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篇1

做好中小企业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篇2

Key words: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有害物排放。企业作为国家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体,自然也成为节能减排的义务主体。企业尤其是货运铁路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仅具有社会价值而且还具有环境价值,需要企业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加大节能减排设施投入;并且对其自身发展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相对于公路和航空,铁路货运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从表面看,企业节能减排是企业自身的行为,是否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列中都是自愿的,但是由于节能减排问题具有外部性,节能减排的实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公众,公众参与到企业节能减排中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效应分析

2.1.公众参与有效制约了企业排污行为

现阶段,企业污染排放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已铁路运输为例,目前,铁路运输节能减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实施节能减排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使得企业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这时,若是企业利用“软环境”来约束、监督企业的节能减排状况,企业极其容易忽视其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就会在这个“软环境”中得以制约。为此,号召广大公众能够积极的参与制度的完善,集思广益,促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进而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2.公众参与对企业节能减排有强劲驱动力

公众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产生的效应主要表现对企业产品的选择来激励企业控制污染,总结来说,公众直接影响着企业节能减排。研究调查显示,企业节能减排的努力程度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参与对其带来的压力以及企业的习惯。若是企业的行为能够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将有利于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因此,由于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以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在注重节能减排的基础之上,进行开展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等各项活动。

2.3.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企业节能减排责任感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强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给予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得不注重环境的维护,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的排放,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3、公众参与对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需求增长空间继续扩大,煤炭等能源货物运输需求将保持很大的增长。因此铁路部门的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为了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节能减排,应在充分考虑公众参与效应的前提下,充分发掘铁路节能减排方面的巨大空间。

“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国资委一方面将继续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实施更加严格的考核奖励与惩罚;对于节能减排数据严重不实、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责任事故和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的,严格执行考核结果,甚至降级处理。另一方面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因此,节能减排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势必要求在企业自身节能减排工作上下苦功夫,而且节能减排在花大力气下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环境影响,这就需要公众参与来不间断的监督,事实上,在公众参与的舆论与行为下,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加突显出来。一是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回馈效应,这使得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得民心称民意。二是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能够扩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促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激发大家节能减排的自觉性,进而使大家在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得实惠创荣誉。三是公众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能够使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更能使节能减排成为人人习以为常的好习惯,为自身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活空间。

4.结束语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具有运力强大、节约资源、有利环保、运价低廉的优势,企业尤其是铁路行业的节能减排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而且对其自身发展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公众参与到企业节能减排中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正才.铁路节能降耗措施和资源综合利用,中国铁路,2005。

篇3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如,黑色冶炼及加工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虽占全部企业的74%,但其总产值规模仅占全行业的20%;在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采矿业,中小企业占采矿企业的96%;在建材行业,落后工艺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任务也十分艰巨。如,洗车行业用水浪费、超标排放现象较为突出。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广大中小企业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也是每个中小企业和职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要求广大中小企业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高,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前,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不少中小企业科学发展、节能减排意识淡薄,思想和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工艺装备落后,有些落后生产能力在产业转移中没有依法淘汰;节能减排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措施缺乏,违规排放现象时有发生;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应用不够,节能减排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污染治理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产业集聚区内还难以做到统一排放、集中治理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和着力加以解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全面调动中小企业和职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力争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一)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广大中小企业和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中小企业部门充分利用信息网和各种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要将节能减排纳入年度培训重点,利用电视、网络以及集中面授等方式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相关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资源警示教育,增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择确定若干节能减排示范单位,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

(二)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发展。严格按《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依法停止供电。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政策规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坚决制止落后装备设施外流,坚决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三)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大力推广共性节能减排技术。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冶金、有色、石化、化工、电力、煤炭、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中,鼓励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内循环经济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要将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作为支持重点,促进中小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使用,提升中小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水平。

(四)促进服务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鼓励在信息技术、工程及科学仪器、生物工程、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等领域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生产服务业的产业档次和现代化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五)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探索污染集中治理模式。组织专家队伍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并提供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选择若干地区和机构先行开展试点。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减排技术服务机构。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模式,促进公共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一批产业集群环境治理建设项目。支持在产业集群内发展热处理、电镀等工艺专业化企业。鼓励发展生态型工业和生态型工业园区。

(六)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企业(单位)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职工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引导中小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引导中小企业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帮助职工掌握节能减排技能,不断提高职工节能减排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一)各级中小企业部门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各省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和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尽快确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

篇4

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进工艺装备、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引导中小企业尽早走上科学发展之路;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投入小、产出多、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坚持节能减排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技术进步相结合,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技术、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中小企业能源消耗、用水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达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预期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中小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组织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和主流媒体,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和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相关培训,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广大中小企业及职工心中。

2、淘汰落后产能,控制“两高”行业的发展。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法律法规淘汰中小企业中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重点是能耗高、污染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密切关注落后产能转移趋向,防止以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形式新增落后生产能力。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规划,按照相关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

3、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加快开发节能减排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培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加快高效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落实全省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深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使用“零排放”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再循环技术,推动企业实现内资源闭环流动。

4、搭建要素服务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咨询诊断功能,积极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服务;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开展政策性担保业务,为创新成长型企业、清洁生产企业、节能降耗改造项目、整体实施节电企业搞好融资扶持;着力破解人力资源约束矛盾,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提升企业整体素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节能减排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5、强化工业中小企业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工业中小企业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加强工业中小企业节能管理势在必行。中小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化管理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制度,加入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引导和督促企业依法获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产品质量资格和许可。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三、加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一)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领导挂帅,指定处(科),落实专人负责。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吉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篇5

