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民用建筑承重标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用建筑承重标准

篇1

【 keywords 】 :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Engineering appraisal; Big board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局单位职工宿舍楼(以下简称该楼)建于1983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有近30年。现拟将该楼改变使用功能,为确保结构安全使用。根据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及有关部门要求,需对该楼进行结构安全鉴定。

2 鉴定方案

2.1 结构安全性评定标准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标准规定中表3.3.1、第 4 章、第 6 章以及第 8 章对 该楼结构安全性鉴定进行分级评定。

2.2 结构安全性鉴定具体实施方案

依据设计图纸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第3.3.13 条,结合实际现场环境条件,对上述鉴定方案的具体实施做如下抽检工作:

2.2.1 地基基础

开挖/轴等三处地基基础,检查基础持力现状,是否有裂缝、风化、腐蚀、不均匀沉降等危及地基稳定性、承载力的现象存在。

2.2.2 上部承重结构

对上部承重结构再细分为:承重墙,支撑结构梁、柱,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三个鉴定子单元。

3 鉴定仪器

光学经纬仪、钢卷尺、2m靠尺、10mm 百分表、激光测距仪、裂缝测量仪等。

4 鉴定依据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该楼土建设计图一套。

5 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果

5.1 地基基础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 6.2 条,该楼地基基础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Au级。

5.2 上部承重结构

5.2.1 承重墙

本次检测一层~五层承重墙共40 幅墙体。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1条、第4.2条,本次所检测40幅承重墙体中构件安全性评定为 au级的有 30 个构

件,评定为bu级的有10个构件,其中出现bu级的楼层数量为4层,占楼层总数的80%,超过Au级要求的(√m)/m=44.7%,但无构件评为 cu级,故依据第6.3条中表6.3.2评定该楼承重墙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5.2.2 支撑结构梁、柱

支撑结构梁本次检测二层~五层及天面预制梁共14根,所检预制梁实测挠度值均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 3.3.2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L/200的要求。依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1条、第4.2条,本次所检测32块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安全性评定均为au级,故依据第6.3条中表6.3.2评定该楼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Au级。

5.2.4 建筑物全高垂直度

该楼所测6个外角轴线共8个方向全高垂直度偏差值在 8mm~22mm 之间,除 7#方向外,其余7个方向全高垂直度偏差值均未超过《民用建 筑 可 靠 性 鉴 定 标 准 》

(GB50292-1999)第6.3款中表6.3.5不适合继续承载的顶点位移限值(>H/450)。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 6.3 条中表6.3.2 评定 该楼结构侧向位移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5.2.5 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 6.3.6 条,由于上部承重结构的主要构件中安全性最低级别为承重墙、结构侧向位移Bu级,故该楼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5.3 围护结构

5.3.1 外墙(自承重墙)检测本次检测一层~五层外墙共25 幅墙体。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第 4.1 条、第 4.2条,本次所检测25幅承重墙体中构件安全性评定为 au级的有 22 个构件,评定为bu级的有3个构件,其中出现bu级的楼层数量为3层,占楼层总数的 60%,超过 Au级要求的(√m)/m=44.7%,但无构件评为 cu级,故依据第6.3条中表6.3.3评定该楼围护结构外墙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

级。

5.3.2 屋盖板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4.1条、第4.2条,本次所检测5块屋盖板中构件安全性评定为au级的有3个构件,评定为bu级的有2个构件,出现bu级的含量为40%,超过Au级要求的不多于30%,但无构件评为cu级,故依据第6.3条中表6.3.3评定该楼屋盖板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5.3.3 围护结构柱

本次检测8根围护结构柱的全高垂直度,该楼所测8根外走廊柱中③、④、⑤、⑥、⑦轴5根柱全高垂直度偏差值在 3mm~14mm 之间,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允许偏差(H/1000=17.0㎜,且≤30mm)的要求;而8、1/8 、1/9 轴3根柱全高垂直度偏差值分别为 27mm、30mm、22mm,超过允许偏差要求。但未超过《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3款中表6.3.5不适合继续承载的顶点位移限值

(>H/450)。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 6.3 条中表6.3.2 评定 该楼围护结构柱侧向位移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5.3.4 建筑散水和排水设施现状

根据现场检测得知,该楼轴散水出现多处开裂现象,排水渠道也年久失修。其余部位散水和排水渠道尚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3.5 围护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

依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第6.4条,该楼围护结构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6 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

由上述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结果可知,对该楼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三个子单元的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如下:

地基基础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Au级;

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鉴定等级评定为Bu级;

篇2

【 key words 】 : Civil、Structure Influencing Factors、control measures i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构造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的功能、受力情况、建筑艺术等要求及材料供应、施工技术等条件,提供实用、美观、经济可行、便于施工的科学的构造方案和具体做法,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建筑物的民用建筑结构基本组成:一般由基础、墙或柱、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门窗、其他配件等主要部分组成。

一、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

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首先要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即:建筑物所在地区不同、用途不同,因而对建筑构造设计有不同的技术要求,确保结构坚固,使用安全,除根据荷载大小及结构要求确定构件的基本尺寸外,对一些受力配件的设计,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建筑物使用时的安全。其二要适应建筑适用性原则,要积极推广各种先进技术,采用新型环保建筑材料,以及采用标准设计和构配件定型通用图等。其三是要充分考虑民用建筑的综合效益,也就是经济性原则,既要注意控制和降低建筑造价,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降低日常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最后是要确保建筑物的外墙的设计要注意美观。

民用建筑构造是指民用建筑中构件与配件的组成,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民用建筑构造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用建筑(房屋)的构造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构造原理研究各组成部分的要求,以及满足这些要求的理论;构造方法则研究在构造原理指导下,用建筑材料和制品构成构件和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

1、民用建筑构造的任务

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弄清各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能够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绘制和熟练地识读工程图。

2、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

基础是房屋最下面的部分,它承受房屋的全部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下面的土层(地基);墙或柱是房屋的垂直承重构件,它承受楼地层和屋顶传给它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传给基础,墙起承重、围护、分隔建筑空间的作用;楼梯是房屋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门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它的作用是供人们通行,并兼有围护、分隔的作用。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风、供人眺望;房屋除上述基本组成外,还有台阶、散水、雨篷、雨水管、明沟、通风道、烟道等。

