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媒体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字媒体教育

篇1

数字媒体艺术使美的体验呈现出一种非逻辑性的特点。传统艺术形式一般是按照受众接受的逻辑性进行艺术的表达,受众可以借助自己的常规经验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但是观众在欣赏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时候会有“欣赏习惯受阻”的情况出现。如,新媒体艺术作品《动感<清明上河图>》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高科技的加工和重制,使静的艺术动起来,超出了受众的常规逻辑体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要求大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运用非逻辑思维理解新的艺术形式所要传达的艺术意图,这样才能够充分感受高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对于传统艺术的突破之一就是受众欣赏途径的改变。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表达逻辑上的差别,是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传统艺术审美逻辑的重大创新。

三、美的体验的开放性

与传统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传统艺术一般是由独立的创作者完成,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相对单一和完整的。但是,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下,由于对网络形式的借助,艺术中美的体验是开放的。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对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进行综合改动。数字媒体技术将古典的艺术形式和现代技术结合,产生了很多具有开放式美感体验的艺术形式,现有的常见的作品种类有剪纸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版画动画等。如,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桃花源》,以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桃花源记》改编,将数字媒体艺术和中国经典的写意水墨画、皮影戏、剪纸艺术结合,创造了飘忽于写实意境与写意意境之间的动静结合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水墨画风格所展现的晕染、灵动、秀丽、淡雅的中国美学意境场景与皮影风格的人物相融合,加上高科技带来的动感艺术,使这部作品成为数字媒体形式下的具有开放性美感的崭新的艺术作品。

篇2

近十年来,数字科技不仅改变了科研、生产、生活、娱乐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传统的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如何培养出能够横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两栖型”艺术设计人才,这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大学艺术教育提出的重大课题,因此,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探索也成为高校相关专业所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规划出版了“高等学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数字媒体艺术概论》(ISBN:9787302139560,李四达编著)就是其中的重要理论指导教材之一。自出版以来,该书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2007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成为国内众多数字媒体或数字艺术专业的首选教材和重点参考书,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一朵奇葩。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由我国数字艺术资深研究学者、北京服装学院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副教授李四达编著,该书是作者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该书从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角度,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数字媒体艺术理论、范畴、实践方法和应用领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阐述。特别是该教材通过案例分析阐明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现状,探索了数字媒体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联系和区别,使得读者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加深对数字艺术、数字媒体和信息设计本质的了解。文字生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该书也获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兼动画系主任张骏教授,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兼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兼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余轮教授,著名图形图像研究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王小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旅美博士肖永亮等均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小铭教授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于高等院校本专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入门基础课教材,也是一本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士,包括艺术设计、影视、动漫、网络游戏、媒体内容创作和广告等从业人员或爱好者自学的好书。我诚挚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肖永亮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该书无疑是一本填补目前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出版空缺之作。作者有从事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宝贵经验,又进一步在理论上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艺术作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个人见解,显而易见作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该书是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受益匪浅。”从上述专家的评述中,不难看出该书对于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重要影响。

此外,清华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与该书配套的《数字媒体艺术史》(ISBN:9787302181927)、《迪斯尼动画艺术史》(ISBN:9787302193265)、《FLASH游戏编程教程》(ISBN:9787302178637)等一系列教材,为我国数字媒体和新媒体艺术教育贡献了更好的精神食粮。

篇3

二、应用与创新空间与视角:民办院校各学科优势互补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学之路

(一)走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人才模式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院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如经济、会计、金融、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基地班等专业方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而现在21世纪这个原则在民办院校数字媒体方向让然可行,针对民办院校学科的优势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之间的三面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发展民办院校在本专业的立足点和重点从“以我为主”要逐渐走向“以交叉学科发展为本”,从发展优势学科到发展交叉学科并创新新专业方向。从上个世纪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崇高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个教育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目前的各种高等教育中,也是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所遵守的教育探索模式。我们要坚持打破学科之间的“隐形”的界限,优化并整合知识点,加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根据社会化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能力的建设,大胆尝试具有特色教学实践与理论拓展环节,突破专业课、方向选修课以及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为特征的人文社科课程的人为限制。

篇4

数字技术催生了各种新媒体,促进了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当今的主流是数字化新媒体,简称为数字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的出现,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技术化传播结构,使媒体传播回归到发送者和接受者自由定向、自主选择的传播方式,它首先带来的是海量信息,其次带来的是互动性。