宁陵县胜利酒业有限公司、宁陵县孔集乡米酒厂两家企业均取消白炽灯和老式电感镇流器日光灯照明,改用节能灯和电子镇流器节能型日光灯,用无极灯和新型节能高压钠灯替代路灯和生产厂房原老式高压钠灯照明,仅此一项两家就年节约用电5000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5%。5.综合利用“三废”,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废物发展循环经济使河南中小工业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金龙精密铜管有限公司为了节约和循环用水,投资50万元对污水站进行改造,出水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处理后的废水流入清水池用于绿化等,使水资源得到重复使用;又投资22万元购置两台玻璃钢冷却塔,用于生产工艺水的冷却循环,提高循环水重复利用率,尽量节约用水。目前,公司循环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孟州桑坡村是亚洲最大的皮毛羊剪绒生产基地,全村共有700多家皮毛生产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是名符其实的皮毛之都。环保创新是共建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与政府拟定发展目标和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制度、推广污泥制沼气技术,分别从安全饮用水工程、燃煤锅炉改造、终端废水利用、厌氧沼气利用、污泥的利用等各方面入手,向建设“环境友好型毛皮基地”的目标迈进。河南江河纸业有限公司投资20万元铺设沼气管道和改造锅炉加热部件,将焦作瑞丰公司每天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加以充分利用。公司每天收集利用沼气两万立方米,每年可节约成本120万元。废渣已实现再利用,废水排放在初步沉淀后即排入坑塘、河渠,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如不加治理排入大气,会引起酸雨,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为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确保二氧化硫及烟尘全面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两家企业对现有水膜除尘器进行改造,脱硫效率达85%左右,脱硫后的烟气基本满足环保排放要求。河南环宇集团依靠自主创新,投入巨资建成2100吨废旧二次电池再处理生产线,使废旧垃圾电池得到了循环利用,不仅大大减少了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大量成本达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实现了节能降耗。河南华丰纸业有限公司的白泥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有效解决,企业每年用于处置白泥的费用达50万元。后来公司通过与河南大学“联姻”,投资600万元新上了造纸黑液碱回收白泥控制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掌握了从白泥中提取烧碱和利用白泥生产碳酸钙粉的技术,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800万元。

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1.中小型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河南中小型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农村,企业老板对节能减排的长远意义认识不足,降低能耗的意识淡薄,因而不重视节能环保生产,节能意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强,导致中小企业的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企业经营者对节能减排有所了解,但认识并不深刻,觉得是一种负担,没有看到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推动作用,对节能降耗相对淡化,主动性不高。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缺乏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局观。

2.宣传培训力度不够

企业针对节能减排的相关组织不健全、职能有待提高,对广大职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待加强。企业在宣传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大,职工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完成每月下达的生产指标,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及对节能减排是国家的基本国策认识不足。

3.资金成为制约节能减排的拦路虎

自去年岁末以来,国家连续加息,银根持续收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而节能减排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不到位,导致节能减排工作无法进行。中小企业多数是非公有制企业,总是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认为节能减排投入大、回报少,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出发,不愿意在节能减排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在焦作被调查的4家企业中,有2家近两年没有在节能减排方面进行任何资金投入,其余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资金投入都没有超过5万元。梁园区王楼挂面厂虽然想引进技术降低用电量、用水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但苦于缺少资金,同时缺乏成熟的技术推广和专家指导,给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很大困难。在回答“实现节能减排企业主要的困难在哪里”时,开封调查有8成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在尉氏县安祥金属材料公司建设了标准化厂房、设备改造等投入较大,占压了企业流动资金,造成生产困难。开封市开源矿产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锌、锌焙砂及其衍生产品,由于在设备更新改造过程投入较大,占压企业经营资金。在回答企业在节能减排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时,有90%的企业希望得到当地政府资金支持。

4.技术瓶颈仍是制约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是不争的事实。河南中小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因此,引进先进的技术及人才解决技术瓶颈已成为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焦作被调查的4家企业中,有2家提到人才、技术的缺乏已经开始制约节能减排的实施;开封市调查的10户企业有6户企业没有从事节能减排管理的专职人员,只有4家企业进行了节能降耗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企业生产工艺,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开封晨光机械厂反映企业在研发方面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研发设施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程度有限,企业有购买数码车床的意愿,但没有熟练技术人员,愿望一直无法实现。

5.节能减排的一些优惠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

地方经济的发展同节能减排存在矛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实不到位。洛阳通过调查了解到个别企业职工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首位,主动开展节能减排积极性不强。尉氏县洧川镇是金属冶炼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企业在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企业要建设标准化的厂房和排污设施,但几乎享受不到相关的财税优惠,企业只好一关了之。

6.能源消费单一,管理手段落后

河南中小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以电力、原煤等一些常规性能源为主,消费结构单一。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产品以能源、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资源回收利用和水重复利用等资源综合有效利用率低。节能降耗管理手段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奇缺,专业的检测设备和评估手段落后,所需能源排放的统计、报告、核实制度等体系尚不健全。节能目标实施过程中,主要以政府行政手段推动为主,商丘调查的企业没有一家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和高新适用技术。

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有关政策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传达到基层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广大企业认识到节能减排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

完善节能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节能减排人员,明确节能目标和责任,加强综合协调,使节能减排工作层层落到实处。要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办法和评价考核制度,完善监测网络,健全监督体系,加强日常监察,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推动企业自律。

