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信的概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即时通信的概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即时通信的概念

篇1

1.确定教学单元

“化学中的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均有涉及。必修2第二章第3节中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使学生认识可逆反应,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选修4第二章第3节则从定性(勒夏特列原理)和定量(平衡常数)角度使学生系统地认识化学平衡。选修4第三章则系统地讨论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使学生有了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机会。由于这些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所以教师可以将必修2与选修4部分有关化学平衡的内容整合,组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单元。

2.提炼单元核心概念

提炼单元核心概念就是教师应明确需要学生理解的重要教学目标。要想让教学目标清晰,教师要将单元核心概念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述出来。这种操作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便于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什么是最重要的知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对于“化学中的平衡”单元,该单元的核心概念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反应限度;这个限度的定量描述叫平衡常数;改变条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该核心概念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基本理解:

(1)化学过程都有一定的限度,限度的大小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2)平衡是暂时的,外界条件的变化会使平衡关系发生变化――即发生平衡移动,移动的方向总是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勒夏特列原理)。

(3)平衡体系中各相关物质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这种关系是温度的函数。

3.制定单元计划组织图

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依据事实,并将诸多事实中本质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基本理解,再将基本理解建构为核心概念,通过迁移、应用巩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关系图如图1所示。

教师可以以大晶体制作、水煤气反应平衡数据等事实为教学依托,帮助学生认识可逆反应和平衡常数等概念,进而理解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会达到反应限度,这个限度的定量描述叫平衡常数;如果改变条件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之后,教师在依据这些核心概念讨论并解决更多的事实(实验现象、工业生产工艺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该单元的元计划组织图如图2所示。

4.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核心概念构建

教师提炼出单元的核心概念、制订好单元计划组织图后,需要将单元划分为具体课时,找出该课时的核心概念,再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划分为几个基本理解,将基本理解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围绕核心概念的构建设计好相应的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依照核心概念基本理解引导问题活动设计进行,课上教学以引导问题和活动为明线展开,经过概括和总结得出基本理解,进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为例,基本教学框架如图3所示。

二、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的教学设计实施感悟

1.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施

以核心概念为本的教学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生成过程,教学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与过程方法目标的实现。

此外,以核心概念为本的教学注重所学知识的持久性和迁移性,强调学生深层理解力的发展和复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将核心概念的理解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使学生感受化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2.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教师抽提出“化学中的平衡”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作为思维的武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明确而有意义。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和学生通过猜想和实验证实构建“难溶电解质的悬浊液中存在难溶物(固态)”和“对应离子间的动态平衡”的核心概念,且这一平衡符合化学平衡的规律。于是,学生从定性的角度即平衡移动的方向讨论沉淀的溶解和转化,也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沉淀生成的条件,还可以应用上述结论再审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在思考:事实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有什么理论支持?得到什么结论?这个结论能推广吗?还有什么用?由于整个学习过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问题驱动,每一位同学在学习时会不断地思考为什么与怎么样,寻找不同的、具体的、基于内容的各个例子之间的联系,让其在较高的概念水平整合思维,使思维集中到概念性水平(知识可迁移层次),这样的学习有深度,富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

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以往在教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教师一般会按照教材中的顺序,通过实验证实Ag+和Cl-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引出“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并不会讨论沉淀的生成,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子讲解沉淀的转化和溶解,最后介绍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虽然会应用平衡移动原理,但通常是为了解释具体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往往就会遗忘。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只关注事实本身,不会在更广泛的背景中考虑更上位的内容,达不到更高层次的认知。

在实施以核心概念为统领的单元教学三个月之后,笔者针对本校教学学习效果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检验,其中“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说明你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认识”,实验班26人中有19人能回答出难溶电解质在固态及其溶液中的离子间存在平衡,该平衡遵循化学平衡的相关规则,还有5人提到用Ksp可以从定量的角度看沉淀的生成和转化。而对照班25人中只有1人提到可以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而大部分学生(12人)只提到溶解度大的向溶解度小的方向转化,显然他们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事实方面。又如“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可产生黑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向硫酸锌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无沉淀产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实验班15位学生利用Ksp从定量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沉淀生成或不能生成的原因,而对照班的学生只有3人从硫化锌与硫化铜的溶解度大小的角度来解释,其他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显然,以核心概念为本的教学对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有效转化知识而采取的超越事实的思考方式的影响力是显著的。在面对一个复杂的电解质溶液的变化时,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化学平衡理论对变化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求证,即以核心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市级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研修项目周玉芝工作室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玉芝.以核心概念为统领设计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12(6).

篇2

即时通信工具自1998年面世以来,以实时交互、资费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大个人用户的喜爱,成为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适应越来越强烈的企业沟通需求,ICQ、MSN、Yahoo Messenger、RTX等即时通信软件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即时通信之中。借助于这些即时通信工具的运用,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业务协同性以及反馈的敏感度和快捷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些针对企业用户的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其易于管理的特性和相对严肃的风格更能适合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这不仅为企业架起了实时沟通的桥梁,也有力推动了企业迈入实时信息化的进程,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即时消息、语音、视频通信和即时文件传输的利用率非常高。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作为未来的主流办公工具,集成了多种先进的信息沟通方式。它是一种比邮件更快捷、更具亲和力和交互性的沟通方式,相比手机,具有可记录性、费用低、数据形式的多样性特点,支持文本、语音、图画、视频。特别是它能与电子邮件、手机(电话)以及其它企业应用办公程序结合使用,成功打造现代办公的新平台。

2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特点

(1)即时性。与企业内部其他通信手段相比,EIM的即时性时相当突出的,它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接收方的计算机在做什么事情,发送的消息都能即时弹出来,并可以把接收方的是否已阅读的信息反馈回来,实现消息的跟踪功能。

(2)高效性。EIM的消息发送不仅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还能用于客户支持,瞬间就能把消息传给成百上千的用户,让交易者、中介商和客户之间的通信更加顺畅,从而使消息的发送更加灵活和高效。

(3)多样性。随着即时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EIM的功能正在逐渐增强,如声音、视频的传输等;各项性能也在不断提升,特别在安全性、健壮性等方面,这就使即时通信产品具备了为企业提供多种高质量、高可靠的能力。

(4)延伸性。例如,EIM可以通过无线接入设备实现无线即时通信,它允许使用者通过无线上网的方式直接访问公司的数据库甚至召集网上会议;某些具有翻译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语言的互译等。

3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

对于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技术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企业内部实时信息交互、语音视频交流、企业短信中心、自动存档主题讨论等等。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易用性和可管理性。整体上来说,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一个开放的体系结构,一个平台化、组件化的可扩展平台。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内部存在多组服务器,最重要的有两组服务器:组群服务器和企业数据库服务器,其中有多个小的服务器,包括认证服务器,多组文件服务器,多组会话服务器;群组服务器通过TCP连接与用户的客户端相连,主要用于文件传输等功能,企业数据库通过UDP连接,用于保存各项数据,与EIM的各项功能实现数据上的支持与服务;通过应用服务器,可以实现EIM的各项功能,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与企业外部客户信息的交流。EIM发生所有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交流,都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做好保存备份,这也是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3.2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企业级即时通信的网络结构可以通过下图来描述:

如上图所示,企业内部有自己的EIM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企业内部用户可以在企业内部局域网来使用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通过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可以和外网相连接,这样即能满足移动用户的需要,也能让企业客户在外部使用,也使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使用更广泛。

3.3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数据库及支撑平台

EIM的数据库及支撑平台分系统主要是为其余各分系统提供一个性能良好、使用可靠、开放的和易于扩充的支撑环境;通过提高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行能,满足企业级即时通信分布式处理的要求;实现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即时消息交流、文件传输与多媒体网络会议等功能;为企业的决策,经营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服务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EIM的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技术,扩展功能采用插件体系进行扩充。由于EIM不仅是和企业内部员工的需要,还要和外部客户联系,满足企业员工移动的需要,所有即使是企业内部用户,也要保证不同地域的用户处理的是相同的信息,即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及同步性。同时还要保护企业内部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功能易用与统一,维护简单。根据企业级即时通信的这些特性,采用C/S和B/S并用的混合应用模式是最为合适的。

4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应用的关键因素

目前,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应用了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即时通信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认可,在不久的将来,即时通信系统就将成为实用性的商务工具。但是要真正能运用好这个工具还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实施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最终能否成功,也存在着一些关键因素。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在技术与应用上必须解决以下的5个问题,才能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

4.1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能否提供端到端的加密信息传递

即时消息的传递是企业级即时通信最基本的要求,由于企业有自己的商业秘密,有很高的安全需求,使用公共性质的即时通信系统公开传递消息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部署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时,要格外关注即时通信系统能否实现端到端的加密信息传递。同时,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要具备良好的可管理性,才会唤起企业的使用热情。

4.2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能否记录所有的通信信息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除了安全性的要求之外,决定企业是否应用即时通信系统的一条关键因素就是该系统是否具有强大的记录和审计功能。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应能够记录所有的通信信息,并能按其档案管理政策所要求的那样存档,具备搜索和审查功能。这些信息对约束员工行为,提供商务决策的依据都是最有效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即时通信系统所传递的电子信息是否具有法律效用,在法律界还存在着争议。对于企业记录所有人的通信信息的做法是否适当合理也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4.3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是否提供优质的多媒体会议室

多媒体会议室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网中一个新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多媒体会议室是分享企业集体智慧的场所,也是各种问题能够得到即时解答的场所。支持创建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会议室,不仅扩大了即时通信交流的人数,而且能够把所有的通信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即使在员工不在线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翻看记录寻找所需信息。群组通信、记录一切、知识管理,这就是即时通信系统支持创建多媒体会议室的意义。

4.4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能否与企业现有通讯体系整合

将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无间地整合到企业现有的通讯体系和信息系统中,可以让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如集成电子邮件的功能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更加方便快捷;按企业组织结构分层级搜索特定人员的功能,能够像使用内部网那样通过即时通信系统查找相关人员,使该系统超越单纯的交流职能,使其功能更广泛,更适应企业的内部的商务流程。

4.5 企业级即时通信系统是否能够拦截垃圾信息或免受病毒的侵害

企业级即时通信的深入应用必然带来垃圾消息骚扰和病毒侵害。所以,在系统的设计上要能有效的拦截垃圾消息;同时添加管理员,有效的检测病毒,防御攻击,为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天路主编.P2P网络技术原理与系统开发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刘寿强,温子梅.企业即时通信系统(EIM)安全性初探[J].实用技术.2004,(8).