2.1数字新媒体的主要技术

数字新媒体技术融合了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与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和技术领域。数字新媒体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信息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技术等。

2.2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2.2.1互动性

互动性也就是交互性,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属性,在数字新媒体中,由于计算机、智能手机、多媒体终端等数字终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操作、处理、运算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交互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2.2.2个性化

因为数字技术提供的保障和便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接收和传播消息。数字时代打破了媒体的集权形式,个人的角色凸显出来,变得更加自主和重要。

2.2.3标准化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标准性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和规范,所有的媒体技术都融合成相同标准的数字形式,计算机、手机等终端全部可以识别,全世界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网络也在标准化组织的规范下统一标准,实现了各种网络的漫游业务跨越国界传播。

2.2.4实时性

传播的实时性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时间的流程中同时共存、立即响应。数字新媒体的实时性传播是建立在信息海量存储、信息流无际波及、信息反馈即时的基础之上的。参与者与网络的信息交流可以随时得到反馈。

2.2.5自主性

数字新媒体的自主性体现在使用者可以把媒体元素打散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使用者可以真正实现点播内容,传统媒体是以推送的方式信息,数字新媒体比较主流的是以主动获取的方式点播信息。

3数字新媒体在远程教育各类教学模式中已普及的应用

3.1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授课和辅导。讲授者和学习者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会议电视、计算机网络电视等视、音频设备与通信网络建立实时的联系。在课堂直播的基础上,还可以进入在线交流板块进行互动交流。

3.2在线点播教学模式

在线点播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它通过主流媒体中的网上视频点播系统(VideoonDemand,VOD)、网上教学课件点播系统、电子邮件及BBS等方式传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计算机的技术平台上把学习内容以声、像、图、文甚至动画、视频的形式,按照点播内容提供给学生。

3.3信息推送教学模式

信息推送教学模式借鉴了传统媒体的方式,教师向学生主动预先定制好的各类声、像、图、文信息。这使得学生不用自己在学习平台上游荡和盲目点击,进入学习空间就可以获得教师精心选择好的学习内容。

3.4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平台或者其他通信平台的支撑下,通过互助、研讨、小组作业、作品创作合作、课题研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实现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共同合作处理同一个问题,实现这种多用户协作的方式有多种,可利用的媒体工具包括常见的BBS、聊天室,也可以利用网络的共享白板功能和一些专用的多媒体软件平台。

3.5仿真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的结构和变化过程,反映真实世界的规律,为远程学习的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体验和观测的仿真环境。关键是要建立被仿真对象的模型,然后用计算机程序描述此模型,通过运算产生输出,允许学生改变部分参数观测系统的变化状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远程通信网络、多媒体终端和相应的虚拟实验仪器,学生可以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实验设备,观测实验过程,直至得到实验结果。仿真系统可以模拟各种真实情况,在仿真软件中可以灵活设置各种参数和模拟条件,由此模拟出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情况[2]。

4远程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4.1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方向,在远程教育中,此技术可模拟出真实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起自主、积极学习的理想外部空间,让学生感觉坐进真实的课堂中学习,弥补了传统远程教学没有学习氛围、容易游离在外的缺陷,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优势在于模拟教室、实验室、会议室和工作室等空间。在模拟教室中模拟出教室的结构以及讲台、黑板、桌椅、门窗、投影仪等教室具备的所有器具,教师采用虚拟资源展开授课。在模拟实验室中,虚拟现实技术以三维仿真方式构建真实的场景应用模型,包含各种实验物元的三维仿真,通过对实验系统数据和执行逻辑建模,模拟数据规则和行为属性,从而仿真各类硬件设备。让学生运用虚拟设备开展实验,感觉就像操作真正的物理设备一样。系统能够多视角地进行场景导览和视角切换,采用VR技术完全沉浸式体验,通过交互系统体验设备的安装、部署和运维,将传统工程应用场景展现到眼前。

4.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中,可以建立智慧远程学习系统,采用实时授课的模式,在物理教学环境中的每个设备和设施上都安装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等传感层设备,使之接入到无线传感网中,从而使这些设备和设施都具有了智能性和交互性,可以随时记录、分析教师和学生的相关行为信息,并进行交互。物联网技术适用于监控的特点,使得物联网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得以大规模使用,作为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优势和潜力。有些学习者利用远程教育监督薄弱这一劣势,在线挂机、假学习应付,甚至同时几台电脑挂机过课。对于网上考试,也可以假人之手。因此,授课方很难判断远程学习者学习的实际状况,远程学习的质量监控工作很难开展,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当前的远程教育文凭被人质疑。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对学生的远程学习行为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范,教师可以利用物联网系统采集学生多方面的指标和数据,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动态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3]。