二、影响民用建筑构造的因素与地基、基础设计要求

1、影响民用建筑构造的因素

建筑构造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房屋结构上的作用

房屋结构上的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效应的各种原因的总称,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间接作用指使房屋结构产生效应,但不直接以力的形式出现的作用,例如温度变化、材料的收缩和徐变、地基变形、地震等。

(2)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影响。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各种外力统称为荷载。荷载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两类。自然气候的影响。气温变化、太阳的热辐射及自然界的风、雨、雪等。

(3)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会不断出现,它们必然会对构造设计产生影响。

(4)经济条件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使用要求、居住条件、标准等也在不断改变。

(5)人为因素

人们从事的各种活动影响房屋的构造,如机械振动、化学腐蚀、爆炸、火灾等。因此,房屋在相应的部位要采取防震、耐腐蚀、隔音、防爆、防火等措施。

2、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

地基与基础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

(1)基础的分类极其构造

由于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高度、体量以及地质水文、建筑材料等原因,建筑物的基础有多种形式,划分方法也较多。

①一般分类方式:

按基础埋置深度: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按基础材料及受力特点: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分为条形基础、单独基础、片筏基础、井格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②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的基础构造

刚性基础概念:指用砖、毛石、素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主要有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等。特点:这种类型的基础有很好的抗压性能,但抗弯能力较差。刚性基础受刚性角限制。刚性基础常用于建筑物荷载较小、承载能力较好及压缩性较小的地基上,一般用于建造中小型民用建筑以及墙承重的轻型厂房等。

柔性基础概念:也称为非刚性基础,是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特点:这种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基础底面挑出长度可按需要加长。在相同情况下,较刚性基础可减少基础的高度和自重。柔性基础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多、高层建筑。

(2)按构造形式分类的基础构造

①独立基础概念:呈柱墩形,也叫单独基础,是柱下基础的基本形式。当建筑物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承重柱下扩大形成独立基础。常用断面形式:阶梯形、锥形、杯形等。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等。

②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呈连续的带状,也称带形基础。

③墙下条形基础:当房屋为墙承重结构时,基础沿墙身设置而成的长条形基础。中小型建筑常采用砖、石、混凝土、灰土、三合土等刚性材料的刚性条形基础。当荷载较大、地基软弱或上部结构有需要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篇3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篇4

1层数要求以及高度

针对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层数要求以及高度要求,我们在设计中要确保其不超过相应的限值,可以通过以往的实例看出这一点,一般来说,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的层数与高度和在地震中所受的破坏是成正比的,因此,做好对于其层数以及高度的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中所带来的伤害。

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民用建筑的总高度以及总层数要同时符合上标的限值,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的总重量中楼盖的重量能够占到一半,如果总高度一样,那么我们每多一层楼盖就会增加半层楼的侧向地震作用,这也会增大对底部的倾覆力矩,进而使其抗震性能变差。

2民用建筑平面以及立面的布局

做好民用建筑平面以及立面的布局是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我们最好要做到平、立面简单对称。根据我们的经验,越是对称的民用建筑,其抗震的性能越好。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如果我们做好对于平、立面的布置,那么可以使其每个部位所受到的力比较均匀,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薄弱的环节。在我们的生活中,地震是具有随机性以及复杂性的,如果民用建筑的体型不规则,由于受力的影响,则其必然会更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如果民用建筑的布局是一定的,则可以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复杂的建筑分成规则的单元,这对于减轻地震的危害也有着明显的效果。

3合理布置纵墙和横墙

纵、横墙体是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合理布置纵、墙体能有效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多层砖混房屋的纵、横墙体布置应力求均匀,使得纵横墙共同承担建筑荷载。我们看到在农村地区的许多多层砖混建筑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这样的建筑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大大降低低。墙体布置时,我们应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这样一来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建筑整体性和空间刚度,对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我们通常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方式,某些特殊情况下,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我们可以采用在纵、横墙交接的地方适当增设构造配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每隔一定高度放置水平拉结构筋。另外应注意建筑纵横墙上不宜开设大洞口。

4增强砌体建筑的刚度及整体性

前面已经提到增强建筑整体性和空间刚度能够改善房屋抗震性能,多层砖混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主要是加强空间刚度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楼板要有较大的水平刚度,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能够大大增加房屋水平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震构件,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而且可以消除滑移、散落等问题。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设计后,不仅建筑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很大加强,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以适当放宽。因为砌体结构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这种情况下,层间变形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还是良好的荷载传递的良好构件,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总之,现浇楼板及屋盖是一种较理想的抗震构件,而且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配置些构造钢筋,能够提高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抗震能力。

5布置建筑圈梁和构造柱

通过对以往的震害调查可以发现,在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中,圈梁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措施,它对于提高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十分有利。这主要是因为在地震过程中,圈梁可以与构造柱共同作用,这样就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了约束,对于墙体裂缝的扩大有着很好的遏制作用。此外,圈梁的设计对于减小裂缝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墙体的整体性。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中,增设构造柱可以有效地提升其延性,其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使砌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10%-30%。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在验算中发现,即使通过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抗震承力验算。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墙体的抗震能力,一般在设置构造柱的前提下,还可以在可在抗震性能较差的承重墙段内进行水平钢筋的设置,这可以使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对震力进行承担。

6增加墙体面积与提高砂浆强度

震害调查表明,墙体面积越大,砂浆强度等级越高,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就越强,因此,提高墙体面积和砂浆强度能够减轻地震的破坏程度。实验证明,若是6层砖混房屋,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较小,底下一层、二层的地震影响比较大,抗震计算不满足要求,如果改变墙体的承载面积,如将部分的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砂浆等级从M5体高到M10,则能够使抗震满足要求。同样的,高层建筑也可以通过增加底部墙体面积和提高砂浆强度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7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演算过程中,多层砖混民用建筑的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底部的抗震能力。

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得地震力由砌体和水平筋共同承担。而且在墙内设置水平筋可以减少墙体的脆性,增加延性,从而提高抗震能力。实验表明,水平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07%,也不宜大于0.17%,间距不应大于400mm;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80mm。

总之,由于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是我国应用非常广的一种形式,因此,做好其抗震设计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环节比较多,这就容易导致疏漏的情况,因此,在我们的设计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的情况,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进而为切切实实地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 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篇5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ncret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面对大量建筑需求,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者重要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建筑项目的成败与否。不仅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不可靠、工期不确定,而且质量也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所以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导致我们要相当重视这一方面,努力地研究技术要点,让技术变成民用建筑施工的重要支撑,以期解决当前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大大提高民用建筑的质量、使用性和寿命。本文从3个技术要点方面分析探讨了相关技术问题,分别是结构、梁柱工程和混凝土工程,对施工技术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关键前提,使得建筑质量有了很大的保障。

