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建设项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建设项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建设项目

篇1

2.1建设项目投资构成

根据我国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理论,项目建设投资涵盖了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一直到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部费用,一般可分为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两部分。其中,静态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动态投资包括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建设投资按费用构成如下图1.1所示[1]。

2.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农村建设项目需要腾出大量的土地,需要对原有设施进行拆迁,加上地上附着物情况复杂,所以往往需要重新布设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设施。因此,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宜参照类似建设项目的管理经验,结合拟建项目选址、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等实情进行可行性研究,再按照地方行政法规的规定来编制投资估算。在编制投资估算时,因为项目的进度尚处于设想阶段,暂时还没有详细的工程规划设计,所以可结合当地的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进行,比如标准住宅可以采用每平方米投资额、每套单位造价等。投资估算过程中,为有效控制总体设计和初步设计,要注意控制好投资估算的精度。一般情况下,项目前期构思阶段的精度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果±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的结果±10%以内[2]。

3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的方法

一般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应搜集的技术及经济方面的主要资料有:①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关于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②拟建工程的勘察设计文件;③拟建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指标、造价指数、相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参数;④其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图纸等。新农村建设项目多以住宅、文化广场、农家乐、义务教育等项目为主,这些建设项目不同于商品住宅项目,大多结构简单、样式统一,工程建设便于标准化管理,所以通常参照已建类似项目的经济指标来估计其早期的成本。类似的工程项目虽然众多,但由于建筑本身的单件性、异质性,即使结构类型、装修标准完全一样的工程,也会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概算指标法就是利用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差异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修正。只要我们能找到相似工程,先按照规范计量差异部分的工程量,再套用该地区人、材、机等资源的市场信息价,即可确定拟建工程项目差异部分的估算额,并对所采用的造价指标进行修正[3]。

4概算指标法的应用

房屋建筑技术经济指标是投资估算编制的主要依据,运用当地的房建技术经济指标,能及时根据预测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估算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拟建项目的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建设标准等,指标内涵要明确;(2)类似工程的竣工资料,尤其是单位造价指标内人工、材料、机械费的含量;(3)时间跨度不能太大,最好是3年以内的工程项目;(4)投资估算中需要的规费、税费及有关的取费标准;概算指标法进行投资估算,既不能照搬照套,也不能人为修改指标参数,而要看类似项目的指数和拟建项目之间是否有差异的标准或条件,如果有,则要进行调整或修正。实践中常用的概算指标有单项工程指标、单位工程指标、主要材料费指标等。用相应的指标乘上单位工程的数量,即可找到每个单项工程相应的投资;再估算其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便可得到拟建项目所需投资。

5某新农村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实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任何一个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先导是确定其建设标准,然后再根据该项目建筑结构和装修以及规划建设指标,参考当地工程造价信息和市场条件,采用概算指标法编制投资估算。下表是某地一新农村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000m2,投资估算结果如表1.1所示。

篇2

2、建设地点:乌加河镇联丰村一、二、三组及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3、项目建设单位: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建设内容与规模:(见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与方案第二节、规划建设与方案)。

5、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实施计划从XX年6月开始,至2010年6月完工。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投工投劳折款资金232.49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220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乌中旗乌加河镇城镇发展规划;

2、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3、乌中旗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4、乌中旗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5、乌中旗乌加河镇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及计划生育规划;

6、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建设规划;

7、乌中旗乌加河镇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中旗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9、乌中旗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规划;

10、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概况

1、地埋位置

乌中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0,北纬410,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乌拉特中旗山前的一个典型的农业镇。总面积729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常住镇区人口5491人,占总人口16.5%,有自治区直属驻地单位2个,旗级驻地二级单位26个,集体、个体、工商业户105家。是乌中旗山前灌区经济、文化服务中心。

2、乌加河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交通便利,6701路横贯镇区,通讯发达、资源丰富,是乌中旗“t”型小城镇发展框架的重要部分,被自治区列为内蒙古首批11个中心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镇之一,是自治区“四星级”文明建制镇,被誉为“河套第一镇”。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由于种植条件优越,可耕地32万亩,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年产饲草料7690万公斤,而且该地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无任何污染,在此得天独厚的种养殖条件下,为实现为养而种,为加工而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加快镇域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保障。XX年,乌加河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3221.43万元,其中第一产值26752.23万元,第二产值3287.3万元,第三产值318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加580元,增长14.8%。

3、联丰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联丰村一、二、三组位于乌加河镇区所在地,总户数387户,总人口1628人。在镇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社会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快,从事二、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达到36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

4、奋斗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奋斗村位于乌加河镇西南6公里处,辖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0户,总人口2357人。1997年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村镇规划。1998年开始规划小康住宅新村,同年建成了37户砖瓦小康村住宅新居,1997年——XX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建起122户二层小康住宅楼,电、路、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卫生院、绿化带等各项配套工程基本完善,被誉为“巴市第一村”,达到了自治区“四星级”文明村标准。奋斗村是发展以肉羊、葵花、玉米、番茄主导产业的产业村组,建立了各种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成立了农业生产各环节服务的协会,形成了区域特色,XX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850元,比其它村组平均高出850元。

4、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乌加河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程。项目的建设既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3、乌加河镇位于中旗南端,巴市的北端,6701油路横贯全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要道通街,被誉为“河套第一镇”。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定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乌加河镇进行新农村建设,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洁、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打造名副其实的“河套第一镇”。

4、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将从一产中分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切实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位置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概况

1、项目位置

项目位于乌加河镇镇区所在地联丰村一、二、三组和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

2、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具有显著的大陆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该地区地质构建形成了纪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下水的聚集带。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二、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内容

1、占地范围

现状联丰村共有居民387户,总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上需拆迁村民住宅2户,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拆除商业设施15家,共790平方米。

现状奋斗村共有居民630户,总面积6.3平方公里。规划新农村建设用地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拆迁村民住宅1户。

2、市政配套条件

目前在项目用地周边的规划道路铺设有自来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1)供水

项目区附近设有供水管线,与新农村供水管网相通,可保证本项目用水。

(2)排水

项目区周边有雨水、污水排水沟,可经规划与排水管相连,进入排水沟。

(3)供电

乌加河镇变电站可提供新农村用电。

(4)供热

采暖主要采用集中燃煤采暖方式,项目区可规划网道引入集中供暖方式。

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和方案

一、规划条件及建筑规模

根据乌加河镇新农村规划的准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绿化面积2.4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行整体规划。

1、道路硬化工程

完成联丰三组9.5km油路工程建设,奋斗村一、二、六、七、八组10km油路工程建设。

2、居民饮水工程

新的饮用水源井3眼,购置配套设施3套,埋设供水管网19.5km,入户配套设施1017套,埋设入户管道34.5km。

3、排污工程

建设地下钢筋砼主管道19.5km,支管道5km,配套检查井、污水处理设施3处,疏通排污渠道15km。

4、集中供热工程

新建供暖集中供热站1处,购置配套设施1套,埋设供热管网5km。

5、绿化工程

在项目区规划道路两旁种植杨树XX00株,种植松树18750株。

6、“六改六建”工程

改扩道路7条34.5km,新建厕所11处,新建产业基地3处,建经济合作组织4个,建立村民理事会,建设规划小康住宅区,建设休闲广场2处16000平方米,建设垃圾池80个,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7、“四位一体”新能源利用工程

新建"四位一体"生态温室120座,主要集中在联丰村与奋斗村,建设面积达4.8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群。

8、村镇配套设施工程:

完成镇区变电站50万千伏的增容扩建工程;实现镇区供电、供热、供水等机电设施运转正常;完成联丰村120平方米的自来水厂房的建筑。并配套专变1台。购置配套设施1017套。

