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绩效审计评价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篇1

一、基本思路

绩效审计,是指审计机构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一个组织占有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rrect)进行审查、分析、评价的行为。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则是对高校内部各个单位所占用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价,衡量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管理,以促进高校管理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利用其所占资源。我国高校内部职能部门较多,除以院系命名的教学单位外,行政管理部门也掌握着高校资源的分配,部分高校还拥有具有企业性质的下属单位,这就决定了高校绩效审计必须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我国高校对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采用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依据高校部门承担的工作分项给予预算,对一个部门的评价必须依据其各项职能及给予的预算资金分析结果,这就更加剧高校部门绩效审计的复杂性。为厘清高校部门绩效评价的思路,我们对高校部门及部门承担的职能资金预算按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为三个维度,确定基本评价思路,以探讨高校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即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出结果既定,评价投入资源的合理性,最低成本法;以投入资源为导向的,投入成本既定,评价目标完成的程度,目标评价法;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的,评价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投入产出分析法。

二、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

根据上述思路,我们确定高校部门绩效审计基本评价方法为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及投入产出分析法。

(一)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项目的投入,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该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为获得某项结果或功能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作为评价值,并以此作为功能量化的标准。由此,价值工程的基本方程式就转化为下式:

价值系数(Vi)=最低费用(Fi)/现实费用(Ci)

显然,根据上式,有下述判断标准:

当Vi=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与该结果的现实成本相吻合,功能价值较为理想。

当Vi

当Vi>1时,表明为实现某项结果的现实成本低于为实现该项结果所愿意支付的最低费用,功能价值偏高。只要目标费用或成本不是过于保守,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二)目标评价法

目标评价法,即在部门资源投入既定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衡量部门完成既定目标和执行工作标准的情况。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由目标被实现的程度来体现,这种方法要求高校管理者首先根据目标管理原理和工作职责确定各部门的工作目标,然后将部门的完成的工作同预先设定的工作目标相比较,得出达到目标要求,超出目标要求及与目标有差距等结论。一般来说,工作目标的内容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如果是多样的,在各项内容与目标相比较有了结论以后,还须将各项内容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结论。综合的方法可以是较主观的定性方式,也可以是各项得分加权平均的定量方法。

目标评价法实施的难点在于工作目标的制定,一是很难说什么才是适中的目标,二是部门职能并不具有同等可量化的特征。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研究经济体系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我们简化投入与产出分析法,从投入——高校资源的输入及产出——高校资源的输出角度评价高校部门的绩效水平。

高校对教学科研投入的资源很多,从广义上讲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力资源等与之有关的,保证人才培养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类社会资源的总和。高校的产出除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外,为社会提供有用的科学研究成果也是高校重要的产出。同时考虑到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长时间的过程,投入和产出在时间上不具有配比性,即当年的投入,可能是若干年后,才会体现一定的成效,所以,对高校教学部门绩效评价,还应关注其教学过程指标。

三、高校部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应用

为厘清高校内部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应用,我们对高校的内部职能部门进行大致的划分,以确定绩效审计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高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高校教学管理实质上就是教学资源的分配及分配资源所产生的效果的管理与监督,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教学管理工作的投入指标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与之有关的,保证人才培养得以正常运行的各类社会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应从其数量、质量等内部属性进行分析,反映人力资源投入状况的指标具体包括: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物力资源主要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投入的物资资源,是人才培养投入的物化形式,反映人才培养物力资源状况的指标多采用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教学实验及办公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额、生均教学微机、生均语音室座位数、生均图书资料册数;财力资源主要是指为人才培养是所进行的经费投入,包括:生均教学经费、生均仪器设备经费、生均图书资料费、生均校园文化及综合素质教育经费。

高校系统最主要的产出是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考虑到教学产出指标还涉及到一个“质”的问题,所以从在校生的教学产出指标、毕业就业的教学产出指标及教学成果产出指标三方面评价高校产出效果。在校生的教学产出指标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合格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各类比赛竞赛获奖率、学生辍学率、研究生人均科研成果数;毕业就业的教学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本届毕业生率、获学位率、获双学位率、考取研究生及出国率、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教学成果的产出指标主要包括:年开设新课程率、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增长率、名师率、出版教材增长率、出版教材被其他学校采用率、国家级重点优势学科数、省级重点优势学科数、博硕士点个数、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比例、二级学科博硕士授权比例。

(二)科研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科研工作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及学校综合实力,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外,提供科研成果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价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科研的投入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财务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还包括高校科研平台。高校为科学研究投入的人力资源包括高校所配备的科研团队、引进的科研人才及科研教辅人才;物资资源包括实验室用房面积、实验室建设、科研附属设施及研究数据库及图书资料等;财务资源包括科研平台运行费投入、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仪器设备经费投入、课题研究经费投入、科研组织和管理投入等。科研平台具体指高校为科研所提供的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为了全面衡量科研的财务资源投入,这里的科研平台运行费应当按照全成本量化。

科学研究的产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投入与产出可以相互转化,如科研平台即可作为投入,也可作为产出指标,用以衡量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科研成果。根据科学研究的特性将产出指标分为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成果转化、成果获奖、研究平台、研究队伍。科研课题指标包括获资助课题项目增长率、师均在研课题项目数、师均获科研经费额;科研课题包括师均发表学术论文数、学术论文被引用率、文科师均出版著作数、理工科教师人均获批发明专利数;成果转化指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成果获奖指标指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研究平台指审计期间新增科研平台数及科研平台成果产出率;科研队伍指标指审计期间新增各类学术团体任职人数及新增科研团队数。

(三)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方法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和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后勤保障。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性质差异性较大,很难从投入与产出角度对行政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对行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可以灵活选用最低成本法、目标分析法。

行政部门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校总体目标、部门职能的划分及预算资金分配管理模式。总体目标及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管理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同一职能在不同的高校选择不同的绩效评价方式;而一个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多项职能,亦可能在一个部门使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如:高校后勤管理处承担了物业管理、物业维修、绿化卫生、水电费收缴及管理、水电维修、班车运营、食堂运营、医疗保健等多项职能,根据高校不同的总体目标及预算资金分配管理模式,采用不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对后勤管理处工作进行评价,物业管理,如其结果既定-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可选择最低成本法对其绩效进行评价;而绿化卫生,可能给予了固定的预算资金,可选择目标评价法,评价使用资源的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四、结论及建议

最低成本法、目标评价法及投入与产出分析法只是高校部门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绩效评价的方向和思路,在具体评价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议法、专家意见法、生产函数法、杠杆管理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如学生工作处的奖助学金使用绩效评价,可以先确定使用目标评价法,在具体评价其目标实现程度时,可采用公众评议法,对奖助学金分配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时,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横向比较、与国家或有关部门硬性指标比较、投入与产出配比比较等方法对教学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如:高校教学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又可从其数量、质量等内部属性进行分析,人力资源投入的指标具体包括专任教师比例、生师比(学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我们可以根据投入指标在各教学单位之间横向比较,以确定教学资源投入的差异性;也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的配比评价教学单位的绩效。

参考文献:

篇2

逻辑框架法(LFA)是一种由美国国际开发署1970年开发、用于公共项目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分析工具。它是一种综合、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框架模式,核心是事物层次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一定条件会产生相应结果。财政环保资金项目是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投入、措施、产出、影响都很明确,相互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很清晰,对于构建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好的适用性[1]。因此本文按照逻辑框架法投入、措施、产出、影响的思路,建立了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资金类投入指标

依据逻辑框架法,该指标是反映投入阶段绩效情况,即投入一定的财政环保资金,考察资金是否充足、到位是否及时以及资金运用效率,主要有资金安排充足率、财政资金带动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和资金有效率5个定量指标。

2.项目组织管理类措施指标

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的资金投入以后,应该有效开展项目建设和监督管理,因此,项目管理类指标就是用来考核监管措施的实施情况。项目组织管理类指标包括制度健全性指标、管理有效性指标、风险应对能力指标3个定性指标。