一、对于民用建筑中有关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首先是民用建筑中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现浇剪力墙结构都是选择滑动模板或者是大模板进行施工。因为在施工时若是采用大模板这种施工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比方说效率高、速度快、施工简单快捷,而且结构的抗震性高、整体性好、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等等。源于这些显著的优点,在现阶段建筑的剪力墙结构一般在浇筑承重墙时都会采用大模板的施工工艺。而滑动模板经常是应用于现浇剪力墙的结构中,在实际施工时,剪力墙整体性好,并且施工速度很快,能够加大效率。楼板经常是现浇,在一些情况是也会采用预制板的模式。

其次是民用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在框架结构中,对于柱、板和梁的混凝土浇筑,大多会选择在施工现场采用就地浇筑的方法,因为这个方法优点较多,结构的整体性好,高适应程度,但是由于在施工的现场工作量比较大,这就要求使用较多的模板,同时还要注意钢筋加工成型问题和现浇混凝土相关的搅拌、运送、浇筑、振捣和后期养护的问题。对于现浇的框架结构中柱和梁都可以选择组合型钢模板和胶合板,在施工时可以整个装拆也可以滑模施工法。若是模板应用组合式进行楼板建筑时,想要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和利用率可以采用早拆模板法。

经过研究框架结构的施工情况,目前我们对于质量要求的重点是在于柱纵筋的连接,要是可以使其纵筋连接完好,保证强度符合标准,就可以在根本上改变框架结构的强度,使框架结构的质量有了保障,并且符合了民用建筑工程所有的需求。因此,框架结构是我们在施工中一个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梁、柱工程的技术研究。

梁、柱工程在民用建筑中处于关键地位,因为其涵盖民用建筑中能起到承重作用的梁体和柱体工程,它们支撑了整个民用建筑工程,可以对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起到保证作用。在现阶的段梁、柱工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对于节点箍筋放置的数量和位置控制不好,即若是在相关资料没有说明明确时,一些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时会私自变化箍筋的数量和位置,这会使梁、柱工程的质量严重地受到威胁。

因为对于民用建筑整体来说梁、柱工程是关系到支撑质量和强度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施工时,要把承重和非承重梁、各种柱的位置和相关状况弄明白,依照其位置和强度等级要求来保障节点箍筋放置的数量和位置,从基础上就能保障梁、柱工程的强度问题。故而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就应该关注梁、柱工程中节点箍筋放置的数量和位置,使其满足规格,这样才会保证整个建筑所要求的质量,从而使建筑更易达标。同时该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也需要进行分析,进行质量控制时,保证原材料入场时要保证其质量达标,还要对钢筋实行二次检验保证钢筋强度符合标准,要根据图纸资料的要求来设置梁、柱,不允许私自变更其数量、位置和主体结构,最重要的是对于箍筋的数量和位置问题要规定明确,保证在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标准。

梁、柱工程施工时也要注意模板施工工艺,在柱施工时可以采用组合型钢模板,在柱子的四周可以按照设计的尺寸拼接刚模板,角上选择使用连接角模,上上下下进行连接时都采用U型卡,并且要在柱底端放置小方盘来定位,顶端上和一些主、次梁连接的状况下,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另外再去制作顶模板,在设置三个支撑时,长撑要采用钢来支顶,下撑要采用木枋支顶,短撑要采用木枋并且对下竖枋支顶。在梁板工程施工时可以采用木板支撑可选择组合式脚手架外加门型刚架,门架进行布置时,其承载力和间距都要经过核算以后才能使用,挑檐板的支撑钢架在垂直方面要采用锁臂和连接棒以保证能撑牢拉紧,防止挑檐板会向外端倾覆,保证建筑安全。在拆模时要把握好时间和相关构件,过早地松脱也会使混凝土变形或者裂缝等,要是过晚地松脱会使模板很难拆除,构件难抽出。拆模后要在检查浇筑混凝土表面,及时修补和维护。还要在后期进行复核,检查尺寸

和位置是否正确达标,施工质量是否能保证。

三、对于民用建筑中有关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工程是关系到民用建筑整体最终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有着严重影响,混凝土浇筑状况决定了建筑整体性和安全性。现阶段在这个环节容易出现根部混凝土漏浆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漏洞、孔洞等情况。为了防止在该阶段产生夹渣烂根的情况,在施工时要注意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要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比,使混凝土的承载性和强度等级符合需要,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的时间,保证混凝土能分层进行搅拌和浇筑,逐层凝固,从而达到预定的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该先用水润湿模板,并且梁和柱的清扫口封闭前要彻底清除杂物以及积水,浇筑时要分层分段进行,每层的高度要在控制数字之内,可选择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并且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插入点要逐步移动,排列均匀,进行时要按照一定的次序,防止部位遗漏,最终使得振实均匀。要是有特殊情况需要间隔浇筑,那么应该尽力缩短时间,要在前一层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浇筑后一层的混凝土。并且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经常派人检测预埋件、钢筋插筋、预留孔洞和模板等构件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堵塞问题,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浇筑,并且及时处理,在已经浇筑的那层混凝土初凝以前能够完成休整。浇筑柱之前,在混凝土新浇筑和下层交接的地方均匀地设置一层200mm 厚的水泥砂浆,配合比要和原混凝土相同。在施工缝附近,要等到已经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于1.2MPa时才可以再浇筑下层,并且表面还要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掉松动的水泥浮浆和一些表面石子,最后要用水冲洗干净,并且去除积水。在进行楼板浇筑时要实际厚度略微大于板厚,垂直于浇筑的方向选择平板振动器来回进行振捣,并且不停地用移动标志来控制和检测混凝土的实际厚度,振捣完成后,还要用刮尺把混凝土表面抹平处理。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的技术和处理方法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程度,而施工质量最终会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整体状况。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多样化、复杂化,因此研究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变得十分有必要,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施工技术要点,最终落实好民用建筑质量问题,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方便。