3.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

篇6

碳金融又称碳融资,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建立了三种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机制,其中CDM是议定书中唯一涉及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机制,其有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项目合作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议定书所规定的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组织申请加入清洁发展机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并把这个减排量指标出售给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的碳交易主要是基于CDM的交易,碳金融也主要是依托于CDM的金融活动。

近几年,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长了5%,达到1 200亿美元。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分析认为,2011年全球碳市场将达到 1 360亿美元的交易额,比2010年增长了15%。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已经被许多国家看作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目前中国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CERs)供应量方面已占领先地位。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数据,截止到2011年8月15日,我国共有1 522个项目注册成功,占全部注册成功项目总数的45.37%,这些项目的预期年减排量将达到320 871 334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部注册CDM项目预期年减排总量的63.82%。

随着CDM项目的发展,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人力、物力、组织和制度基础,对碳排量的计算、检测及实施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排放权交易所主要有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它们通过与国外合作,引进战略投资方,学习借鉴国外做法经验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我国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并在能源监测统计、汇报审计等方面建立了技术、设备和人才的基础。相关部委和各地方也在能源统计、审核监控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建立了能源消耗统计审核等制度。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碳融资的意义

从2003―2008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上报数(表1)可以看出,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的低碳项目的上报数在逐年上升,二者在上报项目总数中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了15.27%,这从侧面说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从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企业数量较多。从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CDM项目来看,减排的项目类别主要集中在电力行业,减排类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从中还可以看出,我国已有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项目业主参与到CDM项目中,其中部分通过与国外合作(双边模式)共同开发,也有部分是以单边模式(主要指项目业主自己承担前期开发成本和风险,将项目注册成功后再寻找买家)独立开发。

由以上分析可知,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碳融资的潜力较大,加之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鉴于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碳融资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所提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指从事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低碳技术领域的企业。

三、碳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助推作用

(一)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具有高风险的经营特征,加之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企业缺少必要的信用担保体系,使得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碳金融的发展,可以使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CDM项目,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减少的碳排量还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向发达国家出售,获得收益。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市场也为CDM项目提供融资、担保以及设计各种碳金融理财产品等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以绿色技术创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在CDM机制下,中国企业或组织参与CDM国际经济合作能够得到的主要是减排设备以及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技术,而并不是减排设备的制造技术,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发展自身的低碳技术,这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载体,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规定,以环境和能源技术为中心,加快节能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等低碳技术的开发,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技术。例如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如煤矿甲烷回收技术等。表2为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数及估计年减排量情况,可以看出,有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减排项目类型在我国CDM项目总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估计其年减排量也占到了总减排量的67%左右。

(三)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了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取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履行社会环境保护责任。对其而言,除了提供低碳技术和产品、进行碳交易外,还应该将碳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中,以降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水平。2011年6月26日,国内首个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企业排行榜――中国企业自愿减排2010年度排行榜(表3)在北京,共有41家机构入选,其中有数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列榜中。这些机构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指标(VERs)的方式来抵消自身在运营企业或者组织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1万吨。

万信达(广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入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列11,率先完成广东省首个资源碳中和(碳补偿)项目。该碳中和项目是由万信达公司委托广州东润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完成的。东润在检测、计算万信达2009年生产和商务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通过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购买5 000吨资源减排量来抵消万信达2009年所产生的碳排放。万信达公司作为IT及媒介产品包装行业的领军者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在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履行了企业环境保护责任。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碳融资的相关建议

科技型中小企参与CDM项目,离不开有效的碳金融市场,而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政府政策、金融机构资金以及企业技术等要素的支持。以下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碳融资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到CDM项目中

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或新能源的开发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前期费用,因此建议政府制定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CDM项目的扶持政策。例如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比一般企业更多的优惠,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引导其发展低碳经济。英国在2009年财政预算案宣布了4.05亿英镑的资金计划,用以支持其发展世界领先的低碳能源产业和绿色制造业。这笔资金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开发和部署低碳技术,如风能、海洋能,并帮助吸引和保护英国低碳产业供应链上的投资。

2.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CDM项目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大型的CDM项目及CERs交易审批程序复杂,并且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我国申请CDM项目首先需向国家发改委审批;然后通过国际认证机构(DOE)的认证;最后由CDM执行理事会(EB)注册和签发。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CDM项目还缺乏认知,也没有意识到碳排放权给企业带来的商机。鉴于此,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专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CDM 项目咨询服务中介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CDM项目提供咨询和指导,以辅助其完成审批和交易过程。

3.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信贷绿色通道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履行节能减排政策,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也参与到了碳交易市场中,为能源节约、能效提高和新能源开发等CDM项目提供“绿色信贷”等服务。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兴业银行累计发放的节能减排贷款超过了1 000笔,金额近500亿元,可以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 870多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 000多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70多万吨。但是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绿色信贷的同时,也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规则。因此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申请CDM项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相应的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出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CDM项目(双边模式)各参与方的运作模式图(图1),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外投资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层面

1.小型CDM项目的捆绑交易

大型CDM项目的申请程序复杂,且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而小型CDM项目的申请程序和规则比较简单,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批准和建设,但由于小型项目所产生的认证减排量在规模上往往难以吸引购买者,因此建议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小型CDM项目的捆绑交易,捆绑项目所得的CERs可作为一个总体来销售,增加了其对潜在购买者的吸引力。同时,对小型项目进行捆绑,还可进一步降低小型CDM项目的交易成本。小型CDM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最大规模不大于15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二是每年节能量不大于150亿瓦时的提高能源效率项目;三是每年直接排放低于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其他项目,此类项目可以包括能源项目、燃料转换、工序以及废物管理等。

