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建设文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篇2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工程分公司(以下简称配电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隶属于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集体施工企业,拥有多项资质。目前,该公司拥有168名员工,其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52名。该公司主要承接市本级范围内20千伏及以下配电工程业务的施工。该公司主要经营一般工业和公路、民用建设项目的设备、线路、管道的安装施工业务。具体从电所的10KV线路接出,线路架杆和电缆沟开挖敷设;10KV开关站及配电房的土建、设备安装、设备调试,低压配电线路及动力箱配电箱计量箱的敷设安装;10KV及以下线路、开关站、配电房及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力设计;10KV及以下配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定期检测定期试验,设备故障修理等。
二、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证
配电工程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和质量管理工作,并将创建质量文化标杆单位溶入日常质量管理工程,统筹安排,长抓不懈。
三、适应形势要求,打造质量文化
配电工程分公司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确定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推动工程创优有序开展,加快确立品牌优势”的总体要求,通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实现“质量零缺陷”的工作目标。在深入推进“五统一”过程中,以创建“一家二室五园地”为平台的企业文化阵地,引导班组自己提炼了所要遵循的班组使命,班组道德以及学习观、创新观,人才观,质量观,成本观,安全观等共有价值追求,形成独具班组特色的理念识别系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和辐射力。建设以书吧、健身房、女职工活动室为组合的快乐充电站,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而传承劳模精神,全力助推公司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四、坚持文化引导,提升质量水平
近年来,配电分公司以企业文化“贴近实际、贴近员工、贴近生活”为指导,通过班组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紧紧围绕“创建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和谐企业”战略目标,把公司使命、企业愿景、班组责任以及质量文化的内涵要求,与员工个人价值体现、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为质量文化建设的落地奠定了基础。在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应以“主题宣传、公益实践、主题征文、知识答题、专题讲座、公益展播”等形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入行,着力培养和树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在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四德教育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定期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贡献”活动,积极参加援助救灾、扶贫帮困、救助失学儿童、义务献血等奉献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奉献意识和道德素养。在持续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中,应在公司开辟的“学习园地”里,通过“卡片(手册)宣传、橱窗展示、标杆引领、感恩教育、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形势目标宣讲、业绩宣示”等形式,大力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精神,积极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员工行为信条,树立新时期配电人的良好形象。
五、从“抓两手”到“两手抓”
在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配电工程分公司始终坚持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突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让员工在质量方面充分施展才能,质量改进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围绕质量文化建设,该公司开展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个员工牢牢树立“质量在我手中、用户在我心中”的思想,把有形的质量管理要求转变为一种无形的质量文化氛围,熏陶和影响着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六、争创标杆单位,树立企业品牌
质量文化建设———企业卓越经营的基石。近年来,在配电分公司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人心齐,发展快,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取得了一个个成果,在行业系统中树立了企业形象。
1.工程管控与安全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2014年是电力体制改革深化之年,网内工程量为历年之最,同时还有“三双”接线改造、农排线改造、滨河变长田变配套等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年度重点工程。为此,配电工程分公司上下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2.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
配电工程分公司在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快市场工程施工进度,精心安排施工计划,实行交叉施工、突击施工等方法,努力满足客户需求,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
3.有效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配电工程分公司通过创建质量文化单位,进一步为配网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高质高效的施工服务;以精益的管理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担负起电力央企的社会责任,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更好地提升了“国家电网”的品牌美誉度。
七、结束语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企业的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因素,现在质量因素已经成为客户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参评质量的好坏,质量文化也将作为企业发展的背景文化中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中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篇3
“文化共享”工程要想真正实施,必须要加大投入,夯实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兰山区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保了工程建设的硬件达标。区财政先后拨款200余万元,用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设备采购、网络维护、日常运行等基本建设,先后购置了服务器6台,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40台,以及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百兆防火墙、UPS电源、卫星接受器等相关设备,接入了宽带互联网,购置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浏览监控软件、网络版杀毒软件、共享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等,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成了集演播室、接收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点播室、课件制作室、音像档案资料室于一体的规范化区级支中心,支中心的年度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以上。目前,全区6个镇4个街道服务站都配备了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电脑、机顶盒、有源音箱,并按入了宽带网络,年运行经费都不低于1万元;村、社区服务点也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进行建设,目前9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了规范化站点要求,运行经费也都得到了较好保障。
二 加强管理,在发挥作用上狠下功夫
“文化共享”工程的硬件建好了,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实现真正惠民,也属纸上谈兵。在建设过程中,该区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志牌、统一规章制度和统一收听收看纪录簿,确保各服务站点定期、按时开放,实现服务内容安排科学合理。
为加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力度,该区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首批选定了1个街道和2个镇,20个村(社区)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全区每年都要召开3次以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场会,举办5期以上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信息采集、内部管理、意见反馈、监督检查、评比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从社会上聘请了5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了信息采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针对夏秋季节手口足病多发的情况,该区积极邀请妇幼保健院专家举办预防讲座,并制作了《手口足病防治》课件,免费向广大群众发放,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为减少夏季雷电造成的伤害,该区制作了《雷电灾害的预防》课件,广泛宣传预防雷电知识,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三 强化创新,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也需要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惠民。近年来,兰山区始终坚持围绕“一个目标”,消除“两个误区”,抓好“三个结合”,推进“四项创新”,深入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该区以共建为手段,以共享为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效能,努力为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认识上的误区,消除“工程建设是文化部门行为”的认识误区,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工作中,该区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同创建文化先进乡镇、社区相结合,同维护青少年文化权益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强共享工程的生命力。