篇5

1.运用多学科交互式培养人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多学科相互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既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提高,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熟练操作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以及对后期制作程序进行了解,从而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当中最受关注的学科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有关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这种需求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应当融合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进行交叉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对现代人才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实际能力等进行提高,从而不断适应国家经济发展与市场的需求。

2.构建优秀的专业师资队伍。在高校实施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主要取决于学校对师资队伍结构以及建设方面。首先,教师是进行教育教学最为重要的引路人,作为对数字媒体设计进行教育的工作者而言,拥有广阔的视野、牢固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针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样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新兴学科来说,更需要教育者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敏锐地意识到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动态,并能够实时捕捉一些最新的、前沿的媒体信息。除此之外,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支迅猛发展的艺术形式,要不断融入新知识以及新信息科技,从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而且,学校应当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其知识理念的更新和拓展,有效引进青年教师,为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新的“血液”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理论联系实践,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对于数字媒体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关键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而言,应当将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等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前提和培养方向,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不断融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社会发展产业、学校学习以及科研进行有效结合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不断发展和促进教育的实施和完善。

篇6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0-02

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数字时代。我们会发现周围每天沉迷于网络、移动设备、数字媒体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媒体早已风光不再,多源化传播方式的出现,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而这也就使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空前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因此当我们回首在设计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其所处的时代距今虽然有将近百年的时间,可是当我们分析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时却发现了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致力于探讨、分析和研究如何将包豪斯成功的教育理念嫁接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让其成长为外表美丽内涵丰富的参天大树,并且在设计这个百花园中开花结果。

一 包豪斯时代和数字媒体艺术时代的背景相似性分析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尽管它从出现到关闭仅仅经历了十四年,但它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却对之后的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包豪斯的出现、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1919年,格罗比乌斯在德国魏玛市创建了包豪斯,而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刚刚经历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到了“电气时代”。从整个世界环境来说,包豪斯的出现和关l司恰恰是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和平时期。从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来分析,可以说包豪斯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从时代特点来说,我们惊讶地发现,虽然技术水平不同,但时代环境、人们的思想意识却与包豪斯时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面的表格1就清晰地展示出了包豪斯时期和数字媒体时代的诸多相似之处。

二 包豪斯教育理念及其对设计的影响

从包豪斯诞生开始对于其的争论、探讨和研究就从来没有间断过,来到新千年后其强大的影响力依旧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尤其在设计教育的讨论中,包豪斯一直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里程碑式的典范。对于包豪斯教育理念讨论主要是围绕三个基本点展开,第一,设计的形式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统一;第二,设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第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但当我参观完“作为启蒙的设计”展览后,当我面对面感受包豪斯设计作品所带给我的思考后我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应该说包豪斯在家具设计上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展区最重要的位置展示的是1925年由Marcel Breuer(马歇.布劳耶)设计的著名的“瓦西里椅”(图1),它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结构的椅子。而椅子背景图片上坐在上面的正是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本人,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把椅子是包豪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品。但是我们很难想象马歇,布劳耶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其设计灵感竟然是来源于他的“阿德勒”牌自行车把手。而瓦西里椅的设计则是因为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后,需要给新的校舍添置室内家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把著名的瓦西里椅,整体尺寸79×79×79厘米,座面最大高度42厘米。骨架采用镀镍管钢,后来改为镀铬钢管;背靠与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

当我们将瓦西里椅与工业美术运动时期的经典扶手椅“Sussex”对比时(图2),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虽然同样是金属材质的扶手座椅,但瓦西里椅的造型却突破了手工座椅的传统造型。而“Sussex”椅虽然在材料上突破了传统木质材料和皮革面料的使用,但是造型上还是延续了传统古典座椅的形态,从其椅背和扶手的细节得精细刻画和精美纹饰就可以看出对于古典造型风格的延续。

三 国内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和教育的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的高校共120余所。而目前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缺口每年高达15万人,就现在的毕业生数而言,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一个供不应求的专业。而现实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乐观,从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至今,该专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真正担负起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任。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统专业发展中常常出现问题,也存在着一些由于该专业特殊性而产生的问题。