篇3

2即时通信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模型

在病毒传播模型SIR[2]中,节点分三种:S(Susceptible)易染状态、I(Infected)感染状态、R(Removed)免疫状态。1991年ANDERSON和KEPHART又增加了潜伏期状态E(Exposed),提出SEIR模型[3]。在研究了即时通信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特点后,我们提出IM-SEIR模型。为描述方便假设有信息A在即时通信网络上传播,S表示节点还没收到A,E表示已收到但还没激活A,I表示节点浏览后接受(信任或转发)A,R表示拒绝A,情况如图1。SE:A传到节点后,节点由S转换为E,此时信息未被激活,α表示接受到A的概率。EI:节点浏览并信任或转发了A,概率为β。ER:节点虽浏览但并未相信也没将A传给其他节点,概率为ε。IR:节点由信任变为不信任A,概率为γ。SR:节点被阻止收到A,概率为δ。RI:节点由不信任变为信任A或把A传给其他节点。

3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传播模拟

3.1模拟假设笔者利用IM-SEIR

模型模拟关键因素,通过改变参数取值分析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假设用户数量N=1*108初始态S(0)=1*108、E(0)=0、I(0)=0、R(0)=0信息尚开始未传播。且认为在有限时间段内,用户数量相对稳定。

3.2正面信息自由传播假设此时系

统中有一正面信息可自由传播,仿真使用参数α=0.01,δ=0(服务商没有屏蔽信息),β=0.08,ε=0.01,γ=0.001,θ=0.003,结果如图2。正面信息在0-200时间内迅速被80%左右的用户接受,约20%的用户最终不接受信息,和现实拟合。

3.3负面信息受限传播

3.3.1参数δ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图2中R状态的节点0-600时间内缓慢增长到稳定状态,I在0-250内迅速增长到最大值;图3中R在0-100内迅速增长到最大值后稳定,I在0-600内缓慢达到最大值并稳定。比较可知平衡时I和R的节点数量基本无变化。假设此时有一负面信息,δ代表服务商对信息限制的概率。分析可知,服务商的阻止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用户接受信息的时间,不能改变最终接受信息的用户量。

3.3.2参数β、θ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篇4

即时通信协议是进行即时通信必须遵循的信息规范,主要负责完成用户信息传输通道协商,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信令传输控制等任务。XMPP是主流即时通信协议之一,是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协议,其继承了在XML的高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发送扩展的信息来处理用户需求。目前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协议体系主要是SIP和XMPP协议体系,两者都可以完成音视频通信功能。另外,一些商业公司自行开发私有的即时通信协议实现了相对封闭的通信环境,例如QQ和MSN。XMPP协议是个总称,包括核心协议,扩展协议等。

核心协议只规定了很小、很基本的一些功能,大部分功能都是在扩展协议中规定的。实际上,XMPP协议只是作为协商协议应用,真正的P2P连接和实时通信是通过其扩展协议实现的。Jingle就是典型的扩展协议案例。Jingle[6]是Google开发的XMPP协议上的扩展,其解决了在XMPP协议体系下点对点的P2P连接问题。Jingle协议提供了多种传输方式用于数据传输,而针对多媒体数据的最为常见的模式是两种UDP传输方式。一种传输模型是RAWUDP[9],RAWUDP是在UDP协议上发送媒体数据包的传输通道模型,可以实现在同一局域网下的P2P连接,没有网络穿越功能,无法实现远程通信;另一种模型则是功能更为强大的ICE-UDP[8],ICE-UDP也是在UDP协议上发送媒体数据包,并且可以实现具有防火墙的网络穿越和ICE连接性检查,实现远程通信。ICE是标准的建立P2P连接性检查的协议,其自身不能独立工作,必需在信号通道的协调下建立连接,而XMPP协议就可以作为ICE通道协商的协议标准。

基于Jingle/XMPP协议实现的即时通信框图如图1所示。Jingle通过XMPP完成P2P通道的协商任务,同时通过Jingle协议建立P2P通道并进行连接性检查,然后建立并完成RTP会话,从而完成音视频通信。如果选择ICE-UDP通道传输模型进行RTP视频数据传输,XMPP服务器可以使用STUN[2]服务器收集用户的地址,包括NAT[3]后面的私有地址以及NAT与互联网连接的公共地址,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映射机制,完成会话参与者跟具体的网络地址间的转换和NAT穿越。

2音视频处理框架

即时通信系统中的音视频处理框架主要为用户提供一组多媒体数据处理的接口,用户可以用这些接口实现从多媒体采集卡上获得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格式转换、数据封包等一系列操作,从而完成多媒体的实时处理传输功能,大大简化多媒体处理的复杂性。目前具有二次开发功能的音视频处理框架包括Gstreamer,Directshow,Opencore等。其中DirectShow是微软公司在ActiveMovie和VideoforWindows基础上推出的基于COM的流媒体处理开发包。运用DirectShow可以很方便地从支持Windows驱动模型的采集卡上捕获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乃至存储到文件中。OpenCore则是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的多媒体核心,OpenCore的代码非常庞大,是一个基于C++的实现,定义了全功能的操作系统移植层,各种基本的功能均被封装成类的形式,各层次之间的接口多使用继承等方式。而基于Linux平台的GStreamer则是完全开源的多媒体框架库,利用其可以构建一系列媒体处理模块,包括从简单的Ogg播放功能到复杂的音频混音和视频非线性编辑处理。Gstreamer应用非常广泛,大多数手机平台及个人电脑Linux平台均采用Gstreamer进行音视频处理开发。

2.1Gstreamer音视频处理

Gstreamer通过其模块化设计理念,更加便于构建流媒体应用程序。它将各个模块封装起来,以元件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用户可以利用库中原有的元件进行应用程序的编程,同样也可以编写元件,然后插入到库中,以便日后调用时使用。如果只利用库中的元件来实现特定功能,只需要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编写应用程序[4]。Gstreamer实现局域网内简单多媒体音视频传输发送端的框图如图2所示。对于视频数据流,Gstreamer在发送端将摄像头(v4l2src1)采集的数据依次经过色度空间转换(ffmpegcsp1)、H263视频编码(ffenc_h263p1)、RTP[1]载荷头添加(rtph263ppay1),在gstrtpbin中实现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数据包整合,并添加发送报告的背景时钟时间戳,便于在接受端进行音视频同步播放,然后发到UDP端口(udpsink)。在接收端,从UDP端口截获的数据依次经过RTP和RTCP数据包解析、RTP载荷头解码、H263解码器解码视频数据、色度空间转换,最后经过视频显示插件显示到窗口中。其中gstrtpbin是进行RTP会话管理的核心组件,可以完成RTP数据包传输控制、RTCP数据包生成、冲突检测、音视频分流等任务。

2.2Farsight视频会议框架

通过Gstreamer开发库中的基础元件可以完成音视频处理的功能,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局域网内视频通信。但是,在视频会议等复杂应用中经常包含多个多媒体会话,而且多媒体会话之间的协调非常复杂,需要通过更为高层的处理框架来实现会话管理的功能。Farsight是以Gstreamer为基础开发的视频会议框架,它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为多媒体流协议编写插件的应用程序接口,同时还为用户提供API调用这些插件。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可以使用Farsight进行音视频会议,而无须担心底层的数据流和NAT穿越的问题。因为Farsight[5]是以Gstre-amer为基础进行开发,所以开发新的元件能够和已有的Gstreamer元件整合,实现完成视频会议功能的多媒体框架。Farsight可以包含多路音视频会话流,包含多个会话参与者,具有强大的音视频会话管理功能。它通过模块化设计为许多即时通信软件提供音视频会议的服务,大大扩展了多媒体处理的功能,并且可以实现更为强大的视频会议功能。目前很多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都采用Farsight完成音视频通信。本文以Gstreamer/Farsight音视频处理框架为重点,详述其内部结构及功能实现。

Farsight中包括4个核心概念:会议(Conference)、会话(Session)、参与者(Participant)、流(Stream)。会话参与者是指多媒体数据源,可以是音频或视频等;会话则代表一路音频或视频会话,通常有一个媒体类型和一个输出端;会议则代表一个多媒体会议,可以包含多路会话,并且完成多路会话的协调管理;当参与者加入到会话中,就将多媒体数据引入会话中,使得数据能够流动,从而构成数据流。另外,Farsight实现了网络层的抽象,即将网络抽象为一个发射器对象,当数据流被创建时就会建立发射器对象,然后通过设置发射器参数确定发送的目的地址。实际上,Farsight并没有参与多媒体数据的采集和打包工作,它只是为多媒体数据流传输到网络端进行发送提供了一个通道,并且对通道进行协调管理,保证不同的会话参与者与其特定的数据流绑定以防止收发混淆。

Farsight实现RTP视频会议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FsRTPConference是Farsight框架下的一种插件,主要的RTP会话管理功能都在这个组件中实现。FsRTPConference中可以同时存在多路FsSession,每一路FsSession因参与者或音媒体源的不同代表不同的多媒体会话。编解码器在双方建立连接前无法确定,只有当通信双方的客户端协商之后,才会根据具体的编解码器名字调用并进行插件的连接。