篇4
1红塔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
自2007年度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于2008年4月19日在云南省蒙自县召开以来,红塔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通过一年多的建设与实践,我馆基础建没基本完成。主要包括:场地、机房、电子阅览室(不少于80% )装修,业务用电线路、地线系统、防雷系统,防盗设施及互联网光纤的接人等工程;采购了25套电脑桌椅,一套工作台;所接收的设备有:服务器3台及相关软件,3.6TB存储设备一套,电视机、投影设备及移动硬盘、移动播放设备一套,数码拍摄设备一套,卫星接收设备及软件一套,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一套、电子阅览室工作站及业务终端共25台,机房空调二台,业务自动化系统、资源应用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一套。
2008年9月22日本馆作为红塔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通过了云南省文化厅验收。为了尽快使共享工程设备投人使用,我馆及时进行了人员岗位调整,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制定运行方案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先后利用现有设备开展了以下工作:
1.1利用现有设备,整合人员,及时开放电子阅览室,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周末电影”活动内容。截止2009年6月,我馆共接待上网用户1900多人次,免费放映“周末电影”30场,观众达1790多人次。
1.2积极督促、指导基层服务站点的建设,制定相关设备采购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各站点的设备验收与使用指导。
但是,由于人员编制、计算机人才及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我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开展进度不如人意,多项后续工作无法完成,大部份乡镇基层服务站点没有能力开展工程。这一状况的出现,造成了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整个共享工程工作的开展陷人困境。
2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图书馆编制内的人员空缺一直无法解决,区支中心无计算机管理人员难于满足共享工程建设的要求
由于我馆人才储备不足,现有工作人员驾驭现代化设备能力较差,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严重厦乏造成无法正常使用和维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价值几十万的设备到馆后.从设备验收到调试安装均无法自主完成,更别说对乡镇基层服务站点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2.2区支中心及基层站点年运行费偏低,无法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图书馆的经费一直较为紧张,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件中规定的运行费用较低(每年不少于2万元),我馆每年仅有3万元的运行管理费用,扣除2万元的电信光纤(lOM )费用,剩余的费用连水电费都不够支付,设备软硬件维护和更换则成为空谈。这成为下步工作开展无法越跃的障碍。
2.3市级共享中心建设滞后,县中心缺乏有效的技术支律。
由于省中心技术人员有限,而我省开展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没有进行地市级支中心的建设,形成了信息流和技术服务的巨大断档,造成县区支中心缺乏快捷有效的技术支撑,造成共享工程无法正常运行。
2.4没有规范的县支中心运行标准
容易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过度干涉,这也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一步获得社会资金支持的一大障碍。
3怎样走出建设与发展的困境,真正发挥好文化倍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实现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来的建设与运行实践,结合红塔区的实际情况,要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真正发挥这一惠民工程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及图书馆支中心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保阵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德步推进
3.1.1把共享工程纳人政府工作考核。从我馆的建设情况来看,整个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点多面广,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惠民公益工程,要建设共享工程,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央和国务院要求,真正将共享工程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切实解决经费投人,才能保障共享工程稳步推进。
3.1.2加大政府投人力度。共享工程是一项纯公益性质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没有创收途径,所有支出只能从图书馆自身事业经费中出,除了需要前期设备的投人以外,必须要有一定的运行经费保证才能使共享工程持续发展。县(区)支中心和乡镇及村服务点没有财政运行经费和更新设备的经费投人,共享工程难以发挥出其巨大的社会功效。按红塔区及玉溪市的实际,我认为县(区)支级中心年运行经费不少于8万元,乡镇及村基层服务站点运行经费应不低于2万元和5千元,而村级服务点根据每年运行情况可适当给予奖励性补助。 同时,共享工程服务在县(区)支中心及以下站点开展工作交通不方便,没有专门工作车,如投影播放设备、音响设备等无法运送到位,如果全部依靠公交出行,则严重降低了服务效率,制约了共享工程工作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拓展。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共享工程现已进人全面服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投人,以保障共享工程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下去。
3.2政府人事部门和丈化主管部门必须解决图书馆人员编制和技术队伍建设问题
3.2.1人员编制问题。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是一项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心工程和创新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但是,由于县(区)级图书馆的人员普遍不足,现有编制基本是按照2002年事业单位人员制度改革所核岗位进行核编的。而共享工程是创新的业务,人员的配备成为工作开展的一个先决条件。从我馆共享工程运行情况来看,一个县级支中心至少需要3人以上工作团队才能具备完成共享工程正常运行的能力。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文化部门来完成。
3.2.2技术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县(区)级图书馆技术人才储备较差,计算机人员严重医乏。所以,政府除投人解决设施、设备外,要建设好运用好文化共享工程,还必须进行智力投人,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来保障共享工程服务的正常运行。尤其在乡镇和村一级,严重缺乏专职、兼职技术人员,有个别村干部会一点简单的操作,这来源于供货方的现场培训,如果设备有任何故障出现,根本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同时,共享工程在发展、资源来源途径汇集了统一发放与自主开发多种渠道,除了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外,在红塔区乃到整个玉溪市这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域,我们更需要一批有能力收集、开发、制作地方特色资源的技术力量,为丰富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做出努力。
3.2.3尽快完成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由于云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仅限于县(区)、乡镇和村委会,到目前为止地(市)级支中心建设仍未进行,省共享工程中心的技术人员又无法对各县(区)支中心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辅导和信息交流,致使县(区)支中心工作开展举步为艰。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各地(市)图书馆人才、设备等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吸引了大量技术人员,却因为业务项的限制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龙头指导作用。尽快建支地(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将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解决了省共享中心和县(区)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人才匾乏的问题,使整个共享工程形成一个完成的信息链和技术服务网络,从人才上和技术上保障共享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进一步的发展。
3.3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要加大培训与交流
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在交流的前提下,才能较好的完成。所以,各共享中心在开展服务的同时,还要加大各地的技术交流,定期举行共享工程培训,省中心负责市级中心的培训,市级负责县级及以下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这样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保证工程运行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3.4切实加强设备管理
共享工程设备是国有资产,认真管理好共享工程的设备和资源是各级中心的首要责任,各级中心设备要责任到人,专人管理。对于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各级站点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以保证共享工程设备真正用于服务。同时要认真利用好共享工程的设备和资源,组织好各基层点的服务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3.5加大考核力度,建立激励机制
考核是促进工作的一种方式,没有严格的考核,设备闲置或另作它用了也无人知晓,所以各级管理部门应做好工作考核,各级中心做好对下级支中心的监督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标准,督促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对于考核优秀的站点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那些严重违反规定,不按制度开展工作的站点,要适当惩罚,减少设备投放量,并督促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基层点工作人员服务任务重,难度大,服务时间经常会在下班后或是节假日。从我馆的运行情况来看,工作人员为了做好服务,不计较上班下班,不计较是周末或是节假日,虽然辛苦.但大家毫不怨言. 只求把服务做好的工作态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这种情况建议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为基层工作人员在津补贴方面作一些考虑,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