2.合理控制CDM项目风险

CDM项目的开发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主要有政策风险、项目风险、CDM风险等。政策风险来自国际减排政策的变化,如2012年后中国是否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决定了2012年后合同的有效性;项目风险主要是工程建设风险,如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资源能否按预期产生等。在项目运行阶段,还存在检测或核实风险问题,项目收入因此存在不确定性,也会影响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等原因,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风险演变成最终的损失,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及成本大小选择CDM项目,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合理预测风险并加以控制。

3.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联盟,共享碳交易信息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快速发展,就必须与相关企业结成广泛的联盟,以分享碳交易信息和先进的低碳技术。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可以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了解自身低碳技术水平和潜在优势的同时,分享全球碳金融市场的交易信息,了解国际碳金融市场的走向,还可以分享其他科技型中小企业CDM项目成功的经验;通过联合行动,与各级政府部门建立互动机制,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五、结语

当前,我国的发展方式面临着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长转向主要由技术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迫切任务。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机制,碳金融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中来,以获取低碳经济带来的商机。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应该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为企业融得资金,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熊焰.低碳转型路线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彭欣,刘玉慧.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企业市场机遇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

[4] 宣晓伟.碳排放权交易应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N].中国经济时报,2011-08-08(8).

[5] 王刘芳.银监会:中国7家银行试水碳金融[N].北京日报,2011-07-04.

[6] 叶国兴,李丕东,陈帅.捆绑小型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相关问题研究与对策[J].生态经济,2008(9).

[7] 广东省首个自愿碳抵消项目完成[EB/OL].省略/news_info.asp?ClassId=72&Id=81.

篇7

近期,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引将有哪些变化?首先,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透露了有关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最新进展,总体来讲,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要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在继续注重节能减排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立点上。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里的亮点和新特点。对于低碳经济,主要是在能源领域里面,怎样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环保规划里面主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十二五规划里将突出提出一些要求:对工业污染要进行全防全控,突破污染减排的瓶颈,实现区域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加强产业转移监管,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提出重污染企业退出产业的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重大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核算总量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改造,实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等。

低碳经济――刚性约束下的挑战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大浪淘沙,有的企业抓住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企业就会被淘汰。”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此次低碳革命跟之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革命及后来的IT革命有很大的区别,前面的产业革命是一种技术引导的革命,对市场产生的是一种自觉的淘汰。而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碳排放量规定了一个数量,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抓不住就会被淘汰。

面对这样的刚性挑战,来自南方电网的杨兴旺认为,虽然电网企业自身节能潜力较小,约8%左右,但电力产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达到39%。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据杨兴旺介绍,从2002年开始,在上游推动开发西部水电资源,西电东送。在下游与用电客户共同推动节能减排,专门成立了节能公司扎扎实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则认为,企业应当从两个角度应对低碳挑战。首先,要从意识上明确,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共同的责任。将考虑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第二,要在产品上考虑生命周期的问题,不能单看这个产品是否低碳,还应考虑这个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以及使用过程整个周期是否低碳。

对于提升低碳意识,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也十分赞同,他认为,企业要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应对低碳及更广阔的社会责任,并且要将这种价值观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去。

低碳商机已现 大企业积极应对

低碳经济的来临,毫无疑问会让我们面对挑战。然而,挑战中必然会出现商机。抓住商机就能应对挑战。

作为发电企业,高能耗、排放是无法回避的挑战,“责任大、压力也很大”,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对此毫不避讳。据袁明刚介绍,我国发电的电源结构中,传统的火电占整个装机和发电量的比例分别是75%和81%,每年耗用的煤占到煤炭产量的一半,相应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40%。从数字可以看出,发电企业的确“压力很大”。

“但是基于这样的数字,我们也认识到低碳经济下,我们的责任在哪儿。”面对挑战,袁明刚还是显得比较乐观,因为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我们可以趁着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春风,大力开发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优化我们的电源比例。比如我们通过国家相关的扶助政策,通过企业内生的动力,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这个对于我们形成相应的竞争力有好处。再比如,借助于清洁发展机制,减排下来的碳排放可以到世界其他国家去进行交易,这个在各家发电集团已经有现实的案例。”

谈到低碳责任下的商机,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显得颇为轻松,因为底气十足,用他的话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杜邦公司已是一家拥有208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经历了工业革命、石油革命、IT革命,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然而面对每次挑战,杜邦都凭借其“走在前面”的战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变化。

黄田强说,在当今2010年,大家谈论对环保的承诺。然而杜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四个减排目标。并且提出到2010年,整个销售收入产品有25%来自可持续、可再生资源,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较1990年水平减少65%,能源消耗到2010年底要维持在1990年的消耗水平上。杜邦在十多年前提出这个目标,在2006年已经超额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承诺。

但是杜邦为什么这么早会提出这样的承诺?很重要的一点,企业是需要有灵魂的。杜邦有一个已经存世一个世纪的核心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环保、最高的职业操守以及关注人和尊重人。良好的核心价值会引导企业始终走在最前面,站在泰山顶上来看前面发展的方向。

升级与转型 小企业的低碳优势

面对低碳挑战,大企业寻找到了机遇,而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缺乏资金与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会?

