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保险的思想认识也有所进步,尤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保险来获得更好的经济保障。保险公司的保险机制是针对风险进行投资,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的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带来危害的投资。它由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部分组成。因此,保险公司是商业保险的运营单位,也是商业保险发展的载体。
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公司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确保经营效率和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了有效性。由于存在很多迫切解决的问题,使得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缺乏实施的力度。
(一)缺乏建设理念
由于部分公司领导和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在认识上存在种种误区,不能及时的处理和整改内部控制问题。无法从战略的角度将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公司经营管理理念的日程上,基本上存在“分散性建设”、“局部性建设”、“重复性建设”等问题;随之执行力度也在逐渐减弱。
(二)内部控制执行问题比较突出
因为各级公司在内部控制执行意识上,对执行力度上逐渐减弱,内部控制的传导和反馈机制逐渐滞后,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渗透到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以及各个部门和岗位。
(三)内部稽核缺乏能动性
近几年来,内部稽核没有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稽核部门建设停滞不前,加上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独立性,在内部控制职能无法正常发挥,以至于一些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得以普遍存在。根据目前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保险公司自我整改能力较差,急需通过外部监管压力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四)执行力度不强
部分公司领导只顾抓业务发展,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重视度不高,加上内控建设意识薄弱,在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内控问题处理不彻底。领导不重视执行力度的加强,员工的内控意识也就逐渐薄弱,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减弱。
(五)认知度不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有的人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内控制度,而且内部控制也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只要内部控制抓住某几个点进行控制,加深员工的认知度,就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管工作,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
(六)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绝大部分公司的内部控制无法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操作过程中,使得许多关键的控制点处在无效的状态中,无法形成一个多角度和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体系。
三、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的思考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保险公司作为内控建设的主体,不仅要依靠公司自身的积极性,还需适当的监管来推动企业加强内控建设方面,来发挥内部监管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内部控制监管的加强。
(一)加强管理层的责任
完善的内控机制是保险公司稳健发展运营的基础,是公司管理层应尽的基本职责。通过经验证明,领导对于内控建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内控水平。在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中,抓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责任,就抓住了保险公司内控建设的核心。所以,推进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必须要明确管理层在内控机制方面的责任,逐步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加强落实责任和追究制度。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
因为保险公司是内控建设的主体,所以作为监管部门,应将关注的焦点从内控机制本身转移到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及监管上来。另外,对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关键是要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加强保险公司内部体系建设,从而实施和运行结果进行评估和调查。
(三)实施有效的分类监管机制
在建立内控体制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分类监管机制也是当务之急,针对不同内控水平的公司应该采取不同的监管理念,让内控薄弱的公司承担更多的监管成本,奖罚分明,有效推动公司加强内控建设,从而提升内控要求。所以,在保险公司的现场监管体系中,必须将公司内控水平作为公司监管机制的主要元素,并对评估的最终结果实施进行分类监管,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内控薄弱公司的监管力度。
四、实施内部控制监管是建立风险防范有效机制的途径
保险公司的风险产生于保险公司经营的全过程。相对于保险监管机构来说,保险公司更能及时地发现、防范和化解风险。因此,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根本上建立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和纠正的动态过程机制,是保险公司监管机构风险防范职责的基本保障。由于保险监管机构重点向偿付能力监管转移,规范市场秩序将更多地依靠公司严格、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实现。事实上,经查处的市场违规问题只是清除“水面的污垢”,对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督促公司及时弥补内部控制漏洞,改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在体系上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真正的实现“治理水质”;另外,企业内部控制的混乱将会导致大量的财务数据丢失,而财务数据作为基础的“数字游戏”,将严重影响内部监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实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来推动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是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五、我国保险公司实施内控建设及监管的意义
伴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保险公司内控是监管的前提,是防范保险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进一步的强化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工作,是推动保险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监管的基础。现阶段,部分保险公司正逐渐开始重视内控建设工作。其中,我国人寿在美国市场上市后,内控建设方面和监管力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实现了内部控制的跳跃式发展
保险公司五级内部控制体系从最初用分散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控制,逐渐发展到集设计、执行、监督、结果和持续改进为一体的动态体系改革,最终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面到网,由网到立体”的三级跳跃式发展目标。
(二)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
由于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内容和主体具有代表性,标准和效果具有全面性,所以在内部控制上,不但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董事会的责任,而全公司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和监管负有重大责任,在内部控制全面覆盖并嵌入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以来,持续监督并促进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行则明确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再者,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涉及内部的法律法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环境、企业文化、决策机制、制度执行力和责任追究等立体交叉、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防范体系。
(三)建立健全风险的内部控制模式
保险内部控制体系在全面分析公司风险的前提下,并对各类风险采取控制措施,确定相应的控制制度。真正的使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模式向内部控制上来进行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了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
(四)主动参与和进行责任的追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表明了了各级公司、各级部门、各个岗位的内部控制责任,并加强落实工作,将保险的自我评估归纳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从而完善和确立了参与和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并自觉执行内部控制和监管措施。
六、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监管工作的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的必要措施, 从我国保险业具体国情出发,必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监管工作体系,从根本上促进保险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炳丽.我国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监管分析[J].保险报告,2007(6):61-63.