篇5
近年来,浙江省岱山县根据海岛县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村落分布、社会经济、人员构成等情况,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重点打造了“流动好声音”“流动好舞台”“流动好电影”“流动好图书”四个板块构成的文化惠民举措。经过连续八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日益多样,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惠及百姓更加广泛,“流动文化进基层”典型经验入编《浙江省公共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经验汇编》,其具体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和探究。
2008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为全省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同年又部署开展了“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如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成为岱山县文化工作决策者的当务之急。岱山县地处海岛,岛屿多、地方偏、交通不便,偏远小岛的居民文化生活贫乏;随着临港工业的发展,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他们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文化设施少,文化生活枯燥,要解决这些人群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最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之一就是实施“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
一、活动亮点
在县文化馆专门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部”,对全县符合条件业余团队的统一审核,统一发放音响器材,为基层团队日常活动提供了便利。2012年投入40万元,精心设计了7套流动K歌车,该车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设计,集合了整套演唱设备,在海岛地区的大街小巷、乡村渔港使用方便。赠送给全县7个乡镇文化站以后,在偏僻渔村、古镇弄堂、社区(村)广场、船舶企业等地进一步掀起了岛城全民K歌热,仅当年夏季流动K歌车前后共举办209场“流动好声音”,演唱群众3000余人,吸引观众40000余人次,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让草根声音接力传递,汇集更多的发展正能量。
在“流动好器材”的带动下,“流动好电影”“流动好图书”“流动好舞台”系列流动文化送基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6个流动电影放映队,每年免费为企业、外来人员、边远海岛放电影1200余场。全县建立图书流通站(点)66个,流通图书88130册,赠送图书42550册,价值约50余万元。把舞台搭进偏僻渔农村、企业、军营,发挥当地文艺爱好者特长,文化部门转变职能,由过去的 “我上台你鼓掌”,变为“你表演我搭台”;渔农民由原先的被动型享受文化,变主动型参与文化,促进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二、社会效益
(一)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文化服务手段,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舞台”“家门口的书房”和“家门口的电影院”,使老百姓“天天有活动”“天天把歌唱”“天天有书看”“天天乐淘淘”,切实解决了海岛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满足了他们文化娱乐的要求。
(二)通过音响器材赠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各类文艺团队蓬勃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有各种文艺团队200余支,参与群众五千多人。特别是广场舞队,每天晚上广场、公园、院落,只要是稍微空旷的场地,到处都活跃着广场舞爱好者的身影,成为全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流动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将城镇社区的文化艺术产品、文化艺术活动输送到农村社区,有效延伸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的服务功能,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也促进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发展思路
创新文化惠民服务的理念和模式,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摸底调研,让群众对文化充满亲切感和信任感,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创造公共文化,激发基层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篇6
一、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发展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能源环境的优化,在能源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下,油气工程建设企业具有了优良发展空间和宽广发展前景,基于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面对的多样性挑战,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安全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053.4亿立方米、1106.1亿立方米、1208.6亿立方米、1301.6亿立方米、1346.1亿立方米、1368.7亿立方米、1480.4亿立方米和1602.7亿立方米;2012年~2018年,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0%、9.3%、7.7%、3.4%、1.7%、8.2%和8.3%,由此可知,我国具有较大的油气工程建设规模。在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促进安全文化发展,将进一步夯实生产基础。近年来,我国信息环境逐步改善,信息传输渠道具有了多样性特征,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项目管理可借助信息渠道进行安全文化内容的传输,有效提高生产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优化经济基础,提高经济产出的稳定性,降低生产风险。
二、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文化发展对策
(一)实行安全战略措施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4年~2018年,我国新增油气管道总长度分别为6800.0公里、5200.0公里、627.0公里、7306.0公里和2863.0公里,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增加,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将持续推进,可通过实行安全战略措施,促进安全文化发展,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油气工程建设企业应在项目管理中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有效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宣传平台,充分深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意识,有效优化安全管理环境。同时,还应结合安全管理现状和安全文化发展现状,建设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安全生产意识的全面渗透,并利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充分体现危机意识,形成全覆盖的管理环境。另外,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设计并落实安全文化测评体系,夯实基层管理,保障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管理文化的全面输出。
(二)健全战略实施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2018年,我国油气工程行业规模分别为3886.2亿元、2983.7亿元、2944.4亿元、3181.2亿元和2864.2亿元,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油气工程建设企业涉外工程项目管理中全面发展安全文化,能够进一步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现防患于未然,降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可通过健全战略实施保障,实现安全文化发展:
在健全战略实施保障的过程中,油气工程建设企业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强化组织保障,建立战略实施考核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形成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将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全局性原则融入安全生产过程中,不断夯实技术支撑,营造安全的文化氛围,建立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优化安全文化建设步骤,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确立各部门安全管理职责,充分细化安全考核内容。另外,还可建设视频集中监控系统,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开展生产环境安全文化宣传活动,拓展安全文化的覆盖面。
(三)建立安全评价体系
安全文化发展是油气工程建设企业保持经济稳定产出态势的关键,应积极建立安全评价体系,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篇7
1)整合企业精神文化,建立价值理念系统。
在调研考察,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对包括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目标和用人理念等全部价值理念进行发掘,总结,提炼和升华,或者灵活的引入当代前言的先进理念,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又具科学性,现代性,系统性,统一性的理念识别系统。
打胜这一战役的关键在于“提炼”和“整合”。
提炼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原则。
整合,就是将全部资源,根据完整性,系统化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以达到最优效果。
2)规范企业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识别系统。
在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对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准则、团队管理、沟通渠道建立、顾客满意工程、员工满意工程、培训体系设计、激励机制设计、员工考核等,进行规范化设计,形成既体现现代文明又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的行为识别系统。
打胜这场战役的关键在“规范”和“执行”。
规范是对企业行为按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设计出规则,使之成为实践企业理念的范本,成为企业的模范。
