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维方法、思想品质的培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积极的,因为它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表情淡漠或神色恍惚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新的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强调教师的这种情绪状态的重要性,他指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励人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
二、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法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也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在数学教学中,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因受到老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那么,他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反之,若一位学生经常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那么他会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关系,注意在教与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
四、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数学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等。课堂上即要教师的讲解引导,又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新旧数学知识的衔接也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而且新旧知识的衔接大多是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若处理好,整堂课由开头熠熠生辉。
五、由数学美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是有了数学美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才使得数学有着重要作用,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而新课改后的教材更体现数学美。因此,在数学课中,积极挖掘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形成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观点,而且可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结合课本设计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数学。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相关,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七、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篇2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心扇敞开,思维活跃,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1.2 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知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3 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
传统教学十分重现“知识与技能”,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分,实际上是以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优劣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优秀生和后进生”都有各自的情感优势与缺憾,因此,我们必须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情感关注,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后进生”课堂学习时的情感态度特点可能是:“没有自信的、压抑的、恐惧的”,其外现行为是“心不在焉、躲避的、依附的、沉默(或者破坏)的”,而“优秀生”,除了积极进取情感态度特点外,也有可能是“浮躁的,自我炫耀的或者是心不在焉,有时高度焦虑”。这些不同的情绪表现,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察言观色,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对于后进生,认知上要给予低坡度,情感上要给予多激励。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倾向少数尖子生,提问提优生,板演找优生,谈心找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引导关心帮助不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从最后一名抓起”,应“大搞水涨船高,不搞水落石出”,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对差生的情感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心、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对于优秀生,认知主要给予高挑战,情感上要给予严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题目的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的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尖子生以挑战。在集体研讨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吸纳,学会欣赏。
2.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2.1 思维的深刻性。①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②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它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③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2.2 思维的敏捷性。
①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象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②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③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2.3 思维的批判性。
①强调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经常引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细微差异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思维中的矛盾和漏洞,提出改正错误的方法。
②通过典型错误的分析,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回顾和反思,自觉调控思维过程,通过解题思路或方法的自我评价,提高辨析正误的能力。
③通过发现反例的训练,进行数学严密性与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篇3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m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课堂因争执而精彩
数学课程很枯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教师为了引出千克和克的这两个质量单位,叫了两个男同学上讲台,一个较瘦,一个较胖,教师让这两个学生互相背一下,较瘦的学生说:“他太胖了,我背不动。”教师就问较胖的学生,你能说出你有多重吗?学生说:“我有40千克。”这时就有学生大声说:“不应该是千克,而应该是克。”此时班级里一部分学生说用千克,一部分学生说用克,争执不下。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他们的争执,教师也不清楚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等一会再来解决。教师就在这位学生的后面板书40克,就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东西,并查出上面的质量标记,报出物品的质量,如一个热狗40克、一瓶饮料500克等。学生通过比较,从中发现了问题,纷纷告诉教师:刚才那个同学的体重应该是40千克,而不是40克。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质量不可能和一个热狗一样重。学生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个课前的争执使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还总结出了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二、对学困生在课后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改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教材难教,班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难题。而其中怎样使学困生“脱困”,是教师们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困生,下面就谈谈这位学困生是如何转变的。二年级刚开学,从农场转入班级四名学生,教师让这四名学生做自我介绍。当小H自我介绍时,其他三名同学说他从来不写作业,他是我们班最差的学生,小H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教师心里想,刚上一年学就这么不在乎,一定很难对付,看来以后一定要严格对待。一上课,教师就领教了小H的不在乎。教师不看着他,他绝不写作业。教师也使用了各种严厉的办法,如叫到办公室、在全班写检查、批评受罚等。小H对待教师的各种严厉的办法还是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就这样对峙了半学期。正当教师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习态度。有一天早晨,他因病在班上吐了一地,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打扫干净,并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让他母亲来领他去医院看病。当时小H在住校,可教师下课到班里以后,发现他还坐在班里,就对他说:“小H,你生病了怎么不跟妈妈回家?”他说:“如果回家了,我就上不成课了。”听了这话,教师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他天天在这里也不学,生病了却怕上不成课。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小H真勇敢,生病了还能坚持上课,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时小H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从这天起,教师总是给他倒水提醒他吃药,小H也喜欢围在教师身边,一会儿问字,一会儿问题,忙个不停,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也不再是眼睛东看西看,一问三不知了。教师也给了他一些表现的机会,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开始慢慢地听一些课了,在复习中几个单元连续考八十分左右,虽然在班里还是最后,但是进步了很多。教师在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奖时,跟全班同学说:“小H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说该不该给他发个进步奖?”学生们说:“应该。”教师说:“小H来领奖。”等了一会儿,不见小H上台,教师又说了一遍,这时小H的同桌说:“他说他不敢。”话音一落,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给了他鼓励的眼神……终于,小H带着羞涩的微笑走上了讲台。从这以后,小H上课注意听讲了,不再是眼睛到处乱看,在兵团联考中数学打了98分。从小H身上,教师看到了所有学困生的影子,对于批评、处罚,他们都满不在乎,但对表扬和关心,反而使他们不安。教师对学困生经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常以严厉代替慈爱,但实际上学困生却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表扬和关爱。学困生认真学习,往往不是对这门课有了多大的兴趣,而是他从内心里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只有用各种办法去爱这些学困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当前,学生的主观意识、行为能力还很稚嫩,需要成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4
