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业余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Exploring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SUI Xiao-h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gyang 473004,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is an only independent sports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is open to an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 holds a degree from higher school or complete correlative semester hours from college or university. Its goals of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mainly focus on requiring students to gain contemporary knowledge of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s, reviewing issues of sport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creating solutions, demonstrating the appropriate skills sets to work in the profession of sport. At present, it offers bachelor of degree program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studies, and courses in programs are divided into five sorts: core-course, required-course, elective-course, emphasis area and mentorship. There are three features on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they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that prospective students are mainly from junior or community colleges; the second is that goals of the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 focus on producing educated individuals who can gain the advanced theories of the sports disciplines, and make appropriate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in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the third is that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take more proportion, but courses of spots skills are comparatively les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bachelor of degree;The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美国体育学院(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是一所私立大学,是美国第一个完全独立实施体育专业类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目前唯一的一所融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体育专业教育、体育学科研究和提供体育产业服务的大学。其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呈现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通过文献资料,比较深入地解析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期望通过透视一个完整的个案,使我们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历程简介
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于1972年,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达弗纳镇。美国体育学院创立之初,办学层次定位于研究生教育,仅提供体育科学硕士学位专业培养计划,办学目的是“为全国的中等学校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医学医师和体育管理专业人才”[1]。1998年,该院获得了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以及远程教育资格认证的资格;2005年,美国体育学院获准开始实施本科生培养计划,并从此成为美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体育专业教育的大学。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全面通过了美国南方高等专业学校协会对其体育科学学士学位、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和体育管理博士学位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同时还获得了美国阿拉巴马州教育行政机构批准的关于上述3个层次专业的学位授予权。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对学院性质和办学宗旨的自我表述是:“美国体育学院是一所独立的、非赢利性的、经过办学资格认证的拥有特殊使命的体育大学,学院创立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体育教育、体育研究和体育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服务于美国和全世界。”[2]截至2008年,美国体育学院已经提供3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学士学位培养计划、5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科学硕士学位培养计划、1个专业方向的体育管理博士学位培养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
2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美国体育学院称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为“学士学位培养计划(Bachelor’s Degree Program)”,获得学士学位培养
计划准入资格的学生,在完成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规定的课程学分和相应考核成绩达到平均等级标准后,可以向学院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2.1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对象与准入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专业课程面向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毕业证书的美国和全世界各地的学生。进入美国体育学院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类:第1类是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第2类是不寻求在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寻求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向学院提出“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申请,学院“申请评估委员会”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条件决定是否给予申请者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准入资格,准入资格包括两类:第1类是“完全准入资格”;第2类是“条件准入资格”。
想要获得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申请者已经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美国国内高等院校毕业,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在校期间侧重于主修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专业,并且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相当于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和选修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普通教育类课程包括:3~6个学分的英语(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美术(人文)学科类(必修)课程、3~6个学分的社会(行为)学科类(必修)课程、9~12个学分的自然(数学)学科类(必修)课程和其它类别的选修课程。
2)申请者还没有从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历互相承认协议的高等院校毕业,但在校期间修完至少60个学分,可以互换学分的课程(与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休闲与娱乐体育、体育产业、人体运动机能、文科教育、健康等相关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所有60个学分之内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
3)要求母语为非英语或申请前所在高等教育机构使用非英语教学的其它国家申请者,达到“托福”英语水平测试标准,修学完成了经过具有评估认证资格机构认证的可以互换的36~9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至少修学完成了30个学分的普通教育类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3]。
“条件准入资格”可以发放给没有满足“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之一的申请者,但必须在注册学习美国体育学院最初的12个学分核心课程期间内达到学院规定的其它附加标准之后,申请者才可以最终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
不寻求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持有中等学校或与之层次相当学校的毕业证书,经过学院认证后可以修学学士学位课程,但不能寻求获得硕士学位。美国体育学院不提供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条件中所要求的60个学分的教育课程,申请进入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可以在其它签署有互相承认学分协议的美国本土高校或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的课程学分。
一旦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学生要签订一名本科生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修学学士学位课程。课程学习形式有3种:第1种是全日制在校学习;第2种是通过学院的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第3种是在校和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混合方式学习。
获得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完全准入资格”的在校学习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一年之内的任一学期开始注册学习课程。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内专业课程学分完成总时间一般为4个学年(但经过校长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至5个学年),一个学年包括3个学期: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和夏季学期,每个学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6周,学生每学期可以注册修学12~15个学分的课程(相当于4~5门课程)。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学院要求在每个学期的16周内完成注册课程学习(经过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以把学习期限延长30~60 d)。
2.2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美国体育学院设置了3个授予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本科专业:运动训练(Sports Coaching)、体育管理(Sports Management)、体育专业教育(Sports Studies)。
体育科学学士学位计划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现有的体育专业领域的学术著作和期刊,以获得关于体育实践操作原理和方法的专业知识。