篇2
(二)风险评价人寿保险公司内控是为了评价风险,就是评价风险的损失、真实性、应该采取的措施、出现风险对公司内部的影响。风险就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因为偏离公司目标而出现的损失。就公司而言,分析、研发、销售、组织运行、资产、财务、质量是发现风险、研究风险、预防风险,进而减少风险危害的重要环节。内控要分析、监控风险因素,建立起风险应对机制,进而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
(三)信息沟通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涵盖其每个方面与环节,尤其包括公司管理者对内控态度,对控制风险策略的配合,也会涵盖项目财险和利益团体的认知与态度。得到公司内控的信息,可以让措施获得全面的配合与响应。另外公正、客观评价风险,需要工作人员对大量信息的理解与交流,这对于人寿保险公司开展内控具有重要作用。
(四)监督活动人寿保险公司的内控活动就是对也许会出现的风险。应该运用积极的方式,纠正错误,让公司向着规划目标发展,其内容包括程序和政策。公司开展内控的全部过程涉及到控制措施和风险评价,其本身一定要处于监控环境下,并按照实际情况予以及时调整,以增强内控的质量、效率、准确性。
二、人寿保险公司内控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组织结构合理性较差我国大部分人寿保险公司选择多级直线管理的方式,此模式造成对下属机构控制力不足。寿险公司下设的部门重视主管的职权,缺少明确的分工,造成各部门在内控方面的感知力和反应力较差,没有在实质上构建起满足企业需要的管理制度,难以准确、及时的应对和防范风险。
(二)对内控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人寿保险公司对待内控制度,没有提高到战略发展角度来建设;轻视内控而重视业务,轻视制度而重视绩效依旧是部分保险公司的关键问题;部分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还是传统的以规模效益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业务发展为重点的考核机制,造成公司制定内控标准可以提高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只重视短期利益,而没有意识到内控不足将会为公司带来的损失。
(三)业务控制机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较差销售行为中没有科学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销售监督机制不足,部分寿险公司的的下属单位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对公司的销售行为和服务品质进行控制。人寿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有着明显的多样性,销售人员操作时的灵活性会影响到保险费用和客户资料的完善性与安全性,没有管理制度,就容易产生保单虚假赔理、保费不真实、投保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为公司和客户带来严重损失。
(四)内部审计没有全面发挥出功能寿险公司内审是审计部门评价与检查公司经营行为的过程。内审是人寿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和整体治理的重视环节,是提高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的策略,虽然我国各个人寿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都建立稽查部门,但因为传统组织观念、权限、人事制度等环节的因素,导致公司内审工作较差,人员水平较低,缺乏专业和综合知识,难以全面体现出内审的作用,没有发现并杜绝重点风险,影响人寿公司的全面管理。
三、人寿保险公司内控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人寿保险公司不同机构要完成各自的职能,各个岗位和部门间实行监督,相互约束,遵守制度为重、权利为轻的原则,构建起具有扁平化特点的组织构架,减少信息反馈步骤、减少管理环节的方式,推动公司各部门间的协调和交流,增强预防和反应风险的能力。健全人寿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以经营者、企业股东的整合、分立、分离为前提,以管理层、董事会、股东会间的责任、利益、权利关系,制定相关制度并进行连接。我国保险公司通常采取分权制衡机制来设置治理结构,股东会是保险公司的最权力机关,其能够行使任免监事会和董事会成员的权力。董事会是实施业务机构,对股东会负责。股东会聘任并选举监事会成员,可以核查财务,监督职员是否违反公司制定。管理层、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要建立起互相作用、互相牵制的机制,以确保公司的利益和发展,进而实现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
(二)重视内控的战略地位人寿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现在其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应该在战略高度上制定并实施此项工作。要进行部署、督导、检查、考核,公司不同部门要全面实施此工作,并将内部控制工作当作是人寿保险公司重要的环节,将控制落到实处并常抓不懈,保障业务的高效、稳定发展,为实现经营目标而提供帮助。所以人寿保险公司的领导要重视内控对企业的影响,积累与学习内控的技能与知识,以务实的态度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提高风险管理的责任心,让管理者可以认识风险、控制风险,慎重、有效经营,让寿险公司得到规范、健康、高效发展。
(三)完善分析与识别风险的体系人寿保险业务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经营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而公司建立内控的目标是管理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以实现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包括制定管理规划、发现风险、评价风险,运用科学方式开展检查、评估、修正风险的工作。所以完善风险分析和识别体系能够健全管理机制,也为建立全面的内控体系提供必要服务。识别风险应以技术手段评估风险容忍度、风险程度、风险概率,对其风险级别进行判断,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并实施监控和评估,运用管理方式和技术,减少和杜绝风险。分析风险时要重视理赔和承保风险、工作者人为风险、资金流动风险、监督风险等四个方面,准确识别这些风险,以适应市场、政策出现的变化,进而得到竞争先机,获得更好的发展。
篇3
由于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不仅涉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而且日益受到投资环境、货币政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面临着如何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应切实研究风险防范的办法和途径,积极防范和化解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保险公司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本文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着手,研究如何完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
二 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演进的过程,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总体水平较为薄弱,距离国际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1.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
在中国保险内部控制发展的过程中,来自保险公司外部的推动因素作用较强,而保险公司自身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意愿较弱。国外监管当局有一句名言:“如果将外部监管变成金融机构内控不足的补充,风险的悲剧就会不断重演”。从理论上讲,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再有效的外部监管和监督都不可替代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并依赖于其内部控制。
由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看来,中国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突出,是推动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内部控制的行政法规不断颁布,保险公司在监管部门的督促下,才开始正确认识和着手内部控制建设。同时,中国保险公司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追于国际资本市场监管的压力,内部控制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监管部门的作用越是突出,越反映出保险公司自身在建设内部控制问题上动力的薄弱。对于许多保险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建设是否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可能比内部控制是否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更重要。
2.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寿险公司较产险公司整体水平更好,大型保险公司较中小型保险公司更好。
虽然比较而言,中国整个寿险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于财产保险行业,但各寿险公司之间的差距仍然明显。大体情况是,大型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平均水平要高于中小型寿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在实施“404项目”后,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内部控制日常化管理。一些小型的中资寿险公司在内部控制上则有比较大的差距。小型寿险公司规模较小,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无法满足其管理的需要,是其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原因。
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
根据COSO报告,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些要素存在于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多数保险公司在控制活动方面制定了较多的制度和措施,但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够的问题,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许多关键控制点处在控制无效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体系。而中小型保险公司由于规模不大,人员配置不足,还存在不相容职务兼职的现象,以致连最基本的内部牵制要求都无法达到,给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比如关于理赔者理赔难的问题就值得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不断调整变化,但是许多保险公司无法做到内部控制的及时更新。从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来看,创新是总体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制度滞后将不仅仅是某一保险公司的问题。
三 加强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通过上面存在的问题追其原因,重要一点就是公司治理结构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1.优化保险公司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优化股权结构有几条路径: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发挥国际资本的监督作用,推进保险公司的规范上市,引入资本市场的监督;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使公司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对于员工的薪酬采取直接将佣金打入其银行账户中,避免出现中间克扣的问题出现。另外,对国有保险公司而言,应注意积极推进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使股东之间的监督制约作用多元化。对股份制保险公司,要注意控制素质较差的股东的持股比例。
2.加强董事会的功能
(1)强化董事会董事的义务、责任;(2)借鉴国际经验与模式,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包括独立董事提名、选聘、激励约束机制和评估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作用、权利和责任等,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3)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责应分开,一般情况下,董事长负责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行使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职权。
3.建立保险公司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1)确立以年薪制为主体的激励性报酬体制,将公司的经营效益作为依据,经理人员通过年薪制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使经理人员在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刺激经理人员在短期内为企业取得好的业绩而努力;(2)为了防止短期行为,还应将经理人员的长远利益同企业的长远发展挂钩,建立以股票和期权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增加经理人员的风险收入,使他们的经营管理的特殊劳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约束他们的经营行为,达到使所有者获得最大收益的最终目的;(3)通过适度的“在职消费”对经理人员进行激励。在给予经理人员激励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约束,(4)取消应收保费,促进业务发展。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就是该行业中的一大痼疾,取消应收保费,一方面控制了保险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保险业务的开展。
有效的约束机制包括:(1)完善所有者与经理人员的委托――契约关系,(2)由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决定经营者的退休年限和养老保障,以及制定相应法规进行制约;(3)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和监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4)通过完备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对经理人员进行约束,规范其职责和权利;(5)通过一些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事务所等,形成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
4.加强经营规范化建设,强化社会监督
篇4
1、风险意识薄弱,承保不规范
在国内,内地保险公司有一普遍的共性就是以保费论英雄,各保险公司无论大小,都是一切向保费看齐,将目标定位在扩大业务规模上,而忽视了承保的质量,风险意识薄弱。对基层和业务员的考核、奖励都以保费为标准,工资总额也与保费挂钩,而与赔付率无关。在如此强烈的保费收入为王的导向下,保险业务员们也是使劲浑身解数拉保费,有人甚至不惜置公司利益于不顾,去医院病房展业签单,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这种对保险人的健康不加以区分,只要投保就接受的做法无疑是会加大理赔风险和赔付责任,是无法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
2、内部稽核功能发挥有限,难以促进内控体系完善
