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知道氯化钠的用途。
3、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氯化钠的用途,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难点
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滤纸等
教学设计
一.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就是氯化钠。
【追问】食盐和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二.
合作探究
(一)
氯化钠
1、氯化钠的用途和分布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之外,还有很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等等,有些盐是有毒的,我国曾经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而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回答】NaCl,食盐只是它的俗称。
【提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大家的预习和生活经验,请同学们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发言】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配制生理盐水。
3、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食盐还有很多用途。
1、清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喝盐开水可以治喉咙痛牙痛。
2、每天用淡盐开水漱口,可以预防各种口腔病。
3、洗有颜色的衣服,先用5%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易掉色。
4、洗有汗渍的白衣服,先在5%的盐水中揉一揉,再用肥皂洗净,就不会出现黄色汗斑。
5、将胡萝卜砸碎拌上盐,可擦去衣服上的血迹。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制取情况呢?
【提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投影】关于食盐的有关图片。
2、粗盐的提纯方法步骤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呢?
【引导讨论】
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
2、过滤器的准备需要哪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
实践: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录像播放正确操作
【交流与讨论】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
2、产率偏低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的原因:①过滤时滤纸破损。②注入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产率偏低的原因: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②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1课时
氯化钠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篇2
“除根生长剂”又叫无根素(包含4-氯苯氧乙酸钠等),是一种能使豆芽细胞快速分裂的激素类农药,具有催发豆芽促进生长的作用,使用这种添加剂的豆芽胚轴会长得又长、又白、又嫩,极少有胚根的生发,卖相较好,因而在“毒豆芽”事件曝光之前很受消费者青睐。不法商贩把这种激素农药添加到豆芽的生产中,会对人体肠胃和肝脏造成损伤。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明确规定,4-氯苯氧乙酸钠已不再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
“保险粉”,学名叫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其实并不“保险”,连二亚硫酸钠是一种工业酸,含有硫磺成分,可以起到漂白与杀菌的作用。“保险粉”被用于豆芽中常见的做法是在水中加入工业原料——连二亚硫酸钠或低亚硫酸钠,用来浸泡豆芽,使其色泽白亮,并能延长保存期。“保险粉”在人体内长期积淀成量时会有致癌作用。2006年,北京市质监局了北京市地方标准《豆芽安全卫生要求》,明令禁止“保险粉”“发”豆芽。
“AB粉”,(A粉含6-苄基腺嘌呤,B粉含赤霉素等化学物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添加于植物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分裂素,这种激素能抑制植物正常生长,促使植物畸变,如只长茎,不长根和头,并且会破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一般限用于作物种植。而豆芽不同于其他作物植物,而是被直接食用,人们长期食用含有这种激素的豆芽,残留的毒性化学物质会在体内积蓄,当超过肝脏解毒功能极限时,就会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并产生组织变异,从而诱发多种疾病。依据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规定,目前6-苄基腺嘌呤也已不再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
篇3
化学课程被分为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的测试范围是对《化学与生活》和《有机化学基础》二择一。必修测试中的内容规划有认知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的应用。而具体就化学的基础知识认知来划分内容,则包括化学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和能力、化学与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利用。
2.测试能力要求的表述
化学必修科目的主要测试内容是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化学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及化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化学的学习目标具体可分为技能、认知和体验三类,在每一类的学习目标中再进行由低到高的层次划分。其中技能类分为三层次:技能性考查要求学生初步学习能力过关,能够独立操作基础简单的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要熟悉并掌握;初步学会化学实验中基础性的检验、过滤、蒸馏、配置等化学方法,并能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灵活应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对基本实验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认知类分为四层次:认知性考查则要求学生对化学元素、基础无机物和有机物有足够的认识和识别;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能,化学物质之间反应和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相似物质之间能够做比较和归类,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掌握和认知化学反应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体验类亦分三个层次:在知道化学是一门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会化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上化学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等。
3.考点突出主干知识