潘家华认为,节能减排实际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一个技术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讲,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也有很多途径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机遇。首先,要多利用能效比较高的新技术。

第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碳排放提供了信用额度,可以盘活碳资产。中小企业可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调整方向,在新的革命中间,虽然大浪淘沙,可是中小企业也有优势,因为船小好掉头,可以寻找新的机遇,脱胎换骨。

夏光认为,大中型企业,国企、央企、跨国公司能够应对环保的要求,中小企业同样在这个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升级和转型。

据夏光介绍,在升级方面,21世纪头几年,德国政府跟中国政府开展了一项叫作“可产生效益的环境管理”的环保合作,着眼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德国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数量众多,并没有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多,就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德方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所以选择了天津、浙江等地的几十个中小企业作为试点,把德国在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引进到中国来。比如,过去中小企业截断钢材只有一种截断方法,剩下十几厘米的钢材就浪费掉了。德国工程师告诉帮助他们改变一种截法,马上节省了余料。通过这种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发现,其实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可供改进的地方,可以让中小企业通过环境管理更加节约资源并且提升效益。

在转型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是扶持和推动发展的。在企业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面,中国政府采取的总体政策是扶持它们联合重组,进行改造,有的企业退出一个行业,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经济政策的支持,帮助它转型。例如炼焦工业,将由更大型的企业完成,被淘汰下来的企业由政府提供资金,去从事更加清洁的,如生态建设方面的工程,这样也能获得发展。总之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精彩语录:

“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要将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

“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

篇8

2电子信息产业节能减排的措施

2.1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创新竞争点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下,其核心竞争点就是技术的竞争。电子信息企业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需要确立以技术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理念,不断做好企业定位和规划,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及时地为新技术申请专利,以保证知识产权受到合法保护,同时协调好科研方面和技术引进之间的比例投入。此外,因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需不断培养和引起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政府支持,加大对技术设备的投入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首先,要求政府加大对支柱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全面推动企业实现再生项目,从而达到节能效果。其次,还需大力推进对产品的节能设计,以便于寻找到更好的节能途径。此外,国家在倡导节能减排过程中还要不断做好各方面的指导工作,不断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在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方面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最后,地方性政府应积极建设具有特色化的节能减排产业园。

2.3不断引进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传统的具有高消耗的设备机器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节能设备。如此便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更能够使信息产业在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得到一定改善。与此同时,企业自身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促使企业实现全面优化。例如,企业在进行产业全面优化过程中可将传统的耗能较高的电子化学材料等设备换成先进节能设备或者加大对节能灯的使用力度。

2.4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当前,在全球化推动下,企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低耗能方向发展,为保证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全面实现节能减排,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为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具体表现在企业自身应结合实际,在不违背相关条例的前提之下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放在“生态设计要求”与“CE标志”上,不断完善其发展体系。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着,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速高达14.3%,已经超过840万户,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年均增速达到20.1%,总额超过19万亿元;从对外贸易来看,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高于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倍以上,5年涨幅超过200%;从税收贡献来看,2010年全年,中小企业完成税收总额11173亿元,5年年均增速达22.2%,分别高于全国和国有企业2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从新增就业来看,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较2005年底增加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9%,成为我国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1]。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机遇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十一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日渐严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采取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在较长时期内助推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一些国家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而持续强化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特别是对能源资源领域和重要产业的跨国并购采取了诸多限制措施;对部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封锁和限制,这些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以及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速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2、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

多种成本上升因素叠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一是原材料价格等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来临,居民的生活资料价格不断在上涨,企业的生产资料也在大幅涨价。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资源的购进价格一路攀升,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近几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每年都在升值,而美元又在不断贬值,这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着重创。比如温州的这些企业原来每年的毛利还能达到7%-8%,现在已经降到1%-3%。人民币每年2%-3%的升值,实际上已经造成50%的民营企业面临破产。三是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低利润”的情况下,还面临着员工加薪的巨大压力。新《劳动合同法》又明确规定合同期满员工不再续签合同要给予经济补偿,加班费用和社保缴费也有所增加,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加重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负担[2]。

3、生产经营资金短缺,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国内市场尚未开发,使得产品库存加大,现金无法回流导致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加大。另一方面,融资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受银行信贷紧缩、贷款实际利率上浮等影响,加上国内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各大银行相应增加了对贷款的管控,普遍减少了对企业的授信额度。而缺少抵押物而又不符合担保贷款条件的广大中小企业无疑成为了信贷挤压的对象,更加提高了获得资金的难度。

4、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随着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迫使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这些政策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政策力度大、范围广、适应期短,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短期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效应较大。加之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节能政策的实施使这些企业面临着两难境地:不调整、不转移,就面临原所在地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约;调整、转移,又难以与原有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相衔接,要在新的经营场所重新组织产业链配套,成本反而会上升更多。由此造成有些地区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用了不合理、不科学的强制措施,迫使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业甚至关闭。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展现出了许多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因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突出强调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这对于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激发民间投资的巨大潜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建议》指出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区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这对于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小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展望“十二五”,中小企业一定会成为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三、“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

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依靠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要提高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技术领先。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研发中心,加强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争在本行业领域进入世界领先水平,摆脱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国外大企业的局面。中小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创新道路,解放思想,开放思维,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加强产业联盟和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二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必须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大力提高引进国外技术质量,在充分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努力转化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还应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加强与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三是要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大规模、高效益的技术改造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今年,国家将继续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并将中小企业纳入到了支持范围。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技改政策,重点围绕开发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来进行改造,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力推进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

(二)实施人力资本战略,推进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企业的生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更多地转向依靠知识特别是员工素质提高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当前,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是努力培养和造就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人才发展,努力提高企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突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和使用,抓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重点围绕生产、营销、管理各方面工作,高度重视抓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变

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我国必须抛弃传统的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支撑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从产品设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低碳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标。

