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经费管理细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医院内感染性肺炎[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VAP的发病率与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的定植相关,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2]。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往往是手术复杂,术后常常使用机械通气。因此做好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针对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择期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围手术期使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对预防VAP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男50例,女30例,年龄22~80岁。其中脑积水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脑肿瘤37例。术后均行机械通气3-20天。
1.2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法及机械通气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均于手术前3天每日10:00与17:00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应用沾有氯已定口腔护理液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均于手术前3天每日10:00与17:00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方法:均先用棉球湿润口唇,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借助手电筒的光线评估口腔情况;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漱口后,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轻轻撑开一侧颊部,用弯血管钳夹持含有生理盐水的棉球,依次由内向外沿牙缝纵向擦洗上牙列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下牙列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再弧形擦洗颊部。同法擦洗对侧。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护理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
1.3观察指标 VAP诊断标准[3]:①插管48h后发热、脓性痰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涂片染色可见细菌。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大于10X10(9次方) /L或较原先增加25%。③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④ X线胸片提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中的侵润病灶。⑤气管吸出物定量培养阳性,菌落计数大于10(6次方)/ml,若痰培养作为细菌学检验标本,则必须低倍镜视野下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实验组有40例,VAP发生8例,发生率为20%;观察组有40例,VAP发生21例,发生率为52.5%。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3.1与口腔有关的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
3.1.1自身因素
3.1.1.1口腔部细菌的改变及移位 机械通气时,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及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口咽部分泌物及定植菌可通过气囊侧壁移至下呼吸道,成为致病菌。
3.1.1.2口腔pH值的改变 由于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留置胃管、人工气道建立等,造成口腔正常菌群失调。pH值降至5.0~5.5,不能有效抑制口腔中的细菌。
3.1.1.3唾液免疫功能改变 当病情危重时,患者唾液量和唾液中IgA减少,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1.1.4口腔内的牙菌斑
3.1.2医源性因素
3.1.2.1气管插管因素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进食,限制了吞咽能力,口腔处于经常性开放的状态。口腔自净作用和局部粘膜抵抗力减弱,口腔分泌物留存于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分解,引起口腔炎等。
3.1.2.2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治疗或使用类固醇激素等。
3.2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对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改变口腔内环境及维持口腔防御体系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口腔护理可以改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
3.3氯已定口腔护理液 氯已定口腔护理液主要成分是醋酸氯已定、甲硝唑等。醋酸氯已定带有阳性电荷,在口腔护理时吸附在带阴性电荷的牙齿、斑块和口腔黏膜表面,并逐渐释放出,产生抑菌作用;甲硝唑作用于厌氧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而且氯已定口腔护理液口感好,患者易接受,对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具有积极作用。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不仅达到了清洁口腔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预防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通过本实验可以观察到:应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VAP的发生。
3.4手术病人往往手术前后的禁食、禁饮及使用抗胆碱药物等明显地抑制腺体分泌,使口腔卫生状态恶化。手术后口腔缺乏主动和被动的清洁,使手术患者口腔卫生质量下降,导致口腔内微生物迅速繁殖生长,细菌数量剧增,易发生口臭、口腔感染。在术前进行良好的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的卫生和清洁,使口腔内细菌减少,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促进口腔正常功能。因此,围手术期时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可以快速消除口咽部细菌的黏附,预防口腔感染。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口腔卫生不容忽视,正确有效地采用氯已定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能清除口腔内的致病微生物,预防口臭及口腔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亚莉,耿穗娜,汪能平,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学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血杂志,2006,16(4):435-456.
篇2
在我国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增加的新形势下,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大幅增长,如何合理合规使用庞大的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其效益,已越来越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的重视。2014 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 号),除对相关直接费用的支出范围作出调整外,还明确了科研项目结余资金如何使用管理。各种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文件的陆续出台,不断完善和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科研经费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现状
(一)项目预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高校科研项目类别众多,领域广泛,专业性极强,项目预算往往由科研人员根据经验编制,负责项目预算编制的科研人员大都缺乏对财务知识和市场行情的了解,难以对各种费用的变动进行有效的预测,所编制的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所需成本。
项目负责人普遍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很少去做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但国家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有着严格的规定,项目预算准确性的欠缺导致科研人员在费用发生后进行账务处理时陷入尴尬局面,项目整体有预算,但因项目研究需要所发生的费用对应的预算不足或预算已执行完毕,如差旅费的报销无法使用设备费、材料费等预算。另一方面,项目预算的编制结果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项目结题审计和后续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粗犷的项目预算给科研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困扰,不能满足项目研究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在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但大都过于宏观,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缺乏具体的管理措施。高校内部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对独立,前者负责科研项目的项目管理,后者负责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脱节现象严重,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下科研经费很难得到有效的监管,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
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自己争取的,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属于个人或项目组,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普遍存在,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严重。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仅停留在事后监督,为应付结题审计或其他科研检查,项目负责人通常会申请调账,而高校管理层基于对学校声誉和后续科研项目申报的考虑,往往会默许调账申请,对结题审计或科研检查所发现的问题也未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
高校尚未形成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联合参与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监督机制,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问题积压现象严重,事后监督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二、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人员培训,科学编制项目预算,提高预算准确性
高校管理层、各项目团队和项目负责人应充分认识到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是项目申报的必要程序,其结果也是后期预算执行的重要依据。高校应加大对负责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科研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使其了解、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和财经法规,对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人力成本等各项直接费用的市场行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实际,运用科学方法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项目预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内控管理,创新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专家对原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并出台与之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明确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科研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和科研协作费转拨程序,严格控制与课题无关的费用支出,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由于项目管理部门和经费管理部门相对独立,缺乏有机结合,导致项目负责人在使用项目经费时脱离必要监管。可在科研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财务岗位,在一级财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科研项目发生资金流动入账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的原始凭证对照项目合同书明确的项目进度和开支范围进行真实性、合理性审核,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原始凭证方可入账。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项目资金流动的监管力度,能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资金流动不合理、不真实的系统性风险,将极大地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找准风险节点,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认真梳理项目从申报到结题的风险节点,建立健全预算评估、财务检查、结题审计及绩效评价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支高效的监督审计队伍,从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客观评价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情况;将财务检查工作常态化,督促项目负责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专家咨询费和外协经费等问题高发的直接费用的监管力度,及时堵塞项目资金流失漏洞;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密切配合,以项目预算为依据,抽调精干力量,完成对内审范围内结题项目全面、细致的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属外审范围内结题项目审计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建立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体系,不仅要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还要对其管理效益、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评价,将项目预算与绩效紧密挂钩,不断提高科研人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效率,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和责任感,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规范程度和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4(3).