内部稽核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引入内部稽核的历史不长(1999年)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 各保险公司对内部稽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内部稽核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对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它不同于内部审计制度,前者是会计机构内部的一种工作制度;后者是单位在会计机构之外另行设置对会计工作进行再检查的一种制度。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将其内部稽核工作的重点放在业务经营合规性、财务收支真实性等方面,对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的稽核,十分欠缺。在美国,内部审计协会早就把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作为内部稽核的主要内容,其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并列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明确要求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过程。认为内部稽核人员在风险管理的监控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协助管理层和董事会监督、评价、检查、报告和改革企业风险管理,相比之下,中国的内部稽核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和高度。
3、组织结构设置不科学
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与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有很大关系,因为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活动框架和路径。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欧普遍存在设置不科学,层级结构复杂,经营管理决策执行乏力的问题职权划分清晰和岗位设置合理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基础。比如如公司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例如在财务上出纳与会计,支票与印章不能由同一人承担;在承保中,展业、出单、核保不能由同一人承担,对财产的保管、记录、盘点不能由同一人执行等等。这些职务不能兼职,而且控制措施与管理模式相适应。假若由于部门和岗位职责及权限不清,相互间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部门和岗位设置与业务运作程序脱节等原因,将使得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如果机构和岗位设置都不符合实际,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显然是不利的。
完善内控的思路如下:
1.将内控要求融入各项工作流程。内控项目着力将各种内控要求融入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将内控项目的工作成果有机嵌入信息系统,使公司内控体系与经营管理过程真正融为一体,并借助统一的信息系统,全面推广作业流程标准化,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控,坚决杜绝系统外操作。同时,适应不同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的需要,积极开发各类新系统和先进的管理工具, 如风险分析模型、风险识别清单、风险预警指标、风险控制矩阵等,充分发挥内控建设作用,加强对业务运营风险的监测与分析,切实解快内控方面的突出问题。另外,保险公司应该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标准,将内部控制标准融入到经营活动中,深入到对公司员工培训、教育和日常工作和行为中,能够有效的防范不正规的行为发生,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任何公司一样,公司治理结构是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工作。由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所在,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目标不仅应包括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因此,完善公司组织结构要充分考虑保险公司治理的这种特殊性,优化股权结构为基础,董事会建设为核心,形成公司内部制衡机制为主要内容。首先,应当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这样会节约不少的管理费用,并且能够直接拉近上级和下级之间的距离,更便于经营。管理层和企业广大员工之间有更多沟通交流,能够促进上下级能更好的合作。其次,要加强团队合作,增强组织弹性。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管理人员不能将组织结构的设置过于程序化,也不要将职责划分过于详细。这样的合作方式既能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同时又能提高员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保险公司面临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从内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一直是备受瞩目的话题,根据本文的叙述可以发现,加强内部控制正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在企业中枢神经系统中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能是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内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长远企业发展的战略理念,必须给予内部控制高度的重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这样才能保证保险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降低经营风险和实现保险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进和现状
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演进是随着相关制度的颁布而逐步完善。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了第一个行政制度《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随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于1999年了第一个真正完善可执行的行政制度《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2004年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这些政策的施行,为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给予了管理参考,对资金运用和中介机构的内部控制给予了全面的执行规范。从2007年起,全国范围内的财产险保险公司都开始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就目前保险行业相对比来说,内部控制建设发展比较缓慢的是财产保险,但是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财产保险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将得提高,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政策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财产保险行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将不断改进,逐渐建造成适合我国保险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体制。
(二)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造存在的问题
1、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不足
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上造成的损失,将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某些财产险保险公司下级分公司的员工,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对员工产生相应的制约作用,使得财务工作者在制定财务报告和统计数据缺乏规范的职业执行基准,其报告数据没有正确性和可信性。另外公司内部和外部审查考核体制并没有对其公司员工发挥实际的作用,使得大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员工之间还没有清楚的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意义,在其内部控制的认识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基层分公司,存在轻内控、重业务的情况,往往把业绩做为员工的重要判断指标,而内部控制则被边缘化、忽略化,长此以往,致使内部控制往往虚于表面,落不到实处,造成内部控制工作的不到位、不全面。
2、职工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
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明确界定职工岗位的职责要求,各部门存在岗位空缺的现象,没有相应建立规范职工的管理体制。在职工的绩效考核问题上,普遍都停留在传统的年度考核模式上,由于职工岗位界定不明确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岗位空缺,使得职工之间的业绩考核缺乏完善的考核体制,缺少针对内部控制的专门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得职工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缺少的系统协作精神、工作的连贯性。
3、缺少完善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财产险保险公司没有完善的规范员工执行工作的责任体制,对于员工工作上的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行为,并没有建立其完善的责任体制。大部分责任体制普遍都是表面形式化,在对其员工的行为问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和引导;在对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实际处理和引导改善;在对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上,责任体制并没有完全适用于处理员工基础工作失误的问题,导致小问题不断累积引发出大问题,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原因促使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在执行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制约其执行工作行为的约束,另外,各个部门没有重视其责任体制的重要性,为了个人的利益,不顾公司的整体利益,从而使得财产险保险公司缺乏完善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4、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这三个因素影响财产险保险公司各项业务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监控这三个因素影响着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操作环节。大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在控制管理上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发挥到实际的财产险保险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去,并没有在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部门有效的实施,并没有建造成全方位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这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进程。
5、问责机制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为问责机制不当,部分公司存在“收入上移,风险下放”的现象,致使基层员工缺乏相应的保障,心态失横,甚至进行违规操作,致使犯罪。并且现今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对基础工作的问责机制缺乏,问责机制只存在于总公司中,更加纵容了基础工作的违规情况。
二、加强我国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员工是内部控制进行的主要实施载体,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重要组成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积极调动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在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应该大力宣传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思想,让全部员工充分体会到内部控制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全面构造一个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将内部控制的主旨思想和理论思维全面覆盖到全体员工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强化内部控制执行标准的操作体制,从而有效的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同时,重视基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做后相应的规划与激励制度。
(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是影响经济效益是否能达成和影响公司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有效的将财产险保险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控制目标进行综合管理,改善以往各部门之间内部控制目标不一致不协调的现象。将财产险保险公司内部的控制目标规范为:构造健全的适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运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公司执行机制上的问题;检查和处理员工工作上的欺诈、舞弊问题。有效的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从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目标。
(三)健全的规范员工工作的责任体制
责任体制是财产险保险公司员工之间相互监督工作的规范体制。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全面建设与执行责任体制,,加强员工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与对未执行规范的责任追究,要明确管理部门、各部门员工和业务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以便在发生问题时可以具体追查其责任。另外,要加强规范工作人员对核保权和核赔权等工作的管理,对违规的员工必须依据相关责任体制引导员工改善问题,培养员工自主规范工作的意识,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职位的不同执行不同的规范责任体制,将其违反制度规定的工作行为责任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建立完善的财产险保险公司规范员工责任体制。
(四)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
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是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基础。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内部控制管理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为防止和解除风险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另外财产险保险公司应该实施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将核心工作人员的短期行为长期化,从而促进其核心工作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本质上解除弱化内部控制的动机,从而有效的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
(五)完善问责机制