课堂教学,是促使良好学习结果产生的主渠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两种教学策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情绪,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1.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就会使学生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接收。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
2.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内容,给学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从而达到以横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于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蕴的情感因素。教师要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又要备好情感方面的课。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其次,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亲切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情感。再次,抓住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最后,结合课本内容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2)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教师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3)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致地讲课,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4)要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教师可配合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数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同时,对有些本身不含情感因素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增强学习热情。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离不开数学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1.思维的深刻性
(1)通过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重在理解,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满足对概念定义的机械背诵。
(2)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弄清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条件结论的逻辑联系,能独立作出证明,明确定理,公式与其他知识之间联系,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逐步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
(3)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解决,而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解题以后能够总结规律和方法,把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应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2.思维的灵活性
(1)培养学生思维不囿于固定的程序和模式,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向,灵活调整思路以克服思维定势。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联想,长于发散,培养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习惯。
(3)强化数学语言教学,注意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的互译训练。
3.思维的敏捷性
(1)在数学语言的教学上应把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有机结合,相互印证,便于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公式,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
(2)善于选择信息,善于运用直觉思维,善于把问题转换化归,注意思维的合理性,避免走弯路,出奇制胜。
(3)教学中要注意思维块的积累,熟练地应用思维块是达到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之一。
4.思维的批判性
篇5
一、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调控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努力的方向,只有有了教学目标,教师才知道怎样教和教什么。为此,调控好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前提。在教每一节课时,教师应该明确要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掌握什么内容,最终要达到一种什么程度。所有这些,教师都要做好有效的调控,如果要求过高,定会打击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如果要求过低,又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为此,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控制在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智力、思维的健康发展。
二、耐心细致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脉,所有的程序都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都是在为教学内容所服务。教学内容是知识内容有序发展的完整知识体系。课堂由多个环节构成,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而布置,多余、无关的内容勿要保留。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内容,教学内容分布在各个层次中,教师要清晰合理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此,课堂教学要有一个科学、细致、完整、合理的知识体系,以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内容、认知规律、特性特征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得到一项技能,学生把握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之后,那他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就会达到。
三、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正确调控
篇6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忽略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解题的方式和能力,忽略了解题过程,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浪费大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
许多教师很少花时间去研究教材,没有吃透教材,在课堂的讲解中总是使用几种固定的解题思路,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盲目灌输的状态,阻碍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一方面,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原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也不能实现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设备运用不当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投影、多媒体演示过多,减少了学生操作时间,没能发挥现代手段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轻易武断地认为是错误的,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了四个数学学习原理:建构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以及关联原理。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机会,他们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3.重视学习过程。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自己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并通过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其次,要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既要激发优秀生,又不冷落学困生。3.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小学生的一言一行需要教师用欣赏、赞扬的心态去看待,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
(三)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1.灵活安排合作学习。以下三种情况比较适用:一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二是当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三是当遇到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的时候。2.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围绕知识结构中各个学习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实施“讨论—发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发挥空间,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四)要有效利用教材
首先,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次,要领会教材意图。要活学活用,给教材灵活的加工和诠释。只有通过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篇7
一、巧抓随机事件
