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制度。成立新一届家长委员会,以保证家长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科学的过程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制定和落实《学校家长行为规范》。

(二)认真抓好教学工作,根据本校家长的特殊情况和学生特点,逐步开发校本教材,以学员自学为主,以专家讲座为辅的原则,一方面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加强家教中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家教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1、抓两头,开展新生家长讲座,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的水平。开展毕业班学生家长工作,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正确选择毕业志向,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工作。

2、根据家教工作实际和经验,每期举行一至二次专题讲座,介绍科学教学的方法,交流家教工作经验,解答家教工作中的难题。

3、定期发放适合家庭教育的学习材料,通过家长自学,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应高度重视言传身教和家庭人文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配合“百万家庭学礼仪学活动”,开展“家庭礼仪之星评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应掌握和遵循孩子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建立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能及时解答学生思想上的疑惑,经常开展有意义的家庭教育活动。

三、日程安排

三四月份

1、制定06年家庭教育计划。

2、开展爱心月感恩活动。

3、启动“爸爸妈妈跟我学手语”栏目。

五六月份

1、毕业生家长专题讲座。

2、青春期学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3、家长开放日活动。

九十月份

1、七年级新生家庭教育讲座。

2、法制与安全教育。

十一、十二月份

篇2

2 调查方法和内容: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尽量反映各类高中学生家长教育素养的基本面貌。先后在涟水县内抽取两所来自中心城区的四星级高中和两所二星级高中,一所来自郊区的职业高中作为调查对象。在这5所学校每个年级中再随机抽取3个班,以抽中班的所有学生家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这次调查的班级为225个班级。通过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共计2250份,收回有效问卷1993份。问卷在结构上由亲子关系、家庭条件、生活方式、家校合作、家长道德素养、家长文化素养、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8个方面组成,每个方面设有3-6个题目。

3 评价标准:56分以上: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经验。47-55分: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法基本正确,但是不要忘记:好激动有时是不利于教育的。36-46分:您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您对孩子的看法是否正确,尽管您有时也可能会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情况。21-35分:您常常是不公正的,您对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现偏差。0-20分:您可能不受孩子的喜爱,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您是失败的。

二、结果与分析

1 数据分析。运用Excel表格统计问卷的得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得分最多集中在36-46分阶段,占45.2%,也就是有近一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其次集中在21-35分阶段,占18.8%,加上21分以下的5%,即约有2/3的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容易出现偏差。只有少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很成功,可以提供很多经验。

2 问题分析。(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方法不当。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简单陈旧,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55.4%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说教式的,14.1%是命令或打骂式的,只有7.8%是朋友式的;14.2%的家长认为要纠正孩子的错误,打一顿、训斥一番或关在家里不许出去最有效。每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但不少父母既不懂孩子心理,又不了解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更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的则根据父辈教育自己的办法教育孩子,教育手段粗暴,使孩子感到压抑,无所适从,因此可能产生逆反心理。(2)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教育的家长少。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相当关心,但与老师的联系极少。在调查中65%以上的学生家长从未主动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校,25%的家长从未专程到学校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家长与学校缺乏很好的理解与沟通,同时也缺乏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单一,不少家庭教育苍白无力。(3)家庭教育忽视学生品德培养。近一半的父母将好好学习作为孩子的首要任务,不注重或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样会导致一些孩子信仰缺失,道德水平低,缺乏责任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讨论和建议

1 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孩子。家长在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2 家长要不断学习。家长要不断学习,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学习。作为农村孩子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从小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而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篇3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

(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

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篇4

一.家园合作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经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认识世界,在家长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家长的脾气性格、文化修养、道德观念、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善于模仿,模仿产生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他所模仿的对象是怎样,所以作为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们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儿童教育的主体,自己有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有利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是教育有方,有的则是无计可施;有的是灵活多变,有的则是呆板教条;有的是放任自流,有的则是步步监督。也正是如此,所以不一样的家庭会有不一样的孩子。高尔基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个严重的问题”。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认识是垂直的、纵向的,而教师的认识则是水平的,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正好在认知上得到了互补,在教育上达成相互的合作、支持。毕竟教师有着处理孩子各种问题的经验,有着一些专业的见解,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家园合作有利于开发幼儿教育资源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的发展都是来源于这两个场所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幼儿园教师要将家长视为合作的伙伴和幼儿教育重要的人力资源,并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下真诚合作。例如: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求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幼儿园则可以指导家长充分认识家庭、社区环境的教育价值,学会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来教育幼儿。家园合作,可以使来自两方面的学习经验更具有一致性、连续性、互补性。