江苏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中,考点的分布紧扣化学知识主干,并通过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来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优异。对主干知识考查的试题中多为常见和难度一般的题型。试卷中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化学的基础性知识和核心内容。紧扣主干知识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大框架的整体把握,在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更加的系统全面。
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对教学的启示
化学教学如何做到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以及现代公民在当今的人文社会该怎样习得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近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化学教师一直讨论的话题。而江苏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给予了很好的启示。
1.基础化学知识教学
高中化学基础中很多常见知识是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最基本应该了解的化学常识,是属于公众素养的必修知识。高中化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其实也是作为具有科学观念的现代人所应该筹集的基本事实性材料。对于参加必修考试检测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化学中所研究涉及的物质层次,以及化学的各类型反应、能量变化、反应方向及限度对学生进行事实性的教学,为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框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价值体验的强化
篇4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初中化学中物质检验的几种类型(即鉴别、鉴定、推断、分离、除杂等);能对常见的化学反应特征现象进行总结,并利用这些现象开展检验活动;学会通过物质的特征和差异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物质检验和鉴别的案例,逐步建构区别化学物质的的科学思维体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庭、工厂的主题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提升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关注,体会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在进行中考复习教学时,教师既要复习回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和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化,尤其“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涉及知识庞杂,联系“身边的化学物质”各部分,如果一一兼顾,复习课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如果在课堂上简单地整理归纳知识点,一味强化学生记忆和演练大量例题,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难免乏味,易使处于中考紧张复习状态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复习动力。其实在之前“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过程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特征已经可以系统归纳,难点分散在各种化学物质的复习中,减轻学生压力;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作为“科学探究”模块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将方法和观念提升到关键位置,利用开放式问题讨论展开教学,将复习模块化、知识问题化,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问题情境来完成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的情境中加以呈现,基于学生认知需求,激发其学习动机。
本节教学设计的宗旨是跳出学校的圈子,用化学眼光看社会,因此本篇教学设计围绕“家庭篇”和“工厂篇”两个模块展开,而把“校园篇”单独列作一次复习课作为后续课程,用以专门探讨实验室化学物质的鉴别。其中“家庭篇”将视角投向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运用化学知识对身边的简单物质进行检验和“真假”鉴别,提倡不拘泥于化学变化,提示化学反应的复杂性需要排除干扰;“工厂篇”则关注工厂引起环境污染问题,从“废气”和“废水”两个方面,复习典型气体、溶液离子的知识。通过知识的承载,通过复习课的强化,引导学生识别身边物质的真假优劣,借助化学的“慧眼”解决问题、趋利避害,树立实用化学的观点。
三、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堂引入
【情境创设】人的指纹终生不变,人各不同,是世界上公认的也是最重要的个体特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探和保密工作之中。手掌上的皮肤不断分泌汗液,即便看起来很干净的手,当与其他物体表面接触也能留下汗垢指印。如果指纹留在纸张、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显形。在物体表面涂1%~5%的硝酸银溶液,是提取指纹的方法之一,你能解释出它的原理吗?
【教师补充】氯化银见光变紫并逐渐变黑,在实际的侦查过程中,为了使现象更明显,通常是在阳光下对指纹进行鉴定的。
(设计意图:利用刑事案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检验的方法)
【教师讲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事物的存在、物质的变化单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这时候就需要化学的“慧眼”识别。
(二)家庭篇
【组织讨论】这儿有一杯酒精和一杯水,他们都是无色透明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将他们鉴别出来呢?
【教师小结】对于实验鉴别我们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复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兼顾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求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复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综合上下册各个单元知识、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思考,拓宽思维)
【组织讨论】碳酸饮料中除了含有碳酸,还有柠檬酸等其他酸的成分,如何知道有其他酸的存在?
【组织讨论】哪一种碳酸饮料最适合用来鉴定有柠檬酸的存在?
【教师小结】在物质鉴别题中,溶液中原有的物质及溶液的颜色可能干扰物质鉴定的结果,因此在鉴定某物质之前需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关注的碳酸饮料复习酸的性质,引导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同类物质的干扰以及其他颜色的干扰,同时复习碳酸的分解反应)
【教师提问】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锌、铜合金)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黄铜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使用生活中易得的酸常用来鉴别黄金的真假,可乐中的磷酸、雪碧里的柠檬酸,都可以和金属反应,他们适宜用于鉴别真假黄金吗?