篇3
一、目前我国地震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细化
因项目负责人缺乏对预算管理政策的了解,导致预算编制不细化,以及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有脱节现象发生。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的预算通常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负责人与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对合理编制经费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导致编制时没有根据本单位现有资源充分全面考虑,例如没有考虑到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的闲置资产及对购置资产循环利用的考虑等,造成本单位现有资源的浪费等情况频频发生。
(二)相关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控意识淡薄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政策观念和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经费管理的效果。由于地震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比较分散多样,涉及的政策、管理办法也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对科研进度的掌握不清,对经费管理的规范意识不强。所以在经费审核时,对于提交的资料、业务事项没有认真审查、复核,可能会出现项目负责人把某个项目的科研经费挪用到其他科研项目中支出,甚至出现项目负责人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的情况。
(三)内控制度缺失
不同的项目主管单位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尺度宽严不一,而且一般着重于明确经费申报、管理的程序,缺乏对经费及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地震事业单位作为项目的依托方,对科研经费通常没有专门的管控细则,没有考虑科研经费的特点,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验。内控制度的缺失助长科研经费使用的混乱,给项目负责人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存在无规可依、缺乏约束的风险,大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四)各部门缺乏协调性,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项目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内审部门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离不开有效的信息共享。在目前的机制下,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整体协同配合不强,影响科研经费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1)项目负责人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和进度,从而无法有效掌控经费使用进度,难以对项目经费做出有效控制。(2)财务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部门,信息获取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经费监管缺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因未能及时取得科研项目内容、预算批复的资料,所以无法将项目和相应的预算资料一一对照来严格审核报销经费与项目的相关性与匹配性,难以控制不合理开支,从而起不到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作用。(3)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科研经费的整体使用情况,无法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体布局、使用效果进行科学管理,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强。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细化预算
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项目预算的编制人员,使其正确把握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政策,尽量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编制预算时,应充分利用部门现有资源,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于本单位资产的状态定期更新,科研项目尽量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资产物料,体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充分性,避免浪费。三是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各项目预算编制人员根据规定尽可能细化预算,使经费实实在在落实在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如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变更经费预算。
(二)加强教育与承诺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科研经费管控的意识
增强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管控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地震事业单位应加强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反腐教育,学习科研经费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加强对不同来源渠道科研项目管控办法的掌握,建立健全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研发进度办理支出,提高合法、合规、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专业能力。其次,地震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行承诺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真实性和遵守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书面承诺,强化对违规行为的追究,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自律意识。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和风险
完善科研管理内控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地震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控细则,梳理科研经费申报、使用、结题等各个环节上的风险点,从体制上、程序上、权限上规范和约束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的行为,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安全合理使用。例如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结账、成本决算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按照程序履行完结手续,及时清理结余资金,财务部门及时结账并编制项目成本决算,避免结题不结账情况的发生。
(四)强化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强部门联动
地震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应当建立部门联合管控机制,明确各自责任,避免“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情况,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严密有效开展。1、加强科研项目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突出各自优势、加强协作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经费预算情况、经费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在各部门之间无障碍传递。财务部门应定期向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负责人更好地掌握经费使用进度,便于合理安排资金,及时分析资金使用方向和发现问题,也便于科研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动态信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效率。二是管理部门应突出各自优势,加强部门联动。科研管理部门应发挥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优势,关注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对本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申请和使用经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内审部门应不定期对科研经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予以整改,确保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2、推进科研经费信息公开机制地震事业单位应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资金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项目组人员构成、仪器设备购置等情况,使科研经费使用信息置于阳光下,接受内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促使项目负责人慎重使用科研经费,避免经费的浪费。
三、结束语
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是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于众多的纳税人。作为资金使用者的地震事业单位,有责任运用多种管控手段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以体现科研经费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爱青.加强医学科研经费管控的措施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9):56
[2]徐红丽.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44-145
篇4
1 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根据学科门类的不同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体科研项目管理则由学校相关行政部门承担,如人文科技处,科技产业处或科技开发中心等。而会计核算有的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有的由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甚至直接下放给校办企业核算。相关职能部门也针对性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往往是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管理部门重点是保证足额计提管理费及对项目成果的管理,而对内部控制和经费开支的内容不完整、标准不明确、操作程序不细化。甚至存在个别条款与上级文件精神不一致。而横向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使部分高校对不同科研项目采用不同的管理与核算模式。管理的不统一,制度的不完善,核算方法的不一致,导致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刚性支撑。
1.2 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立项申报轻预算管理。预算仅是为了满足项目负责人取得项目,并没有做到由职能、财务和课题组共同参与可行性论证,编制预算。从而造成预算与结算偏差较大。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成本。横向科研经费预算不细化,支出中费用超预算比例,部分实际支出与预算项目名称不符,造成“题未结、钱用完”超预算现象。也有的申报时尽量将预算做大,而成本支出相对较少,造成结余经费较多。有的在结题前突击花钱,使得结题时财务决算数据与预算和实际支出数据不符、不真实,甚至结题不结账。把结余经费长期挂账。
1.3 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指标与工作量、评定职称和津贴直接挂钩,部分横向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动用个人资源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获得的非财政拨款经费,因此认为应该由项目负责人来支配使用。有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在支出报销审核时也没有像纵向科研经费报销审核时那么严谨规范.因此经费支出时就存在支出范围和内容不符合规定,部分原始凭证与课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存在审核不严,不是研究期间的差旅费也给予报销。甚至有的非该研究项目的发票也在其中列支。部分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设备时,不经过学校招标采购程序,实行自行采购。不按学校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办理,所购资产没有纳入学校资产管理轨道。
1.4 横向科研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把横向科研项目放在科技开发公司或校办企业核算,未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存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不一致现象。部分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未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有的高校把应计提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放在往来账户核算,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部分高校将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的业务直接采用大额现金结算;有的高校把支付临时工、学生的劳务费直接打到课题负责人账户上,存在套取现金现象。个别横向科研经费支出手续不合规,项目资金到帐后,扣除应该交纳的税金和管理费,其余由项目负责人用统一领据领取现金。项目活动普遍存在随便占用学校资产和无偿使用学校实验场所、仪器设备、水电费,不能准确核算资源使用费等现象。
2 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
2.1 健全和完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者从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地方性政策文件精神,对学校现行制度文件进行梳理,把与上级文件冲突或不相符的条款进行删除或修改,健全和制定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费开支管理细则。
