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篇1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以及中年级的音乐学习和掌握了一定音乐基础后,对音乐的认识能力更强,对不同音乐形式以及风格形式有独到的理解能力。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对不同音乐结构、情感表达、艺术形式的美的启发,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全方位提升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现状

(1)音乐欣赏课投入不足。通过对部分地区音乐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投入有限。许多音乐教师反馈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关注程度不高,学校通常更关注于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尤其是五、六年级音乐课程的开课率,明显少于低年级,同时经常被文化课程所挤占。在部分小学音乐教学配置中,音乐教室、五线谱教学黑板等配置不完善,钢琴、电子琴等教学设备质量较低。教学软硬件的不足对于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师资力量限制。近年来,国家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师资力量的引用。但是一些学校音乐教师整体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发展需求。例如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上不能满足新时期课程教育标准,有少数学校音乐教师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每年“六一”、国庆等节日里,各大学校都会举行文艺活动,但是在音乐课程的开设、音乐教学专业水平以及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上仍然表现出许多不足。

(3)教学能力相对欠缺。一节高水准的音乐欣赏课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具备专业音乐知识以外,还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些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调查发现,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备课不规范、教案不齐全、主观臆想多等问题。另外,许多教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方式,通常将学生自己跟着多媒体设备学习演唱、学生独立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等作为全部教学内容,而未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讲解,未对学生音乐欣赏中的好奇心进行满足。

(4)本土音乐关注不够。我国地域宽广,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优秀音乐作品。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本土音乐的关注,没有将地域的音乐形式运用到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三、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反思

(1)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基于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家长都应正视音乐欣赏教育对于孩子心态积极向上、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音乐教育放在艺术教育的重要位置,归还小学生音乐学习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加大教学工具的投入,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用,以视频或者图像的形式,对音乐曲目进行生动表现,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提高教师对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教学设备的带动功能,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展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育。

(2)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质,通过不断学习与进修的方式,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真正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其次,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开始前,要充分备课,对不同音乐曲目表达的主题、内容等进行细化,并思考如何整理教学,使欣赏课程更系统、趣味性更强。同时,对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各旋律及段落的表现力,做好自我鉴赏,才能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对音乐曲目实现整体的认知。再次,借鉴如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优秀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变通,通过实践与尝试寻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内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最后,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内涵的分析、解读,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识谱、演奏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一方面,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理解不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民族音乐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中低年级的学习,对音乐表达已有了初步的掌握。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下不同类型的音乐效果进行整体特征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环境布置等方式,以丰富的画面再现歌曲的情境,帮助学生对音乐旋律、音乐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故事的导入、表演音乐剧等多种方式描绘出音乐场景。如人教版六年级《神奇的童话》中《三个小和尚》的教学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创编一个关于三个小和尚的音乐剧对歌曲情景进行再现。

(4)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对优秀本土音乐的欣赏教学既是对优秀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也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土文化艺术,将具有本土音乐气息的表达方式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音乐与文化的整合、音乐与地方特色的融合,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欣赏到家乡音乐以及文化的魅力,更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结语

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面临了一定的阻力。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强调音乐欣赏对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实践,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加强小学生欣赏的主动性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小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美姬.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旬刊),2015,(10).

[2]黄琼华.运用多维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14,(17).

篇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1915―)杰罗姆・西摩・布鲁纳曾这样说道:“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言之,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在整个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正处在全面发育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学音乐欣赏课,采用各种方法尝试着让我们的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兴趣,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朝一夕培养、感化而来的。音乐欣赏课就起到这样一种效果,只有欣赏了,才会去感知它,之后才愿意去主动了解它、接触它,进而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音乐就不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了,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现状及改善途径

1.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缺少兴趣的原因

(1)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老师没有遵循学生主体性的角色地位,虽然我校一直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主,包括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思考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依据课程标准来进行授课。在这种局面下,音乐老师常常忽视小学生的主体性,依照着课本教材,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每一首歌曲。简单一点说,该问题就是老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挖掘。

(2)音乐欣赏课堂缺乏创新。在音乐欣赏课上,大多还是音乐老师在讲台上依照着传统的教学模板,一一讲解着相关的音乐唱法,之后再一一弹奏相应的曲调让学生去听、去感受,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如同一台台迷茫的“小机器”,只是嘴巴上简单附和着音乐老师,对音乐从里到外毫无感知。

2.小学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现路径

基于小学音乐欣赏课在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结合着上述阐述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变。①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当下的课堂教学优势,比如多媒体等,清楚认识到学生在音乐课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老师自己则是起到引导、督促的角色作用。换言之,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决不能只看重自己的教学任务,要认清教育的本质,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授课的实际性、效果性。在具体实施上,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点,大可不必完全照搬教材课本,抓住小学生的音乐兴趣点,就意味着音乐课程教学成功了一半。②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多元化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情境。让歌声、画面、动作、旋律完全融合,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除此之外,有一些歌曲与故事有关,像一些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老师可以查阅相关的课件资料,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讲解给学生,寓教于乐,歌曲欣赏与故事讲述结合,增添学生对该音乐/歌曲的兴趣。例如,在三年级《蜗牛与黄鹂鸟》歌曲学习中,老师可以将其故事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旁白、有演唱。