(设计意图:碳酸会分解产生气体干扰实验结果,再一次强调排除干扰因素的重要性)
【教师讲述】请各位同学小结鉴别真假黄金的各种方法。不仅黄金有假,就连我们吃的火锅也会有假。相信大家对自助火锅店一定不陌生,但是是否想过为什么有些火锅店很便宜呢?有什么猫腻么?
【情境提问】近日,有消费者举报,表示这些低价火锅店提供的自助食品中虾仁有问题,煮了十分钟以后什么变化都没有,依然非常光滑,呈半透明状,仔细一看虾仁上面根本没有黑色的虾线,吃起来面面的,也没有虾仁应有的味道,压根就不是人们平时吃的新鲜虾仁。据调查这些假虾仁是由淀粉制得的,而真正的虾仁中应该含有蛋白质。其实对这些虾仁提出质疑并且通过一定方法进行鉴别的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中学生。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将物质鉴别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去,鉴别生活中物质的真假,区分它们的优劣。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进行鉴别,复习淀粉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三)工厂篇
【情境提问】据悉,某市对全市污水工程进行了安全大检查。但是在检查某污水顶管工程时,却发生了1死2伤的伤亡事故。事发时,两名施工工人正在进行污水管的人工顶管作业,怀疑被管内不明有毒气体熏倒,班头下去救援未果,造成一死两伤。排污管道中的毒气到底是什么成分?这些毒气又是从何而来呢?
【资料卡片】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且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教师投影】为了证明气体的成分,采用了如下装置(图1)
■
图1 实验装置图
【组织讨论】A装置的作用是什么?C装置的作用是什么?你能写出在C装置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如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CH4,能否直接采用以上装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意,先排除干扰再检验)
【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在气体检验中仍然需要先排除干扰再检验。
【教师投影】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试剂。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仍含有H+、OH-、Na+、Fe3+、Cu2+、NO-3、Cl-、SO2-4中的几种离子。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说明废水中不含哪些离子呢?
【组织讨论】很多化学溶液都具有特征颜色,你能总结出来吗?
【教师提问】该小组又测试了所取废水样品的pH,pH=13,则该废水的酸碱性如何?
(设计意图:化学物质的系统归纳,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鉴别的突破口)
【教师提问】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和SO2-4呢?
【教师小结】当物质的鉴别题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别时,需要注意鉴别的次序,同时还要注意所加试剂不能干扰检测物质。
(设计意图:复习特征离子的鉴别,提醒可能的干扰,关注化学反应体系的复杂性)
(四)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见图2。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本堂课涉及广泛,利用思维导图设计的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背后知识,反思解决问题中的得失,逐步建构物质鉴别的科学思维体系)
【教师讲述】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只要懂一些化学知识就可以避免这些威胁;而且有的事件言过其实,属于伪科学。下面罗列了一些新闻事件,请用你的“慧眼”辨别真假,并请课后查阅资料或尝试回忆你所做过的习题,想想提及的那些化学方法是否可行?
【课后练习1】开放性问题
①2012年初,某地生产农药的废料,竟变成制造盐的原料。14000吨含农药成分的工业盐流入12个省。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辨别真假食盐?
②请通过网络检索,奶粉中的三聚氰胺有无在生活中简便易行的鉴别方法?你认为这些方法是否可信?
③2011年初,网络上流传着面条里添加剂超标,可以用点燃的方法加以鉴别的新闻和视频。你觉得是否可行?