四.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沟通

家园合作,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两个同样肩负着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建立起家、园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相互间经常交流有关孩子的资讯,这种双向信息反馈便会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教师个人的时间、精力、知识、创造力、经验是有限制的,家长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五.家园合作有利于加强幼儿园保教管理

搞好幼儿园的管理,必须有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参与。从幼儿园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每一项保教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相对而言,家长们都会关心幼儿在园生活一点一滴,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深入了解,由于不了解,也就无法理解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些内容,造成有的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不满情绪,形成和幼儿园的活动对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态度。扭转这种情况的方法主要就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如亲子游园、跟班观摩、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消除对幼儿园的错误认识;让家长参与布置区角、节日活动,使家长感觉到他们为孩子成长和教育做出的贡献,继而激发和保持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家长思想转变,逐渐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理睬到主动询问,从不闻不问到积极参与,使其产生质的变化,这不仅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于幼儿园自身信誉度的提高。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幼儿园与家长作为教育者,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发展的教育主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在合作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沟通中相互切磋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家园目标的一致、环境的一致、方法的一致,从而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篇5

二是完善阵地队伍建设。今年以来区妇联不断巩固发展家庭教育工作阵地,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场地建设就绪、人员配齐,统筹协调全区家庭教育工作;镇(开发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规范管理,扎实开展各类宣传服务工作;村(社区)家长学校要综合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场所资源,努力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促进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和家委会持续探索家校对话的新模式,促进家校良性合作;同时,逐步完善“两新组织”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建设,结合实际开展有区分、有特色、常态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要培育和发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加强对家庭教育人才队伍的培训提升,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的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指导各类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提升家庭教育工作专兼职队伍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拓宽公共服务渠道。不断扩大特殊领域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新居民家庭等群体的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向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合力分担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要将家庭教育作为民生实事,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家庭教育讲座和相关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研究探索我区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篇6

由此,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否,更多的是与家庭的自然、人文条件,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教养理念、责任、态度和方法等内容有关。因此,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及其水平,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要提高家长的育子素养和能力,以此才能保证子女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身心健康的有生机活力的人。

2.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孩子入学之前,一般家长都能自觉地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但是,当孩子入学以后,有的家长就认为,只要有学校教育孩子就可以了,于是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学校应当担负教育的责任,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性支持与配合的话,就会徒劳无功。

二 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1.家长要主动到学校去拜访教师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长要学会主动去拜访教师。这是因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家庭都经常家访,很难细心了解每一个的孩子特长与爱好,而家长却只有一个孩子,完全有时间去拜访老师。建议家长最好一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2.家长要有意识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能否与学校配合好,关键是有没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在家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没有这个意识就有可能背离学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

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有上级制约,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否则就可能在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支配下做出错事。

4.家长要经常向教师请教,了解并掌握好的教育方法

教师是专门搞教育教研的,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家长应该有耐心并虚心地向教师学习好的教育方法,并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

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尤其是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成才一定大有裨益。

1.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意义

平时孩子学习出现异常现象时,家长自然求助学校。可见,家长有此需求,教师的指导作用责无旁贷。同时,基础教育是系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提高自身素养和育子技能,所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集体指导、个别指导;集中指导、分类指导;当面指导、书面指导;在学校指导、深入家庭指导等,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开办家长学校。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最简便的方式,可以集中授课,有计划地逐步提高。现在有些学校已经制度化,对一年级家长每学期进行四次家长学校的系统学习,对于新生的适应、行为习惯培养、家庭和学校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2)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而现在诸多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已经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乐于将自己的所学、经验授予大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可以用建立家庭教育委员会来替代原先的家长委员会,因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合力作用更大。

(3)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

(4)家庭访问。家访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指导更具体、更细致。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多在教师面前肯定孩子;当教师反映孩子有不佳表现时,家长要耐心问明原因,不打不骂孩子。让孩子对教师的家访不惧怕、不反感,同时又能反省自己,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书面指导。书面联系在新生、毕业生和特殊生中运用的比较多。好处是便利、经常化。

篇7

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许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感觉到了压力,变得无所适从,有家长说,如今都不会当家长了;还有家长说比以前更累了。新课改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做?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变革?

