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发展环境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得到广泛认同,主要分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其中,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在“工业4.0”智能工厂框架内,智能物流是核心组成部分,是联接供应商、制造企业和客户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工厂的基石。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区,通过应用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编码认址技术、RFID技术、PLC控制技术、无接触式供电技术等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现代物流设备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定位精度,对于降低流通成本、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物流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紧跟国际物流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智能物流技术逐步应用在众多行业。已建成的自动仓储物流系统主要分布在电子、烟草、医药、化工、机电、印刷等行业,也逐渐应用于流通领域内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半自动化的立体仓库、机械化立体库、具有现代仓储与分拣功能的物流系统的应用则更加广泛。
2.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利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9月12日正式,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是物流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明确了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提出三大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和九项保障措施,抓住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是指导我国物流业“新常态”下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
在有利政策环境的推动下,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平稳,对物流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AGV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装备行业面临更新换代
目前,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叉车、托盘等产品总量需求已接近饱和,行业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的循环增长期。而其他一些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引导车、物流机器人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自动识别与感知系统等中高端物流装备即将迎来高速成长,立体仓库、自动引导车、自动分拣设备等甚至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十多年前,以叉车、托盘、货架等为主体的普通物流设备是物流装备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2011年开始,以自动引导车、自动化立体仓库等为主体的代表性设备引导行业进入自动化阶段。2013年以后的市场驱动主体已经逐步更换为智能穿梭车、智能机器人、输送分拣系统、自动感知与识别系统等智能物流设备。2014年之后这一趋势则更为明显。中国物流学会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整体发展好于预期,整体增长速度接近20%,超出经济增速的2.5倍。
在物流装备细分市场,自动化立体仓库占物流装备的比重达到24%,自动输送机的占比为27%,货架为14%,分拣设备和软件均为12%左右。AGV虽然只是占比较小的输送装备,却是智能化的关键部件,市场份额也维持较高增速。
2.国内AGV市场分析
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把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产品纳入工业机器人范畴,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AGV将在工业机器人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对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企业越来越着眼于高效、节能、环保的自动化生产和自动化搬运,对AGV的需求将呈不断增长态势,AGV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2014年AGV市场新增量为3150台,同比增长接近30%,2015年AGV新增规模将达4300台,预计增幅超过36%。预计未来三年,物流领域对AGV需求将有突破性的进展,增长速度将超过45%,行业进人快速的发展时期。仅从AGV保有密度较高的汽车行业来看,我国目前的平均使用量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未来也有巨大市场空间。
AGV应用广泛,涉及汽车、电力、汽配、烟草等众多行业领域,市场竞争也颇为激烈,国内目前并未有公司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2014年国内AGV市场中,排名居前的“老三家”新松、昆船、机科的市场占比总和下滑至31%。随着自动化浪潮加快,国内将涌现出诸多新生代的AGV厂商,市场竞争也更趋于白热化。
AGV行业目前大公司并不多,普遍是千万元的体量。主要有两大原因限制公司成长:(1)低端产品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且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增加了企业扩张难度。以2015年上半年产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为例,浙江国自机器人、华晓精密工业、广州井源机电、深圳欧铠机器人均属当年新晋企业。技术壁垒较低引致新企业介入令竞争愈发激烈,使得AGV行业排名频率更新较高且难以形成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市场格局。(2)高端产品成本及价格昂贵,国内需求难以支撑市场。目前高端产品主要为激光导航的AGV。以欧美市场为例,一台激光导引的后叉式AGV的单机价格约为120万元人民币左右,约合其国家3.5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新松和昆船的高端AGV平均价格在每台100万元左右,约合国内20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其他国产激光导引AGV(单轮驱动型)的价格也要每台40多万元。而国内AGV应用大多集中在生产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局限于自身毛利低等因素使用AGV的比例较低,令高端AGV产品难以形成强烈的下游需求市场。
2015年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升级改造压力大于往年,改造步伐缓慢的企业将逐渐被行业淘汰,机器换人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将加速AGV的应用。同时,本土AGV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机器人市场的5%,但是产值占机器人总体量的25.74%。这种高“性价比”和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智能设备,在吸引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将促进AGV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3.国内自动化立体仓库市场分析
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国内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起初市场仅局限在烟草、胶片及汽车制造等领域,之后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需求也开始突出。2005年国内已经建成650座自动化立体仓库。近十年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仓库设备在国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国内建成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300座,总产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14年,全国累计建成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2500座,在役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2000座。
目前自动化立体仓库下游应用行业广泛,国内自动化立体仓库企业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典型的下游行业均有主要龙头企业服务和扎根。因各下游需求行业有进入壁垒,自动化立体仓库近期的市场格局难以出现大幅调整。另外,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市场也依旧呈现发展和扩张趋势。根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的预测,2015至2018年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需求量将维持稳步增长的局面,将有150亿至200亿元市场空间存在。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市场需求增速明显、行业得以快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与传统仓库相比,不仅提升效率,在总成本、人工费用和占地面积等方面,还具备相当优越的经济性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硬件投资项目包括货架、堆垛机、输送设备、叉车等。堆垛机和输送设备的投资占据绝大部分,分别占比为41%和44%。与普通仓库相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建投资和后期运维费用较低,初期硬件投资较大。但长期看来,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更减少了用工数量,降低了企业的仓储费用,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
近年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各行业的规模化企业实力增强,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自动化立体库也呈现出了存储单元微型化、SKU多样化、功能组合和作业速度高速化等趋势。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从设备商向系统集成商演变
智能物流装备市场包含了规划设计、软件开发、设备生产、现场安装、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系统集成的企业主要由物流装备供应商和物流系统集成商组成,并呈现出充分竞争的态势。
物流系统集成商主要有两种演进路线:一部分是由物流装备生产厂家发展而来,这类企业的硬件技术较强,比如大福、德马泰克、昆船集团等;另一部分是从物流系统信息化服务商进化,这类企业在软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swisslog为典型代表。演进路线一要求硬件设备具有技术和质量的优势,演进路线二则对软件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欧洲和日本在物流系统集成的硬件设备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且从全球巨头的进化过程来看,都是从设备厂商逐渐成长为系统集成商。
目前国内的物流装备上市公司中,新松机器人、东杰智能及天奇股份均为典型的系统集成商。与设备供应商相比,集成商的毛利率更高。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由于业务范围更宽,涉足下游行业更广,也更具成长空间。
篇2
现代农业物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农业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筛选、储存、分析、评价、反馈、、管理、控制和决策的信息系统.它能提高对用户需求和农业物流服务的响应性;保证农产品运输的快速、可靠、准时;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农产品库存和管理成本;整合物流资源,使农业物流资源配置更合理、更优化;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政府对农业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6-7].
2.1系统功能设计
现代农业物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农业物流的数据采集功能.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相关数据采集,包括农业政策法规、要闻和热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如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物流流程数据.这里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
(2)农业物流的运输管理功能.农业物流的运输综合运用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及时跟踪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并优化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路线和快速响应,节约运输成本和减少时间,同时注意农产品流通保鲜特点,采用不同运输方式.
(3)农业物流的储存管理功能.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储存管理既要满足现有的储存要求,又要为预期的农产品储存高峰做准备,同时农产品的季节性脉动产出与连续性消费之间的矛盾需要农产品物流的储存活动来调节.储存管理包括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出入库信息管理、库位资源管理、库存管理、报表管理以及流程监控,并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对即将达到或超过上下限库存量范围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级预警.
(4)农业物流的流通加工与配送管理功能.农业生产结束后,农产品进入后续加工及物流阶段,其“生长”活动的生命属性和生化特征还将不同程度地延续至最终消费,因而农产品的流通过程兼具生物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特点.如连锁超市所需农产品的加工配送、分类分级、管理、包装、营销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配选中心等.
(5)农业物流的包装管理功能.包装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和标识功能.改进特色农产品包装,分级分类包装、加工后小包装,实现包装增值服务.
(6)决策支持功能.在现代农业物流中,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库存控制、运输车辆调配、流通加工与配送中心的选址、农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等,需要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智能计算方法提供决策支持,分析和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
(7)接口管理功能.上述各功能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接口,与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数据接口之间的数据融合等.
2.2体系结构设计
从现代农业物流管理现状和需求出发,综合国内外最新现代农业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模型等,对现代农业物流进行实时监控和综合管理与决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划分为现代农业物流实时信息采集综合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模型库和方法库、知识库、用户接口等4个层次.