(2)教学细节的精心设计。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敏锐的听觉体验能力是音乐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音乐欣赏对整个音乐教学相当关键,它是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的具体设计上,关键是导入,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换言之,导入环节是否有效果,对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非常关键。低年级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奇的一个成长阶段,所以,在导入这一环节,可以让其变得更加新颖、生动。从这一点可以得知,以往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一节课的起点没有把握好,甚至让我们的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这是“音乐课”,缺乏新意的课堂,定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感知欲望。比如,在欣赏《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中,结合上部分提到的课堂教学策略,首先引入一小段故事,在这里作为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件关于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学生不知道“列宁”是谁并不重要,故事的吸引点在于“打碎花瓶”,故事讲述完之后,与学生展开讨论。问一下学生:“你们有没有犯类似的错误?有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犯错、说谎、诚信”这些字眼时,接下来展开本节课的正题,学习、欣赏《好孩子要诚实》这首歌曲。

篇3

一、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音乐学科

高中学生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无暇顾及音乐学科的学习,由于音乐不参加高考,很多学生甚至将音乐课的学习当成负担。有些学生或许很喜欢音乐,但也迫于高考的压力,不得不在音乐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在考试重压之下,学生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对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兴趣。

2.音乐素质水平偏低

在对高中生音乐基础素养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很多学生上音乐课都不听。学生在本该学习基本知识的年纪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压力过多集中在高中课堂上,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部分学生追求流行音乐,对课堂上所讲的音乐知识不感兴趣,对音乐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对其他风格的音乐知之甚少。

二、对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生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高中教育了,音乐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成立音乐欣赏小组,就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讨论,交流音乐体验。例如,在古典乐器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举办一次“中国乐器大家说”的音乐活动:全班学生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琵琶、二胡、琴、古筝、萧、笛子等,就乐器的发展历史、代表曲目、演奏方式、流派特点做一次小组调研,在下次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音乐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现场演奏,与同学交流演奏体验。

面对一群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个性鲜明的高中生,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丰富多彩的小组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

2.听、想、唱、说,多感官调动音乐思维

音乐欣赏以听为主,但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听音乐,学生就会觉得很疲劳,音乐欣赏课也就会上成催眠曲课。音乐欣赏课上,除了耳朵听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口、多动手,多感官刺激音乐思维,获得更高水平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乐器进行演奏,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学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利用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在听完《草原小姐妹》这首琵琶协奏曲中的《草原放牧》一段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唱,深刻理解这首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

音乐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听、想、唱、说的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音乐视野,使得学生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高效完成音乐欣赏目标。

3.多种手段教学,激发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是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学术性较强,而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素养的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甚至明显表示不喜欢、不感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尝试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例如,在莫扎特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与台湾女子组合S.H.E的歌曲《不想长大》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

音乐欣赏是高中审美教育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想组织好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就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音乐具体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带入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改革当前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事情。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研究,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篇4

一、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通过美感和幸福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乐记》中曾经记载道:“(音)乐者(快)乐也。”所以,音乐艺术有其特异的功能,通过它的美,它的激情、节奏,让人们感觉到欢乐,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音乐欣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教会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感受身边的爱和力量。音乐欣赏课教会学生用音乐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处处都存在着美好,不同的美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外表美,例如人的外貌、自然景观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探索出音乐中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让学生去了解那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国家标准课程的内容,一线音乐教师要想完善课堂,就要敢于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老师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激情四射,然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思绪飘向远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音乐活动的参与性低,使得音乐课失去原有的魅力。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总结出中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差甚远

中学生的生源来源于不同的小学,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学生,方便日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和积极性。

(二)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

音乐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跳舞,一旦教授一些知识,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知识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教师自然很容易使音乐专业化,从而使课堂教条化。

(三)单一、极端的课堂评价方式

任何学科都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方式,但是音乐课的评价方式却非常的单一,成绩的评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一般而言,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每学期有两次考试,分别是期中和期末,将音乐基础教育变得应试化、专业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因此,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考试,而是要通过平时的上课情况,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考核,多种方式综合考核,避免单一的方式。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要部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内容的选择应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老师的特长、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题的目标等方面做综合考量。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曲目,教学的曲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艺术歌曲和与时俱进的曲目,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要选择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素质,最后,教师要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构思教学环节,抓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的掌握程度的体现,更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理论,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保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方法,新颖的手段进行教学。此外,教学还要重视巧妙独特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对课程环节的安排,采用深入式的教学。

(三)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方面,音乐很抽象,另一方面,音乐又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艺术,从音乐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音乐传递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力量。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除了设定对音乐的认知目标外,情感目标也要生动可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素材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情由境生,通过模拟、复制和创造一定的情景,再现音乐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要懂得根据情感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音乐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感悟。

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开拓欣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音乐课程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巧妙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再现音乐情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94

篇5

当前,多媒体在大部分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还是以多媒体呈现教学作为主导,还是以教师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反思多媒体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现状,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2 给学生以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在音乐课上欣赏《龟兔赛跑》的时候,教师把《龟兔赛跑》的故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听故事。等故事讲完,课堂上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教师还要在剩余的时间里讲解音乐特点和故事背景等。这样,时间就变得比较紧张了。教师提问学生:“这一堂课讲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欣赏音乐的内涵、情节和音乐的元素。导入故事能够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但不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讲故事上。并且,尽管能够运用课件,可是课件的时间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由于播放课件是程序化的,不可以说慢就慢,说快就快。教师的意图是指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对音乐进行理解,却违背了学习规律。