3.项目实施进度和功能发挥类产出指标

通过采取监管措施,是为了保障有效的产出,即污染治理工程的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项目预期结果。本文具体设置了项目完成任务量、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实用性、项目达标情况4个定量指标。

4.社会环境效益类影响指标

该类指标用于评价环保资金项目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当地环境改善产生的持续性影响,是环保资金项目效果性的直接体现。社会环境效益类指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排污费削减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单位投资额新增就业人数4个定量指标。

二、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的构建

在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过程中,其指标体系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并且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而且很多定性指标不是一个确定的数,而是一个用语言表达的模糊的概念,难以进行量化[2]。结合本文构建的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特点,决定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与模糊综合评价(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结合运用的方法,即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环保资金项目绩效评价,运用过程如图1所示。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性(权重)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四个,即: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出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本文将影响因素分解成两个层次,建立层次结构图,图中总目标是:环保资金项目绩效U,各子目标是:资金绩效u1,项目组织管理绩效u2,项目实施进度、功能绩效u3,社会环境绩效u4,各子目标的子因素是ui1,ui2,…,uin(i=1,2,3,4)。则U={u1,u2,u3,u4},其中u1={u11,u12,u13,u14,u15},u2,u3,u4按同样的方法设立。

2.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外部专家调查

层次分析法采用的是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外部专家需要对每一层次评价指标两两比较,即每次取两个因子Ci和Cj,然后反复回答:针对准则S,两个指标Ci和Cj,哪一个更重要,重要多少,根据不同重要性,利用saaty(塞蒂)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将表示Ci和Cj对准则S影响大小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并用准确的数字aij进行量化表示,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对于准则S,n个被比较指标完成所有两两比较后,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xn表示,称A为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

aij=1,表示Ci与Cj一样重要;aij=3,表示Ci比Cj重要一点;aij=5,表示Ci比Cj明显重要;aij=7,表示Ci比Cj重要得多;aij=9,表示Ci比Cj极端重要;2,4,6,8及各倒数有相应的类似意义[3]。

以资金类层面为例,按照上述方法,构造5个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如图3所示:

同理可以构造出项目组织管理层、项目实施进度和功能层以及社会环境效益层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2,A3,A4,A2,A3,A4略。

3.计算指标权重

计算指标权重是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即权数的分配。ui对U的权重分配集为WT={w1,w2,…,wn},wn均为正数,且w1+w2+…+wn=1;uij对指标ui的权重分配集为wi’={wi1,wi2,…,win},win均为正数,且wi1+wi2+…+win=1。在构建判断矩阵A的基础上,W及的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1)

计算Mi的n次方根Wi’

(2)

将Wi’归一化得到Wi

(3)

则所求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WT=(w1,w2,…,wn)

(4)

其中(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元素。

在资金类指标的判断矩阵A1的基础上,套用公式(1)、(2)计算得到w11==2.61,同理可求得w12=1.64,w13=0.38,w14=1.00,w15=0.61。

应用公式(3)将w11,w12,w13,w14,w15归一化处理,得到w1’=(0.42,0.26,0.06,0.16,0.10)。

套用公式(4)计算判断矩阵A1的最大特征根:

4.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5)

CI=()/(n-1) (6)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具体值见表1:

当CR

套用公式(5)、(6)对w1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显示通过一致性检验,w1值可以作为权重。

同理按照层次分析法步骤3、4,可以得到ui对U的权重分配集WT,以及uij对指标ui的权重分配集wi’。其中WT=(0.16,0.22,0.29,0.33),wi’略。

(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AHP法确定了各因素权重的基础上进行的,环保资金项目绩效的最终评价结果可以得到一个具体分值,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建立评价等级集

本文设置5个等级N={n1,n2,n3,n4,n5}={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对应的,指标评语集定量可以采用百分制来表示:N={95,85,75,65,55}。每个调查者根据自己掌握或认知的情况,对各项指标分别评价并且打出具体分数。

2.子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

设ri表示第i个子目标的指标集C到评价集V的模糊关系集合。rnm表示对C中的第n个指标作出第m种评语的评价成员占调查样本的比例[4],则模糊隶属度矩阵:

由此可得到子目标资金类绩效u1的模糊隶属度矩阵r1:

含义是对资金类绩效进行评价,对于{资金安排充足率、财政资金带动率、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和资金有效率}分别打分,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率表现优秀,打95分的占所有参加打分的40%,换言之,在某个样本范围内,有40%的评价员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绩效表现是优秀的;认为资金安排充足率表现良好,打85分的占参加打分的总人数的60%,换言之,在参加打分的评价员里面,有60%的人认为在该方面绩效是良好的。依此类推。

(2)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权向量wi与各子目标的隶属度矩阵ri合成得到各子目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i。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7)

套用公式(7)计算子目标资金类绩效u1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1:

同理可得到各子目标u2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2=(0.05,0.39,0.41,0.15,0),u3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3=(0.71,0.20,0.09,0,0)以及u4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4=(0.29,0.32,0.34,0.05,0)。

3.总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1)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

用各子目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构造总目标U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B:

B=(B1,B2,B3,B4)T

(2)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权向量WT与总目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矩阵B合成得到总目标U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Z:

(8)

套用公式(8)计算得到:

4.最终综合评价结果分值的计算

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分值为E,

E=Z×KT (9)

其中,与评价结果集合相对应的数量化向量K=(95,85,75,65,55)。

套用公式(9)计算得到:

总之,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应用适当,能科学地评价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的效率、效果,能促进环保事业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亮,吴舜泽等.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11).

[2]赵保卿,李文娟.基于审计角度的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26(5).

篇3

一、全额资金管理模式概述

即以效益成本为主线,建立资金营运中心的组织模式;实施资金全额集中、统一调配的管理模式;完善划分类别、分别定价的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机制,以此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微观基础,提高资金配置的决策层次、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信号作用,传导总、分行经营战略,引导各行经营行为,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全行市场应变能力和资金营运综合效益。其具体管理模式为:

(一)资金来源全额集中。即各分支行所有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应付账款、委托及业务、利润及所有者权益等全部集中到一级分行管理,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上存,即按FTP中的卖出资金价格获得上级行利息收入。

(二)资金运用统一配置。即根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在综合考虑全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的基础上,对辖属分支行各项贷款、存放同业、应收利息、委托及资产业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占款等统一配置资金,并对应生成内部计价借款,即各辖属分支行按FTP中的买入资金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

(三)转移产品体系分类计价。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总行对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按照业务种类与性质进行分类设计,并对每类产品按期限设置相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各类产品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会计科目建立对照关系,涵盖资产负债表所有会计科目。

(四)内部转移计价纳入利润核算。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利润核算由原来的资产负债两条线核算转变为按资产负债和内部计价综合核算,即贷款利息收入、贷款转移成本、存款利息支出、存款转移收入。全行净利息收支将取决于资产负债类产品利率与其对应的内部转移价格净利差之和。

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对某分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以农行某分行为例,在其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并推行FTP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后,其经营绩效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行活期存款占比上升、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使得该行存款资金整体付息率下降,与此同时资金的FTP卖出价格上升,由此提高了该行存款净利差水平,存款绩效显著提升。调查发现:2010年末,该分行存款总量1809.51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41.04%,较年初下降2.62个百分点;按现行存款利率水平(活期0.36%、一年定期2.5%)和FTP买入价格(活期2.3%、一年定期2.85%)测算,活期存款利差1.94%比一年期存款利差0.35%高出1.59个百分点,即分行活期存款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增加FTP利差收入2877万元(1809.51*1%*1.59%),增加2.62个百分点即可增加FTP利差收入7538万元。