一、新课改给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改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配合。

“课程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索建立社会、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的要求,学校认为新课改要取得进展,有所突破,必须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参与,努力发挥出家长在教育子女和课改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的实施如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必能事半功倍。

2、新课程需要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倡导学生学习生活化,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需要在家庭中,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重要,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同等重要。

3、新课改需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的连续性、终身性。学习型家庭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习惯。

4、新课改需要新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家庭教育的新变革

1、家长要感受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我们很多的家长教子方法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观点和经验,却每每用自己以前的老方法或感受去“指导”孩子,结果与学校教师的方法、说法不一致,令孩子无所适从,思维杂乱,长期这样,反而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给践踏、扼杀了。因为对于在素质教育中的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给孩子的要求是:“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 家长要走进孩子的课堂,去看一看孩子们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情景,体会孩子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多元的学习方式,了解对孩子能力培养的方法。

2、家长要与孩子建立新的亲子关系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农村),往往过多强调的是服从。家长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常常扮演着孩子思想、语言、行为的霸权主义者。这种管得过死的专制的家庭教育,得到的是顺从依赖或逆反对抗,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孩子得不到尊重的教育,可能永远成不了学习的主人。

①、平等关系

我们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家长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更应关心孩的精神世界,要与孩子平等相处。

②、合作关系

家庭教育融于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充满浓重的亲情并以个别施教的方式进行,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总结,共同享受,这样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③、引导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能够在忙于生意的同时,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并正确引导,如果父母都能和睦相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其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关心,不如在出问题前就关注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3、家长要建立新的家庭氛围

有好多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就高兴,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孩子考不好时,家长会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一顿,几天都没有笑容。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我们家长接受“新”的学习,更新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

4、家长要树立新的评价观

我们的家长往往追求的只是结果,“这次考试多少分?”“排在班上第几名?”却忽视了孩子获得成绩的整个过程;注重了孩子的知识,却又忽视了孩子的其他能力,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家长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不唯一强调分数,注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长要从孩子的学习习惯态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让孩子从诸多内容的评价中找到信心,促进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和学习技能的和谐发展。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

社会的国民教育,仅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基础。

篇8

一、家长学校的形成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能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给每一个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使家长经常交流和进一步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家长及时了解当代教育的动态,并且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基于这一理念,建立一种组织或机构,承担起帮助家长统一思想,传播家教知识的任务。帮助家长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家教水平,让广大家长在工作之余,系统地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教知识和经验,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使他们能独立撑起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的半壁江山,家长学校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必要条件。

二、家长学校的作用

(一)有利于家庭教育的科学规范。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被后人学习借鉴的家庭教育经验。从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到岳母刺字,教育儿子“精忠报国”……这些育子之道和家教故事,被后人代代相传,视为榜样。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环境改变人,时代影响人。我们所面临的新时期的新一代和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与他们的祖辈差异更大。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的育子经验拿到今天,能否有成效,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家长们常常为此而苦苦地探索,且常常陷入一片茫然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无疑能够使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为家庭教育开辟一片绿州。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就会认识到自己平时在教育子女时,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这自然使家庭教育趋于科学规范,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有利于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在新时期,要把中学办好,把广大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靠学校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在一天当中除了在学校的八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学生往往都和家长在一起,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思想认识不充分,常常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学校和教师,认为教育孩子全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有的家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哪个年级哪个班上课,还有的家长到孩子毕业时竟然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谁。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尚未形成一种联系制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说明家长对教师缺少积极配合的态度。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起家、校联系的桥梁,无疑有助于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借助家长学校,学生在校的表现可以及时反馈给家长,在家里的表现也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这种双向信息反馈会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因为家、校的及时沟通,使教师和家长双方在教育上减少了误解,达成了共识,形成了教育的一致性,即形成了教育的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有利于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学校在向家长们系统介绍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对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学习、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特别是强调家长的表率作用。要求家长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时时做学生的楷模,从而使家长意识到自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角色意识的增强,就会使家长不断警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恰当的话不说,不检点的事不做,长期坚持下去,家长的素质会不断提高。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探讨,不少家长没有把自己的素质与教育孩子联系起来,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者,自己头脑中角色意识不强,因;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于是,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的多,反思自己的少;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事实上,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他们和自己的父母或其他长辈长期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因此,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思想、行为无不在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办好家长学校,真正提高家长的素质,就会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只有家长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才能事半功倍,收效明显。