9、公共服务事业

完成镇区和奋斗村幼儿园园舍各1500平方米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同时,在镇区新建妇幼保健卫生所一处,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基层组织建设

在建立完善农村经济组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新建青年活动中心4处。

第五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该项目建设期为2年,其中前期准备工作3个月,实施施工21个月。项目分四个阶段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和招标,四通一平与土建施工、建筑装修、竣工验收。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项目土建工程费用参照巴市类似工程项目的工程费用,设计要求有相关系统功能要求进行估算;

(3)其他建设费用参照《巴市建设工程费用》中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投资估算编制范围

项目投资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与本项目直接相关的工程建设其他费和预备费。

3、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主要由临时水电路及场地平整费,土建结构工程费,内外装修工程费,给排水工程费,强弱电工程费,采暖工程费、燃气工程费等7项组成。参照近年来巴市类似工程竣工概算资料,并根据建设时间、规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作出合理调整后,分项分类,按单方造价指标进行估算。

(2)室外工程主要包括工程道路、围墙、大门、绿化、上下水管道、暖气管沟、管道、庭院路灯、电缆线路等项目费用。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尚不够具本,本项目室外工程按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10%测算。

(3)工程建设其他费由勘测费、设计费,可研报告编制费,指标管理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工程保险费等12项组成。

(4)预备费估算只考虑基本预备费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投资额(即新农村工程及设备费、室外工程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三项之和)的5%计收。

4、投资概算结果

(后附投资概算表)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2432.4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资金232.49万元。

第七章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新农村的各项工程的建成,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不少经济效益。如“四位一体”种养生态温室模式。我们按600平米的温室计算每年季节性生产疏菜(西红柿)2500公斤,按5元/公斤计算,收入6250元,猪舍养猪3--4头,按900元/头计算,收入3600元。经分析计算,减去投入成本,可增加收入1500--XX元,户均3人计算,实现人均增加收入500——700元。结合产业基地、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为农牧民提供了农村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的差价,均可为农户增加收入。最终体现了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居民增加收入途径的目标。

二、社会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乌加河镇落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关精神,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举措。项目建成以后农民进入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逐渐引导农民进入城市文明中,并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提高农民素质。

新农村工程根据村民意愿和村民的实际条件实现了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该工程建设,既改变了村容、村貌又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使其改善居住条件又集约了土地。

新农村工程的建设拉开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序幕,新农村工程的建设将全面带动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使农村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或者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三、生态效益

篇3

新农村建设把我们和**、和**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半年来,我们的合作更加融洽、感情更加亲密,我们也亲眼见证了**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质朴的**村人民用双手建设了美丽的家园,全村共投入多万元,对道路交通、就医环境、休闲娱乐场所等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可以说,现在的诺敏河村环境整洁幽雅、人民生活富足,处处呈现出文明和谐的景象,特别是今天竣工的这些项目,更进一步增添了**村的小城镇气息,提升了新农村建设质量。作为帮扶部门,我们也深感欣慰和自豪!这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真抓实干,在建设之初,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以解决“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增收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针,为全县的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对**村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倾注了全部精力,在政策、资金、领导力量投放上都给予了极大倾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发动部门真包实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聚合各方力量对**村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建设,我们财政厅也多次到**村进行调研,帮助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正是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才形成了**村“经济繁荣、乡风文明、基础完备、管理民主”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为**村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

前段时间,经过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沟通协调,省农委党组研究,报请王守臣副省长批准,省新农村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今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管理指南,这次会议后下发各地组织实施。今年项目申报工作与历年相比,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一是时间紧。往年我们在3月20日左右就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紧接着就开始培训,今年由于工作目标和要求发生很大变化,前期省里研究协调占用很多时间,项目申报和培训时间较往年晚半个月,而且按省里统一要求在6月底前专项资金要下拨到各地,从现在算起,我们有效工作时间不到2个月;二是任务重。今年有1000个示范村,数量上比往年200多个试点(推进)村相比增加了近5倍,有的县(市)示范村达30多个。无论是项目立项研究、填表审核、手续审批,还是实际踏查、项目汇总、综合审定等,工作量远远超过往年;三是责任大。项目建设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示范村建设水平,而且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是否科学和规范。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工作上要更加认真细致,做到申报无纰漏、无遗落,一次申报、一次成功。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吉林省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吉农综字[2010]166号)文件精神要求,今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工作要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明确和落实。

(一)申报范围项目申报范围主要是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

(二)补助原则主要有4条:一是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各村最高申报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秸秆气化站除外),并根据示范村规模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基础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二是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三是相对集中。今年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0年纳入省统一管理专项资金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对专项资金管理提出“纳入审委会管理的专项资金,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预算执行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审委会不予通过,省财政不予拨款。”鉴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各地在申报项目时,还是尽量要有一定的规模,避免出现项目过小过多、投资分散的情况。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四是尊重民意。各地在上报项目时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尊重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不能大包大揽,更不能强制要求村里申报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

(三)项目目录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分别是: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工程;五是清洁能源建设,主要是支持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对于建设户用沼气池、大沼气池、秸秆汽化炉不予支持;六是村部建设,包括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信息服务站、村多功能室(农民夜校)等,要一室多用;七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八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九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十是村屯广播设施,选择少部分村试点,在文化活动室配备村屯广播设施。这10类项目是省里综合考虑全省情况而确定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既照顾了建设好的地区,又考虑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项目申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对于省里没有支持的项目,各地可通过本级专项资金、乡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社会帮扶资金予以扶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坚决杜绝和防止利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偿还历史积累的债务。即使是前几年新农村建设欠下的债,也不允许利用今年和今后的专项资金偿还债务。发现这类问题,不仅要追缴今年的专项资金,以后也不再支持安排。

(四)专项资金分配办法 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按每个县(市、区)示范村数量、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和地方财政状况等因素,确定支持规模。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提出“专项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不撒‘芝麻盐’,单个项目在40万元以下的原则上不再安排”,这是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硬性要求。省里的总体想法是对示范村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捆绑立项,以申报指南的10类项目进行捆绑整合,如道路建设项目就各示范村申报的项目进行捆绑为一个项目,各示范村申报项目补助资金相加超过40万元。各(县、市)在申报时一定注意同类项目申报补助总额度是否超过了40万元,没有达到就协调各村进行调整安排。

(五)申报程序 申报程序基本是与往年一致。各示范村要按照县、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本年度具体建设项目计划,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州)、县两级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报省农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

(六)时限要求 按照早申报、早批复、早实施的要求,省里已于4月9日将《项目申报管理指南》下发,并通过网络进行了转发。要求各地在4月20日前将申报项目上报到省里,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省里还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查、集中审核、专家论证,上报省专项资金审核委员会审批。这样,今年的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最晚不迟于6月底前完成。因为,省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规定,今年同去年一样,凡是6月底前没有下拨专项资金的,每逾期1个月削减10%,并在第二年预算安排时扣减。11月份的不再下达专项补助资金,结转下年使用。

(七)项目核查 今年4月20日以后,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会同财政部门组成9个组,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逐村逐项踏查核实,4月底前根据核实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和确定补助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考虑到今年示范村数量较多,要求各地要提前进行实际踏查,充分考察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建设成本,要确保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在指导各地工作中,一方面,要求各示范村要尽量扩大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另一方面,对那些投资规模过大、建设周期过长的项目,要尽量进行调整,省专项资金补助额度有限,最好还是用在刀刃上。