(1)信息采集传输和综合数据库、数据仓库子系统.此子系统是由信息采集传输、综合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对数据的存取、查询、更新、维护等功能,并实现对模型库、知识库的连接和会话功能.数据包括农业物流经营主体数据、经营企业成员和农户数据、主体经营报告数据和公共信息等,这些数据大多汇总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信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提取处理、转化加工,成为数据挖掘的数据源.数据可以是Web数据、GPS数据、GIS数据和其他农业物流相关数据.此子系统能够完整地描述、组织和管理农业物流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使农户、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
(2)模型库和方法库子系统.模型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存储所有的计算公式、预测模型与仿真模型.通过人机交互,使决策者能够方便地利用模型库中的各种模型支持决策,得到的结果通过中间数据库输出到用户接口系统.方法库建立在模型库基础上,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模型提供求解算法,并依据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
(3)知识库子系统.知识库是应用人工智能原理、方法和技术,根据技术指标和专家知识、经验建立规则库.它支持知识的入库、链接、修改、删除、分类及调用和维护等.知识库中存储的农业物流领域知识是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及其他智能处理方法、技术发现的知识.一般是在确定决策的需要和任务的基础上,对于经验性强、较为模糊的知识可以从领域专家那里直接抽取;对于系统性强、需要精确描述的知识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挖掘技术和其他智能技术或统计分析技术,如关联规则、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粗糙集、支持向量机、时间序列等,从数据库、数据仓库中提取出隐藏的、新颖、有效的模式或规则,即知识,加入到知识库[8].知识表现形式可以是图表、图形,也可以是规则,为决策者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
(4)用户接口子系统.用户接口子系统是系统的人机接口界面.它负责协调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之间的通信,输出系统的结果、信息供决策人参考.
3现代农业物流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
篇3
定位技术是导航的核心,目前常见的定位技术主要是GPS定位,Wi-Fi定位蓝牙定位,基站定位超宽带定位等等,而用户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未来定位技术必然要无缝结合,满足用户在不同情景下的定位需求。Telematics带动车载导航大发展
从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进化角度上看,Telematlcs的兴起和逐渐普及将成为一种趋势。Telematlcs自2009年进入中国后,受到了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持续关注,目前来看,无论是车厂,图商还是内容提供商,都在不断尝试突破。TelematIcs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已经得到了实现,这无疑将带动车载导航市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成为行业发展的又一契机
今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惑的两大业务,增长速度惊人。因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层出不穷,LBS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应用。除了人们所熟知的LBS签到外,手机地图是未来的另一赢利点,以手机地图为基础的LBS应用因其庞大的用户量将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移动终端之间相互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使汽车与互联网地图用户和产业规模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将带来全新革命,即手机、平板电脑、导航仪等各种在物理上相互独立的智能终端在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中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相互融合。地图作为一样产品将在不同终端,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
从汽车导航与互联网地图市场现状来看,发展稳定,其主要依托两大产业一是汽车制造业,导航的车辆应用及服务;二是移动通信和网络产业,导航定位手机及相关服务。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载导航系统作为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在汽车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近年来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车载导航与服务的发展。
篇4
1.1责任定位可追溯系统具有向前追溯性,对于生产过程中所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可以有效地追溯到原料来源。屠宰加工企业L生产中,生产与品质检测同步进行,但是,部分理化检测指标,如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伦特罗采用酶标仪检测,取样送检90min后才能出结果,进行检测同时,生产线上的猪肉胴体,继续加工,待检测完成后,若有疑似不合格产品,则快速找到相对应的猪胴体,进行复检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产品出厂后的流通过程中,通过行车记录仪和相关的温度控制措施和数据收集设备,也能够有效地对物流所产生的责任进行定位,保障产品的品质。
1.2产品召回可追溯系统同时具有向后追踪性,一旦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企业能够利用可追溯系统将不合格产品快速予以召回,确保不合格的食品较少进入消费环节和尽可能减少产生的危害,召回速度和精确性是影响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时的危机应对和处理成效的主要因素,快速的应对可减小赔偿的损失,以及其他连带的责任,召回对可追溯信息的深度和精度要求较高,对宽度要求较小。
1.3品质预测可追溯系统已经从食品出现问题时通过查询追溯信息定位,发展到通过系统建模、预测食品品质等。食品品质预测对于数据的连续性和可追溯宽度要求较高,目前企业实施可追溯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实现品质预测功能。在大数据发展的趋势之下,通过企业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全数据,构建供应链动态条件下的品质预测模型,更好地防患于未然,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产生,实现食品供应链过程中品质预测与控制,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与供应链透明度,主要货架期预测模型所示。
2生产加工过程管理
2.1原料结算目前屠宰企业普遍采用宰后结算法,屠宰企业L的生猪原料宰后检测合格、等级认定完毕,方可财务结算。结算所需要的数据包括猪胴体、猪头、猪皮的质量,以及相应的质量指标,如猪胴体的评级。这就要求生产线上连续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区分每一批次或每一独立供应商的原料,其中由于猪胴体由于涉及评级,其可追溯精度为0.5头猪。质检完成后,企业对合格的原料进行结算,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对瘦肉精检测超标的猪进行销毁,可追溯体系与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融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监控、宰后结算依据等功能。
2.2生产测算产品出率和生产过程损耗是企业生产测算的两个重要的方面,产品出率是衡量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指标,在屠宰企业L中往往用均重进行衡量,由于不同的品种的原料,对产品的出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实现供给与原料采购的平衡,这个环节必须靠生产测算中的产品出率来保证,例如4号肉的出率、板油的出率等。生产测算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损耗测定,例如红条修割过程中的损耗、碎肉的产生等,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包括预冷损耗、库存损耗、物流损耗,都需要依靠可追溯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测算和分析。
2.3物流管理生鲜猪肉经过物流运送才能达到销售地点。在物流运送过程中,物流车厢温度波动、运送的距离都会对产品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追溯对物流过程中的温控措施,结合GPS定位,达到物流过程中的控制,在可追溯的进一步的发展中,可追溯系统将把产品的环境因素更好地结合到物流管理中,达到对产品的全面管理。
2.4库存管理由于生鲜类产品库存过程中损耗较大,猪胴体损耗约为0.6%/d,因此库存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屠宰企业根据订单确定原料收购的种类和数量,按照订单生产相应的白条、红条和分割产品,产品又分为鲜品和冻品,可追溯的性能越高越能够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对应性相对较高,尽可能地减少库存的数量和库存的时间,最大程度地减少损耗,同时库存量和库存时间的减少也能够保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消费者,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
3技术创新与经营决策
3.1产品研发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不同的加工工艺对产品的出率和质量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内部的可追溯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的结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管控和数据积累,对于不同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的分析,通过可追溯系统获取的市场数据研发新产品、对原有的产品加工方法进行工艺改进,优化生产方案。
3.2市场分析不同的销售地区、不同的市场渠道,如商超、批发市场和专卖店等,所销售的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具有差异性,三大市场渠道由于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对产品的需求具有偏好性,通过可追溯系统可以深入分析在时间序列上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需求,进而达到优化生产配置提高订单量的作用,同时根据不同市场的需求,反馈产品信息。
3.3利润测算
由于价格的波动,不同产品组合对企业的整体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价格的波动包括原料价格的波动和产品价格的波动,原料价格的波动又包括各产地的不同价格和不同品种生猪的价格,合理的原料组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利润,这就需要提供相对完备的不同原料品种的出率数据库,和现场生产实时数据,进一步比较两者的匹配度,导入价格后达到有效预测利润。
二、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不仅能够通过事后追查与召回、事前预测与控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同时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管理,在生产加工过程管理、技术创新与经营决策等方面均有潜在的收益。可追溯的数字化管理对可追溯的精确度要求较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追溯系统功能由最初的食品信息记录查询逐步转向集成多种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这对可追溯宽度亦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追溯系统能够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与监管部门提供辅决策支持,可追溯系统功能从简单信息记录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支持拓展是其发展趋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可追溯体系,并通过可追溯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外部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篇5