2.2 强化和细化横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经审计调查,现在一般综合性高校每年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至少有上百个项目,到帐资金少的几百万元,多的上千万元。因此各高校要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应加强各职能部门间协作与配合,由学校财务部门人员参加,协助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真实、合理、有效的经费预算方案。同时,要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跟踪,采用定期分析、中期检查、结题结帐等方式严格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项目管理费和资源使用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确保横向科研经费收支的真实、合规、有效。
2.3 加强横向科研经费支出规范化管理
(1)高校应结合学科门类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横向科研经费支出细则,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严格经费审批和财务报销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内容。坚持把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规定的比例内。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条例》等财务制度,防止套取现金、虚报冒领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逐步完善横向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制,加强结余经费的管理。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全额成本核算制,按规定提取项目管理费,准确计算资源使用费,防止盲目挤占学校资源,增加教育事业支出。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对无限期延长并不办结账手续的项目。经审计后,财务部门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
2.4 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来源渠道,均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应把放在科技开发中心或校办企业管理与核算的横向科研经费收归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与核算。统一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建立对横向科研项目从预算、立项、收支、结题、决算各过程的合规性、完整性、合理性的会计审核和核算的监督机制。
2.5 强化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
经审计调查,目前在横向科研经费结题时,上级和各校审计部门都没有要求实行审计审签制。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因此,对横向科研经费也必须建立正常的审计监督制度,并要求各职能部门支持和配合审计部门,对横向科研项目实行审计审签制。强化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对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评价功能。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扩大,审计及时地发挥了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监督作用。审计中发现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科研审计中常发现的不规范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意识不强,项目经费执行预算不严格
近年审计中查出许多问题,如项目结余经费过多;差旅费、会议费超支;预算随意调整等等,这反映了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对经费预算的意识不强。
(二)经费科目超支,报销附件不全,证据力不足
科研经费要经财务部门监管,但缺乏可操作的详细规定。实际报账中会计人员只审核票据的合法性和有无科研负责人签字,对花销实质内容不核查。且购买实物不需要明细清单,会议费无会议通知,接待费、汽油费、交通费无从控制,造成经费科目超支,附件不全。
(三)科研经费流失,浪费严重,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经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本身的比例仅为40%,60%的科研经费流失和浪费。表现为:科研经费管理过于宽松,只要是发票,有主持人签字,个人、家庭生活开支,在科研经费中都给予了报销;部分科研人员虽然已拿了科研提成,却还不断化公为私,随意改变用途造成浪费。
二、加强科研经费报账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实行信息化管理
应引入一套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分析、预算控制。按项目申报的经费预算进行定期跟踪管理,确保经费开支按预算进行,若有超标现象,应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
设立科研经费管理科,对科研项目从申报、编制预算、立项、经费支出、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等进行系统管理,实现从立项到结题的“一条龙”服务,便于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调,提高效益。课题实施中确需调整经费支出预算的,课题主持人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预算调整履行报批手续。
(二)结合各大部委文件及历次审计意见,形成一套详细的科研经费报销细则
科研项目来源不同,经费管理也应有所差别,要总结上级文件精神及审计意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报账规定,总结如下:
1、纵向经费中设备购置要注意是否有预算,且在预算中明确列示。电脑等数码产品不属于科研专用设备,一般不应报销,除非经费中已有预算。
2、测试费应包含测试内容、单价、数量,相关业务合同,结果报告等,而且应由学校科研部门审核盖章。
3、纵向经费中燃料动力为相关大型仪器运行发生的水、电、气消耗费用,不允许报销车用汽油费。
4、会议费为课题组开展学术研讨或课题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报销时应提供预算审批单、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纪要、会议通知、宾馆盖章的机打支出清单等相关资料。
5、出国的国际合作交流费应列入预算,报销时应附邀请函、批件、出国行程表、出国调研报告等。
6、劳务费应包含劳务人员姓名、工作单位、身份证号、主要负责工作、银行卡号、领取签字等,并应打入该人员个人账号内。
7、纵向经费中不允许支出招待费、礼品费、旅游费等。
8、向校外课题合作单位拨付的课题合作经费,必须有已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书,经所在学院领导与科技处主管科室审核批准后,凭收款单位合法收据报销。
(三)加强科研人员学术道德建设,实行公务卡结算管理
公务卡结算提高了预算单位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对于强化财务管理、节俭经费、遏制违规支出、预防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实行公务卡结算办公费、差旅费、维护费、会议费、培训费、材料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印刷费邮电费、租赁费、图书资料费等,对不具备刷卡条件而又确需进行公务消费的,须严格审批手续,填写未使用公务卡结算审批单,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核实,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报销。
(四)在会计人员报账过程中要遵从严肃性、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统一性原则。
在办理业务时,不仅要按照制度,按规范处理业务,还要考虑费用所列支的科目、指标是否合理;对于虚假的票据要坚决拒绝报销,保证发票合法是会计人员必须要做到的;办理业务时,必须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保证经济业务的原始发票填写规范、完整,要素齐全,需要附加的附件、购物清单、合同一应俱全。
篇6
前 言
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脊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一)管理复杂化
科研经费总量增长迅速。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科技活动投入总量在过去的五年间保持着逐年增长(见表1)。
经费来源多元化。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在管理上的要求不尽相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的复杂化(见表2)。
(二)学校法人责任更加重大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文中明确提出“强化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的职责,课题承担单位是课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中进一步提出“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学校主体责任”。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自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监管责任亦更加重大。
(三)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突出
近年来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暴露了一系列问题。2012―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通报处理了七个科研经费使用违法案件。其中涉及违法经费数和违法手段均令人触目惊心,主要集中在以下问题:通过虚假发票来套取资金;冒领劳务费骗取资金;通过合作单位,将设备采购部分费用转到个人账户;虚报汽车费、耗材费;差旅费报销不实,以白条抵账;隐瞒协作关系,将有关费用转到利益公司等。
(四)国家监管力度加大
国家政策层面,项目主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开展多项活动。
1.科技部层面:(1)财政部、科技部于2011年9月出台《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揭开了国家“十二五”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的新篇章。(2)科技部于2012年6月召开专门的政策培训会议。
2.教育部层面:(1)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2)2012年3月教育部选取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5所中央高校开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试点工作”。(3)2012年12月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同时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三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项目)管理。(4)2013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检查的通知》,由教育部监察局、巡视办于5月、9月分两个批次对75所部属高校进行全面检查。
3.上海市层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2012年开始着手制定、2013年11月正式出台新的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国家审计层面,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在加大,监管的方式和手段也更加先进和多样。表现在以下方面:审计密度不断加大;审计形式多样;审计范围增大;审计科目增多;审计内容延伸;审计对象扩大;审计方式改变。
二、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构建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应当由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培训、管理关键点和监督检查七个方面有机构成。
(一)管理机制:多部门协同、分级管理
1.顶层设计
学校正式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小组,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科研院、财务处、审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财务处。
2.管理机制
为强化学校的主体责任,明确院(系)的监管责任,落实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协同合作、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对科研项目采取“职能部门―院(系)、直属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三级管理模式。
完善建议:定期对各职能部门、院(系)、项目责任人的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建立一个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协调机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决策协调。
(二)管理模式:不断尝试创新
1.成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为科研经费相关事宜提供全过程服务。
2.成立专门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部门,对以学校名义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进行过程管理、质量考核和诚信管理,并为项目负责人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保障服务。
3.成立专门的招投标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学校采购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科研经费设备购置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
(三)管理政策:不断更新完善
学校为完善内部控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1.宏观层面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整体性、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学校在更新和完善原有2006年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于2013年3月正式出台了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微观层面
学校针对某类科研项目,如国防科研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民口)、横向科研项目等,制定了专门的经费管理办法。同时,针对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细节操作问题,结合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政策的变化,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充规定和操作细则。