(八)需注意的五个问题

1.坚持以规划为指导进行项目申报 做好规划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这1000个示范村,要进行连续三年的投入建设,必须要制定长期规划,尤其是将来三年要分年度进行项目规划,具体到实施哪些项目,项目建设时间等一些细节,各地、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性、降低规划成本。去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基本上已经完成,部分村屯规划也已完成,要求已经完成村屯规划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做过规划的村屯要抓紧进行规划,避免盲目建设和无效建设。在项目申报中要按照规划进行申报,不能做无用规划,随意规划。

2.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新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农户的院墙和大门建设是示范村建设的重点项目,示范村的面貌能不能改变,示范村能否做到村容整洁,关键在于这类项目建设,但是由于院墙和大门建设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所以今年没有纳入到支持目录中。但是各地在考虑示范村建设项目时,一定要把院墙和大门建设作为重点,抓紧建设,早见成效。市县两级在安排资金投入时要把环境整治作为主要投入方向,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建立起一个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年终检查评比考核中,环境整治工作将是省里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希望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塑造村屯生态环境良好的健康形象。

3.坚持以专项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示范村建设光靠省里专项资金投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既不现实,也不是长远之计。要解决投入问题,就要改变由政府、村集体大包大揽的做法,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的有效机制。把省里专项资金支持和积极争取其它政策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今年国家财政部扩大了在我省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初步选定200个乡镇,与示范村建设相结合。各地在项目建设中,一定要组织农民多投资投劳,以争取国家财政部的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支持。总之,要以省专项资金投入以及村里投入为引导,利用全社会的帮扶机制,吸引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多方面投入,通过军民共建、村企共建、能人援建、干部还返乡帮建等多种有效形式推进建设。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立项和批复会充分考虑对其它方面投入带动情况,凡是有其它投入的就优先立项,凡是其它投入较大的就给予多一些的支持。

4.坚持实事求是申报好秸秆气化项目 按照省里的要求,从2010年起以试点性质安排一部分秸秆气化项目,总体考虑数量在20个左右,力求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由于秸秆气化项目投入较大,一般的村,省里只解决项目投入的一半多一些,所以对于申报兴建大型秸秆气化站的示范村要有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同时考虑项目长久运营,对村班子组织能力、集体经济实力、农民自筹能力也进行一个全面考核。各县(市、区)对于条件不具备、投入无法解决、村班子组织能力不强的村要坚决调整不得申报。

5.坚持尊重民意 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项目申报要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建设项目入手,重点做好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路、水、气、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要坚持民主程序,项目申报要进行民主决策,申报项目要在村里公开10天。

二、关于抓好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近几年,各县(市、区)都能够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统筹安排,科学使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但个别县(市、区)仍然存在着缓拨、滞拨、串项使用等倾向性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切实加强管理,就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切实保障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出发,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严格按照批复项目使用专项资金 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历年来省级试点村镇、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重点推进村及今年新确定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补助范围严格按照当年省里批复的建设项目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串项使用。特别是年度奖补资金、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农村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及补助的额度使用,严禁用于补充工作经费、发放奖金等,杜绝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及时拨付和使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吉财乡指[2008]797号)文件的规定,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指标文件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并通知当地乡镇财政所(分局)。各地要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及时拔付专项资金,不准缓拨和滞拨,务必将专项补助资金在规定时限兑现到村,用到项目建设上。若有现在仍未下拨2009年专项资金的,务于近期将资金拨付到位。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特别是市所辖的区,资金必须及时由市拨付到区,由区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发现缓拨和滞拨的,省里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省财政部门收回资金,另行安排。

(三)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建设制度 一是坚持实行报账制度。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在乡镇财政所(分局)实行报账制,严格防止白条入账;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相关程序和手续。主要是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工程监理、法人负责、竣工验收等相关制度,严格程序,完备手续;三是及时公开。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透明度;四是建档立卷。对于过去开展的农村泥草房改造、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其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情况,都要及时备存相关的文件、资料和图片。县(市、区)和各村都要建立相关档案,以备查询和检查。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整改 从前段时间省里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调度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县(市、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是严肃规范的,专项资金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效能,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受环境评估未通过、配套资金不到位、先建后补、人为调整项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项目串项、串村使用专项资金问题,还有的地方存在着资金挂帐、项目无法实施问题,这些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必须指出的是,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村镇问题,又有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哪个地方再出现这样问题,就取消哪个示范村资格,同时对县(市、区)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提出批评,并取消年终省级先进的资格。

三、关于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随着中央和我省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汇集到各地的“三农”政策性资金越来越多,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能不能使用好,使用得不到位,已经引起了省纪检监察部门、省审计厅的高度重视。近几年,省审计厅每年都安排专项审计,省纪检委也多次组织力量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执法检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涉农专项资金中检查的重点。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专项资金检查工作。

(一)开展专项资金自查工作 各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组织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对四年来特别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可采取与当地财政、审计、纪检部门联检,以及跨县(市、区)互检互学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研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对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将采取适当形式予以表彰奖励和总结、推广。

篇5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区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和目标,按照“统筹协调、各尽其职、分步实施、绩效考核”的要求,集中整合到村项目资源,统筹规划安排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到村项目,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侧重,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着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二、主要内容

实施“项目到村”工程,即在不改变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用途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强化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把政策交到村上、把任务落到部门,增强项目到村的统筹性、时效性,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建立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统筹协调:区项目办负责全面梳理审定新农村建设到村项目。区新农办负责统一编制印发《到村项目明白卡》和《“项目到村”工程项目简介》(4月底发放),公告责任部门、联系电话。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新农村晋星计划,安排到村项目并配合项目明白卡的填写汇总,提高晋星村建设项目配套率。

各尽其职:到村项目由各项目主管职能部门负责规划、申报、安排和实施。到村项目的主管部门(单位)要加强指导与监管,确保到村项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镇(乡)、村要积极配合,组织好项目实施有关工作。

分步实施:到村项目按照建设时序及轻重缓急,分年度、按计划逐步实施,做到安排一批、提高一批、巩固一批、发展一批。通过努力,让惠民项目覆盖全区农村,形成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绩效考核:项目到村实施情况将纳入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范围。区级职能部门主要考核项目到村工作实施情况,把项目争取和建设作为考核各镇(乡)、村晋星创建和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工作要求

1、立足村情,科学规划。各镇(乡)要以村为单位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村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文化教育区、公共服务区等4个基本功能区,既整体把握、适度超前,又立足实际、节俭实用,科学规划村庄空间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使项目建设依据规划有序进行。

2、硬件优先,基础先行。要以尊重村民意愿和需求为前提,以创建生态家园为目标,以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项目为优先,以路、水、电、气、讯、网、房、树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街巷道路硬(油)化、村庄排水渠网化、供水供电经常化、沼气厕所一体化,力求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显著改观。

3、突出服务,完善体系。要深入探索行政管理职能与农村社区服务职能相结合的有效形式,既注重生活服务,又注重生产服务。按照“八室两栏两市一站一场”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不断完善设施,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满足群众需要。

4、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要在继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集体资金投入,鼓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帮扶,居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赠,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合力助推项目到村的新局面。

四、组织领导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实施“项目到村”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具体化,是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力举措。区委、区政府成立实施“项目到村”工程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车爽任组长,区委组织部(基层办)、农工部、政法委(综治办)、财政局、农业局(水利局、扶贫办)、林业局、发展计划局(交通局)、建设局、卫生局(爱卫办)、民政局、文化旅游局、国土渭滨分局、渭滨信用联社及各镇乡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区新农办具体负责到村项目资源的沟通协调、统筹整合、绩效考核(主要考核项目明白卡填写和落实情况)等基础管理工作。各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扎实实抓好此项工作。

篇6

2.1完善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

首先,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规定,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依法、科学、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对同一个项目,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如何,必须在一个账户核算和管理.其次,在账务处理时,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体系与概(预)算编制项目体系相对应,项目概(预)算编制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器具及家具的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相对应于会计科目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

2.2规范使用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

批复设计概算中的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为建管费的总额控制数,开支范围包括:工资及附加、办公费、交通差旅费、工具用具使用费、劳动保护费、技术资料费、业务招待费、其他费用等.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控制建管费支出,不得自行扩大开支范围或提高开支标准.特别强调的是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管费总额的10%.