2)通过体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学习,使受教育的个体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独立思考与分析;(2)清晰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个人观点;(3)令人信服地论述所选择专业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4)展现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视野;(5)理解美国和全世界各种社会制度为基础的体育功能和作用。
3)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应用:(1)研究体育专业领域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恰当地运用相关知识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2)获得在正确的环境和时机能够正确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3)掌握业余和专业不同层次需要的体育专业工作技能;(4)基本具备自我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内对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评论和提出相应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体育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方面知识,使学生获得关于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的知识、所选择专业和生活领域范围相关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方面的知识。
5)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实践培养环境,帮助学生获取主修专业领域内的相关实践知识和技能[4]。
2.3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一般分为5个类别:第1类是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必修课程;第2类是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第3类是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第4类是专业侧重领域(emphasis area)课程;第5类是毕业实践课程。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寻求在该院获得体育科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至少修学完成美国体育学院设置的30个学分的专业课程;不寻求在该院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以任何顺序修学任意一门课程,完成的课程学分可以作为其它学院或大学的互换学分,但不能兑换为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学分。
美国体育学院对获准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学生的主修专业课程学习步骤要求如下:
必须首先在美国体育学院修学12个学分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学分之后,学生必须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后续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计划,然后开始修学计划中确定的课程;完成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并且各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之后,学生可以在咨询导师的前提下,开始学习处于最后阶段的为期400 h的毕业实践课程。
1)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管理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产业管理方面的基础性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体育组织、团体和产业的管理者。
体育管理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7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选修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1)。
2)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运动训练专业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培养运动专业训练方面的高质量教练员。运动训练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6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运动训练科学选修课程、3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2)。
3)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设置。
体育专业教育学位课程教学总目标是:为学生在各自侧重体育专业领域提供发展机会。体育专业教育专业开设了4门核心课程、9门专业方向必修课程、22门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程、18门专业侧重领域课程和1门毕业实践课程(详见表3)。
2.4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方法
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课程成绩考核是全方位和综合性的,主要包括书面作业成绩、贯穿始终的讨论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和最后的闭卷考试成绩。
无论是住校学习的全日制学生或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的学生,修学的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在开课学期临近结束的规定时间段进行期末闭卷考试。对于住校学习的学生,除期末闭卷考试以外,每一门课程还有规定的期中闭卷考试;对于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课程的学生,每一门课程都要进行10次单元测验,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是学生自己负责寻找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经过注册并获得相关认证的考试中心进行付费性期末闭卷考试,远程教育课程考核成绩比例:网络在线讨论20%、课外作业30%、单元测验20%、期末闭卷考试30%。
全日制住校学生某一学期的某一门课程缺课率达到25%以上,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远程教育生必须在成功注册课程之后的两周内开始课程学习,并且在16周内(经过付费申请并获得批准后,可延长30~60 d)完成课程作业和参与课程学习活动,否则视为自动放弃该门课程学习。
毕业实践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与比例:要求学生参与400 h的体育领域内的实践课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每个月写一次实习报告,实践课程结束后提交一份5 000字的实习报告(写明是如何实现学习目标的或为什么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实践课程等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毕业实践结束时和指导教师的面谈成绩占5%,指导教师对提交的实习报告评价成绩占10%,指导教师对学生“作为专业指导者实践能力”的评价成绩占85%。
2.5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美国体育学院规定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1)提出学士学位申请的学生至少修学完成60个学分的选定专业的学位课程,其中30个学分必须在美国体育学院获得,其它学分可以在与美国体育学院签署有学分互换协议的美国本土和其它国家高校完成,要求这些可互换学分的课程必须和美国体育学院专业方向课程相一致,并且考核成绩的平均等级达到2.0或2.0以上(参见表4)。
2)完成规定课程学分和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必须在申请学士学位之前获得学位资格申请评估委员会的推荐(相当于我国大学生的毕业成绩审核),方可申请体育科学学士学位。
3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特色
通过透视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我们可以看出有别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些特色:
1)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面向的对象是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或在高等学校获得规定数量的普通教育课程以及与体育专业密切相关课程学分的学生,使得进入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学生首先具有了较高的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比较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充分保障了本科专业生源的质量,同时也使得美国体育学院在很大程度上共享了其它高校的教育资源,客观上节约了学院对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
2)美国体育学院学士学位培养计划的5个方面基本培养目标中,重点强调了学生如何获得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创新性解决体育专业领域问题能力的培养,凸显了美国体育学院十分注重对学生基本思维方法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方面训练的特色。
3)从美国体育学院3个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大部分课程是体育专业领域的理论课程,运动项目技能类课程所占比例较低。使学生“具备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领域知识视野”是学院提出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充分展现了美国体育学院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层面能力的特色。
4)美国体育学院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而且还规定申请学士学位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平均等级达到相关标准,这类课程成绩考核等级标准在我国体育专业院校的学士学位申请条件中没有涉及。
4从美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获得的启示
1)我国各独立的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高校的体育院系承担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在本科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始终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们:一是体育专业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源的普通教育文化素质较低,二是普通教育文化素养较高的本科生源的体育专业基础较差。这两个现实问题导致了我国体育专业院校在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实施中,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来弥补入校本科生在普通教育文化素养以及体育专业基础方面存在的缺陷,使得我们难以集中精力于体育专业领域的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和解决专业领域中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作者建议,我国一些独立的体育学院或大学能否考虑提高本科生的入学门槛,招收持有高等学历的具有较高普通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较为良好体育专业基础的本科生,培养目标侧重于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宽阔的主修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和美国体育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比较注重系统地传授经典教科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层面上的能力,美国体育学院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现代的体育论著和学术期刊来获得体育理论知识,侧重于学生在专业方向领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国体育专业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的体育科学素养偏低、体育专业方向研究能力缺乏等问题可能和我们不适宜的培养目标定位高度相关。
参考文献:
[1]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Master of Sport Science Catalog 2000-2001[DB/OL]. ,2008-10-12.
[3]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5-2006[DB/OL].
media.ussa.edu/files/documents/catalogs/2005-2006_bss-catalog.pdf,2005-09-01.
[4] 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Bachelor of Sports Science Degree Academic Catalog 2007-2008[DB/OL].