(二)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该分行构建了多层次资产组合,大力发展票据转贴现、买入返售等净利差水平较高的金融市场业务,从而提高了资产业务的经营效益。调查发现:按照总行人民币资金FTP价格表,2010年该分行办理票据转贴现业务所需资金的FTP买入均价为2.85%,而票据转贴现收益率在3.03%左右,两者净利差为0.18%,全行2010年累计办理商业汇票转贴现交易达2070亿元,实现净利差收入3.77亿元。该分行票据中心在仅5人、产生的直接费用为44万元的情况下,创造了人均净利润2200万元、人均经济增加值297万元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该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短期内难以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较严重,这种状况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将直接降低该分行经营绩效。调研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活期存款占全部存款总量58.96%,较年初上升2.62个百分点;而分行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81.65%,较年初上升5.28个百分点,短期资金来源(其FTP计价收入2.3%)支撑了长期资金运用(其FTP计价支出高达3.15%-3.75%),这种现行资产负债结构与目前FTP价格导向不相适应的状况直接导致了资金来源系统内收入增幅低于资金运用系统内支出增幅,逐月系统内净收支呈下降趋势。

(四)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年末激增、年初陡降”的资金惯性发展格局不仅会对该分行这类借差行形成多缴存准备金和月初存款资金迅速流失的双重压力,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经营亏损。调查发现:该分行增量存贷差资金在11月末仅为38亿元,年末激增至180.8亿元,2011年年初大部分则被划出。存款增长的大幅波动,形成缴存总行资金的短期占用,按存款流失100亿元测算,将造成缴存准备金24.5亿元的短期占用。在该分行目前借差行局面下,须向总行申请系统内借款以保证全行资金短期流动性,按总行现行三个月系统内借款利率2.25%和缴存准备金上存利率1.62%轧差测算,该笔短期资金占用将形成1543万元(24.5亿元*0.63%)的亏损。

(五)2011年9月21日总行与一级分行之间正式实施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后会造成分行经营利润急剧缩水。调查发现:截止2010年末,该分行各项资金占用达747亿元,其中人行存款、现金库存及应收暂付款项等非生息资产余额达到8.5亿元,按其对应的现行FTP资金占用价格测算,如果总行对一级分行实施全额资金管理,2010年该分行将减少利润6.7亿元,如果不考虑资产负债结构变动,预计对2011年的利润影响将达到9.6亿元。

三、FTP价格导向下理想的资产负债结构

通过上述测算分析发现: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应是一种与FTP价格导向相匹配的资产负债产品集合,即这些产品的利率与FTP价格对比的结果能实现较好的经营效益。具体来说:

一是增加短期资产负债产品占比。对活期存款占比较高且增长稳定、信贷结构调整较快且中短期贷款增长较多的分支行,由于上级行对其存款资金买入价格的提升和贷款资金卖出价格的降低,使得其资产负债业务效益大幅度提高;

二是鼓励资产业务多元化发展。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各项资产业务的FTP资金占用价格均不相同,经营行只需通过资产市场收益率与其FTP资金占用价格对比就能找到提高本行价值创造能力的业务品种,在实施有效经营的基础上达到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目标;

三是降低财务支出及非生息资产占用。按照农总行FTP计价相关规定,各分支行财务支出、固定资产占款、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应收及预付等资产占款均要按FTP资金买入价格向上级行支付利息,不合理的非生息资产占用会直接降低资产整体效益;

四是杜绝资产负债业务大起大落的发展状况。如“年(季)末激增、年(季)初陡降”之业务惯性发展格局虽在时点上赢得了规模,但在现行资金营运管理模式下会给效益带来不必要的亏损。

四、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的绩效评价非现场审计方法研究及实施

(一)研究目的

由于全额资金计价管理模式推出不到两年,大部分经营行在差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形成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无法随之进行相应调整,FTP价格杠杆导向作用不明显以致严重影响经营行经营效益。因此,研究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绩效评价的非现场审计方法,其目的在于找出经营行现有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中影响经营绩效的薄弱点,帮助经营行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资金营运综合效益。

(二)研究思路

对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而言,内部资金转移计价(即FTP)是其核心理念,经营行的各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业务均可通过FTP价格对比测算其价值增值或减值。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将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融入非现场审计方法,针对不同业务设计其相应的FTP计价分析模块,在对其效益进行非现场测算并考虑每项业务权重的基础上实现对经营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整体绩效评价。

由于时间仓促,本次研究主要对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以及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四个模块进行了设计,随着今后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和扩展此类非现场审计模块的研究。

(三)方法模块设计

1、贷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贷款收息率水平评价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同时根据贷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贷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5贷款收息率分析”模块,按贷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贷款收息率(含短期、中期、长期、逾期、非应计)、各项贷款占比;将各项贷款收息率分别与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贷款利差;根据各项贷款收息率、各项贷款FTP计价付息率和各项贷款占比分别计算贷款综合收息率、贷款综合FTP付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贷款综合利差。

2、存款利差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根据存款付息率水平对异常存款付息率进行风险评价;同时根据存款利差水平评价现有存款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设计思路:运用现有“CWOC06存款付息率分析”模块,按存款种类分别计算各项存款付息率(含活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5年以上)、各项存款占比;将各项存款付息率分别与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相匹配,计算各项存款利差;根据各项存款付息率、各项存款FTP计价收息率和占比分别计算存款综合付息率、存款综合FTP收息率;确定该营业机构的存款综合利差。

3、非生息资产FTP付息占用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分析非生息资产资金占用对分行绩效的影响,以此评价经营机构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设计思路:分别提取合理非生息资产(如上级行核定或批准入账的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不合理非生息资产(如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清理资产、待清理信托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等)总账日明细表;按照科目余额和与之对应的FTP资金占用付息价格计算成本支出;分别汇总合理非生息资产、不合理非生息资产的付息成本;计算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所占比例,以此评价非生息资产资金使用效率。

4、年(季)末存款现象FTP计价分析模块

设计目的:对年末存款真实性及由此带来的绩效影响进行审计分析。

设计思路:分别计算年底各项存款余额、年底存款增量、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根据年底存款增量按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系统内上存利率计算缴存总行存款准备金、上存利息收入;将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与次年一月底各项存款余额进行比较,计算流失存款金额,以此核实年末存款真实性;按照总行现行系统内借款利率计算流失存款的借款成本支出,并与上存利息收入相比较考核年末存款现象对绩效的影响。

(四)方法运行结果分析及运用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对于存款等负债类产品而言是一种目标收益,对于贷款等资产类产品而言则是一种风险成本。因此,根据上述方法模块之运行结果:

1、当存款等负债类产品的市场付息率逼近其目标收益,存款业务之净利差缩小,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负债结构,尽量将长期存款转化为短期存款和基金保险;对长期存款要根据项目贷款增量视情况吸收,不能吸收无效益甚至亏损的长期存款;在业务考核上增加短期存款考核指标以降低高付息率。

2、当贷款等资产类产品的风险成本逼近其市场收益率,贷款业务之净利差下降,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调整产品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如审慎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因其利差小、期限长并占用大量管理资源;在增量贷款要尽量鼓励客户多借短期贷款、到期再实行收回再贷;对存量贷款中长期贷款应按期收回。

同时,由于总行FTP价格对逾期贷款和非应计贷款按五年期贷款价格分别上浮30%和50%,因此在贷款运行过程中应严防贷款形成不良,避免大幅度减少贷款整体利差收入。

3、当不合理非生息资产付息成本占比高居不下导致FTP付息数额增大,则经营行应加快对闲置固定资产和待清理资产的处理、尽早收回业务垫款、加快现金整点或调度、严格库存现金限额、并对存在大量在途现金的问题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给予严格处罚。

4、当存款资金综合FTP买入价与贷款资金FTP综合卖出价之间差距加大,系统内净收入呈下降趋势,则经营行应着力于解决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根据项目贷款增量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的营销,以改善短期资金来源支撑长期资金运用的状况。

篇4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67-02

针刺已被证实有利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甚至在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硬膜外注射、理疗及外科治疗失败后,针刺仍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现将近十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1 单纯体针法