再好的范本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将是一堆废纸,因此提高执行力至关重要。
3)创造企业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识别系统。
篇8
1共享工程建设在甚层的实践
澄城县作为全省第一批建成县级支中心的县市之一,图书馆作为工程实施单位,深感责任之重大。2008年10月,在陕西省确定了澄城县为第一批6个县级支中心之一的建设县后,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澄城县图书馆克难攻关,创造条件,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一是抓好基础实施建设。面对千疮百孔、年久失修的图书馆大楼,多方筹资12万元,对整个大楼实施维修改造工程,更换安装铝合金门窗269平方米,防盗网160平方米,处理危漏屋面240平方米,内外粉刷2300平方米。二是根据共享工程支中心对电力线路的负荷要求,投资6000元,对原有10千瓦负荷的线路进行了更新,使电力线路负荷能力达到了6o千瓦,确保了动力先行。三是投资4000元,配备了防火、防盗等安防设施。四是投资8000元采购8套办公桌椅,2套公文柜,一套数码打印及扫描设备,使图书馆的基础设施达到实施共享工程的基本要求。
2008年11月上旬工程设备到位后,在陕西省中心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通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安装、调试,一座投资70余方元,拥有37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系统、书目检索系统、全省联机编目系统、影视播放系统正式为读者提供现代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并于12月28日通过了文化部的验收。
2共享工程的服务在基层的探索
面对现代化的设备,崭新的机房,全体职工的兴奋溢于言表,兴奋之余也感到压力之巨大。面对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一支与现代化服务不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队伍,一个相对薄弱的经费保障环境,如何使共享工程在地域经济建设、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体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真实意义和内在价值。为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把拓展共享工程服务领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工作实践中作了有益的探索。
2.1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关健在宣传
为了扩大共享工程的影响力,拓展工程的服务领域,2009年3月,澄城县图书馆结合“全县科技之春宣传服务月活动卜,使文化共享工程走出“闺房”走上街头,深人乡村,先后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悬挂横幅8条,喷绘宣传板面6块。并与澄城县政府网站、澄城县电视台通力合作,推出消息和介绍共享工程的文章6篇,并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力,把宣传工作的纵深推向农村。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5月份的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期间,澄城县图书馆把共享工程的宣传再次推向。6月份,澄城县政府督办室在主管县长的带领下,就2008年为民所办十件大事之一的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和检查,现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部分政协委员来到县支中心视察;7月份,澄城县人大常委会把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作为专题进行调研,组织部分常委、教科文卫委员,先后来到县支中心和雷家洼柏门村、里庄村等工程覆盖的乡村,就工程建设的进展、设备运行、服务效能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在肯定了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环节,并就县级支中心日常运转经费的落实问题向县政府提出建议。
作为一项创新工程,通过宣传,共享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观注,无疑对工程在全县范围内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共享工程生命力的关健在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宗旨是服务老百姓,这是澄城县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一条主线。群众普遍欢迎,老百姓感到满意,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境界。县支中心建成投运半年来,我们在专业技术力量、日常运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结合澄城县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产业发展大局开展服务。
一是将澄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及苹果产业发展两大目标作为服务的切人点,在基层服务网络、设备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根据两大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特色资源,把省中心下传的《猪病的防治技术》、《怎样办好一个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耳病的防治》、《高产母猪与仔猪的饲养技术》、《奶牛饲养技术》等下载到移动储存设备,再配送到全县10个文化示范村,其他村以光盘刻录形式配送,配以投影巡回播放等方式进行技术支援,并从中、省中心下载了苹果栽培、大棚疏菜等科教片配送到产业发展的重点村组,为提高这些文化信息在全县的覆盖面,为两大产业发展作好技术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两大产业的发展。截止6月底,以移动储存、光盘等形式为基层配送科教片讲座16部(集),电影38部,电视剧4部,戏曲6部,资源总量达到276GB。
二是以电子阅览室为阵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文化服务。图书馆电子阅鉴室作为共享工程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以其免费开放、公益服务的开放制度受到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欢迎。自开放以来,几乎天天人员爆满,到了周末经常出现排队现象。因为是免费开放,就连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打工族、农民阶层也成了电子阅览室的常客。这些人群因为初次使用现代信息设备,往往打不开机子,找不到自己想浏览的界面,工作人员就向他们介绍如何使用文化共享工程系列网站,如何查看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如何利用共享工程设备欣赏影视戏曲,如何利用共享工程的文化资源学习更多的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使用设备。6月份高、中考来临,我们又开辟服务专区,腾出8台计算机为萃萃学子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等服务。一些家长深有感触的说:“往年查成绩,拿钱在街上排队,往往需要半天,现在共享工程不但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途径,而且免费,政府真的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截目六月底,电子阅览室共免费接纳读者共计7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满足各阶层的文化需求。过去城市流动人口、打工族的文化生活往往是被人们遗忘的,他们不是没有精神文化需求,而是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场所。现今共享工程开展的广场文化服务,不但为他们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保障,而且为盛夏中的城里人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半年来,澄城县图书馆利用移动储存设备和投影设备先后开展广场文化服务活动32场次,播放电影、电视剧60多部(集),受益的人口超过6000人次。
2.3共享工程的服务能力关健在队伍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建立一支与共享工程建设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文化共享工程成败的关键。一个支中心、一个基层服务点的设备使用率如何,资源建设如何,服务功能如何,都要靠人才,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开展活动之前,常常有较好的想法和策划,但有时却因对设备性能不了解,不掌握操作方法,缺少技术而半途而废。这一问题在基层服务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有些地方,一些工程设备仅仅成为村部的摆设,发挥不了原有的效率,归根结底,这是人才的问题。县支中心的技术人员虽然参加了几次省上的技术培训和远程培训,又对基层服务点的管理人员做了好几次培训,但也只是缓解了一些矛盾,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到了各级服务点的服务能力。
2.4共享工程的魅力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文化共享工程虽然讲的是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但各地的文化传统有所不同,欣赏的角度和需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当地群众喜闻乐见,才能体现工程的价值。所谓喜闻乐见,也就是你的服务的的确确为老百姓解决了生活、生产、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他们才会欢迎。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地的实际,在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提供相适应的资源服务。特别是在保障农业生产的技术服务上,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种植、养殖传统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和配送信息资源,使符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共享工程实施的根本目地在于服务于基层,因此,在资源建设上要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把着力点、着眼点放在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普通百姓上。要深人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需要什么,急需什么。在这一点上,县(市)中心首当其冲。因为他们是最接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中心,要在科学的、客观的调查基础上,为国家中心和省中心起好参谋作用。目前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因为它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东西的,帮助他们生产生活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资源。要根据全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支持各地的支柱产业。要增强大众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文化共享工程切实体现出民心工程的内涵。
3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各地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展。特别是试点县、乡、村的群众得到了实惠。但从西部地区看,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进展不同,效果各异,在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着不少困难。