Farsight通过将gstrtpbin封装到FsRTPConference中,添加一些其他的必要组件,实现RTP会话。RTP管理器主要由gstrtpbin负责完成RTP会话管理的操作。在发送端,视频源和音频源通过Sink接入到会话中,编解码器协商成功后,将编码器与数据源和过滤元件连接,然后通过RTP混合器将音视频数据发送到RTP管理器中,完成RTCP数据包的生成以及RTP会话的管理。最后,经过数据发射器将数据发送到相应的数据通道中。在接收端,数据流同样要经过类似的信息解码过程得到音视频数据。在发送端,数据发射器在Farsight中通常有多种插件选择,例如多播UDP插件、Libnice插件等,目的是为了实现底层数据传输的连接性检查。Libnice是实现了ICE和STUN协议规范的软件库,开发者以此为基础完成nice插件,可以实现基于ICE的数据发送。但是Libnice中只定义了如何在P2P连接确立后进行连接性检查,以及如何在确定的P2P连接上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穿越,并没有定义如何进行P2P连接,即P2P通道的协商任务。Jingle协议规范则定义了P2P通道建立连接及通道协商的任务。目前,Jin-gle协议已经在Libpurple(多协议会话开发库)中实现。

3即时通信系统中音视频通信的实现

为了开发的便捷,Pidgin软件的开发者将负责通信部分与图形用户界面部分分开,分离出来的核心代码构成即时通信客户端开发的核心部分,被称为Libpurple。这个程序库已被Adium与Proteus这些客户端使用。完成分离后,开发者将有可能以各自的图形程序库编写自己的客户端接口。在Libpurple中,为实现多媒体通信,开发者将基于Farsight的多媒体处理框架进行继承和封装,实现即时通信协议,并提供接口供用户使用,用户可利用应用程序接口编写程序实现网络层的连接。使用者可以使用Libpur-ple直接编写即时通信程序的核心代码,并构建应用程序。

同时,Libpurple实现了许多即时通信协议的通信,例如MSN,XMPP,AIM等协议,同时完成了媒体后端流处理与相应即时通信协议的协同工作。Libpurple在Farsight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实现了一套具备自身特点的流媒体模式。通过对Lipurple库的理解分析[10],得到了Libpurple实现音视频数据流控制及会话管理的方法,如图4所示。图4中Src是音视频数据源,传输到FsSession进行音视频流整合、RTCP包生成、数据流管理等操作。Vol-ume和level则分别表示音频的音量与消息控制插件。Libpurple采用FsSession做会话管理,并在FsSession的基础上添加Gstreamer基础元件进行控制,完成自己需要的功能。FsSession通过选择不同的连接通道,将音视频数据流通过发送器进行发送。

篇5

新课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告知学生预习的内容以及学生个人需要准备的教学用品;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课后作业和相关的复习要求。学生就可以及时地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提高物理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预习的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预习的效果。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预习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习的效果,而深度预习又会遇到很多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这时我们往往独自一人,身边既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如果不能及時地解决问题,就会影响到预习任务的进程,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预习带来障碍。

怎么办呢?其实,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位贴身的良师益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能理解的概念或者学过但已经模糊或遗忘的知识时,就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行查询。上网查询过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和疑难问题,如果通过网络查询,还是不能理解,就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信软件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同学交流探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交流探讨平台。通过这样的交流形式更有助于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三、通过即时交流软件,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通过参与和追踪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预习过程进行指导、对预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

在预习阶段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交流讨论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预习过程有序进行。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不足、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讨论情况的追踪,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自己完成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新课教学设计提供依据,高效完成新课教学设计工作。

四、使用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中师物理课后复习

按照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的理论,已学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便会逐渐遗忘。因此,及时的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课后复习主要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和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复习课本内容主要就是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而完成课后作业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程度进行检验。这两项工作通常都是在课余时间段进行。此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正是最需要老师指导的时候。而此时学生往往是孤军奋战,身边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我们无法及时地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请教,只能将问题遗留下来。这就势必影响到学习的连续性和实效性。有了快捷高效的互联网和功能强大的即时通信软件,我们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机,通过微信、QQ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五、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开展教学讨论

网络交流形式和面对面的交流形式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互动具有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今年轻人更加青睐于网络交流,通过各种即时通信软件进行交流,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交流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对于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需进行专题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的“群聊”功能发起专题讨论。随时随地组织起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面对面地交流,这部分学生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可以减少他们的胆怯,增加发言的勇气,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讨论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没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交流可以提供全班学生交流探讨的平台,增加了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当然,在即时交流软件的交流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老师进行有效组织,就会使整个平台交流乱成一锅粥,失去讨论的重点和有序性。因此,在整个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及时对提出的阶段性问题进行指导和总结,引导专题讨论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六、使用即时通信软件对教学难点开展有效辅导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难点,而且这些难点往往具有普遍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时,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方式不可能一次性让所有学生理解。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反复地对同一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此时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学习理念,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小视频的形式到QQ群或微信中,供学生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利用“微信”开展“微教育”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也避免了课堂上不断重复地“炒冷饭”而占去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地解决每一个目标,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最终达到全面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目的。

七、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推送物理课外拓展知识

拓展教学是对物理教学新的探索与改革,它紧扣物理教学的宗旨,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已经赢得了广大物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厚爱。

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及时推送相关课外拓展知识。通过推送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八、使用即时通信软件进行教学检测

通过QQ群,教师可以下发语音、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作业,并在线作答,线上提交。作业提交后,教师就可以对作业进行批改。对于完成质量较高的作业,还可以在群中展示,这既是对这部分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间的互动效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可以通过QQ提供的题库组题进行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QQ后台会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完成批改和统计,自动生成成绩排行榜。

通过QQ作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已完成作业和未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和姓名、每一个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的正确率等。通过QQ作业,省去了教师对各种学习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批阅的负担,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又能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整。

九、关注物理方面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物理学习

通过微信,众多的教育机构和培训部门创办了大量的“微信公众号”,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其中不乏物理教育教学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如:物理大师、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物理学习助手、科技小制作、每日物理、实验中学物理等。

不同的物理学习公众号,从各个角度对物理学习进行指导。其中,既有物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建构,又有各种学习方法、學习经验的介绍,还有经典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等大量的学习资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宝库,无疑会对教师有效地开展物理教学、学生高效地进行物理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总之,利用好智能手机即时通信软件开展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帮助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桂鹏.安卓智能手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0):67-68.

[2]唐佳静.利用QQ家校师生群改进物理辅助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6(5):25-27.

[3]卢世伟.微信平台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6).

篇6

XMPP-based Real-Tim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troduction

Liu Wei

(Information Center of Suzhou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ompany Ltd.,Suzhou215007,China)

Abstract:XMPP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industry fields.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architecture,concept and core features of XMPP.

Keywords:Real-time communication;XMPP;XML

一、XMPP协议起源

第一版XMPP技术于1998年由Jeremie Miller开发,当时名为Jabber,目的是用于可靠的在线交流,之后改名为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与状态协议,该协议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交换数据,最初专用于即时通信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XMPP已成为即时通信协议中最可靠最具灵活性的协议之一。

二、XMPP协议特点

XMPP协议是自由、开放和公开的,当前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有多种实现,其源代码也都是开放的。

XMPP协议是标准协议,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将其标准化并收录到技术规范RFC 3920和RFC 3921中。

XMPP协议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很容易为其添加新的功能,由此使得XMPP协议在即时通信之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网络管理、协同工具、远程系统监控和网络游戏等。

XMPP协议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简单认证安全层(SASL)和传输层安全(TLS)技术已内建在XMPP技术规范中。

三、XMPP架构分析

XMPP技术使用一种松散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有些类似于电子邮件网络服务,没有唯一的服务器负责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而是很多的服务器都分散在不同位置,每一台服务器只为特定一批用户服务,如果位于不同服务器内的用户有通信需求,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将服务器连接起来就可以。当一处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只会影响当地的用户,而不会对其他用户中断服务。

四、XMPP基本概念

首先,任何系统的使用都需要一个账号,在XMPP的世界里这个账号称作Jabber ID简称JID,JID的格式和电子邮件地址类似,例如就可以是一个JID。

其次,在上面的JID中,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域(Domain),比如上面的,在登陆的时候客户端就是用这个域去寻找可用的XMPP服务器而不是用IP地址。

另外,由于XMPP服务器允许同一账号重复登录,比如同时在手机和电脑上用登陆服务器,这时手机的XMPP客户端软件会自动在账号后面追加一个资源名(resource)例如/mobile,而电脑的XMPP客户端软件提交给服务器的全名则可能是/pc,这样在不同设备的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XMPP服务器里被区分开来。形如JID/resource这种账号形式XMPP社区通常将其称为full JID,而当没有resource的时候则称为bare JID。

XMPP技术是基于XML流(XML stream)的技术,当和XMPP服务器创建会话时,需要先和服务器建立一个TCP长连接并在这个连接上给服务器发送XML流进行服务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服务器也会给客户端发送XML流来回应请求。一旦协商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就会通过XML流和对方用以下三种XML节(XML stanza)进行数据交换:,和。

这三种XML stanza是XMPP技术的最基本语义单元,下面对它们的用途做说明。

标签用于将信息从一处通过服务器传送到另一处,常用于一对一聊天,多人聊天,通知,预警和报错,下面的例子就是用户a给用户b发送了一条“Hello”的文本消息。

to="b@123.lit"

type="chat">

Hello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34; UrchinTrack();

标签用于通知或转发客户端的状态信息,比如上线下线等,下面的例子是用户a将自己的状态信息“xa”(离开)和附加状态文字“go to library!”发给服务器,服务器会将a的状态转发给订阅了a的状态的在线用户;

xa

go to library!