参考文献

篇6

为了预防火灾发生和火灾发生后能及时的进行火灾扑救,减少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国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消防法律法规。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建筑构造物火灾预防与扑救,制定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颁布实施对我国民用住宅楼的防火和灭火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物质文化需要,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条件和提高居住环境,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其所管辖区域内居民老旧的棚户居住区进行了改造,各地房地产开发商大量的开发了住宅小区。那么人们的居住安全、消防安全同时摆在我们面前要加以解决。多年来,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7层以上单元式民用住宅按规定设计安装室内消火栓箱。实践中证明对居民楼内发生火灾后居民用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自救,控制火灾蔓延,配合专职消防队的火灾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起到了及其关键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民用住宅楼的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实际应用呢?从我过去从事的消防工作和现在经历的多年室内消火栓安装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居民住宅楼设计的室内消火栓施工图纸与实际安装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缺陷。

一、谈谈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实际与安装应用存在的问题缺陷和建议

1、发现一些中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施工设计图中室内消火栓箱位置都是在楼梯走到的休息平台两侧面的墙上,消火栓的中心距平台地面1.1米,进行半暗装。这个设计完全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毫无疑问。但是当施工人员拿着图纸进行现场实施安装时往往在此高度土建未预留室内消火栓箱洞,只好自己开起消火栓箱门洞,当打开抹灰层却发现安装消火栓箱位置正好是建筑物房间的承重梁,此承重梁一般高度在0.4米至0.5米之间,无法开起消火栓箱安装洞,如要钻开必然要损坏承重梁,破坏承重梁这是万万不能允许的,造成房屋倒塌这后果是谁都不能承担的。有的设计要求安装消火栓箱遇有承重梁时可平梁底安装,可承重梁底的高度只有0.6-0.7米,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的尺寸却是高0.8米,宽0.65米,厚度0.24米,梁底高度无法装下标准室内消火栓箱,爱莫能助。

2、发现一些民用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直接明装在楼层休息平台两边任意一边墙上突出0.24米,占用了楼梯疏散平台的宽度,行人一不小心,就会碰着消火栓箱,不是摔跤就会碰伤身体。如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阻碍人员的疏散和物资抢救,甚至会造成人员拥堵导致群死群伤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3、发现中高层民用住宅室内设计配备的消火栓水带均要求为25米,中高层民用建筑层高一般一层为3米,楼梯宽度为1米,非常狭窄,在实际灭火应用中常常发现长25米消防水带容易出现折叠、打绞现象,施展不开,影响火灾扑救。如我市某次居民楼房6层一住户发生火灾,消防队赶到救火时,在狭窄楼梯道内,专职的消防人员一个人要把25米长的水带展开都有些难度,那么居民楼的老百姓想用楼栋内现有的室内消防栓配有的25米长水带和水枪扑救火灾就更难了,这直接影响居民自救扑灭火灾或控制火灾的蔓延效果,等消防队到达现场灭火时,就会小火变大火,会加大居民楼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消防给水管网设计施工方面的问题。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为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目前一部分工程只对管网进行试漏检修或只进行压力试验,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按照规范的要求,管网安装完毕后,应同时进行两种试验,经检查无渗漏压力合格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少数建筑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作为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将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塑料管道受热后强度降低,一旦发生火灾,会引起管道损坏,起不到输送消防用水的作用,无法及时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塑料给水管道如果与消防给水管道连接,火灾发生时,损坏塑料管道,容易产生泄漏,则不能保证消防流量和水压的需要。因此在消防给水系统中应使用碳素钢管或无缝钢管,管材不得有弯曲,锈蚀及凹秃不平等现象。

设计时将室内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给水管道。如共用管道,两种系统灭火时将会相互影响并且当消火栓设备漏水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会发生误报警现象。因此规范明确规定两种系统的管道应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必须分开设置。另外还有些单位在设计时为节省工程造价,将室内消火栓管道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稳压管道。如采用此种施工方法,会导致室内消火栓系统灭火时泄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局部管网压力不够,不能及时开启报警阀、启动消防泵,起不到有效控制及扑灭初期火灾的作用。正确的连接方式应从屋顶水箱引下一根单独的竖管连接到报警阀前部。

二、针对上述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和应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进行参考

1、设计部门在进行中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箱设计半暗装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相互沟通、会审进行设计。在遇到承重梁、剪力墙时可否从设计结构上考虑如何预留消火栓箱半暗装消火栓箱门洞,从源头设计解决室内消火栓箱安装位置,使室内消火栓安装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2、建筑设计部门、建筑消防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和室内消火栓箱生产厂应结合实际,完善室内消火栓箱安装的设计规范。如室内消火栓箱安装标准高度,遇有建筑承重梁结构无法解决时,可平梁底下选用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安装,并制定出非标准小型室内消火栓箱的设计安装规范;尽量避免消火栓安装与建筑结构和楼梯疏散通道宽度的矛盾。

3、在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内室内消火栓箱水带配备,设计部门、消防监督部门不应生搬硬套书本,一律强制配备25米长的水带,应本着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配备室内消火栓的水带长度,只要能扑救到本楼层住宅楼居民住户内最不利点的火灾就符合要求了,即节约了材料又解决了过长的消火栓水带在楼道内打折打绞展不开,影响火灾的扑救。

4、呼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制定部门,消防监督部门,消防设施设备产生厂家应根据中高层民用住宅楼楼梯窄、楼层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规范一种更为适用、简单、使用便捷的室内消火栓箱,这种室内消火栓箱能否是带卷盘水带、水枪为一体的固定式室内消火栓箱,供中高层民用住宅安装应用,使老百姓一看都会用,使用起来方便水带不打折,不打绞。一旦民用住宅楼发生火灾,居民就可以直接自行利用楼层内的室内消火栓进行自救控制火灾蔓延或扑灭初起火灾。同时也能减少专职消防队对居民住宅楼发生火灾出动灭火救援频率,也符合我国目前进行低碳、低能耗地发展经济建设的策略。

5、注重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施工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消火栓系统管道的安装及消火栓系统的安装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消防部门应该对施工从业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以次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标准,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三、结论

诚然,这里谈论的中高层民用住宅楼室内消火栓设计安装应用及其存在的弊端和提出的建议只能作为引玉之砖,有关这个论题,还有待专家更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消防安全,让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篇7

