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化学性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对此,本文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谈谈提高金属化学性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兴趣的激发是金属化学性质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充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仅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引领者和拓展者。教师应该敏锐地发现或捕捉一些契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开阔地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追求。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三、增设对比实验,衬托现象直观
增设对比实验,可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学习的趣味性;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实质,缩短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历程,进而学会自主地从实验的对比中去不断地探索科学的真理。增设对比实验的意义还有利于为学生增设思维的台阶,便于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弥补教材中实验的不足。
1、自制教具,实现对比。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比较不同种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时,教师可以增设铜在空气中灼烧的实验。教师用一根较长的铜丝,把长铜丝的两端都绕成螺旋状,中间的铜丝制成一定的弧度,将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螺旋状铜丝很快变黑,没有灼烧的另一端,螺旋状铜丝仍然呈亮红色,实验现象对比明显,学生观察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这样既避免了直接用一根长直铜丝放在空气中烧,实验需要时间很长,变黑也不明显;也克服了用薄铜片灼烧,变黑很快,但黑色物质容易剥落,不利于学生观察;同时学生也能联想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把铁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讲出铜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这时的铜丝不仅外观像柄“如意”,教师用起来也很“如意”了。
2、源于生活,激发兴趣。化学由生活而起源,生活因化学更精彩。在增设对比实验时,教师应善于寻找生活中的实验素材。在畅述俗语“真金不怕火炼”时,教师可以通过增设黄金手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的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金是否像铜丝一样,在空气中灼烧变黑。同学们在紧张和激情中,体验了“烈火炼真金”的过程,教学效果良好。课堂练习中有一道鉴别“真假黄金”的题目,学生答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就连平时基础不理想的学生也能讲得有根有据。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教学和促进教学有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坚持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DD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评价发展中的教学过程的态度,体现出“以学评教”的评学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条化,但评价要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评价行为要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要加强教学评价方式的有效性。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2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见的物理变化:三态变化、机械分割、简单的混合与分离、电灯发光发热、金属导电导热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燃烧、金属锈蚀、食物腐烂、酿酒(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注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上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要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了改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也没有变化,就属于物理变化,否则就属于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
1.2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可概括为色、味、态、两点、两度、两性)。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注意: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这个特点。
1.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
1.4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与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对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从微粒上看,构成原物质的粒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2. 命题趋势 作为考查概念的主要内容,物质的变化多为选择题,且一般出现在试卷的前几道题;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命题形式主要有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题型.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联系典型的科技、新闻热点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和区别:根据题给新信息,分析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中考命题热点之一.近年来,从宏观、微观角度对题给物质的变化或性质进行描述或做出解释的简答题增多。
3. 典型例题
例1、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玉做床,金做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选项A、B、D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野火烧不尽”有燃烧过程是化学变化。
答案:C
例2、请用下列描述物质的词语填空(每空只填一个选项)。
a.可燃性; b.腐蚀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e.吸水性; f.酸碱性
(1)使用浓酸、浓碱等药品时,应防止粘到皮肤或衣服上,因为它们有 。(2)在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因为它们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态氢氧化钠常用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煤矿矿井中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为甲烷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物质的用途等为切入点,考查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映物质的性质,只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便会得出答案。
答案:(1)b; (2)d; (3)e ; (4)a
例3、下列文字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解本题时只要紧扣“物质变化的描述侧重的是过程,物质性质的描述侧重的是物质的能力”这一解题思路,便会得出答案。
答案:①② ⑤ ③ ④⑥
例4、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1.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1]
《新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课堂教学应体现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教学理念。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学为中心的主体观,树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观,树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观。
本节课就是从学生熟悉的黄金饰品入手,创设鉴别真假黄金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展开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通过金属化学性质的学结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有效地准备(教学设计)