完善建议:根据工作需要,由业务管理部门起草出台各专项领域的管理办法和各重点环节的操作细则;在保持过程管理程序和审批原则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更新操作规则,争取每半年出台一版审批规定;针对已经正式出台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需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度。
(四)管理手段: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为了便捷经费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尝试建立了以下信息系统:
1.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串联起科研项目从申报、立项到执行、验收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平台。
2.财务预算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所有纵向科研经费预算。
3.财务报销预约系统:主要服务于项目负责人通过网上预约进行财务报销。旨在提高财务报销效率,节约项目负责人的财务报销时间成本。
4.“校园一卡通”授权系统:取消了原本的经费本和经费章管理模式,项目负责人可以更加自如的使用和管理经费。
5.辅助财务决算系统:主要用于初步自动生成决算报表,辅助项目负责人编制财务决算。
以上系统相互关联、有序配合,为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善建议:科研、财务、设备等各职能部门需协同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建设一个集科研项目、财务、设备等信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全速推进近10年的科研项目档案电子化,在目前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科研档案信息系统,并制定科研档案查询和管理办法。
(五)管理培训:定期开展
2010―2013年,学校共组织全校性科研工作会议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培训12次,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直属单位的领导、科研秘书和重点项目负责人等共计逾1 200人次参加培训。
完善建议: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定期召开沟通和培训会议,加强上级部门、学校机关、院(系)和一线科研教师在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沟通和培训;一定规模的沟通培训会议争取一学期一次;针对实际问题的调研、宣讲要不定期开展。
(六)管理关键点:规范合作项目并严格外拨经费审核
为切实强化对外协合作合同(协议)真实性、可行性、合规性的审核,学校科研院和财务处严把审核和外拨资金关,要求所有涉及转出外协资金的项目都必须填写《外协技术合同(协议)责任保证及审批表》,并附项目承担单位营业执照和项目合同。
外协合同的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承诺制,即课题负责人作为课题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外协/外包业务的真实性、相关性进行承诺,保证严格遵守《合同法》及学校有关规定,依法签订、履行合同;项目负责人与外协单位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七)监督检查:不断加强
学校建立了包括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科研经费协同管理及监督检查体系。将科研经费纳入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抽查审计,对重大、重点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
同时,学校也建立了通畅的反映和举报问题的渠道。学校监察处对收到的有关科研经费问题的来电来信举报十分重视,组织专人进行明察暗访,摸清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各院(系)分管科研的领导,要求各项目所在院(系)据实处理。
完善建议:结合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各项审批中发现的异常情况,例如大额或小额多次的外协费、不合理的测试加工费、评审费、劳务费审批、不合理的设备、材料购置合同审批等,要及时预警,积极协同学校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三、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在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一)关于间接费用统筹使用方案及预算编制
面临问题:教授个人利益与学校公共利益难以统一。部分项目负责人出于种种原因,预算中填列的间接费用比例不足甚至为零,这导致学校对科研的投入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建议对策:间接费用(包括绩效)在预算系统中直接按照政策比例自动生成;从多个层面加强预算编制审核,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比例做足间接费用;如是参与课题,希望项目主管部门能规范课题承担单位行为,给予合作单位足额的间接费用补贴。
具体措施:出台《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预算编制审核。
(二)关于纵向科研项目预算调整范围、权限与程序
面临问题:学校对纵向科研项目实施严格的预算控制,但项目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实际开支与预算部分偏离的合理性和普遍性。
建议对策:在项目主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明确学校预算调整的范围、权限与程序;建议项目主管部门给予明确的预算调整指导意见,并考虑科研活动的固有规律,给予项目尽可能宽松的预算调整空间。如:(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的预算调整权限也可下放到承担单位;(2)六类预算科目(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也可以有一定的调增空间。
具体措施:通过制定《财务操作规定》,明确预算调整的范围、权限与程序。
(三)关于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
面临问题:管理上缺少细致完善的管理机制,导致监管职责弱化,经费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
建议对策:疏堵结合,将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化、合规化、合理化,从制度上堵住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保护项目负责人不误入歧途;疏通激励渠道,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利,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具体措施:通过制定《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达到以上目的。
(四)关于项目结余经费的处理
面临问题:“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量账面资金闲置,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建议对策: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允许项目承担单位保留结余经费,用于支持科学预研、原创研究、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以此提高学校科研工作水平;依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针对即将结题的科研项目要设立提醒机制,按时提出验收要求;并且项目一旦验收结束,及时反馈结题信息,做到及时结题结账。
具体措施:出台《科研预研基金管理办法》,允许学校以结余经费为主设立预研基金,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结 语
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实践,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可以从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培训、管理关键点和监督检查七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型大学也客观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进步,不断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S].2011.
[2]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S].2013.
篇7
(二)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不够精确一般情况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是课题组具体负责。而课题组的负责人,在带领研究小组研究项目时,往往是多个科研项目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不同的项目之间,支出费用的混用情况。由于高校科研项目在财务核算方面,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建设不足,就会导致一些课题项目在资金使用方面,出现较大的漏洞,不同的科研课题费用,错乱使用,一些本该使用资金的项目,被一些别的课题项目所占用。这种缺乏精确核算程序的项目资金核算,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埋下隐患。
(三)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管理不完善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的购买费用,很多高校都是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划为学校总体固定资产开支的一部分。对于这些固定自查,课题组有使用权,不过高校的科研项目往往有多个,不同的课题组在科研仪器的使用方面,并没有形成流畅的机制,一些较小的实验仪器,基本上课题组在使用过程中,近似于据为己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效果。
(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在互联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通过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且在公开的管理信息中,也可以使得科研项目的运作更加透明和规范。不过,从当前的一些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人工管理主导阶段,项目研究进度,资料查询、信息检索、文献搜集等相关的程序,信息化水平较低,这就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的管理运作效率,也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优化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健全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在制定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细则方面,既要参照国家在高校科研经费方面的相关规定,又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科研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注重科研经费管理的实质效果,删减繁琐复杂的程序,切实保障科研经费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具体来说,首先要界定和厘清科研项目负责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经费,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模式和核算方法,保证预算支出管理落到实处;第三,详细规定项目在预算申报,经费支出,项目结题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第四,明确重要支出的审批权限,办理程序,支出依据,加强项目支出监督制约能力。
(二)强化科研项目财务核算管理在财务核算的科目设置方面,要进行科学改革,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科研费用的支出科目,进一步明确、细化,减少不确定的申报项目。对于成本的核算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在具体研究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课题规定的设备之外的一些资源,例如,研究办公室、甚至一些大型的研究项目还需要使用厂房,这些设施的使用、维修费用,要按照实际使用、消耗的程度,进行折算,按照相关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科研小组要切实提高对财务会计科目的重视,明确相关费用在核算过程中,应该划分的具体科目。在这方面,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科研小组的基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入账、报账。
(三)完善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高校优秀科研人才缺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很多科研人才不够稳定,在承担研究课题、项目时,也经常会出现离职、调动等,这些人员在调离后,其项目、课题所使用的科研设备,会沉淀在项目课题组里。新的研究项目、研究单位还得重新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可样经费的浪费,因此,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应当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则、办法进行管理,在每个科研项目购入固定资产后,严格实施材料入库登记,在各个学院设立材料保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材料的购买、保管、领用、使用。根据新实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计提折旧。由于每个科研项目的耗时等不相同,高校财务部门对科研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
(四)加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一个面向内部教职工的网络信息平台,与财务核算系统建立对接,每发生一笔支出,项目负责人随时能在信息平台上查询到。项目负责人能查到项目的经费到账情况、每笔经费的支出情况、预算执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并根据预算和决算的要求,输出一些报表信息,如经费支出明细、决算总支出,预算项目与决算项目对比分析等等。这样会大大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效益和效率。
篇8
众多的改善使科研单位面临巨大挑战,古老的模式在诸多层次上早已不能对口现在先进管理方法的条件。
一、如今科研经费分配面临的难题