陈枫等[2]用中渚、后溪治疗坐骨神经痛,以速效坐骨神经痛丸作为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后、随访3个月后,用10分法评分量化分级评定疼痛;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评定腰椎功能状态,并计算改善指数;随访后据M-JOA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长期疗效。治疗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 单纯灸法

宁[6]设治疗组:跗阳穴温和灸;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用VAS疼痛评分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评定2组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8%、84%,2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 电针

孙畅等[7]治疗组电针加基础治疗;基础治疗:佩戴腰围,卧平板床,追风透骨丸为对照。最后,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MPQ)中的PRI量化评价疼痛;参照陆裕朴《实用骨科学》疗效标准评价疗效。2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针灸并用

陈美仁等[11]将患者分为3组:温针灸组;西药(尼美舒利片)组;穴位注射(654-2注射)组。用EP601C痛阈测定仪,3组均分别于治疗前、第1、2、3疗程后各测定1次痛阈值。据痛阈值的变化、临床症状体征、复况评价疗效,发现温针灸组痛阈值平均上升幅度优于西药组、穴位注射组(P

5 针刺加中药

刘兰[14]将患者分为:针药组、五物汤组、针刺组。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评价疗效,针药组在症状缓解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五物汤组、针刺组。姚卫海等[15]用火针加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芬必得为对照,疗效比较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6 刺血治疗

贺春山[19]和谢衡辉等[20]用三棱针点刺委中为主,酌情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均采用《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评定疗效,贺氏治疗总有效率为99.02%,第一个疗程疗效最好;谢氏对即刻、短期、长期三阶段疗效比较,刺血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7 耳针加体征

舒丽伟等[21]和王儆[22]耳针配体针为治疗组;单纯体针作对照,体针:沿膀胱经常规取穴。耳穴取:坐骨神经痛敏感点、穴位压痛点、臀等。舒氏据疼痛缓解程度评定疗效;王氏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复况评定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0%。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8 穴位注射

杨常青[23]用黄芪注射液等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参照《中医常见风湿病(痹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筋痹”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谢亿芝等[24]用针刺配合当归注射液等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用《中医诊疗常规》的痊愈好转标准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4.3%。

9 腹针疗法

孙方伟[25]据薄氏腹针理论取穴,进行腹针治疗;常规针刺作对照。治疗后,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T,目测类比定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RI评分。2组均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0 讨论

综观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针灸作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①缺乏客观、统一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和标准;②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的应用在本病的临床研究中未引起足够重视;③研究课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目前课题设计缺乏严谨性,样本少,对远期疗效观察少;④预防性治疗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前进的步伐。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要加强以上几方面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使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法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喇杰平.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4,14(22):110~111.

[2]陈枫,蔡向红,高荣幸,等.针刺中渚、后溪治疗坐骨神经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315~317.

[3]陈美仁,王萍,成钢,等.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546~2547.

[4]刘军,曾蓉,赵煜.运动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06,24(1):103~104.

[5]王焕梅.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8~39.

[6]宁.跗阳穴灸疗治疗坐骨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49.

[7]孙畅,黄东勉.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47.

[8]陈秀慧,黄坚红,刘健红.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81~82.

[9]周光辉,梁桂生,钟球生.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评价[J].光明中医,2009,24(2):297~299.

[10]孟凡颖.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8(6):78.

[11]陈美仁,王萍,成钢,等.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31~833.

[12]薛连峰,孟学峰,范晔.三步针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对TNF-α和IL-6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1795~1796.

[13]张雪琳.温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929.

[14]刘兰.针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3):65~66.

[15]姚卫海,洪永波.结合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37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131~132.

[16]徐晶萍.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1(12):98~99.

[17]刘清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43例[J].陕西中医,2007,28(8):1064~1065.

[18]罗颖.针药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J].中外医疗,2009,28(10):70~71.

[19]贺春山.“强通法”治疗坐骨神经痛202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杂志,2003,22(5):52~53.

[20]谢衡辉,郑斌.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3):19~20.

[21]舒丽伟,王禹.耳针配合体针治疗坐骨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47~48.

[22]王儆.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4.

[23]杨常青.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2):121~122.

篇5

(一) 在试题难度方面,一般考试仍受“全面发展”、知识中心思想影响,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的全面性,考试内容范围普遍广,题量大,学生没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思考每一个题目,而且试题的难易编排也不尽规范,没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不符合考生的思维逐渐深入的过程,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偏题怪题仍然存在,加之有些考试题目用词、用句不甚通俗易懂,句型比较复杂,考试难度依然过大。

(二)在考试效度方面,考试内容过度注重课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等的考查;试题编制往往为了追求答案的客观化和标准化,题型单一,客观题比重过大,绝大多数试题是具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封闭式试题,重点对学生学了多少,即学习的“量”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深层理解及应用能力的考评。

(三)在考试评价的功能方面,其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考试方式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方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了解、掌握以及简单运用,但对许多高层次的能力,如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考试的实际功能来看,考试评价往往不真正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为指向,而以淘汰一部分学生为目标,许多学生在考试之后经常得到的体验是“沮丧、受挫,兴趣渐失、信心殆尽”等负面刺激、不良影响,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的和任务,考试评价功能异化,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亟待“改变考试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新的考试评价体系的重心必须由原来的智力水平的评价为主逐步发展到以发展能力、激励成功为主的方向上来,要适当降低难度,进一步提高考试的效度,使之更为科学地反映、促进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水平和效果不断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及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一)在试题内容方面,要紧扣大纲,选取恰当的内容,努力提高效度。效度要求试卷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要求。首先,要以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准,强调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考查能力。通过考试导向,进一步确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地位,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 试题内容要开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应用和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传统考试以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为主的现状,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重视生活体验。在试卷中,大力提倡和展现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题目,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问题”,且试卷语言、文字、图形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及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

例如,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1. a1+c1=a2+c2; 2. a1-c1=a2-c2;

3. c1a2>a1c1; 4.

A.13B.23C.14 D.24

本题材在有效考查椭圆的性质及公式等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用现实问题提出题目,更容易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试题质量较高。

(二)试题编制方面。一是整个试卷的试题难度的排列应遵循由易到难排列,使多数考生都能在基础题得到基本的分数,有了前面相对简单题的顺利解答既有利于降低考试焦虑,也有利于后面难题的作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实现。二是对单题而言,采取分步设问的方式,降低题目入口的难度,前一、二问多数考生都能理解、会做。三是要针对不同类型试题的优缺点合理选用题型,根据不同性质的考试需要确定主客观题型的比例,例如如果是达标式考试就可适当增加客观题型的题量促使更多的考生通过考试,如果是选拔性考生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增加区分度,达到对不同学习水平考生有效甄别的目的。四是要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题目,改变传统考试注重答案唯一的状况,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记住教师给予的结论,通过设置探究型问题、开放型问题、操作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等多维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意识。

篇6

一、引言

政府绩效审计自20 世纪40 年代产生至今,发挥出了传统合规性审计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各国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到20 世纪70 年代以后,绩效审计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审计的主流。政府绩效审计为各国政府提高公共管理的效果,明确公共管理责任以及加强公众对社会的监督、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西方的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早,制度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基本建立起符合其国情和上层建筑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其在保证最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绩效审计评估标准等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其中美国、英国最具有代表性。

二、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概况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相对独立并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所以实行的是立法型的政府绩效审计管理体制。美国政府赋予审计机关较强的独立性。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机构美国政府责任署(GAO)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其经费采用独立预算方式,大大增强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同时,美国还注重加强法律的建设,使审计有法可依,1973 年美国审计总署的《黄皮书》,根据环境变化经多次修订,被美国审计理论界和各级审计机构所公认,已作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被沿用至今。美国的审计范围涵盖一切公共资金使用领域,并形成了包括财务性指标、业绩审核指标、项目评估指标、政策分析指标等较为完整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二)英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