3.1一些地方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未将工程建设列人重要议事日程,有效机制尚未形式。由于受地方经济状况的影响,对工程建设缺乏必要的信心。特别是在基层服务点建设中提出的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与有线或数字电视普及工作,与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与农村信息等方面的结合尚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机制,基层中心处于有所为而不能为的尴尬境地。
3.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支中心、基层服务点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保障,直接影响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文化共享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可作的事很多,但都因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得不到正常的经费保障而搁置。就县级支中心的运行经费,省上曾经在工程实施时与有关县市签订了责任书,但至今不少县市的运行经费还是没有着落,致使支中心的运行到了面临停机关门的境地。
3.3人员编制与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堪忧
共享工程支中心一般依托县市公共图书馆而建,而各县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员编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应似的,那就是大家过去常讲的“图书馆是姨老姨少的避风港,轻松领取工资的后花园”。社会普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借书还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此,达官贵人们就想方设法把子女硬是塞了进去。以澄城图书馆为例,1987年建馆时,下达事业编制4人,现在实有人员13人,而其中仅有本科学历的1人,大专学历(后取)2人,中专学历1人,高中学历1人,其余全为初中学历。这样的人才结构在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工作尚能凑合,但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从事服务工作,无疑远远不够。在现有人员中,学过计算机专业的人数为0,虽然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不少,但基本都是“二把刀”,通过培训,基本能适应支中心开机、关机、资源下载、配送等工作,但网络维护、资源建设与开发的人才就无从谈起了。县支中心担负着基层服务网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自身都是“半桶水”,如何培养基层人员呢?所以,县级支中心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关系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败的一项紧迫任务。
篇9
三、在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街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以及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其他文物遗存的,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红线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发改、经贸、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项目选址、方案会审、土地征用等审批手续。
四、县定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并将考古调查、勘探意见告知建设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文物部门的意见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文物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制定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和抢救措施。
在县定规划工业园区以外独立选址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部门《工程建设文物保护意见书》后,方可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建设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文物,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向文物部门或公安部门报告,如隐匿不报或保护不力造成文物损坏的,要追究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篇10
[Abstract ] The freeway is to rise this century 20 time a safe, rapid, through the new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high capacity. Its appearance greatly eas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situation, and improve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evel,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s the son of modern traffic highwa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ig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o the economic benefit.
China star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70's highway construction preparatory work, includ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ical translation, measuring work and feasibility study. Highway construction not only improved the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 but also produce grea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also brought great changes in people's ideas. It not only is the lifelin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essential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the infrastructure, its progress and refor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productivity.
[Key word ] expressway, Safety cultur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利害关系者包括业主、承包商、咨询部门、供应商、生产运营部门、社会公众、公用服务(设施)、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等多方面。其主要参与方包括业主、施工、监理、设计方等,各参与方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或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等。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人身的健康与安全,而投资(或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则主要涉及物质的利益。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参与方众多,涉及人员广,有关各方对安全及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期望不甚相同,这给协调有关各方的安全管理带来困难。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正式规则难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进行,所以,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提高的动力来源于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及其人员的内在动力,在此方面,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文化的内涵
1.组织文化的内涵。组织文化是指共有的价值体系。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条、仪式、神话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一个组织的文化是以下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是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二是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到的东西。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组织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由于业主方是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知识的集成,业主方也是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生产过程的总组织者,所以,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可见,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中,业主方起主导作用。在施工方项目组织中,施工总承包方和施工分包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平衡。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施工总承包方施工分包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但是,施工总承包方对安全管理起主导作用。
2.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具备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文化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许多关于安全的研究也都发现,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绩效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说来,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安全文化具备如下功能。
(1)整合功能。它不是从某个侧面去影响人们的行为,而是从整体上综合地、全面地影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组织行为。
