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安全新生态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安全新生态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安全新生态

篇1

在网络新生态环境中,现代企业的边际正变得日益模糊:企业应用早已突破了原有的边界,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服务的边界更加模糊,云计算的发展让企业可以通过第三方网络获取任何所需的服务。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IT资产也在发生变化,很多服务于企业的IT基础设施所有权并不属于企业自身。

企业应用、服务和资产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然而与之相反的是,相关的安全威胁却更加清晰。

首先,云计算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企业面临实施新技术的压力,必须迅速采用和实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新型技术,以避免被淘汰,而这其中包含了诸多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因为对于网络犯罪分子来说,“云”中的那些网络边界模糊的地带,正是对其极具吸引力的攻击目标。

其次,网络攻击带来了的后果更加严重,更加多元化。如今,商业新生态环境下,网络攻击变得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具致命性,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对话、互动和数据在网上进行,网络犯罪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猖獗,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一次系统瘫痪或者数据泄露,对攻击对象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品牌受损、法律责任甚至是破产。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作为复杂的、全球性的和相互依存的供应链的一部分,一家企业的安全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供应链上的多家企业都会遭受攻击,导致它们的经营损失,美誉度也可能因此受损。

再次,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给企业IT设备的管理带来了新麻烦。智能移动设备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办公)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关键信息的收集、存储、访问和传输,而这些重要数据往往又和员工的家庭、娱乐以及其他信息混合在一起,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策略则会失效。这对企业的IT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在国外,BYOD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企业都在研究BYOD安全解决方案,涌现出很多创业公司。这对传统的以防火墙为核心的产品厂商触动很大。通常,防火墙能够识别出用户使用的是什么设备连接公司的网络,使用者是谁,使用了哪些应用程序。

现在,对于一些安全厂商推出的MDM解决方案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我们希望能够从防火墙的角度出发,与MDM联动。MDM是应用层,我们希望从网络层做到阻断安全威胁。

高性能是关键支撑

为了应对网络商业新生态带来的威胁,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牢固的安全边界,而要在当前大量的网络数据流中构建这种“无形”但却“清晰”的安全边界并非易事。此时,安全网关的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

以云计算环境为例,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是海量的接入访问问题,特别是云数据中心集中了大规模运算的核心服务器,并以资源的方式按需提供给接入用户进行访问,这直接对安全设备的性能提出了考验。

此外,云数据中心引入虚拟化技术以实现更好的资源分配,虚拟机动态迁移提升云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也要求安全设备能够更好地支持虚拟化技术,以实现与云数据中心的紧密耦合;再次,云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业务规模,同样要求安全设备能够按需扩展。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量企业级移动应用的涌现,导致接入企业网络的智能终端设备数量越来越多。而所有这些移动设备都需要在接入访问过程中确保被检测到、被控制,包括识别终端设备,鉴别接入用户身份,检查接入终端设备的健康性,控制接入终端设备的可访问资源,审计终端接入后的访问行为等。

可以想象,如果在大并发访问的环境中同时开启多种安全防护技术,同时要求做到对接入终端的精细化检测与管控,将给基于边界的网络安全设备的性能带来巨大压力。

没有高性能保障,企业的边界安全防护只能是“纸上谈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方面,高性能的安全设备可以保障接入终端对企业网的访问效率;另一方面,高性能的安全设备也为同时开启多种安全功能、实现综合性的安全防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防堵策略不再奏效

在以云计算、虚拟化和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生态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安全边界已经不再明确,传统的仅依靠防堵的方法已经跟不上安全威胁的脚步。企业需要更加智能的安全产品和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山石网科重新定义了企业的安全边界,提出了“网络无际,安全有界”的理念,其核心在于,借助对高性能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让现代企业在享受无多种多样的网络应用带来的便捷和价值与价值同时,建立起清晰而牢固的安全边界。

山石网科认为,应用的多样化、智能化使得网络安全产品向着更高层演变,而攻击手段的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则使网络安全产品向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但说到底,在这些趋势的背后,产品的高性能是最基础的保障,无论是保障业务连续性,减少安全检测和控制的延时,还是支撑多种安全功能并行工作,保障多安全功能的可用性,亦或是实现更深层次的智能检测与分析,都需要高性能的安全设备来支撑。

例如,山石网科推出了绿色云之盾防火墙,采用多核架构,整机具有极高的运行性能,因此能够从容地适应海量接入的环境。此外绿色云之盾防火墙支持数百个虚拟防火墙,可以与云数据中心有效地整合起来,为不同的虚拟机提供独立的安全平面,并且可以通过在线增加业务板卡的方式提升整体的处理性能。正是这些强劲性能的保障,才能为企业建立真正稳固无忧的安全边界。

纵向深耕与横向拓展

如今,业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下一代防火墙。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Gartner在2009年就提出了下一代防火墙的概念,当时的关注点在于应用层的控制, 并不关心四层以下的参数。今年以来,国内厂商正在紧跟下一代防火墙的趋势。对于山石网科而言,通过多年的积累,我们的防火墙设备已经能够支持700多种应用的安全防护。除了高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可视性、更便捷的管理也是必不可。这也是山石网科关注的内容。安全解决方案怎样让业务部门领导很直观地看懂网络的安全状况,是否支持操作者通过鼠标拖拽就能完成操作。

2012年,UTM市场在所有安全硬件子市场中增长最快。根据IDC数据显示,2012年UTM市场增长率约为30%,到2016年,UTM市场将会超过防火墙和VPN,成为安全硬件市场规模最大的产品,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篇2

如今,威胁情报市场可谓炙手可热,新兴公司不断涌现,飞塔 “安立方”中提及的威胁情报分析功能拥有着引人注目的成绩。据了解, 飞塔实验室从2000年前开始进行威胁情报系统研究,共收集230TB威胁样本、18000条入侵防御规则、5800个应用程序控制规则,并针对2.5亿个网站进行了78种分类,发现了279个“零日威胁”。

2016年,飞塔实验室每分钟即可拦截2.1万封垃圾邮件、抵御47万次网络入侵、瓦解9.5万个恶意程序、封锁16万个恶意网址、阻止3.2万个僵尸网络,以及完成了4300万个网站分类。飞塔实验室的数据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其中利用漏洞的攻击相比2015年同比增长51%,僵尸网络同比增长20%,而勒索软件增长更是高达390%,相对于全球来说,中国市场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更加严峻。对此,飞塔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表示,会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研发投入、技术支持、市场培育力度,并针对中国本地客户的需求实施定制化的业务策略。

产品繁多但联动防御效果差

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用户对整个网络安全的掌控能力依然非常薄弱,因此,它们不再需要安全厂商简单地提供一款或几款硬件产品,它们需要一套可以自己掌控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此外,每家安全厂商都生产和推销各自的设备,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就无法对整体网络设备实行有效管理,当然也无法确保其避免受到威胁。这些来自于不同厂商(或者同一厂商但不同时期)的设备之间可能无法有效联通,因此使其整体安全防御性能大打折扣。

此外,安全这个概念正在逐渐失去边界性。无线网的应用也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无线网络的应用使网络连接更加快捷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安全挑战。

这是现有的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之一。此外,现有的网络安全架构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很多用户觉得目前很多安全厂商的安全防御解决方案无法跟上恶意攻击技术发展的速度。所以,安全架构更新就非常重要了。飞塔近期除了收购梅鲁(无线设备厂商)外,又收购了AccelOps公司(网络安全监控和分析解决方案领导者)。以上收购进一步打通了飞塔网络设备间的信息通道,并且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这些网络设备和数据信息共享系统厂商正是为飞塔提出的“安立方”安全架构这一长远目标在布局。

“安立方”应运而生

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不断加速普及,为企业级用户绘制了一幅广阔的数字化蓝图。但是,在这个高度移动和分布式的网络中,设备、用户、应用和服务的增加,致使网络边缘更加模糊,渗透性也更强。由数十个安全设备堆砌而成“偶然型安全结构”,不仅扩大了受攻击面,更不能实现统一管理、不能共享威胁情报、不能智能联动,致使安全失控。虽然相关网络安全设备也发展进化,但是其发展方式并不能与物联网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步,而这正是飞塔推出“安立方”架构的重要原因。

李宏凯表示:“随着网络边界的模糊化,企业用户已经很难像以前那样部署基于物理边界的安全解决方案,而分布式网络更要求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中融入全球网络威胁分析系统,这给拥有16年网络威胁情报分析经验的飞塔提供了机会。”

网络环境日益复杂,那么下一代安全网络到底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够应对更多潜在的安全威胁呢?飞塔认为,下一代安全网络需要具备三个特点,那就是无缝、智能、开放。飞塔中国技术总监谭杰表示:“作为专为下一代数字化商业网络而设计的改进型安全措施,飞塔‘安立方’采用了紧密集成的安全技术架构,不仅可以集成到分布式网络中,更以全球共享网络和本地网络威胁情报为核心,提供协调一致的威胁响应,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趋势。具体来讲,就是从‘无缝、智能、开放’这三个维度去迎接未来信息安全的挑战。”

“安立方”解决方案强调“多维度的安全防御”,形成“从物联网到云的端到端防御”,实现综合性安全策略的深度和广度部署。全新的架构不仅可以灵活扩展,以满足容量和性能要求,也能够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进行横向扩展,从物联网到终端,跨越分布式网络和数据中心,最后到达云服务,实现无缝追踪数据,全程确保应用安全。其中,“安立方”架构提供了跨越分布式企业网络,从物联网到云服务的无缝保护,飞塔多路径并行处理(PPP)以线速对数据包和应用协议进行检查,并深度分析非结构化内容。

首先,”安立方“从平台支持、网络支持、第三方扩展、防火墙特性、策略控制和IT运维等多个方面,实现了APT等定向式攻击的多重安全技术防御。

其次,平台不仅覆盖了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层,更采用了多点侦测与沙箱共享机制,协助用户有效防御APT攻击,利用多安全设备联动,切断APT 攻击链。而从策略和日志角度来看,”安立方“虽是单一协同实体,但它允许单台设备元素共享全球和本地威胁情报,以及威胁防御信息,而这恰恰是“智慧大脑”的关键所在。

最后,“安立方”采用了一系列定义明确的开放式API,允许技术伙伴将其产品灵活地接入平台,这包括管理程序、SDN控制器、云安全、用于检测零日威胁的沙箱,以及通过日志和策略管理。

全面联动改变安全架构

“我们希望逐渐把自己从单纯卖产品、卖硬件这样一个供应商的角色转变成提供一个集前端分析到后端硬件为一体的安全平台的系统集成商。我们提出的‘安立方’架构能让用户能够真正体验到安全防御的结果和效能,这个是我们觉得这种新的安全架构的概念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好处。”李宏凯认为,“这种平台带来的好处是,能把你原来死的产品,或者是静态的产品变成动态的。我们提出安全协同的概念,把内网(包括部门之间安全的设备、无线端访问设备)联动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的网络客户,感知网络威胁。”

无论技术来自何方,所有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连接得更为紧密,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防御水平。提高防御水平首要的就是建立安全威胁感知分析平台。它可以使安全厂商在威胁事件,无论是漏洞事件,还是病毒事件发生时,都能通过此平台为安全厂商和用户提供一个有理论依据的分析结果,从而得出某些事件的关联程度。这种安全威胁感知需要通过很多的设备协同来完成,这就是所谓安全协同。李宏凯表示:“一个事件发生了,虽然今天并没有产生事故,但管理员仍然可以发现有人入侵了网络,管理员能够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飞塔‘安立方’安全解决方案会给用户提供建议,用户执行一个动作就可以拦截掉威胁。用户通过安立方解决方案提供的平台能够感知到网络威胁的每一步走向。这对未来网络安全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渐进式改良 构建新生态链

这样一个安全架构是否会对企业和机构早期的安全部署产生影响,是否需要完全更换早期安全设备和网络设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变革势必会造成浪费。这也是很多企业和机构在信息化和安全改革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询问了谭杰,他表示:“其实我们无论是安全架构改革或者是IT建设都不是搞革命,并非推出新的解决方案,就把以前的方案全部,这是一个渐进式的改良。另外,有的用户不仅使用飞塔的产品,也采用其他厂商的产品,也可以考虑选用大数据平台,把各个安全孤岛整合在一起,这实际上也是对现有解决方案的提升。这个平台也可以跟一些友商的产品进行对接,构建新的生态链,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篇3