篇2
一、新时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仅体现在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上,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是这样。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中国来说,汉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在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的扩大。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汉语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国家的人民都在积极的学习汉语,开始接触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受魅力无穷的汉语言文学,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也是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迎接机遇,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
当然,汉语言文学要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发展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结合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这方面,汉语言文学就要更加的树立自身的特色,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不断的实现突破和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国际化的规划,有步骤有层次的实现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探讨和分析
1.树立起产业化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对于这种文化自身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文化如果要实现好的发展就需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发展的力度,针对这一问题,产业化地发展模式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那么就要有效的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寻求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划。那么,从当前的汉语言文化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就需要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 他对于汉语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近代的白话文开始兴起,汉语言文学也就开始了一场变革和发展,而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注意。
2.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就需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详细的分析。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更大范围内接受汉语。这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让汉语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认可,这对于汉语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语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代表。在这方面汉语言的发展就有了很好的一个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就要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很多重要的组成,但是在发展汉语言国际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汉语言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尤其是在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上,在这几个方面做好支持。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要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就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放眼全球的发展规划,进而建立起汉语言发展的体系。
3.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于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必须紧密的和国际化的发展大环境联系起来,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任何淡化了或者是脱离了国际化来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国际化与产业化是互相支持和紧密相连的。所以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和产业化路子就要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还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树立品牌意识。对于汉语言的产业化发展来说树立品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是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同时,产业化和国际化应该是共同进行的,这一点美国的全球精英教育不可谓不是典范。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振兴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应该是与中华民族的崛当然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和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和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一道走向世界。而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支持和后盾,这就需要国家在汉语言的发展上予以支持。我们相信只有多方联手进行准备,汉语言的发展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篇3
(一)预习作业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预习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预习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比如学生通过预习作业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保持技能水平、提高解题速度、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备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通过指导数学预习作业,能使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课前预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研究能力,学会查阅书籍和资料,学会排除干扰,从而预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预习作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
预习作业和课堂教学一样,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作业鼓励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实现多方的智力交流,从而实现学生间、教师间情感、态度和人格素养的碰撞,实
现知识、能力、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二、预习作业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学习基础薄弱,造成了听不懂课,成绩下降的后果。再加上一些教师教学时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由于教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这些学生就渐渐地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作业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科量也大,趣味性的内容又相对较少,所以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多是让学生背诵概念知识或是做卷子上的习题,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模式,不再充满好奇心及新鲜感,这是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的另一原因。
(三)教师对预习作业指导不够重视
教师习惯于把功夫下在课前或者课上,却往往忽视对课后预习作业指导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检查不及时等使得老师们渐渐地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重视。
(四)预习作业负担过重是学生应付的原因之一
小学教学还很难实现在预习作业指导上各科统一均衡考虑该指导多少才适中。往往每个学科的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学科的状况来指导当天的预习作业,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可能都会根据当天的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自己认为恰当的任务和内容,以巩固和加深当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学生们所学的学科有很多,各科预习作业加起来可能就超过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一部分同学可能每天要学习到很晚才能完成老师指导的预习作业;一部分同学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先做完,剩下的不能独立完成的就抄袭;还有一些同学就只能选择不写或不交预习作业。
三、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一)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卷调查表明,小学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学数学,做数学预习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预习作业和抄袭预习作业现象。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尤其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题目的入口平台应当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常变换。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多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密切的或带有一定趣味性与创造性的题目。
例如,在学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后,38÷2与以前的8÷2、35÷2等虽然都是除法,但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研究并不神秘,消除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二)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及时,指的是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预习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我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路程应用题”教学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有多远?你是怎样得来的?你来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比一比看谁说的较准确,谁的方法好。第二天学生汇总出了这些方法:
学生1:我家离校大约0.5千米。我先测出我的步距,然后数到学校门口有多少步,相乘得来的。上学用了10分钟。
学生2:我家离校大约2.5千米。我先测出我正常情况下1分钟能走多远,然后看我到校用了多少分钟,再相乘得来的。我上学用了35分钟。
学生3:我家离校大约5千米。我是父亲用摩托车送来的,车上有里程表,我们用了15分钟。
还有骑自行车来上学的;有先走一段路,后又乘车来上学的等等,这为教师上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具有典型性意义的题目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作用是显见的。典型性题目的设计,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遍存在于数学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中的“容量大、质量低”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升华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效率。
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炼的数学语言了。
收集整理如下:
1.一条裤子4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是: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用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了这种数量关系: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炼。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问题的设计,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习作业应适量
过多的预习作业,不仅加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目前,学生近视低龄化、普遍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程,其中预习作业又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尽管预习作业有许多正面功效,包括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事实性信息,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以及促使家长对子女学校教育的参与等,但只重量而不重质的预习作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教师设计预习作业要适量。
篇4