多媒体能够集影像、动画、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是一种辅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创设情境和画面。如今的音乐课教学不可以仅仅注重使用一种什么方法、什么形式,而不重视音乐本身这项重要的内容。倘若教师仅仅是注重教学的形式,就会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多媒体的图画是服务于音乐的听的。若教师过多地依靠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在理解音乐上只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使音乐课成为了视听课。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要为学生听音乐留下一些时间,与此同时,也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要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学生的理解是不是到位了。

3 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要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传授教学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和范奏、对学生的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电脑所不能做到的。教师的个人角色、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是自身最大的财富。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给教师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要给学生留有参与和交流的空间。课件的设计不能禁锢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却单单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音乐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在听、演、评、想象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下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4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统一

在《彼得与狼》欣赏课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进行细致的感受,进而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音色所代表的形象的不同:当出现一种新乐器的时候,教师就暂停音乐为学生讲解;在整个乐曲结束的时候,学生感觉到非常疲倦,失去欣赏音乐的兴趣;当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会非常茫然。

首先,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不可以为学生强加过多的定义与概念,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尽管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方便的,可是不考虑乐曲的完整性,随意暂停音乐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理解音乐。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当中,多媒体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教师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辅的,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有一部分教师感觉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几乎在每一节课上都运用多媒体,尤其是一些示范课与公开课。甚至是在有些地方,要求在音乐评优课当中必须运用多媒体。这会使教师变得比较盲目,因而是一种误导。比如,把教材上一些清晰的插图加以扫描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可以进行的范唱非得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等等。貌似有了多媒体,音乐教师就不需要演奏和歌唱了。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而不重视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有使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统一起来,才可以真正地体现多媒体的作用。

5 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的

在教授学生《欢乐颂》的时候,有一部分教师首先提问:同学们知道《欢乐颂》的作者是谁吗?你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情呢?在学生回答完,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补充一些内容,以致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关于贝多芬的一些音乐,然后让学生一起唱《欢乐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变得比较紧张,大大减少了欣赏音乐课的时间。

篇6

1、工科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必要性。以辽宁科技大学为例: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面向全围招生,以工学为主,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六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8年。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是我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98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转为辽宁省与教育部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在对辽宁科技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调查问卷中,得出以下数据及结论:

问题1、你喜欢音乐吗?

从收回的20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非常喜欢音乐的占70%,一般喜欢的占28%,不喜欢的占1.5%,不知道的占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总体较高。

在大学生对音乐需求的程度调查中,我们假设“如果可以从小学习音乐,你愿意吗”,其中愿意占34%、非常愿意占50%,不愿意占10%、不知道占6%。由此我们得知,大学生对音乐教育认知和需求整体较高。在互动问答中,也有大部分同学表示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教育的希望。

清华大学早在1931年就设立了音乐部,并开设有《声乐》、《器乐》等音乐欣赏课程。在美国,“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在大学普通必修课中规定:每一个学士学位候选人必须修满不少于八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科目,每门一学期至少9个学分(修满360学分即授予学士学位),其中音乐开有《音乐概论》、《交响乐》、《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罗马时代音乐》、《贝多芬》、《歌剧》六门音乐欣赏性质课程。”

音乐教育是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欣赏课程又是工科院校音乐教育最有效、最方便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重视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现代工科院校的音乐新生课程的教学作以全新的设想。

2、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想。

2.1 课前设想:教材的选用。

2.1.1 《音乐欣赏(修订版)》作者王健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音乐欣赏(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天津音乐学院资深教授编写。全书分为“中国音乐赏析”、“西方音乐赏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音乐赏析”,分两章简要介绍了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民歌、曲艺、戏曲、器乐的欣赏方法:下篇为“西方音乐赏析”,分为七章,以史为线索,介绍了西方音乐的主要流派、作曲家及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音乐欣赏(修订版)》附带的多媒体光盘,包括了书中所出现的全部音乐实例、乐谱、图片以及相关背景介绍;同时对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等)和音乐的结构(织体与曲式)以及音乐表演与欣赏等环节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通过典型而生动的音乐实例,介绍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表现手段;还包括可检索的乐器小辞典和体裁小辞典,音乐欣赏基础曲目以及唱片目录。

2.1.2 《中外音乐欣赏》软丽丽、李波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外音乐欣赏》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五院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校通识教育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四篇:西方古典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和中国近现代音乐。为便于学生学习,每篇都为两个部分,即不同时期的音乐概述和音乐欣赏。该书以辅导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作品为主线,着重介绍西方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概况以及音乐风格特征,介绍代表作曲家及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历史贡献以及与音乐欣赏有关的音乐知识。应指出的是,该书采用了与其他部分内容大致相当的篇幅介绍西方现代音乐及其作品欣赏,目的是由此弥补以往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类教材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此外,本书还在每篇不同时期音乐欣赏的部分中,增设了“精彩曲目推荐”。

2.2 课上的设想: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在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枯燥的理论知识讲授、很难理解的高雅音乐欣赏和令人昏昏欲睡的中国古代民乐讲解等内容,这就对音乐欣赏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利用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将这些音乐欣赏课上的传统问题一一解决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2.2.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瞬问艺术,对于不熟悉的音乐,我们很难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它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能给音乐欣赏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学生的心灵巾产生巨大的影象。”