那么,这样的漏洞存在是否意味着特斯拉车主们必须面对危机四伏的驾驶环境?单从这一事件本身来看,其实并没有太多值得特斯拉车主们担心的状况。

首先,黑客破解的只是灯光、鸣笛等边缘性的汽车功能,对驾驶安全本身,如动力、制动等关键功能并没有什么影响,即便可以远程解锁,那么凡是电子中控锁的车辆也同时都在面对类似的风险;其次,通过远程操作控制汽车行驶,必须要求车辆自身具备自动泊车、偏航干预以及自适应巡航等“感知”功能,否则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再次,即使未来技术有更新和突破,或者更高水平的黑客能够对汽车关键功能进行控制,用户也可以简单地关闭远程访问功能,如同拔掉网线或关闭无线适配器,即可规避风险。

另外,360官方也表示,成功利用这类漏洞实施攻击的概率很低,特斯拉车主不必过分担心自家车辆会遭到不明攻击,尽管此前已经有国外媒体报道过有黑客利用特斯拉的6位数密码实现对汽车的远程操控,但对智能汽车发起攻击的技术门槛仍然很高。

对于被破解一事,特斯拉官方也做出了回应:“特斯拉没有参与该会议,也不是比赛的赞助商,但我们支持这种想法,即提供一个环境,让负责任的安全研究人员帮助识别潜在漏洞。”作为汽车生态圈的新生力量和新模式的推广者,特斯拉的表态可以说是开放而有诚意的,也正因为特斯拉所提出的全新概念,以及Model S车型所标榜的智能汽车形象,吸引了黑客们的无限兴趣。

让我们来看看全世界黑客们最感兴趣的另一个破解对象――苹果,尤其是iPhone的手机系统,每次更新都会引起极客们的群体骚动,这不仅仅是因为苹果的树大招风,还恰恰因为AppStore严密的付费系统和iOS卓越的安全性,这是在圈内公认的事实。因此,特斯拉被选择为讨论智能汽车安全的主角也就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了。

除了没东西破解就手痒的黑客们以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该事件的另一主角――奇虎360。这家主要涉及网络及智能设备安全的公司,与腾讯和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官司曾几何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并均以败诉收场。后来又因为违反苹果的安全要求,非法获取系统进程信息,以及擅自读取用户隐私,例如:照片、音乐、安装哪些APP应用等恶劣行为,被苹果处以全系APP商品下架的极刑。由此可见,奇虎360在国内互联网界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活跃分子,并且其处事风格也可见一斑。

篇4

惠普公司打印机与耗材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金卫东表示:“惠普将携手合作伙伴,推动以产品协同、渠道协同、技术协同、服务协同为核心的‘四协同’战略,共同打造复合机市场的全新生态体系,重塑A3市场,从而为客户带来大不同的服务与体验。文印设备管理将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客户也可通过更多渠道购买到我们的复合机产品,并将获得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更加灵活的服务支持。”

通过惠普智能设备服务(SDS),惠普文印管理服务商为客户遍布全国的设备提供远程监控和诊断,缩短了宕机时间,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惠普新一代A3智能复合机主要具备三大亮点。

首先,智能设备服务可以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上门维修,不H费时费力,更影响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可能带来经济损失。惠普新一代A3智能复合机配备了惠普智能设备服务,可实现远程诊断、修复和耗材管理,更能够防患于未然,对设备故障进行预测,而工作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携所需零件上门维修,从而大幅降低了因停机而导致的业务成本。

其次,出众的嵌入式安全功能,为设备、文档和数据安全保驾护航。作为企业网络和信息流转的关键终端设备,打印机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金融、电信等重要领域,每一张报表和文件都含有机密信息。惠普A3智能复合机支持PIN码打印、白名单、实时入侵检测、安全启动(Sure Start)、加密硬盘、访问控制等安全解决方案,这些嵌入式安全功能将有效帮助用户检测和阻止外部入侵,确保重要信息的安全。

篇5

华为以开放、融合的心态展示了其在网络云化方面的思路和进展,也带来了面向5G技术的5G端到端切片原型机、高频和低频原型机64T64R等干货。并表示已与中国移动携手完成高低频混合组网侧验证,与国外运营商完成基于CloudRAN的5G超低时延空口测试验证。

爱立信展示的5G原型机,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下,采用多用户MIMO、大规模MIMO以及大量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两个UE总的现场实时峰值吞吐量可超过2-3Gbp/s。整个测试系统还伴随UE跟踪,清晰可见当两个UE靠近时,由于干扰增大,峰值速率会减小。同时展示了大规模MIMO插件、多用户MIMO插件、RAN虚拟化插件、智能连接插件、降低延时插件等5G插件。还在现场演示了爱立信对5G网络的端到端切片、网络切片生命周期的管理、网络切片部署等能力。

诺基亚在收购了上海贝尔后,首次以“诺贝尔”的身份亮相通信展。展示了可以支持未来5G高速率网络的已经商用的AirScale BBU,同时还有在今年年底商用的,可以大幅提升网络容量、覆盖和速率,支持4.5GPro 的AirScale系列产品。还演示了诺基亚在物联网领域的在车联网、智慧城市等案例。

中兴通讯在5G技术领域展示了能利用零散窄带资源,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FB-OFDM新波形,在天线技术方面中兴通信率先应用Pre5G 技术中的Massive MIMO 2.0技术、结合三载波聚合后可以实现2Gbp/s峰值速率,和基于SDN/NFV的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同时在物联网方面,中兴通讯展示了智慧交通、智慧井盖、智慧路灯等场景,并介绍了拥有智慧健康监测、智慧医疗救护等功能的物联网PaaS平台的智慧马拉松方案。

大唐电信表示已经具备5G高低频段设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并展示了面向高频、高速率、大带宽的5G应用场景的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原型验证系统。同时展示了面向5G的全生态应用场景,物联网、VR等应用。

核心网:一切皆云

在2016年通信展上,国内三大运营商与大小厂商纷纷表明自己的战略选择。在网络重构涉及到的网络、设备、业务、运营各个核心领域,全产业链都在拿出各自的诚意和实力,不遗余力地展现在产业面前。

“云网融合”在今年中国电信展台亮眼的生态树上占据了最主要的位置,成为其转型3.0战略六大核心之中的关键一环。顺应网络演变从分散到集约、管道从“硬”变“软”以及网络和云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中国电信了CTNet2025新一代架构白皮书,全面启动网络智能化重构。构建软件化、集约化、云化、开放的目标网络架构。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提供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包括智能连接、智能平台、智能应用,以及三者深度融合形成的业务生态。

中国联通则基于沃云平台,将SDN/NFV技术引入其中。在中国联通最新的CubeNet2.0战略中,面向 5G提出云网络架构目标:虚拟化、组件化、可编排,各种不同的业务场景由网络切片来负责处理,实现从专用的电信网络到通用网络平台的转变。在现场,结合云网融合,中国联通集中展示了其私有云业务,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了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医疗云、环保云、交通云、物流云、能源云等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展示中,SDN智能专线业务吸引众多企业用户,通过引入SDN/NFV技术,中国联通SDN智能专线实现了带宽随选、在线下单、及时开通等提升专线业务感知和服务能力的关键。

各大厂商的展台上更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使能网络云化重构的决心。

在云2.0战略下,华为此次直接以“拥抱云时代”为主题,将网络重构过程中最核心的网络云化、设备云化、业务云化、运营云化四大核心集中展示。

中兴通讯在M-ICT战略中将云化重构作为万物移动互联的M-ICT时代的战略核心。中兴通讯认为,传统运营商向网络云化转型,将全面实现网络开放和切片,为各类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专有网络。前不久的CO重构解决方案依然是本届展会的重点,该方案基于SDN/NFV技术,以边缘DC为中心,对现有城域网架构进行重构,将传统CO机房改造为属地化ICT融合的云化DC,实现网络对未来不同行业、不同业务的灵活、高效支撑。

烽火科技的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更加侧重与应对云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挑战,包括云化对基础网络的挑战、SDN架构的光网络与光接入、CDN、以及无线宽带等。此外,新华三全新诠释的面向运营商转型的新IT解决方案,爱立信面向5G的完整的NFV能力,以及诺基亚和上海贝尔端到端NFV、端到端云化架构等未来网络建设、管理和优化方案等,这些行业创新的主力军正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以面向下一代网络的创新产品帮助运营商开拓全新的服务空间,成为运营商在网络重构和业务转型的最佳拍档。

终端:手机已“凋落” VR有点“晕”

在今年的通信展上,前几届还能看到的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相应的厂商,如今已呈凋落之姿,除了华为、中兴、三星、乐视展示生态顺便设立一块手机体验区之外,几乎再无其他手机厂商露面。相比较之,今年的虚拟现实VR领域似乎格外热闹。在今年的通信展上,三星、IDEALENS、玖的等企业均亮出VR“利剑”, VR很可能成为智能终端后的下一个“爆点”。

在本届通信展上,三星除了展出“爆”款手机Note7,还带来了全新的Gear VR,其在配置方面,可视角度由96度提升至101度,用户体验沉浸感明显增强。

游戏式VR深入人心。玖的数码科技带来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得主9DVR,作为首个VR商业落地方案,9DVR头盔与动感特效平台进行了深度融合,游戏者可进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世界。

同为游戏类VR产品,IDEALENS此次亮相北京通信展,也吸引了一大批“宅男”前往体验。在内容方面,多款VR游戏大作已登陆IDEALENS K2,用户可通过IDEALENS内建的应用商城即可下载游戏及其他应用。IDEALENS还可观看VR视频,与爱奇艺等VR内容平台对接,至少100万小时视频内容将陆续登陆K2的视频平台。

在今年这场基于VR的狂欢,经过一轮轮的体验,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在技术层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硬件上,众所周知,沉浸感越强,越容易眩晕,目前众多设备在使用中的眩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设备本身的重量也会对使用者造成很大的限制和不舒适感,用户感知较差;设备上外接的电缆以及数据线为使用者带来的不便、部分游戏按键位于不可控位置或需要单配手柄等也是硬件上需要改善的地方。其次软件数量较少也是问题之一,尤其是游戏方面,现在市面上还没有一款代表性的游戏真正做到打开市场,成为众所周知的代表性VR游戏。

不过可喜的是,今年制作VR内容的团队都有可能迎来一个井喷期,就像曾经智能手机市场普及之后,做手游的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VR,才刚刚开始。

苗圩出席北京通信展就信息通信下一步提四点期望

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苗圩表示,当前,互联网正在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行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日渐成型,相信未来将在与传统制造业、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中,带来更加可观的发展空间和商业机遇。

苗圩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并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在重点领域的融合创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届展会以“网聚万物、融合创新”为主题,展示范围涵盖了“宽带中国”、三网融合、应急通信、信息安全、5G、量子通信、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等重要领域,将全面展示我国信息通信业的新布局、新风貌、新成果。

光通信:不仅有光,还有更多

正如光有七种颜色一样,国内光通信企业在2016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同样展现出了自身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成为一个风景独特的行业群落。

光纤光缆始终是光通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不过在今年通信展上,各家企业却在数据中心、物联网、云计算、海洋通信等多个领域亮肌肉,仿佛告诉现场的观众,光通信企业擅长的不仅仅是光线缆,还有更多。

数据中心不仅仅是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的舞台,光通信企业同样可以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数据中心同样需要光线缆及其附属产品的支持。

在本届通信展上,已经在数据中心业务有所布局的长飞公司就带来了自己的iCONEC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据介绍,该解决方案为顺应全球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大数据、云计算、高带宽的全新网络基础链路需求大趋势,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包括HDF高密度光纤配线架、MPO/MTP适配器面板、HDF MPO/MTP模块、MPO/MTP跳线、双芯Uniboot跳线、预端接主干光纤、MPO/MTP分支跳线等多款产品解决方案。

长飞公司的数据中心全套布线解决方案以其高带宽、高密度、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等特点,受到与会用户的高度认可。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基础,而智慧家庭则是物联网领域一项重要的应用场景。