(1)缺乏针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特色的研究

国内高等院校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有以下这三大类,第一类,艺术设计专业,尤其是一些传统平面设计专业,由于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已经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因此一些艺术类院校中将遇冷的平面设计专业调整后改为数字艺术或者数字媒体等相关的专业;第二类,计算机类专业,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密切联系,很多学校内的计算机专业开设了相应的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这类专业主要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为主。第三类,新增设的数字艺术学院或者新媒体艺术学院,在这类学院中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分类比较细。即有数字媒体类的方向,也有动画和游戏等相关的专业设置。

(2)人才培养上缺乏细致的分层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产业,必然有产业的特点,在产业中人员分工比较明确。但是当我们剖析数字媒体艺术产业时会发现,尽管这是一个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方向,但其还是具备了传统产业人员分工的特点。从前期的策划、中期的设计制作、到后期的发行和宣传,其实它与传统的电影产业有很多相似之处。只不过数字媒体产业所依托的平台与之不同。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就需要我们培养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人才,一窝蜂地培养创意人才的现象最终只能导致产业发展的失衡。

(3)师资资源的匮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建立至今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很多都并非本专业的科班毕业。现在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很多老师都是从原来的传统艺术专业或者其他专业转而来教授该专业。这也就导致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数字媒体艺术的从业经验,教学上只能一边学一边教,对知识缺乏全局的把控能力。这种情况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4)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国内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但是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相应的实践,理论是很难被别理解和掌握的。而我们现有的培养模式大部分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而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种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专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参与到课程中,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知识。尤其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感觉“学以能用”、“学以好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 对现代数字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包豪斯和国内数字艺术设计现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二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包豪斯的教育内涵和精髓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尤其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这个新兴的专业方向。而究竟通过研究包豪斯的发展和教育能为现代数字艺术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观点。

(1)教育要根植于时代,要为时代需求服务,并引领时代的发展

从包豪斯发展的历程和所处的时代,可以看出它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而其教育形式之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因为它是根植于时代,并且为时代的发展而服务。当我们观察和分析包豪斯所留给我的优秀的设计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其推崇的“少既是多”、“人民的需要,而非奢华的需要”等设计理念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2)通过工作坊为学生搭建从学校到实际工作的桥梁

包豪斯在学校内建立了陶瓷作坊、金工作坊、印刷作坊、木工作坊等十个手工艺作坊。并实行双轨教学制,将教师改为导师和师傅,将学生称成为学徒。每门专业课程均由一位形式导师和一名技术师傅共同教授,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基本造型、材料特性研究等,技术师傅负责作坊设备使用及技术指导。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从而为学生搭建起了连接工作的桥梁。

篇8

1 当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各个高校应运而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我国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需要及数字内容产业需求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设计能力。该专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艺术科学、心理学等,是个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多个学科有效的进行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技术熟练,同时又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多数由原有的计算机专业分离出来。一部分教师原来只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在进行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绝大多数也只是重视计算机操作技术与技法的传授。

(2)该专业的学生来源绝大部分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着重训练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想象力较差。涉及到的设计能力,艺术感知力,审美能力等更是无从谈起。如果不加强艺术素养教育,那么他们的技术水平再高也做不出来有“美感”的作品,所学到的技术没有用武之地,将来无法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通过调查,大多数院校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比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音乐理论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都是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都要求有较强的艺术功底和长时间的训练基础。对理科生来讲,学习这些课程有些困难,而且这样单独地开设一门门的艺术类专业课显得十分的生硬,并不能起到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感知力的效果,让理科生学起来反倒有一种挫败感。

3 技术与艺术整合的必要性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涉及很多交叉学科的课程,这个学科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如果过分强调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培养的将是知识结构失去平衡的人才。因此必须强调其它学科知识的获取。

(2)虽然有些院校的教学大纲中涉及到了一些艺术门类方面的知识,但是大多都是针对艺术类学生的课程,并不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专门为该类学生开设单独的,适合他们学习的艺术类课程,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并不需要有多厚的艺术功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他们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4 两者整合的途径