2.3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工程进度款的结算

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均要认真执行概算和计划、基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进度款是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合同工作量的货币表现形式,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规定条款、价格进行结算,结算时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支付程序为:首先,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业务部门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施工单位提交的中期价款支付申请表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其次,财务部门根据有关合同、协议,对业务部门审核后的支付凭证的合法性、手续的完整性和金额的正确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第三,根据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意见,单位法人或其授权人审核无误后签署同意支付意见;最后,财务部门根据单位法人或其授权人签批意见办理付款手续.

篇7

一、工业经济运行及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情况

截至6月底,全镇共有私营企业17家,个体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605家,从业人员达1982人,现有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

1、工业经济指标完成及企业运行情况

1-6月份,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7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7%,实现二、三产业营业收入849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5.4%,实现增加值49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1.7%,实现利润54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上缴税金258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8%,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6.5%、8%、5%、6.8%和7.2%。

从全镇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来看,整体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原创: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各企业除季节性生产的企业外,都能按照市场准则合法经营,文明办企业,企业在抓好质量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新华纸业、锦华包装、隆盛油脂等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设备更新和厂房改造,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我镇采取企业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网络招商等措施,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把引进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依托园区建设和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截至目前,我镇已动工项目3个,合同投资金额6500万元,到位资金1550万元,正在洽谈的项目5个,共涉及投资金额1.6亿元。

(一)已动工项目:1、天呈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0万元新增加的日处理500吨番茄生产线和年产1000吨番茄调味品生产线。目前到位资金1000万元,预计月可开工投入生产。2、江苏南通第二粮油机械厂投资1000万元新增的日处理30吨的色拉油生产线和脱绒生产线项目。目前到位资金200万元,预计月可开工投入生产。3、新疆万福投资公司总投资2000万元的沥青生产项目,已到位资金330万元,目前土地手续已办理完毕,厂区基础设施已开工建设。

(二)正在洽谈的项目:1、投资5000万元的年产5000吨棉浆粕生产项目,由河北保定投资商投资建设,目前正在采购设备,在6月中下旬动工。2、投资1000万元的牛羊肉分割和冷库建设项目。3、投资4000万元的可降解农膜和淀粉生产项目。4、投资5000万元的玻璃纤维隔板生产项目。5、投资1000万元的农业机械生产项目。

3、项目工作运行情况

我镇在认真总结过去在项目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争项目、跑项目、抢项目、促发展”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抓好项目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项目办公室,健全了项目跟踪负责制,对每个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直到项目落地生根,从而形成全镇上下抢拼项目的工作格局。

上半年,我镇已落实国债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867万元,其中国债投资678万元,主要一是xx村1600亩的深埋式滴灌项目;二是宁州户村万亩末级渠系建设项目;三是乡村文化站建设项目;四是xx村万亩中低改项目。正在申报的项目有4个:一是东滩村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已上报国土资源部,申请国家投资1051万元,项目8月份能落实下来;二是天呈番茄调味品生产线技改项目已报自治区经贸厅;三是良种场、xx村、宁州户村2000亩地表加压滴灌项目;四是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

在此基础上,我镇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研究,注重加强与县发计委等有关部门和区、州有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多渠道多层次从上级部门获取项目信息,拓宽项目信息来源,增加项目数量。

二、农牧民进新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三季繁花、四季有景、色彩变化多样”的生态镇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初稿),对38个居民点全部进行测量,按照因村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的原则,针对各村(场)的经济实力和基础,确定了以x场、x场、x村的园林生态村型,xx镇村民族风情型和xx、x村、xx村、x村村庄改造型的总体规划要求,制定了示范、普及和过渡三类标准,按试点、全面建设和重点提高三步实施,力争在2008年全面完成我镇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目标。

利用召开党政班子联系会、各村(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培训班等各类会议,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调动了农牧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组织1000多名村(场)“两委”主要成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实地参观玛纳斯县、大丰镇、五工台镇和园户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让他们实地感受了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六乱”带来的好处,实现了“要我建”向“我要建”的转变。现在,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高涨,积极相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新农村建设。一些原来没有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村(场)也纷纷要求提前建设,如:xx镇村、东滩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该村的新农村建设。

针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实际,我镇采取“三个一点”投入模式,即:项目支持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拿一点。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投资导向,重点在乡村道路建设、改水改厕、沼气池、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等方面加强项目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加强我镇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共储备项目26项,上报项目8项,其中,乡村道路在建35公里,拟建7.7公里,争取列入明年项目计划60公里,这些道路预计投入资金1900万元,国家配套资金950万元,自筹资金95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各村(场)挖掘自身优势,把“两工”、机动地公开招标、机井公开租赁、发包和拍卖等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用足、用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截止目前,共投入221万元,组织义务工0.7万个,建设道路35公里,改厕70户,新建沼气池34个,垃圾池28个,组织全镇性卫生大扫除5次,种植各类高档苗木4000余棵,新建抗震安居房66幢,修砖围墙6100米,初步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一定程度改善了各村场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创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招商引资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我镇的土地储备不足,工业园区土地未置换出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x和x国道沿线,全部是保护耕地,仅有的荒地,不是大坑、小坑,就是坟地,再加上镇财政资金困难,无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谈的项目多,落实下来的少。

(二)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地报批手续难度大,既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进度,由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流失。

(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较大,据估算,我镇要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才能实现“村容整洁”的各项要求,镇财政和一部分村(场)经济比较薄弱,实在无力承担这部分建设资金。

九、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我镇虽完成了县上下达的万元的任务,原创:但据力争完成万元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将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尤其是xx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500万元和xxx第二粮油机械厂投资1000万元新增加的两条生产线,督促其尽快购买机器和安装工作。

(二)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已争取到的项目建设工作。二是抓好xx村末级渠系建设,天呈番茄调味品技改等已上报项目跟踪落实工作。确保年内实施建设。三是紧紧抓住今年国家对农业、产业投入给予政策倾斜的时机,准确把握国债投资动态,积极上报番茄基地项目、产业化项目、设施农业项目和温室大棚花卉项目,为项目立项储备打好基础,以项目实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储备及争取工作,重点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道路、末级渠系等)。抓好林场州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要求,加快苗木展示区建设进程。

篇8

今年对我区农村来讲是个特殊的年份,有两件关系到农村今后发展的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第二件大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我们一定要借助于这样大好形势之“东风”,扬起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之“帆”,把我区的沼气事业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为此,各地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式,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切实加强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担负起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的领导责任。我将代表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2010年生态家园工程建设责任书”,区农委能源办也将和各项目村签订2010年沼气国债项目建设责任书,签订责任书是推进工作的手段,更是落实工作责任的方式。既签了责任书,也就立了军令状,那么就要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的领导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是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善于统揽全局,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具体抓,敢于负责,勇于挑重担,切实抓实抓细。各项目村支部书记要结合本村实际,紧紧围绕建池目标任务,把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实行党员户、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建池,做出表率。区农委作为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主管责任,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承担起项目建设任务。区能源办是项目法人,要扎扎实实地负责好项目实施工作,避免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影响项目效益的有效发挥,从而影响贵池项目区的整体形象。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做到分工不分家,都要对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给予关注和支持,并与各自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放在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确保项目任务落实到位