在本届通信展上,亨通就单独设立了“智慧家居+物联网”展区,展示了该公司在该领域内的最新成果。

据了解,亨通推出的基于综合传感设备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实现家庭灯光、窗帘、感应设备及各类家电的智能场景联动,并通过大数据系统管理,实现整个接入平台的控制。亨通将集合亨通金融平台、电商平台、大数据、新能源,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为用户提供智慧化生活服务,使家居生活更安全、舒适、节能、高效、便捷。

无独有偶,烽火科技在本届展会上也展出了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据介绍,烽火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涵盖了卧室、客厅、厨房、门禁、卫生间等多个应用场景,集燃气报警器、智能门锁、门窗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遥控器、水浸传感器、SOS报警器等多类产品于一身,并提供了咨询规划、定制开发、交付、综合维护等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事实上,智慧家庭仅仅是烽火科技在云网络、云计算及相关领域的展品之一。据介绍,烽火科技本届展会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云计算中心与应用、云时代下的网络转型、云终端构建智慧数字生活、连接云世界、云服务与云安全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将其在云网络、云计算领域的最新成果都搬到了本届展会的展台上,引来了不少专家和普通观众驻足。

在本届通信展上,每一家光通信企业都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对于中天科技而言,就是海洋通信领域的领先技术。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海洋技术的进步和国防安全、民生经济的需求提升,海底观测系统的发展是海洋探测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天科技主动契合国家战略及需求,自主研发了海底观测系统。据介绍,这套系统为国家的大海洋战略扫清了很多障碍,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海底科研观测仪器在海底实时、原位、连续收集各种数据,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提供可靠的大数据支持。

虚商:以创新求生存

今年的虚商似乎很受伤。年初央视报道170号段诈骗电话泛滥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实名制问题再次将虚商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实名制挤走发展的水分,而42家虚商无一盈利的现实,也让虚商发展陷入寒冬。

今年的通信展,参展的虚商数量明显减少,蜗牛、263以及阿里设有展台。尽管如此,参展的虚商展示了虚商丰富多采的业务。没有参展的企业也通过论坛等各种渠道发声,展现自身企业的创新。

作为新生事物的虚商展示的无比富于活力的创新力,让我们看到了虚商企业给通信行业带来巨大的增值潜力。

蜗牛移动是第一批虚商,在创新上也起到了行业榜样的作用。目前蜗牛移动在虚商企业中实现了用户规模最大,用户数已超过七百多万,远远超过行业第二名。其产品线丰富,并努力打开国际入口,产品覆盖国内、国外,国际免卡自动贩卖机现已在全球几十个国家机场设立,满足出境游用户的通信需求。

蜗牛移动CEO陈艳在本次通信展移动转售论坛上宣布,今年年底,只要是蜗牛游戏玩家就能免费享受蜗牛年费。如果将运营商卖的通信产品比喻成瓶装水,那么虚商业务就是将瓶装水变成一杯茶。卖茶水的蜗牛是不会对水收费的,所以游戏玩家通信完全免费。蜗牛移动用互联网思维去做通信产品,将通信游戏化,游戏通信化,通信游戏一体化思维实现互联网内容经营能力与通信能力完全融合。并率先引入实名售卡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人卡证同一。

具有公交行业基因的虚商企业巴士在线,其“必加”智能手表聚焦中国11岁到17岁的青年人通信与运动社交需求,并具有支付能力,连接出行、中小商户的支付与通信能力。巴士在线CEO王献蜀提出“移动时代没有虚商”观点。他认为,单纯提供通信服务就不需要虚商,在4G、5G时代没有纯粹虚商,所有的虚商都是在物联网、大连接时代下提供创新产品与多元服务的企业。

中兴视通在本次展会举办了超级eSIM新品会。并宣布短短一年间用户数实现了从1万到100万的历史跨越。中兴视通不仅做到了中国移动转售企业中用户数第一,还做到了用户结算第一,跻身为中国移动转售第一品牌。超级eSIM专注于全球无漫游流量解决方案,为出国游量身打造。超级eSIM更是一款黑科技智能硬件产品,内置安全加密芯片,从根本上保证了用户上网安全。使用蓝牙BLE技术,无需换卡,无需换号,仅需搭配COOL流量APP便可使用,支持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中兴视通CEO邓慕超表示,超级eSIM开启了SIM COOL+ APP 2.0时代。他希望借助超级eSIM卡彻底改变人类通信习惯。

263网络通信是一家拥有国内移动通信转售牌照的互联网模式国际移动通信虚商企业。针对全球华人跨境通信需求,为海外华人家庭提供VoIP家庭电话及PITV中文电视互联网综合通信服务,以及面向全球商旅华人和海外华人提供虚拟移动通信服务(MVNO)。首次参展的263网络通信除了主题展台,还受邀入驻工信部研究院特别规划的 “遇见未来”展示专区,其中全球移动数据还设置了现场智能终端体验专区,联合众多智能手机实现原生全球移动数据服务。

移动转售企业的创新活力正随着4G、5G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呈现日益多元和丰富的产品形态。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电信行业研究部主任许立东所说,虚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用户数量不见得是评价核心指标,未来其创造的用户价值将可能成为评价主要标准。

对于信息通信业的下一步发展,苗圩提出四点期望:

一是全面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的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宽带支撑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性能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光纤宽带和4G发展步伐,抓好网络提速降费工作,优化网络发展环境,开放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发挥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以竞争促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篇6

哈佛经济学家泰勒・本恩指出:“从未来的角度讲,我对互联网非常乐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觉得人们夸大了它的力量。”“互联网并不创造绝对的死亡,它也为变革者的新生提供了天地。”互联网创新更容易,让任何地方、任何人变得更具创造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的思维与实体经济相结合,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增值、提效,有很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和商业增长潜力。如泰勒所说,“在涉及经济体的大部分领域,医疗、教育、政府、零售业等,互联网对它们的改变还只是刚刚起步”。

智慧政务

成政府治理发展新形态

智慧政务的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管理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的必然产物,也是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干线。总而言之,智慧政务的发展呈现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日益广泛。智慧政务不断丰富服务类别,公共便民业务持续完善。结合业务职能和用户需求,在不同程度上整合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就业、社保、住房、企业服务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指南信息、业务表格、名单名录、业务查询、常见问题等资源,方便用户和企业使用。

第二,民生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完善。很多政务网站已建立了多样化的互动渠道。九成以上的地方政府网站通过领导信箱、公众留言、在线咨询、在线投诉等渠道,接受公众和企业的咨询、投诉、意见和建议;七成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了网上调查、民意征集、意见征集等栏目,实现在线意见提交功能;近三成的政府网站开通了直播面对面、在线访谈等实时交流平台,与公众进行深入交流。

第三,网上办事大厅促进互联互通。为了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将“联而不通”变成“互联互通”,全国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将此作为打造智慧政务的关键环节。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服务整合,将有关职能部门有机联系成一个整体,实现业务办理的互联互通。办事人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等多个终端办理业务,随时随地查看办事指南、进度流程、审批结果。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同时为打造服务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奠定了基础。

第四,“政务+新媒体”拓展沟通边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重视并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强化宣传和互动效果。如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积极开展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答疑,拓宽了政府互联网互动渠道,拉近了网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文字、图片、视频、访谈等多样化的解读方式,对相关政策的制定背景、依据、意图、实施路径等进行详细解读,便于社会公众理解。

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未来的资源和宝贵资产。面对着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技术,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全面提升互联网时代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文化建设、城市服务等多方面需求的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智慧政务发展五个推进

未来,智慧政务的发展是“云服务、平台思维、开放透明、在线鲜活、共享协作”。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是与简政放权相结合。我们须借助“互联网+”新模式的东风,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发展智慧政务,是实现简政放权的重要手段;把权力关进“数据笼子”。推进放权的实施,是创新智慧政务的航标。

二是与百姓需求相结合。用户体验才是王道。互联网界流行这么一句话“用户骂你,是在帮助你,当用户什么都不说的时候,说明已经不再信任”。中国现在有6.5亿的网民用户,相当于中国人口的一半,可以说规模非常庞大。老百姓从舌尖、足尖到现在指尖,指尖上的生活已经很普遍。已全面应用智慧政务服务,必须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建立政府管理与用户体验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网民的服务需求,消除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之间的“鸿沟”。

三是与互联网技术应用相结合。智慧政务的“智慧”,必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极具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以及其他机构的各类公开数据、政府电子政务在日常办理业务生成的数据,都是智慧感知的数据源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政府服务的过程动态,了解公众需求,做出智能的决策和服务,建议政府搭建数据开放平台,促进大数据惠及更多民众,引导更多非公共数据向社会开放。

四是与互联网企业相结合。世界正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与高度互联。随着“互联网+”的开展,电子政务的大量信息不断汇聚构成大数据,而块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多维信息到价值共享的跨越,块数据社会、慢数据决策和流数据价值三位一体,未来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显著标志,互联网企业的作用尤其显著。

篇7

相关领导在致辞中指出,物联网已然成为运营商和产业各界争相布局的高地,各种典型的物联网应用更是拉动了物联网的需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要从产业生态构建、产业集聚、标准体系完善以及安全保障四方面全力推进,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演讲中提出,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才能实现知识产权、技术能力、发展主动权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随着快速发展的物联网逐步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运营商把握物联网发展机遇,频频发力深挖物联网价值。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河北、广西、辽宁等20多个省市区的运营商代表齐聚大会,共谋发展之策。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总经理赵建军指出,物联网产业规模发展需要跨越行业、技术和需求壁垒,电信从建设NB-IoT精品网络、打造应用使能平台和共建产业联盟出发,助力产业发展升级。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副院长郭晓岩表示,不同物联网应用场景对通信能力需求各异,中国移动蜂窝物联网整体方案聚焦终端模组、网络及物联网平台,构建5G联合创新中心,携手产业伙伴共筑万物互联新时代。中国联通网研院王淑玲分享了中国联通在蜂窝移动物联网领域的演进和业务探索,积极推进试商用部署,打造示范样板,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在智慧园区等领域的探索。

万物互联产业联盟物联网技术及解决方案规划总工程师马恒表示, 国内物联网政策、产业、技术环境日趋成熟,通过“一体两平三横四纵”的整体布局,从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体系,积极参与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加强垂直领域商用等多方面助力联盟实现资本、服务和平台相结合。

关于物联网平台建设,华为IoT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张露峰表示,华为IoT平台通过跨行业部署实现应用和终端的解耦,端到端故障诊断,同时面向开发者、合作伙伴和联盟组织构建IoT生态,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向智能社会大步迈进。美国高通公司高级研发总监侯纪磊则从拓展蜂窝物联网角度分享了高通的5G之路,融合全新技g,开拓全新垂直领域,积极贡献5G标准、技术及研发,联合运营商试验部署等一系列的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统一、稳健的5G平台,实现随时随地万物互联。浪潮集团副总裁肖雪表示,信息连接带来的认知提升使大数据成为生产资源,浪潮构建面向实体的时空大数据,重构业务的高价值流程,提供数据计算的应用服务,建立以数据为核心的智慧生态。

秉承“超越技术”的理念,东软通企场智认知与行为测控中心、东软通企蓝睿智库资深专家刘瑜分享了东软通过在终端侧行为测控、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以及医疗、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分析应用,赋予行业物联网认知的能力,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王卫东就低功耗广域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动态作了分享,并表示此技术未来将朝着地面与天基网络融合、大容量、广覆盖的方向发展,形成覆盖全球的物联网网络,成为新一轮科技、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力点。

跨界融合 协同创新

5G、NB-IoT等信息基础设施的进步促使物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物联网将进一步深化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协同创新,规模化商用将全面提速,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换代、链接未来智慧生活的新力量。

在通信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坛上,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战略管理研究部贾敬宇主任提出运营商除了传统管道连接,还有使能平台和解决方案两大发展方向;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峰、海尔云厨市场副总裁方卫民、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物联网与互联网+研发事业部负责人江志峰、小米米家智能平台技术总监张彦路、Oracle亚太大数据总监钟振华等分别从物联网与智能制造、智慧社区、智能家居等不同领域的融合,说明物联网正不断深化各行业应用,带动产业升级,推动物联网应用进入新一轮发展浪潮。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马军则分析了物联网商用规模加速背景下的投资机会。