2.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如何鉴别真假黄金导入新课。学生对黄金饰品比较熟悉,社会上不法分子常以假黄金――黄铜(铜和锌的混合物)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学生对于假黄金不是很熟悉,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不是很了解。因此创设利用化学方法鉴别真假黄金的生活情境,可以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然后紧扣金属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这条知识线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和置换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学生总结利用化学知识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通过课堂检测反馈课堂效果。本节课通过寻找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和生长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化学物质,切实感受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感。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2.2 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金属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可以总结出金属的活动性镁铝>铁铜>金。由于在氧气的性质部分已经学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表达式,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金属镁、锌、铁、铜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可以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镁>锌>铁>铜。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了解,所以采用探究实验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总结反应规律、归纳反应类型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突破难点。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总结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这部分知识也是采用探究实验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金属化学性质上位学习物质的性质、性质影响用途及金属活动顺序表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置换反应的类型上位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3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独立地教给学生零散的知识,这样并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不能让学生把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用途的化学学科本质。本节课在关注学科本质的指导思想下,把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认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用途的学科思想、构建知识网络作为教学重点。关注学科本质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有效性。
3.有效地实施(教学行为――教学的过程与分析)
篇4
二、趣味记忆
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强不懈地钻研文化科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关于一些知识的记忆,可采取趣味记忆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趣味记忆方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不仅利于学生记忆,而且能使学生兴趣大增,记忆效果提高。
(2)数字记忆法
有些化学知识,若引进数的概念,采取数字记忆法,则能使问题变得有条理、简捷、有秩序,便于学生记忆。
(3)口诀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是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它是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口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
例如,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可以编这样的口诀:①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氟氯溴碘-1价;通常氧是-2价;铝三硅四磷五价;铜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②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记忆电解水实验现象和结论时,可编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在记忆盐溶解性时,可编口诀:钾钠铵硝溶水快;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硫酸钡;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硫酸钙、银,碳酸镁,这是三个微溶盐。记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时,可编口诀:反应开始先通氢,排尽空气再点灯,黑色全部变红色,熄灯冷却再停氢。
三、规律记忆法
化学知识极为琐碎,因此,学习化学时需将更多知识进行编排、抓关键、找规律、记特征。这就是规律记忆法,可帮助学生记忆。
四、对比记忆
对比是识记、理解、应用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区分易混淆的一些知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
如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元素和原子、分子和原子、原子和离子、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进行对比;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金刚石和石墨、纯金属和合金性质进行差异对比;对碳、氢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相似对比;对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对比等等,可以促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使知识逐步形成条理化、明朗化的特征。这样,不仅记得清楚,提取也方便。
五、多通道记忆
人类是靠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发挥化学实验的学科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接收和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增强记忆。
如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扼要的表达形式,是初中化学最常用、最重要的化学语言,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也比较大,但在书写时不出现任何错误的学生却很少,可谓是初学化学者的一个难关。为克服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记忆时不必死记硬背,而是联想化学反应事实,即知道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生成了什么物质、有什么现象发生,对这些一清二楚了,写方程式便是水到渠成、得心应手,记忆效果自然比死记硬背要好得多。六、有效复习记忆
心理学家研究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组织有效地复习,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增强记忆。
再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有些学生虽一时记住了,但如不及时复习训练,很容易遗忘。为帮助学生克服遗忘,我常采取及时复习和每天分散复习的方法来加强记忆。但复习要注意方法,避免机械重复,否则学生易出现反感情绪。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可借助一些比赛游戏,如学生个人间的纵向、同学之间的横向、组与组间、男与女间的竞争,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我还经常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七、系统记忆
系统记忆就是按照知识的系统性,把分散的、片断的知识重新组合,顺理成章,编织成网,形成系统,然后按知识的系列结构进行记忆。
篇5
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们感到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但是根据我们公办学校现有学生的状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寻求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初中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例如,在第一节试验课时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 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 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题海战术。“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选的题目要具有代表性,难度适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两头。“精练”就是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使他们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进行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再其次,在课间我们要多和学生接触谈心(特别是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谈心的内容包括: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那些问题学生的生活状况,要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在真正的关心他。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为教学的有效性打好情感基础。