(四)有利于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搞好学校管理,必须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家长参与管理是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际管理中,这一部分往往因为诸多因素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家长们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学校管理者即使偶尔听到少数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也只能是零散的,不具体的,甚至是片面的。家长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机会,作为学校管理者,有了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的机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分析,综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学校管理方案,由此使学校管理趋于科学,规菹,管理的质量会不断提高,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校的管理,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学校的困难。这样,他们就会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帮助学校。

篇9

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社会本身是个大学校,人人参与。社会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场所,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以学校德育为主体、家庭德育为基础、社会德育为导向的“三维联动”的德育网络,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

二、小学“三维联动”德育网络建设的实践探索

黄某,男,10岁,三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父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每天发回去的练习本总是不翼而飞,上课也常常没有笔,做事情丢三落四。书本破烂,书包里的世界也是“一团糟”。不敢与同学相处,平时说话畏首畏尾的,表现不自信,有辍学的念头。

原因分析:

由于自己家庭与别人的家庭不一样,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又常常被父亲教训,被同学嘲笑,心里变得更加焦虑不安,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继续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处理办法:

1. 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2. 爱护、尊重学生。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3. 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小学“三维联动”德育网络建设的实验模式

1. 学校――家庭合作

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每学期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以班级为单位,家长们可以提出自己对家庭教育的困惑,可以发表自己对教育孩子方法和经验,共同讨论如何教育孩子。学校对个别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专门的指导和长期的帮助,促使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不再让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缺失而至的牺牲品。家庭教育研讨会的第一要务是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组建家访班主任家访队伍。根据孩子的在校表现,每班的正副班主任一起行动通过家访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切身处地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做好对家长的德育教育引В对素质较低、条件较困难的家庭给予重点的帮助。教师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

2. 学校――社会合作

组织德育实践活动。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孩子的德育实践活动,如“社区洗刷刷”“ 劳动亲子”“社区‘动起来’”等体验活动,让学生集体走进社区,与社区的亲朋老少相处,一方面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学会团结合作;另一方面以社区生活实践为课堂,从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感受生活的美好。

篇10

近年来,幼儿家庭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学者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家长们一些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也逐渐得到改善,比如,传统的“家长制”、“不尊重幼儿独立人格”的教育观念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方法逐渐消失,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正在建立。近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对我国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使家庭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家庭教育的观念、方式方法已得到很大的改善。

一、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作用

幼儿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孩子就是镜子中的自己。家长要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刻刻为孩子做榜样,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说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发挥榜样的作用、使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变成最有用的方法呢?建议:

1.这里的“说理”不是不让家长说理,而是家长对幼儿的“说理”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以简洁明了为宜。但“说理”有时会让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幼儿树立起“说到做到”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实际的体验。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通过体验的方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周围的事物,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更有利于幼儿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发展。

2.家长们经常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守纪律,整日对其苦口婆心,效果却欠佳,这是因为家长没有掌握培养孩子纪律感的方法,没有真正了解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只对孩子说教,不能培养孩子内在的、主动的、积极的纪律,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活动培养儿童的纪律,活动是幼儿内在生命力的外在表现。通过活动,孩子在纪律养成的基础上反复练习,会形成孩子的“第二天性”,即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自由与纪律不是对立的关系,建立在自由基础上才是真正的纪律,且孩子的纪律不是叫孩子不许动,而是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的守纪律。

3.为什么家长经常说自己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因为家长为孩子树立了爱发脾气的坏榜样。家长“发脾气”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幼儿性情的培养。理智的家长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长应该明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用正面教育的活动方式替代“发脾气”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教育。比如幼儿犯错误了,家长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设定的情景活动中明白自己行为的不良,而不是“发脾气”。

4.不要刻意用感动方法,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努力挣钱,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等感动的话,利用幼儿的情感,去感化幼儿,但收效甚微。要知道一个刻意用感动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一名真实的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对家长的用心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家长应该少说多做,尽可能听取孩子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去感动幼儿,行动才是最好的道理。

