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组织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自身的施工管理机制,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创新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手段和工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
2.1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工程质量技术,提高管理建筑水平和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根据本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适合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组织计划。
2.2提高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是建筑企业在投招标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建筑管理项目的规划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编制工程组织计划的时效性,创新性。要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编制中来,具体要做到:
1)要创新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的内容。编制组织设计的技术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建筑施工的技术创新,还要考虑到建筑合同内容的创新性,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应用创新手段和创新技术,注意计算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必要费用,合理计划工期,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对编制好的计划,在执行时,根据执行计划的条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调整,以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
篇2
(3)依照本标段的具体施工情况,将本工程分成了3个区段。K1+839~K2+290施工区段的任务是该区段的基坑井点降水、基坑的开挖、边坡的防护、抗拔桩的施工、隧道底板、主体混凝土的施工、隧道防水的施工和隧道变电所、泵房站、隧道顶的覆土回填。K2+290~K2+610施工区段的任务是该区段的基坑井点的降水、基坑的开挖、边坡的防护、隧道底板、主体混凝土的施工、隧道防水的施工和隧道覆土的回填。K2+610~K2+940施工区段的任务是该区段的基坑井点降水、基坑的开挖、边坡的防护、隧道底板、主体混凝土的施工、隧道防水的施工以及泵房站、隧道覆土的回填。
(4)把安全施工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严防重伤或死亡事故的发生。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和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具体的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并且在环保、绿化等方面都要达到国家相关的标准。
2协调工作的几个要点
(1)做好该标段工程的平面布置调配工作,该标段工程施工场地可以分成3个区域,场内生活区和办公区设施有: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住房、管理人员办公室及会议室、食堂、洗浴间、卫生间等。生产设施区有:材料堆放区、砂子堆放区,砂浆拌合站、钢筋加工场、临时弃土场、配电室、消防库、门卫、洗车场等。
(2)交通导行措施在修建施工便道时,应节约成本,充分利用工地外的道路,修建的施工便道和工地外的道路相同,满足工地内行车、运料和弃土运输的需要。本标段工地修建的施工便道的宽度为5米,每隔200米的距离建设30米的错车道,以方便安全和文明施工。
(3)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地处郑州市森林公园附近,施工范围比较小,加之前期还有其他工程正在施工,施工区域内施工单位很多,人员比较复杂,因此,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定期给施工人员开展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人人都意思到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自觉自愿的遵守相关的安全、环保规定。
3本标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几个难点及应对方案
3.1施工组织设计的难点
(1)本标段地下水水位较高,隧道基坑开挖深度大,基坑开挖必须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以下1m,施工降水决定着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施工降水为本工程的难点工程之一。
(2)本标段的防水施工较为系统复杂,防水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本标度隧道的工程质量,严重影响着该隧道工程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所以,本标段隧道的防水工程体系的建设是施工的一个难点。
(3)隧道长,地质不良,工程内容全面,工期压力大。本标段隧道长度约1.1千米,并且该隧道的施工区域地质状况比较差,土质松散,结构稳定性差。特别是采用明挖法施工,工作面狭窄,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完成隧道施工任务十分艰巨。
(4)本标段工程的工期短,场地狭小不利于施工的展开。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紧,在6个月时间内完成隧道基开挖、防护,隧道主体混凝土浇筑及隧道防水工程,在1101米的狭长地带完成此工程存在一定难度。
3.2应对方案
(1)项目部组成一个以项目技术总工程师为负责人,工程技术部门参加的施工降水领导小组,主持降水方案的研讨,负责降水效果的沟通和降水措施的制定。开挖后通过既有降水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较准确地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根据水位变化情况调整开泵时间及开泵数量。
(2)在工程的防水施工方面,处理要做好一般的雨季防水施工措施外,还要增加几点防水措施: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工程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当地的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对工期进行调整;提前预备好防水的材料和设施,以备不时之需;由于本标段地下水水位较高,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提前做好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下的处理预案,一旦出现漏水情况及时的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制定雨天交通管理办法,方便工地内的交通疏导。
(3)必须细化隧道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控制工期的地段采取减少分段长度、增加设备投入,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采取科学的基坑开挖防护方案等措施。
(4)必须合理划分施工区段,组织好施工场地内的交通,多开工作面来解决工地狭小的问题。
篇3
尽管真正完整的设计团队管理学科依然没有建立,但团队设计在世界设计领域的设计行为却高速发展。从设计实践中总结出的设计团队管理经验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广泛的交流在使该学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真正的团队创新设计已经成为设计主流。
二、设计团队的人员构成因素
设计团队的组织建设首要面对的是团队人员的组织构成问题。设计团队的人员结构一般会根据设计任务的性质不同以及设计团队的规模和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设计任务的不同,同一个设计师在设计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设计团队内的不同设计师由于各自设计能力的差异,如专业方向的差异、为人处事方式的不同等等,决定了他们各自在设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来就不曾相同。因此,一个优秀设计团队的每个设计师必须是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来召集的,每个设计师在设计团队的应用也必须是因才施用,其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更应是差别互补的协作关系,这样整个设计团队的合力才会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效益。
首先,设计团队的人员结构需要设计领域内不同专业特长的设计人员构成,其核心组织原则就是根据设计任务的性质决定设计团队的设计人员结构。
B&O是丹麦生产家用音响及通讯设备的公司,其统一的设计风格和鲜明的企业形象成为丹麦设计的经典和象征。然而,公司始终没有设立自己专门的设计部门,而是根据商业目标的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管理体系将丹麦、英国、美国、法国的多名不同领域的自由设计师汇集组成跨国的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的设计。[1]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会发现设计团队在实际的团队建设运作时,寻找满足团队建设需要的设计人才并不容易。因此,很多团队管理者本着珍惜人才和储备人才的初衷,忽略项目是否需要就加以召集使用。结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要么该设计师无用武之地,要么团队中出现了重复性人才的共存现象。仔细分析,这并不符合设计团队控制人力成本的原则,其结果更有可能是造成团队成员的恶性竞争。因此,管理者在设计团队的人员召集过程中必须避免重复性人才的引入,应严格根据项目需要对设计师进行选择。
Workinprogress是一家以巴黎和纽约为据点的综合性设计公司。2001年,Workinprogress公司为法国服装品牌香奈儿(Chanel)设计新视觉形象和宣传策略。这次设计任务是对公司设计资源的极大考验。从对标识的再设计、广告活动的安排到服装表演的目录资料、招待卷的设计印刷都要求把一群各具专长和才能的不同设计领域的设计人才聚集起来,建设一支崭新的设计团队。[2]这样合理的设计资源整合为下面的工作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计团队在进行设计时总会遇到很多关于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都是设计师无法独自完成的。因此,在现实的设计团队组织情况中,设计领域以外的相关专业人员被经常邀请加入设计团队。
设计不同于纯艺术。纯艺术可以停留在美术家天马行空的画纸上,而设计需要通过材料和工艺制作出来,实现它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实用目的。这也就决定了设计团队特别需要在信息、材料、工艺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的帮助,打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实现其真正的实用价值。通常设计团队通过材料、工艺等其他专业人员的直接或间接帮助,就能顺利地完成某些设计师不能完成却又无法逾越的关键工作,这对于整个设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在台湾的少女保健品Heme的新型瓶体开发案中,其设计团队在设计阶段非常顺利,新瓶体外形设计提案几次就通过了,但较复杂的环节出现在开模与内容物测试阶段。某些保养品的内容与塑料有冲突,为了表现出设计所追求的质感,对材料的要求必须是该材料。经过双方两相权衡的讨论,决定在设计上进行微调以适应材料的限制;另外,因为瓶盖矿晶头较重,而瓶身是不对称的曲线造型,整体容器的平衡感就必须经过多次的测试和调整。因此,设计团队在设计成熟后,必须与材料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对设计所需成分、材料、工艺等的共融性进行了解,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交流。[3]