(1)制定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教学环节上开设艺术鉴赏课,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尤其针对世界名画,世界名曲,经典影视,获奖作品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提高他们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本人认为该类课程适合在接触核心课程之前开展,让学生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艺术形象,便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2)有机融合。针对计算机技术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艺术类的概念和技法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解释。这些知识是这类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不熟悉不理解。还需要反复的练习,因此有必要对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都要进行修改,适当地适时地在在原有这些技术内容的安排上穿插上艺术知识,这样才能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在photoshop中介绍钢笔工具时,通常原有的教学方法是单纯地讲解钢笔的几种用法,如何画直线,对称曲线,尖点曲线等。但是忽略了这些曲线最终是要组成某个特定的形状的。此时如果恰当地融入一些有关造型方面的知识,会[]使得课堂的内容更丰满,学生学起来更有效。同理,比如制作Flas中插入背景音乐的过程,通常教师只是讲解操作步骤。并没有讲解插入什么样的音乐更适合当前的内容。因此这时就应该介绍音乐的种类,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节奏的,各自表达怎样的情感,寓意等音乐方面的内容。

(3)开拓思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参观、多阅读、多思考,用心体会好的艺术作品的美感。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欣赏他人。

5 整合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法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整合要素分为若干模块进行整合,并且改变了以往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教学模式。将之进行了颠倒调整。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整合措施。

5.1 关于色彩模块的整合

一般在讲解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过程中,教师只注重技术实现方法的演示和讲解。本文作者观点是在讲解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艺术要素,比如在讲到调色板的使用时,可以将关于色彩的艺术常识加入进去,比如关于色彩中的色相,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明度,相近色,对比色的概念和效果等介绍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很直观地就观察到了色彩的变化,可以完全不同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使理科学生快速地了解了艺术知识,又没有感到由于缺乏艺术基础而带来的学习困难。

又如,在讲到渐变编辑器时,不仅要涉及到如何设置渐变色彩及透明度,更要涉及到渐变都可以实现哪些艺术效果,比如可以实现立体效果,还可以产生不同的质感。因此就有必要加入一些关于光线对物体照射时产生的亮面,背光面,反光面的变化规律,怎样通过设置渐变工具才能体现出来。

5.2 关于艺术造型模块的整合

比如,在讲到钢笔工具时,教师只关注介绍如何划一直线,怎样弧度的一条曲线,以及一些光滑曲线或者有拐点的曲线等。却忽略了这些曲线是要组成一些形状的,而形状的制作是要有一定的造型基础。比如在用钢笔制作一个人物时,就要适时地介绍人物头像五官的比例关系,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包括成人、儿童、老人等的不同比例关系。这样,就达到了技术为艺术服务,艺术的实现同样也脱离不了技术的支持。

5.3 关于艺术设计的模块

艺术设计通常也包括平面构图,色彩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创意。在设计领域往往离不开图案图形的应用,因此在介绍自定义图案,图案图章,以及画笔的设置时,可以应用到设计阶段。将一些设计理念通过以上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对技术要点做了介绍,同时也融入了设计理念,这样的课堂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授课过程中若要很好地做到媒体处理技术与艺术要素自然融合: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本身就是一名技术过硬又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更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教材适应本专业的发展需要,真正达到数字媒体处理媒体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自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教学不再尴尬,让学生学起来也成就倍增,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扩大个人发展空间。

6 反思与总结

21 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 都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乃至根本措施。这既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才有可能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才能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规划课题《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素质教育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142138)

篇9

21世纪的1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视频等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未来发展会以何种面貌出现将做如下研究与探讨。

数媒艺术未来的发展形式是开放性的,在今后发展中将现有数媒表现形式任意组合、将网络与与感官体验相结合达到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艺术效果。以日本现代舞台剧为例,由著名舞蹈家早乙女太一担当主角,表演日本传统的剑道艺术,而其特别之处在于,太一的对手是以影子的形式投在一块幕布上,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太一与其虚拟对手的频频过招流畅且华丽,而这个不曾露面的对手仅凭其影子就让观众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性,太一就像面对与真实而强大的对手舞剑一样。这一舞台剧或许开创了一种与虚拟物体互动的全新的形式。这说明数媒艺术的发展,只要以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与创造,就可以产生新的奇迹。

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未来10年数媒艺术将以虚拟、互动、逼真等多种感知发展为主线,通过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和各种交互设施,能使用户产生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时空三维转换和人可以通过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展望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将与人类生活更加贴近,给予的服务项目也多元化。