作为一个基于数据库分析和管理空间对象的工具,GIS能够很好地弥补物流系统空间和时间具有离散性的不足。我们可以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统一资源管理平台,管理和维护好多源信息;利用GIS提供的可视结果,提高了物流业的决策效率。
GIS能在运输路线的优化和车辆调度方面解决大量信息的查询、分析与处理问题,并在运输管理决策层面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的环境。因此,加大GIS在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对物流企业实现智能管理,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至关重要。
1 GIS在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1 实时监控
经过GSM网络的数字通道,将信号输送到车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差分技术换算位置信息,然后通过GIS将位置信号用地图语言显示出来,货主、物流企业可以随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况、任务执行和安排情况,使得不同地方的流动运输设备变得透明而且可控。另外还可能通过远程操作,断电锁车、超速报警对车辆行驶进行实时限速监管、偏移路线预警、疲劳驾驶预警、危险路段提示、紧急情况报警、求助信息发送等安全管理保障驾驶员、货物、车辆及客户财产安全。
1.2 指挥调度
客户经常会因突发性的变故而在车队出发后要求改变原定计划;有时公司在集中回程期间临时得到了新的货源信息;有时几个不同的物流项目要交叉调车。在上述情况下,监控中心借助于GIS就可以根据车辆信息、位置、道路交通状况向车辆发出实时调度指令,用系统的观念运作企业业务,达到充分调度货物及车辆的目的,降低空载率,提高车辆运作效率。如为某条供应链服务,则能够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作用,把整个供应链上的业务操作变得透明,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打下基础。
1.3 规划车辆路径
目前主流的GIS应用开发平台大多集成了路径分析模块,运输企业可以根据送货车辆的装载量、客户分布、配送订单、送货线路交通状况等因素设定计算条件,利用该模块的功能,结合真实环境中所采集到的空间数据,分析客、货流量的变化情况,对公司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处理,可以便利地实现以费用最小或路径最短等目标为出发点的运输路径规划。
1.4 定位跟踪
结合GPS技术实现实时快速的定位,这对于现代物流的高效率管理来说是非常核心的关键。在主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选定跟踪车辆,将其运行位置在地图画面上保存,精确定位车辆的具置、行驶方向、瞬间时速,形成直观的运行轨迹。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利用该功能可对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满足掌握车辆基本信息、对车辆进行远程管理的需要。另外轨迹回放功能也是GIS和GPS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作为车辆跟踪功能的一个重要补充。
1.5 信息查询
货物发出以后,受控车辆所有的移动信息均被存储在控制中心计算机中——有序存档、方便查询;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询车辆运输途中的运行情况和所处的位置,了解货物在途中是否安全,是否能快速有效的到达。接货方只需要通过发货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权限,就可通过网络实时查看车辆和货物的相关信息,掌握货物在途中的情况以及大概的到达时间。以此来提前安排货物的接收,存放以及销售等环节,使货物的销售链可提前完成。
1.6 辅助决策分析
在物流管理中,GIS会提供历史的、现在的、空间的、属性的等全方位信息,并集成各种信息进行销售分析、市场分析、选址分析以及潜在客户分析等空间分析。另外,GIS与GPS的有效结合,再辅以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可构建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种系统不仅能够分析和运用数据,而且能为各种应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使物流变得实时并且成本最优。
2 GIS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的技术关键
基于GIS的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以可视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它实际上是以GIS技术为基础,辅以定位、通信、Web等技术,涵盖普通物流信息功能的集成系统。GIS与物流管理技术集成,构建物流运输管理平台需要进行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信息系统的实现、信息提取和表现以及分析应用等几个阶段,其技术关键就在于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
基于GIS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对异构数据的处理。数据集成需要将异构数据规划为同构数据,如基于元数据的系统集成、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成等。或者将异构数据规划为同构的过渡数据,如基于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集成等,其目的在于形成的数据或过渡数据可以直接被系统所使用。比较理想的方式是基于RDBMS的集成方式,在同一数据库中采用同构的方式同时存储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影像数据等,采用标准SQL语言可以实现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分离,Oracle、DB2、Informix等均支持上述操作。
功能集成就是GIS功能与物流管理功能的规划和重构,可采用的技术方法有:GIS系统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对独立的模式、基于OLE技术的操作模式、基于COM技术的操作模式、基于Corba技术的操作模式和基于Agent技术的操作模式等。
3 GIS技术应用有待提升
我国目前物流运输管理软件的开发模式有两种:
一是利用国外成熟的商业GIS平台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
二是直接针对具体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开发与之相对应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后者研发成本高,软件制作周期长,并且在具体应用环境中还存在系统可靠性等因素,故实际应用较少,主流应用仍为第一种方式。
目前基于GIS的物流运输管理软件本身的质量和市场的需求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GIS技术的应用上,成本高昂也是GIS技术没能迅速在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取得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个部门、机构间缺乏数据共享机制,造成大量重复建设,成本居高不下。GIS基础空间地理数据,无论从覆盖面、详细程度、市场价格等各个方面来说,还都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随着国家三大库建设计划的逐步实施,GIS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上述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解决。GIS的应用,必将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日常运作数字化,不仅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而且提升企业形象,争取更多的客户。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刘官文.论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09(5):93-95.
篇6
传统的供应链过程中,钢铁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对本企业生产制造一系列环节都有用的详细信息,这对产品的营销和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全程供应链的各合作企业间应该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消除全程供应链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利用及时有效的数据对产品和市场的供需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交易行为的形成,使得企业的经营模式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基于全程供应链的电子商务管理可以帮助钢铁企业从传统的经营方式向互联网时代的经营方式转变。
1、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钢铁行业中产品种类和型号众多,但所有类型的产品的研发、试点生产、大规模制造、到销售配送都需要对市场需求的详细分析报告和全体供应商的积极配合才能高效、高质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各自生产的产品只能满足一部分客户要求,有可能是满足特殊用途的特殊产品,就导致产品的研发到推出到退出市场的周期是一次性且无法重复利用的。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国家大力倡导钢铁行业的改革与升级,这对传统钢铁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一般的钢铁企业都将精力集中在向统一的大市场推销标准化产品,很难实践真正的市场,很难真正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低成本已经不是当今钢铁市场的唯一标准,在没有充分认识和掌握客户的需求的情况下生产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只会加大产能过剩,而不能满足市场的真实需要,而且不利于建立客户忠诚度,使得客户流动性大。钢铁企业的传统市场营销是面向统一的钢铁市场进行的营销活动,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不高,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服务质量。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市场需求的挖掘和产品销售要以“客户为中心”,重视细分市场,适应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全程供应链管理,全程供应链市场管理运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手段,从市场管理思想、流程到具体实现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创新与生产不应全部分离,创新与生产分离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研究部门不断专业化和层次化,且受到企业其他部门的管理技术制约。这使得研究部门划分成不同的职能专业,同时使研究开发与生产、销售等后续活动严重脱节,研究、生产、销售等部门和客户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不能建立持续创新机制,所以要注重突破性创新,加强持续性创新。
2、基于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的钢铁企业管理
2.1需求挖掘与市场营销
基于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技术下的需求挖掘的目标就是要能真正做到直接把握客户真实的需求,并且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需求。这对产生销售机会直到最终销售成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全程供应链和电商技术的销售管理改变了传统销售管理的推销方式,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管理流程,以现代化的电商技术手段作为支撑,能够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其主要流程是销售部门发现销售机会,通过客户选择窗系统来进行报价、合同、订单、收款等管理。此流程通过电子商务交换平台、客户信息库、销售功能产品、智能分析工具等进行技术支持。全程供应链销售管理流程在电商技术的支持下,保证了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这主要体现在客户选择窗、在线销售、电话销售等多种形式的协同销售,电子订单的快速处理等。