中国奥美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在接受《工业设计》杂志采访时讲道:“一个成熟的设计团队不仅仅能想出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把想法完全实施和执行出来。在创意的执行中遇到困难司空见惯,但由于技术原因无法实现创意却是件很让人沮丧的事情。因此,在进行设计团队的组织时,必须将设计领域以外的专业人才吸纳进入团队。”[4]
三、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因素
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是一门横跨了设计学、行为组织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设计团队与个人设计师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就是组织管理的实现方式不同。设计团队对于组织管理理论的热切需求是个人设计师难以体会的。
但是,现代设计公司或设计团体对于如何实现设计团队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的认识并不成熟。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设计团队管理体系建立,更多地是依靠过去团队实际运作经验或从其他经济学科移植的组织绩效知识的结合。而设计作为一门特殊的行业是与普通的经济部门相区别的,对他的科学管理必须考虑该行业的特殊性,即在设计团队的管理过程别需要注意设计师创新的积极性维护。
当然,针对设计团队的积极性维护,绝不是讲自由就可以创造出最好的作品,设计本身就是戴着镣铐跳舞的产业。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制定一个计划很快,规划也不难,但是却需要很多人用一定的时间去执行,去操作,这是一切团队工作的根本问题。设计创意并不是天马行空,毫无疆界,它可以用流程规则来控管和把握。比如交给设计团队一个案子,期限是五天,在这五天里团队不单单只做着一个案子,可能会是六七个。因此,设计团队要同时完成如此多的设计方案就需要规划,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分配人力,通过合理的流程来控制时效。这是一个创意型设计团队的精髓。
事实上,设计团队要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建立一套有效地组织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套系统中最核心的就是流程建设部分。即设计有设计流程,制作有制作流程,所有的工作就是流程的串联。其中,业务的流程要介入到设计的流程中,设计的流程要导入客户的流程当中,中间有枝节分开,互相找寻连接点。这样,设计团队的组织工作经过一个流程下来,其材料成本、时间成本等都可以立刻显现。[5]长期这样做下去,该设计团队做包装就会形成包装的流程,做品牌的就会形成品牌流程。最后,设计团队可能不仅形成了各种的实用流程,而且能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团队文化也就形成了。
根据《产品设计》杂志的调查,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在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流程中很少能够完整地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大多数厂商仅仅凭靠想象和热情就转入了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中。这样就导致其设计部门在缺乏可靠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了没有根据的创新设计。通常国际知名品牌的市场调研过程都要经过制定庞大的市场调研计划,进行繁杂的市场调查和细致的数据分析,最后经过分析数据的严格检验之后,才可以完全转入设计部门进行设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欧洲最大的园艺工具生产商FELCO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前六年里一直在中国农村市场进行着大规模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此前,该公司一直因为调查结果不理想而多次重新开始调查过程,始终没有进入市场。在他们确信自己已经基本掌握到中国果农的工具需求和消费心理时,该公司的设计部门就专门设计和生产了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该产品在保证其一贯的产品质量下,将成本价格降到了150—200元人民币,而FELCO在欧洲最便宜的产品也要30欧元(300多人民币)。FELCO公司的市场总监波吉先生讲:“该产品对成本的成功控制是通过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实现的,而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严格的工作流程是关键。[6]
经过对以上设计团队管理经验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不管是设计领域的哪个行业都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工作流程体系。职业的设计团队应该向客户提供从市场调查、设计方案创意、工程结构设计模型制作到设计实施等不同阶段的专业化系统设计服务。
四、塑造优秀设计团队的必要因素
第一,建立设计团队的多元化交流平台
现代国际设计潮流正从曾经包豪斯功能主义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和本土化的后现代设计新时代。我们思考这些标准的满足,仅仅有设计师的理性认识能实现么?其实,设计团队对各种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广泛的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的参与等等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持更重要。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构建设计团队的多元知识体系,形成高效稳定的交流平台。最终,通过整合资源综合商业设计推出适合市场多元化要求的产品。
汉斯格雅品牌的设计总监飞利浦•格罗厄(PhilippeGrohe)在2006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接受记者采访讲:“我的角色是做一名沟通人员,汉斯哥雅与设计师合作的历史有35年,我们形成了一种对话式的团队文化。设计师很有远见,但他们并不样样都懂。他们不懂得如何做家具,不懂得如何制造水龙头和洗浴设备。所以,我们必须交流。交流的质量决定了最终的产品和结果。”[7]
另外,设计团队的交流层次是不同的,我们按照交流主体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设计团队内部人员的交流、设计团队与其他相关领域人员的交流、设计团队与客户和消费者的交流。对于其各种交流的必要性就不再多讲,因为这已经是设计师基本的共识。我们将重点讨论如何建立成功的交流平台,以实现能够整合资源和设计交流的目的。
设计团队的交流平台的建设根本原则是“合而不同”。具体分析,“合”即基于共同的美学理念、强大的团队精神、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共同合作的工作方式以及一致的工作目标。“不同”即设计团队内专业人才各有所长、因材施用。从设计团队最初的人员召集开始,就要注意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对差异化的专业人才的引入。其次,在设计团队的组织管理过程中非常需要团队精神的支持。当设计团队碰到困难时,团队精神的引导要比某个设计师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有成效。
第二,树立设计团队的先进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的方向是设计团队进行创新设计的根本指导。设计团队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只设计出漂亮的产品,或者创造出生产成本很低的产品,事实上两者都需要兼顾。这就注定了设计团对的创新设计需要很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协作来实现创新的想法。国际知名设计顾问公司Tangerine的设计理念是:“设计不是艺术,它是一整套销售产品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我们是产品设计师,但是我们不做设计师产品;我们开展研究,但是我们不是研究者;我们为产品设计审视机遇,但是我们不总在设计产品。”
过去,商业设计团队的设计理念围绕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基于有艺术价值的物品创新论;第二种,把设计看成是从工程部门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行为。但随着全球市场品牌大战的发展,商业设计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运作。FELCO公司的市场总监波吉先生讲:“我们需要的不是样式的不同,而是崭新的理念。设计团队不一定非要把设计产品制造出来,但必须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优秀方案”
设计团队进行创新设计的本质是理念创新,在外形样式上的所有变化不过是理念的外在表现。B&O音响开发公司的设计师大卫•李维斯和他的设计小组为其音响系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模式“全一体化系统(allinonesystem)”,它改变了过去黑色无个性的方盒子音响设计风格。不仅当时拯救了濒临破产的B&O公司,而且该设计理念被沿用了数十年。公司的设计团队延续这一理念推出一系列引导世界潮流的新型音响,为B&O公司创造了完美的品牌形象。
第三,设计团队的设计为客户服务
雷蒙德•罗维讲:“我的看法是,对于单个工业设计师来说,出色的创意设计能力加上适当的公共关系能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根本就不需要销售。对于一家设计事务所或一家设计公司来说,只有你的设计水平得到客户的公认,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设计是连接品牌和消费者的一个关键部分。”
设计团队的基本任务是设计一种产品系列的视觉形象,让他和品牌相辅相成,通过设计帮助企业建立起品牌资产。设计团队所进行的任何创新设计必须要和一个公司的所有商业目标相一致,对商业运作产生实质性的贡献,这是设计团队创意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基于客户的设计”并不仅是一个口号。在设计团队的设计过程中有很多的设计细节需要以它为标准进行设计。
首先,团队设计受到客户的时效要求限制。设计团队的创新设计不是追求唯美的或最具创意的前卫艺术设计,而是严格遵守时间限制以及客户的诸多要求,利用最低成本进行的设计行为。其结果设计出的样式可能是一般性的,但令客户满意的作品。因此,如果设计团队无法在合理的时效内做成良好品质的创意设计,即无法提供给客户完整的服务,也就失去了商业实际的意义。
其次,设计团队的创新设计要处处关注客户的差异性。客户并不都是一样的,最基本的常识就是他们有行业上的差别。比如,对于和身份密切相关的产品如家具、灯具、服装等的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形象因素;而对机械设备等投资类工业产品,技术方面是最重要的,必须加强基础技术投入和作适当的设计。大量的民生工业用品,最重要的是产品的性价比,通过设计和制造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大众需求。因此,设计团队对于客户细致的差异化分析和处理在设计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最后,设计团队的设计风格要遵循客户的风格需求。在客户品牌和商关系中,品牌应该是显性的,设计团队和创意人员应该是隐性的。奥美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讲:“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在创意表现里可见风格并不是一件好事,不拘一格才算高。创意应该随客户的品牌和产品定位而变化,而不是每次都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有团队的风格的话,应该是理念的和文化上的,而不是创意表现上的。”另外,在设计团队中单个设计师的个人价值是通过融入团队的整体价值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个人的设计风格在团队的风格下都不被提倡。
第四,设计团队需要支持设计创新的鼓励机制。
支持创新的财政支持计划、支持创新的奖励制度以及培养学习型团队的充电机制等等都是设计团队能够保持持续创新力和塑造团队的创新文化所必须的。在那些技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工业主管部门均设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经营多年的奖项。这些就是国家希望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励本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建立与国际设计先进思想的交流。例如,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IDSA),每年颁发美国工业设计奖,现代工业发源地英国设计委员会每年评选英国设计奖,意大利有“金圆规奖”,德国“IF产品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设计赛事,斯坦的诺维亚的国家均有自己国家的“优秀设计奖”。这些设计大国的设计团队每年都会鼓励设计师积极参与奖项,每个设计师通过参与比赛互相学习,这已经成为他们积极创新的有益动力。
