督审查。要将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核算,统一审查。财务部门认真进行财务核算。
(三)加强财务监管,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1.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管理组织成立后,就要充分发挥该组织的作用,预算管理组织要负责对预算管理的指导、审核、平衡和确定预算草案,每年根据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年度预算。
2.加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定期公布经济评价指标。对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要进行按月汇总,按季分析,并且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公布评价结果。
3.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当前,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严重滞后,我们要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完善财务信息平台机制,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网络直报,让整个单位的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准确、系统的进行通报。单位要按月收集汇总这些会计信息数据,然后进行整合,提供给单位领导,予以参考,为其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分析依据。
三、财务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通畅
目前,众多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都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运行机制不通畅,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要求简单粗略,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监管不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作用。
(二)财务监督管理不足
部分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内控的不完善为单位的财政监督管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导致单位财政监督管理工作有很多漏洞。此外,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财务监督管理不足,严重影响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三)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对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资金的使用效益性和效率性不够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没有将“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为“我要评价”的主动绩效管理,成为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瓶颈”。
四、推进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建设
针对当前街道办内部存在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首先,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促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和准确性。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来积极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加强内部监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要加快内部监督,完善机构建设。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内部监督体系是由不同的部门机构所负责的,各机构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畴,单位内部还要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机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科学的奖惩机制,以此来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开展创建“节约型单位”活动,推行全成本核算
应该努力创建节约型单位,倡导单位内部各员工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运用中推行全成本核算,积极开展节约型单位建设活动,同时在单位内部必须推行全成本核算,加强财务控制。
(四)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做到“专职专用”
作为政府的基层单位,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要聘请一些专业的、高素质的会计和审计专业人才,单位要定期的引进相关专业人员,在聘请人员时,要注重对应聘人员职业技能的考核,根据单位岗位所需,和管理的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做到专职专用”。对单位原有的财务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要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一、我国财政指出绩效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不够全面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财政监督重点主要放在对财务合规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忽视了对财政支出绩效的监督与管理,无论是对财政资金的分配绩效还是存在资金使用的绩效,都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考核制度,甚至存在预算软化,财政支出项目投资难以有效控制等诸多问题,造成财政支出低效和无效等投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引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新机制,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
(二)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缺乏科学机制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2004年,财政部门根据会议精神,初步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出台关于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进一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化财政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绩效,通过各种有效监督机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进一步对企业内部财政支出行为加以规范,不断优化财政绩效监督,是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其改进完善的主要目标。
二、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措施
在当前要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结合财政支出客观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从降低行政管理水平、加大对财政资金效益水平提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目标等层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完善: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正确看待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管理体制造成的,缺乏相应的财政绩效预算良好环境,可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及专业的人才储备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重点和核心在于项目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记录、搜集和整理,数据真实与否、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质量,也是财政支出直接效益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改进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且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出基础数据的记录、搜集和整理相应数据,通过双管齐下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使监督管理人员对财政支出情况有更为直接、全面、客观了解,对其进行客观真实分析评价,建立一个实时监督管理系统。
(二)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系统
当前,财政管理工作者和学者对财政支出监督进行深入探索,关于绩效监督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财政支出监督中,而且许多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价方法、目标分析法、综合因素分析法、最小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无疑是推动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发展,其中目标评价分析法和综合因素分析法是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在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中,要根据财政支出工作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有效和最为合理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方法成熟度和管理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方面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有的侧重于定性分析,有的侧重于定量分析,而且实际情况是定性分析多余定量分析,使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很难做到准确量化分析。因此,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亮化管理,要探究监督管理指标体系构成和指标数据来源,要通过足够的数据支撑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