(2)导向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对职工的个体行为以及项目参与各方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3)凝聚功能。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参与者通过强势的项目文化可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而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4)激励功能。它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满足参与者的精神需要,从而使其精神振奋、奋发向上,为项目也为自己的利益奉献能力和智慧。
(5)约束功能。它以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的行为准则来约束项目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
篇11
2.1农村
农村调查对象包括人口、房屋、土地、小型水利设施、农副业设施和其他项目等实物指标。1)永久征地。工程建设永久征地涉及丰城市曲江镇1个镇,香甪、莲花、红门和曲江4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和工业园管委会,总面积1436.63亩。2)临时用地。临时用地总面积508.80亩。其中料场临时用地103.50亩,弃碴场临时用地405.30亩(地类均为荒地)。3)人口、房屋及其他。工程建设征地涉及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1个村小学。合计813户3415人,房屋面积192761.45m2。农村附属建筑物主要有砖石围墙、门楼、混凝土石晒场、压水井、大口井、沼气池等,另有树木共5024株。
2.2专业项目
专业项目分公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地下管道等。本工程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等外路8.7km;输变电设施:工程建设征地影响10kV电力线路1.45km;管道及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占压各类管道2.0km,抗旱泵站10台,灌溉电机5台,灌渠及灌溉涵管1.5km。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3.1生产安置规划
通过环境容量分析,可以在本镇进行移民安置。移民安置以种植业安置为主,安置标准参照征收前标准和安置区居民拥有资源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参照该村现状人均耕地数量确定。由于征地区为城市规划区,移民生产安置结合城市规划,在土地调剂及合理利用补偿投资的基础上,可辅助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二、三产业,作为对种植业安置的补充,实现征地后农民生产、生活恢复或超过原有水平的目标。本工程建设征地涉及村生产安置人口共468人,其中418人在本村进行种植业安置,50人在当地进行二、三产业安置。生产安置费来源于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计1141.18万元(人均生产安置费2.44万元)。种植业安置调整耕地面积共计369亩。调整耕地所需费用为911.38万元,剩余资金为229.8万元,规划投入到调整土地的村组水利设施配套改造中。
3.2搬迁安置规划
参照《镇规划标准》,结合江西省有关规定,确定农村居民点迁建规模;考虑尊重地方各级政府及移民意见,在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以本村安置为主,不打乱原村组建制,以便于移民的管理。规划兼顾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经计算,规划搬迁人口3463人。主要安置方案,以就近后靠安置为主,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集中迁建由县政府负责,规划建设集中居民点4个,安置3463人,其中香甪村、莲花村、红门村、曲江村各1个,占地总面积363.60亩。
4专业项目处理
按照原标准、原规模或恢复原功能的原则进行复建规划,对已经失去功能不需要恢复重建的设施,给予合理补偿。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等级)或改变功能需要增加的投资,由有关部门自行解决。受影响的公路,一般平行堤线,规划在占地范围外后靠复建,按现有占用规模的1.2倍估算复建长度;电灌站给予一次性补偿。
5补偿投资概算
占地处理补偿投资包括农村移民补偿投资、专业项目补偿投资、其他费用、预备费、有关税费等。经计算,本工程农村移民费为14242.53万元、专业项目补偿费483.40万元。其他费用1546.33万元,基本预备费1301.47万元,有关税费1025.72万元,工程占地静态总投资18599.45万元。
6移民工作实施与管理
6.1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丰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安置项目管理,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工作,指导、监督实施机构的工作,确保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移民的各项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执行机构为丰城市城西堤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具体实施由曲江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移民工作,层层负责,共同努力完成移民工作任务。
6.2规范性管理
移民实施管理的规范化是移民安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移民实施需健全移民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的管理方式,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实施,实施中对原规划进行重大变更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各安置区移民安置工作实施前,应着重落实移民安置意愿,签订安置协议,避免出现项目资金已投入而移民不愿迁往的情况发生,保证移民投资使用的有效性。
6.3监督、评估
在移民实施过程中,需有资质的移民监理机构对移民安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综合监理。监理内容包括移民工程实施质量、进度、资金拨付及规划控制情况、移民安置信息管理等。监理时限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1年。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移民监测评估,对实施移民前后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监测,并对移民规划及移民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监测评估时限宜为工程建设和移民安置完成后3年。
6.4移民管理人员及移民技术培训
移民实施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难点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政策性、群众性,为完成实施工作,应加强移民干部培训和农村移民技术培训。农村移民技术培训针对技术难度及移民接受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对简单实用的技术,采取现场示范和培训、扶持专业户带头;对面广,收益大的实用技术,采取夜校讲课和分发科技小册子的办法;对高新技术,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的形式等。培训内容:科学种田,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收益;扩大经营范围、多种经营,扩大收益渠道;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移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三产业中的实用技术,为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条件。
篇12
一、苏北五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的苏北五市六县依次为:徐州市邳州、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灌南县、连云港市赣榆县、盐城市滨海县、南通市如皋县。2010年底全部实现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具体情况如表1:
二、苏北五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践
(一)政府重视,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情况得到很大改善
苏北五市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明确的提出各自的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1.乡镇文化站建设
乡镇文化站,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职责是履行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种种原因,乡镇文化站一直未能应有建设,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乡镇文化站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建设。例如:连云港市灌南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全面覆盖,其利用省扶持资金90万元完善各乡镇文化站8室内部设施,配备大批电脑等网络器材和办公设备,放映活动器材等,消除文化站内部软件设施缺乏现象,还建成6家长效管理站;南通市如皋市,2008年底,全市20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其中,多个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优秀文化站,乡镇文化站面积均在800㎡以上,最大的达到1400㎡,藏书10万余册,为农村群众提供阅览、科技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宣传教育等优质的文化服务;盐城市滨海县,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房都已达到省定标准,总面积达7805平方米。
2.农家书屋建设
“农家书屋”是由政府主导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近几年苏北五市“农家书屋”得到很大建设,例如:宿迁市沭阳县,全县473个行政村(或居委会)于2009年底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工作,保证每个行政村独立拥有自己的“农家书屋”;南通市如皋,到2008年底,建成农家书屋332家,建成的农家书屋均使用面积达到80㎡,实现了全市全覆盖;盐城市滨海县筹资近270万元,新建农家书屋167家,还对以往自建的71家的书橱、图书重新统一配置,实现了全县的全覆盖。
(二)科学合理规划,规范运作
“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服务广大基层群众的长期任务。各级地方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对“文化惠民”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规划,各地“文化惠民”工程较为规范运作。
1.科学合理规划
苏北五市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例如:徐州市邳州专门制定《邳州市文化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目标、任务、标准、完成时间、责任要求等,对于农家书屋书籍配置也做了要求,书籍配置必须符合农民的生活需求,有良好的深刻的教育意义,迎合农民的兴趣爱好;盐城市滨海县“十二五”规划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县;全面实现“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目标。整合农村各种宣传教育文化阵地,实现共建共用。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5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都有基层服务点;宿迁市沭阳县针对本县总体情况,制定统一的相关规划,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发展在未来不同阶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划。