(四)鼓励金融创新,推进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要下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小型金融机构,鼓励以民间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制定审核标准,严格审批程序,逐步允许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在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地下金融公开化、规范化;鼓励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融资,积极探索试点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基金发展;加快发展信用担保、产权交易、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融资超市、网上融资服务等多种模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利。同时,国家要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于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银行体系,引导和鼓励大型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3]。

(五)加强政策扶持,推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实验室和测试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畅通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对接渠道;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扩大创业辅导范围;改进中小企业税费政策,继续调整和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减免新建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税赋,制定针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和事业性收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吸引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聚集,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为特点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条主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折。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自主创新,切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发展成为新经济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篇10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实力成倍增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社会贡献日益显著,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从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速高达14.3%,已经超过840万户,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年均增速达到20.1%,总额超过19万亿元;从对外贸易来看,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高于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倍以上,5年涨幅超过200%;从税收贡献来看,2010年全年,中小企业完成税收总额11,173亿元,5年年均增速达22.2%,分别高于全国和国有企业2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从新增就业来看工商管理论文,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较2005年底增加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9%,成为我国吸纳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1]。

“十一五”期间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现出了无比强大的活力和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发展机遇

(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十一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近年来,中小企业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日渐严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采取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将在较长时期内助推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一些国家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而持续强化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这些都将对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来自新兴发展中大国的投资和收购兼并活动,特别是对能源资源领域和重要产业的跨国并购采取了诸多限制措施;对部分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有选择性地进行了封锁和限制,这些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以及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加速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2.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

多种成本上升因素叠加,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一是原材料价格等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来临,居民的生活资料价格不断在上涨,企业的生产资料也在大幅涨价论文格式模板。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资源的购进价格一路攀升,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是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近几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每年都在升值,而美元又在不断贬值,这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着重创。比如温州的这些企业原来每年的毛利还能达到7%-8%,现在已经降到1%-3%。人民币每年2%-3%的升值,实际上已经造成50%的民营企业面临破产。三是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低利润”的情况下,还面临着员工加薪的巨大压力。新《劳动合同法》又明确规定合同期满员工不再续签合同要给予经济补偿,加班费用和社保缴费也有所增加,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加重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负担[2]。

3.生产经营资金短缺,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出口受阻工商管理论文,国内市场尚未开发,使得产品库存加大,现金无法回流导致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加大。另一方面,融资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受银行信贷紧缩、贷款实际利率上浮等影响,加上国内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各大银行相应增加了对贷款的管控,普遍减少了对企业的授信额度。而缺少抵押物而又不符合担保贷款条件的广大中小企业无疑成为了信贷挤压的对象,更加提高了获得资金的难度。

4.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使中小企业难以适应

随着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迫使企业必须安装必要的环保设施和实行清洁生产。这些政策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但由于政策力度大、范围广、适应期短,叠加效应日益明显,短期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效应较大。加之我国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节能政策的实施使这些企业面临着两难境地:不调整、不转移,就面临原所在地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约;调整、转移,又难以与原有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相衔接,要在新的经营场所重新组织产业链配套,成本反而会上升更多。由此造成有些地区为了发展低碳经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而采用了不合理、不科学的强制措施,迫使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停业甚至关闭。

(二)“十二五”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但发展的大势不会改变。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展现出了许多利好消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首先,《“十二五”规划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因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也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议》突出强调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这对于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激发民间投资的巨大潜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论文格式模板。《建议》指出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区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工商管理论文,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这对于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小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展望“十二五”,中小企业一定会成为转方式、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三、“十二五”时期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

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抵御市场的冲击,更难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依靠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要提高原始技术创新能力,在参与国际竞争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技术领先。有条件的企业要注意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着力开展前沿技术、基础性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小企业要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创新道路。要以开放的思维构建各类创新平台,用好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开展产业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二是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我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这为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供了有利环境。当前,要认真总结钢铁、家电、通讯、电子等行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强化企业间的合作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真正实现在引进中学习、在学习中赶超,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三是要不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避免重复建设等优点。今年,国家将继续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并将中小企业纳入到了支持范围。企业要抓住难得的政策机遇,用足用好技改政策,把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智能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将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强管理有效结合起来[2]。

(二)实施人力资本战略,推进企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企业的生存,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更多地转向依靠知识特别是员工素质提高来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当前,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是突出培育造就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需要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战略决策能力,探索适应知识型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工商管理论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论文格式模板。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员工培训,开展全员创新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农民工问题,要加强就业前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同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三)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变。

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各国都在强调将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发展道路,要求企业承担更大责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要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发展,关键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当前,企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从产品设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入手,积极开发和运用绿色低碳技术,致力于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将节能减排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的最终目标。

(四)鼓励金融创新,推进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要下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小型金融机构,鼓励以民间资本为主体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制定审核标准,严格审批程序,逐步允许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在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地下金融公开化、规范化;鼓励金融创新,稳步推进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融资,积极探索试点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并购基金发展;加快发展信用担保、产权交易、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探索融资超市、网上融资服务等多种模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利。同时,国家要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于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银行体系,引导和鼓励大型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工商管理论文,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3]。

(五)加强政策扶持,推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推动各类实验室和测试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畅通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对接渠道;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扩大创业辅导范围;改进中小企业税费政策,继续调整和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减免新建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税赋,制定针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和事业性收费;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通过吸引更多相关中小企业聚集,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为特点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有序竞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条主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折。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快自主创新,切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发展成为新经济形势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张厚义、明立志.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篇11

生产总值增长9.9%,高于9%左右的年度目标

2011年7月,浙江物产集团以2010年135319亿元的营业收入,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世界500强企业。