篇6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管理预警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财务报表和业务报表等信息,及时地统计、分析公司的偿付能力内部控制现状,根据一些指标的异常情况,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提高偿付能力内控水平提出建议。笔者根据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并借鉴欧盟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构建偿付能力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利用AHP模糊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项权重进行赋值。
(一)AHP模糊分析方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m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是模仿人们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进行构造的,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量化,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数个层次,逐个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二)COSO内部控制框架简介 内部控制要素是内部控制理论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保证。根据《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建立的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三)基于AHP的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财产保险偿付能力内部控制指标体系,重点是构造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层: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就是决策问题的预定目标,为“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内部控制评价”;
第二层:准则层。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第三层:子准则层。准则层中的每个因素包含的评价标准又构成子准则,它受准则层的支配,构成准则层的评价标准。
(1)控制环境的评价标准,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管理层是否树立了偿付能力管理观念。建立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观念。从评价的角度考量,判断管理层是否树立了偿付能力管理观念的主要标准包括,公司章程中是否强调了管理层在偿付能力管理中的职责和各部门在偿付能力管理中的作用;公司是否建立了规范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在上级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是否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保证员工对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坚持等。
二是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是否突出了偿付能力的内部控制。为强调偿付能力在内部控制中的意义,组织架构中应突出以下几点:组织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组织架构应有利于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并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因此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应更适于偿付能力的控制;董事会和各风险责任部门充分发挥了其在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保险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在审计委员会的岗位设置中专设偿付能力审计岗位。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中是否强调了偿付能力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环节中,有几个环节对于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尤为重要,包括:招聘环节是否招聘到胜任偿付能力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否有针对偿付能力的内部培训机制;在人才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是否考虑了偿付能力的管理因素,即如果员工在偿付能力内部控制某个环节有缺失,则影响其考评成绩等。
(2)风险识别与评估评价。偿付能力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步骤。对于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评价,理论上也应从此两方面考量。但是,在评价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识别与评估过程中,笔者认为,财务指标的表现是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否优秀最关键的指标: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则说明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控制和评价过程效果好;反之亦然。而基于财产保险公司与人身保险公司在财务衡量指标上的差异,笔者选择了七个财务指标作为衡量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标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相关系数。
(3)控制活动评价。以突出偿付能力的管理为标准,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基本控制程序是否得到正确设计和运用:包括不相容职责是否分离,权力和责任间是否互相监督,彼此制约和管理文件与会计文件是否有严格的控制程序。
二是财务控制、保险资金运用控制等关键业务环节是否获得良好控制:如未偿赔款准备金负债作为保证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重要因素的保证,在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应得到特别重视;同时,由于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模式,其保险资金如何运用,企业是否建立了专门投资部门进行运作,资金运用风险是否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信息与沟通评价。在完整的偿付能力内部控制体系中,高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为进行良好的偿付能力内部控制,管理层首先需要获得有效信息,因此,财险公司中是否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搜集部门是第一个评价关键;在获得信息基础上,能否及时分析、加工和整理,形成有价值的偿付能力评价报告是第二个评价要件;同时,是否建立了信息系统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也十分重要;最后,财产保险公司是否通过工作计划、总结和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员工进行沟通,在正常的沟通渠道外,是否建立了补充的员工沟通渠道,财产保险公司是否按时、规范地向保监会等管理部门上报偿付能力管理报告对于评价财险公司的信息与沟通同样必要。
(5)监控评价。良好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我评估系统,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因此,笔者认为,评价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监控有效性的首要标准是财险公司涉及偿付能力的各个部门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自我评估系统;同时,是否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是否独立于其他各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专业资质是评价财险公司内部监控有效性的另一个关键。
三、判断矩阵构建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构造判断矩阵:
(一)判断尺度确定 判断尺度是表示要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即Bij的数量形式,建立判断尺度如表1所示。
(二)建立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权重 具体如下:
(1)准则层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根据前述判断尺度,首先利用专家智能构造准则层判断矩阵,共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五大元素。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对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专家组对其打分的结果构成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通过矩阵规范化与计算,准则层对应的特征向量归一化为:
W=(0.1043,0.3314,0.2016,0.1492,0.2135)T
经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为5.2755,一致性比率CR=O.0615
可见,风险识别和评价、控制活动与监控对财产保险偿付能力的影响最大,应作为财险公司监管和内部管理的重点。
(2)子准则层各指标权重计算。经专家赋值计算,控制环境的关键评价因素包括偿付能力管理观念的树立,注重偿付能力管理的组织架构,注重偿付能力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权重为:
W(31)=(0.1042,0.6372,0.2583)T。
经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为3.0385,一致性比率CR=O.0332
评价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七大财务指标包括净资产比率、赔付率、投资收益率、再保险率、成本率、资产净利率和流动比率等。为准确衡量七项财务指标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的权重,笔者选取2011年10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其贡献率,得出7大因素衡量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相关系数:
W(32)=(0.576,-0.423, 0.362,0.433, -0.521,0.239,0.491)T。
涉及偿付能力内部控制评价的第三项指标控制活动包括基本控制程序的设计运用和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其权重为:
W=(0.2500,0.7500) T。
经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为2,一致性比率CR=O.0000
在评价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与沟通的过程中,信息搜集部门的设计和运作,偿付能力评价报告的形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安全的保障,内部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外部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经计算,其权重为:
W=(0.0788, 0.4021, 0.2446, 0.1372, 0.1372) T。
经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为5.0331,一致性比率CR=O.0074
评价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监控系统,自我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两大关键要素,经计算其权重为:
W=(0.7500,0.2500)T
经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为2,一致性比率CR=O.0000
四、结论
建立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财产保险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首先能够帮助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者和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的偿付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其次,借助评价体系,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影响偿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哪些,目前企业在哪些环节还有缺陷,应如何加强;最后,对偿付能力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能够提升财险公司企业内部对偿付能力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使每名员工了解身处企业偿付能力管理的哪个环节,在偿付能力内部控制中应履行哪些职责。
参考文献:
[1]粟芳:《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2005年版。
[2]朱波:《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保险研究》2008年第5期。
[3]李莎澜:《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雷达组网作战效能》,《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4]尹超:《基于半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5]吴孔达:《基于AHP的中韩企业内部审计绩效比较研究》,同济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7
内部控制缺陷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负向维度,如果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即意味着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根据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政策规定,并以公司的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给出的分析报告,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正确的认定。
在公司的自身发展与不断壮大过程中,公司的内部控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往往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来实施的,在实施公司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如果内部控制的设置存在一些漏洞,或者是内部控制设置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都会造成上市公司不能顺利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常见的发生缺陷的环节像潜在的风险点未被识别、审计师的舞弊、发现风险点的控制方法不当、管理层的集体舞弊、控制方法得当但执行不到位等,在这些环节中一旦发生控制缺陷,将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财务报告是公司会计用书面文件对外提供、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财务情况说明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等,其目的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投资者、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使公司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财务报告信息,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前途与命运。