五、设计团队在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
设计团队作为新的设计主体,它的成长过程必将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新现象。设计管理者只有透彻认识到设计团队的特性,以及联合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协作,设计行业才会更快的发展。无论是设计的哪个领域,基于设计团队的创新设计将迅速发展,它象征了新的设计时代已经到来,它的发展必将伴随世界商品经济新时代的来临而更加兴盛。
后记
设计团队在商业设计领域的迅速发展也带给设计理论界很多新的课题。对于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成为设计理论研究领域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然而,设计理论界对于设计主体的研究却依然停留在针对单个设计师的分析阶段,不能及时关注当前一些优秀设计团队在设计实践中已经积累的宝贵经验,忽视设计潮流的变动,这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注释:
①:何人可:《B&O设计一段75年的传奇》,见《设计新潮》[J].2001年第二期第55页
②:蔡军:《论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产业化》,见《艺术与设计》[J].2004年第六期第13页
③:王炳南:《越是多媒体时代,传统设计越有价值》,见《设计新潮》[J].2001年第二期第21页
④:《我的风格就是创造——现代工业设计之父雷蒙德•罗维》,见《产品设计》[J].2006年第五期第27页
⑤:Darcy:《设计是调整商业战略的巧妙手段》,见《产品设计》[J].2006年第五期第20页
⑥:王炳南:《越是多媒体时代,传统设计越有价值》,见《艺术与设计》[J].2004年第五期第38页
⑦:AnnaSanson:《工作进行时——短暂的历史》,见《产品设计》[J].2006年第五期第30页
⑧:MateRound“设计要为商业做出切实贡献”,见《产品设计》[J].2006年第二期第16页
参考文献:
1.《艺术与设计》[J].2004年第十期
2.《艺术与设计》[J].2004年第五期
3.《艺术与设计》[J].2005年第六期
4.《设计新潮》[J].2001年第二期
5.《产品设计》[J].2006年第五期
6.《产品设计》[J].2005年第二期
篇4
1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我国的建筑市场不断地成熟,需要企业不断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仅要考虑到施工的方案、施工的进度、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还要考虑到履行合同的需求,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集管理、经济、技术、合同为一体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规划性文件,同时也是合同履行的指导性文件以及工程结算和索赔的依据性文件。首先要有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是企业的形象与品牌,所以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保证现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操作,不得掺假。其次企业也应该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列出具体的管理组织,有利于取得施工工程的承包权,也有利于施工管理组织的内部管理,以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最后要做好施工任务的分包,高层建筑的施工任务量较大,承包商与业主要协调好,共同保证工程质量的完成。承包商分包必须在业主允许的情况下在投标书中做出声明,同时对所分包的施工任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得有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业主分包在招标文件中声明,承包商在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要对这部分施工任务做施工组织设计,但必须对分包的施工任务的出场时间、验收时间做具体的说明,防止施工交接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做好高处作业安全措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深度近视等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安装安全网或栏杆,在任何危险区域设立标志牌和安全网,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架子工在搭承重脚手架时,在二排以上(含二排)应全部铺设安全笆和安全扶手栏杆,禁止从脚手架攀登上下,井架吊篮严禁乘人。当施工的时候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应停止高空起重和露天作业,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高空作业,必须设有防雷装置,不准盲目施工,在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堆放材料,必须在固定场所堆放稳妥,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防止坠落伤人,脚手板(片)必须两头四点扎牢,防止跷头打滑。完善的安全体系才能保证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
2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首先要做到场地的平整,保证通水、通电、通路。做好地基工作须要挖基坑、做垫层、做基础,桩基础的还要打桩。做完基础后回填,没有地下室的情况,回填土至正负零以下200-300的样子。然后做主体,主体实际上就是从基础圈梁开始,绑筋、支模、浇筑,一直到建筑物封顶。当然所有的设计必须按照施工设计图来进行。其次,在做完框架主体之后,开始每层砌墙。砌墙完了是做楼地面,一般毛坯房拆模后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不用再做一遍地面,简装房会做一遍砂浆。防水是一个大工程,它关系到房屋的舒适度和便捷度。防水主要包括屋面防水、厕浴间防水,须要注意的是厕所的防水做完后要蓄水24小时检验,做完后做一层保护层,再蓄水检验24小时,最后才做沉箱,做面层。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在做水电管线时要注意,水电管线的一些预埋管线在做主体结构的时候就已经预埋好了,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具体预埋的时间是绑筋后,浇筑前,同时也可以做好栏杆、门窗。最后,装修设计方面主要是由专业的装修公司来做抹灰、吊顶、地面等,使得工程整体完善。为了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真正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作用,不断优化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完善建筑施工工艺。做好施工的组织设计才能更好地保证施工的顺利完成,但是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工程设计图,而是关系施工是否完善的全程设计图,有的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只重视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忽视经济指标内容,以致在工程结算中纠纷不断,所以企业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完善施工工艺。
作者:杨嘉峰 单位:黑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篇5
工程造价,即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从工程承包的角度出发,是指工程承包单位、施工企业按照承包合同约定,完成施工任务,业主应当付给的工程款即建筑安装工程价款。工程造价的确定,是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并综合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施工设备的配备情况、施工任务的饱满情况等诸多因素。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尽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相互确定的关系
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同等重要,但二者并非相互独立的,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确定的关系。工程造价是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造价的高低除了与预算知识有关外,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方案的先进与否,不同的施工方案所反映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才能做出正确的工程单价,确定的工程造价才合理。而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同样影响着施工方案的优化。要做出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人员还必须借助于工程概预算知识,如在施工布置、设计合理而施工方案不同的情况下,除方案本身的优劣外,工程造价计算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施工方案的优选。笔者试就工程预算中基础单价与部分工程单价的确定,来探讨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之间相互确定的关系。
2.1基础单价
2.1.1材料预算单价
材料费一般占建安投资的60%左右。水利水电工程的外购材料如能选择合理的采购方案,将对保证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起到积极的作用。材料采购方案与运输方式的选择,必须以满足施工强度和有利于降低成本为原则,由施工组织设计分析比较确定。当材料采购方案一经确定,施工组织设计需进一步规划材料仓库的布置。材料仓库的布置以减少材料场内运输、减少材料场内二次转运,方便运输为原则。
2.1.2风、水、电预算单价
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仔细勘察现场后,施工技术人员对工程的施工总布置就有了一个整体的规划,施工用电、水、风系统的整体布置就相应地确定下来。业主提供的高压电网接线点至现场各施工点最后一级接线点之间的电路布置,确定了施工用电的预算单价。施工用水价格的基本部分是基础水价。基础水价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高峰用水量所配备的供水系统设备,按台班产量分析计算的单位水量的价格。此价格与生产用水工艺要求及施工布置有关,如扬程高、水质需做沉淀处理等方案措施有关。施工用风可用固定式空压机或移动式空压机供给。根据预算单价的比较,前者单价低,后者单价高。但前者具有供风量大、可靠性高、成本低、易适应负荷变化的特点;后者具有机动灵活、管路短、损耗小、临建设施简单的特点。此时报价人员可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在保证风压和风量的前提下可采用由多台固定式空压机组成的风厂为主,适量的移动式空压机为辅的集中供风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在确定基础单价时,报价人员与技术人员需密切配合、不断沟通、及时交流、相互反馈信息。既有利于方案的优化,又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2.1.3砂石料单价
水利水电工程砂石料单价的高低,对工程造价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单价计算必须有可靠的地勘、试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料场的规划、工艺流程的确定、加工系统的布置一定要合理、科学和先进。
2.2工程单价