(设计意图:提供开放性问题,融合社会热点,提供学生科学阅读素材,训练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反思
中考复习课一向以试题讲练为主流模式,我们突破常规,试图在应试教育中融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在知识的教学中升华到观念的建构。
篇5
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中毒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之为亚急性中毒。接触毒物不同,中毒后的病状不一样,下面介绍了常见的有毒化学物质。
1.金属和类金属中毒。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铍、镉、锰、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其中铅和汞及其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
1.1 铅及其化合物是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过量摄入铅有可能导致大脑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是死亡。
1.2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水体中的汞主要来源于贵金属冶炼、仪器仪表制造、食盐电解、化工、农药、塑料等工业废水,其次是空气、土壤中的汞经雨水淋溶冲刷而迁入水体。水体中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等。总汞中的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其中只有15%被脑吸收,但首先受损是脑组织,并且难以治疗,往往促使死亡或遗患终生。
1953和1956年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1.3 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重金属都可能受对泌尿系统各部位产生损害。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所以易对肾损害。
1.4 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在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2.刺激性毒物中毒。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氟化物、氯、光气、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2.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气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2.2 氮氧化物。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0)、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02)、三氧化二氮(N202)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0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
2.3氨。氨是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氨量每人每年可达2.5~4.5公斤。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氨的重要来源。另外,氨还来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当氨溶于水时,其中一部分氨与水反应生成铵离子,一部分形成水合氨,也称非离子氨。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氨离子相对基本无毒。
2.4 氟化物。氟化物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
2.5 光气。光气是窒息性毒剂的一种,学名二氯化碳酰,又称碳酰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气体。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气味,但浓度较高时气味辛辣。在工
业上主要用于塑料、制革、制药等。据专家介绍,光气遇水会分解成为一氧化碳和盐酸。因为人的肺部湿润,吸入光气后相当于遇水分解。一氧化碳能使人窒息,而盐酸会腐蚀人的肺部。因此,光气中毒主要是伤害呼吸器官。人吸入光气后,一般有2~24小时的潜伏期。吸入量越多,则潜伏期越短,病情越严重。人吸入浓度较低的光气时,局部刺激症状可不明显,但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则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膜,出现肺水肿。当吸入较高浓度光气时,中毒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有些中毒者可在肺水肿出现之前即出现窒息症状。
3.窒息性毒物中毒。窒息性毒物主要是:一氧化碳、氰化氢、甲烷、乙烷、乙烯、丙烯腈、硝基苯的蒸气、硫化氢等。
3.1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3.2 氰化氢。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络合状氰化物。水体中氰化物主要来源于冶金、化工、电镀、焦化、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染料、药品生产以及化纤等工业废水。氰化物具有剧毒。氰化氢对人的致死量平均为50微克;氰化钠约100微克;氰化钾约120微克。氰化物经口、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极易被人体吸收。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痉挛、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4.农药。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后是否会出现中毒症状及出现症状的轻重程度要依农药的种类及进入体内农药的量来定。并不是所有农药污染的食品都引起中毒,如果污染较轻,人吃入的量较小时可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一般性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等表现,可引起死亡。中毒的表现也依赖于毒物的种类,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5.有毒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化合物中的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甲醛、酚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5.1 苯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突出的表现为皮肤、粘膜青紫;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14/10万。苯中毒需要治疗的时间很长,往往花费大笔医疗费还难以治愈。
5.2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在居家的天花板,墙壁贴面使用的塑料,隔热材料及塑料家具和油漆涂料中一般都含甲醛,甲醛为细胞原浆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坏死,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还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起鼻咽癌。
5.3 挥发酚。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含酚废水,如焦化厂、煤气厂、煤气发生站、石油炼厂、木材千馏、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玻璃纤维、油漆、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酚类属有毒污染物,但其毒性较低。酚类化合物对鱼类有毒害作用,鱼肉中带有煤油味就是受酚污染的结果。
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篇6
1、用盐来搓洗
用盐搓洗黄金耳钉,细小的盐粒可以让黄金焕然一新。可用2克食用盐、7克小苏打、少量漂白粉以及60毫升清水混合配制成清洗剂,再把黄金耳钉放到一个小碗中,倒入之间调剂好的清洗剂浸泡,2个小时后将耳钉取出,用温水冲洗过后放在阴凉处或埋在木屑中风干,待干燥后用柔软的绒布擦拭干净即可。
2、用中性洗洁剂清洗
用少量的中性洗洁剂与温水混合,再将耳环放到碗中进行浸泡,用软毛小刷子擦洗耳钉边缘顽渍处,在放到清水下面冲洗拭干即可。但是在选择洗涤剂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洗洁精,其化学物质会改变金子的色泽,所以千万不能使用洗洁精来对黄金耳钉进行清洗,而是应该选择中性的、温和的清洗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绿茶瓜子可能是色素染制的结果
可能真正的绿茶瓜子应该是用茶叶或绿茶粉煮出来的,不会褪色。由于工艺比较复杂,成本和价格也相对较高,一般都是一些有实力的厂家选择这种方法,而市场上一些不法商户为了牟利生产出加入色素的假冒绿茶瓜子。同时提醒市民应选择凑近就能闻到天然茶香味,吃起来茶香味和茶叶泡出的味道一样以及品牌可靠的绿茶瓜子。
对青少年来说色素会增加生长发育迟缓的风险,也会加重我们肝脏的代谢负担,还有致癌的危险。我们可以把瓜子包在湿纸巾里面,揉搓之后看是否有很鲜艳的绿色来判断是否染色,建议大家买瓜子要首选原味的,不要买颜色过于鲜艳的。