在融合创新方面,锐捷网络运营商系统部产品与营销总监余晓隆表示,构建安全、稳定、高扩展性的接入平台是未来扩展物联网业务的关键,锐捷在智能停车及市政等多方面自主研发,打造全场景移动物联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智慧城市则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在物联网与新型智慧城市论坛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联网研究室主任张旭、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总监蔡冠祥从物联网标识和国物标识跨行业、跨平台的创新应用,说明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识体系对各行业重大意义。HCR慧辰TMT互联网研究部总经理刘赞、百度云计算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袁闻骞则表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的更智能的物联网能更好地服务个人、助力企业创新、行业升级。

篇8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账单、可靠安全以及透明公开等特点,使其在数字加密货币、金融和社会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多国央行、国际金融巨头、交易所及IT行业巨头纷纷涌入区块链领域,其投资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问题研究,对探索我国金融业务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区块链技术研发与应用前景

区块链作为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必将给全球金融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如何在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中发挥用武之地,全球金融界正以各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探索(见表1、表2)。

三、区块链技术对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潜在影响

(一)冲击现有支付机构的平台功能,改变支付体系和架构

区块链技术具有灵活的架构,可能重塑信用形成机制,尤其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即第三方支付的资金监管功能可由“智能合约”自动替代,将冲击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系统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侯本旗和赵飞,2015)。区块链会使第三方支付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已涌现了Ripple和Circle等多种支付清算类应用,特别是像R3CEV联盟机构,冲击现有机构如支付宝的平台功能,并将可能改变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交易、清算和结算流程(见图1)。据麦肯锡预测,如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开展B2B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则其每笔交易成本可将从约26美元降至15美元。

(二)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弥补现有金融服务功能的不足

区块链系统通过公钥和私钥的加密、解密对交易进行处理,交易的主体及交易内容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任何交易都可被追踪和查询,数据信息不可篡改,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借鉴区块链和加密技术,核查外部数据源、确认满足特定触发条件后激活并执行合约,促进不同系统间的协调,提升数据交换效率(见图2)。2015年末,纳斯达克首次利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和记录了一项私人证券交易,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的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交易时间从股权交易市场标准时间3天缩短至10分钟、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

(三)优化共识机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高安全性的智能合约可编程,实现主动或被动的处理数据,接受、储存和发送价值,以及控制和管理各类链上智能资产等功能,即区块链使用散列算法加时间戳(Timestamping),既可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独立性和保密性,又为交易提供时间上的证明。如供应链金融借助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功能自动进行支付,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减少因人工交易造成失误的可能性,极大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据麦肯锡测算,从全球范围来看,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广泛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可使银行一年风险成本缩减11―16亿美元。

(四)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具有广泛金融业务创新的潜力

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全新的加密认证技术和去中心化的机制,通过新的信用创造方式,大幅改变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降低交易风险与成本,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从技术特性来看,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为涉及数据库应用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两者的有机结合必将产生强大的融合效应,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在主数据管理、复杂资产交易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开发的潜力。

(五)降低金融监管的难度与成本,规范市场行为与秩序

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具有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等特性,可做到实时平账,避免事后审计,降低企业成本,降低结算与支付的出错率,实时监控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适用于合规、审计和风控领域,从而为审计和监管单位提供数据透明性。银行业基于区块链技术可监测分析、识别异常交易,及时发现并能有效防止欺诈、洗钱等犯罪行为。近?啄昀矗?世界各国商业银行和金融公司为应对日趋严格的金融监管要求,不断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根据高盛测算,区块链可以驱动全行业因减少人力开支和反洗钱监管罚款而实现30―5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见表4)。

四、我国区块链金融业务创新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机制,冲击了现行的国家监管体制,对现有业务监管体系形成挑战。将该技术整合至银行现有制度的成本较高,当数据规模增大时,低效的查询和挖掘分析将使其数据透明性的优势形同虚设,链状的数据结构和大量内容的直接记录将使得拥有反洗钱职能的监管机构也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解读。二是区块链相关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市场主体相关活动风险无形中被放大。如智能合约涉及的法律责任界定不明确。智能合约利用计算机代码在合约方之间阐述、验证和执行合同,是用代码来表述,而典型合同是用自然语言起草。当智能合约执行和典型合同之间出现相应纠纷时,涉及法律责任界定就不明确。同时,成熟资本市场和传统交易所,任何一个金融创新产品上线都有业务所有权人(owner),而智能合约一旦有漏洞,归属智能合约开发者负责还是由运行智能合约的平台来负责,难以界定。

(二)绝大部分运用仍未走出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区块链应用仍面临众多技术挑战

从区块链实践进展来看,大部分仍处于构想与测试进程中,要获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认可还面临不少的困难。一是大规模交易与区块链膨胀处置能力问题。由于区块链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占用存储的巨大空间,且去中心化的确认机制,交易时间延迟较长,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交易量低、对存储空间膨胀的抗压能力差。二是智能合约的循环执行与灵活性差。智能合约具有自我循环执行特性,与高频交易类似,导致显著放大价格波动;且区块链数据信息一旦写入,不可篡改,交易后无法退回,灵活性较差,需事先设置例外追索机制。三是竞争性技术挑战。如在通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会大大增强。量子技术也可做到,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同样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很可能与区块链技术形成竞争态势。

(三)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生态体系较为脆弱

1.区块链缺乏生态体系。目前区块链的各种技术方案五花八门,超级账本、以太坊等大项目也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均处于“各自为政、群雄争霸”的状态,甚至与区块链相关的去中心化存储协议管理、网络安全性管理等也均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方案,许多项目缺乏可靠的实践数据测试,整个区块链生态体系较为脆弱,仍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2.区块链开发技术、监管标准不统一。由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共同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试图制定适合全球金融业使用的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统一标准,强化在全球金融业中的领先地位。如2016年5月区块链技术提供商Chain和第一资本、花旗集团等金融机构了区块链方面的开放标准,在智能合约框架等方面实现了突破。然而,在全球层面尚缺乏一个统一的技术开发标准,智能合约使用的兼容性等方面将受限制,目前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标准促进在区块链上的创新。而我国金融业中针对区块链的标准研究和制订基本还没有真正起步,与国际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风险防范机制尚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1.以天河二号目前的算力来说,产生比特币SHA256哈希算法的一个哈希碰撞大约需要248年,但随着量子等新计算技术和各类反匿名身份甄别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因而需要研究并设计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共识机制。

2. 我国大量在实际中应用的密码学产品都来自欧美国家。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基础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若关乎国家命脉的核心系统构筑在区块链技术之上,则存在着潜在安全风险。如去中心化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政府对金融的控制,有可能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由于区块链的运行节点位于公开网络上,面向所有参与者,传统防范网络攻击的物理隔离策略已不再适用,对网络安全防范也必将提出更高的技术处理要求。如2016年6月DAO遭遇黑客攻击,黑客正常解读DAO智能合约代码,利用其中一个递归调用函数盗取用户资金,累计损失360万个以太币,近6000万美元。

(五)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

1.颠覆性替代仍具高成本和局限性。区块链技术应用初期,将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平台用于现代金融领域,其投入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尚处于未知;区块链去中心化、自我管理、集体维护的特性颠覆了人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冲击了现行法律安排,且与现有的运行模式、管理模式还有一段摩擦的过程。如区块链网络作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其各节点在交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

2.智能合约代码向所有参与方公开,影响参与方利益。就许多金融交易形式而言,网络中非参与方可能会利用智能合约,在其金融交易中囤积或出售智能资产,进而损害参与方的利益。如何设计激励相容的共识机制,提高系统内非理性行为的成本以抑制安全性攻击和威胁,是区块链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跨界人才匮乏。从全球来看,既懂区块链又懂金融、法律的跨界人才极度匮乏,均制约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李钧和孔华威,2014)。

五、政策建议

(一)加强同业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前瞻性创新和国际标准制定

1.积极参与,制定标准。区块链技术仍属新生事物,需要监管部门牵头,加强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研究,并允许个别技术条件较为成熟的金融企业联合开展实验性应用,做好相关技术研究储备。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组织的研究交流和标准规则讨论,力争参与研究制定区块链的行业标准,探索应用场景,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块链应用标准。

2.抓住机遇,投资合作。高度关注国际区块链发展与创新动向,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力争加入国际区块链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⒓恿?盟制定标准的同时,成立相对独立的区块链创新实验室,如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成立研发实验室,重点研究区块链的运用;并可选择与较为成熟的区块链公司强强联手,积极推进金融同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交流和合作。

(二)?c时俱进,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

一是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立法研究。应加强新技术与金融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规范,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和金融交易所联合开展区块链相关技术合作研究,探索区块链应用场景,制定区块链技术的相关行业标准。二是避免监管过度。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引导与跟进,充分利用区块链金融技术,改进金融业监管方式与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实现市场各方共存和共赢。

(三)探索和完善区块链技术方案,推进金融业务创新

密切关注并评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安全性、时效性等,协同开发区块链应用架构,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探索推动票据、股票等的应用场景模拟实验,提升票据交易和证券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各种技术方案、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创新业务应用场景,选择交易关联简洁、业务成熟度高、技术应用提升效果明显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尽快打造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的区块链技术方案。重点在跨行结算、跨境支付、证券发行和数字票据等方面加强研发,构筑若干通用型的应用服务平台,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相应的应用支持。

篇9

信息消费与全媒经济

一般来讲,消费方式有自然和社会两个层次,消费的自然形式(消费方法)主要反映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消费的社会形式则主要包括消费发展状况、消费关系性质及消费心理、消费习俗等。消费方法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而消费的社会形式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消费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消费的社会形式则会相应发生改变。“把知识作为关键性资源的时代与把资本、材料、土地和劳动力作为关键性资源的时代有着惊人的不同。”①信息消费就是已经改变人们消费方法的标志性变革。

信息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在自身需求的指引下,以货币支付的方式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过信息(消费)服务平台满足自身从物质到精神等多重指向消费需求的过程。

把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和谐、统一作为发展根本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应该是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消费、公平和公正的消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和谐的消费。而最为符合这种消费特点的,当数信息消费。

信息消费具有产业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近年来各国都在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它也必然会成为我国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入全媒经济时代的重要着力点。随着信息消费成为人们消费的主导模式,在科技发展和传媒革命的推动下,在主动与被迫的交织中,我们将进入全媒经济时代。

全媒体(Omnimedia)从表象上看,是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客户端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质上,全媒体是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数字技术已经把传播对象由匀质的、无差别的大众,变成了身份清晰、个性鲜明的个体;在信息需求多样化导致信息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信息产品形态和服务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媒体被迫逐渐由宣传平台变成公共话语平台,“权威媒体”正在成为信息内容的制作商和提供商。媒体已脱离了其产业、行业或工具的概念,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并融入了全行业。

全媒经济,是指以信息为媒介、媒体为平台、商品和服务为内容、大数据为支撑、互动为手段,以传播、激发或调动人的满足感为根本,让人们在享受和自我价值实现中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全媒体生态的形成,人性特征开始被前所未有地释放,贪婪、好奇、自负、娱乐、贪食、偷窥、虚荣、、懒惰、妒忌、善良、愤怒、分享等人性特征,无不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得以表现,而市场供需和经济发展,都不得不应对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对这些人性加以引导并在合理范围内让其得到满足,进而促使其积极消费。全媒经济的实质,是消费者在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消费过程中,通过媒体全方位、个性化、丰富化、便利化的信息营造,全身心享受信息服务、享受工作和生活的过程服务,实现感官、情感、娱乐、文化、思考和行为等的即时满意,享受消费、积极消费,从而在客观上推动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全新经济形态实现。

以信息消费为支撑的全媒经济,是现代科技进步导致的新消费生态中,现代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随着信息消费的普及和科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会越来越受益于斯,企业会越来越受益于斯,社会也会越来越受益于斯。