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它也采用的是立法型模式,英国政府绩效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主要对议会负责, 是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英国绩效审计的开展也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比如1983 年颁布的《国家审计法》和2009 更新的《绩效审计手册》。而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灵活和具有针对性,其采用的是最佳价值审计指标体系,主要由政府服务总体状况指标和政府分类服务指标两大类指标, 及170 多项具体服务指标构成,其一般参照被审计行业或部门的政策、标准和指标,审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选择相应的标准。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其特殊的国情和经济、政治环境,但是从西方各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发展来看,其中还是有些普遍的规律和方法存在,如何将这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运用到中国实践中来,在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还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实践的检验。

三、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历程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实施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探讨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府绩效审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2008 年审计署的《审计署2008—2012 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2009 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 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3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至今仍无规范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可供参考,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政府审计中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当前我国不仅缺乏对政府机关,公共部门资金使用及投资项目等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也没有对政府使用资金的社会效益量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缺乏给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构建一个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从中可以看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目前政府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评价指标过于简单,所以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纵观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目前只有两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供审计机关参考,包括财政部1995 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2004 年中国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995 年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三个方面规定了十项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然而该指标体系的制定只是为了评价企业财务绩效,而没有将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考虑在内,对于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乏可供参考的指标体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课题组在借鉴了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来评价地方政府的绩效,共分为三级,由职能指标、影响指标和潜力指标3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和33 个三级指标构成。但是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角度来看,这些评价指标不具有实际利用价值,不能应用到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实践中去,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指标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性。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还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绩效审计评价方法不够先进,绩效审计评价流程不科学,需要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来进行定性分析,不可避免地导致评价结果具有主观性,增加了评价的错误率,难以保证审计评价的质量,并且由于政府绩效审计具有特殊性,其审计对象具有无偿性和社会效益性等又加大了解决此问题的难度。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规范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仍没有出台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评价体系的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各地方政府审计机关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尽相同,未形成统一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导致各地方政府绩效缺乏可比性,各种违法行为可能趁机发生而不会受到制裁,从而影响了审计的质量,降低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3)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准确,不能满足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我国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评价时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但是我国的审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在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失误,经常忽略一些重要的必须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工作,经常浪费人力、财力等对一些与审计目标无关的项目进行审计,经常出现审计工作与审计目标发生偏离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水平,降低了审计评价的质量。

(4)目前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能和我国的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评价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会借鉴课题组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我国的这两套指标体系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不能大量运用于审计实践。审计机关在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时, 照搬指标体系的方法, 也不注重观察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审计评价结果因此也就具有片面性。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处于一种不完全的法律授权状态,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范围还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缺乏法律法规依据,被审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缺少法律约束,相关的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没有硬性的规章作保证很难做到统一全面。

(2)评价目标制定不准确或制定准确但是在绩效评价中发生偏离。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评价目标的准确制定是绩效审计评价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总体的评价目标制定思路是一致的,但针对具体的被审计对象,评价目标的内容还是不尽相同的,然而我国的各级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制定出评价目标的现象很多。有的审计机关在开始时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评价目标,但接着在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时未能与评价目标相符合一致。有的审计机关不能根据实际的需要修改评价目标,一味的追求与现在已不符合实际的审计目标的一致。这些也说明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从而导致绩效审计评价水平不高。

(3)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评价流程的科学制定使得每个审计人员心中都建立起开展工作的总体框架。但目前审计人员主要凭自己的经验,大概的制定出一个评价目标,然后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评价工作,经常出现职能不清,已经做过的工作仍然重复在做,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发现的问题被忽略的现象,最后当这些被发现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重新收集和分析数据,降低了审计效率。更糟的是,关键数据没有收集,从而未能得出正确的评价结果,白白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4)缺乏全面的可供参考的绩效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我国虽然已经有两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供参考,但是这两套并不是为了政府绩效审计评价而提出的,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有所不同。做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全面、系统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国现有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不能完全覆盖所要评价的内容。目前,评价指标中财务指标多而非财务指标少,现实指标多而预测指标少,从而导致我国部分政府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不可以量化衡量的社会效益,如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等,有违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5)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各要素的选择和制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实际绩效评价中,审计人员缺乏必需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准确的制定评价目标,不能熟练的掌握和遵守评价原则,不能科学合理的选择评价方法,不能全面计算和分析评价指标,不能综合系统的得出评价结果。这些足以说明,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基础工作。

五、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完善与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开展绩效审计评价和保证绩效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至今缺乏专门的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严重影响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因此,我国政府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如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指南》、《政府绩效审计职业规则》等等,以使政府绩效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规范化、系统化、权威化。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绩效审计评价目标

在审计评价刚开始时,可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借鉴前面已经实施的审计评价项目案例,通过深入调查,制定出一个初步的评价目标,并且所有的审计评价工作要围绕着此目标进行。在审计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有了进一步认识,被审计对象的环境也有可能发生变动,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评价目标,这时候的评价目标修改千万要非常谨慎,关乎前面审计工作与后面审计工作的衔接。我们可以对被审计对象重新定位,保留评价目标中合理的部分,仔细考虑修改评价目标中不合理的部分,然后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实施审计程序。

(三)制定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框架

上图构建出在制定绩效审计评价流程时所需要考虑的整体评价思路,科学合理的流程是得出正确的审计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实施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流程的构建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

(1)制定准确的评价目标,并根据评价目标来确定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和适合的评价策略。评价目标可以细分为真实合法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目标,是整个绩效审计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审计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必须要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以评价目标为中心。在制定评价目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三大子目标,处理好这三大子目标的关系。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一定要具体详细,需要将评价目标结合审计所处的实际环境,落实到具体的评价对象上来,以便于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2)根据评价目标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有效的审计评价还需要有与评价目标相适应的、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是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对象效益的尺度,是发表审计意见、得出审计结论的依据,在选择时一定要紧紧抓住评价目标谨慎选择,要坚持与被审计对象沟通,以国际公认标准、国家公认标准、国家法律法规为最高标准,评价标准要具备可比性和一贯性这些原则。评价指标的选择很关键,是绩效评价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指标不能一味贪图数量的多少,应该以综合性较强的指标为主,在众多指标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审计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再用评价标准衡量,最后得出评价结果的手段,会对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绩效审计评价中,既可以选择简单的审阅和符合测试等方法,又可以选择复杂的比如数学论证等方法,只要能满足所确定的评价目标,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比如审计费用、所拥有的技术等合理地选择审计评价方法。

(3)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总体情况初步形成审计评价结果。审计发现的总体情况是支持审计评价的第一层面,比如可以从审计调查中发现的资金投入情况、审计项目实施情况、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情况等方面来支持审计评价,但是这样形成的评价结果还是不准确的,有待进入下一环节的检验。

(4)根据审计中揭示的典型问题进一步支持审计评价。审计调查的总体情况只是在总体基本面上初步支持审计评价,为了增加审计评价的深度,需要结合典型问题再予以论证支持。典型问题是指与审计项目有关的,经常出现或者出现频率不高但非常突出的问题。可以从审计对象的管理体制和政策、资金管理使用过程、问题处理过程,人员和资源的配置等角度来发现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对典型问题的研究可以确定审计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与事实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强化审计评价。

(5)进行审计分析来完善审计评价。前些程序已经发现了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这也是绩效评价的必经阶段,可以完善审计评价。审计分析就是找出问题,并结合已经计算出的评价指标,对照评价标准,再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存在的具体原因,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由于审计分析的重要性,一定要重视,不能忽略此环节。

(6)综合各层面的评价,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综合性审计评价。以上各层面的评价单独看都具有片面性,不足以表达绩效评价的全部内容,只有将这些评价汇总起来,但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对这些层面进行逻辑分析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最后得出综合性的审计评价结果。经过科学的绩效评价过程,对各环节的仔细检验,最终得出的这个评价结果必然能够符合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反映被审计项目的绩效审计水平。

(四)加快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步伐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核心,选择和计算评价指标是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主要工作之一。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不全面使指标体系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然性。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真实合法性指标、社会效益性指标、经济效益性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再对这三类一级指标进行分解,最终变成多个二级指标,从而可以系统、全面的进行绩效评价。在构建二级指标时,要坚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构建并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并重,现实指标和预测指标并重的原则,从审计评价工作所需要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评价指标的构建。

(五)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作用的发挥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和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由于绩效审计评价的复杂性,只具有会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显然不能满足绩效审计评价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新的培养方向。大学在开设审计、会计课程时可以适当加入计算机、数量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课程。政府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后,还需不断的加强学习。审计机关可以通过论坛、讲座、案例分析、技能培训、继续学习等各种途径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远. 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济师,2011(11).