根据国家农业部、发改委《关于下达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通知》的精神,今年我区将承担2009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总投资540万元的任务,其中中央投资144万元,地方配套72万元,农户自筹324万元,项目共涉及全区14个乡镇18个村1800户。目前,省农委、省发改委已将投资计划下达到我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一池三改”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充分认识到国债项目建设的严肃性,在认真领会《关于下达2009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建池任务。要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方式,层层抓落实,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项目建设任务落实率达到100%,资金到位率达到100%,“一池三改”成功率达到100%。为此,各地要尽快将建池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各项目建设单位要根据省里下达的2009年国债项目建设任务,抢抓当前有利的建池时机,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实现一个村一个村抓落实,一户一户抓落实。各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维护项目计划的严肃性,不得随意更改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确保按项目计划标准和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三、要进一步创新方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我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为民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人居环境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区上下务必认清形势,创新方法,确保我区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扎扎实实地推进。

一要切实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也是项目建设的形象,是项目能否延续的关键。各地要坚持质量标准,确保项目建设一批,成效一批。要坚持建池标准,严格落实“一池三改”,要坚持技术标准,按照建池技术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从事沼气施工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技术职业资格证书,要坚持招标制度,对关键设备和主要建池材料要进行招标采购,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

二要注重沼气技术综合利用。各地要转变工作思路,通过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与改水、改厕所、改圈、改厨),实现沼气技术综合利用。沼气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发展畜牧业相结合。沼气建设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形式,而畜牧业的发展必将有力推进沼气事业发展。因此必须坚持按照规模化、产业化的思路建设沼气。沼气建设要集中连片,这样既有利于技术指导,又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要坚持走市场运作的路子,通过刚刚成立的贵池区沼气协会协调运作,有效解决沼气户后续服务问题。要引导经济富裕村和富裕户提高建池档次,将沼气建设与太阳能等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互利互用,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要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发挥沼气池使用效益,提高沼气池的综合效益,让农民从中得到长期持久的实惠。

三要全面落实项目管理制度。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制定出台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省农委也制定出台了《安徽省2008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意见》、《安徽省户用沼气项目建设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安徽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验收(试行)办法》、《安徽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各地在项目实施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农业部和省农委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四要严格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应设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各地要严格执行此项规定,各项目单位一定要建立专户,设立专账,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按审批程序运作,坚持“一支笔”审批;资金帐目一律在区里建账,实行报账制,决不允许以拨代支,将项目经费直接下拨到乡村,决不允许白条入账和大额现金支付。所有项目村都要按照村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公开国家政策、计划任务、补助标准和建设条件;公布自愿建池户名单;公开物资采购价格、分配情况等,做到公开透明,家喻户晓。

篇9

3月21~30日,按照省农委党组的部署,省新农村办集中开展了2012年申报项目核查和2006年以来1000个示范村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检查。全省共分9个组。检查主要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集中对接项目,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个示范村进行2012年项目申报情况进行对接,主要了解申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原则上每村最终确定1个建设项目,保证按确定的项目和建设规模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二是查阅相关账目和座谈了解,在逐村对接过程中,对2010年和2011年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查阅账目和票据。同时对2006年以来曾享受过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补助资金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解。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和落实的整改措施。填报《100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情况表》。三是进行现场检查,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村、2012年申报大型秸秆气化站和2010年、2011年正在建设的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对于新报的和新启动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要求选址科学,县级财政配套30万元以上,村自有资金充足,带户达到一定规模。

在检查之前,省里下发《关于对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申报项目实地核查的通知》(吉新农村办字〔2012〕11号),要求各地和示范村做好有关准备:一是各个示范村要把2010年和2011年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的有关账目、票据带到县(市、区)检查的现场,对于账目和票据携带不方便的,也可带复印件接受检查。二是各个示范村对2006年以来得到省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的实施情况,形成一个简要的总结材料,带到县(市、区)检查现场汇报,并交给省检查组。三是对于申报2012年大型秸秆气化站项目建设的,要求携带县级财政30万元以上支持的保证函和能够证明村有足够自筹资金的存折或相关账目,以便查阅和证实。

这次检查时间安排时间比较长,检查安排非常细,省市县三级形成合力,完成核查和检查任务。主要是为了迎接检查机关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职务犯罪专项、审计厅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集中审计和启动好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提醒各地和各示范村要高度重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从加强管理入手,确保专项资金安全使用,建设项目规范运行。

为了做好这次检查和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五点要求:一是要实事求是确定今年建设项目,当年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建设的项目必须能够开工,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不得串乡、串村、串项使用专项,也不准不开工或完不成建设任务,一旦发展这类问题严肃处理。二是要实事求是汇报以往建设项目,要有敢于暴露问题的勇气。主要是谈这些年来,各村得到省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情况等,对于挪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建设缩水的,甲类专项资金实施乙类项目再下甲类项目账的,工程质量没有达标等情况,要拿出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把问题尽早解决。三是要抓紧项目实施。部分县(市、区)有的项目没有实施,省里已经做了调整,今年要及早启动,必须完成建设任务。今年申报的建设项目,已得到主管省长的审批,完全可以尽快实施,年内完成任务。四是市(州)和县(市、区)要搞好自查。省里这次检查不能代替市(州)和县(市、区)的自查,省检查组走了以后,各地要继续自查,要求必须深入到村,查阅账目和票据,要与实物必须相符,该丈量的要丈量,该检查质量的要检查质量,重点检查2009~2011年近3年新农村建设项目,必须做到全覆盖,3月底前必须完成任务,写出自查报告报省。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农村办公室要切实肩负起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和项目建设监督管理责任,要深入一线,查看工程,查阅账目,做到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

(省新农村办 供稿)

篇10

近年来,包头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这一契机,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改善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优化农村牧区能源结构、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重点组织实施了农村牧区沼气建设项目。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的沼气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赞誉,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包头市位于中西部,辖9个旗、县、区及1个稀土高新区,东经109°50′~111°25′,北纬41°20′~42°40′,面积为27 768 km2,人口245.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人,约19万户。其中4个主要农牧业旗、县、区(土右旗、九原区、固阳县、达茂旗)的耕地面积为29.028万hm2,占全包头市耕地面积的98.5%。全市年均气温8.5 ℃,年最低气温-27.6 ℃,年最高气温35.5 ℃,年降水总量262.9 mm,年最大风速11.0 m/s,平均风速1.8 m/s,年日照时数2 806 h,年平均相对湿度52%,全年沙尘天气12次。

包头市的“三农”工作扎实开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1 包头市沼气建设基本现状

2003年以来,包头市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户用沼气池逾17 500座、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联户工程10处、物业服务站52处。其中:2004年完成户用沼气池980座;2005年完成户用沼气池1 025座;2007年完成户用沼气池2 305座,中型沼气工程1处,沼气联户工程4座,沼气村级物业服务站4处;2008年完成沼气池3 100座,沼气联户工程6处,沼气物业服务站4处;2009年完成户用沼气池7 600座,沼气物业服务站24处;2010年完成户用沼气池2 500座,沼气村级物业服务站20处。按要求包头市户用沼气工程以“一池三改”为主,兼有“四位一体”模式,即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包头市从2003年开始申请了沼气国债项目,到2010年底全市沼气建设共投资10 019.99万元,包括中央投资2 770.3万元。

其中:2004年总投资307.7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7.6万元,地方配套29.4万元,农户自筹160.72万元。2005年总投资449.9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3万元,地方配套12.3万元,农户自筹314.67万元。2007年总投资1 160.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0.6万元,地方配套259.16万元,农户自筹670.54万元。2008年总投资1 626.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24.6万元,地方配套345.24万元,农户自筹856.76万元。2009年,总投资4 445.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 259.5万元,地方应配套1 112万元(到目前为止,只有土右旗配套资金70万元),农户自筹2 073.9万元。2010年总投资2 03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5万元,地方配套185万元,农户自筹1 230万元。近年来,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建立专户,设立专账,指定专人管理,并积极动员群众投物投劳,无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和欠款私存现象。