二、现实背景: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理工科高校以及偏向技术方向的艺术高校进行整合资源,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继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动画专业方向,从2000年到2009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专业的设置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04年总共只有11所高校开设本专业,这11所里面艺术传媒只有3所,理工科类4所。到了2009年期同类专业设置的院校增加到150多所,这里面既包括工科、理科,师范、独立学院,还包括农林以及少数的财经院校,理工科和综合院校在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校主要依托本校计算机技术这个强大优势学科为基础,在本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上更加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性为主,部分的忽视了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这类新媒体艺术表现“面对越来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1]“它作为艺术家人问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1]这样就促使一些“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动、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字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字艺术的发展融合一起。”[1]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建设上还是不足,动画学生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应用比较欠缺,理工类的学生在艺术修养上就存在着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两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授,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跨界整合的新世纪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思维。另外民办院校对于设备的投入以及高级有人才的引进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借助我们评估的力量把我们的设备更新引进大量的优秀设计教师。在认真对我校的人文、理工科的优秀人才进行整合之后,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数字媒体艺术办学的经验,从办学定位中找到适合民办院校的办学之路,“把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特色渗透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3]

三、应用与创新空间与视角:民办院校各学科优势互补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学之路

(一)走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人才模式

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院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如经济、会计、金融、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基地班等专业方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而现在21世纪这个原则在民办院校数字媒体方向让然可行,针对民办院校学科的优势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之间的三面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发展

民办院校在本专业的立足点和重点从“以我为主”要逐渐走向“以交叉学科发展为本”,从发展优势学科到发展交叉学科并创新新专业方向。从上个世纪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崇高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个教育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目前的各种高等教育中,也是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所遵守的教育探索模式。我们要坚持打破学科之间的“隐形”的界限,优化并整合知识点,加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根据社会化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能力的建设,大胆尝试具有特色教学实践与理论拓展环节,突破专业课、方向选修课以及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为特征的人文社科课程的人为限制。民办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它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创意能力,充分体现出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优势。通过运用传统的艺术与设计理论,对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含量高、具有在本行业较高的竞争力的企业与人才,并融合进入本校的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从教师、学校、学生到企业单位的不同元素应用到这个系统里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加强学生们的创造积极性,从“无偿技术服务”转变为“有偿技术服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加强体系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在实际的衔接环节。数字媒体产业就发展角度来看,它是借助于数字化工程将人类文化等精神产品“打包”并借助信息社会的传播手段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1]

(四)民办高校教学途径重塑与回归:

构建经济科技园,走产、学、研聚集的教育与产业发展模式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更多依靠于社会之需求,那么,如何推进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人才战略?答案只有一个:走产、学、研复合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我们要利用兴办高校科技园的大好机遇,大力引进一些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产学结合的高级人才为实现数字媒体这一新兴专业方向导航。(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参考文献:

篇10

一、我国数字化资源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有别于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程”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在现阶段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

现在通过数字化教学,特别是3D场景动画,就能解决能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复杂的专业内容就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数学化教学的方式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这个目的。并且三维及虚拟教学资源能让抽象的知识看得见,看得明白。而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个人专业技能,达到迅速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要求。

应该看到数字化资源建设不是目的,它是职业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载体。它的最终目的是高效传授知识,特别是职业学校中,高效传递专业知识。它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有效的根据学生特点,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而设计的,它有效的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改变了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值得推广宣传及建设的。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

信息化资源的建设,除了简单的PPT动画制作外,稍复杂的flas,以及各种3d软件的广泛应用,给予了信息化教学鲜活的生命力。目前,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更应向3d交互式场景发展。通过场景设计,教学互动,使企业产品及加工制作过程动起来,让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看得见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建设中应该研究以下几点:

1.让师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感。让师生有真实的体验,必须建立各种仪器设备模型,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出各个角度看到的各种仪器设备视觉效果。建设动态的各种仪器设备部件组装过程(包括组装过程中需要的工具),在需要的画面上用提示性的文字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构造、拆卸/安装。利用3D技术设计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虚拟的3D学习环境当中,体验真机实训不可能观察到的各部件结构及重要部件独立的工作原理。如《电工基础》教学中,仿真系统真实模拟各种仪器设备的所有电路及故障排除,学生进入仿真系统便可进行多种情况下不同部件的机械及电路故障排除模拟操作,同时仿真系统还设置了与真实万用表、示波器一样的“虚拟万用表”、“虚拟示波器”,在该电路系统中就可以实现测算,仿真和调试等功能,为用户掌握电路原理,排除电路故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系统设计必须体现交互性。系统应充分利用VR技术的可互动性,设计了符合学生自然交互习惯的互动操作模式。系统还应包含用有共享信息的人机交互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参与性要强。好的软件设计,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兴趣,获得知识积累,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亲身体验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所以信息化资源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圆满完成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避免传统填鸭式被动式教学。