时隔10年,浙江物产从全国500强一跃加入世界500强俱乐部,这充分显示了浙江经济的强大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9%,高于9%左右的年度目标。尽管今年以来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比较多,但春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了“三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3%。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2011年3月,浙江义乌成为了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省发改委的同志认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意味着义乌从小商铺市场走向高端大市场,也体现了浙江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和气魄。今年以来,浙江省积极开展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新进展。”

无疑,只有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6%、13.5%,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三产投资增长33.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达59%。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海洋经济,浙江经济新引擎

如今,舟山,这千年的东方渔港,已然气象一新。继浙江成为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后,国务院又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这是国务院批准的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

“浙江将充分挖掘丰富的‘海洋生产力’,并把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省财政厅的同志介绍说。

据悉,省财政厅在2010-2012年,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岛基础设施、海洋科技研发等项目建设。并建立10亿元省海洋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海洋新兴产业、涉海现代服务业等。

浙江做大做强“蓝色经济”的梦想正在腾飞。

开工建设保障房10.76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9.8%

保障房建设,牵动着无数民众的心。上半年以来,全省各地的保障房建设进展迅速。今年国家下达我省保障房建设任务18.5万套,目前已开工近六成。

“今年上半年除了加大保障房建设支出外,交通运输、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支出的力度也很大。”省财政厅的同志表示。

资料显示,6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7万人,帮助20.9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9.5%、59.7%。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

海洋经济,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引擎。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新增91.3万、78.0万、42.8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有1243.6万,参保率达85%以上。

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

虽然今年以来我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但在调研中,省人大财经委也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融资难、电力紧张、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升、用地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加重。

“现在企业太不好办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困境。”一位中小企业主表这了自己的担忧。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今年反映比较突出的是融资难。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少增925.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上调20%-30%,高的竟然达60%。

省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发现,虽然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3.7%,但利润主要集中在从事资源性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传统产业中的广大中小企业,则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形势。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ls6%,亏损额达81.8亿元,同比增亏27.6%。

同时,企业还普遍反映,用电紧张严重影响了开工率和交货安排。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被迫购买柴油机自行发电,导致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一些企业因担心高峰期用电将更紧张,不得不放弃部分订单。

菜篮子沉甸甸

20元/公斤、26元/公斤、32元/公斤……从年初到如今的6月,市面上的猪肉可谓“一天一个价”。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对CPI贡献超过20%。有网友戏称:“中国的CPI变成了肉指数。”更有网友不失幽默地调侃:“肉价涨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减肥。”

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表示:“根据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控制在4%左右。但当前物价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4%,其中,6月份上涨64%,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食品类价格上涨11.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这给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

“下半年,主要农产品、资源类等政策性调价项目仍受多种因素影响,输入性通胀压力、成本上升推动压力、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存在。”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坦言。

在这次调研中,许多部门的领导表示,实现今年4%左右的价格指数目标难度还是很大。

节能减排任重道远

近些年来,备受瞩目的浙江经济,在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的倒逼作用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沉痛反思中,“凤凰涅,浴火重生”,出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理性回归。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5月,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其中石油

化工、化学纤维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发展较快,能耗均超过重点用能企业的平均增速。

在这次调研中,不少地方提出,虽然“十二五”时期我省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18%,与“十一五”期间相比降低了两个百分点,但由于节能的潜力远不如“十一五”,完成难度将更大。可以说,节能减排进入了艰难的攻坚阶段。

对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综合运用倒逼机制和扶持政策,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既是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我省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建议,“要充分利用当前资源要素趋紧、节能减排强化以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一批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省人大财经委建议,政府应积极帮助成长型、科技型,以及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符合节能减排方向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解决融资问题,还应积极争取在我省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争取金融政策倾斜和支持,探索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浙江模式。”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指出。

重视做好物价和节能减排工作,力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

为实现我省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政府必须在保障供给、加强监管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目前的物价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对此,省人大财经委建议:“必须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保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使低收入群众生活质量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同时还指出,需要加快建立价格调节基金,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市场、平抑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作用。

此外,省人大财经委表示,实现节能指标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前谋划,有序、有重点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民间投资

针对我省民间资本向外转移趋势明显这一问题,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指出,必须大力鼓励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我省民营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和行政审批事项,激发和提高民间投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的积极性。

科技、人才相对不足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对此,省人大财经委建议,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要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处于世界科技前沿的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吸引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来我省创业;加大对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创业者和技术工人的培养力度,加快完善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只有解决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篇12

省政府换届以来,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同时,亮出了 “四换三名”的金名片,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名企、名品、名家”的培育,以促转型、提质量、增效益。报告中一系列的数字显示浙江的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良好态势。

王建康委员认为,报告中提出的“四换三名”很有针对性,符合浙江经济发展实际。但有两个目标存在两难问题:一是机器换人,从形势上看并不乐观,要合理把握好机器换人与增加就业岗位的关系,消除潜在的危机,当前要通过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来解决这个矛盾。二是电商换市,电商的发展缩短了流通产业链,也使一些行业利润减少,产值总量下降,要尽快加以重视并寻求对策。

下一步浙江如何转型升级,王敏奇委员建议调整资源要素配置的思路和方法。“用地指标不能搞‘天女散花’,都分到下面去,省里要进一步集中一定规模投入到大项目中去,发挥资源配置的规模效应。同时,要对亩均投资、产出(特别是税收)进行评估和考核。”

胡坚委员说,下半年,省政府工作最根本的还是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充分利用改革红利、新型城市化红利、科技创新红利、文化产业红利、浙商回归红利、网络市场红利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