信息消费是拉动内需的必然选择

2013年8月8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已开始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也日益提升。宏观层面,在我国现阶段投资率偏高而消费偏低的经济运行形势下,信息消费的高速发展不仅能起到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作用,同时对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改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大且长远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大量涌现,信息消费增长势头强劲,形成了巨大的产业和市场规模。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以上。来自Forrester②的调查显示,2016年中国将有6亿移动互联用户和7.2亿互联网用户,这将是52%的中国人口。蓬勃发展的信息消费正日益成为我国新时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支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内需中,内需已成为重中之重。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信息消费成为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

虽然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是投资消费结构失衡依然是宏观经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尽快扭转由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是政府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战略的必然选择。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

与物质消费相比,信息消费具有高层次性、无形性、时效性、效用递增性、无损耗性、共享性等特点。影响信息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因素、时间与精力因素和信息素质因素。在我国,收入因素已经基本解决,时间与精力因素已被新媒体传播的时间碎片化特点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所稀释。在信息素质组成中,信息意识问题已随着传播革命的深入逐渐得到解决;信息能力也在人们主动参与、被迫接受的交织中逐步得到提升。目前需要着力解决的,就是信息道德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消费者素质提高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网络犯罪司法解释出台,也正逐步得到解决。

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是,首先,目前我国宽带网络在普及率、网速、价格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信息消费的发展;其次,商业模式、信息内容和服务创新是培育和扩大信息消费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软肋之一。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根据市场特点、消费者习惯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在提品和服务的同时积极引导消费,把握经济、社会、民生、电子政务等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机遇,开拓更多的信息消费市场空间。针对以上情况,宽带中国战略的推出,无疑是给信息消费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宽带中国”战略通过刺激信息消费助推全媒经济

宽带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宽带也是媒体革命的基本要素,是媒体生态升级、实现三网融合、提振全媒经济,进而通过全媒经济变革整个经济生态的重要条件。“宽带中国”战略是通过制定国家宽带网络发展的目标、路线图、时间表和促进政策,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接入带宽,扩大用户普及,降低宽带资费,拓展应用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宽带建设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和持续复苏的驱动力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提高宽带普及率与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有着明显的正比效应。爱立信公司在33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开展的研究表明,就全球平均而言,宽带普及率每增长10%,就会推动GDP增长1%。IBM预估,中国在建设宽带网络方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就可以增加约84万个就业岗位。

由于发展宽带不仅能直接带动GDP增长,还能拉动出口,促进就业,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全媒体平台的构建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美国将宽带看成是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增强全球竞争力和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英国则把宽带网络定位为国家未来的支柱,将使英国在21世纪再次实现大繁荣,并提出在2017年90%的家庭将享用宽带服务;日本、韩国更是将宽带视为“立国之本”。可以预见,宽带或将成为未来衡量一个国家及企业竞争力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提高宽带的带宽和普及率,将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指出,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统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网络建设、应用普及、服务创新和产业支撑的协同,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

“宽带中国”战略从整体上讲,不只是提升网速,还包括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应用的普及。这将使信息基础网络不仅有更大的数据传输能力、更灵活的信息存储能力、更多的地址资源、更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对IPv6、虚拟化、存储网络、光通信、语义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安全、信息识别等一大批新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有直接的帮助;同时将在这些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信息技术出现进一步的整体飞跃和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根据科斯定理③的视角,自由交换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④有效的。但是,交易成本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正是能够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加协调,从而减少大量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经济与社会活动成本,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的全新生态。

对于政府、企业和媒体组织而言,应对“宽带中国”的战略机遇,应对即将到来的以信息消费为主导的全媒经济,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整合:

首先是垂直整合

这里的垂直整合并非简单的纵向一体化,而是为适应新媒体生态中的体系竞争而进行的整合。具体来讲,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无论是媒体组织还是非媒组织,都需要在关注民众(消费者)需求、用好智能技术、构建应用体系、跨界(行业或产业)垂直整合四点上做文章,通过政策、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达到整合全产业链的效果,构建适应于全媒体环境的“生态系统”。

其次是跨界复用

实现全媒体及其影响下的跨载体多终端分发、内容的多平台复用,以适应载体变革。对政府来讲,跨界复用可以针对全产业进行互补激活,为新的产业内涵或产业活力的生成创造条件。对产业来讲,媒体产业的跨界复用可以给单一的媒体提供时效互补平台和功能互补平台,可以使媒体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非媒产业的跨界复用就是横向协同,以产业或内容与入口、出口捆绑,通过全媒平台形成包括战略、管理、营销、市场、用户等全方位内容的分享平台效应。

第三是替代选择

即以新的技术和传播方式,通过全媒平台,实现原有功能上的协同多元化,甚至以超强的功能实现协同多样化。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非媒组织,最终需要实现的,就是满足产业需求方式的多形态表达。而全媒经济的重点就在于优化传播效率的持续低成本替代,适应国民经济和产业变化的便利性驱动和产品(服务)设计的感验⑤优先取向。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将是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其作用将随着网络建设和升级的实施逐步得到体现。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这将对转变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拓展投资渠道、提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起到重要的作用。

结 语

通过“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的高速宽带网络,提供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宽带服务,必将进一步改善民生,推动中国通信业、新兴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信息消费水平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助推社会进入全媒经济时代。

在未来的宽带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是“宽带中国”的建设方式、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的,是如何抓住“宽带中国”的战略机遇完成媒体革命的使命,营造良性、健康的媒体生态;我们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宽带中国”战略充分激活信息消费,从而进一步刺激内需,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内需、投资和外贸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注释:

①【美】詹姆斯·迈天:《生存之路——计算机技术引发的全新经营革命》,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版

②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由George F. Colony于1983年7月创建,1996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FORR,是一家独立的技术和市场调研公司,针对技术给业务和客户所带来的影响提供务实和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被公认为思想的领导者和可信赖的咨询商

③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由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提出,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对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

④帕累托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⑤王雪野:《全媒体情境下的感验营销模式》,《企业管理》,2013年第5期

参考文献:

篇10

事实上,全球领先银行已经意识到,方兴未艾的创新金融技术在促进业务增长和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潜能。他们不再把技术创新公司看成打破平静的“闯入者”,而是希望能充分利用创新技术,从根本上重新定义自身的业务和运营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埃森哲通过与全球25家创新银行企业的访谈,总结了它们在利用创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中的三条宝贵经验,为欲在数字时代打造全新竞争力的中国传统银行提供参考。

推动技术开放式创新

以开放的心态,推动开放式创新将是银行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对于大型银行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创新过程的早期阶段就与外部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资本和资源展开互动。通常情况下,银行企业需要向其他创新者开放自己的知识产权(IP)、资产和专业知识,以此催生创新的理念,识别和吸收最新技能,并且发现新的增长领域。

目前,开放式创新已融入在众多全球领先银行的运作当中。例如,德国Fidor银行建立了一个带有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API)的中间件――FidorOS,通过连接至现有的核心银行业务平台来提供一系列新型服务,包括借钱给朋友、通过社交媒体推特(Twitter)汇款,以及申请24小时紧急贷款等。这一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还允许第三方访问银行系统的所有部分、将相关业务加以分拆,并且建立基于银行平台的新服务,由此显著促进了创新。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则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支持开发者在自身服务之上构建应用程序。如今,这类应用多种多样,为客户提供着开支管理、社交支付和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工具。西班牙对外银行也紧随其后举办了名为“Innova Challenge”的创新挑战赛,吸引软件开发人员基于来自银行的匿名客户数据,打造新型平台和应用程序。

眼下,开放式创新的最大机遇很可能潜藏在区块链技术当中,这种通信协议支撑着比特币的分布式架构。目前,各种电子加密货币仍处于发展初期,尽管它将会给金融服务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尚不可知,但是显然,如果传统银行机构希望从这一革命性的金融技术中有所斩获,就必须在远超以往的范围内,与本企业之外的技术专家和开发者展开合作。

跨机构共同创新

在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中,“共同创新”变得日益重要。埃森哲的调查显示,五分之三的受访银行高管都支持对未来情境进行“数字化重新构想”,通过不同参与方之间形成的互补联盟,来拓展金融服务的目标市场。

事实上,金融服务企业与业内其他机构一直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分享“非核心”的流程或服务,这有助于所有协作方削减成本并创造新的市场机遇。在资本市场和零售银行业务中曾出现过许多此类合作案例。例如,一批银行于1966年联合创立了万事达卡组织,旨在支持消费者进行跨行的卡片支付。

尽管这些协作由来已久,但其仍需要在未来更进一步。要想在当今变革的时代保持和推动价值增长,传统银行机构应当想方设法,与其他行业机构建立更为紧密的协作关系,分享彼此的动产,进而明确创造价值的新方法。

与初创企业的协作将帮助传统银行获得创新的活力,从而在未来打造新的业务高地。埃森哲在全球各地发起“金融技术创新实验室”,将多家领先银行召集在一起,共同为初创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开展业务。无独有偶,今年2月,澳大利亚多家银行出资200万澳元,在悉尼成立了一所非盈利性的初创企业中心,为新注册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支持。

同时,跨行业协作对于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也至关重要。通过结合数字技术和金融两大行业的优势资产,孕育更具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无疑将引领银行企业茁壮成长。例如,德国商业银行集团和波兰第四大数字通信企业Orange Polska去年共同组建了mBank,开始联手针对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白标银行服务。mBank正着力推广一款移动银行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和PIN码实现全面的在线银行功能。

投资创新技术企业

当前,传统金融服务企业正以从未有过的力度,通过积极投资创新技术企业,驱动业务创新。在埃森哲针对全球银行高管的调研中,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已使用了企业风险投资工具,另有三分之一的银行机构将在未来两年中计划开展此类行动。

美国运通、西班牙对外银行、汇丰银行、桑坦德银行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都已在过去四年中开发了企业风险投资工具,而且每家机构的投资额至少为1亿美元。今年2月,保险与投资管理机构――法国安盛成立了规模达2亿欧元的基金,在自身的各个业务领域内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事实情况是,锐意进取的初创企业具有很高的创新能量,但需要资金支持;而历史悠久的传统银行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却亟待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面对这一局面,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各方对金融技术公司的投资热情如此高涨,并一直有持续发展之势。这些投资项目最终是否能反哺出资方,目前仍有待验证。

篇11

一、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概述

(一)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含义 在线会计服务,是指基于SaaS理念,以互联网为平台为企业提供的标准会计应用,全面实现账、证、表等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及财务分析,随时随地为企业提供专业、便捷、协同、高效的会计管理及增值服务,是在传统财务软件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其中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指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模式,服务商将应用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服务商购买所需的软件服务,并通过互联网获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SaaS分为工具型在线软件服务及管理型在线软件服务。前者如在线邮箱、在线杀毒、在线翻译等,后者如在线会计服务、在线进销存服务、在线CRM服务等。

(二)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渊源 技术的进步扩展了人的自由度,对会计行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杨周南教授看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基于单机、单用户会计软件变革阶段;基于局域网的多用户会计软件变革阶段;基于企业内部网财务电算化的阶段。第一阶段,会计用户局限在自己的电脑上;第二阶段,可以扩展到一个网络,可能是在一个办公室或是一栋大楼里;第三阶段,进一步扩展到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或几个城市。传统财务软件是在传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一直以产品升级模式带动用户需求和业务增长,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需求多样化,其增长日渐困难。此时软件作为一种逻辑产品与相关会计服务集成,形成了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它摒弃了传统财务软件必须绑定在Pc或局域网上,维护成本高的束缚,通过规模化效应最低成本地满足了用户异地协同、移动办公、快速反应的需要。

(三)我国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现状 SaaS理念在我国起步于2004年,通过互联网在线租赁使用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软件高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的限制,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几年中电信运营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电子商务提供商、IT服务厂商、互联网基础运营商等纷纷涌进SaaS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基于SaaS理念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也开始启航。根据易观国际的《中国SaaS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09》(图1)数据显示,中国SaaS软件市场2008年第4季度总体市场规模为63.88亿人民币,环比增长48%。其中在线管理软件市场规模为8456万元,环比增长57.7%。并且根据易观国际《中国SaaS市场趋势预测2008―2011》(图2)研究显示当前外部市场环境将加速中国SaaS市场的发展。2008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161亿元,到2011年中国SaaS市场规模将达528亿元,市场增长率为63.5%。作为管理型在线软件服务之一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发展现状良好,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整个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环境在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宣传下逐步成熟;用户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认知度的提高以及成功案例对用户的影响;企业信息化需求驱动因素。