4.体现多人在线学习,突破区域界限的策略。系统应能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学生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随时上机操作学习,这样的设计与传统实体操作仪器设备相比,既节约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又降低了对设备的耗损。同时,能在很给学生后续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5.系统就包含可扩展的教学模块。虚拟现实三维互动教学平台可以多系统多模块相结合的模式,利用开发的虚拟平台,结合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时以C/S应用模式为主、B/S应用模式为辅,能使得整个仿真系统具有可扩展性。通过随时增加仪器设备的虚拟拓展模块,使系统紧随市场数控技术最新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篇11

在我国,幼儿教育受到的关注及重视较少。但是,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咨询了解幼儿教育的人增多,对幼儿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J识。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教育体制的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得到了体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也被社会大众重视,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体制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主题,也使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完善需要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可以说,数字媒体技术成为未来幼儿教育体制发展的趋势。

2.幼儿教育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打开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引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了幼儿的课堂学习形式。教师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时候,能够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幼儿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认识,从感官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完善数字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体制中的应用措施

1.用数字媒体技术改善幼儿教育体制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给幼儿的成长教育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幼儿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媒体激发幼儿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幼儿对于教师准备的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使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幼儿课堂的学习内容,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以及实用性。在网络媒体资源的支持下,幼儿的学习途径也变得非常丰富,幼儿不仅可以在幼儿园接受启蒙教育,在家休息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可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创造了非常好的氛围,给幼儿教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幼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幼儿学习到的知识更多。

2.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幼儿学习带来了更多发散思维的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幼儿接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能够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个角度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幼儿能够从多个角度体验所学知识,从事物的形态、声音、色彩以及情感的角度认识社会,并且对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这对于解放幼儿的学习天性有非常大的帮助,也使幼儿通过更多的途径与外界社会建立联系。

3.幼儿教师从数字媒体技术角度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环境应当有全新的认识,也应当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能力,对幼儿教育理论进行研究以及创新,从幼儿的实际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幼儿教育内容,创新幼儿教育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幼儿教师应当学习及研究新数字媒体技术,为幼儿搜集更多有意义的教育资料,并且从幼儿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适当地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家长认识到数字媒体技术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配合教师,从多个角度在幼儿的生活中渗透数字媒体技术,使幼儿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时刻接触到媒体资源带给自己的优秀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认识到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和引导方法,从更科学的角度设计幼儿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幼儿对知识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更复杂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幼儿教育也面临着必要的改革,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有非常深的应用,在幼儿教育体制之中也应当得到重视,使幼儿教育体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探究幼儿教育体制的改革,为幼儿教育的完善作出贡献,使幼儿从小就接触网络技术,并且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学习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2

对现今的高职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依靠书本、教师授课的形式。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入,弥补了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许多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技术结合,可以使教学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也可以从具体中提炼出抽象,可以把过去的各种历史事件活灵活现于课堂,也可以把事物未来的发展模拟展现于课堂;在表现一些空间立体化的知识,如原子结构、机械运动、工业操作等,三维的展现形式必然使学习过程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其交互功能,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得到更深的体会。各种虚拟实验室、仿真教学系统的使用,在降低教学成本与风险的同时,以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理论信息,更加生动、直观,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象真实地感知抽象单调的理论,更快、更大容量、更准确、更牢固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数字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色彩鲜艳、音色悦耳、画面活泼的效果,无疑更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也是其他媒体无法媲美的。

2 动员学生全部感官参加学习,而不单用一种或几种感官

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可以让枯燥的知识有声有色、情境交融,将信息强烈而鲜明地传递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活泼,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情境下接受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触发学生的想象,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同时,数字媒体技术所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在逼真的学习活动环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是一种立体化的学习,学生会感知深刻,注意力易于集中,记忆力也会提高,教学活动自然事半功倍。