水利水电概预算定额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互配套的,对于同一单项工程,如果采用不同施工方法,在概预算定额中就会有不同的人、材、机消耗与之呼应从而得出相应的项目单价。以土方工程为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选定土方开挖方法及运距,选用土方开挖机械设备的类型、容量及相配套的运输机械吨位,这些都确定后,即可套用相应的定额子目,从而算出土方开挖单价,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86年版)土方工程中,不同容量挖掘机配备不同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单价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工程预算的相关计算要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相关数据确定哪种方案比较经济合理,再结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装备情况,以提高机械的效率为目的选定最优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现以国内某一工程坝基土方开挖为例,分析比较不同的施工方法,产生不同的单价,分析可知相同容量的挖掘机配不同吨位的自卸汽车运土,吨位大的自卸汽车土方单价高;同样吨位的自卸汽车配不同容量的挖掘机运土,容量大的挖掘机土方单价低,这涉及到一个机械设备是否配套、机械效率高低的问题。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工期进度、施工条件来配备施工机械,工程造价的相关计算又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意义
(1)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的好坏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加强设计的编制质量对确定工程造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设计工作做得不够深入,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也为合同的正常执行带来困难。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中,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决定,而应当依靠集体的智慧,进行认真的比较讨论,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评定。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基础。施工方案的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中心环节,工程造价能否得到控制,首先取决于方案是否优良。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有时也可以博采众长,形成新的、更完善的方案。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既可以提高生产力,又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比如:碾压混凝土筑坝,大体积混凝土通仓浇筑及用土工布、土工膜代替土石坝反滤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中,应大力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降低成本提供主要手段。
4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具体措施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归根结底是工程造价管理的范畴,是经济与技术统一的管理过程。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工期总进度计划安排、机械设备效率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实现。具体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措施有:
(1)掌握准确的基础资料,熟悉定额涵盖的内容。
篇6
1.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差。有些施工单位不懂得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而是写一些各个分项目的施工工艺、随便画一张项目施_[平面图、在墙上编个工程进度网络计划表,就意味着施工组织设计就编制好了。
1.4有些单位领导只重视技术,而往往忽略造价。很多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只片面重视工程施工中各分项工程技术环节的问题,缺乏全面考虑与工程造价有关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工程在竣工结算的时候,缺少技术资料而受到经济损失。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反映出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重要性,施工单位要从全局出发,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来拟定施工方案,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进行现场布置和设备展开;把设计与施工、技术与效益、前方与后勤、施工单位全局活动与具体施工组织等环节联系起来;把整个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工程各阶段、各个分项目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做到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低耗、高效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对建设项目整体投资有一个良好的控制,应该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开始,严格按施工程序、从面到点进行全面有控制。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和特点
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掌握的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工程实际原则;二是权威性原则:也就是在工程备料、配备机械设备及实施的施工方法中,要严格执行经过审批的施工准备工作文件;三是优中选优原则:凡编入文件的各种施工方案,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2.2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总体和单体两种。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实施建设项目总体战略部署,对工程建设项目起到总体控制作用。而单体施工组织设计指的是对单一工程项目施工的战术安排,对工程建设项目起重要作用。
2.3工程施工过程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从工程开工破土起,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资金就要不断地陆续投入。就资金的用量而言,施工阶段所需资金最大。施工阶段是最复杂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阶段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现场工程实体的施工进展。因此,开工以前的各项工作,比如规划、设计以及招标等一些有关的前期工作做得如何,这些工作都要在施工阶段主观或客观地接受考验,前期各准备工作中隐藏的问题会大批地涌现出来。因此,在施工阶段,若不能较好地处理各项问题,工程项目的整个质量就很难保证,施工进度就会减缓而延误工期,项目费用投资就会失去控制。
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要点
3.1熟悉工程概况。因为建筑工程有它各自的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它特有的使用功能,所以就有不一样的结构特点和装饰特点,不同的建筑面积、层高、施工工艺及材质。有些作用相同的建筑工程,在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标准和建筑等级上也有差异。常常会受天气、不可抗力、地质、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熟悉工程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
3.2施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3.2.1设计蓝图接到后,要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记录好76CHUANGXINKEJI2014.08图纸会审资料,留下存档以备用。
3.2.2组织人员、机械、工具,并组织部署施工现场。
3.2.3组织施工所需材料进场,做好原材料取样、试验及砼、砂浆配比工作。
3.2.4做好施工抄平放线工作,提前做好破土开挖的准备。充分、具体的做好这些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3.3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效益的关系
3.3.1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预算定额指的是规定消耗在质量合格的单位工程基本构造要素上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它是计算建筑工程、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基本构造要素,主要指的是分项工程和结构构件。预算定额按工程基本构造要素规定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消耗数量,以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规划和控制工程造价的要求。预算定额是编制地区单位估价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结算、施工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编制概算定额、编制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础,目前施工企业中机械装备、合理的施工工期、技术工艺、劳动人员的组织为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消耗量编制的基础。
3.3.2工程造价与施工组织设计二者关系密切。施工组织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工程概况、现场条件分析、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工期计划等。编制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及工程预算指标。为了保障工程质量,满足甲方使用及T期要求,仍需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完善施工方案和技术工艺。
3.3.3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在编制工程造价中也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施工单位工程开工前,要求施工安全、技术质量、材料设备、财务计划和工程造价的部门人员需认真熟识图纸、实地勘察,研究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人员一般都属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小组成员,这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因此,在企业内部工程造价人员不仅要懂技术、懂政策、还要懂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也会避免T程决算中的经济纠纷。
篇7
2工程概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线路全长1269km,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1000km以上的大能力运煤铁路通道。本项目线路途经山西、河南、山东三个省份,全线划分为4个段落建设指挥部,分别为山西吕梁指挥部、山西安泽指挥部、河南指挥部、山东指挥部[6-7]。安泽指挥部管段线路全长299.5km,起讫里程DK310+800—DK578+875(南吕梁山隧道中心—太行山隧道进口)。主要工程数量:隧道58座,总长145.247km(占管段长的48.5%);桥梁129座,总长55.954km(占管段长的18.7%);车站8座(其中改建1座),铺轨659.75km(单线),制、架梁3137单线孔。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用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本文不再赘述。