2.2产品研发
全程供应链中的新产品研发业务统筹包括产品概念形成、产品规划、研究开发、测试验证、市场导入,之后进入产品市场拓展与产品服务阶段。支持业务运营的主要包括协同研发电子商务管理系统、研发项目财务管理系统、研发人员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等,这几个系统一起构成了对企业研发业务的管理支撑系统。在产品研发的业务和管理支撑层面上需要进行诸如产品策略与协同策略的确定、研发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电子商务管理等活动,构成了研发体系的决策层。从而构成了基于全程供应链的电子商务产品研发体系,从流程、决策、组织、绩效考核、激励、项目管理、价值链、研发平台等多个层次和角度对产品研发过程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2.3生产制造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下的全程供应链协同计划是在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下,同步协同整个供应链从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到客户的生产和运作规划和计划排程。与客户协同的需求计划,使预测更为一致和准确,协同需求计划通过建立多维度的分析和预测模型以及和客户的信息交互沟通,实现全程供应链统一的需求预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的协同,钢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支撑下进行,从而使有效的信息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传递和沟通,从而实现预测协同、库存协同、产能协同、运输计划等多种协同。供应链协同计划可以明显缩短交货提前期,在协同生产模式下快速响应。
3、基于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的钢铁企业信息化
钢铁企业应遵循“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等方针,从企业的需求挖掘和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四大模块入手,全方面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支持,使钢铁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步入全程供应链模式下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3.1钢铁企业信息化体系架构
由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和信息安全服务提供总体支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的前端为Web前置、Web应用服务、移动应用服务三个方面,而包含高速缓存和多协议适配消息队列的中间层则成为了连接前端和应用服务集群的通道。应用服务集群主要包括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四大方面,而这四大方面的技术支持为文件存储、数据仓库、大数据分析。除此之外,实时监控系统保障了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安全,实时监控系统包括Web服务监控、应用监控、虚拟机监控、数据层监控、网络层监控。
3.2市场营销模块的体系架构
在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营销管理以竞争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销售计划为决策基础执行营销信息管理、营销人员管理、产品盈利管理三大管理职能。在管理职能的控制下,从市场分析开始,按照市场推广、机会捕捉、合同签订、订单确认、产品交付、客户服务等流程,最终将市场营销深入渗透至客户群。而市场营销体系主要分为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客户管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前后连接形成闭环,三个方面的管理都需要客户信息库、电子商务交互平台、职能分析工具、功能产品的技术支持。
3.3产品研发模块的体系架构
基于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协同研发体系组成结构主要包括产品规则、零部件及供应商管理、产品数据管理、产品可视化、流程管理、生命周期支持、制造规则、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这八个部分。其中,研发平台的协同层次是按照产品概念形成、产品规划、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市场导入、市场拓展与推广的流程展开的。而协同的交互对象涉及到了全程供应链中的各部分人员包括供应商、客户、内部和外包员工、合作企业等。通过这些交互对象的实时沟通合作,保证了产品研发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4生产制造模块的体系架构
钢铁企业的研发部门将协同研发生成的产品研发报告书交由钢铁企业高管审核通过后,将转交给制造部门进行生成制造。其中,生成制造的决策层需要根据产品研发报告书制定出全程供应链协同生产规划,而管理层则负责依照全程供应链协同生产规划进行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经营层在管理层的领导下,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按流程以此制定出需求计划、供应链计划、制造计划、外包计划、运输计划、采购计划。并将采购计划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按照钢铁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需采购的物料,生产部门将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进行储存,经过设备维护等前期工作后正式开始生产加工、产品装配、产品存储等流程,最终将产成品销售给顾客。
3.5物流配送模块的体系架构
物流配送是体现企业良好的服务质量的首要标准,物流协同模块包括全程供应链库存跟踪、安全库存警示、质保书查询、出厂资源查询与下载。决策层包括业务模式、物流策略、业务计划、品牌文化。以此为基础实施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其保证了物流配送流程的正常进行,电商技术使得物流信息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更新,使得企业、客户、相关供应商能够实时监控物流的去向并及时纠正存在的偏差,并根据物流进度调整整体生产计划,实现期中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销量。以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为依托的物流配送流程主要有接收订单、进行采购、仓储保管、加工养护、分拣包装、进行配送、配送服务。
4、结语
本文阐述了全程供应链和电子商务服务技术在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随着钢铁企业市场细分不断深入和客户需求逐步多元,使得钢铁企业由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制造势在必行,而电子商务技术作为实现信息化最有效和最通用的手段,更应该被钢铁企业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大规模定制是钢铁企业再创竞争优势的重要生产方式。而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前提便是将全程供应链渗透到钢铁企业的各个模块。
参考文献:
[1]郑忠,黄世鹏,龙建宇,高小强.钢铁智能制造背景下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方法[J].工程科学学报,2017,(01):115-124.
[2]朱艳新,彭永芳.供应链视角下钢铁流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13,(05):151-155.
篇7
ERP系统辅助六大功能
森马ERP系统是一个较庞大的信息系统,既有管理企业内部的核心软件,又有扩充到供应链的管理系统;既管理以物流、资金流为对象的主价值链,又管理支持性价值链,即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融资等管理,以及对决策性价值链的支持。森马通过ERP系统的运用,在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市场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的管理力度;同时,改进、提高管理信息的集成性、实时性和有效性,形成快速的决策以及市场反应能力。
ERP系统的建立,是森马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升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森马ERP系统已经从六大功能上为加速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支持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经营系统功能。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建立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战略经营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森马要加速实现Intranet与Internet相连接的战略信息系统;完善决策支持服务体系,为决策者提供企业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做到既面向市场又注重培训企业内部的现有人员。
二是实现市场全球化营销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的功能。这是对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扩展。森马引用的目标是实现在市场规划、广告策略、价格策略、服务、销售、分销、预测等方面进行信息集成和管理集成,以顺利推行基于“顾客永远满意”的经营方针;建立和完善企业商业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经常性的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生产集成性评价工作;优化企业的物流系统,实现集成化的销售链管理。
三是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立全面成本管理系统。ERP的建立旨在保持森马企业的成本优势,并由企业成本领先战略体系和全面成本管理系统予以保障。
四是应用新的技术开发和设计管理模式。ERP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提供给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森马从这个角度出发,致力于构筑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开发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递阶控制机制;实现从顶向下和从底至上的技术协调机制;利用Internet实现企业与外界的良好的信息沟通。
五是建立敏捷后勤管理系统。森马建立敏捷的后勤管理系统,主要是以解决制约新产品推出的瓶颈――供应柔性差,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增加与外部协作单位技术和生产信息的及时交流;改进现场管理方法,缩短关键物料供应周期。
六是实施精益生产方式。作为森马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先进管理手段,ERP所涉及的方面和应当实现的目标是不断扩展的,相信还会有更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产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开发、保持和发展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管理时代的到来,森马对管理技术进行了再创新,投入9000万元建设森马智能化管理中心。因此,森马的ERP系统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经过第一阶段ERP建设,森马现已完成企业内部全面信息化的建设,如:分销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等,通过标准化的管理系统,规范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经营效率,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森马为实现“三五”战略规划及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和国际著名ERP软件厂商进行合作,投入2000万元,于2008年完成了公司新一代的ERP建设工作。
ERP系统促进三大转变
森马为实现向国际化、现代化企业进行转变的总体战略目标,在信息化发展战略方面,将着力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方面:由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向社会资源整合转变