3 大容量、快节奏,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单位时间内采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仿真演示等数字媒体技术的引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又能够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使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中加速知识传递的速度,能够极大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4 拓展教学空间,扩大教学规模,迅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近年来,各种基于云服务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智慧校园、微课、慕课等在我国高职院校被广泛推广,多种形式地将云服务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和学习工作中,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学生可以使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学习。而教育云平台上数以亿计的数字媒体教学资源则最大程度补充丰富课堂知识,轻松辅助教学。数字媒体技术中流媒体、Web3D、动态HTML、Flash动画等技术与云服务的紧密结合,使远程教育更轻松、更流畅,成为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它突破传统校园的围墙,营造了一个方便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使各种在线课程如亲临现场般生动,师生交流如面对面般方便,极大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极大扩展学习手段与范围,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通过构建教育云服务体系,拓展教学空间,加强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学规模,促进教育公平,拓展教育时空,使传统的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

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还有信息反馈迅速准确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各种交互沟通功能及时管理指导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交互功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的进度和难度。

5 评价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推进教学评价改革

在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的支撑下,各类网络课程、微课等都为教学双方提供了便利的沟通及评价考核系统,对课程评价、考核多元化、实时化、自由化,使评价过程更加真实、及时,使评价的结果能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教学方可以轻松实现教学过程考核,也可以使用网络环境引入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更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突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

6 冲击传统教育结构,引起教学行为变化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各种实训管理软件、电子教室系统等在高职院校广泛使用。它们可以轻松实 现电脑教学、语音教学、学科教学、娱乐教学、点对点实时指导、学生演示、学生窗口监看、电子作业收发的功能,大  部分电子教室系统还包括了考试系统、USB锁定、应用程序和网络访问控制等高级功能,通过它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这些技术的使用引起高职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冲击传统的教育结构,把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系统发展为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发展了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科书的概念。

综上,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化职业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在高职教育中更为深入广泛地应用。为此,在今后的高职教育中应加强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善与创新,提升高职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篇13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23-01

一、广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广告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着:实践目标与内容过于宽泛、空洞;许多广告实践项目是由教师凭空编导,教学内容与广告活动实践存在差距;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活泼,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了经典的广告理论、方法,却缺乏运用这些理论方法的机会和能力,造成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碰到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相对封闭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常常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差, 在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这些矛盾在面临数字时代的冲击时显得尤为突出。

二、改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方式

(一)提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关于广告教育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大多为案例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引进较新的真实案例,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 展开开放式课堂讨论, 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提出策划、设计方案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然后与真实广告创作和实际效果对比,找出差距和优势,改进不足,逐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专业工作室建设,以此推动实践教学

成立配套的实践教学工作室能加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与衔接,在相关广告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项目或在专业工作室模拟公司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更接近真实的行业环境,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求知欲,使学生在现实与理论的互动中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团队作用,共同完成项目课题

加强广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还能从队伍建设入手,高校可以聘请行业精英作为客座教授,开设阶段性课程或综合性项目实践课程,引进一些结合数字媒体的真实项目及科研课题,以学生团队为中心,由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并指导学生团队共同完成项目课题。

(四)开展广告主题讲座,拓展专业视野,达到自我完善

使广告教育了解广告行业变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直接的就是开展主题讲座。通过以反映广告学科前沿的专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互动,把广告行业最前沿的理念、知识和技术传达给学生,及时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同时还能丰富校园文化。

(五)专业实习与企业直接挂钩,走产、学、研道路

高校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通过企业开设学生实践渠道,定期安排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例如广告设计、广告运作、广告营销等,使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市场;或者实习基地的企业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把参与比稿、投标、广告创作等部分任务布置给学生,内部评比择优推荐给广告主、广告公司,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成果,这样一方面学生能将所学的广告理论应用于真实的广告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类的活动,培训和考核学生,为企业自身储备人才。

(六)参与社会广告比赛,展示广告成果,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在广告教育实践环节中,高校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广告大赛,在竞赛奖励的基础上,设置院校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专业领域内前瞻性研究,促进学生与广告行业的交流。

(七)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加强学术交流

为了保证广告教育紧跟时代步伐,高校与高校之间可以建设网络共享式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共享案例资源、教师资源、实习基地资源等。目前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存在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探索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式,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具有实际意义。

数字媒体时代是一个高科技融合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体系应主动接受新思想完善自我,充分认识到模式更新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全面整合实践教学模式是数字媒体时代广告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建设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中国广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上是抛砖引玉,希望广大教师探索可行之路,不断改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我国广告教育培育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