几乎所有的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本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本子,看看自己做对了几道题,做错了几道题,老师的批语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特别讲究方法,采用批语的形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所以教师应多给学生激励,即使对待学生的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期待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看过后倍受鼓舞,产生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激发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作业批语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关注每个学生,也不可能逐一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或评价,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所面对的是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可以说,作业批语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如:“你应该细心一点,这个化学方程式很重要,请记住它!”“你的作业卷面书写很工整,只是化学式书写方面有少许的错误”。
3.作业批改可以增强师生感情交流,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作业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作业中,教师可也察觉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批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业批语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通过批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泉,去滋润学生的心思,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展。
二、初中化学作业批语的实施策略
就整个化学教学而言,写化学作业批语是一个细节,更是重要的一环节,同时是一种艰苦而有意义的事,又是一门学问。学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需要,那么作业批语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其作业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在情感上进行充分的沟通与激励,这样就能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暂时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如何优化化学作业批语方面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加强课堂语言的基础上,强化批语练习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课堂语言是强化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则是通过作业来检验出来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便于保留,对化学作业的批语却可以保存下来,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对作业写批语应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不能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差太远。我们可以用已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批语,也可以用学生经常听说的话。这样一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实我还觉得,化学作业批语也可以涉及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语言形式可以多样化。
写好化学作业批语,我们老师就要有比较高的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批语质量高,耐人寻味,也会使学生对教师深厚的底蕴刮目相看,油然而生肃然起敬意。
2.对化学作业写批语要实事求是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重,在给学生批作业时,往往直接给个分数就得了,这样一来对有的学生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有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分数是比较简单片面的,学生的个性色彩难以表现出来,对学生的知识难以形成客观的评价。并且有的化学作业也不适合用分数来评价。所以用语言文字来对作业评价才会更客观一点,才能实事求是,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整体水平。
有的学困生的化学作业中可能会有多处错误,但是肯定也会有好的地方,如写的比较工整或有的地方是正确的就要适当地给予鼓励,不能简单地划叉或给个零分。所以我们写批语就可以起到去粗取精的作用。对好学生的作业可以先表扬再有所指正,我们可以利用批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等。对于中等学生的作业写批语要慎重。因为他们可能是经常犯小错误。在给他们写批语时要多给予督促,因为这部分学生常常没有耐心,需要我们适时地给予督促。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简单的批评难以受到效果,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我们就要在给他们写批语时,适当地给他们指出,并给予他们新的希望。只要我们批语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他们会从中明白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
3.批语切忌面面俱到,宜确定一两个训练重点
篇5
中图分类号:TP3-4
1 计算机教学以优化教学环境为基础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它可以是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在物质方面,职业教育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首先要从计算机教材上进行规范和提高,努力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软、硬件配置,必须加大对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的升级改造,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我们还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教育环境的形成。其次,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建设基本教学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再加大硬件设施的同时更要重视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很多职教院校存在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整天无所事事的现象,因此很多人在思想上把职教院校看成了混日子的地方。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发展。良好的环境能催人奋进,反之亦然。营造活跃,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路径。
2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
学生成绩的好坏,离不开科学的考试制度,在目前的考试制度中,很多学校都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而只是在笔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是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综合水平的,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该笔试和实践双驱并下,才能对学生进行一场真正的,有意义的考核。
笔试考核能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本学期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在考核教学手段。
实践能力考核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安排不同的实践考核内容。例如,可安排学生进行游戏程序的设计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评分。
实践能力考核在对学生创造力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的设计方式的创新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深入了教育基层,但是板书+讲解的课堂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为随着计算机各种软件在教学当中的使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式更适合现今计算机的教学。下面具体地介绍两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3.1 形象教学法
职业教育院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从中考生中录取而来的,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生涯中,对其它学科的教学根本不感兴趣,惟独对电脑感兴趣,他们经常逃课去网吧玩流戏,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再次亲身体验到计算机的乐趣。及时启发,引导学生,将学生引入趣味的计算机世界,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同时以形象教学法——通过视频教学来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计算机的学习。
3.2 操作实践法
在对学生实施操作实践教学法,教师只能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关键之处,还在于让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摸索,进行实践操作。学校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接触到电脑的机会,让他们对老师讲的理论惊醒实际的操作演练,因为计算机是一个你不动手永远也不会知道它是怎样一回事的学科。只有学生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乐趣。由于我们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和电脑室分开,教师演示教学和学生操作练习就分开来进行上课,相应的实际操作教学法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以及实际运用等具体手段来操作。
4 不断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由师资队伍来决定,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反之亦然。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也随之出现,这一现象也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职业教育院校的师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我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根据这个学科的特点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实与长远的教学需要,围绕学科办学思想及专业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积极配合学校人事职能部门引进和接收高学历、高职称的计算机教师。对现有中青年教师和陆续引进的中青年教师,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兼顾当前使用和长远培养,逐步形成学科方向和专业梯队。
良好专业氛围和工作环境的创建和维护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导师帮带制度,帮助、引导青年教师去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进行专业研究。创造条件,加大财力的投入去支持教师参加定向学术会议和各种专业活动、参与专业课题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学校储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并保持教室队伍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聘请校内外名师、名家讲学,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研讨班,活跃学校学科的学术气氛。对本校的教师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参加实践锻炼,丰富他们实践知识,从理论型教师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
职教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广大计算机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探索,去推动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向更高的台阶迈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东煌.计算机教学方案提升探索[J].电脑报,2011(10):65-67.
[2]陈龙.计算机教学[J].江西教育,2009(9):32-33.
篇6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让学生作业。题目如下: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意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能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所作运算:(1+2+3)×4=24。
(1)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2)现有四个数3、-5、7、-13仍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一种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三、布置“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使学生在大量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课后,我让学生在作业本中记录他们对这堂课的理解、评价,包括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尤其是哪些方面的知识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帮助、指导,第二天早读课时交上来。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我会认真批阅,写好批语;对他们在“数学日记”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我都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写好我的“教学日记”,以便日后进行整改。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等个别差异,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自我评价意识。
四、让学生相互设计作业,增强自主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自主意识是21世纪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而交往合作能力是实现创新的主要因素。为此,在作业安排上,我让水平在同一层次的同学相互结对,彼此给对方设计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作业题,对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双方共同批阅、探讨。通过这样的生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和温暖,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枯燥和无奈。因此,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作业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五、变课本上的封闭题为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答案“非此即彼”,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养成“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由于开放性题目的答案可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作业中,我常常把课本上的一些封闭题进行变式,让学生作业。