这个标签用于请求-回应操作,类似于HTTP协议的GET,POST和PUT方法,它和前面的,的最大不同在于发出请求后一定要收到回复即使回复是空的,通常客户端针对好友列表管理的添删改查操作都是用这个标签操作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在PDA上登录的用户向XMPP服务器请求这个账号的好友列表数据。

id="rr82a1z7"

to=""

type="get">

接下来是服务器的回复。

id="rr82a1z7"

to="/pda"

type="result">

五、XMPP核心功能

作为服务于即时通信的技术标准,其核心功能不外乎两个――消息发送(Messaging)和状态(Presence),这里对这两项功能做相应说明。

(一)状态

在XMPP网络中,查看他人的状态信息(Presence)并非是需求方一厢情愿就够的,需要得到被查看方的允许,因为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自己在网络中的状态被别人随意看到。

所以当用户需要看某人的状态信息时,他需要向对方发送请求并得到对方的允许,XMPP术语将这个发送请求称为subscribe request.

上面是用户向用户发出订阅状态信息的请求。

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会收到如下的XML stanza:

如果用户c不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收到的信息则是: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a会把c加入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同时c也会把a加入自己的好友列表中(针对不同的XMPP服务器实现,c不一定会加a)。

接下来分析用户登录过程中,用户的好友如何获得用户的上线状态的。

1.用户客户端和服务端协商建立XML stream;

2.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登录初始状态的XML stanza,如;

3.服务器检索出有哪些人成功订阅了这个用户的状态;

4.服务器将这个用户的状态发送给这些订阅者。

在登录完成之后使用客户端过程中,如果用户将自己状态由在线(available)改为离开(away),也是通过类似流程将新的状态信息通知给这些订阅者的。

(二)消息传送

这个部分分析XMPP的聊天消息是如何快速的从发送方转到接收方的。

由于XMPP的设计初衷就是应用于即时通信,故而在处理实时传送消息数量很多而每条消息内容又相对较少的聊天业务时,在设计和实现上做了很多优化。

还是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用户给发一条消息“Who are you?”,XML stanza的内容如下所示:

to=""

type="chat">

Who are you?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03; UrchinTrack();

用户jack将消息发送给这台服务器后,服务器从这个XML stanza中取出“to”地址,对其它内容则不做任何处理以提高性能,发现目标地址是服务器,于是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马上和服务器建立一条XML stream(如果之前和有过通信则建立XML stream的步骤可省略)并将这个XML stanza发到服务器。

篇7

Secure Instant Messaging Microsoftware Research&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P2P Model

Wang Songhe,Dong Xinying

(Fuzhou University,Fuzhou350100,China)

Abstract:On the widely use of instant message(IM),P2P model is one of the core technologies;at the same time,use encryption to achieve security and confidentia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ing. Instance security communication,add file transfer module,IP search function module and others into the communications platform,and ultimately the implement of the P2P model for security communication and secure transmission of documents is achieved.

Keywords:P2P;Instant Message(IM);Security;Encryption

一、引言

对等网络是一种与传统的Client/Serve网络完全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在该网络中节点之间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系统中的各个节点有着同等的地位,通过对等节点之间的交互操作就可以完成共享信息等工作。P2P对等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网络应用模式,尤其是无结构的P2P系统,由于其与生俱来的扩展性、容错性等优点,弥补了C/S模型对服务器的依赖性,被极为广泛地应用在即时通信方面。

同时,由于局域网的传输速率高和误码率低的特性,使用较复杂的加密算法对传输消息进行加密具有可行性,不会对即时性造成明显的影响。

二、P2P技术研究

P2P即对等计算机或网络,通常简称为P2P。关于P2P的概念是有多种定义的:Intel工作组定义为通过在系统之间直接交换来共享来交换计算机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模式;A.Weytsel定义是在因特网周边以非客户地位使用的设备;D.J.Milojicic则定义为给对等体提供或从对等体获得共享。

(一)集中式P2P网络

集中式P2P网络形式上有一个中心服务器来负责记录信息以及回答对这些信息的查询。每一个对等实体对它简要共享的信息以及进行的通信负责,根据需要下载它所需要的其他对等体上的信息,对于这种新式,其具有中心化的特点,但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C/S模型。

(二)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的P2P网络

该结构采用了随机图的组织方式来形成一个松散的网络。这种结构对网络的动态变化有较好的容错能力,也就是较好的可用性;同时它也支持复杂查询,如关键字查询、模糊匹配等。其典型代表是Gnutella。

(三)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

正是由于非结构化网络的不可扩展性,才成就了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系统。其目的就是底稿正确查找信息的效率,最新的研究成果就是基于DHT的分布式发现和路由算法。这种算法避免了Napster的中心服务器,也不像Gnutella那样的基于广播进行查找二十通过分布式散列函数将输入的关键字唯一映射到某个节点上,然后通过某些特定路由算法和该节点建立连接。

三、加密机制及算法研究

数据加密算法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密码算法标准化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全球保密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发展进程来分,经历了古典密码、对称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阶段,古典密码算法有替代加密、置换加密;对称加密算法包含DES、AES和常规密码Blowfish、RC5等;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LGamal等。我们的P2P即时通信系统,考虑到时效性和安全性,选取DES算法对即时通讯模块进行加密,利用RSA算法对文件传输模块。现对两种加密算法介绍如下:

(一)DES密码算法

该算法为密码体制中的对称密码体制,密钥长度56位,明文按64位进行分组,将分组后的明文组和56位的密钥按位代替或交换的方法形成密文组的加密算法。该加密算法主要有三个参数:key、data、mode。Key为加解密使用的密钥,data为加解密数据,mode为其工作模式。加密时,明文按照64位进行分组,形成明文组,key用于明文加密;解密时,key用于解密。实际运用时,密钥只用到64位中的56位,这样才具有安全性。

其算法特点:分组比较短,密钥太短,密钥生命周期短,运算速度慢。

(二)RSA签名算法

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易于理解和操作,也很流行。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Ron Rivest,Adi Shami和Leonard Adleman。但RSA的安全性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它经历了各种攻击,至今未被完全攻破。

四、加密模块

(一)即时通信模块

创建DESCipher类,主要函数为encrypt()和decrypt(),分别实现加密和解密的功能,下面是encrypt()的伪代码:

public void encrypt(){

permutation(plainText,ipBox,8,8,8); //明文IP置换

permutation(keyText,pc1Box,8,7,8);//原始密钥PC1置换

lastRoundKey=PC1Arr;

for(int i=0;i

generateRoundKeys(i,lastRounKey);

//16轮迭代

for(int i=0;i

roundI(flag,i,IPArr);

//最后一轮交换

for(int i=0;i

for(int j=0;j

cipherText[i][j]=IPArr[i+4][j];

for(int i=4;i

for(int j=0;j

cipherText[i][j]=IPArr[i-4][j];

permutation(cipherText,reipBox,8,8,8);//IP逆置换

}

decrypt()的伪代码与encrypt()类似。

在TelFrame类中创建DESCipher的实例,调用其encrypt()和decrypt()函数,调用时机取决于“加密/解密”复选框是否勾上。如果“加密”被选中,消息数据先经过调用encrypt()函数加密后,在通过socket发送。如果数据流被攻击者截获,由于攻击者没有密钥,所以他也无法从截取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接收者socket收到密文后,利用会话开始之前得到的密钥解密,从而提高了即时通信的安全性。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

(一)运行环境要求:

1.Windows XP\2000\Vista\7;

2.已搭建java运行环境(jre)。

(二)软件测试步骤:

1.程序正常运行界面

程序主界面包括功能选项卡、聊天好友列表、状态栏三大部分,其中功能选项卡又包含聊天模块、系统设置、文件查询。

2.聊天模块

(1)用户管理

在聊天模块下,单击鼠标右键,弹出添加用户菜单,点击“添加用户”,弹出“输入”对话框,填入对方IP地址,按“确认”即可。

添加用户成功后,还可以选中该用户右键进行“更名”、“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等。

(2)通信功能

选中某用户后,双击可以打开通信窗口,下面具体展示加密解密功能(用127.0.0.1测试):

(3)文件传输功能:

点击“文件传输”,弹出文件选择器,选定文件,立即开始加密传输。对方在文件查询模块中,按“打开文件”就可以看到刚刚传过来的文件了,由于文件安全传输是自动加密解密的,这个过程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

结束语

通过研究和测试,SecureCommu主要实现了安全即时通讯和安全文件传输功能。它面向局域网,采用了DES和RSA加密算法,性能稳定,速度较快,适用于一个企业或单位内部成员之间进行即时安全聊天通信。考虑到企业或单位的需求,还可以增加群聊、视频会议以及白板演示等功能。经过完善后,SecureCommu将在局域网内通信领域使工作学习更加高效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书钦,芦东昕,杨永田.P2P文件共享网络中信任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5,31(18):160-162

[2]张文,赵子铭,杨天璐,魏小康.p2p网络技术原理与C++开发案例.网络技术,2008

篇8

“潜传播”溯源及其概念

“潜传播”可算作一个较新的名词,在“自媒体”的语境下被人们关注从而成为一种现象。但若溯其源流,“潜传播”在中国古代即已有之,只不过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技术工具的缺失以及封建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专制思想,使得大规模的“潜传播”既无实现的有力媒介,也无实现的“自由”。

尽管如此,“潜传播”依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存在并延续,从远古时代一直持续到明清之后,可以说,只要有统治阶级充当绝对的“把关者”的传播,就有民间以童谣、野史、说书等方式的“反传播”和“潜传播”。①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信息传播史,归根结底是传播与反传播、“显传播”与“潜传播”的对立斗争史,加之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使得“潜传播”作为一种现象与整个中国文明史相依相随。