[keyword]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很大程度的考验了结构工程师的智慧,在现代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的时代,人们对于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居住的层面,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观、结构、时尚都在不断的融入,环保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在不断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当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框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和灵魂,只有不断的设计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好框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重点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对于房屋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房屋的稳定性,以防止地震或者是狂风暴雨的袭击,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验算,根据不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楼盖的整体性从而决定采用刚性、柔性或者是刚柔性理论来进行计算,同时抗震验算还要根据土地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框架结构。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应该重点考虑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布局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布局做出合理调整。在计算梁柱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三维立体框架比平面框架更能够接受实际承受力的状态。在一些地区对于房屋建设的稳定性摆在首位,所以针对地震力和风力所采用的抗侧移刚度分配,TAT或SATWE的计算能够做到更加的精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快速方便,三维软件计算可以省去单榀框架的过程,可以将整栋楼进行归并。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柱、梁、板的构造处理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边柱节点构造,对于框架结构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水平荷载对结构内部产生的内部压力随着房屋的高度逐渐增加。对于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边柱建设是建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框架项层的风荷载人,柱子顶端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偏离中心的问题,也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顶层边节点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出现距离人只有0.5 倍的柱截面高度。这种情况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构造,对于顶层框架的梁柱数量不少于2根,在现实的应用情况中一般柱宽比梁宽要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边柱柱角的主钢筋弯入到房梁内部,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多根梁在同一柱汇交节点,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在结构平面设计和布置时,经常会碰到多根梁汇交在同一控处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到梁钢筋的锚固定的问题以及房梁的有效高度,能够充分的满足框架梁纵向钢筋在柱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由于房屋上面是多根梁交叉在一起。为了保证梁的箍筋高度设计值和实际的应用值差距减小,在建设过程中至少有一根梁的上部钢筋能够处在其他两根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下面,这样才能不断的使梁的交节点处于稳定状态。

3)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板柱节点的构造,由于板柱节点处楼板的抗冲击能力比较弱,在柱子的周边的板子里面没有设定抗冲击的钢筋或者本身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节点处不平衡的弯矩对楼板造成了一些附加的剪应力。所以对于板柱节点的构造应该适宜的采用托板的板柱节点。由于托板的根部厚度能够达到柱纵筋的直径的16 倍为佳,这样对于一些地区的风沙或者是可能出现的地震等都有很强的抵御作用。同时可以在柱上板中设置暗梁,也可以保证板柱节点的稳定性。

3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平承重体系一各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体系。其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它们承受由楼盖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做好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过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粱、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

4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本身所具备的环境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对于框架结构来说是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存的,由于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结构体系,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电梯、屋顶等地方都不能采用砖墙来承受重力还有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短柱问题,为了节省开支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短柱由于本身的刚度较大,吸收地震的作用从而使其受剪,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形成交叉裂缝从而破坏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所以要减少短柱的出现以及对楼层的约束作用。

2) 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需要不断的替身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现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设置的有地下室和人防,所以对于嵌固端的设置有可能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在人防顶板这个方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技术人员的粗心而导致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以及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相互协调等等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后期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4 总结

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实施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房屋建设出现的事故也逐渐的增多,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本文从一些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讲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框架结构内部构造以及需要注重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框架结构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引进新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设计技术,和国际化的技术相接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所以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的监测和把握,从根本上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江美新.论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J].科技和产业.2005(02)

篇8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所说的“民用建筑”,是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专院校教学楼和办公、科研、医疗用房等,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这里说的“民用建筑”是区别于“军事建筑”和生产性工业建筑而言它的建筑结构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它的建筑结构包括上部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

1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工程造价的特点

1.1 工程造价具有大额性

要发挥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用,其工程造价都非常昂贵,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特大的工程项目造价可达百亿人民币。

1.2 工程造价存在个别性、差异性

每一项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和规模,因此它的结构、造型、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具体的要求,工程内容和实物形态都具有个别性、差异性。产品的差异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

1.3 工程造价具有动态性

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期间。在建设期内,会有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如设计变更、材料、设备价格、工资标准以及取费费率的调整等,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

1.4 工程造价具有层次性

一个建设项目包含多项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的单项程。一个单项工程又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与此相适应,工程造价有三个层次,即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如果专业分工更细,分部分项工程也可以作为承发包的对象,如大型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装饰工程等。

1.5 工程造价具有兼容性

工程造价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外,征用土地费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规划设计费用、与一定时期政府政策相关的费用占有相当的份额。盈利的构成较为复杂,资金成本较大。

2 选择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资金有的高达总投资的 1/3以上。要达到优化地基造价的目的,设计人员应对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有较全面的认识 并熟悉各种地基处理技术的造价。目前,民用建筑物正逐步向高层、超高层 发展。高层、超高层对地基的要求很高,而天然地基无法满足其工程需要。一些底面积小,净高偏高的建筑.特别是建在填海地段的高层建筑,为满足沉降量和承载力的要求往往需要采用桩基。在桩基选型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四周的环境条件、场地的土质条件,单桩承载力的范围值等。在高层、超高层及一些特殊结构的地基基础设计中,适合的方案可能不止一个,结构设计人员应和造价师紧密配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加强对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以最优的地基处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最终选择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

3 优化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阶段是控制民用建筑质量的重要时期,同时对建筑成本造价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民用建筑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策略。

3.1 现场勘测,收集资料

设计民用建筑方案前,设计人员要到工程现场进行勘测检查,收集民用建筑

结构的详细资料以指导后期的设计工作。需要勘测的资料包括:地质结构、周围环境、建筑面积等,收集资料之后要与标准工程方案对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优化设计方案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3.2 方案对比,择优施工

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的设计方案必须在2~3套, 这样才能为施工单位提

供更多的选择。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民用建筑,如:用户需求、结构性能、造价成本等,让业主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佳方案指导施工,既能保证施工按质按量完成,也避免了返工问题。

3.3 保证性能,简化结构

从设计原则考虑,对于民用建筑结构来说,只要能够满足用户居住需要即可。

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其次要考虑建筑内部结构问题,尽可能简化结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需要。如:在建筑外观设计时,应采用结构简单的构造,无需做太多的修饰。

4 选择上部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及构件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4.1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

建筑物地面以上的结构形式对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民用建筑结构

形式主要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装配式大板等。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各有优劣,应比较各种结构的布置方案、受力体系及经济性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建设出低造价、高质量、高标准的民用建筑。

混合结构的造价仅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造价的6O%-70%,其钢筋混凝土用量少,适用于7层以下的建筑物。但混合结构是由墙体承重,对墙体布置有一定要求,不如框架结构灵活,其使用功能受到限制。7层-12层以下的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在其合适的位置上设置几道抗震剪力墙,可减小柱、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 从而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且可以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12层- 2O层以下的建筑物,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其适当的位置上设置刚性筒体,也可以起到节省材料的效果。