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14页第15题题目是这样的:“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求证AF-BF=EF。”改造为:
(1)如果G是BC延长线上的任一点,请你猜想AF、BF、EF三者在数量上有何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篇7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现状
(一)新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性质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而社会就业岗位却并没有随着大学生比例增加,这种现状也导致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作为大学就业工作的重要板块,创业教育工作则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总体上来看,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工作尚处在摸索阶段,一些高校通过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积极开设创业课程等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创业教育的一种创造性尝试。
(二)创业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1.提升创业理念,启发创业思维。许多大学生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教学之后,对于创业理念有了全新认识,并获取了更多的创业信心。同时对于启发大学生创业思维以及转化创业成果上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断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几年来,学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创业明星。如“校园蘑菇王”王守云、“引入老手带新手”的强海波、“一天卖了12000双鞋”的王鹏松等。
2.拓宽创业渠道,增加创业机会。创业孵化基地在落实创业思想以及转化创业成果上积极研究,为社会创业与创业教育构建起了一座桥梁,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创业机会。同时,创业孵化基地也为大学生拓宽了创业渠道。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中学习与交流,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也拓宽了自己的人脉,得到了更多创业的机会。
3.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融合。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4年,近两年毕业后在芜湖创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创造销售收入过亿元。其中,超过3000万的1家,超过1000万的2家,超过500万2家,超过100万的7家。这些校园创业团队凭着自身的努力将企业越做越大,这些企业的创立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对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构建起了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模式,也实现了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向大学生提供生产、研发与经营场地以及相关设施、咨询与支持服务,有效降低了大学生创业成本与风险,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加创业机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运行,其率先在安徽高校中独立设置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2012年将北校区8号楼整栋改造为大学生创业园;2013年学院同戈江区政府共建创业园;2015年将南校区行政楼改为大学生创业园。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行存在问题
1.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总的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运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体现在创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具体而言,主要问题为: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权威的教材体系尚未形成。
2.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政府以及社会为大学生所提供的服务不尽完善,政府所出台的一些创业优惠政策也尚未落到实处。虽然当前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如火如荼,但社会也尚未完全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到社会大就业的环境当中。
3.资源支持力度不足。虽然高校以及社会不断加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但目前大学生创业仍然存在着缺乏技术、资金等问题,他们风险意识不强,市场化经营管理经验欠缺,缺乏完整调研,导致容易陷入被动。
三、以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
(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现状及可借鉴思路
1.创业园发展历程。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管理近年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至2015年底,学院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用房面积将超过16000平方米,这在安徽乃至全国高校中都是领先的。从成绩来看,目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率超过了60%,许多成绩在安徽高校中都处于领先水平。
2.创业园现状及成果。目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很多创业项目之间出现合并、交叉、融合、裂变等发展模式,业务领域拓展、竞争能力增强、从业队伍扩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比例由2013年的3%增长至2014年的5.8%。2014年,全年学校近2年毕业后在芜湖创业学生及在校创业学生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3.创业园的特色。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特色主要体现为公益性、创新性以及协作性等。因为有政府对基础设施、启动费用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创业园不必为服务成本考虑太多,因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一些创业园的服务内容还在进一步创新和拓展;创业园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配合与持续协作。例如2013年7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与弋江区政府签订了弋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合作建设框架协议,共建创业园。
经过近5年的探索实践,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形成了“433”创业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为全国其他高校尤其是技术院校发展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现结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建设发展的可借鉴支出,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方向。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与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方向
1.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目前大学生普遍拥有创业意识,但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敢想不敢为。而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则是让大学生将想法付诸理性行动的有效对策。高校可以利用创业孵化园加强创业宣传,充分发挥其载体教育功能,积极举办活动影响大学生创业观念,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2.构建系统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健全创业教育机制,构建起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需制定统一创业教育规划,提升课程新颖性与实用性,开设如企业管理等课程。其次需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生动、多样化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例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4月邀请素有“创业教父”美誉,义乌工商学院副院长,贾少华教授来校就电子商务创业开展讲座;5月,邀请百度公司旗下的安徽网新公司营销高管来创业园为创业学生开展讲座,这些活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3.政府、学校与企业形成合力。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完善,离不开政府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协作。政府方面应当积极协调工商、房产、银行等部门,协助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资金与场地等问题,同时也要在宏观上实施引导,为大学生打造鼓励创业的氛围;高校方面则需利用自身影响力为学生与企业牵线搭桥;企业方面需要在企业运营以及管理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于支持。如2014年底,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创业项目成功进驻银湖社区服务业务领域,承接银湖小区老人、小孩服务业务。这种发挥大学生创业优势和高校资源优势,按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思路的项目型创业合作模式,在全国都是创新尝试。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高校创业教育的不平衡现状。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充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多方支持,使创业孵化基地在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就业问题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一、信息化教学对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
信息化教学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这对当前职业教育提出了教学资源信息化、电子化的要求,而教学资源信息化、电子化的关键内容是建设教学资源的数据库,由此,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必然。
1.转变学习方式
现在的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各类资讯呈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也极大缩短。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些变化,而职业院校的教育通常滞后于现实。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有能力持续自我学习,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成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个体。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帮助学生掌握基于资源的学习方法,掌握获得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2.扩大资源共享需求范围
实现资讯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当今社会知识服务发展水平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明的水平。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网络化信息技术加快了这些资源的保存和传送速度,扩大了资源共享的范围与领域,延展了资源利用领域的广度。资讯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资源传递的时空束缚,使资源的保存、交换、获得形式更为便捷和直观,现代信息的网络化环境为资讯资源的无限共享提供了可能。
3.推进终身教育进程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资料表明,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13.5年,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职业院校更便利、迅速地提供更加丰富的专业学习资源,并且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的呈现和技术技能训练的达成都需要在专业教学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而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载体。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下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向“专业性、共享性、动态性”的迅速转变,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要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能力培养与知识掌握相统一
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中,须确保既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又能辅助其获得学习的方法,同时还不能忽视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我们多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对于技术技能的培养,除了实际操作,还需开发模拟实训资源,将应用场景及现实技术虚拟再现。同时,通过计算机人人交互以及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仿真实训,从而实现技术技能培养,达到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