2.2.2 引人入胜的音乐传说与音乐趣谈。枯燥乏昧的讲解会使学生在刚刚开始就丧失欣赏音乐的情趣了,而一段流传已久的音乐传说或是一个有关欣赏曲目、作曲名家的不为人知的音乐故事却可以立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推荐陈灿编著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欧洲音乐地图》一书,书中除了有主要音乐信息的中外文对照和系统介绍欧洲主要国家古典音乐的活动与成就外,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大量饶有兴味的音乐故事解释了音乐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2.2.3 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目前在国内还缺乏统一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各工科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授课教师的专业偏好而定。但工科院校学生的非音乐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这一课程的特殊性――不同于音乐专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决不能照搬原来的教学模式,而必须掌握好工科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内容向低程度、宽层面、高品位方向发展。

2,3 课后的设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篇7

1围绕教学目标,做好音乐欣赏主体的设计

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三个层面上的内容。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来讲,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逐步达成目标,让学生在现有的认知层面上去接接受主体欣赏内容或片段,完成教学大纲教学目的需要,完成三维目标。紧扣教学目标,才能不偏不倚地朝着既定目标去实现音乐审美和鉴赏,才是完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前置设计。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洞庭鱼米乡》这一课中,我所制定的目标是欣赏《洞庭鱼米乡》,感受湖南民歌风味,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属性,能通过这类民歌特点,了解湖南鱼米之乡的广袤和热情,体验轻松愉快的情绪。所以我在前置性设计中我主要让同学们做好以下三个面的前置准备:一是演唱方式有别于其他民歌演唱方式的差异,并具体说明;二是歌曲歌词与《鱼米之乡》曲名的关系,展开说说我们湖南;三是你怎么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以上三个问题的前置性准备,我紧扣本课欣赏审美主体,初步了解地域性民歌特点,了解湖南洞庭鱼米乡的人文地理知识,以及对后续民歌学习做好铺垫。

2围绕教学重难点,做好音乐欣赏常识的设计

音乐欣赏的重点、难点归根结底就是音乐理论专业知识和音乐艺术素养综合知识的认知难度,主要包括基本音乐概念、基本音乐理论、基本音乐技能等。围绕重点和难点,做好其涉及到的专业音乐知识的前置学习,这对缓解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干煸、枯乏,导致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起到积极作用。将涉及到的音乐概念、常识等通过提炼、归纳,通过前置学习和了解,将对课堂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在如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该曲的曲式结构,能准确辨别此三部曲式的准确位置。围绕这样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的前置性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四点:一是了解什么是三部曲式,大家可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简单明了的表述方式;二是《北京喜讯传边寨》主要用了哪几种乐器来演奏,你最印象深刻的有哪种?三是此曲你最喜欢的旋律是哪一句,能哼出来吗?四是你们对音乐创作背景有哪方面的了解。以上四个方面的前置性学习设计,包括了对常识性音乐知识的课前了解,对演奏乐器的进一步熟悉,也为段落划分做好了准备。课堂中,通过分组讨论,三部曲式各组都有一个比一个更精炼的理解,有些用词语组句的方式来表达,有些用实物粘贴的方式表达,最后我再说我的理解“a-b-a”,课堂一片热烈气氛。

3围绕学生认知,做好音乐欣赏趣味的设计

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就是听。在培养学生听的兴趣上,如何来分解乐曲的内容,并按照音乐性,围绕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所以,将欣赏内容儿童味化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如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六年级学生对节奏非常敏感,在这首雄壮轻快的乐曲中,哪一段音乐让自己会有英雄凯旋而归的成就感,你会用什么式表现;在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演奏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有意思的花絮。再如欣赏《天鹅湖组曲》,该曲已经成为芭蕾舞的代名词,它以轻巧、明快,让人喜爱的舞蹈表演和美妙动听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的记忆和感观上美的享受,在前置学习环节中,我除了设计对作曲者和对旋律的了解外,要求大家了解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的舞蹈性姿态,在音乐的伴奏下谁能呈现芭蕾舞的动作基本。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部分欣赏过程中涉及到的部分音乐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都能为课堂添色不少,让欣赏课的环节不再居于流程,导致枯燥乏味。激活课堂活力,大胆尝试教学观念改革,积极深入课堂,探究课堂活力,用音乐的跳动改善沉闷的欣赏课堂气氛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责任。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前置性学习的探究,围绕课堂核心环节,巧妙的进行前置学习设计,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由徜徉在音乐的世界里,用孩子们自己的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传递的力量和美。

参考文献

[1]张洪玮.你不可不知的中外50首欣赏.南海出版公司.