三.精心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①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②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③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④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3、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4、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四.加强现代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复习课一般知识密度大,综合性强,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可以快速展现思维的过程和事物发展的历程。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老师要充分利用所在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最大限度地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同时还要求老师们注意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要自然的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统整,展示应用知识的过程和成果,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有的班级在复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用自制的课件在上课。当然,这是一项极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团结协作。
为使学生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首先是时间安排,我们计划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章节进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然后进行第二轮复习,也计划用一个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是着重抓好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其中尤其是有关定义的复习,因为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其次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2.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H2O2CO2)、三酸二碱、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三是化学计算的复习方法:立足于化学基本概念。解题思路要清晰,通过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求”之间的关系,再借助于数学工具。注意每一题与这类题型的关系,举一反三;解题要规范化。在化学计算的复习中要引导学生①注重解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做文章。②关注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会看说明书甚至探究商品说明书上内容的真伪,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四是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
五、注重分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组,B组为中等生组,C组为困难生组,并向学生说明,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C组的同学可以向B组递进,B组的同学可以向A组递进,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向上递进、共同进步。教师要做好分组后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因分组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鼓励C组学生,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课外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思,然而再详细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突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如果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造成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你了解的学生中的困惑和问题;2.记录你教学中的疏漏和探索;3.记录你教学中的亮点。注重学生课堂的动态表现和分析跟踪评价的结果,可促进教学有效改进, 学生成为有效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反思和孜孜不倦的治学态度会给有效教学注入“催化剂”。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靠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edu.jl.cninfo.net.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吉林省教育信息中心.2004-8-9
篇6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必须要明确学生易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哪些知识点产生兴趣。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观察,笔者发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心理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最微妙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深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和帮助他们,并且听取他们对该课程的反映,要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们交朋友,而且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由对教师的热爱,逐渐转变为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二、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是兴趣产生的物质基础
很多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如高能燃料、温室效应、纳米材料、光导纤维等在国防、科技和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是学生产生兴趣的直接基础。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耐人寻味的典型事例,集科学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寓兴趣于科学信息之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白磷的燃烧"实验,同样都是通过磷,而在水下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均不燃烧,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的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产生对化学的兴趣。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创设一个使学生学习愉快而不过分紧张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就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和其它直观教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
搞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给学生展现诸如颜色变化、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生动、新奇、鲜明的化学现象。教学中要借助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结合实验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模型、流程图、标本、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2.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兴趣及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会根据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探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习兴趣上升到更高层次。
四、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巧设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放上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摩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此时结合实验,引出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Na+),达到稳定结构,这时钠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氯离子(Cl-),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化合价呈现-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和教师的提问中产生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形象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如果能把演示实验做得干净利索、现象明显、趣味十足,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讲到"缓慢氧化和自燃"时,笔者不是直接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将滤纸浸入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晾干,不到半分钟,滤纸先冒白烟,然后燃烧。"不用点燃,为什么滤纸会自发燃烧呢?"学生对此很好奇,学习的欲望空前高涨,经过笔者的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学习兴趣大增。
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目的仅仅停留在短暂的新鲜感的层面上。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时,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和鼓励,以避免他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篇7