目前的科研项目很多在验收后掌握的,只在乎成果,却毫不在乎在进行的阶段。其仅仅在立项时规定比较严,立项后却对不重视项目进行过冲的实时治理。科研资金需由相关人员审批,但是科研治理部、项目归属人、财务管理部门三者认识上存在差异导致项目支出的随意性和无序性;科研经费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预算和执行,每个项目都有其不可预见性、研究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所以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往往很难,虽然难题比较艰巨,但也不是不可突破的;其次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往往有偏差。因为财务仅了解资金总数,没有清楚科研资金完全的的预预计状态,造成项目治理和资金治理毫无关联。并且财务部门所执行的会计制度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设置的差距,使财务部门按会计预算所提供的信息和预算可比性较差。种种因素不仅阻碍了经费在科技层面的使用,使科技前景不明朗,而且挫伤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进取性。
二、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难题
(一)加强建设经费管理制度
在课题经费预算方面,财务人员往往在课题经费达到了成本单位后,课题组员进行项目开支时才去了解课题的部分情况,然而项目预算在立项时却早已编报完毕。由于财务部门在项目评估方面,对资金运作、费用的开支以及国内外科研项目对资金需求管理的预算评估的缺乏,导致预算编织的不合理、不科学。为避免类似情况的频繁发生,我们要统一规范科研预算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制定相关项目经费的实施细则。财务部和科研部互相协作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按照项目的管理进行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各类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规定,使科研经费的运用更加灵活、合理。同时,项目负责人与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经常沟通保证信息的一致化,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科研经费决算报表编制要以财务数据位标准
现在很多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在科研经费决算报表的编制上常常由课题组成员据开支情况自己填表,基本抛开了财务账面上的数据。在加上受自己专业知识的限制以及对科研经费在财务上的管理缺乏较为正确的认知,常常会出现报表数据和财务账面上的数据不一样;有些支出被随心所以塞进报表项目;或者自己大致估计一下自己的数据就填上算是完成等现象。他们会以为既然科研项目已经完成了,钱也花了,放在哪都一样,等结了题再说。但是,一旦审计部门要求拿出审计意见是,那些人才意识到课题预算的严肃性。自行调整课题预算或挤占挪用科研经费,后果可想而知。故此,承担科研项目的单位以及教研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决算报表制的严肃性,必须要以正确、完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再由财务的负责人签字。
(三)提供科研项目和资金预算的共同区域
现在科研资金的安排正在往管理型发展,而如今网络信息传播的飞速成长,使用网上信息传输可以对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措施。
(四)加强对经费预估的治理
治理好对经费的预估,就绝对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只要各个层面有据可依,这样就避免某些人钻空子,从而达到预算的真实可靠性,当然这个标准需要管理部门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协商定制。
(五)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项目
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过程应该贯穿项目开始的开始和结束,每个环节都应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加,以此保证管理的准确。
(六)使用特定的人员对科研资金进行治理
借、贷、余这三栏账不能很好的归纳出科研资金的具体去向以及效益,故此科研资金的治理,会计资料的整理、分析、预判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曾经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总结、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做到以后的工作越来越有效率。 科研资金的合理治理、科学使用,直接的左右着科研的层次高低。同时也左右着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所以,在科研工作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经费的管理,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很有必要的。
(七)提出各项资金花费绩效评价制度
如今科研项目制在乎的是最后的结果,却忽视了科研资金的绩效测评,当有的项目不确定要不要支出时,没有统一的依据,对需要支出的项目,支出后却对测评制度的填写不明确,故此我们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测评制度时不我待。绩效考评的范围来源于财政的拨款,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每个项目应该遵循此文件,及时的对科研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考察,争取提升对经费的使用效益。如此一来,各个项目对制度与体制有了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遵循这些制度和体制,真正工作起来就不会模棱两可,这样员工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八)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其实在实际经费管理过程中,非常正常而且经常性的支出,不是预算少就是不允许支出。例如人员经费,接待经费等杂项的开支方面。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人员经费的开支仅仅限于参与在此项目研究的博士、硕士生,且比例不能超过15%。然而,根据实际情况一个实验的完成,往往有时间连续性的要求,必要的时候还要加班加点多劳多得也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不应该规定的太过严格。还另一个方面就是提到的接待费用的问题,众所周知只有交流才能实现知识和想法的共享,科学研究需要同行直接相互学习的应该允许其在项目经费上开支。然而在编制预算上去没有该项目的支出,执行起来不规范,更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违规行为。这是更好管理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路上的一大障碍,还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国家的支持更能体现出国家对科研项目的重视,员工的积极性更会越来越好。
三、结束语
总之,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这条路还有很长,随着在实际的国情和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各种适应自己发展的完善体系,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将不会是大问题,只要实现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管理,以及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在加上各项项目经费支出的公开透明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科研经费财务的管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王义明,范静。科研经费管理中知识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5
篇9
随着政府对企业科研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强,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科研经费。一方面,这些科研经费为企业的科研及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管理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企业科研经费管理中常见的几个财务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常见问题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一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有些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报销了不属于该课题预算范围内的费用,比如该课题没有预算燃料动力费,这就意味着不能报销水电和气费,但实际报销时却出现了这一类费用。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企业超出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报销费用,比如招待费、办公用品等,按规定,这些费用是不允许用科研经费支付的。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具体核算时,混淆各类核算项目应该核算的内容。比如:某公司内部对科研形成的产品做了一个测试,测试所用的材料应列入材料费,做账时却列入了测试化验加工费,这样核算是不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做账时没有分具体核算项目。某一个科研课题的经费到账后,财务为其设置了专门的明细科目用于核算相关费用,但未设置反映支出类型的明细核算项目,做账时,课题所有支出都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这就看不出支出的费用是材料费还是其他费用,给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在理想状态下,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科研任务的完成进度应大致相当,但由于有一些课题的经费下拨时间晚于任务开始实施的时间,就造成了课题的一部分支出使用了企业的其他经费进行垫支,未计入项目经费中,直到项目经费到账后,相关费用才能计入其中。另一种情况,执行科研任务时,实施任务的主体没有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一到账就用掉很多,科研任务进行到中后期经费不够用。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一些企业使用了科研经费,在记账时,未将科研经费单独列出,而是把科研经费混淆在企业的期间费用或生产成本中,到项目检查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把用于科研课题的费用以自制账表的形式列出或调账。仔细检查会发现,这些科研费用在多个关联度不高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中反映。具体表现为:如果要求企业在一两分钟的时间内将账上的该科研费课题的支持经费用找出,往往做不到。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如果一个科研项目除牵头承担单位外,还需其他合作承担单位一起完成,那么在订立科研任务合同书时,主管科研课题的政府部门就会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都签订任务书。在编制项目预算申报书的时候,也需要编制包括牵头承担单位及合作承担单位在内的各个单位的具体预算。这个科研课题的全部经费会由政府部门全部下拨到牵头承担单位,然后再由牵头承担单位按任务书签订的金额分拨给合作承担单位。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课题外拨科研经费的对象不是当初签订任务合同书时候的单位;有些外拨经费的金额与任务书不同,或者多于任务书所列金额,或者少于任务书所列金额。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相关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有些企业认为科研经费管理的大部分责任应落实到课题负责人身上,与企业没有太大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往往不注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也很少。由于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习不够,责任意识缺失,对怎样合理合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企业就不会有太多关注。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甚至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一些小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内部管理制度只是照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一些大框架,而没有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细则;一些企业则是制定有比较细致的制度及管理办法,但具体操作时并未执行;更有内部控制糟糕的企业,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缺失了相关的办法规定。如此一来,企业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就产生了很大的随意性。
(3)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没有根据科研课题的具体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未仔细筹谋规划,甚至简单按比例分配各支出科目经费预算,只以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国家科研经费为目的,在用好科研经费方面欠考虑。一些企业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完全由课题组成员完成,缺乏与财务人员的有效沟通,造成了课题经费预算不能完全切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局面,既影响课题经费的申报,又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3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1)强化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加强学习,落实具体管理责任到个人。企业应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法人负责制,不只由课题负责人责任。企业应定期组织科研课题管理人员学习,学习国家及地方的科研管理办法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财务人员,还要加强财经法规及财务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如果企业科研课题很少,管理科研经费时,可在财务人员中指定专人管理科研经费,从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日常科研经费报销、到科研课题中期检查至验收结题整个阶段,都参与进去。要注意,财务人员参与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免除课题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如果企业科研课题较多,则可以在课题组另设“课题管理秘书”,从事某几个课题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定期与财务人员沟通,财务人员可只从大的方面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和控制。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管。企业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能够落到实处的财务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各类制度。企业可在财务以外设审计人员,定期对科研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企业拨给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也应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资料,如科研经费明细账、凭证及合同等,以便于了解合作单位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防止重大问题的出现。