篇8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同样,没有批判和否定就没有常青而旺盛的生命之树。我们单从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乐派的交替更迭就足以看出求异思维对音乐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说不.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批判性接受和创新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突出主体,重在欣赏

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它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途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学生年龄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原因,教材中的某些音乐作品(特别是时间较长的作品),不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于是往往出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醉如痴,学生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尴尬场面。

“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有时,教师一味的强调作曲家的创作目的、表现意图,而忽略培养学生欣赏习惯,把自认为最完美的理解“灌”给学生,把音乐作品说“死”、说“僵”,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于是,我们便探求一种新的欣赏途径:不从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如上《梅花三弄》一课,组织教学后,教师只作简单导入(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有名的古曲《梅花三弄》,听完曲子后,每个人都根据音乐给你的感觉,找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激起学生兴趣,接着便让学生初听,因为学生己适应这种教学,彼此都非常认真。初听部分曲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音乐特点,各自感受。有同学说这首作品节奏平稳、曲调流畅,有一种清雅高洁的感觉,然后他随着音乐投入地朗诵了一首《咏梅》。曲子听完后,有的同学画了一幅梅花凌霜傲雪图,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首《颂梅词》,这样,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合作伙伴。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把内涵基本体验和感悟,并展示了各自己特有的才华。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乐器情况作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教学。

三、好的欣赏音乐的方法,可以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音乐的关键是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1、故事导入法:孩子都爱听故事,中学生也不例外,针对这个特点。可在倾听乐曲前讲一下关于这首乐曲的奇闻佚事,象海顿的《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听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们听这首曲子,一定是“两只耳朵竖起来”。

2、听音乐取名法:孩子都有表现欲,于是我们可以用给你听到的乐曲起名字的方法来吸引他听音乐。如欣赏《玩具交响曲》时,边听边提示他们。听到了些什么声音?(鸟叫、水响)是现实生活中的鸟叫、水响吗?(不是,是什么东西模仿出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模仿发出这些声音呢?(公仔、玩具)……由此一步步引导他们达到教师吸引他们听音乐的目的。

3、谈天说地聊天法:中学生的知识面比小学生宽了很多,对生活对社会也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的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他们的经历体验无法感受到的东西,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讲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对音乐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这种体验的分享,同样会感染学生。

篇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音乐欣赏如果只注重“听”,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欣赏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多媒体等展示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来感受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如欣赏《美丽的凤尾竹》一课,我提前准备了美丽的傣家竹楼、展翅的孔雀等图片,学生走进教室就被美丽的傣家风情所吸引,欣赏起音乐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惬意。欣赏《保卫黄河》时,我边播放音乐边播放黄河波涛汹涌、人民军队奋勇作战的场景,同学们个个身临其境,热血沸腾。通过“看”进行音乐欣赏,实现了视听的结合,很好地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二、唱――演绎音乐、表达情感

唱是表现音乐最基础、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欣赏教学中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反复欣赏,加入模仿、创造的“唱”,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理解音乐,从而创造性地表现、再创音乐。如欣赏《双节棍》时,可以先让学生聆听,明快的节奏、富于动感的音乐很容易调动起学生演唱的欲望,再让学生跟着音乐唱,同学们兴致勃勃,激情演唱,既达到欣赏目的又充分学会表现。

三、演――身临其境、表现音乐

音乐与表演可谓好姐妹,许多曲目都可以通过表演来演绎。“演”对音乐欣赏具有表达和激发兴趣的作用。欣赏标题音乐、歌舞剧和故事音乐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演”来表现。如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整听赏音乐,在了解情节、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凶猛的斗牛,有英勇的斗牛士,有喝彩的群众……一派热烈欢腾景象。接着让学生讲讲所了解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请学生模仿斗牛动作进行表演,最后边听音乐边“斗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实践证明,“演”能活跃气氛,体验乐趣,加深理解,有效促进欣赏效果的提高。

四、奏――发挥特长、丰富课堂

演奏是表达音乐的重要方法,如今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各种乐器走进千家万户,很多学生自小习得一种或多种乐器的演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利用特长生参与教学,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欣赏自己同学的演奏往往较纯粹的“听”音乐家演奏更有意义,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欣赏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曲目,尝试自己或请学生演奏。如欣赏《战台风》,我课前了解班里同学学习古筝的情况,请他们提早做好准备。课堂上,首先完整听赏音乐,然后请同学演奏。她们演奏的古筝曲《战台风》吸引了全班同学,大家投来羡慕与赞许的目光,这时,我请大家说说两次听赏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同学自己演奏的现场版更具感染力,更激动人心。随后进行分段欣赏,现场演奏每个段落,清晰明确,同学们很容易将段落理顺,整节课迭起。再如欣赏《赛马》,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再欣赏本班同学的二胡齐奏,他们边拉二胡边舞动,展现万马奔腾的热烈场景。大家观看演出、欣赏音乐,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在愉快氛围中感受音乐与二胡的魅力。将乐器演奏带进欣赏教学,为特长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促进了特长生的艺术学习兴趣与技能的提高,拓宽了班级学生知识面,有助于全体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五、动――综合运用、全面提升

篇10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音乐,引向音乐的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及音乐的情感内涵。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多样的方法,游戏、律动、音乐问答等等,课堂变得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游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且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都喜欢、能够驾驭、教学效果好的。没有深化和完善,就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的效果。

(一)遵循音乐教学规律,完成欣赏任务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定位在两个层面,就是“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也应体现在“欣赏中的教育”和“通过欣赏进行教育”两个方面,这既是欣赏教学的途径,更是欣赏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在。

(二)回归音乐美本质,提高欣赏质量的需要。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没有语义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