[2] 侯玲.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审计月刊,2009 (5).[3] 贾云洁, 王会金. 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2(1).

[4] 刘勇. 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J]. 财会通讯,2009(12).

[5] 屈洪飞. 政府绩效审计实施瓶颈探讨[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1).

[6] 曲明.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 国际商务财会,2013 (11).

[7] 王锐.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政府绩效评估[J]. 武汉学刊,2010(1).

[8] 吴意晖. 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体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5).

[9] 杨娟. 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3 (4).

[10] 赵保卿. 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1]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0.

[12] 周亚荣.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篇7

银行绩效审计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而放眼绩效审计实践较成熟的欧美国家,早已运用了诸如统计抽样法、决策模型研究等先进的审计方法,人民银行审计方法的滞后对审计质量造成了实质影响。另外,由于基层行绩效审计的目标是分析资源使用的经济性,需要大量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对被审计对象做出中肯评价,而目前在绩效审计中仍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较低,现场审计精力主要花费在资料的人工审查上,审计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5.内审人员综合能力不适应绩效审计需要。绩效审计既要查出问题,又要宏观分析问题。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有传统的合规性审计能力,又要能够深刻理解所审计的业务和绩效的联系,以便形成准确而中肯的判断和分析,提出改进的对策和途径。目前,基层内审人员多来自一线业务岗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加之长期从事合规性审计致使审计思维模式固化,习惯于查错纠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影响了绩效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8

我国财政绩效审计数据库尚在初始建设阶段,对缺乏精确的历史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未来预期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在审计评价是可能无数据参考,二是无法对未来时间的数据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严重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评估精度和权威性。

三、构建和完善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体系

财政绩效审计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成效的评估,须采取确实可行的科学手段和措施。

(一)以立法推动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

强化立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评价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评价程序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财政绩效结构审计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源泉和动力。现阶段针对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立法尚处于盲区。审计评价的程序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一是方便审计主体依法操作,二是约束审计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保证法理上结果的公平。

(二)确立契合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确立符合我国财政支出现状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庞大的体系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是行不通的。国家权威决策机构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规范整个审计评价的过程。利用科学的政策,协调实际的可操作性和理想标准间的矛盾,实现评价标准的效益最大化。科学评估审计评价标准是否契合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的状况,适当增加标准的弹性。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分重要。相关部门应从法规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有社会广泛认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三)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财政收支项目数据库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为审计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收支项目的分类尚未精确,这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损耗。按照不同功能和类型将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数据类别,方便审计部门的审计和评价,节省大量的国家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财务技术。引入网络财务技术,使远程操作成为了现实,实现跨地域跨空间的统一协调管理。能够对适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及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财政收支的前端、终端及后端作科学的监管评估,能极大的提高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效率。

(四)探索符合审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我国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未成熟,评价的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纵上可以吸取自身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横向上,我们应灵活借鉴市场经济走在我国前头的西方发发国家,汲取精华。制定评价方法的初衷应当是满足公共需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有绩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方案比较法及公众评判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是在不脱离公众评判法的基础上操作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本身是为公众服务的。

篇9

(一)缺乏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的法律保障

建立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迫在眉睫,但是迄今为止,我国依旧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财政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体系的建立进程,使得审计评价始终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法定程序,客观上无法保障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独立性和公平性。因而目前的审计评价结果一是没有确切的法律依据,程序比较混乱;二是审计评价结果无法为公众广泛认同;三是对下一阶段的财政投入没有起到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现阶段,财政绩效审计评价并不是全国统一的审计行为,而是个单位部门零碎的局部行为。缺乏一套制约和规范评价行为过程的指标和科学有效的方法。难以形成统一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制约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进程。只有把制定统一的评判指标,才能体现审计的公平性。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审计评价的理性衡量工具,有了工具才能进行审计评价行为,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这根绳子理顺。

(三)缺乏完备准确的数据信息

我国财政绩效审计数据库尚在初始建设阶段,对缺乏精确的历史数据信息,难以进行未来预期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在审计评价是可能无数据参考,二是无法对未来时间的数据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严重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评估精度和权威性。

三、构建和完善财政绩效审计结构评价体系

财政绩效审计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成效的评估,须采取确实可行的科学手段和措施。

(一)以立法推动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完善

强化立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审计评价的法律规章制度,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是审计评价程序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推动财政绩效结构审计评价体系不断完善的源泉和动力。现阶段针对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立法尚处于盲区。审计评价的程序缺乏法律依据和法律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一是方便审计主体依法操作,二是约束审计评价主体的评价行为,保证法理上结果的公平。

(二)确立契合财政支出实际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确立符合我国财政支出现状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庞大的体系来说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是行不通的。国家权威决策机构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评价标准,规范整个审计评价的过程。利用科学的政策,协调实际的可操作性和理想标准间的矛盾,实现评价标准的效益最大化。科学评估审计评价标准是否契合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出的状况,适当增加标准的弹性。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了最终的审计评价结果,所以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就是分重要。相关部门应从法规标准、行业标准及专业标准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具有社会广泛认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三)用现代信息手段完善财政收支项目数据库

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为审计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现阶段,我国对财政收支项目的分类尚未精确,这给审计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损耗。按照不同功能和类型将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的数据类别,方便审计部门的审计和评价,节省大量的国家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财务技术。引入网络财务技术,使远程操作成为了现实,实现跨地域跨空间的统一协调管理。能够对适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管,及时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财政收支的前端、终端及后端作科学的监管评估,能极大的提高财政绩效审计评价的效率。

(四)探索符合审计评价体系的评价方法

我国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尚未成熟,评价的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有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摸索出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纵上可以吸取自身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横向上,我们应灵活借鉴市场经济走在我国前头的西方发发国家,汲取精华。制定评价方法的初衷应当是满足公共需求。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有绩效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方案比较法及公众评判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当是在不脱离公众评判法的基础上操作的,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本身是为公众服务的。

篇10

绩效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针对企业各部门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率、效果及资金运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即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审计。绩效审计自提出以来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公司是否已经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经济性审计。对资源浪费率高的部门进行评价,找出资源浪费的因素,提高生产效益。着重对人、财、物三方面资源合理性利用进行评价,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耗费程度,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二)效率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设生产、经营和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投入与收益比值的审查和评价,确保其投入产出经济有效,并找出效率低的本质原因。评价企业管理机构的合理性,是否充分发挥机构职能,并找出应对方法。(三)效果性审计。对企业组织经营活动的效果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对其经营效益进行审计,评价其实际收益是否达到原计划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资源利用率是否得到提高。

二、EVA评价法的概念

EVA全称是EconomicValueAdded(经济增加值),最初由美国Stern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提出,是指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全部的投入资本(包括股权和债务)。EVA评价法综合了企业的全部资本成本,能够量化企业的价值增值,作为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比传统的财务指标更为准确。同时,其也促使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能够更加一致,推动了企业的长期发展。鉴于此,将EVA评价法应用于企业绩效审计中,充分发挥EVA评价法的优势,从而弥补现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

三、EVA绩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EVA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机会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债务资本+权益资本)x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率?由此可见,EVA是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计算得出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运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会计事项调整。因为在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收益指标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往往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存在一定的会计信息失真,所以,要进行相关的会计事项调整,消除这些影响。