4.2 建筑材料的选择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既要满足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的要求,又要达到节

省资金,降低造价的目的。因此,需要在熟悉建筑材料的性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类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按照灵活经济、适用的原则选用材料。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以安全适用、造价合理、施工方便为基本原则,应就地取材.减少运输费用,降低造价。以砖混结构为例,由于其保温性能不好,须通过增加墙体厚度以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而采用空心砖或具有更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对减少墙体厚度、降低工程造价效果显著。高层建筑中非承重墙对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有许多隔音、隔热、轻质、价格合理的新型建材可供选用,采用新型建材,不仅可以减少梁、板、柱的截面和配筋,大量减低基础的负荷,起到降低造价的作用,而且对减少非承重墙的自重及美化结构外观等,均有现实意义。

4.3 建筑物构件尺寸的选择

建筑物构件尺寸的选择,包括合理地选择柱及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墙体及板的厚度等。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构件尺寸减小,造成配筋率过大,钢筋用量增加,工程造价增加;构件尺寸增大,可以减少该构件本身的配筋,但增加了混凝土用量 增加了建筑物荷重。因此需要结构设计者将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率控制在一个经济合理的范围内,并经过计算比较,选定一个最优的方案,以满足建筑物净空、美观与结构构件经济性的高度统一,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

5 结论:

民用建筑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工程,而建筑设计则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初始阶段,只有把握好设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工程造价,工程各个单位之间协调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钟锦华.谈民用建筑设计中降低结构工程造价途径及措施[J].世界家苑,2011,12(6):1908-1909..

[2]左文军.民用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调整[J].山西建筑技术,2010,14(12):248-251.

篇9

一、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 %。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1)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2)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三、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四、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篇10

1 民用建筑房屋的抗震基本要求

实践表明,地震发生时房屋受力很复杂,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根据实际经验和实验形成了基本的房屋设计原则和思想,对建筑整体和细节都做出了相关规定,这就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思想,指出了抗震设计在施工中的重要性。2012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之所以会有如此大面积的建筑被破坏,除了地震强度大以外,不合理的设计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以后的抗震施工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1 地基选择。民用建筑在建设时不会进行地质勘测,直接在原址或凭经验寻找新址建设房屋,并没有一手勘测资料,因此也不会发现地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而建筑加固的位置多数是凭施工人员经验进行的,竣工后横有可能发生沉降而导致墙体开裂。

1.2 平面设计。建筑整体尽可能设计成对称的、规则的形状,不应出现大面积凸起或凹陷等不合理设计;楼梯设置也应尽可能保持对称。

1.3 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在同一栋建筑中应采取一种建筑体系,保持建筑强度均匀。汶川地震中有一栋建筑由于一部分采用了砖墙落承重结构重,另一部分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导致该建筑横向受力与纵向受力不均匀而无法抵抗地震的破坏。

1.4 多道设防。最少设置两道抗震防线,最大限度的减小地震造成的破坏,做到“轻震不坏、中震可修、强震不倒”。

2 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结构类型和最大高度

2.1 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结构类型。抗震建筑的结构设计是设计人员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主要的抗震体系有以下几种:

2.1.1 多层砌体房屋。砌体建筑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体,由于造价低,我国农村全部都是砌体房屋,而城镇也占了90%以上,是我国民用建筑的典型代表。此类建筑一般不高(最高7层)。民用建筑多层砌体建筑中房屋众多,因此内墙也很多,因此此类建筑抗侧力性良好。但由于砌体材料刚性大、不易变形、受力后很容易开裂,地震发生时,受力较大、结构脆弱的部位(如楼梯)很容易出现裂缝甚至坍塌。

2.1.2 多层内框架房屋。属于多层砌体房屋的改良,即建筑的外墙仍为砌体建筑,而立柱、主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此类建筑多用于面积大、空旷的大厅或民用厂房、仓库或公共建筑等。

2.1.3 底层框架砖房。即前二者的结合,此类建筑的1~2层一般用来作商铺,因此空间较大,属于内框架建筑,而高层用于居住,属于砌体建筑。由于上下建筑材料不同,因此整体强度不均匀,因此在抗震设计时需要严加注意。

2.1.4 框架结构。此类结构多见于高层民用建筑,内部结构设计灵活,可建设较大的房间。但由于房间数减少因此内墙也相应减少,侧向刚度会受到影响,相关规定对高度也做出了限制。

2.1.5 框架――抗震墙结构。即在框架结构中适当的加入了横向或纵向的抗震墙,增强抗震性。在地震发生时,侧向位移会明显小于框架结构,因此可以建造的更高。

2.1.6 抗震墙结构。即框架结构中全部采用抗震墙,此类建筑抗震性得到大大提升,一般用于城镇高层建筑,如小区、旅馆等。

2.2 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通过近几年对钢结构房屋在地震中的表现调查与实验研究,钢结构民用房屋建设高度与建筑类型、设防烈度与场地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不宜过高。

2 房屋最大高宽比限制

建筑高宽比是影响抗震性的一个主要因素。所谓高宽比,就是指建筑总高度与宽度的最小值的比值,比值越大,建筑的变形能力就会增加,更容易发生倾倒。《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钢结构民用建筑房屋的高宽比做出了如下规定:

3 防震缝设置

如果钢结构民用建筑房屋横向与纵向布置都遵循了标准的设计原则,则不必设置防震缝;如果建筑中又不合乎规定的横向或纵向布置时,则应适当的设置防震缝。防震缝的设计应参考建筑的设防烈度、建筑类型等设置足够的宽度,保证防震缝两侧建筑完全分开。设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1)框架结构的防震缝宽度:建筑高度小于15米时,防震缝宽度应大于等于105毫米;建筑高于15米时,对应6、7、8、9度的设防烈度,每增加5、4、3、2米,防震缝宽度增加20毫米。(2)框架――抗震墙结构:防震缝宽度为框架结构数值的70%。(3)框架――剪力板结构:与框架――抗震墙结构相同。(4)筒式结构和大型框架结构:防震缝宽度为框架结构数值的50%。

4 结构体系的选用和布置

正常情况下,当钢结构民用建筑房屋小于1 2层时,可以采用框架、支撑等结构;大于12层时,应采用钢结构。设防烈度在8、9度时,小于12层的建筑可使用偏心支撑、设置防震缝、在墙体内设置钢板;大于12层时,应采用钢框架――筒体结构,特殊情况下可设置延伸臂加强结构强度。