(三)、推进欣赏教学改革,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听赏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标中描述“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这是培养学生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的体现,其前提之一遵循以听赏为主,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的原则。前提之二就是要遵循尊重学生的理解,不用老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原则。因此,开展听唱奏融合教学是推进音乐欣赏教学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为学生内化情感学做人。到了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欣赏音乐的能力和音乐表现技能,而音乐欣赏课教学法混乱、不从学生能掌握的角度入手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迫切改进欣赏教学法,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化心理的需求,内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问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人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分成三个阶段: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纯音乐阶段。如何使音乐能力层次不齐的学生都得到自己的独特音乐理解和感受,我们研究了两种教学模式,适合于拥有不同音乐能力的学生。

(一)“活动――体验――理解”教学模式及策略

1、补充相关的音乐经验

在欣赏二胡曲《良宵》时,学生对乐曲的写作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能极大的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作曲者刘天华: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在刘天华以前,二胡只出现在婚丧嫁娶的小乐队里,以及街头卖艺时。当时二胡被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所轻视,认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是没有前途的。而刘天华先生却立志要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要与西洋音乐并驾齐驱。为此,他奋发学习,到处求师拜友,艰苦的学习各种民乐。同时,他也学习西洋音乐理论,改革二胡及其演奏方法。他先后创作了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二首合奏曲等。并在高等学校开设了二胡专业课,将二胡搬上了独奏舞台。

修正:

在欣赏二胡曲《赛马》时,学生对乐曲的写作背景有深刻的认识,能极大的帮助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赛马》,黄海怀创作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以《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例,要补充的音乐相关经验有很多,如蒙古的生活、民居、服饰、挤奶、骑马、放牧、人文、风情、音乐、民族语言、风俗等等。让学生了解蒙古的生活,让学生欣赏一些蒙古的风光片。在介绍相关音乐经验时要挖掘它的音乐性,和音乐无关的内容尽量少说或者不说。

音乐作品和学生之间的“代沟”,是学生聆听的最大障碍。只有将这个障碍消除,才能做到真正的聆听。

2、开展充分的音响聆听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已能够安静独立的全面聆听音乐作品。所以音乐教师要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听。

听的方式有:全曲聆听、重点段落聆听、视听配合聆听、主题组合聆听、身体律动配合聆听。

(1)全曲聆听

全曲聆听时欣赏音乐的最基础方式。

(2)重点段落聆听

在教材中,每首欣赏曲目都有明确的重点段谱子,音乐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音乐重点音乐段落学习对整首作品欣赏学习的作用。学生着重聆听重点段落,是欣赏教学的最有效方法。

(3)视听配合聆听

音乐欣赏配合图片、影片欣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以音乐为主,视觉为听觉服务。

(4)主题组合聆听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学唱歌曲之后便是同类型的欣赏曲目。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主题,然后从主题出发,打破册与课的界限,重新组合教材是一种很好的欣赏聆听的方法。

a.相关主题的重组

可以组合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乐器但是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来做为欣赏的教学内容。

如在《走进舞曲》的音乐欣赏课中,选择《小步舞曲》(钢琴独奏)、《马刀舞》(管弦乐)、《青春舞曲》(声乐)来展开欣赏课的教学。

b.逐层深入的重组

欣赏课《感受回旋曲》,从听赏《波基上校进行曲》入手,直至创作《xx回旋曲》,层层深入,展开教学。

c.比较欣赏的重组

比较欣赏法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它来重组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

如《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放在同一堂课上欣赏,迥然不同的音乐会使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5)身体律动配合聆听

听音乐表现律动必须是老师引导学生感觉音乐中的强弱、快慢、长短、高低、音色、曲式,让学生发自内在对音乐直觉的动作反应。其动作不须经过修饰,完全是原本自然的身体动作,像是:行走、跑步、跑跳、旋转、扭动、摇摆等。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

3、创设逼真的音乐情境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创设欣赏情景。

1、谜语导入:“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2、学生猜谜,师同出示其图片

3、欣赏苗家人欢庆的热烈舞蹈场面的视频。

4、师生一起看视频,学习舞蹈,大家一起跳。

5、老师导入:你们知道苗家人在庆祝什么吗?仔细听,答案就在歌里面。

6、初听作品。

……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和陌生的少数民族音乐有了交集,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积累了前期欣赏素材。

修正:

如:欣赏《白毛女》,创设欣赏情景。

1、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舞蹈表演《白毛女》,让学生猜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电影《白毛女》资料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3、 欣赏《白毛女》中的一些音乐资料的视频。

4、 师生一起看视频,学习舞蹈,大家一起跳。

5、 老师导入:你们知道《白毛女》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吗?仔细听,答案就在歌里面。

6、 初听作品。

……

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和陌生的音乐有了交集,帮助了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积累了前期欣赏素材。

(二)“体验――理解――品味”教学模式及策略

1、组织有效的音乐练习

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和练习。常规经验告诉我们,当欣赏一首作品时,听得多了对音乐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教学时间不容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听,只好选择最有效的方法――用演奏将旋律深化。

演奏是对乐曲的二次创作,演奏方式可以分成两种:旋律演奏法和节奏伴奏法。

a.旋律演奏法:让学生用乐器(例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将整首乐曲或者重点段落演奏出来。针对演奏水平不一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演奏水平高的学生要求整首乐曲,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要求重点乐句和乐段即可。

b.节奏伴奏法: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打拍子或是某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如把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作图谱设计,符号及表现方式:“”表示碰铃、大鼓、吊钹。“”表示圆舞板、木鱼、摇响板。“~~”表示铃鼓、串铃、沙球摇奏。学生视图演奏,易学易记毫无压力,很快地就能奏出优美雄壮的音乐。