二、尊重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立地位

1.家长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而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被动的接受者。幼儿虽然知识和经验不及成人,但具有自然的好奇心特点,会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一切环境,并在与环境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为孩子创设适宜的环境,这种环境是自由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有秩序的、轻松愉快的,能够促进孩子与环境积极主动的互动,使孩子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索者,进而促进孩子的主动探索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幼儿的独立地位,不要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包办者”或“替代者”,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上,耐心指导,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和吃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发挥想象玩玩具和游戏时,不用成人的固定思维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2.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家长更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育儿观,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索幼儿身上的学习价值。家长向儿童学习,不是学习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学习曾经拥有的美德和寻找失去的童心,学习儿童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及创造能力。家长向幼儿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幼儿、教育幼儿,从而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长和幼儿的相互学习,可能某一领域家长是幼儿的主人,而另一领域幼儿是家长的主人。因此,家长应该多多蹲下身来,倾听幼儿的心声,成为幼儿的学生,向幼儿学习,就如思想家老子告诫成人要“复归于婴儿”,这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圆满。

3.家长要善于抓住幼儿的“敏感期”。幼儿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特征,也具有阶段性特征,正如蒙台梭利提出,要善于抓住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有速度,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因此,家长要随时留心观察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现象,及时地引导、帮助和鼓励,尊重幼儿在“敏感期”对事物的兴趣及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励幼儿潜能的发挥,不要错过良机而遗憾终身。

三、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家庭作为教育幼儿的第一场所,作为教育幼儿的原生态环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同的。但学校教育在教育方式与内容上都比家庭教育更正规,幼儿园会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兴趣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呢?

1.加强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幼儿园要挖掘各种家园沟通渠道,比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等。在园长、幼儿教师、保育员三大幼儿园主体的引领下,发挥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为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幼儿园也要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家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物质是精神之基础,有了一定的物质保障,更能调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

2.丰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幼儿园要邀请专家主持家庭教育的讨论会、座谈会及演讲会,举办关于父母教育的培训讲座及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庭观及育儿观,增强家长教育幼儿的本领,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信心。幼儿园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家庭工作指导服务,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真正地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式方法。

3.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幼儿园要充分做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宗旨及任务,增强家长教育的责任,加强家长正确的教育意识。家长委员会还要编印其家庭教育的指南及专题手册,做好家长科学育儿的宣传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营造家长科学育儿的良好家庭氛围。家长委员会要发挥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及父母的宣传力量,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各种家庭教育现场指导实践活动。

4.办好家长学校。幼儿园要将家长学校纳入自己的工作管理范畴,家长学校要聘请专家学者,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成研究团队,设计出实际的、具体的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同时,开发家庭教育教材、指南及活动指导手册。家长学校还需要设计各类有吸引力的、符合家长时间的课程及活动,吸引广大家长积极参加与学习,调动家长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统筹家庭教育中各类社会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说明幼儿的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承担起为社会造就人才的责任。社会也承担着教育人的责任,这就需要发挥社会在家庭教育的力量。

1.构建家庭、社区教育基地。社区可以邀请社区的各界人士,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委员会和家长队伍,共同创设家庭教育社区基地,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家庭教育幼儿的质量和水平,还可以促进整个社区精神文明的提高。

2.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正如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各地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比如依托幼儿活动中心、亲子乐园,为城乡幼儿及家庭提供教育指导服务,促进城乡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社区积极调动幼儿园优秀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作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教育“双赢”目的的实现。

3.鼓励和支持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广泛开展适合这些儿童特点和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调动整个社会对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整个社会幼儿教育质量。

4.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科学研究。各地教育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制订实施办法,积极争取政府统筹安排相关经费。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家庭教育以家庭为核心,不仅需要家长要时时刻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蹲下身来去倾听幼儿的心声,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地联系幼儿园及社区,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共同教育好孩子。

家长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每学期、每周、每日的教学活动安排;多与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及保育员交流,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家庭教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切不可以工作忙为借口,错失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良机;社会作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对幼儿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及时性、适应性与补偿性等特点。

家长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多带幼儿去参观博物馆、海洋馆、美术馆、歌剧院等社会场所,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展幼儿的信息量,拓宽幼儿的学习空间。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让幼儿从社区人们的生活中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综上所述,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大,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代替的,但幼儿家庭教育的主体不能相互孤立,要形成教育幼儿的合力。因此,幼儿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核心作用,在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支持下,整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才是对幼儿最有效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8.