二、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特性

(一)可预见使用范围广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与其他产品一样都有自身的应用领域。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可预见适用范围广,主要应用于普通中小企业、记账者领域。(1)普通中小企业。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其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正朝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但因自身规模小、资金不足,对信息化成本高度敏感。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经济危机等不利形势造成中小企业进入高成本经营时代,使其生存和竞争的外部环境发生本质变化,节支降耗、开源创收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法则。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企业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方式投资,不用一次性投资到位,不占用过多的营运资金,从而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不用考虑成本折旧问题,并能随时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2)记账者。2005年3月开始施行的《记账管理办法》将记账的实施对象从小型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扩大到所有需要实施记账的单位,记账由过去的辅助机构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兴中介服务行业。由于传统财务软件成本较高和后续安装、维护、升级等一系列问题使个体代账者止步,大部分仍处于手工记账的状态。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可解决这些传统模式下不易解决的问题。基于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个体代账者的工作会更便捷省心,每天所做的工作只需要录入业务凭证,所有的报表都会自动生成,轻松实现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及月度、年度会计结算分析业务的管理。

(二)使用成本低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具成本效益的购买方式,因为它是基于使用定价,不同于传统财务软件的许可权永久购买。以友商在线会计为例,单用户、单账套的简体中文版本每年的服务费为288元,每天的平均费用不足1元,是同类传统软件价格的十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软件服务的入门“门槛”。面对各类新会计政策和业务,软件升级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以新会计准则的升级来讲,单套传统财务软件(如速达、管家婆等)的升级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甚至更多。而采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服务商会提前了解变化并实时进行相应的在线升级,在有效期内用户享受的都是最新的在线服务。在线会计服务的新功能从开发出来到提供给客户应用是同步的,不需要经过等待和额外的投入。

(三)甩开IT包袱 IT包袱指软件维护的包袱和会计人员学习的包袱。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体代账者来讲,一般都没有条件配备专业的IT人员,一旦碰上电脑中毒、硬盘损坏等情况,只能等待服务商上门服务。在线会计服务模式配备了专门的运维团队提供24小时运维监控服务,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就能在线第一时间进行排除,为用户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同时,用户采取租用的方式来进行会计业务管理,不需要专门的软件维护管理人员及为人员支付劳务费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的运营。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教育工作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但对于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和“老”会计来说,明显

缺乏实战经验。传统财务软件需要正式购买并安装在同定电脑上才能进行使用,成为了会计人员学习的包袱。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则更强调用户体验,用户在没有付费前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试用软件,深入了解学习软件功能,并准确判断在线会计服务产品是否实用。同时在线会计服务商不仅在软件设计上力求简洁、实用,还借助于Flash、网络视频等各种网络技术在线指导用户更好的学习应用。

(四)为会计人员提供全新工作模式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会计人员只要拥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就可以进行记账、结账、在线报税等工作,体验全新的功能亮点并能够共享实时数据给会计人员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凭证管理便捷:凭证录入支持全键盘操作,可自动平衡金额,便捷快速;凭证列表里可按任意字段随时对凭证进行排序,管理更全面。自动同步处理:初始化和日常记账业务可以同步进行,便捷适用;凭证保存时自动登账,月末自动进行期末调汇和结转损益,节省了会计人员大量登记明细账、总账的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出错率。实时提供报表且报表自动:对企业的统计分析或管理报表设置了自动邮件报送的功能,直接形成电子档的报表文件,并自动联接到邮件办公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衔接。公司领导要了解财务情况,使用传统财务软件时会计人员要把常用的明细账和财务报表转换成电子表格发出既麻烦又不能即时实现。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下,会计人员利用互联网将在线会计服务的界面地址用电子邮件发给公司领导,或直接给公司领导分配一个用户名,公司领导便可登陆在线会计系统查阅报表。强大跟踪分析:从报表到总账,到明细账,再到凭证,可以连续查询跟踪每一笔资金的来龙去脉。任何时候都可以灵活的查询,并且可以随时生成表格,无论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都可以随时打印导出。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相对孤立,缺乏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而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一整套不断丰富的服务,每个会计人员都可以是经验的吸收者和分享者,网上记账的同时与同行交流,获取最新财会财经资讯等。

三、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在所有在线会计服务产品中安全都被列为重要的一环,这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在线会计服务商宣传用户数据是存放于网络上,即使用户的电脑出现损坏、被盗、被黑客攻击这些意外时都不会毁坏企业的核心财务数据。但把数据放在互联网上是否会引发新的安全问题?从技术平台方面看服务商主要面临两个安全问题:一是数据传输安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而非用户局域网来传输数据,传输数据过程中用户机密资料容易被截获;二是登录安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必须通过用户的账户名、密码登录,因使用电脑不当而被植入木马、感染病毒等会导致登录帐户信息泄露。对于数据传输安全问题,大多数服务商已使用SSL安全性加密技术以防范假网站、网络钓鱼等网络诈骗、盗窃事件。但登录安全问题仍是一个需要攻克的行业难题。另外,由于目前在我国诚信体系缺失等因素导致服务商和用户之间的信任度不够,服务商有大量现成的用户数据,若有不法份子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数据用于商业用途,用户的损失将难以估计,且此行为用户无法控制。如早期国内大量的短信息服务提供商欺诈手机用户行为,就是提供商从移动通信服务商处购买已经开通使用的号码段并强制订阅短信,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取了服务费。服务商提供安全加密机制来防止没有授权的人对数据进行非法访问,加强用户对其信任度。但内部人员又是一隐患,特别是掌握加密技术的人员,即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还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获取信息。因此,在线会计服务商需要有更可靠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其可信性。

(二)集成问题 传统的集成方法最根本的局限在于集成出的产品是单租户模式,每个用户必须购买自己的版本部署维护,并在需要集成的每一处都采用这种方法。专门进行集成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在未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只能把成本转移给最终用户,使用户的集成成本高居不下。同时,集成花费时间长,集成产品扩展性不够。这种局限导致传统的集成方法在解决在线会计服务应用与其它SaaS应用或传统软件应用之间的集成时遇到很大挑战,甚至影响到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普及。用户每个月花500元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同时再投人数万元把在线会计服务应用与内部其他的应用集成起来是不现实的。集成已经不是用户的额外需求,而是一个服务商必须决的问题。是否具有集成能力将是考察在线会计服务商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为集成问题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能成功接受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集成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服务商未找到适用的新集成方法,仍试图用传统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商业模式问题 传统财务软件的商业模式追求单个项目和产品收益最大化。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是将个体用户所承受的成本进行分摊并降到最低实现规模效应。两种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截然相反,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颠覆,在这颠覆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挑战。国内的服务商只是处于摸索期,没有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规模化,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要有完整的生态系统。百度完成技术平台搭建后服务的展示、交付等所有环节几乎无成本,主要收入来自具有在线营销需求的中小企业,其成为依靠互联网运作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但与百度相比,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虽然通过互联网降低了交付成本,但仍需上下游厂商的支持,包括应用厂商、实施咨询服务厂商和平台服务商等。因为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是以SaaS应用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商务的一站式服务,不同于简单地把传统财务软件搬到互联网上,还包括提供融通整个经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电子商务在内的增值服务。相对复杂的生态系统对服务商把握整个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市场产生难度。第二,用户的需求层次不同。百度营销广告的需求具有很多共性内容,只要满足宣传推广的需求能吸引客户即可。而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更多地直接涉及到用户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差异性,如不同的行业差异、不同的企业差异、不同的业务差异。但服务商提供的在线会计服务产品一般都是通用的,很少能兼顾成千上万个用户行业化、专业化的需求。

(四)成熟度与稳定性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领域保证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成熟度、稳定性非常重要。如200932具型在线软件服务Google Gmail电子邮箱爆发全球性故障,服务中断时间长达4小时。做为低层的SaaS应用邮件服务故障带来的影响虽不是很大,但做为管理用户所有重要财务数据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发生此类故障将会给用户的业务连续性带来重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我国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成熟度、稳定性尚不足,有时看起来很好的产品并不实用,存在着应用过程管控难、稳定性不够、实效无想象好等问题。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还有多租户特性(通常基于一套标准软件系统为成百上千的不同客户提供服务),每个租户又有很多用户,对支撑软件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性能、稳定性和扩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完善的对策

(一)提高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安全性 提高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安全性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采取技术手段保证财务数

据安全。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的安全问题来讲,服务商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保证用户财务数据安全。第一,网站安全。保证财务数据安全首先要保证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网站的安全,其中最基本的是机房安全。服务商可选择采用国内电信级IDC机房,因为这种机房配备完整的制冷、防尘、双路供电、消防系统,保证服务可用性达到99.9%,具备联网电子锁防盗、24小时专人和录像监控、口令进入机房等优点。服务商还可以采用其它措施来保证网站安全:以用户数据高安全、可用为目的,采用完善成熟的网络架构,严格的安全设计,对网络、关键应用采取多级容灾、冗余方案;与国内顶级信息安全咨询公司合作,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加固、咨询、培训服务,确保网站尽可能安全可靠;所有涉及用户机密数据全部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密文存储,确保原始财务数据安全。第二,登录安全。应对登录安全问题,在线会计服务商可提供用户密码等级、验证码机制,确保用户密码安全,同时有计划的实施银行级信息安全认证系统。USBKey就是银行级信息安全认证系统的一种,采用1024位非对称密钥算法对网上数据进行加密、解密和数字签名,有效防止黑客盗用行为,确保用户在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2)加强内部人员管理。技术手段再先进也需要人员维护,就会存在信任问题,在线会计服务商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处理。从内部管理上,制定规章制度来预防。如严格遵循国内信息等级标准,对用户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授权策略,任何人无用户授权禁止用户私有数据的浏览;服务到期后没有续费,一定时期后对用户所有数据做永久删除,彻底防止用户数据泄密。从法律层面上,在线会计服务商可与其用户、其内部管理人员(特别是有关的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合同,约定“双方对合同的书面资料及其他有关的商业机密负有保密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透露给第三方;否则,任何一方都有权利向对方请求损失赔偿,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保密责任不因本合同的无效、提前终止、解除或不具操作性而失效。”之类内容,以明确服务商或其内部人员泄密时的法律责任,解决用户的信任问题。

篇12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IT服务市场之一,IT服务地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不同于过去IT技术转变的过渡时期,中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的精力倡导IT基础设施的扩建,重点针对的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e things)。迄今为止,中国已在五个主要的城市开始云计算试点方案,使其成为五年计划(2011-2015)的重点邻域。在此轮IT技术转型中,如何建立完善的云计算服务,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策略问题。

中国云计算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服务的定义

云计算是2007年提出的一种信息技术新概念(卢益清、李忱,2013),泛指云计算服务、支撑云计算服务的云计算平台和相关云计算构架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云计算便因其极具创新性的理念而被业界所广泛地关注,因而成为整个行业的中心话题,被看作是继大型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变革之后第四次IT浪潮。云计算是能够通过网络方便访问的,按需共享可配置的IT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各种技术服务)的一种应用模式,正改变着企业购买和管理IT资源的方式(Mell, P., & Grance, T.,2011; Gary, G. et al.,2012)。

云供应商提供完全不同的IT服务模式,并负责一系列IT应用服务,包括硬件、软件的安装、升级、维护、数据的备份、存储和安全。企业以最少的管理成本,获得由云供应商提供的快速配置和等交互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IT应用支出和运营成本,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且将愈加促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整合进程。因此,云计算被认为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研究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亚马逊、谷歌、微软、戴尔、IBM等IT国际巨头以及百度、阿里等国内业界都在其中。

(二)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民人数超过5亿,是较大的PC和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类似于美国的Google、MSN、eBay等公司。随着用户对移动互联网兴趣的增加,以及政府强劲的推动,云计算的发展势头已经超越了技术创新而成为下一个五年经济计划中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配合与落实国务院的《决定》,2010 年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无锡五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并于2011 年10 月陆续下拨6.6 亿的云计算专项扶植资金作为种子资金用于云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地方政府将提供更多的配套资金。同时,政府将加快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投资,如数字电视网、卫星网络和高速、高容量的骨干网络。政府已设定云计算服务发展方向如下:全国范围内云计算业务的协调和相关服务发展;政府为导向和市场为导向发展措施,及两者关系的平衡;基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及优化社会资源的分配。