一、溶液酸碱性的确定方法
溶液酸碱性的确定方法有:PH试纸、酸碱指示剂、金属、盐溶液等,这些都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其中PH试纸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1.PH试纸检测法
常温下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一段时间后用比色卡对比判断,若溶液PH值>7,则该溶液为碱性;若溶液PH值<7,则该溶液为酸性。这是我们最常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2.酸碱指示剂法
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中性溶液不变色。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中性溶液还是紫色。甲基橙也可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能使甲基橙变红的为酸性溶液。除此之外还可用石蕊试纸,其规律是:用蓝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酸性物质,如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显酸性;用红色石蕊试纸可以检验碱性物质,如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显碱性。
3.金属检测法
可以在待测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活泼性较强的金属比如:钾、镁、铝、铁等等,若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溶液为酸性;若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在空气中逐渐变成棕红色,则该溶液含有稀硝酸。
4.盐溶液检测法
若往待测溶液中加入含有CO32-的盐溶液,有气体生成或者在待测溶液中加入含有AlO2-的盐溶液,产生沉淀,待测溶液都为酸性。若在待测溶液中加入含有Fe3+、Cu2+、Al3+的盐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待测溶液为碱性,若加入Al3+的盐溶液生成的沉淀再溶解,则待测溶液显强碱。
解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探究出其他的检验方法。
二、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和紫色石蕊只能用于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是无法比较它们的强弱程度。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呢?我们知道,溶液的PH值大于7为碱性,等于7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在初中化学知识范围内,我们有三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的酸溶液、碱溶液之间的强弱程度。分别为:PH试纸(PH试纸可以粗略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酸度计(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溶液的PH值)。另外在高中我们还学习了另外一种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的方法,即利用水电解之后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进行比较,但此方法在此已超过了初中生的理解范围,因此不细说。
1.PH试纸
使用试纸时,不可将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应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则可判断。
2.酸度计
在使用酸度计测PH值时,一般操作步骤如下:(1)校正:先将仪器斜率调节器调节在100%位置,再根据被测溶液的温度,调节温度调节器到该温度值。(2)测量:把复合电极插入仪器。把电极放入溶液里,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待读数稳定后,该读数就是待测溶液的pH值。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
溶液酸碱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联系密切。例如:洗发水的生产、土壤的改善、酸雨PH的测定、治疗胃病、降低蔬菜上的农药毒性等等。
生活常见一些人会出现胃痛的症状,那么胃痛的原因是什么?胃药的治疗原理是什么?健康人的体液PH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体液PH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者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酸中毒”。胃痛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而引起的,胃酸的过度分泌导致胃液PH低于正常值以下。所以我们会用一些碱性的胃药进行中和。另外,溶液酸碱性在农作物的生长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PH6.5-PH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例如:大豆、小麦、玉米、番茄、西瓜等等。通过测土壤的酸碱度,进行改良,给农作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有一种农作物很奇怪,浙江的龙井茶只能生存在微酸性的土壤中,如果我们不能保证土壤的PH,则茶叶很难存活。我们日常所吃的蔬菜也跟酸碱性脱不了关系,由于在蔬菜的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从而使残留在蔬菜上的毒性降低,所以我们在使用蔬菜前最好先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当然在废水处理上面我们也用到酸碱性的知识,我们常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等。
了解酸碱度对于我们的意义可总结如下:化工生产中很多反应必须在一定的PH溶液才能进行;农业生产中家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者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的体液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等等。
综上所述,了解并掌握溶液的酸碱性不仅是课程的要求,更是生活需求。教师应重视溶液酸碱性这章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熟悉它的内容,以后懂得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发明出造福人类的物品。
【参考文献】
[1]汤高辉,徐德清.辨析溶液的酸碱性.初中生之友,2012(36):57-60
[2]王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_溶液的酸碱性课后反思.学园,2013(20):147
篇8
一、重视预习,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亦然。如果学生能够进行富有成效的预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全面提升。反之,如果学生轻视,甚至无视预习,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会每况愈下。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提前预知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关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性质活泼的氧气”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预习作业。通过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等。此外,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锁定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听课指明了方向。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学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预习。久而久之,当学生养成重视预习的习惯之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也就成为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二、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平台
初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理解水平的影响,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必须要依靠教师的点拨讲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切不可过滥、过泛,即教师的讲解不可过多。教师的讲解过多就会扼杀学生的思维之苗。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把握好时和度,即教师要精讲。教师精讲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还能够为学生留足主动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创造了时机。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本着张弛有度、敢于放手、鼓励探究等原则,一直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笔者并不是一味地去讲解、生硬地去灌输,而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去自学相关知识,然后组内学生交流,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需要突破时,笔者再进行巧妙的点拨与详细的讲解。教师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精讲使得学生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学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多练使得知识如雨后春笋,节节攀升。由此可见,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勤做笔记,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学习笔记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前提保障。相比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当堂消化相关知识是存在现实困难的。