三、内部控制缺陷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方式
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的准确编制并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一切未能让公司的普通职工、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阻止错误报告发生的内部控制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这种说法,无论这种错误的财务报告是否有意识,均属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造成。
内部控制缺陷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无意识的误报。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职员的业务水平和努力程度不够,同时公司本身也缺少系统的培训和健全的管理程序。例如,删除未实现的赊销项目、库存统计错误、错报销售成本、收入确认的波动等,这些无意识的误报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会计稳健性。
2.有意识的漏报或错报财务信息。这类情况往往是由于管理层有意识操作来实现。财务信息的故意错报,有时能夸大现阶段的盈余,进而造成一些管理者低估当期盈余,例如管理层通过灵活的会计选择,从而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或记录债务担保时造成财产误述。更进一层,管理者可通过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使得欺诈成为可能。
四、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影响的风险预警
1.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降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而加大公司的经营风险。无论是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故意错报财务信息,还是因为职员的知识储备不足或疏忽而造成的财务信息误报,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都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财务信息的稳健性和价值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那么该公司即便存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上的错误,其被发现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进而发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长此以往,公司的经营将出现恶性循环,甚至倒闭。
2.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而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不仅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而且使公司的辨认风险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公司自身的经济利益与整个社会的社会利益都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计人员在公司中缺乏保护,进而促进会计风险的发生,致使公司的会计监督机制失去作用,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由上文可看出,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程序和政策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出现缺陷,都会造成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严重降低。公司应制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并结合财务报告本身的工作特点,建立会计监督机制,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公司,尽量避免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财务信息报告质量以及两者的关系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给出结论。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是一个一直存在却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它给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上市公司应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如经济基础、财务状况、公司规模、经营复杂性以及发展环境等, 建立并健全与自身相符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而使公司能够顺利快速的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概念
1.自我评价报告的概念
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定义财政部最新的定义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或权力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最后形成评价结论,并且出具相关的评价报告的过程。内部自我评价报告就是企业根据其内部监督执行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作出书面报告。公司管理者作为内部控制的主体,其主要负责内部控制的规划与执行,并且将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事项安排到相应的部门,并且根据工作需要选取相应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进行各项自我评价工作。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就是在公司管理者的总体领导,由相应部门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并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进而得出评价结论,并且于书面报告形式向外界披露。
2.自我评价报告的作用
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可以帮助公司管理者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向社会投资者提供更多地财务信息,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有利于企业吸取更多的社会资本。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投资者投资渠道的增加,社会投资者的投资经验与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社会投资者会更加注重投资公司的自身治理质量,如果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可以为社会投资者提供更多地公司信息,进而吸引社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上市公司主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公司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展现给外界一种良好的发展形象,提升公司的“软实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社会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能够为社会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中所没有的公司信息,进而帮助社会投资者做出更加准确、科学的投资决策,比如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好,那么公司的管理水平也就存在很大问题,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就不高,对此公司就会存在各种经营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也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投资者就不可能对其进行投资,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主要标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监督部门发挥其监督职权。社会监督监督部门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尤其是根据与上市公司先前的内部控制进行对比,发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问题,监督上市公司进行整改,同时监督职权部门还可以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自我评价报告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与制定。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问题
1.取得的成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企业的内部自我控制评价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自我评价报告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是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全面;二是社会监督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监督越来越严格;再者是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内部自我评价报告,其现象越来越多且披露的内容也越来越全面,并且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形式上、内容上以及其运营的环境上都有了不错的成绩,公司的内部控制意识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经验的不足以及发展时间的限制,就是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自我评价报告,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规定规定。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我国法律给予了强制执行的规定,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却常常借助某些原因不能及时获知根本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此种现象在沪市证券市场中表现的更为突出,上市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获知社会投资者的弱势地位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则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主动的根本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缺乏披露的动力,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还没有形成市场环境氛围;同时上市公司所进行的披露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时间不固定、披露选取的位置没有明确要求,有的企业将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在企业的网站中,有的则选择在一些报纸刊物中披露,而有的则选择网站披露,总之披露途径的不统一,不利于社会投资者使用。(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主体不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信息存在责任主体划分不清的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为了推卸责任,他们在报告中不签署上市公司责任主体的名字,导致社会公众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责任落实,一旦发生责任事故,就没有办法将相应的责任具体到个人,这样的自我评价报告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社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可信度,使得公众不敢、也不愿意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不规范。目前,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格式,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统一的格式规范,首先,关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名字没有统一的规定,使得自我评价报告名字具有多样化,不利于社会投资者清晰的获得自我评价报告;其次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披露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具有缺陷的信息,上市公司一般选择不披露,或者采取委婉的语言进行隐性的披露,投资者很难发现其问题;最后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多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进行全面的披露,甚至有的公司采取一句话概括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4)审核比例不高、对报告的结论不统一。目前上市公司对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比例不高,由于法律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采取的是自愿制度,也就是说没有强制性而是鼓励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实评价,结果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愿意聘请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评判;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的审核采取的标准不同,因此其所作出的审核意见也就没可比性。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问题的原因
1.公司管理者
根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实施情况分析,公司管理者对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重视程度还不够,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自我评价报告的认识还不全面,他们忽视自我评价报告目标的整体性,同时他们在自我评价报告的执行上存在重报告设计,忽实施过程的现象,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披露有可能会泄露一些公司的商业秘密,因此公司为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他们会可以的回避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而且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他们在自我评价报告中也会采取回避不利于公司的负面信息,而将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进行披露。
2.信息使用者
由于我国投资市场相对还不成熟,我国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行为基本属于以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因此他们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要不高,再者他们受到文化知识的限制,他们没有足够对数据分析、判断的能力;机构投资者进行的投资会考虑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但是由于我国投资机构的发展数量还比较少,因此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需求也就比较少。债权人是内部控制信息的主要需求者,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债权人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降低,因此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降低是导致内部信息披露不足的重要原因。