2.面向应用与面向职业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实践,而且将影响扩大到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教育信息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专业教学资源不应依据传统的学科体系来开发组织,而是要面向职业岗位、针对职业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以专业建设的规范要求为基础,以面向的岗位(或群)的技能要求标准为依据,职业院校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实施,来满足相应专业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3.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在以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媒介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将主体确定为受教育者即学习者,而客体则是所开发的教学资源。这样,就要求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者既要熟悉、掌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又要熟知、了解学习者,尤其是要了解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性格特征。只有达到主客体的一致,才能保证专业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学习者一旦学活,兴趣将得以很大程度的激发,主动性也将得以大幅提升。在对两者做到充分了解、掌握的情况下,确保主体与客体两者一致,才能实现真正的“活的”教育。
4.系统性与问题中心相结合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我们围绕学习者需要解决或提出的问题进行组织。每个项目之间的联系要反映学科内部的逻辑关系,且各项目在学科整体及与整体的相互关系都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反映。最终,通过对学习资源的掌握,不但解决了其早前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获得了比较系统的知识。这也就是说,学习者围绕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资源所进行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不会是孤立的、零散的,而是典型的系统的。
三、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过程与技术路径
在明确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课程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密切合作,从机电专业课程建设顶层设计,开展了以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工作。具体的开发过程和实施步骤如下。
1.制定机电专业课程标准
在现代职业教育“教产结合,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由学科本位转向工作本位。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强调,课程不再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而更多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由此获得的工作过程知识,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部分,而且也包括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方法及其所承载的价值观。
杜威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出发,主张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到一个积极的实践者的转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做中学”的教育理念贴合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能力课程实施的要求。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念和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的开发与编排跳出学科体系的围墙,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以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专业“装备制造与安装”方向课程建设为例,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由11位企业技术专家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对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分析,划归出该专业包括图纸识读、物料准备、部件组装等10个工作领域,对应50个典型工作任务,包含125项职业能力。学校专业教师根据这125项职业能力,整合了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等6门核心课程,并从职业能力要求出发,确定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明确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即建立起各课程标准。
2.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构建“做中学”课程的关键,学习情境是教学的载体。学习情境包含工作任务,它的设计根据前面制定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来确定,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情境过程中完成一种具有可见价值的学习。通过设计系列的学习情境形成涵盖整个课程的教学项目体系。
机电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职业综合能力相对应,课程特点体现:知识应用为主;能力训练为主;以完成工作项目为载体;以过程评价和任务完成评价结合作为检测。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做中学”学习情境在设计上应做到“三位一体”,即每个项目都应包含职业岗位认知、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思维方法的融合,各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但三维不能有所或缺。
此外,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学习情境的设计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设计的学习情境必须能清楚表达能做什么和达到什么要求,便于学生理解,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二是学习情境能将一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机结合,具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三是学习情境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对工作步骤有详细的分析,写出具体怎么做,并能激发学生兴趣。
四是学生可独立或合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自行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并自行解决在学习情境中产生的问题。
五是学习情境中的任务应具有适合的难度,既能使学生通过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在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六是在情境学习的最后,可让师生共同评价工作成果、学习方法以及工作体验,学生在学习时能获得成功感。
七是每一个学习情境内容的设置不宜过大,所包含的知识容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导致教学组织上的困难,每个学习情境以2~4学时为宜。
3.信息化教学设计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围绕杜威的“问题五步”展开信息化教学设计,从学习目标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与学习问题,学生通过完成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真实任务和问题来达成学习目标。因此,除了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策略外,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对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实施设计相关资源,以便助教和助学活动的开展。以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学习情境的教学为例,助教和助学方案设计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侧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设计“V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和“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知识要点,完成学案。
(2)学生协作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设计三个实操活动,即拆台钻中的V带传动、选择V带和装台钻中的V带传动部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间相互协作完成活动任务,共同提高实操能力,学习并加深理解知识点。
(3)教师指导性活动方案的设计,教师设计制作台钻V带传动部分拆装微视频,课堂示范操作台钻V带传动部分的拆装,以近距离更直观地展示学习要领,并配以微视频演示,学生可以有重点、反复观摩。
(4)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设计操作考核表,从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及6S管理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操作顺序是否准确、操作是否规范、有无误操作或漏操作等设计评价表,以此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以上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参与、探索,教师作为引导、帮促,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设计时注意学生要具备独立或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可能性,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过程。
4.形成教学资源数据库
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的成果形式是教学设计资源包,包含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静态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方案电子文本、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导学案电子文本、ppt图片、知识卡片、学习过程评价量表、实物教具参考清单及学生作品等。动态资源主要包括操作示范微视频、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及包括链接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在内的学生学习参考资源等。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静态资源很容易得到或制作,一般可以自主设计与开发,也可以采用对已有现成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修改与编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但学习情境所需的动态资源非常稀少,特别是一些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的教学微视频必须由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自行制作或请专业公司制作。
教学微视频是机电专业资源建设的重点,可以分为情境引入视频和教学内容辅助视频两大类。情境引入视频一般通过走访企业录制或来源生活场景拍摄;教学内容辅助视频可以制作Flas、操作过程录像等。一般操作示范微视频,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并拍摄自己的工作过程,实操任务书、课堂训练案等教师可以参照企业岗位作业任务单编制而成。
一次次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可以汇聚成一门课程完整的教学资源。笔者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是由6门核心课程、12门专业方向性校本课程和25门职业能力训练选修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组成的。以其中的机械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设计了“三位一体”的教学项目18 个,制作完成课程数字化资源教学视频50 个,教学PPT 42份,教学设计 42份。同时,学校机电专业在专业教师和学校网管中心的合作下,建立了涵盖比较完整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及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四、对基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及教师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专业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能力各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在今后的建设中,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与重点研究。
1.建立一支适应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应是课程的设计者,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在以往的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确实暴露出有些教师理念不清、知识面不广、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今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要不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针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评价与改进工作
后续在资源库建设的使用与完善过程中,应进一步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以利于资源的完善,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同时,在依托资源库开发教材时,应把教材的叙述方式由陈述式变为对话式,并把知识学习、实践操作、问题反思、自我评价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而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同时,需大量创设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
[3]Jaquith,Ann C.The creation and use of instructional resources:The puzzl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State of California: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2009.