同时,由于中央政府的倡议,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成为强有力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二十多个城市已经制定了云计算发展策略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在土地和税收方面鼓励云计算项目投资的特别奖励政策。例如,上海的“云海”项目是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和媒体服务方面。而北京的“祥云”项目,目标是提高、完善北京地区电子政务和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当地数以百计的IT企业正在参与这种类型的地方政府云计算发展项目。据工信部统计,在未来三年,中国云计算收入将会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由私营部门带动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公司倡导的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如百度、腾讯、新浪、阿里巴巴、盛大和搜狐,已在中国迅速发展并成为主流。百度在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占超过80%的市场份额,对移动用户和传统PC用户均具吸引力;腾讯拥有比美国Facebook 还多的注册用户;阿里巴巴和淘宝在中国拥有比百货商店更多的交易和现金流。在大量社区用户的拥护和推动下,中国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互联网市场比世界其他地区增长速度更快。在过去五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5 亿,IT开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市场规模庞大,对云计算应用有着广阔的需求。同时几千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市场潜力巨大。

在当前的五年计划中(2011-2015),政府明确提出了“通过培育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药品、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成为新的试点项目”。在过去几年,政府加大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投资,包括宽带升级等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数字电视和卫星通信。云计算和物联网试点项目已经在五个主要的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无锡)启动。这都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云计算在中国的影响并不仅限于信息服务。从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中间件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等全套解决方案都会不断地全新的需求。这为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如何把握云计算迅猛发展势头,构建从后台数据中心到各种移动设备充满活力的后端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立足点。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IT服务的应用模式,通过云计算服务模式企业不需要先期投资就可以享受到先进的IT应用服务,是一种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这正好弥补了中国中小型企业目前信息化水平低、资金少、人才缺的不足,并且较好地迎合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李新明等,2013)。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降低了开发运行成本。

当前,中国在发展云计算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存在盲目发展的情况。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云计算开放平台,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潜在的应用需求大,但实践中还需要协同。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海量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安全标准缺乏,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薄弱,给信息保障和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亟待解决。

虽然中国在发展云计算服务体系过程中,面临很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如何把握云计算迅猛发展势头,构建从后台数据中心到各种移动设备充满活力的后端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云服务,将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可以预见,在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引导下,中国必将成为云计算服务的机会之地。

中国云计算服务体系的核心技术困境

虽然中国云计算市场机会巨大,但技术挑战同样严峻。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许多相同的技术挑战,客户需求和市场条件会带来一些独特的技术发展机遇,并将在中国持续酝酿一个动态的云生态系统。这在计算机产业历史中,中国首次与西方世界在市场机会和应用模式创新上保持同等水平,几乎没有“成熟”的技术或应用模式可以复制或从其他市场购买。本文总结了中国云计算市场所面临的行业关键技术问题,其中一些是其他国家同样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对所有云服务市场都是尤为最重要的。有关加密算法和加密产品,中国政府有自己的特殊规定。国际上许多安全解决方案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在实际中不能原样照搬。它们必须由本土解决方案供应商整合、集成和调配。此外,在中国市场有许多新颖的、独一无二的市场需求,例如,银行和支付系统的集成、整合就是典型的例子。

云计算模式从服务器到智能设备都依赖于计算机设备的相互连接。从10G以太网,以太网光纤通道,到无线网络,有许多网络连接技术。大多数这些在其他市场行之有效的技术同样适用于中国。

(二)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已成为一个伴随着云数据中心热潮而来的全球性问题。由于中国传统的数据中心效率低下,因而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云数据中心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制定了在未来五年内,数据中心效率提高40% 的具体目标。

绿色数据中心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设计时,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并使用最节能的服务器,设计能集中管理存储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其二,在数据中心操作时,中央管理工具可以动态监控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和资源利用率,使数据中心能够以最节能的方式进行管理,并通过管理工具执行管理政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营都为中国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

除了数据中心有效的管理,云计算的资源和服务管理也是云业务成功的关键。大的云计算业务通常需要一个以上的数据中心。云管理工具必须能够覆盖对虚拟和实体资源的跨数据中心管理,包括管理跨数据中心工作负载迁移,灾难复原,确保服务质量,计费和客户资源管理。在中国,开放云解决方案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专有的解决方案要么是自主开发的,要么过于昂贵。强大的云管理工具的缺乏,成为云计算广泛应用最大的挑战。

(三)云软件生态系统

除了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和相关云服务都建立在复杂的软件基础上。这不是某一个公司或企业可以实现的。一个健康的软件生态系统要覆盖所有云层和不同的市场细分。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开发开放资源的解决方案。中国许多软件公司已在不同层面建立了的开放资源软件业务。随着政府推出利好政策,和建立开放资源的社区,开放的云软件生态系统将是又一个好的机遇。

(四)跨智能系统与集成服务

云服务需要大量系统集成。如果没有“最后一公里”整合,将不会有完整的、高用户体验的云解决方案。云计算的承诺将不会实现交付。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群,中国需要经验丰富的,能够把云解决方案和云服务结合起来的云计算系统集成供应商。这可能是云计算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由第三方提供独立云系统集成服务。

系统集成还可以包括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移植,以支持各种智能设备的不同细分和用途。HTML5的普及,基于HTML5的用户体验成为关键。中国有超过10万软件开发商,属于HTML5利益集团。这是关注中国用户文化和行为,定义和开发特有的,基于HTML5的智能设备的云服务应用,涵盖、跨越了从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到平板和手机的各类智能设备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设法解决HTML5固有的安全挑战,并确保HTML5运行时对引擎的优化,以保护用户数据,并为设备提供最佳性能。

此外,对于中国云服务发展应持新的战略思维和观点。诚然,在许多领域,中国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实现云计算的宏伟愿景,仍有技术差距。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国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紧密追随者,凭借其强大的政府支持,甚至将成为某些领域的领导者。这意味着学习和效仿在其他市场云服务如何运作,然后在本土应用这些技术,从而打造出中国特有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云服务必将成为全球的引领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和国际云计算企业广泛合作,同时注重原有的创新,从而解决这一中国特有的挑战。中国云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应该接收国际标准,并尽可能在标准化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如W3C、DMTF、IETF等。

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发展策略

(一)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开创了云基础设施服务模式(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云计算软件服务模式(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三类全新的IT服务模式(Marinescu, D.C,2012),如图1所示。其中,IaaS模式提供低成本和高可靠的基础设施托管服务,PaaS模式提供快速的从技术开发到服务运维的能力,SaaS模式提供低廉的在线软件租用服务。上述云计算服务模式不仅给信息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催生全球IT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云基础设施服务模式(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是最简单的云计算服务,云供应商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提供服务器、存储(如复制、备份和归档)、网络连接(如防火墙和负载均衡)等,客户无需购买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只需通过互联网租赁并基于使用量支付费用,即可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

云计算平台服务模式(PaaS,Platform-as-a-Service):云供应商提供的平台服务,如互联网应用编程接口,运行平台等。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平台,并自行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和服务模式。客户也可以在托管应用程序的环境中,独立设计、开发和测试应用程序,因而避免了采购、部署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高额的成本。

云计算软件服务模式(SaaS,Software-as-a-Service):SaaS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模式,是在IaaS和PaaS基础之上,云供应商提供一系列在云基础设施上的云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等(Nathalie,B.,& Iliya, M.,2013)。云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控制应用程序,包括应用程序的功能、更新和维护等,客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的网页浏览器访问云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通过专业化和规模经济降低了开发运行成本。

(二)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云计算服务模式分析,企业可以按需购买IT技术资源(如增加数据库的存储、带宽和数据的处理能力等),从而降低IT支出和运营成本,同时无需维护陈旧的设备。另外,云服务还提供应用程序的开发;获取关键技术,软件和熟练的IT人才,这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很难获得和维护,而且成本过高。总之,除了云计算所提供的硬件、软件和技术平台服务优势外,云服务还包括降低IT相关成本、提高企业灵活性的优点。因为云计算服务所需的,通常IT基础设施相关的开发、采购、管理和维护成本和开支都转嫁给云供应商。云计算使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降低IT资本支出,及运营和维护成本,同时将资源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将云计算转化成IT相关的战略竞争优势。

近年来,国内企业对云计算的了解程度也正在进一步提升。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国内79%受访企业对云计算有一定了解,而37.5%已经开始部署云计算应用,受访企业中部署SaaS用户占比最小,仅为16%,但市场规模却最大,达到28.05亿人民币。SaaS层面主要以企业管理软件和在线办公软件为主,目前商业模式市场接受度较高。PaaS用户占比28%,市场规模最小为1.84亿元,以免费互联网应用开发为主。IaaS层面应用虽拥有56%用户数量,但市场规模仅为5.11亿元,主要集中在虚拟机、云存储等资源出租。云主机、云存储、云邮件等资源出租型应用使用率达到约40%,未来40% 用户主要希望使用企业管理软件、应用开发平台、网络加速等服务。

云计算正在渗透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工信部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云计算恰好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路径。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收入达到606.8亿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中国云计算服务模式发展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提供公共云基础设施和服务。云计算平台的架构和运用服务的提供都基于宽带网络和环境,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就没有云计算。足够的带宽和关键廉价的宽带成本,是云计算发展重要的前提。

回顾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最后一波互联网构建中比西方市场落后大约五年。然而,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服务的增长却比较显著。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服务生态系统,与美国并行。阿里巴巴/淘宝,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和世界范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之一。此外,百度作为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引领者,接管了谷歌在中国三倍的市场份额,已成为中国移动和台式机平台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在中国,云计算已经度过了初期的市场培育、概念炒作,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具体的产品服务阶段。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国内三大互联网巨头,已全部介入云服务市场。

阿里云公司在2009年就已成立,并在2011年7月宣布,阿里云以自主开发的飞天开放平台为基础,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在2013年年初,百度正式开放应用引擎BAE,面向所有开发者推出公有网络应用开发和部署平台,并正式确立了移动云作为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计划,同样在2013年9月,腾讯正式宣布全面开放腾讯云生态系统,腾讯云定位于服务互联网应用开发者的公有云平台,覆盖了计算云、数据云、个人云三个层面,包括云服务器、云数据库、NoSQL高速存储、罗盘、CDN、云监控和云安全等产品。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将云计算和相关移动互联网服务定位于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下一个前沿战略。自2010年,中国移动已花费高额研究经费,开发大型云解决方案。中国电信也已启动专门的云计算公司,以监督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业务,并为提供增值服务机会构建云基础设施。中国联通作为领先的数据中心联盟(ODCA,Open Data Center Alliance)委员会成员,满足了地方云服务需求。

有研究员预测,到2015年,中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至1万亿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有望达到15% 以上。现阶段,中国一些地方在发展云计算认识上还有误区,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的情况。所以需要政府进一步地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2.大力发展垂直云计算市场。通信网络只是云计算发展的基础环节,只承担着载体的作用,云计算提供的核心资源是以云模式提供的IT资源,其核心价值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由领先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构建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典型企业驱动的公共云服务,将为发展云服务的垂直市场提供更多动力。据预测,云计算收益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的云服务。中国大约有三千到四千万中小企业。过去由于硬件和软件在应用和管理方面的复杂性,中小企业IT 技术的应用水平非常低。现在,云计算能够以可扩展的、可管理的方式提供更可行的云服务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已大力扩建云基础设施,将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驱动力。其目标是,未来三年内,将有25% 的云服务提供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云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云技术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另一个吸引政府大量投资的垂直市场是教育。中国政府承诺,到201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4% (根据2011年的GDP,约合2000亿美元)将会被用于教育。教育总投资中,有5% 至6% 将用于信息技术。政府最近刚刚,未来十年引领教育的信息系统,其中云技术被明确称为发展和部署十二年义务教育、高校科研及劳动力继续教育的关键核心。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一直都在致力于教育方面云服务模式的研究。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涌现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系统的指导方针,到2015年,云基础设施及云服务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已大力发展并覆盖主要城市和大学。