3.外部监督者
对自我评价报告的规范只是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规定,而对于如何评价、评价方法、评价的内容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不完善的原因,一是因为缺乏披露的动力,二是因为监督机构对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上市公司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披露后,应该承担的后果,以及注册会计师没有法律规定进行审核,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具体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审核中,没有统一的审核标准,造成审核的意见往往会因为审核标准的不统一而造成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改进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方法
1.加强公司管理者对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视程度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对关于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自我评价报告相关知识的掌握;其次,上市公司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并且结合本公司的发展情况,有步骤的引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
2.统一报告披露的基本规范
虽然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我国有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其规定具有较大的空间,而且没有对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程序等做具体的规定,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形式极为不规范,因此应该制定统一的报告披露标准,明确报告披露的形式、时间以及披露程序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披露标准规范证券公司的披露以此实现自我评价报告的标准化。
3.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大力培育外部投资者
推动内部自我评价报告的有效动力是社会投资者,首先要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的内部结构使培育外部社会投资者能提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吸引优秀的投资者加入到投资机构中,摒弃错误的投资理念,加强对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使用;其次鼓励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尽快上市,以此获取更多地社会投资资金,通过鼓励符合条件的券商上市可以拓展融资渠道,进而相对上市公司的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形成外部约束力。
4.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披露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公司的监管力度,首先国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自我评价信息质量的监管,要严格规范披露信息的质量,避免出现虚假信息,对于披露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要追求其职责,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求其法律责任;其次要重点监管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的主体,上市公司自我评价报告不仅企业的管理者和董事会要承担主体责任,公司的审计部门也要承担主体职责,这样可以强化公司审计部门的职责落实,形成全程监管上市公司自我评价制度;最后外部监管机构也要积极发挥其职责,通过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可以在外部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进而形成立体式的监管体系。
四、结语
内部控制是一个设计、执行、评价和整改的循环过程,政府部门及相关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法规建设,企业自身也要加强认知和行动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与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国保险公司;内部制度;建设
一、前言
由于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正式来到中国,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越来越深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市场、新的机遇,同时还有新的压力、要求以及风险。保险公司本身做的便是风险投资,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环境,投资等等也日趋复杂。所以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身公司的风险意识,提高公司的风险预知以及风险掌控能力,这样才能在经济形势以及环境愈来愈复杂的形式下,仍能够保全自身,甚至发展自身。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探究如何进行风险掌握的方法和途径,除了对外部因素的掌握和控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第一步应该是探究保险公司的内部制度建设。本文结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保险公司的发展趋势,对如何完善中国保险公司的内部制度做出了探究。
二、中国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保险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模式、制度等等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当然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中国保险公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动力不足国外监管机构曾经说过一句话“用外部监管来补充金融机构内部不足,风险的悲剧将会不断重演”在中国保险公司的发展中,这句话是非常贴合现状的。中国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是因为外界因素的推动,公司本身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意愿较为薄弱。但是,再严厉的外部监管和推动因素也无法和公司内部完善的,规整的建设制度有效。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不断的对保险公司的内部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进中国保险公司内部建设制度的完善。
(二)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在当前社会,中国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源于中国保险公司中的内部改革建设的进度以及质量的不同。寿险公司较产险公司整体水平更好一些,大型保险公司较中小型保险公司更好一些。相比较而言,在我国整个寿险行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于财产保险行业,但是各个寿险公司之间的差距是仍然存在的,总体的情况是大型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平均水平要普遍高于中小型寿险公司。其中主要原因是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建立完善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是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的,例如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等。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能够考虑到方方面面,但是因为保险公司的内部体系建设无法直接看到或者影响到经济效益,公司往往只有一个内部体系的大框架,而内部体系做的并不精细以及完全。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公司在后续的运营中逐渐出现问题,例如理赔者理赔所需要的程序不完善,会出现制度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保险公司应该重视起来公司的内部体系建设。
三、加强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根据以上的问题,笔者就实际情况进行了对以上问题解决办法的探究,结果如下。
(一)优化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在保险公司股权结构是起决定作用的一部分,所以,合理的正确的股权结构能够减少保险公司的问题,促进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第一,保险公司进军国外市场,引进更加有能力的投资者。第二,强化公司的各种素质,经得起各方面以及各个国家的监督。第三,积极推进公司股份的多元化。
(二)加强董事会的功能董事会是一个保险公司的核心领导组织,加强董事会的功能无疑能够帮助保险公司的完善以及进步。第一,在公司中,对董事会的决定足够重视,强化董事会的领导职能。第二,完善公司中董事会制度,既要让董事会发挥最大的职能,又要对其有所限制。第三,董事长不能兼任总经理。
(三)建立保险公司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险公司要依靠职员才能发展,例如保险推销员就是保险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对职工进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职工更加努力工作,从而使公司更好的发展。第一,职员工资与绩效挂钩,但是也要有一定底薪,让职员努力工作但是生活也有一定保证。第二,工资的发放最好有财政部直接进行打卡,不要经过部门主管,以防职员工资被扣。第三,为了让职员能够长期为公司尽心尽力工作,可以将一些奖励变为公司股票增加风险收入。
参考文献:
[1]袁佩.探讨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J].时代金融,2011,03:142+146
[2]王沁莹.对中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1,15:177+200
[3]方红星,孙翯.交叉上市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其市场反应——基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经验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08:105-111
[4]张丽芬.论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2,03:136-137
[5]杨广帅.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52-53
篇10
财产保险随着当前人们收入的提升逐渐有更多经济效益,保险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财产公司必须保证自己的发展,从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制水平是提升自己综合实力最好的方式之一。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有效提升财产保险公司资产安全性,同时能对财产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对财产保险公司的战略性有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进行能够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进行一定的风控,促进保险公司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在当前财产保险公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持更加良性的发展是促进保险公司进步的重要手段[1]。
二、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与产品创新结合不足
保险公司的产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当前很多保险销售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公司的产品在不断发生创新,其中电话投保、微信投保等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当前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因此,当前的保险行业市场较为活跃,客户满意以及体验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导致当前的保险行业内部存在很多变化。但是在其中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内部控制和产品的创新之间无法很好的进行结合。其次,在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很多公司的领导层存在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导致财产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无法和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工作进行有效结合,最终造成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脱节、无人执行等情况[2]。
(二)内部控制弱化,公司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需要法律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制度进行审查,确保在符合法律的情况下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当前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法律机构,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建立在一种盲目的基础上,部分甚至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对财产保险公司长期的发展来说存在一定的害处。其次就是在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公司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在保险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进行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也能同时帮助内部控制有效进行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现实中往往财务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员工的绩效,导致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更不用说在内部控制方面。导致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部门对内部控制也往往持有应付的态度,自然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建立。
(三)内部审核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财产保险公司在内部往往设置内部审核的部门,一方面对财产投保的问题进行审核,另一方面则对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此类部门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外审核上,导致内部控制审核极其松懈,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及时得到制止。同时,在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自身职权以权谋私。由于缺乏足够的审核机制,导致内部审核工作很难进行。尤其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工作很大程度和网络有一定的关系,造成财务管理工作很难满足当前的要求,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进行,对公司的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审核往往是对业绩进行考核,造成很多非市场部门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性较差,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障碍。