(三)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程序
第一,要制定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为确保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有效、有序实施,必须要要在监督工作开展前就要确定评估对象的政策、主要资源、目标和开展财政监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工作重点难点,以此制定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重点包括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内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应用等。第二,要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支出项目。财政支出项目往往都是和政府职能及组织结构直接相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支出项目的选择不应该太少,否则可能会因为信息收集不足,造成监督结果不客观的问题;也不能选择太多的支出项目,不能因为面面俱到而将无关紧要支出项目也列入其中,否则可能会造成监督代价过高的问题。要选择那些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重点的支出项目和基础项目进行监督。第三,要收集相关数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际上就是对支出项目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做出判断并进行反馈,财政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是对评估对象的判断和认识,对监督对象有更深入了解,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全面、真实、可靠。第四,根据监督结果撰写报告。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是对财政支出项目运作情况的系统总结和周期追踪,并为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提供依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报告是监督结果的集中体现,报告必须要做到行文简练、重点突出、体现实质。第五,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的应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主体较多,信息使用者也较多。例如公众传媒、社会公众、财政研究学者、计划者、项目提供者等,不同使用者对于评估反馈的要求和结果应用的要求也不同,但其共性都是通过监督结果报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准确决策,借鉴、校正和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篇9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已经推进多年,其核心内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传统的投入型预算管理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效益性和效率性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单位仍将财政管理当成是跑项目和资金,只重视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合法性,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重视不够。在缺少制度性约束的条件下,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没有将“要我评价”的被动绩效管理改变为“我要评价”的主动绩效管理,成为推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瓶颈”。
2.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首先,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过程的监督控制,结果的评价运用等等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不同行政区域可能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所采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重点推进方向也往往不一致。其次,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评价体系的设定缺乏科学性,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一方面,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定位偏低,仍是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随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的结合越发紧密,其内容已逐渐超出了绩效评价的范畴,扩展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并成为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改革尚未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整套制度体系,包括绩效目标、绩效跟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在内的一种系统预算管理模式,各部分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又互为前提,仅靠绩效评价是无法囊括全部内容的,只有研究制定与改革内容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规则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相互衔接且互为依托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进而形成合力发挥出制度体系维护并推动改革的综合效能。
3.绩效评价质量不高
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标准缺乏可比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其权威性、公信力、实用性不足,加上绩效管理未与预算编制充分结合等原因,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评价标准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重要标尺和准绳。通常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标准是以一定量的有效样本数据为基础,并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预测和分析而得出的标准样本数据和客观参照物。目前我国由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较晚,各级公共部门的历史绩效信息的缺失较为严重无法为绩效评价标准提供有效地样本数据,致使难以量化评价对象,使绩效评价工作失去意义。科学的评价方法是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的保障,是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权威性的前提。从我国目前进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来看,我国目前一般都是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比较简单的方法。计分方法也相对过于简单,权重的设置也往往仅凭经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先进的评价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层次分析法。并且在指标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定量评价的方法运用受到定量指标较少,分类较粗的限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对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思考
1.深入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路径
要把财政绩效管理的思想容易到预算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个过程,进而建立起全程的预算控制体系,通过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转。同时,要积极地进行预算管理的定量考核,逐步建立起一套量化管理的科学财政绩效管理体系,进而不断地推动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体系,要强化部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部门管理和控制决策。进而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顺利推进,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益和效率,逐步建立起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系。当前,首要任务是进行预算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当成一项经常性和制度性工作来抓。要按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绩效结果为导向,以预算管理制度为保障,以财政监督体系为主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加强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诊断和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同时,要牢固树立评价不是处罚的目的,而是通过对财政绩效执行情况的评价,来不断地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进而提高公共财政执行的效能和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绩效评价的诊断是确保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有效运行的关键。