[3]贝克.儿童发展[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岳玉阁,卢清.“儿童是成人之师”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0).

篇11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动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帮助父母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甚至生产劳动,如帮父母做饭、守摊点、值班等。针对此特点,家长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教育,动员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帮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父母的职业持正确的看法,明白父母就业过程中的艰辛。

2.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方式,以及家长会、巡回报告团演讲等形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关心家教,重视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围。建立以家长学校为平台的培训机构,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指导。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家长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强对家庭学校的管理,使家长能得到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篇12

独立性(又叫自主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独立性由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组成。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有利于儿童责任感、自信心等品质的形成,更有利于儿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压力。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塑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

一、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现状

本研究对绍兴市70名3岁~12岁儿童做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从独立性的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绍兴市儿童独立性现状。调查中发现,儿童在三个维度的表现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篇幅所限,表略)。问题1“收拾玩具”与问题2“完成作业”反映了绍兴市3岁~12岁儿童在完成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时,有明显的依赖倾向;问题3“组织活动”与问题4“购买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主张能力有待提高;问题5“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与问题6“放弃想买的玩具”反映了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情况比较乐观,但儿童心理需求强弱的不同,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也不同。根据绍兴市儿童在独立性的三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可分析出儿童的独立性较差。因此,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进一步重视对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二、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缺陷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独立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绍兴市62位家长做了有关“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独立性情况”的调查,通过分析该问卷以及3岁~12岁儿童独立性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绍兴市家长在培养儿童独立性方面有如下一些缺陷。

1. 隔代教育和单亲教育严重

对绍兴市8岁~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单亲、隔代教育的儿童占到50%以上。在单亲教育的儿童中,24%的儿童会任性、固执己见,过分依赖别人,独立性较差。隔代教育下的儿童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祖辈成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容易娇惯溺爱儿童,从而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其次,祖孙之间有更大的代沟,祖孙之间难以交流,祖辈在儿童面前缺少权威等原因,使儿童不听从祖辈教育,导致缺乏正确的引导。

2. 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时,22%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耐心和鼓励,有些家长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缺少对孩子的肯定。除了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外,家长的教育态度也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回答“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最缺乏的是什么”的同样的问题时,57%的家长认为自己最缺乏的是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家长表示“虽然很想好好教育孩子,但因为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经验,总怕教错”。可见,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儿童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家长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儿童的态度、要求不一致,以致儿童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不管是哪种现象,都不利于儿童独立性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策略

针对以上家庭教育中儿童独立性培养的现状和缺陷,有如下几点可行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绍兴市的一些家长缺乏正确、系统、全面的教育观。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对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作用。因此,为了儿童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家长要尽力去获得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1)父母亲自教育子女,减少隔代教育。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多挤出一些时间陪伴儿童,多与儿童交流,多关注儿童的成长,履行为人父母的义务。(2)家长选择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宽容型教养方式。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独立性表现也不同。而对于不同性格的儿童,家长应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养方式,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3)家长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据调查,我国家长接受培训总量严重不足,为家长提供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机构也并不多。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家长、政府、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协作。

2. 在实践中培养儿童独立性

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除了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外,还要将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付诸实践。

(1)创设自由愉悦的儿童生活环境。著名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独立性的途径有: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决定自己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怎么做等。同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与同伴的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会自我主张、自我控制,从而提高独立性。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家长通过与儿童玩耍观察儿童,进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此外,还要为儿童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更容易创造出自由愉悦的家庭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儿童有更多自我表达、自我思考、自我抉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独立性更强。