2、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要从作品中提炼音乐的要素,如节奏、节拍、音色、速度、力度等,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影响作用,同时把音乐要素这一知识点置于形象的音乐情境中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这一切为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3、忘我的进入音乐角色。

音乐不同于绘画、雕塑、舞蹈或诗歌等艺术形式,由音符所编织的艺术形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没有视觉或触觉的直接性和空间感,也没有“言之有物”或“言不尽意”的语义性,音乐形象只有听觉上的间接性。德国美学家莱辛说:音乐里的孤立的单音它们并不指什么,也不能表达什么;音乐是由能打动感情和表达情感的先后承续的音组组成的。这样的音组是作曲家表达内心丰富情感的依托,也是聆听者感受和鉴赏的凭借。因此,音乐是沟通作曲者与聆听者之间的感情的桥梁,具有间接性。因此,要领会音乐作品,就需要用一种主体器官:即听觉。由于不可视性,听觉所获得的形象,也就必然是间接的。作为个体的作曲者和聆听者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是模糊的、抽象的、不完全的和间接的。

每个人的音乐角色都是主观的,完全与众不同的。在聆听理解和二次创作之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一个独立、独特的音乐角色。

三、结语

学生有了欣赏音乐的动力,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法。从消极地接受、索取,变成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驱力。学生的听音乐的能力加强了,理解音乐的能力加强的,自然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与此同时,学生并充分掌握了课堂器乐,拥有了音乐自信,真正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王英奎主编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2003年11月开明出版社出版

篇11

[3] 孙远路.西南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工作胜任力主要构成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4] 马岳勇.少数民族文化语境中的新疆双语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3).

[5]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篇12

在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51份,回收339份,回收率达到96.8%,因此保证了本次调查的有效性。调查对象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不同系别的学生以及个别开设公共课的教师。

(一)学生方面现状与分析

1.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99.2%的大学生在音乐的喜爱程度方面表示非常喜欢;在识谱基础知识理论方面,46.6%的大学生表示五线谱和简谱都看不懂,54%的学生表示稍懂简谱;只有9%的大学生既看得懂简谱有看得懂五线谱。在音乐风格、所属流派、著名作曲家及曲目等音乐欣赏知识方面,74.8%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其中甚至有10.2%的学生一点都不了解。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漓江学院的学生音乐基本素质比较薄弱,接触高雅音乐作品很少。

2.开设公共音乐课满意度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如下数据:对于目前阶段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方面,71.3%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通过现场询问得知最主要原因:他们认为开课种类不多,授课内容吸引力不足。在自身音乐素质提高上成效不明显;但是89.2%的大学生认为公共音乐课是很有必要开设的,从此点看出学生们很有原意上音乐欣赏课但对现阶段开设的音乐课不满意。大学生选择上公共音乐课的原因很多,其中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只占总人数的31.6%,更多的大学生选修此课的原因是为了该课程的学分。

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普遍较低,造成极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中小学阶段的所受的基础音乐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家庭居住地在城市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往往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在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是非常必要的,他们愿意选择上此课,反映了目前漓江学院大学生们非常希望能够提高自身在音乐艺术上修养。对于学分比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重要的观点可以得出他们的上课动机在思想还存一定偏差。

(二)师资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漓江学院的公共课大多数是由辅导员兼任,硕士学历的教师占89.7%。职称方面,教授占5.8%,副教授占5.8%,讲师占67%,助教占20.5%。公共音乐课也不例外,由学位学历与音乐专业相近或相同的辅导员担任。开课能否审批的标准以上交的开课申请和课程大纲为依据。师资力量略显单薄。

(三)教学现状与分析

1.课程内容开设。

在课程内容开设方面,绝大多数以音乐欣赏课程为主。在音乐美学、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知识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在开设课程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开什么样的课。由于音教系专业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不愿上公共音乐课,这就造成公共音乐课的开课种类有限。数据显示,有39.1%的大学生认为,现阶段公共音乐课程的种类不能满足自己对音乐的学习需要。56.4%的大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一,不够丰富。

2.教材使用现状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在公共音乐课程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设定主要根据任课教师上课内容自己选择、安排使用教材。学生手中无教材,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件来学习课程。因此导致教学效果的相对低下。经调查,43%的大学生认为拥有教材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备现状。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课都是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全院公共教室只有一间配备钢琴,但完全申请不到,几乎全供音乐专业学生上课学习使用。调查数据显示,54%的大学生认为光是通过多媒体来感知音乐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看出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学中资金投入较欠缺,教学设备配备不全,例如课上应用到的乐器等。公共音乐实践活动场地相对较缺乏。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着漓江学院公共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二、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漓江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存在如下问题:在师资方面,没有专任的教师担任课程,大多数由辅导员兼职,专业不同,水平层次不一;开设课程内容较单一,主要以欣赏类为主,应用型的课程只有合唱指挥一门,但是因教室没有需要的乐器而不能完成预期的技能训练;教学设备较缺乏,所有公共教室只有一架钢琴,此教室往往只供音教系学生排课使用。