2.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已经逐步开展,但在具体运行实践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个和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密切相关,随着财政绩效评价工作从试点逐步转向全面推广,全面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成为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首先,要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不断完善其基础性工作。其次,要根据目前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的现状,逐步加强其制度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步伐。通过规范制度,将《绩效管理办法》上升为《财政绩效评价条例》,提高制度的层次。再次,要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要明确绩效评价制度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全面的一项具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对财政绩效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工作合力,进而推动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要逐步建立起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范围和权限责任,整合相财政绩效评价的力量,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
3.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评价结果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对评价结果的落实,进而取得评价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全面完成绩效评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逐步建立起绩效数据管理制度。将评价的数据信息和预算管理信息相互衔接,进行数据的财政部门之间的共享,进而为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其次,要建立起结果的通报制度,在完成评价后,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上报到有关部门,及时反馈评价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而为改善预算管理和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制度的完善而努力。再次,要加强对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通过网络或其他公共媒介加强对信息的公开,进而不断地提高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性。第四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制度,通过逐级上报、逐级汇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第五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对于考评得分高、资金使用效果好的部门(单位),继续支持或加大支持力度,绩效“最佳”的可按项目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单项奖励;评价结果“中等”的按谨慎性原则安排预算;评价得分低、资金使用效果较差的,将缓拨资金,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将减拨或停拨资金,甚至取消项目,调整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进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和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1、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理念。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的县级部门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不够了解,全然不知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要进行哪些工作,因此,他们常常会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集中在跑资金与争项目工作上,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合法合规地适应资金就可以了,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工作不够重视。除此之外,由于一些部门不够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自身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常常抱着应付差事的工作态度,在争取资金的过程中十分主动和积极,但是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常常以各种理由不予配合,时常抱有的是观望和等待的工作态度。
1.2不健全的绩效管理机制。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所涉及的部门很多,如:政府部门、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以及项目单位等等,而财政部门内部所涉及的业务股室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现阶段,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县尚未形成完备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加上评价层次比较低下,相应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体系没有形成,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最终促使预期的效果难以实现。
1.3不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县级财政部门对于本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常常是对上级财政做法照搬照做,使得自身的指标体系不够实际和完善。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支出项目没有将评价指标合理建立,促使绩效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4绩效管理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虽然,在以下县级区域已经逐渐成立了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机构,但是,由于所配备的人员力量不足,加上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十分薄弱,对于相关的业务知识不够了解,促使大量工作都需要依赖业务股室来进行,这对顺利推进县级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与限制。
2、如何有效地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1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要有效运用各种形式以及渠道,使得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得以增强。将相关部门的绩效意识不断提升,让社会公众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将以“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模式逐渐向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转变,进而很大程度上提升财政支出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2充分发挥预算单位的主体作用。要让部门的预算编制以及执行主体责任得到不断地强化,能够让相关部门各尽其职。不管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执行过程,都应该让预算单位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逐步建立健全绩效问责制度,将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逐渐归纳到机关效能建设的考核范围以内,逐渐将单位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自觉性不断提升。
2.3绩效评价试点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始终坚持循序渐进以及分布实施的工作原则,落实解决绩效评价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展开项目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工作。首先,对于评价层次而言,应该以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主体,再逐渐向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推进。其次,对于评价组织实施来说,应该以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配合作为主体,再通过过渡到各个相关部门的方式,逐渐建立绩效评价模式。最后,在建立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以实行部门自评工作作为主体任务,重点考评财政部门。在不断实践与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得以全面地推进与落实。
2.4逐步强化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第一,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将财政支出项目预算以及绩效评价结果逐步公开,使得社会公众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力度不断得以加强。第二,要将有关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的方式研究出来,逐步加强监督立法机构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第三,要从评价结果出发,就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监督检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2.5逐步加强管理机构队伍的建设。首先,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如:专业性比较高、比较复杂等,所以,财政部门需要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来担任这项工作;其次,要逐步加强业务培训工作。要让县级财政部门以及预算单位的人员培训力度逐渐增强,使得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为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展开提供人才上的保障。综上所述,要想有效地推进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将每一个细节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县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作者:罗晖 单位:陆川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篇11