布卢姆也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活泼的,开放的,差异的,师生发一个闪烁、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即兴创造”的随机事件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进程。如果处理得当,则会弥补或推进教学,“麻烦”,反而成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1.点石成金
在教学《时、分、秒》时,上课铃声响起。突然,一名学生举手要接家长送来的小闹钟。全班骚动。“你去吧”。教师说完,有了好主意:“小朋友,请你们看着墙上的钟表算一算,他用了多少时间?”该生回来后,学生纷纷汇报他所用的时间,结果不统一。师:“你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呢?你们想交流吗?”在学生交流中相机教学新知……
案例中的随机事件,是教学中的“不和谐音”,但教师并没有责怪,而是别具匠心地过滤其消极影响,提炼其有用的成分,进行剪切和放大,粘贴到知识场,借题发挥,转化为一首美妙的“插曲”,成就了一笔意外的教学资源。
2.顺水推舟
在教学《角的认识》,教师介绍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得多,他们三个角的大小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形成了两派意见,展开了辩论……
本案例中的随机事件,虽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合乎教学流程,教师就乘机顺势而下,用学生所想所做组织下一环节。学生既然自发地吹来了“东风”,教师就应迎“风”而上。“乘风破浪会有时”,此“时”就是学生一些随机事件形成的教学资源。
3.见风转舵
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在进行一番知识的铺垫后问:“老师手里有个神奇盒子,你们随意抽一个球老师闭着眼睛都能猜出它的颜色……”老师正想按部就班的揭题时,突然一名学生说:“我知道,盒子里全都是白色的球。”这时教师笑眯眯地问:“是吗,我们来抽抽看?”教师顺势而下地问,“我们再打开盒子看看。”教师随手边拍手赞同边提问:“你们猜的得太棒了,那如果再放入两个红球,结果会怎样呢?”该生摇摇头,教师鼓励道:“不要紧,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动手试一试。”针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教师没有陷入“尴尬”,而能灵活地调整教学转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真正溶于互动的课堂中,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的各种信息,让课堂教学中的“小冲突”转变成“锦上添花”。
二、巧用动态生成
1.捕捉有益信息,促进教学生成
教师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通过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提炼等方法,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一是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选择。“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优选的标准:一要有利于全面实现数学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二要符合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三要符合数学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可以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今后继续探究。
二是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如在《可能性》这一内容中,我设计了一题:“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怎么设计抽奖?如果你是超市老板又要怎样设计抽奖?”我通过对学生引导,让学生想象、猜想,充分整合了学生的意见,从而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生成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提炼。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如让学生当众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方法以及经验和体会,然后再让全体同学也亲身经历一番他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
2.抓住意外信息,挖掘创新源泉
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一种直觉感悟的能力,要能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由于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3.利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的错误是一面镜子,以错误为镜,可以知教学之得失。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针对课堂交流中生成的这些错误,教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最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教学除法竖式计算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道练习题:856÷7,这时,一位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答案18,教师并不立即给予表态,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寻找错误的原因:“那么这道题应该怎么改?”这样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激活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身边的社会与自然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种了解往往是模糊的,不太清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模糊的感知性知识清晰有效地表达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
篇8
1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事实证明,教师的分析、讲解再别致精彩,都不能让学生形成能力。只有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认真思考,积极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才能让学有所感悟、理解,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其次,要多用含有期望、激励的语言,如“试一试,你一定很棒!你真行!”第三,要创造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最后,教师要用自身的感情态度使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节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小数,然后小组推荐人员在全班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进而进行新知识的导学。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先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百分数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资料带到课堂上跟大家讲解。因为这些资料都来自生活中,学生又经历了收集和汇报的过程,兴趣非常高涨,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意识和享受了到了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乐学、就要培养学生动口表达能力,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和脑是密切联系的,只要学生认真看书,他们的头脑自然会动进来,不过,作为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置疑问难,使学生的脑筋急速地、最大限度地转起来。小学生都好奇、好问,会问一些怪问题,对于学生提的每个问题,教师都应尽可能地予以答复,不能让学生创造的心灵遭受打击,让学生有难敢问,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只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指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针对原有的问题步步设问,化难为简。或者指导多思考,多讨论,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去看书、摆小棒,并计算35+3=38。笔者及时追问:“为什么3不能和十位上的3相加,只能和个位的5相加?”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笔者让学生在小组中摆一摆小棒,算一算,并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终于得出了结论。这样,会让学生不断地置问、解疑,让学生的脑筋动进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9
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高中数学是应用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其个人智力发展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实施以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能否培育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必须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是创设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半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也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这显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老师将教学目标一概而论,不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在同一教学目标下进行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以优等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差等生的数学成绩愈来愈差。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需求