重点建立强壮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体现在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森马供应链管理将重新规划企业的供应流程,以充分满足客户的需要;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集成和协调,使它们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同时,还将森马的企业文化和理论注入到厂家或合作伙伴中,形成一个和谐的森马供应链管理体系。
着重建立符合公司上市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
为实现向国际化、现代化公司的转变,公司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这样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对信息的管理要求也更高,森马在新一代的ERP系统中将充分考虑相关需求,符合相关管理要求。
第二方面:由标准化组织管理向知识型组织管理转变
篇8
2.1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功能
2.1.1战略目标支撑现代物流园发展对信息的综合需求;构建江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需的服务软件,发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在物流业中的作用,促进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提供依据,支持物流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多样化物流信息服务。
2.1.2总体功能提高对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响应能力;保证货物运输的快速性、可靠性、准时性;提高物流园和政府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物流园和政府对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
2.2系统架构本项目采用基于SaaS技术的表现层、接口层、应用实现层三层架构。以三层架构为基础构建“政府层——物流园——共用信息层——应用层”的结构模型,来协调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等之间的关系。物流信息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具有核心业务能力的物流企业,包括计委、经贸、统计、交通、港务、航空、铁路、规划、税务、保险、银行、海关、信息产业、电信等部门和企业。
2.2.1基于SaaS模式三层架构的含义
(1)表现层SaaS是一种业务模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远程使用软件,解决了投资和维护问题。从用户角度来讲,SaaS是一种软件租用的业务模式。
(2)接口层SaaS是统一的接口方式,可以方便用户和其他应用在远程通过标准接口调用软件模块,实现业务组合,包括GPS、GPRS、RFID等先进技术模块的使用。
(3)应用实现层SaaS是一种新型软件服务模式,软件设计必须强调配置能力和资源共享,使得一套软件能够方便地服务于多个用户。SaaS模式下的软件运营商,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从系统设计、接口需求到软件实现的不同要求。SaaS软件的首要功能就是将SaaS软件中的管理流与业务流进行分离,借助Web2.0中混合搭建(MashUp)来实现远程通信的需要,采用分布式的SOA架构,可以使应用系统自动找寻其他服务,从而满足基于SOA架构的SaaS软件对各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2.2.2解决方案基于SaaS模式的物流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含基本信息管理、智能配送、货运管理、资源管理、客户管理、合同管理、指令管理、总部计划管理、分部计划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等。以下列举其中个别子系统予以描述:
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操作人员信息设置:通过“操作人员信息设置”界面,实现对系统操作人员的部门设置、工种职务设置、雇员分组设置(对应不同的系统权限操作)和人员信息设置,进行对各项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费用类型:费用是指运输业务中发生的财务收支,“费用类别”是对运输业务中各种财务收支信息的分类维护。包括对科目编号、费用科目、费用类型、备注等数据项的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车辆类型:在“车辆类型”界面中可以对车辆类型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区域设置:区域设置是定义城市或区域的划分,如上海、山东等。货物性质:货物性质是划分货物运输的计价方式,如重货、泡货等。货品类型:在“货品类型”界面中可以对货物的基本类别,如食品类、机械类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运输时间参照:运输时间参照是指对起运地到目的地的里程、时间进行新增、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订单类别:订单类别主要分为普通订单、加急订单等类型,以便在业务操作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单位管理:单位管理主要是对系统内的货品单位进行的维护,比如“箱”、“包”、“件”等。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定义了与客户结算的不同类型,如“月结”、“次结”等。
智能配送子系统配送管理系统是为物流园区配送作业建立的高效、可靠、安全、分布式的现代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以经营管理、配送仓库管理为中心,对商品供应商的供货及配送对象的货物配送进行全方位管理,以提高配送服务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效益与利润。
货运管理子系统货运信息系统的实现,协助物流园区的货运企业全面优化作业流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物流同步模式,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篇9
至此,全球前五智能手机公司依次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格局依旧在调整中,三星出货量小幅增长,为2.3%,苹果大减15.7%,华为稳健增长26.8%。
这个局面和2015年的市场格局截然不同。虽然前三名的格局不变,但苹果大幅下跌和华为高速增长,令二者之间差距缩小;此外,智能手机市场寡头化格局越来越明显,三星、苹果、华为三家瓜分了全球智能手机45.7%的市场份额。
如果回溯至2014年,智能手机格局更加不同。当时,智能手机群雄并起,除三星和苹果外,联想、华为、LG、Sony、酷派、中兴和其他厂商几乎平分市场,市场份额均维持在4%上下。
智能手机寡头化,这个趋势符合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在两年前的预判。余承东当时预判,手机市场将寡头化,主流厂商的市场份额不能低于8%,剩下的将被吃掉。
余承东给内部定的生死线是8%,“如果2014年和2015年不能顶住这条线,华为将会死去”。今年上半年,华为市场份额为8.8%,达到余承东预期。 手机前期跑马圈地,遵循的是长板理论,后期优胜劣汰,考验的是综合能力,适用短板理论。
在这个市场集中化的过程中,OPPO、vivo跑赢其他竞争的原因对手也十分值得研究。今年上半年,OPPO和vivo市占率分别为6.6%和4.8%,TrendForce分析师吴雅婷分析,渠道能力是它们上半年强劲增长的主因。多家分析机构预言,两家下半年出货量还将再创新高。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分析,小米和联想是这场智能手机洗牌战中的输家。小米输在渠道,联想输在产品。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将进一步向拥有产品、渠道综合能力的竞争者集中,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们将被抛得更远。
7月底,华为半年业绩会上,余承东曾说:“(OPPO和vivo)有值得华为学习的地方,但别人能做的未必华为能做,华为需要找到自己的模式。”
步步高系另辟蹊径
OPPO和vivo在三大巨头之外的中外数百家智能手机公司中跑马胜出,有其特殊背景和原因。
归根有两点:其一,和主流打法背道而驰,押中大势;其二,两家公司竞争默契,共同做大了市场。
过去三年间,在所有智能手机公司顺应电商潮流猛攻互联网之时,这两家公司反其道而行之,在不被关注的三线城市以下大建渠道。目前,两家在全国的门店将近40万家,这是华为线下渠道的20倍,更让包括小米在内的其他智能手机公司无法望其项背。
此时回溯一段往事颇有意义。1989年,江西人段永平当上了广东中山怡华集团一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厂长,他决定做电子游戏机。三年之后,这家小厂产值已达10亿元,其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小霸王公司。
1994年,段永平向集团公司提出对小霸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很可惜没被通过。段永平第二年离开,到东莞成立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
当时有六个人跟随他一起离开了小霸王,其中就有现在的步步高教育电子老板黄一禾、OPPO老板陈明永、vivo当家人沈炜等。
段永平很快就将小霸王的成功模式复制到步步高上。到了1999年步步高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先后进入了视听、通信等行业。段永平此时却作出了分股拆分业务,让兄弟们各自独立发展的决定。
段永平成立了三家相互独立的公司,共用步步高的名号和销售渠道。黄一禾执掌教育电子业务,主打点读机和学习机;陈明永执掌试听业务,侧重VCD、DVD、MP3和蓝光DVD;沈炜执掌通信业务,主攻无绳电话和步步高音乐手机。
此后,陈明永直接买断了OPPO品牌的权限,开始独自发展,创立OPPO品牌。沈炜掌管通讯业务,智能手机慢慢从“步步高音乐手机”过渡到了“vivo”新品牌。段永平淡出,仅挂帅步步高集团的名义,越来越少管理三家公司的具体业务。
尽管都出身于段永平系,但在产权归属上,OPPO和vivo其实是完全独立的公司。
鉴于以上渊源,虽然两家公司是竞争关系,在产品、渠道和营销模式上极其相似,但在战术上形成了默契。
从2014年开始,一二线大城市用户在过去三年间形成了线上购买手机的习惯,这让所有智能手机几乎将主要精力花费在电商渠道的布局上。
这也令开创了互联网模式的小米迅速起家,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公司,2014年,小米在中国出货量超越苹果和三星,占据中国14.6%市场份额。
小米在线上模式的成功被广泛复制。从2014年到2015年,通过电商渠道卖出的智能手机从9%迅速上升到22%。与电信运营商渠道、线下渠道几乎三分天下。
当时,包括华为、联想、中兴在内的传统智能手机巨头主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一方面学习小米,拓展线上销售;同时也在一二线城市线下市场鏖战。
步步高在消费能力更弱、渠道建设更难的三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有20年的积累。多方权衡之下,OPPO创始人陈明永和vivo总舵手沈炜决定不放弃优势,并做大这个市场。
他们的思路十分清晰――瞄准三线城市以下最庞大的年轻人用户、利用湖南卫视等传统媒体密集营销,主打中端精品产品。并成功树立了“低端市场上的高端手机”的市场形象。
“不是我们去抢,而是没人去,我们去了,没有对手当然就是老大。”vivo全球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冯磊说。三年间,vivo的线下卖场从5万家猛增到20万家。vivo有95%的产品通过线下销售,线上渠道只占5%。OPPO线上比例稍高,但也不超过10%。
有趣的是,两家公司产品和战略几乎完全相同,普通消费者常常混淆两个品牌。
两家公司的全国省级商几乎都是一个公司,在市县乃至镇村,也有不少销售商由同一个渠道上同时两个品牌。
按照正常逻辑,理论上,这种模式很容易形成正面竞争,渠道需要为主推哪款手机做选择题,双方也会为获得首推权大打出手,形成内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家公司的旗舰主打机型一般交叉推出,商这个月主推OPPO的旗舰机,下个月可能就主推vivo的一款在各地卫视热门综艺节目上正在大力宣传的新款手机。
同时OPPO、vivo的广东一家省级手机分销商告诉《财经》记者,这让渠道商在阶段性上的节奏控制得很好,两家虽然也会在合作条件和市场资源上竞争,但从大面来说,轮流坐庄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了内耗。
分销渠道通常销售多个智能手机品牌,OPPO和vivo只是其中之二。为了在卖场获得最好最多的销售位置、配备最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两家公司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给与渠道商最大的利润空间。
迪信通的一位高层人士测算,迪信通每卖出10台手机中,4台是OPPO和vivo。他告诉《财经》记者,卖出一台小米手机,只能挣10元,但卖出一台OPPO或vivo手机,轻松数百元。
高利之下,大型渠道商甚至主动为OPPO、vivo托盘和管理渠道。
2010年到2012年,在vivo从“步步高音乐手机”转型为vivo的艰难期,所有一级包括公司,拿出了巨额款项来补贴。河南市场拿出900万元去补贴,让零售商商不亏钱。