2.规范运作
苏北五市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另一方面坚持规范运作,例如:徐州市邳州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员管理职责》、《服务公约》等规章制度,有效规范管理农家书屋;宿迁市沭阳县,该县所有的“农家书屋”都是按照统一的选址标准,统一的农家书屋管理人员配置标准,统一的书籍配置标准进行建设,科学规划,日常运行也有相应的准则。
(三)基层文化活动积极开展
苏北五市近年来,基层文化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既丰富了基层农民群众的生活,陶冶了情操,也较好的满足了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1.精心组织文化活动
苏北五市各级党和政府积极组织策划丰富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例如:徐州市邳州市,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邳州之春”系列活动,该市已连续举办了二十届,节目内容都是广大群众自编自演的;连云港市灌南县,城乡文艺舞台繁荣活跃,三次获得“先进文化进万家”广场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平均每年举办32场次大型活动,480余场次小型文化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特别是成功承办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各类大型赛事活动。相继主办,承办了亚洲魔术大赛,2010二郎神文化论坛大型晚会等大型活动。认真组织“三送工程”,“主持人三进演出”,加强了该县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有宿迁市于2006年,建立市“三送”工程中心,为该市“送书,送戏,送电影”文化下乡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市文化局与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了“百乡千村文化行”活动。
2.积极扶持地方特色文化
苏北五市大力扶持乡镇特色文化。挖掘地方特色,结合地方实际,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引导和培育,例如:连云港灌南县,该县的乡一级形成了张店锣鼓,三口舞狮,五队舞龙,李集魔术等各具特色的乡镇文艺团队。村一级建有舞蹈队,红领巾宣传队,健身操队,大鼓队,秧歌队,舞龙,舞狮等58支文艺骨干队伍。并因地制宜建成了17个各具特色社会舞台;该县06年以来,共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2150项,整理上报1884项,申报成功省级传承人12人,《五妙水仙膏》和《汤沟酒酿造技艺》进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宿迁市沭阳县沂涛镇的“打蛮船”,“打蛮船”是该县沂涛镇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记载周边地区传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由原来的一人自拉自唱,发展到两人轮唱,多人演唱。伴奏乐器也不断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坠子”,到现在的扬琴、二胡、电子琴、锣鼓等。其表演形式深受地方群众所喜爱。该镇在发展文化建设中成立了专门的协会对这项艺术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该镇还发掘保护了酿酒、打单饼、豁饼、疙瘩汤、高木屐、喂毛窝等1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市如皋市,精心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两年一度的“两节一会”系列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主要以镇农民艺术节和村农民艺术节为主,深受农民的欢迎。每逢节假日、纪念日和其他重要活动,乡镇都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
三、目前苏北五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苏北五“市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苏北五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
1.一些基层政府在对“文化惠民工程”的认识问题。党和政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举措,政府是“文化惠民工程”主要推动者和建设者,所以说一个地区的“文化惠民工程”政策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施,与该地区政府对该项政策认识有直接的关系,在我们实际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总体来说,从上到下各级政府对“文化惠民工程”是很重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基层政府在对“文化惠民工程”的认识不足,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忽略了文化对经济的内在支撑力,上级政府部门对下属基层政府单位的政绩考核,往往也仅以单一地区经济情况好坏做为评判的标准,在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方面存在不足,文化惠民举措有限,对当地的基层文化事业产生不利影响。
2.一些基层民众对“文化惠民工程”的认识问题。我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农民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受益者,农民对“文化惠民工程”认识程度,对“文化惠民工程”具有反作用力,在我们对苏北五市某地区实际走访调查后,我们了解到,某县关于农家书屋的调研中,是否需要设立农家书屋?如果所在村有图书馆,你会去看吗?有不少农民认为:无所谓、不去,说明当地农民对“文化惠民工程”重要性认识不足,作为农家书屋利用主体缺乏主动需求、意识淡薄,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预计了。我们的问卷数据分析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出,只有25.5%的受访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比较了解,剩余的75.5%受访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仅是听说或不了解。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通过我们实践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基层文化基础较以前设施虽有很大改善,但仍然较为落后。在本次随机走访苏北五市一些乡镇的“农家书屋”后,发现走访行政村“农家书屋”里除了一些书橱和书籍及一些简单的桌椅布置外,没有现代化多媒体工具,例如:电脑等;图书具有知识更新的滞后性等缺陷从而使其无法满足日新月异当今社会人们知识需求,仅仅凭所藏不到2000册的图书想要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些难度,此外,我们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同样发现该问题,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受访群众中,大约有63.21%的人认为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图2所示:
(三)文化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
首先文化部门年龄老化,编制不够和专业性不强等。在乡镇文化站,人员不够,一人担多职,造成很多文化站活动不能正常运行,无法充分发挥文化站在农村的积极作用。由于体制原因,文化专干不能专门从事文化工作,甚至文化工作沦为兼职。而受困于地方财政和编制等因素,文化人才队伍引进比较难。同时由于没有经费保证。乡村两级文化设施便无法聘用专(兼)职工作人员,基本依赖发动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导致文化设施极易损坏和流失,同时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新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针对农民群众,对于这样一个普通而又特殊基层群体,对我们文化队伍要求就要提高,不仅仅要求我们文化队伍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较高的整体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农村阅历,在对某地进行实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市农家书屋管理员知识水平很低,85%以上学历为初中,繁多的农村事务也使其根本无法专注于农家书屋这件事;农家书屋情况如此,乡镇文化站情况也不容客观;从该市乡镇文化队伍情况来看,成员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教师中择优选拔的,支撑农村文化工作近三十年,经过两次改革,大多退休或转岗,乡镇文化队伍处于青黄不接的尴尬状态,而现有在岗人员从乡镇事业人员中确定,相当部分人员既无专长,也无特长。
(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巩固运行困难
首先存在巨大后续资金投入压力。很多地方前期投入建设很有积极性,到后续建设热情减退,资金投入就成了问题,在我们的实际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地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由于缺少必要的后续资金投入,实际处于瘫痪状态。第二,投入的相关硬性约束机制没有确立。国家在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的发展规划中只作了简单的要求,对后续的设备更新、管理、运行等大量费用没有硬性约束要求,在地方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文化建设这方面后续资金投入很容易受到限制,文化站及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难以保证。第三,资金投入的组织协调分工问题没有解决。乡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采取中央、地方政府各部门共同协调实施的领导方式,会形成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相互之间责任推诿,具体任务执行时可能出现无人执行落实的情况,同时也无法保证其长效投入机制。
四、完善苏北五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将文化工作成绩作为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一项重要考核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文化惠民工程,其产生的积极效应也许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加之过去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考核仅仅以单一经济工作成绩作为考核下级依据,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这方面不能得到足够重视,引入文化工作考核机制,有利于强化基层领导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促使其积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从而使“文化惠民”工程落实到实处,受惠于民,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高质高效实现。