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
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控制性工程加强动态管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并根据建设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建设单位应在每年6月和12月上报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安泽指挥部每季度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专题会。通过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对管段内重难点工程、铺架工程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实施。
3.2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的动态调整
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过程中,随着工程建设进展及客观条件的改变,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与一般性工程会相互转化,一般性工程可能转化为控制及重难点工程,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也可能转化为一般性工程。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展,有时会产生新的控制及重难点工程。
3.2.1一般性工程转化为重难点工程实例干阳沟隧道全长8463m,设计为单洞双线,全隧设进口、1#斜井、2#斜井3个工区5个作业面组织施工(出口地势陡峭,不具备设置工作面条件),关键线路为进口—1#斜井对打段。本项目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之初,干阳沟隧道并未列入重难点工程,故未引起建设单位关注。随着该隧道施工的展开,隧道进口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相比较差,为砂质黄土与黏质黄土互层,且隧道渗水量较大,实测约500m3/d。在2011年下半年建设单位进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时,发现一般性工程干阳沟隧道关键线路工期严重滞后,可能影响后续铺架施工。鉴于该情况,建设单位将该隧道纳入了重难点工程管理,并经原铁道部工管中心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同意,在原关键线路进口—1#斜井间增加0#斜井(长191m)[8]。采取上述措施后,有效化解了该隧道工期风险。
3.2.2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管段内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有隧道无砟轨道工程、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工程等。2013年6月份,铁路总公司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进行了调整,安泽指挥部管段铺设无砟轨道的隧道由6座调整为36座,无砟轨道总长度达到了231.074km(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成为管段内新的控制性工程。受此影响,管段内铺架完工日期由2014年5月30日延长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合理压缩调试及验收时间,管段内工期满足全线总工期要求。2012年下半年,原铁道部将长子南至平顺段(三站两区间总长91.72km)确定为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将该段原计划开通日期由2014年12月31日提前到2014年3月31日,由此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成为管段内又一新的控制性工程。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节点工期,现场强化了资源配置,站前、站后工程均增加了冬期施工措施并成立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以确保试验段按期开通。
3.3铺架工程安排与调整
3.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架安排情况管段内设辛堡、长子南两个铺架基地,负责管段内的铺架工程。铺架线路示意如图1。图1铺架线路示意由图1可以看出,管段内铺架段落自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起始,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终止。管段内2个铺架基地,均采用单机双向铺架。其中:辛堡铺架自辛堡站起始,先往小里程方向铺架至南吕梁山隧道(出口),然后调头经太岳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长子南铺架自长子南站起始,先往大里程方向经跨太焦线特大桥铺架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然后调头经发鸠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两个铺架基地在范家山隧道(进口)会合。管段内铺架作业规划见表1。
3.3.2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围绕铺架这条主线,进行相应动态优化调整[9-10]。1)辛堡铺架调整:辛堡铺架需利用既有南同蒲线铁路进行路料运输,因南同蒲线辛堡站2012年8月份才完成站改并开站,故辛堡铺架开始时间由2012年3月6日调整为2012年9月7日,推迟了6个月。为了确保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铺架方式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改为双机单向铺架,即多投入了一套铺架设备,辛堡站往大、小里程同步进行铺架作业。2)长子南铺架调整:长子南站往大里程铺架受跨太焦线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对长子南铺架线路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先往大里程方向铺架至跨太焦线特大桥30#墩连续梁处,然后调头往小里程方向铺架,确保了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同时,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工期,待具备往大里程方向的铺架条件后,再增加一套铺架设备进行铺架作业。长子南铺架亦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调整为双机单向铺架[11]。3)铺架会合点调整:因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工期滞后,同时范家山隧道施工进展较为顺利,辛堡、长子南两铺架基地会合点由范家山隧道(进口)调整为太岳山隧道(进口),化解了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的工期风险,确保了项目总工期。管段内优化调整后的铺架线路。
4结语
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安泽指挥部管段为例总结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经验,概括如下:
1)既要重视对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同时也要兼顾一般性工程。既要避免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建设情况恶化,也要防止一般性工程转化为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指挥部通过工程周报制度,动态监控工程进展,同时在每月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考核时,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2)要善于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如对工期滞后的干阳沟隧道增加斜井作业面,辛堡、长子南铺架作业的动态调整,都有效地规避了工期风险,同时保证了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以铺架为主线,统筹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指挥部管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优化,就凸现了铺架这条主线。
篇8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篇9
机械成本控制。土方工程施工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土方开挖方式、开挖机械的型号、吨位,直接套用定额可算出费用。在定额中,不同容量的挖掘机,配备不同的自卸汽车,单价不相同,这就要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哪种方案经济合理,再结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装备情况,以提高机械的效率为目的选定最优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以本工程路基土方开挖为例,经分析,容量相同的挖掘机配不同吨位的自卸汽车运土,吨位大的自卸汽车土方单价高;吨位相同的自卸汽车配不同容量的挖掘机运土,容量大的挖掘机土方单价低。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期要求、施工现场条件来配备施工机械;工程成本的计算又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工程机械化施工程度的不断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成本中的比重日益增长。因此,加强施工机械成本管理和核算,努力控制机械费用,对降低工程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用“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既可以提高生产力,又可以控制成本。比如:大体积混凝土通仓浇筑、碾压混凝土筑坝及用土工布代替土石坝反滤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
1.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与成本控制同等重要,二者并非想互独立的,二者是密切联系,相互确定的关系;工程成本的高低除了与预算知识有关外,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先进与否,不同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所反映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从本次研究的两个实例中就可以看出,对于施工组织设计来说,施工方案和人、材、机管理都对施工成本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施工组织编制质量是控制成本的关键;优化施工组织是控制成本的基础;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手段。从这些方面考虑就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方案、人工(费)、材料(费)(单价,采购材料形式)、机械(费)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控制。
2. 施工组织设计控制工程成本的策略
2.1合理选择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决定整个工程全局的关键,施工方案一经选定,整个施工的进程、现场状况、人员及机具的需要量及布置情况也就基本确定,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直接影响着概预算的高低和定额的查用,施工方案由与相应的设计阶段配套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提供,重点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分析,服从工期、质量、技术要求,降低成本,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进行流水施工的组织。预算编制人员要依据设计图纸准确地计算出与设计图纸相对应的工程量。当设计图纸深度有限时,还需要编制人员对设计进行延伸和细化,也就是说,不但要把图纸上的项目计算出来,还要计算出图纸中虽未做交待但实际会发生的项目。例如:采用脚手架类型,各种施工机械的性能与特性,以及建筑工程本身特点及施工中的特殊要求等。另外,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鉴于建筑产品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概算的种类,施工设计这应该根据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多层次的分解和划细,相反计算造价时先求出每一基本构成要素的工料机消耗量和价值,然后根据设计文件等,汇总计算出整个建设项目的造价。