矛盾难以避免。在市县镇以下,两家公司时常发生为争抢客户资源恶性竞争、甚至销售团队打架斗殴之事时有发生。
湖南某省级商则告诉《财经》记者,省级商处理和控制下级商的这种纠纷已经轻车熟路。一方强势会扶持另一方,谁也打不倒谁,也不希望另一方垮掉。无论是OPPO、vivo高层,还是省级渠道,他们都认为“竞争产生销量”。
而对于陈明永和沈炜来说,给予分销渠道高额利润回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足够大的销量和足够高的产品定位可以带来宽阔的盈利空间。
通过多年磨合和布局,OPPO、vivo不仅在事实上牢牢掌控了这个更加下沉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并向一二线大城市和周边国家渗透。还在中国智能手机公司普遍不盈利的情况下赚到了真金白银。
有接近OPPO、vivo的人士为《财经》记者估算,两家智能手机的利润点至少在8%左右。它们也因此被称为“隐形冠军”。
华为升级下沉渠道战略
如果不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迅速饱和,OPPO和vivo的增长还不至于如此爆发。
201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首次出现了季度环比下跌,自此之后总量开始一蹶不振。全球市场也开始步入微增长时代,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同比上升0.2%。尤其到了2015年底,手机厂商们很快发现,无论是电商、运营商还是门店,一二线城市开始卖不动了。
手机厂商设定了两个突围思路:一是学习OPPO、vivo,向下沉;或者向外走,去东南亚等邻近国家。
几乎只有线上渠道的小米受到了最大冲击。小米2014年出货量为6112万部,比上一年几乎增加了两倍。但2015年小米只卖出了7000万部智能手机,没有达到雷军1亿部的预设目标。
小米手机在此时遇到了两个难题:完全没有线下渠道基因,向下走需要从零开始;技术专利储备薄弱,向外走的第一站印度就出师不利。
有人测算,其实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T4-T6(城镇和农村市场)市场就已经开始快速增长,占到整体市场容量的50%,与T1-T3(省会、地市)持平。
小米在今年初就开始尝试和第三方线下渠道合作。但基本宣告失败。小米的互联网手机营销模式特点是成本极小的营销模式,零售价与成本之间没有太多空间。
这让小米和渠道商的关系变得很差。如果加价,消费者不干;如果渠道拿不到足够多的利润分成,就不会尽力推销产品。
其他厂商也在下沉渠道拓展中遇到了各种难题。因为这个市场不仅分散,而且杂乱、低效。
vivo副总裁冯磊的观点是,线下渠道涉及物流、效率、分销,尤其是县城、乡镇(四、五级市场)店面维护相当复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他说,“一些公司浅尝辄止,只说不做。”
华为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最开始,华为直接复制OPPO、vivo模式。通过更高的渠道利润,占据店铺更好的位置,更高效的促销模式。这相当于与OPPO、vivo在零售卖场短兵相接。
这么做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华为无论在品牌认知度还是溢价能力上都更能吸引渠道商。
华为还自建渠道,今年初提出的面向三级城市到镇的“千店计划”,余承东称,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300个,年底可以实现1000个以上。
但有华为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大投入长周期,不可长期维系,要快速切入下沉市场,华为需要更高效的方式。
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在上半年业绩时强调,渠道进一步下沉是下半年的重点。
于是,华为内部对“渠道如何下沉”的具体模式进行激烈的探讨和论证。
荣耀总裁赵明在今年7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到“渠道众筹”的不成型战略。这个想法的核心是绕开重资产长周期的传统模式,利用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调动第三方渠道商共同完成渠道下沉的过程。
一个新的尝试是联合也在下沉的大型渠道分销商。
华为加入了迪信通近期对外公布的“云聚”战略。这个战略打算用化整为零的形式整合全国底层手机零售商,打造一个购销物流平台。
这个平台向这些加盟店输出专业的产品和销售技巧、厂家最低价格直供手机、运营商优惠政策、物流平台、售后、电商引流等多项能力。
双方一拍即合。华为需要用最快最精准的方式布局下沉渠道;迪信通需要爆品吸引渠道。另一战略参与方京东线上优势巨大,但在新的格局下也在探索线下线上相互引流的全新模式。
配合渠道下沉战略,华为还做好了产品准备。
余承东分析,相对OPPO、vivo,华为在小城镇没有产品优势。“它们占的是1000元-2000元的档位,我们占的是3000元-4000元的档位,太贵。”
“国内就它们两家在做,我们都在袖手旁观,我们要去抢占那一块。”余承东表示,在这场渠道下沉战中,华为要补位2000元价位的中档旗舰手机。
余承东透露,华为将在9月的德国IFA展上这款手机。“我们的产品性能明显优于OPPO和vivo,所以我有信心。”他强调。
和其他智能手机公司不同,华为2015年1亿部智能手机销量中,一半来自海外。国内销量其实不如小米。这意味着华为在国内市场开发不足,但也意味着它在国内还有巨大潜力。
华为的模式还有待验证,这也为OPPO、vivo的未来上升空间打上一个问号。毕竟市场围墙不高,先发者优势无法保证长久的竞争力。
微妙的市场
手机市场的竞争和上升规律并非无迹可寻,前期百花齐放跑马圈地,遵循的是长板理论,后期优胜劣汰,考验的是综合能力,适用短板理论。
今年7月,vivo的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财经》记者,vivo决策团队每天如履薄冰,在渠道和品牌营销之外,决策团队在技术开发能力、原材料、上游联合创新等方面感受到更多压力。尽管,vivo依然在高速增长。
OPPO、vivo凭借下沉渠道的巨大优势成为今年上半年的最大黑马,这在本质上和当年小米凭借互联网思维取胜是一个故事。
但最终谁能否留在金字塔尖,考验的是一个公司在产品创新力、渠道、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缺一不可。
市场分析机构IDC预测,苹果三星等主流厂商将在下半年集中旗舰新机,因此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将有望小幅反弹。
这对OPPO、vivo和其他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来说并不是太好的消息。从规律来说,苹果每年9月新一代iPhone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其他智能手机公司的销量。
如果不出意外,苹果将在9月后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7。但从目前流出的iPhone7工程机照片来看,iPhone7外观很有可能与现有的iPhone 6和6S机型相差不大。
美国新闻网站Quartz针对iPhone用户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iPhone7当真在设计上没有明显革新,超过90%接受调查的美国iPhone用户表示不会购买。
结合三星2015年凭借新一代曲面屏手机力挽狂澜,重回全球头把交椅的经历,二者生动说明了持续创新的产品能力是一切战略的基本底线。
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研发投入每年三四十亿美元之巨。这些研发投入不仅有照相机、处理器和算法,还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芯片、软件等。余承东说,这些创新投入期少则三五年,多则八年十年。
余永东认为,这是华为的脊梁,“随着能量不断释放,我们会越跑越快,让对手追不上”。
OPPO创始人陈明永在今年3月谈到OPPO的未来时也清晰提到,要让OPPO产品研发始终走在前端,并且线上线下同时攻堡,只有这样OPPO才有未来。
未来上述各方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排名,还需由这些战略是否能够有效释放来主要决定。
篇10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起步及目前发展状况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最早由美国Gartner Group提出,自199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的CRM市场一直处于爆炸性的快速增长之中。1999年全球的CRM市场收益约为76亿美元。据市场分析专家预测,2000年全球CRM市场收益将超过120亿美元,2004年将达到670亿美元。年增长率将一直保持在50%以上。目前,我国的CRM市场也已开始启动。像以往的ERP、电子商务等新理念一样,CRM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传入到市场启动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些新理念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么,CRM的基础是什么?它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 “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才能提高竞争力。每个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通过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重要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可与每个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这种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使企业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CRM系统的宗旨是:为了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同每个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同客户的联系来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从地域来看,目前CRM商机最大的是北美市场,其次是西欧市场,其中西欧市场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飞速发展。在东南亚地区,CRM市场目前比较小,尚处于炒作概念而不是做产品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CRM概念由美国提出,拥有此类产品的厂商主要是Siebel、Oracle、Vantive、Onyx等欧美国家的软件公司,在其他地区产品的推行存在产品本地化等问题。但就其市场前景来看,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大多数CRM方案供应商并没有把其产品局限在单一的行业市场,其客户遍布于众多的行业:如制造业、保险业、金融业以及高技术行业。
全球流行的CRM产品主要包括:Baan公司的BaanFrontoffice98.4、 Onyx软件公司的OnyxCustomer4.0和Siebel系统公司的Siebel99等。这些产品都以Windows、Unix等为主流平台,并集成了Microsoft Office应用。IBM、Oracle、Lotus等公司目前纷纷在加大力度发展其CRM产品。
2、 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目标与基本内容
CRM的基本目标应有三个,一是研究用户、确定市场,二是解决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和开发客户,三是通过客户研究确定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内容。CRM不仅是一个企业经营概念,同时也是管理技术。
那么,CRM的基本内容有那些呢?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如下的基本管理技术:
1)
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技术。即以客户为企业行为指南的管理技术。在这种管理技术中,企业管理的需要以客户需要为基础,而不是以企业自身的某些要求为基础。这是一种把企业与客户一体化的管理思想付诸实施的管理技术。
2)
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要实行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技术,必须有现代化的技术,原因就是现代企业所处的是信息时代。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的中枢,智能化的数据库是所有其它技术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化的数据库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能源。
3)
信息和知识的分析技术。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有效地实现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技术。为了实现这种管理技术,企业必须对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的基本与核心技术就是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处理技术。只有经过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才是企业需要的知识。