学生为了牢固掌握并完全内化这些知识必须要在课后利用学习笔记进行“反刍”。再则,由于正常人的记忆都跳不出艾宾豪斯遗忘曲线,所以经常复习巩固是必不可少的,而学习笔记又是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不可或缺的助手。鉴于学习笔记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直鼓励并督促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以沪教版第7章“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为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常见的酸能与碳酸盐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而此节学习时,笔者应指导学生复习旧知,将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做个整理,并在学习完“常见的碱”后,对酸的化学性质要及时补充“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这样完善酸的化学性质的笔记,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更好、更快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习笔记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由此可见,勤做笔记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四、优选作业,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主要途径之一。显而易见,作业虽然能够巩固学习效果,但并不是说作业的量越大,课堂教学成果就会巩固得越好。为了切实发挥作业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师必须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表现,本着数量精而少、内容广且深的原则潜心优选作业。鉴于作业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都会反复斟酌、优选作业,力争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作业能够切实达到复习巩固之效果。以教学“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作业总结归纳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利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归纳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还设计了有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从仪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等角度,复习了实验室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也对初中所学习的气体制备做个总结。教师优选的作业不仅紧扣教学内容,还符合学生的学情。因此,学生通过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作业,真正达到了复习巩固之效果。由此可见,优选作业能够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高效预习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坚持精讲多练为有效教学搭建平台,可以通过勤做笔记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可以通过优选作业为有效教学延伸道路等。毋庸置疑,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诸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常做实验为有效教学播种兴趣,还可以通过巧妙借助多媒体为有效教学拓宽渠道等。总而言之,教师要立足初中化学教材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持续不断地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富有成效地提升课堂效率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篇9
二、微课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升初中化学整体教学水平,拓宽老师教学思路的同时优化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化学实验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加深学生对各个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时,由于某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时可能会造成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此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对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明确每个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微课的合理引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授“酸和碱”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常见的酸和碱有着必要的认识,老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对水注入浓硫酸实验内容进行细致地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熟悉整个实验操作流程,为后续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正确看待各种实验现象。
三、微课在初中化学复习考试内容中的应用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的挑战,需要掌握正确的考试复习方法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复习考试内容教学过程中选择可靠的教学方式、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增强各部分内容复习的实际作用与效果,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复习计划。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注重微课在初中化学复习考试内容的实际应用,促使学生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总结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自身化学复习效率的不断提高提供必要的保障,在良好的化学课堂模式中享受更多的乐趣。比如在复习“金属和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金属的化学性质,老师应采用微课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动态化的文字、图片等进行讲解,逐渐形成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微课教学中加深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必要理解。
篇10
一、从化学实验教学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保持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简化知识难点强化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熔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篇11
第一步:为了掌握元素性质,让学生提前熟记初中化学中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我在给同学上第一节化学课就会布置他们熟记九年级上册第62页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要求在三星期内完成。第一周书记第一列的九个;第二周熟记第二列的九个;第三周熟记第三列的九个;第四周听写。听写的结果不尽人意,但不用急,先给学生指出错误,以便纠错,比如说学生总是Al、Cl不分,C、N不分,多强调几次,等到正式学习元素知识时,大多数学生已能掌握27种元素中那些初中化学里最为常见的元素了。
第二步:为了更好的掌握物质的性质,化学课上提前使用化学式,而且只用化学式表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因为用化学式表示物质,既直观又快。这种做法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学会了初中化学中那些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式。那些虚心好学的学生不需老师的指点就能掌握那些有一定规律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如
第三步:为了更快更准确的书写化学式,让学生提前熟记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为搞好化学式写法的教学要做足准备。在学习微粒结构示意图前,要求学生背熟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的顺序;学习微粒结构示意图后,会画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习元素化合价时,结合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前20号元素中常用的那些元素的化合价既可以推导出来也可以根据下面的口诀熟记 。口诀的内容是 :
氢、铵(根)、钠、钾、银+1价; 钙、镁、钡、锌、铜、亚铁+2价;
铝、铁+3价;硝酸(根)、氯、氢氧(根)-1价;硫、氧、碳(硫)酸(根)-2价。
这样,当学生熟悉了元素和原子团的书写又熟记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之后,告诉学生书写化学式时要遵循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再以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钙化学式的写法为例,学生就能轻松地完成以下的表格:
通过上面的表格练习让学生找到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规律,短时间内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能掌握。但是由于初中化学直到第九单元出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都不多,所以第四单元学会的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掌握不到很好,如:NH+4和NO-3直到学习酸、碱、盐时仍然有很多同学会写错;又如:很多同学化合价背熟了,也知道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但在书写化学式时就把它们丢在一边了,只是凭感觉去写。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常常有很多学生会写错化学式。