(四)财产保险公司缺乏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在内部控制中,但是当前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上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财务的使用、财产的监管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缺乏科学的预估,导致在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会造成大量的损失。同时缺乏风险预估的能力,让很多财产保险公司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处理效率低下,造成企业发展陷入一定的困难,使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受到限制。
三、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增强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保险业务办理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的成熟导致很多财务办理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对财务内部管理进行有效提升,确保内部管理能够和财产保险公司推出的产品进行有效契合,同时网络平台的搭建能让更多信息和保险公司进行交流。尤其在保险公司中需要对投保公司进行风险分析,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内部也能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实施,保证自身的发展。
(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的强化应该是自上而下进行,因此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财产保险公司决策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让企业对财产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初步的认识,由高层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除此之外,内部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领导,以财务人员为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中增强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情形,并且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初期对违法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严肃处理。这样才能提升内部控制的公信力,让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的在企业内部进行实施。加强法律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法律制度下进行完善。尤其是财产保险公司面对的是投保公司以及个人的保障,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范围非常大。所以,内部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做到谨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投保人的期待。
(三)加强内部审核的作用
增强财产保险公司内部审核力度,主要对预算管理以及资金进行审核,甚至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应该直接由高层领导,这样能够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同时增强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能够对被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有用的建议。同时审计部门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在审计工作进行中才不会出现因为自身专业不过关而导致的事故。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应该更多从公司外部进行聘用。这样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审计人员与内部工作人员没有利益方面的牵扯,因此能够在审计的过程中做好审计工作。第二点就是新工作人员能够对公司有更加客观的认识,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弊端,彻底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企业内部增强监督工作后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让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篇11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复杂的金融环境,人寿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包含了承担风险和资产负债结构风险等,人寿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御能力。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还有利于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促进人寿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寿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于内部控制缺乏重视程度,内控组织机构不合理
一方面,人寿保险公司对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人寿保险公司的管理思想还比较传统,以规模效益为主要目的,忽视了社会效益和长久目标。另一方面,我国一些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导致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能力较差,对于风险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预警和防控。
2.缺少科学合理的业务控制机制
人寿保险公司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销售环节并没有合理的监督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具体来看,关于销售工作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一些人寿保险公司的下属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公司在进行销售活动时缺乏监督,服务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人寿保险公司业务之中,存在多样性特点,而销售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影响客户资料的安全性,再加上缺乏制度的保障,更会对公司乃至于客户利益造成威胁。
3.内部审计没有发挥真正的功效
人寿保险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是重要的一环,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风险防控力度,加强内部监督水平。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一些人寿保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真正的功效。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较差,工作人员的水平不高,外加传统管理理念等影响,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无法全面体现出来,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人寿保险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1.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组织结构
一方面,人寿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视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将内控管理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不可懈怠,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切实了解内控管理对于公司的重要意义以及产生的重要影响,从领导层和管理层乃至员工层,都要不断地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的工作方法,掌握其中的知识技能,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此外,还要提高风险防控的意识,让管理者严谨看待风险问题,保证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健康长久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人寿保险公司之中,各个机构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履行工作职能。还要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各个部门与各个岗位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监督,约束彼此的工作情况,规范其工作行为。同时,对于信息反馈工作,需要适当减少其工作步骤,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保证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协调共处,进行有效的工作交流,增强风险防范水平,为人寿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健全风险识别与风险防控体系
人寿保险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其活动内容具有很高的风险,这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过程中,可以促进管理机制的健全,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性提供重要保障。具体来看,运用技术手段,对于风险的程度和风险的概率进行识别,准确掌握风险的情况,掌握风险的类别和风险的级别,并根据这些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加以监控管理,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避免或减少风险,保证人寿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识别风险的时候,对于理赔风险和承包风险以及资金流动风险等情况,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出这些风险,适应市场变化形式,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更好地发展下去。
3.完善公司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篇12
相关概念解析:
1.内部控制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的董事会为了实现运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为了能够严格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而提供的合理保证和实施的程序。我国财政部于2008年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且将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现状融入到规范中,同时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内部控制在企业实施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一方面要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过程性管理上,帮助企业从整体上实现自我评价、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这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进一步融入了行业特征,同时对公司内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不论是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还是身处基层的保险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每名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自身的职责边界、相关制度和规范,对于潜藏在业务层面和经营层面中的各项风险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及时控制和预警那些有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风险。
2.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财政部、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出台了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规范与指引,为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奠定了基础。保险公司是金融行业的重要代表,内部控制质量至关重要。根据2010年保监会出台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对内部控制目标需要达到行为的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的有效性、信息的真实性、战略上的保障性这五项标准。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以A保险公司为例