教学改革是完善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属于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其并非独立的存在,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项目众多,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改革以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落实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很多教师将众多复杂的数学知识在一堂课中尽数灌输给所有学生,毫不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全部理解。而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往往也不从自身教学方式中找原因,只是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这显然是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鉴于此,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化为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干预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科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相继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影音、图像、文字等诸多符号形式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感受,刺激其感官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深其记忆。比如在《椭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椭圆;也可以利用影音媒体向大家展示椭圆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椭圆等。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中学习。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业界有句箴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生,学习任何课程,都必须要先对其感兴趣,才愿意学,才能学好。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突然发现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很多知识自己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开始降低,学习成绩也慢慢的开始下降。针对这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数学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尤其是以前数学基础本就不好的学生,更加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这个“难缠的学科”耗时间。鉴于此,教师必须要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对其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尤其是针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必须要设置其感兴趣且难度相对较低的课题,慢慢培养其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主要的基础应用课程之一,必须要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时代特点,勇于创造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邵传经.高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优化策略[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3):3.
篇10
课堂教学最优化指的是教师能够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分析整理,综合分析教学系统,组织其理论和工作体系,然后进行教学方案的规划,付出最小的时间精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效率化。这种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们能够减少很多本来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大帮助的工作,通过最合适的选择,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这样一来,教师不用费太多精力,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习。
2.课堂教学最优化重要性分析
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生在校时间的80%基本都是课堂时间,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实现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如何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质量,让教学过程变得更有效率,而不会像过去那样,讲过一遍的知识反复忘记,需要多次讲解,这样教师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学生也十分辛苦,不如一次将问题解决好,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减轻了教师、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能更好的实施备课,学生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对师生都有助益。
二.最优化策略探讨
1.良好教学氛围的创建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置身其中时有想学习的欲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设计,而不是单一枯燥的模式。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增加一些环节,如读书、讨论、练习等。若整个课堂单由老师支撑,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不能将学生吸引进去,无法获得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一些规律题的探索:4跟木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7个木棒摆两个,以此类推,100个木棒摆多少个?n个木棒又摆多少个?这种题目如果只是老师进行方法讲解,学生可能会只是记住一个结果,而对这个结果获得的过程无法很好地了解。而最优化的教学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体的构建来进行结果的探索,在动手中让学生获得了乐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在问题讲解时就会十分容易,学生也能够理解得更深刻。若下次学生再遇到这种类似的问题时,容易回想起当时解决这类问题时的探索过程,从而轻松解决问题。这种教学设计更加有效率,学生更不容易遗忘,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目的。
2.有效的课堂管理
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教师的对课堂教学优化的保障,通过一些有效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堂管控规则的制定,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互相督促,共同提高等,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规矩来约束自己,从而营造了好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置身其中也能够专心听讲,提升听课的效率。当然教师也需要以饱满的精神来为学生服务,树立一个亲切而不失严谨的形象,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不会畏惧学习,而是勇敢地进行学习的探索并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教学反馈工作的开展
教学反馈工作的开展,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优缺点,发扬优点,而针对不足的地方,及时思考改进的措施。
篇11
一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同时,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还要重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往往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存在着“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从而降低了教学目标.有的课堂教学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甚至偏离了教学目标,致使三维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2.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随心所欲,散漫无纪律性,对数学教师精心安排的45分钟内容不够重视,导致45分钟课堂根本没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在课下,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很多学生不求甚解,草草一做,甚至有些学生还存在抄作业现象,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3.题海战术过重,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
题海战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发展,但同时它也成为我国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将中考的四分之一时间都用在了题海战术上,导致很多题都需要重复做几遍,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这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信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使用效率低
随着先进设备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如此,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多媒体使用效率却很低。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设备,不可滥用,不可将其作为主要教学设备;二是不要因为多媒体的使用而忽视板书,多媒体是不能代替板书的;三是现在有很多优秀的现成的教学课件,但是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自行设计课件,其他优秀的课件可以作为参考。
二 初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
第一,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第二,波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 。“合情推理”,注重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反对“题海战术”。
第三,布卢姆的教育理论。一是配置性评定;二是形成性评定;三是总结性评定。
第四,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第五,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双基”的含义,即: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自从新课标颁布以来,教师们对一节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时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只要有问题,不论难易,有否价值,都在小组内讨论一番。讨论的时间无保证,往往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热闹的讨论后,学生能理解明白吗?清楚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吗?这种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
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比如初中数学中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像“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应用”等,可以通过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入、探索交流,但也有很多知识内容,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完全没有必要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不用过久地在游弋,直达问题的核心,节约时间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及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另外一种现象,只要是公开课,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至于哪些环节使用课件对教学有益则成了次要问题,好象没有使用课件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似的。而且教师成了课件的讲解员,甚至有些老师不熟悉信息技术,一旦操作不当,就方寸大乱,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一定要记住: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