篇9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十分重视课程知识体系的构筑,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原则;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适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细化课程内容,渗透学科前沿,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渡期,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该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亦需要适当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有下列问题需要解决。
1.理论与实验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置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体系虽然暂时解决了传统两大课程学时过多,教学内容有重复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新弊端是知识体系逻辑性不强,知识点不系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降低,内容与实际脱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匹配度不够。
2.工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实验技能薄弱。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还未养成良好的习惯,态度不端正、不重视或者有畏惧心理,上课时按方抓药、操作不够熟练,不能很好地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实验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要重新调整策略,在具体教学内容的甄选上,应尽可能在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同时体现出工科特色,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3.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由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教研室的教师共同担当教学任务,师资力量比较分散且不均衡,需要根据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新进行调整,避免优秀教学资源的浪费。
4.教学方法传统、保守、封闭,对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不足。
篇10
1、作业机械化
每上完一堂语文课的内容,老师们会通过写作业让学生巩固练习,来加强对这堂课的理解。比如,抄写这堂课的生字新词。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因此,学生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几遍十几遍的抄写生字新词。这些或许已经在课堂上掌握了的知识,只需要稍微巩固一下,课前复习一下就可以了,老师们却认为写的越多,记的越牢。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多无益处,只会让学生们产生厌倦心理罢了。
2、作业形式单调
老师们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仅仅拘泥于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课后练习题,抄写一些简单的课文内容。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也许是因为这种作业形式便于家长对孩子作业情况的监督,也许是因为中国现代的教学还不够开放。
3、作业忽视整体与个别
每堂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细节,对所有学生布置作业的要求是一样的。对于那些还未完全掌握课堂内容的学生们可能会鱼目混珠,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去写作业,这样会致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会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多的是做无用功。
二、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
1、量的优化
对于每堂语文课后生字生词的抄写可以适当减少,通过在课堂上检测学生们对生字生词的掌握程度,适当增减抄写的遍数,对于艰难记住的可以多加练习,一些简单的则可以少写甚至不写,课前做到复习,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形式的优化
作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非只有抄写、背写、做练习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也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们身心得到了更加健康发展。
3、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吸收消化较快,有的则要慢些。因此,老师们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备课时,老师们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的去备课,使困难生能慢慢接受消化,优生能巩固记忆。其次,对于老师们上课提问,可以对困难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优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无论同学们回答的对与错,都应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课后批改作业,更是要对困难生的作业多下功夫,这样就可以查漏补缺,发现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加强对困难生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小学语文质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相当重要。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因此,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应当加强管理,而那些腼腆胆小的则需要多鼓励,给他们信心,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沟通。这就要求老师们善于与学生沟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在语文的教学学习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老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晨读的习惯,读课文,背名篇,这有利于学生写作。其次,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也要培养,学生上课走神、分心、打瞌睡的现象处处可见,因此,老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讲一个笑话或者新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者,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样不懂的问题在老师上课讲解的过程中他就会自觉的去听,去弄懂之前不会的问题。
3、提高学生书写质量
错别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他们就会将错就错,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那些难写,易错的字进行重点强调,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工整,整洁。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练字的习惯。
篇11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如化工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按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这一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教学内容完整性,且自成体系,但使得各课程间内容重复度大,不利于目前学生的学习。因此,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建立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原来的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进行改革整合而来,目前已有多种版本教材可供选择。各校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改革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结合多年理论课教学经历,谈谈这方面体会。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概况
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2)教材编写纯理论化;(3)大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4)生源高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整合的课程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家一些重点院校中进行,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继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陈荣三教授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一书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学自编讲义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首次将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讲授。再如华东理工大学1992年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随后,在1995年,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的“面向21世纪理科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被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为首批教学立项课题。在教育部有关部门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教师成立了“全国高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研讨会”,历次研讨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实现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教学体系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现状,我校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并将实验单列为一门课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方式和办法。同时,随着全校新专业的增加,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专业增多,课程建设力度加大,为了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的整体素质,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2005年获得了学院首批精品课程建设的立项资助,在2008年成为兰州理工大学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已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并于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与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潜心研究,整合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原无机化学教学中包括四大化学平衡,即酸碱、沉淀、配位及氧化还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学中也涉及相应的四大平衡体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感到枯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原理和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原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中内容联系最紧密和重叠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两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浓缩精简后的课程安排,体现少而精的原则,使得必须掌握的理论重点突出。
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广泛,涉及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平衡、化学分析、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6大部分,这教师必须熟悉教学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课程内容还引入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识面的补充和延伸,以满足现代无机及分析化学对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台教学层次满足不同专业要求
对于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要有所区别,为了保证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整体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开设无机及分析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约占整体的75%)。以多平台教学层次编写教学大纲,提出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配以大量图片,一些较难的公式推导通过课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部分适合自学的教学内容学习中引入自学模式,课前给出自学提纲,并将提纲中的相关部分以提问的方式予以检查,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通过辅导答疑方式,及时了解自学的效果,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方式逐步过渡。为进一步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课开展“部分双语教学”,对章节标题及专业术语标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讲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的新教材中编写了部分前沿知识内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学简论、生物无机化学简论、无机高分子物质简论和化学分离方法,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结合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将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学相关部分,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成果的热情,也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授业传道”定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近7年的理论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体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今后,还需进一步使之完善,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编写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李英杰,张文治,陈国梁,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
[4]李艳辉,许兴友,马卫兴,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35).