对企业家要关心爱护,真正把企业家的信心调动起来

调查显示,二季度,我省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3、1.6和4.7个百分点。

厉志海副主任在审议中指出,我们不唯GDP,但保证一定GDP总量还是重要的。增加GDP总量还是要靠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建议政府要研究出台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帮扶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楼小东委员认为要重视关注企业家信心的下降问题。他建议首先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双服务为载体,通过走亲连心,为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第二要减负担。贯彻落实好取消和减少行政事业收费政策、政策性减税等。第三要优环境,抓好审批制度改革,将其作为各项改革的龙头,来改善投资环境。“对企业家要关心爱护,真正把企业家的信心调动起来。”

刘国红委员也提到关注企业家的信心指数问题。“企业家对投资、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愿做、不敢做、不会做的问题。省市两级都有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操作层面落实起来有困难,要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还是需要采取并落实有力的措施,帮助指导企业向好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项目落地难

6月份,省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发现,今年上半年我省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存在着一定反差,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制约,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今年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非常困难,融资难、融资贵、项目落地难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审议中,委员们对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十分关注,提出了诸多建议。张宝贵委员认为,要有切实的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破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难题,真正解决好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俞仲达委员提出要在减税让利、培植税源等方面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刘国红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关注企业赢利。“企业综合成本在上升,浙江低成本的优势在逐步减弱,企业利润不高,下降较多,要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效率;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要引导企业有效利用资金,坚持做强做大实体经济。”

陈继松委员认为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已基本打通,但融资成本太高,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给小微企业减负、免税、让利,解决小微企业生存容易、发展难的困境。

如何破解融资难和投资难的矛盾?蒋泰维委员提出要建立科技投融资体系,引导民间资金投向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经济增长趋缓的时候,节能减排不能松懈,防止反弹

转型必须汰劣。赵玲委员认为在经济增长趋缓的时候,节能减排和控制污染不能松懈,一定要保证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有一句成语叫“水落石出”,现在速度放慢了,这样有些问题和矛盾就能够暴露出来。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

冯明副主任提出,要继续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防止反弹,确保全年节能降耗减排目标任务完成。

王敏奇委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的双控制度,严禁新的高耗能项目立项上马,给节能减排造成新的压力。要防止一些地方面临投资趋缓的状况,放宽投资门槛,饥不择食造成新的产能过剩、新的高能耗产生的倾向。

要健全促进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有效机制

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居全国先进水平。但近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有所趋缓,出现了低于全国、低于江苏和山东等省的情况。

篇13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根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作为2006年全国惟一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地区,北京当年就搬迁和关闭14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6年,北京市以能耗6.9%增长支持了12.8%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5.25%;万元水耗达到44.4立方米,下降11.2%。但是,在过去一年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有限,要完成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

2007年11月21日,在“北京市2008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公示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张燕友表示,北京市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了太阳能、绿色照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等17个新技术准备,于2008年在全市推广。

为了保障新技术推广利用,北京市发改委拟联合财政部门设立鼓励新技术推广利用的专项基金。目前沉淀在各节能减排工作有关部门的资金已达数亿元,有关部门将以这部分资金为基础,建立北京市节能减排奖励基金。与此同时,北京市发改委还在与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拟从金融政策上对节能减排企业和技术进行更大扶植。

同为直辖市的上海、重庆、天津市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天津市将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普及一批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并安排28项烟气脱硫工程。重庆市在今年将投资50亿推进节能减排工程,重点就在于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能源大省“变身”节能大省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地下矿产储备,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能是天赐的“资源馅饼”,但也可能在无意中成为“资源陷阱”。优势与劣势,如同一把双刃剑的两面,总是相伴相生。

山西省是能源生产大省,但能源消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2007年,山西省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攻坚战,能源大省开始转向节能大省。2007年初,山西对重耗能企业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钢铁、水泥6个行业继续实行高电价的同时,将黄磷、锌冶炼两个行业也纳入高电价实施范围;4月,山西省公布采用新的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对2006年全省及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结果;5月,山西省政府举行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太原、运城等九个城市的分管市长签署了“责任状”,分解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脱黑帽”工程;6月,采取强制措施关停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到10月已关停197座;9月,山西对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44项量化指标中,节能减排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权重达到了6%,为各指标之最;10月,通过多方筹措,晋城煤业集团将中国第一笔二氧化碳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交易――世界银行1400万美元购买的减排指标揽下;11月,山西对退出全国污染严重城市之列的阳泉市重奖100万元;近期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过硬的措施落实节能减排。

淘汰高耗能产业、关停高污染企业,2007年山西省共取缔带“污染”的产能达1000亿元,占到该省2006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深刻转变和大幅提高。为完成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5%,年均下降5.6%,山西省决定每年拿出5.2亿专专项资金将用于节能工程、节能改造,推动节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各市也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多种方式,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给予支持。

同样患有“资源依赖症”的黑龙江、陕西省等资源大省也以多种手段并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例,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主要靠能源和资源的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此,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产业结构成为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

地方企业“换装”节能新衣

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执行者却在企业。2007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通知,要求企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全面调动中小企业和职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力争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7年以来,各地方为确保节能减排达标,不要GDP在环境污染中增长,痛下决心关停大批落后企业。浙江省将列入国家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名单的15家小钢铁生产企业已全部按规定拆除,炼钢炼铁炉从此不再“冒烟”,至此,浙江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总产能113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落后钢铁关停淘汰任务;吉林省决定,对违反国家污染减排政策的93家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闭。此次被列入关闭名单的企业占吉林省全部造纸企业的44%;贵州一口气关闭了300家黄磷、铁和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