第四步:强化记忆同时加强纠错力度。一般情况下,我常常进行阶段性听写,在学生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及学完氧气的化学性质之后,让学生听写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只要愿意学习的同学这样的化学式都能写出来。在学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之后,就让学生听写前面学过的有关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篇12
一 培养兴趣
对上第一节化学课的学生来讲,都觉得新鲜,好奇,而他们的内心都是想学好这门课程,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学好化学这门功课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这门功课很容易,而且难度不大,更要让学生知道化学课在理科学习的科目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对化学课更有兴趣,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以增加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比如向学生提出,我们天天生活在空气里,你想知道空气的组成吗?空气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吗?你想知道水的组成吗?你天天吃馒头,知道发酵后的面在蒸馒头时必须加碱,而未发酵的面必须加小苏打(洋起)才能蒸出又香又大的馒头吗?还可以讲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宇宙飞船上天等高科技的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并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将来成为一名化学家的理想。所以,第一节课应该是以激发兴趣,树立理想,坚定学生学好化学这门课的信心为主。
二 解决学生学习化学时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
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了,信心足了,但开始时,就会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最简单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定,由于学生对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判定不当,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教师不应将过多的变化理解让学生判定,只要求学生掌握判定要领就行了,如果讲好多的变化现象让学生判定,教师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起到的效果则是相反地,这样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此举是多余的,要明确地告知学生,判定一个变化时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关键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知道的可以判定,不知道的现在不要作判断,等将来我们的化学知识丰富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定就容易了,而且简单了。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轻装上阵。
篇13
一、酸碱盐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策略失当
第一,教学内容超纲。比如《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常见的盐这章内容作的标准是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具体分为说出常见盐的俗名及成分、认识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探究粗盐提纯的原理步骤及其他注意事项、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以及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使用过老教材的教师,会补讲一些关于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条件等,这些内容超出课纲要求,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二,理论未付诸于实践。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更能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对于酸碱盐这部分内容,演示实验有11个,实验与探究有8个,这充分说明了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践,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
第三,教学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酸碱盐记忆内容多,因此一些教师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强行记忆,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教学效率低。
(二)学生学习常见问题
第一,概念理解模糊,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在酸碱盐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主要是选择题的形式。比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酸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碱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两种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D,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都可以得到水。这道题就是考察学生对酸碱盐及氧化物、中和反应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学生如果概念理解不准确,就极易错选。
第二,对实验现象、操作理解不到位。上文已经提到实验是化学的核心,而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学生对实验现象、操作理解不到位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动手机会太少,对演示实验没有更深刻的记忆和认识。
第三,思维定势,难以灵活学习。酸碱盐要求记忆的内容多,但并不是记住就能够学好学透,学生还需要打破思维定势灵活学习。比如某题要求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当稀硫酸溶液不够的时候,可用哪些试剂代替且不影响氢气生成量?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钡溶液D,水。在常规判断中,学生都会选择水,但是选择氯化钡溶液其实也是可行的,因为它与稀硫酸反应之后又生成盐酸,氢离子并没有消耗,满足题干要求。
二、酸碱盐教学策略方法
(一)重视基础
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酸碱盐学习的关键。比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因为大多数题目都是围绕它们的性质展开的,因此学好其性质就是掌握酸碱盐的基础。例如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2)酸+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酸必须可溶);(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复分解反应,酸必须可溶且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4)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且反应物至少一种可溶);(5)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酸必须可溶且有沉淀、气体或者水生成)。以此类推,将碱和盐的化学性质罗列清楚,掌握牢固,为学好酸碱盐打下基础。
(二)探究实验
实验与探究是酸碱盐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好探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把课本知识具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适当增加实验。其次,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增强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将实验探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实验一般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同时也可邀请学生作为实验助手,让学生投入到教学实验中,调动课堂情绪,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规律记忆
酸碱盐部分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比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酸碱盐实验现象等等。因而一般来说,对于这些内容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强行记忆”,但事与愿违,无规律记忆的效率不仅低,而且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的记忆呢?答案就是规律记忆。酸碱盐的内容虽然多而广,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比如酸碱盐的溶解性,就可以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即:钾钠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碱类物质)只有钾钠钙钡溶。可以看出,这种取巧的记忆方法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
结语
古人有云:“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酸碱盐内容虽然是难点,但只要教法得当,就能够攻克难关。当然除了教法,学生的学法也要科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