1.A保险公司基本情况A保险公司成立于2007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增加了保险行业中的竞争,在巨大的市场压力面前,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经济利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些情况,A保险公司审时度势,对目前的市场经形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客观而科学的分析,在不断的经营与创新中,通过保险产品的创新、鼓励和吸纳优秀人才、借鉴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等不同的策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这些措施使A保险公司的利润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为促进公司的快速、可持续、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基本采取总公司对分公司的各项重大战略进行决策、控制与监督重要的业务活动、投融资活动的方式实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并改进了部门的设置。一直以来,A保险公司秉承着“高效、科学、制衡”的基本准则,重新梳理并搭建了公司的组织机制,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效避免了职能部门缺失或重叠的问题。另外,A保险公司为了促进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对各职能部门进行了细化,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范畴等进行了明确和细致的划分。由此可以看出,A公司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不仅能够确保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高效运转,更能够确保公司的战略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但是通过对A保险公司近三年内部控制评价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后发现:A保险公司在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该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A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结构还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A保险公司2017年-2019年近三年平均评估得分率为92.33%(满分15分),其中制度健全性得分2.98分、合理性得分4.08分、有效性得分6.79分。由此统计结果不难看出:A保险公司在内部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内部控制中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在管理层的职权范围划分方面还存在着三不管区域,缺乏对员工综合素养的考量。长此以往,公司内部的控制力度会逐渐衰弱。此外,与其他保险公司一样,A保险公司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监督部门缺失的问题,只是在国家政策的强烈要求下每年对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2)风险评估环节还存在薄弱点风险评估环节方面,A保险公司2017年-2019年近三年平均评估的得分9.70分(满分10分),得分率97.00%,其中:制度健全性得分2.00分、合理性得分3.00分、有效性得分4.70分。由此统计发现:A保险公司在风险评估与识别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与差异,风险评估与识别的有效性还有待提升。这主要是由于风险的评估与考核标准还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A保险公司在一些风险评估报告中所包含的指标只是几个发生风险概率较大的指标,而对于一些发生风险概率较小的指标并没有进行考量和评估;还有的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中仅仅对赔付金额较高的风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例如:交通意外、重大疾病等,很明显这种只针对一部分指标而完成的风险评估分析,使得评估的结果失去了客观性和全面性。A保险公司目前在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后将经营风险纳入到内部控制管理平台中,而这种统一的集中管理很可能造成一些风险点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最终为公司的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
(3)控制活动存在一些漏洞控制活动方面,A保险公司2017年-2019年近三年平均评估得分41.45分(满分50分),得分率82.90%,其中:健全性得分9.45分、合理性得分12.67分、有效性得分19.33分。从得分统计看出该保险公司在控制活动中的问题较为明显。例如:在保险产品销售中还存在一些不合规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当客户自身需求与保险产品并不完全匹配时,一小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业绩的追求上,对顾客的感受和实际情况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与体会,对于产品的保险责任、续保条件等重要条款并未及时、客观、真实的向客户作出解读,最终造成销售误导。在保险业务的不断推动与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使保险业务得到顺利的开展,通常在银保和经代等保险销售渠道中按照产品的大类、根据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相应的手续费,但A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业务规模,还存在虚假列支业务推动费的问题,变向增加了公司手续费的支出。由于费用执行情况分析及费用支出控制环节的的不完善,导致费用超支管控出现漏洞,业务推动中的不良行会对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4)信息沟通不够顺畅在信息沟通方面,A保险公司2017年-2019年近三年的平均评估得分14.68分(满分15分),得分率97.83%,其中:健全性得分3.00分、合理性得分4.43分、有效性得分7.25分。从上述统计不难看出,A保险公司在对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后,特别是在沟通系统方面缺乏综合性与全局性,各职能部门获得的信息很难进行全面性的整合,而整合后的信息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基层销售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感觉明显不顺畅,这也表明该保险公司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问题,并没有在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一个有效的沟通链。信息沟通的不畅必然会导致很难准确的呈现出内外部有价值的信息;当公司内部的管理层对下属部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可能无法及时洞悉市场发展前沿,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大大受限,一旦出现突发问题,由于信息沟通受阻,难以及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错过了事件处理的最佳时间。
(5)内部监督机制亟待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方面,A保险公司2017年-2019年近三年平均评估得分9.60分(满分10分),得分率96.00%,其中:健全性得分2.00分、合理性得分2.85分、有效性得分4.75分。从整体上看,A保险公司已经搭建了内部控制评估机制,而这并不是公司自主的行为,只是为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而完成的任务,并没有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内控设计。目前A保险公司的内部监督与评估机制还局限在年中和年末,并没有充分结合本公司的实际需求,仍然是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合法性与合规性。A保险公司的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但是监察部门很难保证工作的独立性,从表面上看,在这种内部监督机制的约束下工作较为顺畅,然而缺乏对监督的事后关注、有效整改、整改的效果等方面的分析。当风险发生时又缺乏对相关职能部门和主要责任人的追责。
改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对策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科学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A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还有待完善,应借助有效的机制对其进行优化。例如:A保险公司应该对每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每名员工的工作范畴作出清晰的界定,并向每一名员工渗透本公司具有双重晋升渠道思想理念,这样能够使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在各职能部门中评选在内部控制中做的优秀的工作人员,并将其树为本部门的学习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渗透到每一名员工心中,使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工作强度较大、身处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建立科学的轮岗机制,这样不仅能够为更多的员工提供丰富的工作内容、使其赢得全面发展的机遇,而且还能够对人才起到保护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关键环节、高强度的工作将对员工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2.优化风险评估为了确保A保险公司能够朝着更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在风险评估上还有可以提升的部分。使企业风险评估目标与实际发展现状、公司的整体战略紧密融合、高度统一,这样才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细化相吻合,在评估目标中应该将社会责任这一指标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出保险行业的特征,从根本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全面促进保险行业的整体发展与繁荣昌盛。A保险公司应对目前现行风险管理中遗漏的风险问题纳入到日常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及时关注内外部风险、及时识和深入分析别风险,对于重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预判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可以根据影响与危害性的大小、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这样能够是公司的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规避和应对风险的发生。如:根据监管与集团要求开展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自评估,按照偿二代监管要求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通过保监会SARMRA监管评估,促进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性的进一步提升;定期更新和报告风险偏好执行情况,通过风险偏好对公司经营行为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
篇13
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运营和发展。而保险公司实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其目的就是对公司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即将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保险公司有效实施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不断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在保险公司内部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能够明确划分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断规范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减轻财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工作的效率。所以,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财务部门的实际状况,在保证财务相关工作和财务风险防控工作高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准,在确保保险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整体收益。
(二)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险公司在实行财务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公司的真实状况,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构建科学且完善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及相关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与此同时,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也能对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形成完整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强财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有助于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险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确保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充分体现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设想。保险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往往涉及面是比较广的,不仅仅只是有关保险的承保和理赔等业务,还包含一些投资和融资方面的业务。通过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业务都会涉及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保险公司内部开展财务风险防控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从而确保公司的利润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与进步,有助于保险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表现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意识不高当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足够重视保险理赔过程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也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中执行全方位的工作体系,没有对事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防范。由于保险公司没有提前制定出详细的事前预防风险计划,当财务风险一旦发生的时候,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一些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在具体的理赔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财务风险意识,普遍存在一些不应该赔付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够清晰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就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如若保险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就可能和公司的发展轨迹不相符,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进步。当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盲目跟随其他公司的战略目标。一些保险公司没有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盲目地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开展大规模的筹资工作,其结果就是公司的内部管理现状满足不了规模扩大后的需求,将公司的经营管理推入到极难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多数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没有意识在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使得公司的部分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和监督。第二,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得不是特别的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当前多数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缺乏相应的问责制度,相关管理人员的分工不是特别的明确和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强项,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相应的作用。
三、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风险防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