4建议
(1)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需明确哪些费用是科研经费不允许报销的,比如单独的招待费、办公用品等可用单位日常维持费用支付的,不能列入科研经费;应在提取的间接费中支付的费用,如实验室日常水电等,不能再列入科研经费的其他支出科目中。同时,要根据科研任务需要认真编制经费预算,支出经费时认真核对预算。科研工作带有实验性质,经费的使用不可能一丝不变的按计划执行,如果执行中遇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有时是可以调整预算以适应实际情况的,但需按相关政策法规办理。
(2)经费支出明细核算混乱。企业应根据国家及地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拟定本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设置各个核算明细科目或项目。首先,在设置明细上,企业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设置明细科目,然后在明细科目下设置材料费、设备费等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课题/材料费(或其他费用)”。查看明细账时,就查看该××课题的科目明细账。另一种做法,就是以材料费、设备费等支出科目做明细科目,在明细科目下以科研课题名称做明细核算项目,归集科研课题费用时,记入科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费(或其他费用)/××课题”。查看某一课题的使用明细,可通过查看某一核算项目(即××课题)的项目明细账来实现。同时,明确科研课题需用到哪些经费,哪种支出该如何归类。举个例子,本课题组成员到外单位参加会议发生的费用应计入课题差旅费,而不是会议费。这一点处理好了,会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3)经费使用与任务完成进度同步性差。企业应拟定好科研工作计划和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并经常自我检查,确保两者大致相当。对于合作单位的科研经费,要及时下拨,不能拖到最后才拨出。同时,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能只靠企业自身。如果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能及时下拨前补助项目的科研经费,就能杜绝企业所谓的用自己的经费垫支科研经费的情况。
(4)科研经费未单独核算。单独核算不是要求企业为这个科研项目去单独建一个账套,而是在企业现有的账套中,用单独的会计科目或会计核算项目来实现对这个科研课题的明细核算,让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如果企业在多个不相关的明细科目或核算项目上核算该课题的支出,又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找出该课题的所有支出,这就不是单独核算。有一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完成一个科研课题时,把这个课题任务中的多个步骤进行分解,分给该企业内部的几个实验室完成,同时将课题经费在主课题下分成几个子课题,相应的子课题经费给相应的实验室,单位始终统一管理,通过主课题及子课题的明细科目汇总(不涉及其他科目),可查看到该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这种情况,不可武断地认为没有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注意,单独核算不只针对国拨专项经费,单位自筹经费也应单独核算,并且要与国拨经费分开。
(5)外拨给合作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与预算不符。课题牵头承担单位拨给课题合作单位经费时,应仔细核对预算,若合作单位名称变更、拨出经费变更,需上报拨付科研经费的政府部门批准。同时加强对本企业外拨科研经费的监管,要求合作单位定期交回相关会计资料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课题合作单位也应积极配合课题牵头单位的管理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实际操作中,对科研经费的完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正是这样,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学习,不断思考,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2、科研经费管理中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
由于科研经费的多元性和层次性,使得科研经费较之普通的教育经费有很大的不同。在现实工作中,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合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经费总额管理、科研固定资产管理和科研成本管理等三个方面的会计核算失实问题。
2.1经费总额管理导致对科研经费使用监督不够。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科研经费入账时,通常计入“代管款项”进行核算。这直接导致了高校财务核算方法只能对每个项目的总经费进行控制,而无法对每个项目的各个细类支出进行计划和预算控制。这种会计账目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各大高校无法对每个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监管。科研经费由于在会计核算时无法受到各个细类项目的预算约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一部分科研项目经费在使用中往往超出项目合同规定的范围,违规套取、挤占有限科研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
2.2科研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失实。
目前各大高校并没有对科研项目购入和使用的固定资产(主要为仪器设备)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账户,这使得科研经费在购买和使用固定资产时,高校财务只能在管理时计入实验设备账户。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所购入的固定资产时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科研固定资产的购入和结项后的移交管理问题:首先从科研固定资产的购入时,会计核算审查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在使用科研经费购买固定资产时,在发票上故意开成耗材或低值易耗品等,以此逃避固定资产的监管,直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在已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管理时,一部分科研人员迟迟不办理相关交接手续,使得科研固定资产在个人手里长时间滞留。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无法真正用于后续科学研究,直接制约了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2.3科研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失实。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部门往往是主要科研项目的承担部门,这直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清楚界定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在科研活动中,科研人员往往无偿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随之产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在会计核算时不能够得到准确提计入账。上述这些费用往往直接计入学校的事业经费,而没有计入科研活动的支出账目。这直接导致学校承担了相应的科研费用,而没有在实际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中得到正确反映。另外由于高校对于科研成本的会计核算重视不够,从而使得高校承担了部分科研成本,这直接加大了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支配空间,进而导致了科研经费支取混乱,使得科研经费不能真正用于科学研究,影响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有效提高。
3、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导致高校代垫税金
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接受其它事业单位、企业、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委托所承担的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相应报酬。由于横向科研活动是具有经营性质的活动,因此需要按照相关规定给委托单位开具正式发票,并向相关税务部门缴纳税金。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财务核算普遍采用收付实现制,即发票开具后只能等项目经费实际进入学校相应账户以后才能进行会计核算。而我国税务机关要求在缴纳税金时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税金的计算和缴纳,即税票开具时就要按照发票票面金额计算缴纳相应的税金。这种高校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在科研经费还没有入账时,将由高校代缴相应的税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横向科研经费往往不能按期入账,这使得高校代垫税金的问题时常发生。
二、基于会计核算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有效管理对策
高校加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工作,不仅是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有效保障。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两大主要职能,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服务又体现高校科学研究的现实价值。高校科技服务能力的提高,与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是密不可分的。高校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外。基于会计核算视角,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现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办法,积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经费核算体系,这样就可以进行实时动态的“全程监控”、进而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1、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
高校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密结合科研经费的特点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而通过多方协作来共同制定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针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特点,明确区分两种项目的管理办法和结题办法。在科研经费日常支取时,应该严格监督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只有通过上述办法,才能有效限制科研人员盲目、随意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2、细化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科目
细化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科目,不仅可以按照预算有效分配经费,还可以根据预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管。针对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不同分类,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在设置科研项目大类(如纵向科研项目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大类)的同时,应该具体设立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财务科目,对具体项目实行分类化管理。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具体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实行细化会计科目核算。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针对科研项目的进账和支取具体情况细化会计核算科目,可以设置的细类科目主要有“购置费”、“水电费”、“资料费”、“科研协作费”、“差旅费”、“税金”等,使得科研经费的每笔支取都有账可查。
3、加大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
在现实工作中,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除了需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还需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只有从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1高校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紧抓科研项目的结项时间和程序。
在科研项目结项时,高校科研和财务部门应该及时跟进,对科研项目的相应经费及时清算,仔细核实经费总额与支出情况,编制科研经费决算表。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工作,对于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要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及时结账,注销相应账户,杜绝科研项目剩余资金长期挂账所造成的国有资产浪费现象。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时,应该按照项目合同相关规定,合理处理结余经费。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兼顾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制定合理的结余经费分配方案和使用细则。
篇11
一、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在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科研体制改革和科研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层次多、涉及面广,有来自教育部、科技部、市教委及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会等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也有社会其他部门和企业进行科研合作、咨询及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1]。目前对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方法,严格按照国家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和科研项目预算开支进行管理;横向科研经费是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的“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执行。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带来不便。