2 主要创新点

2.1 建设模式有创新

针对包头市地域跨度大、生态类型复杂和农牧业生产类型多样的实际,在丰富和完善“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 2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狠抓模式创新。推广了玻璃钢型、砖混型、混凝土型、“两池一体”、“三池一体”和小型沼气工程。

2.2 项目实施有创新

土右旗和九原区在沼气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将卫生局实施的改厕项目和农牧业局实施的改圈项目捆绑在一起实施,保证了建设资金,提高了“一池三改”配套率。

2.3 项目管理有新举措

包头市沼气建设实行行政和技术双承包,实施主体为各乡镇,市能源站和各旗县推广中心负责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验收。既保证了项目建设速度,同时又保证了建设质量。另外,将管理关口前移,在项目的申报阶段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按照气候条件、地方配套资金情况、农牧民自筹能力、项目整合能力、技术力量,实行了量化评估、择优上报。

2.4 三沼综合利用有新突破

结合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业务特点,在温室内设计了沼液喷淋系统,通过沼液喷施,增加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减轻了病虫的危害,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温室内引进了二氧化碳发生器,将剩余的沼气燃烧后变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利用沼渣、秸秆和牛粪生产双孢菇。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领导重视,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同时将沼气建设列为包头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之一。沼气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唯一的由农牧业局负责的项目,资金投入大,从200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200万元对沼气建设项目进行补贴。

3.2 增加试验示范内容

包头市除了推广沼气六大模式外,还在沼气、沼液、沼肥的综合利用上加大试验推广力度。针对“四位一体”温室中农户不住人的情况,引进了沼气燃烧增施CO2装置,同时还试验试制了沼液喷淋系统。拓宽了“三沼”利用途径。对于该2项技术,在自治区经作站站长会上各地领导都现场进行了观摩,对该技术给予很高的评价。

3.3 实行项目技术专人负责制、建设质量监理制、项目招投标制

为了切实抓好全市农村能源建设的具体实施中的技术工作,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能源股派出技术骨干,专门负责指导项目的实施工作,督查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度,并及时向项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汇报项目进展、完成情况,请示解决遇到的困难,做好项目的技术保障工作。

项目建设质量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从项目一开始实施就严格实行了项目监理制度,聘请有专业资格证的监理员担任项目监理,明确项目监管责任,监理长期巡回各施工现场对项目进行监理并按月填制监理月报表。全程督查沼气建设质量,确保沼气项目取得实效。

2003—2010年农村户用沼气严格按照沼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招投标制度,包括自治区级配套物资,其余沼气配件、密封胶、施工等全部进行公开招标,严格招投标程序和工作措施,切实增加了沼气项目招投标的透明度。

3.4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

一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提高农户建池积极性;二是抽调技术骨干进村入户,采取在项目村刷写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沼气建设与生态农业、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的关系及其显著的效益,使广大群众对沼气池建设的认识提高,积极地承担项目;三是搞好沼气项目农户的培训,让沼气户熟练掌握沼气池的日常维护管理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效益。

3.5 树立典型示范,推进项目实施

一是安排项目旗县组织项目村的农户到已建成的项目示范村进行现场观摩,让广大农户真实感受建设沼气池的好处;二是督促项目旗县在项目村早宣传、早动员、早动手,建2~3个示范池,并尽快投入使用,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进项目的更好落实;三是在次适宜地区进行试验示范,为进一步推进项目进展奠定良好基础。

3.6 坚持持证上岗,专业施工

为了确保保质保量完成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对施工队资质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同时要求各旗县区与施工队签订合同,严格按合同管理,施工队要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

4 存在的问题

4.1 增加了农户及地方财政压力

“三改”中,特别是改圈、改厕的任务没有完成,由于沼气国债项目中建设沼气池有补助资金,而改圈、改厕的费用需农户自筹或地方配套解决,这样给农户及地方财政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三改”率有差距。

4.2 “三沼”的综合利用未全面铺开

由于近几年都在大力地搞建池工作,而作为沼气池综合利用的沼液沼渣的利用,推广工作做的比较少,而且虽然有部分使用比较好的典型(如土右旗沟门镇的养猪—沼渣、沼液、沼气—果树模式;九原区哈业胡同的庭院一池四改模式),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出料的制约,而不能很好地利用。

4.3 沼气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从现有的体系看,只是将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一体系嫁接为沼气的服务体系。由于前几年农业推广体系处于“线断散、人跑难”的局面,使得沼气的服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1-2]。

4.4 沼气的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由于近年来,建设的沼气池越来越多,安全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特别是仅靠农业推广站的人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户现实的需求,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等问题需尽快解决[3-4]。

4.5 沼气池建设发展不平衡

沼气池建设发展水平不平,高标准整村推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强。另外,九原区区划将原来规划的项目户发生变化,使得建设地点来回调整,旗县工作衔接不到位,造成工作不细,进度缓慢,管理上增加了难度。全市沼气建设中,特别是户用沼气有75%的用户在土右旗。而占全市总农户29%的后山地区,特别是固阳县、达茂旗还是一片空白,虽然各地也做了一些示范,但由于该地区气候冷、农民收入低、地方财政弱、示范宣传不到位等原因而未进行建设。

5 参考文献

[1] 纪军锋.彬县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2(7):267.

篇11

1.1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

近几年,福建省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我国实施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导致目前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我省农村建设用地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农村住宅用地大量闲置。再加上农村住宅用地建新不拆旧,使全省出现大量的空心村,农村居民点面积不减反增[1]。在这背景下,福建国土资源厅2010年2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当前,全省先在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已有的土地整治试点县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挂钩指标可按规定对外转让。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全省农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并增加耕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建设用地的总量保持平衡。也就是针对空心村、空心房、危旧房等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治,将一部分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一部分改建为新村。农村新增耕地形成的挂钩指标用于城市建设,城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转移一部分资金到农村[2]。

1.2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将城镇建设用地收益反哺农村,这样可拓展城市反哺农村的资金渠道,并保障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有利于推进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引导农村集中建设和村民有序转移,将促进散乱的自然村向中心村和集镇聚集,农村村民向住宅小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和城镇化进程。

(3)有利于扩大全省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建设农村住宅小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将有力带动城乡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4)有利于保护耕地、生态和人文环境。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人文环境保护。

2福建省农村居民点现状

(1)全省农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存在大量的“空心村”。据省统计局资料,2005年福建省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72万人。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测算,2005年全省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39平方米,大于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福建省人均居民点用地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人,公顷,平方米/人

(2)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较为散乱。在以前相当长时期内,福建省农村居民点处于自发性的发展中,农民依田而居、依山而建形成了“满天星”式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体系,造成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利用效益低下。不少农民任意扩大宅基地,大肆占用耕地进行居民点建设,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大量居民点设施、环境较差,且环卫、供水、交通设施少。很多房子破损不堪。大多数村民有养鸡、鸭、猪习惯,在房屋旁修圈,造成人畜共居现象严重。村容村貌差,村民住宅新旧混杂,既有新建砖混住宅,又有老旧土房,建筑风格不统一,外墙颜色新旧各异,造成全村村容村貌杂乱无章,房屋色调、立面不协调。公共设施缺乏,目前大部分居民点内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缺少必要的如绿地、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设施,水、电、排污、防洪等基础设施尚待改善。

(4)部分居民点存在安全隐患,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份之称,全省山地多,有相当多的居民点建筑依山体布置,坡度较大,极容易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部分房屋比较破旧,结构老化,容易损毁。这些居民点安全问题突出。