2.2合理进行规划设计
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必须对细节的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地规划,首先要规划施工的设备、人员。对于人员的控制首先要进行人员的动员和安排布署。组建项目经理部,与业主或监理取得联系,开展息息相关业务工作;前期施工人员10天内到达施工指定地点,着手临建和施工准备工作;首批投入施工的机械设备15日内到达施工地点,保养维修,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人员的准备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进行合理化的人工控制,避免出现高薪紧急聘任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人员成本的增长。而对于设备的控制则要以就近就便的方式进行材料设备的运输,然后对施工设备进行合理地控制保养,以此来降低施工成本。例如:人员就近采用汽车、火车运送至现场;设备就近由汽车、火车、船运送至现场。
2.3合理进行技术控制
篇10
1.2转向架兼容性生产组织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及作业总量,将CRH2系列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划分为6个生产节拍,依次为转向架分解、转向架清洗、构架检修一、构架检修二、转向架落成、转向架试验及交检交验;将CRH3系列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划分为9个生产节拍,依次为转向架预分解、转向架分解、转向架清洗打磨、构架检修、构架部件组装、转向架落成、转向架试验一、转向架试验二、转向架交检交验。为了实现CRH2、CRH3系列动车组转向架生产互不干涉,在检修场地和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具体的检修路径设计、生产组织布局、作业区域划分及设备资源配置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设计和优化:
(1)为了防止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材料供应等原因造成残车而影响整体进度推进的情况,在总体设计生产线时采用了线下模式,各生产工位未设置在构架输送线主干道上,而是设置在运送主线两侧。
(2)转向架分解、清洗生产组织方案设计。CRH2、CRH3系列动车组转向架均包含了预分解、构架轮对分离、轮对部件分离等分解工序及构架清洗、轮对清洗等清洗作业,但鉴于CRH3系列动车组在预压、枕梁分解、加压分解、转向架自动清洗等工序的工艺标准及工时消耗上存在更多、更高的要求,为防止流水线阻塞和产能浪费,应放弃不同车型完全共线生产的方案。因此,将CRH2、CRH3系列动车组分解清洗作业分别划分为2个和3个工作量相等的节拍,将预分解、清洗工序等作业标准及设备需求相近的工序设置为共线,将预压、自动清洗、分解等工艺及设备差别较大的工序设置为分线,形成“分-并-分-并”的总体格局,使各车型生产组织顺畅。比较典型的是将构架检修区的8个台位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小流水作业区,CRH2、CRH3系列动车组各占2条,在CRH3系列动车组流水线上还配置了压装机,按工艺要求将各车型分解工序进一步划分,由此完全排除了工艺标准、工时消耗、设备需求所带来的各车型间的影响。
(3)构架检修生产组织方案设计。CRH2、CRH3系列动车组构架均需进行构架外观、构架部件组成、构架管路等检查,因此将CRH2、CRH3系列动车组构架检修作业划分为2个工作量相等的节拍。但由于CRH3系列动车组增加了构架焊缝打磨、底漆及面漆着补、牵引组成部件组装等工艺内容,而上述作业对场地、设备均有特殊要求,同时为了避免检修工艺及材料配送的混淆,在构架检修区采取了完全分线设计方案。总共30个检修台位中,CRH2、CRH3系列动车组构架检修各占用16和14个台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作业区域。在CRH3系列动车组检修线内还设置了用于部件组装的专用升降机,在检修线侧设置了构架打磨间和构架油漆烘干间,以满足其工艺需求。另外,将CRH2、CRH3系列动车组构架检修区内的作业设置为构架检修一至构架检修二的两步式流水作业。构架输送线设计为“非”字形,为方案实施提供了保证。
(4)转向架组装及试验生产组织方案设计。鉴于CRH2、CRH3系列动车组的构架与轮对对位及落成,空气弹簧、减振器等部件安装,静载试验等作业项目在总体流程和工艺要求上相似,因此在这一区域生产组织设计时,采取了3条流水线CRH2、CRH3系列动车组检修共线的设计。在组装工位安装了加压设备,在尺寸调整工位设置了地坑式调整设备,在静载试验台上安装了不同的加载适配器,在主流水线侧增加了CRH2系列动车组尺寸测量平台及CRH3系列动车组返工平台,通过以上方式使流水线具备兼容修工艺能力。这一生产组织方案,对于转向架组装试验工序出现的不合格返工、各车型入修比不固定等不可控因素,具有更为灵活的生产组织调整空间,有利于将设备利用率和检修潜力发挥至最大。
篇1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组织是指为达到一定的职业教育目的,在一定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根据一定的规则,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机构、结构及其管理体系。高等职业院校大多由中专、职专、专科等学校合并或升格组建而成,其内部管理体制大多沿袭原有体制或参照本科院校的模式,近年来虽经改革,但许多学校仍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仍未真正摆脱机构重叠、职能交叉、队伍臃肿、互相推诱、效益低下的困境,体制性的障碍在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上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其中在内部组织机构上存在缺陷不容忽视,主要是组织结构设计未能紧密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深人研究,其科学性、合理性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意识到组织结构是组织管理活动的载体,高职院校管理创新必须以组织结构创新为保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产业和区域经济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以“双师型”教师队为支持,以产学结合为方法。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产学结合等方面具有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特点。
1、专业设置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最为直接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其专业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社会对岗位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要体现它的灵活性、多样性,这同时就预示了在专业设置和管理上的复杂性。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要求上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职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来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就如加拿大CBE/DACUM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Conpetency一BasedEduca-tion),来开发课程(DvelopingaCurriculum),这要求在教学上有更大的灵活度和开放度。
3、师资队伍的“双师型”
与普通高校相比,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较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既要成为本专业的讲师、教授,又要成为本专业的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或技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密切和社会的联系,通过教师的实践培训和引进,建设一支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较高、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双师型”甚至是“多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4、产学结合与“双证制”
产学合作教育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实训基地的建设成为高职办学的重要环节,这就强调社会参与,体现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实训基地、兼职教师、毕业生出路问题。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与其它类型大学的特点,要求在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设计上要有更大的捷变性、开放性、社会性,以适应学校的培养目标、特色办学、发展战略的需要。那么现有的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是否满足了高等职业教育特殊需要呢,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现有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设计进行辨析加以认识。
二、高职院校组织结构的辨析
目前高职院校组织结构分为四类:第一种类型是单级型,即“大学一学系”;第二种类型是校系两级型,即“大学一职能部门一学系”;第三种类型是多级型,即”大学一职能部门和学院一职能部门和学系”;第四种类型是距阵型,即“大学一职能中心与学系的距阵”。
1、单级型组织结构
A种组织结构,由学校一级直接指挥和管理基层级的活动,一般不细设具体的职能部门,系一级没有自。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命令统一,指挥及时,责任与权限明确。缺点是校领导管得过细,权力过于集中,要求领导者知晓学校一切工作。
2、两级型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在校领导层下设各职能部门,校领导层将具体专业性的指挥权委托给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下达指令,下级必须执行。其优点是分解了校领导层的具体指挥工作,便于决策层集中精力研究关系全校大局的战略性问题。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命令不统一,互相协调困难。
3、多级型组织结构
这是一种分权的组织结构,学院在大学内享有较大的自。在这种组织结构中,上级职能部门和人员在业务范围内对下级进行指挥,下达命令,并负全部责任。下级职能部门和人员作为上级职能部门和人员的参谋和助手,对其提出建议,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其优点是既能使领导者适度下放权力,又能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缺点是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往往界限不清,单一职能机构难以完成综合性的管理任务,容易产生难以协调配合、推诱扯皮、效率不高现象。
4、距阵型组织结构
距阵型组织结构是针对同时进行多项目管理时的应用,这种结构是在校领导层下设置学系,同时再设若干职能中心(中心设负责人),学系或中心的人员可以在学系和中心双重任职,受双重领导,学系和职能中心形成距阵结构。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可发挥高职院校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缺点是由于领导关系的双重性,容易造成效率不高,职责界限不明,易产生矛盾,需校级领导层经常协调等问题。