但在传播学领域,其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却是在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自媒体”真正拥有话语权的21世纪。可即便至今,“潜传播”也不算是一个有着较高认知度和热度的传播学名词。该词曾在文学研究领域被提及,系从诗歌传播研究的视角,是说“诗人因作品涉及个人私密或自感作品尚不成熟而不想让其逾越自我传播的范围”或是“作品因某种客观条件限制而进入不了其他传播渠道,只能暂时居留于自我传播而等待消失或扩散”。②显而易见,这仅是将“潜传播”限定在自我传播的范围内,并不具有较大的传播学意义。

2005年,杨青山、郑思礼两位学者在《中国古代反传播案例分析》一文中曾几次提到“潜传播”一词,但正文中却未作任何阐释,亦与“自媒体”语境无关。之后的2008年,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一次有关四川广元柑橘事件的节目中提及了“潜传播”,并将之作为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潜传播’。”③在2010年社科院的首个《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有两篇文章提及了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并将其正式纳入传播学研究范畴,然而同样仅简单提及,未深入阐释。

可见,迄今还未有人对“潜传播”这一概念下过明确定义。但在专业领域内,“传播”的概念已经定义清晰:“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④而“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隐藏;不露在表面;秘密”之意。由此,不难将“潜传播”定义为:通过特定的符号、方式、渠道进行的非公开社会信息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

自媒体时代“潜传播”的通道

目前来看,“潜传播”发生的通道主要为手机短信、网络即时通信以及基于SNS构建的新型专业社交网站。

手机短信。在几类主要的“潜传播”通道中,手机短信是隐蔽性较强的一种,它最大的信息传播属性是完全私密,除发送者外,他人不但看不到短信的内容,甚至连“传播”的这种行为――收发都难以完全察觉。此外,由于具有即收即发、快捷便宜等特点,手机短信一直是我国8亿多手机用户⑤最喜爱的信息沟通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普遍和大众化的一种“潜传播”方式。然而,手机短信的“潜传播”还主要限于人际传播的范畴,传播内容也以有限数量的文字为主。

网络即时通信。网络即时通信,指用户在互联网上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建立联系并进行实时通信的网络应用。与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潜传播”相比,网络即时通信(QQ、MSN、移动飞信、阿里旺旺等)则真正意义上为“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举起了旗帜。基于网络即时通信的“潜传播”已经远远超出人际传播的狭小范畴,它以超强的即时性、群集化、隐蔽性、自主式社会组织和动员方式,成为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乃至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化“潜传播”工具。网络即时通信是目前传播效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潜传播”通道。

SNS社交网站。⑥社交网站近年来大热,从国外的“脸谱”(Facebook)到国内的“人人”、“开心”,吸引了无数青年。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总的来说,社交网站建构起来的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部分社交网站实行“封闭式”注册,不注册个人ID或“加好友”、“加圈子”,便无法进行“社交”和“分享”。此外,如“人人”等社交网站具有严密的分级隐私设置,对于特定群体的准入许可和回避有效地维护了用户的隐私权――这也是传者对内容的控制加强的体现。而传者一旦具有较强的内容传播控制权,“潜传播”便有了实现的自由。和手机短信与网络即时通信相比,社交网站中的“潜传播”处于“熟人网络”之中,传者的个人身份相对容易验证(特别是实名制注册ID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传播不良信息会很容易确定信源。因此,通过社交网站进行的“潜传播”,其隐蔽性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但需注意的是,目前众多社交网站已渐渐向“集成性传媒平台”的方向迈进(如网络即时通信和社交网站的融合,典型的有QQ校友与QQ),这一趋势将赋予SNS社交网站以更加强大的“潜传播”功能和社会自组织能力。

“潜传播”的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从特定角度和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自媒体时代的“潜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互联网传播,其基本传播模式自然可以从传统的网络传播模式中找到依归,并没有达到颠覆传统网络传播模式的程度。但是,传统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似乎更适用于“显传播”,对于“潜传播”这种社会信息系统的隐蔽运行并不十分契合,在结构和要素上,两者依然有着显著区别。

目前,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由北京大学谢新洲教授提出,他将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噪音等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进行概括,建立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该模式对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概括,将电子邮件、BBS论坛、音频视频等纳入网络媒体这一概念,并考虑到影响传播者和受众的四个要素,通过一个较为简单的图例展示了网络信息的传播过程。⑦

理论上“潜传播”的传播模式仍属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范畴,但传播系统的开放程度、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方向、传播效果等却有所不同。在“潜传播”传播模式中,传/受者(C/R)既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大系统中,同时又通过SMS/IM/SNS等通道进行着非公开的信息传递和分享,从而在社会大系统中构造出了一个个“潜空间”,该空间中的信息很难被外人所知,但却可以在其内部迅速传递。也就是说,在信息流动方向上,主要是自外而内或是内部循环,由内而外则是较弱的流向。

在“潜空间”中,由于工具的便利性,内部成员可以进行充分的互动,加之SMS/IM/SNS的使用者之间一般具有较高的相识度,这就使得“隐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具有普通传播难以企及的强传播效力和圈内成员的群体自组织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自媒体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广播、组播、点播(P2P)等,但对于“潜传播”,广播必不可能,其主要传播类型是组播和点播。而在信息符号的使用上,“潜交流”者之间既可以使用通约的语言符号,也可以使用中国古代“江湖暗语”似的非通约符号,这就更加巩固了“潜传播”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之所以选择“潜传播”而不是“显传播”,既可能出于个人隐私原因,也有可能是目的或行为的不可告人。此时,隐藏在社会信息传播大系统中的“潜空间”就成了一颗颗危险的炸弹,将严重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但总的来说,“潜传播”并不都是有害的传播,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具有强大效力的特殊传播形式不受时空、现实身份和地位的限制,成员之间沟通便利,地位平等,组织方式灵活,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近年来,我国通过“潜传播”形成的社会自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荣誉、关注民生、表达诉求、维护权利、践行公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潜传播”的引导与控制

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最大化缩小“潜空间”。“潜传播”有时是一种无奈,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当主流信息缺失时,民众只能通过“潜传播”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容易激化,一些较为激烈的民意诉求往往通过“潜传播”酝酿和积聚,危及了社会稳定。因此,当由“潜传播”引发网络舆情危机时,政府部门要通过自己的信息平台和主流媒体及时向公众权威信息,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尽量缩小充斥着不确定信息的“潜空间”。

搞好舆情监测,及时处理“潜传播”中的不良信息。自媒体时代,“潜传播”不可避免,也确实很难控制。但即便如此,对“潜传播”中的社情民意也不能不管不顾,在不侵犯传播者隐私的情况下,应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保持对各类“潜传播”通道的舆情监控,建立专门针对“潜传播”的舆情发现、分析和处置机制,这是政府部门发现危机、引导“潜”舆论并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关键。

完善法治环境,培育积极健康的“潜舆论”。加强新媒体法制建设是目前各国政府都在思考的课题,立法环境和立法客体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在“潜空间”中进行的非法信息传播活动,既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危害,也对个人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造成了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对这类行为(如传播非法信息、组织非法活动、传播谣言、侵犯隐私等)予以约束和规制。

加强传播者自律,让每个人都“潜”得坦荡。在“潜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已经失去了效力,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把关人了,在“潜传播”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信息传递的主宰。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整体素质决定了“潜传播”的内容和所形成的舆论场是否健康。因此,要培育公民的自律,促使其自身在“潜传播”活动中加强自我约束和规范,避免可能使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受到损害的言论,对有害信息要坚决抵制,不相信、不传播、不扩散,真正做到即便参与到非公开的“潜传播”活动中也能坦荡克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注释:

①杨青山、郑思礼:《中国古代反传播案例分析》,传播学论坛,http://省略/list.asp?unid=975,2005-05-29。

②杨志学:《诗歌传播类型初探》,《诗探索》,2006(1)。

③央视《新闻1+1》:《四川广元柑橘事件引发消费者恐慌解析》,腾讯网,http://news.省略/a/20081029/000056_2.htm,2008-10-29。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⑤刘育英:《中国电话用户数达11.3亿手机用户8.3亿》,中国新闻网,http://省略/it/2010/10-22/2604379.shtml,2010-10-22。

⑥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篇9

1. 引言

近年来,对等网络模型P2P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热点技术。P2P就是peer to peer,也叫对等网络或对等连接,它与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或客户端/服务器(c/s)最大的不同是降低了对服务器的依赖,并且在P2P网络中各peer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peer同时具有client和server的特点。P2P模型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或资源就可以直接通信,进行文件传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应用的实现,例如 P2P 即时通信、文件资源共享、P2P电邮系统、娱乐内容管理和传递、分布式拍卖系统以及其它很多应用程序的整合。应用层和服务层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3.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建立在JXTA平台上的P2P即时通信软件,其功能类似于目前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如QQ、ICQ和MSN等软件。本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局域网内的即时通信功能,具体的功能有对等点的发现、对等点之间的一对一通信、对等点之间的文件传输和视音频传输以及对等点到对等点组的一对多通信,同时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 网络模型设计

因为JXTA平台本身基于P2P技术设计,可以避免大量信息通过中心节点造成过度负载而引起的系统变慢和崩溃的情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即时通信应用。另外,由于程序基于Java Applet开发,网内节点都必须通过中心服务器获取程序,为了体现P2P 的负载分散特性和 C/S结构的集中式同步节点状态的优点,这里采用P2P的非完全集中式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所有节点都与服务器相连,上下线信息均通过服务器同步和分发,节点在获取组内其他节点的在线状态后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而直接与节点相连。

3.3 模块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从功能上分为用户界面(GUI)模块、通信模块、资源模块等三大模块。其中资源模块涵盖产生和存储应用需要的所有资 源,主要有用户的各种管道广告信息、本机网络资源和国际化资源。如图3所示,三大模块相互协作构成本软件的基本框架。

初始状态下,程序通过入口函数传入用户名等信息,同时完成通信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的初始化。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用户界面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设计。

3.3.1 用户界面模块

用户界面是软件和用户交互的最主要方式,本软件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使用Java applet实现,设计的原则要求简单明了,另外由于是嵌在网页中的程序,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本界面设计尽量简洁,其总体结构如图 4所示。