(5)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不相挂钩,土地利用总体效率没有相应提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发展,但这些人大部分在农村中仍占有宅基地的“双重占地”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农村闲散地大量存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的现象;农村违法占地多,一户多宅,宅基地严重超标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规划。城镇新增用地占用耕地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按照新增量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复垦。

3福建省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3.1福建省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模式

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居民点整治大致可分为公寓化模式、村庄归并、缩村填实、规模搬迁4种模式。

(1)社区化模式:该模式对沿海经济水平较高的“城中村”或者是位于城郊结合部和集镇的农村居民点通过集中建设公寓式楼房、集约化生产设施、规模化经营农业的一种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整理出来的土地复垦后用农业经营。该模式对统一规划和成片开发很有利,但是所需资金量较大,且所涉及的土地权属调整较为复杂[3]。

(2)迁村并点:所谓迁村并点模式农村土地整治就是通过土地整治,使一些散户居民或村庄向具有一定规模或经济基础的中心村或者城镇进行迁移,从而实现居民点集中安置,并对原来的居民点土地进行复垦。其主要特点为:一是中心村或者城镇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能吸纳附近村庄的劳动力;二是附近的村庄农户少,但占地面积大且集体经济较发达,农民较富裕;三是农户旧房翻新、新建住宅和公建设施配套的要求强烈,群众新建住宅向中心村集聚的意见比较统一。迁村并点模式图(如下图)。

图1 迁村并点模式示意图

(3)缩村填实:所谓缩村填实农村土地整治就是对村庄在原地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并对空心村、危旧房、废弃地进行改造和整治,原村庄一部分作为建新区安置村民,剩下一部分复垦成耕地,从而实现新村建设和土地盘活。其主要特点是旧村聚居面积较大,区位较好,但空心村现象突出、一户多宅多、旧房危房多、闲置废弃地多,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新增村庄建设用地的潜力比较大。缩村填实模式图(如下图)

图2 缩村填实模式示意图

(4)整村搬迁:所谓整村搬迁模式农村土地整治,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些地处不适合人类居住、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村庄,通过土地整治实施整体搬迁,从而使原来的村民搬迁至便于生活和生产的地方。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地处特殊地区,如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条件很差,按照政策规定必须整体搬迁或逐年梯度搬迁;二是老村破旧不堪,布局分散,且大多数年轻人已居住新居民点,通过宅基地整理,可复垦新增耕地的潜力较大。

3.2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已有一定进展,新增了大量的耕地。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有:

(1)资金问题:现阶段,全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来源于增减挂钩指标使用费,按照规定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最低标准为10-20万元。这个使用费对南平、三明、龙岩等山区是足够的。但福建沿海地区的旧房赔偿和安置成本非常高,这些地区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来开展整治可能会资金不足。

(2)产权与利益分配问题: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整治区土地权属纠纷时有发生。现阶段农村的分散经营与土地整治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矛盾,势必会造成土地整治过程中大量土地的权属调整与利益再分配。由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无疑增大了土地综合整治难度,影响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成功完成。

(3)复垦耕地质量问题:因宅基地普遍地势高,没有可耕作的表土层,再加上地方政府重量轻质,只追求新增耕地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基本没有进行客表土和土壤改良,其新增的耕地质量较低。根据去年省厅的调研课题显示,按照2005年、2006年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结构,如果实行按等级折算,全省大约需要用1.3—1.5亩的补充耕地折抵1亩的占用耕地才能实现年度耕地占补数量质量平衡。

(4)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在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背农民意愿的情况,结果导致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圈占,有些干部甚至从中牟利,损农民之本来填自己的口袋。有些在分配新增耕地的时候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农民权益受损。还有一些集体共有建筑的赔偿费没有分配农民手上。

(5)整治区域规划缺乏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考虑:全省整治项目规划中未考虑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一些项目出于追求土地面积和作物产量,而使生态环境和一些人文景观遭到破坏。比如将所有的渠道、沟、道路等设施全部硬化,破坏农田内一些小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还有些项目拆除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旧建筑物,造景观的破坏。

(6)后期管护问题。项目管理偏重于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而当工程竣工并移交项目所在地村集体,国土系统指导制定和公布了村规民约后,项目管理即宣告结束。项目建成的各类设施如何使用、管理和维护由村集体自行负责。按国家土地整理政策,项目建成的各类设施属集体资产,归村民共同使用和管理。但是由于集体资产产权比较模糊,建成设施超负荷使用的情况在部分项目中发生。并存在大量损坏设施无人管得情况。

4对策与建议

实施整治项目资金多元化

(1)还可以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费来获得项目的资金,通过国土厅的交易平台来交易,获取资金将该项目实施下去。二、政府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项目实施。另外在拓宽资金筹集的途径的同时,可有效整合中小水利、农村交通、村镇建设、农村扶贫、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资金,加大对农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以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进程,切实发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三、农民自筹资金,由于挂钩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配套实施,因此对于拆旧区的农民来说他们是挂钩项目实施的受益者,他们能改善住房条件,增加耕地面积,得到赔偿资金。因此,挂钩项目的实施,农民必须作为项目主体的一部分参与其中,因此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农民自筹资金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一部分。

(2)成立整治项目领导小组解决产权与利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领导小组,协调处理建设用地复垦的各项工作,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项目技术组,设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项目勘测、土地规划、权属登记、搬迁补助、拆除旧宅基地上的建筑、农户搬迁安置,解决纠纷,接受群众等各项具体事项。

(3)采取技术措施确保复垦的耕地质量:在整治复垦区域清除旧房屋地面物及基础,再进行土地平整,并客红土作为耕作层,客粘土作为保水层,应进行灌水耕耙细整,沉实松土层,使格田平整度控制在±3cm,地表不见生土大土块。采用红土修筑田坎或田埂,修筑过程必须逐层夯实牢固,并在田坎田埂上种草和黄花菜,防止暴雨冲刷崩塌。新造田块整平后,要大量增施农家肥和秸秆肥、土杂肥以及氮磷钾复混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培肥土壤肥力。

(4)充分保障当地村民的权利: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把各项政策宣传到位。整治过程要阳光操作,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补助资金发放、增减挂钩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要及时在乡、村两级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当地村民是我们土地整治项目所整理、复垦、开发好的耕地和建设好的新农村的最终使用者。所以,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要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土地整理复垦方案、拆旧建新补偿标准、新村建设方案等要广泛征询意见,与农户充分沟通,并签订整治及补偿协议。并让农民参与监督招标,施工等工作。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5)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在规划整治项目中要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精神。“挂钩项目”具体实施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实践表明,青蛙、蚯蚓等田间小动物一旦掉进光滑,深度大于50厘米的沟渠内很难再爬上来。因此,在整治项目的复垦设计中,在深度大于50厘米的U型渠,浆砌条石矩形渠,干砌块石梯形沟内每隔20~30m做一段长约1m的生态型构渠,以保证田间生物正常生活,保证生物的多样性[4]。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有人文精神,要注意有选择地保留民族、民俗等文化遗产和建筑,做到土地整治与文化建设相统一。

(6)加强项目实施后的管护工作:在整治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要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权、利,使管护措施真正实施。并建立工程管护资金保障制度,明确经费的筹措渠道;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资金的收缴、使用、审批、监督责任;并建立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管护责任人及各自的权利、职责等;还可以建立奖励制度,对工程管护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破坏设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确保工程管护经费有人出,工程日常维护有人管,损毁有人修[5]。

(7)实行奖惩机制:一是可以安排资金,对开展农村旧宅基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地方,按每新增1亩耕地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专项用于奖励工作成效显著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具体奖励办法由各区制定实施。二是严格控制村民零星建房,禁止“一户多宅”,村民新建住宅必须签订旧宅基地退还协议,退还旧宅基地。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2005