四、EVA评价法应用于企业绩效审计的优势

(一)基于EVA评价法的经济利润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进而保证企业绩效审计结论趋于全面客观。因EVA评价法关注了资本成本的扣除(包括了借贷成本和权益成本),所以其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评价某项投资项目,当投资收益率高出成本时,企业价值是增加的,即为正。但当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指标为正时,从传统的绩效审计角度来看其经营业绩是上升的,EVA却小于零,就说明这些企业会计利润增长的同时资本成本也在增长,换言之,会计利润的增长是由举债或筹资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单从会计利润的增长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增长。(二)通过EVA评价法,审计人员可以全面地评价被审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被审计企业真实的经济利润。在按照传统的会计准则进行计算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经营者为了使各种绩效评价指标的结果变得有利于自己可能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操作方法,以此来操纵会计利润,这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业绩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比如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计提方法,就有不同的净利润,这就给予了企业经营者操纵会计利润的空间。而EVA评价法,重点强调的是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股东资产是否得到了增值,从而引导经营者更加关注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有效的避免了操纵会计利润的行为。(三)EVA评价法应用于企业绩效审计代表了一种先进的企业绩效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由于EVA评价法不像会计利润一样只是一个短期指标,它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经营者在作投资决策时将会更关注企业绩效的长期利益,如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人力资源等。这样就能避免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促使其不但要关注所创造的实际收益,还要重视其所用资产规模及成本。鉴于EVA评价法具有的以上优势,将EVA评价法应用于企业绩效审计之中,将会给企业绩效审计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将EVA评价法应用于企业绩效审计,不仅改进了传统绩效评价指标,更精准的反映企业经营绩效,更代表着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标志着企业的绩效审计已逐步从利润观念向价值观念转变,并对企业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基于EVA评价法的我国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研究徐一丹–2015

[2]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述评与构建谢娟;尤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篇11

由于基层在经济发展水平及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上都较为落后,开展绩效审计的时间不长,在开展工作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形式。审计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绩效审计缺乏科学的认识,带有鲜明的传统色彩。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在诸多方面与中央、省市等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不论是从审计对象、审计质量、审计深度还是审计结果上看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符合绩效审计的要求,也很难达到上级政府对绩效审计的要求。由于基层审计机关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认识。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主要是对财政收支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不论是人民群众还是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对于绩效审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比较肤浅,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没有转变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在工作中仍然具有传统的审计观念和审计方式,习惯于通过检查账本及寻找证据开展工作,这有利于发现在财政上的违纪问题,但却很难据此分析评价当地经济的效率。另外,绩效审计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像传统审计一样可以获得直接的成果,绩效审计的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主要体现在长远收益上,短期内不容易体现出来。现阶段,审计人员在传统审计工作仍然有较大的压力,绩效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投入较多的精力,而成果在短期内也不明显,这就导致了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认为绩效审计是没有必要的。

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从国外开展工作的经验来看,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有效支持,需要得到国家在立法上的保障。但由于我国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许多投资部门已经认识到了法律及政策的重要性,认为应该要完善决策程序,使重点项目从立项、决策、投资直到完工验收都要进行绩效审核,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还未出台统一的关于绩效审核的法律法规制度。绩效审计工作还缺乏法律的保障和约束,缺乏相应的制度环境,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3.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但是当前作为阻碍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评价时难以确定是以审计对象的效果性还是经济性为标准。即使是同一个项目,也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标准,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会影响到审计结果。这就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每在审计一个项目前,审计人员就要与审计对象讨论协商绩效审计的标准问题,尽量寻找一种大家公认的、双方不存在分歧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绩效审计体系的缺失,对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对项目进行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审计方法不科学及审计技术薄弱。绩效审计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应用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分析系统等众多学科。绩效审计注重数量分析以及对决策模型的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绩效审计的分析过程中。但是,从目前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仍然缺乏科学的方法,审计技术与方法不统一。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审计人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审计。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风险,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绩效审计需要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加以运用,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整体来看,基层绩效审计人员素质并不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不能熟练的掌握绩效审计的技术,欠缺独立完成绩效审计工作的能力。

二、基层审计机关面对困境的出路

1.建立规范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是基层政府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必然要求。由于政府的审计对象繁多,情况较为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及它们的特点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价。经济效益标准的评价标准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基准,参考制定。社会效益则要根据审计对象的行业性质来确定。由于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社会效益。因此,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可以具有原则性的规定,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一些补充条款,不断完善社会效益的评价标准。

2.改进审计方法。绩效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搜集审计证据,并根据审计标准对审计对象的经济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审计结论。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特别是搜集审计证据以及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时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及审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并遵守适用性和层次性的原则。绩效审计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标评价法、观察、调查、专家咨询法等。

篇12

中观审计以绩效审计这种政府机关从事的非财务审计方式为主,那么中观审计的审计方法也可以借鉴绩效审计的方法。

1.信息收集技术方法①实地观察法。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对象的现场观察其工作布局情况,了解经营管理全过程,获取被审计对象的整体印象,如:对存货、设备进行实地考察,注意观察是否有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等;②面谈。审计人员通过分别询问被审计对象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或者有关外部人员等,并获得答案,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③调查问卷。在涉及的人员或单位较多时,通过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进行调查,调查文卷的所有内容要采用问答方式,问题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惑性要非常明确;④审阅法。通过审阅与被审计对象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会计档案、企业制度、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等,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⑤座谈会。

2.信息分析评价技术方法①因素分析法,即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原因;②比较分析法,将实际情况计划、预算、标准、历史或同行业等进行对比;③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产量、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选出最佳投资方案;④净现值法,引入货币时间概念,将不同时期收益与支出全部转换为同一时点上的货币价值,并对比得出结论;⑤统计抽样,该方法运用于总体比较庞大,一般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最常用的是随即抽样。

3.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常用的绩效审计方法,其是一个综合评价审计对象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它以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为核心,为每一部分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平衡兼顾了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以及外部和内部的业绩等多个方面。在业绩评价过程中,从股东及出资人的利益出发,获取立足与发展所需资本的观念,通过反映审计对象战略的全貌,从长远的财务目标开始,然后将他们同一系列行动相联系,最终实现长期经营目标。在审计对象经济结构时,充分考虑任何成果的获得主要由外部条件所决定,充分体现出“顾客造就企业”的思路。与价值链分析密切结合,循着调研、寻找市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的轨迹进行在各环节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被审计对象必须不断创新和学习,改善内部的信息传导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4.综合审计系统地评审和报告会计责任关系以及由管理部门在完成其职责时所进行的活动、应用的制度与控制而论,可用许多方法阐明综合审计,但如何讨论的中心问题,都在于会计责任和效益的目的和概念。综合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和检查,意在形成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另外就是通过评审,以确定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及其程序是否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综合审计的范围包括有关财务与经营成果报告的会计责任的公证,以及满足法令所需的任何特殊要求。这个范围也十分广泛,语序对财力、人力和物力的管理进行评审和报告。它包括评审主要的管理活动和评价有关的制度和控制的适当性,意在保证要考虑到经济性、效率和效果。综合审计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审计,而是面面俱到的思考和有选择和审计。

篇13

一、绩效审计分析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分析成本和效益(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益(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效果)。针对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及所付出的成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即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运用抽样技术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投入(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即查找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分析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四)层次分析(AHP)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及部门等来分析方案,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相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出各方案各自的权重(优先程度),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五)统计分析法

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能力,但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统计分析最主要方法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对两类或多类经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推导出相应回归方程,然后以此回归方程来推算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法的实质是从观察数据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可以同时检验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与趋势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相比,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

(六)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DEA法,即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性规划为工具,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是用来评价多输入和多输出的“部门”(称为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DEA法可以看作是一种非参数的经济估计方法,实质是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的方法。

(七)分析程序法

分析程序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重要金额、比率、结构或者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的审计方法。分析程序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比较分析,将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若干个可比数据(包括某一相关数据、经济数据、经营数据、非经济数据、预算或计划、多期数据、行业数据等)进行对比,找出同一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之间的差异,从而对公共资金筹集、管理或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合理评价。二是比率分析。就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来分解、剖析被审计项目绩效,如常见的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指标。三是结构分析,指对某项信息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例如,对企业的各类产品占生产总量的比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各个货种的盈利能力,也可以用于判断被审计单位当期的经营是否符合组织的发展战略。四是趋势分析,将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的若干期财务或者非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或发现异常变动,包括绝对数趋势分析和相对数趋势分析。