本界面使用Swing工具包进行开发,它以抽象窗口工具包(AWT)为基础,可以使跨平台应用程序使用任何外观风格。同时,Swing开发人员用很少的代码便可利用Swing灵活丰富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创建出优雅的用户界面。

3.3.2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是程序与外界交互的最重要的部分。本程序的通信机制是在JXTA 协议基础上开发的,而JXTA的节点发现机制(Discovery)中发现新节点需要很长时间,非常不适用于局域网,因此本系统重新设计新的节点发现机制。JXTA协议中用于通信的组件主要有Pipe和Socket,其中Jxta BiDi Pipe用于节点之间的文字通信和信令传输,Jxta Socket用于节点之间的字节流传输,本系统中用于文件传输,Jxta Propagated Pipe用于对等点组内的广播型文本通信。

   (1)发现机制的设计

JXTA提供了对等点发现协议(Peer Discovery Protocol),对等点之间利用这个协议来资源信息以及发现被其它对等点出来的JXTA资源信息。

网络中的发现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在本地网络上发送多播信息;如果本地没有想要的节点就会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使用集合点(Rendezvous Peer)之间的通信来发现外网的对等点。

由于JXTA中查找采用多播的方式,网络规模较大时容易产生网络风暴,同时,因为所有的地址信息都通过哈希函数转化而来,物理上相近的节点可能转化后在遍历顺序上相距甚远,从而导致发现效率的降低。在实际使用JXTA发现协议过程中,发现已上线的节点需要10秒甚至更多的时间,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选择自己设计更适合的发现机制来完成节点的信息工作。

在设计的发现流程中,对等组内所有节点的用户信息和在线状态信息都储存在服务器里,节点和服务器通过建立JxtaBidiPipe进行通信,避免了因多播产生网络风暴的风险。一个节点首先通过已知服务器的通告与之建立BidiPipe并传送其上线信息,随后服务器更新在线列表,并将上线信息分发给组内其他的节点, 其他节点根据获得的信息与之建立连接,最终对等点间的通信便可进行。

4. 结语

随着P2P应用的普及,P2P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而其中专门用于P2P计算的开放性网络计算平台的JXTA技术,解决了当前分布计算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了统一、互操作以及异构的应用,提供了一整套开放协议和开源实现,解决了己有P2P系统的一些缺陷,使人们开发P2P系统变得简单自如。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一个在JXTA平台上开发P2P应用系统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即时通信系统。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且实验条件的限制,程序在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信息安全方面,本系统采用了建立安全管道的机制进行通信,一定程度地保护了消息,如果采用比较成熟和主流的数字签名、消息验证码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消息则更优。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即时通信系统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安全性和互通性也将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浩然,安海燕,刘治波.在VPN上架设P2P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08(9):10-12

[2] 舒忠梅.基于P2P的视图维护架构及方法研究[D].中山大学, 2005:1-2

[3] 郭庆玲.JXTA仿真分析及其在P2P移动流媒体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 2008:1-2

[4] 李蓬.JXTA框架下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4):61-63

[5] 姜超.JXTA分布式计算技术[J].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5(1):31-34

[6] 刘居亮,潘郁.P2P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微处理机 ,2008(6):75-77

[7] 詹晓亮.P2P局域网文件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华大学, 2010:1-2

作者简介:

范伟(1977- ),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韩双霞(1970 - ) ,女,河北藁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无线传感与通信控制;

叶冬芬(1978- ),女,浙江衢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篇10

2、BIP语言概念

BIP语言从三个方面来定义建立构件:(1)原子构件:一类带有行为描述的构件,其行为里定义了一些迁移,(empty)交互和优先级。带有行为名的端口的触发迁移用于同步。(2)连接件:用于描述原子构件端口之间可能的交互模式。(3)优先级关系:通过在几种可能的交互方式中间选择一种,这种根据原子构件整体的状态来判定。下面详细描述这个语言的主要特征。

2.1原子构件

2.2连接件和交互

连接件γ是一个涉及交互的原子构件的非empty端口集。连接件来自涉及交互的每个原子构件最多包含的一个端口。γ的交互是这个集合的任何非empty子集。例如p1,p2,p3是不同原子构件的端口,连接件γ=p1|p2|p3有七种交互:p1,p2,p3,p1|p2,p1|p3,p2|p3,p1|p2|p3。例如,带有一个以上端口的交互代表了这些端口同步转换。

2.3优先权

给定包含交互构件的系统,优先权根据条件来确定这些可以执行交互的优先级。因此优先权可以通过设置执行迁移的约束条件来减少系统的非确定性。

2.4复合构件

复合构件是从已经存在的构件(原子的或者复合的)组合而来的新构件。这些包含在复合构件里的构件称为它的子构件。复合构件由子构件,连接件以及优先级构成。复合构件system如图2所示。它是由三个相互作用的子构件的复合而成的。在列表3里,C1作为一个客户端发送请求给C2或者C3。这里指定了连接件,优先级(如果两个构件都是empty,构件r2的优先权高于其他构件的)。

3、用BIP建立AADL周期线程模型

在AADL里,通信代码是带有任务调度的可执行代码的一部分。这确保了端口之间迁移时间是可定义的。迁移时间通过采样数据流来确定。在应用代码操作端口变量时,系统缓冲可以用于确保端口变量在任务执行时不被其他的任务所影响。下面图解释周期性线程在BIP里的建模和调度,它介绍了两种通信协议,即时通信和延迟通信。

4、用BIP建立AADL通信语义模型

4.1即时通信的BIP描述

图4描述了即时通信的自动控制过程。当时间与两个交互线程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对齐时,数据传输可以通过端口completion_immediate同步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接收线程会延迟直到发送线程的完成才开始执行:在SYNC状态,execution不执行。在ASYNS状态,第一个线程的完成和第二个线程的执行不同步,数据传递不会执行。

4.2延迟通信的BIP描述

延迟通信的自动控制用BIP建模如图6所示。构件声明了两个变量:发送线程在完成时发送变量next。在发送最终截止时它被复制到变量current。current在调度时被传送到接收线程。因此,需要用这两个变量管理延迟通信。在这种同步通信过程中,读线程会在下一次周期的开始处获得新的输入。因此有必要确保数据发送的结束刚好在周期的截止处,即数据总是接近周期延迟才发送。

篇11

在原来面向互联网市场的即时通信的Lava-Lava平台与面向企业市场的竞开通讯之星GKE的基础上,点击科技推出了统一的竞开即时通信平台,实现了底层平台的融合。点击科技欲以一款开放的、标准化的多媒体网络即时通信平台,提供即时通信、实时协作与资源共享等功能,以统一的平台架构,实现对个人市场与企业市场的全面支持。

淡出应用 强化平台

刘保华:你原来所做的中文平台、新浪等都属于互联网领域,那么2001年成立点击科技,选择企业信息化这样一个切入点的考虑初衷是什么?

王志东:当时不直接做互联网的原因是离开新浪之后需要避开同行竞争,因为新浪的业务很广,可能会产生人员、客户等各种冲突。

另外,自从2001年成立点击科技至今,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软件、网络和通信的结合。2002年我们宣布做企业协同软件,其本质就是把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应用于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的一个结合。对此,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论。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它好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分支;但是从互联网的角度,它是从互联网向企业应用的延伸。我们一直做双面,只是在当时的宣传上为了实际效果而淡化了后者。

我们从最早的产品――GK-Star的第一个版本提供的就是一个动态的团队管理功能,最核心的就是沟通和分享,是跨网络、跨地区、跨组织的一种应用,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应用。GK-Star本身就带有即时通信所有的功能,同时,带有虚拟办公室――协作区功能(等同于Lava-Lava的部落)。我们一直在积累,将例如P2P技术应用我们现在的产品内,从而提升企业效率和集成应用。

刘保华:如你所说,企业协同软件与企业即时通信平台的内核是一样的。但似乎现在讲即时通信平台,又回到了工具化的道路?

王志东:GK-Star一直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实际上,我们在当时提协同应用时,就包括协同应用软件、平台、技术三个层面。但如同Windows的推广一样,要把平台推广好,就必须在平台之上主推一个应用软件,通过这个软件让用户马上能用起来,再吸引第三方在该平台上进行开发。这就是我们的协同应用的结构。我们现在做的即时通信平台本质上就是一个协同应用平台。

一开始,我们必须平台、应用都做,给大家演示协同应用是怎么回事,转而再让大家注意到平台。后来我们发现做协同OA并不是我们的长项,因为里面有各种琐碎需求;同时一些专业的OA厂商做跨网络的协同也很吃力。所以当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一定会产生分工与合作。在定位上,我们的重心是协同平台,所以应该淡出应用这个层面,强化我们的平台层,之后再通过开放与合作去跟应用相结合,实现强强联合,取长补短。目前,我们的合作伙伴一共有400多家,有100多家是做企业级产品的ISV/SI,比如用友致远、万户网络、西部世纪等。

B2B2C 以合为贵的商业模式

刘保华:点击科技原来可能更多的是给用户直接做应用,而现在定位于平台后,可能要跟很多的ISV合作后,再给用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感觉上好像距离用户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对点击的商业模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志东:现在我们不会再单枪匹马地杀进某个市场,要用的是“军火商”的策略。要想进某个行业,先去找这个行业的前三名,去跟他们谈合作,然后把我们的产品跟他们的产品整合起来形成销售。这样,他们的销售渠道就成了我们的渠道。这样我们要做的就是两点:一是说服那些行业龙头,告诉他们与我们合作后其成本的降低、性能的提高、竞争力的提高、盈利空间的加大,谈成合作;二是服务、培训他们,帮他们解决问题,同时,理解他们对平台需求的变化。

刘保华:点击科技未来和互联网合作伙伴、ISV/SI合作之后的产品定价、利益分配是怎样的?是联合做一个产品后分成,还是干脆当作一个产品卖给合作伙伴,再把二次开发的账算算?