使用CRM概念和技术,企业能快速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市场走势,并确切地知道谁是客户、谁是客户的客户、什么是客户的需要、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满足客户要求的一些重要限制因素。CRM还能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及企业盈利都得到最优化。
CRM在具备如上的企业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应具备如下的基本指标:
1) 客户关系指标
一个好的CRM技术和应用系统,应当能提供基本的客户关系指标,客户关系指标是客户与企业双方的信誉、能力、发展估计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2) 客户产品关系指标
CRM技术和应用系统,应当能根据所掌握的客户、企业以及产品的信息资源,对客户产品关系做出综合评价,这个评价结果就是客户产品关系指标。在进行客户产品关系综合评价时,不能简单地对客户及其直接产品的关系等进行评价,还必须包括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原因和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3) 客户企业关系指标
企业本身的需求,这实际上也就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融合程度。企业与客户融合的越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
4) 客户关联指标。
企业在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管理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就是通过客户需求和客户需求的目的所反映出来的企业发展前景。客户关联指标就是为了提取有关企业发展前景信息而对CRM技术和系统提出的要求。
3、CRM基本功能与特点
3.1 CRM基本功能
企业CRM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
§ 销售管理系统: 销售支持系统给销售人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支持工具和多种形式的信息,从而使销售人员可以对客户、业务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销售管理系统将大大扩展客户范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 营销管理系统: 使营销人员能高效、全面地分析客户及市场信息,量身定做合适的市场活动计划。系统可以对销售、服务等进行指标化的分析,帮助营销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和调整营销战略计划,并发送给销售人员和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对产品、服务、物流等渠道进行管理调控。
§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可以向服务人员提供完备的工具和信息,并支持多种与客户的交流方式。帮助客户服务人员更有效率、更快捷、更准确地解决用户的服务咨询,同时能根据用户的背景资料和可能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建议。
§ 电话中心 Call Center: 将销售与客户服务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系统。使得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提供售后服务支持,也可以提供销售服务。大大方便了客户与公司的交流,使顾客增加了对公司服务的依赖。
3.2 CRM系统功能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的特点:
1) 提升个人关系为全企业与客户关系
2)
跨地区分享信息,提升知识竞争力
3)
资料化引导业务人员完成业务程序
4) 利用策略评估找出业务弱点
5) 业务研讨及心得,提高业务能力
6) 完整客户投诉处理及服务,提升服务品质
7) 有效整理对手信息,知己知彼
篇11
伴随着中国2008年奥运火炬在全世界的传递,我们开始发现全世界人民对体育的狂热程度是其他社会文化现象无法比拟的。今几年,伴随着商业利益的推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规模、传播范围越趋庞大,观众和运动员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赛事所需物资数量也相应增加,这对于体育赛会的主办者及主办城市来说,如何在有限时间、空间内将各种流动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等)及时、准确地进行支配、传递、交互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而现代物流理论的应用,极大满足了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需求。
一、大型体育赛事物流特点
1.需求性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很难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物流需求,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赛事物流管理建立快速反应联动机制。
2.时间性
大型体育赛事物流具有时序性,可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由于体育赛事全球化趋势,各种比赛或与比赛相关的器材及设施、文件、图片的送递等都需要国际间的合作。
3.空间性
一般来说,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运动员、观众、记者以及场馆设施、新闻及体育器材等在空间上会相对集中,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计划使用比赛场馆37个,布局呈“一个中心加三个区域”集中分布,所以,体育赛事物流要注意在空间上合理分配资源需求的分布,以降低物流成本,满足物流需求。
二、现代物流理论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应用
1.管理物流系统
主要职能就是规划、组织、监控体育赛事各项物流活动,依据主办城市环境布局,优化整合各项物流活动,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现代物流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管理媒介统筹物流作业,如利用物流规划仿真、网络化仓储管理、物流智能配载、物流智能配送、物流实时跟踪系统、“供应链管理模式”等以协调赛区、非赛区物流活动的冲突。
2.信息物流系统
(1)信息物流内系统
主要职能是收集、加工、处理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类信息,如赛事基础物流信息、赛事物流作业信息、赛事物流管理信息等,并且能协调、指导物流系统内部各环节正常运作,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系统内部基本物流资源进行调配,以保证物流活动的连续性。
(2)信息物流外系统
主要职能是传递、指导在外环境条件下(如经济、社会、市场等)对体育赛事物流活动发生作用的各类信息,如大型运动会供应商信息、物资往来信息、交通运输信息、政府部门信息等,随时进行信息传递、反馈与接收,以统一协调内外系统信息。
(3)基础物流系统
1建设物流
建设物流,是指主办城市为举办体育赛事而兴建、改造场馆设施与交通设施所进行的物流活动,是主办城市在物流规划中资金投向最大的部分。
2器材物流
器材物流,即比赛器械、办公器材、新闻器材、医疗器材等的物流活动,而器材物流包括设计到包装、配送、装卸、储存、采购等诸多环节,所以交通设施的畅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材物流的分配速度,同时采用创新管理技术为器材物流的“类别划分”选择最优化方案,以缩短器材物流循环周转时间。
三、赛事主办城市规划中物流理论的应用
1.主办城市赛事物流规划特点
(1)经济性
经济性内涵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物流程度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城市经济是城市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是城市物流规划的经济性。
(2)区域性
物流渠道的畅通与主办城市的区域性特点有关,由于各地区地理形势、人文环境、气候等方面不同,其处的城市物流环境也有所不同。如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端,居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是我国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现代交通运输的网络,其可因地制宜,建立现代物流组织形式,合理规划物流网络分布。
此外,还要考虑到本地区及周围地区是否属于人文景观区、旅游旺季是否与赛事日程安排相冲突、国内外游客数量、天气气候变化等因素,以提前做好各项物流渠道疏导计划,保证赛事物流的正常运作。
2.功能设计
进行场馆设施兴建、改造等活动时,要考虑到城市环境密集强度,注重空间的二度开发,兼顾后续经济、社会效益,如上海举办“八运会”而兴建的徐汇区体育馆具有多功能使用价值:室内混响设计可举办音乐会;赛后将体育馆的一层架空可改建成超市,这样大大减低了物流据点及其渠道闲置浪费的风险。
四、建议
现代物流理论应用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体育赛事的举办而造成资源浪费,加大大型体育赛事中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与操作,对赛事物流系统进行净化控制,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从而为保护环境提供可能。在大型体育赛事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现代物流已融入到体育赛事当中,要注重合理规划物流的整体运作,因地制宜,加强各系统部门的协调作用;借鉴往届赛事物流经验,加大国际合作,提高综合物流作业能力与业务操作能力,培养、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形象,增强整体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1 系统架构
移动物流是以面向提升有关于外勤(如物流员)管理和运输过程实际执行力为核心业务需求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简称,而且兼顾基本的运单管理、结算清单和统计分析。已支持的运单业务包括零担业务、COD业务和快递业务等。
在此,以零担业务为例,其外勤主要的调度单按其业务特性包括了:揽收单、干线工单和配送单等分类在内,而且移动物流外勤对于工单派送及执行将实施全过程管理。而由物流系统管理系统处理运单后,调度人员可按需分解或合并成需调度的任务并完成任务细节,再通过列表或地图辅助调派到指定的车和人。物流人员接受经调派的工单后辅以确认,并开始实施,实现过程的简要设计则如图1所示。
移动物流外勤手机端APP主要跟随现场人员,其对轨迹的采集均以人员为主,如需对车辆的位置做随时监控,则可加入车载GPS设备端APP功能,从而对整个人员、车辆的轨迹管理实现完整覆盖,且对工单实施整个过程提供完整监控,并能基于此而对车辆运行距离和实际成本进行估算,获得后续的商业智能的技术体验。系统只需在车载GPS端部署一个小程序,并随着车辆启动开始运行,再根据后台时间规则,于工单实施期间实现对车辆位置的采集,随即上报系统,由此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跟踪。
2 物流手机端的功能设计
2.1 接收工单
服务端分派工单给外勤人员,外勤人员通过手机端登录、且获取分派给自己的工单。而服务端维护外勤人员信息时,即将外勤人员和各自手机的IMEI号进行绑定,当外勤人员打开手机中的程序便会自动检测当前绑定的外勤人员,同时获取其响应的任务。
2.2 工单查询
登录成功后,可获取分派给当前外勤人员的所有工单,主要是待确定的工单;也可以查询其已经确认待实施的、以及正在执行的工单。具体来说,即包括了工单内的任务内容、运单相关信息、客户相关信息和工单执行中的相关信息等。如图2所示。
2.3 工单确认
对查询到的分派给自己的工单进行确认,主要可得三种结果,分别是:确认工单表示接收此工单;若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接收该工单,可以对此工单进行交办,具体的交办对象由服务端进行配置,默认则是根据车辆驾驶员管理中的配置实行交办,即只能交办给统一车辆的驾驶员,但服务端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交办人员的配置;此外,由于特殊原因即使交办给其他外勤人员也无法完成的工单,可以不接单,由服务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派单即刻。实际运行界面则如图3所示。
2.4 工单交办
对部分考虑轮班的车辆驾驶员,可以通过交办的方式,将个人已确认的工单交予他人负责。同时,既可以进行单个工单的交办,也可以进行批量交办;还可以在不同时机进行工单交办,具体可描述为:确认工单时和启动实施时两种情况。用户界面即如图4和5所示。
2.5 执行签到
对于开始、结束等各个已配置的关键点都需要执行签到/监督的,可提供GPS、网络(基站)和拍照等签到的方式。待办工单执行界面如图6所示。
2.6 紧急处理
物流途中出现任何问题均可借助及时信息采集,并上报给后援,进而提供应急状况下的内部快速通讯等。实现过程是:可以点击执行工单的任意页面上的“报障”,即可直接向工单调度中心求助,其所拨号码将在服务端进行维护;工单调度中心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派单,就是由新接车辆人员继续进行工单派送。