(2)尊重儿童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尊重儿童包括多方面内容,家长既要为儿童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又要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1)尊重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会提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面对儿童的问题,家长应该启发儿童自己探索答案。儿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独立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儿童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2)尊重儿童的自我抉择的权利。在调查中,有42%的家长会决定儿童穿的衣服,说明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尊重儿童自我抉择的权利,这容易削弱儿童自我依靠、自我主张能力。因此,家长应该从小为儿童提供自我抉择的机会。家长要尊重儿童对个人事务的决定权,甚至可以给儿童参与家庭事务的平等权利。3)放手让儿童做力所能及的事。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不做,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做。”蒙台梭利着重强调了儿童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家长应以任务的形式让儿童做家务,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让儿童熟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获得自我依靠能力,同时还为儿童创造了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机会。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以上提出的策略是相互联系的,家长可以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缺少不了家长与儿童的互动合作。倘若家长不主动进入儿童的世界,一切都是无稽之谈。家长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儿童,能针对儿童的问题采取正确的策略。本论文虽以绍兴市为例,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为家长朋友提供一些帮助。激烈的社会竞争更需要独立自主的人才,而儿童期是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期。家长要把握好儿童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晓燕.3岁~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J].幼儿教育,2006(12).

[2]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2002(06).

[3]盖笑松,王海英.我国亲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推进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9(03).

篇13

2.托幼机构的指导老师专业性有待提高。

通过查阅相关调查与资料,笔者发现在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知识主要来源这一问题上,从专业机构学习获得的包括家长学校和在幼师、中师或高等师范读书时接受系统训练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在接受“怎样教孩子”知识方面,主要依靠自学和经验积累,大多缺乏专业训练。从总体上看,家庭教育指导者的队伍专业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将其当作是业余爱好或者赚钱牟利的手段,导致不少家长误入歧途,被所谓的“专家”没有科学依据的讲话欺骗,给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负面的影响。

3.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其他媒介等手段进行指导。

在托幼机构中进行家庭教育的方式还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这些方式似乎过于局限于托幼机构内部,也就是说并没有意识到其他渠道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作用。例如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的社会认知度普遍不高。同时,托幼机构在开展指导工作时可以分为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托幼机构倾向于选择传统的集体指导方式和个别指导方式,在集体指导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形式,在个别指导中也只是个别咨询、家访等方式,很少使用文字、音像资料和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指导形式。在这个科技发达、信息传播便利的今天,幼儿家长更期待以更为快捷方便的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学习到家庭教育的方法,因此,在以传统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为主体的基础上,增加指导形式,尤其是借助现代多种媒介方式势在必行。

二、对改善托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建议

1.重视加强幼儿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转变观念。思想指导人的行为,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下,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儿心理的发展,进而指导家庭教育。因此,在信息更新迅猛的时代,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例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等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习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新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提升素质。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教师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2.选择切合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

托幼机构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根据每个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托幼机构可以先进行调查,分析家长希望了解学习到的内容,根据家长想了解的内容再进一步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重点。同时,不应该只是单向由托幼机构向家长宣传信息,而是应该重视听取家长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托幼机构可以设置家园信息窗口、意见箱,经常通过网络、短信、墙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园的重要活动的信息,完善家园对话系统,听取家长的意见,接受其合理化建议,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共同讨论教育形式,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3.探索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1)多利用大众媒体,拓宽信息渠道。

托幼机构作为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部门,应该选拔具有相关资质的教师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部门,建立系统的家庭教育系统,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活动,对于有需求的家长进行指导;不仅有“家访”、“定期咨询”等个别指导和“讲座”、“家长会”、“亲子活动”等集体指导,在这些现有的传统的指导方式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将幼儿的表现进行反馈,利用现代信息媒体能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托幼机构还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个沟通平台,将家庭教育的知识以及关于家庭教育的活动、家庭教育相关的电影视频等进行共享,实时更新;制作托幼机构的专门的简报,向家长介绍相关的家庭教育报刊或书籍,将育儿经验、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推荐书籍登出来,以供参考。

(2)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育深度。

托幼机构在对一个家庭教育的内容进行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只是用单一的宣传手段,可以围绕一个教育专题,利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宣传,尽量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同时注重家长的反馈,尽量拓展教育的深度,提高实际作用。比如,托幼机构想向家长介绍“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年龄特点”方面的知识,那么不仅可以先通过家庭教育报刊的订阅,普及相关知识;其后,通过黑板报、墙报方面的日常宣传,提醒家长在平时加强观察;通过家长会进行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进行讲解;整个过程可以鼓励家长发表微博,随时随地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或者收获、困惑与其他人进行分享。通过整个过程,应该会使得相关的知识更好地被家长所接纳和理解,并在实际中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