3.加强与其它服务系统的衔接。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定义,10%以上的人口是年龄超过60岁的人),医疗保健和预防医疗服务正在变得日益重要。中国政府将继续专注于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当前的五年计划中,政府的规划更倾向于扩大预防性医疗信息系统。据民政部, 在未来十年,中国将投资高达5000亿人民币(800亿美元)用于研究和开发高级友好型社区,其中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将被用于前端,云基础设施和服务用于后端。

中国有自己成熟、完善的银行和金融体系。金融社区正在探寻通过整合IT服务及外包部分服务以确保数据中心运营的安全性。此外,在云计算环境下,随着金融服务、B2B和B2C业务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更多的设备、更多数据、更多客户将带来更多的服务机会。与此同时,金融服务和整个移动云计算对安全和隐私的需求,正变得比以往更加严格。需要更多创新型软、硬件相结合的安全解决方案。此外,中国这个拥有数十亿客户群的、多样化的市场,有特殊的安全规则,这就要求当地供应商在开发本土化的安全解决方案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保障云服务安全。云计算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该服务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安全标准缺乏、安全的检验检测能力薄弱的不足,给信息保障和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也将危及企业用户和普通网民的隐私安全。随着越来越多“云”的开放,更多利用个人网络数据探知个人隐私的现象被频繁曝光,传统的隐私保护手法开始变得无能为力。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75% 的网民担心云计算的安全问题。云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大数据安全都是相对新的课题,安全工作不可忽视。因此,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管理,加强行业和企业的自律,加强个人隐私和数据的保护,并探索相对应解决之道,是中国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重要课题。

结论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一代产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并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云计算不但推动了传统各行各业信息化浪潮,也带来了信息消费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改变个人用户信息消费的模式,用户可以随地获得按需定制和灵活收费的云服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充满活力的动态市场,以及完善的政府项目,中国已经成为云计算的市场领先者,中国必将呈现出云服务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独特商机。虽然也面临和其他市场一样的技术挑战,但是中国在许多领域具有独特的需求。因此,中国应把握历史机遇紧跟现代技术发展趋势,自行开发云计算服务,把云计算转化成信息产业的战略竞争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益清,李忱.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29)

2.Mell, P., & 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Recommendation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2011

3.Gary, G., Sanghyun, K., & Robin L. W. Success Factors for Deploying Cloud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2,55 (9)

4.Cloud Computing 2012 Whitepap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MIIT, April 2012

篇13

所谓“共享经济”,也叫“分享经济”。是指能够让商品、服务、数据以及智慧拥有共享渠道的经济社会体系。

可以理解为,资产所有者通过数字清算机构,利用他们已经拥有但未使用的东西来赚钱,消费者从其他消费者手中进行租赁,而不是向公司租赁或购买产品。其特点是在陌生的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物品或服务的交换。

举个例子来说:萨布瑞娜・赫尔南德斯(Sabrina Hernandez)是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一名学生,她通过DogVacay网站提供每晚40美元的宠物狗照看服务。一个秋天,她的平均月收入是1200美元。她表示宁愿做这份工作,也不愿回星巴克做之前的客户服务。

曾经,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进行了一项调查,以研究其对旧金山的经济影响,结果发现由于Airbnb的租金常常低于酒店,因此人们在旧金山逗留的时间更长。14%的Airbnb客户表示,要是没有Airbnb,他们根本不会来旧金山游玩。

这是对个人及服务的新机遇。

共享经济就像15年前在美国出现的网上购物。起初,人们会担心安全问题,但在亚马逊之类网站成功购买了几次之后,他们就会认为在其他地方购买也是安全的。拿易趣来说,一开始它只是个点对点的交易市场,而现在的主力军已经是很多专业的“资深卖家”了(其中许多人开始时只是普通用户)。

共享经济也为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如同易趣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交易中的卖家一样,只要条件允许,共享类网站让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所有物变成商品,包括时间和服务。如同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们常说的,使用渠道比拥有权更重要。

共享观念利用那些以前被认为不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创造了新的市场。

“共享经济”国外先行 国内跟进

网络技术降低了人们共享的成本,让我们能比以往更容易并且廉价的获得共享资源,也就有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过去几年中,共享经济稳步发展,全球各地上千家公司和组织为人们提供了共享或者租用商品、服务、技术和信息的条件。

在美国,据福布斯估计,2013年共享经济价值达到35亿美元,增长25%。例如,叫车服务平台“Uber”最近成功融资12亿美元,其价值已超过180亿美元;房屋出租平台“Airbnb”最近成功融资4.5亿美元,其价值已达到100亿美元。

而贷款俱乐部(LendingClub),能让你像银行一样贷出多余现金,从而扮演银行家角色――刚刚递交了5亿美元的IPO申请。其2013年的销售额为8600万美元,利润为700万美元,总共发放了价值20多亿美元的贷款。

个人对个人的租借市场规模已达260亿美元,整个“共享经济”的产值达1100亿美元。

在德国,12%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式消费”,这一比例在14―29岁的年轻人中高达25%。

拼车网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巴尼科尔坦言,每个月有100万用户使用他们的拼车服务,足迹遍布欧洲40个国家。

在国内,一大批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租车网站及手机应用争先涌现,且渐渐分化出多个流派:一类是个人对个人,不提供司机,将私家车出租出去的P2P租车模式:如2012年5月成立于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家P2P在线租车平台,拥有1000万美元融资的“PP租车”。和2014年4月上线运营,拥有1000玩美元融资的,更加注重“社区化”的“友友租车”。

一类是分享“空座”的顺风车拼车模式:如2014年10月上线运营,拥有千万美元融资与天使投资的“微微拼车”。和分享“空座”的“通勤”车拼车模式:2014年7月上线运营,基本敲定A轮融资的“友车”。

而众筹模式也成为了倍受国内年轻创业者们追捧的主流方式之一,且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8月底,国内至少已有80家众筹平台。

除了新兴公司,共享经济的巨大优势迫使一些传统企业也改变经营方式参与进来。Avis汽车租赁公司就和竞争对手共享一些资源,而汽车制造商GM 和 Daimler也是这样做的。

标致汽车公司在2010年建立了一套流动租赁服务系统,注册会员可以共享标致汽车、电子滑板车和自行车,该系统已于2013年底在欧洲70个城市开通。

这就使得商业形式可以更多元化。未来的公司可能会采用混合模式。正如网上购物迫使沃尔玛和乐购做出调整,现在音乐和书籍的电子化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一样,网络共享最终将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共享经济”可持续吗?

虽然,国内外的众多案例都在标榜着这一新生事物的生命力,但“共享经济”真的可持续吗?

首先,“共享经济”能够出现的根源来自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特定阶段经济形势的推动和居民消费价值观念的变化。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信息分享提供了平台。智能手机的发展,让分享型经济这一概念更加成熟。如租车平台,出行人只要通过手机软件发送请求,车主就会在收到提醒后进行交易。网络支付方式、网络搜索工具和识别核实系统等网络技术不断流行,也大大降低了人们进行共享的交易成本。

而全球危机的增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矛盾。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使消费者对所有权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经济大萧条促使人们回归城市中心的消费新理念,更多的人住在城市合作式消费,不管他们共享的是汽车还是自行车,还是其他东西。这带来两重效果:一是节约成本。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人们借助所谓“共享经济”模式少花钱多办事。二是开启财源。共享经济带来的收入分配方式变革,物品所有者可以利用闲置的资产挣钱。例如通过空中食宿公司,旧金山的房主平均每年出租58天,可获利9300美元。

而居民消费价值观念的变化则体现在年轻一代人的心目中,借助网络而出现的借用、租赁和共享模式成为主导。他们不买报纸,而是在社交工具上按照自己的喜好观看和传播新闻。他们不买DVD播放器,而是播放流媒体视频。他们不买CD,而是通过在线音乐等服务订阅音乐(或者听盗版音乐)。

人们出于经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原因接受了共享经济。由此看来,“共享经济”的出现不是偶然。

对于如何评判“共享经济”,学者们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一切究竟是创造了新的价值,还是仅仅取代了已有业务。现实告诉我们“共享经济”属于典型的创造性颠覆。

这可能对经济造成短期的不利影响,因为人们不会在租赁的同时再去购买相同的东西。但会产生长期经济效益,最终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共享经济”失败的教训

趋之若鹜的同类企业越来越多,P2P模式让“共享经济”逐渐形成规模。共享经济很流行,但不是每个人在这流行的“顺风车”上都能走到最后。

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更多是成功者的案例,有成功自然有失败,那隐藏在成功光环背后的失败或者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在国外,neigh*borrow的例子可谓典型。

neigh*borrow曾想利用社区闲置物品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但资金侧重的失误、业务重点的不明确使其成为“镜中月”。其创始人曾自嘲的说:“大家仅仅是喜欢我们的想法,而不是解决方案”。

如今,neigh*borrow只能作为一个实验项目来运行。neigh*borrow创始人认为“分享经济”并不仅仅是构建一个平台,然后期待人们分享。更重要的是你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Airbnb的成功并不是源于你是不是有“浪费的沙发空间”,真正的问题是“在X会议时没有适合的地方睡觉。”

在国内,2013年9月的小米会上,雷军曾向在场“米粉”透露了MIUI系统的一项新功能“WiFi分享”。当小米用户进入覆盖有WiFi的场所(咖啡厅或别人家),可以选择一键“分享网络密码”,其他小米用户便可直接连上加密WiFi。数据显示,小米服务器上存储的公共场所WiFi密码达32万个。

而这项功能一经公布就遭非议,不少人认为这项功能是“超出底线的行为”,侵害了网络安全和他人财产。公布这项功能两天后,小米官方公开表示,决定即刻停止MIUI WiFi分享功能,并已销毁服务器上存储的所有用户分享的WiFi密码。

“共享经济”将势不可挡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共享经济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价值、客户服务和产品质量以及监管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例如,房间出租者是否需要支付酒店税?阿姆斯特丹的官员正在用Airbnb列表来跟踪无牌酒店。在美国的一些城市,迫于传统出租车公司的抗议,点对点出租车服务已被禁止。

而国内共享经济圈的建设同样问题重重,除了以上的不足,国内诚信体系的缺失使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案例中受访者担心的一样:

尽管不断强调安全,但监管部门一直对此类产品相当敏感;另一方面,这些平台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像其承诺一般安全也存疑,监管的难度高导致许多行业间所恪守的道德底线与道德联盟由于自由和散漫分崩离析。

但是,欠缺和不足并不能成为 “共享经济”发展的拦路虎。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个别的、细微的消费行为变化经过集聚整合最终将会带来巨大的商业变革和社会变革。

利弊共存的“共享经济”模式,优势远大于弊端。

从空间延伸和经济利益方面,共享经济扩大了交易主体的可选择空间和福利提升空间。使供求双方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自己的分享物品或需求物品,增加了可选择的交易对象,并具备了掌握交易对象更多信息的可能,这就避免了欺诈性不公平交易和交易成本,从根本上提高了交易质量,有利于促进双方福利的增加。

从观念转变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人们的产权观念,培育了合作意识。与他人分享是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德。借助网络平台,出租或借用东西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从根本上扩大了人们分享的人际圈,教会人们如何分享。

从产业运行模式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形成了一种新的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实现了消费模式从“扔掉型”转变为“再利用型”,通过社会存量资产调整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平均分配和商品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利用。成为过度消费的终结者。

从就业模式方面,共享经济提供了新型就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一种全新的在家谋生方式。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的混合体,使全社会成为一个全合约型社会。

从社会稳定方面,共享经济有助于解决政府城市管理难题。交通拥堵、生态资源紧张、劳资矛盾、收入分配不公、邻里冷漠是制约多数城市发展的普遍难题。共享汽车改变了城市旨在改善交通的政策,还能减少尾气排放,共享私人住宅能平衡城市住房供需关系,共享经济甚至还可以通过稳定社会网络来解决城市犯罪问题。

共享经济颠覆了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进而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活。

从本质来看,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的发展则更多的是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发展。“共享经济”恰恰是人际关系发展的社会活动,推动共享经济发展也就是推动人际关系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