王志东:模式我们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形态会有一些调整。以面向企业的GKE为例,我们会针对GKE的每个客户端和每台服务器有一个公开定价。对ISV/SI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根据其用户量和规模,定位成一种特殊的渠道,给它一种渠道的价格。他们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根据其销量,向我们下采购单,比如某个单位共需要1000个客户端、3台服务器,按单收费。如果合作伙伴对外采用的是SaaS的付费方式,我们也会跟随调整,和最终用户一起商量每个用户端每个月多少钱。而在互联网领域,平台搭建完以后,对我们来说可能会形成增值服务的收入,增值服务分成是我们的一种分配模式,我们还将有很多增值业务和插件。其实这类似于纯净水的生意,机器卖完以后,真正挣钱的是卖纯净水,水卖到足够量的话,饮水机甚至会赠给用户。对我们来说也是这样。我们提供基本平台后,后续会有很多的增值服务变成一种消耗品,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增值服务分成。

开放才能成就平台

刘保华:你一直强调竞开即时通讯平台是一款开放的平台,其技术结构和商业模式上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志东:我们的开放平台有五个层面的开放性。

第一,可定制。我们的整个架构都支持定制,我们有相应的工具、相应的政策支持这种定制。就像英特尔出了CPU后,大家都可以据其设计不同的主板、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配置一样,这其实是其第一层开放性。我们有一个成套的定制工具和定制策略,这包括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通过定制,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改造、定制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层面,它是可以开放的。

第二,我们的平台本身就有很多开放的二次开发的接口。通过二次开发的接口,可以在它上面去补充各种功能或者是增值业务。比如,我们现在可以增加企业短信、企业传真、视频会议、自动翻译等,都可以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做开发。我们有这样足够充分的、开放的二次开发的工具,包括相关的接口会提供给第三方开发人员。

第三,我们有很多的开发接口可以去跟第三方的软件相结合,让他们跟我们配合,我们可以互相嵌入,他们可以把我们的平台当作一个客户端应用门户,也可以当作一个消息中间件。跟他们结合是我们开放性的另一方面。比如OA、ERP、CRM、网络游戏、排产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接口与我们做结合,甚至能够用于强化他们自己的产品。

第四,我们会有很多种的接口跟其他的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应用软件的兼容性是开放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基于我们这个平台产生的所有版本都是可以互联互通的,所有基于这个平台的应用插件也是完全兼容的,平台部分是可以同步升级的。我们的互联互通还包括另外一个层面:我们会提供对外的互联互通的接口,接口是开放的,只要这个接口开放,之后任何第三方都可以把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跟此接口搭个桥,从而让它跟我们的即时通信系统互联互通,这也是开放性很重要的一块。

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开放。我们会开放各种应用插件,使其形成一个增值服务大卖场,变成一个大开发平台,大家利益共享。

刘保华:还是一个有关开放性的问题。点击科技的技术开发人员不到100个,而现在做即时通信的大企业也很多,它们的技术人员非常多。如果转过来也要模仿这样一个开放平台及其商业模式,你们在技术上的门槛有多高?

王志东:我们非常强调开放社区的概念。我们最核心的其实就是有很多的厂家、很多ISV在用我们的标准,很多应用插件用我们的标准,甚至一些个体程序员也会用Lava-Lava提供的SDK,这样可以做出更有意思的软件。

这样,我们用100人搭建了一个台子,而后面就可能积累了成千上万的开发人员,他们都是基于这个平台来做,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门槛。最终我们会变成一个开放的、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联盟。当然,我们也有一些独特的技术,比如我们一直在做软件、网络与通信的结合,尤其在商业化P2P技术应用方面,我相信我们在整个业内都是领先的,即使这个领先有一个时间上的期限,但我们将有机会把这个技术上的领先,转为市场上的领先,等别人的技术追上来,我们市场上的领先已经形成事实了。

刘保华:Google是靠几个核心人做出来的。微软也是靠最核心的几个人,比如说做Vista可能是调动了2万个工程师,但实际上他最核心的可能就20个。

王志东:是这样的。很多技术并不是可以靠人海战术实现的,并不是谁有钱就可以做到的。所以,我觉得我们有100人已经足够了,其实我们最核心的工程师可能也就10个人左右。的人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这几个人,而这几个人都是我们十几年一起共事培养出来的一个核心团队。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形成了足够的默契,其技术水平也是相当高的,所以其实在技术层面我们并不怕别人追赶。

刘保华:这个开放性的平台及其商业模式最后能不能转化成在市场上领先,那还要看咱们推动得快不快?

王志东:是的。其实做一个开放平台,还有几点要注意。第一,其开放性能不能被人接受,大家认同、参与的开放那才是真正的开放。如果到最后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那样的开放就是失败的。那么,大家为什么要参与这个开放平台呢?开放平台必须设计出一个共赢的机制,大家来了都是有好处的,并且得到业内的认可。其次,作为开放平台的主导者要找好自己的定位,要想好如何避免跟大家的冲突,找好并坚持自己的定位。另外,在平台技术层面,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点。我觉得任何一个开放平台做到这样才可以。

记者手记

知不易行更难的开放策略

平台化已经成为时下使用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好像无论做什么,只要是选择了平台化就能在后面做庄家坐收其利似的。但其实,世上没有无因之果。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基础、付出和些许运气。

选择开放的平台策略也是一样。做平台其实就是做整合,平台化策略能不能走好,关键是看整合主导者的号召力,看其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有没有对市场、用户的深刻理解和对行业内各种资源理解、整合的能力。

篇12

P2P Real-tim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Mode Study in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Chen Hanbin1,Liu Xingjun2

(1.Dongguan HuangJiang Hospital,Dongguan523750,China;2.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523808,China)

Abstract:P2P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s information society,the emergence of a new era of media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have been widely used.This paper aims to look for possible application mode,P2P real-tim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 explore and test data transfer integration approach.

Keywords:P2P;Network communication;Laboratory Department;

Application mode

一、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现状

(一)初级化

目前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呈现出初级化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目前被应用于医院检验科的网络技术都较为初级化。一般而言,医院检验科主要采用基于内部网络设计的数据库和Excel表格等软件进行相应的信息建立和传递,而这种初级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并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高效,信息难以检索,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初级化的通信技术并不能够完全承担繁复的检验科信息传递工作。

(二)零碎化

零碎化是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应用的又一特点。由于通信技术在全国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在某些贫困地区通信技术还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基础设施及思维方式的短缺使得通信技术的应用遇到了很多阻碍,而这又直接导致了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呈现了零碎式的参差不齐的状态。有的医院没有引入通信技术的应用,有的医院虽然引入但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只有部分医院对于通信技术在检验科的应用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三)分散化

分散化是指通信技术在医院检验科的应用中存在的信息统计不系统导致信息共享存在障碍的特点。如前所述,不同的医院引入通信技术的应用存在时间前后、质量高低的差异,因此在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及数据的统计口径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同,而这些瑕疵直接导致信息在医院检验科和临床科室的传递、医患间的及时交互,及医院间的信息分享渠道并不顺畅,成为了阻碍检验科在医疗系统中发挥作用的绊脚石。

二、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模式

(一)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势

1.信息传递过程更加即时。检验科承担着医疗机构内受检对象的检验工作,而在面对部分急诊病人或者手术病人的检验时,就需要检验结果的即时沟通以便争取医疗时间获取医疗效果。顾名思义,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最大特点为即时,因此通过P2P通信系统的建立就能够使得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更为简单省时,结果检验并审核后自动从检验科发出,并通过网络即时把信息传送到检验申请科室,以标准普通话广播的形式提醒医护人员,报告已出并自动冒泡在远端计算机屏幕上,从而使得医疗工作高效进行。

2.信息传递成本更加低廉。P2P系统的建立使得分布式节点概念得到强化而弱化了服务器功能,因此在硬件购置方面节省了大笔费用。另外,P2P即时网络系统的建立将会使得远程诊治成为可能,这就为医院节省了大笔的人力和物力,使得医疗费用得以降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看病贵”的社会现象。

(二)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模式

1.平台构建。(1)硬件平台:P2P的硬件设备省去了服务器这类大型器材的使用,只需要在连接的两台安装PC机,并保证两台PC机均处于网络环境下可以上网,同时带有音箱视频摄像头和话筒等视频音频输入设备。(2)软件平台:数据库的应用采用SQL,即时通信软件的开发语言采用C++与DELPHI、VB、PB等开发,软件上利用Socket套节字技术,可以轻松方便地实现。部分中间件及插件需要第三方组件及插件的支持。如PB开发即时通信程序时需用到PowrSock.pbl组件库、VB开发时需应用Winsock.OCX组件等。

2.软件开发。(1)即时信息录入系统:通过集成国际上流行的医疗检验标准制作相关的检验表格,对于不同的检验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和语音命令编码,然后据此建立即时信息库录入系统。而即时信息录入系统的建立需要依靠有效且易操作的界面支持,这样就能够使得信息的录入更为方便;并且通过录入系统的建立,能够统一检验数据的标准,从而使得检验数据更为系统且便于分析。而医生的录入只需要按照界面提示选择检验项目并输入检验数据即完成信息的录入。(2)即时信息交流系统:即时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将会使得检验数据一经录入便能够使得所有处于P2P通信系统下的PC机都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检验结论,在实现无纸化操作的前提下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即时通畅。而该系统的建立仅需要在P2P网络通信系统下建立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这样就使得录入数据库的信息自然而然的在内部网络共享,这样还能够使得信息的传输具有保密性,有效保护病人的隐私。(3)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要求医师能够通过目录获取实时的更新信息,一目了然的组织框架将有利于临床医师方便调取患者的检验信息资料,并且让相关科室的医疗人员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使得素不相识的医疗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能天衣无缝。

另外,信息档案管理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检验数据、诊断结果等多方面材料,这样将会使得患者的治疗及复诊更为方便。

三、结论

P2P即时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会有效克服通信技术在检验科应用的众多不足,通过硬件平台的开发及软件应用的建立使得信息的传递更为及时有效。因此,基于P2P网络即时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检验数据传输系统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在社会效益上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Instant Message Applies Combined Set

HU Wen-sheng1, LI Guo-hua2, HU Yan-ping2

(1. Commercial College of Guizhou, Guiyang 550000, China; 2. Hunan Xinning No2 Middle School, Xinning 422713,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at Instant Message on the base of Jabber Protocol applies Combined Set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ent and server.