通过以上高职院校组织结构的辨析,高职院校应采取哪一种的组织结构类型没有统一的标准,每种类型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单级组织结构到多级组织结构再到距阵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从集权到分权,从制度管理到个性管理,其中蕴涵着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变化,或者说是从科层取向与技术取向矛盾冲突的变化过程。那么,科层取向和技术取向在高职院校组织结构设计中是否可以融合,其融合的“度”对组织结构设计产生怎样影响。
三、科层取向和技术取向的辨析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在组织中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系统的组织制度犷运用制度来管理。因此,科层取向是指以科层体制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这种科层化的管理注重统一性和服从性,突出行政领导的权威,强调的是纪律与控制。与科层取向相对应的是技术取向。技术取向注重个性的成长和发展,鼓励自信、自尊和满足,突出组织成员的心理满足、交往行为、意见沟通。提倡组织中实行民主参与管理的领导方式,发挥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科层取向与技术取向代表着不同的管理文化与价值观,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学校管理中的人文思想与传统观念的冲突。科层取向在组织结构上是集权式、严格层级控制模式,只强调个人对组织的服从而不注重组织对个人的关怀,只强调组织的非人格化与强制性而不注重组织的人格化。技术取向组织结构把目光集中在组织中的“人”身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认识为基础的管理结构。在这种管理结构中,人被认为是既有丰富性、精神性、非理性心理意识的主体存在,人是按愿望、信念、意志行动的,在管理方法上,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判断、行为标准等,通过培养自己组织的组织文化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很明显,科层取向和技术取向在价值取向存在着对立性。那么这种对立性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能否调和就是值得探究。
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霍伊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取向与科展取向在科层组织内部可以同时并存。他们建立的模型是,以学校系统科层化与技术化的程度作为两个维度,将学校科层体制划分为4类:韦伯型,两种取向并存、互补,接近韦伯所说的理想型;权威型,强调以层级节制为基础的权威,纪律与控制是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技术型,强调专业人员和位于科层组织中的控制者共同参与决策,教师在组织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大权力,特别是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享有较多的专业自;混沌型,科层化、技术化指标都很低,组织动作处于混乱、冲突之中。用这种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现实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只是处在某一种发展状态,或者科层化更多一些,或者技术化更多一些。科层化指标高,技术化指标低的组织结构就形成权威型管理结构,在此学校中,层级界限明显,分工明确,教师的专业自受到较大节制,感到较无权力感;科层化指标低,技术化指标高的组织结构就形成技术型管理结构,在此学校中,校长通常具有较多的非权力性威望,他们不太需要借助科层取向的强制性权威对下属进行控制,因而学校气氛相对比较民主、宽松,较少冲突;科层化指标低,技术化指标低的组织结构就形成混沌型管理结构,在此学校内部的疏离与无序同样严重,管理效率低下,教师积极性不高。
科层化指标高,技术化指标高的组织结构就形成韦伯型管理结构,韦伯型是学校组织中技术取向与科层取向(双重取向)互相融合的结果,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校管理模式。双重取向在学校管理上既保留科层体制的学校组织结构,又相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管理和专业自,并通过系统的法规条例加以保证。在实行双重取向的学校,往往同时存在两个权力系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一为行政层级管理,另一为专业自主管理。前一系统自学校领导层、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到普通的职工,由上至下实行层级控制;后一系统则由学系领导、教师及其它专业人员组成自己的层级结构,如专业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符合高职院校组织结构的捷变性、开放性、社会性的要求。这两个系统协同运作,共同实现对学校的管理。这种组织结构的学校表现出较强的人文特点和较少的机械性,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比较平等,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由的空气,法规对人们的行为更多的是起引导而非限制作用。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更多的是权威型的组织结构,这主要是高职院校因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基本是按照官僚行政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同时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是以事业单位的面目出现,使得中国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同于其它国家,层级制度的存在使得大学的组织结构类似于政府严格层级的组织结构。随着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发生改变,需在适应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其内部组织结构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物色、办学阶段、发展规模、发展战略,设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趋势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是必要的。
四、高等职业院校组织结构设计发展趋势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结构、技能培训等都要求紧随经济发展步伐,适时做出迅捷的反应和调整,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要求。外部环境激发学校内部变革,促使学校内部的管理结构必须能够支持这种由外到内的动态变化,灵敏地对未来难以预料的目标和任务做出反应。因此,注重分析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中矛盾因素,改革其中的不合理部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战略预示着高职院校不可能有统一的组织结构模式,但在组织结构的设计改革中会更加注重时代性、有机性、适应性、多样性的特点,趋向于结构的扁平化、柔性化、多元化、网络化。
1、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和信息的基点,通过减少管理的层次、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滞和信息失真,使组织的能力变得柔性化,以增强高校对市场和竞争的动态变化的反应,增强高校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应性。扁平化可减少高职院校组织的层次,使学校决策部门尽量接近基层教师和学生,直接为教工和学生服务。它使得基层学术组织(学系或研究所)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便于建立跨系、跨学科的研究机构。
2、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柔性化组织结构以缩小管理幅度并改善垂直沟通,管理者的角色不是指挥与控制,而是教导与树立榜样。决策权与控制权充分下放,同时它还促使组织成员跨越功能和事业单位的界限。一个柔性化的组织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组织容纳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避免决策专断;组织成员相互节制避免拘私行为;符合民主精神的优点。柔性化组织结构不仅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并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组织的效能。
3、组织结构的多元化
篇12
因为要进行远程监控和无人值守,所以要自动对风机进行控制,其中,控制的主要对象有:对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运行风机的时候,反馈信号、机组状态参数、风力参数、监测电力参数等,从而确保机组能够稳定的运行;在风机自动运行的时候,要根据运行的相关步骤采取风机全自动开车,进而能够确保开车能够稳定进行;对桨距进行控制,从而确保机组能够稳定、安全运行;对偏航进行控制,从而确保风机正对着风向而得到最多的风能。当出现风速要比启动风速要低、并网故障、刹车故障等情况的时候,要立刻对风机进行停机操作。
2.1控制的相关策略
当启动风机的时候,风轮的桨叶是不动的,其桨距的角度应为90°,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气流不会对桨叶产生转矩,所以桨叶实质上就是阻尼板。当风速与启动风速一致的时候,桨叶会向0°转动,从而通过气流对桨叶所产生的功角,促使风轮的转动。当发电机并入到电网之前,发电机转速信号将会控制桨距系统中的桨距角的给定值。同时,转速控制器会根据发电机转速的快慢,合理的对桨距角设定值进行改变,而变桨距系统则会按照给出的桨距角的参考值,有效的对速度进行控制并对桨距角进行调整。当风速大于等于额定风速的时候,风电机组将会处于额定功率状态。同时,转速控制也会变成功率控制,而且变桨距系统将会控制发电机的功率所发出的信号。额定功率即是控制信号给定值恒定。给定值与功率反馈信号进行对比时,如果功率超过额定功率,桨叶桨距就会转向迎风面积正在变少的方向;如果功率没有超过额定功率,桨叶桨距就会转向迎风面积正在增加的方向。
2.2合理控制风机启动
当风机启动的时候,要采用风速仪对风速进行测量,并对风速的大小进行判断,当风速大于启动风速的时候,要启动风机;当风速小于启动风速的时候,要继续对风速进行测量。在启动风机的时候,要有效的控制偏航,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桨距角调到零度以及确保风机能够正面迎风。在对风机的转速进行监测的时候,当风机的转速到达切入转速的时候,就能够实行并网发电。
2.3合理控制偏航
合理控制偏航的目的在于确保风机能够在迎面对着风向的时候,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风能,在实际应用当中,如果偏航角和风向角的差额不超过15°的时候,就可以认定风机是迎面对着风向的。对控制算法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快捷进行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避免在执行时所出现的繁琐动作。如果电缆缠绕了多达两圈,要立刻采取解缆控制,从而确保风电机组能够安全的运行。同时,在进行解缆的时候风电机组要采用正常停机的方式,并要采用自动偏航后才能合理的进行解缆。
2.4合理控制风机停机
如果风机发生故障,比如,当传动系统冷却水的温度比较高、风机的温度比较高、桨距系统的液压油位比较低等的时候,要及时发出停机警告,从而促使风机停机。如果发现风速超出相关限度的时候,由于风机的各个环节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一定要脱网停机。在停机的时候,要及时把桨距角调整到90°,确保停机时的安全性。
2.5合理控制桨距
在风机并网滞后,要凭借对桨距角的调节去调节发电机输出的功率,如果额定功率小于实际功率的时候,PLC的模拟输出单元CJ1W-DA021输出和功率之间的差距成为比例的信号,如果功率偏差低于0的时候,要凭借进桨来促使功率的增加,同时,如果功率的偏差在-5且+5的时候,不能够实行变桨,从而能够避免过度频繁的进行变桨。
篇13
(2)物质层面的记忆,即组织所创造出的物质成果,包括荣誉、成果、制度革新等。