(二)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一方面,我们了解到,许多基层群众还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认为农家书屋只是个形象工程,并不是方便农民群众的,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要针对农民群众认识上的问题充分的宣传,让他们打消顾虑,走进书屋,开始真正利用书屋,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农家书屋真正的主人。另一方面,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各界参与,政府要积极利用各种现代宣传媒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认识和了解新农村文化建设,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三)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文化建设扶持力度,积极谋求创新性运行方案,一方面,苏北五市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财政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加大文化事业建设资金投入,不仅会增强地区文化实力,也必会对社会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政府也可以鼓励引导一些有实力企业参与支持本地区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捐赠形式,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同时有这方面爱好的个人自愿免费开设设施先进文化场所,服务于民,同时,政府也要切实落实好资金的投入,充分利用好资金,防止腐败的发生。
(四)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使农村文化得到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庞大的,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为此,要着力培养各种文化人才,通过培训,学习等各种途径提高在职文化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调整优化专业队伍结构,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乡下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灵活事业单位编制制度,建立新型人才引进机制,政府应积极鼓励相关文化单位及高校,推荐一批立志于农村文化事业的较高学历工作人员及毕业生,引导他们到农村工作或支文,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给予其相关事业单位编制,还要不拘一格引进文化专业人才,比如:民间艺人等。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方面,政府应当积极探索可行之策,将基层文化单位归属权、所有权完全收归上级文化部门,防止不良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探索尝试可行运行机制,比如,鼓励基层开展村村或镇镇联合文化活动合作模式;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村或一个镇单独举办某项文化活动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感到不足,如果村与村、镇与镇间联合举办文化活动,相信文化活动的质量会大大提升,影响会扩大。
(六)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农村文化建设不是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它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文化惠民工程,其产生的积极效应也许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不能中央强调一次,地方抓一次,要把农村文化事业当作一项长期工作,把文化建设提到抓经济的高度,坚持不懈落实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把新农村文化建设规范化、法制化、长期化,切实落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每个环节,保证长期的后续资金的投入机制。
五、结束语
在回望苏北五市过去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得与失,虽然苏北五市在“十一五”期间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还是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有待加强完善,随着苏北五市各自的“十二五”文化规划的出台,我们相信苏北五市文化事业在各自“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导下,其农村文化建设一定会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苏北五市的文化惠民工程一定能落实到实处,乡村文明阵地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祖详.新时期“农家书屋”发展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0,(2):42-48.
[2]沈爱文.建设“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A].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2月第30卷第1期.
篇13
一、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文化及其本质
(1)企业价值观:做“国内最强,同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化工石油专业建设公司”,坚持“成本优先、质量至上,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原则,在“发展、转变、人才、和谐”等方面下工夫;以项目实施规划为龙头,按照“区域化管理,系统化协调”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开展项目管理活动。
(2)企业伦理道德:公司贯彻实施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最高管理者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指导下领导各级组织进行业绩方面的持续改进;坚持道德建设与教育、规章制度相结合,坚持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注重采用“立标杆,树形象”的方式,激励先进,以点带面。
(3)企业形象:公司拥有一大批具有资质和经验的管理人才,拥有近五十多个执行力强、敢于挑战极限的工程队,综合吊装实力保持石油化工行业最高水平;通过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推进“三基”建设,代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石油炼建和石油化工建设领域的先进生产力。
(4)企业文化实践:公司的“铁军”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传统、风格、习惯和习俗的沉积,是在实践基础上经过主观改造与培育扶植并高度概括的结果;保持和巩固“中国炼建第一军”的地位和优势,展示第一建设公司“铁军”文化魅力。
(5)企业文化本质: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价值观的维系,通过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实现企业大多数对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觉行动,也是企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过程。
二、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基层队伍建设与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石油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建立以企业战略为龙头,主导业务流程为轴心,考核、薪酬为两翼,企业文化为后盾,流程管理为基础,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产权为依托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战略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组织战略的成败,对组织战略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五型”班组建设是“三基”建设的有效载体。所谓“五型”班组建设是指企业开展“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建设。企业“五型”班组建设活动有利于推进企业“三基”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改进现场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
1.石油工程建设企业“五型”班组建设情况分析与对策
(1)“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各有特色。部分工程队针对电焊工技校生多的现实,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使焊工90%以上具备合金钢、耐热钢多种操作技能,满足了中国石油集团相关大型项目工程建设的需要;多数班组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安全型”班组创建从作业抓起,有风险分析,有防范措施,有过程控制,有下班前确认,有经验和教训传递。部分工程队每天班前会让工友讲一个“吓一跳”的小故事,使大家“警钟长鸣”。这种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做法,是“安全型”班组创建的“捷径”。
(3)“清洁型”班组创建从素养抓起,通过积极开展“5S”活动(“5S”即“整理、整顿、清理、清扫、素养”五项活动)促进队伍建设,营造公司特有的管理文化氛围。
(4)“节约型”班组创建从认识抓起,有新理念,有新方法。通过抓现场管理促进素质建设,通过素质建设推进了工程技术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使班组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低耗单元”。
(5)“和谐型”班组创建从“师带徒”抓起。徒弟尊重师傅,师傅爱护徒弟。“师带徒”练兵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和谐型”班组创建活动。
2.基层队伍结构情况总体分析与对策
(1)目前工程建设企业各工程队的中坚力量年龄几乎都在30到50岁之间,体力素质呈下降趋势。而近三年新进厂的协作工平均年龄一般在20~25岁之间,整体青年员工队伍结构老化,并存在人员断层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有效发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一要发挥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作用,如第一建设公司把弘扬和培育“铁军”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二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教育,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各项法律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三要着力作好企业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四要不断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培养和谐理念,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知识、文化、信息含量以及艺术感染力方面下工夫、做文章,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和开展心理疏导相统一。
(2)石油工程建设企业部分作业队存在人员配备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施工效率。此问题需要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下,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现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持续的人才供应,即要超越过去人事管理的理念,把业务重心转向吸引、招募、发展、管理和留任人才方面,发挥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