Key words: IM; HTTP; J2ME; Jabber; XML

本文讨论了基于Jabber协议的即时通讯在手机上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端之间通过互联网及移动数据网进行实时多媒体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传输文本信息,更可实现图像、音频、视频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收发电子邮件。

1 基本概念

1.1 即时通讯(IM)

即时通讯也叫即时消息传递(Instant Message ,IM)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使应用不同类型设备的用户一对一进行通信。IM最流行的形式是聊天,在聊天的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之间交换短文本消息。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广、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即时通讯产品要算腾讯QQ和微软的MSN了。随着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和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的出现,即时通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移动电话上。

1.2 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

Jabber即时通讯系统与其他即时通讯不同,它是基于源代码开放的XML协议。这样的好处是使超长传输的分布性更好也更易访问。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发生在指定的端口上,在交换数据时,构造各种符合Jabber XML协议的数据包,以XML流的形式进行传递。 Jabber的开放式XML协议包括三个顶层XML元素(也称为标记):

,此元素用来确定用户的状态。其格式为:Onlinenone-audio。表明9054这个用户发送给用户为9063,同时也表明了用户9054的状态。

,此元素用来包含两个Jabber用户间互相发送消息的内容。其格式为:aaaaaaa22222222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156; UrchinTrack();。

,此元素的意思是信息/查询。该元素主要是用来在两个用户之间构建一个根本的会话,并且允许它们来回传送XML格式的请求和响应。信息/查询的主要用处是取得或设置公共的用户信息,比如名字,电子邮件,地址等等。其格式为:

我的朋友

2 通信模式的建立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涉及到三个角色:客户端、服务器、网络(包括互联网及移动数据网)。客户端可以是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和PC机端的应用程序,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包括Dispatch服务器、若干个Jabber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通过HTTP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换,交换过程中涉及到两个XML流:一个流把数据包从客户端提交到服务器上;另一个流把数据从服务器提交到客户端。当用户想进行通信时,只要启动手机上的客户端程序进行登录,发送一个包括用户登录号和密码的HTTP包给服务器端Dispatch,Dispatch根据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查询、对比,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成功,给客户端程序返回一个HTTP应答包,在返回的HTTP应答包中包含了分配给该用户的一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通信的端口号,随后客户端就向指定Jabber服务器发起HTTP连接请求,获得HTTP连接标识,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标识进行一系列的通信活动。若服务器端没有通过客户端的身份认证,则会返回给客户端一个错误提示,同时断开与该用户的连接。

3 具体通信过程及客户端实现的效果

3.1 获取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与哪个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它必须要通过服务器端的Dispatch这个模块来获取与之通信的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此它首先得发送一个数据包给Dispatch,Dispatch收到这个包后进行解析,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验证后再回复客户端应用程序。成功的话,返回某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端进行联系时都涉及到基于HTTP协议的连接,而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响应型的协议,在发送请求时必须同时发送请求所需要的数据。利用HTTP连接发送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GET和POST方式。在GE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是被当作URL的一部分被发送到服务器端,这种方式只能传送编码的文本信息,并且传送的数据大小有限制;而在POS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被当作数据流的形式单独向服务器发送,这种方式可以传递任意格式的数据(包括二进制格式的数据),并且传送的数据没有大小限制。Sun公司推出的J2ME的CLDC中有专门用于进行网络通信的类库包javax.microedition.io,使用该类库包下定义的HttpConnection类可以实现HTTP连接。当客户端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连接的包之后,就可以使用getResponseCode()方法来获得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通过读取这个状态码,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就会知道服务器端处理数据的状态,如果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是HttpConnection.HTTP_OK,就表示服务器端处理数据成功,否则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失败,客户端须得重新发送连接请求。具体情况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Dispatch请求与它匹配的Jabber服务器的地址

向服务器端的Dispatch发送一个HTTP包的内容为:

GET /dispatch.xml?Id=9063@pica&Version= HTTP/1.1

X-Online-Host: 211.90.198.191:80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User-Agent: UNTRUSTED/1.0

Content-Length: 0

Host: 211.90.198.191:80

由于客户端应用程序只是想要获取与之进行通信的那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以发送的数据量并不是很多,所以采用了GET方法发送只有HTTP包头的数据包就可以了。由这个包我们可以看出Dispatch所在的IP地址是211.90.198.191:80,当它收到这个包时,立即进行解析,获得了该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然后根据该用户的登录号到中心数据库中去查询、验证,决定它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起调度、分配作用,因为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个或几个Jabber服务器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必须要随着用户数的增加,随时增加服务器端的Jabber服务器的数目,怎样决定哪些用户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就由Dispatch模块来决定。

服务器端的Dispatch给该用户返回的包的内容为:

HTTP/1.0 200 OK

Server: jabber/http-0.4

Expires: Fri, 10 Oct 1997 10:10:10 GMT

Pragma: no-cache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nection: close

Content-Type: text/xml

Content-Length: 67

Ip=219.235.1.137

Port=4998

Domain=pica

Resouce=pica

Time=1200

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按照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来解析这个包之后,得知自己应与IP地址为219.235.1.137,端口号为4998的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于是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就不再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打交道了。

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函数为:

void httpRequest(String page_path) throws Exception{

……………

//发送的HTTP包的包头

hcon=(HttpConnection)Connector.open(" 211.90.198.191:80",

Connector.READ_WRITE,true);

hcon.setRequestMethod(HttpConnection.GET);

hcon.setRequestProperty("X-Online-Host","211.90.198.191:80");

hco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发送的HTTP包的包体

if(xmlParam!=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1=new DataOutputStream(bytearray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1.writeUTF(xmlParam);

byte abXmlParam[]=bytearrayoutputstream.toByteArray();

hco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Length",""+(abXmlParam.length-2));

dos=hcon.openDataOutputStream();

dos.write(abXmlParam,2,abXmlParam.length-2);

}

///以下为收包的过程

if((hcon.getResponseCode())!=hcon.HTTP_OK)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response");

int recvs=(int)hcon.getLength();

dis=hcon.openDataInputStream();

if(recvs>0){

rcv_bytes=new byte[(int)hcon.getLength()];

dis.readFully(rcv_bytes);

} else{……}

String sResponse=new String(rcv_bytes,0,recvs>0?recvs:k,"UTF-8");

if(sResponse.length()>0){

reader=new XmlReader(sResponse);

parse(reader,cmdType);}

……………}

2) 客户端应用程序向具体的Jabber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

当客户端应用程序获得了与它相匹配的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时,就可以向该Jabber服务器发送HTTP连接请求。具体的HTTP包的内容为:

GET /login-sid.xml?jid=9063@pica&pass=123456&version= HTTP/1.1

X-Online-Host: 219.235.1.137:4998

Content-Type: text/xml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User-Agent: UNTRUSTED/1.0

Content-Length: 0

Host: 219.235.1.137:4998

3) 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应用程序返回响应包:

服务器返回的HTTP包为:

HTTP/1.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xml

Content-length: 60

1973594324

返回来的这个包除了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处理数据成功(OK),同时也返回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HTTP连接的标识sid,即1973594324。随后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就在这条做了标记的HTTP连接的基础上进行的。

此时的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的函数仍然是httpRequest(String page_path),只不过所不同的是此时与之相联系的服务器的IP地址变了。

3.2 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进行通信

从上面可知,当客户端向Jabber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后,从服务器那里立即返回一个应答包,获得了这个HTTP连接的标识。这个标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得到这个标识,才能说明客户端应用程序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成功了,于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标识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通信,如取好友列表、取聊天室、发送与接收短文本信息、查找在线好友、通过外部接口服务器与其它即时通信产品(如QQ)进行通信等一系列活动。

如: 客户端利用所获得的HTTP连接标识从Jaber服务器取好友列表情况

向Jabber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为:

HTTP包头:

POST /raw.xml?sid=1973594324 HTTP/1.1

X-Online-Host: 219.235.1.137:4998

Content-Type: text/xml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Content-Length: 89

User-Agent: UNTRUSTED/1.0

Host: 219.235.1.137:4998

HTTP包体:

/jabber>

由于发送的数据包内容比较多用HTTP的POST方法来传送,分两块:一块是HTTP头,带有上面建立连接时所得到的HTTP会话标识sid=1973594324,向服务器请求获得raw.xml资源,同时还要指明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另一块是HTTP包体,这个包体表示你要求的具体内容,上面这个包是要求取好友列表。当服务器接到这个包时,经过解析发现客户端要求取自己的好友列表,立即到数据库中去提取该用户的好友列表以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形式构造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客户端,客户端在收到这个数据包后,按照Jabber XML的协议结构的形式进行解析,把解析所得到的结果在用户的手机界面上显示出来,显示的情况见图2所示。一旦取好友列表成功后,就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传图片等各项活动了。

3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图2为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4 结论

目前随着国内移动网络的逐步成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不过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是游戏和移动广告之类的,而应用到即时通信、移动定位、移动电子商务的还为数不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处在信息、个性化与商务的交汇点,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用户既可以进行通信,也可以进行交友或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当然,如果能够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与各种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各种具有视频的通信系统,必将把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