三、促进独立学院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建议

(一)总结独立学院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在高校中,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公共音乐艺术课在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高校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普通高校来说,近年来对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文化和育人等方面越来越重视。独立院校在非音乐专业公共音乐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们培养音乐的审美意识,提高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形成音乐的审美修养,从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技巧对于大学生鉴赏音乐、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中公共音乐课属于公共选修课,课时量一般设置为一个学期。在有限的课时量里,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注重学生的需求为主,与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来开展公共音乐课教学活动。让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多的通过课外实践体验吸收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由此来达到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公共音乐课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与时代衔接。在学习古典音乐、传统音乐课程时,可以适当的将现代音乐加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根据课程需要可以增添一些有积极影响的流行音乐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对于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反映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思想和舆论导向上对当代大学生影响重大。因此公共音乐课教师应该多考虑学生的需求,把一些流行因素带入传统音乐、古典音乐的讲授中。

(二)改进教学环境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得知,现在制约独立院校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之是教学设备不足、场地缺乏。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应该在公共音乐教育上多加重视,逐步完善独立学院公共音乐教学设备,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良好的环境。例如设置专用的公共音乐教室,配备多媒体的同时,购买一些专供此公共音乐教室上课的乐器,如钢琴或电子琴等,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在开设合唱指挥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场地和乐器的使用,一间普通的教室摆满了不能移动的凳子和桌子,对于合唱指挥课程来说,无疑会丧失了它的实践性,更多的只能开展成为合唱欣赏课,通过PPT或者视频让同学们体会原本应该实践操作去体会的技巧。另一方面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可以将教师们的音乐课件和教案放于网上,让公共课教师之间相互评课、相互学习、对教学心得进行交流;同时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表达意见。

篇13

一、中职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现代教育开始注重素质教育,音乐在素质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塑造品格、建立独特品位、提高审美修养都有着重要作用。在中职教育中,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这些中职生的年纪较小,所学知识和所受教育不完善,因此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强化他们的情感认知,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个时期也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音乐所带来的作用具有可靠性、实践性和服务性。音乐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知识、丰富的课外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接纳音乐,主动感受音乐,积极学习音乐,从一段段音乐故事中去体会其真实内涵和意义,去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高雅的品位和对音乐独特的见解。

二、中职音乐欣赏课教育模式现状

教育部已经针对课堂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落后、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达不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不注重跟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对所学音乐的背景故事和其真正内涵无法掌握,导致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去听,不能更好地去思考,去用心感受。音乐老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不去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喜好和看法,甚至在上课过程中与学生零交流,不去理会这些中职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不专心听讲的现象。此外,多数音乐老师不能做到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能将一段音乐给予学生直观的画面感受,而是采用板书的方式讲解,然后再播放音乐,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深意,更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探索中职音乐课程创新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的“新课标”对学生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认为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中职的创新教育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只是单纯地将音乐灌输给他们,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听觉上的疲劳,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如何采用积极有效的新方法进行教育,成为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利用学生都喜爱的乐于接受的音乐去跟学生沟通,这样便于他们对课堂形成积极的响应,才能达到音乐陶冶情操、塑造情感思想的目的。另外,还可以运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已经普及到各行各业,在教育中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将视觉很好地与听觉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极端具有深刻背景含义的音乐,但是由于中职生在很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并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深刻含义,由此并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讲述音乐的来源,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背景故事,让学生们首先对这段音乐感兴趣,再结合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去静静地感受这段音乐,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黄河》这首音乐,教师首先介绍音乐产生的背景环境和音乐内涵,再借助多媒体播放,通过画面、色彩、音乐,让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这首音乐的磅礴气势。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更有吸引力。

(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教师要想通过完善教学设计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首先得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倾向、对教学方式的看法和建议,掌握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些方式去接近学生,便于学生接受,产生兴趣。教师在上课中,还应该用参与式的方式积极和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上课的态度,让学生站起来交流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音乐的内在含义和想表达的情感。通过运用参与式的方式,教师不用再单纯地播放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听音乐画画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音乐的理解力,以及创造力,让他们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从一段音乐中感受到的东西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真听课,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要与老师多讨论、多交流、多沟通,主动去感受一段音乐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品德。

(三)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育目的

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听得再多,说得再流利,没有投入到真正的实践中,都不算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实践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因此,音乐教育的实践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和表现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态度和个人能力,从而更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可以由老师,也可以由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音乐活动和表演,提升自我表现力和发挥音乐的熏陶作用。例如,《白毛女》这个音乐故事情节,可以由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中进行表演,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去更好地诠释这首音乐剧,去表达出其认为的最好的表达形式,表达出对这首音乐剧的理解和看法;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同学们和老师去点评,哪个地方表现得好,哪里还需要进步,也可以让其他小组表演其他音乐剧,两组进行比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更认真地去准备和表现。这种方式不仅能锻炼学生,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出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度。通过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能领会和体验欣赏音乐美所带来的全新的感受,逐步培养他们对高雅音乐的兴趣和喜爱,让他们能在课下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听音乐,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四、结语

现当代不论是哪个层次的教育,哪个科目的教育,都应该好好对待,认真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中职学校的教育尤其重要,这是学生思想、三观形成,品德塑造的最重要时期,音乐教育是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中职音乐欣赏课程关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性设计是根据职业中学音乐课程属性来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师、学生、教材这三方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在职业中学中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分析音乐教程、学生兴趣偏好、实施可行性三方面因素来制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合理性的教学步骤,科学地利用音乐资源,注重音乐实践性,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知识,能够 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