(3)制度层面的记忆,即组织存在的行为规则、规章条例、办事程序和惯例。同样,大学校园文化的形式,也可分成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从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的形式上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联系: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和思想、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物质文化主要指物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和一切环境设施,包括课程和专业建设、图书仪器设备、校舍建筑、实验(实训基地)等校园环境;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措施、各种规章条例等;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道德情感和传统风气等行为方式,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因此,校园文化在形式上的分类与组织记忆的存在形式在内涵上具有共通性。
2.从特征上看,校园文化和组织记忆都具有历史性
组织记忆是组织内部一定历史阶段特定时间所记录下来的人与事的活动和信息积累,是学校事件和实践活动等历史事实的体验性记忆。而校园文化,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还是制度文化,由于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时代性,它们都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积累的产物。这些文化都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所以,组织记忆和校园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3.从内涵上看,组织记忆是建构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素材
一所大学的组织记忆是组织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是师生对学校过往事件的认识、理解和体验。可以说,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重要构件和主要通道。
(1)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校园文化的建构首先要从学校历史中寻根,通过回味历史记忆、寻求教育价值和社会需要,形成组织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做事方式。建构校园文化,不是毫无价值地选择坚守史实,而是需要带着集体情感对其进行重构,根据师生的身体实践、心理体验寻找鲜活灵动的故事,并从中分析师生实践活动中隐藏的群体的价值取向。
(2)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件。校园故事、典故、建筑遗址和关于壮大、变故和发展的学校记忆的创造,是学校记忆生成的过程,也是文化产生、选择和聚合的过程。通过讲述历史、展望未来,把过去带回现实,建立自己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通道。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对老一辈积存的文化内容加以价值审视和评判,经过“文化再造”后选择性地传播给后人。这个文化的审视和评判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和遗忘的过程,也是学校的历史记忆被取舍、认同和接纳的过程。因此,新的理念和文化的引进必须经历记忆的改造,通过师生员工个体与集体的创新、批判和吸收等过程,实现成功的变迁,真正成为学校的历史文化。
二、组织记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组织记忆是学校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
历史记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要想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学校的发展需要历史记忆来参与建构。
(1)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活史料。历史记忆是成员集体对学校过去发生的事件、活动及其产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感悟所持有的记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记录在师生员工大脑中且已得到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和其中蕴涵的价值,是学校发展的原养料。学校的发展必须体现历史的厚重与新的观念的和谐,并在当前的社会境遇下,根据外部变革的要求,对原有的传统与习俗进行转型、改造或者重建,使学校保持可持续发展。
(2)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准过程。《文化的记忆》一书分析了文化记忆的形成过程: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沟通记忆———文化记忆,从个人记忆到集体记忆,再通过沟通和分享形成文化记忆。这个不断变化的认同过程是记忆选择和更新的过程,也是推动组织发展的准过程。由此,学校记忆的形成过程也是师生员工在记录校园事件中不断认同和更新记忆的过程。
(3)历史记忆是学校发展的新动力。记录历史是用来反思的,反思历史是为了创造未来。因此,组织记忆不是对历史事件的拷贝,不只忠于“过去”,还要忠于“未来”,要通过学校记忆来总结和反思经验与教训,选择与融合新的内容,通过历史记忆的各种养料滋养新的发展,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记忆。
2.组织记忆是引领教师成长的主要资源
集体记忆是组织个体记忆中雷同的部分,个人记忆需要来自共同存在的集体记忆的引领。
(1)学校记忆是构建教师文化的重要内容。集体记忆由教师个体一代代地传递,教师记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集体记忆的框架内完成。某种程度上,教师在传承过程中会持有私人的喜好和情感,教师对学校记忆的个体认同、感知和加工过程也即教师文化的形成过程。
(2)学校记忆是指导教师实践的一种策略。学校记忆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智慧或教训等有关。这部分记忆由于贴近教师的实践和心理,如作为培训教师的基础材料,将会产生较好的培训效果。
(3)学校记忆是润泽教师发展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基于过去的集体意象。这种意象体现了诸多关于做事方式和价值追求等的文化形态。记忆形成的过程并不止于建立记忆,还在于在教师中培植和形成共同愿景、共享价值观的过程中,并逐步形成这个年代教师发展的文化。
3.组织记忆是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养分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滋养学生成长。校园是个充满记忆的场所,学生在学习期间发生故事的地方就是校园文化成长的空间。发生在校园里的记忆是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养分。
(1)学校记忆是教育对话的基础。从师生共同拥有的记忆中找到教育对话的起点、共鸣点,建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用学校关键性事件、集体体验和校园时空记忆等作为课程,对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校记忆是引领学生成长的课程。校园生活的元素非常丰富:有校园环境的变迁,有记忆场所的更替,有感人的励志故事,有探究成长、解决情感问题的案例,也有面临困难、遭受挫折的教训和典故等,处处包含为人处事的典范和学习实践的生动事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学习和生活教材,是学生成长的“养分”。
(3)学校记忆是学生文化的核心。在学校的框架内,学生只要还在校内,他们的话语体系、行为举止和言行习惯就十分契合。可以说,学校和教师、学生构成了一个整体。师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画面,构成了学生对学校的集体记忆,而这些记忆又构成了学生群体文化。
三、组织记忆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构思路
1.以组织记忆方式架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的构建有多种思路。常见的一种思路是用理性的方式来架构,通过提炼校园文化的总体状况,然后区分校园文化的不同层面,从中细化出多种文化类型。这种方式虽然全面,但却有可能忽视一所学校生动的活动事实与人物。另一种思路,则是以组织记忆的方式,也即校园事件讲述、交流、回顾的方式来构建。这种方式立足于某一所学校的活动事实,在每个人的感同身受中形成对学校文化的丰富记忆。从组织记忆方式入手构建校园文化的方式:
(1)收集和整理学校的历史事件和相关叙述。召集历经学校重大事件和熟悉学校发展过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进行集中讲述、讨论交流,分享发生在校园的代表性事件,并把这些事件加工成若干完整的学校故事。
(2)提炼学校精神,将学校故事和师生员工的体会、感受与叙事整合在一起,从中梳理出使用频率高的词汇,对频繁出现并能代表故事精神的词汇整理加工,提炼形成学校精神的基本词汇。
(3)展开学校精神,即从中引申出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价值体系的思路。而且把每种文化形式都用一个或几个学校故事作为解释。虽然这种方式应用得不多,但却不乏成功运用的例子,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的《北仑冲击波》一书,就是作者通过手中的笔,讲述了一系列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历程中,充满智慧的能够代表宁职院文化特色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回忆、有反思,也有构建,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宁职院这所特色名校校园文化的存在、更新与成长。
2.以组织记忆助推校园文化管理
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学校记忆纷繁复杂。引导学校记忆是学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善于运用梳理、定格和丰富学校记忆的方式,来重构、优化校园文化,推动师生精神世界的提升。
(1)梳理学校组织记忆。可以通过集体梳理、提炼提升,形成完整的集体记忆,让零散的记忆接上“记忆链”。具体的做法:建立学校记忆整理机制,可以将学校师生中的核心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文化分享活动。通过举办恳谈会、节日茶话会和离退休教师座谈会等,共叙学校重大事件,联结个人记忆,延续集体故事。每学期回顾一些专题活动,建立梳理集体记忆的良好机制,定期评选重要事件和印象人物,每两年编辑汇集学校记忆文本,引导师生定期回顾、总结和反思,积淀良好的学校记忆。
(2)定格学校组织记忆。将学校记忆存储为固定档案,帮助定格,促进保持。可以建立三种记忆定格:
①物质载体符号定格。将学校记忆符号化,借助校园物质载体来保存,如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建立校史室和荣誉室,开辟师生作品纪念馆,搭建学校记忆墙,编辑学校老照片,为优秀学子和教师塑像等。用这些载体记录历史,促进学校记忆的定格。给予学校环境和活动丰富的文化符号,提升校园人物和事件的文化味,让学校记忆更鲜明、厚重。
②网络信息虚拟定格。建立校园网站、微博或微信平台,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的资讯、图片、纪要等,通过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终端实时传达,供大家浏览和欣赏交流。
③活动仪式定格。构建特色记忆场所,保留和繁衍集体记忆。比如在一些特定场所,坚持举办某个纪念庆典,开展具有象征意义的实践活动或教育仪式活动,通过仪式的演练来唤醒、保持和传达学校的活动记忆,维持记忆场所中积累的集体记忆。
(3)丰富组织记忆。通过对记忆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新和充实,再生新的故事,并以此来建构内容丰厚的学校记忆。
①创造活动,增加学校记忆。想方设法创设环境和条件。根据师生需要,强化参与式活动。每次活动组织让尽可能多的师生参加,增强文化活动的辐射面,提高事件的效度,让集体活动留下的记忆更广泛更深刻。
②引入社会事件,推动实践探索。学校要顺应国家和地方需要,服务社会需求,开门办学,拓宽师生视野,开设时政讲座和论坛,组织师生对重大社会事件进行剖析、探究和亲身实践,促进大家对学校记忆进行历史节点的解读和建构,丰富其内涵,让学校记忆具有历史空间感。
③创新组织记忆。封闭和保守的学校记忆必然导致学校停滞不前。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对教育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升学校记忆。在学校重大转型和提升时期,对学校记忆产物,诸如文化符号、制度规章、教育活动和传统仪式等,进行系统性清理,剔除教育功效不明显、时代感不强、过时了的内容,搭建顺应时展的记忆框架。通过重组和创构,建立学校新的记忆体系,推出新的文化产物,引发新的思考,满足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