蔬菜=水果吗
常常听很多朋友说今天没怎么吃菜,那就多吃点水果吧。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说,水果真的可以代替蔬菜吗?其实水果的营养特点和健康效应与蔬菜比较相似,都是主要提供维生素C、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钾、钙、镁、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成分。
水果含糖较多
篇8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在必修2中已学过,学生能够从定性上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将上课主题聚焦于怎样从定性走向定量,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对学生的分析
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生源较好,但学生对必修2的知识已经有些遗忘。
3.对教学目标的界定
能从定性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并能从定量上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来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二、教学设计
1.板块1――引出问题,界定概念
[引言]请看图片,生活中两个常见的反应:节日的焰火、煤和石油的形成。
[问题]上述两个反应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你认为它们进行得快还是慢?在日常生活中你希望它们快还是慢?(学生回答。)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从定性上描述快还是慢;二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为了控制化学反应。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牛奶的变质,这个化学反应进行得快还是慢,你希望它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学生回答。)
[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就产生了矛盾,当从定性上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时似乎有些矛盾,因此必须从定量上来描述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ppt展示]回忆必修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表达式及单位。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出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必要性,同时强调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
2.板块2――活动探究,加深概念
[师]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表式方法,请同学们完成下题。
[ppt展示]向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mol SO2和1 mol O2,在一定的条件下,5s末测得容器内有0.8 mol SO2,求5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学生思考,练习。)
问题1:化学反应速率为什么为正值?上述反应的速率属于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
问题2: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的速率数值是否相同?它们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问题3:请你们找出各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起始量的某时刻量找出变化的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并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掌握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以不同的物质为标准时,速率值可能不同,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同时设计活学活用环节,让学生灵活运用。
3.板块3――深化知识,探究化学反应速率测定
过渡: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反应速率,那么怎样定量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并小组讨论。
[ppt展示]以锌与硫酸反应为例,对于锌和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的实验,你准备如何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从反应速率定义和反应提供H+、Zn2+、Zn、H2四个变量考虑,选取什么变量测量?(理论)(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方案。)
师生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为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体系内的化学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所以与其中任何一种化学物质的浓度(或质量)相关的性质在测量反应速率时都可以加以利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来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显然该反应以测量H2的体积最为简便易行。
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多种,教师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的设计与化学研究者的设计基本一致,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同时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体验自己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4.板块4――课堂小结,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并进行知识运用,设计如下两题: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恢复到室温时,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
(2)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min后,测得物质的量的浓度分别为:c(X2)=0.4mol/L,c(Y2)=0.8mol/L,c(Z)=0.4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形成知识体系,通过两个习题检验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进一步强化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反思
篇9
2.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高中化学的情景教学一定要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化学知识用在现实的情况中。比如,用什么东西能够很好地除去水中的污垢,答案当然是醋,那么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化学原理,借由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教师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创建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之中就能轻松掌握化学知识,把握好化学内容和实际之中的练习,吸引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内容的好奇之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高中化学的教学主动性。
3.借由旧知识创建情景
高中化学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连接,教师要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去安排好新的化学知识的教学,因此创建教学情景也要根据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盐类水解的实践中,教师能够依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让学生猜想某些盐类水解之后的酸碱性质,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把握情况,接着使用ph试纸去做酸碱性测试的实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看到某些盐水解之后是呈现酸性的性质,某些则是呈现中性的性质,不免就会猜想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化学老师再根据学生们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的分析。