一、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的意义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公共财政制度透明度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越来越透明,民众的知情权也越来越广泛,政府自身公开信息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目前,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改善公共财政管理的关键手段。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方面的公共参与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公共财政制度的监督,规范政府权力行使[1]。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它可以帮助基层政府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共财政制度的透明度。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也是财政承担支柱角色的重要体现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合到财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将绩效管理参与到地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公共财政的公开中来,使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工作“有预算编制目标,能监控预算执行,有预算完成评价,有评价结果反馈,有反馈结果应用”,逐步形成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财税体制呼唤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必然趋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建立法治规范、公开透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为响应国家号召,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角色,同时,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也需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可以有效发挥出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作用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使预算绩效管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务求实效,逐步推进,着重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妥善推动部门预算范围,持续提高绩效管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2]。
二、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绩效观念树立不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牢固的绩效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部门还是存在轻绩效重支出,轻管理重投入的旧观念,还有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政审批后的绩效情况追究不到位,没能做到笔笔花钱必问效的效果,绩效管理的约束性有待提升,不同地方之间的绩效管理推进不一致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管理广度深度不足,目标体系有待完善许多单位要资金和跑项目,只是重视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来源出处,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现在看来,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极端,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缺乏统一的目标管理体制,创新性不够强,战略性比较缺乏,因此,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制度有待规范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缺少制度性约束条件,畏难情绪总是存在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值的实际情况会对以后年度的预算产生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各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将着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政治管理上,这就离原本的绩效管理初衷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实际的绩效考评中没有长远的战略性,过于追求某一个单一性的项目的规范,没有创新性,评价出来的结果还不能对今后的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还存在计息哦啊评价结果的各项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四)工作进展不够均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一样的模式,着重点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不均衡的重要原因。绩效评价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实际上在指标的设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没有一套足够明晰量化的指标,没能深入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目标对象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上,缺乏定量定性分析,绩效考核也是生搬硬套,运用到实际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更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进行测评[3]。
(五)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绩效管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目前,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从近几年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财政绩效考评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直接或间接造成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责任难以落实,监督主体责任难以有效约束。绩效审计目标单位的绩效管理材料不完备,问题的合规性难以有效判定。支出核算管理不明晰等导致难以落实绩效监督中的主体责任。
三、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部门绩效意识首先,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个经济大环境时刻发生变化,使用单一不变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是完全不可取的,要时刻督促工作人员根据当前经济环境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保证相关制度可以满足针对性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部门整体绩效意识,进而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打造大数据信息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团队,保证信息和数据收集的时效性,要强调掌握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绘制动态性趋势图,提高信息和数据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为顺利开展预算工作提供有效且连续的信息保障。主管部门要引进政治站位高、素质能力水平强的中介机构为政府预算绩效提供综合评价,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有效建议。
(三)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强化事前绩效目标设置,事前的预算绩效评估严控新增项目,强化预算自我约束;根据实际对重大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要建立事前评估,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是政府部门提出的新的任务,也是实际发展的必要,更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经之路。开展事前评估一定要明确其目的,目标就是这一个项目到底有没有必要性,另外还要评估这一项目要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做好,做好这个项目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它的重点是评估该项目是否具备做下去的充足条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具备充足的财政支持。
(四)强化事中监控评价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事中的评价监控,科学有效的事中监控评价可以最项目起到很好的制约和引导,只有良好的事中监测才能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基层财政部门要完善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仅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还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预算单位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在项目进行中,要做到事中评价,实施事中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对质和量有准确把握,确保项目的每个实施环节都要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篇12
(1)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本身或社会其他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短期和长远的影响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测量。