(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准确、完整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是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差旅费等;而间接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费、支付依托单位课题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现有仪器和房屋的使用费和折旧费等。而实际上科研项目研究一般和教学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科研项目所用的房屋使用费、仪器设备折旧费、实验材料费、水电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从教学事业费用中列支;学校按科研收入提取的管理费,一部分用于支付垫付的水电费、折旧费等,一部分成了科研部门的日常活动经费[2];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往往是相互交叉进行,难以合理区分教学、科研各自承担的费用比例,造成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准确、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三)忽视了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高校在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严重失控。目前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各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现象,造成又管又不管的状况;财务账面只是反映资产的金额,不知道设备购置、利用率是否合理,设备管理部门只是负责购置设备的数量、品种,资产验收入库后,都属于课题组或负责人保管使用,特别是在人员工作调动时,不办理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还有的科研人员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为了避开固定资产的验收,将其化整为零,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四)科研项目经费结题管理有待规范
高校科研项目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评估,但在该科研项目支出中不作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按原有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结题不结账”。由于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导致科研项目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支出弹性大,为科研项目不结题提供了可能。许多科研项目中固定支出不能进行清理,结余资金不能分配,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浪费。而且科研项目长期挂账,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及管理的难度。
(五)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是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请、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预算、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技管理部门侧重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成果。财务部门侧重于科研经费的核算,不了解项目的预算和进展程度。这就会造成管理部门之间都从各自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科研项目的业务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况。
二、新时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新规定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严格的科研管理办法。对于纵向科研经费应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文件中的规定,“按照国家各级各类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项目合同(计划书)要求使用经费,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3]。加强科研外协费的转拨管理,课题负责人不得以科研协助之名,将科研经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账户,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对横向科研经费应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制定适合本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开支范围和口径,所有的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应全额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不得设立账外资金、“小金库”。
(二)建立严格的科研经费支出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和开支标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实行项目负责人和所在院系主管院长审批的审签程序,但对于科研经费大额资金的支出,必须由科研管理部门和主管校长审批。建立高校科研经费课题负责制,简化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需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报销。同时缓解了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三)规范高校科研活动中的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高校对于科研活动中固定资产的管理,除科研项目合同规定外,凡是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的统一管理。高校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其核算、管理和处置,以达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科研项目负责人应配合学校进行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维修、报损等购置,尤其在项目结题时,及时办理资产的移交、清理、变更手续,防止帐外固定资产流失,提高资产利用率。
(四)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有关规定,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体系采用纵向经费严格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就是在财务核算体系中,对每一项科研经费设置四级明细代码。一级码为科研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二级码为部门代码,即科研项目所属院系;三级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代码,即纵向项目预算中支出明细科目或横线经费中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题在财务核算体系内都有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科研项目结题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不仅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还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实时沟通的桥梁,把科研经费执行情况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同时极大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服务[4]。
(五)制定配套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高校应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结余资金进行审核、结算。科研部门要及时和财务部门联(下转第39页)(上接第36页)系,共同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的结账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剩余经费的管理,明确科研课题的结账时间和课题剩余经费的使用方向。课题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签订的科研合同,按规定时间办理结题手续,及时清理结题经费,避免长期挂账报销,因特殊原因确实延期结题的,必须按程序提前办理科研延期手续[5]。对于不按时间结题的项目,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结余资金退回拨款单位外,学校有权收回结余经费,并设立“科研发展基金”科目,归集已经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引进人才,其他研究发展项目的启动经费基金、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转的维护等。高校还应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总而言之,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高校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科研经费必将逐年增长。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和积极的眼光,本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点,不断积极地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使高校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菊芳.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1(10).
[2]周芦慧.基于绩效管理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经费财务管理[J].会计师,2011(11).
篇12
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注重验收,在实施阶段出现脱管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项目立项时其审核通过的要求比较严格,在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证充分时才有资格立项。但在立项之后却没有相关的监督机制对其项目进展状况进行跟踪约束管理。同时由于我国科研经费采取的是项目负责人审批责任制,当经费审批下来后,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一起对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管理。由于三者的工作重心不同,因而在经费使用的认识上有所差异,例如科研管理部门只关注科研项目申报及立项个数,而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关注较少;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筹备资金、人员配置以及项目运行等的具体要求不清楚,只注重对经费收入支出进行详细核算;再加上个别项目负责人凭借主观意愿使用经费,因此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无序性,甚至经费投放比例不适宜等状况,都会制约科研项目的完成。
(二)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
科研经费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预算以及执行,但是各个科研项目领域跨度很大,并且每个项目的研究重点不同,再加上科研本身就具有不可预见性和情况复杂性,因此在项目预算上往往会出现偏差,难以进行科学预算。现阶段的主要预算方式是项目负责人凭借主观经验进行项目评估,而没有科学可行的预算机制对项目进行准确评估,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费用与预算经费很可能会不相符。
(三)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与执行两环节有偏差
预算编制的不准确和不完整,常常会造成其执行偏离编制,例如当预算编制中未列出的项目开支而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必须开支的不可预见费用,这部分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与预算编制就出现了偏差。在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不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与比例,财务人员又不了解科研经费的预算与执行的具体情况,致使项目执行与预算财务管理两环节脱节。
(四)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不完善
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一般都会同时负责多个项目,有些项目研发内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内容可能会相互交叉,因此其经费支出情况也难以划分。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是实报实销,需多少给多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预算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对经费的使用缺少分析和监督管理环节,导致项目经费收支完全由科研小组管理,当科研经费利用不当时就很难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甚至因浪费或者经费不足阻碍了项目进程。
二、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办法
(一)加强诚信教育,逐步建立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机制
由于科研经费的申请以及使用的最终决定权在科研人员的手中,因此要加强经费管理首先应加强对科研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其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中实事求是,不得有舞弊行为的发生,并逐步建立起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档案,将科研经费使用诚信情况作为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申报科研项目资格审核的重要依据,做到科研经费的使用支出公开化和透明化,以利于科研经费用在实处,真正做到推动科技发展的“助推器”。