[5]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
篇12
一、分享式作业――体会成功
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书面作业,学生在做完作业之后,对于自己作业情况也只有教师知道。即使学生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是能体现出来的也只是教师在作业本上多画几朵小红花,而这种荣誉也只有学生自己知道。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认为不管自己的作业完成得如何,其他学生也是不知道的,对于这种表扬形式也就不在乎了,甚至会发展成抵触的情绪。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爱表现的心理,多布置一些分享式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完新内容之后,安排学生与其他同学或者自己父母交流、分享自己课堂上的收获。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这种作业形式是一种表现性作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谁说得好,那么就说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了。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就安排学生回家让学生指着家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物体,向自己的家人说一说它们的各种特征。这样的作业,学生在说、想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
二、动动手作业――发展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策略之一。纵观目前的数学教材,无论是哪种版本,许多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数学技能的培养,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实现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动,让他们在座位上安静不了十分钟,而如果让他们操作一件事,就比如,画一幅画吧,他们可以伏在桌子上面几十分钟不分心,所以安排一些学生动动手作业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并快速地形成数学能力。所以现在,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慢慢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认可。但是由于动手操作需要操作材料,同时有一部分教师还担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所以明知这种作业形式好,就是不乐意去安排,造成了学生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相同形式的作业,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作业的倦怠感。因此,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多布置一些让学生可以动动手的作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完“图形的变换”之后,学生对于什么是旋转,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还不太理解。所以课后我就布置一个动手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找旋转的物品,然后再做一些简单的轴对称物品或图片,结果,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回到家一边找、一边说给家长听,同时也做出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作业远远比我们在教室里强调要好得多,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非但不是一种负担,还会让学生感觉非常快乐。
三、跨学科作业――相互促进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关系的阐述就有九次,并强调“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树立一种大数学观念,在数学教学时,要及时、定期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联系与沟通,看看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哪些是可以互通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就可以跨学科布置,探索出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业来,以便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完“统计”之后,正巧语文教学时,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我就与语文教师联合起来布置一次作业,统计班级中学生的背诵情况,哪些学生全部会背了,哪些学生会背哪一段,统计中,众数是什么,并让学生做一个曲线统计图。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动力,都积极想把课文背诵出来,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于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了如何做统计图表的技能。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精神。
总之,作业不是用来检查的,不能为了方便检查就安排一些呆板的书面作业。我们要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华应龙.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篇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技术水平也随之得到迅速提升,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然而,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做到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本文将从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及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1]
二.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面的现状
虽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对于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理论基础不一样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高校学生往往在入学之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较为发达的教育地区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会好一些,这就导致了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部分学生没有兴趣,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则又难度过大,加大了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2]
2.计算机实践课程设置不足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该保持在1:1,如果条件允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可使理论教学的知识更好的被消化,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基本实现了课时比例的1:1,但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不断增加,同时要对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协调安排,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尚欠缺的很,这也对上机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3]
3.教学内容比较落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使得我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还是以基础知识、Office操作以及网络基础应用为主,已经很难适应我们的实际需求,严重的说,一部分基础教学甚至会浪费学生时间,压抑学习积极性。
4.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健全成绩评估体系对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非常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但是,当前的评估体系一般还是卷面理论考评,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效地评估,而整体上来看,评估的标准也比较片面,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5.教学水平有待于提升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变化太为迅速,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等现象,而在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这种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是,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都没有制订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改善,这就使得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否则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的是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互动式教学,即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双边教学方法。
教学实施时,将“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全过程。“教”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巧设“拦路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启发、正确诱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活起来。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与学习,成为真正的主角。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能够查缺补漏,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也正在从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树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高职大部分教师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教师习惯于课堂讲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从单纯的课堂教学中摆脱出来,把自己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2.加强“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不能只是“点到为至”,“够用为度”,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和对实际项目管理和开发的经验。所以,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除了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外,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4]
3.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管理
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当中,要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必须不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下转封三)(上接第154页)建设和完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紧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修订或制定相关政策,从文化上、制度上营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氛围,实行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陈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进行调整,对课程设置要进行调整,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等进行调整,要根据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保障“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稳步实施。
五.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对学生的计算机意识进行加强这主要是指应尽快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属于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一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使用计算机的习惯。此外,我们还应使学生理解流行软件所带来的基于计算机工作的观念的变化,帮助他们适应这种变化。
2.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要有别于社会中的短期培训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素质,而非即学即用的技能。这是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太为迅速,如果只需学生掌握一些流行软件,则很容易导致其所学的东西到社会上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认识到再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应制定“以应用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操作技能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3.对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调研对象包括专业教学部门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方式主要是组织教师到其他专业进行走访调查,到兄弟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单位进行交流,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
4.构建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笔者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借鉴其他基础课程的经验,提出了按照专业确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原则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的应用需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上,结合各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构建了具体的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在已有的分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上,建立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计算机掌握程度不一的学生开设(或者选做)不同的实验。
5.提倡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学生专业应用和自身专业发展这一目标,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探讨、实施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改进评价手段,更新评价内容。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不再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也不以试卷考试为单一手段,加入了大作业方式、加大平时实验表现比重。在统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对专业背景的考查项目;在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一步增加了对专业应用项目和案例的考查比例。
六.高校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做好调研工作,以保证我们教学改革有据可寻调研工作主要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开展,一般来说,调研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度、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拓展教学的接受度。通过这种调研工作,我们就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以及对于教学的期望,这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
2.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入学新生由于其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学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先根据自愿原则参加学校组织的摸底考试,然后再根据考试成绩对学生分层次。分层次以后,我们可以将基础好的学生集中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而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则需选择层次较低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时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效率也会带来很大的提高。
3.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健全与应用这主要是指我们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以及做好在校园网支持下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使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提升。然后,允许学生结合成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共同完成课堂作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4.适时的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含有新知识的教学教材,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专题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最新的教学动态有所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明白以后的教学需求,对于后续的教学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5.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通过整合我们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层次的教学课程。通过这一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扩大学生学习选择空间。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各专业所涉及到的信息处理技术不同,使用“1+x”方案,也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门必修/选修课程。而其中的必修/选修课程应选择本专业和计算机相结合的课程。
6.对以往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这主要是指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在考核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特点,将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另外,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来设置合理的组卷方案,并使用随机抽题组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考试内容有所不同。通过这种考核体系,我们既避免了学生作弊的情况,又减少了阅卷的工作量,对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够比较可观的进行掌握。[5]
7.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进行改革我们应做好这一改革工作,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征集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来作为改革的依据;定期开座谈会,加强关于教学方法的交流,对于普遍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应进行合理的推广。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工作,并选出比较优秀的教学案例来供教师们交流学习。总体来说,这些措施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七.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计算机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计算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让人们在学习时能更顺心顺手,同时也能更加全面的把握好计算机技术。
参考文献:
[1]纪良浩,李琳皓,段小林.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3):73-75.
[2]孙亦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