(2)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公共支出)是在市场经济下条件下,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支出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点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财政支出绩效直接反映政府部门的行政绩效,财政支出绩效高,行政绩效高,财政支出绩效低,行政绩效也就低。因此,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不仅是推行政府绩效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在财政资金安排(分配)环节,实行竞争性机制,增强资金安排(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透明度。②在财政资金申报环节,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增强预算申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③在资金使用环节,实行事中绩效督查及事后评价,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绩效性。④在评价结果应用环节,建立健全三个机制(绩效约束与激励机制、信息公开机制、反馈机制)提高用财水平。
通过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从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运行体系。因此,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与效率问题的改革举措,也是一项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2003年8月进行试点起,至今已近八年了,从效果来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改善,财政管理制度源头防治腐败的功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但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部门预算方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约束力不强,项目支出预算编审监督薄弱,绩效观念还未普遍确立;部分地方特别是县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改革力度不足。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面,大多数二、三级预算单位还没有实行集中支付,大量财政专项资金没有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市县级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度不平衡,财政专户设置及管理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政府非税收入重“收”轻“支”的现象仍然存在,“谁收谁用、多收多用”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没有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非税收入,往往也没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绩效评价,残留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和细化,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采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估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对地方政府来说存在诸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绩效评估工作长期处于政府自发状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估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落后;政府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等一系列问题财政支出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有限的财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更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对策
(1)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预算使用经费,按时间进度拨付经费。年初预算通过批准程序下达之后,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严禁转移资金,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和骗取财政拨款。
(2)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财政给予各单位基本经费保障后,除突发性、灾害性、临时性发生支出外,原则上一般不再追加。确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要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杜绝随意性支出。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3)单位确需追加的,应先使用部门预算不足部分再办理追加。
(4)严格经费审批制度,经费的追加先由单位提出经费申请报告,由财政部门综合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并提出意见,需要解决的报上级部门审批。
(5)从严控制人员经费的增长,严格控制部门人员增长,各部门不得自行聘请和借用人员,未经上级批准的聘用和借用人员财政一律不安排人员经费。
(6)严格控制公用经费支出,财政各单位的经常性必需公用经费按规定的定额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基本保障。公用经费一般不办理追加。
4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原则
在财政支出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性原则。严格依法理财,加强收入管理,应收尽收,凡是应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部要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2)坚持公共性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逐步退出竞争性、经营性领域,重点保障“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就业与再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等社会公共支出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
(3)坚持效率性原则。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科学利用财力、巧用财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运用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4)坚持节约性原则。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注重节约行政成本,抓好公务活动的节约,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5)坚持公开性原则。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来规范财政运行的程序和过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及党务公开活动,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开、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和群众的监督。
(6)坚持平衡性原则。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理财思想,严格执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增收节支,建立平衡、稳固、强大的地方财政。
5 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使用效益,采取积极改革财政管理的措施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公共财政管理改革:加大了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模式,并加强从预算分配、执行到绩效考评和自身配套改革各个环节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广东省在财政绩效管理方面作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健全了专门的评价机构和队伍,确保“事有人做”
东莞市、中山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主任、主要部门负责人为副主任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对全市绩效评价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健全了较为规范的评价工作制度,确保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如:2004年出台了《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并相继制定一系列专项资金的评价办法、评价工作操作规程(流程);如:2011年4月,印发了《广东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规程》;各地也以市政府或财政部门的名义出台了评价办法。
(3)、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绩效管理工作
① 部门单位项目绩效自评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自评计:13,653个,资金2,261多亿)
②财政部门或第三方项目重点评价形式(从05年至今,广东省单位项目绩效计:1,592个资金近500亿)
③ 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形式(从2009―2010年 省财厅审核 962个项目,核减729个 , 确定233个列入预算安排,核减请款200余亿)
④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形式(从2009至2010年,全省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86个项目,分配资金达142亿)
⑤试行整体综合评价形式(广州市不断创新从中探索出本市实施部门整体财政支出综合性评价,取得了实效;惠州、湛江:尝试对一些部门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绩效结果提供给部门预算编制用。华南理工大学的公共政策评价中心于2007年对地方政府进行整体评价,公布了“2007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指数研究报告”,在全中国引起轰动,这是中国第一个整体评价地方政府绩效的报告)
⑥实行项目绩效预算事前评审形式(佛山及南海、三水、顺德各区,以及东莞、中山、珠海、湛江、江门等市对项目预算进行事前绩效评审,合理确定项目及预算数额;中山市:部门单位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要提出两个以上的量化目标,连同部门预算一并报人大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