数学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求异、敢于探索,才能使其在学习中幸福地成长。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民主教学的氛围、进行有效提问、合理设置教学环节,是解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进行“概率的意义”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随机抛掷一枚硬币,尽管事先不能确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这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这种直觉是否正确呢?然后,教师布置试验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在各组测得的数据后,填写教材上的表格,教师将各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全班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全班进行总结交流。由于试验次数较少,有可能获得“正面朝上”的频率与猜想有出入,教师应启发学生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每次随机试验的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发现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具有规律性。
像这种改变“在听中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做中学”“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以强化渗透力度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堂数学课的本质所在。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也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讲练结合式或自学辅导式;也不管是否有小组合作,不管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始终是一堂数学课的主要内涵所在。
作为数学教师:(1)要了解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如,以初中数学课为例,课堂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有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图形变换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统计与概率思想、建模思想、类比法、整体代换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对比法、逆用法等。(2)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强化渗透力度,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驾驭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正确合理的课堂评价,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及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
但是,在现行的一些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简单的还是有难度的,是对的还是不全面的,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命令:掌声鼓励。一节课上,表扬或掌声不断,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过多、无度的鼓励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笔者认为,评价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另外,从某种角度来说,客观公正的评价也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其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激活进取心的效益。
6.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备课、课堂教学整个过程的反思。教师通过教学反思,认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总之,有效课堂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改变当前初中数学这一现状,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不但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敢于创新,而且在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些研究,采取相应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
一、教师理念要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明了,文化成绩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攫取;我们所强调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掌握基本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转变自己的业务理念来获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因此我们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水准对课堂教学的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理论培训与实践经验交流的活动,努力成为先进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实践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看心情,个性反映较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让学生始终都有高昂的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如在八年级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旅行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完成了学习,智慧的闪光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数学教学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三、教师要严谨的组织教学
我们知道,所谓组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注意力、情绪、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组织教学的严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所授课程要有严谨的态度,即每次课前认真备课,保证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正确性,不上没有备课的课,从教材到课件,学生目前的知识状况与认知水平都要心里有数。第二,对教学过程要严密组织,做到周密思考、张弛有致、紧凑有序。讲、练结合紧密,想好了做和做好了想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如在勾股定理的新授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在格点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长向外画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以直角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恰好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勾股定理,进而对定理进行应用。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题思考(想),动手操作(做),再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想),最后应用定理解决问题(做)。这样,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既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是生动的独立的主体,教师是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设计要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在创造性地思考、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篇13
下面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节好的数学课有着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等等都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课堂,你只要恰当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这样就能充分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紧扣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估计,即对教材、对学生了如指掌。应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加工,善于在知识的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安排,进行创造的劳动,使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认识规律,使学生处于一个准数学发明者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学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呢?数学家徐友新教授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前思后,想后教前。”即把当前知识置于后续知识体系中,从当前知识与后续知识的联系中,找到当前知识的位置。也就是站在后续的位置和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和理解当前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对于新知识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就会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会有方向,课堂教学时才能突出重点。
3.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下了铺垫。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
4.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5.巧设课堂结尾,思维意犹未尽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章回小说常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学生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6.合理设计练习,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分式,我设计“按遗嘱分马”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思索中加深了对分式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习能力。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