(八)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锥处理技术;因子分析法是从指标的独立性角度挑选指标,根据因子载荷的大小来挑选指标,留下载荷较大者;聚类分析法是从指标的代表性角度筛选指标,先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指标聚为一定数目的类别,然后选择每一类中的代表指标作为入选指标,以每类中平均相关系数较大而类间平均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为代表指标;判别分析法是预先根据理论与实践确定等级序列的因子标准,再将待分析的地理实体安排到序列的合理位置上的方法。

(九)调查法

调查法,即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调查等,对某种或者某几种现象、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方法。访谈有多种方法,可以通过电话、面对面、信函访谈,访谈形式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进行,访谈对象可以是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和单位外的相关人员,如人大代表、研究人员、社会专家,长期关注某一事项的人员等。但应注意的是,访谈获取的证据一般不能作为事实性证据的唯一证据,就是说,访谈获取的证据还需要经过审计人员的进一步证实。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访谈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关键的环节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对于受益面比较广的资金支出,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类公众个体的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扶贫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等。

(十)专题讨论会

通过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就经营管理活动特定项目或者业务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二、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一)目标评价法

目标评价法,是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定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它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支出绩效。此方法既可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也可用于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还可用于规模及结构效益方面的评价。

(二)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在多种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一个综合评价值,依据综合评价值对公共支出项目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法是我国目前绩效评价使用最多的方法。我国政府部门大多采用这种方法,评价的准确度较高,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计算等方面较复杂,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该方法可综合成本效益法、最低成本法、专家意见法、生产函数法等各方法的优点,适用项目支出、单位支出、部门支出和财政总体支出等各层次的绩效评价。

(三)360度反馈评价法

360度反馈评价,就是指帮助一个组织的成员(主要是管理人员)从与自己发生工作关系的所有主体那里获得关于本人绩效信息的反馈过程,这些信息来自包括上级、下属、平级同事、本人及客户和供应商等。它由审计对象的上级、同级、下级以及客户综合评价同时结合自我评价综合而成。360度反馈评价方位全、角度多、误差小;实行匿名方式,比较客观;有助于促进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团体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变革与发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评价成本大、评价时间长、评价工作难度大等问题。同时,需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分析,往往需要一些外部专业的咨询公司来指导完成。

(四)公众评议法

公众评议法,指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采取问卷统计、测评等方式向公众进行该公共支出项目实施效益情况的调查,以评判其效益高低。该方法适合于对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

(五)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选择了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金周转率等7项指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评价。沃尔评分法的原理也可用于对经营者的绩效评价,其缺陷在于所选定的指标不够科学全面。另外,当某项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

(六)综合指数评分法

综合指数评分法,是在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综合指数评分法增加了盈利指标和成长指标,使指标体系较为完善;在给每个指标评分时,分别规定了上限和下限,从而减少了个别指标异常对总分的不合理影响。但其全部指标为财务指标,可能会使经营者忽视非财务指标。由于评分时有标准分值作基础,某一指标即使为负值,其得分也可能为正值,不甚合理。

(七)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设计测评指标,从财务、流程、客户和创新学习能力四个不同的维度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绩效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测量和评价。

(八)关键绩效指标(KPI)法

关键绩效指标(KPI)法,把对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将关键指标作为评估标准,把员工的绩效与关键指标做出比较的评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结合。关键指标必须符合SMART原则:具体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达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ased)。优点是标准比较鲜明,易于做出评估。缺点是对简单的工作制定标准难度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绩效指标只是一些关键的指标,对于其他内容缺少一定的评估。运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应注意的事项:不同岗位应该有不同的关键业绩指标组合;关键业绩指标与绩效目标的衡量,可量化的量化,难以量化的细化,但评估手段要量化、可操作;激励指标与控制指标相结合。

(九)目标管理(MBO)法

目标管理(MBO)法,是一种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础的考核方法,它特别强调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设定具体的又确实能客观衡量工作业绩的目标。MBO将组织整体目标逐层转化为各阶层与各单位的子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同时,以预定的目标作为激励员工的工具,定期回馈上级共同讨论进行绩效评估,是一种完整的规划与控制程序。

(十)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即对经营管理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和检查,通过与组织内外部相同或者相似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佳实务进行比较的方法。它定义为“一个将产品、服务和实践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或是行业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标杆管理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3个步骤。一是计划阶段:确认对哪个流程进行标杆管理;确定用于作比较的公司;决定收集资料的方法并收集资料。二是分析阶段: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与最好的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拟定未来的绩效水准。三是整合阶段:就标杆管理过程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确立部门目标。四是行动阶段:制订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的行动并监测进展情况。五是完成阶段: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整合各种活动;重新调校标杆。标杆管理分为四类:内部标杆管理、竞争标杆管理、职能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

(十一)历史动态比较法

历史动态比较法,是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它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该方法适用于项目支出、单位支出和部门支出的绩效评价。

(十二)费用职能比较法

费用职能比较法,将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担负的社会职能与相关费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评估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公共管理部门及单位职能定位明确的情况下,行使某一项职能所需的资金应有一定的数量约束,只要数量约束是严格的,评估就会有比较充分的依据,部门和单位社会职能行使情况及行政效率的高低就可能被评估出来。但职能具有扩展性及不确定性,会相应增加评价的难度。

(十三)经济增加值(EVA)法

经济增加值(EVA)法,是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制度。从算术角度来说,经济增加值是从税后利润提取包括股东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公司业绩衡量的指标,衡量企业创造的股东财富的多少。

(十四)最低成本法

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或最低投入法,适用于那些不易观测或计算公共支出效益大小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项目的投入,评价和选择费用或成本最低为最优,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十五)生产函数法

生产函数法,通过生产函数的确定,明确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借以说明投入产出水平即经济效益水平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Y=f(A,K,L…),其中Y为产出量,A、K、L等表示技术、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生产函数法不仅可以准确评价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对评价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函数关系的确定较为复杂。该方法更适合项目的绩效评价。

(十六)“本量效”分析法

“本量效”分析,是指将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中所涉及的项目投入、项目产出与项目效果这三大类指标分别赋予“本量效”的内涵。即将“项目投入”与“项目成本”相对应,“项目产出”与“项目所涉及业务的数量”相对应,而“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的绩效”相对应。对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可采用“本量效”分析方法,并将该分析方法贯穿于公共支出项目的决策、实施和完成阶段的全过程评价之中。

(十七)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将所要考虑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不同分类和分档的对应标准值,通过功效系数转化为可以度量记分的方法。综合分析判断法则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各种潜在的或非计量的因素,参照评议参考标准,对评议指标进行影响比较分析判断。根据《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的规定,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32项指标构成,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定量指标,评议指标为定性指标。功效系数法从理论上来说也属于综合指数法,它的改进之处在于在绩效评价中所起的功效不同。将指标分为三个层次,更主要的是增加了非财务指标,因而更加科学、完善。它的不足之处是:盈利指标所占权重较高,达42%,而盈利指标较容易人为调节,从而诱使经营者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修正指标也仅仅是对基本指标额进一步说明,并没有修正基本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测算起来过于复杂,指标体系也不尽全面。

(十八)模糊数学法

模糊数学法,是采用模糊数学建立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将模糊的、难以进行比较、判断的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计算,从而明确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劣。该方法适用于经济效益能准确计量的财政支出评价,项目支出和单位支出的绩效评价均可采用。

(十九)目标成果法

目标成果法,即根据实际产出成果评价被审计单位或者项目的目标是否实现,将产出成果与事先确定的目标和需求进行对比,确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

(二十)专家意见法

专家意见法,指通过邀请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若干专家,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后,汇总分析专家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