篇10
4、卫生纸上面的细菌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菌类,例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细菌,经常接触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
5、如果使用了有细菌的卫生纸,可能会造成过敏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皮肤溃烂等症状,所以,一旦发现正在使用的卫生纸会造成皮肤泛红等初级过敏症状,就要立刻停用目前正在使用的卫生纸。
篇11
今天我们使用的火柴是1855年一个瑞典人发明的。他在之前的基础之上,对火柴进行了改进,用红磷作为火柴头药里的引燃剂,单独涂在火柴盒上,头药里只有易燃物和氧化剂,当火柴在盒边磷药纸上摩擦的时候,头药和盒边的磷药碰在一起,产生摩擦使红磷产生小火星,进而把头药里的易燃物引燃。
在完成背景阐述之后,笔者顺势提问:同学们知道小小的火柴头里,含有多少种化学物质吗?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逐一认识。
火柴的头药和磷药的主要成分:
头药———氧化剂:氯酸钾、重铬酸钾、四氧化三铅、二氧化锰
易燃物:硫磺、硫化锑、松香
粘合剂:皮胶
摩擦剂:玻璃
磷药———引火剂:红磷,另加皮胶、玻璃粉、炭黑等。
通过这样的背景阐述,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明白小小的火柴头,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热情。
解决上述化学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题目中涉及到的现象蕴藏的化学知识,以此增进学生对化学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2
针对以上难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境化教学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探索的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创设情境化教学课堂
1、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验场景,展开情境化教学模式。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颜色、气味、状态、声音等的变化,对实验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感知,尽力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小魔术之类的有趣的现象。如,小魔术“口吐仙气”,其原理是汽油蒸汽可以点燃,当汽油和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发出爆炸声。操作:在长20厘米的尖嘴玻璃管外套一层有色的塑料管,管内放一个吸饱汽油的棉球。把尖嘴管对着酒精灯火焰,向玻璃管的另一端吹气,当气从尖嘴管出来,遇火便会燃烧,离开火焰后会继续燃烧。如果向玻璃管吹气量稍大时,火焰可以离开尖嘴4~5厘米远,并呈现明亮的蓝色的火焰,十分美丽。这时把玻璃管尖端浸入滴有少量甘油的肥皂液,取出后向玻璃管另一端吹气。当肥皂泡连串出现在空中时,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去点一个个的肥皂泡,便发出一连串轻微的爆炸和火球,非常有趣。这些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他们深刻记忆化学物质的属性。在创设实验情境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改验证性实验方法为探索式试验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新课之后来进行,让学生模仿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实验来自己操作,这样的程序只能起到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操作能力的作用,在这过程中,实际上学生仍是被动的。因为实验程序遵循着既定模式,并且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已经知晓了实验结果,因此这过程并未有多少让学生运用知识、发挥智能的余地。但是,若是在讲课之前先进行探索式实验就避免了上述弊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进行探索式实验无论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还是对他们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都是大有好处的。
篇13
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分析
(一)深入发掘,整合教材知识,培育学生问题观念
现阶段,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依据课本规定进行模仿,缺少自主创新和研究的行为和意识。很多教师更愿意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演示,却忽视了学生自主操作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而言,并不具备推广意义,难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减少乐学生在现实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机遇。
(二)强化化学概念和原理,注重概念教学和原理教学
概念和原理在化学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如果缺乏对于必要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的掌握,就如同缺乏坚实地基的摩天大楼一般总有一天会坍塌。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来讲,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时也应该注重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与相关概念的掌握。在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对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进而让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类型的的化学反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框题的学习时,教师列出相关的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和学习,明确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物质分类的概念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在生活中培养其分类的意识,甚至包括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等,这也在思想上培养了学生对于分类的理解,让学生接受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对于相关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的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元素、分散系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的理解。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相关概念及原理的掌握,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进而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流行与趋势。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化学,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能力。将化学知识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结合,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化?W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铝单质的性质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展示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如易拉罐和铝制餐具等,同时请大家各抒己见,试寻求:这些铝制品,包括铝制餐具有哪些行为在生活中较为适宜,哪些行为在生活中不适宜?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应用,让学生明确作为铝单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之后再通过生活场景图片进行判断,如铝餐具进行蒸煮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是错误的,铝制品不易蒸煮,同时也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索小小的铝制品能有多大魅力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