使用框架――支撑结构时,框架的设置应对称。对于小于12层的建筑,应采用中心支撑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偏心支撑。大于12层的建筑,12层内应采用偏心支撑,高出12层,应采用中心支撑。中心支撑有多种支撑方式,常用的有人字型、交叉型、K型支撑等,其中最不适合刚性结构的是K型支撑,设计时应多加注意。

5 楼盖的设置

钢结构民用建筑房屋的楼盖应使用非组合楼板,对于小于12层的建筑可视情况使用组合楼板(如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大于12层的建筑应使用装配式楼板或者用其他材料制成的轻型楼盖。

6 地下室的设置

对于钢结构民用建筑房屋的地下室,应采用框架――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应竖向紧密布置,直到地下室底部;框架则至少设置到地下一层。对于大于12层的建筑,地下室的深度应符合如下规定:(1)天然基。地下室基础埋深度应大于建筑高度的1/15;(2)桩基。桩承台埋深度大于建筑总高度的1/20。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民用建筑则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因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所以,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在保证其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居住人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

一、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关系到居住人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对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时候应当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样才能在保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简便的同时还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一)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考虑建筑工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根据实际的环境和情况进行施工结构设计和工艺选择,从而在保证民用建筑施工造价低廉的同时,还保证了民用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不仅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使得建筑投入降低,且建筑质量有保证。

(二)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建筑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轻视。所以,在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结合实际环境和情况,保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使用的安全性。

(三)美观性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人们在要求建筑硬件满足自身各种需求的同时还对建筑的外观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在满足舒适度之后要求建筑有更高的美观度,这就需要民用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适当考虑建筑的美观程度,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一些民用建筑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有些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不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甚至一些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不符合力学的基本原理,更别说抗震效果的实现了。有些设计对于混凝土构件配筋率达不到基本要求,其建筑设计中计算的承重强度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就给民用建筑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偷工减料

许多民用建筑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设计不够精细,施工图纸太过简单,一些系统性的东西图纸上却疏漏,甚至有些直接将责任推至厂家,又或者对于民用建筑结构的工程全貌不能很好的从图纸上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安全等级、设计参数、设计依据甚至消防处理都未引起足够重视,设计图上对于这些方面也未作出标注,这就为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三)民用建筑结构计算存在问题

一些民用建筑的结构存在着结构设计计算问题:一是对于负载的取值问题,取值不当时有发生,结构的承重达不到实际要求;另一方面,对于结构设计的验算方法存在问题,如在进行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没有考虑刚度是否均匀等问题就使用底部剪力法,这极大地影响了民用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对于民用建筑计算周期进行折减不合理,这些问题都给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问题

在进行民用建筑构造设计的时候,往往地基基础设计和框架结构存在一定问题。设计中出现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往往表现为高层建筑的基础有效埋置深度不足。对于柱基的选择如果不当也会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风险;桩间距的不合理会造成试桩准确定性存在较大的误差。除此之外,桩身的钢筋笼的长度不符合规范也会引起一些列的问题。

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

民用建筑的设计与质量要求都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保证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质量,是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负责,也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许多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造成了极大的风险性,民用建筑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其必须在保证结构设计安全和合理地前提下保证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一)民用建筑整体结构与局部的优化

在设计人员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应当分别对整个设计系统中下属的各个小的体系进行优化,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得整个结构设计系统能够达到整体性的优化。

(二)民用建筑桩基础的优化

桩基础分为灌注桩和控制桩,在进行桩基础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建筑的沉降设计符合标准基础,使用预制桩进行施工能更好进行控制,节省施工时间和减少操作难度。在进行预制桩长度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较大的预制桩。

(三)民用建筑上部结构的优化

对于民用建筑的上部结构的优化应当首先考虑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两个方向的刚度不应相差太大,剪力墙应规则、均匀布置,使楼层的平面刚度中心与楼层的重心尽量重合,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减震的效果,还能减少风力等外部负荷因素的影响。另外,剪力墙的暗柱应当使用钢筋建材,如设计是大开间的剪力墙可适当减少钢筋暗柱的使用。

(四)民用建筑结构与建筑的协同性优化

在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当保证各项结构的整体协同性,仅仅将各个分结构进行优化是不够的,即使各个分结构达到最大的优化,整个民用建筑的协同性较差也使得整个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优化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协同性的优化还能保证建筑的整体配合紧密,外形美观,使得其整体上达到最大的优化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施工安全和施工的合理性科学性,更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在设计者进行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首先应当保证其设计的质量。其次,还应当考虑民用建筑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使其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总之,只有保证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才能促使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萍.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和优化[J]. 中华建设,2014,11:76-77.

[2]赵艳梅. 基于抗震理念的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探究[J]. 山西建筑,2014,32:46-48.

[3]陶国伟. 普通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06:254-255.

篇12

1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民用建筑,即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也称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

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2 民用建筑施工成本分析

1.材料费。材料费是工程直接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工程成本的60%―70%。要控制材料费,需要施工企业从材料的采购到库存以至领用,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材料采购方面,可根据工程计划,进行招投标,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可大大降低采购保管费。在离建筑材料市场比较近的情况下,部分材料可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虚拟仓库,实现零库存。这样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减少了库存积压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材料收入库制度,仓库管理员和采购员要“验质,验量,验品种,验发票”。施工领用材料时,要根据预算限额领用,物质保管人根据限额领资单发料,领料必须严格手续,以明确责任,超损耗者从工资中扣除,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

同时动员施工人员做好余料的回收工作,减少材料浪费和流失。

2.现场管理费的控制。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直接相关的成本,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满。(1)做好雨季,冬季施工准备工作,预防因突然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影响施工;(2)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各个专业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造成施工成本增加的,有执行负责人负责;(3)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先进的施工管理而降低;(4)做好工程施工的预算,检测工作。如及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测,做好隐蔽记录,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随时检查施工安全,速度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减少安全事故损失。加强安全管理要着眼于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1 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可增加经济效益,施工项目每一事故的发生,都可能会有设备的损坏,工作的损失以及工作场所恢复费用等。

事故发生次数减少,就相应减少事故处理费用,最后体现于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另一方面,事故减少也相应减少了停工损失费用,表现为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

3.2 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不可能达到绝对安全,因此,需要安全投入,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坏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改进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要加强科技管理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工艺,以提高人机工作效率。对施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劳动定额,最大限度地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劳动效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通过网络作业流程分析,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面,尽可能组织平面作业,扩大工作面,使后续工序提前投入工作,提高工时利用效果,尽可能减少窝工现象。