(二)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逐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加强管理的保障,科技研发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建立由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等相关业务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与财务人员共同理清所有经费的来源,并根据不同来源渠道经费的特点为其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对于纵向经费必须要注重国家政策,规范化使用,细化相关经费的专项使用细则,对于科研经费管理不到位,检查或审计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项目组给予处罚,涉嫌违纪违规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相应责任。同时科研部门也要协同财务人员做好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学习了解不同类别的专项经费的具体管理办法与使用规则,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灵活应用经费以推动我国科研创新。
(三)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与制约监督机制,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应认真行使经费审核、管理和监督权,在预算执行以及科研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确保足够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保证经费使用及运转的安全与准确。科研、财务、人事及审计等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担负管理和监督职责,应各司其职、高度配合、通力合作以推动科研经费的协同管理及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
(四)加强绩效考核,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和追责问效机制
目前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主要针对的是科研成果,而对项目经费的考核力度不够,缺乏对模棱两可的经费支出的决策依据以及必须支出经费的考核标准,因此要加强绩效考核,需在我国科研发展的国情上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项目绩效考核以及追责问效机制。由于我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比如有公众评价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考核,以利于提高经费的使用价值。
(五)利用信息平台,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科研经费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过程中,应积极引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同时集成和共享科研经费的管理信息,以作出正确合理的经费使用规划。如笔者所在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和自身管理实际情况,自行研发了一套网上办公系统,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报销时先在网络上申请,经财务部门确认汇总后传输到项目经费的相关管理系统中,这样就可确保会计信息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的口径一致,从而有效地进行预算执行,以实现对经费使用的事中控制,并形成监督与管理相融合的信息平台,并且项目负责人也能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以及预算的执行状况,以根据经费的使用情况对项目中不合理的地方做出合理调整。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贯穿于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预算管理及监督上能有效加大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
三、结束语
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科研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下,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的比重和开支范围上重新制定相关法规,不断细化专项经费的使用条件,以利于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提升其使用效益。因此科研单位在推进科研项目进展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行为,财务人员在做好服务于科研工作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与管理。总之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不断优化完善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能有效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使经费得到了良好的管控,产生更大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课题在医院的工作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科研经费也由几十万上升至几千万,如何用好、管好数额庞大的经费是摆在诸多医院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个课题从申报到资金到位,一笔一笔支出,直至最后结题,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在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没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要想使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又避免无谓的浪费,结题时经得起事务所的审计,需要平时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因为会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理解不同,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出现了多样化,影响了相关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和真实性。因此,如何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其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医院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随意性大
医院为了充分发挥和调动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水平。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按比例提取少量的管理费,有的课题甚至不提管理费。经费核算中只扣除少量的水电费支出,其余的科研用房屋折旧、设备损耗、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都不计入科研支出,使得经费核算不真实、不完整。这样使很多科研人员误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辛辛苦苦要来的,所以经费的使用权完全在于自己,可以随意支配,别人无权干涉,造成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存在餐饮住宿开支过大、图书和小型设备购置随意、差旅费超标,甚至将一些日常财务管理中不允许报销的费用,比如市内交通费等也纳入经费列支。因为一些杂项支出过大,就挤占了真正用于搞科研的费用,失去了科研经费支出的严谨性,不能更好的发挥科研经费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降低科研质量和水平。
2.对用科研经费购置的材料物资缺乏规范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科研人员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试剂、药品等材料往往是未办理入出库手续就直接投入使用,只有在报销时当财务部门指出手续不完备时,课题负责人才临时办理一入一出手续,这种先用后补的做法,使材料管理部门成为一种摆设,他们既不知道所购材料是什么,又不知道数量是多少,完全凭对方所开发票和科研人员所述补办入出库手续,并且对领用一无所知,完全失去监管作用,这就违反了医院关于物资材料管理的相关规定。
3.对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登记,但大多数情况下每个比较大的科研项目或多或少都要买一些设备,常常直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没按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到相关部门办理固定资产登记手续,从而出现结题后设备能否继续使用或是否存在都无人问津,容易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甚至流失。即使有的固定资产办理了出入库手续,但由于设备购置前缺乏相应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导致设备购买随意性大。特别是一些较大的科研项目,不仅国家财政拨付有经费,而且科研人员所在单位还有匹配资金,总体资金量比较充足。有些科研人员就大手大脚,扎足架势要把钱花完,该买不该买的设备都买,至于发不发挥效用,往往没人去认真论证,事后更没人去追究。科研设备一次性使用,已成为科研工作中的一种诟病。
4.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及时,配合不顺畅
科研项目的支出应由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指导下,按研究计划支配使用,而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是两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在经费管理中担任着不同的职责,科研部门是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为科研经费核算的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使用都是项目负责人说了算,该报什么费用,每笔费用归入哪一项支出,财务部门因为不了解科研活动的经费使用规定而没有发言权,只是简单的履行会计人员报账、记账的职责。对一些需要进行审计的经费提出质疑时,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情况无法做出解释,必须由科研人员出面解释才行。科研部门虽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掌握比较准确,但由于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存在多种形式,比如以现金形式报销时,在科研部门登记过以后,因为项目负责人工作繁忙,加上需要签字的主管领导不好找,造成报销存在延后的情况。以银行转账形式报账时,又分为直接列支和以借款形式先行转账两种情况,如果是以借款形式使用经费的,因为收款单位的发票传递需要一个过程,等实际计入该课题支出时已相距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由此造成可以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财务部门工作被动,科研部门工作盲目。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在管理上存在问题或漏洞,有时甚至违反相关财务管理规定,留有后患。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1、制定严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必须全部纳入医院内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应遵循分类立项、专款专用、按项目单独进行、收支核算的原则。根据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使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使用有章可循、各司其职。科研部门不仅要管科研课题的进度、质量,还应积极参与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报账手续,对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项目严加监管,不予报销。科研人员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质量和进度上,并在实施科研的过程中,严防造成经费浪费,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只有制度严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对经费实行有效控制。
2、加强对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国有化
对用科研经费购置的试剂材料、仪器设备须经院领导批准,由医院统一采购,严格执行出入库手续,纳入医院资产管理,确保资产来去清楚,杜绝只买不管,产权不明的糊涂账,确保资产国有化。为杜绝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当课题组提出购买科研用的仪器设备时,应进行可行性论证,科研管理部门要对整个医院的科研用仪器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确定是否必须购买。当科研人员工作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登记手续。这样才能保证经费使用的计划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加强院内科室间的横向联合
各科室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所需要的科研仪器设备,若其他科室已拥有,可采用资源共享的办法。实行借用或租用其他课题组的仪器设备,也可在其他实验室做同类实验,这样既省钱、又省时、省事,减少了不必要的购置时间。在资源共享这个问题上,最好实行科室间相互使用的有偿原则,使用其他课题组仪器设备的课题人,应给被使用课题组一定的使用费,使其科室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达到共赢的局面。
4、制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核算细则
1)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支付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等)、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成果鉴定费、管理费。
2)科研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及医院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严格遵守各项开支标准的规定。经费报销单据均为正规发票并写明用途,经手人、课题负责人签字,并由财务部门审核、科研部门登记后按医院财务报销程序办理。
3)对科研经费核算要全面、完整
科研所用房屋的折旧、仪器设备损耗、水、电、专职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应计入科研支出,当课题结题时,该科研项目到底花了多少钱,款项去处,医院和科研人员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科研经费管理需要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把科研经费用好、管好,提高医院整体科研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支撑,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