[2]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见.2010

[3] 徐唐奇,张安录.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06;

[4] 叶艳妹,吴次芳,程承彪,邱玲章,黄盛玉,郑瑞辉.可持续农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以福建省长泰县雪美洋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9;

篇12

第三条中央补助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部地区以自筹资金为主解决。

第四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商有关部门,落实好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水利部门商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及运行管理。卫生部门负责提出急需解决的地氟病、地砷病、血吸虫病病区需改水的范围和项目建成后的水质检测、监测。

第二章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和解决标准

第五条农村饮水不安全标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达不到《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安全规定的为饮水不安全。

第六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人均日生活供水量正常年份为40~60升,干旱年份或季节为20~40升;居民从公共给水点取水往返不超过20分钟;水源供水保证率为90~95%。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七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参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管理。

第八条原则上以地市为单元,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现行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由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商水利部门审批。

第九条地市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局根据年度计划控制规模,联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申报年度项目建议计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和水利(水务)厅(局)联合编制省级年度项目建议计划,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

第十条报送的文件材料包括:

1、农村饮水安全年度项目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3、省级有关部门对配套资金的承诺文件;

4、上一年度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配套投资到位和中央补助投资的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水利部汇总审核各省上报的年度项目建议计划后,提出全国年度项目建议计划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各省和水利部的建议计划对年度任务进行综合平衡后,商水利部下达项目建设投资计划。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十二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第十三条地方对中央补助的水利基建投资、以工代赈等各种资金要统筹研究,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由省、地、县、乡各级在地方年度计划中落实。各渠道筹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要在县级以上主管部门专户立帐,有条件的地方应按工程建设进度实行报帐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四条中央补助资金的项目建成后,如出现反复或新增的饮水安全问题,由地方自行解决。

第五章项目实施

第十五条根据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中央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以地市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水利部门审查后报省级发展改革(计划)部门审批,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备案。

第十六条要求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包括工程措施、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解决户数、人数及完成时间等内容,并在当地报纸上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村级计划要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决定细化的程度。集中供水工程要细化到自然村,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细化到户。

第十八条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第十九条对设计、施工队伍和人员,制订严格的选择、使用和管理办法。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有条件的地区,工程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采购。

第二十条根据项目特点,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办法等。

第二十一条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委)、水利(水务)厅(局)全面负责对本省项目的监督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制度和办法的制定、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

第六章项目验收

第二十二条项目完成后,有关地市在自验合格的基础上,向省级发展改革委(计划)、水利(水务)厅(局)提出验收申请。由省级水利部门商发展改革委(计划)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项目村验收检查要有受益人签字的实际受益人口和补助资金到户统计表。集中供水工程要求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有不少于3名村民代表签字;家庭水窖、水池等工程要以户为单位签字。

第二十四条复验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抽样县不少于任务县数的50%,每县抽验乡不少于任务乡的40%,每乡抽验村不少于任务村的30%。

第二十五条验收主要针对组织领导、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资金投入和工程管理等五个方面,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

第二十六条验收评分按百分制计算,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79分为合格,小于70分为不合格。

第二十七条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安排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验收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要立即整改,并通报批评。

第七章建后管理与维护

篇13

2.项目实施成效

2.1增强了蓄水保水能力

经过规模治理,项目区已建成了多功能的综合防治体系。据测算,项目区每年减少泥沙流失量60万t左右,年增蓄水量3000万m3以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4百分点,增加了绿地面积,不仅净化、美化了环境;而且每年可节水2100万m3左右,仅此每年为农民创效超1000万元。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项目区旱涝保收面积增加2670多km2,改善灌溉面积6160km2,新增灌溉面积1733km2。如今,项目区呈现出“林草错综布山间,沟渠成网能灌排,三跑土变三保土,望天田成灌溉田,地埂利用不空闲”的新景象。 2.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项目区以治理坡耕地改造中低产田为突破口,全面配套坡面水系工程,不仅让8300多km2“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而且让6000多km2中低产田变成高产良田。建成的水保工程,能蓄、能灌、能排;坡耕地改建的梯地,田面平整,土层较厚,地块连片,适于耕作,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土壤肥力比治理前提高了70%,土壤含水量也提高了30%,延长了保墒时间,增强了抗旱能力,坡改梯后的土地抗旱时间比治理前增加了4~9天。随着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0%,单产平均提高20%。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人平2166元增长到2012年5600元,今年将超过6000元。

2.3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该县从2009年起实行并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每年捆绑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林业、水利等20多个部门支农项目资金2000万元左右,加上县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左右,设立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激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发展油茶等水保经济经果林,即对连片“低改”油茶6.67km2(100亩)以上的,每公顷由油茶产业发展基金补助6000元,新造油茶林每公顷补助9000元。目前,全县已涌现出1万多名职业茶农,吸纳了10家龙头粮油企业,有76名承包大户参与油茶开发;已发展油茶培育基地129个,新造优质油茶林6867km2,新造柑橘、奈李、金秋梨等水保经果林2.33万km2,完成油茶“低改”1.27万km2,有效破解了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大、工程管护难、工程效益差的“三大难题”,同时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广大农民自力更生改田地、瞄准市场建庭园、找准特色调结构、增强了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意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惯和单一的种植结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投入和高回报。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变过去“要”为“我要干”。 蔡桥乡球山村退伍军人吕开富投资200万元,栽优质油茶林100km2;香港华丰公司投资10亿元在邵阳县开发油茶产业。

2.4林果业建设

油茶、冬枣、桃李是该县果木林、经济林和水保林等的优势树种,它们保持水土的能力强、经济价值高,耐旱耐瘠、适应性广,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该县选用高产、优质林果新品种,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郦家坪镇已栽植冬枣6000亩,年产冬枣6.2万吨,产值达3亿元;蔡桥、长乐等13个乡镇把油茶作为主要经济林树种栽植,共发展油茶6万亩,改造低产油茶13万亩。年产茶油2万多吨,产值超10亿元。

2.5畜牧业建设

对荒坡地实行林草间种,助农增收。通过实退耕还林还草及封禁治理,饲草产量大幅度提高。5年来共新增饲草面积20万亩,年增加鲜饲草产量2100吨。饲草产量的增加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和林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肥料来源,促进了各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3.主要做法

3.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该县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发水保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目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与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二是任务到位。按照农发水保项目的治理目标和要求,实行定山头、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责任和包整地、包种植、包管护的“五定三包”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三是奖罚到位。县长与各乡镇长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制不受领导班子换届和人动而受影响。四是制度到位。实行各级党政领导抓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制度,县四套班子建立了千亩精品果园示范点。

3.2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一是利用集市贸易日深入乡村开展水保法律和水保知识宣传。二是在项目区中心村利用宣传车、宣传牌、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4年来共出动宣传车36次,制作永久性宣传牌38块,刷写永久性标语600条,发放水保法律法规及水保知识宣传单2万份,群众受教育面达 80%以上。

3.3注重实效,标本兼治

该县以发展产业为主,重点抓好和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高标准、上品位的产业格局。项目区实施水保措施后,灌草植被自然萌生速度明显加快,裸地自然郁闭,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生态自我修复还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开始走上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道路。

3.4因地制宜,尊重科学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邵阳、小康邵阳、和谐邵阳”的发展构想,采取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坚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以生态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技术上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治水。如推进坡面、沟渠、谷坊、水平竹节沟、山塘等建设,增强水利工程的防洪、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保障能力。

(2)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绿色经果林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等水保产业,促进国家投入增值、农民增收。

(3)建设生态新农村,发展花卉等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