3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控制的步骤。

在确定了施工成本计划之后,必须定期地进行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当实际值偏离计划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以确保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其步骤如下。

1.比较。按照某种确定的方式将施工成本计划值与实际值逐项进行比较,以发现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偏差的严重性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偏差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避免相同的原因再次发生或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3.预测。按照完成情况估计完成项目所需的总费用。

4.纠偏。当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出现偏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偏差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期达到使施工成本偏差尽可能小的目的。纠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实质性的一步。只有通过纠偏,才能最终达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的主动控制。

4 民用建筑基础工程成本对象

1.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成本形成过程为对象主要包括:一是把工程投标关,要提前测算成本,坚持低价标不揽、高额垫资不揽。二是抓好施工准备阶段,要坚持专家治理的方针,制定优秀的施工组织方案。要阅读、审核好标书和图纸,搞好一类变更。三是重点抓好施工阶段,根据施工预算、各种消耗定额费用开支标准和以确定的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措施,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控制。要坚持以技术为先导,合理安排工序,保持均衡生产。四是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对竣工验收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分解,列出支出、回收计划,使成本从始至终得到控制。

2.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以工程项目的职能部门和施工人员对象主要包括:项目部各部门、施工队、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既要接受项目经理和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和考评,也应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成本进行自我控制。

篇13

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structural design; shear wall; the arrange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 言

为了更加合理选择建筑的方式,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要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严格按照规范或计算的底限进行设计,重点分析可能会影响结构性能的关键部位,例如剪力墙优化的布置方向,要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初期,结构设计人员应根据结构概念知识,与建筑师密切配合,初步确定剪力墙布置,避免不规则或严重不规则平、立面布置,调整建筑方案中不合理的体形或布局,从而选择一个优化的结构布置,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达到业主限额设计的要求。

1 民用建筑一般的结构设计与要求

民用建筑有四种常见的结构设计与要求,具体见以下内容:

1.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墙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其承重结构和围护、分隔构件是完全分开的。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时,要灵活布置平面,采用具有很好的抗压和抗弯能力的型钢和钢筋混凝土,使其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功能的要求。由于框架结构的梁、柱属于刚接,具有比较好的抗震性、整体性和延通性,同时也具有比较强的抗侧移和抗振动能力,因此适用于多层和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

1.2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的墙体所用材料便于就地取材,不仅具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作用,而且施工起来比较简单,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设备也比较低,施工进度快。由于墙体承重,在砌体结构上开设门窗受到限制,建筑立面效果显得厚实。再加上砌体抗拉抗剪强度低,使得结构的抗震性能差,因此这种结构一般不超过七层,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及需要大空间的建筑。

1.3 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在建筑物中不仅起着承重的作用,还起着围护和分隔的作用,因此,剪力墙的布置必须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空间作用,还需要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建筑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剪力墙结构的楼盖结构一般可不设梁,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这样可节约层高,这种结构模式多用于旅馆、公寓住宅等建筑。

1.4简体结构

筒体结构的空间结构有很大的抗侧力刚度和抗扭能力,典型的筒体结构体系如美国的汉考克大楼、西尔斯大楼、芝加哥标准石油公司大楼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等。筒体结构平面布置时,形式可以用对称的三角形或人字形平面,但是最好还是选用方形、圆形。

2 民用建筑剪力墙的设计

2.1剪力墙截面和厚度的的具体要求

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截面和厚度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具体规定见下表 1:

根据表1,可以知道,当民用建筑的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厚度大于60arm时,可根据上表的剪力墙的最小厚度,按现浇楼板考虑,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

2.2 剪力墙设计的布置方向

在进行剪力墙设计时,应该采用小开口墙、连肢墙,沿竖向连续布置,墙体宜逐渐减薄,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对于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 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对于一级抗震等级的结构中,不应只有与楼板连接而无连系梁连接的剪力墙,也应该避免采用截面高度较大的单片墙。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在布置时不宜采用错洞墙,应力求布置均匀,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避免各墙肢间刚度相差悬殊。在布置剪力墙时,需要结合建筑平面,要采用 L,T,Z,十字形等截面形式,尽量不用一字形剪力墙,保证剪力墙的翼缘长度大于其厚度的3倍,墙厚为剪力墙无肢长度的1/20,这样可以保证墙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2.3 剪力墙的间距

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应减小剪力墙的间距。剪力墙的间距应该符合表2的要求:

表2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3.1民用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其在基础设计的性能上具有严苛的要求。一般民用建筑基础类型的选择较复杂,甚至比上部结构的选型还难,这是因为高层建筑地基的影响因素很多,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少地质报告的建筑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临近建筑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载荷特性、上部结构类型与载荷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此外,在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地理结构、自然灾害可能对高层建筑造成的影响,必须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能。

(2)剪力墙的数量及设置

在民用建筑结构中,不仅在两端布置剪力墙筒外,还要在结构纵向中沿轴线再设计两片剪力墙结构,从而提高纵向的刚度、并调整刚度中心位置。一般来说,剪力墙的数量根据底层结构的截面面积及楼面面积比为 5%的比例决定剪力墙的界面厚度及柱截面,还要通过进一步设计对截面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次,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在新规范中,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很多限制。因此,在民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工作带来麻烦。

(3)位移控制及限值

在位移控制中,除应从平面体型和立面变化等方面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外,在结构布置时,还应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刚度,加强构件的连接.使结构各部分以最有效的方式共同作用。同时,应注意加强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应力复杂部位的强度,还要对建筑物的高宽比加以限制。在民用建筑中,定点位移的限值不仅取决于数值大小,还与振动频率密切相关。对于由于结构的变形过大而产生的层间相对位移现象,同一个结构采取不同的程序进行计算,那么层间位移数值也会产生较大差异,限值在现有的规范中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4)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为避免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扭转破坏,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建筑结构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即为建筑三心,在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结构的扭转问题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建筑平面形状宜规正,避免过大的外伸或内收,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面形式。各结构单元的平面形状应简单和规则 ,避免结构垂直方向刚度突变等。同时,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尤其是布置楼电梯间时不宜设在平面凹角部位或端部角区,它对结构刚度的对称性有显著的影响。

5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设计中常见的效率与质量问题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必须综 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与条件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影响与作用。在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要重视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加强对墙厚选取的控制,正确认识剪力墙优化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