2.7 通知通告
由于外勤人员在外不便于集中通讯,凭借通知通告就可保证信息的及时、顺畅传达。可以由服务端向外勤人员发送通知公告,发送时可选择发送对象,既可是全部,也可是部分外勤人员;外勤人员在手机上登录系统后,可点击首页的“通知公告”进入公告列表, 再选中某条需要查看的公告进入公告详情页面,从而获知公告具体内容。通知公告界面则如图7所示。
3.8 全程监控
主管部门和调度/后援人员可全程实时监控外勤团队的进展状态及状况,包括外勤团队车辆、人员所处位置,外勤车辆行车路线等,其监控界面如图8所示。
3 结束语
基于移动技术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手段的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市场做到了快速反应,对物流资源达到了充分整合,从而实现了移动物流信息系统随时随地满足内部顺畅沟通,客户高档服务的要求,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系统亦能增强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透明度,使得物流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车辆位置,和其他信息,并在提升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的过程中,实现客户服务能力的升级,进而全面优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手机端APP根据使用客户人群的特殊性,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使用的便捷性,因此从各个可能操作的界面出发,设计相关的实施操作界面,并在其中设计加入额外的提升操作因素的小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信息系统正日益强化物流企业和货主之间的联接,以此来实现高品质的服务和低成本的运作。为此,移动物流移动端的应用,既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配送管理,又可对配送中心的货物进行随时动态追踪管理,还能够根据所获知的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因而赢得了更佳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及前景。
参考文献
篇13
1.物流人才的知识要求
1.1 物流专业知识
(1)运输方面知识。物流系统的运输功能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因此掌握运输的各方面的知识。运输市场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运输路线的优化,运输计划与排程管理;运输作业管理和调度,运输安全管理;运输价格的制订与费用的计算;运输保险和理赔的程序;运输成本的计算;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特种货物的运输;国际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单证等。
(2)仓储方面知识。装卸、验收、入库、补货、拣货、复核、整仓、退货整理、流通加工管理、环境清洁、储位整理、库存盘点;仓储的范围和类型;区分仓库的不同运作方法和流程;仓库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仓库类型和运作系统进行仓库布局;仓储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改善仓库运作的环节;管理和改善库存绩效等。
(3)配送知识。配送中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配送中心选址、功能和设施装备规划;出货计划;进行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流通加工、分货、配装、输送、回收退调;信息处理、业务数据分析、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资源利用统计与管理等运营管理销售配送运输管理;销售配送合同管理;销售配送客户管理;销售配送应收款管理等。
(4)采购知识。采购的计划;采购的供应商选择;采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质量管理;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绩效管理等知识。
(5)包装知识。包装的作用;包装的材料选择;包装的形式的设计;包装成本的计算等方面知识。
(6)生产物流知识。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制订和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的业务、资源、财务等规划;订单驱动生产方式和库存驱动生产方式,制订和管理主生产计划及其流程;制订和管理物料清单、物料需求和管理能力计划;精益制造、JIT、大批量定制;监控和改进生产物流绩效等方面的知识。
(7)库存管理知识。订货方式,库存的控制、库存的计划、库存的安全量等方面的知识。
(8)商品的保护与养护知识。掌握不同的性质产品,保证其的价值等方面知识。
(9)物流机械设备知识。对物流设备性能参数;物流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知识。
(10)物流客户服务知识。物流客户服务基础知识(物流客户服务流程)、物流客户服务战略联盟建立、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具体业务动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物流客户的巩固与开拓、物流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物流客户服务人员宴务等知识。
(11)供应链管理知识。能够建设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供应链的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知识。
1.2 基础管理知识
(1)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需要成本管理知识。
(2)管理学知识。掌握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识,管理学的主要原理,为管理企业物流能够进行计划、执行、组织、领导、控制。
(4)营销方面知识:能够分析物流市场,制定物流方案等方面知识。
(5)人力管理方面知识:对物流部门的人员的管理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知识
(1)基本计算机的知识。WORD,OFFICE、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信息处理知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条形码应用(BAR--CODING)、IC g-设备选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应用、POS系统设备选用、全球定位系统fGPs)设备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物流信息的基本处理流程,在物流客户服务巾会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射频(RF)、智能标签(RFID)、条形码(BAR―CODING)、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操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流信息技术。
1.4 国际贸易知识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的流程等。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了解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关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到通关作业,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1.5 高级管理知识
物流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成为一个高层的人员,这就需要掌握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工程观念、成本效益意识、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知识;优化流程,设计和规划物流厂房的一些高级管理方面的知识。
1.6 语言知识
(1)基础的语言的知识。语言的表达;办公的文件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2)外语知识。外语的写作,表达等方面知识。
1.7 法律法规知识
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物流的常用法律法规.包括涉外综合法规、争业法规、集装箱、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船舶、航运等法规知识。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知识
很多物流人员需要对一些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需要一些统计与分析的知识。
1.9 保险与金融知识
2.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2.1 专业能力
(1)组织运输作业的能力。
(2)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的能力。
(3)填制、识读、制作修改运输单证的能力。
(4)合理选择存储设备以及配送设备的能力。
(5)存储货品进、出、存相关作业流程的计划及实施能力。
(6)仓库安全、返品处理和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
(7)能使用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操作能力。
(8)物流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
(9)使用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10)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的能力。
(11)物流企业成本、利润核算能力。
(12)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
(13)商品养护能力。
(14)供应商选择能力。
(15)供应商管理能力。
(16)供应链协调能力。
(17)供应链设计、风险管理能力。
(18)库存订货控制能力。
(20)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
(21)订单处理能力。
(22)货物配送设计与组织能力。
(23)熟悉国际物流操作流程能力。
(24)物流客户服务能力。
(25)物流合同的签订与管理能力。
2.2 物流专业相关能力
(1)物流市场分析与开拓能力。
(2)成本计算与消减能力。
(3)计算机运用能力。
(4)常用办公软件运用能力。
(5)外语运用能力(读、写、同能力)。
(6)客户心里分析能力。
(7)统计分析能力。
(8)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9)流程优化能力。
(10)质量控制管理与改进能力。
(11)系统工程分析能力。
(12)理解与运用法律法规能力(国际贸易、经济等法律)。
(13)判断和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14)生产运营能力。
(1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
(16)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17)运用管理知识进行管理的能力。
(18)分析与预测能力。
2.3 基本能力
(1)沟通能力(语言理解能力)。
(2)问题处理能力(思维方式)。
(3)语言表达能力。
(4)语言写作能力。
(5)学习能力。
(6)管理、计划、组织、执行能力。
(7)协调能力。
(8)风险控制能力。
(9)谈判能力。
(10)处理突发事情的能力。
(11)充分计划和利用时间能力。
(12)创新能力。
(13)团队合作能力。
(14)严谨周密的系统思维能力。
(15)对环境分析与适应能力。
2.4 基本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
(2)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
(3)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的精神。
(4)拥有很强的责任感。
(5)认真仔细。
(6)勤奋努力。
(7)安全意识。
(8)为人诚恳、踏实稳重。
(9)原则性强。
(10)效率意识。
3.小结
根据调查500家企业用人单位,企业青睐的人才是拥有丰富全面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良好的素质与素养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
[2]李红梅.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第35期
[3]李宝珠,王颖.毕然.基于ANP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4]刘永明.我国未来物流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